第一篇:新《民事诉讼法》的溯及力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司法考试学院
新《民事诉讼法》的溯及力问题
通常情况下,对于新修改的法律或者重要的司法解释,司法考试会有涉及,解答这样的考题要特别注意新法的溯及力问题,因此考生在复习的时候也要关注这个方面。以下一例就涉及到新《民事诉讼法》的溯及力。
2011年7月20日,张某就股权转让纠纷向法院起诉孙某,法院判决驳回张某诉讼请求。2012年6月7日,张某向中院提起上诉,审理过程中,张某撤诉,法院于2012年7月15日作出准许撤诉的裁定。
问题:张某撤诉后能否申请再审?能否申请检察院抗诉?
解析:张某撤诉后不能申请再审和抗诉
上诉人申请撤诉,法院允许后,第一审判决自第二审裁定确定之日起生效。当事人对生效的第一审判决不服,申请再审的,第一审法院及其上一级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决定再审,上一级人民法院的同级人民检察院也可以依法提出抗诉。(最高院的相关司法解释也进行了明确)
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2年进行了修正,于2013年1月1日实施,因此本案需要考虑新的民事诉讼法的溯及力问题。
申请再审的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施行时未结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条规定:“当事人对2013年1月1日前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修改前的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审查确定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期间,但该期间在2013年6月30日尚未届满的,截止到2013年6月30日。”本案中,根据修改前的民事诉讼法,张某申请再审的期间为两年,即到2014年7月15日,但根据上述司法解释的规定,应截止到2013年6月30日。张某现明显超过申请再审期间。
申请抗诉的问题
根据修改前的民事诉讼法,张某乐意申请抗诉,检察院也可以依法提出抗诉。但是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采用了“再审先行、抗诉在后”的规定。第二百零九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一)人民法院驳回再审申请的;
(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的;
(三)再审判决、裁定有明显错误的。”由1可知当事人不能申请再审,故不会出现人民法院驳回再审申请的情况,也就不能够申请抗诉。
第二篇:关于最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溯及力问题的探讨
关于最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溯及力问题的探讨
最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生效时间是2015年9月1号,同时该司法解释第三十三条规定,“本规定公布施行后,最高人民法院于1991年8月13日发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同时废止;最高人民法院以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不再适用”。那么问题来了,新司法解释9月1号生效后,91年司法解释肯定无效了,但在9月1号之前的民间借贷行为是否也要适用新司法解释。这就出现了新司法解释的溯及力问题,即对于9月1号之前发生的而未依司法程序裁判的民事关系是否同样适用该新司法解释?
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行为和审判全部出现在9月1号,案件在9月1号审结终结,适用旧司法解释。2.行为发生在9月1号之后,那之后的一系列民事法律关系均适用新司法解释。3.行为发生在9月1号之前,审判发生在9月1号之后。
(1)行为和审判都发生在9月1号以前,一审审结,9月1号以后当事人上诉。(2)行为发生在9月1号之前,9月1号以后案件还未一审审结。
(3)行为发生在9月1号之前,审判发生在9月1号之后,案件一审审结,当事人上诉。
就第三种可能情况,我们就此讨论。
《立法法》第八十四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根据该条规定确立法的溯及力原则:从旧兼有利。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与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适用刑事司法解释时间效力问题的规定》,规范并统一了刑事法律的溯及力问题。但民商事法律规定并没有统一的溯及力的规定。
根据学者学说和法理,实体法与程序法在溯及力原理上存在不同。程序法规定的是解决实体问题的程序,所以程序法原则上是从新原则。实体法原则上是法不溯及既往,但有例外。而对于司法解释的溯及力本身具有特殊性。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一审溯及力: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29条:“本解释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本解释施行后,人民法院新受理的一审婚姻家庭纠纷案件,适用本解释。”“本解释施行后,此前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相关司法解释与本解释相抵触的,以本解释为准。”
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6条:“本解释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2004年5月1日后新受理的一审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本解释的规定。已经作出生效裁判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依法再审的,不适用本解释的规定。”“在本解释公布施行之前已经生效施行的司法解释,其内容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28条:“本解释自2005年 1月1日起施行。”“施行后受理的第一审案件适用本解释。”“施行前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相抵触的,以本解释为准。”
结论:新司法解释实行之后的一审案件从新。生效裁判再审的从旧。行为在先,审判在后的一审案件从新。行为审判均发生在先的二审从旧,不溯及既往。
二是一审二审均有溯及力:
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第18条:本解释自二00六年十月一日起施行。本解释施行前本院颁布的有关司法解释与本解释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解释的规定为准。本解释施行后,人民法院尚未审结的一审、二审案件适用本解释。本解释施行前已经审结的案件,不得适用本解释的规定进行再审。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33条:“婚姻法修改后正在审理的一、二审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一律适用修改后的婚姻法。此前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相关司法解释如与本解释相抵触,以本解释为准。”
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8条:“本解释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施行后订立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发生的纠纷案件,本解释公布施行后尚在一审、二审阶段的,适用本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施行后订立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发生的纠纷案件,在本解释公布施行前已经终审,当事人申请再审或者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不适用本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施行前发生的商品房买卖行为,适用当时的法律、法规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地产管理法施行前房地产开发经营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
结论:行为在先,结果在后的一审、二审,从新。行为结果均在先的二审从新。终审的再审从旧。
就新民间借贷的司法解释而言,最具有可比性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逾期付款违约金应当按照何种标准计算问题的批复》法释〔1999〕8号
本批复公布后,人民法院尚未审结的案件中有关计算逾期付款违约金的问题,按照本批复办理。本批复公布前,已经按我院1996年5月16日作出的法复〔1996〕7号《关于逾期付款违约金应当依据何种标准计算问题的批复》审结的案件不再变动。
结论:新司法解释实施之日起,以是否审结为分割点,未审结从新,已审结从旧。而且从最近几年的司法解释来看,也是采用以是否审结为分割点来确定溯及力。二○○九年四月二十四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已于2009年2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62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5月13日起施行。
第三十条 合同法施行后成立的合同发生纠纷的案件,本解释施行后尚未终审的,适用本解释;本解释施行前已经终审,当事人申请再审或者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不适用本解释。
综上,按照司法解释的惯例和法理,对于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的溯及力,涉及程序的从新,涉及实体问题的,要以案件是否审结为分割点,未审结的从新。已审结的再审从旧。当然,在最高院未就此溯及力问题做出司法解释之前,如果在实务操作中涉及此问题,完全可以从有利于当事人的角度做出解释。
第三篇:新民事诉讼法实施后存在的问题探讨
新民事诉讼法实施后存在的问题探讨 罗彪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于2012年8月31日经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新修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从今年1月1日起实施,现已实行三个月左右的时间,任何一部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都是时代的需要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过程,新的民事诉讼法实施后,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虽然不是很大,但作为一部我国非常重要的程序法,也应当进行完善和修正并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如有必须应上升到法律议案进行修改和完善,我们在实践中认为新的民事法在目前的实践中,尚还存在以下这一些问题:
一、有关民事诉讼证据部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有关证据部分有19条,对证据的种类和举证责任,举证期限,证人作证的义务及费用等方面作了规定,但对此前反应强烈的部分案件需要强制证人出庭作证的问题,证人出庭作证后的安全保障问题;证人出庭作证的费用垫付范围及标准、垫付问题;举证责任分配问题规定不明确,实践中较难操作。对一些不需要上升到法律的司法解释又纳入民诉法,但对急需以法律规定的问题尚停留在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证据的司法解释之中。这不利于法律的实践和操作。
1、对关键证人应规定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对证人出庭作证的费用和范围、标准及垫付人应作出明确规定,对证人出庭作证的安全保障问题应当明确规定。某些案件需要关键证人出庭作证,但证人碍于各方面的原因以种种理由和借口拒不出庭作证,人民法院的证人出庭作证通知往往仅仅停留在一个层面上,证人鉴于利害关系、作证的麻烦及法院谁来垫付出庭作证费用的问题,往往以各种理由拒不出庭作证。实践中当事人垫付了证人出庭作证费用后,一般都无法也不
会向法院主张要求对方给付出庭作证费用,法院也不会因通知证人支付证人出庭作证费用,因为规定由法院垫付,是由承办法官垫付还是承办人或法院单位垫付不明确,且垫脚垫付的范围和标准怎样不明确。因此很有必要对案件中关键证人出庭作证作出强制性规定,并对证人出庭费用的标准及垫付人作出明确规定;证人出庭作证后,往往受到对已不利的一方当事人的威胁、威逼,有时转为生活中的其他矛盾纠纷,这对证人非常不利,这也成为证人不想出庭作证的一大因素,因此,很有必要对证人出庭作证的安全保障问题进行明确规定。
2、举证责任分配是案件的重要问题
新民诉讼法规定中缺乏举证责任分配规定,实践中大部分当事人并不清楚个案件中的举证责任在那一方,往往案件一到法院,法官要求双方都要依据各自的主张进行举证,不清楚该案举证据对自己有无直接的利害关系,往往错误认为这是法院的事,对方的事,而在不清楚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忽视了自己的举证责任,从而承担败诉责任,这对当事人很不公平,这需要法律明确规定举证责任在那一方。
二、关于诉讼代理人的问题
1、新民诉法规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
为诉讼代理人,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认代理人:
(一)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从该规定来看,一款规定很好查明代理人身份,但第二、三款规定的人,实践中较难操作,当事人往往开庭时口称是某某的亲戚或受某某社区单位或社会团体推荐,不能提供书面的证明,且提供了也难查明书证的真实
性。故很有必要规定明确第二、三款规定的代理人应提供具有法律规定效力的书面代理证明。
三、关于实现担保特权案件的宣传问题
此款规定得非常及时也确有必要,但当前依此条款申请实现担保物权的当事人基本没有,这主要是法律刚才实施,很多人并不知道情况,因此要加大法律的宣传力度,现实中基本上借款合同都约定了物权担保,但如何实现物权担保当事人大多不清楚,因此,此条款应大力加强宣传的力度。
第四篇:【法律咨询】适用保险新条款 不可忽视溯及力
【法律咨询】适用保险新条款 不可忽视溯及力
【法律咨询】适用保险新条款 不可忽视溯及力
1998年11月5日,某出租车公司将其所有的夏利轿车向当地保险公司投保了机动车辆险、第三者责任险和附加车上责任险,被保险人为该出租汽车公司,其中车上责任险的赔偿限额为2万元,保险期限自1998年11月6日零时起至1999年11月5日24时止。此外,双方特别约定车上人员责任险为正在驾车的驾驶员。
1999年10月18日,该出租车公司司机张某在驾车营运时在某地遭到两名歹徒劫持,并被杀害。事故发生后,出租车公司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
保险公司认为,双方签订保险合同时依据的是1996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机动车辆保险条款》,该条款的附加车上责任保险条款明确约定:“发生《机动车辆保险条款》第一条所列的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保险事故,致使„„车上人员的人身伤亡,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支付的赔偿金额”,由保险公司依据限额赔偿。而《机动车辆保险条款》第一条所列的保险事故不包括“被杀”,因此该起事故不属于保险公司应赔偿范围。出租汽车公司认为,张某被害发生在1999年10月18日,而在此之前即1999年4月1日,保监会颁布了新的《机动车辆保险条款》,根据新条款的规定,该起事故属于附加车上责任保险范围内的事故,故保险公司应该赔偿。双方争执不下,遂诉至法院。
一审法院认为,汽车出租公司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时所依据的保险条款已于1999年4月1日废止,张某驾车被害发生在新条款生效之后,故该起事故应适用新的保险条款,保险公司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法院判决保险公司赔偿张某家属2万元。保险公司不服一审法院判决,遂向该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二审法院认为原审法院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不当,遂将该案发回重新审理。
【分析】
本案争议的焦点是这起事故是适用新条款(1999年4月条款)还是适用旧条款(1996年7月条款),即新条款是否具有溯及力的问题。
法律溯及力,也称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法律是否具有溯及力,不同法律规范之间的情况是不同的。就有关侵权、违约的法律和刑事法律而言,一般以法律不溯及既往为原则。这是因为法律应当具有普遍性和可预测性,人们根据法律从事一定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如果法律溯及既往,就是以今天的规则要求昨天的行为,这样就破坏了法律的普遍性和可预测性,也就等于要求某人承担自己从未有的义务。受惩罚将不是因为他违反了已有的某个义务,而是因为他违反了一个事后才创设出来的新义务。这是不公正的。
但是,法律不溯及既往并非绝对。在某些有关民事权利的法律中,法律有溯及力,但一般都在法律中明确规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55条第1款规定:“本法规定的著作权人和出版社、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在本法施行之日尚未超过本法规定的保护期的,依照本法予以保护。”本案中,保监会在1999年颁布《机动车辆保险条款》时,并没有明确条款有无溯及力,根据上述分析,在理论上应推定为无溯及力。
同时,保监会《关于保险车辆出险后实际价值如何确定的批复》第一条也明确规定:“在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已签订保险合同并开始履行期间,主管部门对条款作了新的修订后,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时,应按原保险条款执行。”根据该批复可以得知,在新
条款、费率颁布前已签订的保险合同应执行原条款和费率,并且原条款和费率要执行到合同期满。
【启示】
为避免因条款的溯及力问题发生类似纠纷,保监会或保险公司在制定新条款时不妨对保险条款的溯及力问题予以明确说明。如中国保监会颁布的《关于印发〈机动车辆保险条款〉和〈机动车辆保险费率规章〉的通知》中第一条就明确说明“此次印发的《机动车辆保险条款》自2000年7月1日起执行,原《机动车辆保险条款》同时废止„„在此之前已签订的保险合同仍按原条款规定执行到合同期满为止。”这样规定明确具体,不易引起纠纷,值得借鉴。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五篇:新民事诉讼法的看法
新民事诉讼法的看点 看点1:
逾期提交证据,将被法院罚款
对应条款:“第六十五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
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当事人在该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适当延长。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胜明介绍,修改前的民事诉讼法关于当事人的举证期限没有明确规定,但是打过官司的当事人知道,举证问题在诉讼中非常重要,非常关键。打官司,首先打的是证据。
如果提交证据的期限没有明确规定,不利于审理程序的顺畅进行。因此,这次修改时增加了这个新规定,其基本含义是,法院在审理时,要告诉当事人,应该提交什么证据及提交证据的期限。如果当事人逾期没有提出证据,法院就可以根据已掌握的事实,认定当事人的是非。
但问题是,当事人在逾期后又把证据拿来了,这时是否允许该证据进入质证阶段呢?按规定,逾期提供证据的,法院首先要责令当事人说明理由,是故意逾期,还是确实因为客观原因一时提供不出来?若理由成立,就进入到接下来的证据认定程序。若理由不成立,法院可根据不同情节有三种办法处理:
第一种是训诫,也就是批评、教育;第二种是罚款;第三种是不予采纳该证据。
这一新规定,对当事人积极提供证据主张自己的权利,对法院查明事实,都有积极意义。
看点2:
小额民事诉讼,一审便可定音
对应条款:“第一百六十二条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简单的民事案件,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实行一审终审。”
小额诉讼制度是这次修改民事诉讼法新建立的一项制度。据王胜明介绍,和其他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两审终审最大的差别是,小额速裁是一审终审。
新通过的小额诉讼的标的额为相对数,相对数是指上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的30%。现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有一个数据,全国2011年是平均41799元,按这个数的30%大约是12000元左右。王胜明说,关于小额诉讼,不是说拿全国的平均数,而是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己公布的数,或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来决定小额诉讼的标的额。
看点3:
公益诉讼主体,改为“有关组织”
对应条款:“第五十五条 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公益诉讼制度首次写入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王胜明称,修正案的三审稿,写的是“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社会团体”,正式通过的修改决定,将这句改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
他说,社会团体既是大概念,也是窄概念。若是大概念,能把很多包括进去,但实际上,我国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团体只占社会组织的一部分。2011年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是46.2万多个,其中25万左右名称是“社会团体”,还有20万是“民办非企业单位”,另有2000多个基金会。
王胜明说,考虑到以上这个情况,法律委员会经过慎重研究,把原来的“有关社会团体”改为“有关组织”。至于哪些组织适宜提起民事诉讼,可以在制订相关法律时进一步明确,还可以在司法实践中逐步探索。比如法工委民法室正在抓紧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要研究哪些保护消费者的组织,当侵害到消费者权益的时候,适宜提起公益诉讼。
看点4:
再审向哪申请,公民可以选择
对应条款:“第二百零四条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审查,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再审;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因当事人申请裁定再审的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以上的人民法院审理,但当事人依照本法第一百九十九条的规定选择向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再审的案件,由本院再审或者交其他人民法院再审,也可以交原审人民法院再审。”
现行法律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原修正案草案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发生在公民之间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王胜明表示,这次修改后规定,如果当事人认为生效的判决、裁定有错误,还是规定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但两种特殊情况除外:第一种,公民之间,如家庭矛盾、邻里纠纷,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提出。第二种,如果一方当事人人数众多的,涉及需要协调意见,涉及证据事实的认定等,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提出。
王胜明表示,实际上,法律把向哪个法院申请再审的权利交给了当事人。
看点5:
强化检察监督,促进裁判公正
对应条款:“第二百零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一)人民法院驳回再审申请的;
(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的;
(三)再审判决、裁定有明显错误的。
人民检察院对当事人的申请应当在三个月内进行审查,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决定。当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强化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人民法院驳回再审申请的;人民法院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的;再审判决、裁定有明显错误的。
另外,人民检察院因提出再审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需要,可以查阅人民法院的诉讼卷宗,并可以向当事人或者案外人调查核实有关情况。
王胜明表示,加强检察机关监督源于审判实践中确实存在司法不公,严重冲击了民众对司法公信力的信心。各个方面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在审议过程中都要求加强监督。另外,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对加强监督的必要性以及怎么加强意见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