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持特色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提高我市农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特色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提高我市农业核心竞争力
枣庄市科学技术技局
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攻方向
枣庄市地处华东地区南北过渡地带,是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枣庄市农林牧渔业兴旺,物产富饶。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红薯、大豆、棉花、花生、桑、麻等;林果主要有石榴、红枣、板栗、核桃、山楂、黄梨等;畜牧主要有牛、猪、鸡、兔、鸭、羊等;水产主要有淡水鱼、鳖、虾、蛙等。枣庄是国家商品粮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水产养殖基地、畜牧业基地和干鲜果品基地,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开发区和淮海经济区的示范区之一。但是综合分析横向比较我市农业的优势农产品主要是小麦、玉米、石榴、红枣、马铃薯、肉鸡、家兔等,其中属于我市特色农业和基础比较好的农产品是石榴、马铃薯、红枣等。因此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攻方向是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上,在特色农业上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引进高新农业科技、组装、推广高新农业技术等手段提高我市农业的科技含量,加快发展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农业科技园区,从而提高我市农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核心竞争力。
农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是在农产品市场上提供好的农产品和服务,同时又能够提高本地区农民收入水平的能力。它体现在农产品的价格、质量竞争力、市场销售能力和提供服务能力等方面。坚持特色农业,发展产业化经营是各地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是增强区域经济农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从各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轨迹来看,它是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村产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
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坚持特色农业,发展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带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关键是要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找到既符合国情、又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形势和路子。实践证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关键是找准主攻方向,抓住工作重点,推进产业化经营进程。
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工作重点
在坚持特色农业,发展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科技龙头企业是其产业化经营的不可缺少的“载体”,是采用工业的理念来发展农业,是通过形成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态势,实现区域生产规模化,弥补农户生产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的不足。对优势特色农业相对集中投入,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建设市场经济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提高区域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可以促进特色农产品叫响品牌,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发动机作用。它们是解决困扰“三农”问题中的农民增收难、农户分散经营与市场对接难、科技与分散农业结合难的总抓手,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因此建设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培育农业科技龙头企业是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工作重点和关键。河南省双汇集团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到龙头企业在其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作用,1984年双汇的前身漯河肉联厂还是一个年销售收入不足1000万元的小厂,短短19年一跃成为中国肉类加工企业的龙头老大。一年120万吨的肉制品和冷鲜肉产量;一年“吃”掉2000万头生猪,此外还要消耗50万头牛、5万吨鸡肉、2万吨鸡蛋和2万吨植物蛋白;年销售产值120亿元,带动周边种植业、养殖业、饲料业等实现产值100
多亿元,间接为100多万农民提供了就业。我市鲁南牧工商联合公司是集肉鸡、肉兔的养、加、销于一体的肉类食品出品企业集团,在市科技局的扶持下,先后承担了国家、省、市科研项目十余项,被山东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政府星火示范企业”,是目前全市第一个全国出口农产品标准化基地。近几年公司得到长足发展,年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利税3000万元,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在国际和国内市场拥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而且市场前景广阔。对于河南双汇集团来说还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企业,但是对于这样的企业,我们一定要积极长期扶持,争取在我们枣庄早日出现一个新的“双汇集团”。
农业科技示范园是我国现行的农村体制条件下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科技与农村经济紧密结合的有效方式之一。目前,我市农村结构的主体仍是一家一户的家庭联产承包制,绝大多数从事生产的农民文化素质较低,科技意识较淡薄,承担风险能力较弱。一项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单纯靠行政命令的手段已很难奏效,农民只有亲眼看到好才能认可应用。农业科技园区的出现,为传播农业新技术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通过园区的展示、示范和技术培训等手段的实施,使农民能亲眼目睹农业高新技术的成果和应用前景,并加以模仿应用。因此,农业科技园的出现,为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科技与农村经济紧密结合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石榴是枣庄最负盛名的特色农产品,被誉为“中国第一、世界少有”的峄城石榴园始建于西汉元帝年间。枣庄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自2001年10月被省科技厅批准为省级石榴特色园以来,以“突出特色、争创品牌、培植主导产业、带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出发点,重点抓了石榴的“一区、三园、四个中心”建设,一区为出口创汇石榴标准化生产试验区;三园为石榴盆景园、石榴种质园、生态康居园;四个中心为农业高新技术培训及信息中心、石榴开发服务中心、种苗繁育中心、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在科技示范园建设上,先后投资达1.2亿余元,建立钢架、无立柱、自动卷帘、微滴灌等现代化温室2670座,现代化智能连栋温室4000m2,全自动育苗生产线一条等高标准设施。两年来,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大力引进推广各项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日渐显现,共引进推广石榴新品种12个,供应优质种苗10万株,培训农民及农技人员20000多人次,增加总产值48728万元,新增利税15364万元,增加农民纯收入290多万元。马铃薯是滕州的农业支柱产业,年种植已达40万亩,是全国最大的二季产区,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2001年注册了“金曙王”商标,“金曙王”马铃薯已取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同时获得了2001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称号,成为进入北京市场的免检产品。滕州市马铃薯设施栽培特色园始建于2000年春,原名为滕州市农业科技示范园。2003年9月被省科技厅列入省农业科技特色园建设计划。在科技示范园建设上,先后投资1500余万元,建立了现代化智能温室、实验室、无菌室、培养室等高标准设施,配套仪器300余台(套),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雾化栽培车间1000m2。特色园建成后,园区总产值达到5600万元,实现利税1500万元,可带动全市马铃薯设施栽培面积40万亩,增创社会经济效益16.4亿元。
此外,山亭的畜牧(奶山羊)和林果业(红枣和樱桃等),薛城的长毛兔,台儿庄的“三水”农业(水稻、水田藕、水产养殖)都是我市目前有发展前景的特色农业,必须加大扶持力度,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做大做强我市特色农业,推进产业化经营,以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龙头企业为载体,以“建大龙头、带大基地、兴大产业、占大市场”的魄力,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我市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强化我市农业的特色和品牌效应。
用科技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我市农业竞争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河南双汇集团的成功归结到一点就是19年来不断坚持科技创新的结果,在双汇发展的进程中,先后投入20多亿元进行技术改造,引进1000多台、套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降低了成本,做大了规模,开发了新品,提高了质量,使双汇实现了跳跃式发展。枣庄市的农业要想得到跨越式发展,特色农业得到产业化经营,必须用科技推动其产业化,用科技做大做强做响其品牌。自2001年以来,我市农业科技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面对新形势,研究新思路,制定新措施,在推动我市特色农业发展,产业化经营的进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先后共有49个项目列入国家级、省级科技攻关、良种产业化、星火、科技园区等科技计划,获得省、国家无偿科研补助经费731万元;有107个项目列入市级农业科技攻关计划,投入科研补助经费267.5万元。山东鲁南牧工商联合公司承担的国家级星火计划—“滕州市肉鸡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及推广”按照国家肉鸡出口饲养场标准要求,新建肉鸡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场两处(标准化鸡舍18000m2),建立标准化肉鸡生产基地,带动农民发展标准化生产。其肉鸡饲养场被国家质检局命名为“全国肉鸡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目前全市已发展养殖小区273个,建设养殖大棚11781个,其中标准化养殖大棚156个,肉鸡饲养出栏2259万只,增加社会总产值4.8亿元,增加农民纯收入7500万元,企业本身通过项目得到发展壮大。市科技局对
以上两个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项目、资金上等进行重点扶持,鼓励其与山农大等高校进行合作研究,先后批准与其主要产品紧密相关的急待解决的二十余项科技项目进行联合攻关,枣庄市农业高新技术园区、滕州市马铃薯设施栽培特色园区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被省科技厅批准为省级农业特色科技园,推动了产业化发展,初步打响了枣庄农产品品牌,树立了枣庄农产品新形象。
综上所述,我市农业的发展思路是坚持特色农业,发展产业化经营,用科技推动其产业化进程。通过科研项目发展我市特色农业,通过科技创新提升我市农业品牌,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我市农业核心竞争力。重视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重视农业科技龙头企业的培育,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符合当前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实际。总之我们要以“建大龙头、带大基地、兴大产业、占大市场”的魄力,要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我市特色农业,用科技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我市农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
谢小荣
世纪年代以来,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温州广大农村迅速兴起,并对温州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所取得的成效是相当明显的。最近,我们就温州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感到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我市发展变化很快,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一步深化认识,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在政策上再作相应的调整充实。只有这样,我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才能达到一个新水平,农业产业竞争力才会有新提高,并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开辟新的实现途径。
一、温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绩效分析
所谓农业产业化经营,一般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为依托,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对当地的农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机制,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系统,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新型的经营形式。这些年来,我市各地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得力的措施,使农业产业化经营由点及面全面推开,并取得明显的绩效。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龙头企业迅速崛起,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依托力量。年在全省率先成立农业龙头企业协会,年市委、市政府着手实施农业“百龙工程”,在政府的有力推动下,农。
欠发达山区农民的增收。
四是涌现了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和优秀农业企业家,农产品竞争力明显提高。近几年来,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是企业在产业化经营中十分重视农业的名牌效应。目前,全市已涌现各类优质农产品名牌近个,其中有参加全国农业博览会,获优质农产品品牌称号的多个,获省优质农产品称号的多个,年省首届农展会我市个农产品品牌获奖,其中个为省名牌产品,年市产生首批个农业名牌产品。年我市家农业龙头企业参加浙江农博会,个农产品获奖,签订投资项目项,金额亿多元。在实施品牌战略中,一批农业企业家脱颖而出,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骨干力量。他们中有全国劳模丁国聪、蔡日省、朱明春、南士木等,也有省、市劳模和优秀农业企业家。这些农业企业家的成长将对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五是有效地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均大于全国平均水平。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达元,比上年增长%。在文成县南田镇通过镇农产品营销协会的中介作用,~年,全镇蔬菜产值翻了一番多,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的增长速度,%以上增收来于农业增效。
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实践表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带动力量,是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选择,这也是国家支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所在。
二、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龙头企业发展看,大部分农业龙头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大龙”、“强龙”不多,年产值或销售额在亿元以上仍属凤毛麟角(仅家)。农业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小、实力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由此导致资金匮乏、技术落后、档次提高难、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占有率低、市场拓展能力弱等一系列问题。
、从产品结构看,目前初加工、粗加工农产品比较多,而深加工、精加工农产品比较少,一次、二次增值比较多,多次增值比较少;大众化产品比较多,高科技含量、名牌产品比较少,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无明显优势。、从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看,农业产业一体化组织内部结构普遍比较松散,农户与农业龙头企业关系大多是松散型或半紧密型,二者之间利益关系的纽带还比较脆弱,订单农业兑现难,真正实行“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关系的比较少,像虹丰集团那样与粮农有二次利益分配的较为鲜见。、从产业化布局的地区分布来看,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仍比较普遍,区域布局比较零乱,真正带动一个地区主导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很少,优势农产品的优势不明显,主导产业的支柱作用也不突出。、宏观体制、政府行为以及社会化服务与蓬勃发展的农业化经营不相适应。管理体制上的产加销分割、贸工农各自为政,政府行为不够规范,越位、错位、虚位现象时有发生,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政策力度偏弱。如温州市用于“百龙工程”的资金投入每年不过万元。企业融资环境亟待改善,农业信息化水平偏低,标准化生产滞后,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不健全,服务不到位。
三、找准切入点,着力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确立区域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这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的长远基础。
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主要是指资源和生产条件较好、商品量大、市场前景广阔,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有优势,能够抵御国内外市场外来农产品冲击,或能够进一步占领国内外市场的农产品。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施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重点培育优势农产品和主导产业,尽快提高我市农业产业竞争力和生产力水平。这就要求尽快选择若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要采取一个产品确定一个发展思路,明确主要目标市场,选择一批龙头企业,推广一套实用技术,制定一套扶持措施,实施项目带动的办法,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培育。要引进、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提高集约化供种水平;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创建产地品牌,推广成套农业技术,提高种养业生产和管理水平,实行全程质量监控,提高优势农产品安全水平;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增强农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产销衔接。年初农业部已颁布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年)》,温州应结合自身实际,尽快制订《温州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以《规划》带动主导产业发展,真正把特色农业做大做强。、高度重视农业企业家的培育。要把促进农业企业家的成长,当作建立农业产业经营内在运行机制的中心,作为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依托。
企业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灵魂。如果说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那么,企业家则是龙头企业的龙头。只要有富于创新精神的企业家,能善于发现盈利机会并不断进行创新活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就不会游离于农业产业竞争力的目标。农业产业化经营无论采取何种形式,真正普遍起作用的,是其中活生生的人,是企业家,而过去往往见物不见人。要承认企业家的天赋及在市场竞争中积累的经验和实力,给予其应有的地位和尊重。要保护其私人财产与知识产权,支持其自主经营。要善于学习国内外优秀企业家的经营之道,并吸引其加盟我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要鼓励企业家成立自己的协会、商会等非政府组织,有意识地培育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企业家阶层,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探索(稿)
关于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探索
专题调研组:曾发良黄治魁严敏
我市长期以来,作为基础能源和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由于资源的衰减,我市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失衡、替代产业发展乏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我市已被国务院确定为资源枯竭城市,亟需抓住这一契机,加快转型、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推进“两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是实现接续替代产业、环境整治及生态保护、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等的有效途径之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1.1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但是带动能力仍然不够,未能形成产业优势。
全市现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4家,企业资产总额超过20亿元,2008年销售总额达到28亿元,比上年增加16.7%。其中,省级龙头企业8家,劲牌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20亿元,利税2亿元。同时,首家保健酒国家实验室落户劲牌公司。培育了一批农产品精品名牌。目前我市共有劲酒、富川山茶油等48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金牛大米等36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富川山茶油等8个农产品品牌获“湖北名牌产品”称号。劲牌保健 1
酒被认定为全国驰名商标及国家名牌产品。珍珠果、食博园、灵溪等1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的100余种产品进入武汉黄石各大超市。劲酒连续数年成为全国市场占有率最高、销量最大的保健酒品牌。
但全市过10亿元的仅有劲牌有限公司一家,过亿元的企业仅7家。多数龙头企业进行的仍是农产品粗加工,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管理模式相对落后。大部分企业未能和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接关系,订单合同签订率不高,履约率不高。农产品加工业仍处在初级阶段,农产品加工比重不高。2007年我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43亿元,其中食品加工业总产值23.2亿元,与农业总产值60.3亿元的比值分别为0.71:1和0.38:1,落后于2003年全国平均1.04:1和0.43:1的水平,而发达国家已达到2~3∶1的水平。
1.2 板块基地初具规模,但仍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近几年来,我市按照《黄石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特色农产品基地(2005—2010年)发展规划》,重点发展了水稻、畜牧、蔬菜、水产、林业、苎麻等产业。蔬菜基地总面积27万亩,初步形成沿江3万亩、沿路6万亩产业带,蔬菜基地生产能力得到显著加强。畜牧板块得到突破性发展。新建群力猪场、欧斯达等万头规模猪场6个,万头以上规模猪场总数达到20个。新建标准化养猪150模式200余栋,累计超过400栋。规模化养殖生猪年出栏40余万头,占全市出栏总数40%以上。蛋鸡存笼万只以上35家,建成万只以上肉鸡养殖小区23个、养殖大户82户,仅大冶市就具备了1800万只肉鸡的年生产能力。
但农产品基地的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无法满足现代化农产品加工业的需要。劲牌、珍珠果、远东麻业、芳通、兴华生化等我市一些大型龙头企业的农产品原料均主要来自外地。
1.3 一批重点项目落户我市,工商资本开始注入农业。
2006—2008年,有8家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成功落户我市,总投资额达到11.8亿元,规模化、高标准建设农业产业化的序幕正在拉开。其中,南京雨润集团在陈贵镇投资建设的3000万只家禽养殖加工项目已于2008年10月8日正式投产运行。中粮集团投资1.4亿元,在我市建设两个存栏3000头父母代种猪繁育场(每个场年出栏6万头仔猪)项目,已分别于2008年8月及今年元月开工建设。今年4月中粮集团与大冶签订协议投资8亿元建设年出栏50万头生猪健康养殖项目,并承诺3—5年内规模扩大至100万头。通过这些大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小型工矿业主、民间游资等纷纷投资畜禽养殖、水产养殖、休闲农业、生态农庄等,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约有6亿多民间资金投入到畜禽养殖及相关配套行业。
2、农业产业化的几种主要模式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企业为依托、以农户参与为基础、以科技服务为手段,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连成一体,形成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要模式:
2.1以农工商综合体和合同制两种形式为主导的垂直一体化农业经营模式。
土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大、工商业发达资本集中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利于进行土地和资本的集约化经营,多实行这种垂直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农工商综合体即工商资本直接介入农业,实现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一体化。其主要优势是减少了中间环节,加快了农产品进入加工和投放市场的速度。弊端是容易形成资本寡头造成行业垄断,损害市场竞争机制,造成小型家庭农场的破产。为此美国政府制订了反垄断政策,美国很多州甚至制订了限制公司从事农业活动的立法。合同制即公司与农场主签订合同,通过法律规范双方的经济行为、稳定业务往来,以此形成一种准一体化的农业经营。美国政府对这种经营形式给予税收优惠。
2.2以农业协会为主导的水平一体化的农业经营模式。
地狭人稠资源有限,人均耕地面积小的国家如日本,农业是以分散的家庭经营为主的个体小生产。为了支持分散、细小的农户实现农业的社会化大生产,提高农户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农户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二战后,在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日本农村建立了以“农业协同组合”(简称“农协”)为代表的一批农业经济组织。农协实行自下而上层层建立的原则,机构设置分为基层农协、农联联合会和农协中央会三级,覆盖了全国农村和农业各个领域,成为集农业、农村、农户三类组织为一体的综合社区组织。99%以上的农户都参加了农协组织。与其它国家的农业合作社相比,日本农协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半官半民的性质。在政府的扶持下,农协在日本农业和农村中始终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各项
事业活动均离不开各级农协组织的参与,其政治影响巨大可直接影响日本的立法和政府政策,经济辐射力遍及农村各个角落。农协不仅从事农业的产、购、销、信贷、保险事业,还组织其成员和辖地居民进行农业技术指导、医疗卫生保健和文体活动等。此外,农协还从事共同设施利用、信息、经营委托、土地改良等其它事业,并且协助政府加强对农民、农村各项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1.3 “市场+农户”一体化农业经营模式。
具体表现为“拍卖市场”与农户连接和超级市场与农户连接两种模式。
以荷兰为例,“拍卖市场”+农户是该国农业一体化经营最富特色的模式,在国际上亦享有盛誉。它的郁金香拍卖市场在十七世纪就发展成熟,并在1637年引发了著名的“郁金香泡沫事件”,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次经济泡沫事件。“拍卖市场”的具体运作程序是:农户将所生产的产品按照质量标准规定进行分类、分级和包装并经检验合格后,送入拍卖大厅,购买者(一般是大批发商)接照规则进行竞价,出价高者获得产品,成交后市场内部系统自动结算货款和配发产品。拍卖市场的交易效率很高,如花卉拍卖市场每天清晨6时开市,10时以前即拍卖完毕,水产品则在8时以前就拍卖完毕。拍卖市场实现计算机联网控制,在某个市场拍卖的产品也可在其他市场成交。拍卖是荷兰农产品一级市场交易的主要方式,全国95%的花卉和80%以上的蔬菜、水果是通过拍卖市场销售的,马铃薯、水产品等也大都通过拍卖市场销售。拍卖市场还
第四篇:发展农业电子商务 促进农业产业化建设
发展农业电子商务 促进农业产业化建设
文摘:本文介绍了电子商务的概念、发展现状及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简要阐述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对于促进农业的产业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并通过对比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农业领域电子商务应用的现状和特点,对加快我区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农业 产业化建设
1.电子商务及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世界各国相继开始建设国家基础信息网络,全球互联网用户数大幅度增加,网上资源日益丰富,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也随之应运而生,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行业和企业的关注与参与,逐步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1.1电子商务的概念及发展现况
何谓电子商务?目前还没有一个精确的定义。但简单地说,电子商务就是指商务活动的各参与方之间以电子方式在网上完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购买和电子支付 等业务交易的过程。电子商务通常缩写为EC(Electronic Commerce),是一种全新的商务活动模式,它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易用性、广域性和 互通性,实现了快速可靠的网络化商务信息交流和业务交易。
电子商务根据其对参与交易方定位的不同,可以分为B to B(B2B,企业对企业)和B to C(B2C,企业对消费者)两种模式。而电子商务网站根据功能设置的不同,可以分为电子市场(E-marketplace)网站、电子销售(E-distributor)网站、电子购买(E-procurement)网站三类。其中,电子市场网站的设计是站在中立的立场,因此在进行核心技术研发时,既要考虑到购买方的不同特点和需求,也要考虑到销售方的利益;电子销售商网站的主要服务对象是销售商,因此它在功能设计时,主要考虑的是消除或替代现存的销售链的某些环节。而电子购买网站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买主,其目的是通过网站聚集网上买主,通过大宗购买降低价格。
据统计,截至2001年,全球正在运行的电子商务网站有25000个。其中,B2B模式占的比重较大,2000年已达到60%,预计未来将上升到近80%。电子商务交易总价值1998年为80多亿美元,2000年达到近6000亿美元,预计2003至2004年间将达到1.5万亿美元。
2.2电子商务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据估计,截至2001年,全球正在运行的农业和食品领域的电子商务网站有1000~1500个,占同期全球电子商务网站总数的4~6%,其中发展最快的国家和地区是美国和欧洲。
美国是互联网技术的发源地,也是目前世界上互联网应用最普及的国家。2001年,美国农业资源管理研究中心对216万多家美国农场互联网应用情况的调查表明,美国农民在网上的主要活动是信息收集、财务管理、网上采购和农产品销售等,这几乎涵盖了农业电子商务网站的主要功能。2000年,美国农场的网上交易额为6.65亿美元,占农场全部交易额的0.33%。其中网上购买额为3.78亿美元,购买的主要产品是机械设备,农业生产资料和饲料等,特别是生产资料的网上购买量已占总购买量的35%;网上销售额2.87亿美元,其中66%为畜产品,34%为农产品。据预测,到2005年,美国农业领域的网上交易额将占到整个网上交易额的14%。
美国较著名的农业电子商务网站如“农场投标网”,注册用户近10万,其中10%是美国以外的用 户。又如“XS农业网”,其经营范围主要涉及种子、农业生产工具以及化肥农药等产品,该网站1999年成立之初就有1万名农场主成为注册用户。
欧洲是继美国之后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最快的地区,欧洲比较著名的农业电子商务网站是农场在线,它是英国最主要的B2B模式电子商务网站之一,目前已有注册农民18000人。调查表明,该网站60~70%的用户平均每天登陆一次,占用系统时间7~8分 钟,平均每月总下载量达到150万页。
2.3 国外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
1、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促进农业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据统计,目前整个北美大陆的互联网用户普及率为49.2%。而据美国农业资源管理研究中心的调查,2000年美国农场的计算机普及率为 55%,Internet接入率达到24%。与此同时,欧洲互联网用户的普及率也达到34%,其中的一些国家如瑞典、英国和法国还分别达到65.2%、45.6% 和31.6%。这表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全面普及,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农业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2、电信资费不断下降,保障农业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
据经合组织(OECD)测算,目前发达国家的电话费水平仅为60年前的1.5%。与此相应的是,近年来互联网的平均通讯费也不断下降,仅1999年 10月到2000年3月,每月20小时的网络平均使用费就下降了15%,而每月40小时的网络平均使用费也下降了17%。而且一些国家还计划进一步下调网络使用费,这就为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不断普及提供了条件。
3、农业电子商务网站的日趋专业化,为农业生产提供全程服务。
目前发达国家的农业电子商务正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已有网站根据其市场和用户定位的不同,可以分别电子市场和信息咨询两大主要类型。前者的目标是实现 农业商品交易的电子化,后者则以实现市场信息的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目的。不同类型的农业电子商务的功能和技术优势也各不相同。
(1)电子市场类农业电子商务网站,根据其销售产品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三类,即农业生产资料销售网站、农业服务销售网站和农产品销售网站。农业生产资料销售网站主要经营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资源和生产资料,包括土地、农机设备、农药、畜药、饲料等,比较著名的网站如以出租和销售农用土地为主的“农场与土地网”,销售农机设备为主的“拖拉机在线”等。农业服务销售网站主要提供与农业有关的金融、财务、保险、物流、运输和仓储等的网络化和电子化服务;而农产品销售网站则主要以拍卖方式销售各种农产品,比较著名的网站有欧洲的“水产品网”和美国的“种牛 网”等。
(2)信息咨询为主的电子商务网站,根据所提供信息的不同,可以分两类,即以 提供市场信息为主的农业市场信息网站,和以提供农业生产和管理咨询为主的农事咨询网站。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农业在线”,和“农事咨询网”等。
3.发展电子商务对促进农业产业化的作用与意义
农业是我国的传统弱质产业,历来存在着生产经营分散,产品竞争力不强,流通环节多,交易成本高,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中国加入WTO,我国农业所面临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当前,流通已成为我国农业的“软肋”,严重地制约着农业整体效益的提高。因此,如何建立一种市场信息畅通、规范、高效的农产品流通新模式,已成为降低我国农产品交易成本,提高农业整体效益,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现实问题。而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商务信息平台,则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成熟完善的技术条件。
3.1 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有利于加速农业信息流通,为保证农业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由于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基本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农业生产者之间基本上不存信息交流,农户往往凭借自己往年的价格经验来选择生产项目,确定生产规模,因而导致农业生产安排被动,进而造成一些农产品的产量和价格波动较大,影响了农业生产整体的稳定性和农民的积极性。通过建立电子商务网站,利用电子商务强大的网络功能,就可以跨跃时间和地域的障碍,使农产品供需双方及时沟通,使农业生产者能够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合理组织生产,以避 免因产量和价格的巨大波动带来的效益不稳定,降低农业生产风险。
3.2 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有利于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减少环节,提高农业效益。
由于我国目前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尚不健全,功能也有待完善。因此农产品销售仍然存在着渠道窄、环节多、交易成本高、供需链之间严重割裂等问题。广大农户由于生产规模小而不能直接进入市场,因此在交易过程中对信息的获取与掌握往往处于劣势,自身的利益容易受到损失。通过建立电子商务网站,构建网上交易平台,可以实现农产品流通的规模化、组织化。这样一方面可以使交易双方处于信息对等的地位,避免了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利益损失。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新的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方式,让供求双方最大可能的直接进行交易,可减少交易环节,降低交易成本。
3.3 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有利于形成新型的农产品营销模式,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农民在进行农产品销售中一直沿用古老的传统方式,根本不具备现代商品营销所必需的市场调查分析、评估与预测、市场定位、产品品牌包装、服务与促销等多种手段,这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去甚远。而通过建立电子商务网站,则不仅能实现网上广告、订货、付款、客户服务和货物递交等销售、售前和售后服务,以及市场调查分析、财务核算及生产安排等多项商业活动,还能带动与农产品销售相关的金融、物流、交通、运输、电信等第三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对我区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的思考。
目前在我国电子商务还仅仅是刚刚起步。据统计,截至2000年,全国共有B to C网站677家,持续运营的有205家;B to B网站有370 家。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为771.6亿元人民币,其中B to B交易额为767.7亿元人民币,B to C交易额为3.9亿元人民币。尽管在这些电子商 务网站中,已有一些较为成功的涉农网站,如阿里巴巴农业市场、中国农业网、农业在线、农网、中国粮食贸易网、中国种子网和北方种业网等,但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 的不平衡,使得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也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
新疆是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是少数民族聚居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受环境、经济、技术和人才等多种条件因素的制约,农业电子商务的应用水平与中、东部地相比有很大差距。但是,新疆又是最需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的地方。这是因为,新疆1800多万人中,66%以上在农村。尽管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新疆的农业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不仅建成了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而且经过近几年的结构调整,特色园艺业和畜牧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新疆远离国际国内市场,运距长,交易成本大,造成一些很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一直存在着竞争力不强等突出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新疆的农业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发展较快,农民对网络和计算机的认知程度和利用能力也在不断提高。目前,新疆已经建立并开通的涉农网站有30多个,这就为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今后应该着力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4.1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和对广大农民的教育培训,提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率。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4年1月公布的第1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新疆互联网络用户人数为117.8万,仅占全国上网总人数的1.5%。而其中仅有3.7%的网民是从事农、林、牧、渔行业,并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是身处城市的相关机构和科研单位的工作人员。而在广大农村,由于受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农民收入低,教育和文化水平较低等因素的制约,对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还缺乏应有的认识。今后要加大对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对广大农民的教育和培
训,以提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水平和广大农民对互联网的认知程度,为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基础。
4.2 引入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农业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和完善。
尽管我国的一些著名电子商务网站如阿里巴巴等,已经在收支平衡的基础上,进入了收入和利润增长时期。但是仍有许多电子商务网站至今仍处于亏损阶段,最重要的原因是许多网站是政府相关部门建立的,事先没有做好市场调查,网站定位不明确,“摆样子、装门面”、“人云亦云”和“大而全”的现象比较严重。今后应当进一步鼓励在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中引入多元化投入机制,大力提倡由一些大型的涉农企业和和农产品流通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建立专业化的电子商务网站,以明确用户群体,不断提高网站的经济效益。
4.3 加快农产品的品牌化和标准化建设,为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基础。
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商品的品牌化和标准化,而新疆在农产品尤其是鲜活农产品的品牌和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上一直相对滞后,这已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适应发展电子商务的需要,今后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农产品名牌战略,加快实施农产品包装化、商标化销售策略。另一方面,政府或行业协调机构应该尽快引导广大农民和涉农企业加快执行国家的有关农产品质量等级标准、重量标准和包装规格等标准体系,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为实现农产品的电子交易奠定基础。
4.4 尽快建立与电子商务相配套的相关机制和体系,保障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目前新疆的农产品现货市场、有形市场还存在着诸多缺陷,企业信誉差、资金拖次等问题也很严重。更重要的是,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健全开展电子商务所必需的配套信用认证、信息传输、物流配送、支付系统,以及税收、网络安全等相关的体系和法律法规。今后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以创建良好的技术和法律环境,维护网络安全以及企业和消费者在农产品电子交易和消费活动中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Paul Wilson.An Overview of Developments and Prospects for E-commerce in the Agricultural Sector.European Commission.1-20
2.Jeff Hopkins, Mitch Morehart.Farms, the Internet & E-commerce: Adoption & Implications.Agricultural Outlook,2001(11): 17-20
3.张磊等 中国农业产业化与电子商务《世界农业》2001(7):18-19,26
4.吴玉刚 黄世祥 农业电子商务网站建设 《计算机与农业》2000(10):6-9
5.王丘 黄世祥 农业企业如何应对汹涌而至的电子商务《计算机与农业》2000(6):18-21
6.李志义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与对策《中国信息导报》2002(8):48-50
7.蒋育燕 让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对发展广东农业电子商务的思考《南方农村》2003(4):39-42,52
第五篇:农业产业化特色县(综合)
临武构建农业产业化特色县的调查与思考
一、农业产业化及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内涵
(一)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内涵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农科教一体化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其特征是市场化、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企业化、一体化、社会化、效益最大化。
(二)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内涵
特色农业是立足于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环境优势和技术优势,根据市场需要和社会需求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效农业。特色农业产业化是指以特色农业为基础,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形成特色农业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市场化、区域化、规模化、一体化和社会化的产业组织形式。其特征是特殊的地域品牌、特殊的产业体系、特殊的发展模式、独特的资源禀赋。
二、临武农业产业化特色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分析
1发展特色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特色农业的首要特征是“特”,相对于传统农业,大众化的农业生产,其品种、品质、1
品牌具有独特的优势,相对于普通品种,在产品价格方面就存在明显的比价效应,其溢价弹性大。
2、发展特色农业是增强产业带动能力的必然要求。发展特色农业,做大特色品牌,培育龙头企业,有利于充分发挥产业的带动能力。以临武县大冲乡为例:大力种植大冲辣椒这一特色产业,不仅带动了上游种植户的增产增收,吸附了大量的劳动力,而且促进了下游加工、储藏、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3、发展特色农业是增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有特色才能提高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产业的生存能力。从农产品的角度分析,“人无我有”,就是一种产品优势,这种产品优势具有不可替代性,打造特色品牌, 就可以把独特的资源禀赋转化为品牌优势,从而极大的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4、发展特色农业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产品,可以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存优汰劣,发展高效农业。通过做大做强特优品牌,培育龙头企业,可以促进临武县农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5、发展特色农业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特色农业是生态农业,具有环保效应。也只有把特色做优,才可以得到持续发展。特色农业应该具备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属性,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调动农民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实现对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可行性分析
1、区位条件优越。临武县位于郴州市南端,居南岭山脉北麓,省
2道S324、S214线和正在修建的京珠高速贯穿全境,临连公路直通107国道,梅田铁路横穿南北,与京广线相接,素有“湖南南大门”之称,特别是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圈形成后,临武县成了最靠近珠三角地区的桥头堡。
2、自然条件独特。临武县地处湘南边境,属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奇特的环境,及适宜的气候条件,适应多种农作物生长,使临武这片古老的热土孕育出一批批特色鲜明的名优农产品。如临武鸭、临武香芋、大冲辣椒、脐橙、乌梅、红心桃、蜜枣等。
3、品牌优势明显。一是驰名中外的临武鸭。二是香飘四海的临武香芋。三是誉满湘南的大冲辣椒。四是打破传统的金福薯业。
4、农业资源禀赋优越。一是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全县农业产业化产品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二是以农田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较好。三是农村劳动力及农业科技人才资源丰富。
5、农业产业基础稳固。临武基本形成了临武鸭、临武香芋、优质水果等主导产业,2010年,全县9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年实现企业总产值34185万元。
6、独特的产业发展模式。一是专业合作组织牵头经营。二是民营企业经营。三是“企业+基地+农户”经营。其一,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如小徐瓜瓜、大冲辣椒食品有限公司、舜华鸭业、鸿源果业、金福薯业等。其二,特色农产品基地经营模式。四是种养大户经营。
7、稳定的政策支持。2008年,临武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三县”建设战略。今年的临武县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工业化理论谋划农业,3把农业生产作为矿业经济的替代产业来培育。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成为了农业产业化特色县建设的稳定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特色不“优”。一是产品质量不优。临武县优质果率仅有60%左右,高档精品果比率更低,仅占5%左右。二是行业优势不突出。沙田牛巴、临武香芋、优质水果、楠竹、香塘鱼等主导产业虽有一定发展,主体地位也有一定程度显现,但主导产业还不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决定性带动作用。
2、特色不“强”。一是产业规模不大。临武现有涉农企业仅20余家,总的特点是数量少、规模小。二是抗风险能力弱。目前临武县耕地大面积处于分户经营,生产设备简陋,生产工艺落后,科技含量很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三是组织化程度低。农民组织化生产程度低,服务体系不键全。
3、特色不“多”。一是特色种类不多。二是特色品牌不多。临武面临着特色不“特”,特色不“响”,品牌不“多”的困局,其主要原因是市场意识不强,缺乏超前的战略眼光、现代的市场品牌观念。
4、特色不“长”。一是产业链条短。农产品产业链条不长、转化率低,产业传统分散的小农经营仍然是临武县农业生产的主流。二是储藏加工滞后。三是互补性不强。一二三产业之间未拉通互动,产供销,贸工农分离,没有形成“龙”型产业链条。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一是要加强
4规划和引导。当前要突出抓好柑桔、香芋、红薯、玉米等优势农产品的加工、保鲜、储运,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二是要突出重点,做强“龙头”。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鼓励有一定实力的龙头企业加快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进一步做大发展规模。三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二)扶持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创新经营体制。要打破行政区域界限,走联合发展之路,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推动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二是创新管理体制。要引导和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制定合作章程,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民主管理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三是创新运作机制。
(三)创新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一是大户群体扩张型。扶持种、养、加、运、销的农村大户,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二是村组农户联合型。由村组织和中介组织介入,实行统一规划,分户经营,连片开发,统一收购、加工、销售,达到规模经营的目的。三是行业协会推动型。由协会统一开展生产、经营和科研活动。四是流通市场链接型。将不同经营主体组合起来,促进销售公司与农户、农户与基地及市场的紧密联系。五是加工企业带动型。
(四)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扩大农业产业化基地规模。一是建立果树良种繁育中心。二是建设公害优质水果基地。三是优化产业布局。打造5大生态农业产业带:肉禽类养殖带、香芋种植带、大冲辣椒种
5植带、特色水果种植带、油茶种植带。四是打造产业化示范区: 建议重点打造3个万亩以上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香芋品质提纯和临武鸭祖代鸭场基地。五是优化储藏流通布局。
(五)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一是大力推进科研创新。二是大力推进品种创新。三是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四是大力推进素质创新,特别要加强农业技术特别是成套农业技术的培训。五是大力推进机制创新,健全完善农业产业化科技服务体系。
(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一是加大财政投入。确保财政预算安排的支农支出逐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保障农业产业化必要的工作经费。二是加大立项争资力度。积极研究、用足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努力争取上级立项和资金支持。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大力推行“财政引导、银企合作、招商引资、激活民资”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七)转变政府职能,强势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整体推进合力。二是完善调控措施,推进产业化建设协调发展。三是强化制度建设,完善扶持措施。四是健全服务体系,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改进管理方式,改善服务态度,在开展技术培训、提供政策咨询、搜集发布信息等方面提供高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