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规定
江苏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规定
(省政府令169号 1998、3、2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企业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进一步深化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根据《劳动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城镇各类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及其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所有职工,以及企业退休人员。
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聘用的帮工应当按照本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第四条 基本养老保险由政府负责组织和管理,遵循下列原则:
(一)保障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本省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确定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水平;
(二)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相结合,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
(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按照“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留有部分积累”的原则征集;
(四)行政管理与保险基金管理分开,执行机构与监督机构分设。
社会保险行政管理部门主要任务是制订政策、规划,加强监督、指导。管理社会保险基金一律由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负责。
第五条 职工享有参加养老保险并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权利。企业和职工必须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履行缴费的义务。职工有权向企业和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查询其养老保险有关情况,企业和经办机构应当及时提供相应的服务。
第六条 省、市、县劳动行政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养老保险的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企业养老保险工作,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各级经办机构负责征缴养老保险费和支付养老金、管理个人养老保险帐户、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等工作。
第七条 省、市、县分别设立由政府代表、企业代表、工会代表和离退休人员代表组成的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实施对社会保险法规、政策执行情况和基金管理工作的监督。
第二章 养老保险费的征集
第八条 企业必须按照规定到当地经办机构办理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手续。企业发生分立、合并、撤销、破产或者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应当在30日内向当地经办机构办理养老保险变更手续。
第九条 各级经办机构定期向当地税务部门提供企业和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基本数据,税务部门根据经办机构提供的数据向企业开出基本养老保险费征收凭证。征集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存入经办机构在银行开设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户”,并在每季度次月转入同级财政部门在同一银行开设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
具体办法由省劳动、财政和地税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条 全省由目前县(市)级统筹逐步过渡到省级统筹,并做到对各类企
业和劳动者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剂使用基金。
省和市(设区的市,下同)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企业的承受能力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拟订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比例分年过渡不超过20%的方案,经省劳动、财政部门统一测算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第十一条 职工的工资收入为缴费工资。企业应当按照政府规定的比例,以全部职工缴费工资总额为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职工按照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随着职工工资收入的增长,原则上每2年提高1个百分点,逐步提高到8%。并按照第十条的规定,对企业缴纳比例作适当调整,逐步减轻企业的负担。
企业按照规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在税前列支;个人按照规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不计征个人所得税。
第十二条 职工工资收入超过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部分,不计入缴费工资。职工工资收入低于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60%的,企业按照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的60%缴费;职工个人按照本人实际工资收入缴费,但不得低于当地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职工工资收入无法确定的,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基数按照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确定。
第十三条 国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为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企业为职工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在企业应付工资结余中列支;没有结余的,按照每年不超过本企业职工一个半月的平均工资额度,在管理费用中列支。
第十四条 国家提倡职工参加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职工可以自愿选择经办机构。
第三章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
第十五条 各级经办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技术局发布的社会保障号码,为职工建立终身不变的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同时核发《职工养老保险手册》,并为职工建立养老保险档案。
第十六条 职工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包括:
(一)本规定实施后,职工本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二)本规定实施后,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按照职工本人缴费工资基数的一定比例划转计入个人帐户的部分;
(三)前两项个人帐户储存额的利息。
前款
(一)、(二)项合计为职工本人缴费工资基数的11%,并保持不变。第十七条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储存额按照基本养老保险利息。基本养老保险利率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城乡居民1年期居民定期存款利息,并参考全省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确定。由省劳动行政部门每年5月1日公布。
各级经办机构,每年应当对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中的储存额结息一次,并向职工本人出示个人帐户储存清单。
第十八条 职工流动,其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和档案关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转移手续。
第十九条 职工因各种原因停止工作或者失业而间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其中断缴费前后的缴费年限累积计算,个人帐户储存额不间断计息。
第四章养老保险待遇
第二十条 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退休人员,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达到国家、省规定退休年龄的;
(二)企业和本人按照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的;
(三)本规定实施后参加工作,缴费年限15年以上的;本规定实施前参加工
作并参加养老保险,缴费年限10年以上的。
第二十一条 符合本规定第二十条条件的退休人员,从办理退休手续之月起,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
(一)基础养老金以本人退休时本省和其所在市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平均
数为基数,按20%发给;
(二)个人帐户养老金按照本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累计储存额除以120
按月计发;
(三)本规定实施前参加工作的,以其缴费工资和缴费年限,推算出1995年
前全部工作年限的储存额,再除以120按月计发。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实施后的一段时期内,在按照第二十一条计发基本养老金的基础上,各市可适当增发调节金。增发调节金后基本养老金不得超过原计发办法计发水平的120%;低于原办法计发水平的予以补足。
原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的基数,以劳动行政部门确认的1994年职工本人的标准工资为准。
第二十三条 职工达到退休年龄但未具备本规定第二十条第(二)、(三)项条件的,按照缴费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2个月的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的养老金和其个人帐户中的全部储存额,一次付清,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职工未达到退休年龄因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县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退出生产(工作)岗位;符合本规定第二十一条第(三)项条件的,可以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按月发给生活费。
第二十四条 职工因工致残,经县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按照工伤保险待遇的有关规定办理,低于本规定基本养老金水平的,予以补足。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实施后,职工获得劳动模范等称号时,由奖励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或者由企业为其办理补充养老保险,退休时不另外提高基本养老金计发标准。本规定实施前获得劳动模范称号,退休时仍保持其荣誉的,仍保留国家和省规定的养老保险优惠待遇。
从事高空、井下、高温、低温、有毒、有害工作和特别繁重体力劳动的职工,仍按照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执行,退休时按照本规定计发基本养老金。
第二十六条 基本养老金的最低标准,由省劳动行政部门根据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和城镇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的变化情况不定期公布。退休人员领到的基本养老金低于最低标准的,予以补足。
第二十七条 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按照全省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一定比例和城镇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的变动情况进行正常调整,每年7月1日由省劳动行政部门公布。工资负增长时不作调整。
第二十八条 职工退休时凭经办机构审核的《职工养老保险手册》和有关证明,到劳动行政部门办理退休手续,换领《职工退休养老证》。职工退休后的基本养老金,由经办机构或者其委托的单位按月支付。各级经办机构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将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逐步由企业转向社会。
第二十九条 职工和退休人员因病或者非因工负伤死亡后,由其亲属凭死亡证明书和其他证明材料,向经办机构申请领取丧葬费、直系亲属一次性抚恤费和供养直系亲属抚恤金。
第三十条 职工在退休前或者退休后死亡的,个人帐户中个人缴纳部分的储存额或者余额发给其指定的受益人或者法定继承人。
第五章养老保险基金的使用和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 基本养老保险金包括下列来源:
(一)企业和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利息;
(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收入;
(四)依照本规定收取的滞纳金。
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发生困难时,由同级财政给予支持。
第三十二条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范围;
(一)按照本规定第二十一条、二十二条所支付的基本养老金;
(二)按照本规定第二十三条所支付的一次性养老金、个人帐户全部储存额或
者余额;
(三)按照本规定第二十九条所支付的有关费用;
(四)按照本规定第三十条所支付的储存额或者余额;
(五)支付给本规定实施前退(离)人员的基本养老金。
第三十三条 财政部门应当按照支付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的用款计划,定期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划拨到经办机构在银行开设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户”,确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及时、足额发放。
第三十四条 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实施前,建立省级调剂金制度。省级调剂金由省劳动、财政部门年初下达上解计划,各地财政部门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中按期上解。
省级调剂金从1998年起按各地企业职工缴费工资总额的1%上解。1997年底前各地按原规定应上解省集中管理的积累基金并入省级调剂金。省级调剂金留足支付一个月全省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用于退休高峰或者发生较大的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时,需要支付的基本养老金外,其余用于适当调剂各市当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应收额以及国家和省规定支付的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费用的余缺。省级调剂金具体使用管理办法,由省劳动、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结余,全额转入积累基金,暂存各地。需要支付积累基金前,当地人民政府必须报省劳动、财政部门审核后,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五条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除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户”留足支付2个月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费用外,应当全部购买国家债券和存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存银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按照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所得收益和银行存款所得利息,全部并入基金。养老保险基金及其增值所得,免征税费。
各级经办机构按照本规定安排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以及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中划拨、调剂使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须经财政部门审核后办理。
第三十六条 各级经办机构应当根据国家和省的规定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会计、统计和审计等管理制度。每年编制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预决算,按时编制和报送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会计和统计报表。
第三十七条 养老保险基金的征集、支付、增值和营运,应当接受劳动、财政、审计和金融主管部门的监督。
第三十八条 各级经办机构根据同级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的要求,定期汇报本规定的实施情况以及养老保险基金和使用和管理等工作。
省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有权对各市、县养老保险基金的使用、管理和营运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第三十九条 各级经办机构所需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安排。财政部门会同劳动行政部门应当根据经办机构的实际工作需要,合理核定和安排经费预算。
第四十条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擅自改变其性质和用途,不得拖欠、挪用或者侵占。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企业和职工应当按照规定期限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企业逾期未缴的,负责征收养老保险费的行政部门除责令其限期缴纳外,按日加收应缴额2‰的滞纳金.企业缴纳的滞纳金在自有资金中列支.第四十二条 企业违反本规定,未为职工办理基本养老保险手续的,由劳动行政部门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对挪用、截留基本养老金的,责令其归还被挪用、截留的基本养老金,并可处以30000元以下处罚;对有关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 经办机构或者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第四十条的,由劳动行政部门或者上级行政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追回挪用资金,追缴非法所得;按照管理权限,对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 退休人员及其亲属虚领、冒领养老保险金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追回虚领、冒领的养老保险金,并可根据情节轻重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 实施行政处罚,应当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必须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刷的罚没款票据。
第四十六条 职工和退休人员享受养老保险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不服的,要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四十七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起诉,又不执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八条 本规定所称的“以上”、“以下”,包括本数;所称的“不满”,不包括本数。
第四十九条 企业离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按照国家和省的现行规定执行。
第五十条 对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特困企业,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在规定限期内,可以缓缴养老保险费。
第五十一条 省劳动行政部门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规定和实施办法制定本地区实施意见,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五十二条 本规定自1998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1996.01.05江苏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规定(省政府第69号令)
江苏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憗为保障企业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进一步深化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憙 第二条憗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城镇各类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及其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所有职工,以及企业退休人员。
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聘用的帮工应当按照本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第四条憗基本养老保险由政府负责组织和管理,遵循下列原则:
(一)保障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本省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确定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水平;
(二)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相结合,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
(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按照“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留有部分积累”的原则征集;
(四)行政管理与保险基金管理分开,执行机构与监督机构分设。
社会保险行政管理部门主要任务是制订政策、规划,加强监督、指导。管理社会保险基金一律由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负责。
第五条 职工享有参加养老保险、并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权利。企业和职工必须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履行缴费的义务。职工有权向企业和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查询其养老保险的有关情况,企业和经办机构应及时提供相应的服务。
第六条憗省、市、县劳动行政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养老保险的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企业养老保险工作,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各级经办机构负责征缴养老保险费和支付养老金、管理个人养老保险帐户、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等工作。
第七条 省、市、县分别设立由政府代表、企业代表、工会代表和退休人员代表组成的社会保险监督委员 会,实施对社会保险法规、政策执行情况和基金管理工作的监督。
第二章 养老保险基金的征集
第八条憗企业必须按照规定到当地经办机构办理企业和职工的养老保险手续。
企业发生分立、合并、撤销、破产或者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应当在30日内向当地经办机构办理养老保险变更手续。
第九条 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企业向当地经办机构直接缴纳,或者由经办机构委托的企业开户银行代为扣缴的方法缴纳;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企业在发放工资时代为扣缴。征集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转入经办机构在银行开设的“养老保险基金专户”。
第十条 各市、县(市)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企业的承受能力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拟订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方案,经市(设区的市,下同)人民政府审核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有条件的市应当统一当地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全省逐步做到各类企业和劳动者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剂使用基金。
第十一条 职工的工资收入为缴费工资。企业应当按照政府规定的比例,以全部职工缴费工资总额为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职工按照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随着职工工资收入的增长,原则上每两年提高1个百分点,逐步提高到8%。并按照第十条的规定,对企业缴纳比例作适当调整,逐步减轻企业的负担。
企业按照规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在税前列支;个人按照规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不计征个人所得税。
第十二条 职工工资收入超过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缴费工资;缴费工资最低不低于当地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职工工资收入无法确定的,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基数按照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确定。
第十三条 国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为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企业为职工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在企业应付工资结余中列支;没有结余的,按照每年不超过本企业职工一个半月的平均工资额度,在管理费用中列支。
第十四条 国家提倡职工参加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职工可以自愿选择经办机构。第三章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
第十五条 各级经办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社会保障号码,为职工建立终身不变的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同时核发《职工养老保险手册》,并为职工建立养老保险档案。
第十六条 职工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包括:
(一)本规定实施后,职工本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二)本规定实施后,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按照职工本人缴费工资基数的一定比例划转计入个人帐户的部分;
(三)前两项个人帐户储存额的利息。
前款
(一)、(二)项合计为职工本人缴费工资基数的12%,并保持不变。
第十七条憗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储存额按照基本养老保险利率计息。基本养老保险利率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城乡居民一年期居民定期存款利率,并参考全省上一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确定。由省劳动行政部门每年5月1日公布。
各级经办机构,每年应当对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中的储存额结息一次,并向职工本人出示个人帐户 储存清单。
第十八条 职工流动,其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和档案关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转移手续。
第十九条 职工因各种原因停止工作或者失业而间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其中断缴费前后的缴费年限累积计算,个人帐户储存额不间断计息。
第四章 养老保险待遇
第二十条憗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退休人员,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达到国家、省规定的退休年龄的;
(二)企业和本人按照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的;
(三)缴费年限满10年的(含参加养老保险前的连续工龄)。
第二十一条 符合本规定第二十条条件的退休人员,从办理退休手续之次月起,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
(一)社会性养老金以本人退休时本省和其所在市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平均数为基数,缴费年限满15年以上的,按25%计发;缴费年限满10年不满15年的,按20%计发;
(二)个人帐户养老金按照本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 帐户的累计储存额除以120按月计发;
(三)本规定实施前参加工作的,以其缴费工资和缴费年限,推算出1995年前全部工作年限的储存额,再除以120按月计发。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实施后的一段时期内,在按照第二十一条计发基本养老金的基础上,各市可适当增发调节金。增发调节金后基本养老金不得超过原办法计发水平的120%;低于原办法计发水平的予以补足。原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的基数,以劳动行政部门确认的1994年职工本人的标准工资为准。
第二十三条 职工到达退休年龄,缴费年限不满10年的,按照缴费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2个月当地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养老金和其个人帐户中的全部储存额,一次付清,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职工未达到退休年龄因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县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退出生产(工作)岗位;缴费年限满10年以上的,可以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按月发给生活费。
第二十四条 职工因工致残,经县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按照工伤保险待遇的有关规定办理,低于本规定基本养老金水平的,予以补足。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实施后,职工获得劳动模范等称号时,由奖励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或者由企业为其办理补充养老保险,退休时不另外提高基本养老金计发标准。本规定实施前获得劳动模范等称号退休时仍保持其荣誉的,仍保留原国家和省规定的养老保险优惠待遇。
从事高空、井下、高温、低温、有毒、有害工作和特别繁重体力劳动的职工,仍可按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执行,退休时按照本规定计发基本养老金。
憙 第二十六条 基本养老金的最低标准,由省劳动行政部门根据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和城镇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的变化情况不定期公布。退休人员领取的基本养老金低于最低标准的,予以补足。
第二十七条 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按照全省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一定比例和城镇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的变动情况进行正常调整,每年7月1日由省劳动行政部门公布。工资负增长时不作调整。
第二十八条憗职工退休时凭《职工养老保险手册》和有关证明,到劳动行政部门办理退休手续,换领《职工退休养老证》,由经办机构或者其委托的单位按月支付养老金。
第二十九条憗职工和退休人员因病或者非因工负伤死亡后,由其亲属凭死亡证明书和其他证明材料,向经 办机构申请领取丧葬费、直系亲属一次性抚恤费和供养直系亲属抚恤金。
第三十条 职工在退休前或者退休后死亡的,个人帐户中个人缴纳部分的储存额或者余额发给其指定的受益人或者法定继承人。
第五章 养老保险基金的使用和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包括下列来源:
(一)企业和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利息;
(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收入;
(四)依照本规定收取的滞纳金。
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发生困难时,由同级财政给予支持。
第三十二条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范围:
(一)按照本规定第二十一条、二十二条所支付的基本养老金;
(二)按照本规定第二十三条所支付的一次性养老金、个人帐户全部储存额和发放的生活费;
(三)按照本规定第二十九条所支付的有关费用;
(四)按照本规定第三十条所支付的储存额或者余 额;
(五)支付给本规定实施前退(离)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
(六)各级经办机构的管理服务费。
第三十三条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省级调控。各地当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结余,全额转入积累基金。积累基金的80%暂存放在当地,20%上解省集中管理。
基本养老保险积累基金主要用于退休高峰或者发生较大的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时,需要支付的基本养老金。
需要支付积累基金前,当地人民政府必须报省劳动、政行政部门审核后,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四条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除留足两个月支付的费用外,一般按80%用于购买由国家发行的社会保险基金特种定向债券;存银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按照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营运所得收益和银行存款所得利息,全部并入基金。养老保险基金及其增值所得,免征税费。
第三十五条 各级经办机构应当根据国家和省的规定,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会计、统计和审计等管理制度。每年编制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预决算,按时编制和报送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会计和统计报表。憙 第三十六条 养老保险基金的征集、支付、增值和营运,应当接受劳动、财政、审计和金融主管部门的监督。
第三十七条 各级经办机构根据同级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的要求,定期汇报本规定的实施情况以及养老保险基金的使用和管理等工作。
省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有权对各市、县养老保险基金的使用、管理和营运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第三十八条 各级经办机构所需管理服务经费,按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际征缴额的一定比例提取。具体比例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从严控制的原则,由省劳动行政部门提出,财政行政部门审核,报省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批准。
经办机构的管理服务费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不计征税费。
第三十九条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擅自改变其性质和用途,不得拖欠、挪用或者侵占。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憗企业和职工应当按照规定期限缴纳基本 养老保险费。企业逾期未缴的,劳动行政部门除责令其限期缴纳外,按日加收应缴额2‰的滞纳金。企业缴纳的滞纳金在自有资金中列支。
憙 第四十一条憗企业违反本规定,未为职工办理基本养老保险手续的,由劳动行政部门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的处罚;对挪用、截留基本养老金的,除追缴其非法所得外,可以并处非法所得1至2倍的罚款;按照管理权限,追究企业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经办机构或者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第三十九条的,由劳动行政部门或者上级行政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追回挪用资金,追缴非法所得;按照管理权限,对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 退休人员及其亲属虚领、冒领养老保险金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追回非法所得,可以并处非法所得金额1至2倍的罚款。
第四十四条 实施行政处罚,应当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必须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没款票据。
第四十五条 职工和退休人员享受养老保险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憙 第四十六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起诉,又不执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七条憗本规定所称的“以上”,“以下”,包括本数;所称的“不满”,不包括本数。
第四十八条 企业离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按照国家和省的现行规定执行。
第四十九条
对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特困企业,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在规定期限内,可以缓缴养老保险费。
第五十条 省劳动行政部门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规定和实施办法制定本地区的实施意见,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憙 第五十一条 本规定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大连市城镇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规定
大连市城镇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规定
政府令第6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城镇企业职工工伤保险的管理,保障职工因工伤、残、亡后本人及其家属应享受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辽宁省城镇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国有企业、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股份制企业、联营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含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驻连办事机构(以下简称企业),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下简称职工)。
第三条 大连市劳动行政部门是大连市人民政府负责全市城镇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工作的主管部门,应认真做好全市企业职工工伤保险的各项监督管理工作。县(市)、区劳动行政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行政区域内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工作。
劳动行政部门所属的劳动保险机构,具体负责企业职工工伤保险的业务工作。
第四条 工伤保险应与工伤预防、安全生产、职业康复相结合。企业和职工应积极搞好安全生产,采取各项预防措施,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防止工伤事故发生。
第二章 工伤保险基金
第五条 工伤保险基金按照以支定收,留有节余的原则,实行全市统一筹集、统一管理。
工伤保险费由企业以其工资总额为基数,按第六条规定的比例,每月向劳动保险机构直接缴纳或由市劳动保险机构委托开户银行代为扣缴,转入劳动保险机构在银行开设的“工伤保险基金”专户。
企业缴纳工伤保险费在企业管理费中列支。
第六条 企业缴纳工伤保险费实行差别费率(见附表一),并在差别费率基础上,实行浮动费率(见附表二)。差别费率根据企业对职工造成伤害的风险程度和历年工伤事故的统计数据确定;浮动费率根据企业上实际发生伤亡事故率和工伤保险金的支出情况,由市劳动行政部门每年调整一次。
第七条 工伤保险基金必须专项存储、专款用于下列开支:
(一)医疗费用;
(二)伤残补助金、伤残抚恤金;
(三)护理费;
(四)安装和维修康复器具等费用;
(五)工亡职工丧葬费、供养直系亲属抚恤费、直系亲属一次性抚恤费和料理丧事的费用;
(六)因工致残评定为1至4级,需要易地安家的安家补助费以及搬家途中的车船费、宿费、行李托运费和伙食补助费;
(七)对安全生产和工伤保险工作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工伤保险基金年终节余额的5%至25%奖励费用;
(八)劳动保险机构按工伤保险费总额3%提取管理服务费;
(九)按工伤保险费总额5%提取事故预防检测费、工伤保险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费;
(十)按工伤保险费总额2%提取康复事业发展费;
(十一)经市政府批准确需支付的其他与工伤保险有关的费用。
第八条 工伤保险基金是用于职工工伤保险的专项基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
工伤保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应接受财政、审计、工会等部门的监督。
第三章 工伤保险待遇
第九条 职工因下列情况之一造成伤、残或死亡的,应认定为工伤:
(一)在本单位生产、工作区域,从事与生产、工作有直接关系的任务,发生的伤、亡;
(二)受领导(含班、组长)指派,从事本企业生产、工作任务时,发生的伤、亡;在紧急情况下,虽未经领导指派而从事对企业有益的工作时,发生的伤、亡;
(三)从事与本企业生产、工作有关的科研、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工作中,发生的伤、亡;
(四)在生产、工作岗位上,因不可抗力遭受的意外伤、亡;
(五)从事有毒有害工作而造成的身体的伤害(含职业病);
(六)在紧急情况下,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社会和公众利益的活动而造成的伤、亡;
(七)因公外出期间,发生非本人主要责任的道路交通事故的,遭受其它意外事故造成伤害或者失踪的,因突发疾病未能得到及时抢救治疗造成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八)职工上下班时间按正常路线行进途中遭受非本人责任的交通事故造成死亡的,或者乘本单位通勤车非本人责任造成的伤、亡;
(九)因公、因战致残后旧伤复发的;
(十)由市劳动行政部门鉴定确认的其他因工伤、亡。
第十条 符合第九条规定的因工伤、残职工,享受以下工伤保险待遇:
(一)职工因工负伤的诊疗费、普通药费、住院费、就医路费和住院期间本人伙食补助费(就医路费和伙食补助费,按我市规定公出人员差旅费标准)。
(二)职工因工致残伤残等级被鉴定为1一4级的,应退出生产、工作岗位,终止与企业的劳动关系,办理退休手续,并享受以下待遇:
1.按月发给伤残抚恤金(即基本养老金和补贴),分别为全市上社会月人均工资的90%、85%、80%、75%;
2.按月发给定期伤残补助金,分别为50元、45元、40元、35元;
3.按月发给护理费,1至3级分别为全市上社会月人均工资的50%、40%、30%;
4.易地安家的,其安家补助费按全市上社会月人均工资三个月发给,并一次性发给搬家路费、行李托运费等1000元。
(三)鉴定为5至10级伤残者给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分别按全市上社会月人均工资16个月、14个月、12个月、10个月、8个月、6个月计发。
(四)职工因工伤残必须安装假肢、假牙、补眼;配置轮椅、拐杖等康复器具的,经大连市劳动鉴定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劳鉴办)同意,所需费用按规定的标准(见附表三)给付,并随价格的变化,适时调整。
第十一条 符合本办法第九条规定因工死亡(含1至4级因工伤残职工退休后死亡),按下列标准给付有关费用:
(一)丧葬费,按5个月全市上社会月人均工资计发;
(二)供养直系亲属抚恤费,每人每月按全市上社会月人均工资的40%发给;其独生子女虽然不是死亡职工的供养直系亲属,但又无其他人列为死亡职工的供养直系亲属的,每月发给其独生子女全市上社会月人均工资40%的抚恤费,直至失去供养条件时为止;
(三)直系亲属一次性抚恤费,按48个月全市上社会月人均工资计发;因维护社会治安或抢险救灾死亡的,发给60个月的全市上社会月人均工资;
(四)在职职工因工死亡,料理丧事的直系亲属的路费和住宿费,按全市上社会月人均工资5个月一次性计发。
第十二条 职工因工负伤治疗期的工资、各种补贴和补助、保险福利等待遇由企业给付。
职工因工伤残被评为5、6级的,本人自愿或企业安置有困难的,可离岗休养,由企业按月发给全市上社会月人均工资70%的离岗休养工资,直至达到退休条件时,办理退休。
第十三 条按全市上社会月人均工资给付的定期待遇,随社会人均工资的增长,每年5月调整一次。
第十四条 工伤事故兼有第三者民事赔偿责任的,先按民事赔偿处理,赔偿高于工伤保险待遇的,不再发给工伤保险待遇;低于工伤保险待遇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企业或者工伤保险机构已经垫付了工伤医疗等费用的,当事人获得民事赔偿后,应偿还垫付的费用。
第十五条 职工因公外出期间,因意外事故失踪的,从事故发生之日起三个月内本人工资由企业照发;从第四个月起,劳动保险机构对供养直系亲属按月发给供养直系亲属抚恤费,人民法院宣告死亡后,再发给其他费用。被宣告死亡的公民重新出现,法院撤销死亡结论的,已领取的费用应予退回。
第十六条 参加工伤保险的出国(境)人员在境外伤残或者死亡,应当由外国有关方面承担伤害赔偿责任的,应积极向外方索取伤害赔偿,获得赔偿的,国内工伤保险待遇不再发给;应当由我市承担伤害赔偿责任的,按本规定处理。
第四章 工伤保险的管理
第十七条 职工因工负伤,企业应积极组织送往指定医院治疗,同时报告当地劳动保险机构。遇有特殊情况,需就近抢救治疗的,可先就近抢救治疗,但须到劳动保险机构备案,待伤情稳定后送指定医院治疗。确须转院或到外地治疗的,需经大连市卫生行政部门和劳动行政部门批准,未经批准擅自转院或到外地治疗的,其医疗费用劳动保险机构不予支付。
第十八条 职工掴工负伤,医疗终结前的医疗费暂由企业垫付,医疗终结后,由劳动保险机构一次性给付。伤情与用药处方不符或经医院通知出院而拒绝出院所发生的费用,全部自理。
第十九条 职工因工负伤,医疗终结或医疗期达到18个月,必须做劳动鉴定,评定伤残等级。伤残等级由市劳鉴办按《大连市医务劳动鉴定标准》负责组织鉴定。
第二十条 大连市劳动行政部门对职工因工负伤医疗终结,评定伤残等级的,应发给《职工因工伤残待遇证书》;对因工死亡者的供养直系亲属,应发给《供养直系亲属抚恤证》。企业承办人员凭证到劳动保险机构领取工伤保险金。因工伤残职工,经复查,伤残程度或生活自理能力发生变化时,其保险待遇应做相应调整。失去享受保险待遇条件时,应注销所发证件。
第二十一条 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应当明确对职工承担的工伤保险责
任。
企业实行祖赁、承包或者被兼并、拍卖时,新的经营者必须承担原企业职工的工伤保险责任。
职工被借调或临时聘用期间(含被聘用的离退休、退职人员,停薪留职职工),发生工伤事故的,由借调或者聘用企业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第二十二条 发生工伤事故的企业,应积极配合劳动行政部门和劳动保险机构建立健全职工伤、残和工亡职工供养直系亲属档案。
第二十三条 伤残者在服刑和劳动教养期间应停发已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刑满释放或解除劳动教养后,可到劳动行政部门申请恢复原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第二十四条 因工伤残职工无故拒绝检查、治疗,影响工伤保险工作正常进行的,企业和劳动保险机构可停发有关待遇。对于经市劳鉴办每年复查或鉴定确认已诙复劳动能力而不上班的,按旷工处理。
第五章 罚则
第二十五条 企业应按规定期限缴纳工伤保险费,逾期不缴纳的,按日加收应缴额的千分之二的滞纳金,滞纳金并入工伤保险基金。
第二十六条 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部门按其年缴工伤保险费的1%至5%处以罚款:
(一)隐瞒伤亡事故真相,提供虚假资料的;
(二)对职工不发或者减发保险待遇的;
(三)不按规定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
第二十七条 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职工或其供养的直系亲属,虚报冒领保险金的,由劳动行政部门如数追回其冒领的金额,并处以相同数额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 因工伤亡和患职业病的职工及其亲属或者其他人员拒绝、阻碍企业管理人员和劳动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 工伤保险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条 1994年4月30日前发生的工伤,经市劳鉴办评定为1至4级因工伤残职工(含离退休人员),享受本规定的有关待遇,但康复器具诊疗费、普通药费、住院费、就医路费和住院期间本人伙食补助费等,仍由企业给付;评定为5至10级的伤残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企业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 乡(镇)村企业职工工伤保险,由市劳动行政部门参照本规定另行制订具体实施办法。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由大连市劳动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自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大连市人民政府大政发[1994]17号文件发布的《大连市城镇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办法》,即行废止。
第四篇:大连市城镇企业职工失业保险规定
大连市城镇企业职工失业保险规定
大连市人民政府令第5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城镇失业职工的基本生活和促进其再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辽宁省城镇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大连市行政区域内的城镇各类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简称企业)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下简称职工)。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失业职工是指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并在劳动行政部门所属失业保险机构办理了失业和求职登记的职工。
第四条 大连市劳动行政部门是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全市城镇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工作的主管部门。县(市)、区劳动行政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失业保险的组织管理工作。
劳动行政部门所属失业保险机构按分工具体经办失业保险业务。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设立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委员会,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对失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和营运实施监督。
第六条 各级财政、工商、税务、城建等部门应按各自职责分工,配合劳动行政部门做好失业保险工作。
第七条 失业保险工作应当与职工介绍、就业训练和生产自救等项就业服务工作紧密配合,统筹安排。
第二章 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和管理
第八条 失业保险基金实行全市统一筹集、统一管理。失业保险基金,按照以支定筹,留有适当储备的原则,由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负担。
第九条 失业保险基金的来源:
(一)企业缴纳的失业保险费;
(二)职工个人缴纳的失业保险费;
(三)失业保险基金的利息、增值收入;
(四)财政补贴。
第十条 失业保险费的缴纳标准及办法:
(一)企业缴纳失业保险费的标准为企业全部职工(不含外方职工及港、澳、台人员)月工资总额的1%,无法核定工资总额的企业以上一大连市社会月平均工资总额的1%缴纳。
(二)职工个人缴纳失业保险费为每人每月1元,由企业从职工工资中代为扣缴。
(三)企业和职工个人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均由企业于每月10日前持《工资总额使用手册》、《失业保险费核定表》到失业保险机构缴纳;失业保险机构也可以通过企业开户银行代为扣缴,转入失业保险机构在银行开设的“失业保险基金”专户。
第十一条 企业缴纳失业保险费在企业管理费中列支。
第十二条 失业保险费不得减免。企业确有困难暂时无能力缴纳的,由企业申请,经市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缓缴。
第十三条 企业破产、解散、分立、合并时,应通知企业所在地失业保险机构,清算欠缴的失业保险费。
第十四条 失业保险基金不敷使用时,由市劳动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调整意见,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五条 失业保险机构应加强失业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建立台帐和统计报表,会计凭证、帐簿和报表应按照财务档案制度规定,妥善保管。
第十六条 失业保险机构应对企业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人数、工资总额、缴费情况等进行核
实检查,企业应如实报告和提供资料。
第十七条 失业保险基金的预算、决算由市劳动行政部门编制,经财政部门审核汇总后,纳入市级财政预算、决算,报市人民政府审定。
失业保险基金的收支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
第十八条 失业保险基金及管理费免征税、费。当年结余部分,转下使用。
第三章 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
第十九条 失业保险基金用于下列项目开支:
(一)失业职工的失业救济金;
(二)失业职工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的医疗补助费;
(三)失业职工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死亡丧葬补助费、救济费,供养直系亲属的抚恤费;
(四)女失业职工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的生育补助费;
(五)促进失业职工再就业的转业训练费;
(六)扶持失业职工再就业的生产自救费;
(七)介绍失业职工再就业的职业介绍费;
(八)失业保险管理费;
(九)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其他与失业保险有关的开支。
第二十条 失业职工领取失业救济金的标准为失业职工户籍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的75%;夫妻双方均为失业职工的,每人为最低工资标准的90%。
第二十一条 失业职工领取失业救济金的期限,按照失业职工在企业连续工作年限确定,连续工作满一年的发给三个月失业救济金,以后每增加一年增发三个月,最长发给二十四个月。第二十二条 失业职工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每月发给10元医疗费,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时一并发给;因病到失业保险机构指定医院住院治疗的,可报销70%的医疗费。
第二十三条 女失业职工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分娩的,一次性发给生育补助费300元。
第二十四条 失业职工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死亡的,发给死亡丧葬补助费300元。因病和非因工死亡的,一次性发给救济费1000元;因抢险救灾或维护社会治安死亡的,按照上一大连市社会月平均工资计算,一次性发给直系亲属60个月的抚恤费。
第二十五条 失业职工达到退(离)休条件的,由失业保险机构出具证明,市劳动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办理退(离)休养老手续,享受养老保险有关待遇。
第二十六条 企业招用失业职工,失业保险机构可将失业职工应领取而未领取的失业救济金一次性发给企业;失业职工组织起来就业或自谋职业,领取营业执照后,可将应领取而未领取的失业救济金一次性发给本人。
第二十七条 企业招用农民工,合同期满不再续签合同,或者由于企业原因解除合同的,按照本规定第二十条规定的标准和农民工在企业连续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一个月的失业救济金,由企业所在地失业保险机构一次性发给本人,同时终止失业保险责任。
第二十八条 失业职工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按重新就业的工作年限计算。
第二十九条 失业职工的转业训练费、生产自救费和职业介绍费按照上收缴失业保险费总额的20%提取,专项使用。
生产自救费实行有偿使用,使用单位应按合同规定偿还本息。
第三十条 转业训练费的开支项目为:
(一)组织失业职工和待岗职工进行转业(转岗)训练的培训费;
(二)失业职工转业训练基地必需设备的购置费;
(三)建立失业职工转业训练基地的部分补助资金。
第三十一条 生产自救费的开支项目为:
(一)组织失业职工参加各类企业举办的生产自救项目的费用;
(二)扶持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发展生产,安置失业职工和待岗职工的费用;
(三)失业保险机构自办或与社会联办生产自救基地的费用。
第三十二条 职业介绍费的开支项目为:
(一)介绍失业职工再就业的介绍费;
(二)失业职工职业介绍的场地建设和设备购置费。
第三十三条 失业保险基金在保证支付各项费用的前提下,可依据法律、法规规定购买国家债券或者采取其它方式,实现失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但不得用于风险性投资。第三十四条 失业保险管理费按照当年收缴失业保险费总额的7%提取。管理费用于下列开支:
(一)失业保险工作人员的工资及补贴;
(二)业务费、公务费、宣传费;
(三)集体福利费;
(四)设备购置费;
(五)奖励失业保险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的费用;
(六)与失业保险管理工作有关的其它开支。
第四章 失业职工管理
第三十五条 职工失业后,企业应填写《解除劳动关系证明》,并在职工失业之日起20日内随其档案及有关材料移交职工户籍所在地县(市)。区失业保险机构。逾期不移交的由原单位承担职工应享受的失业保险待遇。
第三十六条 职工失业后30日内持《劳动手册》、《居民身份证》和《解除劳动关系证明》到户籍所在地县(市)、区失业保险机构办理失业和求职登记,申请失业救济。
失业保险机构应从失业职工登记的下月起按规定计发失业保险待遇,逾期末登记的,不予补发;超过90日未登记的,视为放弃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权利。
第三十七条 鼓励企业招收失业职工就业。鼓励失业职工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第三十八条 失业保险机构应及时为失业职工办理登记,建立失业职工档案,进行资格审定,发放失业救济金和其它各项待遇。
第三十九条 失业职工有下列情况之一,不享受或停止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一)企业未参加失业保险统筹的;
(二)连续工作年限未满一年的;
(三)辞职或擅自离职的;
(四)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限届满的;
(五)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内参军、升学、出境定居的;
(六)重新就业的;
(七)办理了离休、退休的;
(八)无正当理由两次不接受劳动就业服务机构介绍就业的;
(九)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被判刑和劳动教养的;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情况。
第五章 罚则
第四十条 企业未按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劳动行政部门应限期责令其补缴,并按日加收欠缴额千分之二的滞纳金(从企业留利或自有资金中列支),由企业开户银行代为扣缴。滞纳金并入失业保险基金。
第四十一条 对以非法手段领取失业救济金和其他失业保险费的,由失业保险机构追回其全部所得;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对截留、侵占和挪用失业保险基金的,除追回本金和非法所得外,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者,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四十三条 失业保险机构违反本规定拖欠支付失业救济金和其他失业保险费用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 按规定有偿使用失业保险基金的,应当依据合同按期归还全部本息;逾期不归还的,按日加收欠款额千分之二的滞纳金,由银行代为扣缴。
第四十五条 企业或失业职工认为其失业保险权益受到侵犯的,可向被认为侵犯权益的上一级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职工的失业保险依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十七条 本规定由大连市劳动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八条 本规定自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大连市人民政府大政发[1993]33号文件发布的《大连市城镇职工待业保险办法》和大政发[1994]64号文件颁发的《关于对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实行失业保险的通知》,即行废止。
第五篇:沈阳市城镇企业职工失业保险规定
沈阳市城镇企业职工失业保险规定
第一条 为完善社会保险体制,推进企业改革,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保障职工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和帮助其再就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辽宁省城镇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条例》,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的城镇各类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下简称职工)。
第三条 我市行政区域内的城镇各类企业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都必须参加失业保险,缴纳失业保险费。
第四条 本规定所称失业职工是指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并在劳动行政部门所属的失业保险机构办理失业登记的职工。
第五条 市劳动行政部门是失业保险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失业保险的组织管理工作。劳动行政部门所属的各级失业保险机构按其分工具体经办失业保险事务。财政、审计、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应积极配合劳动行政部门,做好实施监督工作。
第六条 各级劳动行政部门应将失业保险工作与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和生产自救等就业服务工作紧密结合,统筹安排。
基金的筹集和管理
第七条 失业保险基金的来源:
(一)企业缴纳的失业保险费;
(二)职工个人缴纳的失业保险费;
(三)失业保险基金存入银行的利息收入;
(四)失业保险基金的增值收入;
(五)财政补贴;
(六)其他收入。
第八条 失业保险费的缴纳标准和办法:
(一)失业保险费缴纳的标准按我市(新民市、辽中县、法库县、康平县按当地)上职工平均工资的3%乘以职工总人数计算。
企业应缴纳的失业保险费,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负担,3%的缴纳比例中,企业缴纳2%,个人缴纳1%。
(二)企业及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费,由企业每月十日前持《失业保险基金年审手册》到失业保险机构缴纳;失业保险机构也可以通过企业开户银行代为扣缴。
职工个人缴纳的部分由企业按月从职工工资中代扣,并登记造册,但不设个人帐户,不返还职工本人。
(三)私营企业失业保险费由失业保险机构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于每年进行年审时,实行一次性代为扣缴,转入市失业保险机构的“失业保险基金”收入过渡专户。
企业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在缴纳所得税前列支。
第九条 失业保险机构应每年开展一次失业保险费的年审核定工作,所有企业都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携带有关资料到失业保险机构指定地点办理年审核定手续。
第十条 失业保险基金应按规定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平衡财政收支。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侵占、挪用。
失业保险基金存入银行后,按照城乡居民同期储蓄存款利率计息,利息纳入失业保险基金。
第十一条 企业应按时缴纳失业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不得减免,企业确有困难暂无能力缴纳的,经市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缓缴。
第十二条 破产、兼并、减人增效、出售、转制(含托管、解散、分立等)的企业,所欠缴的失业保险费都应从企业资产变现中优先清偿。对支付确有困难的,经市劳动行政部门批准,按还款计划分期偿还。
第十三条 失业保险基金实行市级统筹。失业保险机构应加强对失业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失业保险基金及其管理费收支预、决算,由失业保险机构负责编制,并报经劳动行政部门审查,经市财政部门审核后,纳入市政府预、决算。
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
第十四条 失业保险基金用于下列支出:
(一)失业救济金;
(二)领取救济金期间的医疗补助费;
(三)领取救济金期间的妇女生育补助费;
(四)领取救济金期间死亡的丧葬补助费和供养直系亲属抚恤金;
(五)领取救济金期间的生活困难补助金;
(六)为促进失业职工再就业的职业介绍、转业训练、生产自救费用(以下简称为促进再就业费用);
(七)经市政府批准的其它与失业保险有关的必需开支。
第十五条 失业职工的救济金,按我市(新民市、辽中县、法库县、康平县按当地)在职职工现行最低工资标准的70%计发。
第十六条 失业职工领取失业救济金的期限,根据其失业前在单位连续工作时间确定。连续工作时间满一年的,发给三个月的救济金,以后每增加一年工作时间,增发三个月的救济金,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四个月。
私营企业失业的职工领取失业救济金的期限,由其缴纳失业保险费的时间确定。连续缴费时间满一年的,发给三个月的救济金,以后每增加一年缴费,增发三个月的救济金,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四个月。
因转制变为私营企业的,原企业已按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其职工在原企业的连续工作时间,视为缴纳失业保险费的期限。
第十七条 被企业辞退、除名、开除的职工,其领取救济金的期限最长不超过十二个月。刑满释放、解除劳教的职工领取救济金的期限最长不超过六个月。
第十八条 失业职工重新就业后再失业的,领取救济金的期限,按重新就业后参加工作时间计算。
第十九条 失业职工在领取救济金期间,每人每月发给五元医疗费。因病到市失业保险机构指定医院住院治疗的,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失业保险机构批准,可按医疗费的70%给予补助,但累计补助限额最多不超过1万元。
第二十条 失业职工在领取救济金期间死亡的,其死亡丧葬补助费为三个月的失业救济金,供养直系亲属抚恤金为十个月的失业救济金。
第二十一条 女失业职工在领取救济金期间符合计划生育政策而生育的,给予一次性生育补助费200元。
第二十二条 失业职工在领取救济金期间生活特殊困难的,由本人申请,经失业保险机构审批,可给予生活困难补助,其发放标准不超过本人领取救济金的40%。
第二十三条 失业职工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限届满未能重新就业,并且年龄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一年的,可继续享受失业保险待遇。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由区、县(市)失业保险机构出具证明,同级劳动部门办理退休手续,到区、县(市)社会保险机构按规定领取养老保险金。
第二十四条 失业职工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期满仍未重新就业而又符合社会救济条件的,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社会救济。
第二十五条 企业招用的签定短期劳动合同的本地从业人员,因使用期限届满或非本人原因而中止使用,只要失业前两年内累计工龄达到一年,按本规定第十五条规定的标准,每满一年发给三个月的救济金(不享受其它失业保险待遇),由失业职工所在地失业保险机构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失业保险责任。
第二十六条 促进再就业费用按上年失业保险基金总额的20%提取,主要用于职业介绍费、转业训练费和生产自救费等项目的开支。
失业职工管理
第二十七条 职工失业后,企业应在确定职工失业之日起十五日内,将其档案移交给职工户口所在区、县(市)失业保险机构,并通知本人按时办理失业登记。逾期移交的,或未按时通知失业职工本人的,由企业承担失业职工的失业保险待遇。
失业职工应从被确定失业之日起三十日内,持户口簿、身份证及有关证明材料到本人户口所在区、县(市)失业保险机构报到,办理失业登记手续,领取《失业证》,申请领取失业救济金。
失业保险机构应从失业职工登记的次月起按规定计发失业保险待遇,逾期登记的,超期部分不予补发。90日内未登记的,视为放弃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权利。
第二十八条 各级劳动部门应组织失业职工参加转业训练、职业介绍和生产自救,促进其实现再就业。
第二十九条 企业招用失业职工并签定二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失业保险机构可将其应享受的失业救济金余额一次性拨给企业;失业职工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的,并在区、县(市)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且已开业经营的,失业保险机构可将其应领的失业救济金一次性发给本人,作为谋业的扶持资金。
第三十条 失业职工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转移户口,应办理失业救济金转移手续,跨区、县(市)转移由区、县(市)失业保险机构办理;跨市转移由市失业保险机构办理。
第三十一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享受或终止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一)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
(二)企业、个人不按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或累计缴费时间不满一年的;
(三)领取失业救济金期满的;
(四)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升学、参军、死亡、出境定居的;
(五)已重新就业的;
(六)在失业期间被劳动教养或判刑的;
(七)无正当理由,两次不接受劳动就业服务机构介绍就业的;
(八)已办理退休手续的。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企业违反本规定,拒绝缴纳失业保险费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的,按日加收欠缴额0.2%的滞纳金,由企业开户银行代为扣缴,并入失业保险基金。对拒绝缴纳失业保险费三个月以上的,失业保险机构或劳动监察机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三条 按规定有偿使用失业保险基金的,应依据合同按期归还本息;不能按期还款的,从逾期之日起按日加收欠款额0.5%的滞纳金,由银行代为扣缴。
第三十四条 企业和失业职工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失业保险机构侵犯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十五条 失业保险机构违反规定拖欠支付失业救济金和其它失业保险费用的,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六条 对截留、侵占、挪用失业保险基金的,除追回本金及其非法所得外,由主管部门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失业职工违反本规定,以非法手段领取失业救济金和其它失业保险费用的,由区、县(市)失业保险机构追回全部非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事业单位的全部职工失业保险,依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十九条 本规定在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市劳动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本规定自一九九九年一月一日起施行。《沈阳市城镇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办法》(沈政发〔1994〕17号)同时废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