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勾晓春事迹
平凡的岗位闪光的足迹
——记肇州县公路管理站道班长勾晓春同志的先进事迹
勾晓春同志自1982年参加工作以后,由一名转业军人成为一名养路工人,先后担任过丰乐道班班长、绥肇养护公司经理,现任肇州县公路站养护公司路基养护队队长职务。多年来,他夜以继日的工作,挑过多少沙石,修过多少烂路,没有人能说得清。“我们的好班长”,一句话,道出了职工的心声。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公路事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忠实地履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集中体现了新时期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和高尚情操。他是新时期我们公路人的楷模,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是我们公路职工学习的榜样。
一、注重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在勾晓春的心里,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文化干不成事,必须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做表率。他除了做好工作外还十分注重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政治、技术、业务素质。一是把站里每年组织的养
1路员工培训班当作增加本领、拓宽知识面的好机会,由于他学习刻苦,每次考试成绩都在90分以上,年年被评为优秀学员。二是利用业余时间坚持自学。据了解,近两年来共学习了包括公路养护方面在内五门课程,写学习笔记一万多字。组织和带领员工利用班前班后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学习《公路法》以及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岗敬业为主题的先进事迹材料和常用的专业知识。使养护公司上下形成了良好学习氛围。
二、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工作中,勾晓春同志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每天都提前一个小时,打扫班房的环境卫生,认真检查保养车辆和每天养护必需的各种工具和材料,并到养护的路段巡查,以便做好工作安排,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工作。每清理公路两边的排水沟有脏物堵塞时,他都是首先跳下车去把脏物清除。身教重于言教,在他的模范行为影响下,一支有战斗能力的队伍便建立起来了。几年来,他始终抓住养护这一中心点不放,长时间同职工一起奋战在养护第一线,并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强化制约激励机制,使所养护的绥肇路成为市级“文明样板路”。
几年来,在站里统一布署下,自2001年开始到2004年,先后进行了4次路基整修“百日会战”和 “1492”工程,因工作成绩突出,得到了站领导的认可和市处的表扬。其所养护的路段等级由C级晋升为B级。
三、积极谋划,努力探索副业创收之路。
面对公司人员多、养护资金不足的实际,勾晓春同志没有为难发愁,带领员工积极开辟创收门路。首先,依托公路两侧和公司院内的土地资源优势,开展种植、养殖业。2001年采取集资入股方式筹资2.6万元,在绥肇路两侧植树2.6万株,预计树木成材后可收入50万元。2002年,利用道班房改造,原有平房闲置的机遇,将道班房改成猪舍养猪200余头,年纯收入达2万元。在取得成功的基础上,于2003年3月,利用副业创收节余和入股集资的5万元,建起了一个占地300平米的养猪厂和一栋500平米的温室大棚,扩大养殖种植规模。使年创收达到3万元。其次,发挥劳动力和技术优势,对外承揽筑路、养路工程。2001、2002两年,以输出劳务、代养路面、承揽路面大修等形式,成功打入筑路、养路市场,取得了两年创收7.6万元的好成绩。2003、2004年,在站里统一协调下,公司输出5名员工与其它公司
一起组成市区公路养护队,除此,他还带领在家员工在养好公路的同时,承揽了乡村红砖路铺装任务,创收6万元。由于副业收入的增加,不但使资金紧张问题得到了解决,而且还使员工人均收入2000多元。
勾晓春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1998年被省厅授予“抗洪抢险先进个人”称号;2001至2003连续三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养护路工、文明职工;2005年被省厅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第二篇:张丽莉事迹心得体会代晓春
张丽莉事迹心得体会
张丽莉老师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关注,她被大家称为“最美女教师”。她在学生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舍己救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以自己的柔弱身躯支撑起一片生命的天空,用行动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大爱赞歌。她践行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彰显了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这位年轻女教师,用生命谱写着最伟大的爱的赞歌。她是当之无愧的最美教师。
正是她的大美大爱,犹如一根根擎天巨柱,撑起了我们这个社会道德的蓝天,让我们在灰暗的感叹中惊喜地看到一道道人性光辉的闪耀。也正是他们一次次善良和美丽的义举,在一次次激发我们社会一种向善的力量。这种力量就像一块块铺路基石,当这样的基石一天天多起来时,我们前行的道路就会越发平坦,我们的内心就会生发更多的希望和鼓舞,我们的生活才会拥有温暖和感动,我们头顶的道德天空也就会更加蔚蓝,我们这个社会也就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事迹在感动中国的同时,也给我们每个人最真实的感动,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一些不平凡的事。我也是一名教师,我要向张丽莉老师学习,学习她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英雄气概,学习她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学习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崇高品格,我要以 “最美教师”为榜样,对工作尽心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教育教学工作,踏踏实实的做事,兢兢业业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代晓春2012、5、21
第三篇:心得体会---林晓春
诚信--道德之本
林晓春
在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礼诚信”被确定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
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要求,意思是诚恳老实、有信无欺。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之人的最重要的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于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一旦丧失了诚信的意识,各种不道德和腐败现象的产生就是必然的了,我们只有讲诚信,才能建立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但是,在现在社会上却存在不少不诚信的现象。比如政治领域的腐败、经济领域的制假贩假、人际关系交往中的不信任等等。就拿我们身边的人来说,现在好多大学生生活困难,支付不起昂贵的学费,于是纷纷向银行贷款,这本是一件双赢的好事。但是据前几天的《广州日报》报道:我国大学生贷款的人中很大部分在毕业后不主动偿还贷款,令贷款的银行十分的寒心。这就是一个很明显得例子。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受了多年的教育,居然还做出如此没有道德,如此失信的事情来。
这种失信的现象在企业中尤为突出,我国的一些企业,频繁地签约毁约,令外国的企业家对我国的企业非常的失望。无怪于现在准备出台一个信用卡制度,用来记录公民失信的事情,以次来督促公民要有诚信,减少不道德、无诚信事件的发生。
现今的社会普遍存在失信的现象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发生呢?我认为,首先是市场经济对人们的影响,其次是道德教育政治化对诚信意识的弱化。在这里,我想重点谈一下道德教育政治化的影响作用。道德教育是人们思想品德的基石,从小学开始,就设有《思想品德》这门课,那为什么受了那么多年的思想品德教育,我们的诚信意识却与时间成反比呢?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教育政治化,道德教育屈从于政治教育,片面强调政治上的忠、强调对国家对民族的忠心耿耿,而忽视对自己内在良心的忠,哲学上说内因对事物的发展起绝对作用,内因--个人意识的不正确,难免在行为上出现偏差。
我们要改变这种无诚信的现象,不仅要从根本上改变我们不良的教育机制,还要在全民开展一系列的道德教育活动,使全社会的人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全面提高诚信的地位,对于那些无诚信的人我们要进行道德鞭鞑,形成人人讲诚信的良好的社会风气。
第四篇:王晓春语录
王晓春老师的教育格言
王晓春 男。1943年生。北京人,祖籍沈阳。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教师观念(特别是思维方式)转变,班主任工作,问题学生教育,语文教学,家庭教育等。已发表的教育专著有15部。以下摘自王老师的部分言论:
1.主要不靠“嘴”教育孩子。靠的是情境,靠的是行动。
2.我们无法改天换地,但是没有人能阻止我们为改天换地贡献一份力量,只要我们不放弃理想。
3.正是家长的溺爱,教会了孩子自私和不孝。
4.我们的教育就是这样,大家除了考试分数什么也看不见,本该家庭教育解决的品德问题推到学校,本该幼儿园、中小学解决的品德问题推给大学。难怪我们老得“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因为家庭教育的基础就没打好,学校要不断“补课”;因为学校一边“加强”某种教育,一边同时把隐患推给高一级学校,在应试的疯狂中,实际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制造”的问题往往比“解决”的问题还要多,最后压力都加到社会„„
5.首先做研究者,其次才做管理者。
6.如今触目皆是的简单化、泛道德化教育正是以非科学的思维方式为其背景的。越是缺乏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人,越容易激发道德热情,他们是吃“道德饭”的。我在网上常看到不少情绪激昂的、云山雾罩的文章,感觉他们就像在“跳大神”,想念几句咒语解决教育问题,甚是幽默。
7.城里的孩子比农村的孩子自杀率高,今日的孩子比旧日的孩子自杀率高,重要原因之 一就是前者比后者多吃了几个“智慧果”,他们开始有点“哲学思考”了,又想不通,又没人指点,于是不活了。从这个角度看,有思想的孩子反而比没有思想的孩子危险。当年解决生命意义问题,用的是灌输法。如今这种办法不灵了。我们应该结合具体情况,适时地点拨孩子,帮助他们、而不是代替他们找到各自生命的意义。
8.连学生基本的行为规范都不遵守,这不是“个性”,而是“社会化障碍”。不能把与众不同都说成“个性”,要分是非,否则我就可以把闯红灯也说成“个性”了。
9.发脾气谁不会?讽刺挖苦不属于专业技术。
10.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会生存,而不是代替学生生存。
11.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只在“不帮不行”之时才会插嘴、出手,他的教育言行应该是非常吝啬的。
12.抓大放小,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这才是方向。
13.没摸清门在哪里,就非要进,其结果当然就是撞墙。
14.如今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普遍最缺乏的,首先不是“爱”,而是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15.我们不是神仙,我们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仁至义尽,问心无愧,如此而已。或者换个说法: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眼下普遍最缺乏的,并不是已经泛滥成灾的溺爱,而是理智的爱。
16.抓大放小,宏观调控。节约出时间来读书、思考、策划,做一些科技含量更高的事情。
17.包办友谊与包办婚姻一样,是一种好心的侵犯。
18.想培养学生自觉性而不让学生逐渐学会自主选择,那是缘木求鱼。学生找不到自主的感觉,将来就只能是臣民而不是公民。
19.有时候人只需要一个提醒。这灵机一动的智慧可不是一年两年的功夫。此之谓素质。
20.高中教师,尤其是私立学校和职业学校的教师,没有一点“嘴上功夫”恐怕是不行的。我甚至觉得辩驳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应该进行专题培训,应该进行专门研究。我见过很多教师说不过学生,败下阵来,躲到一个角落里去哭。这是师范教育的失败。哪有教师说不过学生的道理!
21.这是管理者的思路,不是研究者的思路。
22.热爱生活是热爱学习的前提。
23.保持好奇式的探究心态,是制怒的最好办法之一。
24.这可能是特点而非缺点。
25.我不赞成教师做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因为到底什么样的“灵魂”最有利于他将来在社会上发展,你并不一定清楚。再说,你对自己的“灵魂”就那么自信吗?
26.反对“王熙凤主义”。
27.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少数服从多数的关系。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这是国家授权的。只要他不做违法之事,不做违规之事,不做违反教育原则之事,则她的言行就不能轻易称之为“不民主”。否则警察纠正行人违反交通规则也可以说成“不民主”了。
27.所以我若是一个班主任,遇到我确实转变不了的差生,而校长还向我唱师德高调,我就会极其谦恭地对他说:“您的师德非我能比。您能不能把我们班的某某差生转变一下我看看?”
王晓春
我很遗憾,不得不这样说:许多人教书教了很多年,却没有找到当老师的感觉。更有甚者,有些人辛辛苦苦一直干到退休,被评为优秀教师 N 次,奖状摞起来高达 X 厘米,到头来还是没找到当老师应有的感觉。
当老师的职业找起来不算难,当老师的感觉找起来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比如,您对学生的个性、优点并不留心,只对他们的违章行为特别敏感;您以纠正学生的各种错误为己任,以至于每当班里未见异常,天下太平的时候,您会若有所失,不知所措,颇似英雄无用武之地„„如此,您找到的是当警察的感觉。
比如,您迷信一个“严”字,突出一个“狠字”,使学生24小时处在您的监视和遥控之下,不给他们一点偷懒耍滑的余地,好像他们即使只有一根神经稍稍放松,也逃不过您警惕的眼睛和高悬的皮鞭(精神的皮鞭)„„如此,您找到的是当监工的感觉。
比如,您不断出台各项土政策,督促检查,落实评比,言出法随,令行禁止,搞得班级教育教学工作井井有条,上级布置的任务都出色完成,在各项评比中均名列前茅,学生见到您的第一感觉是面对一位尊敬的领导„„如此,您找到的是当官员的感觉。
比如,您把要完成的任务层层分解并加以量化,落实到每一个学生,使其考试分数和各方面的表现与入队、入团、当干部、评三好生、推荐上重点学校挂钩,甚至采用经济手段,达标者发奖金,否则罚款„„如此,您找到的是当经理的感觉。比如,您对学生急了真骂,骂完了又真心疼,恨铁不成钢,期望值特高,只许自己说,不许别人说,像母鸡孵蛋一样护着、焐着学生„„如此,您找到的是当妈的感觉。
比如,您奉行“以体力换质量”的原则,迷信补课,迷信题海战术,自己经常加班加点,也迫使学生加班加点,自己不断重复自己,也迫使学生不断重复自己„„如此,即使您取得了诱人的“成功”,您找到的也不过是一个熟练的教育技术工人的感觉。
比如,您片面理解“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这句话,真的视自己为桶,学生为杯,竭力把辛辛苦苦喝到肚子里的墨水倒给学生,却发现学生总是热情不高,嘴张得不够大„„如此,您找到的是教书匠的感觉。
这些都不是真正当老师的感觉。作为老师,虽然这些角色在一定程度上也都是需要的,但它们不应成为主旋律。
那么,当老师的感觉,其主旋律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
1、学的意识强于教的意识
这是一种对信息的开放态度。谁都知道“要想当先生,先要当学生”。但许多人以为,所谓教师当学生,是指当教师之前,或者是在进修的时候;而一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就俨然一副“传道、授业、解惑”的神态了。这不全面。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终生是学生,对谁都是学生,他的学习是全方位的和不间断的。原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说得好:“想要了解儿童心灵的秘密,想要揭示教育的技巧和教育科学的秘密,先要把每一个儿童认作是自己的老师和教育者。”“我将教他们读书和写字、计算和加减乘除、图画和唱歌,而他们将给予我最高水平的师范教育。”可惜,许多人都把这类话看成是一种谦虚的姿态,而不知 这是只有真正找到当老师的感觉的人才能说得出的老实话。教育,如果不以自我教育为龙头,就不是真正的教育。教师站在学生面前,如果只记得自己是教育者而忘记了自己是个学习者(这是“学者”的本义),他就永远找不到当老师的感觉。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当一个教师养成了一种对信息的开放态度,总是以好奇的、学习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时候,他就会发现每一天、每一堂课、每一个学生都是新鲜的,教育的学问是奇妙无穷的;他没有“重复自己”的厌倦感,也没“占山为王”的孤独感。这时候,他才算找到了当老师的感觉。
2、交流意识强于传达意识
有人也许要问,既然老师主要是学习者,学生也是学习者,那么大家都学习吧,还要老师干什么?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传统地位确实已经动摇了。您再也当不成知识的垄断者了。您到全球联网中去稍稍漫游一下,就会明白现在信息共享已经到了何种程度。简而言之,只要你想学习,知识就像超级市场上的廉价商品一样摆在那里,任君取舍,取之不尽。在这种形式下,还要摆出一副“学问只在本人肚子里”的架式,岂不太可笑、太迂腐了吗?学生知道的东西,老师不知道,这在20年前还比较少见,在今天可就司空见惯了。因此,老师的任务就从知识的单向传递逐步向师
生交流的方向转化。学生要逐渐成为主体,教师也要真正确立自己对知识的主体地位——做知识的二传手其实并不是主体的。
但是,学生毕竟是孩子,师生毕竟有区别。在师生的交流中,教师不能放弃自己担负的指导者、启发者、管理者的任务,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以教师为主导。”面对学生,做一个主导型的学习者,您就找到当老师的感觉了。
3、帮的意识强于管的意识
帮与管是两条截然不同的思路。帮是以被帮者为主体的,我要帮助你,大主意得你拿,事情得你干。我可以推你一下,拉你一把,至于走向什么目标,达到什么标准,那是你的事。管就不一样了,管是以管理者为主体的,你得听我的,大主意我来拿,走向什么目标,达到什么标准,都由我来安排,你要对我负责,而我要对上级负责。可见,帮助者更倾向于替对方着想,而管理者更容易为自己着想。
教师的角色比较复杂,既不是单纯的帮助者,也不是单纯的管理者,而是二者兼而有之。问题是以哪个为主。作为一个具有现代思想的新型教师,帮的意识应该强于管的意识。前面我们说的教师没找到当老师的感觉,却找到了当警察、当监工、当官员、当经理的感觉,都是因为管的意识远远超过帮的意识造成的。 帮和管是两条截然不同的思路,教师必须把它们结合起来,还不能生硬结合,而要有机结合,融会贯通;这还不够,还要使二者分出主次。难怪当老师的感觉这么不好找了。古人云:“相反者,实相成也。”优秀教师恰好善于在这看似矛盾的要求中找到某种和谐,而当老师的感觉就在这和谐中。
4、长远意识强于短期意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在本质上与短期行为势不两立,教育队伍应该由眼光最远的人组成。可惜,现在事情并不如此。官员希望在任期内出政绩,校长希望一个学期就上 一个新台阶,教师要求学生赶快提高及格率和优秀率,家长们则睁大眼睛盯着孩子的名次„„立竿见影的心态严重地侵蚀着教育界,考试分数已经成了生产指标一类的东西。现在大家都在讲可持续发展,教育界的短期行为是可持续发展的最危险的敌人,搞短期行为的人找不到当老师的感觉。
一个优秀的名副其实的教师,当然也很注意学生的眼前成绩。但是,他更注意学生的“后劲”,因为他是为孩子的一生着想,是在为国家培育人才。他明知道用强化训练的方式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成绩,但他会尽量避免这样做,因为那会破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促使学生厌学,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他知道,当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最能看出一个教师的精神境界。为了孩子的明天,他不怕奖金少得一点,职称晚评几年。他也许会失去若干眼前利益,但是他真正找到了当老师的感觉,真正实现了自我价值。
老师应有的感觉到底是什么?
他应该是学习意识强于教书意识,交流意识强于传达意识,帮的意识强于管的意识,长远意识强于短期意识。
这种感觉只能自己去找到。别人既无法硬塞给你,也无法赠送给你。
关于“走进学生的心灵”
我不知道国外的老师是不是也强调走进学生的心灵?我相信不是这样子的。其实师生之间本来就有许多难以填平的鸿沟,几乎是两代人,有时候彼此理解起来都有困难。而且一个班上那么多学生,各个人的想法不一样,一个老师要花多少时间才可以走进心灵?
师生之间真正意义上的走进心灵在我看来只是个案,有时候我在想,我们有什么资格闯入别人的领地?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与其强调走进心灵,不如强调树立规则,明确职责,哪些是分内的,哪些可以不做,哪些是老师的责任,哪些要由家长或者学生自己来负。
从来没患过牙痛的牙科医生,绝对不能完全理解牙痛的感觉,也就是说,在这一点上,他从来没有走进过病人的心灵,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治疗病人,使病人摆脱痛苦。反过来说,我已经有十年的牙痛史,对其他牙痛病人一百个理解,随时都能走进他们的“牙痛心灵”,然而我很可能还是一点也帮不了他们的忙。
理解也好,走进心灵也好,都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都不可迷信。
第五篇:de_杜晓春-医院
医院急诊儿科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与对策
杜晓春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剂科
摘要:目的;了解急诊儿科药房不合理用药情况并提出相关对策。方法;对宣武医院2009年7月~9月急诊儿科药房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共120张。占所审核处方的0.22 %;不合理用药处方主要体现在未注皮试、用药方法不当、重复用药、溶媒使用不当剂量不合理等方面。结论;针对急诊儿科药房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应制定诸如加强临床药师与医师的培训、增进药师与医师的交流、加强审方工作的力度等措施。关键词:急诊儿科药房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
随着医药事业的迅速发展,可供临床选用的药物越来越多,药物的配伍变化也越来越复杂,安全合理地使用药物也受到医药人员及患者的高度关注。不合理使用药物不仅造成药物的浪费,增加患者的负担,降低药物疗效,增加药物的副作用,使药物毒性增加,甚至危害到患者的生命。据相关研究报告指出不合理用药已经成为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同时处方是医疗机构进行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局的用药指令,是要学专业技术人员调配药品的依据,并作为发药凭证医疗用药的医疗文字,处方管理是否规范、标准,不仅直接影响患者合理用药的安全性,还会影响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合理用药是安全、有效让患者得以康复治疗的前提,也是临床药学的核心。对处方进行统计分析是了解临床用药情况和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因此为了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处方的质量,了解临床用药使用情况,对宣武医院2009年7月~9月的急诊儿科药房处方进行统计分析,找出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达到督促医师合理用药与药师严格审方的目的,保证患者安全合理的应用药物。1.资料与方法
本文资料来源于北京宣武医院2009年7月~9月急诊儿科药房处方共52736张,其中不合理处方120张,占所审核处方的0.22%。根据《处方管理办法》、《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药品说
[1]明书、《药房管理制度》、公开发表的国内外文献以及出版的书籍为评价标准,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对策。2.结果
不合理用药处方统计见表1
表1 不合理用药处方统计
不合理 处方数 占不合理用药 占审核处 示例 用药类型 /n 处方比例/% 方比例/%
未注皮试 39 32.5 0.07 头孢吡肟、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唑
肟钠、头孢曲松钠等
用药方法 58 48.3 0.11 用法不当:甲强龙40mg iv st应改 不当 为40mg ivgtt,Vk1静滴应该为静脉
注射; 剂量过大:舒血宁40ml入250ml NS中,应改成20ml入250ml NS中等
重复给药 3 2.5
0.01
惠菲宁+日夜百服宁,惠菲宁+双芬伪 麻片;氨溴索+易维适
溶媒使用 7 5.8 0.01 胺碘酮用盐水配置应改成5%葡萄糖 不当 配制
其它 13 10.8 0.02 处方书写不规范、二类精神药未用“精
二”处方等
合计 120 99.9 0.22 3.分析与讨论 3.1 未注皮试
本次不合理用药处方统计中,未注皮试的处方根据统计共39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比例的32.5%。,未注皮试的药物集中在头孢菌素类。例如:头孢吡肟、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唑肟钠、头孢曲松钠等经常未注皮试。医师在开处头孢类药物处方时,对于此类药物常常忽略需药做皮试的问题。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是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抗菌药物,而由此引发的不良反应也很严重,甚至可导致死亡。这类药物易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发生与抗生素内在的致敏原及患者自身的过敏性体质密切相关。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致敏原是存在于药物中的某些特定化学结构(即抗原决定簇),其中青霉素的致敏原为β-内酰胺环,头孢菌素的抗原决定簇除了β-内酰胺环外,还与其形成的以R1侧链为主的高分子致敏性聚合物有关,两者均可引起过敏反应。因此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需要做皮试,如果处方中不注明皮试结果,一旦发生过敏现象,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一些容易引起过敏的药物常见的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皮炎、发热、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过敏性休克等,其中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甚至可导致死亡。为了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特别是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规定一些容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在使用前需要做皮肤敏感试验,皮试阴性的药物可以给病人使用,皮试阳性的则禁止使用。当然也并不是所有容易过敏的药物都需要做皮试,需要做皮试的药物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按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物;一类是特定情况下才需要做皮试的药物。3.2 用药方法不当
本次不合理用药处方统计中,用药方法不当的处方根据统计共58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比例的48.3%。如:甲强龙40mg iv st应改为40mg ivgtt,因为此药品说明书中注意事项中提到:大剂量(>0.5g)和快速注射或静滴(如10分钟内)可致心律不齐,甚至循环衰竭。对于年龄过大的使用者会造成骨质疏松。所以立即注射应改为静脉滴注,而且说明书中提到给药时间不少于30分钟,开始采用本品应在30~60分钟内静滴完,速度过快可引起心律不齐;Vk1静滴应该为静脉注射,因为说明书用法用量中的方法为:
1、低凝血酶原血症:肌内或深部皮下注射,每次10mg,每日1~2次,24 小时内总量不超过40mg。
2、预防新生儿出血:可于分娩前12~24小时给母亲肌注或缓慢静注2~5mg。也可在新生儿出生后肌内或皮下注射0.5~1mg,8小时后可重复。
3、本品用于重症患者静注时,给药速度不应超过1mg/分;舒血宁40ml入250ml NS中,应改成20ml入250ml NS中,因说明书中用法用量中提到静脉滴注,每日20ml,用5%葡萄糖
[3][3]注射液稀释250ml或500ml后使用,或遵医嘱。舒血宁的每日注射最大剂量为20ml,因此舒血宁剂量过大,会使毒性或不良反应增加。所以此处方也为用药方法不当。3.3 重复用药
本次不合理用药处方统计中,重复用药的处方根据统计共3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比例的2.5%。惠菲宁+日夜百服宁,惠菲宁+双芬伪麻片;氨溴索+易维适。惠菲宁与日夜百服宁,双芬伪麻片为同种成分的的感冒药,都含有盐酸伪麻黄碱成分,日夜百服宁药品说明书注意事项中提到此类药物不能同时服用含有与本品组分相似的其他抗感冒药;氨溴索与易维适同是祛痰药,因此重复用药。重复用药的危害可导致不良反应增加,药物毒性增加,严重是可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因此要避免重复用药引起药物的过量。3.4 溶媒使用不当
本次不合理用药处方统计中,溶媒使用不当的处方根据统计共7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比例的5.8%。如:胺碘酮用盐水配置应改成5%葡萄糖配制,因为药品说明书其中要求胺碘酮应该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这是因为胺碘酮为苯环上二碘取代,一般来说碘取代物不稳定,容易发生自发脱碘降解变质。在水溶液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偏酸的环境可抑制胺碘酮的降解(苯环上的碘离去属于SN1反应);再者,由于NaCl溶液中的氯离子将随着苯环上碘离子的离去而取代到苯环上去,生成苯环上氯取代产物而产生沉淀。如果使用等渗生理盐水配制可以看到沉淀物生成,当静脉注射时会产生严重后果,故临床使用胺碘酮注射液时应使用5%葡萄糖配制。除本次处方中胺碘酮的溶媒使用不当,在其他文献还有查到青霉素的溶媒使用不当,青霉素类药物在pH<4的碱性条件下极易水解,效价降低,因此不宜与葡萄糖液(pH3.3~5.5)配伍,宜选用生理盐水为溶媒。否则将会造成青霉素类药物效价降低,并且使输液反应大大增加。3.4 其它
本次不合理用药处方统计中,其他的不合理处方根据统计共13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比例的10.8%。如:医师的处方书写不规范,有处方中未写临床诊断、年龄、性别等,还有鲁米那(苯巴比妥钠)为二
[5][3][3][3]类精神药品,医师应使用“二类精神药品处方”进行开方。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处方书写要严格执行此法,保证处方的准确度,才能保证患者能安全合理的应用药物。精神药品属于特殊药品,应遵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此法中二类精神药品处方的印刷用纸为白色,处方右上角标注“精二”。鲁米那为二类精神药品,应用“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不能用急诊处方。4.结论与对策
根据以上的分析与讨论,不合理用药处方的比例随着医药事业的发展也随之成上升趋势,不合理用药必然导致不良的后果,这些不良后果有些是单方面的,有些是综合性的;有些程度轻,有些后果严重。不合理用药可造成药品乃至医药资源(物资、资金和人力)有形和无形的浪费。有形的浪费是显而易见的不合理消耗,如用药方法不当、重复给药和无必要的合并使用多种药物等。无形的浪费往往容易被医药人员和病人忽视。处置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要增加医药资源的耗费。目前,我国的药品管理秩序也较为混乱,药品的分类管理及特殊药品的管理等重要药品管理制度未能得到严格的遵守,假冒、伪劣药品屡禁不止,药品广告管理欠规范,容易对医师、药师和患者产生误导,造成不合理用药。因此对于医师与药师来说,对此情况我们应该高度关注,保证患者能安全、有效、合理的应用药物。我们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药物治疗学思想,加强合理用药的科学研究,定期组织临床药学专家为医师作有关合理用药新知识、新进展的讲座,更新医师合理用药的观念,提高相关知识水平,药师与医师要经常的进行学术交流,加强在合理用药方面的沟通;同时,药师应积极参与临床实践,按照药学服务的理念配合医师合理用药,严格审查医师处方的用药合理情况,建立严格的审查处方制度,共同对患者的用药治疗结果负责。更重要的是医师、药师对患者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不论是医师,还是药师都要达到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的目的。定期的对出现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统计与分析,及时找出问题,并提出对策,来解决所出现的问题,处方分析的结果医师与药师要及时沟通,达到督促医师合理用药和要是严格审查处方的目的,减少不合理用药处方的出现,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2]参考文献:
[1]《处方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3号.[2]《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2号).[3] 药品说明书.[4] 韩荣先,谭子方,方华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合理用药分析[B].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11(1),62~64.[5] 王光明,王志高.门急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与对策[C].中国药房,2008,19(5),339~340.[6] 王晓玲,张建祥,袁立.不合理处方分析与建议[J].中国疗养医学,2009,11.[7] 孟宪春.医院门诊急诊西药房管理[J].[8] 金芝贵,金剑,肖忠革,吴飞华.我院2006年门急诊处方调查分析[C].中国药房,2007,18(29),2262~2264.[9] 杨丽杰,马满玲,崔登奎,马智.我院2005~2006年门、急诊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分析[C].中国药房,2007,18(11),879~880.[10] 夏琴.门诊急诊西药房管理[C].医药导报,2001,20(6),397.[11] 刘晓琰.我院2003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B].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1),86~87.[12] 《药品管理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