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不良文化流向农村

时间:2019-05-12 19:36: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警惕不良文化流向农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警惕不良文化流向农村》。

第一篇:警惕不良文化流向农村

警惕不良文化流向农村

金海

一年四季,农闲时节,十里八村的农民,总习惯乡里乡亲汇聚一起赶大集。乡镇集市,活跃了农村市场,交流了致富信息,丰富了文化生活。但毋庸讳言,红火的农村集市背后,也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令人担忧。

一些江湖骗子沿街摆摊设点,算命相面,装神弄鬼,大声叫卖推销非法出版物。一些人搭起草台班子,打着“三下乡”的招牌欺骗农民:“送文化下乡”竟成了色情表演;“送科技下乡”竟干起了贩卖假种子坑农的勾当;“送卫生下乡”名为义诊,实则兜售假药或高价保健用品……这些现象虽属个别,但影响很坏,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近几年,城市加大了净化文化市场、清除黄赌毒工作的力度,一些人如耗子搬家,从繁华城市溜到偏远农村,重操旧业,坑害农民。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农民有八亿之众,这既是一个巨大的经济市场,也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市场,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不去占领,落后愚昧、消极腐朽的文化必然会乘虚而入。不良文化犹如毒气一样,一旦弥漫,就会严重污染农村市场,毒害农民心灵,败坏社会风气。“法轮功”邪教迷惑了许多农民,还有一些乡村党员干部陷入其中,说明迷信和愚昧在农村还有一定市场,要铲除“法轮功”等邪教滋生泛滥的土壤,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要站在维护农村稳定和推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坚决防止和克服那种只重经济建设,忽视文化建设的错误倾向。

净化农村文化市场,最有效的办法是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繁荣才能更好地净化,净化是为了更好的繁荣。不能一说繁荣就忽视了净化,一说净化又忽视了繁荣。现代农民对高尚文化生活有着热烈的期盼和追求。在不少地方,农民为了听场好戏,看场好的演出,跋山涉水,自带干粮,连等几天几夜。农民享受到好的文化生活,比过个大年还高兴,问题是我们要及时向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近些年,我们各级宣传文化部门在广大农村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深得民心,深合民意,大受农民兄弟欢迎。根据农村实际,开展丰富多彩、形式灵活、生动活泼的“三下乡”活动,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贵在经常,贵在持久。目前,农民希望“三下乡”要常下乡,不要像过年一样,一年只盼来那一回。

毛泽东同志早就提醒我们,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净化农村文化市场,就是在培育一方净土,陶冶农民情操,提高农民素质。亿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真正提高了,我国农村实现现代化才大有希望。

《人民日报》(2001年04月09日第四版)

第二篇:积极促进信贷资金流向农村

积极促进信贷资金流向农村

陈先强《 人民日报 》(2010年05月06日 07 版)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发展滞后,是我国农村发展相对落后、城乡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改变农村资金外流的局面,促进信贷资金流向农村,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资金外流是农村金融存在的突出问题。长期以来,农村信贷资金大量外流问题比较突出。从存贷总量结构看,农村金融机构存多贷少,存贷比下降,存贷差不断扩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增量减少;从资金流向结构看,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流向城市的趋势明显,加剧了金融资源在城乡配置的失衡;从资产结构看,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不高,财务状况令人担忧,农业贷款风险高,亏损严重,经营困难。农村信贷资金大量外流,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针对这种状况,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进一步完善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政策”。贯彻落实这一精神,解决农村资金外流问题,加快构建农村资金回流机制,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当务之急。

构建农村信贷资金回流机制。解决农村资金外流问题,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需要形成有效的农村信贷资金回流机制。首先,建立信贷资金回流农村的激励机制,引导信贷资金向“三农”流动。在政策上,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在当地吸收存款、在当地放款,并设定所吸收存款投入“三农”的比例。其次,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通过税收等优惠政策,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业的信贷投入;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落实农业补贴政策,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向“三农”;利用价格机制调节生产要素的供求,引导信贷资金流向。第三,加强宏观调控,促进金融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人民银行可以运用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如采取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指导等措施调控资金流向,促使形成农村存款留在农村的机制。第四,找准农村金融机构与“三农”发展的利益共同点。建立由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金融机构组成的,多层次、多样化、适度竞争、相互补充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鼓励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金融服务。

建立农村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和保障体系。形成农村信贷资金回流机制,需要建立和完善农村信贷资金风险补偿机制和保障体系,进一步巩固农村信贷资金回流的基础。一是完善担保体系。应加快成立由政府出资或支持的县域信用担保中心,发挥其集政策性担保与商业性担保于一身、融中小企业担保与农业担保于一体的综合担保职能作用,以有效解决“三农”融资担保难问题,降低信贷支农风险。二是完善农村保险服务体系。农业保险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农业生产、保障农民利益、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也能够为农村信贷资金提供安全保障,从而促进农村信贷资金回流机制形成。目前,由于尚未建立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以及缺少财政政策扶持等多种原因,农业保险风险大,经营成本和赔付率高,回报率低,有的农业保险业务甚至持续亏损、日趋萎缩,导致涉农产业防灾避险能力十分低下。因此,有必要拓宽农业风险的分散渠道,建立多元化的农业保险投保模式,完善农业灾害风险转移分摊机制。可以将发展农业保险作为一种新的支农方式纳入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同时,积极借鉴国际农业保险制度设计管理技术,从财政补贴、定价原则、风险补偿和转移等多方面加大对发展现代农业保险的支持。

第三篇:警惕“面子文化”的负面效应

警惕“面子文化”的负面效应

作者:王昊魁杨敏《光明日报》(2017年06月06日 15版)

将扶贫领域的惠农资金优亲厚友;讲排场、比阔气,无视党规党纪,大办婚丧喜庆;超标准公务接待,造成严重铺张浪费„„从文化的视角透视这些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都离不开“面子文化”的影子,都有“面子文化”在作祟。

有专家认为,面子是指个人行为或价值从社会得到认同,并获得社会交换而产生的自我满足心理。可以说,中国人的面子情结源远流长,它深刻渗透到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习惯,成为解释诸多社会现象的出发点。“面子文化”本无所谓好坏,但如果把面子当成换取金钱、谋求不当利益的工具,就为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埋下了隐患。

奉行“面子文化”,破坏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

这是重庆市城口县人大原党组书记、主任于少东为其子大操大办婚礼时的场景:数十辆豪车组成的迎亲队伍,五星级酒店100多桌盛宴,大型摇臂设备和数台摄像机多角度实时拍摄,高达40万元的婚礼花费。连酒店服务生都为之惊叹:好大的排场。

大排场的背后,是大肆收受礼金:婚礼上于少东收受礼金200多万元,其中,收受党政机关人员和企业老板礼金共计58万余元。事后,于少东在接受调查时说:“党政干部和企业老板主要是看我的面子来的,如果我不是城口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他们肯定不会来。”

为儿子办婚礼,乃人之常情。党员干部只要按照相关规定,不铺张浪费,不邀请管理服务对象参加或收受其礼金,也无可非议。但有的党员干部漠视党规党纪,没有紧绷廉洁自律之弦,过于追求“面子”,奉行“面子文化”,败坏了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

“喜欢讲排场、摆阔气,造成严重铺张浪费”“平时参加企业的公益事业、慈善事业和各种救灾活动,我错误地认为这是给企业家个人捧场、给他们面子,让企业老板还要感谢我、赞扬我。这是多么幼稚、多么可笑”。福建省南安市委原书记骆国清在悔过书中写道。

铺开场面,讲究情景和气势。有的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不轻车简从,习惯前呼后拥;有的热衷于造声势,喜欢在“电视上留影,广播上留声,报纸上留名”,但开展工作往往虎头蛇尾;有的好大喜功,中央巡视就发现,有的干部沉迷于政绩冲动,重显绩、轻实干,甚至弄虚作假。

讲究情面,看似“名正言顺”,实则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和利益交换。四川省农业厅原巡视员胡相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在企业发展、职务调整等方面谋取利益并收受财物,通过亲属入股经商办企业,多次收受下属单位和个人、企业负责人等所送礼金,涉案总金额折合人民币1067万元。

对于和企业老板经济交往问题,胡相全在悔过书中写道:“有我过去帮助打下的基础,他们会给我面子。”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表示,从广义上说,“面子文化”是一种炫耀性腐败的具体表现,个别党员干部借助炫耀性腐败达到个人政治目的和利益获取。究其原因,“面子文化”的实质是权力关系的异化,通过排场、阔气、场面等显示自己的实力,为获得更大的权力制造声势。

纪律和规矩意识淡薄,丢掉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专家表示,有的单位民主生活会“认认真真走形式、轰轰烈烈走过场”;有的同志在开展批评阶段铺垫太多,磨不开情面,“隔靴搔痒”;有的单位一把手批评其他班子成员一般比较尖锐,但班子成员批评一把手则普遍存有顾虑,怕穿“小鞋”,等等,无一不是“面子文化”在作祟。

“奉行‘面子文化’容易产生圈子文化,为了面子维护小圈子的利益,对小圈子的违纪行为不敢或者不愿进行批评;容易滋生潜规则,把纪律置于脑后,丧失原则,对于规矩不能认真执行;容易产生利益输送和利益交换行为,一定程度上为腐败的发生提供文化土壤。”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辛向阳说。

奉行“面子文化”,拉帮结派、搞小圈子,表现为任人唯亲、损公肥私,滋生政治野心,严重损害党的团结统一,破坏党内政治生态。

在分析少数党员干部奉行“面子文化”的原因时,辛向阳表示,中国有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传统文化有一些糟粕因素,如人身依附、帮派思想、关系文化、江湖义气等,造成“面子文化”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规矩和纪律意识淡薄,因缺乏纪律和规矩意识,就会在工作中和生活中把面子放在重要地位,用面子代替遵纪守法。

“无视党的纪律、把自己凌驾于组织之上”“虽然平时也组织政治学习,但往往是摆摆样子、走走过场”,福建省南安市委原书记骆国清在悔过书中写道。

北京科技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主任宋伟认为,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出现了“讲排场”“要面子”的不正之风,这种风气潜移默化对少数党员干部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是个别党员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丢掉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手中的权力当作换取“面子”,甚至是金钱的工具,从而走向了违纪甚至违法的深渊。

消除负面效应,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以上率下改进作风,立明规矩、破潜规则,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干干净净的政治生态,大力纠正“四风”,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完善党内法规制度,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明显好转。

大力整治不正之风,铲除腐败污染源,加大通报曝光力度,发挥警示震慑作用。比如,江西针对巡视发现的在高档住宅小区搞“一桌餐”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天津强力整治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深刻剖析根源、危害,认真开展整改和专项整治,促进政治生态向好向善。

庄德水说,消除“面子文化”的负面效应,要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建立规范的干部政绩评价机制,让踏实肯干的老实人吃香,让弄虚作假者失去市场,阻断炫耀性腐败者上升的路径。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强化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进一步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鼓励更多党员干部敢干事、能干事,保持改革热情和政治追求。

宋伟表示,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格遵守党规党纪,增强党性修养。同时,加大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公众的廉洁诚信教育,从党风政风到社风民风都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消除“面子文化”带来的负面效应,以更加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辛向阳说,要同封建残余文化作斗争。大力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共产党人的价值观。这一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般要求,又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特殊要求。共产党人价值观正确地解决了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矛盾,使个人有限的生命价值能够融入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的宏伟进程中。

第四篇:农村小学生压岁钱及其流向的社会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生压岁钱及其流向的社会调查报告

金寺小学 苗 艳

关于农村小学生压岁钱及其流向的调查报告

“昨夜新收压岁钱,板方一百压枕边”……过年啦~孩子们的钱包又成了一个个的“超级小胖”,那么“小胖”们又是如何“减肥”的呢?让我们做一个关于压岁钱的社会调查报告。

一、调查时间: 2004年1月23日~30日

二、调查地点:⒈邻居 ⒉街头 ⒊书店门口

三、调查对象: 小学生及学生家长

四、参加人员:张淮东、王凡、潘法正、李杨、许洋等

五、调查目的:

对有关农村小学生压岁钱的各项数据作一个比较准确地了解与统计,并且能够根据这些数据,客观具体地总结出一些方法和规律提供给小学生和家长们,从而使家长和孩子都能够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压岁钱。

六、调查问题:

Ⅰ.你认为家长们应该给压岁钱吗?如果应该,那么你认为给多少压岁钱最合适?

Ⅱ.你认为钱才是最好的“压岁礼物”吗? Ⅲ.你认为自己应不应该拥有自由支配压岁钱的权力? Ⅳ.你一般把压岁钱花在哪些地方?

Ⅴ.你认为怎样用压岁钱才最有意义?

Ⅵ.你的父母每年给你多少压岁钱?这与你的家庭背景相符吗?

七、调查方法:

①上网查询 ②电话咨询 ③查阅报刊 ④询问路人

八、调查结果:

一小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压岁钱一般在100~300元左右,二大多数的小学生认为,自己应该拥有自由支配其压岁钱的权利,自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只有少数一部分同学认为,压岁钱应该由家长带为保管和处理,其比例达到了8:2。而小学生则普遍表示出无所谓的态度,钱多了也不知道如何使用,而家长也不放心把钱放在小学生的身上,大部分交由家长代为保管,所以给压岁钱只是一种形式,并不要求一定要占有它。

三小学生都普遍认为:钱,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压岁礼物,家长可以适当地给孩子们买一些他们平时梦寐以求却又没有能力得到的东西,这样既满足了孩子们的愿望,又让家长们不必大掏腰包,在经济上得到了实惠,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四大多数的小学生,都把钱花在了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上,有一小部分同学拿自己的压岁钱来交学费,还有一些小学生拿压岁钱来买各种学习用品。大部分的学生表示,如果需要,可以拿出自己的压岁钱,捐给灾区的小朋友以帮助他们上学或改善生活。

五80%的学生认为,家长给越多的压岁钱越好,18%的学生无所谓压岁钱的多少,认为家长觉得给得适当就可以了,只有2%的学生觉得不要给压岁钱最好,以上这种少数情况的产生其中主要有3种原因:

⑴反正压岁钱要了也是归家长,没劲,还不如不要。

⑵收了别人的压岁钱还得回送别人,别人送了你100元,为了体面,你的父母再没钱也得从钱包里抠出个200元回赠给人家,这样太亏了。

⑶真正觉得父母挣钱也不容易,把自己养大已经很辛苦了,不应该还要拿他们的钱来做零花钱用。

八、调查结论:

1、现在的家庭,由于经济条件好了,生活质量提高了,给孩子的零花钱和压岁钱也日益增多,一个普通家庭的年总收入约是2~3万元,而家长们每年给孩子们的压岁钱就占其中的%1~2,有少数富裕家庭给孩子的压岁钱甚至上千元,虽然让孩子们过了个高兴年,却也严重造成了孩子们乱花钱、买零食、上网吧、甚至抽烟赌博以及很多极其恶劣的坏习惯,严重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2、中学生喜欢由自己来支配压岁钱,而小学生的压岁钱则更多由家长来保管和支配,就小学生压岁钱的流向也与中学生有明显的区别,中学生一般会去买一些自己喜欢的物品,如CD、随身听、漫画书等,而一些小学生则会用来买文具和交学费,听从家长的支配。

3、在压岁钱该如何使用最有意义这一问题上,大多数中小学生的看法基本一致:捐助希望工程,以帮助灾区生活困难的儿童重返校园,或是去帮助任何一个极其需要帮助的人。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表露出不情愿的态度,认为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压岁钱凭什么拿去帮助别人?我想,这类学生的道德素养实在是需要提高了。

根据这次调查所了解的情况,就压岁钱的问题给家长们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根据我国的传统习惯,压岁钱还是要给,但压岁钱的数量要适当,不宜太多,以免使孩子染上乱花钱的坏习惯。

2、家长们还可以适当地考虑一下,将压岁钱改成孩子们喜欢的“压岁物”,如“压岁书”、“压岁碟”等,还可以利用假期的时间,带孩子外出旅游,这样,既可以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可以给家庭的经济方面带来实惠,还可以得当地避免孩子养成乱花钱的习惯。

3、家长要耐心地教育孩子,让孩子们真正的懂得每一分钱、每一粒米的珍贵,并让他们正确的认识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同时,还给学生们提个建议:把自己的压岁钱存在固定的一个存钱箱里,做一个帐目本,把自己用钱的各项数据登记在上面,使自己可以更清楚地了解钱的流向,学会计划用钱,科学理财,把钱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面。

第五篇:家长课堂:父母需警惕的十种不良示范

家长课堂:父母需警惕的十种不良示范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因为父母的行为会很大程度影响到孩子。因此,父母需要警惕自己会误导孩子,给孩子做一些不良的示范。

一、过度打扮易误导孩子追赶时髦。父母的过度打扮容易给孩子造成时髦外表的不良示范,会使孩子误认为时髦的装扮很重要,助长孩子赶时髦、穿名牌的消费心理,分散孩子的学习精力。父母应该告诉孩子穿着大方、整洁,比时髦服饰和名牌衣服更受人尊重,让孩子养成节俭、干净的穿着习惯。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健康习惯,鼓励孩子参加散步、打球等体育锻炼,让孩子明白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身强体壮比穿着时髦扮更重要。在赞美孩子漂亮、聪明、善良和“会过日子”的同时,还应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指导孩子从洗袜子、内裤等小衣服开始,养成自己的衣服自己洗的好习惯,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为孩子离家读书做好准备。

二、吵嘴打架易误导孩子倾向暴力。夫妻在一起生活,勺子碰锅是常事,如果经常用争吵的方式解决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不同意见,甚至拳脚相向大打出手,就容易误导孩子产生“吵嘴打架也可以解决问题”的错误认知,使孩子模仿父母用拳头解决与小朋友玩耍时发生的纠纷,助长孩子的暴力倾向。因此,夫妻因家庭琐事发生歧见时,应该心平气和的沟通协商解决,决不能在孩子面前大声争吵或动手动脚。要告诉孩子无论大人还是小朋友,发生不愉快是正常现象,应该礼貌对待,不要过分计较,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不但会激化矛盾,且伤害的不光是对方,往往也会使自己落个鼻青脸肿的结果。

三、迷恋网络易误导孩子产生网瘾。手机和电脑是时下成人必备的信息工具,有些父母一有空闲时间,要么使用手机玩微信、打游戏,要么上网聊天,这会吸引孩子对手机和网络世界产生兴趣,许多孩子的网瘾很大程度上是受父母的启蒙。但由于手机和电脑屏幕都有辐射,屏幕照射时间过长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导致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下降。孩子在吃饭时玩手机还会分散孩子的食欲,影响体重增加等,但有些父母一边告诉孩子不要在吃饭时玩手机,一边却自己在使用智能手机发微信。俗语说,言教不如身教,有小孩子的家庭应制订手机电脑家庭使用规则,并要求所有家庭成员遵守,才能较好的预防孩子产生网瘾。

四、说三道四易误导孩子轻视德育。背后议论别人不仅是缺乏自信的表现,也是道德缺陷。但很多家长[微博]特别是女同志总爱对别人的长相或行为说三道四,有些父母说闲话不注意避讳孩子,让孩子觉得背后说别人坏话也是可以的,孩子慢慢的也会学习这种行为,久而久之便成了小小“长舌妇”。有这种不良行为的孩子会由背后议论他人发展为编造小朋友的“故事”,挑拨小朋友之间的关系,继而说假话哄骗父母或老师,严重危害孩子的德育,不利于孩子的思想和道德品质修养。因此,作为人父人母要给孩子做好样子,即便是有的人或事需要讨论,也要避开孩子,以免使孩子受到不利影响。更要注重教育孩子学会尊重人,让其知道对他人说三道四是不良道德行为。

五、批评抱怨易误导孩子缺少自尊。有些父母常常批评抱怨工作上的不如意、身材上的不满意、生活上的不开心等问题,这会影响孩子的自信,产生自尊问题。假如父亲常常抱怨工作不理想、有自卑情绪。这会给孩子特别是男孩传达“爸爸没本事,我也会很笨”的错误信息,削弱那些学习吃力、学习成绩较差孩子的自尊,导致不思进取破罐子破摔;如果母亲经常抱怨自己的身材太胖(大多数女性生孩子后都会发胖),穿衣难看,不好意思出门等,就会给孩子特别是女孩传达“自尊来自牛仔裤是否合身或体重有多轻”的错误信息。这可能会使孩子讨厌镜子里过胖或太瘦的自己,导致自尊下降,促使孩子反复节食减肥、暴饮暴食或厌食,对健康造成伤害。因此,对工作和生活中的不如意要在枕边,到爱人那里去获得安慰,不要守着孩子批评抱怨。

六、攀比说教易误导孩子产生叛逆。有些家长凡事总爱与人攀比,工作不如朋友理想、收入不如邻居多、孩子学习不如同学好等等,动不动就教育孩子说“你看邻居家小孩如何如何”、“你某某同学如何如何”、“你怎么就不如人家孩子上进”等等。大人小孩都有自尊心,要不怎么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呢,对于孩子来说,此类攀比说教不仅不会调动他的积极性,反而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孩子有良好表现时就及时表扬,当孩子犯错时应该帮助孩子分析错在哪里、为什么会犯这种错误、错误的危害是什么、如何纠正和防止犯错误等。实践证明,父母的分析教育法比攀比说教让孩子更容易接受,那“种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教育方法对绝大多数孩子起反作用。

七、吸烟酗酒易误导孩子不良嗜好。有些父母由于社交应酬多香烟不离手,工作压力大常常借酒消愁,这会给孩子传达吸烟可以交朋友,喝酒是可以缓解压力的错误信息。久而久之,孩子会觉得吸烟很男人有魅力,模仿大人偷吸香烟,尝试饮酒缓解学习压力,逐渐对烟酒产生好感甚至成瘾。正确的做法:一是应该寻找更积极的解压方式,比如锻炼身体、冥想打坐、与家人聊天等,远离烟酒。二是尽量不在家里守着孩子吸烟,或到阳台、卫生间通风处解决烟瘾,这样既可减少二手烟对孩子的危害,也可避免误导孩子。三是应酬时饮酒适量但不酗酒,以免给孩子造成不好印象,影响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八、不尽孝道易误导孩子缺乏爱心。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赡养孝敬老人是子女的法定义务。但时下确有部分年轻人“娶了媳妇忘了娘”,只顾自己的小日子,疏于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对老人缺乏起码的孝顺。殊不知自己在做,孩子也在看,让孩子接收到的是子女对长辈可以不管不问的错误信息,当这种信息转化为孩子的认知后,就会影响孩子的爱心积累,形成以我为中心的不良品行。正确的做法:一是父母要成为孩子眼中的爱心使者,通过孝敬老人、关爱他人,引导孩子的爱心成长。二是要多带孩子看望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守着孩子尽孝道,用身教告诉孩子如何孝敬老人。三是多让孩子参加一些献爱心活动,对孩子的爱心举动及时表扬鼓励,激励孩子积累爱心。

九、亲昵举动易误导孩子尝试早恋。时下年轻父母情感行为越来越放得开,日常生活中的亲昵举动更是家长便饭。夫妻间的这种亲昵行为本无可厚非,但模仿是小孩子的天性,在孩子眼里,爸爸妈妈的所作所为都是正确的,虽然并不知道大人亲昵动作的真正的含义,但也会学着大人的样子去尝试,随着身体和性心理的发育,就会产生尝试恋爱和性行为的冲动,早恋也就很容易发生。因此,夫妻应避免在孩子面前有过度亲昵的示爱行为,更不能让孩子听到夫妻性生活的声音或撞见性生活场面,否则,孩子起初会认为爸爸在欺负妈妈,但慢慢的会出于好奇窥视父母的爱爱活动。

十、处事吝啬易误导孩子自私自利。自私是独生子女的重要特征,现在的年轻父母也多为独生子女,为人处世吝啬不大方的也大有人在。加上他们的孩子又多为双独生子女的后代,从出生就被父母和四位老人共同包围,孩子的优越感自然会很强。孩子接受关怀、接受保护,接受给予,时间长了,就习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方式,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为人处事不大方,就会使本来就自私的孩子更加自私自利。如果不重视培养孩子的爱心,当孩子步入社会需要负起某种责任时就很难有担当,无论对社会、家庭还是他自己都不是好事。因此,一要在为人处世上尽可能的做到大方得体,给孩子作出样子。二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爱心,引导孩子做好事、善事并加以鼓励。三要教育孩子有好东西与家庭成员共同分享;引导孩子等大人到齐后一起吃饭;鼓励孩子帮大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当孩子有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后,要教育孩子多做帮扶工作,积极参加些社会捐助和志愿活动,培养孩子的社会爱心。

下载警惕不良文化流向农村word格式文档
下载警惕不良文化流向农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文化

    加强农村宣传文化建设,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要的有效途径,近期我部就农村宣传文化工作......

    传媒文化底蕴与文化价值的流向(精选5篇)

    传媒文化底蕴与文化价值的流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播文化日益成为了当今社会当中的主流精神,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逐渐受到传播文化的塑造、改编和修正。传播文化底......

    浅谈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正

    浅谈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正 -----新李小学教导主任邱石 农村小学生受其年龄特点、心理素质和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极易导致是非观念不清、法制观念淡薄,从而养成诸多......

    绥中县农村转移劳动力现状及流向分析(赵)

    绥中县农村转移劳动力现状及流向分析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而农村人口所占比重非常大,在城市反哺农村的过程中,农村发展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对于政......

    告别网吧,远离不良文化教案

    “告别网吧,远离不良文化”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对网络资源正确地加以取舍应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增强上网的文明意识和安全意识,自觉构筑抵制不良信息冲击的“......

    关于罗定市农村应届高考落榜生流向的调查报告(5篇材料)

    关于罗定市农村应届高考落榜生流向的社会调查报告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08物流管理1班 陈耀鹏利用2009年暑假的时间,我专门对罗定市农村应届高考落榜生流向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中国现代农村劳动力流向分析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中国不同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向调查报告 在本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小组就中国不同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向即从事的行业、选择的就业生存地区进行了......

    农村文化总结

    立足现实整体推进 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 ——在###的发言 各位领导 ##区地处##,改革开放20多年来,社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来,各族人民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