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给生命一个更舒适的空间
农业,给生命一个更舒适的存在空间
(陕西省农业干部学校张钊)
农业的价值目标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愈来愈体现出多元化。其多元的价值追求在目前四化同步的大背景下,在陕西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度的关键时期,在我省提出共筑“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陕西农业梦大讨论中,显得尤为突出。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农业是积聚了经济价值、生态环境价值、生活价值和文化价值于一体的业态。没有农业的强大,就没有其他业态的发展壮大,农业不仅可以满足我们对衣食住行的物质需求,农业还具有生态循环、生命延续、文化承载等功能。如此的农业,在以人为本的今天,其具有的各项功能作用于人这个“本”上,能使生命有一个更舒适的存在空间。
翻阅我国农业史,从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到“以佃以渔”取食;从耒耜石刀,到耦犁筒车;从黍、稷、麦、稻、桑、麻,到葡萄、苜蓿、玉米、甘薯、烟草、马铃薯;从精耕细作,到集约经营;从《齐民要术》,到《农政全书》;从井田制,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建立在农耕文化上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到建立在后工业文明时代的现代价值体系〃〃〃〃〃 中国农业伴随着中华文明的进程缓慢向前。几乎 1
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依赖农业和重视农业,农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前行的步伐。
时光流转至今,我们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反思展望时,发现我们要实现的很多梦想都要寄托在农业强大的身上,农业这个可延展二三产业发展空间且有极强包容性的产业,往往被认为只是仅仅提供人们生活所需得到的足够的、丰富的、优质的、安全的和价格合理的农产品供应的业态。换一句话说,人们仅仅只是关注了其一部分生活价值和经济价值,而忘却了其他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农业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活价值的存在,决定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农业;人们舒适温馨的生命梦想的天堂,必须建立在强大富足的农业梦想基础之上。
农业的生态价值。生态价值就是生命现象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和满足需要的关系,这区别于以往只具有客体对主体的单向关系的价值观。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与大自然所达成的一种和谐与平衡。多样的农业形态不仅是杰出的景观,对于保存具有全球重要意义的农业生物多样性、维持可恢复生态系统、传承高价值传统知识和文化活动也具有重要作用。以世界农业遗产为例,与其他的单纯层面的遗产相比,农业遗产更强调人与环境共荣共存、可持续发展。例如,我国的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
统,以及我省佳县古枣园等都因其具有的生态价值而入选世界农业遗产。另外,据相关数据,2012年,北京市农业虽然所占比重仅为0.8%,但北京市切实感受到农业的巨大生态价值。这个生态价值包括气候调节、水源涵养价值等。2011年以来我省多次出现的大范围雾霾天气,也从反向印证了这一点:即保护农业空间本身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业的生态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甚至要贯彻在城镇化的整个进程中。
农业的文化承载功能。中国千年的农业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农业文化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的重要部分。农业文化不仅体现在农村、农民身上,他还存在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它贯穿古今渗透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我省不仅体现于陕西八大怪、秦腔、皮影、面花、剪纸、华阴老腔、陕北民歌、紫阳民歌、郑国渠、西安明城墙、秦始皇兵马俑、秦镇凉皮、岐山臊子面、陕北洋芋叉叉、汉中热面皮、菜豆腐等这些与农业紧密相关的物质实体上。更体现在风俗上,如新郎新娘拜堂入洞房时,姑婆就唱:“炕头放墩墩,后年抱孙孙”;有人给炕上四角放四种干果:核桃(谐白头到老)、红枣(早生贵子)、花生(男女花生)、桂圆(团团圆圆),观热闹者抢食时,姑婆又唱:“七个核桃八个枣,娃子多来女子少,媳妇吃了核桃枣,两口子和气永不恼”等等;另外,适应生产的农历;便于安排农事的二十四
节气;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农耕文化周期;天人合一这种构建人与环境的关系文化观念与宗教意;以及以农业生产为经济基础的乡土社会、熟人社会孕育出的诚实守信、互帮互助、勤劳朴实、热爱故土等传统美德。
农业的生活价值。农业提供了与人们生活水准逐渐提高这一基本趋势相适应的农、副产品;“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如果农业不能提供粮食和必需的食品,那么,人民的生活就不会安定,生产就不能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是安定天下的产业。社会生产的发展首先开始于农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只有在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才会有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强调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倡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当下,农业更是当之无愧的“母产业”。
农业是积聚经济价值、生态环境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活价值的业态,它的这几个价值的统一与协调发展,共同为我们的生命提供了一个更舒适的空间。
陕西省农业干部学校张钊
联系电话:***
第二篇:给生命一个笑脸
给生命一个笑脸
只要心情是晴朗的,人生便没有雨天。给生命一个笑脸,迎接属于你的生命的天空。
——题记
没有孕育花蕾的过程,便没有四季宜人的芳香。没有经历人生的百般磨难,便没有真实的洒脱。我们既然哭着来到这个世界,就应该用微笑去面对人生,给生命一个笑脸,让自己的生命变得坚强、勇敢、自信,这个人生就会独一无二,充满意义。
海伦·凯勒一生度过88个春秋,却有87年生活在无光无声无语的世界里,她曾经多么惶恐、绝望,但她凭着坚强的意志成为全球盲聋哑中第一个大学毕业生。她的事迹简直就是个奇迹。
丘吉尔,曾两度出任英国首相,他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他还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他的早年学习不好,但他还坚持自己依靠记忆来写作,他从人们的眼中看到战争对他们的伤害。
桑兰,一次失误让她与奖牌失之交臂,让她与运动生涯就此别过,更让她成为了一个残疾人,终日坐在轮椅之上。这对一般人可能无法承受,可桑兰却坚定的站了起来,她走过北京大学,她曾主持过一档奥运会的节目,她在演讲中自信开朗,用微笑告诉世人,她是一个幸福的人。
记住,要给生命一个微笑。
第三篇:给生命一个锐角(推荐)
给生命一个锐角
一种喝水的杯子,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悄悄流行起来。它下尖上圆,呈“V”型,被人称为蛋筒式饮水杯。据说,这种杯子的主要优点是提高效率。用这种杯子喝水,你必须尽快把水喝完,否则就得一直把它拿在手上,因为它不象平底杯子,可以喝一口放下再喝。
人生也像一杯水,如果过于平稳,就会无所事事地在一个地方呆坐半天,或喝茶、或闲聊、或闭目养神,慢悠悠地消磨着生命的时光。蛋筒式饮水杯的外形,让我不由联想到小时侯玩过的陀螺,它也是“V”字型,下端是一个尖尖的锐角。如果要想陀螺立起来,就必须用鞭子不停地抽打它,让它快速旋转。人生也是这样,只有驱使生命高速运转,才能自立起来。但愿用蛋筒式引水杯的人越来越多,但愿每一个生命都能找到这样一个逼自己不断进取的锐角。
生命的锐角其实就是积极进取的代名称,就象陀螺必须快速地旋转才能在下端形成一个尖尖的锐角一样。如果过于平稳,就会滋养我们的惰性,只有驱使生命的陀螺高效运转,才能自立起来。
但愿我们每一个生命都能找到这样一个逼自己不断进取的锐角,交一份自己满意的答案。
第四篇:给生命一个周角
给生命一个周角
生命如花,花开始是美好的,花落时也是美好的,我要把生命的花瓣一圈一圈的,围成一个生命的周角!
人并不是从第一声哭声就开始了生命的旅途,而实际上,是从人生的第一次有价值的事情开始的,它是一个完美的起点,更意味着有一个更完美的终点„„
生命从此开始了,时间成为了最宝贵的物质,有的被时间蒙骗,浪费了一大段大好时光,当他后悔的时候,就是他长大成人的时候。人出生于这个世界,这个年代,就应改为这一时期的美好事物做出贡献,是为正义而生,而非来到这个世界虚度人生,正如冰心在《繁星》中所说“除却缥缈的思想之外,一事无成!”
抓住生命的每一个细节,减少错误的发生,让生命的史册中见不到一个伤疤,不给生命留下遗憾和后悔,让生命定的圆圈完美!
树木有茂盛的时候,也有落叶的时候,生命也如此,所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生命黑暗之际,应领悟到生命的真谛,而不是总处于无限的忧伤和失望当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春!”当生命结束的时候,便是人生的终点,也就是人生的起点!
生命如树,树也茂盛时是美好的,也落时也是美好的。生命的树叶围在地上,正好是一个周角„„
第五篇:给生命一个制高点
给生命一个制高点
——“十佳教师”事迹报告
潍坊第十三中学
谭伟
给生命一个制高点
世界上最美丽的是梦,而最难实现的也是梦。因此,有哲人云:人,因梦想而伟大。每个人心灵的天空,都飞翔着梦想的精灵;每项事业的耕耘,都肩负着梦想的使命。五年前,初为人师的我,带着梦想踏上了向往已久的三尺讲台。我成了孩子们眼里的百科全书,成了孩子们心中的鲜红太阳,沐浴着人间最温暖的春风和雨露,体验到世上最珍贵的情谊和友爱。我自信地实践着自己的梦想:做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
寒暑交替,熟悉取代了陌生,平凡冲淡了激情,当我寻找自己生命中新的制高点时,新课改就像春天里的一缕春风,让我看清了奋斗的方向:为了孩子的梦想而创新。生活因忙碌而充实,梦想因展翅高飞。
是的,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创出来的·····
为进行新课改,我在课余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借阅了大量有关教育科研的杂志、报纸,深刻了解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为进行课堂改革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历史学科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课堂上多样的教学方法放飞了学生的思想。思想的交流、观点的碰撞,尽显真我风采;活跃的思维、流畅的表达、敢于实践的精神令人刮目相看。在探索过程中,惊喜地发现:由于教师角色的转变,课堂上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较多地出现了,学习方式上开始多样化,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通过交流合作,主动搜集信息,学生的思路不仅得到开拓,而且提出了一些有一定思维空间的问题,而不仅仅局限于老师设计的问题,常常是独辟蹊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教育提高,增强了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创造性,学生的综合能力大大增强。将历史联系实际,使学生接触社会实际,从事实践研究,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历史不再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了,在学生眼里历史变成了生动的故事,他们乐于说、乐于做。
我的部分做法是:
1、实践作业。⑴、在学习完“甲骨文”之后,我布置了“热爱祖国的文字”——关于潍坊市社会不规范用字的社会实践调查,使
学生了解了文字的发展及沿革,通过调查认识到规范用字的重要性;⑵、学完“造纸术”后,学生们回家都亲身实践造纸,有的学生甚至利用废弃材料制成再生纸,并带来了自己的作品及其研究报告,在活动中树立了强烈的环保意识;⑶、学习“北京人”这一部分时,课堂上为了使学生生动地掌握其体质特征,我让学生带来了橡皮泥,亲手捏一捏,试一试,在雕塑的过程中,学生不用死记硬背课本就掌握了北京人的体质特征。⑷、在学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时,写写三国人物传记,谈谈评价,就将学生的兴趣点与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践作业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历史再也不是枯燥无味的了。
2、扩充信息来源。学生们将从多渠道搜集到的资料带到课堂上,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了补充,师生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大大增强了。通过办历史小报的方式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3、经常角色互换,培养学生进入历史情景后的想象力。例如通过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在想象中掌握了北京人的生产生活情况。
4、开展探究性学习。如:通过调查“我校运动会的历史”及运动会的操作程序,了解身边的历史。有的同学则带来照相机拍下运动会的整个过程,并在学校办了运动会专栏,展示自我。学生学习历史已形成了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并乐此不疲。
独创自己,使课堂个性飞扬。张扬个性,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被学生称为“扎进学生堆儿里就找不出来”的我,和学生一起娱乐,一起锻炼,一块儿谈心,一起深入养老院听老人讲革命故事,一起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到医院看望骨折的学生家长······
在承担课改的同时,班主任工作也呈现新的气象。办家长学习班,探讨教育理念,与学生一起成长,被家长称为“年纪轻而经验足”的班主任。每周“成长的足迹”会及时地将学生的在家、在校情况双向反馈;每天“成功的体验”帮助小组长对同学的各科学习因材施教,分层帮助;班级中的“信箱”更是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解决了学生的生活、学习问题;对于学生不同年龄段普遍存在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则是通过月刊的班级专栏完成的。繁忙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更加了解学生所盼、所想、所做,在交流中师生关
系更加交融。创造的激情无不在课堂教学、日常班级工作中激扬,张扬个性,给他人的生命一个制高点,就是给自己一个新的制高点。
创新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永远激荡着欣喜的浪花;创新是一条艰难神圣的路,它连接着收获的季节。有耕耘就有收获,在奎文教研室、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备课组老师的指导下,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
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曾获山东省中小学创新教育优质课一等奖,并在山东省第二届创新教育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上出具公开课;获“潍坊市教学能手”、“潍坊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业奖”、“潍坊市十佳教师”、“奎文区教学能手”、“奎文区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多次为市区学校提供示范课、研讨课;在教案设计、电教论文、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中也多次获奖。
教育教学科研方面:在奎文区教研室的指导下,我还承担了历史学科教学评价表的制定及实验,并在全区教导主任会上提供了评价研讨课,受到各校领导的肯定,学生的喜欢,论文也在省级教育刊物上发表;开展的“创造性板书”实验,为广大师生所喜爱;在学科教学模式上,探索出了一条“自探共研,以情启智”的教学模式,受到广大师生的肯定,并开始在本区历史学科中推广。
在“我的学生我的爱”演讲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建党八十周年”演讲比赛中获一等奖,“争做新世纪优秀教师”演讲比赛中获一等奖。用自己的方式抒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诉说浓浓的难以割舍的师生情。
生活的美好在于创造,青春的绚丽在于拼搏,昨天只代表过去,只有今天才属于自己。我时常提醒自己:不要使自己成为一个静止不动的平面,而要成为一个向前滚动着奔赴目标的圆轮。为了孩子的梦想而创新,给自己的生命旅程一个可攀登的制高点,生命不息,前进不止,创造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