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遏制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工作总结[大全5篇]

时间:2019-05-12 19:26: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检察机关遏制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检察机关遏制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工作总结》。

第一篇:检察机关遏制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工作总结

“三农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农村村民委员会是国家政权的最基层组织,农村干部是党和政府的各项农村政策的直接执行者,但由于少数农村干部政治业务素质不强,法制意识淡薄,在工作中出现违法行政、为政不廉,甚至利用职权进行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

一、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和特点

(一)农村干部利用职权实施犯罪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化公为私,大肆捞钱。有的村干部私欲膨胀,利用各种手段,变法捞钱。一是弄虚作假、虚报冒领。村干部利用经手现金的机会,将土地、宅基、税费、计生款隐瞒收入不入账,直接装入自己腰包;二是虚列支出、虚增费用,冒领公款;三是私设“小金库”,集体私分公共财产;四是利用采购物资、土地承包或建学校、修公路等工程发包的机会吃“回扣”,从中索取收受贿赂

2、假公济私、混水摸鱼。一是有的干部会计、出纳一身兼,故意制造财务混乱现象,一任糊涂官,一本糊涂帐,收支账目不向群众交底,下台后人走帐烂,公款不交下任,直接归己;二是公私不分,用公款配汽车、手机、给个人上保险、公款随“份礼”,该自己支付的费用,用公款报销;三是巧立名目、公款消费。有的村干部以招待来客,为村跑项目,争资金为由,在招待费上做文章,把自己的吃喝费用记在公家帐上,甚至少支多报,从中渔利,以吃喝为名行贪污之实。

3、损公肥私、谋取私利。有的村干部将本村的土地补偿费、农业开发资金、抗旱防汛、建学校扶贫等专项资金,或公款私存,套取银行利息;或借给他人获取高额利息及他非法利益;或视公款为“摇钱树”直接挪用,自己搞营利性活动,从中牟利。

4、同谋造假、合伙侵吞。一些村干部与财会人员串通一气,唆使其伪造单据做假帐,以达到侵吞公款的目的。有的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低,怕打击报复,不敢坚持原则,或奉行利益均沾、好人主义,只要对自己有利,甘愿做假帐,相互勾结、合伙作案。

(二)农村干部利用职权进行贪污、挪用等职务犯罪的特点:

1、是犯罪主体集中。从查处农村干部犯罪案件情况看,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会计是犯罪案件最主要的主体。在所查处的21人中,这类主体有18人,占总数的85%。这些人权力集中,有经手现金的机会,作案条件方便。

2、是侵犯对象集中。农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侵犯的对象比较集中,大部分是上级下拨的开发扶贫、防汛抗旱、土地补偿等专款,以及受委托征收的税款、宅基地款和计划生育罚款。这些资金一般与有关部门相关,在资金往来和使用上监督管理不到位,使一些村干部有机可乘。

3、是作案手段简单直接。由于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收支管理不严格,人人手里有钱,使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各种手段,巧立名目,虚支瞒报,自报自批,直接侵吞、挪用,打公款的主意。

4、是犯罪金额不大,但后果严重。农村干部职务犯罪涉案金额虽然不大,但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往往引发村民集体上访,给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恶劣影响。

二、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原因

1、政治业务素质不强,法制观念淡薄。参与犯罪的农村干部政治素质低,缺乏职业责任和廉洁自律意识,特权思想严重是一个普遍现象。任职期间不注重学习、放弃世界观的改造,工作中民主意识差,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滋生,严重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忘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一旦手中有权,不想如何发展本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而是把当干部做为谋取私利的捷径,置党纪国法和群众利益于不顾,为所欲为,大肆侵吞公共财产。

2、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混乱,给违法犯罪者提供可乘之机。村制度不健帐目不清是个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是有的村“一把手”直接兼任会计、出纳,财权主要掌握在村支书和村主任手中,收支全凭“一枝笔”、“一张嘴”。有些村经手财务的人员分散,人人收钱,人人花钱,各自为政,一手拿条子,一手拿票子,常年不报帐。有的村财务收支没有专人审批把关,村干部人人自报自批,开支随意,项目、标准、限额没有明文规定,责权不清,管理上的漏洞为职务犯罪大开方便之门。

3、财会人员素质低下,不能发挥管理作用。的有村在财务人员的任用上不是看其业务素质高低,而是任人唯亲,找关系户,拉私情网,看其是否听话,否则就随意撤换,“顶的住的站不住,站的住的顶不住”,财务队伍不稳定。而一些财会人员文化水平低,没有受过专门培训,没有财会基础知识,不懂帐理,胡乱下帐,形成“抽屈帐”,“包袱帐”、“口袋帐”。在财务管理环节上,不坚持原则,不严格把关,对村财务主管言听计从,对违法犯罪现象不抵制甚至同流合污,根本起不到当家理财的作用。

4、缺乏监督制约机制。目前农村基层政权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许多体制和制度上的缺陷,权力的行使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制约,有些村大事小事个别人说了算,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缺少民主监督;有些村村务不公开或公开不实,村干部暗箱操作,不愿接受群众监督;有些村对村财乡管制度落实不认真,流于形式;有关部门对农村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不到位。村级财务管理缺乏监督制约,客观上使违法犯罪现象得以滋生和蔓延。

三、预防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主要措施

1、加强对农村干部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其依法行政的能力。

农村由于条件所限,党员干部学习机会不多,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这样势必造成他们放松世界观的改造,放松对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一旦走上领导岗位,政治上的不成熟,法律意识欠缺就显现出来。为此,检察机关要积极配合组织、宣传、党校等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采取任前培训、定期轮训、农闲整训等形式,加大对农村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其政治业务素质,增强其学法用法的自觉性,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需要。

2、面向农村,开展法制宣传,发挥群众反腐败的积极性。

人民群众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检察机关要利用检务公开,送法下乡,入户走访等项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法律宣传,把法律交给群众,通过宣传,使广大群众认识到职务犯罪的危害,用法律武装群众头脑,提高群众的法律水平,鼓励群众积极举报违法犯罪分子,让广大群众监督农村干部的言行,使之时刻想到法律的威严,不敢擅越雷池。

3、加强农村财务人员管理工作,提高业务素质。

各村要配齐财会人员,杜绝村支书、村主任兼任会计、出纳的现象。要保持财会队伍的稳定和财务工作的连续性,改变“干部换、会计变”的用人现象。财务人员要理直气壮地参与财务管理和决策,发挥好管理监督职责。有关部门要把农村财务人员业务培训纳入工作计划,通过学法规、学业务,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培训一支业务精熟,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的农村财会队伍。

第二篇:检察机关遏制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工作总结

检察机关遏制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

罪工作总结

“三农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农村村民委员会是国家政权的最基层组织,农村干部是党和政府的各项农村政策的直接执行者,但由于少数农村干部政治业务素质不强,法制意识淡薄,在工作中出现违法行政、为政不廉,甚至利用职权进行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

一、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主要表

现形式和特点

(一)农村干部利用职权实施犯罪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化公为私,大肆捞钱。有的村干部私欲膨胀,利用各种手段,变法捞钱。一是弄虚作假、虚报冒领。村干部

利用经手现金的机会,将土地、宅基、税费、计生款隐瞒收入不入账,直接装入自己腰包;二是虚列支出、虚增费用,冒领公款;三是私设“小金库”,集体私分公共财产;四是利用采购物资、土地承包或建学校、修公路等工程发包的机会吃“回扣”,从中索取收受贿赂

2、假公济私、混水摸鱼。一是有的干部会计、出纳一身兼,故意制造财务混乱现象,一任糊涂官,一本糊涂帐,收支账目不向群众交底,下台后人走帐烂,公款不交下任,直接归己;二是公私不分,用公款配汽车、手机、给个人上保险、公款随“份礼”,该自己支付的费用,用公款报销;三是巧立名目、公款消费。有的村干部以招待来客,为村跑项目,争资金为由,在招待费上做文章,把自己的吃喝费用记在公家帐上,甚至少支多报,从中渔利,以吃喝为名行贪污之实。

3、损公肥私、谋取私利。有的村干部将本村的土地补偿费、农业开发资

金、抗旱防汛、建学校扶贫等专项资金,或公款私存,套取银行利息;或借给他人获取高额利息及他非法利益;或视公款为“摇钱树”直接挪用,自己搞营利性活动,从中牟利。

4、同谋造假、合伙侵吞。一些村干部与财会人员串通一气,唆使其伪造单据做假帐,以达到侵吞公款的目的。有的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低,怕打击报复,不敢坚持原则,或奉行利益均沾、好人主义,只要对自己有利,甘愿做假帐,相互勾结、合伙作案。

(二)农村干部利用职权进行贪污、挪用等职务犯罪的特点:

1、是犯罪主体集中。从查处农村干部犯罪案件情况看,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会计是犯罪案件最主要的主体。在所查处的21人中,这类主体有18人,占总数的85%。这些人权力集中,有经手现金的机会,作案条件方便。

2、是侵犯对象集中。农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侵犯的对象比较集中,大部

分是上级下拨的开发扶贫、防汛抗旱、土地补偿等专款,以及受委托征收的税款、宅基地款和计划生育罚款。这些资金一般与有关部门相关,在资金往来和使用上监督管理不到位,使一些村干部有机可乘。

3、是作案手段简单直接。由于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收支管理不严格,人人手里有钱,使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各种手段,巧立名目,虚支瞒报,自报自批,直接侵吞、挪用,打公款的主意。

4、是犯罪金额不大,但后果严重。农村干部职务犯罪涉案金额虽然不大,但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往往引发村民集体上访,给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恶劣影响。

二、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原因

1、政治业务素质不强,法制观念淡薄。参与犯罪的农村干部政治素质低,缺乏职业责任和廉洁自律意识,特权思想严重是一个普遍现象。任职期间不注

重学习、放弃世界观的改造,工作中民主意识差,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滋生,严重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忘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一旦手中有权,不想如何发展本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而是把当干部做为谋取私利的捷径,置党纪国法和群众利益于不顾,为所欲为,大肆侵吞公共财产。

2、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混乱,给违法犯罪者提供可乘之机。村制度不健帐目不清是个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是有的村“一把手”直接兼任会计、出纳,财权主要掌握在村支书和村主任手中,收支全凭“一枝笔”、“一张嘴”。有些村经手财务的人员分散,人人收钱,人人花钱,各自为政,一手拿条子,一手拿票子,常年不报帐。有的村财务收支没有专人审批把关,村干部人人自报自批,开支随意,项目、标准、限额没有明文规定,责权不清,管理上的漏洞为职务犯罪大开方便之门。

3、财会人员素质低下,不能发挥

管理作用。的有村在财务人员的任用上不是看其业务素质高低,而是任人唯亲,找关系户,拉私情网,看其是否听话,否则就随意撤换,“顶的住的站不住,站的住的顶不住”,财务队伍不稳定。而一些财会人员文化水平低,没有受过专门培训,没有财会基础知识,不懂帐理,胡乱下帐,形成“抽屈帐”,“包袱帐”、“口袋帐”。在财务管理环节上,不坚持原则,不严格把关,对村财务主管言听计从,对违法犯罪现象不抵制甚至同流合污,根本起不12全文查看

第三篇:检察机关遏制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工作总结

“三农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农村村民委员会是国家政权的最基层组织,农村干部是党和政府的各项农村政策的直接执行者,但由于少数农村干部政治业务素质不强,法制意识淡薄,在工作中出现违法行政、为政不廉,甚至利用职权进行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

一、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主要表

现形式和特点

(一)农村干部利用职权实施犯罪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化公为私,大肆捞钱。有的村干部私欲膨胀,利用各种手段,变法捞钱。一是弄虚作假、虚报冒领。村干部利用经手现金的机会,将土地、宅基、税费、计生款隐瞒收入不入账,直接装入自己腰包;二是虚列支出、虚增费用,冒领公款;三是私设“小金库”,集体私分公共财产;四是利用采购物资、土地承包或建学校、修公路等工程发包的机会吃“回扣”,从中索取收受贿赂

2、假公济私、混水摸鱼。一是有的干部会计、出纳一身兼,故意制造财务混乱现象,一任糊涂官,一本糊涂帐,收支账目不向群众交底,下台后人走帐烂,公款不交下任,直接归己;二是公私不分,用公款配汽车、手机、给个人上保险、公款随“份礼”,该自己支付的费用,用公款报销;三是巧立名目、公款消费。有的村干部以招待来客,为村跑项目,争资金为由,在招待费上做文章,把自己的吃喝费用记在公家帐上,甚至少支多报,从中渔利,以吃喝为名行贪污之实。

3、损公肥私、谋取私利。有的村干部将本村的土地补偿费、农业开发资金、抗旱防汛、建学校扶贫等专项资金,或公款私存,套取银行利息;或借给他人获取高额利息及他非法利益;或视公款为“摇钱树”直接挪用,自己搞营利性活动,从中牟利。

4、同谋造假、合伙侵吞。一些村干部与财会人员串通一气,唆使其伪造单据做假帐,以达到侵吞公款的目的。有的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低,怕打击报复,不敢坚持原则,或奉行利益均沾、好人主义,只要对自己有利,甘愿做假帐,相互勾结、合伙作案。

(二)农村干部利用职权进行贪污、挪用等职务犯罪的特点:

1、是犯罪主体集中。从查处农村干部犯罪案件情况看,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会计是犯罪案件最主要的主体。在所查处的21人中,这类主体有18人,占总数的85%。这些人权力集中,有经手现金的机会,作案条件方便。

2、是侵犯对象集中。农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侵犯的对象比较集中,大部分是上级下拨的开发扶贫、防汛抗旱、土地补偿等专款,以及受委托征收的税款、宅基地款和计划生育罚款。这些资金一般与有关部门相关,在资金往来和使用上监督管理不到位,使一些村干部有机可乘。

3、是作案手段简单直接。由于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收支管理不严格,人人手里有钱,使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各种手段,巧立名目,虚支瞒报,自报自批,直接侵吞、挪用,打公款的主意。

4、是犯罪金额不大,但后果严重。农村干部职务犯罪涉案金额虽然不大,但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往往引发村民集体上访,给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恶劣影响。

二、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原因

1、政治业务素质不强,法制观念淡薄。参与犯罪的农村干部政治素质低,缺乏职业责任和廉洁自律意识,特权思想严重是一个普遍现象。任职期间不注重学习、放弃世界观的改造,工作中民主意识差,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滋生,严重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忘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一旦手中有权,不想如何发展本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而是把当干部做为谋取私利的捷径,置党纪国法和群众利益于不顾,为所欲为,大肆侵吞公共财产。

2、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混乱,给违法犯罪者提供可乘之机。村制度不健帐目不清是个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是有的村“一把手”直接兼任会计、出纳,财权主要掌握在村支书和村主任手中,收支全凭“一枝笔”、“一张嘴”。有些村经手财务的人员分散,人人收钱,人人花钱,各自为政,一手拿条子,一手拿票子,常年不报帐。有的村财务收支没有专人审批把关,村干部人人自报自批,开支随意,项目、标准、限额没有明文规定,责权不清,管理上的漏洞为职务犯罪大开方便之门。

3、财会人员素质低下,不能发挥管理作用。的有村在财务人员的任用上不是看其业务素质高低,而是任人唯亲,找关系户,拉私情网,看其是否听话,否则就随意撤换,“顶的住的站不住,站的住的顶不住”,财务队伍不稳定。而一些财会人员文化水平低,没有受过专门培训,没有财会基础知识,不懂帐理,胡乱下帐,形成“抽屈帐”,“包袱帐”、“口袋帐”。在财务管理环节上,不坚持原则,不严格把关,对村财务主管言听计从,对违法犯罪现象不抵制甚至同流合污,根本起不

到当家理财的作用。

4、缺乏监督制约机制。目前农村基层政权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许多体制和制度上的缺陷,权力的行使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制约,有些村大事小事个别人说了算,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缺少民主监督;有些村村务不公开或公开不实,村干部暗箱操作,不愿接受群众监督;有些村对村财乡管制度落实不认真,流于形式;有关部门对农村财

务制度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不到位。村级财务管理缺乏监督制约,客观上使违法犯罪现象得以滋生和蔓延。

三、预防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主要措施

1、加强对农村干部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其依法行政的能力。

农村由于条件所限,党员干部学习机会不多,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这样势必造成他们放松世界观的改造,放松对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一旦走上领导岗位,政治上的不成熟,法律意识欠缺就显现出来。为此,检察机关要积极配合组织、宣传、党校等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采取任前培训、定期轮训、农闲整训等形式,加大对农村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其政治业务素质,增强其学法用法的自觉性,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需要。

2、面向农村,开展法制宣传,发挥群众反腐败的积极性。

人民群众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检察机关要利用检务公开,送法下乡,入户走访等项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法律宣传,把法律交给群众,通过宣传,使广大群众认识到职务犯罪的危害,用法律武装群众头脑,提高群众的法律水平,鼓励群众积极举报违法犯罪分子,让广大群众监督农村干部的言行,使之时刻想到法律的威严,不敢擅越雷池。

3、加强农村财务人员管理工作,提高业务素质。

各村要配齐财会人员,杜绝村支书、村主任兼任会计、出纳的现象。要保持财会队伍的稳定和财务工作的连续性,改变“干部换、会计变”的用人现象。财务人员要理直气壮地参与财务管理和决策,发挥好管理监督职责。有关部门要把农村财务人员业务培训纳入工作计划,通过学法规、学业务,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培训一支业务精熟,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的农村财会队伍。

4、加强财务管理,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各乡镇要发挥对农村财务管理和监督的职责,对农村财务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指导农村财务人员认真履行职责。要按照上级有关财务管理的法规,逐步推行农村会计委派制度。建立和完善财务逐级审批制度、村民理财小组制度、各种费用的标准限额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村财乡管制度、审计监督制度等各项制度,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促进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村干部利用职权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

5、加大打击力度,严惩职务犯罪

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配合纪检、监察部门积极摸查案件线索,对利用职权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大打击力度,严肃查处各种职务犯罪,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视情节给于严肃处理,决不能姑息,发挥法律法规的警戒和威慑作用,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第四篇: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之浅见

随着巧家县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土地部分被开发征用,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增多,各级财政对农业的各种补贴力度正在加大,使农村基层干部掌握的权力和款项随之增加。然而,巧家县辖区内村官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村

官虽然职务不高,但其犯罪危害性较大,严重影响了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削弱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与凝聚力,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本文仅就本县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目前的基本情况、原因、动向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略作探究,以供参考。

一、目前巧家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基本情况

2009年以来(截止2013年9月)巧家县人民法院共办理职务犯罪案件45件,农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15件17人。其中,2009年4件5人,2010年判处2件2人,2011年判处2件2人,2012年判处4件4人,2013年上半年判处3件4人。涉及到9个乡镇,分别是包谷垴乡4件、红山乡2件、崇溪镇2件、老店镇1件,白鹤滩镇1件,药山镇1件,新店镇1件,中寨乡2件,东坪镇1件。在这些村干部中,犯贪污罪的有7人,犯滥用职权罪、受贿罪的有8人,犯玩忽职守罪的2人。由于这些人员的职务犯罪它最直接地侵害了广大农民的经济利益,其受害面大,社会影响大,后果严重,易引起了农民群众的强烈不满,甚至引发群众到村委会吵闹和上访等问题,致使所在村长期不稳定,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败坏党风党纪,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二、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原因深析

(一)掌握资金和建设项目多,实施犯罪具备有利条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各项补偿、补贴、救济款项的发放都是通过农村基层干部分配和实施,使得农村基层干部手中掌握了大笔资金和多项审批权,农村基层干部手中可支配的资金越来越多,权力也越来越大。这些资金和权力的使用,为权力行使者谋取不正当利益提供了可能,使犯罪变的有利可图,诱发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

(二)政治素质低,自身素质不高;为官动机不纯、法制观念淡薄;为利所动,心术不正。巧家县农村干部基层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平时疏于学习造成政治思想意识差,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虽然我国农村实行基层村民自治民主制度,但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如宗族、势力、社会关系等诸多因素对选举村组基层干部造成干扰的现象,为争夺村主任大权,不同姓氏派别相互告状明争暗斗,选举时拉帮结派破坏选举,导致选出的部分村官并不完全代表广大村民的意愿。这些政治素养不高,为官动机不纯,图名利的人,通过各种途径选举当选为村干部,掌权后厚此薄彼,不可能真正为村民谋利益,没有认真履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所规定权利义务。他们将自己凌驾于群众之上,收受好处费时心安理得,认为是“正常的人情往来”,是“我为你办事,你给我好处”两厢情愿的事情。他们把村里过往项目资金当作自己的私人财产,任意处置。甚至弄虚作假,虚报项目,夸大数据套取国家补贴资金,还认为是占国家的便宜,没拿村集体的钱就不是犯罪,或者套取的资金都做了村里的收入,没装进个人腰包就不算违法。在淡薄的法制观念下,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趋势进一步加剧。

(三)权力集中制约失衡,内外部监督缺失;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督形同虚设。目前农村基层政权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许多体制和制度上的缺陷权力的行使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制约,基层干部既是具体经济活动的实际运作者,又是经济活动管理者,集权钱于一身,权力相对集中。虽然建立了内部监督机制,却由于内部环境相对封闭,关系密切,相关环节人员相互勾结等原因,致使监督机制形同虚设。在外部,基层政府对农村基层组织的干部管理、财务管理等过于粗放,放任自流,不出问题便无人问津,重要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督,有关部门对农村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不到位。以上问题客观上使违法犯罪现象得以滋生和蔓延。

(四)监督不力,查处不够,刺激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首先是乡镇政府缺乏事中、事后的监督意识。根据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乡政府有义务对村委会的工作指导和帮助,使村委会形成长效的政务、财务运行、监督机制。但乡镇政府往往再工作上过分依赖村干部,偏听偏信村干部的报告,不深入实际,对提供的数据缺乏必要的核实过程,对诸多村干部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虚报冒领的现象视而不见,对制度上一些显而易见的漏洞也是长期无人问津,连续积累导致职务犯罪的形成。农村地处偏远,人民法制观念淡薄,对犯罪的举报还没在形成气候,同时由于财务制度不健全,犯罪时间跨度长,次数多金额小有效证据难以固定,致使检察院对此类案件的查办力度不够,没能有效遏制犯罪。加之法院对涉农贪污贿赂犯罪涉案人员,量刑相对比较轻缓,甚至有些涉

案金额比较大、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犯罪案件,也处理较轻,犯罪所获的收益与其承担的罪责不成比例,诱使一部分村官铤而走险。

三、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防治对策

(一)强化组织建设,保证选优配强,确保村干部队伍纯洁性。

一要严把村干部选拔任用“入口关”,把各方面素质较高的优秀人才选进村两委会班子。村干部

是村组织的“核心”,责任大,担子重,也是各项工作的实施者,更是党员群众的“主心骨”。换届选举时,严格按照《党章》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要严格选人条件,坚持民主选举程序,走群众路线,把政治素质好,有创新意识,群众拥护的人选进两委会班子,防止那些思想道德素质差、群众议论大、口碑差的人混进村干部队伍,杜绝个别乡镇党委“内定”村干部,造成选人、用人上的失误。检察机关还可以适时介入到农村干部选举中去,进行法律监督,打击非法选举,使村干部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更好地为新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建议实行交叉任职制度,任职回避制度,推行村干部任前签约、离任审计等管理制度,增强村干部责任意识。对那些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突出的村干部,该调整的及时调整,该撤换的坚决撤换,确保村干部队伍的纯洁性。

二要抓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建设一个好的基层组织。党支部是村居组织的核心,是党和国家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村委会是群众的自治性组织,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克服腐败现象,防止职务犯罪发生的有效保障。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治本之策。即面向社会大胆选拔一批、从区县机关下派一批和重点培养一批的方式,力争使乡村级班子的整体结构得到优化,乡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措施得到落实,乡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使基层组织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三要抓好宗旨教育,切实加强村干部的教育和管理。思想阵地只有被先进的科学的理论占领,才不会被腐朽的东西侵蚀。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文化素质教育和宗旨观念教育,要结合实际,制定科学、规范的村干部管理办法,从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对他们进行管理,依法建制、以制管人,规范村干部行为。首先要强化组织学习,加强对农村干部的思想政治、法制、廉政和党性宗旨教育,加强对村干部的自我约束能力建设。镇党委政府要将村官的学习教育,作为党委的基础工作来抓,并要结合实际形成制度,常抓不懈,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御各种利益的诱惑,经受住考验,使其成为党群关系的纽带和带领群众致富奔康的领头人。其次是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可借助党校教育这块阵地,经常性开展以预防“村官”职务犯罪为主题的法制教育,增强村干部法制观念。再次纪检监察、检察、司法局等职能部门,要建立预防职务犯罪配合、协作机制,组建预防职务犯罪宣讲团,深入镇村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讲,通过以案说法、以会代训等形式,教育村官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增强其法制观念,使他们能应用法律手段管理保护好村民的合法财产,依法行政,使其自觉远离职务犯罪。

二、严格财务管理,建立有效外部监督机制。

一要规范农村财务管理。村级财务管理不严,账目不清,往往是引发村干部职务犯罪,造成干群矛盾激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村级财务的管理上,镇一级党委政府要指导帮助村级建立规范的财务帐目,并加强对村帐的监管。可全面推行“账前审计”和“村财镇管”的财务制度,形成主管机关、专业部门和广大村民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机制。账前审计,就是村级财务收支定期经乡镇审计机构审计后入账,可以由乡镇统一时间,规定村级财务审计监督日,村出纳携带当月发生的收支单据和现金账到乡镇接受审计,经乡镇审计后入账。“村账镇管”是由乡(镇)设置专职记账会计,村财务不设记账会计,只设现金会计,村级财务设置现金日记账,存款日记账,以及与财务收支相关的登记簿。还应明确职责,对村级财务的开支审批权限加强限制,应规定在一定金额范围,由村委会主任审批,超出一定金额范围,由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共同审签,更大金额范围,由两委会班子集体讨论,达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效果。其次加强对村级财务人员管理,提高其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确保财务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合理化。

二要抓监督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乡村干部职务犯罪除其主观原因外,客观上制约制度不健全,监督约束不力是重要原因之一。对此,首先要切实贯彻好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大对乡村干部在重大问题上的事前、事中监督力度,预防和解决在重大决策中的腐败行为。二是乡镇要发挥主要制约作用,有关部门也要强化对乡村监管。要督促村委签订党风廉政责任状,落实廉政责任制度,并定期述职,一级抓一级;乡村一把手对本单位的廉政建设应负总责,切实当好班长,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尤其要进一步加强对政府拨付专款的监督力度。事前应将拨付专款的情况、专款的用途等向群众公告;事中要深入农村征求群众意见或设置举报箱,接受群众监督;事后要组织回访和进行专门审计,确保专款专用。审计、财政部门也要强化对政府扶贫资金、项目的监管,并把审查把关环节前移,做到无问题早做防范,有问题早做处理。三要加大对乡村干部的离任审计。审计部门应在乡村主要干部任期内,对乡村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乡村主要建设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审计;在离任时,对其任期内的上述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三要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村民民主理财、民主监督、民主评议干部等制度,扩大农民群众对村委事务的有序参与。各乡村办事处要下功夫抓好村务公开制度的落实,保障农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对涉及农民群众利益的公共事务,如公共项目建设、惠农政策、专项资金发放等重大事项的程序环节、补偿标准等,采取公告、公示、公开听证等方式及时公布与众,做到内容、时间、程序、形式、监督等信息公开。坚持村务公开,将村里经济、财务、政务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进行公开,村务公开中的办公费、招待费、土地承包费等农民最为关心的事项,尤其要有明细账目,使村民的知情权、监督权真正落到实处。

三、重视宣传教育,提升干群法制意识,充分发挥村民监督权利。

只有把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贯穿于村民自治的始终,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发生。要充分发挥基层司法机构的作用,多开展法律咨询、法律宣传服务。

一要加强村民公民权教育。针对目前有些自然村财务监督组织形同虚设,村务公开制度落实不好、财务收支不透明的现象,通过党员大会、村民大会、村广播等告知方式,教育民众在生活中首先要选好村民监督组织,把那些有正义感、愿为村民维护权益并有一定知识的村民选举为监督组织成员;其次要定期查看村务公开栏目,村“两委”定期将村务特别是财务收支情况对全体村民公布,让每个村民都知道;再次要掌握财务公开项目,要求村“两委”对各种款项和物资,如对土地征用款、占地赔偿款、土地承包金、退耕还林补助款以及村干部公务消费款等等,要做到项项清楚、有帐目,钱物落实到人;要掌握一定的职务犯罪知识,要求村民掌握村官职务犯罪行为的表现,即虚报补偿人口数、土地面积、或青苗损失费用,多领补偿款用于私分;利用职务便利,直接提取土地征用补偿费用于个人私用;虚报报销、冒领土地征用补偿费;收入不(少)记帐方式,不(少)交款项等。号召广大村民要树立法制意识,强化主人翁意识,加强民主监督,遏制村干部职务犯罪。

二要对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教育,通过教育增强农村干部的法律意识,使他们能够自觉的依法办事,为民服务。农村基层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领导作用,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不能仅仅局限于党性教育,要更的注重业务能力和法律知识的培训,解决法律观念淡薄、依法行政不规范、廉洁自律意识不强等问题。

四、打防结合,遏制农村职务犯罪的发生,实现农村和谐稳定发展。

一要加强打击力度,及时公布案件查办情况,实现惩防相结合。通过开展查办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专项行为,主动出击,积极寻求有价值的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案件线索。除了要加强事前预防外,司法和各级纪检机关要适时介入,积极查处违法犯罪行为,对尚不构成犯罪的,纪委要及时做出党纪、政纪处理;已经构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检察机关要加大对此类犯罪的打击力度,围绕重点领域和环节,优先查办较为普遍地存在直接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件,有力惩治和震慑犯罪,增强查办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工作的震慑力。

二要加强预防工作力度,防止涉农职务犯罪行为的发生。在查处涉农职务犯罪的同时,更要充分发挥预防职务犯罪的职能作用,要不断研究新农村建设中职务犯罪的新动向、新特点,积极探索预防村干部职务犯罪的有效途径,建立科学的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案件线索互通和动态管理机制。加强与乡镇、财政、农业、审计、水利、国土资源等单位的沟通、协调与配合,建立了情况通报、线索移送、案件协查等多项工作协作机制,盯紧惠农支农资金集中的农林、民政社保、交通、农业开发、土地征用建设等领域,及时掌握犯罪的新动向,有效的防止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发生,确保国家各项农村政策落到实处,维护农村的和谐与稳定。

第五篇: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总结(范文模版)

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总结

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关键取决于农村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主体作用的发挥。实现了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全覆盖。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总结篇【一】

我是一个老农村工作者,也是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穷秀才。以前常给领导写述职述廉报告,这次县委的“党建”工作要求自己也述职述廉,其实我也不算是领导,我是年月份任农经办副主任的,简单谈谈个人对述职述廉的认识吧。

有人说领导干部写述职述廉报告,往往写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这是在搞形式、走过场。其实不然,什么事情都一分为二,如果能正确对待这件事,述职述廉是很有意义的:是自己画张像让组织评分,让人民审判;是自己给自己弄面镜子,照照过去,看看现在,想想未来。领导干部写述职述廉报告,就是让我们检查自己是否做到“君子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一,述职要“有所为”。是说好的领导干部要有事业性,应该有所作为。党和人民给我们职位和权力,我们就要有挑起单位和国家重担的责任感,要为国家为人民为自己为家庭做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来。当今天是市场经济和平时代,不需要我们领导干部上战场抛头颅撒热血,但我们应该在促进一方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一些成绩来,比如我们农经工作者,如何落实中央惠农政策,保护农民权益,为阳新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农村环境,就算是“有所为”。当然“有所为”,并非包揽一切,做好份内的事情,这才是干部立身处事之本。在如今人文关系微妙复杂的社会群体中,如果越权代包一切,自已受累不说,也不一定受人欢迎,有越权沽名之嫌。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是很有处世技巧的!当我们在述职述廉报告中,述职部分确实有政“绩”可述,有真”话”可言,这就够了,也就是“有所为”了。

第二,述廉“有所不为”。是说好的领导干部应该具有很高的思想修养。不要拿不该拿的东西,不要收不该收的钱,不要说不该说的话,不要做不该做的事。当面不说,背后骂领导、笑同事,偷偷摸摸搞小动作,算什么君子?向属下收受礼品,向百姓索要钱物,假公济私,贪得无厌,算什么领导?抛妻弃子、苟且贪欢,有老不孝、有长不敬,算什么英雄?当然“有所不为”,也并非是让我们什么话都不说,什么事都不做,要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有正义感,敢于与不公正的行为作斗争,保持一团和气,明哲保身装老好人,也是害人害已。当你年终述职报告中,述廉部分让人无话可说,无刺可挑,这也就够了,也就是做到“有所不为”了。

“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对我们领导干部最其码的要求。前者让人发挥自己的才能,后者让人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做一个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总结篇【二】

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主题。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关键取决于农村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主体作用的发挥。近年来,渭滨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干部观和人才观,抓住“选人、育人、励人、留人”四个环节,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组织保证。

选人——拓宽视野选贤任能

村级党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核心,村党组织书记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区委立足“配强村班子、选好村支书”这一根本,不断拓宽选任视野,积极实施“万元年薪”公开选拔村党组织书记。一是打破界限选干部。针对以往“村人治村”导致村干部选拔视野狭窄等问题,打破城乡、地域、行业、身份界限,面向社会实行“万元年薪”公开选拔村干部。共有900多名党员干部参加公选,其中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报名应考270多名,为好中选优奠定了基础。二是注重能力考干部。采取实现了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全覆盖。

二是分类培训提高能力。针对新形势下农村党员干部渴求新知识、亟需新技术、期盼能致富的实际,综合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育培训效果。对村组干部以提高工作能力为重点办班培训,每年集中举办“千名乡村干部培训班”,进行农村政策法规教育,组织外出参观考察,交流工作经验方法,不断提升农村干部引领发展、民主管理、维护稳定的能力。对党员骨干以提高带富能力为重点技能培训,定期举办“党员技能培训班”,组织科技致富能人宣讲团巡回演讲,选派党员到科技示范基地实习取经,全方位提高党员致富、带富的本领。对农民群众以提高致富能力为重点现场培训,每年3月份开展“农村实用技术播放月”活动,聘请农林科技专家、乡土人才上门指导,推广新技术,使每个农户掌握1-2门实用技术,提高增收致富、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是创新手段增强实效。区上建立了“渭滨党建网”、“农业信息网”,投资86万元,建成农村党员电化教育网点104个、农民科技网吧34个,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络设施对党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了党员学习教育的趣味性、积极性和实效性。近三年,全区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讲座、辅导班233场(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12600多人次,镇村干部年培训率达到98%以上。

励人——创新载体激发动力

有效的活动载体是激励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内在动力。近年来,在深入开展无职务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党员承诺制、“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村党组织发挥作用和党员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在农村开展了以“双承诺双公开双评议”和“无职务党员设岗定责”为一体的“三双一定责”活动,为党员干部发挥作用搭建了平台。

一是“双承诺”定职定责。将过去单一的党员承诺制拓展为“双承诺”,即村“两委会”向党员和村民承诺、党员向村党支部和村民承诺。为了使承诺事项选的准、提的实,把农村党员划分为职务党员、无职务党员、年老体弱党员三个类别,实行分类指导,分类承诺。职务党员着重从履行岗位职责、为群众办实事、搞服务等方面提诺;无职务党员着重从设岗定责、带领群众发展致富项目、扶贫帮困等方面提诺;年老体弱党员着重从维护邻里团结、积极建言献策等方面提诺。对提诺事项分级负责,严格审核,确保每项承诺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对承诺事项采取月汇报、季检查、半年评议的办法,督促党员干部履行承诺。全区村两委会承诺事项1920件,党员承诺事项8601件,完成承诺事项5600多件。

二是“双公开”干净干事。以落实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为目标,实行党务、村务公开。党务公开以党组织承诺事项、重大决策、干部任用、党员发展、党费收缴、民主评议党员为内容,村务公开以村委会承诺事项、财务收支、计生指标、宅基地审批、民政救济、集体收益分配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主要内容,统一设置“两务”公开栏,每季度公开一次,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村民关心的重大事项随时公开。全区建立党务、村务公开公示栏130个,对党务、村务工作分别从21个方面定期公示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使村干部既干事又干净。

[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总结]

下载检察机关遏制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工作总结[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检察机关遏制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工作总结[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遏制以罚代刑防范职务犯罪

    遏制以罚代刑 防范职务犯罪 提要 行政执法活动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工作量大,强度高是其工作特点,因此在执法过程出现一些瑕疵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这些瑕疵是人为性故意行为,......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汇报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汇报 预防职务犯罪是党中央关于打防并举,标本兼治,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发生的一项新的工作举措。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部门,预防职务犯罪是我......

    蝴蝶效应与遏制预防职务犯罪

    职务犯罪是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阻碍和突出问题。尽管我国对职务犯罪活动一直保持高压态势,打击和预防工作不断加强,一大批职务犯罪分子被查处,产生了极大的震慑作用,遏制了职务犯......

    浅谈检察机关如何预防涉农职务犯罪1

    浅谈检察机关如何预防涉农职务犯罪【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投入的增加,国家实施了粮食直补、退耕还林等多种惠农政策,向农村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此同时,涉农职务犯罪也随之......

    检察机关涉农职务犯罪调研对策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央提出“......

    检察机关涉农职务犯罪调研对策

    检察机关涉农职务犯罪调研对策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农村基层干部加强作风建设工作总结

    农村基层干部加强作风建设工作总结 农村基层干部加强作风建设工作总结 文章导读:在工作中要把加强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的着力点和落实脚点放在密切联系群众,促进经济发展,确保......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几点反思(推荐阅读)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几点反思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几点反思各级检察机关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法律效果。但是如何进一步发挥检察机关在预防职务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