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聚首2013内蒙古年度经济论坛(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2 18:3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8月聚首2013内蒙古年度经济论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8月聚首2013内蒙古年度经济论坛》。

第一篇:8月聚首2013内蒙古年度经济论坛

8月聚首2013内蒙古年度经济论坛 合特网北京3月24日电:以“发现与预见——绿色理念下的经济增长之道”为主题的“内蒙古年度经济论坛”将于8月在呼和浩特隆重召开。届时,政府高层、世界知名企业、全国知名企业家、著名经济学家、知名媒体等共计1800多位各届人士将云集内蒙古就绿色能源与经济发展转型及持续化发展、城市品牌定位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地产经济的分析与预测、城镇化和低碳经济与绿色发展等热点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论坛论坛突出国家部委与地方政府、企业发展与国家政策的对接和政企商学各界的互动交流。

内蒙古年度经济论坛组委会发起主办,超飞巨英联盟集团、山东康华传媒集团、北京爱维龙媒文化产业集团策划推广及承办,人民日报《民生周刊》杂志社、内蒙古发改委、内蒙古经信委联合主办。届时,政府高层、世界知名企业、全国知名企业家、著名经济学家、知名媒体等共计1800多位各届人士将云集内蒙古,助推内蒙古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记者从论坛组委会了解到,本次论坛引起内蒙古自治区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内蒙古政协主席任亚平作出相关批示,内蒙古自治区政协积极协助要求办好本次论坛。同时组委会透露本次论坛将配套举办内蒙古成就展、投资洽谈会、企业健康巡诊、表彰功勋人物及颁奖晚会、企业经销商或个性推介会、各类行业会议或城镇峰会等活动,出版人民日报《民生周刊·美丽内蒙古》特刊,编撰《领袖》会刊,拍摄央视《我爱内蒙古》纪录片等一系列活动。(领德文媒)

第二篇: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

六十年风雨兼程 六十年成就辉煌

日期:2009-9-2

六十年风雨兼程 六十年成就辉煌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十大变化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内蒙古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史征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奋勇前进,国民经济步入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全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大变化。

一、综合经济实力实现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历史性巨变,经济总量进入全国中列

建国之初,内蒙古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都十分低下。60年来,全区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水平都大幅度提高,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力也明显提高。全区生产总值由1949年的7.08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58.04亿元,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代,经济总量迅速扩张,2008年超过7000亿元,达到7761.8亿元,年均增长9.7%,1952—2008年全国平均增长8.1%,而1961—2008年世界年平均增长只有3.6%。其中,1979—2008年内蒙古年均增长12.1%,分别快于全国和世界经济增速2.3个和9.1个百分点。如今内蒙古一天创造的财富量,就相当于1949年一年总量的3倍。1952年,内蒙古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为1.79%,2008年已提高到2.58%,居各省区市第16位和西部第2位,由全国后列进入中列。人均生产总值由1949年的118元上升到1978年317元,迅速提高到2008年的32214元,年均增长7.1%,其中,1979—2008年年均增长11.1%。内蒙古的人均生产总值居全国各省区市第8位,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达4638美元。《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7—2008)蓝皮书》显示,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10位,西部各省区市第1位,其中产业经济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环境发展竞争力以及宏观经济竞争力等4项二级指标居全国前列。

二、人民生活实现由贫困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正在向着全面小康目标迈进

自治区解放前,受连年战争、灾荒、疫病的影响,内蒙古人民生活水平相当低下。到1978年,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虽然有所改善,但仍处在温饱不足状态。经过改革开放30的发展,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连续跨越几个台阶,从基本消除贫困,到解决温饱,再到实现总体小康,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01元增加到2008年的14431元,在全国的位次由第19位前移至第9位,增长46.9倍,年均增长13.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年均增长7.6%,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1元增加到2008年的4656元,在全国的位次前移至第14位,增长34.4倍,年均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年均增长6.9%。收入的增加使城乡居民拥有的财富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8年底,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211.66亿元,比1952年底增加8.1万倍,人均由0.6元增加到13329元。城乡居民的收入结构发生变化,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随着城镇居民财富的积累,投资渠道的拓宽,收入的来源趋于多元化。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已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达到2.1%。在农村牧区工资性收入、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已经成为农牧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2008年,农牧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806.5元,比2000年增长1.8倍,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也由14.1%上升到17.3%;农牧民人均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达到631.7元,比2000年增长9.6倍,占纯收入的比重也由2.9%上升到13.6%。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逐步改善。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之初,内蒙古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都在46%以上,在温饱最低线和贫困水平之间徘徊,农村牧区居民恩格尔系数则分别高达59%和48%以上,一直处于贫困线以内。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用于精神文化生活和卫生保健支出相应提高,特别是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和住房消费支出增长迅速,食品结构、衣着服饰向多样化、中高档方向转变。2008年,我区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2.8%,比1985年的46.1%下降了13.3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1个百分点,在全国各省区市中是最低的;2008年,我区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2.5%,比1985年的59.2%下降了16.7个百分点;牧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4.6%,比1985年的48.3%下降了13.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整体过上了温饱有余的生活,正由温饱向全面小康迈进。

三、商品市场实现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标志性转变,告别了商品短缺时代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从1998年开始,国内市场由短缺转为相对宽裕,实现了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历史性跨越。目前,内蒙古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和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许多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全国前列。2008年,全区牛奶、羊肉和羊绒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原煤产量进入全国第2位,发电量进入全国第4位。此外,全区粮食、钢材、化工和建材产品在全国也占有重要地位。全区有鄂尔多斯、蒙牛、伊利、赛飞亚、伊泰、远兴等34个中国驰名商标。告别商品短缺时代,标志着我区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也表明全区经济由解决生产问题为主向解决需求问题为主的阶段转变。

四、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轨,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消除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内蒙古根据区情,采取舆论引导、政策扶持、优化环境、创新机制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明显地发挥基础性作用。产品生产主要由市场决定,商品和服务价格基本由市场形成。二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在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做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推动企业分离办社会工作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同时,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兴起,打破了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所有制格局,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城乡市场、扩大就业渠道、增加财政收入、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8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完成3100亿元以上,占GDP的比重达到42%,比2000年提高近20个百分点。三是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区国有企业经历了实行两步利改税、落实厂长(经理)负责制,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等一系列以放权让利为主要特征的改革过程。从1995开始,我区积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以提高国有企业整体实力为目标,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促进资产流动和重组为重点,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使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到2000年底,全区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的改制工作基本完成。党的十六大以后,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我区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随着我们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国有资本向优势行业、优势企业集中的同时,逐步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一批劣势企业退出国有序列。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了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抓大放小,加大中小企业放开搞活的力度,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四是各项综合配套改革日趋完善,有力的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力推进价格体制改革,价格调控在治理通货膨胀和控制通货紧缩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市场调节价比重上升,逐步完善水、电、油、气、暖等重要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理顺了价格关系。府机构改革进展顺利、职能有了转变。政府调控突出了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和目的性,逐步减少了对微观经济的直接管理。重视运用经济手段以及政策、法律手段调节经济运行,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已由直接调控逐步转变为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的间接调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展开,失业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牧区保险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全区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

五、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构成我国向北开放的前沿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十五”以来,内蒙古紧紧抓住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大好机遇及向北开放的有利契机,充分利用自治区的地缘和资源优势,坚持“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方针,不断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经济发展新战略,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内蒙古与世界上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和经济技术合作关系,有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12个,二类口岸6个,对外经济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口岸开放格局。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0.16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89.34亿美元,增长557.4倍,其中外贸出口由0.10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35.8亿美元,增长357倍。内蒙古出口值超过1亿美元的国家和地区,由“九五”期末的2个增加到6个。口岸资源得到开发利用,过货量成倍增长。“十五”期间,全区口岸进出境货运量为8808万吨;进出境客运量为1260万人次;进出境交通工具为1320万列辆次,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7.1%、16.7%、16.5%。2008年,全区口岸过货量超过4000万吨。利用外资成效显著。1985年以来全区年实际利用外资额为147.71亿美元,年均增长31.4%;外商直接投资达到98.2亿美元,其中“十五”以来达到90.6亿美元,是“九五”时期的20.8倍。

六、财政状况不断改善,可用财力明显增强

经济实力的增强不仅表现在经济总量上,更体现在地方财力上。1949年内蒙古财政收入仅有739万元,到2008年已达到1107.31亿元,增长14983倍。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三市地方财政总收入均突破百亿元,其中鄂尔多斯市达到265.03亿元,居全区各盟市第1位。全区有76个旗县区的一般预算收入突破亿元,其中超过10亿元的有9个,超过20亿的有3个,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达到32.9亿元,居各旗县区之首。全区人均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700元,在全国各省区中位居第8位。我区财政状况的不断改善,是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的结果。全区可用财力的明显增强,为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七、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有较大提高,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和自治区对农牧业的大力支持和农业科技的进步使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内蒙古的农产品供应不仅满足了自己而且还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和主要的畜产品供应和加工基地。全区粮食产量由1949年的212.5万吨上升到2008年的2131.3万吨,分别比1949年和1978年增长9倍和3.3倍,粮食产量居全国的第11位,人均粮食产量居全国的第3位。2008年,全区肉类总产量达到219.37万吨,比1978年增长9.7倍,在全国的位次由第19位提高到第14位;牛奶产量达到934.92万吨,比1990年增长24.3倍。全区牛奶、羊肉、羊绒产量均居全国首位。人均占有牛羊肉、牛奶产量分别达到53公斤、388公斤,在全国各省区市中是最多的。农牧业产业经营水平不断提升。从龙头企业到基地再到利益联结机制的产业化链条的架构基本形成,尤其是乳绒两大产业龙头已经成型。乳产业、绒产业连续多年保持行业领先,玉米、番茄、肉羊等产业逐步成为我区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成为发展的新亮点。农畜产品加工增值水平显著提高。全区农畜产品加工率达到63%,精深加工水平不断提升。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自治区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全区把做大做强工业规模作为全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依托自身优势,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突出重点,主抓大项目,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加大对重点工业项目的扶持和改造力度,发展和培育了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工业企业,不断提高工业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工业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实现了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的历史性跨越。工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工业为全区国民经济发展、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做出了重大贡献。内蒙古工业增加值由1949年的0.5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798.6亿元,比1949年和1978年分别增长2020倍和39.2倍,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由1949年的不到10%和1978年的37.6%上升到了2008年的48.9%。工业对GDP的贡献率高达60%。2008年,原煤产量已达到4.73亿吨,居全国第2位,比1947年增长了1000多倍,比1978年增长了20.5倍;发电量达2136亿千瓦小时,居全国第4位,比1949年增长了1万多倍,比1978年增长了55.5倍。形成了能源、冶金、化工、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6大优势特色产业为代表的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六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已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90%以上。拥有鄂尔多斯、蒙牛、伊利、远兴等34个中国驰名商标,有30多项工艺和设备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钢材、建材和化工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能源工业重点发展煤炭、电力、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加快了能源基地建设。目前内蒙古煤炭保有储量达到3275.88亿吨,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准格尔哈尔乌素露天煤矿、扎哈淖尔素露天煤矿等一批煤炭项目已在“十一五”期间陆续开工建设。加速开发煤炭下游产品,经过精心准备和建设神华集团煤制油项目于2008年8月试生产。同时加大煤炭资源整合力度,“十一五”以来全区累计淘汰煤炭落后产能4600多万吨,煤炭产业集中度、安全水平都有了大幅提高。电力工业继续加快电源点和电网建设,重点建设西电东送、煤电一体化和区内用电项目。石油天然气开发取得新进展。作为我国陆上最大的整装气田,苏里格气田日产量突破1500万立方米,并已具备了年产80亿立方米的生产能力。立足农牧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畜产品深加工工业,乳品、肉类、羊绒等特色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以伊利、蒙牛为首的乳品加工业规模超常发展,以伊盛、科尔沁牛业为代表的现代化肉类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鄂尔多斯、鹿王等名牌羊绒制品加工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产量和销售额已经跃居全国之首的行列。以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改造为主的冶金建材传统产业步伐明显加快,包钢、包铝、内蒙古一机集团为代表的大型骨干企业实现了扩能改造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明显提高。扩大了包钢的中厚板、汽车板、特种钢、稀土钢和不锈钢的生产能力。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通过改组改造,产业组织结构继续优化,产业竞争力得到提高。化学工业重点发展煤化工、天然气化工和盐碱化工,加紧大型化工基地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稀土深加工、新材料、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新能源、生物制药、光机电一体化、农业高新技术、绿色食品、沙产业等领域已形成了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基本格局,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区工业结构正在向高层次推进。2008中国企业500强名单中,内蒙古自治区有8家企业上榜。

八、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

建国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持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以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为重点,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形成对自主创新的有效激励机制。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应用类科研院所进入或转变为企业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中心的建设力度得到加强。企业自主创新条件不断改善,创新政策环境趋于宽松。企业办科技机构规模不断扩大、科研实力进一步增强,为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008年,全区企业R&D经费总支出占全区R&D经费总支出的比重达到78%以上;各级政府科技投入不断加大,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成为科技经费的主要投向,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8%。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掌握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1985—2008年,全区累计申请受理三项专利量21518件,三项专利批准量12263件。近年来,先后实施了煤变油核心技术开发与工程放大、稀土合金材料关键技术及制品、大型风力发电机开发与产业化等18个重大科技专项,建立了沙地(沙漠)生态系统与生态工程、蒙医蒙药等35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建立了特种车辆、畜牧业装备、肉类、畜产品加工等41家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建立起了51家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其中包头钢铁集团公司、亿利资源集团公司、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公司等7家企业成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初步形成覆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知识创新体系。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培育出蒙西、北方重汽、稀土高科、天骄奥特奇、宇航人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带动作用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并催生了国家级高新区中唯一冠以专业名称的包头稀土高新技术开发区。

九、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实现由单纯追求经济繁荣向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并举,经济与人口、环境、资源的相互协调转变,在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54年的37.9‰下降到2008年的4.3‰,人口再生产类型完成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的传统模式向“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的现代模式转变,全区人口进入平稳增长时期,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二是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成效显著,耕地、水、矿产等战略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环境保护向广度、深度发展。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截至2008年,全区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15371.7万亩,森林覆盖率和可利用草原植被盖度分别达到17.57%和38.85%,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2.08亿亩,占国土面积的11.72%,拥有自然保护区196个,拥有生态示范区25个。生态恶化趋势得到初步扭转,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同时,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环保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2008年,全区主要城市空气质量好于二级以上天数平均达到322天,重点监测的40条河流断面达标率为64.2%。三是循环经济工作工业稳步推进。近年来,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培育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地区覆盖面不断扩大,循环经济工作成效显著。2008年,全区列入国家和自治区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园区和企业分别达到20个和10家,涉及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煤炭、医药、农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等九个重点行业,覆盖全区11个盟市,形成了以循环经济模式发展工业经济的格局。四是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组织实施了一批节能减排重点项目,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大力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近三年累计下降12.8%,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已分别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的84.5%和44.6%。

十、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得到深入贯彻落实,“模范自治区”走向辉煌

内蒙古作为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自治区,在上世纪50年代,由于建设事业以及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初步形成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的局面,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模范自治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全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处于领先位置。生产总值增速连续7年居全国之首,经济总量居于五区之首。2008年内蒙古生产总值位居全国第16位,在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居第1位,经济总量占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经济总量的37.6%。按可比价格计算,内蒙古比上年增长17.2%,高于全国平均增速8.2个百分点,增速连续7年居全国首位。三次产业呈现出协调发展的态势,产业结构比为11.7:55:33.3。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消费需求在全国的位次继续攀升。2008年,全区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在全国各省区市中保持第10位,是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唯一进入全国前列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投资总额的45%;同比增长27.4%,增速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2008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国第17位,比上年增长24.1%,增速居全国第5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总量和增速在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均位居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总额的38.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保持平稳,增速高于全国。2008年,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总量居全国第17位,同比增长32.1%,增速居全国第4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6个百分点,在西部12个省区市中排第2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总量和增速均居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第1位,占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总额的39.4%。城乡居民收入在全国的位次继续攀升。2008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各省区市中居第9位,是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唯一进入全国前列的地区。比上年增长16.6%,增速在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中位居第2位。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在各省区市中与湖北省并列第14位;比上年增长17.8%,增速居全国第3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总量和增速均居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第1位。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族教育全面发展。2008年全区拥有普通高等学校39所,比1984年增加24所;在校生31.67万人,比1984年增长11.8倍,年平均增长11.2%。其中少数民族在校生9.78万人,比1984年增长13.2倍,年均增长11.7%。拥有普通中学1291所,在校学生140.3万人,增长30.3%。其中少数民族在校生35.56万人,比1984年增长84%。文化事业呈现繁荣景象。2008年,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6个,文化馆102个,博物馆36个。2008年,全区有广播电台13座,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4.05%和92.73%。全区出版发行各类图书、期刊和报纸2423种、149种和61种,出版发行数量分别达到 6730万册、1229万册和2.5亿份,其中蒙文图书、期刊和报纸976种、47种和13种。全区拥有卫生机构7966个,比1949年增长101倍;全区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7.4万张,比1949年增长100.9倍;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0.62万人,比1949年增长13.7倍。每万人拥有病床床位30.7张,每万人拥有医生21人,分别比1949年增加29.65张和13人,医疗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目前,全区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农村牧区人口1434.4万人,参合率达到94.69%。自治区的体育事业在普及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具有民族特点的项目逐步进入全国先进行列。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上实现了我区在奥运会历史上奖牌零的突破。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坚持党的领导,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民族团结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回顾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的光辉历程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经验和启示: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60年来,全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民族团结不断得到加强,使得祖国边疆长期保持稳定,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国家和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使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迅速提高,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团结的进一步巩固。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民族自治地方的繁荣和发展,只有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各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才能使民族自治地方更加兴旺发达。

(二)维护和加强民族团结是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繁荣的基础。60年来,全区坚定不移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颁布实施的一系列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法规,保证了实行区域自治的各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享有民主平等的权利,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同时,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和少数民族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在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和处理民族关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族人民亲如手足,形成越来越强大的凝聚力,共同致力于地区经济建设,使全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使振兴民族自治地方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突出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提高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既艰巨又紧迫的重要任务。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讲民族进步,首先看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是否发展。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抢抓机遇作为促进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在实践中着重把握好以下几方面:一是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2000年,国家在西部12个省区市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二是抓住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发,内蒙古加强与俄、蒙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积极推进“向北开放”战略和“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了全区外向型经济的加快发展。三是抓住国家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机遇。2007年东部五盟市正式纳入国家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为今后东部五盟市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难得的机遇。四是全区把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作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现实机遇。正是由于内蒙古改革和建设始终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为发展积极创造有利的优势、资源和空间,从而赢得了先机、争取了主动,促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经济自主增长机制的逐步形成,使得内蒙古经济社会不断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

(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完善发展思路,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仅促进了民族自治地方各族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更新,而且对该地区优势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结构调整、企业技术进步和经营机制转换都起到了推动作用。进入新世纪,内蒙古党委、政府不断完善发展思路。2001年,在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上,提出了贯穿“一条主线”、加快“两个转变”、加强“三大动力”、加强“两项建设”、推进“三化进程”的总体要求。党的十六大之后,自治区党委、政府又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2006年,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对未来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提高“两个水平”,保持“两个高于”,确保“两个实现”的总体奋斗目标。全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有机统一,把抓科学发展与促社会和谐相结合。实践证明,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由加快发展向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转变。

(五)坚持国家支援和自力更生相结合的方针。60年来取得的光辉成就,是中央及兄弟省市的支援和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60年来,中央始终给予内蒙古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工业基地、粮食基地、水利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国家都组织了一定的财力、物力给予支持,从工业、技术先进的省市抽调大批技术人才支援内蒙古,从而迅速改变了我区贫穷落后的面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内蒙古的开发力度,一大批国家级重点大型项目先后开工建设投入运营,对于这个时期的快速增长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进入“九五”时期,中央制定了加快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六条措施,2000年国家在西部12个省市区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同时,兄弟省市对内蒙古经济的发展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协助。在今后的经济建设中,我们必须更好地把争取国家帮助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结合起来,一方面,针对我区经济基础薄弱,加快发展,需要得到国家更多的支持。另一方面就内蒙古自身来说,要大胆改革创新,制定好符合适应市场需求的资源开发主攻方向,与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区域相衔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同时要树立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思想,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和横向联合;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尽快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微观运行机制,广泛吸引国内外的资金、技术、人才,促进内蒙古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六)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在贯彻落实“林牧为主、多种经营”方针中,长期狠抓植树种草、农田水利建设和水土保持,取得了明显成绩。森林面积大幅度增加,森林覆盖率达到17.6%;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初步控制,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工业污染和城市环境整治取得一定进展。内蒙古虽然人口不算多,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总体上看还存在着诸如:由于过去人口增长较快,对当前及今后的教育、就业等方面形成较大压力;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仍很突出,制约着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工业污染严重,城市环境质量差;在资源开发中存在着较多的低水平、小规模、浪费宝贵资源等问题,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进一步加大计划生育、生态治理、环境保护的工作力度,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副局

作者:周耀亭

第三篇:段俊平:内蒙古经济论坛开幕主题致辞

段俊平:内蒙古经济论坛开幕主题致辞

2013年8月10日,由爱维龙媒集团主办的“内蒙古经济论坛”在呼和浩特市召开,百余位政、商、学等界代表围绕经济建设、生态环境、智慧城市等主题展开讨论。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顾秀莲讲话,全国政协原副主席白立忱宣布开幕,自治区政协主席任亚平致开幕词,自治区领导赵忠、陈羽出席。

作为论坛的发起人、组织者、内蒙古经济论坛执行主席、著名国学专家、爱维龙媒董事长段俊平代表论坛组委会为论坛开幕进行主题致辞。

致辞全文: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白鸟唱,一弯碧水映晚霞 ”。在内蒙古最美丽的季节,经过多方筹备,我们迎来了内蒙古首届经济论坛。在这里,作为论坛的发起人和组织者,我代表论坛组委会,向能从远道而来的领导及各位嘉宾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身在异乡,可游子的心却在家乡那片神奇的草原,一年中,不到草原闻闻草香,不喝一回马奶酒,不吃一餐手把肉,人生好像失去了许多色彩,我想在外地的故乡人都有同样感受,能多回几次家乡,为家乡能多尽一些微薄之力,成了在外游子的共同心愿,在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经过一年的筹备,内蒙古首届论坛终于在今天成功召开了。内蒙古首届经济论坛的主题是“发现与预见——绿色理念下的经济增长之道”,在这两天里我们将围绕草原绿色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中的挑战与机遇、能源战略的新思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实路径、内蒙古的绿色GDP成长之路及创新之路、智慧城市的构建等诸多问题展开讨论。

作为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的内蒙古自治区,近些年所取得的成就备受中国和世界瞩目,尤其是在今年,全国许多地区经济发展出现普遍下滑和回落的情况下,内蒙古的经济还保持了较为强势的增长势头,内蒙古及内蒙古的发展需要外界了解和助力,但是外界还对内蒙古缺乏真正的了解,宣传内蒙古的手段还比较单一,我们认为以点带面的高端论坛是宣传内蒙古很好的载体,每年举办高规格的的经济论坛,通过汇聚政府高层、商界精英、知名学者和媒体代表,以全球化视野展开高端对话与交流,为内蒙古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并为政府与

企业家提供前瞻性的思路和引导,作用重大,意义深远。

各位来宾朋友们!友谊只有交流才能加深,智慧只有碰撞才能升华。我们也希望在座的嘉宾在这两天里畅所欲言,为内蒙古的发展献计献策。我们有理由相信内蒙古会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制定的“8337”新的发展战略中取得更大成绩。最后,预祝2013内蒙古经济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愿各位领导、来宾工作顺利、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本次内蒙古经济论坛以“发现与预见——绿色理念下的经济增长之道”为主题,探讨内蒙古在经济转型升级中面临的现实挑战与机遇、本土企业如何与外来资本共舞、绿色能源与创变格局下的新经济模式等议题。著名经济学家黄有光、贾康、于鸿君在会上分别作《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与方向》《当前金融走向》《绿色理念下的经济增长之道》等主题演讲。分论坛分别就智慧城市、科技、可持续发展、国有经济与非公有经济、幸福管理等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论坛旨在通过整合全球经营管理智慧,搭建最高端的思想交流平台,汇聚政府高层、商业精英、知名学者和媒体代表,以全球化视野展开高端对话与交流,为政府和企业家提供前瞻性的思路和引导。

为激发各界人士为内蒙古经济的持续绿色发展做贡献,论坛还设立了蒙鹰奖和蒙马奖。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旭日干,清华大学原校长顾秉林,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夏日,内蒙古低碳发展研究院院长许柏年,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经济学家于鸿君荣获2013中华蒙鹰奖;包钢董事长周秉利,蒙牛乳业创始人牛根生,内蒙古地矿集团总经理杨永宽,慧聪集团董事局主席郭凡生,华泰汽车集团董事长张秀根荣获2013中华蒙马奖。

“内蒙古经济论坛”由爱维龙媒集团与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呼和浩特市政府、内蒙古自治区工商联、北京内蒙古商会联合发起,并由爱维龙媒组织承办。论坛旨在通过整合全球经营管理智慧,搭建高端的思想交流平台,汇聚政府高层、商界精英、知名学者和媒体代表,以全球化视野展开高端对话与交流,为政府和企业打开前瞻性的战略思路,通过论坛峰会及其常设机构,加强各领域合作,共同助推内蒙古经济社会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第四篇:经济论坛策划书

《大学社团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九月,因为新生的到来,使我们古色古香的大学生校园抓住了仲夏的尾巴,喷发出青春的热情。对他们而言,大学生活是那么的新奇有趣,可是作为一名标准的大学生,不管是哪个年级的学生,是否对了解自己性格所向往的职业呢?是否懂得面试中所该注意的问题呢?

二.活动目的:为了丰富大家的课外生活,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应聘市场的技巧与要求,从而为以后的大学生活好好的定位,为同学们创造更好地交流、学习和娱乐的平台和自我展示的平台。加强各院系之间的交流,通过一场完美的职场应聘话剧让你发现经济社会的美轮美奂,这场话剧可以实现您与主考官的换位,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让你学会用经济的头脑来武装自己。

三.活动名称:待定

四.活动主办方:河北师范大学商学院经济论坛

五.活动时间:待定

六.活动地点:大学生活动中心

七.活动对象:面向全校学生(只要对“商”感兴趣的学生均可)

八.活动流程:

前期准备:申请场地,设计制作相关宣传资料,并布置安排相关人员的具体工作。

活动的前期宣传:宣传单贴在宿舍楼下,印发宣传资料,并向各寝室分发宣传单,由工作人员搜集各个班级的QQ群号,进行宣传!

工作分配:

1.策划的完美:办公室

2.宣传资料的设计制作:宣传部

3.横幅及相关道具的布置:组织部

由办公室进行资金的预算

初试:两人一组笔试,内容为学生的一些职业测试题,具体题型再议。

复试前准备工作:选出初试中比较出色的前四组,在复试前期工作人员会通过邮箱将参赛选手的“性格中所向往的职业”告诉他们,参赛的团队再根据要求进行面试选择与应聘话剧的排练(所需要得道具可以由社团来帮忙准备)

复试:每组选手根据编号顺序进行台上话剧表演 其一人饰演主考官,令一人饰演面试人员(由参赛选手自己创造背景)然后交换由评委(可以是专业人员,亦可以是相关专业的老师),根据要求评论出名次。由主持人宣布获奖名单,进行颁奖,然后主持人总结结尾。最后进行集体留念。

最后观众离场,工作人员清理场地。

第五篇:经济论坛心得

读《企业文化:传承与创新》心得体会

新钢每日新闻5月7日a3版登载了记者访谈熊董事长关于企业文化栏的文章《企业文化:传承与创新》,我读后感触颇深,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对“创新、奉献、超越”新钢精神的理解。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是做文化,每个优秀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独特的企业文化,我们新钢50多年的发展史,是几代人的无私奉献,不断创新的进取史。从无到有几经沉浮,靠的是强大的精神力量,温总理曾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说明一个企业良好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决定了企业的命运和未来。对于新钢这种处于地理劣势的企业来讲,更是要不断创新,要求全体员工发扬主人翁精神,无私奉献,不断超越自我,才能得以持续健康的发展,我作为基层车间管理人员更应从创新工作方法,创新技术操作入手,创新各项指标,本着对企业负责,对一铁厂负责和车间员工负责的态度,踏实工作,以身作则,爱岗敬业,主动深入现场,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为厂分担责任,为员工谋取更大利益为导向,奉献自己的才能,使9#炉全面工作更上一层台阶。

二、开拓性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新钢公司对全体员工提出“奋进、认同、和谐”的文化理念,使我有切身体会。一个企业要发展必须有一个核心的共同的价值观,我们9#炉作为新钢三期工程的主要项目之一,目前承担着新钢1/4的产量重任,我认为同新钢一样,我们车间也应有自己的工作理念。我在2011年11月份,在高炉炉台打出了“用一流的工作创一流的业绩”的本车间工作理念,并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同,特别是2011年11月份,热风管道大修期间,我们全车间员工积极主动想办法,组织大量人力清理北渣粒化塔内积铁,动员全体炉前工在车间领导的带领下,进入热风管道内清理砖块约50余吨,使我充分认识到一个团队要超强的战斗力,必须得到一个强有力的指挥系统,这是我们基层管理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必须有强有力的执行力。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让员工认同企业,维护他们的利益,培养一 支有技术、有素质、有道德、有文化的员工队伍,真正做好下情上传,上情下达,我们基层管理者带好队伍是保证企业发展的英雄辈出。

三、加大技术培训,做好技术传帮带工作。我们2500m3高炉是从300m3高炉直接转型过来,随着设备的大型化、先进化、技术理念的不断更新,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员工素质就是企业的竞争力,也是企业的未来”的重要意义。我们应该通过强化员工培训工作,结合公司“提素”工程把优势设备变成先进生产力和企业效益。我们车间在对上料、平车、热风炉等岗位进行了大量的集中上课、考试和现场模拟考试等培训工作后,使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和工作主动性得到了极大提高,同时让一部分年青的工长担任正工长着重培养,同时充分发挥培训基金的作用,加大骨干员工和班组长的收入,促使他们做好传帮带工作,为各个岗位储备人才,既是对其个人发展负责,也是为企业负责。

我认为作为基层车间组织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还必须让广大员工充满信心:一是让广大员工看到企业的希望,我们不但是个政治组织也是一个经济组织,要通过不断创新工作使车间各项指标优秀、环境优美,使员工的经济效益逐步提高,让员工生存有安全感,事业有成就感。二是让员工看到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和发挥作用,就是给他们一个有用武之地的平台,我们通过拉大收入差距:激发员工的进取之心,创造了一个公开、透明、平等、择优的竞争环境,把能力、技能、敬业作为分配因素,有效地激发了9#炉员工的内在动力,让他们充分体会到:诚实劳动得到尊重,优秀业绩得到回报,勇于创新得到褒奖,自身价值得到提高,有贡献就一定有回报。9#炉:陈立春

学习企业文化 传承与创新体会 5月3日,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熊小星在公司2012年《企业文化论坛》第一期论坛上就企业文化,传承与创新,新钢精神和公司50年的发展做了十分精辟的总结,公司从建厂至今通过几代人的艰辛创业,发展到千万吨钢产能行列,靠的就是创新、奉献的新钢精神,为企业凝聚了人心,积聚了力量。企业文化是在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理念,公司多年来为了这个理念做了许多工作。如“精品”基地、“奋进、认同、和谐”,“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等等,这些理念使员工队伍有了较好的精神面貌,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当前,钢铁行业步入了全面亏损,面对亏损我们怎么办?公司上下都在认真开展降本增效、产量攻关、消耗攻关等一系列扭亏活动,作为一名车间管理人员,通过学习,要深刻领会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管理,落实责任。要从自己抓起,从车间的岗位操作抓起,把公司和厂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全面细致地落实到个人和岗位,使广大员工认清形势,加强责任,自觉地做好自己的每项工作,同时车间制订和完善各项考核制度,如《铸铁机降低渣量,提高成品生铁率95%,渣贮运降低消耗,提高皮带作业率达95%以上》、《员工业绩考核评价细则》、《现场环境补充规定》等,通过抓落实和考核,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从我做起,以身作则。公司从3月份开始,新11#炉投产,铸铁机要大量铸铁,同时厂从3月份开始落实公司员工带薪休假制度和清退民工及现场管理评价推整理整治工作,面对一系列的工作,造成人员突然紧张、员工思想活跃、生产任务重、压力大,针对这些问题,车间早布臵、早安排,积极地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和动员工作,同时车间领导分工明确,分法包干,积极带领员工参加铸铁、换模、皮带清渣和现场环境清理,通过一个早字的合理安排以及以身作则,3--4月份共铸铁4万多吨,渣贮运皮带清渣工作顺利进展,确保正常生产,现场管理评比第一名。这就证明,广大干部、员工只要认同企业,认清企业的形势,共努力、同发展,就会战胜困难,克服困难。只要我们依靠“创新、奉献、超越”的新钢精神,我们才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铸铁车间:卢正牙

读熊董事长企业文化论坛之片想

新钢公司在扭亏攻坚的关键时期,举办企业文化论坛活动,意义重大而深远,这是新钢公司凝心聚力、统一干部员工思想、鼓舞干部员工斗志的创新之举,是新钢公司扭亏攻坚的号角,仔细阅读,感想甚多,现叙拙概。

一、精神的力量是伟大的,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没有精神就战胜不了困难。

新钢能发展到今天是几代人艰苦奋斗的结果,是老几辈人传承下来的新钢,新钢的今天是新钢人依靠每一个发展阶段的新钢精神,强大的信念,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走过来的。新钢从400万吨跨越到1000万吨大型企业仅用了三年短短的时间,没有广大干部员工的“奉献一切、完成三期”的理念和大无畏精神是难以实现的;作为三期技改的践行者,本人深有同感,那时公司上下团结一心,奋力争先,涌现出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现在他们仍然奋斗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新钢现阶段的扭亏攻坚出谋划策,力行不止;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是伟人曾经说过的语录,感召过几代人为新中国的建立和新中国的建设呕心沥血,奋斗终身,正所谓“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二、过于浓厚的人情文化导致执行不到位,想到做不好,做好难巩固。

这是熊董事长对新钢文化中的劣质因子和不良文化习惯的精辟总结;看看身边人,看看身边发生的事,你不得不承认事实的存在,难道真的如尼采说的“存在即合理,合理即存在”吗?没有辩证的思维就会陷入困惑之中,就会被某些消极因素困扰,丧失信心和斗志,正所谓消极因素的作用远大于积极、正面影响;那么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作为新钢人,要积极地、健康向上地看待,这些陋习、消极因素是暂时的,在新钢的发展过程中一定会销声匿迹的!每个人只要立足岗位,做好本职,身体力行就一定可以克服的。

三、让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目前,公司已实现了提高中晚班津贴、评价星级班组、评定星级 员工、实行员工带薪休假等惠民政策。这是让员工看得见的实惠,真真切切地让人感受到只要你肯努力,一切皆有可能,并非是水中花、镜中月;

我们要让拿到实惠的员工理直气壮,未拿到实惠的员工心服口服,让员工感觉到来日方长,继续努力,形成一个“赶、比、学、超”的良性氛围。

四、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心平气和地探讨问题,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认真负责地解决问题。

这是对管理层干部的要求,也为广大员工提供了一个工作方法标准和方向,当我们在工作时,对照四个标准,就能很好地沟通和协作,和谐共事,快乐工作,处理好干部与员工关系、同事与同事关系,处室与二级单位关系,尤其关键处室、关键岗位,为厂、为员工谋取最大绩效。

五、不做“胡子兵”

三期技改工程全面竣工投产,公司设备装备水平大幅提升,自动化程度更新换代,我们每一位干部、员工要认清形势、适应形势,努力学习现代管理、操作技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做一个合格的管理者、操作者,坚决杜绝“胡子兵”!“胡子兵”这既是个人的耻辱,更是二级单位的耻辱!

六、热切关注和积极参与

新钢企业文化论坛共举办10期,每期的主题都将针对新钢公司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员工关注的焦点。新钢的发展、新钢的未来,每个员工都应该关注,因为新钢是我们共有的家园,新钢的兴衰与我们息息相关,厂兴我荣,厂衰我耻,我们新钢每位员工都应该树立这相理念!让我们同舟共济,祝愿我们的新钢明天会更加美好!综合办公室:曾贵荣篇二:校长论坛心得体会 立足现实抓课堂 特色兴校促发展 ——校长专题培训会心得体会 4月22日至25日,本人参加了县教科局主办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和校长论坛。为期3天的专题培训让我收获颇多。教科局伍翠容局长 “如何提升校长的领导力”的专题讲座让我明白了:作为一个校长不止该做好组织领导干部职工的工作,更应该做好一个学校的作战部署“指挥官”和学校外在形象的“代言人”。而且要充分发挥校长这个“五大员”的作用,立足现实抓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县政府何春蓉副县长的“回到教育本真,做好三个‘同心’”让我让我真切的体会到作为一个教育人该有的素质与职责。

与会期间,我还有幸听取了旺苍东河小学、剑阁中学、剑门关高级中学、龙源小学等几位校长的专题发言。短短的时间却让我受益匪浅,既让我开阔了眼界,更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要当好一名称职的校长是一件不容易但做到了又是那么让人有成就感的事。3天的时间,我感觉到的不是疲惫,而是让我的心灵经受了洗涤,领导能力得以提升,自身素质的完全充电。现就本次的学习培训谈些粗浅认识,并结合我校实际说些不成熟的想法。

一、狠抓课堂,融合师资,是切实抓好学校教育教学的关键。

通过这次培训论坛活动,我真切地认识到一个称职的校长就是调集各方面有利因素抓好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教育,归根结底就是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剑门中学黄金富校长《农村初中学科有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探索》谈到:提高教学质量决不能闭关自守,墨守成规。他们的教学质量能连年夺冠,主要在于狠抓教育科研,走好了科研兴教之路。他们在融合师资和教育

科研上,积极探索,外借新思想内练教师基本功,结合自己的实际特点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鉴于此,我校将在今后的教学科研和师融合配备上狠下功夫,从更新领导观念,到课堂的研究都要在“落实”二字上下功夫,真正让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有效作用,更要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主阵地。

二、抓机遇,充分提升教师素质和积极性是教学质量提升的保障。学校管理和学校的发展,其中最主要的还是人。而这其中起决定作用就是一个个站在讲台前的老师。人说:“教师素养的厚度,决定了学校和学生发展的高度”。只有教师们真的准备好了,做好了每一个教师该做的工作和该执行的职责,学生、学校才可以真正的得到发展与提升。所以,学校的管理就是人的管理。学校在对教师的管理中,除了时时培养提升他们的能力素质外之外还要充分发挥教师们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才可能真正的让老师们全身心的投入教育教学,学生及学校的发展与提升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说到老师的提升,我们学校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总参援建以来,援教、支教、培训、学习交流无一缺漏。老师们听过、见过、领略过名家的风采,见识过名校的教育形式,老师们有体会,有进步,可缺乏真正的“迁移与实践”,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师培训提升上做好一个能力与实践的“搬家”工作,让老师们真的学会了,用起来。当然,同时我们还要弹好“激励”这首曲子。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各部门更应该认真听取教师的意见,让教师在主动参与、积极竞争的环境中张扬个性,发挥潜能。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一得到调动,各项工作将会顺利圆满,取得好成绩便指日可待!

三、做好精细管理,是学校各项工作顺利有序的前提。

学校管理,重在精细。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压力惊人,责任如山,而且样样都是重点,都不得允许出现任何差错。在这次论坛中。龙源小学、普安中学、武连小学的精细化管理给我很大启发。龙源小学对于寄宿生的管理周密细致,就连分发洗脸水、洗脚水都有教师专门负责;普安中学学生安全管理滴水不漏,校园每个角落安全管理到位,24小时无缝隙巡逻监控;武连小学学生食堂及营养餐每天实施15个流程监管。这些学校之所以教学质量好、学校秩序井然,无安全责任事故都源于学校的精细化管理。以前我总在思索,如何才能做到我校的管理精细化?才能再次把剑门关小学的教育事业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回校后的这几天,我终于想明白:部门分工不分家,是学校大事件顺利圆满的保障,人人做好“撞钟和尚”是小事情顺利推进的根本。也许有人对于 “撞钟和尚”有些微词,我原本也是如此看法。可细想他的 “撞钟是我的本职,余下的事自有人做。”的话,而无数的事实也证明:只有每一个人当好了“撞钟和尚”才是真正的各施其职,只有这样,所有的部门才能真的各施其职,所有的人员才能各尽其才、各尽其责。只要人人做好了本分,何来无事之人,又何来事无人做之现象?事人人专注于自己的事情,事情又何愁做不好?做不细?

四、立足现实,抓特色发展是学校最根本的出路。

我校是所百年老校,上承先贤优良传统,下续革命先辈的时代精神。古有“文昌”精神,现有军人作风。虽历程百年,可文化的积淀和精神的孕育却并不突出。如今,是一个讲发展讲品味的时代。我们要想在这个精英崛起的时代有一席之地,就需要有足以证明自身的东西,这就是特色。我校地处

三国蜀地,受历史的熏陶和晕染,我们沉寂的蜀国儿女情怀还在。我们只要我校现有文化积淀的基础上挖掘开发,我校一定会找到符合自身特色与自身发展的东西,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努力,并让他发扬光大。这样我们就会走出一条光明而又有特色的办学之路!

当然,我在践行着这一切教育教学理念与措施的同时一定不会忘记县委宣传部杨政国部长所说的“按规律办事”的基本原则,更不会忘记我们这些教育人对于 “剑阁教育的责任”。我会秉承本次培训学习主旨,认真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推进实践,把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到一个让人民满意的高度,更期望我们剑阁的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巅峰!2013年4月27日篇三:翻译心得体会

翻译心得体会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的通用语言,已经成为中外各界人士交流和沟通的桥梁,不管是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医学领域、商业贸易或学术交流等方面,英语都担任了很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与外界沟通的一个开放性的平台,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关注。而翻译工作在其中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翻译工作是我国对外交流和国际交往的桥梁和纽带,发展翻译事业也是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翻译专业人才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吸收引进外国的先进科技知识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翻译是桥梁和纽带。翻译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对于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起着关键的作用。站在国际高度上看待英语,更觉得作为当代大学生,非常有必要在英语上下功夫。这不管是对于整个国家的对外交流上,还是作为自己的一份交往沟通技能,学好英语都是必须的。就我们自身而言,大学三年,在经过了听、说、读、写四大基本技能的培训后,口译也成了我们必学的科目。在翻译的表现形式上,,有三种主要的形式:同声传译,交替传译,普通商务口译。同声传译主要用在顶级国际大型会议、经济论坛、政府组织的正式会议等上。交替传译包括更正式的中型会议、技术交流、商务谈判或更高级别的学术会议等。普通商务口译包括小型商务会议或谈判、境外旅游陪同口译、工厂或现场访问、展会等。很多人都听说口译考试很难,通过率很低就望而却步了。其实我认为英语主要的目的是会用,是学习到一些英语方面的知识,因此要树立一个正确的观点:素质教育第一,应试教育第二。

无论交替传译还是同声传译,其目的均在于让使用不同语言的人能够实现清晰、无障碍的即时沟通。会议口译层次上的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并没有高低难易之分,两种口译模式相辅相成,且其功能以及对质量的要求是完全相同的。称职的会议口译员应当掌握两种模式的口译技能。

通过短暂的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我也深切感受到“快乐口译”带来的无穷乐趣。口译不像四、六级,还有专业四级那样只是单纯的注重于笔头的练习而是一门综合性的集听、说、读、写于一体英语课程,它可以使你在各方面都有所提高。尤其是它的译,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老师会教给你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教你如何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谈话方式及内容,很有益处。口译的口语交谈能让你展示足够的“演戏天分”,在演老师安排的话题时能让你捧腹大笑。这种情境的口语课可以使你有足够的勇气开口讲英语。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会讲,而我们以前都太忽略这一点了,倒致了许多人如今的哑巴英语。不能用于交流的语言,不管书面内容学得多么的出色,也是是失败的,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用于交流。同时,上口译课程的另一大收获是如何自我培养听力能力:多听英文歌曲,多看英语电影、视频,这不仅不枯燥,而且会让你越来越喜欢英语,同时可以在听的过程里感受到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发音的人的语音语调,这会让自己的听力越来越好,耳朵越来越灵敏。相信在潜移默化中会让你的英语大有长进。除此之外,口译课程让我了解了更多的文化。在以前的翻译课上,各地方的方言,还有美国的很多的哩语翻译都会让你觉得很有乐趣。这些不同的文化差异往往会带来一些有趣的事,多样的差异性。总之,在笑中学知识,何乐而不为呢?同时,只有在了解了更多的文化知识文化背景的情况下,翻译的内容才会生动,才能有灵性,才比较的符合实际,而不是按照词意生硬的翻译,那样的文字没有生命力,也没有感染力,也就不可能很好的传递出原文作者想表达的意思,说话者的意图。有很多时候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得到的收获往往并不让自己满意,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大可不必灰心,这是每个学习口译的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只要我们掌握好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口译自然会变得简单轻松。“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听起来觉得很难,但只要我们能够认清自身的不足,加以弥补和充实,这个难题就很容易解决。记得以前曾听一位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仅要求我的学生从一堂课中学到知识,我更注重他们能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确如此,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往往比在课堂上获得知识更为重要。那个老师指出“适合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各不一样,这取决于每个人的性格、思维方式、记忆力和沟通习惯等。这需要在授课时更注重对学生引导的技巧和互动!”在口译课上我就感受到了这种教学方式的重要性,这是我在其他地方学不到的。

确实,每个人的先天条件不一样,一个人成功的学习方法并不代表放到自己身上也一样合适。翻译中更需要的,是要: 1培养自己善于分析的头脑和概括能力。要培养这种能力靠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每天在状态最好的时候(通常是早上)针对一些案例进行实练。2 培养自己合理思考的能力和估计形势的本能。3 锻炼自己的反应迅速,能迅速将注意力转移给下一个发言人、新形势和新话题。4 善于集中注意力。5有求知欲,兴趣广泛。6良好的短期和长期记忆力。7在公众场合流畅、清晰、良好地讲话。8超出一般的抗压能力。

从以上列出的几点中找到自身不足的地方,加以针对性的锻炼,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会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加以时日必定会发现自己的能力有显著的提高。

谈到翻译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免不了要提到翻译的技能,靠着这些技能,才能让翻译工作更加的出色。

说到技能,翻译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笔译是锻炼一个人语言功底很好的方法,同时也是做好口译的重要基础。从口译的角度说,如果语言文字有了比较坚实的基础,接下来表达和思维就至关重要。练表达,一个好的方法就是视译。非常有针对性的材料,可以使得练习变得很有效率。在拿到材料以后应该调整好状态,想象自己就在翻译的现场,给自己造成一定的压力。看到材料中的中文后,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流利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果有哪些词或句说得不通顺或者结构不好,就可以记在笔记本上,之后可以向他人请教或者自己进行查找。通过反复的训练,在表达方面便有可能取得较为明显的进步。

练思维,在英译中时,听力是基础,首先作为译者,自己必须明白对方所要表达的内容。有了这个前提,接下来便是思考如何用精练的句子传达出来,这对思维有着很高的要求。单单只是听懂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口译译员是一座沟通的桥梁,所以译员的表达应该是工整的,让受众能够非常顺畅地理解对方的意思甚至是精髓。所以中文的功底在这时就显得至关重要。语言是不同的,但又是相通的。因此,两种语言不应该有所偏颇。

但是不论是表达抑或是思维,翻译最需要的勤学苦练,在不断的学习中不断地提高。在我看来,这是成为一名好翻译,一名不会落伍的翻译的最重要的前提。要经常长期性的学习新的知识,新的说法,新的词汇只有拥有这种不断学习的精神,才能成为优秀的翻译。

商道论坛心得体会 这个学期以来,我们专业开设了一门全新的课程——商道论坛。在商道论坛这课程中,我们班的同学延续上学期百家讲坛的以同学们为主持,来主持关于对商场上一些人物案例进行分析辩论。

从前的我,从来不知道如何来主持,更不用说去和别人进行辩论,长期扮演着观众角色的自己终于需要面对这样的一个挑战,或者更好的说是一个机会。

经过仔细的挑选,终于确定了自己和搭档的话题——音王,一家来自宁波的音响制造公司。从籍籍无名的小作坊到中国音响第一品牌,从销售零部件到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从建立自有品牌到出海购买国际品牌,音王的20年,充满了奋斗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除了行业体量和规模不同,在专业音响领域,音王和吉利一样经历了一次次的蜕变最终羽化成蝶,走出了民营企业的成功之路。市场。音王每年70%以上的产品销往全球70多个国家,包括美国、德国等,在国际化的市场竞争中,音王的环保认证和技术标准都走在了最前沿。考察团来到音王的人才公寓楼时,都被这个集住宿、餐饮、医务中心、超市、银行、美容中心、健身活动场为一体的建筑惊呆了,更没有想到他们传统概念中的小小音响生产厂家竟然拥有自建的3000多平米的现代化体育馆。以至于有时候走到一半,考察团挥挥手说,“我们不再看了,研究具体方案吧”。此前音王也参与了北京奥运会、国家大剧院等多个重大项目,但都是线材、音响等部分产品的进入。这一次,音王却是全系列2000多种产品全面进入,包括中国馆、主题馆的城市人馆、城市生命馆、城市星球馆、城市未来馆、10多个主秀场以及数十个展项。同时,音王不仅仅是提供整套音响设备、各种插件,而是从方案设计伊始就参与到意见与设计的过程中,提供整体技术解决方案。

在1988年到1995年间,音王陆续经历了三次搬迁。工厂名字前面的地域前缀从东钱湖变成了鄞县,又变成了宁波。在这个时期内,音王都称自己为“广播器材厂”,这也大致反映了当时音响类产品在人们生活中使用范围的局限性。

到1995年,音王仍然在生产电线、线缆、焊线、注塑插头之类的低技术含量产品。和当时大部分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一样,依靠廉价的劳动力,音王的产品获得了广泛的市场,甚至销往海外。随着资金和实力的雄厚与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变化,音响的应用越来越广泛,2000年,音王终于换了个当时比较洋派的称呼,正式更名为音王电子有限公司,并且搬入新厂房。从此音王开始 以“soundking”的品牌扩展生产专业音箱、功放、电子管麦克风、大型灯光支架和舞台桌、aj系列工程盒等。音王副总裁贝莉莉告诉《网商》记者,王祥贵之所以取名“音王”,其意义在于:“音”,“立”在“日”上,象征音王的未来像站在太阳上一样一片光明;“王”字兼容了创始人王祥贵和王明晨夫妇的姓。这两个字组合起来,则代表了音王要做音响行业的王者的雄心。2008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却为音王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世界顶级调音台品牌cadac由于其研发方面的投资失误,研发周期又过长,在金融危机打击下濒临破产。这家创始于1966年的知名音响企业是英国皇家指定使用品牌,同时产品还被全球70%的歌剧院和电视台所采用。王祥贵果断出手,一举收购cadac,包括其位于英国的研究中心和工厂。用同样的策略,音王将 真正好的品牌大多都有比较悠久的历史,有影响业界的事件,而国内的很多品牌还很年轻,缺乏内涵,没有积淀起足够的美誉度。”

从简单的零件生产商、代工工厂到拥有国际品牌,音王正越走越快。但是目前,音王70%的订单都来自于国外,面对国内市场还明显发力不足。国内的蛋糕有多大呢?张化军介绍说,首先所有的公共场所都有消防广播的需求,另外城市中的酒吧、ktv、电影院、文化广场、游乐场、剧院、法院、体育场??这些算起来,国内有100个亿的市场是保守估计。同时,音响设备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其生命周期要远远短过一般的家用电器。因此世界上很多顶级演唱会使用的音响设备都只用一次,以保证最完美的效果。市场不是问题,技术正在整合,品牌已在手中,只有音响业的现代化人才仍然是音王甚至整个中国音响行业的困扰。在英国,基本上每个学计算机的大学生都会写音频方面的程序,而整个中国的高等院校,少有计算机学生能够理解。究其根源,因为每个英国年轻人都会玩点乐器什么的,因此很容易理解和开悟,而中国的学生,即使学一些乐器也是为了考级加分,和国外天性使然、从小潜移默化所形成的素质是完全不同的。还有一个原因在于,一流的计算机人才都去关注医疗、生物等别的行业了。张化军透露,音王也在培养自己的人才,一个核心软件方面的人才,快则3年,慢则四、五年。而音响行业基本上是5年换一代,5年中会不断地技术升级。未来音响肯定会是“绿色环保、小体积、大功篇五:《2012中国中部经济发展论坛》培训心得

《2012中国中部经济发展论坛》培训心得

培训时间:3月30-31日

培训主题:《2012中国中部经济发展论坛》

主办单位:行功成功管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楚天激光集体有限公司

培训目前“培养教导型组织、共建维持赢利的长青企业”

培训内容:

第一天30日上午 主讲老师:常国政 主讲课题《组织管理的变革》

为什么做比怎么做重要!

态度决定学习的效率

1、企业可持续发展

2、责任

3、体现人生的价值(人生就是为了一件伟大的事情而来)

复制成功企业的基因、规避企业发展的形态

目前企业发展的形态(四种)1.蜗牛型企业 2.昙花一现型企业 3.增长型企业

4.长青型企业(日本上100年的企业)成功企业的三个维度:

因:动机(使命、愿景、价值观)

道:人是本、事是末

术:系统的管理工具(工具、方法、制度、流程)

企业衰落的五个阶段 1.狂妄自大:自我夸耀代替自我反省,集体自我反省的机制,经营企业就是不断纠错的过程。

2.盲目扩张:学习的欲望减退,每日谦虚,精进自省 3.漠视危机:报喜不报忧,盲目决策,频繁重组 4.寻找救命稻草:寻找救世主般的领导,(核心领导层内部培养,分层次学习)5.被人遗忘,兵临灭绝(缴械投降)

别让企业铺张浪费成为习惯

“赚钱犹如针挑土、花钱犹如水推沙”

建立强大的审计部门

1.哪些地方的钱是可以消费的。2.哪些地方的钱是可以少花的。3.哪些地方的钱是可以不花的。4.哪些地方的钱花了是有回报的。

组织管理的变革

1.粗放型管理到职业化管理 2.机会驱动到战略驱动 3.平均主义转化到绩效激励 4.利益驱动转化为事业驱动。

第一天30日下午 主讲课题《伟大组织的基因》主讲老师:侯志奎 “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但是因为我们做的事情不同而变得与众不同” 选择比培训更重要

1.基因(选择基因)2.找到德行的人

为你的公司种成一颗伟大的粒子

我们的公司是以什么吸引员工

普通公司:岗位、薪酬(衣、食、住、行)物质

成功公司:安全(有没有发展的空间)、归属感(志同道合的一群人)

选择员工的条件 1.<能力、经验>与公司的匹配 2.品格<孝顺 公正 心胸> 3.风格<符合行业的风格> <符合公司的风格> <符合岗位的风格> 3.能力

4.潜力<随着公司的发展而自身也有进步> 伟大的公司: 卓越

如果你的公司在同行中并不优秀,那样槽糕.那你就会被优秀的公司所取代

如果你的公司在同行业中很优秀,那同样糟糕

优秀没有进步的信仰

赢利为中心的公司永远只在赢利的线上挣扎

结果就是盈利和不盈利.以伟大为目标的公司得到结果就不一样, 无论伟大或不伟大,但它却是一家卓越的公司

优秀的公司 伟大公司

<赚钱> <赚钱、前进的信仰》

伟大公司: 1.赚钱:

a 商业模式(外在模式:项目型的模式、资源型的模式、市场型模式)b 盈利模式(内在模式:营运的系统建设、运营的能力)2.信仰(企业精神)

1.人——改变事(通过人去改变事)2.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益关系、物质利益分配关系;教育与被教育,影响和被影

响的关系)

3.力量:a 体能的力量 b 技能的力量 c 精神的力量

很多公司招聘员工聘了一张嘴(养)

很多公司招聘员工聘了一双手、脚(育)

伟大的公司不只是养了员工的嘴,而且养得很“肥”(养员工的灵魂)前进的信仰 1.事业精神

a 领袖格局(信仰、目的、目标、技能型、服务型)b 集体意志(身神合一、上下同欲者胜)c 志向高远(伟大的目标、志向高远)2.追求卓越

a 商业目的(自己生产没有别人生产的好)b 成熟市场(1.对手成熟、2.消费者在成熟)c 热爱技术(技术是一种荣耀)

未来30年的发展是卓越的品质市场。3.长青基因:持续学习(卓越的公司是熬出来额)a 卓越组织的学习 b 学什么 c 企业学习 d 为什么学

e 设计图纸(通过教育员工做他最想做的人)

第二天 31日上午 主讲课题《长青组织打造》主讲:郝春莉

《长青组织打造》——《宗教般的企业文化》(安利公司)

改变行为的规律 态度 信念 期望值 价值观 如何建设宗教般的企业文化 1.教义 2.仪式 3.戒律 4.学理

5.传教的团队(反复的传播)

高效团队十八准则

1.职业化习惯是个人财富,是成长的标志 2.成长是痛苦的,是需要逼迫的 3.放弃自己习惯的,喜欢的,去做正确的 4.自我放纵是对自己未来最大的犯罪 5.敢于面对现实的自己,勇于唤醒心中沉睡的巨人 6.上司若不变成鬼,下属怎么能成才 7.人生最忌讳是抱怨,你就是你思想的作品 8.成王败寇

9.决不接受完不成 10.爱是一切动力的源泉!(父母的爱、团队的爱、客户的爱)

第二天30日上午 《如何打造行业黑马》主讲:黄惠平高明的领导者领导员工的思维

不高明的领导者看管员工的行为。

卓越领袖的核心5要素 1.有梦想

2.敢于承担压力 3.勇于放弃

4.勇于学习(独孤心、关心内心的成长)5.内圣外王

勇于学习 1.被动学习

2.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a 自我否定 b 自我超越 c 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下载8月聚首2013内蒙古年度经济论坛(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8月聚首2013内蒙古年度经济论坛(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济论坛 主持词

    共创与共赢聚天下英雄 专业服务 战略合作 红粉榜 方显英雄本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企业界的精英们,大家好:首先,向所有参加本次论坛的朋友表示真诚的感谢和最热烈的欢......

    达沃斯经济论坛专题

    达沃斯经济论坛 世界经济论坛 (World Economic Forum -- WEF) 达沃斯论坛是以研究和探讨世界经济领域存在的问题、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为宗旨的非官方国际性机构。总部......

    2011中国农民合作经济论坛

    2011中国农民合作经济论坛暨 全国农民合作组织网络推广项目汇报总结 2011年12月26-27日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 一、论坛背景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战略的不断深......

    经济论坛主持词5篇

    共创与共赢聚天下英雄 专业服务 战略合作 红粉榜 方显英雄本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企业界的精英们,大家好:首先,向所有参加本次论坛的朋友表示真诚的感谢和最热烈的欢......

    总部经济论坛演讲

    探索第三种总部经济形态加速丰城县域经济崛起 ——在第六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上的主题演讲(2010年12月29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下午好!丰城作为中部地区一个县级城市,能......

    经济论坛策划方案

    地址:XX酒店 经济论坛 XX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解读宏观经济形势,论XX集团成功之道。 论坛的宗旨:服务地方政府、服务地方经济、服务本地企业、服务地方创业人士,致力于打......

    2012 1-7月 内蒙古经济形势分析

    2012年1-7月份全区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一、1-7月份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今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努力克服宏观环境的不利影响,积极调结构、转方式、促发......

    内蒙古2013年安全生产月

    内蒙古2013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7日 点击数: 359 【字体:小 大】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