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MBA联考写作方法:五步骤教你科学有效复习
MBA联考写作方法:五步骤教你科学有效复习
在MBA联考之中写作一直是综合科目考试的一个难点,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自己的写作应试水平、把握联考的写作要求,是摆在广大考生面前的一个难题。实际上,联考写作备考并不难,关键在于掌握一套系统的学习方法,使考前的复习有的放矢、提高效率。只要掌握了科学的复习方法,考生是不难取得理想的考试成绩的。以下分享MBA联考写作方法:
备考过程中,建议考生遵循以下基本学习步骤(该步骤同时适用于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写作的备考)。
第一步,分析考试大纲,深入理解写作考试的考察目标和评分标准。在该阶段中,考生应首先对考试大纲有较为透彻的理解,从中发现一篇优秀的应试型文章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在这一阶段的备考学习中,考生应当体会考试大纲的考察角度和评判写作的基本标准。考生可以结合本书的“大纲解读”、“评分标准”和“评分样卷”等部分的内容进行该阶段的备考。同时,考生还应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准确把握联考写作的命题角度和命题规律,使下面各阶段的备考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步,系统学习写作常用技巧。对于综合科目的写作考试(包括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和论说文写作)而言,要想写出一篇优秀的应试型文章,常用的写作技巧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系统学习写作技巧,可以使文章的结构更为科学,写作的角度更为准确,题目的选择更为精准,为成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考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应当细心研读本书的“写作技巧”部分,揣摩如何将相关写作技巧应用到我们的写作过程中,以及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在论证有效性分析的写作技巧部分中,我们专门为考生详细列举了论证有效性分析的常见
逻辑推理错误,并配备了一定数量的经典习题。通过这些习题的训练,考生将可以准确地发现题目材料中存在的逻辑推理错误并判明类型,是论证有效性分析备考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料。在论说文的写作技巧部分中,我们从审题、立意、论证方法、结构方式和选题等多个角度为考生介绍了论说文写作的常用技巧,目的在于培养考生科学的审题和写作手法。同时,我们上海华宏MBA培训中心还精选了论说文写作的常用主题和名言警句,使考生获得充足的写作素材。
第三步,研读经典范文。优秀的写作应试能力离不开对经典范文的研读。通过分析优秀的文章并适当加以模仿,可以帮助我们在较短的时间里迅速提高写作水平。同时,还可以使我们学到常用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手法,最终为我所用。
第四步,写作训练。在系统地学习了联考写作的考试要求和常用技巧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着手练习写作。在这一阶段,我们要把握的基本原则是:写作练习一定要“精”,切忌过多。具体而言,就是在练习写作过程中,一定要用心写好每一篇文章,而不必刻意追求过多的篇数。这是因为,通过写好每一篇文章,可以最有效地锻炼我们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手法,使我们的写作应试能力得到提高。反观片面追求写作篇数的训练方法,这种方法往往使考生不能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写好一篇文章,而是追求在短时间内完成文章,文章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写作水平也无法获得真正的提高。
第五步,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总结写作经验。考生在完成以上四个步骤的备考学习以后,就基本掌握了联考的写作要求。在接下来的备考步骤中,我们还需要对自己以往的习作进行修改。在修改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写作中存在的不足,并使自己的文章更趋完美。同时,我们还应当在习作修改的过程中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形成一套成熟的审题立意方法和写作套路,使自己的语文写作应试水平获得全面提高。
本文整理:http://
第二篇:MBA联考英语之英译汉答题步骤
MBA联考英语之英译汉答题步骤
英译汉是运用汉语把英语所表达的思想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而英译汉的过程则是正确理解英语原文和创造性地用汉语再现英语原文的过程, 在英译汉的过程中, 有两点值得我们特别地注意:(1)汉语所要表达的是英语原文的内容, 即句子或文章的意义, 而不是句子结构;(2)在翻译过程中, 英语原文的内容要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而不是将两种语言结构进行简单的转换因此,在做英译汉的题目时, 汉语所表达的意义应与原文保持一致, 而汉语的句子结构只是为这一表达服务, 而不应拘泥于原文另外, 应付英译汉考试和一般的从事翻译创作不同, 因为各自有不同的衡量标准, 翻译创作的标准为“信达雅”, 而英译汉考试则只要做到“忠实通顺”即可要做到忠实原文,就应该掌握好适度原则, 即要把原文的内容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 既不能改变和歪曲, 也不能增加或删减例如, He is seriously ill.这本来是一个极为简单的句子, 可将其翻译为“他病得历害”或“他病得很重”, 但有人为了追求译文所谓的“漂亮”, 把它译成“他苟延残喘”, 这就给译文增加了一定的感情色彩, 违背了忠实的原则, 反而得不偿失要做到通顺, 就必须把英语原文翻译成合乎汉语规范的汉语, 译文必须是明白通畅的现代汉语, 即不能逐字逐词的死译, 也不能生吞活剥例如, His addi tion completed the list.有人将该句翻译成“他的加入结束了名单”或“他的加入完成了名单”, 这样的翻译尽管可以使读者能勉强看懂, 但总使人有别扭之感, 根本不象是地道的汉语, 根本就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关于上句, 我们不妨把它翻译为“把他添上, 名单(上的人)就全了”, 这样采取灵活的方法, 没有生硬地套用原文的结构, 就使得译文合乎汉语的习惯, 使人容易看懂, 读起来也顺口多了。
英译汉的过程包括理解, 分析句架表达和校核三个阶段, 理解是表达的前提, 若不能正确地理解原文就谈不上确切的表达, 但理解与表达通常是互相联系, 往返反复的过程, 在进行汉语表达的时候, 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原文的理解, 因此, 在英译汉的过程中, 往往需要考生从英语到汉语, 再从汉语到英语反复的推敲。
一、理解
理解阶段的目的在于读懂英语原文, 弄清原文的意思为了透彻理解原文, 建议考生在复习和应试时采取下列步骤:
1.通读全文通读全文的目的在于从整体上把握整篇文章的内容理解划线的部分与文章其他部分之间的语法与逻辑关系在段落中要搞清划线的句子和其他句子之间的关系, 特别要弄清代词it, they, them, this, that, these, those other所指代的词或词组这些词和词组有时在划线的部分就能找到有时则要到前面有关的句子中去找这样的例子在今年的试题中是很多的如: 92年的英译汉考题第一小题的英文为: There is more agreement on the kinds of behavior referred to by the term than there is on how to interpret or classify them.在该句子中有the term一词, 那么它指代的是什么呢? 只有通过阅读上下文才能搞清楚, 而有的考生只是单纯地把它翻译为“这一术语”, 但是,在标准答案中, 该词被翻译成“智力”, 因为通过上下文我们很容易地看出它指的是“智力”这一术语再比如在93年的考题中的英译汉部分的第二题的句子为“It is not that scales in the one case, and the balance in the other, differ in the principles of their construction or manner of working;but that the latter is a much finer apparatus and of course much more accurate in its measurement than the former.” 在这个句子中the scales in the one case, the balance in the other, the former, the latter等的含义都是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之上才能掌握的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翻译目前市场上的一些复习指导书主张考生不用通读全文我们认为这是很不可取的因为孤立地阅读划线部分的英语往往无法理解该部分的真正含义一篇好的文章, 其前后的意思都互相关联, 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一个单词或句子只有在具体的上下文中才能体现出确切的含义来,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时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之后才对上文中的某个难以理解的地方“恍然大悟”因此,上下文能帮助我们正确的理解划线的部分, 通读全文是很重要的但是, 在通读全文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非划线的部分不要花费时间过多对于其中一些不太容易理解的内容也不必太在意只是搞清大体意义即可因为通读全文的目的在于帮助自己理解划线的部分, 只要能把该部分理解透彻也就足够了
2.分析划线部分的句子结构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往往具有非常好的英语语法知识在做翻译试题时也应充分发挥和利用这一优势从近年来的研究生入学试题来看划线的部分一般来说结构句子都比较复杂例如, 1994年的第二小题, “In short, a leader of the new school contends,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as we call it, was largely the improvement and invention and the use of a series of instruments that expanded the reach of science in innumerable directions.像这样复杂的句子如果不搞清楚它的语法结构, 很难达到正确完整地理解原文的要求在分析划线的部分的句子结构时我们要注意首先把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找出来这样句子的骨干结构也就清楚了在分析句子的骨干结构时还应该注意分析句子中成分是否有省略的地方主句和从句之间的关系是否明确等等在此我们再次提醒考生注意正确地把握句子的结构是进行正确地翻译的关键如果连句子结构还没有搞清楚就匆忙地动笔翻译肯定是不会有好的结果的在往届的考生中这样的教训屡见不鲜下面我们以199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的第72题来说明句子结构的分析方法
This trend began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when several governments ca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specific demands that a government wants to make of its scientific establishment cannot generally be foreseen in detail.这是一个简单句句子的骨干结构为This trend began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when„, when是一个关系副词在这个句子中引导了一个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修饰前面的名词the Second World War而在when引导的定语从句中主句是several governments came to the conclusion „, that引导了一个同位语从句做conclusion的同位语在这个同位语从句中主句是the specific demands„ cannot generally be foreseen„, that是关系代词引导了一个定语从句修饰前面的名词demands这样通过我们进行详细的分析在搞清楚句子的具体结构之后在动笔翻译也就简单多了也只有划清句架结构我们才能知道如何翻译例如上句中如果我们把when作为状语从句译成“当„„时候”就要被扣掉0_5分如果把demand当成动词也要扣0_5分。
3.理解分析划线部分的含义考生不仅要弄清句子中所有实词和虚词的词汇意义, 还要理解全句的整体意义理解句子的依据除了句子本身之外, 还有该句子所处的具体的语言环境在此阶段应清楚下列问题: A.句子中是否含有代词和其他具有指代意义的词, 如果有,应根据上下文确定它们指代的内容是什么;B.句子中的短语和一些常用的词往往具有多种含义和用法, 那么, 在该句中它们的具体含义是什么;C.按照你的理解, 该部分的意义是否与全篇文章的内容一致, 有无相互矛盾总之, 在动手翻译之前, 首先要读懂原文, 不要一上来就急于动手翻译, 这样做往往会出现一种情况: 该题快要翻译完了, 猛然又发现自己理解有误,马上就急忙修改, 搞的卷面上一塌糊涂, 而且很容易忙中出错, 把本应拿到的分数丢掉了, 这是非常令人可惜的例如某年的英译汉试题中有这样一句要求翻译的句子: The capacity to use a raw material depends on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means of access, methods of extraction, and techniques of processing.一位考生把它翻译成“使用原料的能力取决于各种各样的因素, 例如,接近的方法, 提取的方法和加工技术” 很显然, 这为考生并未完全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原文列出的三个因素, 是指获得某种原材料的三个过程, 即探矿开采和冶炼, 因此, ”means of access”, “methods of extraction” 和“techniques of processing” 应该分别译为“钻探手段”“开采方法”和“冶炼技术”, 那么, 整个句子就可翻译为“利用一种原材料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各种各样的因素, 比如,钻探手段开采方法和冶炼技术”。
二、表达
表达就是译者把自己从英语原文理解的内容用汉语表达出来, 表达的好坏取决与译者对于英语原文的理解程度以及汉语的修养水平理解是表达的基础表达是理解的结果但是理解正确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有正确的表达许多考生反映有时对原文理解之后还不知如何用汉语表达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为在表达上还存在许多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关于这些方法和技巧我们将在后面详细论述, 在此我们只是介绍两中基本的翻译方法: 直译和意译
1.直译所谓直译, 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 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 又保持原文的形式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中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在对于许多英语句子的翻译过程中, 完全可以采取直译的方法, 这样可以获得一举两得之功效, 既保持了原文的结构, 又正确表达了原文的内容但是直译不是死译和硬译,象“It is asserted that „;It is believed that „”这一类的结构, 如果直译过来那就不伦不类了。
2.意译汉语和英语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 两者在词汇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上具有很多的差异当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有矛盾不易采用直译的方法处理时, 就应采用意译法, 意译就是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 重点在于正确表达原文的内容例如:“Do you see any green in my eye?” 象这样的句子, 只能采取意译的方法, 把它翻译为“你以为我是好欺骗的吗?” 当然, 意译并不等于乱译,胡乱地翻译是不符合“忠实”的翻译标准的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 我们应该采取灵活的方法, 不论是直译还是意译, 只要是符合“忠实通顺”的翻译原则, 都是可取的在这里我们建议考生对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可以先采取直译的方法然后再对直译得出得结果进行加工润色在保持原来句子意义的基础上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用既符合原文的意义又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表达出来例如我们在上面分析的1996年考题中的第72题我们可以首先直译为这种趋势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一些政府得出这样的结论政府希望对科研部门所提出的特定的要求总的来说还不能非常具体的预见到然后我们对上述译文进行加工润色就可以得出下面的结果这种趋势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一些国家的政府得出结论政府向科研机构提出的具体要求通常是无法预见的。
在翻译的过程中, 我们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1)理解透彻之后再动手表达, 否则表达的结果会令人莫名其妙;
(2)切忌在翻译时把汉语和英语对号入座, 逐字逐句的对号入座的结果往往是不伦不类;
(3)切忌擅自增减词意, 增减意义与翻译技巧中经常提到的增词法与减词法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三、校核
校核阶段是理解与表达的进一步深化, 是对原文内容进一步核实以及对译文语言进一步推敲的阶段, 因此, 校核是翻译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阶段, 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通过表达之后的校核, 我们可以发现译文的一些问题, 确保自己理解的内容很有把握地得到分数在校核阶段, 一般应注意与下列各项有关的问题:
(1)人名地名日期方位和数字等;
(2)汉语译文的词与句有无错漏;
(3)修改译文中译错或表达不够准确的句子词组或词汇;
(4)有无错别字;
(5)标点符号是否有误。
第三篇:MBA全国联考:数学冲刺阶段复习心得
MBA全国联考:数学冲刺阶段复习心得
12月到1月:查漏补缺、模拟训练
主要目标:
利用套题对前面的复习做一个总体的检验,练习答题规范,保持卷面整洁,增加信心,练习掌握考试时间的能力,增强临场应变的能力,要对自己前两个阶段复习中出现含糊不清、掌握不牢的地方重点加强。经过几轮的复习,考生的能力和思维储备已经足够应付考研试题了。在这个阶段里,考生应该开始进行模拟试题或者真题的实战演练,在这个过程中,注意答卷时间的分配,重视考场心态的调整。无论自己的模拟考试成绩如何,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分数考高了,不要洋洋自得,毕竟真实的考场上压力和环境都和平时不太一样;分数考低了,也别灰心丧气,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况且一般来说模拟题都要难于真题。
复习模式:
真题+其它模拟试卷。
注意问题:
这个阶段的复习中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就是对真题答题规范的研究。因为考试题量大,时间紧,很多同学都会有时间不够的感觉,再次强调研究真题主要是针对整张试卷和答题规范的把握。按照规范,需要写的不要落掉,不需要写的,我们争取不写。这样的话,一方面我们可以节省时间,另一方面可以规范我们的思路,只有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考试的时候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惊慌失措。由于真题有限,所以我们应该重复这个训练过程,直到我们对自己满意为止。
第二个问题:
就是要做好总结与归纳,好的例题、自己犯错的地方、新的解法都要全部记录下来。在这个阶段基本上没有什么不会的知识点了,但问题就是知识点还比较乱,还有对个别知识点的理解、解法还没有完全把握,这时候没有什么书能够帮助你,只有自己一点一点地记录、总结和归纳。1月到考试日:强化记忆、保持状态
主要目标:
强化记忆,调整心态,保持状态,积极应考。由于长时间较为艰苦的复习,到了最后时刻的复习阶段,考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难免会感到疲惫,而此时恰恰是复习最关键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原来书页的空白处还有笔记本上总结的东西就有大用了。因为是自己的总结,所以看这些东西,对我们自己而言更有针对性,让我们可以很快地恢复状态、加深记忆。在此基础上,最好按照考试时间去做一些强度不太大的模拟题或者已经做过的真题,让自己保持手感。在一个良好的复习心态下积极备考,在最后的复习阶段中是至关重要的。
注意问题:
1)调整作息规律
无论是辅导班的学生还是单独复习的考生,都要面临这个问题。这个阶段已经不是学习和复习知识的重要时期了,关键是调整自己的生活规律适应即将到来的考试,把最好的状态发挥到考场上。调整作息时间和兴奋水平一般都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这个问题考生必须有明确的认识。
2)不再做模拟题
模拟题的功用我们在以前已经讲过了,这个时候应该多做一些基本题型,或者是原来做过的最近两年的真题,避免手生,保持自信。考生在这个阶段情绪是最容易波动的,做一些考前的模拟题可能一下子将情绪拉入谷底。如果考生遇到了这种情况,也要迅速地走出来,市面上的模拟题质量参差不齐,和真题并不能等同(MBAHOME上的第一、三、六、十周的综合模拟题相对而言较有价值)。应该更加坚信踏实的复习给自己带来的实力。
3)不再买辅导资料
很多商人在这个阶段会大量推出各种名目的资料,但事实上,经过这么多年,辅导资料的内容方面都差不太多,也渐渐地有了自己的特色和口碑,短期内不可能有什么突破性的辅导资料出现。因此,千万不要被花里胡哨的外表和动人心弦的口号所迷惑,新的资料大部分还是把原来的东西调整了一下位置而已,没有必要再买,更没有必要再看新的。
4)不再看冲刺书籍
这样的书一般是模拟题比较多,还有就是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在临近考试的时候做这些东西对考生来讲意义并不是很大。我们前三轮一直做各种层面的训练,这个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原来自己整理和总结的做题思路、答题技巧、平时容易犯的错误等等拿过来看看,这样更有针对性。没有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人,我们自己总结的东西也必然对自己更有用处。
5)不要相信押题
每到考试前期就会冒出很多押题讲座和押题资料。实践证明,这种现象就是利用了考生此刻容易摇摆和失衡的心理,纯粹是一种商业行为,不但对考生提高成绩没有什么好处,而且还浪费金钱和宝贵的复习时间。近期以来,还出现了网上出售“真题”的现象,不少学生上当受骗,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
第四篇:2010年司法考试复习整体规划 五步骤
2009年司考成绩公布后,几家欢喜几家忧:全国36万考生逐鹿沙场,最终近30万的考生名落孙山,只有不到6万人能够踏上实习之路,更多的考生又陷入了新一轮的痛苦和迷茫之中。为什么会痛苦?为什么会迷茫?为什么会连续几次都名落孙山?些许我们在备考的过程中缺乏对司法考试的一点理性认识和思考。满分600分,360分合格。也就是说一百分里你只要能得到60分,那你就能通过这个考试。但是,由于每年的通过率都在10%左右(今年通过率如何,官方尚无公布),因此一个考场中的30个人,只有3-5个可以考到60分,还有25人左右的分数在59.5以下。司法考试的难度在不断的加强,迷惑性也越来越强,怪题、偏题、争议题频繁呈现,那么我们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是否也应随之而加以变化呢?
已经到了3月份,很多人都开始准备了,但是并没有完全行动起来(可能还沉浸在新年的喜悦当中,没有完全转过来)在很多考生眼里,距离2010年的司考还有一段时间,不急的!其实不然,因为从概率学上来讲,10%左右的通过率,就决定了我们的起步需要比别人早。所以我们从现在就要开始积极准备起来,积极备战司法考试。不要轻易相信3个月就能过司考的神话,我认为,一般只有三种人有可能3个月通过司法考试的:第一种是法学天才或泰斗们,这类人没得说的;第二种是搞司法培训的专家们,他们有的“牛人”三天就能过的;第三种是上一年差几分的朋友,准备三个月还是大有可能过的。如果你不是,请现在就开始准备吧,及早进入备战状态。费话不多说了,进入正题目。
第一步骤:未雨绸缪篇
在这一段时间,我们所要做的有以下两点:
1、上学法网查找他人过关的经验和感受,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备战方法。
磨刀不误砍柴工。从1月初开始复习,时间差不多够了。那时我整天上学法网阅读人家的心得体会,然后down下来慢慢分析,最终形成了一整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呵呵,现在看来,那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没有白花。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别人的方法再好对我们来说也只是借鉴而已,别人用这个方法能过,不一定你就能过,关键还是要博众家之长,形成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以及少走弯路。当然对别人的心得体验也更不能走马观花,过眼烟云。
2、收集一些有用的学习资料
打仗还得用武器。思路定好了,就得准备一套配合得当的复习资料了。因为2010的一些最新的学习资料要到当年4月份才能出来,所以现在只能收集2009年的学习资料了(其实内容都是差不多的,大可放心使用)。你可以向你已过司法考试的朋友借,实在没有,就上网找了,还是蛮多的。需要注意的是,资料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多了反而会无所适从,浪费时间。现在网络上到处有资料下载,其实多数是重复的,有的也不权威和可靠,建议选好了再下载。有的人,下载了好多资料,其实用到的很少,图个心理安慰。
第二步骤:资料选用篇
司法考试资料真的是太多了,特别是网络上可供免费下载的更是让人选得眼花缭乱。市面上的资料也是鱼目混珠、良莠不齐,这一点参加过司法考试的朋友都是深有体会的。我当年就购买了一些对学习用处不大的资料,现在看来,浪费了不少银子和感情。如果您现在着手准备10年司法考试,个人认为比较有用的资料有:
(1)09年的辅导教材(总共三册,司法部出,俗称三大本)。
关于要不要买辅导教材的争议很大,不过通过历年的司法考试内容来看,辅导教材的作用还是非常大的,不要舍不得口袋中的银子。不过建议目前先搞一套2008年(09年要到4月份才能出来)的辅导教材,足矣。看看二、三两册,第一册可以暂搁。刑法的分则目前也是不要看的。(市面上的《白皮书》建议不要购买,向来反映不好)
(2)09年的一些司法考试辅导学校的讲课录音资料(必备)
对于我们绝大部分人来说,由于各种原因,亲自去北京报班学习的可能性不大;参加函授学习,效果也不好。最现实的就是弄到一套09年的音频资料了(每年司法考试的重点内容几乎没什么变化)。这是必不可少的,我很少发现有不听讲课录音资料就能过司法考试的朋友(特别是第一次参加司法考试的),要有的话,那也是法学高人了!听录音资料好处很多①可以有效的明确和把握司法考试重点、次重点和非重点,节省大量不必要花费的时间(司法考试辅导用书上有1/3内容是根本没有必要看的);②可以在老师的讲解下,迅速把握知识点(对第一次考或非法本很有帮助);③可以通过老师的讲解有效解决自己遇到的疑难问题(司法考试的疑难问题特多的,否则怎么只有10%的人能通过司法考试呢);④对于难以把握的知识点,还可以反复的听;⑥有时讲课老师有时可以猜到司法考试的题目哦;⑥可以通过听录音了解最新的司考动态等等,好处很多,不再列举。
录音资料内容还是比较多的,09年的就有30个G左右。你现可以上网购买的,挺便宜的,也可以向你的朋友、亲戚、同学什么的借过来用一用。不管何种方式获得的录音资料,都要保证齐全(就像看一半电影总是不爽的),更不要贪多(基本上有个两、三个的就够了,这样可以做到师资上的互补),多了的话一要浪费你的银子,二是你没那么多工夫全部听,三是有些学校的教学质量根本得不到保障!
(3)《新版重点法条解读》(必备,建议到5月份购买最新版的)
这本书个人感觉还是相当不错的,当时主要就是靠这书和录音过五关斩六将的。这本书对法学功底不实的同志们也是很有帮助的。它包含了司法考试的精髓,内容设置和编排也很合理,把相关的知识点和法条归为一起,节省了我们大量的复习时间。你大可不必要去买司法部的《法条汇编》了。因为我认为,要想成为那10%当中的一员,不在于我们多背了几个法条和多学了几个知识点的,而在于你对重点法条的理解和把握。
(4)《司法考试历年试题及考点归类精解》(张能宝主编的,建议也到10年5月份购买最新版)
这套资料也是相当好的,分门别类归纳整合了历年的真题,对答案的解释分析也很到位,相信会对提高我们的考试水平很有帮助,经济不宽裕的同学可以直接利用学法网司法考试题库里面的真题。
(5)单元练习册(现在可以购买09年的)
这种书市面上有的是,只是良莠不齐而已,要多做比较,当心选择,能找一本适合自己的来来练练就再好不过了。用单元练习题可以查露补缺,加深对法条和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其对于初次和非法本都能起到很好的开窍作用。这种练习在开始复习时可以用用,但是不可多,适量即可。上网方便的同学建议直接用学法网的司法考试题库,可以自动记录你在做题中的错题,关键还是完全免费使用。
(6)历年司法考试真题空白卷(必备,建议考前两个月开始使用)
从来没有人否定真题对于顺利通过司法考试的重要性。其含金量远远高于市面上任何习题。我曾整理了一套历年真题空白卷,打印出来,与《司法考试历年试题及考点归类精解》结合起来,反复做,效果良好。还有一种方法就直接直接做学法网司法考试题库里面的在线历年真题测试,可以反复做,切忌,虽然有时司法考试会原版不懂的重复考以前的题目,但是更多的是变化花样考以前的考点,所以仅仅记得答案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庖丁解牛,深挖每道题的知识点,做到融汇贯通。
以上就是我备战司法考试用到的比较有用资料,相信对大家的帮助都很大,希望也能对你在准备09考试资料的时候有所参考。还是一句话,资料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你如何科学有效的运用这些经典资料。请不要老担心自己比别人少学了多少,而恨不得要穷尽天下所有与司法考试有关得材料。试想想,360分的过关线(600分的总分),我们要错多少道题目啊(至少被扣掉240分呐),所以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注重重点知识的理解、把握和记忆。
有时,学会放弃也是一种策略!
第三步骤:学习策略篇
在做好了所有的前置准备工作后。接下来接要制定计划开始正式学习了。
一、学习时间的安排
因为每个人每天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我在这里就不多讲了,但有几点还是想提醒一下各位朋友的:
① 现在开始到考试的那一天,你的总共有效学习时间不应少于800小时(呵呵,我当时因为是在职,所以用了700个小时左右)。不要用天数来衡量,用小时来衡量会比较科学、公正些。
② 时间安排上应该是先松后紧。即刚开始建立司法考试思维,时间安排得不要太紧。
③ 每次连续看书的时间最好不要少于3小时(期间最好不要上WC,因为前三场考试都要你坐上三个小时的,并且不允许上WC的。现在先练练“坐功”吧,别到时在考场上憋不住了)
二、复习的顺序和频率(网上介绍的很多,我就只大体的讲一下吧)
第一轮:重点是三大实体法(民、刑、行政)
第二轮:重点是三大实体法和三大诉讼法
第三轮:重点是商经,三国,法理等小法(当然不要忘了对三大实体法和三大诉讼法的学习和巩固)
第四轮:通过做题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点
第五轮:多频率做真题,强化记忆琐碎的知识点
以上五轮学习,我将会在在适当的时候制定学习计划,供大家作参考之用。每阶段的学习计划将包括时间、重点学习的科目以及复习的顺序等。
三、辅导用书的运用
第一轮复习的时候,在刚开始的时候可以认认真真的把三大实体法看上个两、三遍(只要看实体法就够了),然后在第三轮复习的时候用一下就可以了。第二轮的时候,对着录音资料看,边听边做记录,边消化。注意,这个录音以及上面提到的录音都不是三本辅导教材里附带的关盘录音哦,那是根本没有用的。
四、录音资料的运用(建议买一个大容量,最好以G为单位的MP345)
辅导学校的随堂录音资料是绝大部分人通过司法考试的法宝。切记,要想办法准备一套,如果经济允许就直接报司考培训学校的远程班(万国的老师讲的比较细,三校的老师讲得比较深,对考点的把握也比较的准),如果经济不允许,那就想办法找几个好友拼凑购买或干脆找免费的。完全可以这么说,人家老师就是靠这个吃饭的,有他们为你指点迷津——分析考试的方向、把握考试的重点、建立完整的司法考试的知识结构,你通过司法考试的几率绝对会大大提高的。
关于老师,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考生都有自己喜欢的老师。因此,弄到这些录音材料后,可以自己通过对比,找出各科讲课风格适合自己口味的老师。
开始阶段,我们可以先听大体的听一边,对司法考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就是配合《新版重点法条解读》一遍一遍的听下去,效果非常的好(切身体会)。其实也没有固定的遍数,当然,在考前一个半月前可以少听听了。
2009年每科都要比较好的老师可以参阅学法网司法考试经验里面的相关文章。
五、真题的运用
刚开始阶段,你不要轻易用真题来测试你的法律水平(很打击信心的,我刚开始考了280分,呵呵),但是你可以用学法网司法考试题库里的真题了解一下司法考试的考点,这样以后复习就更有针对性。可以说,就是没学过法律的人,初次做真题也能考个250分左右,我们即使法本出身也不会高到哪里去的,不过已经对已参加司法考试的人可要另当别论了!所以刚开始静下心来打牢基础很关键。
差不多等到了5月份以后再仔细研究真题吧,可以先用《司法考试历年试题及考点归类精解》来对每一个部门法的考试重点、分值、出题的思路等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到了7月中旬向后,就要开始模拟做空白真题或学法网司考模拟考场上的真题测试了(遍数嘛,自己看着办了,但总不能低于3遍吧)
六、准备一个大一点的、精美的大笔记本,记下你认为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因为在我们的学习当中,如果我们真的很投入的学习,会自然不自然的想到相关的知识点(很多很多,我曾记了满满一大本子。如果你没想到很多问题的话,嘿嘿,那你的司法考试成绩可大有问题了),这时最好把它们记下来,多背几遍,以免忘记。以后将已经不是问题的问题删除。
第五篇:高三第二轮复习五步骤
第二轮复习是全程高考复习中最关键的一环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高三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紧扣考纲,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第二轮复习五步骤,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第二轮复习五步骤
一、回归课本梳理知识
回归课本时特别要注意以下细节:
1.概念、原理、规律(包括法则)、专业术语、数字、符号、过程或步骤的陈述。
2.浏览课本辅助学习资料:“小资料”“为什么?”“课外读”等。
3.注意对理科实验的复习,不能只关注实验题目的练习,要注意常用仪器的使用,回顾做过的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二、回顾试题查漏补缺
1.关注已做过的试题中的错题,也是二轮复习的重点之一。分数的增长点就在错题上,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一定要摸清摸透,避免不须要的失分。
2.建议利用大概一个半月的时间进行专题的复习。要有对考试大纲进行专门的研究,以把握命题方向,还要有穿插解题思想与方法,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3.对近三年来的高考试题进行研究,把握今年的命题方向与脉搏。这里面还要穿插如何做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进行专项训练,学会“制胜”客观题,规范解答主观题。
三、规范答题,合同时间
二轮复习做模拟套题时,合同每科的答题时间在40分钟到45分钟。
特别要养成书写工整规范的好习惯,使用规范的专业学科术语答题。很多考生题一看都会,但是分数就是拿不全,这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准确了,但表达的不准确、不到位,不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问题。所以平时做题一定要落实在试卷上,不能只看,答题时表达要准确规范,要会用专业术语回答问题,回答问题要言简意赅准确无误。目前高考阅卷都是网上阅卷,对书写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因此平时的书写一定要养成工整规范的好习惯。
四、协调好考试与复习的关系
二轮复习阶段,各种各样的测验、考试将比较频繁。认真分析自己的每一次训练和考试,分析失分中有多少分是自己会做而未得的分,丢分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有意纠正自己不良审题、解题的习惯,尽量减少无谓的丢分。同时做完每套试题之后,要总结归纳自己做这套卷子的收获,切忌钻研难题好高骛远。
五、调节应试心态
在二轮复习中要实现巨大的跨越,就要学会培养良好的心态,心态影响命运。
平时多与老师交流,与他人友好相处,相信自己,笑口常开,这些对保持好的备考状态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轮复习阶段各种各样的测验和考试将比较频繁,很多同学总会下意识地将测验或考试的成绩与自己的学习水平、近期的复习效果乃至将来的高考成绩等一系列问题挂起钩来,一旦成绩有所起伏,便对自己产生怀疑,增添许多心理压力。其实所学的知识与能力,并不是一天两天就会有多大的改善与下降,一次两次的成绩并不能影响什么,要对自己有信心,应学会调整心态。
高三二轮复习的方法
1、不做题海战术。
距离高考时间越来越近,这时不能够再把时间花在题海战术上,可能有些同学说,如果不保持每天的题量锻炼自己的做题速度跟准确度,很难保证在考场上有正常的发挥;其实,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分配
到各科的基础复习当中,然后在每天复习完之后,再适当选择一些题目出来练习,建议还是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每一道题目,也照样能达到考场中的那种紧张感。
2、注重课本基础知识点的复习。
这时已经不是做难题做偏题的时候,在这么短的时间,想要有一个突破性的提高,基本已经很难,同学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课本基础知识点的掌握与复习当中,高考面向的是所有学生,试题大部分偏向于基础,而少部分的难题作为中高层学生的拉分机会。当然,题目难,得分也难;题目易,失分也容易,考场更需要胆大心细,做到易题不丢分,难题争得分。
3、分析自己的优势弱势环节。
复习时,要客观理清自己所处在的优势科目、弱势科目。如果理科在于弱势,那么这时再强化做题基本已经来不及,反而应该多看看课本上的基础性原理跟公式的应用,保证基础题目能够得分,而且是尽量拿满分,减少失误;如果弱势在于文科,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面,还有机会进行一小段的提高,比如可以多花一些时间背诵名人警句,多看看优秀作文,多背背英语单词,听一听听力,培养自己的语感,一直持续到高考该科目的结束,相信会有一个不错的效果。
4、翻阅错题本。
在复习时,将以前做过的试卷,或者收集起来的错题本,多看看里面经常会犯错,而且容易忽略的基础性错误,避免在高考时又在同样的地方摔倒,尽量做到会做的题目,就拿满分,不会做的题目,分析一下哪些步骤会做,争取拿分,特别是理科题,并不是一道难题就完全放弃,而是在考试的时候,多看看哪些步骤会,就写上去,题目是按步骤给分,多争取一个步骤,就多争取了一分,就相当于为上理想大学多向前迈进了一步。
5、适当做题,掌握技巧。
在临近高考前,会发现越来越多的模拟题,特别是各个地方传来的所谓高考热点,这时候自己要有所针对性地做一些相应的模拟题,但切记过多,一个星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整做完2到3套模拟题即可,关键在于保持自己的作战心态,从做题中给自己一个宏观上的分析,可以找出自己在做题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避免在考场上的重现,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高三复习心理上的调整
1、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每天早上起床,面对着镜子微笑,提升自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就算跟同学打招呼,也恩呢个露出自信的微笑,一定要相信自己,只要努力付出了,就无怨无悔。
高考只是学习生涯上的一个里程碑,考得好与不好只是暂时在学生生涯上的一个经历而已,最重要的是在这12年的学习中,自己培养到了独自思考与逻辑能力,以后的路子还很长很长。
2、不跟学习成绩好的攀比。
五指伸出有长短,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优缺点,有长处也有短处,而且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同,天赋不同,后天成长也不同,根本就无法存在可比性,每天只要跟自己比就好,是否今天又发现了自己存在丢分的环节,是否又发现了自己可以在哪些环节上进行加分,只有不断地剖析挖掘自己,自然而然就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这次高考。
3、放松心情,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高考几乎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一次考试,当然心态看个人,主要靠自己调整,越是临近高考,越是要跟学长、老师或者家人进行心理上的沟通,把心中的烦闷跟他们将,把所遇到的心理上压力释放出来,作为过来人,都会给出他们当年高考是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这样有了一个借鉴性的经验,自然心情就会舒畅很多,切忌什么事情都往自己身上推,对自己过不去,就是对自己未来的过不去,多多沟通交流,才能不断解惑释压。
4、正常作息,生活规律。
越是临近高考,很多学生越是发现自己很多课程没复习,很多自己的薄弱环节,这时就想在最后临时抱佛脚,把作息时间抽出一些来进行复习,孰不知,这做法不仅加大了心理紧张度,影响了睡眠质量,自然就会造成第二天的精神状态,没有了好的精神,白天学习起来效率自然就低,其实是得不偿失。应该保持良好心态,每天依然按照平时的作息时间进行生活学习,依靠最后的时间,很难再有一个好的突破性进步,还不如饱足睡眠,把时间用在基础知识上的巩固,争取不在基础题目上的丢分。
5、劳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