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浅谈内控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2 18:29: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1浅谈内控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1浅谈内控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21浅谈内控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内控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黄劲松

内控机制建设是税务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载体。近来,各基层局通过排查廉政风险、完善岗责体系、合理配臵权力、规范工作流程、健全管理制度等手段,将反腐倡廉的要求融入到各项税收工作之中,落实到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各个环节,部门工作由被动监督向主动防控转变,由事后监督向超前预防转变,初步形成统一领导、各负其责、主动参与、源头控制的部门内控机制。但在机制运行过程中还存在思想不统一、制度设计不够合理等问题,笔者结合所在单位实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统一。目前,少数干部对内控机制建设的目的和意义认识较模糊。有的干部认为现有的廉政建设制度够多了,再搞内控机制建设是“作秀”,是标新立异搞“政绩工程”,没多少实际意义。有的干部简单地认为防范廉政风险是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排查廉政风险、提出防范措施等都是领导和专职监察人员的事,监察部门拿出具体方案,自己学一学走走过场就行了。还有个别人员认为自己所在科室是服务科室,既没有税收执法权,也没有行政管理权,不存在廉政风险,没必要搞什么内控机制建设。这些干部或多或少都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参与机制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强,影响了内控机制建设的整体推进。

(二)组织机构不健全。个别单位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虽按规定制定了推进部门内控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但相关机构(内控办)并没有建立起来,推进内控建设的具体工作也没有分工落实到部门、岗位和人员。从头至尾,都是监察部门几名专职纪检干部在各科室间跑来跑去,疲于奔命,没有充分发挥和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机制设计不合理。一方面有的科室在规范业务流程和制定风险防范措施时,存在过于“求全”的倾向,制定的工作职责和业务流程过多过细,过于繁琐,往往脱离实际,导致这些内控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执行起来费时费力,却无法达到制度设计的预期效果。另一方面,有的科室和人员在制定完善岗责体系时,担心自身权力被自己所制定的制度限制,因而缺乏长期性、持续性以及全局性的考虑,设计制度时还存在一些漏洞和缺陷,有些制度比较原则、宽泛,没有真正与税收业务工作各环节紧密结合,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没有真正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

(四)制度衔接不紧密。内控机制建设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税系统反腐倡廉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但少数部门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在制定实施方案时,只图完成任务而应付了事,简单、机械地把推进内控机制建设和落实原有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相关制度割裂开来,如在排查风险、制定防范措施时没有考虑到与税收管理员制度、执法责任追究制度、执法监察系统、网上评廉系统等制度和征管软件互通有无,统筹结合,干部职工普遍感觉各种制度、规程内容繁多且多有重复,产生厌烦心理。

二、几点建议

(一)加强学习,统一思想认识。内控机制建设是防范和减少执法和廉政风险发生,由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参与,对内部的业务流程进行全程的介入和监控,通过权力分解、相互制约手段,制定完备的制度保证的过程。要通过召开动员大会等方式,多角度多层次宣传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结合国税系统近年发生的违法违纪案件,开展专题纪检日活动,深刻剖析发案根源,让每一个干部职工清醒地意识到风险就在身边,防范风险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使干部职工从“要我廉洁”到“我要廉洁”,逐步树立内部控制意识,不断增强参与内控机制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工作中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纠正,由被动监督向主动防控转变,“两权”监督由事后监督向超前预防转变。同时,监督工作也由外部监督向更加注重自我约束转变。

(二)加强领导,落实内控责任。要把内控机制建设放在当前工作的突出位臵,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单位一把手负总责,各部门负责人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要建立和完善兼职监察员制度,可考虑在人员较多、业务繁杂的部门,如税务分局、办税大厅等设立监察小组,加强纪检业务培训,明确职责,确保内控机制落实到位。

(三)理清思路,优化制度设计。内部控制理论的核心是强调任何业务流程都须经过多个环节、多名人员的交叉检查与控制,以降低无意差错的发生和徇私舞弊的可能。要认真落实总局关于加强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工作的相关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按照“制度+科技”的要求,统筹整合原有制度和相关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优化工作流

程,合理分权,相互制约。采取自己找、互相查、领导审等方法,对内认真排查行政管理和廉政风险;对外认真排查税收执法风险,使内控制度贯穿、渗透到税收征管查、机关人财物管理的所有环节,彻底消除内控“盲点”。对排查出来的每个风险点,就产生风险的原因及后果、防范措施等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划分风险类别,确定风险级别,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将监督直接切入到每个执法、管理环节和岗位上,及时发现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力争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加强督查,严格责任追究。内控是动态的、持续的,也是不平衡的,受时间、地点、政策、具体执行人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一方面,要定时对内控运行过程进行评估,客观评价相关部门和人员执行内控制度的情况,及时解决内控机制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内控机制有效执行。另一方面,要采取日常考核和集中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各部门内控机制运行的绩效考核,对“光打雷,不下雨”做表面文章和敷衍了事、工作不力的部门,要严肃追究责任并限期整改。同时,加强考核结果的运用,加大奖优、罚劣力度,让扎实干事、能干成事的人得到表彰奖励和提拔重用,引导干部职工真正做到爱岗敬业、恪尽职守。

(作者系嘉禾县局纪检组长)

第二篇:基层财政内控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基层财政内控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日】 【来源:】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基层财政内控机制是财政部门为履行公共财政职能,实现财政管理目标,通过规范业务流程,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控制程序和方法,对财政风险进行有效识别、监督和控制的制度体系。少数基层财政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基层财政一些工作岗位和工作流程内控制度不够健全,存在制度空缺;一些主要岗位,工作流程环节虽有制度,但存在漏洞,不适应客观实际要求;一些制度的预防性、约束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都有待提高,执行内控制度的长效机制有待形成。同时,抓内控机制落实的思路还不够开阔,要求还不够严格,措施不够得力,效果不够理想,离上级要求和群众期望还有一定距离。

一、基层财政内控问题的原因分析

深入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层财政职能多,任务重,压力大。目前,基层财政职能不断加大,特别是惠民补贴政策多,补贴资金总量大,补贴项目近百个,涉及人员众多。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不断增加,工作量大,人手不足,经费不足,基层财政往往应接不暇,疲于应付。眼下凡是有财政资金的地方,基层财政都有监管责任,单凭财政所的人手要监管到位显然不现实。

(二)基层财政内控不完善、不平衡、不到位。随着基层财政职能不断转变,需要完善基层财政内控机制建设,通过执行相关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实现基层财政规范管理目标。但目前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体制机制原因,基层财政内部控制机制还处于缺位状态,基层财政资金就地就近监管还存在“短板”现象,基层财政内控制度有的尚不健全,部分财政所内部监督工作仍较乏力,内控制度执行不力,内部监督检查不够规范。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检查联系不够紧密,内控机制建设还不能适应依法理财工作的要求。

(三)基层财政财务管理不规范、不科学、不透明。目前,基层财政资金规模越来越大,有效地管好财政资金显得非常重要。而基层有些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和手段,造成资金资产损失浪费;有些单位利用虚假发票掩盖不合规支出套取财政资金;有些单位采用“白条抵库”、虚构支出业务等方式贪污挪用资金;此外,资产账外核算、出借银行账号等违规违纪现象也时有发生。由于基层财政内控制度建设不完善,内控制度科学性不强,内控执行不透明等因素,造成基层财政内部控制简单等同于内部会计控制,致使内控制度不能有效执行,内控监督走过场。同时,基层财政队伍年龄结构老化、干部青黄不接,综合素质普遍不高,难以适应基层财政内控机制建设的需要。特别是基层其他职能部门出于部门利益的考虑对财政的内控监督存在一定抵触情绪,而财政的协调性不强,容易造成财政“一头热”的局面,与按照基层财政就地就近监管资金的诉求极不相称。

二、加强基层财政内控机制建设的对策

近年来,随着城市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基层财政工作职能和任务发生了深刻而显著的变化,一些矛盾和问题也在改革和发展中逐步显现出来,特别是资金监管方面尤为突出。各类涉农惠农资金监管是新形势下基层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也将成为基层财政工作的主要职能。准确把握基层财政工作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财政内控机制建设,不仅是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而且已成为公共财政建设中一项战略性工程。

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是一种管理原则,更是一种管理程序和方法。完善基层财政内控机制建设,对于切实提高基层财政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有效预防违法违纪问题发生,保障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面对日益变化的新形势、新要求,日益繁重的新职责、新任务,基层财政要把加强内控机制建设作为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常抓不懈,实现财政监督职能触角向基层延伸和基层财政资金监督的日常化、常态化、持续化,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财政资金全覆盖、无缝隙监管。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打牢基础,在提高内控机制的规范性上求突破。深入贯彻落实《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办法》,要将内控机制建设作为基层财政管理的重要环节,摆上议事日程,纳入制度设计,统筹考虑,积极推进。要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基层财政调整内设机构职能,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权责清晰、职能明确、相互制约、运转高效的内控机制,实现授权与执行分离、执行与审查分离。要抓住基层财政资金就近就地监管的有利机遇,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财权和事权相匹配的机制、财政资金有偿使用、建立财政资金可追溯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注重制度建设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先进性,提升制度建设的执行力,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从而规范和约束基层财政管理工作行为。

(二)加强监管,在提高内控机制的可执行性上求突破。基层财政是最基层的一级财政,是财政工作体系的基础。要发挥基层财政就地就近实施监管的优势,建立权责清晰,职能明确,相互制约,运转高效的内控机制,对本级和上级财政安排的资金以及其他部门、其他渠道下达的财政性资金,实行全面监管。在明确监管范围的基础上,从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内控机制,提高管理效益等方面入手,建立全面系统的基层财政内控制度体系,制定完善的预算资金管理、资产管理、办理流程、政务公开、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制度设计要体现创新性、前瞻性和预见性,使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以标准化的流程设计基层财政业务的管理,建立信息通达、公开公示、监督抽查、考核激励四项机制,强化内控工作,提高监管水平。一是信息通达机制。基层财政资金监管信息在基层财政所与区财政局之间双向传递。主要包括各级政府和部门安排用于基层、社区等基层组织的各类财政资金的政策文件、管理办法、拨款文件等,区街财政指定专人为信息联络员,具体负责收集整理和传递资金监管信息,并定期核对资金监管信息。二是公开公示机制。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和规定,对各级各部门预算安排用于基层等基层组织的各类财政资金,包括补助类、项目类、基层财政本级安排资金等有关情况进行公开公示。对公开公示主体有明确规定的,由规定的主体负责。没有明确规定的,按“谁分配、谁公开,分配到哪里,公开到哪里”的原则进行,对于影响较大,群众关注度较高的,通过网络、短信等方式进行。三是监督抽查机制。对纳入基层财政监管范围的补助类资金的补助对象、发放标准、发放程序、财务管理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抽样检查。四是考核激励机制。每年组织对基层财政资金监管工作进行考核,主要看内控制度是否健全,内控措施是否到位,提供的基础数据是否真实可靠齐全,岗位责任是否落实,监管是否有效等,考核结果作为基层财政干部选拔任用、调动、评先评优工作的重要依据。

(三)创新方法,在提高内控机制实效性上求突破。基层财政信息化是推进财政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要按照金财工程要求,建立健全各种基础数据动态采集机制,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进系统应用和数据动态管理,及早实现基层财政业务工作信息化管理、无纸化办公、电子化公示和查询,并逐步建立流程畅通、业务系统、数据共享的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从而为加强对基层财政资金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控和跟踪分析创造条件。要树立“大监督”理念,建立健全基层财政高效顺畅的内部监督机制,努力做到监督与日常管理同步,监督与资金流向、流程和使用结果同步。在基层财政业务管理工作中,注重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注重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通过采取监控、督促、调查、核查、审查、检查、评价等方法,实现自我发现问题、自我整改纠正、自我规范管理,提高财政资金分配与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要落实“为国理财,为民服务”的财政工作宗旨,把深化内控机制建设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实现基层财政权力、岗位、责任、制度的有机结合,将财政权力运行的全过程都纳入制度约束之下,最大限度地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确保财政各项任务顺利完成,确保基层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两安全。(冉云)

加强县乡财政部门内控监督进一步推动基层财政规范化建设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2012年06月13日

来源:青岛市财政局

为进一步加强对县乡财政部门财政资金管理工作的监督,提高基层财政部门规范化建设水平,近日,市财政局组织开展了对五市三区财政局和119个乡镇财政所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情况 专项检查,检查内容包括2010年-2012年4月县乡财政部门内部控制管理各项工作情况,并对119个乡镇经管统计审计中心代管资金情况进行了延伸检查。

这次检查时间紧、范围大、质量要求较高,为确保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市财政局认真准备,周密组织,并开展了查前统计、调查、培训等工作,力求掌握县乡财政部门的第一手资料。检查组采取实地核查账务凭证等方式,白天深入乡镇检查,晚上召开分析会,及时了解掌握问题,分析问题根源,取得较好成效,检查发现了部分乡镇财政所及经管统计审计中心在财政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违反制度规定问题,也发现了影响和制约县乡财政部门内控管理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问题。

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市财政局在督促有关区市限期整改的基础上,加强分析研究,认真梳理问题成因,下一步将按照“标本兼治、行为规范、监管有力”的原则,研究制定强化财政监管长效机制的措施和办法,促进基层财政部门规范化建设,切实提高基层财政部门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第三篇: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存在的问题

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金融企业,防范和控制风险始终是最重要的工作,而内部控制又是控制风险的关键。当前农村信用社积聚的大量金融风险,与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上的缺陷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不力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切实加强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建设已显得尤其必要和迫切。本文试从农村信用社在内控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入手,在产权关系和体制上挖根求源,找出

病因,进而提出对策措施。

一、问题:内控的边缘化和制度缺损及软化

现代经济管理学告诉我们,内控作为企业约束、自我管理的自律行为,是保证其经营安全、实现经营目标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形式。作为高负债、高风险的金融业尤为如此。从巴林银行的倒闭到近期金融系统发生的经济案件,几乎无一不是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不严所致。因此,内控与业务经营是存在于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它是现代金融企业对其业务经营活动进行控制、管理的主要工具。但是,目前农村信用社内控的边缘化和制度缺损及软化却相当严重。一是表现在内控意识淡薄。一些人对信用社内部控制的概念是陌生的,往往把内控制度简单理解为建章立制,认为有了规章制度便有了内控机制,忽视了内控是在业务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动态监督机制。少数领导还把内部控制与业务发展和效益对立起来,将内控看作是捆绑自己手脚、制约业务发展的绳索,因而极力淡化,将内控置于可有可无的境地。二是内控体制不顺。由于内部监督部门受同级经营管理者的领导,因而使内部监督部门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也就谈不上对其实质性的监督和检查。三是内控力量不足。一个县级联社一般仅有3、4名内审人员,有的还担负着纪检监察任务。同时,由于电算化业务的快速 发展,一些内审人员的自身素质已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四是制度建设不到位。当前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还未形成权责分明、平衡制约、规章健全、运作有序的体系,一些制度不完整。如对新业务和计算机业务的管理制度滞后,适应不了新业务的发展;对经营管理者权力和责任界定不够清晰,其个人决策和责任行为没有一套可操作的制度制约,造成事实上的有权无责,因而诱发了一些违法经营和经济案件的发生。并且,一些农村信用社在内控制度建设中重此轻彼,各取所需,缺乏系统性,影响了内控制度整体作用的发挥。五是制度难以落实。一些领导在业务经营中重发展、轻管理,重业务、轻监控,重规模、轻质量,忽视了内控监督的重要性,从而使制度的贯彻落实失去了组织保障;个别领导在制度执行上对人不对已,对别人要求严,对自已要求松,将自己凌驾于制度之上;更有个别领导借理事长、主任之名,行以权谋私之实,假公济私,独断专行,使制度形同虚设,破坏了信用社内控机制建设,增大了信用社的经营风险。

二、成因:内部人控制与体制的模糊性

产生以上问题的根源,不仅是一个管理与监督层面上的问题,而且与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产权不清晰有着直接的关系。产权经济学创始人科斯认为,产权体现的主要不是人与财产的关系,而是指财产的所有者实际拥有的、实施一定行为的权利。按现代企业制度来讲,企业产权包括最终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而且最终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必须统一。但是,由于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不到位,最终控制权无法对经营者实行有效约束。目前,在农村信用社赖以运转的资本中,股金无足轻重,占资本绝大多数的公共积累未进行股权量化,处于所有者虚置状态;对单个社员来说,由于股额较小,股权分散,其股金对信用社的经营状况起不了多大作用,而且也不会对其切身利益带来多大影响,从而挫伤了民主管理的积极性。由于缺乏明晰的产权制度的内部支撑,加之所有者(入股农户)与经营者(信用社主任)在信贷、财务信息和金融知识上的严重不对称,使民主管理流于形式,从而导致信用社内部人控制达到了严重的程度。由于缺乏来自所有者的强力监督,因而使信用社经营者在经营中失去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动机,农村信用社有效的监督机制也难以真正形成。其次,由于农村信用社自建社以来,历经了下放人民公社及生产大队管理、下放贫下中农组织管理、所社合一、政企合一等数次磨难,过后又由农业银行领导和管理,1996年后又由农金体改办、人民银行、银监机关管理,管理体制的曲折变迁,使农村信用社的性质、制度定位、发展方向、管理方式始终处于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状态,直到现在,农村信用社在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盲点和真空。体制的模糊性,造成了制度供应的缺位和滞后,使农村信用社难以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的内控机制。

三、对策: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由于农村信用社在内控机制上所存在问题的严峻性和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不平衡性,因此,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应采取“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对策。

具体要抓好四大体系建设:

(一)完善自我约束体系

农村信用社作为一个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独立法人企业,其自我约束体系的完善则是建立内控机制的根本。而要建立完善的自我约束体系,首要问题是明确产权关系。针对当前农村信用社产权关系上存在的弊端,农村信用社产权结构应区别不同情况,有选择性地吸收一些现代股份制企业的优点。一是制定合理的增股扩股计划,大力吸收社员股金,增大股金占资本总额的比重。二是按照有关规定对信用社公共积累进行股权量化,以明确产权关系,解决资本虚置问题。三是为切实解决因股权结构分散化和控制平均化所造成的社员对信用社关切度不够、影响力微弱的问题,应增大单个社员最高持股比例的有关规定。并且,区别情况,改革农村信用社“一人一票”制度所造成的投票控制权平均化弊端,实行一人一票与一股一票制度相结合的表决方式或有限度的一人多票表决方式,使股份制与合作制优势互补,实现有机结合。四是大力吸收内部社员股。虽然提高社员入股金额可以增加社员对信用社的关切度,但是,由于大多数农民资金相对拮据,难以入股,加之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我国农民参与意识较差等因素,因而使内部人控制现象难以清除。因此,部分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应借鉴国外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大力吸收内部社员股,实施经理股票期权和内部职工持股制,增大内部社员股比重。这样,不仅增强了信用社的盈利动机和防范金融风险动机,而且调动了经营管理层自我监督的积极性,节约了监督成本。在明晰产权关系的同时,要加快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步伐,建立“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一是分设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即社员大会和由它所产生的理事会,行使信用社的决策职能;主任作为代理人,行使执行职能;监事会行使监督职能。二是建立分权决策、权力制衡机制。社员大会是信用社的权力机构,对信用社理、监事会成员选聘、经营报告审查、股利分配和机构拆并等重大问题决策;理事会根据社员大会授权确定的经营目标和政策,对信用社主任等高级经营管理人员进行任免,对信用社较为重大的问题进行决策,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信用社主任受聘于理事会,在理事会的授权范围内自主地进行经营决策,管理信用社日常经营活动;监事会对信用社财务和理事、主任的行为进行监督。从而建立一个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法人治理结构。

(二)重塑行业监督体系

由于明晰农村信用社产权关系,从根本上完善自我约束体系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调整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强化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当前最迫切的就是重整行业监控,强化行业自律。目前农村信用社的行业监督机制实行的是联社主任领导下的总稽核负责制,监督部门在履行职责时,其工作可能会受到本级经营管理者的干预,其独立性被削弱,不利于监督职能的发挥。为改变这种状况,一是在县联社一级实行监事长兼总稽核,与理事长平级,享受同职待遇,直接对社员代表大会负责,县联社稽核审计和纪检监察部门直接受监事会领导,不再受县联社理事长、主任制约,独立履行对本级联社、信用社理事会和经营班子工作的稽核监督职能。二是改革信用社各级内审工作的组织体系。农村信用社各级稽核审计部门除对同级监事会负责外,还是上一级审计稽核部门的派出机构,同时接受上一级稽核部门的领导和管理,其人员任命、调整、撤换及工作待遇、工作考核和工作奖惩也直接由上级稽核部门进行管理。这样,可大大减少稽核工作各种干扰,形成一套垂直、独立、权威和高效的稽核监督工作体系。三是要切实解决稽核队伍数量和素质问题。要做好稽核工作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稽核人员编制作保证,有些管理人员可精简可兼任,但稽核人员编制数量不能少且要专职,保证每个社1个。要把那些思想作风好、业务素质高、懂电脑管理的同志选 拔到稽核队伍上来,不要滥竽充数,不能越俎代疱。四是要强化对稽核人员的管理。对稽核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轮换和回避制度,并定期进行考核,对不称职的要及时作出调整,对以权谋私、违反信用社各项规章制度的要加倍予以处罚。五是要加大稽核力度,增加检查频率。在开展各项常规稽核的同时,抓好对各级信用社主要负责人的审计和离任审计,突出风险性、效益性监督,对发现的问题要严肃查处、坚决纠正,不断增强内控机制的有效性。

(三)强化保障协调体系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对现行的一些内控制度要进行梳理和修订,对已经过时的内控制度要及时予以 废止。同时要根据新业务的发展需要和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新变化,及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新的内控制度。并且,按照“双人、双职、双责”的原则,健全岗位责任制,形成责任分离的制约制度。二是要加强教育培训,各信用社、联社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廉政建设及法律法规教育,对有劣迹的职工要弄清他们的收入来源,建立跟踪帮教档案,落实帮教措施。并加强案例分析,开展正反典型教育。同时,要加强业务培训,让职工了解和掌握业务操作程序,使其在工作中按制度办事,少出纰漏。三是建立和完善社务公开制度,将内部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组织监督有机结合,使农村信用社各级班子成员及重要部门、要害岗位人员的廉洁自律行为始终处于上下级和群众的监督之中。四是强化和改善金融监管。金融监管作为农村信用社外部监管体系,对于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的形成和完善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当前,对农村信用社的金融监管应在突出合规性和风险性监管的同时,按照有效性、审慎性、全面性、及时性及独立性的原则,督促农村信用社健全内控机制。并且,将金融监管与金融服务相结合,对事监管与对人监管相结合,事后监管与事前监管相结合,改进监管方式,保证

农村信用社安全、稳健运行。

(四)建立奖惩激励体系

一是各级农村信用社要将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纳入综合考核,并按照“分级管理、逐级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到人”的管理办法,签订内控制度执行及案件防范责任书,把责任分解落实到各个单位、部门、职员,年末在考核考评的基础上,逗硬奖惩,并与评先、晋资、晋级等挂钩。对执行制度差、有不良行为的职工在经教育后仍未改正的,要及时采取措施,切实清除不安全隐患。二是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履行职责不到位的,要对直接责任人、相关制约岗位人员、检查人员、领导人员追究连环责任,出现损失的要连环赔偿,依法依规严处。特别是对发生了重大经济案件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要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对金融机构重大经济犯罪案件负有领导责任人员行政处分的暂行规定》予以处理,从而达到处理一个,教育一片的作用,促进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的健康发展。

第四篇:全县经济运行存在问题及对策

全县经济运行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转型发展的压力。在新常态经济下,经济增长方式必须由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我县传统依靠资源消耗为主的粗放型经济优势不断减弱,而非金属新型材料、碳酸钙中下游、新能源产业、健康服务业等新的支撑力量尚在形成之中,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亟待根本破解。

二是结构优化的压力。工业上,我县一些传统制造业、初级加工业项目存在产业链条短、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经济效益差和名牌产品少的问题;农业上,农产品加工链条短、档次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市场优势;第三产业上,新兴服务业、电子商务、商贸流通等新业态发展刚刚起步,基础较差,经验不足。

三是要素约束的压力。土地方面,国家加强土地管理,特别是将未利用地也纳入计划管理,政策红线压缩了县域建设用地空间;资金方面,目前金融机构对县域贷款的总量仍是杯水车薪;劳动力方面,劳动力价格正在逐步提高,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不足。

二、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优势

一是基础支撑方面。经济新常态下,宏观经济增长方式换档升级,我县经过多年的建设积累,发展基础得到夯实,支撑

现主营业务超百亿元,让“中国钙都”的梦想成为现实。农业上,注重发挥中国辛夷之乡、中国柞蚕之乡、中国玉兰之乡这三个国字号品牌的优势,强力发展以辛夷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以柞蚕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以玉兰为主的苗木花卉业,把农业做成工业,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做强旅游业,实现三产融合。同时,加快发展养老养生产业,依托南阳万家园养老产业集群,建设成为集旅游观光、老年病预防治疗、保健养生、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全省首个养老产业集群。

二是提升载体平台水平。按照“四集一转”的要求,以产业集聚区和商务中心区为龙头,非金属新型材料、碳酸钙中下游、石材、汽配铸造、农业精品示范园等区中园建设为支撑,依托鑫泰钙业等重点骨干企业,带动整合产业链条,促进经济集约集聚发展。加快关键性配套设施的建设完善,不断强化适合园区发展需求的物流、金融、咨询等专业化配套服务功能,以人性化、特色化的园区环境增强产业吸引力。同时,支持各乡镇结合自身产业发展情况,加大资源、要素、服务整合力度,建设专业园区、子园区,促进企业集中布局。

三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和企业共性需求,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鼓励和引导专业园区、骨干企业树立高端合作理念,拓展与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的合作与交流,创建品牌、申报专利,依托重点企业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技术研究中心、设计中心、检测中心、信息中心、交易中心,晰市县审批、核准权限,简化审批程序,对列入市重点的建设项目,在审批、土地、资金保障上予以优先倾斜,加快市直部门联审联批进度。

三是增加要素保障。由于项目用地严重不足,很多有技术、有前景、符合产业政策的好项目迟迟无法落实建设,请求市里在用地指标上对南召给予倾斜照顾。我县地方财力有限,现有投融资平台融资规模较小,企业融资能力不足。建议适度降低融资和财政担保门槛,支持我县联合捆绑发行债券,盘活资本市场,特别是在中小企业发展扶持资金上予以倾斜,帮助我县企业克服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能力不足等问题。

四是完善发展机制。在差异化发展上,建议市里统筹做好产业布局,根据各县区的资源、产业、区位等多方面因素,制定重点发展产业目录,通过政策引导、要素保障等行之有效的手段,促进各县区特色、优势产业优化升级,防止产业同质化、竞争无序化等问题加剧。在一体化发展方面,建议市里根据全市产业发展情况,研究提出全市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培育区域龙头企业集约集聚发展,各县区围绕全市主导产业,按照县域产业具体情况,进行延链、补链、强链,大力发展配套产业,努力形成区域主导产业集群。

第五篇:执行联动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执行联动威慑机制运行中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执行难是我国法院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是政治、经济、文化诸多因素相互交织所产生的复杂社会问题,它不是法院本身所能解决的,必须依靠社会众多力量进行多方面的合作,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社会各界协作配合,才能建立健全解决执行难问题的长效机制。近年来执行联动威慑机制在解决执行难问题上取得显著成效,但执行联动威慑机制在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执行联动威慑机制功能的最大发挥。

关键词:执行难 联动威慑 长效机制

一、执行联动威慑机制的内容

在我国,由于整个社会的法律意识不高,社会诚信制度缺失,财产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法律文书生效后自动履行率仅占40%左右,另外60%以上的生效法律文书需要法院强制执行。而在执行实践中,某些债务人更是明明有履行能力,却能拖则拖,能躲则躲,采取一切手段躲避执行,严重损害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亵渎了法律尊严和司法权威,而且不利于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诚信社会环境的营造。

为增强对被执行人的威慑力量,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五条规定了对拒不履行法律文书所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采取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这一规定为执行联动威慑机制奠定了法律基础,但是《民事诉讼法》只是对执行联动威慑机制作出了原则性规定,没有相对具体的规定,可操作性差,在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往往找不到对应的法律规定和处理依据。2010年7月7日,最高法院与中央19个部门联合会签的法发(2010)15号《关于建立和完善执行联动机制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明确了执行联动组织机构、成员单位的具体职责以及启动和运行的程序。自《意见》实施以来,通过执行联动威慑机制,将消极、被动、单一的协助执行机制转变为积极、主动、多元的执行联动机制;将法院单打独斗的执行模式转变为以法院为主、各部门协作联动的执行模式;将单纯依靠强制执行的工作模式转变为强制执行与联动威慑并举的工作模式。

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执行联动威慑机制是符合我国实际的破解执行难的治本之策,能够有力推动执行难的解决,有助于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养成法律秩序,实现社会法治进程的自然演进,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近些年该机制建设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位阶较低,法律效力较弱

我国至今未有系统的、全面的、完整的执行立法。目前,法院在执行工作中最基本的法律依据散布于民事诉讼法中,这些法律规定过于原则,不够具体,可操作性差。《意见》虽然对执行联动威慑机制作出了一些具体规定,但仍不够完善、系统。《意见》规范效力层次较低,难以体现民事强制执行作为一种法律制度的重要性,影响了民事强制执行工作的权威性,并有司法机关行使立法权之嫌。同时《意见》主要是在人民法院及专业的法律工作者(如律师)中流通,其影响的范围有限,难以发挥法律的指引、教育作用。更为严重的是,《意见》与法律规定之间,地方性法规、法院工作细则及法律与司法解释之间,以及不同的地方性法规,不同法院的法院工作规则之间存在相互冲突的现象,这已几乎成为我国现阶段立法的通病了,严重影响了民事强制执行工作以及国家法制的统一性。

二、缺乏信息对接的衔接机制

执行联动威慑机制下仍未能很好地解决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的问题。在执行工作中,执行员查找被执行人下落以及被执行人财产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申请人提供的线索,然后分别到不同的机构查询,执行员花费大量的精力到处查找财产,却仍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目前我国管理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身份及财产信息的部门有公安、工商、银行、房管处、国土局等部门,各个机构各自为政,受地方保护、部门利益等深层次原因的影响,要与各单位全面建立信息对接难度较大;加上各个机构信息不通,许多机构还未实现跨地区数据联网,不能实现跨地区联动查询。就查询被执行人存款来说,就需要执行人员跑数家银行,而查询结果可能仍不能真正反映被执行人的存款情况,而冻结、扣划外地存款时更是需要远赴外地执行,不能立即采取执行措施,往往延误了最佳执行时机。

(三)执行联动处分机制过于谦和,业务单位配合打折

业务单位协作的随意性大,执行联动效果往往受个人关系好坏的影响,因涉及业务单位或个人利益,法院执行人员在请求协助执行时,时常遇到协助单位的“软钉子”,给法院执行人员设臵程序障碍,利用时间差转移执行财产。如果没有严格的处分机制,那么联动执行措施的有效性便大大折扣,联动单位不履行联动规定的义务成本过低,势必影响执行联动机制的贯彻落实。根据《意见》的相关规定,不履行职责的单位,人民法院可以有三种解决方案,即人民法院可以向监察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提出相应的司法建议,或者报请执行联动机制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或者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的规定采取制裁措施,但有协助义务的单位一般属于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部门,法院需要经常请求其协作,罚与不罚都为难,且在司法实践中,上述法律规定由于存在具体认定拒绝协助,往往因操作性较差,而很难得以真正执行。

(四)组织机构不明确

《意见》第二十二条规定中央成立联动执行领导小组,各单位确定一名联络员,各地成立相应的执行联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但执行联动领导小组职权范围不明确,各级机构的设臵不能落实,小组成员对联动执行机制设立的意义不认可,导致联动执行工作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五)遗漏了执行联动救济

《意见》提及执行救助制度,民政部门应当对生活特别困难的申请执行人,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做好救助工作,但却忽略了联动执行过程中的救济制度。联动执行措施在根本上是国家公权力对被执行人私权利的一种限制,如果没有执行联动的救济措施,则法院执行人员、协助单位工作人员,可能会罔顾法律法规的规定开展执行行为,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合法私权益被侵犯时不能得到合法救济。

三、联动执行威慑机制的完善与拓展

(一)加快民事执行立法、完善执行法律体系

加快民事执行立法。依靠司法解释来指导民事执行工作是我国现阶段无单行的民事执行法的必然要采取的补救模式,民事执行工作主要依据民事诉讼法中相关规定及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但其规定得很笼统,且有很大程度的随意性,因此,需要制定一部强制执行法,即实行民事执行分别立法这一立法体例。近年来有关民事执行的诸多司法解释正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混合立法模式的缺陷,将民事执行程序单独立法,对民事执行程序加以详尽合理的规定,是实现民事执行工作有法可依的客观要求。我国有关民事执行程序的司法解释己经有数百条之多,为民事执行单独立法也已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完善相关配套法律。与民事执行相关的法律很多,但从整体上看还是协调不够!可操作性差。如现行刑法明确规定拒不执行人民法院裁判罪和隐藏转移故意损坏已被司法机关查封冻结的财产罪,但要求情节严重,而法律并无明确规定何为情节严重,适用依据不充分。完善与执行相关配套法律制度,对于民事执行工作的推进有着积极的影响。在目前民事执行立法不完善程序设计粗陋的情况下,执行实践中的改革、创新便显得不可或缺。

(二)法院内部建立“立审执”统一联动协调机制

执行时立案、审判的延续,也是法院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执行工作完成的好与坏,与立案、审判等各个环节息息相关。在立案环节,通过加强诉前财产保全,防止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或变卖财产。注重对被执行人风险告知,使当事人增强执行风险意识,积极主动地收集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在审判环节,对符合条件的案件依法及时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提前实现执行效果,做深入细致的调解工作,能当庭调解给付的尽量促成当庭给付,不能当庭给付的,引导双方签订切实可行的执行方案,便于今后执行,切实提高文书质量,加大裁判文书的说理,避免因文书质量不高,裁判表述瑕疵,给执行带来不确定因素。

(三)建立信息互通平台,建立健全信息对接机制

执行联动威慑机制必须建立信息共享及网络交流平台,便于法院及时了解被执行人信息,制定执行策略。建议将执行管理系统与银行、公安,房管、车管、工商等相关信息系统充分连接,达到信息资源共享,人民法院内部完善信息查询审批机制,定岗专人负责管理和使用这些技术系统,办案机关在自己机构即能够通过被执行人姓名和身份证号码查询、锁定其户口迁移、兴业臵产、工商登记、招标投标、存贷转账等相关信息。

(四)建立健全相关运行制度、完善执行联动威慑机制 执行联动威慑机制必须有相关配套的运行制度作支撑,维持和促进联动机制的正常运转。建议建立执行协调会制度,由各地、各级党委领导每年组织各协作部门召开执行协调会,针对各地各级的具体情况部署执行联动威慑的具体协作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公民信用评价制度,开发公民和法人信用评价软件,对公民和法人信用情况作系统记录,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信息中心进行管理和查询,切实推进诚信社会建设。

(五)将执行协作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执行联动威慑工作机制的构建是一项涉及面广、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摆到建设法治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大系统中去考虑和谋划。要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把执行协作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并加强对各成员单位履职情况的检查、监督、考核。特别是要把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作为被执行主体履行义务的情况,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协助法院执行情况,地方党委、人大、政府对搞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非法干预执行的协调、查处工作情况,一体纳入考核范围,进行重点考核。这样,才能促进并确保执行联动威慑机制的持久、良性运作。

(六)建立执行联动威慑救济机制

执行联动威慑救济,是在民事执行联动机制落实过程中,纠正执行程序瑕疵行为和处理有关利害关系人之间权利义务纠纷的必要程序。该救济的动因只能是违法民事强制执行行为,这首先是执行人员的侵权执行行为的纠正,保护执行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推动执行机构及其执行人员依法合理采取执行措施,实现执行目的,其次是针对受到国家公权力侵害的公民私权利提供的一种救济途径,促进司法公正,提高人们对司法的信赖程度,我国民事执行联动威慑救济机制的确立,有助于完善我国民事执行联动机制的整体构建。民事诉讼法虽然对拒不履行协助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规定了罚款、拘留等处罚措施,但罚款和拘留也有局限性,拘留、罚款都是由法院依职权决定时,法院面临罚与不罚的难题,另外在有的案件中,协助执行人因拒不履行协助执行义务所获得的利益要远大于罚款的数额,而且通过罚款和拘留仍然无法弥补债权人受到的损失,建议规定规定协助执行人拒不绝履行协助执行义务或者故意妨碍执行,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请求其承担赔偿责任。

四、结语

执行联动威慑机制的构建涉及面广、影响深、难度大,需要整个社会持续不懈的共同努力,尤其仰赖于各级党委的长期大力推动。让人满怀信心的是,发动全社会力量破解执行难,已逐渐成为各级党委的共识。相信随着我国社会诚信制度的建设,执行联动威慑工作机制也将逐步步入规范、高效、优质的运行轨道,法院执行难的局面中将会成为历史,

下载21浅谈内控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21浅谈内控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电力企业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电力企业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对电力企业不断进行深化改革,电力企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如何强化内部控制,降低决策失误,......

    浅析公安执法权力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析公安执法权力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公安执法权力,是国家法律法规赋予公安机关依法履行的职责、行使的职权,是公安机关履行其职责、完成党和政府交给的任务所必须的措施......

    浅谈新农合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定稿)

    浅谈新农合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农合”政策实施多年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有效地减轻了参合病人家庭的经济压力,但运行过程中存在的......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模版)

    虽然,今年以来我区经济运行不断向好,但仍然存在一下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值得我们关注。 首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1-9月,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7.8亿元,增长14.5%,增速比上年同......

    水电站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水电站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1 技术培训制度缺失 水电站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水电站内部员工对水电站工作和企业安全生产负责,对企业的生产能力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

    浅析农村信用社会计核算内控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信用社会计核算内控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文摘要】: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金......

    农村信用社现行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现行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部控制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作。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才刚刚起步,当......

    农村信用社现行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现行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内部控制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作。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才刚刚起步,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