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务犯罪问题(新)
一、单项选择
1、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党的五大建设第四位的是:C。
A.思想建设 B.组织建设 C.反腐倡廉建设 D.作风建设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B)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A.教育、管理、监督 B.教育、制度、监督 C.治标、治本
3、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推进反腐倡廉工作,要继续坚持(A)。
A.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B.标本兼治、惩防并举 C.惩防并举、注重预防
4、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各级党委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提高党的(A)、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
A.执政能力 B.拒腐防变能力 C.依法行政能力
5、中纪委四次全会强调,要严格执行(B),确保中央部署的反腐倡廉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
A.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 B.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C.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
6、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B)。
A.各级领导班子成员 B.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 C.各级领导干部
7、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A)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务的,是贪污罪。
A.侵吞、窃取、骗取 B.擅自使用、处分公共财务 C.索取
8、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务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务,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B)。A.非法侵占罪 B.受贿罪 C.敲诈勒索罪
9、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B)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
A.二个月 B.三个月 C.六个月
10、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对其(C)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刑罚。A.单位主要负责人 B.参与私分的人员 C.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1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B)有期徒刑。
A.五年以下 B.七年以下 C.十年以下
12、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违反国家规定,将应当上缴国家的罚没财物,以单位名义集体私分给个人的,是(A)。A.私分罚没财物罪 B.侵占罪 C.职务侵占罪
13、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或者拘役;(C)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A.情节特别严重 B.造成特别严重后果 C.造成严重后果
14、对犯行贿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处(C)的,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A.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B.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C.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5、《江苏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由江苏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06年3月31日通过,自(C)起施行。
A.2006年4月1日 B.2006年5月1日 C.2006年6月1日
16、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实行领导责任制,单位(B)为第一责任人,其他负责人按其分工负直接领导责任,内设机构各负其责。
A.纪检监察部门负责人 B.主要负责人 C.党委(支部)负责人
17、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建立单位(A),检察机关指导、监督,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A.各负其责 B.积极配合 C.接受监督
18、条例中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所在单位应当依法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履行的职责共(A)。A.五项 B.六项 C.八项
19、国家工作人员所在单位应当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职务犯罪(B)活动。
A.调查研究 B.宣传、教育 C.公益宣传
20、在国家工作人员选拔任用时,应当进行廉政教育;发现国家工作人员有不廉洁行为时,应当进行(B)和警示教育。
A.纪律教育 B.诫勉教育 C.法制教育
21、人民检察院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和指导、监督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发现有关单位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的,应当提出(B)。
A.司法建议 B.检察建议 C.整改意见
22、监察部门在履行(A)职责中,发现有关单位不依法行政或者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的,应当提出监察建议。
A.行政监察 B.行政监督 C.执纪检查
23、新闻媒体应当宣传有关预防和惩治职务犯罪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对(C)的职务行为进行舆论监督。A.各级领导干部 B.全体公务员 C.国家工作人员
24、(C)应当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A.省级人民政府 B.设区市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25、国家工作人员所在单位未按条例规定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发生职务犯罪案件,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A)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主要负责人 B.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C.纪检监察部门负责人
26、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反腐败斗争的历程,大致可分为(B)个阶段。
A.二 B.三 C.四
27、十八大以来,查处了(C)等极少数高级干部严重违法违纪案件,表明了我们党反对腐败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A.陈良宇 郑筱萸 B.陈希同 王宝森 C.李春城(四川省委副书记)刘铁男(国家发改委副主任)
28、中国共产党的反腐历史上枪毙的第一个贪官是(C)。A.刘青山
B.张子善 C.谢步升(32年村苏维埃政府主席)29、2009年人民日报联合人民网开展了两会调查公众最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中,(B)再次排名第一。A.医疗改革
B.反腐倡廉
C.教育公平30、新中国成立后查办的第一起由毛泽东亲子自批准执行死刑的腐败官员是。
A.刘青山(天津地委书记)
B.黄克功 C.谢步升
31、《南京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由江苏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于2004年4月16日通过,南京成为全国第九个制定预防职务犯罪条例的城市,自(C)起施行。A.2004年5月1日 B.2004年6月1日 C.2004年7月1日
二、多项选择
32、党的十六大提出,建立(ABCD)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A.结构合理 B.配置科学 C.程序严密 D.制约有效
33、中纪委向党的十六大的工作报告指出,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其他业务建设紧密结合,(ABCD)。A.一起部署 B.一起落实 C.一起检查 D.一起考核
34、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CD)的违法违纪案件为重点,严厉惩处腐败分子。
A.贪污、贿赂 B.渎职、侵权 C.滥用权力 D.谋取私利
35、中纪委四次全会强调,要坚持(ABCD)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
A.标本兼治 B.综合治理 C.惩防并举 D.注重预防
36、凡属方针政策性的大事,凡属全局性的问题,凡属重要干部的推荐、任免和奖惩,都要按照(ABCD)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
A.集体领导 B.民主集中 C.个别酝酿 D.会议决定
37、对党员的纪律处分包括警告、严重警告、(BCD)。
A.记过 B.撤销党内职务 C.留党察看 D.开除党籍
38、我国刑法所称的国家工作人员是指(ABCD)。A.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B.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
C.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 D.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39、按照我国刑诉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负责侦查的刑事案件有(ABC)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A.贪污贿赂犯罪 B.国家工作人员渎职犯罪 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 D.妨害司法犯罪
40、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BC),归个人所有,以受贿论处。A.红包 B.回扣 C.手续费 D.财物
41、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AC)的,本人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
A.明显超过合法收入 B.数额巨大 C.差额巨大 D.隐瞒不报
42、《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下列(ABC)必须进行招标。
A.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
B.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
C.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 D.国有企业职工集资建造宿舍楼项目
43、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AC),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A.收受他人财物 B.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
C.收缴罚款据为己有 D.损毁扣押财物
44、我国行政许可法规定,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办理行政许可、实施监督检查,索取或者(AB),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A.收受他人财物 B.谋取其他利益
C.截留、挪用、私分所收费用 D.擅自收费
45、我国政府采购法规定,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ABCD)情形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A.与供应商或者采购代理机构恶意串通的 B.在采购过程中接受贿赂或者获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C.在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中提供虚假情况的
D.开标前泄露标底的
46、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ACD)相结合和教育、管理、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A.内部预防 B.系统预防 C.专门预防 D.社会预防
47、(BC)等部门应当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C.人民政府的审计 D.人民政府的公安
48、司法机关在履行侦查、检察、审判、执行职权中,应当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公开其(ABD)等事项,接受社会监督。
A.职权范围 B.办案程序 C.所办案件的案情 D.投诉途径
49、国有企业和经营性事业单位应当实行重大事务公开,建立(ABCD)和产品销售及其他重要经济活动决策和执行的监督制约机制。
A.重大投资 B.资产处置 C.资金调度 D.物资采购
50、国家工作人员不得收受与其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个人的(ABCD)等。
A.货币 B.有价证券 C.支付凭证 D.贵重物品
51、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政府的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应当加强对(ABCD)等重大经济活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A.工程建设 B.土地使用权出让 C.产权交易 D.政府采购
52、单位负责人进行年度述职时,应当把本单位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和本人廉洁自律的情况作为接受(AB)的重要内容。
A.考核 B.评议 C.监督 D.检查 A.人民法院 B.人民政府的监督
53、国家工作人员所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ACD)等制度,建立职务犯罪预警机制。A.重大事项报告 B.谈话诫勉制度 C.任职回避 D.经济责任审计
54、从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人员,在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有(ABCD)、泄露国家秘密等行为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主管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贪污贿赂 B.滥用职权 C.玩忽职守 D.徇私舞弊
55、对干扰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由其(AC)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主管机关 B.人事部门 C.监察部门 D.上级主管部门
56、国家工作人员所在单位应当依法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有关廉政建设的规定,对容易发生职务犯罪的(AC)加强监督。
A.岗位 B.部位 C.环节 D.部门
57、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实施的与自身职务有关的犯罪行为的总和,包括(CD)。
A.盗窃犯罪 B.抢劫犯罪 C.贪污贿赂犯罪 D.渎职侵权犯罪
58、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超越职权,违法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ABCD)
A、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以上,或者重伤1人、轻伤3人以上,或者轻伤5人以上的 B、导致10人以上严重中毒的
C、造成个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1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 D、造成公共财产或者法人、其他组织财产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2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
59、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ABCD)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A.侵吞 B.窃取 C.骗取 D.或者以其他手段
60、反对四风,包括(ABCD)。
A.形式主义 B.官僚主义 C.享乐主义 D.奢靡之风
第二篇:协警职务犯罪问题初探
协警职务犯罪问题初探
摘要:协警职务犯罪频发,大大影响了整个公安队伍的形象和公信力,阻碍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本文从法理方面引入此类犯罪,对其犯罪特点、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协警职务犯罪
协警指辅助或协助警察从事与警务有关的人员,协警制度是当代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制度,我国虽起步较晚,但协警人员已成为缓解警力紧张、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力量。同时,协警队伍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使协警职务犯罪日益频发。
一、协警职务犯罪的主体要件
协警作为辅助警力,属于专业的群防群治队伍,协警虽然不能等同于公安干警,但协警也是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协助公安干警履行部分职能,协警履行这部分职能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依法从事公务的行为,符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主体身份。首先,职务犯罪主体应履行公务职责。刑法职务犯罪主体所从事的公务,仅包括国家事务,即以国家、政府之名而为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与职权相联系的、代表国家依法行使公共管理职权或履行国家管理职能的事务。因此,从事公务无须身份、职位支撑,只要行为依据源自国家、政府即可。从这个意义上说,协警代表公安机关出警就是履行公务。其次,现行刑法实施颁布后,为了解决司法实践中职务犯罪主体认定困难问题,先后颁布的数个司法解释均是以行为人“是否依法从事公务”来确定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主体身份的。对此,本文认为,衡量协警主体资格应重点考量其是否属于依法从事公务。依照《解释》,那些虽不属于国家机关的正式在编人员,但由于临时借调、聘用关系而在国家机关中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人员,包括依法从事公务的协警,其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应视为“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而且在司法实践领域也是这样执行的,2015年我院依法查办的公安机关协警受贿、渎职系列案件中,涉案协警利用协助民警整治社会治安之职务便利,收受贿赂,为赌头通风报信,使赌场屡禁不止,最后案发并以受贿罪和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被提起公诉。
二、协警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
协警职务犯罪呈多发状态,但又有其普遍性,往往呈现出如下特点:
1、协警利用职务之便,给违法犯罪活动充当“保护伞”,收取“保护费”,甚至拿干股,参与非法经营。协警本是协助警察办案,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服务,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然而这些协警用政府给予他们的权力与被监督管理的对象搞起了权钱交易,协警“保护”违法犯罪活动,使不法分子有恃无恐,违法犯罪行为呈半公开化状态。
2、涉案协警与不法分子因邻里关系、朋友关系、亲戚关系等,提前预谋,设置联络暗号,分工配合,形成违法犯罪行为“保护网”;同一单位不同组别的协警利用相互之间的职权关系,合谋共保,利益均沾;形成协警与不法分子横向、纵向、立体式的权力寻租腐败网。
3、协警不是一级授权执法组织,但常在没有在编公安民警的带领下开展工作,“冲击”非法经营、违法犯罪场所,为协警滥权受贿、不法分子寻找“代理”提供温床。
4、涉案人数多,案情复杂,部分涉案协警逃避甚至对抗侦查,案发后或托辞离职或秘密会见积极串供,订立攻守同盟。
5、协警单独作案或团伙作案,一个协警往往涉及多个违法犯罪分子,一个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涉及多条协警保护线,而涉及的这多条保护线或是分工合作或是相互独立、互不知情,使这一窝串案在深度、广度上形成纵横交错、东鸣西应之势。
6、协警以权谋私,违法乱纪,与赌头形成利益共同体,使赌场屡禁不止,民怨很大,加剧了民众对于公安执法的不信任和不赞同,大大的影响了整个公安队伍的形象和公信力。
三、协警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
1、协警自身综合素质普遍较低。首先是文化素质较低。招收的协警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工作后又长时间不接触文化知识,是非辨别判断能力有限;其次是思想道德素质较差。人生观、价值观模糊,违法犯罪的协警人员甚至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第三是心理素质较差。他们常与民警比待遇,发泄抱怨、不平甚至愤恨;第四是当协警的动机目的不纯,有的是为原本从事的非法活动寻找保护伞,有的是想狐假虎威,利用协警的工作之便捞点外快,还有就是利用协警跟民警一起接触面广、接触人多,想将协警作为跳板,一旦时机成熟就离开协警岗位,另谋高就,行为的短期性、功利性特征明显。
2、管理与教育缺失。一是协警的招录体制不健全、不规范,没有严格的政审程序,录用源头控制不力,使得整个协警队伍鱼龙混杂,甚至多是社会三教九流,影响了整个协警队伍的战斗力;二是协警的教育培训缺乏常态化、制度化的规定,被录用协警缺乏系统的岗前培训、随岗培训以及政治教育;三是对协警的不规范行为缺乏监管,协警违法犯罪的现象比较突出,对协警的管理标准随意变动,导致协警队伍管理混乱。
3、法规与制度缺失。协警队伍庞大,对社会治安的影响也在加大,但长期以来没有一部专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去规范这支队伍,导致协警队伍定性不明、职责不清。
4、待遇低,奖惩制度不健全,影响协警工作积极性。由于协警在国家正式编制之外,没有统一的财政经费,待遇低且保障不足,部分协警依靠执法“创收”维持生存。
四、建议和对策
鉴于协警职务犯罪的危害性之大,本文认为,有关方面应重点解决好对协警的招录、制度、管理、监督等问题。
1、建立健全录用、培训、管理及考核监督方面工作机制,加强对协警队伍的教育与管理。一是建立公开选拔择优录用机制。向全社会公开择优招收录用协警,不同协警岗位可分类设置招收录用条件,在录用中要注意对报名人员的审查,对有劣迹的人员不予录用。为便于审查,应当统一建立协警档案数据库,各使用单位应如实及时采集并输送相关资料,防止在其他单位因违纪违法被辞退的人员又被录用。二是建立经常性培训机制。对新录用的要实行上岗前培训,针对新的形势新的治安问题,要及时有针对性地对协警开展经常性培训。三是建立科学量化的考核及监督机制。要根据不同岗位的职责要求,量化考核标准,奖罚分明,严格执行考核监督制度,确保监督考核落到实处。
2、明确协警的性质和责任。协警的定位是辅助警力,也属于专业的群防群治队伍,但是不具有行政执法权。在性质上,它不是一级授权执法的组织。协警必须在在编公安民警的带领下开展各项工作,对涉及需依法定职权才能完成的任务时,只能由在编公安民警完成,协警仅起辅助、协助作用。也就是说,公安行政执法的主体只能是在编公安民警,协警只是协助其执法,而并非执法主体。公安机关应通过具体规定明确协警人员的职责,以利于协警开展工作。
3、严肃查处协警违法违纪问题。严肃认真查处协警违法违纪问题,是协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维护公安机关良好形象的重要措施。一要扩大监督渠道,除内部加强管理及时监督主动查处外,还应重视从信访渠道、媒体曝光、关联案件等方面,注意发现协警违法违纪线索。二要依法查处协警违法违纪问题,决不手软,并及时在相关部门系统进行通报警示。
4、协警队伍建设标准化、合法化、规范化。通过建章立制、组织管理,明确协警的法律地位、职责权限,以及招录使用、薪酬待遇、奖惩处分等问题,使协警队伍严格依法运行。只有这样我国协警队伍管理才能真正走上正规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良性发展之路。
第三篇:职务犯罪刑事辩护问题
职务犯罪刑事辩护问题
陈瑞华,2014.11,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 前言
职务犯罪案件的特点
1、独立性差,要么检察院交办,要么纪委交办,法院独立审判不能保证;
2、从批捕到起诉全由检察院一手操办吗,没有制约机构。反贪是检察长的第一工程,每年都有指标,少一个都会排倒数,升职无望。
证言口供的规则要烂熟于心,此类案件才能保证成功率,且此类案件翻供率很高吗,熟练运用证据规则,这类案件非法证据太多,检察院自身不可能进行非法证据排除。
因为此类案件打无罪不可能,打量刑也没有太多空间,所以云南有位律师找到了此类案件的新的办案思路,不打定罪,不打量刑,只打数额。具体辩护时定罪不提,量刑一带而过,专打数额,比如向法院说明某套房子为贪污所得的证据不足,所以不应予以没收,那么家属会给律师一定提成,打掉一部分数额对两性没有太多影响,不会得罪检察院法院,此成为刑事案件民事化。
律师必须会做诉讼案件,尤其刑事案件,现如今民事、涉外等标的额大的案件都有可能转化为刑事,所以以前只做非诉业务的背景金杜所也成立了刑事辩护部。
下面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一、职务犯罪的无罪辩护
二、职务犯罪的量刑辩护
三、职务犯罪的证据辩护
四、非法证据排除
五、职务犯罪辩护的艺术
一、职务犯罪的无罪辩护
无罪辩护成功率不高吗,但也有空间。一个把结果当成目标的律师很容易当事人化,当事人追求结果,律师应该追求过程。律师辩护的生命在于过程,要吸引当事人进入过程中,让过程专业化。
(一)犯罪主体之辩
随时注意司法解释的最新变化,如:合资企业,不管国有股占多少,不是国企,不是国家工作人员,不符合贪污受贿罪的主体,即使里面的党组书记,已不是公务员。医院学校等事业单位,比如医院的某副院长,开了某种药的药方,收了药企的提成回扣,尽管是副院长,但是不是利用的职务,而是利用医生的身份,只能算作商业贿赂。
(二)罪名的构成要件之辩 两种罪名的构成要件要交叉重合
1、罪名的包容理论(美国):让若干个罪名相互包容,重罪包含轻罪,轻罪包含更轻的罪,达成目的,法网严密,无漏网之鱼。甚至于理清行政违纪和犯罪的界限。
2、阶梯理论
给法官一个台阶,重罪改为轻罪,当然需要与被告人及家属沟通好。案例1 某供电局局长,设立一小金库,放在办公室主任名下账户,一共几千万,用于给员工发福利,六年一共发了1600万元,自己没有贪污,并且发放福利都是经过党委会研究决定,自己没有多拿一份钱。检察院定为贪污罪,做无罪辩护很难,只能考虑改一个较轻的罪名,私分国有资产罪,而私分国有资产罪的概念是违反国家规定,国家规定根据非法经营罪的司法解释,国家规定特指法律行政法规,而起诉书上指控被告人违反的是上级供电部门的文件,显然也不符合,实际上,该供电局长,违反的是财务纪律,是行政违法。对于这种案件,要想法把贪污改成诸如挪用公款等更轻的罪名。
案例2:原云南玉溪红塔集团董事长褚时健贪污、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一开始定的是贪污和受贿,会判处死刑,后来辩护将贪污改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最后贪污判处无期徒刑,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判处五年,合并执行无期徒刑。
褚时健刑满释放后,75岁保外就医承包2400亩荒山种褚橙,耕耘10载,哀牢山充足的阳光照射使褚橙富含维生素C,不仅营养而且光泽肌肤;纤维素和果胶物质有增强身体活力和瘦身美容的功效。85岁成就“励志橙”。市场价很高,一般买不到。
(三)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1、孤证不能定案
绝对的孤证是指在全案中证明犯罪的证据只有一个。
相对的孤证是指有若干的证据证明有罪,但证明犯罪行为过程的证据只有一个。
2、证据出现一对一的情况,证明被告人有罪和无罪的证据同时存在,视为证据不足。
3、受贿案件,只有行贿人受贿人口供,受贿人翻供,与翻供辩解无法相互印证,视为证据不足。
4、证据之间,证据前后是否有重大矛盾。
5、排他性证明达不到,无法排除犯罪没有发生的可能性,无法排除他人作案的可能性。
连续24小时保证8小时睡眠;同步录音录像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参考》,陈瑞华主编,案例教学
二、量刑辩护
(一)犯罪时已出现的量刑情节(主从犯、累犯、重大发明创造)和犯罪后新制造的量刑情节(自首、立功、退赃、坦白、认罪态度好等)不能被动的等待情节,要积极的促进制造新的情节。自首:可以减轻,应当从轻 坦白:可以从轻
立功:重大立功,检举别人犯罪,判处无期的,应当减轻。一般立功,检举别人犯罪,判处无期以下的 立功表现,检举别人犯罪,未能查实 退赃:酌定情节,不会退赃就不是好律师。检察院自侦案件三部曲:
现抓行贿人,揭发检举受贿人,——找到线索后抓受贿人,要口供——追赃
检察院的指标:案件数和追赃数,律师要以打掉部分数额作为退赃的筹码。
认罪态度非常重要,翻供非常危险,策略是让被告人承认事实,法律适用边界部分交给律师。
(二)防范执业风险
立功:律师容易把自己陷进去。
一定要告诉当事人立功的各种法律规定,如何立功让当事人自己来,律师画地图,当事人自己选择,自己做,律师不要包办。如果立功没有被认定的话,要在公开的法庭审判中申请调查立功问题,或向检察院出具书面法律意见。退赃:
鼓励当事人在检察院初次退赃,潜力式的退赃要谈判,换取特定利益,如罪名减轻、数额降低、量刑建议等妥协艺术(美国的辩诉交易)。还要保留一部分赃款,留待打点法院,取得量刑的减轻。
(三)量刑辩护的转化(曲线辩护手段)
有个律师说他每个案件都提无罪和非法证据排除,虽然都没有被采纳,但在量刑时都能轻一些。
职务犯罪的证据一般都不充分,法官也是迫于检察院的压力在办案,及时跟法官沟通,递交书面意见。
目前除死刑案件不能交易外吗,其他案件都可交易。
三、证据辩护
(一)物证、书证、电子证据等实物证据的辩护方法 证据链条完整性证明制度
如:某贪污案,一组票据,有原件但是未调取,而是调取的复印件,但是复印件不清晰,同时也没有调取笔录,并且以该复印件作为样本进行鉴定。
1、证据来源可靠性证明:时间、地点、人物、提取过程
2、提取收集过程的完整性证明:如何提取,手段、见证人,在场人有无签字,笔录,照片,图表等。
3、证据保管的妥当性:收集后保管是否妥当,是否失真
4、开庭过程中,该实物证据的同一性能否得到验证。通常辩护角度:
1、勘验、检查笔录记录不完整
2、搜查笔录、扣押清单无记录(如清单上只记载劳力士手表8块,每一块的型号、序列号没有记载,这就给律师留下辩护的空间,这几块手表与行贿人交代的手表是否是同一批手表)
3、提取笔录没有记录
4、甚至连情况说明都没有。审查规则:
1、有原件未提取或者无原件的,复印件难以证实真实情况的,一律排除
2、来源不明的书证、物证,没有检查勘验提取笔录,一律排除
3、手机提取过程不详,难以给出合理解释
4、电子数据没有提供光盘等存储介质。
(二)言词证据的辩护方法
1、证人证言的唯一性,不能互相补充,相互启发。
如多个证人一起共同回忆形成的证词不能采信,再比如第一天旁听案件,第二天作为控方证人等都不符合证据规则
2、灵活运用意见证据规则:证人只能作事实证言,不能推测。(原则上一律排除,但也有例外)
3、相互印证规则 2013年司法解释
适用前提:主要发生在翻供或证言改变的情况下
基本原理:供述和辩解平等,证明力一样;证人证言,不管是否一致,证明力平等;当供述和证言矛盾,有其它证据印证的成立,否则不成立。
印证:两个以上的证据包含的证据信息重合(完全印证)或交叉(部分印证),印证不成立,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三)鉴定意见的辩护
审计鉴定一般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问题很多,受雇于检察院,鉴定不中立,完全为控方服务。
1、策略:
打鉴定样本:(1)检材样本是来源不明的书证物证(2)检材样本污染,不具备鉴定条件(油等液体)(3)鉴定机构不具备资质(4)鉴定超越鉴定人的专业范围(5)鉴定明显违反操作规范(6)运用好专家辅助人(念斌投毒案)
专业性强的疑难问题,职称高,业内知名度高,某一领域知名度高的专家。
专家辅助人的意见不是鉴定结论,不具有法律效力,最多是意见证据(证言),所以尽早提交法院,必要时申请专家证人出庭作证。(7)鉴定意见有重大疑问的,可申请法院让鉴定人出庭作证,如不来,可排除鉴定结论。
第四篇:浅析职务犯罪新特点及预防新趋向
浅析职务犯罪新特点及预防新趋向
一、2012年以来我院职务犯罪查办情况分析
(一)案件基本情况
(1)从犯罪嫌疑人文化程度分析,大专及以上文化占被查处人数的30%。(2)从犯罪时的年龄分析,主要集中在30-50岁之间。(3)从犯罪嫌疑人身份分析,公司企业工作人员占被查处案件总数的50%;农村基层组织人员占被查处案件总数的33.33%;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占被查处案件总数的16.67%。(4)从性别分析,男性犯罪居多。男性犯罪嫌疑人占被查处人数的92%,女性犯罪嫌疑人占被查处人数的8%。(5)从职务分析,单位内设机构部门负责人犯罪被查处的人数最多,占被查处人数的50%;其次是单位负责人(一把手)占被查处人数的33.33%;财务人员占被查处人数的16.67%。
(二)特点分析
1.贿赂案件、挪用公款案件窝案多串案多。如仅在2012年查处的12件案件中,有9件贪污、挪用公款、贿赂案件,占查处总数的75%。其中5件贿赂案件,均属于行业系统内部发生的窝案;4件贪污、挪用公款案件是属于同一单位的串案。
2.被查处的犯罪主要集中在工程建设领域和农村基层组织。发生在工程建设领域的案件,占查处案件总数的33.33%;被查处的农村基层干部涉嫌职务犯罪案件占被查处案件总数的33.33%。
3.查处的大要案多,涉案金额大。如2014年上半年查处的8起案件均为大案,占查处案件总数的100%。其中涉案金额在80万以上的有3件。在立案查处的贿赂案件中,有2起属于严重贿赂犯罪。一件是受贿16万,一件是向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多次行贿20多万。在立案查处的挪用公款案件中,涉案金额在80万元的有2件,涉案金额在110万元的有1件。在立案查处的案件中,司法领域职务犯罪案件占6件,其中法院法官受贿大案2件;公安民警受贿大案1件;监狱监管民警玩忽职守案3件。
4.收入支出不入账,作案手段更加隐蔽。我们查办的多家涉案单位,既有基层组织,也有政府部门,都存在收入支出不入账的现象,从单位的财务账面根本无法看出疑点,使案件的发案机率更低,取证更难;如我们查处的多起贪污、挪用公款案件,都是通过外围核实发现帐目存在疑点从而突破案件的。
5.单位一把手和关键部门的负责人职务犯罪多。查处的涉嫌受贿、贪污、挪用公款案件基本上都是单位一把手和关键部门的负责人,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大肆受贿、挪用公款。例如,某起贿赂窝案中,某国有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某利用采购原料选择供货单位的权利,收取四家公司给予的现金、购物卡等累计16万元,为了推销该单位的建材,李某又向某国有建筑工程公司一项目部经理陈某行贿3万元,而该国有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的器材科科长又收受了4家供货单位的好处费3万余。再如,在查处的某村村干部贪污、挪用公款案件中,村委会前后两任主任均利用协助政府发放征地补偿款的职务便利,挪用公款用于放贷、注册公司、购置住房等,挪用金额分别是80万、110万元,放贷后收取的利息多达21万元;而该村的民事调解员、会计也利用经手管理征地补偿款的便利,进行贪污、挪用公款。其中会计王某贪污公款7万元,民事调解员挪用公款80万元。
从总体来看,该区职务犯罪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以下“几多”现象,即:工程建设领域和农村基层组织发案多,窝案、串案多;基层单位发案多;贿赂、挪用公款犯罪多;掌控实权单位一把手和关键部门的负责人犯罪多、金额大。
(三)犯罪原因分析
1.放松思想改造,享乐主义思想恶性膨胀是贪污贿赂犯罪的主观原因。从近几年查处的贪污贿赂案件来看,绝大多数涉案人员平时不注重政治学习,不关心政治,放松思想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甚至恶性膨胀,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不思工作,不干工作,一门心思想着如何利用职权多捞钱财。有的甚至作风腐化,生活糜烂,沉醉于吃喝玩乐,打麻将搞赌博,缺少“经费”时,便将罪恶之手伸向公款,不择手段地非法占有公共财物。其中某村会计王某贪污7万元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沉迷赌博不能自拔。
2.工作机制和管理方式不完善。领导干部的一岗双责制度,明确规定既要抓业务也要抓队伍建设,但少数领导往往只顾压任务定指标,忽视讲纪律,提要求;只注重完成工作任务指标数字,不检查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不检查制度规定的落实情况。因此,工作上满足于一般化的部署要求,缺少深入检查;对违纪违法干部姑息迁就,缺乏严肃批评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停留在表层,缺乏渗透到每个环节的具体措施;监督制约机制松懈,制度流于形式。
3.财务制度不健全,制约机制不建立,给腐败分子可乘之机。从查处的贪污、挪用公款案件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单位,一方面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者虽有较为完善的财务制度,但形同虚设,没有得到严格执行,真正落到实处。另一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约机制。有的单位“一把手”可以随意从财务人员处取现金,甚至取大额现金,连“白条”也不打,成了所谓的“良心帐”。
我们从查处的案件中发现,涉案单位不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一把手和财务人员勾结,收入、支出不及时做帐甚至不入账,甚至私设小金库,为贪污、挪用公款提供了便利条件。例如,我们在查处某村委会工作人员贪污、挪用公款案件时,发现该村委会主管会计、出纳会计是一个人,长期不及时做账,直到离任审计时才补做财务凭证、账簿。再如,我们查处的某乡政府计生办人员贪污案件,即是因为其收取的社会抚养费不按照规定及时交给财政指定账户,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单位分管领导听之任之而导致的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
二、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该院职务犯罪案件查处工作始终坚持“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在”侦防一体化”工作机制管理下,与预防部门加强案件信息交流,针对本区职务犯罪案件特点,共同研究制定预防对策。通过对2012年以来查处的案件分析,我们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预防工作:
(一)加强责任意识教育,提高公职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建立职务犯罪“不愿为”的自律机制
1.以思想教育为出发点。针对当前一些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注重政治学习,放松思想改造,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法制观念淡薄的思想实际,结合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宣传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依法行政、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为目标,广泛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教育、“为人民服务”权力观教育。
2.以重点部门为关键点。从该院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看,单位领导、关键部门发生职务犯罪多的特点凸显,造成的负面影响很大。因此,要加大对单位“一把手”、行政执法人员、财务人员的思想束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增强宗旨意识、法制意识。
3.以警示教育为着力点。单纯的说教难以敲响警钟,要利用一些典型案例及身边发生的案件等反面教材予以警醒,如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前往监管场所接受“零距离”教育。此举既能够表明党和政府反腐倡廉的决心、信心和能力,又能够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加强自我约束,“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坚持原则,分清是非,清正廉洁,依法办事。
(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职务犯罪“不能为”的长效防范机制
1.完善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缺乏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多一分监督,就少一分腐败,因此,推行政务公开,增强职务行为的透明度,完善监督是预防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的关键。要进一步落实监督措施,实施“阳光财务”,真正实行财务公开;对财务收入和支出的依据、项目、金额,要一律向本单位本部门甚至向社会公开,接受来自内部、外部、上级、下级全方位的监督。
2.加强管理,严肃财经纪律。从办案实践看,职务犯罪之所以能够得逞,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混乱。为此,要进一步建立财务管理制度,认真推行会计委派制、财务支出报帐制、财务公开制、收入申报制等制度,建立健全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制约机制,取消“一支笔财务审批制”,实行财务支出会签制,即由行政负责人、党委负责人(或纪委书记)、主管财政的副职、经办人等签字;大项支出必须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支出后班子集体审核;严格执行财经纪律,铲除腐败温床,严禁设立“小金库”,违者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
3.结合办案,开展建议预防。以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为目的,在不断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积极运用“检察建议”,针对案件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和薄弱环节,向发案单位提出防范对策和建议,协助制定整改措施,并督促发案单位及时反馈整改情况,使预防措施落到实处。如在该院查处的教育系统涉嫌职务犯罪案件中,向发案单位提出加强购书折扣款财务管理检察建议,经回访,区教育局在《蚌埠市龙子湖区教育局财务管理规定》中就购书折扣款问题补充三条具体规定,预防建议落实情况良好,据此,区检察院研究制定了《教育系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区政府专门下文,要求区检察院与区教育局共同遵守该工作机制。
(三)依法严厉惩治和打击职务犯罪,加强各专门监督部门的联系和配合,形成合力,建立职务犯罪“不敢为”的惩戒机制
1.加大举报宣传力度。利用“举报宣传周”、“江淮普法行”等法律宣传活动,深入乡镇、街道、社区,开展法律宣传,接受法律咨询;实施举报有功奖励制度,提高广大群众举报贪污贿赂犯罪的积极性,有效地发现和揭露犯罪;依托报纸、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引导在全社会形成从思想上增强抵御犯罪的意识和能力,推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深入开展。
2.树立反腐信心和决心。要加大查办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使贪污贿赂犯罪分子无藏身之地;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无论涉及到哪一级干部、什么人都要一查到底;公正执法、严格办案,查清犯罪事实,固定犯罪证据,把案件办成铁案,做到“让事实说话”。
3.以严惩促预防。“惩治和预防,是反腐倡廉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惩治有力,才能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督的威慑力。”要加大惩处贪污贿赂犯罪的力度,在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前提下,依法从重从严处理,该判刑的判刑,该开除的开除;公开曝光腐败行为,腐败行为的成本大大提高,从而使想腐败的人心有余悸、望而生畏,不敢越雷池一步,充分发挥出“打击”这一特殊预防的作用。
推进侦防一体化,把查办案件与预防工作结合起来。预防部门可以在不影响案件保密的情形下,适时介入案件,通过讯问犯罪嫌疑人了解其发案轨迹,分析犯罪本身原因;向发案单位了解犯罪嫌疑人的平时表现,单位的制度建设情况,分析发生犯罪的外部原因。在此基础上形成预防调查报告,做好案前预防工作。
第五篇:研究涉农职务犯罪法律适用问题
研究涉农职务犯罪法律适用问题
摘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中,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正处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关键时刻,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涉农职务犯罪也呈现出发案率上升、主体扩大化、形式复杂化的趋势。基层检察机关在现有的工作框架内,理应发挥职务犯罪侦查一体化机制的作用,准确适用法律法规依法打击涉农职务犯罪,加强犯罪预防工作,为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提供公正廉洁的政务环境。
关键词:涉农职务犯罪;现状;法律适用;犯罪预防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国家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增加农村基础建设的资金,经济期刊完善各种支农、惠农的政策。这就使得被管理的涉农建设资金相应增多,“三农”职能部门负责人员手中权力不断被扩大,客观上为涉农职务犯罪提供了空间。为此,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教育、制度、改革、纠风、惩治相结合,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切实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涉农违纪违法案件。”高检院同时要求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为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一、涉农职务犯罪的现状分析从刑法理论上来讲,任何一种犯罪的发生,都是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犯罪的四个构成要件中任何一个或几个的变化,都会导致犯罪性质的改变。涉农职务犯罪也是一样,随着诱发犯罪因素的改变,它的犯罪形式、作案手段、表现方式都在现阶段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犯罪主体蔓延。长期以来涉农职务犯罪的高发区主要集中在比较富裕的城镇郊区,因为这些地方的乡村具有区位和土地资源优势,经济普遍比较发达。但近年来,国家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全面推进,大量的资金、项目流向尚不富裕的乡村。所以,犯罪区域蔓延到相对贫穷的乡村,犯罪主体扩大到所有基层组织领导。
(二)涉案罪名扩大。据统计,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中贪污、挪用公款发案率较高,侵犯的公私财产包括拆迁、征地补偿款、农电改造资金、农村水利水电建设资金等诸多款项,其中尤以侵害农民土地征用款最为普遍。而近年来这些传统的涉案罪名有向贿赂型犯罪扩大的趋势。
(三)作案手段简单直接。由于涉农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行为主要集中在侵犯新农村建设资金方面,所以作案手段较为直接。采取的方式多为虚报、冒领、伪造单据,收入不入账、重复支出,直接截留、挪用公款公物等。对于侵犯的财产,或挪作个人使用、或挪作他人从事营利活动、非法活动。
(四)犯罪方式多样发展。既有单独作案,又有合伙作案,并且窝案串案频发。在基层农村,决策权、经济管理权以及财政审批权往往集中在个别或少数人手中,这些人利用职务便利,合谋结成利益共同体,很容易实现犯罪目的。有的村村支两委成员勾结私分赃款;有的村基层干部与管理土地征迁工作的负责人合谋作案,共同医学论文发表侵吞或截留土地补偿款。
二、涉农职务犯罪的形成原因“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从近年来查处的涉农职务犯罪来看,导致案件频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制度方面原因,也有机制方面原因;既有个人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方面原因,归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村级财务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虽然中央和地方各级投入的支农惠农资金大、措施多,但相应的财务正规化管理却未能及时跟上。在部分农村,没有建立财会制度,没有专职的会计出纳人员,财务公开和收支审批制度流于形式。另外,不严格遵循收支两条线制度,收入不入账、白条入账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就给村级干部利用小金库搞体外循环提供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