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机安全生产的调查与思考
农机安全生产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李文洪
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加大了三农投入,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农机安全事故将进入易发、多发和高发期。为确保农业机械化安全发展,国务院《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有关农机安全生产的法规政策先后出台。如何适应新的形势,依法加强农机安全监理,是农机部门的重要工作。为此,我们开展了深入调查研究,摸清了娄底市农机安全生产现状,也对安全监管思路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现状剖析:安全监管基础薄弱,事故隐患不容忽视
调查发现,虽然我市农机监理工作扎实,农机安全生产形势良好,但农机安全监理基础薄弱,将难以适应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和作业领域拓宽的客观需求,事故隐患已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实行牌证管理的机具仍然存在违法作业行为。由于这些机具遍布全市乡村田间地头作业,而目前农机监理人员力量不足,装备缺乏,难以全面监管到位,机具带“病”作业、人货混装、无牌行驶、无证行驶、不买交强险等违法行为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二是非牌证管理机具的防患措施跟不上。对机动植保机械、机动脱粒机、饲料粉碎机、插秧机、铡草机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非牌证管理机具,近些年发展迅猛,目前尚未依法启动免费登记管理,相关的防患措施未跟上,潜在的事故隐患没有消除。
三是遗留的变型拖拉机安全隐患大。变型拖拉机是指外型类似于低速载货汽车的运输型拖拉机。农机监理职能调整后,按照相关的法规政策,变型拖拉机在公安交警部门和农机监理部门都没有合法“身份”。新购买的变型拖拉机,农机监理部门不能登记上牌;原来遗留的变型拖拉机,农机监理部门也没有明确的安全监管职责。从而形成了严重安全隐患:一些没有取得驾驶资格的人员在非法驾驶,增加了非法驾车的事故隐患;一些未上牌的变型拖拉机,不需参加安全技术检测,也未购买交强险,一旦出现事故,很难善后处理。经调查统计,我市遗留这类变型拖拉机约600台。
进一步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农机安全事故隐患存在,并可能进入事故高发期,有其客观必然性。
首先,农机监理职能调整后,监理工作难度大大增加。一方面,监管范围扩大,增加了农机安全监理工作量。2008年,湖南省人民政府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将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原来承担的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管理职能移交给公安交警部门,将公安交警部门的拖拉机牌证管理职能移交给农机安全监理机构。依据《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湖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由原来对拖拉机等农业运输机械安全监管为主转向对各类农业机械的全面安全监管。经调查统计,2011年末全市实行牌证管理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农业工程机械总保有量6000台,与2008年末农机监理职能调整后的总保有量2989台相比,三年增长了一倍多,且仍在快速增长。因涉及人身安全需依法实行免费登记管理的农业机械约16万台。另一方面,监理工作重心下移,增加了监理工作难度。为适应新的形势和法规政策要求,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由过去的道路监控、纠正违章为主转向
农田作业机械和农产品初加工等农事活动的机械、设备的安全宣传教育、技术咨询、技术检验、安全监督、事故调处等方面的服务。农机监理由道路转入田间地头和千家万户,工作量大幅增加,工作难度显著增大。
其次,监理装备建设滞后,制约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根据国务院《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农业部《全国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建设规范》、农业部《农机监理技术装备配备标准》等有关规定,目前娄底市农机监理装备远未达到国家标准。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理论考试用的电脑机考系统、实际操作考试用的电子桩考设备,应急救援、事故勘察处理设备,监理执法车辆等等,一直没有配备。监理装备严重老化匮乏,办公条件非常简陋破旧,监管手段严重落后,一直制约着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
第三、农机事故统计口径变化,淡化了农机安全事故的存在。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道路上的农机事故由交警部门处理与上报。在农机事故报表中,道路上的农机事故没有统计在内。农机部门也无法掌握道路上的农机事故情况。但根据保险公司对交强险理赔情况,道路上的农机事故并不少见。同时,由于基层农机组织体系不健全,一些发生在偏远乡村的农机田间作业事故难免全部掌握统计上报。因而,农机统计事故率并未全面反应我市农机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
二、对策思考:依法夯实监管基础,着力筑牢安全屏障
从根本上解决农机安全事故隐患问题,务必攻克基层体系建设、经费保障落实等难点问题,打造全新的农机安全监管体系;务必进一步规范监理业务工作,依法筑牢安全监管防线。
(一)加强监管网络建设,完善农机安全体系。深入田间地头和千家万户对全市16万余台农业机械开展安全监管,仅靠市县两级约70人的农机安全监理员力量,显然是杯水车薪。因此,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机安全网络,已势在必行。一要着力打造高素质的县级农机安全监理队伍。要调整和充实农机监理人员,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要加强在岗人员的学习培训,大力开展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要切实维护好农机监理人员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要加强农机监理人员管理,按照农业部《农机安全监理人员管理规范》要求,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监理队伍。二要充分发挥乡镇农机员的联络作用。近两年来,娄底市认真落实上级政策,积极推进乡镇农机站改革。目前,多数县市区已基本完成乡镇农机站的“三定”工作。要借此机遇,科学定位乡镇农机站的职能,充分发挥其公益性职能作用,落实乡镇农机员的安全监管与联络责任。三是逐步设立村级农机安全员。要及时全面掌握农机事故情况,准确反映农机安全生产动态,必须设立村级农机安全员。农机安全员主要负责本村农机安全信息传递,法规政策和安全知识宣传。农机安全员可由村支两委中业务素质高的成员兼任,或择优聘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成员、农机大户担任。县乡政府安全生产专用经费给予农机安全员适当补助。当前,可先与“平安农机”示范村创建相结合试点。
(二)依法落实财政投入,强化安全监管手段。今年初,农业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农机安全监理惠农政策的通知》,强调要对一系列惠农政策抓紧落实,这为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安全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娄底市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正在积极落实这些惠农政策。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娄底市农机监理机构由于长期投入不足,不仅全市农机监理装备远未达到农业部《农机监理技术装备配备标准》,农机监理公用经费预算也少得可怜,一些地方仍处于“收费养人”的窘迫中,工作困难重重。为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国家出台农机安全监理惠农政策的重大意义,着力解决农机安全监理长期投入不足、装备落后、手段乏力等问题,改善农机安全执法条件,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三)筑牢五道监管防线,确保农机安全发展。实现农业机械化安全发展目标,务必树立以人为本理念,严格依法监理,牢牢构筑农机安全生产五道屏障。防线一:着力安全法制和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农村群众自身防患能力。要采取多种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如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和宣传车、宣传栏等形式,对广大农村群众进行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知识的普及宣教;利用电话、短信、宣传资料等手段不断提醒农机驾驶操作人员,不忘安全责任;通过举办送教下乡等多种形式的培训班,提高机手素质。防线二:严格执行上户考试规定,强化源头管理。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是农机作业中易多发事故的机具,其注册登记、驾驶员考试是农机安全生产源头管理的一个重要关卡。务必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湖南省农业机械牌证管理业务规程》要求,从严把关。防线三:深入乡村开展实地安全检验,确保机具技术状态良好。安全技术年度检验是确保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以良好安全状态投入生产的重要手段,要针对其分布乡村田间作业的特点,深入基层,开展上门检审服务,方便机手。要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农业部《农业机械实地安全检验办法》的实施,切实履行好这一法定职责,确保检审工作不走过场。防线四:大力创建平安农机示范村,搭建安全生产基础平台。要认真落实农业部和国家安监总局《“十二五”创建“平安农机”活动方案》,把这一活动作为完善农机安全监理网络、强化农机安全生产源头管理的重要举措来抓。努力形成“政府主导,农机主抓,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创建“平安农机”联动机制,在村组搭建起农机安全生产基础平台。防线五: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执法监控。要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规政策,全面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要依据《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农机安全生产的领导责任;要进一步完善农机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一把手”负责制,做到领导率先垂范,层层落实责任。要加大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确保政令畅通。
第二篇:成武县农机安全生产情况调查
成武县农机安全生产情况调查
为掌握我县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了解农机事故发生情况,总结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改进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对全县农机安全生产形势进行了调查,现就此次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
我县是农业大县,农机大县,12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人口65.69万人,农机总动力92.3万千瓦,大中小拖拉机1.4万台,农用三轮、四轮运输车15000余台,联合收割机1539台,各种配套农机具20000余件,全县驾驶操作人员15000余人,总的形势:驾驶操作人员文化素质、技术水平较低,各种机具的技术状况较差,形成农机事故隐患,造成安全形势严峻,根据调查数据,根据我们平时掌握的农机生产事故情况综合起来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农机事故发生的分散性。农业机械作业地点分布于田间、场院、乡村道路等广大农村地区,因此其事故的发生也遍布农村广大区域,具有分散性。农机拖带农具作业及挂接农具或者在入库、停放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也易发生事故,存在自伤现象。
2、农机事故的隐蔽性。由于农机事故发生的分散性,即使双方事故也多发生在邻里乡亲之间,不向农机监理部门报告,而是自行处理,加之农村信息不畅,农机监理部门很难掌握事故情况,呈现隐蔽性。
3、农机事故发生季节性强。农业机械事故多发生于“三夏”,“三秋”的大忙季节。这时期农民为了抢收抢种,各种农业机械投入使用,满负荷作业,驾驶操作人员疲劳驾驶操作,机具的维修保养也无暇顾及,导致事故多发。
4、驾驶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差、违章操作,任何事故几乎全部与人的因素有关,农机事故也不例外。调查几乎60%左右的机手是初中以下文化,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农民机手安全意识、守法意识、操作技术素质差,安全生产知识少,主动学习培训的少。调查数据表明,60%以上的农机事故属于无牌无证,不办理牌证机手也就失去了学习法律法规和技术培训的机会。因此,存在重使用、轻维护、违章载人,酒后驾驶、无证驾驶、违规操作、多拉快跑等现象,非常普遍,直接导致了各类农机事故不断发生。
二、存在问题
1、安全管理存在漏洞,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挂牌率、年检率不高,违法载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现象仍然存在。农机监理的执法手段薄弱,执法环境差,是导致挂牌率、年检率持续下降的根本原因,对违法、违规的人员及车辆,没有有效的手段和措施,缺乏应有的力度,而且一年弱于一年,违章者不但得到相应的处罚,因不交任何费用,错误的认为得到了经济实惠,示范效应导致违章者日渐增多,守法者日渐减少。
2、机手对年检收费认同程度底,农机手感到经济负担沉重,削弱了机手对挂牌、年检的积极性。近年来,由于汽车类型的不断增加和完善,尤其是小型拖拉机由于自身固有的缺陷等原因,在短途运输市场所占分额大幅削减,有着逐步退出运输市场的趋势,经营拖拉机的收入降低,燃油费上涨相对机手不堪重负,因此,机手为减少运营成本不挂牌、不年检,不办证数量增加。
3、对农机安全生产重视不够,县、乡农机管理机构不正规,基层农机监理制度不健全、不理顺、工作不到位。县乡(镇)农机监理机构直接担负着,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使命,但在近几年的改革中,县级农机监理力量减少,乡镇农机站撤并,使农机监理力量日渐薄弱,有的乡、镇多年来没有乡镇农机管理机构,所有监理工作都是县站直接面对全县机手,全乡只设一人兼管农机的乡镇农机管理站不在少数,基层农机监理力量的不足,直接影响着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开展。
4、农机执法规范化程序不够,需进一步完善,机构设置、办公装备软件不软,硬件不硬。
5、农机监理技术装备落后,缺乏专项资金投入,办公经费不足,制约着农机监理工作开展。
三、做好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建议
1、农机监理系统是为农村、农业、农民即“三农”服务的部门,农机安全管理工作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属于行政执法行为。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必须纳入公务员管理体制,人员工资和安全管理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根据《行政许可法》的相关规定,一般事业单位不具备依法行政的主体资格,《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出台,明确了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的执法地位,为此,必须理顺关系,实施公务员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队伍稳定,解决好根本问题,各种困难才能应刃而解。必须以法律、地方法规或规范性文件的形式,把农
机安全监理机构的性质明确为国家行政执法机关,人员纳入公务员管理序列。当然,各个机构的编制要依据农业机械的管理数量而定。
2、健全各级农机法规,为农机安全监理创建合理的执法空间。国务院已颁布实施《道交法实施条例》。同样,也应出台一部法规明确规定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的性质、人员编制标准、经费来源,服装标志、装备建设,执法保障等,使农机安全监督管理真正实现有法可依,规范管理。农机安全监理是行政执法行为,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法制性,必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各级必须积极争取主管部门和人大的重视和支持,尽快出台或修订农机安全管理地方性法规,确定农机监理机构行政执法主体地位和行政许可实施主体资格。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界定农业机械牌证管理范围,增加对变形拖拉机、农田挖掘机、推土机等农田作业机械实行牌证管理的行政许可,消除农机具的安全生产隐患。
3、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用三四轮运输车具有二重性,既从事农田作业,又上道路行驶,即涉及农机安全生产,又关系到道路交通安全,按照目前法律法规规定,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牌证属农机监理机构管理,但上道路行驶又归交警部门管理,农用三四轮车牌证属交警管理,但从事农田作业,安全管理又属于农机监理机构的职责。上述机动车主要活动于广大农村,面对当前的形势,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应主动适应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农机安全管理的措施要尽快赶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积极开展创建“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窗口单位活动。政府向服务型过度是必然趋势,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是政府机关的一个缩影,更要树立服务于先的思想,寓管理于服务。一是开展技术服务。在农忙时节,深入田间地头,给机手讲解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使用,开展拖拉机、配套农机具以及收获机械等农机的维修和保养。二是开展便民服务。在年检审和机车初检上照时,简化办事程序,实现检验登记、技术检测、喷字等项目的“一条龙”式服务。三是加强技术装备建设。不断完善办公自动化设备,提高检测科技含量,在信息查询、档案管理、证照制作、数据统计等方面,为机手提供便捷、快速、可靠的服务。要继续开创建“文明窗口”单位活动,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做到服务周到、操作规范。从我们国家来看,关注三农、服务三农的呼声,日益高涨。对农机安全监理而言,优质服务是大事所趋,只有过硬的服务,才是发展的前提。
5、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作用,将农机安全生产上升为政府行为。温家宝总理指出:搞好安全生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安全生产关系千家万户,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给予大力支持。必须协调好各个部门的关系,增加资金投入,增加资金投入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检测设备的更新,网络自动化管理,安全宣传工作,监理装备现代化等,可以说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是农机监理部门的首要职责,也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必须加大财政投入,才能扭转农机安全生产不利的局面。
6、加强队伍建设,推进规范化建设。重点是抓好农机监理系统行风评议活动,全面提高农机监理队伍整体素质,通过评议活动的开展,初步实现“制度建设明显完善,监理业务明显规范,工作关系明显协调,监理队伍素质明显提高”的目标。同时,还将关注各地事业单位改革动向,争取监理系统大部分单位实现参照公务员管理。要进一步严格执行农业部42、43号令以及拖拉机登记、驾驶证申领两个业务规范,全面实施拖拉机号牌等5个标准,细化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科学检测,进一步规范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牌证管理行为。
第三篇:关于临邑县农机安全生产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临邑县农机安全生产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2004年以来,随着《行政许可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和实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随着乡镇农机安全管理和服务机构的弱化和缩小、农机管理部门办公条件的落后和不足,农机安全生产存在的隐患不断暴露出来。为掌握全县农机安全生产的整体状况,总结农机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笔者对全县的农机安全生产形势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及突出问题
临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现辖9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人口52万,耕地88万亩。截止到2008年,全县农机总动力174.7万千瓦,大中小拖拉机43546台,联合收割机2239台,各类配套农机具34737余件,全县农机从业人员49870余人,各类农机管理和服务机构13个。农机安全生产的总体形势是:农机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较低;农机事故本身存在不可预测性和季节性;农机事故信息的采集和积累存在隐蔽性;农机安全管理和服务机构,尤其是乡镇农机服务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
1、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差。任何事故几乎全部与人的因素有关,农机事故也不例外。调查结果显示,全县60%左右的农机从业人员是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安全意识低、操作技术差,安全生产方面的学习培训较少。同时,广大的机手对年检收费、挂牌办证等的认同程度低,农机手感到经济负担沉重,这削弱了机手对挂牌、年检的积极性。
2、农机事故发生的季节性强,监测难度大。农机事故多发生于“三夏”,“三秋”等大忙时节。这时期,农民为抢收抢种,投入使用的各种农业机械都是满负荷作业,“人休机不休”,驾驶操作人员疲劳驾驶,机具的维修保养也无暇顾及,导致农机事故多发。
3、农机安全管理和服务机构力量不足。县乡(镇)农机监理机构直接担负着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使命,但在近几年的改革中,乡镇农机站农机监理力量日渐薄弱,大部分乡镇农机站只设一人兼管包括农机在内的农业工作,精力分散严重。基层农机监理力量的不足,直接影响着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开展。同时,农机执法规范化程序不够,机构设置、办公装备上是软件不软,硬件不硬。农机监理技术装备落后,缺乏专项资金投入,办公经费的不足制约着农机监理工作开展。
众所周之,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重心在农村,乡镇农机站、村级安全员是农机监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县级农机监理部门只有充分利用这些人员,才能抓好源头管理。没有各级政府的对农机安全管理的合理投入,农机站就无法顾及纯投入性质的安全宣教和安全检查工作,有关农机安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根本无法落实,势必造成农机安全形势进一步恶化,农机事故不断上升,最终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阻碍农机化发展,影响农村稳定。因此,加大乡镇农机站建设力度事在必行。
4、农田设施建设滞后,尤其是机耕道建设跟不上。农机的作业环境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农机在田间作业时,地势高低不平,作物高矮不一等诸方面因素,严重影响了农田作业机组的安全可靠性,而且农机多行驶在乡村和田间的土路上,多坡道、窄道、弯路,路面条件复杂地形复杂,非常容易引发事故。
5、没有建立专门的农机报废制度和报废渠道。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关于农机报废的法律、法规,只有1997年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发布的《拖拉机禁用与报废》,但该标准因不够具体、全面、科学、合理,可操作性不强。我省也没有出台统一的农机报废更新办法,只在《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中有笼统的说明,但缺乏必要的实施细则,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具体操作。农民因资金问题不会主动报废农机。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尚不发达,农民手中资金有限,农机占农民家庭财产的一大部分,到达报废年限就淘汰令农民难以接受。由于农民购买农机一次性投入大,回收成本周期长,自筹更新资金困难,农民一般不会主动对达到报废年限的农机进行报废更新,国家目前对农机报废也无任何补贴。
二、做好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建议
1、健全农机法规,细化归口单位,为农机安全监理创建合理的执法空间。农机安全监理是行政执法行为,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法制性,必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必须积极争取主管部门和人大的重视和支持,尽快出台或修订农机安全管理地方性法规,确定农机监理机构行政执法的主体地位和行政许可实施的主体资格。同时,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应积极解决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用三四轮运输车的二重性问题,这三类机械既从事农田作业,又上道路行驶,即涉及农机安全生产,又关系到道路交通安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牌证属农机监理机构管理,但上道路行驶又归交警部门管理;农用三四轮车牌证属交警管理,但从事农田作业,安全管理又属于农机监理机构的职责。上述机动车主要活动于广大农村,面对当
前的形势,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应主动适应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农机安全管理措施应尽快赶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作用,将农机安全生产提升为政府行为。温家宝总理曾指出:搞好安全生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这是一条不变的真理,安全生产关系千家万户,需要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必须协调好各级部门的关系,增加资金投入。更新检测设备,加强安全宣传教育,促进监理装备现代化建设等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是农机监理部门的首要职责,也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才能扭转农机安全生产不利的局面。
3、加强队伍建设,推进规范化执法。重点是抓好农机监理系统的优化,全面提高农机监理队伍整体素质,通过考核和培训活动的开展,初步实现“制度建设完善,监理业务规范,工作关系协调,监理队伍素质明显提高”的目标。
4、建立健全农机报废制度,保证农机按照技术规定新陈代谢。根据各地农机的实际情况,可以从农机的使用年限、累计作业时间、功率降低值、燃油消耗率、行驶里程、排放情况和安全状况等指标考虑,确定农机报废的基本条件。明确农机报废主管机关,赋予相应权力,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同时,充实农机安全工作力量,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用于购买农机安全检测设备和农机报废相关设备。对农机报废更新实行财政补贴。对农机报废更新实行财政补贴是当前最为可行、也是做迫切的办法。
5、加强农机机耕道建设。政府引导,多方筹资是加强农机机耕道建设的主要途径。县财政给予较大份额的帮助,并提供规划技术支持。同时从农用车和拖拉机等农用机械的各类行政收费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用于机耕道建设。明确机耕道建设的归口管理部门(由农业或农机部门负责较合适),以便统筹实施,计划、交通、财政、扶贫等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大力支持。
第四篇:关于农机展会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农机展会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根据局长办公会的安排,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先后赴武汉和南京两市对农机展会经济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通过考察,笔者收集了许多材料,对展会经济进行了多角度思考,外地展会经济的许多先进经验和做法,很值得我市学习和借鉴。
一、基本情况
(一)武汉市展会经济的基本情况
1999年,武汉市政府动议举办首届中国(武汉)农机展览会,当时的办会宗旨就是要让农民从展会经济上直接受惠,这一宗旨一直延续到现在正在筹备的第八届展览会。得益于这一办会宗旨,首届展览会旗开得胜,全国许多知名企业慕名而来,武汉市,湖北省及其周边的农民纷纷赶来参观选购,众多企业的老总第一次亲临参加华中重镇武汉的展览会,他们被渴望购买新型农机具而又热情好客的武汉及湖北农民所感动,同时许多企业为开拓华中市场,竞相出台优惠政策,现场让利销售,许多农民是第一次参加大型展览会,被林林总总的农机新产品所吸引,在价廉物美的机械面前而动心,展会期间现场成交额达1200多万元。由于种种原因,第二届展览会间隔了四年,于2003年秋姗姗来迟,等待已久的农民再一次爆发出对农机的热情,面对四年来我国农机企业的新成果和爱不释手的农机新产品、新机具,他们又一次动心了,加上省农机集团公司一年一度农机产品订货会的加盟,使这一届展览会锦上添花。据统计展览会共接待全国各地及省内农机系统和农机手约1.05万人次,展会交易额约2亿元。其中省农垦局、省监狱局、省农机总公司、武汉及鄂州、襄樊、孝感等市农机推广系统与参展企业(公司)签订农机产品订货合同达26份,协议成交金额1.6亿元;现场销售农机产品约4000万元。由于展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参观农民的增加,2004年,第三届展览会不得不移师到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武汉市首开先河,作出了凡是武汉市的农民现场购机给予现场直补的决定,50万元的购机补贴资金很快补贴完成,让众多农民再一次得到了实惠。这届展会参展人员1.8万人次,其中上海、安徽、江苏、河南等地农机部门负责人和经销商也闻讯赶来洽谈订货;展会订货及现场成交农机产品再创新高突破2.7亿元,其中现场成交近4000万元,参展农机具1.1万余台套。第五届展览会,市政府决定继续实施对武汉市的农民给予现场购机直补的规定,决定每年投入100万元的惠农资金,这一政策一直实施至今。
(二)南京市农机博览会的基本情况
由农业部特别支持,江苏省政府主办的“2009第五届中国(江苏)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于2009年4月9日至4月11日在中国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南京市江东中路300号)。本届展览会由江苏省农机管理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江苏省分会、南京市政府承办,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江苏省农机系统有关单位及德国农业协会(DLG)和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协办。
本届展览会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权威性最高的国际农机展之一,是推广新型农机具、新技术、新成果,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开展新型农机选型、试验、鉴定,实施购机补贴政策的重要途径。
中国(江苏)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自2001年首次举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本届农机展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余家著名农机生产、销售、科研等单位参展,展出面积达2万平方米。国际参展知名企业有:洋马、久保田、井关、东洋、大同、纽荷兰、约翰.迪尔、德国克拉斯、法国库恩、奥地利保尔、荷兰欧姆特、以色列耐特菲姆等等。国内参展知名企业有:中国农机院、洛阳一拖、清拖、常州东风、常发、常柴、沃得、英田、福田、徐工凯尔、时风等悉数登场。展会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积累了四届成功办会经验,会聚十年社会影响力,全力打造农机领域技术交流、成果交流、招商引资的平台。二是300多家国内外知名农机企业参展,展示近2000种农机产品,展览面积达2万平方米,其中有来自美国、德国、日本、法国、韩国、意大利等国的企业参展,外展比例达30%以上。三是德国农业协会(DLG)加盟。DLG全力协助展会海外宣传,扩大世界影响;组织会员、企业参展,展示世界农机最新成果;策划高端农业论坛,奉献最新资讯盛宴。四是农垦集团助力,会聚全省专业买家,激发购买潜能,营造无限商机。
二、两地的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是两地均着力打造农机展会品牌。武汉市政府早在2002年就投入120万元用于农民购机补贴,2003年,2004年分别增加到150万元和190万元,到2005年增加到400万元,是全国对农民实施购机补贴政策较早的地方,尤其是从第三届展览会开始市政府实施现场对农民购机直补,开创全国农机展会现场直补之先河。在农机展览会上,武汉市农机推广总站对本市农民、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专业户直接进行“现场购机现场补贴” 成为展会一大亮点,极大激发了农户购机热情。两地由专业展览公司全方位、全过程办展的做法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是两地着力打造农机信息平台。多次举办全市农机信息网络技术培训班,建立起以市级农机信息网站为龙头,带动全市区乡镇农机信息网站,形成了市、区、乡镇及协会组成的四级农机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共享与互动。武汉农机信息网站是全国农机行业中建站最早的网站之一,每年发布各类农机化信息达20000多条,在全国同行业中有较大地影响和知名度,打造了信息农机和数字农机的品牌,被评为全国农机信息先进单位。
三、收获及启示
一是两地农机人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不畏困难,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工作中敢想敢为,卓有建树,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二是武汉的展会运作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即依托专业农机展览公司,做到职能分工清晰,运作卓有成效,农机部门整合各类优势资源,参与到展会经济之中,一年全力打造一次农机展览会,让各种政策、资源、人气、信息等发挥了很好的舆论作用、政策作用和效率作用。
三是农机化网络平台的构建,对于农机化的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必将成为农机化发展的又一引擎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促进我市展会经济发展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四是运用农机购机补贴政策与展会经济进一步有机结合,是一定时期内农机化事业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五是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各方面的支持,关乎农机展会经济工作的成败。
四、我市展会经济应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我市展会经济目前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我市也同全国一样,展会经济过小过弱,没有形成品牌。为此,必须做到:一是做好做大展会经济品牌,通过品牌汇聚全国各地的名优农机产品,为潍坊农机企业、经销商提供良好的信息、技术交流平台;为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农户以及畜牧大户提供优质的产品;二是学习外地展会经济丰富的办会经验。通过外地的先进经验全方位的学习和借鉴,找到我们办展会经验之不足,锻炼人才和队伍,为展会经济打造品牌,奠定良好基础;三是加大招展招商的力度。进一步加强与全国农机企业、农机流通组织、全国各地农机管理部门、农机经销商的交流与合作,为发展潍坊农机化事业开拓广阔而又美好的前景。四学习武汉、南京农机展会运作模式和运作方法,从购机补贴资金中拿出专用资金,对潍坊辖区内的农民在展会上购置目录内的农业机械进行现场直补,以此来吸引农机生产企业和农民的参展和参观积极性。五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潍坊、展示潍坊,维护潍坊的良好形象,来增加人气、提高品位,创新品牌,以促进农机展会办的更好。
第五篇:关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湖南省临澧县农机局 吴继业 蒋祖兵
近年来,湖南省临澧县农机局认真宣传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确立了以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思路,经过两年的探索和努力,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已开始起步,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正在逐步提高,已成为全县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
一、基本概况
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是农机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建设和发展农机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地方的农机化水平,代表了该地区的农机化发展程度。目前全县已注册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为2个,正在登记的1个,注册资金1049万元,合作社成员508人,服务农户2948户,从业人员拥有农机具665台套,资金总额1215万元,到目前为止作业服务总面积38.2万亩,服务总收入3500万元。
二、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要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工作目标。坚持认真宣讲《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攻方向和重要抓手,摆上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扶持和服务。结合实际制订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规划,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制订资金保障、示范推广、人员培训和指导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切实抓紧抓好。发展目标是每年新建规范的农机专业合作社1个以上。二是实行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时,重点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支持发展先进成套农机装备。去年我们向澧北农机专业合作社赠送了两台水稻播种生产线,把今年的全省机插秧示范推广项目和油菜机播机收示范项目委托澧北农机专业合作社实施。三是加强指导服务,培育示范典型。积极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完善民主决策制度、生产管理制度和收益分配制度,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提高效益。把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人才培养列为农机教育培训大行动的重要内容,按照分类指导、分级负责、注重实效的原则,制订培训规划,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培育发展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明显、效益良好的示范合作社,达到“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企业化、作业规模化、生产科技化”的“五化”标准,示范带动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跨越式发展。四是加强规范管理,严格建设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要求,坚持高标准建设、规范化管理。要求新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必须有标准化车库5间以上,并有维修车间和办公室,配齐办公设施和常用维修设备与工具。设立机械台帐和维修记录,建立与健全作业合同、作业档案,并指定专人管理。合作社成立后,按照企业运作模式成立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订出行之有效的合作社章程、安全生产、机务管理、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使农机合作社在运作中有章可循。同时还把合作社成员技术培训作为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来抓。农机化学校老师对合作社成员进行机械操作技术、基本维修知识、安全生产、优质服务等方面进行专题培训,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在今年的水稻育插秧期间、机收前夕,举办了4期专业技术培训班,培训人员达300多人次。
三、主要成效 农机合作社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了增收节支。通过农机合作社将分散的机械组织起来,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系列化服务,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能力,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农机服务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一是实行“订单作业”。与周围村庄、农户签定农田作业服务合同,按合同或订单为农户进行统耕、统收等机械化作业,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开辟致富新途径。如澧北农机合作社与周边的官亭、九里、合口、新安、修梅等乡镇部分村签订了2000多亩的水稻生产订单合同。
二是实行“一条龙”服务。开展水稻育插和水稻机收、水稻植保、秸秆还田、油菜机播等“一条龙”作业服务,节约了成本,提高了作业效率。澧北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我县澧北四乡镇广泛开展水稻机耕、机收、植保等环节一条龙服务1万多亩,节省成本20多万元,创收150多万元,既方便群众,又增加了合作社收入。
三是组织农机跨区作业,拓宽农民致富门路。近几年,澧北专业合作社在保证本地水稻机收的前提下,组织联合收割机,分别到河南、山东、湖北、安徽、江苏等以及周边地区参加小麦机收大会战。共完成机收面积10万亩,实现纯收入500万元。中晚稻收割期间,又分别到广西、江苏、江西、广东等地开展水稻机收。共完成机收水稻15万亩,实现纯收入700多万元。
四是开展承包流转土地或“土地代管”等农机服务。今年澧北农机专业合作社共开展土地流转或“土地代管”800多亩,实行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极大地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
五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农机户发家致富作坚强后盾。农机户参加农机合作社后,机械的安户挂牌、检验年审、加入保险、维修保养、作业联系、合同签订等,都由合作社专人统一组织,作业市场及一系列后勤保障由合作社统一负责,扩大了作业区域,延长了作业时间,从而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增加了作业收入。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是合作社规模小。从全县情况来看,一般投资也就是十几户,最多几十户,并且多以机械折资入股为主;机械仅限于耕、种、收等机具,农产品加工、养殖业、设施农业机械偏少,缺乏更为广泛的合作。二是管理不规范。内部管理机构不健全,运作不规范。如机械作业合同,多以口头协议为主,一旦发生争议,就有可能损害成员的利益。三是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没有真正认识到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的需要,对农民自发组建农机合作社,指导服务不到位,扶持措施不力,影响了农民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意抓好以下几点:一是继续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宣传力度,创造良好舆论氛围。通过树立典型,总结推广经验,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特别是农机专业合作社知识的普及,为合作社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二是正确引导,规范管理。要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加强业务指导,提高合作社成员的素质,增强合作意识,促进共同发展。三是培植典型,促进发展。要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先进做法,达到以点带面,推动全面发展。四是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政府给予支持引导。在信贷、税收、项目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带动和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规模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