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政策框架方案的研究(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18:06: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政策框架方案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政策框架方案的研究》。

第一篇:浙江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政策框架方案的研究

浙江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政策框架方案的研究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省政府专门成立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领导小组,吕祖善省长就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作多次重要批示,茅临生副省长多次听取汇报并作了重要部署。省发改委牵头,浙江保监局、省农业厅、财政厅等单位积极参加,召开30多次座谈会,组织10多次专题调研和学习考察,开展3次专家咨询,经过多轮论证和反复协调,经过一年多的共同努力,基本完成试点前期工作。一是制订形成了我省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政策意见;二是组建共保体,协商形成了试点阶段共保实施方案和章程;三是协调形成了政策性农业保险条款(试行)。今年3月省政府专门召开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会议,部署启动试点工作。

一、我省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届三中、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近年来,我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但我省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抗风险能力仍比较薄弱,“多年致富、一灾致贫”矛盾比较突出。随着我省农业产业化、专业化、设施化、国际化快速发展,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1、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加快建立健全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的必然要求。发达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长期实践表明,农业保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农业、提高农民收入、稳定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我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走在全国前列,有必要、有条件、也有基础在政策性农业保险上先行一步。根据现有初步拟定的试点方案和政策进行测算,试点阶段11个共保经营试点全省农业保费在3000万元左右,政府对保费的直接补贴在1000万元(不含超赔2倍以上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和责任,以下同),其中省财政大致承担500万元。农保覆盖面基本达到试点县(市)种养大户的50%以上,受益农产品产值占到种养两业产值的40%左右,年度最大可能赔付额达到1.5个亿。农户参保后的赔付扩大效应(保额/保费)平均为20-30倍,其中首次赔付扩大效应为10-15倍。4个互保合作试点每年保费大致在1400万元,受益农户6000多户、农产品产值大致在11个亿。

2、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是运用市场机制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的必然途径。我省农业自然灾害频发,保险财产因台风洪水造成的损失率是上海的46-59倍,在全国风险区划中居最高之列。传统体制下对农业的自然灾害,主要依靠临时应急式的事后救灾救济,政府资金有限,救济渠道不确定。通过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有利于建立市场化农业风险防范体系,借商业保险之力,发挥保险的大数法则作用,妥善解决农民因灾致贫、因灾返贫问题,切实提高农业灾后及时恢复生产的能力;有利于建立新型防灾防损的长效机制,变部分灾后救助为事前参保资助,转部分补贴为保险投入,有效提高抗灾资源配置效率。

3、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接轨国际规则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现代农业的高投入意味着高风险,我省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迫切需要通过政

策性农业保险来系上一道安全网。世贸组织协议将与农业生产相关的自然灾害保险和与农民收入相关的收入保险作为“绿箱政策”,不予限制。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是符合WTO框架下世界农业政策的重要走向,是提高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必由之路。通过发挥农业保险在分散农业风险、稳定农民收入、为农业信贷提供担保、均衡收入再分配等方面功能,对提高农业和农民的市场地位,有效解决农业资金投入瓶颈制约,起到“四两拔千斤”作用。

从我们前阶段调查情况看,各地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基础条件具备,基层政府拥护,种养大户十分欢迎,思想认识比较一致,时机基本成熟。我省农业保险试点的探索还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财政部已有意向将我省列入全国首个试点省份。因此,必须不失时机地把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摆上突出位置,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来抓。

二、试点的基本框架

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有“五大难”。一是政府、保险公司、农户三方利益难均衡;二是农业灾害风险难预测;三是道德风险和逆选择难防范;四是理赔定损难操作;五是超赔再保难出售。对此,商保公司担心经营亏损,农户希望降低费率,政府需要控制兜底责任。围绕着如何找到三者之间的利益均衡点,在深入调研论证、反复协调商议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共保经营与互保合作相结合,全省统筹与县级核算相结合,有限风险与责任分层相结合”的试点基本框架。

1、运作机制: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政府实行政策性支持、保险公司实施市场化运作、农民开展互助合作,有机结合,调动多个积极性。

——政府推动,即把农业保险作为准公共产品,实行政策支持、财政补贴、以险养险。

——市场运作,即在经营机制、管理方式等方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运作效率。

2、实施主体:共保经营与互保合作相结合。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实行“政府推动+共保经营”方式,兼顾“政府推动+互保合作”方式。

——共保经营,即由在浙江的10家商保公司组建“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受共保体委托,首席承保的省人保公司承担具体业务经营;共保体经营范围为农业险、以险养险(含涉农险)两类,实行“单独建账、独立核算、盈利共享、风险共担”。目前省人保公司已明确作为首席承保人,权益占比为60%,太平洋、平安、天安、中华联合、太平、大地、华安、永安、安邦分别认购共保体8%、8%、5%、10%、1%、1%、2%、3%、2%。

——互保合作,即依托各类农业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农业专业互助合作保险组织,实行“会员自愿缴费、省财政一次性补助,合作共享、自我管理,专户监管、滚动发展”。

相比较而言,共保经营的特点是有经验、有网络、有实力,运作规范,起步快,覆盖面广。互保合作有利于发挥合作共保机制优势,有助于规避农业保险经营中的道德风险和逆选择问题)。但从风险控制角度,目前已经起步的互保组织都集中在特定行业和区域(以养殖业为主,不太适合种植业),仅能化解当年净保费1倍以内的赔付风险。根据自愿选择原则,目前多数市、县明确提出按共保经营进行试点;金华、衢州、三门分别开展奶牛、生猪、青蟹单一品种互保试点。

3、筹资管理:全省统筹与县级核算相结合。建立省、县(市、区)政策性农业保险筹资分担机制,强化资金筹措和管理。

——全省统筹,即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以盈补亏的统筹机制。财政上统贴一块,对目录内的农产品参保按35%保费额度进行补贴,其中水稻参保保费补贴50%。省及试点市县(市、区)按**比例分担的是定海、龙游、缙云,其它县(市、区)按四六比例分担。试点县(市、区)财政多补不限。省共保体与试点县(市、区)保险公司的统筹核算管理办法,自行制订。

——县级核算,就是以试点县(市、区)为单位建立核算帐户,强化控制超赔风险的责任机制。根据省里的统一政策,试点县(市、区)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确立实施主体地位,落实财政补贴、以险养险、宣传发动等方面工作措施,符合参保条件的农户参保率要求达到50%以上。

4、风险责任:有限风险与责任分层相结合。积极应对和化解巨灾风险,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分担机制,确保政策性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

——有限风险,即在试点阶段,实行全省范围内政策性农业保险5倍封顶方案(以全省农业险年赔付在当年保费5倍之内的赔付责任为封顶线),承担在此以内的保险赔付责任。

赔付分二次进行,先由共保体向农户支付保单核定部分50%的预付赔款(赔付扩大效应为10-15倍);再在保险年度末全省全年总赔款核算后,进行个案清算。全省全年总赔款在农业保费的5倍之内,则按保单核定的赔款扣除预付赔款后全额赔付;若全年全省总赔款超过了农业保险保费的5倍,则实行封顶系数转换,即个案赔款=核定赔款×封顶系数(全省农业总保费×5/全省总赔款),扣除预付赔款后支付。政府承担在特殊情况下,即赔付比例不足50%时,已预赔付给农户的资金补助。在操作中,实行保单明示,即对“全省全年总赔款5倍以内按保单全额赔付,超5倍以上按年终核定比例赔付”的理赔责任进行明示明列。同时要积极做好宣传工作,让参保农民充分了解农保信息。初步测算,实行全省全年5倍封顶方案后,共保体最大可能风险,扣除当年保费收入后实际需承担6500万元;省及试点县(市、区)政府最大兜底责任为6550万元(大致

省、县两级财政各担一半),其中保费财政补贴1050万元,超赔责任为5500万元。

——责任分层,就是把风险责任划分为三个层次,由共保体与试点县(市、区)政府、省政府三方按约定承担风险责任。

以试点县(市、区)为核算单位,分二步进行。第一步,试点县(市、区)农业险年累计赔付在保费5倍之内,分三个责任区间:当农业险累计赔付在保费2倍以内,由共保体全额承担;超2倍至3倍部分,由政府与共保体按1:1承担;超3倍至5倍部分,由政府与共保体按2:1承担。其中,政府承担的超赔责任由省与试点县(市、区)财政分担(参照财政保费补贴比例“**”或“四六”)执行。第二步,单个试点县(市、区)出现年农业险年累计赔付超保费5倍的情况下,实行先预摊、再年终结算。共保体承担的赔付责任不变。省与试点县(市、区)政府预付超赔责任按“二八”比例执行。在保险年度末统计全省全年总赔款后,再按全省范围内5倍封顶的要求,实行封顶系数转换后统一结算(为便于理解,专门以一个试点县(市、区)年农险保费300万元、赔付1600万元为例,说明责任划分,见附表3)。为测算风险大的县市超赔后对全省农险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专门对温岭、瑞安、定海的农业风险进行评估。以风险最大年景的损失程度计,3个县市区农业险年保费合计为671万元,最大灾情年份的赔付为3436万元。也就是,即便3个县市区同时出险,最大可能赔付为农险总保费的5.1倍,为全省农险总保费的1.1倍,在可控范围之内。

上述方案,主要基于以下考虑:(1)我省农险赔付风险高于周边地区,正常年景在赔付在1-2倍左右,最大可能赔付在农险保费的5倍左右。(2)充分调动共保体、试点县(市、区)政府、农户各方积极性,通过责任划分的梯次转换和利益共同牵制,较好地兼顾了各方利益。(3)利于农业保险先试点起步,在实践中积累风险数据和经验,逐步完善试点方案。

按照上述试点基本框架,提出了我省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确保投保者灾后能迅速恢复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保险企业可持续经营为目标,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实行共保经营、互保合作等多种方式,积极稳妥地推进试点,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三、主要的政策内容

1、保险对象:面向种养大户。重点推进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和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参保,加大引导力度。鼓励农业龙头企业自建基地或与农户紧密联结的生产基地实行统一投保,鼓励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为其成员统一投保,鼓励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以村为单位联户投保。主要考虑到:从操作上看,如果面向众多散户,农险核损理赔事务相当繁杂、道德风险监管难,势必会提高管理运作成本;从需求主体看,广大散户农业收入占比不高,即便遇到风险对其生产生活影响也不大,而种养大户投入大、风险高,一旦遇上就损失惨重,因而是参保的现实需求主体。

2、保险品种:目录指导下自主选择。试点起步阶段共保体试点品种为水稻、生猪、鸡、鸭、大棚蔬菜、西瓜、柑桔、林木、淡水养殖9个,互保试点品种为奶牛、生猪、青蟹3个。具体参加共保的品种范围,由各地根据当地特色优势农业发展和抗风险需要,按“1+X”模式自行选择,原则上试点品种总数不超过5个,其中“1”即水稻为必选统保。这样做的好处:既体现“讲战略”,突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需要;又体现“讲特色”,为各地自主选择留有空间;还体现“讲效益”,较好地适应商保公司经营上从易保品种先起步的要求。从各地反馈的意见看,对这一方案均较满意。

3、保障程度:从低保障起步。原则上保障程度以补偿承保对象的物化成本为主,以保障农民灾后恢复生产为出发点,实行低保额的初始成本保险。以低保障作为基础费率,根据需要可实行对同一品种合理拉开保险档次的选择费率,实行对不同风险地区的区域差别费率。这主要是考虑到,试点起步阶段保障标准高可能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农民支付能力有限,会制约部分农户参保,二是赔付费用高了,有的可能疏于管理,“逆选择”难以控制。

4、责任范围:以保大灾为主。以大灾如台风、洪水、传染性疫病等为主要保险责任。根据风险概率设定免赔点,换言之就是小险免责、小额免赔。关于保险责任范围,有两种思路,一是保一切险,好处是农户心理上好接受,并避免风险界定难,二是保大灾,好处是突出重点化解主要风险,并可降低保费。从种养大户的反映看,出小险在承受范围之内,最担心的是出大灾,最需要的是化解巨险。

5、核损理赔:更多依托农村基层载体。充分发挥乡镇基层组织的作用,发挥基层农技队伍渗透到农村的网络优势和技术优势,协同代办理赔定损和防灾防损预防工作。有条件的可依托乡镇建立专门的农险核损理赔专家小组,由保险公司和农技人员、协会代表等组成,共同做好责任界定、现场查勘和定损工作,并建立必要的利益分享和责任约束机制。相对于工业类保险,农业保险核损理赔繁琐,保单不大,但运作成本很高。保险公司缺乏这方面的专门人才,也缺乏一直渗透到基层的网络。更多依托农村基层载体,既降低商保公司经营农险成本,又利于发挥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技人员熟悉当地情况、贴近群众的优势。

6、配套措施:重点是落实以险养险办法。原则上县及县以县以下财政拨款机关事业单位的车辆险、综合财产险等,由承办农险的共保体承保,由省保监局提出具体指导费率。在加强引导和自愿的前提下,支持共保体开展农村建房险等其它涉农险种的发展。各县(市、区)要从促进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支持共保体相关业务的开拓和落实。从上海等地的实践经验看,把以政府资源配置为主的保险与农险捆绑式结合,鼓励支持开拓涉农险市场,既是政策性农业保险可持续经营的需要,也为农村基层所欢迎,不失为双赢之举。

7、试点选择:体现风险统筹和自愿试点。今年年底前,每个设区市选择一个县(市、区)先行开展共保试点,分别为杭州萧山区、宁波慈溪市、温州瑞安市、嘉兴桐乡市、湖州德清县、绍兴上虞市、台州温岭市、金华永康市、舟山定海区、衢州龙游县、丽水缙云县。金华、衢州、三门分别开展奶牛、生猪、青蟹互保试点。试点时间暂定3年。

第二篇:宁夏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实施方案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财政厅、农牧厅等部门2009年宁夏政策性农业保

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宁政办发[2009]132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

自治区财政厅、农牧厅、林业局、宁夏银监局、保监局和中国人保财险宁夏分公司制定的《2009年宁夏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实施方案》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四月三十日

2009年宁夏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加快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宁党发〔2009〕2号)精神,进一步做好农业保险工作,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2009年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护受灾农民合法利益为目的,以保费补贴政策为引导,以农民自愿为前提,以提高农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我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深入开展农业保险试点,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和社会影响,防范和化解风险,逐步建立规范有序、覆盖面广的农业保险长效机制,保障农民因灾受损能及时得到经济补偿,尽快恢复生产,为我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引导的原则。通过实行保费补贴等手段,引导和鼓励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下简称“投保人”)参加农业保险,扩大农业保险业务覆盖面,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引导农民增强风险意识、市场意识、合作意识和互助意识。

(二)坚持市场运作的原则。农业保险业务以市场化运作为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保费补贴为引导,充分运用保险手段防范和化解农业风险。

(三)坚持投保自愿的原则。各级政府通过政策引导投保人自主自愿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

(四)坚持保费共担的原则。各级财政部门、投保人及有关各方共同负担农业保险保费。

(五)坚持协同推进的原则。各级财政、农牧、林业、水利、气象、民政、金融、保监等有关部门及保险机构,按照各自职责,积极协调配合,将保费补贴政策与农业信贷、其他强农惠农政策有机结合,协力推进试点工作,充分发挥扶持政策的综合效应。各有关部门对保险经办机构的承保、查勘、定损、理赔、防灾等各项工作给予积极支持。

(六)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政策性农业保险主要选择自治区确定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重点生产区域,并兼顾投保人缴费能力、财政补贴能力、保险经营机构风险承受能力,实行低保额、低保费、保成本,先易后难、以点带面、逐步推进。

三、试点险种及范围

(一)种植业。

1.保险品种:温棚(日光温棚和大中型移动温棚)、小麦、水稻、玉米、油葵、压砂西瓜、脱水蔬菜、番茄。

2.试点范围:

(1)温棚:各市、县(区)及农垦国有农场。

(2)小麦:平罗县、贺兰县、永宁县、灵武市、青铜峡市、中宁县、农垦国有农场。

(3)水稻:平罗县、贺兰县、永宁县、灵武市、青铜峡市、农垦国有农场。

(4)玉米:吴忠市利通区、平罗县、青铜峡市、中宁县、彭阳县、农垦国有农场。

(5)油葵:农垦国有农场。

(6)压砂西瓜:中卫市城区、中宁县、海原县。

(7)脱水蔬菜、番茄:石嘴山市惠农区。

(二)林果业。

1.保险品种:枸杞、葡萄、苹果、长红枣。

2.试点范围:

(1)枸杞:中宁县。

(2)葡萄:永宁县(包括自治区林科所)、青铜峡市、红寺堡开发区、农垦国有农场。

(3)苹果:灵武市、吴忠市、青铜峡市、中宁县、中卫市城区。

(4)长红枣:灵武市。

列入以上试点范围的市、县区(包括农垦)可以全面开展,也可以选择部分乡镇(农场)进行试点。

(三)养殖业。保险险种为能繁母猪、成年奶牛和后备奶牛。试点范围为各市、县(区)及农垦国有农场。

四、承保及费率标准

(一)种植业和林果业保险。

1.承保方式。按照农民实际种植的作物面积或温棚亩数进行投保,鼓励以乡村为单位进行统一投保;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自建基地或与农户紧密联结的生产基地实行统一投保;鼓励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为其成员统一投保;鼓励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联户投保。

2.保险金额。种植业、林果业保险金额按照保险标的生长期内所发生的直接物化成本(包括种子、化肥、农药、灌溉、机耕和地膜成本)确定。温棚:日光温棚分4000元/亩、6000元/亩、8000元/亩、10000元/亩、12000元/亩5个档次;大中型移动温棚分1700元/亩、2100元/亩、2500元/亩3个档次,由参保者自愿选择。小麦300元/亩、水稻400元/亩、玉米300元/亩,油葵250元/亩,压砂西瓜400元/亩,葡萄800/亩,苹果700元/亩,脱水蔬菜(包括番茄)1000元/亩,枸杞1500元/亩,长红枣500元/亩。

3.保险费率。根据我区相关品种的多年平均损失率,并参照其他试点省份的基本水平,试点期间各品种保险费率分别为:(1)温棚4%;(2)小麦、玉米、油葵5%;(3)水稻、压砂西瓜、脱水蔬菜(包括番茄)、枸杞、葡萄、苹果、长红枣均为6%。

4.保费承担。自治区财政补贴40%,市、县(区)财政补贴(包括农垦国有农场,下同)30%,投保人缴纳30%。

5.保险期限。(1)种植作物从种植或移栽起至产品成熟收获止。(2)温棚一年。(3)林果产品从生长起至产品收获。

6.保险责任。种植业、林果业保险责任为人力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对投保农作物造成的损失。

(1)自然灾害。包括暴雨、洪水(政府决定的行蓄洪除外)、内涝、风灾、雷击、地震、冰雹、冻灾、旱灾、连续降雨、花期沙尘暴等。

(2)意外事故。泥石流、山体滑坡、火灾、爆炸、建筑物倒塌、空中运行物体坠落等。

(二)养殖业保险。

1.投保方式。以养殖户为单位进行投保。鼓励以养殖园区组织养殖户统一进行投保。

2.保险金额及费率:保险金额按照投保个体的生理价值(包括购买成本和饲养成本)确定。成年奶牛分4000元/头、6000元/头、8000元/头、10000元/头4个档次,由参保者自愿选择;后备奶牛3000元/头;能繁母猪1000元/头。养殖业保险费率为6%。

3.保费承担。奶牛:中央财政补贴30%,自治区财政补贴30%,市、县(区)财政补贴10%,投保人缴纳30%。能繁母猪:中央财政补贴50%,自治区财政补贴30%,投保人缴纳20%。

4.保险期限:一年。

5.保险责任。养殖业的保险责任为重大病害、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所导致的投保个体直接死亡。

(1)重大病害。①奶牛: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牛焦虫病、炭疽、伪狂犬病、副结核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出血性败血病、日本吸血虫病。②猪:猪丹毒、猪肺炎、猪水泡病、猪链球菌、猪乙型脑炎、附红细胞体病、伪狂犬病、猪细小病害、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支原体肺炎、旋毛虫病、猪囊尾蚴病、猪副伤寒、猪圆环病毒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魏氏梭菌病、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及其强制免疫副反应等。

(2)自然灾害。暴雨、洪水(政府决定的行蓄洪除外)、风灾、雷击、地震、冰雹、冻灾等。

(3)意外事故。泥石流、山体滑坡、火灾、爆炸、建筑物倒塌、空中运行物体坠落等。

在保险期内,发生高传染性疾病政府实施强制扑杀时,经办机构应当对投保农户进行赔偿,并可从赔偿金额中相应扣减专项补贴金额。

有条件的市、县(区)可适当提高财政承担的种植业、林果业、养殖业保费补贴比例,降低投保人缴纳的保费比例。

五、保险管理

(一)经营模式。根据《中央财政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财金〔2008〕26号)和《中央财政养殖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财金〔2008〕27号)要求,政策性农业保险实行“保险公司与地方政府联办”模式,经营风险由地方政府和保险经办机构共担。我区政策性农业保险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分公司承办(以下简称人保公司)。

(二)保费管理。人保公司要及时向自治区财政厅提供种植业、林果业、养殖业保险单,自治区财政厅按中央财政及自治区财政承担的补贴资金直接支付到人保公司;各市、县(区)承担的补贴资金直接支付到人保公司设在当地的分支机构;投保人自行承担的保费由当地人保公司各分支机构收取;农牧、林业等部门及相关组织积极协助。

政策性农业保险资金实行“专户储存、单独核算、封闭运行、财政监督”的管理办法。人保公司及分支机构要按照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结余下转、一年一入的原则,分险种核算,保费盈余不作利润进行分配,逐年滚存,以备大灾之年赔付。财政部门要定期对其农业保险保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理赔服务。理赔服务要坚持“主动、迅速、准确、合理”的原则。保险公司要设立专门服务电话。投保人发生灾害后,直接向保险公司报告,保险公司要及时派人核实灾情。一般情况下,保险赔案的处理由保险机构会同农牧、林业等相关部门进行查勘定损并制定理赔方案。查勘定损后,人保公司分支机构负责支付赔款,赔款在定损后7个工作日内赔付完毕。发生大面积灾害时,保险赔案的处理由当地政府牵头,保险机构和相关部门共同处理。要坚持“赔款到户”原则,张榜公布赔付结果。

(四)风险管理。种植业、林果业保险实行风险责任在当年保险保费3倍封顶办法,承担在此以内的保险赔付责任,即:当年全区种植业、林果业保险最高赔偿额度=当年全区种植业、林果业保险保费×3。以全区为核算单位,建立人保公司政策性农业保险资金专户,统一管理。全区种植业、林果业保险赔款在当年保费的1倍以内(含1倍),由人保公司承担全部赔付责任;全区种植业、林果业保险赔款在当年保费的1倍-2倍以内(含2倍)部分,由人保公司与政府按1∶1比例承担;全区种植业、林果业保险赔款在当年保费的2倍-3倍以内(含3倍)的部分,由人保公司与政府按1∶2比例承担。

政策性养殖业保险实行风险责任在当年全区养殖业保险保费5倍封顶办法,承担在此以内的保险赔付责任,即:当年全区养殖业保险最高赔偿额度=当年全区养殖业保险保费×5。以全区为核算单位,建立人保公司政策性养殖业保险资金专户,统一管理。全区养殖业保险赔款在当年保费的2倍以内(含2倍),由人保公司承担全部赔付责任;全区养殖业保险赔款在当年保费的2倍-3倍以内(含3倍)部分,由人保公司与政府按1∶1比例承担;全区养殖业保险赔款在当年保费的3倍-5倍(含5倍)的部分,由人保公司与政府按1∶2比例承担。

六、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建立农业保险制度,是创新支农方式,构建市场化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实现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农业保险工作纳入重要议程,切实加强领导、细化方案、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要按照本《方案》的精神,抓紧制定本地的试点意见,并于5月15日前上报自治区财政厅。

(二)明确职责,密切配合。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是一项事关广大农民切身利益,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政策性强,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同推进。

财政部门主要负责试点工作各项政策、办法的起草制订,以及保费资金的筹集、管理和监督。

农牧、林业等部门主要协助做好承保、理赔工作,并强化专业技术服务,做好防灾防病工作;研究提出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意见和建议。

气象、水利、民政部门主要负责农业灾害风险区划、监测预警、防灾减灾和灾情评估等工作。

保监部门主要负责保险业务指导、业务监督以及保险机构的协调。组织和引导保险公司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具体保险条款,做好保险试点的基础性工作。在出现灾害损失时,组织指导保险公司做好查看定损和理赔工作。

人保公司主要负责制订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具体条款,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承保、受理、查勘、定损、理赔等工作。

其他相关部门主要参与制定相关政策和方案,加强调查研究,主动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支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

市、县(区)政府(包括农垦)职责:制订具体试点实施方案;按照自治区确定的试点范围和保费补贴资金负担比例,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资金;做好农业保险基础资料的审核、汇总、上报工作,协助当地保险机构落实农业保险政策。

乡村组织职责:成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小组,与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共同做好投保保险、报案查勘、责任界定、理赔定损、争议协调等工作。

(三)政策鼓励,协同推进。为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顺利开展,自治区将把是否开展和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享受各类财政、信贷政策扶持的重要条件,对开展试点工作的地方及投保人在财政扶持、贷款等方面实行优惠。一是优先享受财政扶持政策。财政、农牧、林业等部门安排各类财政支农资金项目时,要把是否参加农业保险作为必要条件;二是鼓励农业龙头企业自建基地或与农户紧密联结的生产基地实行统一投保;鼓励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为其成员统一投保;鼓励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跨乡、跨村联户投保。财政、金融将在政策上给予扶持。三是积极配合国有商业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开展支农惠农贷款业务,并探索建立支农惠农贷款保险机制。四是宁夏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支农惠农贷款时,可将保单质押,作为贷款担保的补充措施。

(四)加强宣传,积极引导。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保险经办机构,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宣传力度,把政策性农业保险宣传与农民技术培训结合起来,广泛宣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重要意义、保险模式、业务流程、政策措施和保险主要条款等,提高广大农户自愿投保的积极性,为我区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五)强化督查,确保落实。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保险经办机构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对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检查、督导,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切实将这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对违规操作、弄虚作假、虚报冒领等违纪违规行为,依据有关法规、制度严肃查处。

发布部门:宁夏自治区政府 发布日期:2009年04月30日 实施日期:2009年04月30日(地方法规)

第三篇:云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研究

云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研究

【摘要】2007年中央首次对农业保险给予补贴,云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开始试点。本文分析了云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模式及现阶段存在的欠缺专门的法律、保险市场供需双方矛盾、缺乏持续发展的配套机制等问题,提出了重视制度建设、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强宣传力度、加强巨灾风险管理、完善保险制度配套措施等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政策性;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对策

1.选题背景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在我国的试验和发展,2004年到2009年连续六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业保险进行了战略部署。作为政府支农惠农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农业保险尤其是政策性农业保险近两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然而,随着农业保险覆盖面的日趋扩大、参保农户数量的日益增加,诸如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缺失、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的存在,掣肘着政策性农业保险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政策性农业保险自2004 年在上海、吉林、黑龙江、江苏等地开展试点以来,保费规模和保险覆盖面呈现出快速扩张的态势。我国在2007 年开始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农户共同承担保险金额。中央财政初次决定10 亿元对六个省区实行政策性农险保费补贴,初期包括水稻、玉米、小麦、棉花、大豆5 个品种,当年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51.94 亿元,同比增长了6 倍多。2008 年,全国有9 000 万农户参加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民获得了2397.4 亿元的风险保障。保险业所支付的农业保险赔款为70亿元,其中在种植业方面的保险赔款是46 亿元,保险共承保农作物及林木5.1 亿亩,有6 700 万户农户参保;在养殖业方面的保险赔款是24 亿元。上述数据均比2007 年翻了一番(以上数据来自保监会网站)。2.政策性农业保险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以保险公司市场化经营为依托,政府通过保费补贴等政策扶持,对种植业、养殖业因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将财政手段与市场机制相对接,可以创新政府救灾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分散农业风险,促进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为世贸组织所允许的支持农业发展的“绿箱政策”。

政策性农业保险具有以下四项特征:一是政府引导。运用财政补贴等手段,发挥政府推动作用,引导和鼓励农户、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参加保险。种植业财政补贴占到保费总额的80%,农户只承担20%的比例。举例来说,种一亩水稻,保险金300元,保险费率是5%,保费总额就是15元,按上述比例计算,财政补贴为12元,农户交纳3元即可。如果这一亩水稻在成熟期遭受大灾绝收,农户即可获得300原保险赔款。非成熟期受灾,将按不同生长期确定不同的比例赔款。二是市场运作。发挥保险机构风险控制优势,积极运用市场化手段,防范和化解农业生产风险。三是自主自愿。在做好宣传的前提下,农户自愿参保,不搞强制保险。四是协同推进。各级政府和财政、农业、保监、宣传、水利、气象、民政等部门协力推进,在承包、查勘、定损、理赔、防灾防损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体现了国家对保险也的重视和信任,也是保险业服务“三农”和保障民生的重要途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减少灾害对农民生产生活的影响,稳定和保障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利于通过保险机制发挥财政支持政策的杠杆效应,使广大农民享受到党中央国务院惠农政策带来的效益;有利于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培育的发展,为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有利于扩大保险的覆盖面,提高保险业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商业性农业保险有着本质的区别:(1)从保险目的上来看,政策性农业保险以实施贯彻政府政策为首要目标,有着明确的公共利益取向;而商业性保险是以赢利为目的,属于保险公司的个体行为。(2)从保险形式上看,政策性农业保险既可采取强制性形式,也可采用自愿参保的方式;而商业性保险则表现为自愿和非强制性的特点。(3)从保险费的赔偿设计上来看,政策性农业保险通常带有相对固定金额的特点;而商业性保险的保费设计具有对称的、非固定金额的特征。

3.云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概况

农业保险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就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云南省分公司(以下简称“人保公司”)在云南省全省范围内办理,1959年随国内保险业务的停办而停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内保险业再度兴起。人保公司以国有保险企业的体制,从支援农业的角度出发,于1982年开始进行了农险的尝试,至今已历经26年。在这26年中,经过起步试点、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由于坚持了积极稳妥的试办方针,业务从无到有,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已初具规模。2007年中央首次对农业保险给予补贴,对农业保险发展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2009年云南省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1.67亿元,同比增长2.1倍。能繁母猪保险取得明显成效,全省共承保能繁母猪253.3万头,承担风险保障25.33亿元。2010年1月至4月,包括能繁母猪在内的农业保险赔款支出共计3252.57万元,对促进农民生活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3.1云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历程

云南农业保险从1983年开始经营农业保险业务,到2002年,该项业务共收取保费5.2383亿元,保险金额115.5亿元,赔款支出4.5684亿元,总体简单平均赔付率为87.21%,发展大致经历了(1)1983-1990年的恢复试办低速发展时期;(2)1991-1997年的较快增长时期;(3)1997-2002年的平稳发展时期。云南省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边疆省份,烤烟保险是目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唯一持续发展到现在的农业保险险种,具有其自身的特色。

3.2云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现状

云南省为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力度,保障粮食作物及主要经济作物产业的健康发展,结合云南省实际情况,制定了《2010年云南省政策性农业(种植业)保险试点工作方案》。2010,云南省财政部在继续对云南能繁母猪、奶牛保险给予中央财政保费补贴的基础上,将青稞、玉米、水稻、油菜、牦牛、藏系羊、森林火灾等7个农业保险品种纳入中央财政保费补贴试点地区之一,至此,云南省共有9个农业保险品种获中央财政保费补贴扶持政策,投保品种基本覆盖了全省主要农特产品种和主产区,投保品种种类已达中央农业保险试点总品种种类的60%。今年,云南各地计划投保441万头能繁母猪保险、14万头奶牛保险、8万亩青稞保险、200万亩玉米保险、300万亩水稻保险、100万亩油菜保险、4.7万头牦牛保险、22.7万头藏系羊保险和12777万亩森林火灾保险,预计全省将获得中央财政保费补贴资金20432万元。除中央补贴资金以外,云南各省、州(市)、县财政将配套资金18398万元,投保农户将获得585亿元的风险保障,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高了151倍,其中森林火灾保险保障比例为投保费用的1000倍。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的实施,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了成倍的使用效益,对各地农户学习运用金融工具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农民收入,拉动农村消费需要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以上数据来自云南省财政厅网站)

3.3云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

随着云南省农业保险覆盖面的日趋扩大、参保农户数量的日益增加,诸如缺乏专门的法律支持和明确的长效机制,缺乏对农业保险市场供需双方的有效培育和管理,缺乏与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相关的配套机制的支持和保障等问题的存在,使农业保险日益凸显其不利影响,并制约着云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1)欠缺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专门法律支持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一种农业制度,对相关法律法规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它能够保护并发展农业。农业保险是国家发展农业和农村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基本来说它是准公共物品,具有公益性。云南省要想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就必须制定与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然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完整的法律、法规,因此农业保险经营一直无法可依,也没有相应的政策对政策性保险业务予以扶持,中央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长效支持机制也尚未形成。

云南省自2008年以来,虽然给予了积极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地区的参保农户的保费支出一部分财政补贴(《云南临沧政策性甘蔗保险保险单》云南省财政承担45%,市县财政承担15%)。全面地在全省试点,必然会增加地方政府财政补贴的压力。由于中央缺乏明确的财政扶持手段和力度,又没有做出任何有关的政策期许和支持承诺,因此会造成地方政府对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政策目标和导向不明确。虽然云南省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出《2010年云南省政策性农业(种植业)保险试点工作方案》,但是如果发生大灾需要巨额赔付时,地方财政的力量十分有限,我国又没有建立巨灾补偿基金和农业保险法定再保险,这会严重打击地方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如果一直这样持续下去,也很难维持目前地方政府的有限的积极性。

(2)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的供需双方的深层次矛盾亟待解决 在逐渐扩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地区的进程中,由于政策性农业保险不能满足农户的有效需求,因此农业保险发展得并不是很顺利。云南省农业主要由小规模的农户分散经营,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农民又没有强烈的保险意识,大部分农民都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投保是一种负担。此外,农民的购买力普遍较低,购买欲望也不强烈,因此不能仅仅靠政府来补贴投保农户。农业生产由于自身的高风险性、空间的分散性、时间的季节性、定损的复杂性使农业保险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各国的经验表明,农作物的保险费率一般在2%—15% 之间,而我国目前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过渡时期,农业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下,而且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收入存在较大差距。农民收入较低,在购买各项生活生产资料、供养子女上学等必要的开销之后,基本上没有可供自己支配的收入,所以即便在现阶段政府财政能够给予农民50% 的保费补贴的情况下,农民也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来支付政策性农业保险费。

(3)缺乏支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的配套机制 目前,在试点的农业保险公司面前都存在着这样一个难题:缺失农业再保险。在我国,各地都极易发生不同程度的旱灾和水灾,这对农业生产产生的消极影响极大。巨灾发生时,农业保险公司难以承担巨额赔偿。这就导致:一方面,即使有政府补助,农户也经常认为保险费用高而“保不起”;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因为突发性的巨大农业灾害需要支付的保险赔偿金太高而“赔不起”。由于我国缺乏有效的机制来支持再保险和转移分摊巨灾风险,风险无法更大范围地分散,因此严重影响了保险公司的经营积极性和经营能力,这也严重制约了云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进一步发展。

4.国内外发达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借鉴

从世界范围看,约有40多个国家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较为典型的有以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模式,以菲律宾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模式,以及前苏联模式。这些国家的实践证明,要想实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健全的法律保障、强有力的政府支持、完善的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专设的管理机构、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另外,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各国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在险种与承保范围、保险责任、实施方式等经营层面上也有显著不同。这些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践启示我们,应积极借鉴国外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有益经验和一般规律,结合国情,加强制度创新,健全完善法律和政策支持体系,推动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健康发展。4.1发达国家政策性农业发展模式

日本是世界上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比较成功的国家之一。日本的农业保险是基于其农业灾害补偿制度来实施的,该制度被定性为“国家实施的应对农业灾害的一种经济政策性保险”。与日本农业个体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现实相适应,日本政策性农业保险采取的是民间非盈利团体——互助保险合作社经营、政府提供补贴和再保险支持的模式。

日本政策性农业保险采用相互制保险模式,以农民合作社为载体。组织结构有三级:基层是由农民会员组成的共同抵御风险的合作社——农业共济组合;中间一级是都道府县成立的以共济组合为会员的农业共济组合联合会;第三级是“日本全国农业共济协会(NAIA)”——以全47个都道府县的农业共济组合联合会为会员。政府在政策性农业保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体变现在:为农业保险提供立法、再保险、资金、管理和技术支持,建立相应的业务协作机构。虽然政府的参与面很广,但是定位非常明确,仅是为农业保险提供外部支持和管理监督,保险业务的经营完全由农业共济组合、农业攻击组合联合会这样的农民组织来承担。

在日本,政策性农业保险采取了互助合作的组织模式,以农民合作社作为政府落实农业灾害补偿制度的载体,既节省了财政补贴的支出(不需要补贴商业性保险公司的盈利)、又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这种模式的另外两个好处是:有效地规避道德风险和逆选择;减少甚至避免定损环节的纠纷,降低交易成本。4.2国内发达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模式

2004年以后,我国多个省份开展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探索,主要形成了上海安信、黑龙江垦区阳光相互制、吉林安华、新疆建设兵团中华联合、浙江共保体等五大典型模式。这五种模式的相同点体现在:地方政府主导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兼顾运用市场和行政手段实现保险规模扩张、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分散风险以及实行“以险养险”等方面,这些制度设计有效推动了试点工作的开展。同时,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性农业保险基础开办条件的限制,五种模式在区域特色、经办主体、保险对象、保障方式与程度、政府扶持力度、扩散效应等方面有所差异。这些发展模式的探索实践启示我们,制度设计是否合理、财政补贴是否有力是影响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因素。

5.云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对策 5.1云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模式

在《2010年云南省政策性农业(种植业)保险试点工作方案》中规定在试点期间,开展农业保险的经办机构按照下列条件确定:

1、已得到保险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具备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资质;

2、具备专门的技术人才和相关业务管理经验,能够做好条款设计、风险评估、费率厘定、赔偿处理等相关工作;

3、机构网络设置健全,能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业务;

4、具备一定资金实力,能够承受相关经营风险。根据上述条件,我省选择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分公司开展我省政策性种植业保险试点工作的经营业务。并可委托具有保险兼业代理资质、符合有关条件的单位协调全省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的开展。

早在2008年中国人保云南省分公司在云南省临沧市和云县、凤庆县政府分别签订了《云南临沧政策性甘蔗保险保险单》。这两单保险共承保云县和凤庆县种植的28万亩甘蔗,签单保费714万元,每亩缴纳25.5元保费,其中云南省财政承担45%,市县财政承担15%,蔗糖龙头企业承担20%,蔗农承担20%,保险金额为每亩600元。在2010年云南省政策性农业(种植业)保险试点中,保山市腾冲县水稻、油菜保险和玉溪市红塔区春和镇政策性农业(油菜)保险试点工作中都均与中国人保公司合作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由此可见云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模式是典型的政府财政财政把补贴、商业性保险公司代办模式。

5.2云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重视制度建设,完善云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相关的法律文件

由于农业保险的政策性属性及其特殊性,《农业法》和《保险法》等其他法律对其皆不适用,各国在发展农业保险时都是立法先行,通过立法支持农业保险,用法规明确农业保险的地位、政策性特性、各级政府的管理职能和支持作用、经营主体应该享受的政策支持、农业保险补偿体制框架等内容,从而使农业保险能够稳定、持续和透明地发展。所以,在我国还没有明确专门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法规之前,云南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出《2010年云南省政策性农业(种植业)保险试点工作方案》,避免了政府支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随意性,规范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营行为,但仍然需要制定地方性法律文件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向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完善云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相关的法律文件。

(2)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探索适合云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实情的财政补贴办法

目前云南省应积极采取措施,想法设法加大对基层的财政补贴力度,以激发基层保险机构的积极性。云南省可以考虑在一定时期内适当地减少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的税款,以增加经营主体的准备金积累,使其保险费率降低,进而使农民的保费支付能力得到提高。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适度地增加农业风险基金额度,为农业提供一定的经济补贴,在经济上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及农业再保险给予支持。当遭受不可抗拒的重大自然灾害时,还可实施省级财政紧急援助政策。通过逐步建立鼓励和扶持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长效机制,保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使农业保险在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加强宣传力度,制定系统的农业保险宣传方案

要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通过召开农业保险专题会议、编印通俗易懂的宣传图册、利用典型案例、张贴、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业保险的政策、原理、条款、费率、操作办法等内容,做到家喻户晓,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保险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只有使广大农民真正了解和懂得国家对农业政策性保险的意图,学习运用“保险”这一经济手段转移风险,才能促进他们积极自觉地参加保险,改善农村保险收费难的情况,引导农民积极主动参加农业保险,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参保率和覆盖面。(4)加强巨灾风险管理

积极探索建立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探索建立巨灾准备金或其他风险分散方式,提高保险机构发展农业保险、旱灾保险和地震保险的积极性,为云南省保险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5.3云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参照2011年4月7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保险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关于建立健全农村保险体系,大力发展农业保险的要求构建多层次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机制。

(1)积极拓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和试点区域。

拓宽试点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一方面不断增加试点地区,另一方面努力提高试点地区农户的参保率。通过增加农业保险单位,并利用大数法则,实现在直接保险层面上、更广空间上的风险分散。

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不断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形成试点险种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的长效机制,力争每年新增1至2个政策性保险试点品种。积极推进中央财政支持开展的能繁母猪保险等畜牧业和种植业保险试点,争取将森林保险和橡胶、甘蔗保险优先纳入中央财政保费补贴试点项目。加快发展农房保险、小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计划生育家庭保险和特色优势种养两业保险等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积极探索由农业龙头企业统一承保的政策性保险发展新模式。

(2)建立农业再保险机制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组建政策性的全国农业再保险公司,也可以由目前的中国再保险公司兼营保险再保险业务,使农业风险在再保险机制的基础上,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最大程度地分散。(3)设立巨灾风险基金或巨灾风险的融资机制

巨灾风险基金的筹集应以国家为主、地方为辅,主要将国家财政拨款、从农险公司无大灾年份保费节余滚存中抽出的部分、农险公司的税收减免部分作为资金筹集渠道。与农业保险服务标的对应的资金还有从防灾减灾和救灾专项资金支出中抽取的部分和每年从国家的粮食风险基金中抽取的部分。

(4)实现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的有机结合。

建立广覆盖、多层次、政策互补、风险共担的保险与信贷互动机制,通过开发农业信贷保证保险产品和开展与信贷需求相关的关联保险业务,充分发挥银行利率与保险费率的杠杆机制,实现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的有机结合,探索分散农业风险和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的有效方式。(5)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配套措施

①建立市场化资金筹措机制。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再加上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难以满足政策性产业发展的巨额资金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稳定的资本补充机制.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将难以为继。因此,可以利用资本市场,发挥资本市场资金融通的功能.建立市场化的资金筹措机制,如发行由政府担保的金融债券,从社会投资者手中筹措资金,或利用国际金融市场。通过发行债券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筹措资金。与此同时,还可积极争取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的优惠贷款.这类贷款期限长、数额大、利率低,正好符合政策性金融资金来源的基本要求。另外.还应进一步探索新的国际融资方式,如项目融资等。

②建立多样化资金运用机制。公共性、政策性、低利性的放款是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运用资金的最主要方式,在保障偿付的基础上,还应尽可能坚持农业保险基金运用的多样化,利用资本市场进行保险资本运作.以促进农业保险资金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动态均衡.如允许农业保险基金投资优良证券品种等。

③建立风险防范机制。设立农业灾情研究机构,分析和研究农业灾害发生的规律.以便建立超农业风险预警系统。此外,随着资本市场的完羹乓发展,在资本市场上进行农业风险转移.开发与天气指数、期贷指数相关的农业保险新产品.采取像脸证券化运作方式,如巨灾债券、巨灾保险期贷、臣灾保险期权等风险证券化产品.从而实现农业风险的有效分散和转移。6.结论

(1)关于云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两种组织模式共同发展

从我国农业保险试点的实践来看有两种比较成功的组织模式:一种是政府财政补贴、商业性保险公司代办;另一种是互助保险模式。将来政策性农业保险采取何种模式在学界和业界是一个争议比较大的话题,比较主流的声音认为应采取“政府财政补贴、商业保险公司为政府代办”的模式,也有学者主张成立农民互助保险合作社,采用相互制 模式。孙炜琳等人认为,在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初级阶段可以允许这两种组织模式共存。待到合作社发育成熟后,把互助保险合作社作为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组织方式。在初级阶段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不同的组织模式政府应当有不同的补贴标准和监管内容。

把互助保险合作社作为将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组织模式,除了互助保险能有效地规避道德风险和逆选择,降低交易成本的好处之外,还因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最大特点是非盈利性,而这与商业性保险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是相反的,现实中许多商业性保险公司愿意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高额的补贴,而不是本着为农民服务的目的,否则就不会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商业性保险公司纷纷退出农业保险市场而导致的农业保险全面萎缩;商业性保险公司追求利润无可厚非,因为它们需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既然商业性保险公司具有追求盈利的内在要求,那么从长远来看就不适合承担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营。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基本由分散经营的小规模农户构成,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农民缺乏自我组织能力,缺乏合作意识和动力,互助合作的组织基础十分脆弱,而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又迫在眉睫,所以现阶段应扶持两种组织模式共同发展,以带动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2)加快发展云南省商业性农业保险,以险养险

由于种养业得高风险,因此单纯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往往亏多赚少,这就意味着经营政策性农险业务的机构需要财政的巨额补贴才能维持运营。但是,若能够利用已有的业务网络同时办理风险较低的其他险种比如农民家财险、农机具险、农民人身险等,则可以实现“以盈不亏、以险养险”,既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又能够保证相关机构正常运营。例如日本《农业灾害补偿》规定共济组合经营能够盈利的商业险(建筑物保险和农机具保险),并提供事业费补贴。而我国也可以通过立法规定农村地区的商业险种只能由保险合作社和代理政策性农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专营,以此弥补亏损。

2011年4月7日在《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保险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到要着力发展云南省烤烟、三

七、花卉等优势农业产业保险,稳妥推广农村沼气保险。鼓励保险机构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业产业化、现代农业发展和保障改善农村民生等重要领域,积极发挥保险的社会服务功能,充分调动保险公司、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等各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探索开发适合农村、农业和农民特点的保险产品,逐步建立起覆盖农业生产生活各主要环节和主要风险的保险保障体系,逐步建立除中央政策性保险以外的地方政策性保险与商业保险并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的农业保险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德宝,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农村金融研究,2009,(7);

2.陈向飞,河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研究,吉林画报·新视界,2010,(9);3.许晓波、李覃勤,云南省农业保险模式探索,现代商业,2008(24); 4.李海军,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研究,2009;

5.曾忠东,关于发展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探讨,农村经济,2004(5); 6.孙炜琳,王瑞波,薛桂霞,日本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做法及对我国的借鉴,农业经济问题,2007(11);

7.2010年云南省政策性农业(种植业)保险试点工作方案

8.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保险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2011.4.7

第四篇: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应算好

临江市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

让农民明白“两笔账”

2008年,临江市在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中,为

了将政策性农业保险办成“得民心、顺民意、谋民利、解民忧”的惠民工程,使广大农民真正受益,实施过程中让农民明白两笔账,不仅让群众明白,更让群众受益。

一是“政策账”。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建立在政府支持

下的农业保险制度,不以营利为目的,以社会效益优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把完成此项保险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让农民明白政策,我们利用一切宣传手段,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专题讲座、印发实用手册等有效形式,通过信息网络等以及群众喜闻乐见的其它形式,让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真正认识到,开展农业保险是提高农民抗灾避险的需要,是党和国家惠农支农的一种方式,它的实施不但能够增强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也为实现我市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保障。在宣传过程中,我们让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熟悉和掌握保费补贴品种、标准、比例和保险责任范围。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使干部和群众了解相关政

策,明确应得利益,维护自身权益,自觉自愿参加农业保险。

1二是“经济账”。在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积极同农民算好“经济账”,让农民充分认识到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显得无能为力,只有依靠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路子来求得最大限度地补偿农业灾害损失。要把眼光放远,不能只看眼前利益。从投保农户个人角度“算账”,投保农户一亩田需交3元保费,如投保农户一亩田的成熟期水稻当年受灾损失率超过80%(损失率80%以上视为绝收),即可获得每亩田300元的赔偿,其金额相当于该农户一亩田100年交纳的保费额。如果农户投保的水稻因灾损失率在30%—80%之间时,农户也会及时获得相应的赔偿。由此可见,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国家政策扶持的农业保险,它的保费是由各级政府特别是上级政府拿大头。算好“经济账”,增强了农民参保意识,让农民明明白白参保。

通过算两笔账,农民心中有了底,投保的积极性大大提高,2008年,我市农业保险共承保69个行政村,农户10535户,承保面积4473公顷,占全市三大粮食播种面积的71%。全年共有41个行政村、1338户农户的农作物因受雹灾、风灾、水灾、低温冷害、霜冻等自然灾害的影响造成了绝收和减收,受灾面积6337亩,根据农业专家实地测产,绝收面积2331亩,损失6-7成以上的面积4006亩,赔付总金额为574414元。

第五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若干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若干意见 浙政发„2009‟26号

2006年以来,我省成功实施了为期三年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探索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农业保险新路子,在农业灾后恢复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群众的保险意识和需求日益增强,迫切需要建立更健全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发„2009‟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成果,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群众创业致富,现就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提出以下若干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以保护农户灾后恢复生产能力为出发点,以保大灾、保大户、保主要品种为重点,以“共保经营”为主要方式,坚持政府推动、农户自愿、市场运作的机制,逐步扩大参保品种、参保对象和保险责任范围,进一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构建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不断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通过几年的努力,力争使全省政策性农业保险主要品种大户参保率70%以上,县(市、区)自选品种参保率60%以上,参保品种农业增加值占全省农业增加值的60%以上,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创业致富提供有力保障。

二、进一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一)健全共保经营制度。由浙江保监局指导在浙财产保险公司组成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以下简称共保体)。共保体章程每三年签订一次,章程到期后按照“大稳定、小调整”原则,适度调整共保体成员参与比例。如有新成员加入或因特殊原因退出共保体的,需向共保体提出申请,经浙江保监局审核后,报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协调小组同意。共保体章程和农险条款、费率的制定以及变更、修改,须商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协调小组确定,并按程序报备。受共保体委托,首席承保的商业保险公司承担具体经营业务。共保体主要经营具有全省普适性的国家和省定品种,实行“独立核算、盈利共享、风险共担”。

(二)逐步完善保险责任和费率设置。进一步优化区域风险划分,合理确定各品种区域风险系数。稳步扩大责任范围,将保险责任扩大到包括热带风暴级以上热带气旋、暴雨、洪水、冻害、常见病虫害、大规模疫病等主要大灾。逐步提高保障程度,保险金额保持在物化成本的50%左右。科学调整费率设置,使各品种费率水平更加符合实际。

(三)不断发展保险品种。在继续抓好水稻、能繁母猪、奶牛、油菜、公益林等必保品种和大棚蔬菜、露地西瓜、柑橘树、林木、生猪、鸡、鸭、鹅、淡水鱼等选保品种参保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目录体系,重点推进全省普适性保险品种。鼓励各地开办特色保险品种,并报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协调小组备案。积极争取更多品种列入国家财政补贴范围。

(四)逐步扩大参保对象。将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对象从大户扩大到以大户为主,兼顾部分散户,让更多种养户得到实惠。将政策性能繁母猪、奶牛、油菜、公益林保险的参保对象扩大到所有符合条件的农户。进一步扩大政策性水稻、大棚蔬菜、露地西瓜、柑橘树、生猪、鸡、鸭、鹅、淡水鱼等保险品种的大户参保面,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有效控制风险和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前提下,组织规模以下种养户参保。

(五)完善定损理赔机制。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24小时报案、大灾快速理赔等制度,优化大灾理赔流程,加快农业保险理赔速度。抓好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纠纷裁定工作,建立专家库,规范裁定程序。加快政策性农业保险气象指数定损等新技术开发,加强全省农业灾害风险数据库建设,进一步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定损理赔的合理性。

(六)继续探索互助合作保险机制。加强互助合作保险与农业合作组织的有机结合,继续探索开展奶牛、生猪、桑蚕、山核桃、水产养殖等互助合作保险,进一步推进渔业互助合作保险。

三、加大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

(一)加大保费补贴力度。中央、省和县(市、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农户给予保费补贴。

1.水稻、油菜保费由财政补贴90%。欠发达和海岛地区由中央、省、县财政分别承担35%、45%、10%,其他地区由中央、省、县财政分别承担35%、30%、25%。

2.大棚蔬菜、露地西瓜、柑橘树、林木、淡水鱼等5个品种保费由财政补贴45%;奶牛保费由财政补贴60%;生猪、鸡、鸭、鹅保费由财政补贴65%;公益林火灾保险保费由财政全额补贴。省财政与欠发达和海岛地区按**比例分担,与其他地区按四六比例分担。

3.能繁母猪保费由财政补贴80%。欠发达和海岛地区由省、县财政分别承担60%、20%,其他地区省、县财政分别承担20%、60%。

4.有条件的地方可增加对参保农户的保费补贴。各级财政与共保体以“按实补贴、一年一结”的形式结算。财政安排的保费补贴、超赔补贴和购买再保险等资金应纳入财政预算,并以县为单位设立核算账户,省和县(市、区)财政对补贴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每年预算安排的结余部分,应及时转入专户,用于以后的“以丰补歉”。

(二)完善风险分担机制。进一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巨灾责任5倍封顶方案。全省农业保险赔款在当年农业保险保费2倍(含)以内的,由共保体承担全部赔付责任;赔款在当年农业保险保费2—3倍(含3倍)的部分,由共保体与政府按1∶1比例承担;赔款在当年农业保险保费3—5倍(含5倍)的部分,由共保体与政府按1∶2比例承担。政府承担的超赔责任由省与欠发达和海岛地区按**比例、与其他地区按四六比例分担。各县(市、区)农业保险赔款总额超过当年农业保险保费5倍的情况下,实行先预摊、再结算,其中政府承担的预摊超赔责任,由省与县(市、区)政府按二八比例执行。在保险末统计全省全年总赔款后,再按全省范围内5倍封顶的要求,实行封顶系数(全省农业总保费×5/全省总赔款)转换后统一结算。

(三)支持共保体开展经营活动。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支持共保体经营的政策措施,促进其可持续经营。要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共保体拓展和落实其他涉农保险业务。

四、切实加强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提高农业防范和抵御风险能力,事关农业稳定发展,事关农民切身利益。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新农村建设考核内容。进一步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领导协调机构,落实责任、精心部署、广泛动员、积极推进。要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风险预警和运行监管机制,健全大灾应急预案,筹建巨灾超赔准备金。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向国内外再保险市场购买再保险。充分利用农业保险信息资料,为参保农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农业管理水平。

(二)各地要进一步发挥乡镇干部、农技人员等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主动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相关工作,着重组织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参保,积极引导其他农户自愿参保。强化政策引导,对参保农户在项目资金扶持、技术指导和培训、灾后重建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安排。各级发展改革、保监、财政、农业、林业、渔业、民政、农办、国税、气象、金融等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合力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

(三)共保体要进一步完善基层服务网点设置,推进农村保险服务站和基层代办员制度建设,优化服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理赔效率。鼓励探索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林权制度改革有机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有序引导金融资本投资农业。

宁波市参照本意见执行。

附件: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欠发达和海岛地区名单

二○○九年四月二十七日

下载浙江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政策框架方案的研究(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政策框架方案的研究(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研究

    [227]李海军.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研究 胡继连.山东农业大学,2009. 农业是人们利用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长机能,通过人工控制和培育以获得产品的基础产业,容易受......

    贵阳市政策性森林保险试点方案(5篇材料)

    贵阳市人民政府文件筑府发〔2011〕77号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阳市政策性 森林保险试点方案的通知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金阳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工作......

    关于我县政策性农业保险开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县政策性农业保险开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按照局领导安排,我股对我县政策性农业保险开展情况进行了回顾与小结,分析了农业保险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农业保险的发展方......

    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原因

    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意义 政策性农业保险不属于一般商业保险的范畴,是运用保险经济制度所进行的一种风险管理和社会管理,是政府对农业支持而作出的一种制度化安排,它是根据概......

    2014年广西省全面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

    2014年广西省全面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 从2014年起,广西将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和讯放心保)工作,力争3年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政策性农业保险工......

    关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支持政策下

    关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支持政策(下) 2013年05月13日 15:07 来源:《理论探索》2013年第01期 作者:姚壬元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03 其二,经营管理费用补贴不足。......

    关于2009年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进展情况的督查通报

    第9期 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2009年8月20日 关于2009年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进展情况的督查通报 最近,县政府督办室根据《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马府办函„2......

    太湖县晋熙镇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方案

    太湖县晋熙镇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方案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实施意见(皖政[2008]4号)、安庆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实施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