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鱼类增养殖学》的参观实习
《鱼类增养殖学》的参观实习
12月16号,我们进行了《鱼类增养殖学》的参观实习,在刘文生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韶关市力冉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冉公司)参观该企业的循环水养殖技术。力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无公害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基地坐落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转溪村,地处南华寺山背坡地,以养殖淡水珍稀和名优食用水产品种为主。公司全套引进的欧洲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和设备,在我国尚属首例。与我国传统养殖方式比较,该技术和设备具有节水,节电,节能,节地,高产,无公害、连续性、可控性、无季节性、规模化和保护生态环境又不受环境影响的优势。
该公司的的工作人员对我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该公司的经理助理向我们简单地介绍该公司的情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力冉公司示范性基地分两期实施:第一期为示范场,占地面积为25亩,养殖的水体面积880平方米,养殖的品种为澳洲鳗鱼,于2008年1月20日正式投产,预计年产量为150吨,年产值约2500万元人民币;第二期为主养殖场,占地面积为371亩,预计年产量为3,000吨以上,年产值超过5亿元人民币,养殖的品种逐步走向多样化。目前,我们已经和市水产局(含水产研究所)、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共同成立了现代渔业科技中心,和中山大学成立了现代农业科技中心,对现代水产养殖前沿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为二期工程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示范性基地严格按照国家无公害水产养殖标准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标准设计和建造,以GAP(良好农业规范)标准化生产,从种苗、水质、饲料、产成品到包装运输实施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运营,成为与国际食品行业接轨的现代化水产品养殖企业。
自古以来,食物就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远古时代,人类为了生存和本能所需,开始了原始的捕渔狩猎,农业就此萌芽。人类走向文明源自于农业。在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三个发展阶段后,世界农业迎来了一个新的阶段——知识农业阶段,它以知识为特征,以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科技化为基础,代表着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正努力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发展知识农业。在这样的背景和趋势下,韶关市力冉农业有限公司以无公害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为依托,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中外合作企业,是一家在当地颇具影响力的市级龙头企业。引进的“欧洲无公害工厂化循环水水产养殖技术”(以下简称LR养殖技术)落户中国。
“LR养殖技术”起源于欧洲,欧洲公司利用该技术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的养殖系统,并申请了专利。目前,该系统已分售至全球十六个国家,进行温水/冷水(淡水/海水)鱼的养殖,包括:大西洋鲑鱼、北极红点鲑、虹鳟、罗非鱼、比目鱼、大西洋鳕鱼等12种鱼类。LR养殖技术是一项无公害工厂化循环水水产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领域,拥有“三高”、“三无”、“三化”的突出特点。“三高”即:产业起点高、科技含量高、产量产值高;“三无”即:无污染、无公害、无药物残留;“三化”即:产业化、证券化、国际化。力冉公司的经理助理向我们介绍说,08年的广东雪灾,导致附近的大部分的养殖场的鱼都全部死亡。只有该公司的鱼仍能健康地生长。因为该养殖场的场内是恒温的,大约是25摄氏度左右,确保鱼的的正常生长温度。而且,采用循环水的技术使养殖池每天只需要补充3﹪的水。养殖池内的水永远不需要替换,系统会自动过滤消毒,重新排回池内,节约了用水量。
最后,我们观看了一段关于力冉公司的影片,系统地再向我们介绍了力冉公司的人员架构和经营方式。可以总结为以下的几个方面:
公司宗旨:
以先进、科学的水产养殖技术,实现和推进我国水产养殖业向“三高、三无、三化”(起点高、科技含量高、产量产值高;无污染、无公害、无药物残留;产业化、证券化、国际化)的增长方式转变。
公司经营方向:
无公害水产经济动物养殖和销售
无公害水产品加工和精深加工无公害水产品饲料、添加剂加工、生产和销售 无公害水产品包装和运输
无公害工厂化循环水设备设计、销售和安装
无公害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咨询和培训
公司发展方针:
力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欧洲最先进的无公害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和技术,建立示范性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用现代工业理念和科学技术改变传统水产养殖的新方式,解决我国传统水产养殖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问题,增强水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提供一条高产高效、优质生产、专业化加工的新途径,从而引领我国水产业走向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
公司愿景:
力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示范性基地,逐步在广东省内和国内建立无公害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公司+水产专业合作社”、“订单生产”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组成更多的水产养殖专业合作企业,引导和带动基地和当地农民在水产养殖、加工、经营、流通领域向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通过基地,与国内水产研究所和大专院校合作,开展珍稀水产品的人工孵化、繁殖、培育、健康养殖研究,掌握其核心技术,获得自己的知识产权。通过基地,与旅游、教育、饮食业共同开发旅游农业,建成集水产养殖、科学教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水产养殖园,提升农业经营层次,促进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
力冉公司无公害工厂化循环水水产养殖项目具有多处闪光点:推动绿色环保健康渔类食品的发展;海洋养殖内陆行,贫山瘠土建渔场,低耗节能带果粮;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订单农业”。这样的养殖企业在我们国内是走在前列的,这样的养殖模式会是我们未来的。我们作为一名水产养殖专业的大学生应该学好专业知识,为我们未来打下基础。
第二篇:鱼类增养殖学复习思考题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和思考题(2012年4月)
继续教育学院 水产养殖学专业2011级 2011-2012(2)
1、渔业和水产养殖业、鱼类增养殖;集约化养殖、健康养殖。
2、何谓增殖?鱼类增殖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我国鱼类增养殖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4、评价一种鱼类作为养殖对象渔业品质高低的标准是什么?
5、鱼类的种、亚种、种群;变种、品种、品系。
6、简述养殖鱼类摄食器官形态结构和摄食方式。
7、鲢鳙是怎样摄食浮游生物的?
8、影响鱼类生长的因素有哪些?简述养殖鱼类生长的一般规律。
9、相对生长、瞬时生长率、性成熟年龄、性周期、相对怀卵量、成熟系数。
10、简述养殖鱼类性成熟年龄和性周期过程。
11、简述养殖鱼类产卵繁殖要求条件、生殖行为和产出卵的性质。
12、简述养殖鱼类的栖息习性。
13、简述养殖鱼类对水温的适应性(生存范围、最适生长和繁殖适温)
14、浮游植物在养殖池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
15、精养鱼池浮游植物发生发展的顶级群落是什么?
16、怎样理解“肥、活、嫩、爽”?
17、怎样评价蓝绿藻和鞭毛藻类在养殖池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8、浮游动物在养殖池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
19、简述池中常见的底栖动物及其作用。
20、简述维管束植物在湖泊水库渔业生态中的作用。
21、简述腐屑在养殖池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2、简述深水湖泊水温分层现象(温跃层)。
23、何谓氧债?养殖池存在氧债的危险是什么?
24、简述养殖池发生密度流的条件及对水质的影响。
25、简述养殖池溶解氧的主要来源与消耗及其变化规律。
26、改善养殖池溶氧状况的措施和办法有哪些?
27、养殖池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和水质调控的措施和办法。
28、集水区、流域面积、径流量和径流系数、岸线发展系数、温跃层。
29、生物量、现存量、生产量、生产力、初级生产力、鱼产力。30、影响天然水域鱼产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1、简述养殖鱼类卵巢类型及其结构。
32、简述养殖鱼类卵子和精子发育成熟;卵巢和精巢的发育过程(分期)。
33、了解和掌握GTH、GnRH和GRIH、LHRH和LHRH-A、HCG的性质和功能。
34、简述鱼类性腺发育、成熟的神经和内分泌调节机制。
35、影响鱼类性腺发育、成熟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36、养殖鱼类人工催产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7、简述影响精子和卵子寿命的主要因素及受精作用。
38、怎样选择亲鱼和鉴别亲鱼的雌雄?(主要养殖鱼类)。
39、简述亲鱼培育的技术要点(放养、产前和产后培育)。40、简述养殖鱼类自然产卵需要条件(产卵池及其条件)。
41、怎样确定养殖鱼类的催产日期?
42、怎样检查和判断亲鱼性腺发育和成熟情况?
43、怎样确定催产剂及其剂量?注射时间、次数?注射部位和方法。
44、简述养殖鱼类发情产卵行为。怎样掌握效应时间?
45、简述养殖鱼类人工授精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46、怎样检查和鉴别产出卵质量?如何检查和统计受精率?
47、简述养殖鱼类产出卵的性质、采用孵化方式及其设备。
48、简述养殖鱼类胚胎发育和仔鱼前期发育过程。孵化管理工作内容?
49、简述养殖鱼类个体发育阶段划分和鱼苗、鱼种的习惯称谓。50、池塘养鱼中,鱼苗、鱼种为什么要分阶段饲养?
51、常用清塘药物及其原理、清塘方法及使用量
52、清塘后浮游生物演替规律与鱼苗食性转换规律
53、何谓适时下塘?如何做到适时下塘?
54、用土池塘培养轮虫和延长轮虫高峰期的技术措施有哪些?
55、鱼苗运输和放养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56、简述鱼苗培育中巡塘、注水和投喂方法和注意事项。
57、简述鱼苗培育中拉网锻炼的目的和作用。
58、怎样观察和鉴别乌仔头和夏花的质量?
59、鱼类工厂化育苗中,水质调控主要措施和办法有哪些? 60、我国池塘养殖的特点与核心技术是什么?
61、简述池塘养鱼的放养密度、规格与出塘规格和产量的关系。62、养鱼池混养的基本原理和意义是什么? 63、网箱养鱼高产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64、简述工厂化养鱼中常用水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
65、精养池塘和大中型湖泊水库鲢鳙放养的比例分别是多少?为什么? 66、大中型湖库水库放养鲢鳙的优势是什么? 67、稻田养鱼的生态学原理和意义是什么? 68、移植驯化的概念,移植驯化的几个阶段。69、移植驯化的目的和意义有哪些? 70、鱼类移植和驯化制约的因素有哪些?
71、影响破坏渔业渔业资源的因素和保护渔业资源的途径有哪些? 72、渔业资源保护措施有哪些?简述网箔的组成和结构。
73、水体的富营养化、点源、面源、富集、可降解和非降解污染物。74、简述封闭充氧运输的装运过程。
75、常用于鱼类麻醉的药物有哪些?怎样使用? 76、比较明水期和封冰期池塘理化因子和生物状况。77、分析越冬鱼类死亡的原因。
78、改善越冬池水温和溶氧的主要技术措施和办法。
第三篇:鱼类增养殖学教学大纲
鱼类增养殖学教学大纲
《鱼类增养殖学》教学大纲 当前位置:>教学内容>《鱼类增养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分
总学时
理论
实验/上机 11111 5 90 90
0
英文课程名
Culture & Enhancement of Fish 开课学院
水产学院
开课系
养殖系
修订时间
2008年 1月6日
课程简介
《鱼类增养殖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和各类养殖水体的水环境特征掌握鱼类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养成以及渔业资源增殖与保护的基础理论和技能。主要内容包括:我国及国外鱼类增养殖的简史、现状及发展方向;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与调控;鱼类人工繁殖的生物学基础;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鱼类的苗种培育;成鱼养殖;鱼类资源增殖与保护;活鱼运输;鱼类越冬。
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鱼类增养殖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和各类养殖水体的水环境特征掌握鱼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食用鱼饲养以及鱼类资源增殖与保护的基础理论和技能。使学生能根据各类水域的特点灵活应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保护环境和合理开发水产资源的基础上提高各类养殖水域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我国及国外鱼类增养殖的简史、现状及发展方向;了解我国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点以及主要的鱼类资源;掌握各类养殖水域的水环境的特点和控制技术;掌握鱼类人工繁殖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鱼类苗种培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各类水域养殖食用鱼的基本技能;了解鱼类增殖和繁殖保护的基本措施和途径。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能从事鱼类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养成、饲料的生产、科研或生产管理及相关的工作以及内陆水域渔业资源的管理工作。树立保护水域环境保持各类养殖水域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破除以水域、以水质咸淡划分养殖类别的旧概念建立鱼类养殖的完整体系强调鱼类养殖技术的共性兼顾不同水域环境的个性加强养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传授。加强实践性环节的基本技能训练。
三、面向专业:水产养殖专业
四、先修课程:鱼类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水化学、水生生物学、生态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以鱼类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水化学、水生生物学、生态学等学科为基础。与海水经济动物增养殖学、鱼病学、水产资源学及环境科学相互联系、交叉、渗透。课堂教学时间应安排在基础课和大部分专业基础课授完的三年级第一学期为宜第二学期安排生产实习。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一)教学内容
绪论
第三节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在鱼类繁殖中作用
第三节 箱养鱼
第一章 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
第四节环境因素对鱼类性腺发育成熟和产卵的影响
一、箱养鱼的生物学原理
第一节 鱼类生物学基础
第五节 鱼类精子和卵子的生物学
二、湖泊、水库、海湾箱养鱼
一、鱼类的栖息与环境
第六节 主要养殖鱼类的胚胎发育
三、近海抗风浪箱养鱼
(一)鱼类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
第四章 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
四、箱养鱼对水域生态系统影响及养殖容量
(二)鱼类的栖息习性(栖息水层)
第一节 鱼类养殖场的建设与规划
第四节 工程化养鱼
二、鱼类的食性
一、场址的选择
一、工程化养鱼概况
(一)滤食性鱼类
二、养殖场的规划与设计
二、工程化养鱼的主要类型
(二)草食性鱼类
三、养殖场建设的主要内容
三、工程化养鱼设施的基本要求
(三)杂食性鱼类
第二节 亲鱼培育
四、工程化养鱼的饲养管理
(四)肉食性鱼类
一、亲鱼的选择
第七章 鱼类资源增殖与保护
三、鱼类的生长
二、亲鱼的培育
第一节 我国自然水域及其鱼类资源
(一)鱼类的生长特点
第三节 催情产卵
一、我国自然水域资源
(二)影响鱼类生长的因素
一、亲鱼成熟度鉴定
二、我国自然水域鱼类资源
四、鱼类的繁殖习性
二、催产激素
三、鱼类资源面临的问题
(一)卵的性质
三、催产方法
第二节 鱼类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二)产卵场和产卵条件
四、产卵设施
一、设置禁渔区和禁渔期
(三)筑巢和亲体保护
第四节 受精与授精
二、鱼类人工模拟产卵场
第二节 鲤形目的主要养殖鱼类
一、受精过程
三、海洋人工鱼礁
第三节 鲈形目的主要养殖鱼类
二、授精方法
四、水库鱼类繁殖条件的改良
第四节 鲇形目的主要养殖鱼类
三、影响受精率的主要因素
五、负责任捕捞
第五节 鲽形目的主要养殖鱼类
第五节 孵化
第三节 鱼类资源增殖
第六节 鲻形目的主要养殖鱼类
一、漂流性卵的孵化(以家鱼为例)
一、鱼类的人工放流
第七节 鲟形目的主要养殖鱼类
二、黏性卵的孵化(以鲤鱼为例)
二、鱼类的移植驯化
第八节 鲀形目的主要养殖鱼类
三、浮性卵的孵化(以石斑鱼为例)
1、移植驯化的概念及意义
第九节 鲉形目的主要养殖鱼类
四、沉性卵的孵化(以虹鳟为例)
2、国内外移植和引种的主要成果
第十节 鲑形目的主要养殖鱼类
第六节 鱼类人工繁殖的生物学指标
3、影响引种驯化成败的因素
第十一节 其它目的主要养殖鱼类
第五章 鱼类的苗种培育
4、移植工作的步骤和措施
第二章 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与调控
第一节 鱼苗、鱼种的生物学
第八章 活鱼运输
第一节 增、养殖水域的水环境特征
一、鱼类的发育阶段
第一节 影响运输成活率的因素
一、江河的水环境特征
二、鱼苗、鱼种食性的变化
一、鱼的种类、规格与体质
二、湖泊的水环境特征
三、鱼苗、鱼种生长的规律
二、水温、水质
三、水库的水环境特征
四、鱼苗、鱼种对水质的适应
第二节 运输前的准备和运输器具
四、海水的水环境特征
第二节 鱼苗、鱼种培育
一、运输前的准备
五、咸淡水交汇区的水环境特征
一、池塘培育
二、运输工具
第二节 养殖水域的污染
二、工化培育
第三节 活鱼运输方法
一、养殖水域的污染的特点
第六章 成鱼养殖
一、封闭式运输
二、污染物的分类和
第一节 池塘养殖
二、开放式运输
三、水体的自净作用和富营养化
一、池塘的基本条件
第九章 鱼类越冬
四、水体污染的生物监测方法
二、放养前的准备
第一节 越冬池的环境条件
第三节 养殖用水的处理方法
三、鱼种放养
第二节 越冬鱼类的生理状况
一、养殖用水的物理处理
四、轮养和多级轮养
第三节 鱼类在越冬期死亡的原因
二、养殖用水的化学处理
五、饲养管理
第四节 提高越冬成活率的措施
三、养殖用水的生物处理
第二节 天然水域鱼类养殖
第三章 鱼类人工繁殖的生物学基础
一、湖泊、水库养鱼
第一节 鱼类人工繁殖研究概述
二、港湾、鱼塭养鱼
第二节 鱼类的性腺发育规律
三、放养鱼类对天然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二)教学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教学内容
要求
学时 教学内容
要求
学时
教学内容
要求
学时
绪论
C
第四章 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
A
第八章 活鱼运输
第一章
第五章
第九章
B
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
A
鱼类的苗种培育
A
鱼类越冬
B
第二章 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与调控
B
第六章 成鱼养殖
A
课程现场教学
B
第三章 鱼类人工繁殖的生物学基础
B
第七章 鱼类资源增殖与保护
A
合计
注:A类内容要求掌握B类内容要求熟悉C类内容要求了解。
(三)教材与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教材:申玉春主编《鱼类增养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本课程推荐参考书:
1、王武主编2000鱼类增养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2、王吉桥主编2000鱼类增养殖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3、苏锦祥主编1993鱼类学与海水鱼类养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4、刘健康主编1992中国淡水鱼类养殖学科学出版社。
5、张扬宗主编1989中国池塘养鱼学科学出版社。
6、雷慧僧主编1981池塘养鱼学上海科技出版社。
7、史为良主编1996内陆水域鱼类增养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四)《鱼类增养殖学》实践课教学大纲另附
第四篇:总结名词解释鱼类增养殖
综合养鱼:在生产上以渔农牧三业配套,在经营上贸工渔三业联营,成为以渔业为主、综合经营的副食品供应基地,是我国城市人民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门。补偿深度和补偿点:由于光照强度随水深的增加而迅速递减,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产氧量也随即逐渐减弱,至某一深度,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量恰好等于浮游生物(包括细菌)呼吸作用的消耗量,此深度即为补偿深度(单位:m);此深度的辐照度即为补偿点(单位:μE)
氧盈:夏秋季节,晴天下午精养鱼池上层溶氧往往超过饱和度。为研究这部分氧气的变化规律以便合理利用,将溶氧超过饱和度100%以上的值称为氧盈,简称OS。
氧债:是指有机物在缺氧状态下,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物不完全分解,形成大量的呈还原性的有机中间产物和无机产物,这部分产物要转化成彻底的最终分解产物还需要消耗大量的氧。将这部分耗氧定名为氧债。氧债的计算方法就是好气微生物和有机物分解的理论耗氧值和实际耗氧值之差。
生物量(biomes,多用B表示):(即现存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所存在的生物总量,可用数量、重量或能量来表示。鱼载量(生物量、现存量):水体单位面积(工业化养鱼采用单位体积)中在测定的当时鱼类的重量,成为水体的鱼载量
效应时间是指亲鱼注射催情剂后(末次注射)到开始发情产卵所需要的时间
自净作用:污染物进入水体后,水体本身有一定的净化污水的能力,即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的作用,使污染物的总量减少或浓度降低,使水体恢复部分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这一过程称为水体的自净。
排卵:在生理成熟阶段,卵细胞的滤泡馍破裂,从固着状态的初级卵母细胞向流动状态的成熟卵母细胞的过渡,即成熟卵母细胞从滤泡中解脱出来,成为游离的成熟卵子,这就是排卵。产卵:经过排卵过程后,并在适宜的生态生理条件下,进一步从卵巢腔内向体外产出,此过程称为产卵。食物量:
生长性成熟: 生理性成熟:
孵化:受精卵经胚胎发育到仔鱼出膜的过程。英文鱼
HCG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直接作用于性腺,促使性腺发育,使雌雄个体产生性激素。特点是分子量大,易产生抗药性。
LRH-A: 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作用于脑垂体,使脑垂体产生GtH等激素,促使鱼类性腺成熟并排卵。特点是分子量小,不产生抗药性。
PG:鱼类脑垂体,鱼类脑垂体内含有多种激素,对鱼类催产最有效的成分是促性腺激素(GtH),它是一种大分子量的糖蛋白激素,且含有两种激素(FSH和LH),它们直接作用于性腺,可促使鱼类性腺发育,促进性腺成熟、排卵、产卵、排精;并控制性腺分泌性激素。
DOM地欧酮,是一种多巴胺抑制剂,多巴胺在硬骨鱼类中起着与GRIH同样的作用。它既能直接抑制垂体GtH细胞自动分泌,又能抑制下丘脑分泌GnRH.采用地欧酮就可以抑制或消除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抑制激素对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影响,从而增强脑垂体GtH的分泌,促使性腺的发育成熟。
第五篇: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养殖部分)复习参考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复习参考
(鱼类养殖部分)一.名词解释
1.水产动物 栖息于水中生长、发育、繁殖的动物。
2.水产经济动物
在鱼、虾、蟹、贝等种类中,可被人们开发利用的水产动物。
3.水产动物增养殖学
整合了鱼类、虾蟹类、贝类和其他种类增养殖的理论和技术,是研究增养殖对象生物学原理与增养殖技术的一门应用性科学。
4.繁殖保护
就是通过休渔、定额捕捞等措施对渔业资源的保护。
5.放流
就是把鱼类等种苗培养到一定大小,使它可以进行独立生活,具有抵抗敌害的能力,然后放到自然水域中任其索饵、生长、发育。
6.移植
指把某一地区特有的生物种类引到其它地区,使其在新地区的环境条件中能继续生活、生长和繁洐后代(目的在于改善和充分利用某一特定天然水域的生产潜力,形成新的渔业对象)。
7.驯化 被移植的种类在新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期的生存适应,发展了某些适应性状,使它们适应于新的环境中生活和繁洐后代,形成相当规模的种群。
8.鱼类增养殖学
是研究海、淡水经济鱼类生物学特点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科学(由池塘养鱼学、内陆水域鱼类增养殖学和海水鱼类增养殖学三课合成)
9.水产业及其分类
水产业又称渔业,是从海水和淡水水域中取得各种有经济价值的水生动、植物(鱼、虾、蟹、贝、藻等)以供人类利用的事业。按生产水域,水产业可分为淡水渔业、海洋渔业。按生产对象和生产方式,则可分为捕捞业、养殖业、增殖业、加工业、休闲渔业。
10.养殖
在较小的水体内将鱼等品种养到商品规格以供上市的生产过程。
11.养殖的分类
按基础设施,可分为池塘、河道、湖泊、水库、稻田、工业化、海水网箱、港湾养鱼等;按养殖对象,可分为鱼类养殖、虾蟹养殖、贝类养殖、藻类栽培及龟鄨蛙类养殖等;按水域盐度,可分为海/咸水(16‰以上)、咸淡水(0.5-16‰)、淡水(0.5‰以下)养殖;按养殖适温,可分为冷水(20℃以下)养殖和温水(20℃以上)养殖;按措施强度,可分为精养、半精/粗养和粗养;按生产方式,可分为单养、混养和套养。
12.池塘 一般系指陆地表面小型的积水洼地或面积较小的封闭型静水水体。就水产养殖而
言,池塘应是一种可用于人工控制养鱼,并有完好进排水设施的浅 小水体。
13.池塘养鱼
在面积较小的静水水体(池塘)内进行鱼类养殖的一种渔业生产形式。14.网箱养鱼
在天然水域中用合成纤维或金属材料制成一定规格的网箱,然后将鱼养入其中,利用天然饵料或人工投饲养成食用鱼或鱼种的养殖方式。15.单养
在一个池塘或水体,只养殖一个品种的渔业生产方式。16.混养
在一个池塘或水体,同时养殖两个或以上品种的生产形式。
17.套养
是一种特殊的混养类型,即同种异龄鱼的混养或大鱼池里混养小鱼的生产形式。18.粗养
依赖天然饵料,不人工投饲施肥,产量取决于天然生产力的渔业生产形式。19.精养
人工施肥投饲,并辅以各种强化措施,以求在最小的水体产出最多产品的渔业生产形式。
20.高度精养
在精养中,流水养鱼、网箱养鱼和工厂化养鱼等精生产形式属高度精养;也称高度集约化养殖,或称设施养殖(陆基养殖)。
21.鱼类人工繁殖 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使鱼类达到性腺成熟,并通过生态、生理的方法使其产卵、孵化而获得鱼苗等一系列过程。
22.催产 用人工方法对性腺发育成熟的亲鱼注射激素,以刺激其性腺进一步成熟和排放,而获得成熟卵子和精子的生产过程。
23.催熟 对性腺发育不良或较慢的亲鱼注射微量催产剂,以加速其成熟而达到催产标准的生产过程。
24.亲鱼成熟 相当于卵子的生长成熟,是指卵子发育已达到了第四时相,即完成了大生长期,已具有对内外因素刺激作出敏感反应的能力。
25.卵子成熟 亦称卵子的生理成熟,是指卵子已发育至成熟期的第二次分裂中期,已具有接受精子完成受精作用的能力。
26.成熟系数 性腺重占去内脏鱼体重(空壳体重)的百分比。27.绝对繁殖力 即雌鱼体内怀卵的数量,也称怀卵量。
28.相对繁殖力 即雌鱼单位体长(cm)或单位体重(g 或kg)怀卵的数量,也就是怀卵量除以体长或体重。
29.成熟卵、未熟卵、过熟卵 处于第二次成熟分裂中期后两小时内的卵子,为成熟卵;未达此时的卵子,为未熟卵;超过此时的卵子,为过熟卵。
30.鱼类脑垂体 位于间脑腹面,以垂体柄与下丘脑相连;是一个卵圆形的实心腺体,包括 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部分。而腺垂体是垂体的主体,可分前叶、间叶和后叶<过渡叶>;其中:间叶所含的嗜碱性细胞能分泌两种促性腺激素
31.催产剂 用于人工催产的激素。
32.产卵池 条件适宜,能使注射激素后的亲鱼在其中发情产卵,并便于集卵的小型池子;通常包括产卵池、排灌设备、集卵网箱三部分。
33.催产率 产卵亲鱼组数与催产亲鱼组数之比的百分率。34.受精率 受精卵数与总卵数之比的百分率。35.孵化率 孵出的鱼苗数与受精卵数之比的百分率。36.出苗率 出苗数与受精卵数之比的百分率。
37.鱼卵孵化 从受精卵开始,经胚胎发育至孵出鱼苗为止的生产过程;但实践中其还包鱼苗孵出后至下塘前的整个过程。
38.发情 催产后,亲鱼在激素作用下产生生理反应,出现雌雄相互追逐的兴奋现象。39.自然产卵受精 发情达到高潮后,雌雄亲鱼腹部尾部激烈收缩完成产卵排精,精卵在水中结合完成受精作用,称作自然产卵受精(如鲢鳙草鱼)。
40.人工授精 通过人为手段,使精卵及时接触而完成受精作用的方法(主要用于青鱼等难以自然产卵受精的品种或用作自然产卵不顺利的补救或用于人工杂交育种);可分干法授精、湿法授精和半干(湿)法授精。
41.全产 亲鱼腹部明显瘪塌,成熟卵子均已产出。42.半产 亲鱼腹部有所减小,但仍可挤出部分卵子。43.未产 亲鱼腹部无任何变化,即表明对催产剂没有反应。
44.难产 亲鱼腹部非常膨大,生殖孔红肿外突,表明其对催产剂有反应,但无卵子产出。45.效应时间 亲鱼注射催产剂后到开始发情产卵所需的时间。46.亲鱼 用于繁殖的雌鱼和雄鱼之通称。47.仔鱼 鳍褶尚存,全长8-15毫米的鱼苗。
48.稚鱼 鳍褶消失,鳞片出现至全身披鳞,全长15-70毫米的小鱼。49.鱼苗 刚孵化出膜,全长10毫米左右的仔鱼。50.鱼种 全长3厘米左右至食用规格以下的幼鱼之通称。51.乌仔 全长2厘米左右的稚鱼。52.夏花 全长3厘米左右的稚鱼。53.仔口(新口、片子)全长10-17厘米的一龄鱼种。54.老口(过池)体重0.2-0.5公斤的二龄鱼种。
55.主养鱼 即主要养殖鱼类,是指在放养量上占有较大比例、是饲养管理的主要对象,其产量高低对单位面积产量起着关键作用的饲养鱼类。
56.配养鱼 是指混养中处于配角地位的养殖鱼类,其放养量相对较少,是能以主养鱼残饵及天然饵料为食而很好生长,并能有利于主养鱼的混养鱼类。
57.鱼苗培育 将孵化后4-5天的鱼苗培育成夏花的生产过程,一般需历时20天左右(主要生产指标 ①成活率80%;②规格均匀,3cm左右;③鱼体健壮,肥满度大)
58.肥水下塘 通过施肥培育水质,待轮虫、无节幼体等小型浮游动物大量繁生后,再放养鱼苗的生产过程。
59.适时下塘 包含两层意思:既指鱼苗下塘时,池内轮虫正好处于繁殖高峰期;同时,下塘鱼苗本身也正好处在不嫩不老,即腰点出齐、卵黄囊基本耗尽之时。此时放养鱼苗即称之。60.四定投饲 定质、定量、定时、定位的饲料投喂方式。
61.四看施肥 看天气、看季节、看水质、看鱼类动态,以此为根据决定施肥与否的方式。62.单位投饲量 放养单位重量鱼种全年所投的饲料总量。63.饲料系数 增长单位鱼体鲜重所消耗的干饲料量。
64.饲料效率 单位干重饲料所产生的鱼体湿増重的百分比;即饲料系数倒数的百分比。65.日投饲率 每天的投饲量占池鱼总体重的百分率;
66.水域生产力 即水域生物生产力的简称;是指单位水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生物产品的能力。
67.鱼载量 水体单位面积或体积中在测定的当时鱼类的重量。(反映的是当时的实际情况)。
68.鱼载力 水体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所能维持的最高鱼载量。(反映的是潜在的生产能力)。
二.问题简答
1.怎样学习水产动物增养殖学这门课(水产动物增养殖学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是在生产实践中创立,并生产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学习本门课程的基础——首先,必须掌握有关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如鱼类学、组织与胚胎学、生理学、微生物学、海洋学、湖沼学、饵料生物学和水化学等;同时,还应具备有关专业学科的相关知识,如鱼病学、遗传育种学、养殖工程、电子计算机、经济管理等。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认真学好课堂知识<为深化学习奠定基础>;广泛查阅最新资料<充实、丰富所学知识>;重视生产实践环节<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自我总结提高<实践中提高综合技能>)
2.发展水产动物增养殖业的意义(①水产品在国民膳食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可为人类提供优质的蛋白质食物。发展水产动物增养殖业,对改善国民食品结构与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全民族营养与健康水平,实现健康长寿有积极作用。②渔业是农业中的一个大产业;发展水产动物增养殖业,对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渔农业增效、渔农民增收,实现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③水产品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商品,换汇率高。出口种类几乎覆盖鱼类、虾蟹类、贝类及其它水产经济动物。出口国家主要有日本、韩国、美国和西欧市场,需求量大,常供不应求。大力发展水产动物养殖,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出口创汇,促进对外贸易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我国水产养殖业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得益于党和国家农村工作和渔业发展方针政策;得益于改革开放大好形势;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得益于以养为主的指导思想;更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4.我国海水养殖的五次浪潮(所谓的五次浪潮就是五次大的科技突破,促进了五次大的海水养殖划时代的发展;分别指:
五、六十年代的大型海藻;
七、八十年代的贝类;
八、九十年代的对虾;九十年代的鱼类;目前正在形成的海珍品)
5.目前水产增养殖中亟需解决的三大问题(育苗和养殖技术支撑不稳定、病害防治和加工技术滞后、市场开拓等出现的经济问题;药物残留、水产品安全和食源性疾病等出现的社会问题;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争水、争地、争饵以及自身污染等出现的生态问题)
6.今后水产养殖的发展趋势(综合效益的提高;土著品种的开发;水域环境的保护;全价配饵的研发;养殖病害的防治;精养技术的深化;增殖技术的完善;信息技术的应用)7.未来的渔业企业形象(环境园林化、设施工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企业化、服务社会化)
8.池塘养鱼的生产流程(通过人工繁殖或天然采捕获得鱼苗;通过鱼苗、种培育将鱼苗培育成夏花至一、二龄鱼种;将鱼种饲养成食用鱼,大部商品上市,少量留做亲鱼;其中:在各个生产阶段都包含有一个特殊的环节-----活鱼运输。)
9.养殖系统内细菌的作用及其管理(细菌参与水中有机物质的分解,使物质循环得以顺利进行;也是水生动物及某些鱼类的重要食物;但少数细菌厌气分解会产生有毒中间产物;并可使养殖鱼类染病;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应实施有效管理,具体措施包括:合理投饲施肥; 合理增氧换水;合理施放石灰;不滥用抗菌素;创造条件促使有益细菌繁殖增生、有害细菌活动受抑。)
10.鱼类人工繁殖的主要环节(鱼类人工繁殖的生产过程包括亲鱼培育、催情产卵、鱼卵孵化等三大承上启下的环节,且彼此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具有同等的重要。)
11.鱼类人工繁殖的优点(①鱼苗纯便于管理:②可按计划就地生产; ③避免长途运输、节省人力物力;④使选种育种成为可能)
12.卵子发育分期及重点关注点(可分繁殖期<卵原细胞数量增多>、生长期<卵母细胞体积增大>和成熟期<卵核分裂变化过程>;由生长期向成熟期过渡需有条件刺激;从二次成熟分裂中期起2小时内为适宜成熟期;过熟卵子需先吸收,才开始新一轮发育)。
13.卵巢的分期及重点关注点(卵巢发育分Ⅵ期,其中:Ⅳ期向Ⅴ期过渡需有一定生理生态条件;池养四大家鱼雌性只能自然发育至Ⅳ期末;成熟亲鱼若不激素催产性腺将会退归Ⅱ期;卵巢过熟:过了Ⅳ期末亲鱼等待刺激的时限,敏感性已下降;而卵子过熟:过了成熟卵子等待受精的时机,受精能力已降低或失去)。
14.精子发育及精巢分期(精子发育可分繁殖期<精原细胞分裂增殖>、生长期<长成初级精母细胞>、成熟期<两次分裂成精子细胞>和变态期<变态成精子>;
精巢发育亦分6期。池养四大家鱼精巢能自然发育至第Ⅴ期;排精后巢内残留精子先经吸收后返回第Ⅲ期)。15.家鱼不能在池塘自然繁殖的原因(四大家鱼等,在池塘仅雄性能达到完全成熟,雌性难以完成第Ⅳ期向第Ⅴ期过渡。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适当综合生态环境刺激→下丘脑GnRH和垂体GtH分泌不足→难使其性腺从相对静止状态<第Ⅳ期>迅速向产卵状态<第Ⅴ期>过渡;即池塘的生态条件只能满足成熟而无法诱使产卵)
16.人工催产的基本原理(根据鱼类在天然水域自然繁殖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生理变化,考虑到池塘生态条件不足、不能满足亲鱼繁殖的需求,而用人为的方法,给鱼体注射外源激素,并辅以适当的生态条件,既通过生态生理的方法,促使亲鱼性腺发育成熟,并完成排精产卵、孵化出鱼苗等一系列繁殖过程。)
17.常用催产剂的化学本质及靶器官(常用的催产剂主要有鱼类脑垂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它们的化学本质分别为蛋白质、糖蛋白和多肽;靶器官各为性腺、性腺和脑垂体。)
18.亲鱼及其培育(用于繁殖的雌鱼和雄鱼统称为亲鱼。亲鱼培育是一个创造条件使亲鱼性腺朝成熟方向转化的过程;其主要目的在于确保亲鱼性腺发育成熟<♂性Ⅴ期、♀性Ⅳ期末>,为人工催产奠定基础)。19.亲鱼的选留标准(用于人工繁殖的亲鱼可从大水面捕选,也可在池塘专门培育;从综合效果看以大水面捕选加池塘强化培育为最佳;亲鱼选留的基本标准:达到成熟年龄及一定体重;个体较大且体质健壮;并应注意雄鱼数量稍多于雌鱼;两性亲鱼最好选自不同水系)。20.亲鱼池及其条件(用于亲鱼培育的池塘简称亲鱼池,其生态条件应尽量符合:①靠优质水源、排灌方便;②环境安静、通风向阳;③近产卵孵化设施;④面积3-5亩;水深2米左右;⑤底质平坦等)。
21.亲鱼培育的总体要求(坚持常年培育,狠抓秋春强化;不同季节,不同重点。
如:产后水质清晰饲料精、秋季强化投饲数量足、冬季适量喂食水质好、春季强化投饲足而优、产前加强冲水饲渐少)
22.鲢鳙亲鱼培育要点(合理施肥、控制水质;做到:产后大水小肥,秋冬大水大肥,春季小水大肥,产前大水小肥至大水不肥)
23.产卵池及其构成部分(条件适宜,能使注射激素后的亲鱼在其中发情产卵,并便于集卵的小型池子;通常包括产卵池、排灌设备、集卵网箱三部分)
24.PG、HCG和LRH-A的中文含义(分别为鱼类脑垂体、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25.催产剂量的确定(催产剂量应根据催产剂种类、注射对象及其性腺成熟状况、催产季节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其中雄鱼的催产剂量常为同种雌鱼的一半)
26.鱼卵孵化的关键(根据受精卵发育的生理特性及其对生态条件的要求,创造适宜的孵化条件,并做好细致的孵化管理)
27.对其它养殖鱼类实施人工繁殖的主要目的(对在池塘等养殖环境中能自然繁殖的其它养殖鱼类,如鲤、鲫、鳊、鲂等,实施人工繁殖,其主要目的在于使其集中产卵,并提高受精率、孵化率和出苗率,便于计划生产)
28.鱼苗的基本特点(鱼体纤弱、取食能力低下、食谱范围狭窄;对水质要求较高、对环境变化应变力较差、对敌害侵袭抗避力较弱;新陈代谢十分旺盛等)
29.清塘的目的及主要方法(清塘的目的是为待养鱼类苗种的生存及生长创造安全舒适的优良环境。清塘的方法主要是用生石灰、漂白粉、茶粕、巴豆、鱼藤酮、氨水等清塘药物对修整后的池塘进行彻底消毒,可分为带水清塘和干池清塘。)
30.鱼类苗种培育(分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两阶段;是将孵化后4-5天的鱼苗培育成各档鱼种供池塘或大水面放养的生产过程。培育目的在于为食用鱼饲养提供数量充足、规格适宜、体质健壮的各档鱼种;中心问题是提高苗种成活率和生长率)。31.鱼苗适时下塘的含义及好处(所谓适时下塘包含两层意思:它既指鱼苗下塘时,池内轮虫正好处于繁殖高峰期;同时,下塘鱼苗本身也正好处在不嫩不老,即腰点出齐、卵黄囊基本耗尽之时。适时下塘的好处也包括两个方面:不仅可使刚下塘的鱼苗有充足的适口饵料,而且还可保证鱼苗在以后的各个发育阶段也都能有丰富的适口食物。)
32.苗池分期注水的好处及注意事项(鱼苗池分期注水的好处:前期水浅可使水温快速提高,加速有机物分解,既有利于促进天然饵料生物的繁殖,也有利于提高豆浆等人工饵料的利用率;同时,通过分期注水,有利于改善池水环境,满足鱼苗生长对空间的需求,并可为鱼苗创造“暴长”的机会。但注水需注意:a.进水要用密眼网片过滤;b.不可直冲池底;c.加水量及加水间隔时间应视水质、天气等灵活掌握。)
33.腾网锻炼的目的(增强体质,使鱼体“老练”结实;适应密集,提高适应缺氧能力;清除敌害,估算数量,以利安排)
34.二龄青鱼的生物学特点及其培育要点(食性处于转换,食譜范围缩小、适口饵料稀少;对不良环境适应能力较弱;易发病、成活率可低至20-30%。培育要点 —— 提供适口食料;控制吃食数量;保证饲料质量;加强鱼病防治)
35.精养八字的基本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水:环境条件;种:鱼种;饵:肥料及饲料;混:合理混养;密:合理密度;轮:轮捕轮放;防:病害防治;管:科学管理;其中:水、种、饵为池塘精养的三大基本要素,是稳产高产的物质基础,构成“八字养鱼经”的第一层次;混、密、轮是稳产高产的技术措施,构成第二层次;防、管是稳产高产的根本保证,构成第三层次。)
36.我国池塘养鱼的特点及其池塘功能(我国的池塘养鱼是属于静水、不排污、多种不同食性鱼类高密度混养的类型。这样的鱼塘负有多项功能——鱼类的生活场所、天然饵料的繁育场所、有机物质的氧化分解场所。将这三种不同功能的池塘合而为一,即“三塘合一”是我国鱼塘生态系统的重要特色)。
37.怎样形状的池塘养鱼效果最佳(养鱼池塘以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方形为宜,长宽比5︰3;这样的池塘具有日照时间长、风力作用强、寒流影响小,有利于养鱼高产)
38.食用鱼饲养生产对鱼种的总体要求(鱼种既是食用鱼饲养的物质基础之一,也是获取高产的前提条件之一。优质鱼种在饲养中生长快、成活率高,其产量必定较高。鱼种质量可以规格、体质、遗传形状加以衡量。食用鱼饲养对鱼种的总体要求:数量充足、品种齐全、规格适宜、体质健壮、无病无伤)。
39.有关混养(它反映了饲养鱼类品种之间及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提高池塘鱼产的重要 措施之一,也是我国池养的一大特色;广义讲,混养不仅指鱼类之间,也包括鱼类同其它水生生物及陆生禽畜的混养或联养。单就鱼类而言,混养包括三个层次——不同品种的混养;同种异龄的混养;异种加异龄的混养)。
40.混养的基本原则(a.混养的鱼类能在同一水体和平共处、不相互残害和吞食;b.对水质和水温要求相似;c.栖息水层和食性各异,并能互利。)
41.合理混养的优点(a.可立体利用水体及水中饵料资源;b.可发挥不同鱼类的互利作用;c.可提高池塘的利用率〈养成的同时育种〉;d.可提高单产、降低成本,即增加经济效益。)42.草青鲤鲂鲫与鲢鳙混养的好处(前者为吃食鱼,后者为肥水鱼,将它们混养在一起,可以彼此互利。吃食鱼,摄食贝、草、底栖动物等,其残饵粪便可形成腐屑食物链和牧食链——为肥水鱼提供良好的饵料条件;肥水鱼,滤食腐屑、浮游生物可吊瘦池水、防止池塘水质过肥——为吃食鱼创造良好的水质条件)。
43.怎样化解鲢鳙之间的矛盾(鲢鳙同为肥水鱼,它们之间在食性上有所矛盾;其主要特点表现为:主食浮游生物,食性有相对不同,无绝对区别;在辅投精粉饲料的池塘,鲢抢食远远超过鳙;在不投人工饲料的池塘,浮动远远少于浮植;故在混养时,应根据这些特点决定鲢鳙放养的主次及适宜配比,通常应以鲢为主,搭鳙为辅;适宜配比3-5︰1。如拟增放鳙,则需增投精粉饲料;或一龄鲢配二龄鳙或通过捕大补小控制鲢放养及生长期密度)。44.草、青鱼与鲤、鲫、鲂混养的好处(它们同为吃食鱼,但摄食能力及要求不同,混养共处可获互利;因为:草、青鱼个体大,食量大需优质饲料;对水质要求较高;而鲤、鲫、鲂个体小、食量小、能利用残饵;适水性强。将它们混养在一起,草、青鱼可为鲤、鲫、鲂提供大量适口饵料;鲤、鲫、鲂能为草、青鱼清除残饵改良水质;从而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水质;互利互促;通常,青鱼池可多配鲤、鲫;草鱼池应多搭鳊鲂)。
45.怎样化解鲢鳙与罗非鱼的食性矛盾(它们同属滤食杂食,食性上有所矛盾;鲢鳙滤食浮游生物、无机碎屑、细菌凝聚体;罗非鱼幼时主食浮游生物,成时碎屑、丝状藻等。混养时,可采取下列措施化解矛盾:交叉放养<上半年主抓鲢鳙7月前后批量轮捕;下半年转抓罗非鱼>;控制罗非鱼密度<达到上市规格及时轮捕>;限制罗非鱼繁殖<放养单雄或混放凶猛鱼>;增加投饲施肥<保持水质肥沃、饲料充足>)。
46.混养鱼类的主次确定(在如今的混养实践中,通常以1-2种鱼为主养鱼;同时放养若干种鱼作配养鱼。混养鱼类的主次及配比,取决于水、种、饵及气候条件和养殖传统。具体应综合市场需求、饲肥供应、池塘条件、鱼种来源等项因素而定)。
47.影响放养密度提高的主要因素(主要影响因素为饲料、水质和活动空间;其中:饲料是 提高放养密度的物质基础;水质是限制放养密度的首要因子;而活动空间对放养密度的限制实际上源于水质的影响。)
48.放养密度与产量的关系(放养密度既指尾数,也指重量;其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生长及其产量。而鱼产量是收获时鱼的尾数和每尾鱼在饲养期内增重的乘积,<收获尾数取决于放养密度>;鱼产量 = 收获尾数 × 尾增重。从理论上讲,收获尾数和尾增重任一提升,均会使鱼产量增大。但密度与产量的正相关只在一定范围成立;一旦超出合理,密度与增重就会互为矛盾、相互制约。密度过大,饵料、空间、水质影响增重;鱼多个体小,产量不高,且品质及饲料报酬下降;密度过小,增重大,尾数少,群体产量不高且会造成水体及饵料浪费)。48.套养及其注意事项(套养是在轮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殊混养方式;即成鱼池套养鱼种;它是解决成鱼高产需要与大规格鱼种供应矛盾的有效方法。在具体实践中应注意:①一龄鱼种力求大规格(草青4寸、鲂3寸以上);②年底出鱼种应至少等于翌年该池大规格放养数;③确保成鱼池80%食用鱼上市;④及时稀疏饲养密度,使池鱼保持正常生长;⑤轮捕网目适当放大,以免小鱼挂网受伤;
⑥加强饲养管理,对小鱼予以特殊关照)。
49.轮捕轮放的作用(①有利于鲜鱼均衡上市,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改“春缺、夏少、秋挤”为四季均衡;满足社会提高效益>;②有利于加速资金周转,减少流动资金数量<轮捕回收40-50%,减少流动资金,利于扩大再生产>;③有利于促进鱼类生长,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池鱼“前稀后挤”旧模式,使鱼始终保持适宜密度;促进快速生长、延伸和扩大养殖时空>;④有利于增放品种规格数量,提高池塘利用率<维持适宜密度,缓和食性、习性、空间矛盾;使混放品种规格、数量进一步增多,充分发挥“水、种、饵”生产潜力>;⑤有利于套育优质大规格鱼种,为稳产高产奠基)。
50.轮捕轮放的前提(①年初放足大规格鱼种;②备有多种不同规格鱼种;③同种同规格均匀、异规格差异大;④饲肥供应充足、管理措施配套;⑤捕捞网具适宜、操作技术娴熟;⑥鱼货能够及时销售)。
51.轮捕轮放的技术要点(轮捕特点:时间在炎热的夏秋季节;WT高、鱼活力强、不耐密集、捕捞困难要求高;入网之鱼多数的回塘。注意事项:①合理确定捕放次数<取决于方法、品种、规格、饲肥、气候、销售等;一般2-3次/年多至8-9次/年>;②提前停食减肥<据气候提前控制施肥,捕前一天减食或停食;预防伤亡的重要措施>;③适时轮捕<存塘量接近或超过鱼池最大容纳量;轮捕宜在晴天清晨;浮头不动网、傍晚不动网>;④操作细致、熟练、轻快<持续时间越短越好>;⑤捕后立即加注新水或开机增氧<惊吓使鱼产生粘液、拉网导致 水混浊,会使耗氧剧增>)。
52.池塘施肥的主要形式及其基本原则(根据施肥时间,施肥可分:施基肥和施追肥。施基肥:是放养前一次性大量施肥<粪肥6-10担/亩>;目的在于改善底质或培育水质<注水前施肥底;注水后肥水>;施追肥:是放养后分次少量施肥<有机、无机或无机有机同时或交替互补最好>;目的在于不断补充营养盐确保水中饵料生物所需。池塘施肥的基本原则: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抓两头、带中间”)。
53.人工投饲的作用及其关键(投饲是池塘养鱼最基本、最重要、最直接的高产技术措施。投喂量多质优的饲料是池塘养鱼高产、优质、高效的根本保障。投饲具有两大作用:直接为吃食鱼提高人工食物;通过肥水间接为肥水鱼提供天然食物。合理投饲的关键在于确定适宜的投饲数量和掌握科学的投饲技术)。
54.“四定”投饲的基本涵义(①定时:溶氧较高时段投喂,促进摄食消化利用; ②定位:固定投喂地点,使鱼形成条件反射;③定量:连续不断足量投喂,避免饥饱不匀、忽多忽少<一天不吃、三天不长;一天不投、三天白投>;④定质:根据饲料种类确定质量要求 <草料:鲜嫩喜食无根无泥;贝类:纯净鲜活适口无杂质;精料:粗蛋白含量高;颗料:营养适口稳定不散失>)。
55.池塘管理的基本要求(池塘养鱼涉及气象、饲料、水质、营养、鱼类个体与群体变动等;所涉因素各自变化、相互影响处于动态平衡。因此,实施池塘管理,首先须了解养鱼生产的全过程及各影响因子的相互关系;同时得紧抓管理关键<主要矛盾>并促使其向有利转化。所谓池养生产的全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不断解决水质管理与饲料投喂这对主要矛盾的过程。管理人员的职责:就是设法促使这对矛盾向有利的方面转化和发展。从生态学分析,这种转化的本质就是物质循环——一次转化、一次循环、一次能量流动,使池内一部分能量<营养物质>转化为鱼体蛋白、获取一部分鱼产量)。
56.解决池塘水质与投饲矛盾的基本做法(分别要求、缓解对立、促进统一、良性循环:对水质,采用合理使用增氧机械、适时注加新水、及时更换老水等措施,改善水质,使水质保持肥、活、爽<不仅可给肥水鱼提供丰足的天然饵料,而且能使鱼生活在良好环境;为投饲 “匀、足、好”创造有利条件>);对投饲,采用“四定”投饲、“四看”施肥,合理掌控投施数量及次数等措施,适时适量,使投饲达到匀、足、好<不仅可使吃食鱼食料丰足快速生长,而且能使池塘生产力不断提高;为水质 “肥、活、爽”奠定物质基础>)。
57.“肥、活、爽”的涵义(“肥”:水中有机物及营养盐丰富、浮游生物量多<浮游植物量20-50mg/L>;“活”:水色和透明度常有变化<优势种交替出现、易消化优质趋光鞭毛藻占优 势>;“爽”:水质清爽、透明度30cm左右、水色浓而不混<溶氧条件好>)。
58.“匀、足、好”的涵义(“匀”:一年中连续不断地投以足够数量的饲<肥>料<正常情况下前后两次投量相差不大>;“足”:投施数量适当,使鱼足而不饥、饱而不余<既能保证池鱼摄食需要,又不至于过量危及水质>;“好”:饲肥营养全面、质量上佳<减少排泄物及残剩量,以利保持良好水质>)。
59.有关人工投饲(投饲的最高目标:满足养殖鱼类营养需求,确保健康、快长、产量最佳、废物最少。投饲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饲料质量及其投喂技术。一般而言,饲料质量越好、投喂方法越合理,则投饲效果必定越好。具体表现:饲料系数越低、生长速度越快、单位产量越高、健康状况越好、得病机会越少、患病程度越轻、产生废物越少、水质环境越好、增氧换水越少、鱼体异味越少。在饲料质量确定的前提下,投喂技术即成为影响投饲效果及水环境的主要因子。在以“三定”为标志的现行投饲技术中,重中之重就在于确定合理的投喂数量及投喂次数。从理论上讲:在集约化的水产养殖中,最适投饲量通常应是接近于100%饱食量的投饲量--即停食前,能将所投饲料吃光、且刚好吃饱。在实践中:能确保生长需要和饲料系数处于平衡的最佳投饲量则为饱食量的90%左右)。
60.池塘水质的演变趋势(通常,养殖水环境除初始阶段受制于水源外,在此后的饲养过程中,水环境的质量好坏主要受底质变化和饲养管理的影响。任何养殖单元的水质演变趋势大致相似:水源水质 →<有机物沉积>→水体富营养化<耗氧↑、DO↓、淤泥↑> →水质、底质变差 →水质恶化<各种问题↑、生产性能↓>)。
61.我国池养管水的常规方法(采用机械增氧来提高DO水平;采用水体交换来降低浮游植物密度,并减少有机物质及代谢废物;采用清除淤泥和曝晒池底来改善底质状况)。62.池水环境的作用及管理意义(养殖水环境不仅是养殖对象的生活场所,同时也是天然饵料的繁育场所和有机物质的分解场所;与养殖生产密切相关,是水产养殖最重要的基础条件之一。在饲养过程中,各项措施的实施都要通过水环境才能发挥作用;养殖对象死亡、疾病流行、生长不良、饲料效率低下及类似问题的出现也大多与水环境条件相关。养殖水环境是养鱼者与鱼类沟通互动的“桥梁”<要养好一池鱼,先得管好一塘水>。改善不良环境因子、实施有效池水管理,可以:①维持最适生态环境<促使生态因子平衡、整体环境稳定>;②促进鱼类健康生长<减少病害、提高饲料水体利用率>;③消减泛池发病隐患<预防池鱼严重浮头及发病、确保稳产高效>)。
63.池水管理的重中之重(DO是养殖水环境中最最重要的化学因子<其与其它环境因子几乎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管好了DO,其它水质问题大多可以迎刃而解>。只要维持水体DO 充足——就可以维持养殖生物的生理健康、正常摄食和快速生长;就可以促进水中饵料生物及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就可以加速池内有机物质的氧化分解和物质循环;就可以消减有毒物质的产生和积累;就可以确保良好的养殖水环境、确保正常的人工投饲、确保预期的稳产高效)。
64.食用鱼池注加新水的四大作用(提高池塘水位,扩大有效空间,稳定池塘水质;增加池水透明度,增加光线入水深度、增加光合作用造氧水层、增加溶氧;
稀释<蓝、绿>藻类分泌的有害抗生素,消减对其它藻类的抑制作用,促进易消化藻种大量繁生;直接提升水中溶氧,促使池水水平、垂直流转,改善底层DO状况、有效预防浮头)。65.食用鱼池注水的基本原则(注水与否应根据水位及水质变化而定;力求及时、适量、灵活、经常;注水时间宜掌控在下午14︰00-15︰00之前;严禁傍晚注水)。
66.池塘增氧的常用方法(除注换新水改良溶氧状况外,更直接有效的增氧方法还包括:生物增氧、物理增氧和生物物理综合增氧)。
67.“生物增氧法”(就是设法维持健康有益的浮游植物种群,以达到生物造氧、池水高DO的目的。其经验标志是:透明度≥30cm。此外,合理搭配放养品种也是十分有效的配套措施<无论主养什么品种,均应适量的滤食性鱼类—鲢、鳙,以利于调节水质、预防水体富营养化>)。
68.“物理增氧法”(就是采用专用机械设施或注换新水等措施以达到直接快速增氧的目的。特别提示:当水体溶氧很低时,机械增氧和换水是管理上的最佳选择<但其效果与实施时间有关;要求尽量在DO低于50%饱和度约4㎎/L、池鱼出现浮头之前采用>;冲水、注水和换水均能不同程度改善DO,但以先排除部分底层水后再加补新水效果最佳;增氧机械必须根据其工作原理合理使用,以充分发挥其既有功能)。
69.“生物物理综合增氧法”(就是利用相关机械的搅水功能,在适宜时段运转机械,克服水层热阻力,使生物造氧与机械输氧人为地结合,及时将上层过饱和的DO送往下层,提高整体溶氧水平。<热阻力:使较冷的下层水被较热的上层水替换需做的功。热阻力与上下层水的密度差及水温差成正比>)。
70.池水运动及池水对流(池水运动相对较为微弱,但其基本形式也包括:波浪、混合和对流。池水对流是池水运动的特殊形式,主要由风力作用和上下水层密度差引发。池水对流虽然微弱,但作用不可小视:促进水中O2的溶解和传递;加速池塘的物质循环;清除水中的有毒物质。另据测定,池水运动可使O2溶入速度较静水快100倍。池水对流通常只发生在晚上)。71.池水对流的形成(白天上层水温度较高、水分子较轻,而下层情况则相反;这样上下水层间的热阻力较大,池水不易发生对流。到了夜间,当气温低于表层水温时,表层水温随之下降、分子密度变大、变重下沉;而相对温度较高、密度较小、比重较轻的下层水开始上浮;对流即由此形成,并随着全池密度及温度趋于一致而结束对流<夜间池水会否形成对流及其强弱程度取决于当地当时气温昼夜变化即昼夜温差;昼夜温差大,对流形成快、强度大;反之,不易形成或强度较弱>)。
72.池水对流的利弊(池水对流,可以使池水上下流转,本该有利于下层环境的改善;但由于发生时机大多在晚上,故而在自然状态下其常表现为弊大于利。利: 改善下层水质、加快物质循环;弊:白天不易发生对流,上层过饱和的DO无法及时输往下层造成浪费;夜间对流发生时,水中溶氧本身已不很足、补充下层的能力有限,对流结果只会加速全池耗氧、极易导致全池缺氧)。
73.人工控制池水对流(基本含义:在晴天中午或午后开增氧机或搅水机,使池水在密度差造成对流之前,提前克服水的热阻力而发生对流,将上层水中饱和的和过饱和的DO及时送往下层;使下层DO状况提前得到改善;与此同时,上层水在下午仍可通过光合作用继续增氧。主要作用:在人工控制下上下层水提前对流,生物造氧与机械输氧有机结合,就可使全池DO大大增加,以利于鱼类生长和产量提高)。
74.增氧机的作用及主要类型(增氧机是现代池养中重要的专用养殖机械;增氧机具有增加DO、改善水质、防止浮头、提高产量的作用。目前生产上可供选用的增氧机类型:喷水式、水车式、管叶式、涌喷式、射流式、叶轮式等;其中:从综合效果看,养鱼池塘以选用叶轮式最为理想。增氧机的基本功能:增氧、搅水和曝气。虽然在其运行时,三大功能同时完成;但在不同时段、不同条件下,其所发挥的主要作用不同<时以增氧为主,时以搅水曝气为主>。增氧机的增氧效果,同功率成正比,同水中溶氧饱和度及负载面积成反比)。
75.增氧机使用不当的后果(特别强调:增氧机若使用不当,不仅不能达到增氧目的,反而加速全池耗氧。所谓“使用不当”是指:使用者对增氧机的作用原理缺乏全面认识,或仅把增氧机当作“救鱼机”使用<不见浮头不开机>;或使用时间不当使增氧机变成“耗氧机”、“浮头机”;或未能使增氧机充分发挥既有功能,不能使其真正成为“增产机”)。76.增氧机合理使用及最佳开机运行时间(增氧机的合理使用原则:根据水中DO状况、缺氧原因以及增氧机的作用原理,确定合理的开机时间和运行时间。增氧机最适开机及运行时间是:因时、因塘制宜,根据天气、水温、池塘实况、机械功率等因素综合确定。牢记三点:①主要生长季节坚持晴天午后开机2h左右; ②运用预测浮头技术,力求在池鱼浮头前开机;③切忌傍晚<阴天午后>开机!把握两条:夜间开机越早,运行时间相应越长;水面大或负荷面积大,运行时间随之较长)。
77.池鱼浮头与泛池(浮头:鱼类因水中缺氧<至1㎎/L左右>浮到水面,吞吸空气的现象 <是鱼类对水中缺氧所表现的“应急”反应>;泛池:随着浮头加重,大批鱼类因缺氧窒息死亡的现象<是水体严重缺氧至极限的标志>)。
78.池鱼浮头(即导致缺氧)的原因(①上下层水温引发急剧对流<高温季节晴天傍晚突遇雷暴雨或大风降温>;②光合作用微弱生物造氧不足<夏秋高温连绵阴雨,光照条件差造氧水层浅>;③池水过肥或水质败坏致溶氧入不敷出<高温久晴无雨,水浓透明度小、增氧水层浅、耗氧因子多。过肥:水色转黑;败坏:浮游植物大量死亡,水转清发臭成“臭清水”>;④浮游动物过度繁殖使浮游植物被耗殆尽<浮游动物同鱼类争氧气增加耗氧;DO仅靠空气溶入来源受限>;⑤存塘鱼数量过大潜存缺氧隐患<当其它因素恶变时易使DO供不应求>)。79.鱼类浮头的预测(化学测定法:傍晚测定池水溶氧,以8㎎/L为基准;> 8㎎/L,一般翌晨不会发生浮头; < 8㎎/L,有可能发生浮头;DO测定值越小,浮头出现越早。经验判断法:根据天气、季节、水色、鱼类吃食判断。①天气:正常天气,水中DO充足,不易发生浮头;浮头大多发生在异常天气<连绵阴雨、气侯闷热、傍晚雷雨大风、夜温骤降>;②季节: 5月前,WT低、池鱼少、很少浮头;5月梅雨季节,光照差、造氧少、易浮头<但此时鱼小量少,浮头不会太重,大多为暗浮头>;6月-9月夏秋高温,极易浮头<气候多变、雷雨频繁、池水肥浓、存塘鱼多>;10月后,WT渐降,很少浮头
80.“八字精养法”的综评(“八字精养法”是用八个概念,构成三个层次,并通过概念及层次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及相互制约而联成关系错综复杂的网络结构。它简单而形象地勾画出池塘食用鱼饲养的全过程及其主要环节,对于池养生产具有较为现实的指导作用。但“八字精养法”并非完美无缺,如用原始方法,由经验加工提炼,反映的信息多为定性的描述,缺乏定量的规律等)。
81.“八字精养法”充实提高的方向(通过大量科学研究,赋予现代化内容:运用现代化的测试手段,开展受控生态系统的实验研究;把现有大量的定性描述资料加以提炼,使之上升为定量的规律——以数学模型及定量数据来表示各概念之间以及各概念中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理论水平、确保稳产高产高效益)。
82.鳗苗驯养的目的和主要任务(鳗苗驯养,即鳗苗的一级池培育,是鳗苗种培育成败的首 要关键,其目的在于改变鳗苗的生活习性和食性;主要任务是完成三个改变,即改夜间摄食为白天摄食;改分散摄食为集中摄食;改摄鲜活饵料为摄配合饲料。)
83.渔用配合饲料的优点(扩大饲料来源;减少养分散失,提高利用率;减少发病;缩短养殖周期,提高产量及品质;便于运储并适合自动化投饲。)
84.鱼种隔冬放养的优点(冬季水温低,鱼种活动弱,易捕易运,不易损伤,成活率高;可以提早适应,提早开食,延长生长期;并可减轻越冬管理。在大水面,冬放还具有:水位低,不泄水,鱼种外逃机会少;水温低,凶猛鱼类食欲减退或开始停食,对鱼种危害性较小。)85.WT对养殖鱼类的主要影响(影响养殖鱼类的新陈代谢;影响养殖鱼类的性腺发育并决定产卵的开始时间;影响养殖水体的溶氧量;影响养殖系统的物质循环。)
86.提高水域鱼产力的主要途经(a.増殖鱼类饵料基础;b.合理放养和移植驯化;c.合理捕捞;d.鱼类资源的保护与増殖;e.控制或消灭凶猛鱼和野杂鱼;f.改善水域环境。)87.池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池水运动包括波浪、混合及对流等形式;其中以对流最为主要,其多在夜间发生,有利有弊。)
88.影响饲料系数的主要因素(饲料系数或饲料效率是饲料营养质量和饲养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饲料系数的大小或饲料效率的高低,不仅取决于饲料本身的营养成分组成和加工制备方法,而且也同鱼类的遗传性状、生理状况、生长阶段、摄食条件和投饲技术等因素密切相关。)
89.怎样使肥水下塘与适时下塘相统一(肥水下塘和适时下塘都是提高鱼苗培育成活率及生长率的重要措施。在生产实践中,要使两者得以统一,关键在于准确掌握水质培育的施肥时间,确保鱼苗达到下塘标准时池中正好出现轮虫繁殖高峰期,从而使它们在时间上相互吻合。)
90.生石灰在池塘养鱼中的作用(生石灰是池塘养鱼中最为常用且效果最为全面的传统清塘消毒药物。除了可以彻底清除各类敌害生物外,其还具有净化水质、稳定pH、释放N、P、K、提供Ca质等多项功能。)
91.影响效应时间的主要因素(亲鱼注射催产剂后到开始发情产卵所需的时间,称之为效应时间。其长短与催产剂的种类、水温、注射次数、亲鱼种类及年龄、性腺成熟度以及水质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92.増氧机的主要功能及影响因素(増氧机均具有増氧、搅水和曝气三大功能。増氧机的増氧效果同功率成正比,同水中溶氧饱和度及负载面积成反比。)
93.増氧机的合理使用(合理使用増氧机可以起到增加氧气、解救浮头、提高产量的作用; 而如果使用不合理,则就会适得其反。因此,在生产上必须抓住不同天气引起缺氧的主要原因,根据増氧机的作用原理,做到合理使用。具体而言,就是要根据浮头的原因、天气及池塘的具体条件等因素来确定合理的开机时间和运转时间。)
94.精养鱼池鱼类浮头的主要季节及原因(浮头的主要季节为夏秋高温季节。这是因为该季节水温较高,水中溶氧饱和度较低,含氧量较少;而各种耗氧因子的耗氧量且大増;因而很容易出现溶氧的入不敷出,导致池鱼浮头。出现耗氧大増的原因主要包括: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新陈代谢强度增大,耗氧增多;生长旺季,投饲施肥多、排泄物多,有机物耗氧大増;池鱼存塘量增大;气候多变,傍晚多雷阵雨等等。)
95.合理放养密度的确定(从理论上讲,放养密度可以根据计划亩产量、鱼种成活率和食用鱼出塘规格三项要素加以计算确定;但事实上,由于影响放养密度的因素错综复杂,因此,对计算所得的放养密度还必须根据具体条件进行修正,即还应参考池塘条件、品种及规格、饲肥料供应、管理水平等相关因素,并将其与往年的实际成效进行对照综合确定;此外,在饲养期间及收获之时,也可根据生长速度、浮头次数及程度、饲料系数、出塘规格等实际情况判断放养密度的合理与否。)
96.池塘溶氧的主要来源及其消耗(来源: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大气氧溶入、随水源进入;消耗:有机物质分解作用及水生生物呼吸作用。)
97.池鱼批量死亡的主要原因及其主要特征(导致养殖鱼类批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有发病、缺氧和致毒;
(1)发病:仅某种鱼或其某个年龄段的鱼死亡(暴发病除外),鱼体常伴有病灶;(2)缺氧:多种鱼按窒息点高低顺序而死,体表少见异常,多在缺氧时段发生;(3)致毒:各种鱼均会在短时间内相继死亡,且会在死亡前出现垂死挣扎的异常现象。)98.何谓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养殖迄今还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通常它是指一种适用的水产养殖生产技术系统;这一系统的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可行性可以不受限制的持续下去。换句话说,在这样的系统中从事水产养殖,生产对系统本身及其周围环境不会构成污染,因此,可以在其中持续地从事生产,不断地获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