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几个问题的再认识

时间:2019-05-12 18:34: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几个问题的再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几个问题的再认识》。

第一篇:对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几个问题的再认识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对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几个问题的再认识 作者:吴水澎

来源:《财会通讯》2005年第02期

第二篇:对会计监督的再认识

对会计监督的再认识

摘 要:当前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的比重越来越大,此时会计监督便成为了在会计系统运营过程中较为直接有效的监督方式,人们对会计监督也抱有很大的希望。不过通过分析各种数据,会计监督的效果却没有达到人们期待的效果。自从会计进行改革后,便面上社会一直在呼吁加强会计的监督,但是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效率极低。在1995年10月26日举行的全国会计工作讨论发表了意见,表示将对会计监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实施监督并及时找到修改措施。第二年四月,我国国务院也根据了会计监督的现状颁发了相应的政策,政策中提到了要让各地方通过实际行动来改善目前会计监督问题中所有的问题,在对会计监督的深化改革中,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建立出一套完整的会计监督体系,即会计监督系统,来确保会计工作的过程中避免重大失误的发生。我国政府近年来也陆续的出台了对会计工作的各种条例。与此同时,世界会计组织也对会计监督加大了修改措施,做出的修改措施提高了会计监督的效率,推动了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所以,想要从根本上改善会计监督的现有状态,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系统,正确认识会计监督也会首要任务。

关键词:会计监督;认识;管理

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一项重要的管理职能。会计监督是对生产经营和预算经营情况监督的管理性活动,建立会计监督体系是完善会计监督体系的的一种机制,构建有效的会计监督支持体系对于会计监督、加强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管理、审核和质量问题有着重大的意义,企业应该重视会计监督的构建,保证会计监督过程的完整性。

一、对会计监督的概念及属性的再认识

从古至今,我国自从引入了经济发展的概念后,因为较为集中的经济发展体系与中国封建社会的约束,是我国初期的经济发展止步不前,也使会计的发展遭到了阻碍,同时耽误可财务的发展,甚至将财务与会计被混为一谈,导致了经济发展初期没有办法说明财务发展与会计的发展的根本区别于关系,因此,会计监督也就到了可有可无的地位。因为外界对会计监督的定义的模糊使会计监督在我国实行起来困难重重,甚至漏洞百出。周所周知,一个公司想要拥有严格的财务经济与制度,就必须要有正确的财务收支,但是如果把公司财务收支的工作交给会计工作,不但要接受企业高层领导的监督,也要严格控制在财务人员手中,这样会计监督也就成为了一个并没有实际应用的地位。中国市场调研讨论中不断地更正会计职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职能和会计管理机制,想要让会计监督发挥其正确的职业功能。不过也并不能做到真正的改善我国会计监督虚设的现状,甚至使情况与人们预期的情况更加不同。我国财政部门也逐渐调整我国经济市场中会计工作的体制。现在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就是现在大部分国有企业的领导者都是听从政府的安排,对于会计工作者的聘用也由固定人员担任,这样的工作分配方式不仅不适合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可行性极低。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系统已社会主义为中心,从概念上解释会计监督就是指单位内部的会计机构以及会计人员、依法享有经济监督检查的政府有关部门、依照各种合法法律的规定,对某一特定的经济活动是够符合法律规定、是否有可实施性、活动内容计划是否真实、活动是否完整和对企业内部资金是否符合预算等所展开的监督。会计监督是促进各个企业在完整的监督系统下合理发展的保障。

会计监督分为自我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部分。自我监督是会计工作人员因为自我培训修养等进行的自我约束;外部监督为一个企业和管理者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认为监控。以上两种监督形式就是会计监督作为一只监督手段的运行方式。由此可见,通过进行会计监督来督促一个企业的经济发展,是一个企业能够正常运行的前提保障。以上便是会计监督的定义。根据定义可以总结出会计监督的几个特点。

1.会计监督的构成

会计机构与会计工作者是会计监督的主要构成单位。因为会计监督有很抢的约束力,所以会计机构与会计工作者只能在被允许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某些特定的会计监督。举个例子,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一个公司的代理人在为了公司资金发展的前提下,可以申请会计机构于会计工作者来进行会计监督,会计机构与会计工作者也必学在精度过程中一公司的主观意愿为主体。其中,如果是在市场经济机制中的会计监督,就不应该带有意愿来进行监督,而是秉承一切以我国经济法律的规定进行会计监督,不可以成为会计监督工作中的直接受益人或者直接受害者。只有拥有委托人,才可使让会计机构与会计工作者成为会计监督的主体。

2.会计监督的对象

指定主体的发展活动以及活动中会发生的资金变化是会计监督的对象。所谓的制定主体大多指会计主体,进一步说就是委托会计机构的特定机构,其中可以包括大小公司、企业、个人或者团体等,甚至是政府。所谓的活动中的资金变化是指因为企业的发展需求,对所拥有的资金分配时所产生的变动,也涉及到某些经济表现的联系。而资金变化是根据会计工作性质来判断的。会计的根本原则就是根据所工作的对象来进行统一计算,然后将制定的主题资金变化以及经济情况的数据变成通信的数据信息作为反馈。

3.对资金变化进行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在资金变化以及活动中的经济走向进行监督,体现了完整性、多元化、连贯性、以及准确性。会计监督的完整性不仅体现在我国国家物价、上税率、会计、政府流通、金融养老等,还体现在会计监督的工作性能评估上。会计监督的多元化牵涉了各种经济活动以及资金收支,不论涉及范围大小。会计监督的连贯性变现了会计监督的稳固与连续。一直伴随着经济活动和资金变化的发生,也就是说在进行财务统计的过程中同时也实施了会计监督。会计监督的准确性是指爱委托人、会计机构以及会计工作者同时进行草屋的统计和会计的监督管理,实时将信息统一整理并修改问题。

4.会计监督的目的

会计监督最直接的目标就是将各项经济活动和资金变化进行合理的规划,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实时性、可利用性等,社会主义针对实现会计监督分化了各项职能:(1)真实的变大所有信息的内容,例如收支,运转以及投资等等;(2)表示出了各种资金的收支比例和盈利数目;(3)约束了财务方面上的各项问题,改善了各种在资金利用上的失误,规范了正常的经济运营模式。这样的职能综合起来不仅可以发展经济、约束经济的不合理之处以及可以让资金成为经济发展的前提保障。将增强制定主体的经济水平等。

二、对会计监督的内容的再认识

根据会计监督的对象不同,将会计监督分成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因此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也就分成财务会计的会计监督和成本会计的会计监督两个内容。

1.财务会计的会计监督

财务会计会计监督包括会计机构和会计工作者根据委托人的指定委托与权力,对指定的主题财务会计过程做出相应的监督与管理。财务会计的会计监督主要特点有四个:其一是可以提供准确的、可参考的财务报表,是经济活动更有保障;其二是严格遵守我国会计法律的相关规定;其三是可以依赖于完整的会计监督系统;其四是严格衡量交易的标准与属性。所以,财务会计的会计监督重点在于财务信息的计算,计算的内容就是需要进行会计监督的内容。财务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涉及点如下:

(1)对最初的交易内容进行监督和管理。而这一点是对于财务会计内容进行有效监督的必要手段,是财务会计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对制定主体进行监督的会计机构和会计工作者,在进行对财务会计内容监督的过程中重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确定对财务交易内容是否是真是的,是够符合法律要求是够符合企业的资金运算,并且将那些不符合监督标准的财务会计内容进行拒绝,尤其是发现财会内容存在着严重违反法律要求的财务会计内容进行严格的监督审查,一旦证实要立刻掌握其数据证据,向有关部门提交审核申请,对进行不合法的财务会计内容的负责人进行责任的追究。二是可以有权利将一些交易几率出现漏洞的财务会计内容进行驳回,经过补充更改后再次申请财务会计的会计监督。

(2)对财务账本的会计监督。财务账本是记录着制定主体的资金收支的重要凭证,是会计监督系统的总结积攒财务会计的重要手段,相对于指定对象的经济活动和资金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监督财务账本,要求会计机构与会计工作者严格按照我国法律和会计监督的进行各种统计,一旦发现虚假的不符合实际的财务账本应及时勒令停止并令其改正,对于停止并不及时改正的现象,应上报国家财务部,请国家财政部进行强制执行。

(3)对实际物品与资金的财务监督。制定主体的会计机构与会计工作者应及时对实际物品和财务资金进行督查管理,使其形成严格的物品与资金的清产制度。一旦发现实际物品和资金与财务账本数据不符的情况,及时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的要求进行解决,如果出现超出会计机构和会计工作者的能力范围的工作,应向上一级的管理者进行反省,申请制定主体对有问题的地方进行重新审核与更改。这样制定严格的财务记录制度,可以保证委托人的最大利益。

(4)对各种报告的财务监督。监督财务报表可以让各部分的利害主次分明,人性化的进行委托人的监督申请、完整的对资金收支进行估算、推动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且加强了我国对于宏观经济的调节。所以,制定主体的会计机构和会计工作者对财务报表进行严格督查的作用不可小视,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委托人的资金信息准确并且有可行性。如果发现别有目的更改财务报表的行为应及时勒令停止并改正;对于不听从监督结果的,实时上报给国家财务部,使其积极服从国家财务部的安排及措施。

(5)对财务收支的会计监督。指定主体的会计机构和会计工作人员对制定主体的财务收支会计监督,有几点需要着重监督:其一是在督查和管理各个财政收支是,应合理管理那些不顾和规定的财务收支,进行补补返回修改。其二是在审计过程中发现违反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的采取勒令停止并改正的方式,如果不听从监督结果,同样需要上报给国家行管财政部门,或者由委托人直接在下达书面处理的十天内及时做出更该,并对其造成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

2.成本会计的会计监督

成本会计监督的定义是指定主体遵循自己机构的指定特性建立符合自己的管理机制,自发性的对经济活动以及资金变化进行监督和管理。成本会计的会计监督设计了提前估计,过程中的实时反映以及结束后的反思与总结。换句话说就是指定主体的会计机构以及会计工作人员在实时某项经济活动或者资金变换前需要严格的估算出活动的预算资金,统计不同的运行方案按确保经济活动不产生严重性的失误。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应实时的反映活动的各种信息一遍会计监督人员可以对现有的情况作出最准确的判断,以防出现实际情况与计划情况误差过大的情况。在经济活动后,指定的会计机构与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及时的统计活动中所有的数据进行分析,为下次活动顺利进行作出更改。

三、结束语

会计监督作为会计的基础职能,也是最重要的监督手段,对于会计监督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成为了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首要问题,通过上述对会计监督的简要分析,可以看出,在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无论在哪里,会计监督都会占有很高的地位。

参考文献:

[1]翁绍华,孙海波,吕宏迪等.高校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的关系[J].北方经贸,2013,(9):94-95.[2]王秀清.浅谈如何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J].劳动保障世界,2013,(22):130-131.[3]闫宝华.关于会计监督职能的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1,(30):432-433.[4]张博.基于伦理视野对会计基本职能的再认识[J].创新科技,2014,(24):34-35.[5]梁瑛.会计监督和会计控制的再认识[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2,(11):115.作者简介:何纪玮(1994.04-),女,汉族,重庆沙坪坝人,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在读本科

第三篇:对会计委派制的再认识

摘要会计委派制试行以来,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要想全面推行会计委派制,必须解决以下问题:委派制与现行政策法规的衔接问题、委派单位与接受单位的关系问题、会计监督与服务的关系问题、企业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会计;委派制;再认识

一、会计委派制出台的背景和动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也日趋严重,致使我国大量的国有资产和国家税收流失,导致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失误,给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障碍。而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原因是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和国有企业的经营者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从会计的角度出发,通过财务会计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和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实施监督,扭转财务人员听命于单位领导和经营者的现状,通过改革财会人员的任免机制,将由各单位领导和经营者任免改由政府部门任免,这就产生了会计委派制。会计委派制是政府部门通过对会计人员的资格确认、业绩考核、职权规范、人员任免和报酬统筹等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会计行为进行监督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和机制。

二、会计委派制试行以来的基本状况

(一)行政事业单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最早试行会计人员委派制的地区有山东的章丘市和济阳县、湖北仙桃市和宜城市及四川中江市共五个县市。这些试点地区的会计人员委派工作,全部以政府名义下发文件,财政部门代表政府作为委派单位进行运作,包括对委派会计人员的选拔、考核、资格认定、下派及后续管理等。被委派的会计人员主要来自原单位,其次是财政部门有关科室人员,也有部分向社会公开招聘。被委派的单位主要是县级(含县级市)行政事业单位,包括公安、检查、法院、交通、工商、土地、教育等部门。被委派会计人员的职责是:控制预算资金的支出,防止跑、冒、滴、漏;保证预算外资金及时足额入库,为地方政府开辟财源、增收节支;遵守国家有关财经法纪,切实履行监督职能,防止贪污、挪用、转移资金、公款私存和公款吃喝等不法行为及腐败现象的发生;提高会计数据的真实性铁路工程论文网http:///tlgclw/和准确性,杜绝虚假会计报表。被委派会计人员的管理由县市财政局直接负责,财政局定期对委派会计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将他们的工作业绩与工资奖金挂钩,作为今后续聘或解聘的主要依据。同时财政局注意维护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对阻挠会计人员依法工作的单位负责人,由纪委、监察部门严肃查处,如果发现被委派单位有违纪行为,不仅对被委派的会计人员进行惩处,而且单位主要领导人要负连带责任,情节严重的,就地免职。

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加强了对财政预算内、外资金管理,大大节约了开支,保证预算外资金及时、足额入库。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预算外资金管理切实得到加强,收支两线泾渭分明。山东章丘市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实行“收入全额上交,支出按审批计划拨付,结余由财政统一调控使用”的管理制度。1996年全市上交预算外资金2900多万元,仅占应交数的30%左右。1997年实行行政事业单位主要会计人员由财政局委派后,清理取消非法或不合理账户共187个,仅1997年1-9月份,上交的预算外资金就达7500多万元,上交数为应交数的100%.支出按审批计划共安排4300万元,结余的3200多万元由市政府(财政)统一调控使用。

2.会计信息质量显著提高,财经法纪得到较好贯彻。据检查统计,章丘市实行会计人员

委派制的单位,发票使用正确率达100%,会计报表按时报送率达100%,会计报表数字准确程度达100%.各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普遍得到加强,会计报表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国家财务会计法律法规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3.会计人员职业责任感和监督意识得到增强。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后,由于会计工作质量与会计人员切身利益紧紧结合在一起,大大增强了会计人员的职业责任感和监督意识。会计人员主动向单位领导宣传、解释和维护财经法纪,单位领导人违法干预会计工作、弄虚做假等不良现象大大减少。

(二)、国有大型企业

在国有大型企业,实行的是财务总监委派制,试点地区主要有深圳市、上海市和四川遂宁市。深圳市的委派单位是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代表政府组建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包括投资管理公司、建设集团公司和物资集团公司。财务总监从全国招聘,其任职资格要求有非常严格的专业工作条件和学历条件,并进行严格考试和考核,合格后须报经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确认,以后由投资管理公司以国有资产出资人身份委派任命。四川遂宁市财务总监由财政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共同聘任,向全社会公开招聘。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1995年率先对6家国有大型企业派出了第一批财务总监,1996年又向15家国有大型企业派出财务总监。他们是国有企业的产权代表之一,作为企业董事会成员,享受企业行政副职待遇。凡选派的财务总监,参与并监督企业一切重大的经济活动,参与拟订所有的经济方案,审核企业重要的财务报表和报告等。当然,以上的一切经济活动如果出现问题,造成失误或经济损失,必然要追究财务总监的行政责任、经济责任或法律责任。

深圳市企业财务总监的人事关系在投资管理公司,其住房,基本工资和社会保险等由所在企业提供,效益工资和奖金由投资管理公司发放,款项从企业上交利润中专项列支。四川遂宁市财务总监的工资、奖金及福利等均由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发放。

深圳市对企业财务总监实行持证上岗和动态管理,职别待遇和职务升降由市投资管理公司根据其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确定,企业财务总监在工作中如有违法乱纪,渎职失职,造成重大失误的予以解聘。财务总监任职后接受市投资管理公司的平时考核、考核。考评结论为优秀、称职和不称职三个挡次,考核意见详细记载后装入本人挡案,作为续聘、解聘、奖惩的重要依据。

国有大型企业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取得了初步成效:

1、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没有实行财务总监制度以前,有些大型企业的法人代表权力过于集中,缺乏制约机制,出现了一些惊人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实行财务总监制度后,杜绝了此类现象的发生,保护了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第四篇:浅谈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浅谈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摘要】

影响基础教育改革的因素有很多,诸如教育的背景,理念,政策,课程文化等。任何关于教育政策的讨论都应该考虑其历史背景,而教育理念又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教育观念的变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前提。转变教育观念较为困难的原因主要有教育内部和社会大环境两个方面。基础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奠基工程,肩负着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任。学校和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优化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学生学思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改革教育评价机制,把传授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新意识结合起来,造就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

【关键字】

基础教育改革 教育发展规律 观念 课程文化

【正文】

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基础教育,在很长的时期又叫普通教育和中小学教育。所谓“基础”,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从教育体制上说,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阶段;二是从人的发展方面说,基础教育是每个社会成员获得社会生存与发展,应当接受的最基本的教育。

教育的基本规律有两条 :一是必须遵循和处理好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是必须遵循和处理好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关系。落实到基础教育上来, 处理好教育与杜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就是要求基础教育发展既要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又要根据不断变化的要求作出适时的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改革必须正视中国的现实国情,为此要做到以下方面:

第一, 吸收国外的先进理论必须择优。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把自己融入世界, 虚心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成功的教育实践, 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发展,中国对国外理论的吸收借鉴从来都应是一个择适而从、研究消化、取其精华的过程, 而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

第二,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必须立足本土。中国基础教育的特色也是世界公认的。即使在基础教育改革呼唤教育新观念的今天, 扎实的 学科专业基础依然是我国学生的一大优势。因此, 我们不能脱离中国的现实而盲目地谈理想化的教育, 相反, 必须从民族传统的根基出发去构建新世纪基础教育发展的蓝图。

第三, 要保持一元与多元的共存。中国地域广大、各地区教育问题差别巨大。仅就中国当前的基本国情而言, 就面临着多元经济与文化价值的冲突。基础教育改革要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 而不能一刀切。

遵循了发展规律再来考虑教育观念。教育观念到底是什么?教育观念是指按一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反映一定社会群体的意愿,对教育功能、教育对象、人才培养模式、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过程及方法等根本问题的认识和看法。还有学者认为:教育观念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外延相当广泛的概念系统,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其核心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也就是如何使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地发展问题。可见,它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以及教育自身发展的集中体现。那从基础教育的视角来看,教育观念是指依据一定的教育管理结构体系,对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良好自主发展能力的学生观。教育观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我们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不是固步自封,与时俱进地创造新的理论与实践。但教育观念的改变却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影响它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管理者与教师的自身原因阻滞了教育观念的转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管理的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总 结历史经验,借鉴国外做法,认为主管部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各种领导体制中较好的一种,因为它可以原领导体制的很多弊端做到职权责统一,提高管理效率。但管理者的观念却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相当一部分管理者在利益的驱使下,赶潮流,争报试验点,以取得利益的分享,他们看重的是新课改带来的附加利益和上级的重视。因此,在管理中就出现了诸如搞形式主义、课改组织实施不得力、总结经验不认真、穿新鞋走老路、管理的错位等多种弊端,结果引发了教师对新课改的抵触情绪,难怪部分教师说,新课改是“老师出力,领导得利”,结果大家都心照不宣地共同应付。

对于在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教师而言,自满、守旧心理是导致转变观念困难的根本原因。让他们舍弃轻车熟路的教学方法而进入未知的不确定状态,使他们感到惶恐,再加之平时的斐然成果,这种放弃既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做法使教师感到难以适应甚至痛苦,他们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心理上都是难以接受的,由此导致了教师新课改的意识淡漠,新课改不能走进他们的心里,进而造成新课改意识与守护心理的悄然置换。

形式化的培训是导致不能转变观念的直接原因。培训是领会新课改精神、诠释倡导者意图、组织宣传发动的最佳途径。可是,由于参训人员层次单

一、培训过程形式化、阶段性培训运作缺失等原因,导致对新课改精神理解的缺位。没有理解就谈不上认同,没有认同的理论观念就是没有活化的抽象符号,而没有实践意义的抽象符号是不可能转变为指导实践的观念的。由此可见,转变教育观念要从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两个层面着手,具体策略如下:

重视培训管理,促成教育者对新课改理念的心理认同。首先,参训人员层次要全面。不能只侧重对一线教学人员的培训,对管理者、培训者的培训更重要,他们直接关系到对新课改的指挥和保障,关系到新课改理念能否被正确、深刻地阐释和传播。此外,也不能忽视对教辅、后勤人员的培训,他们也是化解社会压力的一支生力军。只有统一认识,才能聚成一个力量核心,为新课改创造有利的业内环境。其次,镶嵌问题意识,对新课改理念正本清源。增强教师参与新课改的自觉性的指导原则是:有破有立,破立结合。其实际做法是先改变教师对传统教育的看法,对教育的历史和现实进行剖析和反思,这种剖析和反思立足于现实教育实践;进而阐释新课改的理念,这种阐释的根基源自对现实教育实践的观照。这就要求培训人员有精湛的理论素养和宽厚的实践基础,能深能浅。为此,培训者要清楚培训是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做等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培训者的思考,更多的是要收集一线教师的意见,只有理论结合实践,实践归位于理论,才能帮助教师处理好上位理论与下位实践的关系,让教师得到他们想要的,使理论不再抽象。如果理论培训仅狭隘地界定其任务导向,就会流于形式,很难得到教师的认同。再次,培训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培训要侧重阶段性总结和反馈,介绍经验、纠正重大偏差;不定期培训要侧重及时解决新课改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要为纷繁复杂的教育实践活动提供及时、准确的理论支持。所以,管理者要 建立畅通的反馈运作渠道,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另外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多元化与一体化的矛盾与冲突影响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因而,随着全球多元化教育的实践与发展,民族教育的研究备受关注。民族教育改革是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民族统一和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民族教育课程改革中,在传播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也要适当讲授以主体民族为主的各民族共同的文化因素。民族教育不但要考虑主体民族为主的统一国家的发展和需要,同时还要体现少数民族特色,适应少数民族的文化环境和发展需要。

如果说教育知识反映了优势阶层的价值观与利益,那么自上而下的改革行动更能让人接受,在课程改革行动中被动员起来的行动者借助国家力量所展开的改革行动,使得教育知识的建构过程与秩序格局让人浮想联翩:这些具备改革资格的行动者,在生存的考虑与策略的选举中,既有对已有秩序的屈服与妥协,又有充满激情的困惑与努力。知识的变革过程把不同的社会力量拉入了教育知识建构的舞台,这些因素和力量不是一致性,统一性,而恰恰是混杂性,矛盾性甚至荒谬性,社会因素的作用与改革现实之间既有问题与危机也可能同时包含着希望与新意,它们以一种近乎悖谬、充满张力的关系推动实践的展开。

改革开放后,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法改革的热潮再次掀起。新的实验层出不穷,外国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也在此时大量传入我国,发现法,暗示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探究研讨法,目标教学法等。随 着经验的积累和研究的深入,在借鉴外国经验方面逐步单纯模仿的局限,教学法改革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总之基础教育改革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才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金志远 2008.11 [2] 《共用知识空间 新课程改革行动案例研究》高永红 2008.1 [3]《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研究》叶澜 2009.08 [4]《基础教育---思考与探究》杨显社 2009.05 [5]《中国教育改革30年 基础教育卷》王炳照 2009.1 [6] 《深刻认识和把握基础教育改革的着力点---“为了孩子健康成长”教育论坛综述》中国教育学刊 2012.01 [7]《基础教育改革中创新精神的培养》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102.01 [8]《基础教育改革下的发展性学生评价现状调差及反思》中小学电教(下)2011.02 [9]《公平与质量: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强音》教育发展研究 2011.01 [10]《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科教文汇(中旬刊)2102.01

第五篇:对银行合规与文化问题的再认识

对银行合规与文化问题的再认识

——兼商榷巴塞尔委员会的有关合规概念

心无挂碍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银行合规中的“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办”问题,通过对合规风险三层含义的剖析,指出意识层面的合规才是真正的合规,而无论行为或意识层面的合规,都有赖于合规文化的培育。为此,提出当前银行合规和合规建设首先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倡导和培养合规人人有责的理念,培养每一个人的合规意识,激发每一个人主动合规的自觉性。这是我们开展好其他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银行 合规 再认识

一、银行为什么需要合规

从中文的角度来看,合规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合,它是一个动词,意味着合是由人来完成的;二是规,这是一个名词,是需要人来遵循和执行的一切规矩。讨论银行合规,说明银行及其从业人员是有约束他们的一套规矩需要去遵循和执行的。这是因为,银行首先是存在于社会、经济和市场中的一个组织、一个企业、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那么银行和它的从业人员必然要受到社会、经济和市场中规范一切组织、企业和市场主体的法律、法规、道德、习惯、惯例等等行为准则的约束,这些是银行需要遵循的一般外部规矩。其次,银行作为一个企业组织,如同其他一切企业组织一样,也必须通过管理活动,来合理高效地配置和利用好组织内外的各种资源,提高银行运行的效率,并最终使银行的目的得以实现。管理活动则是通过人去遵循和执行与规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有关的一系列内部制度机制来完成的,这些是银行需要遵循的一般内部规矩。第三,银行作为一个经营风险的企业,其区别于其他企业组织的经营特点,即:资产负债匹配上的天然缺陷、经营的是货币商品、经营过程中多个环节存在信息不对称和风险不确定、以及由此可能造成的风险与损失会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等,决定了银行必须有比其它企业组织更严密、更特殊的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同时还必须接受来自外部的严格监督与管理。为此,银行及其从业人员就有了更多特殊的内外部规矩需要去遵循,否则银行经营的风险就可能失控。

二、不合规是怎样产生的

要明白什么是合规,必须先弄清为什么会出现不合规——即合规风险是怎样产生的。我们说,既然有这么多规矩需要银行和它的从业者们去遵循,那么导致不合规的问题就可能出在两个方面,那就是人的问题和规的问题。

按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合规风险的定义,合规风险是指银行由于不能遵循我们刚才所说的这些一般和特殊的内外部规矩,而可能遭受到法律制裁、监管处罚、或者是重大财务损失,或者是声誉损失的风险。这个定义并不全面,我们知道,风险就是指的不确定性,而这里只说到不合规后果的不确定性,后果有风险、后果很严重,但为什么不能合规这个我们更加关心的问题,也就是不合规原因上的不确定性没有交代出来,那么我们也就不知道该如何去防范合规风险,更无法理解为什么不合规是银行经营发展的一种特殊风险,为什么合规风险管理是银行管理控制其他风险的基础环节,是构建有效内控机制的基础和核心。

为此,本文认为合规风险应当包含三层含义:

第一是合的风险、人的问题——即银行的全部从业人员,他们当中的每一个是不是都有能力和愿望去合规,这是不确定的,在这方面人可能靠不住、可能出问题。

从愿望的角度看,我们可以用经济学里的委托代理问题来解释人的行为。我们把被要求合规的每一个银行从业人员都称为“代理人”;把要求他们合规的人或组织称为“委托人”。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自身利益最大化得追求者,代理人不会自觉地、完全地按照委托人的要求行动,代理人具有采取机会主义的倾向,或者说代理人的行为对委托人来说具有不确定性,委托人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激励约束制度安排、通过构建文化共识来减小和控制这种不确定性。其中,激励约束机制必不可少但又只能治标,因为它的前提是假设所有的人都是完全的经济人——趋利避害、唯利是图,在这样的前提假设下如果激励约束不当,就会出问题。例如,委托人对代理人的评价主要看盈利、看业绩,那么代理人在经营管理银行、在办理业务或在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时,他的全部决策也将只以此为目的,这种激励安排下代理人在风险识别与回避上将产生道德风险,也就是说,他不会去主动关心风险和违规事件可能给银行造成的损失,只会关注自己的业绩和与这些业绩挂钩的奖金。因此,还必须注重文化共识,注重人的德行修养,这才是治本的。

从能力角度来看,也就是人的才能问题,如果一个人不具备他所在岗位必需的知识和技能,那么要他去理解、遵循和执行与这个岗位有关的规矩也是不靠谱的。

第二是规的风险、规的问题——即需要被人们去合的或者说要去遵守的那些内外部规矩本身有没有、好不好,是不确定的,否则人没有规去遵守、有规但遵守不了、遵守了不好的规都会出问题。

第三才是不合规带来的后果有风险、有问题,就是巴塞尔委员会所说的可能遭受到法律制裁、监管处罚、或者是重大财务损失,或者是声誉损失等等,它告诉我们对银行自身来说,为什么不能不合规。

三、怎样才是真正的合规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分析对合规风险的防范——即合规风险管理机制来实现。通过归纳巴塞尔委员会有关合规的文件内容可以得出,合规风险管理机制是指银行主动识别风险,主动避免违规事件发生,主动采取纠正措施,主动采取适当的惩戒措施,主动去持续地修订相关制度流程,持续地修订能够详细地描述具体做法的岗位手册,通过人的这一系列的主动作为,来有效管理自身的合规风险,确保银行始终能够处于一个合规、稳健运行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当中。这里面,主动去识别规的风险,主动去持续地修订相关制度流程,持续地修订能够详细地描述具体做法的岗位手册等等,解决的是规的问题。主动识别合的风险,主动避免违规事件发生,主动采取纠正措施,主动采取适当的惩戒措施等等,解决的是合的问题。而这一切又都必须依靠人的一系列主动作为,因此,对合规风险的防范,归根到底要解决的还是人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要靠制度机制,更要靠人的德行修养,靠价值观的树立,靠对人的教化,换句话说,就是要培育合规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资银行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激励约束等制度机制的建设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问题不断,其原因正是在规和人两个方面还有欠缺: 首先是规出了问题。这些制度机制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例如在激励机制上的急功近利,我们屡屡片面强调业务指标和薪酬收入挂钩,导致一些分支机构,尤其是基层行一味盲目的追求存贷款规模和增长速度;又如有些控制制度有没有建立或不健全、缺乏可操作性,造成内部各个业务部门在具体行使职能的时候,缺乏清晰明确的权责利边界和责任追究机制,不能形成科学的协调和制约机制,等等。

其次是人出了问题。

一方面,我们对管理、治理的认识片面地停留在完全依靠制度机制的完善来达成管理治理的目标上,往往忽视了另一半工作,对人、对银行从业者的教化,价值观的树立,德行修养的提高,乃至银行合规文化的形成。我们知道,任何制度机制都需要人的执行和配合,如果我们不去教化员工,提高他们的德行修养,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那么个人在追求和实现自身理想、梦想的时候,很可能就只知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此而不择手段、不顾一切,却忘记了还必须配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没有了道德文化作为支撑,后果就是变相培育了不违规吃亏、不违规不发展的“违规文化”,这样的环境下制度机制建设的再好,得不到认真执行,终究要出大问题。所以,我们常讲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等制度机制,是可以复制照搬的东西,这些年我们把国外的这些东西都搬了过来,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道德和文化的支撑,也可以把它叫做合规文化的支撑,所以公司治理也好、内部控制也好,出现了水土不服。但文化这东西是不能复制的,只能慢慢的培养教化,这也是为什么说合规文化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的缘故。

另一方面,在用人上,过去对“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得不够,这对以部门银行为主的经营管理架构尤为严重,因为各级经营管理层尤其是各级行长在这个组织架构中拥有相当大的权利,他们的风险偏好、经营理念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银行经营的好坏,如果他们带头违规,将直接导致银行各种内控制度与机制的失效。因此,对“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必须有这样的认识,一个人用到一个岗位上,他需具备胜任这个岗位的相关知识技能,也就是才,才是必要条件,缺了不行,只有才也不行;这个人还必须要有载得起这个岗位的德行修养,这个德,是充分必要条件,否则他将受不了岗位带来的权利和利益诱惑。尤其对高级管理人员,除了必须具备所任岗位需要的能力才干外,还要有相应的德,这个德除了要载得起他所面对的物外,更要靠高管的德来教化他所管辖员工,如果高管们自身还有待教化,那迟早要出事。为此,我们的高管首先自己要做到“诚意、正心、修身”,有了受得起你所在岗位的德行修养,然后才能去“齐家、治国、平天下”。各级管理人员,既然到了管理岗位管着别人,就应当对被管的人负责,要用自身的修养来教化和影响他们,这是中国文化的思想精髓。当然,这里不是要求每个人都要成为圣贤,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都有自己所处的位置,那么我们都要努力具备与自己所处这个位置相适应的德。

因此,银行抓合规,必须从机构的制度机制和员工的文化修养两个方面着手。说到这里我们需要来重新检讨一下合规的定义,巴塞尔委员会定义的“合规”可归纳为,使银行的所有活动,与所适用的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以及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相一致。这个定义也不够完整,它只说到行为层面的合规,但我们谈的合规并非行为那么简单,否则它与传统的合规概念不会有本质区别。我们还应当加上意识层面的合规,也就是说,合规还是一种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习惯,是一种自觉,是一种修养,意识层面的合规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合规,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规。我们搞合规建设正是要建设这样一些机制和文化来使人们实现行为和意识的合规。

四、当前银行合规与合规建设要注意的问题 当前银行合规和合规建设首先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倡导和培养合规人人有责的理念,培养每一个人的合规意识,激发每一个人主动合规的自觉性。这是我们开展好其他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往大里讲,这也是我们国家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不能成功的前提和基础。今天我们的市场经济出现了很多问题,根子都在这里。经济学书本上的标准提法认为,市场经济有两只手,一只是看不见的叫做市场规律,另一只是看得见的叫做政府调控,两只手各管一块,市场有效的地方政府不管,政府只管市场失效的地方。但光靠这两只手的配合市场能够高枕无忧吗,无论从西方的市场经济历史还是从我国市场经济的实践来看,都是不行的。因为无论是西方还是我们,都常常会忽视前面所说的这个前提和基础。事实上这点西方自由市场经济的鼻祖亚当斯密早就看到,亚当斯密除了写《国富论》,还写了一本《道德情操论》,他说:自爱、自律、劳动习惯、诚实、公平、正义感、勇气、谦逊、公共精神、以及公共道德规范等,所有这些都是人们在前往市场之前就必须拥有的。这些话的意思,如果用中国文化来表达,就是先要能厚德载物,这个人才能到市场中去自强不息,否则就会翻船。2008年的金融海啸以及我们国家经济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不就是因为很多人没有能载物的这个德引起的吗!这个德就是一种文化修养和价值观,放到我们银行也可以说就是合规文化。所以,市场经济不应当只有“两只手”,而应当有“三只手”。这个德,这个文化修养和价值观就是常常被人们忽视的第三只手,它影响人们的行为于无形之中,从而也影响到市场中另外两只手是否正常发挥作用。

今天,社会上的功利意识太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人们只注重自强不息,忘了厚德载物,其结果就是为达到个人目的不择手段、唯利是图。所以,我们银行业搞合规建设,应当花力气把银行业中这种扭曲了的个人奋斗思想纠正过来(这同时也是全社会都该做的事),让每一个员工在自强不息的同时,更要注重厚德载物,协调好个人奋斗过程中各方面的关系,既创造一个有利于个人奋斗的环境,又能使个人奋斗有益于国家、民族和社会。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意识层面的合规,作为管理者,不可能事事时时都盯住每一个员工,看他是否合规,我们并不知道员工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会不会守规矩,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要完善公司治理和内控制度机制外,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员工的德,靠员工的文化修养和价值观,靠员工的合规意识,有了员工的合规意识就好比在每一个员工内心装上一个监控器。我们说合规创造价值,但对合规的管理控制肯定也带来成本,如果完全依赖制度机制约束来实现行为层面的合规,这个合规成本可能会相当高,而依靠文化修养来实现的意识层面的合规,才是成本最低的、真正的合规!

其次,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和文化建设中各个角色的职责与关系:(1)银行机构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部门,包括高层,他的合规职责包含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必须遵守好自身所在岗位应当遵循的所有规矩;二是应当主动去发现、报告和纠正与自身所处岗位有关的所有合规问题或者叫做合规风险点。

(2)合规必须从高层做起。这里说的高层,实际上包括了银行各级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而不是仅指法人机构的高管层,这是由中资银行的部门银行特点所决定的。高层在合规上除了要自觉外还有觉他的职责,银行良好道德风气的形成,要求高层要有效履行合规职责,身体力行、言行一致;同时,高层要从文化修养层面倡导并在全行推行诚信和正直的道德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要重视和善于去教化你的员工。此外,高层还要重视对制度框架的构建、执行与完善,为员工合规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比如,要改变过去近似行政机构的银行制度范式,重视制度的可执行性,使员工知道什么是合规什么是违规;又如,要善于发现并校正管辖范围内存在的破窗问题,避免环境诱使员工违规。根据管理学中的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氛围中,违规与犯罪就会滋生、繁荣。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也受到环境的决定。我们的工作环境通常有两类,一类是硬环境,如办公环境,设备环境等。另一类是软环境,如工作氛围,企业文化制度,语言习惯等。很多银行都很在意硬环境中的“破窗子”,只要一出现问题立即修理,但却不太在意软环境中的破窗子:比如同事关系的紧张,比如个人或企业文化中的不良习气,比如语言习惯中对客户的不敬,比如制度上的漏洞等等!然而,银行任何一个问题的背后,一定是若干问题累积的结果!所以,要想解决问题,也需要从问题发生的环境上找原因,很多问题表面上是某个人的问题,其实背后是企业的制度、文化与员工心态出现了“破窗”,这种“破窗”在“鼓励着”问题的出现!再如,要切实有效地落实问责制,构建激励相容的考核机制,使员工不能、不敢也不用违规,等等。(3)明确合规部门是支持、协助银行高级管理层做好合规风险管理的独立职能部门。合规部门要做好工作,一是必须保持合规部门的开放性。这里主要指信息来源以及汇报路线的开放和畅通,这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很难去及时发现和纠正合的风险和规的风险。二是必须建立配套机制确保合规工作的独立性和有效性。这包括对合规部门合规人员考核的独立性;将合规纳入绩效考核范围(这里主要指对业务部门的考核);建立诚信举报机制(又可称为“道德热线”),它是银行为内部员工举报违规行为所建立的、安全通畅的信息反馈机制,是“合规人人有责”的具体落实,因为它强调了员工应从维护诚信精神的角度,自觉地向银行相应管理层指出存在的问题,等等。

下载对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几个问题的再认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几个问题的再认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问题》的有关调查

    关于《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问题》的有关调查 一. 学校设施的调查 1. 有多少个班级? 2. 每个班大概多少人? 3. 教室里有什么设施(诸如投影机,扩音机等)? 4. 有没有机房,语音教室,阶梯大......

    对涉诉信访问题的再认识

    涉诉信访一直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各级部门为此花大力气予以解决。人民法院做为调处社会矛盾的最后一道防线,每天要面对大量涉诉信访案件。近年来,人民法院在解决涉诉访问......

    对会计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论文(范文大全)

    一、我国本科会计教育现状(一)教育行为与教育目标不一致教育目标是拟通过一定时期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活动,运用软、硬件设施让接受该种教育的人具备某些能力的规划。教育行......

    对党的再认识

    对党的再认识 寻找自己的人生归属和方向 在听了严春华教授从天地人三个方面来介绍他自己的入党经历和我们自学了党的十八大报告之后,我们在2013年10月19日进行了小组讨论,我们......

    对会计专业的再认识

    对会计行业的再认识 一:会计的含义和智能 会计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全面、连续、系统、综合地反映和监督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

    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再认识

    经过课堂学习和阅读《最寒冷的冬天》等相关书籍和资料,我对发生在62年前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观点不一定正确,这里进行介绍。 一、“志愿军”最......

    浅谈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 县河镇中心学校 任筠 《正道》一片以西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例,分为挑战、均衡、素质3个部分,立足中国基础教育现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讨中......

    对贫困山区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对贫困山区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贫困山区县,技术可以引进,资金可以引进,但惟独人才难以引进。众所周知,现代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没有高素质的人才,我们经济与社会建设很难得到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