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窦玉沛河北讲话
在河北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窦玉沛
(2010年6月25日)
尊敬的宋恩华副省长,同志们:
在全国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科学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之际,河北省人民政府召开“全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河北省老年服务体系建设的新举措。这对于强抓机遇,全面开创老年福利事业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我代表民政部对这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刚才,古怀璞同志通报了全省养老服务工作现状,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特别是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的发言,讲得很好,听了很受启发和鼓舞。宋恩华副省长还要做重要讲话。这次会议规格高、主题突出、任务明确,扶持力度大,充分体现了一种时不我待、勇于争先的态势。可以说,这次会议是河北省推动养老服务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动员大会、誓师大会。
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老年福利事业发展,相继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和《河北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等政策性文件,对养老服务业发展做出了制度性安排。去年,1
陈全国省长亲自到石家庄市福利院视察社会福利工作。今年,宋恩华副省长带领省有关部门到石家庄、保定就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进行调研,查找不足、共商举措。最近,河北省政府第五十九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工作思路、指导原则、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这充分体现了河北省委、省政府对老年事业的关心、关怀和支持,体现了河北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富民强省的决心和魄力。河北省民政厅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试点,摸索经验,“三院合一”模式得到全国同行的认可。各地民政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扩大养老服务覆盖面,深化养老服务内涵,不断探索推进养老服务工作的新途径、方法,努力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体状况、不同收入水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也培育了一大批养老服务典型,在全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以上这些工作,为今后一个时期老年福利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我们相信,经过五年扎扎实实的工作,河北省的老年福利事业必然有一个质的飞跃,真正实现争创全国一流的目标。
借此机会,我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认清形势
养老服务是我国进入新世纪,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积极参与,家庭广泛关注的热
点课题,也是民政部门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自2005年在全国启动养老服务示范活动以来,各地解放思想,开拓出创新,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积极推动示范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养老机构蓬勃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网络普遍构筑,高龄津贴逐步完善,居家养老快速推进,服务队伍逐步发展,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
同时,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养老服务的责任主体不明、养老机构和设施总量供给不足、养老服务布局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行业管理弱化以及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建设滞后等方面。
我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截止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5989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2%。并呈现老年人口增速加快、空巢老人和失能老年人大幅增加、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趋势日益突出等特点。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要任务,是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客观需要,也是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的养老服务事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
强,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逐步建立,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证;人口的快速老龄化,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社会建设的加快推进,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尤其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巩固经济企稳回升的今天,发展经济,拉动内需,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让广大的老年人得到更多实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各级民政部门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抓住这一有利契机,探索行之有效的新办法,采取扎实有力的新举措,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开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明确思路
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是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经验,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走出的成功之路,也是今后长期坚持并逐步健全、不断完善的发展之路。居家养老为基础,主要基于四点,一是符合我国的历史传统。二是适合我国当前国情。三是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四是有利于发挥家庭的养老优势。社区服务为依托,是鉴于家庭人口“四二一”化、家庭养老弱化、高龄空巢强化这一事实,居家养老需要得到社会服务的支持。老年人居住在社区、生活在社区,加强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队伍和信息化建设,可为居家老人及时提供日间照料、家政、情感慰藉等多样化的服务,对困难老人政府提供服务
补贴,可以有效缓解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所带来的问题。机构养老为补充,主要针对由政府供养的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家庭无力照顾的介助、介护老人,以及有经济承担能力、愿意到机构养老的老人。同时,可以发挥养老机构在设施、人员和技术上具有优势,通过培训、示范等方式,辐射到社区和家庭,提高整个养老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家庭、社区、机构的养老服务是互为补充的系统工程。只有拓展社区服务功能,才能巩固居家养老的基础地位;只有强化机构的补充作用,才能提高养老服务整体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目标。
(三)加强领导
发展养老服务事业,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绝不意味着可以减轻政府公共服务的责任,而是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的主要内容。首先,政府的财政支持是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坚强后盾。各级民政部门一定要当好政府的参谋助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积极争取政府重视,建立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财政同步增长机制,从加大对新建、改建和扩建养老服务设施的投入,有条件的地区还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和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其次,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联动、齐抓共管是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条件。各级民政部门要认真做好协调工作,与有关部门一起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具体政策和
措施,形成合力、提高效率。第三,民政部们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做好统筹规划、管理和服务工作。各级民政部门要本着积极探索、科学设置、合理布局的原则,认真研究和制定本地区“十二五”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将不同类型、不同所有制形势的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进行统一规划,防止一哄而起,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浪费。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规范,做到对社会养老机构扶持有政策,审批管理有办法,建筑设计有标准,监督检查有依据,严格落实《两规范一标准》有关规定,推进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提高养老服务水平。民政部门还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和服务组织的积极作用,营造各类养老机构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行的工作机制。
同志们,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老年福利事业发展进程中的深刻变革,希望你们以这次会议为新起点,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把河北省的养老服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我国老年福利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在中华慈善论坛上的讲话
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在中华慈善论坛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慈善家,各位企业家,各位热情参与慈善的人士们:
今天,中华慈善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中华慈善大会代表,总书记做了重要讲话。回良玉副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做了全面总结回顾和动员部署。这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历史上最高规格的盛会,是共和国对慈善家和慈善事业的贡献者给予的崇高敬意和盛大礼赞,它给我们传递出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就是在历经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党和政府将全面大力推进慈善事业发展,慈善事业的春天已经真正到来。
现在,我们带着信念、责任和期待聚集在这里,共同探索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之路。这次论坛以“聚焦5·12——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与挑战”为主题,与会者共同分享了我国慈善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直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并就公平与效率、透明与公信、竞争与合作等有关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重大议题展开了精彩讨论,我们深受启发,获益非浅。在这里,我代表民政部,也代表中华慈善大会组委会,对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慈善实务工作者、企业界和社会各界朋友给予中华慈善论坛的支持,特别是给予我国慈善事业的长期关心与支持,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2008年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特殊的一年,我国的慈善事业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机。多难兴邦,受今年低温雨雪冰冻和汶川地震特大自然灾害的洗礼和激发,全社会的慈善意识普遍提高,公民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逐步提高,社会慈善文化氛围大为改善;经过30年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我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财富,人民群众生活普遍提高,奠定了较为丰富的慈善资源;慈善组织数量发展迅速,慈善组织的活动浸透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成为推动和运作慈善事业的重要力量;集结慈善资源的途径不断拓展,慈善捐助数量逐年提高,使更多需要帮助的个人和群体得到实惠;提供志愿服务作为慈善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已经成为人们普遍认可的自觉价值取向,为今天“12·5国际志愿者日”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慈善法规制度建设得到重视和加强,国家对慈善领域的税收激励机制增强,提升了企业捐赠的积极性;广大专家学者参与慈善、研究慈善,推动的不仅是我国慈善理论和实践,更是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大计。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前景光明。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事实。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总体水平还较低,慈善事业发展面临一些突出矛盾,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的挑战。
一、来自全球经济危机给慈善事业带来的挑战。在一个全球化时代,经济危机是全球性的,慈善也是世界性的。全球经济危机,确实给许多国家的慈善事业带来了较大的冲击。欧美国家的许多慈善组织,就已经开始感受经济危机带来的劝募压力。尽管世界经济危机还没有改变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党中央、国务院已经采取了有力的应对措施,但对我国的慈善捐赠肯定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同时,社会对慈善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如何趋利避害,推动我国的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慈善工作者面前的挑战。
二、来自慈善供给与社会救助的需求不相适应的挑战。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处在构建过程中,社会上依然有很多困难群众,需要通过慈善的方式给与帮助,慈善的社会需求很大。据统计,07年我国慈善捐赠309亿元,只占GDP的0.13%,而美国的比例为1.85%左右。今年在特殊情况下,全年捐赠总量接近1000亿,但也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4%左右,与慈善事业发达的国家及我国社会需要相比,依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来自我国慈善法律、政策和措施与慈善事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挑战。我国慈善事业的主体法律体系还没有建立健全,慈善事业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法律模糊的尴尬;慈善捐赠的优惠政策还没有有效地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捐赠的积极性;政府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手段和能力有待增强,政府向慈善组织购买服务的机制没有建立;完整的志愿服务体系还没有搭建。这一切都使慈善事业的能量还没有得到充分激发。
四、来自慈善组织培育发展与社会转型加速不相适应的挑战。中国社会加速转型之后,大量的社会工作、社会服务需要慈善和社会组织来承担。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慈善组织取得了长足发展,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的社会组织,特别是慈善组织整体力量有待加强,公信力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培育发展壮大慈善组织是慈善事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五、来自我国慈善事业专业人才与慈善组织的发展壮大不相适应的挑战。这是制约慈善组织发展的一大瓶颈。如何建立良好的人才机制,吸引社会精英投身慈善事业领域,成为日益迫切的问题。这里涉及到人事制度、福利保障等系列配套措施。
为了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民政部将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和回良玉副总理的讲话精神,加大宣传和教育,提高全社会慈善意识,营造有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推动立法进程,完善政策法规,形成支持慈善事业良性发展的法制环境;大力培育发展慈善组织,规范管理,热诚服务,形成政府部门与慈善组织良性互动的发展机制;加强信息协调、沟通和交流,搭建慈善信息服务平台;组织实施应急救助项目,真正发挥慈善在应急帮困中的积极作用,扩大慈善的社会影响;做好经常性的社会捐助活动,对捐助项目进行规范管理,实现捐赠资源的高效使用,使困难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机制是“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作”。政府在慈善事业发展中是促进者、协调者和监管者,而让慈善可以愈久弥新,永远充满生机活力,则是需要企业、社会组织和全体民众充分发扬公民责任,广泛关注、支持参与和相互合作。可以说,我们更寄希望于我们的企业慷慨参与,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寄希望于媒体正确引导、传播慈善理念与价值观,培育慈善文化;寄希望于广大民众积极参与慈善,形成人人慈善的生活方式和良好风尚;特别寄希望于慈善组织发挥专业优势,汇聚慈善资源,传递慈善精神,丰富慈善活动,扶助贫弱群体。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慈善事业将会以一个全新的面貌谱写历史新篇章。
今天,注定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历史的重要里程碑。由中华慈善大会组委会的9家基金会和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创始发起了“5·12慈善联合行动”,积极倡导社会各界的慈善力量团结起来,联合行动,为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而共同奋斗!“5·12”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因为汶川地震使我们中华民族和无数的家庭承受了巨大的悲痛,而这场历史上罕见的灾难不但没有压垮我们,反而因此唤醒和激发了我们民族蕴藏和沉淀几千年的慈善意识和慈善行动。“5·12慈善联合行动”,既可以让我们记住慈善界的光荣,记住慈善界的责任和使命,也可以推动慈善信息和资源共享,促进慈善交流与合作,倡导透明慈善、阳光慈善,并通过5·12慈善日主题活动传播慈善理念与价值观,为建立我国慈善事业信息披露机制、资源共享与合作机制和慈善文化培育弘扬做出有益的探索。我代表民政部表示积极支持,我个人也愿意积极参与,为大家服务,为慈善服务!预祝“5·12慈善联合行动”取得圆满成功!
一滴水能映照太阳的光辉,无数颗爱心便能温暖世界。捐赠万元是慈善,捐出零用的一分钱也是慈善,捐款捐物是慈善,献智出力同样是慈善。无论企业精英,还是社会公民,无论耄耋老人还是学龄儿童,人人皆可慈善。让我们都来支持慈善,参与慈善,分享慈善带来的快乐。让慈善成为人世间最美好的语言,成为当今和谐社会最崇高的时尚。
第三篇:窦玉沛副部长在2011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窦玉沛副部长在2011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减灾救灾工作
提高救灾应急水平。加快救灾应急体系建设,推动自然灾害救助四级应急指挥体系项目立项,加强突发自然灾害的防范和救助。贯彻落实《自然灾害救助条例》,指导地方制定配套政策规章,调整和落实中央救灾资金补助政策,完善中央和地方救灾资金投入管理机制。完成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信息系统二期开发,逐步实现乡镇直接报灾。建立自然灾害损失核查综合评估机制。编制实施全国救灾物资储备规划,推动四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加强救灾物资信息化管理。探索和推广新型救灾保险制度。健全救灾捐赠工作机制,开展减灾救灾志愿服务,提升减灾救灾社会动员能力。继续指导玉树、舟曲灾区做好因灾倒损农房恢复重建工作。
做好综合减灾工作。加强国家综合减灾发展战略研究,编制《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修订落实《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指导地方修订完善各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强化预案演练。推进地方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和减灾中心建设。制定减灾救灾技术标准。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和国家‚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活动。
二、社会救助管理
健全制度。推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修订出台。推广家庭收入核查信息比对机制。推动建立低保标准与物价波动联动机制、低保标准科学调整机制。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协调将专项救助制度逐步覆盖低收入群体,协调制定《关于建立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探索建立政府救助与社会慈善有效衔接机制。
加强管理。优化低保审核审批程序,探索建立低保补助资金分配激励机制。督促落实五保供养经费县乡专项保障,贯彻《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推进供养机构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和等级评定。继续实施‚霞光计划‛,加大供养机构改、扩建和新建资金投入,有条件地区供养机构服务范围辐射到分散供养对象和非‚五保‛老人。规范医疗救助管理,力争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方式覆盖全国50%的县(市、区)。联合统计部门,探索建立农村低保实施情况监测评估机制。
三、社会福利事业
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工作,修改《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制定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政策措施,制定和实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专项规划,推进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建设、社区日间照料设施建设和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研 究建立社会养老服务行业标准和准入制度,推动进一步建立高龄老人补贴制度。
完善孤儿保障制度。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指导各地确定孤儿最低养育标准,规范孤儿基本生活费的管理。会同有关部门提高孤儿医疗康复水平,落实孤儿教育和成年后就业、住房保障。制定《民政部关于儿童福利机构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修订《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研究拟制《儿童福利条例》。推动建立各级儿童福利指导中心,探索为其他特殊困难儿童提供福利服务,实施‚‘十二五’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规划蓝天计划‛。
发展残疾人福利事业。提高‚三无‛残疾人供养水平,探索建立重度残疾人生活津贴制度。扶持福利企业发展,扩大残疾人集中就业。加强残疾人社区康复。做好康复辅助器具的研发、生产装配企业资格认定及假肢(矫形器)制作师执业资格考试和注册工作。
推动福利彩票事业健康发展。坚持福利彩票发行宗旨和‚安全运行、健康发展‛方针,贯彻落实《彩票管理条例》和‚实施细则‛,完善彩票发行管理制度,加强彩票发行软硬件系统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优化游戏品种结构,推进网点标准化,拓展销售渠道,弘扬福彩公益理念,营造健康文明的福 彩文化。研究修订《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管理办法》。
三、拥军优抚安置工作
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推动《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出台和落实。贯彻《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精神,制定《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经费管理使用办法》,在全国普遍开展退役士兵教育培训工作。妥善解决退役士兵安置遗留问题。
改善优抚对象待遇。继续提高抚恤补助标准,完善与物价指数变动联动机制。协调增加优抚对象医疗补助,改善优抚对象住房。加强优抚对象动态管理,规范优抚资金管理,适时启动抚恤补助金发放‚一卡通‛工程。实施新修订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推动形成‚普惠‛加‚优待‛的优抚保障模式。
加强烈士褒扬工作。落实将修订的《烈士褒扬条例》,启动境外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工程,开展全国范围内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普查工作,推进零散烈士纪念设施集中保护管理,逐步建立长效保护管理机制。以庆祝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为契机,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烈士英名录》编撰工作。
加大伤病残退役军人安置力度。及时下达伤病残退役军人安置计划。制定《伤病残士兵退役交接安置工作规程》和《伤病残退休干部和退休士官交接安置工作规程》,健全 交接安置工作机制,加强军地联合、上下结合、部门合作的督导工作。协调中央财政提高分散供养重残人员购建房补助标准。
落实军休人员安置政策。做好军休干部接收安置工作,落实已安置的军休干部房改政策,稳妥推进军休干部服务管理社会化改革。适时启动第五批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接收安置工作。组织军休人员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举办第二届‚和谐军休家园、和谐军休家庭‛创建活动。
提升优抚安置事业单位服务能力。推进优抚事业单位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探索建立等级评定、分级管理模式。贯彻落实《光荣院管理办法》,修订《优抚医院管理办法》。推动‚十二五‛荣誉军人养老机构和精神卫生规划落实,探索建立全国复退军人精神病巡诊制度。加快优抚医院、光荣院和全国重点军供站设施维修改造和设备更新。启动优抚安置工作‚一体化‛信息管理工程建设。
深化双拥工作。围绕加强军民团结,配合部队扎实做好军事演习、训练和重大任务的服务保障工作。按照新的办法认真组织开展双拥模范城(县)命名表彰活动,大力宣传拥军模范城(县)和模范单位、模范个人先进事迹。
五、基层民主和城乡社区建设
深化城乡基层民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启 动《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工作,扩大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直接选举覆盖面,指导街道社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贯彻新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深化村民自治实践,确保部分省(区、市)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依法有序进行,细化村务公开目录,拓展村务公开工作。巩固和扩大‚难点村‛治理成果。
统筹城乡社区建设。制定实施‚十二五‛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和设施建设标准,加强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乡社区管理服务,研究制定服务设施管理使用、社区工作者队伍、农民工融入社区等政策措施。继续完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联系会议制度,修订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标准,深入推进创建活动。制定《关于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继续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力争年底覆盖全国30%的县(市、区)。在全国城乡社区推广应用‚中国社区‛标识。大力建设社区信息平台,建立社区综合服务机制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六、社会组织管理
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发展。指导社会组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促进社会组织加强党的建设。继续开展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培育城乡基层社会组织,放宽准入条件、简化登记程序、完善备案管理。研究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购买服务等政策措施,协调和落实社会组织税收优惠政 策。联合有关部委出台《关于加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完善社会组织人才引进、流动、培养、职称、户籍、薪酬、保障、激励等政策。加强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发挥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的功能。
加强社会组织监督管理。推动修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完善社会组织年检制度,加强年检信息的开发利用。规范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工作,开展对公募基金会的政府审计,完善基金会投资监管方式。落实《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强化社会组织外部监督机制。指导社会组织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内部治理机制。推进社会组织专项治理工作,加大对社会组织的行政执法力度。
七、区划地名工作
稳妥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加强对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试点省份行政区划工作的研究。按照服务中心、稳妥调整、审慎推进的原则,进行行政区划调整的科学论证和审核工作。加强平安边界建设。完成冀晋线等13条省界联检工作,抓好全国68条陆地省界平安边界创建协议的落实,完成平安边界创建考评工作,深入开展平安边界创建示范活动。协调解决界线纠纷,逐步健全边界地区维稳长效机制。继续做好省界详图编制工作,促进勘界和界线管理信息资源共享。
完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完成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 程,推进国家地名数据库建设,建立地名公共服务平台。制定‚十二五‛地名公共服务规划,继续开展地名公共服务标准化示范建设活动。完善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标准,完成19个试点县(市、区)地名普查成果的检查验收,启动340个试点县(市、区)的地名普查。
八、专项社会事务
规范婚姻工作。制定婚姻登记机构等级评定标准,加快全国婚姻登记信息联网进度,修订边境居民跨国通婚办法,推动两岸婚姻管理服务工作交流,研究解决婚姻登记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化收养工作。修订《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条例》,加强国内收养工作规范化。建立健全社会散居孤儿涉外送养程序,拓展涉外收养渠道,加强收养跟踪反馈,继续推动‚寻根回访‛。
推进殡葬改革。继续推行惠民殡葬政策,争取基本殡葬服务纳入各级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加快形成基本殡葬服务政府供给、选择性服务市场化运作的殡葬服务格局。推动火化炉改造,促进节能减排。制定殡仪馆和火化场建设标准。推动《殡葬管理条例》修订出台。开展殡葬改革示范活动,推进绿色殡葬,倡导生态葬式和健康文明祭扫方式。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健全救助管理服务网络,强化联动协作,加强应急救助服务,发挥救助管理工作的综治维稳作用。抓紧完成‚十一五‛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 系规划项目建设以及评估工作。继续支持县级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设施建设。推进救助管理机构的等级评定和规范化管理。
九、社会工作
完善配套政策。贯彻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有关文件精神,加快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研究制定《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意见》、《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培训中长期规划》、《社会工作继续教育机构资质评估办法》、《社会工作员职业水平评价办法》和《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评价办法》。
强化培养评价。适时启动‚社会工作者职业能力建设工程‛、‚社会工作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工程‛。组织开展2011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工作。开展专业社会工作者登记服务和信息管理工作,完善志愿者注册办法,探索建立社会工作人才和社会服务志愿者协作机制。
推进专业服务。指导有条件地区探索建立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孵化基地,扶持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落实《关于民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开发社会工作岗位。组织实施‚社会工作人才服务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计划‛。启动‚社会工作服务组织标准化示范建设工程‛和社会志愿服务示范创建活动。研究制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标准、评价办法以及职业道德规 范。
十、慈善事业
推进《慈善事业促进法》立法的相关工作,论证起草《社会募捐管理条例》,制定发布《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2015)》,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意见》,建立慈善事业协调机制和慈善活动评价机制。实施《慈善捐助信息公开指引》,加强慈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慈善超市、社会捐助服务站点建设和创新运营管理。推动设立‚全国慈善日‛,加大慈善文化的宣传力度。
十一、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抓好规划引领。编制《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参与《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力争将更多的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和重点工程纳入各级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
加快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继续实施各级民政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的同时,启动实施国家和地方‚十二五‛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和各级民政‚十二五‛规划中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支持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藏、新疆加快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建好各类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加强民政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新建和改造一批民政 精神卫生专业机构,逐步健全‚三无‛、优抚对象和经济困难精神病人救治安置网络。
发挥公共服务设施功能。通过制定完善标准、改革经营机制、加快信息化建设、培养合格员工等措施,提高民政公共服务设施管理和服务水平。
十二、民政服务能力建设
推进立法工作和依法行政。加大立法工作力度,建立系统联动工作机制,形成整体推进、区域先行的民政立法格局。落实执法责任,提高执法水平。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制定规范性文件程序规定,规范民政行政行为。完善层级监督标准,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加强法制培训和知识普及,启动‚六五‛普法工作。
抓好人才、科技和标准化建设。做好各类民政人才建设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以民政特殊行业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强培训、考核、竞赛选拔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与应用。加强民政部重点试验室建设,加快重大科研仪器设备更新与升级改造步伐,改善民政科技基础条件和环境。制定并实施《全国民政标准化2011—2015年发展规划》,修订43项国家标准和32项行业标准,完善以支架性标准为重点的民政标准体系。
加强基层民政建设。研究制定基层民政能力建设评估办法,把评估情况与实验试点选择、政策权限下放、资金物资 分配、建设项目安排等挂钩,促进各地根据公共服务需要健全基层民政工作队伍、落实工作经费、改善工作条件。推广一些地区按辖区人口或服务对象一定比例配备基层工作人员和按业务资金一定比例配套工作经费的做法,将信息化应用服务重心放到基层。
加强国际及涉港澳台交流合作。着重开展减灾救灾、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区建设、社会组织等领域的国际合作。扩大与港澳台交流,重点开展社会服务、慈善、社会工作及婚姻管理等领域的务实合作。
推进部省(区、市)合作。按照部省(区、市)合作协议约定,试验趋势性业务、试行探索性政策、拓展服务性项目,推动区域民政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以区域或重点民政工作突破带动民政工作整体创新发展。
十三、反腐倡廉建设
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精神的监督检查,加强对救灾救助资金物资、优抚安置资金、福利彩票公益金和保障、改善民生等重大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玉树、舟曲灾区因灾倒损农房恢复重建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扎实推进作风建设。深化民主评议行风活动,推进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加大政务公开和民政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力度,推进城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春节后,结合 业务工作课题和改革创新要求,部机关集中开展一次调查研究活动。依法做好信访工作,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试点工作,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进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
第四篇:窦玉沛在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在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实施国家“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民政系统认真学习贯彻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的背景下召开的,既是分析形势、总结工作的现场经验交流会,也是研究举措、推进发展的全面动员部署会。在全体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已圆满完成预定议程,会议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富有成效。会议听取了立国部长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讲话,表彰了第四批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单位,交流了全国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情况,学习了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县和各地的经验。进一步增强了各级民政部门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与会同志一致认为,这次会议恰逢其时,非常重要,对于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下面,我就贯彻落实立国部长重要讲话和这次会议精神讲几点意见。
一、要精心制定实施方案,狠抓落实
各地要以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在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引领;以立国部长在这次会上的讲话和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国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和民政部开展“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年活动”意见为依据;以“敬老爱老助老工程”为抓手,抓紧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第一,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增强体系建设的科学性、连贯性和可持续性。各地要对本地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统筹考虑、整体安排,精心设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订专项规划,列入目标责任考核范围。要分解细化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特别是要把“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和“日间照料服务基本覆盖城市社区和半数以上的农村社区”的发展目标,按照省、市、县、乡镇、社区、农村逐级分解,层层抓好落实。要分步推进实施,按照轻重缓急、条件具备、土地和配套经费落实、资金集中使用的原则,分确定工作进度、分细化实施方案、分组织实施,每年重点集中支持一批建设项目,逐年见到成效。防止不顾条件盲目铺摊子、上项目、齐步前进,使有限的资源分散,欲速则不达,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二,统筹兼顾、合理布局。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增强体系建设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实用性。要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更加重视农村养老服务,加强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加快试点步伐,以城带乡,城乡互动,有效提升农村养老服务发展水平;要推动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均衡发展,更加重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培育扶持社区为老服务组织,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为依托,以信息网络技术平台为支撑,促进服务更加便捷、高效、低廉、规范、优质优惠;要促进公办和民办养老服务协调推进,更加重视发展民办养老服务,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居家、社区和机构等各类养老服务;要实现低、中、高端养老服务设施协调发展,更加重视以需求为导向,准确把握政府、社会、市场的功能定位,积极创造环境,根据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和实际需要,大力发展福利性公共服务、非营利性公益服务、营利性选择服务等不同服务模式,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第三,健全机制、上下联动。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顶层设计与逐级落实的重大项目,必须健全机制、上下联动,树立一盘棋思想,形成工作合力。健全机制,就是要按照立国部长讲话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参照民政部的做法,各地要成立相应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统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上下联动,就是中央主要负责制定全国总体规划、确定目标任务、出台优惠政策标准、支持重点领域建设。地方负责制定本地规划、落实优惠政策、实施项目建设、形成服务网络,通过整合各级民政部门的力量,发挥养老服务整体效益。要搞好项目上下对接,优化项目布局,按照论证一批、储备一批、立项一批、建设一批”的原则,认真做好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的论证、编制、遴选和申报工作;要实现建设项目与“十二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个专项规划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敬老爱老助老工程项目有效、有序衔接,争取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资金、福利彩票公益金、专项补助资金的投入和社会投入,形成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投资渠道。
二、要认真学习先进经验,善抓落实
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正在发生深刻变革,逐步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新要求、新情况。为此,我们必须拓宽工作思路,创新方式方法,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推进举措。近年来,一些地区立足当地实际,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许多典型经验,这次会议现场参观、视频观摩和会议印发的交流材料,值得各地认真学习借鉴。
第一,规划先行、制度保障。江苏、云南等地结合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规划,明确了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河北、河南、安徽、吉林、湖南等地政府专门就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出台文件,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引导。辽宁、福建、重庆、新疆等地制定省级优惠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同时,一些地区还加大政策创新力度,着力解决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天津市政府发布民政服务设施布局规划,预留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破解了养老服务用地难的问题。贵州省对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养老机构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对符合条件的养老项目给予财政贴息补助,推动了民办养老机构快速发展。浙江、广西等地由政府补助或公益金资助建立养老机构意外伤害事故保险,降低了养老机构运营风险。第二,城乡统筹、拓宽领域。河北、湖北等地依托村级集体经济,采取“村级主办、互助服务、政府支持、群众参与”的方式,推进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发展,有效解决了农村留守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辽宁省加强农村常年病人托管中心建设,为解决农村失能老年人、重度残疾人、常年病人的长期照护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黑龙江、吉林等地积极推动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专业化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等村级养老服务设施,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居家养老服务。
第三,创新机制、丰富形式。河北保定市社区服务中心“12349”网络服务平台,有机整合各方力量,既满足了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又实现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共赢,创新了机制,赢得了发展。广州市越秀区借鉴港澳地区先进理念,成功运营“一站式”长者综合服务中心。南京市鼓楼区由政府出资租赁闲置厂房,无偿用于社会力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有效破解了中心城区养老服务场所紧张的难题。黑龙江省推行公办养老机构“开门办院、延伸服务”,辐射社区居家养老,培训孵化民办养老机构。河南省荥阳市积极推广公建民营模式,盘活国有资产,激发了公办养老机构的内在活力。上海市第三社会福利院围绕老年人特殊服务需求,以老年人为中心,实现了建筑设计和运营管理的良性结合。
第四,规范管理、优质服务。北京、湖北等地建立了养老机构星级评定机制,并将星级评定结果与资金扶持挂钩。上海、江苏、福建等地研究出台了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对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服务人员、服务项目、服务流程等进行了明确规范。上海市、杭州市建立了老年人入住公办养老机构评估体系和数据库,确保养老床位优先提供给低收入、失能、独居等养老困难老年人。
各地在实践中创造的经验弥足珍贵。我国社会养老体系建设方兴未艾,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加强和规范。各地要认真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结合当地实际,继续探索,大胆创新,奋力开拓,努力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经验。
三、要着力创新体制机制,促进落实
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一项宏大艰巨的工程,仅就实现千分之三十养老床位目标而言,在已有的四年时间,需新增床位320多万张,需投资超过3000亿。没有思想的解放,投融资渠道的拓展,体制机制的创新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大胆改革,奋力开拓,增强动力,激发活力。
第一,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扶持机制。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难以满足需要,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扶持机制,大力引导社会资源和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市场。要强化政策扶持,对于国家出台的广泛适用的扶持政策,要加大协调沟通力度,制定配套实施细则,确保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对于结合本地实际出台的扶持政策,要强化政策执行效果,力争具有刚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不能笼而统之,大而化之。对于民办养老机构反映强烈的用地难、融资难、招工难等问题,要加强政策研究分析,力争做到出台文件和保障措施。要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参与,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发挥政府投入的激励和拉动作用,对于社会举办的养老服务设施,既可以按照投资数额、建设规模、租赁时间等,给予一定的建设补贴,又可以按照老年人数特别是需要护理的老年人数以及入住率、床位数等,给予运营补贴。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培育养老消费市场,依靠需求拉动投入;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依靠政策带动投入;要拓宽金融、保险和闲置资源投入的渠道,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第二,改革创新养老机构管理体制。现行养老机构公办、民办、市场办并存的局面,既存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也存在竞争不平等的问题。有关监管不到位的问题,正在通过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建立准入、退出、监管制度加以解决。而要解决竞争不平等的问题,必须逐步打破所有制界限,按照公办保基本、社会增加供给、市场满足需求的原则,实现不同主体分工合作,功能互补,平等竞争的格局。为此,要积极推进公建民营,大力实行民办公助,努力拓展市场服务,促进各类养老机构共同发展。
立国部长在讲话中,对公办民营的方式方法、实现路径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已有的公办养老机构,实行公办民营涉及基本养老服务的提供、职工切身利益、老年人权益、国有资产管理等问题,比较复杂,要根据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勇于破解难题,创新方式方法,积极稳妥的进行。但对新建的公办养老机构,要通过总体承包、分部承包、委托经营、合资合作等方式积极推动实现公办民营,逐步实现政府从直接办服务到重点管服务的方式转变。要制定出台公建民营实施办法,合理确定运营主体招标范围、方式、标准,确保制度设计科学可行。要严格运营主体条件,按照公开、透明、公平、合理的原则,重点从确保机构运行非营利性质、改进服务质量和保障可持续运行三个方面,选择符合条件的专业化机构运营。要加强后续管理,加强对运行主体的指导监督,特别是在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监管方面,形成经常性的工作机制。对于由企业中标负责运营的公办养老机构,要在协议中明确加入公益性条款,确保公办养老机构产权性质、设施用途、服务功能不改变,国有资产不流失。
第三,探索建立养老服务评估机制。各地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建立养老服务评估制度,重点在实行资格评估和需求评估上做文章。资格评估重在考量老年人的经济收入状况,以确定其是否可以享受养老服务补贴。当前,要优先将经济困难老年人纳入补贴范围,有条件的地区,要逐步扩大受益面。需求评估重在考量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以确定其养老服务方式和补贴标准。要以老年人的自理能力、精神状况、疾病特征、生活环境等作为依据,进行分级分类。对于评估确定为失能失智的,要根据老年人及其家庭意愿,优先保证其进入机构养老,并根据失能失智程度,发放养老服务补贴或者护理补贴。对于评估确定为生活自理的,要引导其选择居家养老或者社区养老。要加强评估机构建设,既可以依托专业机构(包括养老机构)进行评估,也可以委托第三方社会组织开展评估,也可以在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评估站点,与医院、养老机构等评估机构相连接,开展服务评估工作,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建立专门的评估机构。要制定评估办法和标准,完善评估程序,促进养老服务评估制度的规范化、专业化和公平公正。同时,要结合对养老机构的监管,加强质量评估工作。第四,积极鼓励开展连锁运营。开展连锁化运营,可以促使养老机构扩大规模效应、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各地要积极培育专业化机构和团队,引导养老机构向连锁化方向发展。鼓励各类知名度高、信誉好、善于经营管理的企业和社会服务机构设置连锁养老机构或养老服务网点,根据老年人需要开展服务。推动经验丰富、品牌好的养老机构以输出管理团队、开展服务指导等方式,特许其他养老机构加盟挂牌,按照统一品牌、统一标识、统一服务标准、统一运营管理的方式进行经营。
四、要实现建设管理并重,推动落实
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坚持新建和改造相结合,加快建设和强化管理相结合,正确处理好改革与发展、建设与管理、服务与需求、资金保障与服务提供和保障可持续运行之间的关系,促进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立国部长讲话中有关法制化、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的意见,对于规范养老服务建设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着重就养老机构建设和管理中应该避免的“三个倾向”和应该树立的“三个理念”,谈一些想法。先说“三个倾向”问题。
第一,避免脱离实际盲目而上的倾向。养老机构建设要按照布局合理、种类齐全、功能多样的要求,科学组织实施,不能搞一哄而上、盲目发展。避免出现“一床难求而又大量床位闲置”的不平衡、不协调和资源浪费现象。要从本地实际需要出发,坚持以需求为导向,认真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科学论证工作,多建设一些国家鼓励、地方支持、老百姓欢迎的项目,不能互相攀比,更不能将养老机构建成政府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
第二,避免规模至上追求档次的倾向。养老机构建设规模应根据所在地常住老年人口数,并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机构养老服务需求等因素综合确定。要按照实际实用的原则,推行中、小型化、社区化,重点支持建设供养型和养护型养老机构,防止片面追求大规模、高档次,不能超越当地实际需要和管理能力。
第三,避免重硬件轻软件建设的倾向。要坚持硬件和软件同等重要,同步推进的原则,防止将工作重心放到跑项目、争投资、铺摊子上,却不致力于推动养老服务上水平、上质量、上实效,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留下后患。为此,必须改变工作方式,克服两眼盯着项目转的做法,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制定政策法规、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改善服务管理等软件建设上,做好制度设计,规划引领,避免走弯路,促进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再说“三个理念”问题。
第一,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养老机构要以人为本,紧密围绕老年人的特殊需要,从大处着眼,细节入手,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在思想认识上,要视老人为父母,待院民如亲人,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服务意识,让老年人真正感受到幸福温暖。在服务功能上,要依据老年人体能心态特征,注重完善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紧急救援、文化娱乐等功能,满足老年生活的实际需求。在服务风格上,要融入家庭化服务理念,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为老年人提供人性化、亲情化、个性化服务,不能搞成宾馆式、军营式服务风格。在生活照料上,要根据老年人生理特点,提供适宜的膳食、住宿、无障碍服务,尊重老年人的生活习惯、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在内部管理上,要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岗位标准和操作规范,建立安全防范长效机制,防止重特大责任事故的发生。
第二,要牢固树立实际适用的建设理念。养老机构建设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出发,坚持实际适用。在机构选址上,要尽量社区化,巩固老年人关系网络,体现地缘血缘特征,方便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在建筑设计上,要严格按照养老机构建设标准,形成符合老年人身心特点、服务需求和安全、卫生、经济、环保等要求的设计格局,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留有扩建改造的余地。在建设档次上,公办养老机构要定位提供基本养老服务,不能一味追求高档、豪华,不能搞别墅化、宾馆化建设,脱离社会福利属性。在室内装修上,既要力求方便实用、美观大方、舒适安全,又要方便管理维护、有利于服务开展。
第三,要牢固树立拓展延伸服务的发展理念。养老机构要勇于走出去,延伸服务半径,拓展服务范围,充分发挥在养老服务中的专业骨干作用。要面向社会开放,提供专业人员培训,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区域内社会养老服务工作的整体水平的提升。
五、要建立监测和激励机制,督促落实
为了促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实效,各地要着力创新工作手段,建立健全奖惩机制,进一步督促和指导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落实。
第一,建立社会养老服务发展监测指标体系。为了全面系统地反映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进展情况,民政部依据专项规划和推进年意见要求,正在研究制定社会养老服务发展监测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人口数据、福利补贴、服务保障、资金保障和队伍建设5大方面的指标。通过监测指标体系,纵向上可以衡量社会养老服务发展进度,横向上可以评估不同地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水平,有利于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建立绩效评估制度。各地要按照民政部通知要求,抓紧部署落实本地区社会养老服务发展监测工作,出台落实办法,做好专责人员培训,按季度收集整理监测指标数据,民政部将定期汇总各地监测指标信息并公布评估报告。
第二,建立福利彩票公益金“以奖代补”机制。为了提高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效益,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分配机制,去年,民政部根据地理区位、老年人口、养老床位等因素,采取因素法分配老年福利项目的部级福利彩票公益金。今年,民政部将在此基础上,增加政策创制、机制创新、服务成效、资金配套等权重因素,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大、进度快、创新多的地区,以奖代补,加大支持,切实发挥部级福利彩票公益金的激励引导作用。各地也要积极探索建立老年福利项目“以奖代补”机制,进一步完善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分配使用制度,发挥有限资金的带动、导向、激励和放大作用。
各地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和制订的实施方案,要于四月底前向部里报告。
最后,补充一点。5月17日—19日,中国社会福利协会、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和上海市民政局将在上海市共同举办首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暨第七届中国国际康复护理展览会。这次博览会是一次国际性养老服务业交流盛会,请各地高度重视,按照民政部下发的通知要求,积极组织相关人员赴会展览、观摩、交流经验。
同志们,发展养老服务事业,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党和政府赋予民政部门的神圣职责,是亿万人民的期望和重托。让我们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更加昂扬的士气、更加扎实的工作,全面贯彻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奋力开创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新局面!
第五篇:国家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对我校老年养护中心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国家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对我校老年养护中心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3月30日下午,国家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窦玉沛,民政部党组成员、老龄委常务副主任陈传书等一行在省政府副秘书长曹汝涛、河北省民政厅厅长古怀璞、市政府副市长刘劲松、市政府办公室调研员耿昉、市民政局局长卢建华、市教育局局长柳金钟以及学校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陪同下,到我校老年养护中心皇寺区视察工作。
窦玉沛副部长实地查看了老年养护中心的外部环境、基础设施,听取了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杜成旭关于皇寺校区和老年养护中心项目规划及建设进展情况介绍,对我校老年养护中心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他指出,邢台医专在发展过程中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将养老服务事业与职业教育发展相结合,形成了“一校两院一中心”的职教集团式办学新格局,体现了邢台医专开拓进取、超常思维、善于谋划、抢抓机遇的工作理念,走在了机构养老事业的前列。他希望学校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建设好、管理好、运营好老年养护中心,推动养老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
副市长刘劲松表示,发展养老服务事业,提高老年人生活幸福指数,是邢台市一项十分紧迫、十分重要的民生任务,邢台将继续加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邢台医专老年养护中心这一省重点社会公益项目的建设,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打造我市养老服务事业的新亮点,为更多的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
学校党委书记陈联群表示,我们将按照各位领导的指示,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抓好软件设施建设,抓精细化管理、抓人性化服务,把工作抓好,抓出特色,做好这件为老年人谋福祉的千秋事业,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高品质、全方位的综合性服务,满足老年人生活得安全、生活得愉快、生活得更富有尊严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