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全市基层农机合作组织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全市基层农机合作组织的调查与思考
为切实搞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市基层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现状,进一步探索、扶持农业机械服务组织发展措施,近期我们组织人员对全市基层农机合作组织进行了调研。
一、全市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建设现状
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是当前扩大农机作业市场,提高作业组织程度和规模效益的一项有效合作经济形式。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和我市各级党委、政府支农惠农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级农机部门加强了农机合作组织建设引导和扶持,基层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截止目前,我市已组建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共计46个,其中在工商部门注册的23个、在民政部门注册的23个,2008年度新注册的23个,达到50%。具体情况是张店区1个、临淄区4个、淄川区8个、博山区9个、周村区7个、高青县4个、桓台县3个、沂源县10个。其它尚没注册的各类农机合作经济服务组织84个,拥有农机大户1380个。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主要组建模式有以下几种:
1、农机股份有限公司。由原乡镇农机站站办实体,股份制改造而成,它以原有的固定资产折价入股,吸收本站职工、农机大户、农机使用者资金入股,组建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机合作股份公司,如临淄区高阳农机服务有限公司已发展成客运服务、宾馆、餐饮业、农机管理服务等实体性质的股份公司。
2、带有中介性质的农机作业协会。主要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牵头组织,农机经营者带机参与,由协会组织参与者进行农田作业、组织跨区作业,协会收取少量费用,农忙季节会员在协会的统一组织下进行农田作业,作业费由协会统一结算。农闲季节会员自主经营,这样形成了松散型的农机合作组织。桓台县陈庄农机站合作社,该组织在“三夏”、“三秋”组织农机户,大范围实行跨区作业,目前,已有40多户农机户参与其中,作业中实现全方位服务,配备随队维修服务车和所需配件、技术人员,能够做到机车随坏随修,修理不出地,大修不过夜的服务标准。临淄区朱台镇农机协会,该协会已发展会员210人,按照协会章程规定,对参加该协会的农机实行统一调度安排。这类组织很受农机手欢迎。
3、农机大户带头兴办的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他们有原有的机械投资入股,利用自己懂经营、会管理、威信高的优势,吸收其他农机户、农机使用者入股,组建成农机作业队或工程公司,他们的组成方式比较松散,一般由负责人联系有关作业任务,分配农机户进行作业,组织者收取少量费用。淄川区城南镇农机合作社,三秋农机作业每亩收取1元的管理费,以此作为为社员服务的费用。
4、以行政村为单位,由农机户组织起来成立协会,在三夏、三秋期间进行农田作业。如淄川岭子镇龙家村作业协会等。他们一般由村里负责人安排农机手进行作业,并收取少量费用。
二、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的作用
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规模经营和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提高了农业机械进入市场经济的组织化程度
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将分散的农机户组织起来主,变单兵作战为集团作战,提高了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竟争力,在一定水平上实现了规模经营,“一条龙”作业。既方便了农户,又提高了机手的收益,更便于农机部门统一管理,并得到了越来越多农机手的认可和接受,而农机服务组织之间都有相互联系,互通信息,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机械利用率,并能一次完成作业任务。在高青县调研期间,适逢该县木里镇南里村李希军等三名农机手代表附近村农机手到高青县农机局咨询成立农机服务组织的有关事宜,他们在今年“三秋”农机作业中遇到了麻烦,三秋期间到周村作业,没人找他干活,原因是:所有的农田作业都有农机合作社实行了玉米收获、秸秆还田、旋耕、播种一条龙订单作业,单机作业农民不信任,所以他们也想组织起来城里农机合作社,有农机合作社来组织作业,目前已联络十几个农机手,20多台大型农业机械。
(二)提高了农机产业化经营水平
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机户,使劳需、供求有机接合,从事同一工种或同一作业系统不同环节的农机户联合起来,密切配合,有效地实现了农机供应、作业、服务等产业经营。目前,我市具有规模效应的小麦联合收割机、玉米联合收获机跨区作业,由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组成的专门农机机收跨区作业队伍,实现机收产业化经营服务,效果更为明显。淄川区商家镇淄川海涛专业合作社有成员8人、固定资产64万元、有各类大中型农机具19台套、占地面积400多平方米,今年刚成立,他们不但把周边的春种、夏收、秋播全部承担,入社的每户仅一个“三夏”,就净挣38000元。三秋期间就承担了附近10多个村的收、耕、耙、播“一条龙”服务。该合作社社长张海涛说,今年“三秋”,周边农民的1800亩土地托付给了合作社,腾出时间专心从事养殖业和外出务工。沂源县的王德顺工程公司,长年进行河道清淤、水利工程和土方工程,他们拥有大型的挖掘机、装载机、拖拉机,由于他们定位准确、吃苦耐劳,作业收入极为可观。据统计,他们的年收入在100万元左右。
(三)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能凝聚群体智慧,选择合适作业项目,合理决策,且具有信息畅通、规模作业的优势,从而保证了稳定的作业市场、持续增长的作业收入。除此之外,能共同面对困难,及时躲避市场风险,极大地降低了个人损失,今年三夏,高青县农机协会成功组织200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赴河南、安徽、鲁西南、河北、潍坊、青岛、威海等地进行跨区作业,作业3-5站,完成外出跨区作业面积140万亩,创跨区作业收入8400万元,平均每台作业700亩,实现收入4.2万元。好的作业达1000多亩,创收6万多元;使全县人均增收27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淄川区农机部门有关负责人算了一笔账:按照全区1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估算,到2009年,全区会有5万多亩土地找“农机专业合作社”这个“婆家”,会有10000多名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对促进农民增收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农机服务组织的平台作用,替代了原农机站的作用 农机服务组织建设,注重发挥农机服务组织作用,由农机监理部门牵头每年开展“农机服务农家行”活动,对农业机械入户登记、驾驶证申办考核、农机技术培训、年度检验、农机安全教育等农机安全管理活动服务上门。建立了农机部门贴近农业、贴近农村、贴近农机手的工作机制,农机部门实现了与农机户的对接。在召开先进农机具、农机新技术等展示演示推广现场时,邀请农机组织负责人和农机户参加,让他们及时了解、掌握农机化的发展方向,使各类先进、适用、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机械和农机化作业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党和国家的农机化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得以迅速贯彻落实。
三、我市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建设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我市最早的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农机协会是沂源县农机个体协会,成立于1996年6月23日。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这一形式还很不成熟,只是几家农机户自发形成的一个松散组织。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机部门的不断努力和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耕作由耕到播到收也越来越依赖农业机械。特别是近年来农机购置补贴的大幅度增加、各级政府越来越严历的秸秆禁烧令和农机管理部门大力推广的保护性耕作,一推一堵一疏,给了农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农业机械化得到了充分的发展。2004年11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化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山东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从立法的角度进一步确立了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社会地位。基层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这一新的组织形式被广大农机手所认可并接受,使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仅2008年度我市经过登记注册的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就达23家,这与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广是密切相关的:
一是农机管理部门和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得以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为确保“三夏”、“三秋”生产农机用油供应,实行优先加油卡制度,市政府、市局协调中石化、中石油等部门确定用油计划,分配用油指标。区县政府出台文件重点保证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维修网点、农机大户、跨区作业等用油。淄川区在“三秋”期间为每个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提供10吨机动用油。同时,形成《关于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实行资金奖励的请示》文件,向区政府申请12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奖励农机专业服务组织,间接为农机服务组织提供了支持。
二是政策引导,是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发展的促进因素。如淄川区农机局,围绕区政府提出的重点扶持建立“十个农机综合服务合作社”的要求,将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重点向农机服务组织成员倾斜,实际完成农机购置75马力以上拖拉机40台,玉米联收机22台,玉米秸秆还田机4台,小麦免耕播种机89台,大型旋耕机23台,深耕犁2台。直接促进了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发展。三是业务指导,是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规范运行的决定因素。如淄川区农机局制定了《淄川区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标准》,并对8家合作社进行了分类。初步计划建立一类合作社1个,二类合作社2个,三类合作社5个,并从设立登记、规章制度、社员管理、内部管理、生产经营服务、财务管理等六个方面制定了各个类别标准。使农机化服务组织向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四、当前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调查,当前我市的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个别农机部门对搞好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对促进农机化发展重要性认识还不高,宣传引导措施还不适应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发展要求。如个别区县发展速度放慢
二是政府的扶持力度还不够,在财政资金、税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还没有一定的优惠政策。由于农机具增长过快,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致使农机具露天存放情况比多,从实际调查情况看,多数有机户只是依墙搭建简易棚存放机具。有的机手租库房一年租金就需近6000元。
三是农机服务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农机合作组织的管理经营人员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不利于发展壮大。虽然总体服务项目比以前有了较大发展,大多数服务组织的服务项目仅仅停留在农田作业这一项内容上。在实用技术培训、维修、信息、中介等服务项目上还鲜有涉足。在数量上虽有较快增长,但规模较小,同时缺乏品牌效应。
五、对发展基层农机合作组织建议
1、加强宣传,积极引导,使广大农户和农机手充分认识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作用。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各级政府的禁烧令、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业标准、现行的法律、法规、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取得的好的经验和做法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发放明白纸、致机手一封信,宣传横幅、网络、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优点和作用,2、加大对农机合作组织的政策扶持力度。在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作业用油等项目上,优先用于支持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发展。可以制定补贴对象为农机合作组织的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意见,以政策的形式加以明确,在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组建过程中,农机管理部门可以安排专人为其办理注册提供指导,帮助草拟章程,完善财务制度、管理制度、机械安全操作制度等,对有关区县好的经验、好的做法进行总结并加以推广。
3、积极培育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带动作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得到加入合作组织带来的实惠,激发其参与的积极性。对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农机组织帮助其选好项目,吸收社会车辆入股等形式,尽快实现规模膨胀,同时进一步完 功能,形成相对稳定的集团优势,创造品牌效应;对农机相对较多的村,充分发挥集体的服务功能,使其形成具有规模的农机服务联合体,并逐步规范管理、动作、利益分配等机制,使其成为稳固的合作体;对经济比较薄弱的地区,可以乡镇为单位,组建农机服务协会,通过开展农机服务、农机跨区作业等,把农机户联合起来,以实现规模效益。
在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的文件中提出,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变。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这一新的土地政策无疑使土地实现规模经营成为现实,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为农机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在农机领域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好农机合作化服务组织工作,使这一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合作形式能够快速发展壮大,为“发展大农机、服务大农业、建设新农村”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当务之急。
第二篇:澧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调查与思考
澧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调查与思考
宋银清 刘进 刘海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作为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代表——农民专业合作社,它的兴起和发展,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增收,在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发展概况
目前全县有各类专业合作社24个,其中,种植业15个,畜牧养殖业8个,加工业1个,入社社员有5139户,带动农户9621户,拥有生产基地71000亩。今年向国家和省申报的示范专业合作社3家,获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获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
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初具规模。全县合作社基本围绕主导产业或特色产品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如农康葡萄专业合作社和涔源葡萄专业合作社,现拥有生产基地5300亩。涔源葡萄专业合作社内2300亩基地实行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并注册了“澧州提子”商标,红地球等6个品种获得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认证证书。二是形式多元。从层级上看,我县合作社呈省、市、县、乡、村五级塔形分布,如绿然獭兔专业合作社是我市第一家跨市区的专业合作社,其社员已从当初的常德市范围扩展到外省;从形式上看,绝大多数是由农村能人或专业大户牵头建立的合作社。三是创办形式多样。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全程服务型(如常德绿然獭兔专业合作社,)、技术服务型(如农康葡萄专业合作社)、市场带动型(如天峰蜂业专业合作社)、实体经营型(澧县福民水产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企业+农户”型(如富民棉花专业合作社)等。
二、主要效果
1.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融入到了大市场中,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如富民棉花专业合作社为入社成员实行“六统一”的服务。一是统一提供优良棉种,二是统一提供化肥农药,三是统一棉花病虫害防治,四是统一参加农业灾害保险,五是统一收购销售,六是统一财务管理与核算。
2.促进优势产业发展。合作社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将当地优势产业的生产、种植大户按自愿、民主原则组织起来,统一为农民提供种苗、传授种养技术,拓展销售网络,形成了生产、储藏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如我县葡萄产业:鲜果销售以涔源、神州等公司为龙头,以农康、涔源、黄河葡萄合作社为纽带,形成了一个较完备的销售网络;同时,神州公司投资300万元建成一座年产500吨的葡萄酒厂,发展前景可观。
3.提高了市场竞争力。随着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不断深入,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农民进入市场、抵御市场风险、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组织形式。如绿然獭兔合作社通过建立十七项管理制度,加强人才引进和技术培训,建立常德市绿然獭兔网和信息网络化管理体系,大大减少了技术服务和管理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该合作社引进了浙江拳王牌獭兔饲料生产技术,獭兔成活率由30%-60%提高到了95%以上;出栏时间由6-8个月缩短到4.5-5.5个月;出栏率由30%提高到了80%以上。
三、存在问题
目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普遍存在规模不大、覆盖面小、实力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和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具体表现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组织化程度偏低。澧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有农户20万户,而加入各类合作社的只有4139户,还只有2%,加上其它专业协会的会员,也只有近2万户,才只到全县农户的10%。由于组织化程度偏低,农民的生产效益难以提高,抗市场风险、抗自然风险的能力较弱。
二是社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合作社社员大多是农民,且监事会、理事会成员也是从社员中产生,他们的专业知识、政策水平、管理经验等等都还有待提高,遇到困难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一些农民社员的自律意识、法制意识、风险意识较弱,市场行情好时,单方撕毁合同,自行销售产品,市场行情差时,又埋怨合作社会经营不力,这样就导致合作社工作难度加大,服务能力更弱,不利于通过合作解决生产经营上的实际问题。
三是合作社管理不够规范。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和运作机制不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不够合理,制度不够健全,民主管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虽然全县统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4个,但是真正运转正常、发挥作用明显的只有一半左右。此外,同类合作社有待整合。我县现在有注册的葡萄专业合作社三家,没注册的有两家,合作社多、品牌杂,不利于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如葡萄合作社的产品,各有各的品牌,各有各的销售渠道,相互之间不但没有有效的合为一体,反而还各自为政,既影响了澧县葡萄品牌的打造,也造成了市场的混乱,提高了创优势名牌的成本。
四、对策建议
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还存在着竞争力弱,规模小,带动面不大,与成员利益联结不够紧密,服务功能不强,运作机制欠完善等问题,解决以上问题,应站在发展现代农业的高度上,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政策原则,积极引导,加强指导。
1.增强政府的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工作指导,统一协调有关部门,提高服务水平,加强规范化建设管理。二是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有关政策宣传。开展合作社法的普法教育,举办合作社普法培训班,依法管理完善,营造规范氛围,提高合作社的规范化程度。三是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要制定扶持政策,完善扶持办法,明确扶持奖励条件。对符合条件的带动力强的合作社给予重点奖励补贴,要对合作社内部社员资助参加农业保险,对规范化程度高的合作社在贷款上给予贴息补助。农业、林业、财政、税务、工商、国土等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全力配合做好规范化服务工作。
2.加强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大力推进制度创新。绿然獭兔合作社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十七项管理制度,降低了管理成本。合作社是一个经济组织,要按照有关法规政策和规定建立规范、完整的各项制度。相关部门务必要积极指导并督促合作社加强制度建设。一是要完善财务制度,所有合作社内部必须设置财务账目,建立财务制度,实行财务公开;二是要完善分配制度。要按照合作社法的规定建立分配制度,全面实行二次分配。三是要建立健全章程等管理制度,社内工作要严格按照章程办理,尊重社员的民主权利;四是要完善社员制度。合作社社员要发给社员资格证书。使入社社员真正享受到合作社的各种服务。
3.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信息平台,指导农民实施标准化生产。各有关部门要主动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政府网站,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公共政策咨询、搜集和发布价格信息、市场供求信息、科技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实现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联网,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和网络营销平台。通过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户建立无公害生产基地,进行标准化生产、采收、加工、分级、贮藏、运输,发展品牌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带动农民实现增收。同时出台规范化建设标准,对现有合作社进行全面梳理,按照发展一批,完善一批,提高一批的原则,对那些产业带动力强,内部管理规范作为县级示范性合作社,努力提高管理质量,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作者系澧县县委常委值班室课题调研组成员
第三篇:关于农机展会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农机展会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根据局长办公会的安排,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先后赴武汉和南京两市对农机展会经济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通过考察,笔者收集了许多材料,对展会经济进行了多角度思考,外地展会经济的许多先进经验和做法,很值得我市学习和借鉴。
一、基本情况
(一)武汉市展会经济的基本情况
1999年,武汉市政府动议举办首届中国(武汉)农机展览会,当时的办会宗旨就是要让农民从展会经济上直接受惠,这一宗旨一直延续到现在正在筹备的第八届展览会。得益于这一办会宗旨,首届展览会旗开得胜,全国许多知名企业慕名而来,武汉市,湖北省及其周边的农民纷纷赶来参观选购,众多企业的老总第一次亲临参加华中重镇武汉的展览会,他们被渴望购买新型农机具而又热情好客的武汉及湖北农民所感动,同时许多企业为开拓华中市场,竞相出台优惠政策,现场让利销售,许多农民是第一次参加大型展览会,被林林总总的农机新产品所吸引,在价廉物美的机械面前而动心,展会期间现场成交额达1200多万元。由于种种原因,第二届展览会间隔了四年,于2003年秋姗姗来迟,等待已久的农民再一次爆发出对农机的热情,面对四年来我国农机企业的新成果和爱不释手的农机新产品、新机具,他们又一次动心了,加上省农机集团公司一年一度农机产品订货会的加盟,使这一届展览会锦上添花。据统计展览会共接待全国各地及省内农机系统和农机手约1.05万人次,展会交易额约2亿元。其中省农垦局、省监狱局、省农机总公司、武汉及鄂州、襄樊、孝感等市农机推广系统与参展企业(公司)签订农机产品订货合同达26份,协议成交金额1.6亿元;现场销售农机产品约4000万元。由于展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参观农民的增加,2004年,第三届展览会不得不移师到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武汉市首开先河,作出了凡是武汉市的农民现场购机给予现场直补的决定,50万元的购机补贴资金很快补贴完成,让众多农民再一次得到了实惠。这届展会参展人员1.8万人次,其中上海、安徽、江苏、河南等地农机部门负责人和经销商也闻讯赶来洽谈订货;展会订货及现场成交农机产品再创新高突破2.7亿元,其中现场成交近4000万元,参展农机具1.1万余台套。第五届展览会,市政府决定继续实施对武汉市的农民给予现场购机直补的规定,决定每年投入100万元的惠农资金,这一政策一直实施至今。
(二)南京市农机博览会的基本情况
由农业部特别支持,江苏省政府主办的“2009第五届中国(江苏)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于2009年4月9日至4月11日在中国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南京市江东中路300号)。本届展览会由江苏省农机管理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江苏省分会、南京市政府承办,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江苏省农机系统有关单位及德国农业协会(DLG)和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协办。
本届展览会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权威性最高的国际农机展之一,是推广新型农机具、新技术、新成果,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开展新型农机选型、试验、鉴定,实施购机补贴政策的重要途径。
中国(江苏)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自2001年首次举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本届农机展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余家著名农机生产、销售、科研等单位参展,展出面积达2万平方米。国际参展知名企业有:洋马、久保田、井关、东洋、大同、纽荷兰、约翰.迪尔、德国克拉斯、法国库恩、奥地利保尔、荷兰欧姆特、以色列耐特菲姆等等。国内参展知名企业有:中国农机院、洛阳一拖、清拖、常州东风、常发、常柴、沃得、英田、福田、徐工凯尔、时风等悉数登场。展会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积累了四届成功办会经验,会聚十年社会影响力,全力打造农机领域技术交流、成果交流、招商引资的平台。二是300多家国内外知名农机企业参展,展示近2000种农机产品,展览面积达2万平方米,其中有来自美国、德国、日本、法国、韩国、意大利等国的企业参展,外展比例达30%以上。三是德国农业协会(DLG)加盟。DLG全力协助展会海外宣传,扩大世界影响;组织会员、企业参展,展示世界农机最新成果;策划高端农业论坛,奉献最新资讯盛宴。四是农垦集团助力,会聚全省专业买家,激发购买潜能,营造无限商机。
二、两地的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是两地均着力打造农机展会品牌。武汉市政府早在2002年就投入120万元用于农民购机补贴,2003年,2004年分别增加到150万元和190万元,到2005年增加到400万元,是全国对农民实施购机补贴政策较早的地方,尤其是从第三届展览会开始市政府实施现场对农民购机直补,开创全国农机展会现场直补之先河。在农机展览会上,武汉市农机推广总站对本市农民、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专业户直接进行“现场购机现场补贴” 成为展会一大亮点,极大激发了农户购机热情。两地由专业展览公司全方位、全过程办展的做法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是两地着力打造农机信息平台。多次举办全市农机信息网络技术培训班,建立起以市级农机信息网站为龙头,带动全市区乡镇农机信息网站,形成了市、区、乡镇及协会组成的四级农机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共享与互动。武汉农机信息网站是全国农机行业中建站最早的网站之一,每年发布各类农机化信息达20000多条,在全国同行业中有较大地影响和知名度,打造了信息农机和数字农机的品牌,被评为全国农机信息先进单位。
三、收获及启示
一是两地农机人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不畏困难,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工作中敢想敢为,卓有建树,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二是武汉的展会运作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即依托专业农机展览公司,做到职能分工清晰,运作卓有成效,农机部门整合各类优势资源,参与到展会经济之中,一年全力打造一次农机展览会,让各种政策、资源、人气、信息等发挥了很好的舆论作用、政策作用和效率作用。
三是农机化网络平台的构建,对于农机化的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必将成为农机化发展的又一引擎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促进我市展会经济发展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四是运用农机购机补贴政策与展会经济进一步有机结合,是一定时期内农机化事业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五是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各方面的支持,关乎农机展会经济工作的成败。
四、我市展会经济应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我市展会经济目前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我市也同全国一样,展会经济过小过弱,没有形成品牌。为此,必须做到:一是做好做大展会经济品牌,通过品牌汇聚全国各地的名优农机产品,为潍坊农机企业、经销商提供良好的信息、技术交流平台;为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农户以及畜牧大户提供优质的产品;二是学习外地展会经济丰富的办会经验。通过外地的先进经验全方位的学习和借鉴,找到我们办展会经验之不足,锻炼人才和队伍,为展会经济打造品牌,奠定良好基础;三是加大招展招商的力度。进一步加强与全国农机企业、农机流通组织、全国各地农机管理部门、农机经销商的交流与合作,为发展潍坊农机化事业开拓广阔而又美好的前景。四学习武汉、南京农机展会运作模式和运作方法,从购机补贴资金中拿出专用资金,对潍坊辖区内的农民在展会上购置目录内的农业机械进行现场直补,以此来吸引农机生产企业和农民的参展和参观积极性。五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潍坊、展示潍坊,维护潍坊的良好形象,来增加人气、提高品位,创新品牌,以促进农机展会办的更好。
第四篇:农机安全生产的调查与思考
农机安全生产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李文洪
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加大了三农投入,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农机安全事故将进入易发、多发和高发期。为确保农业机械化安全发展,国务院《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有关农机安全生产的法规政策先后出台。如何适应新的形势,依法加强农机安全监理,是农机部门的重要工作。为此,我们开展了深入调查研究,摸清了娄底市农机安全生产现状,也对安全监管思路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现状剖析:安全监管基础薄弱,事故隐患不容忽视
调查发现,虽然我市农机监理工作扎实,农机安全生产形势良好,但农机安全监理基础薄弱,将难以适应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和作业领域拓宽的客观需求,事故隐患已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实行牌证管理的机具仍然存在违法作业行为。由于这些机具遍布全市乡村田间地头作业,而目前农机监理人员力量不足,装备缺乏,难以全面监管到位,机具带“病”作业、人货混装、无牌行驶、无证行驶、不买交强险等违法行为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二是非牌证管理机具的防患措施跟不上。对机动植保机械、机动脱粒机、饲料粉碎机、插秧机、铡草机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非牌证管理机具,近些年发展迅猛,目前尚未依法启动免费登记管理,相关的防患措施未跟上,潜在的事故隐患没有消除。
三是遗留的变型拖拉机安全隐患大。变型拖拉机是指外型类似于低速载货汽车的运输型拖拉机。农机监理职能调整后,按照相关的法规政策,变型拖拉机在公安交警部门和农机监理部门都没有合法“身份”。新购买的变型拖拉机,农机监理部门不能登记上牌;原来遗留的变型拖拉机,农机监理部门也没有明确的安全监管职责。从而形成了严重安全隐患:一些没有取得驾驶资格的人员在非法驾驶,增加了非法驾车的事故隐患;一些未上牌的变型拖拉机,不需参加安全技术检测,也未购买交强险,一旦出现事故,很难善后处理。经调查统计,我市遗留这类变型拖拉机约600台。
进一步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农机安全事故隐患存在,并可能进入事故高发期,有其客观必然性。
首先,农机监理职能调整后,监理工作难度大大增加。一方面,监管范围扩大,增加了农机安全监理工作量。2008年,湖南省人民政府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将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原来承担的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管理职能移交给公安交警部门,将公安交警部门的拖拉机牌证管理职能移交给农机安全监理机构。依据《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湖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由原来对拖拉机等农业运输机械安全监管为主转向对各类农业机械的全面安全监管。经调查统计,2011年末全市实行牌证管理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农业工程机械总保有量6000台,与2008年末农机监理职能调整后的总保有量2989台相比,三年增长了一倍多,且仍在快速增长。因涉及人身安全需依法实行免费登记管理的农业机械约16万台。另一方面,监理工作重心下移,增加了监理工作难度。为适应新的形势和法规政策要求,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由过去的道路监控、纠正违章为主转向
农田作业机械和农产品初加工等农事活动的机械、设备的安全宣传教育、技术咨询、技术检验、安全监督、事故调处等方面的服务。农机监理由道路转入田间地头和千家万户,工作量大幅增加,工作难度显著增大。
其次,监理装备建设滞后,制约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根据国务院《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农业部《全国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建设规范》、农业部《农机监理技术装备配备标准》等有关规定,目前娄底市农机监理装备远未达到国家标准。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理论考试用的电脑机考系统、实际操作考试用的电子桩考设备,应急救援、事故勘察处理设备,监理执法车辆等等,一直没有配备。监理装备严重老化匮乏,办公条件非常简陋破旧,监管手段严重落后,一直制约着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
第三、农机事故统计口径变化,淡化了农机安全事故的存在。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道路上的农机事故由交警部门处理与上报。在农机事故报表中,道路上的农机事故没有统计在内。农机部门也无法掌握道路上的农机事故情况。但根据保险公司对交强险理赔情况,道路上的农机事故并不少见。同时,由于基层农机组织体系不健全,一些发生在偏远乡村的农机田间作业事故难免全部掌握统计上报。因而,农机统计事故率并未全面反应我市农机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
二、对策思考:依法夯实监管基础,着力筑牢安全屏障
从根本上解决农机安全事故隐患问题,务必攻克基层体系建设、经费保障落实等难点问题,打造全新的农机安全监管体系;务必进一步规范监理业务工作,依法筑牢安全监管防线。
(一)加强监管网络建设,完善农机安全体系。深入田间地头和千家万户对全市16万余台农业机械开展安全监管,仅靠市县两级约70人的农机安全监理员力量,显然是杯水车薪。因此,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机安全网络,已势在必行。一要着力打造高素质的县级农机安全监理队伍。要调整和充实农机监理人员,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要加强在岗人员的学习培训,大力开展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要切实维护好农机监理人员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要加强农机监理人员管理,按照农业部《农机安全监理人员管理规范》要求,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监理队伍。二要充分发挥乡镇农机员的联络作用。近两年来,娄底市认真落实上级政策,积极推进乡镇农机站改革。目前,多数县市区已基本完成乡镇农机站的“三定”工作。要借此机遇,科学定位乡镇农机站的职能,充分发挥其公益性职能作用,落实乡镇农机员的安全监管与联络责任。三是逐步设立村级农机安全员。要及时全面掌握农机事故情况,准确反映农机安全生产动态,必须设立村级农机安全员。农机安全员主要负责本村农机安全信息传递,法规政策和安全知识宣传。农机安全员可由村支两委中业务素质高的成员兼任,或择优聘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成员、农机大户担任。县乡政府安全生产专用经费给予农机安全员适当补助。当前,可先与“平安农机”示范村创建相结合试点。
(二)依法落实财政投入,强化安全监管手段。今年初,农业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农机安全监理惠农政策的通知》,强调要对一系列惠农政策抓紧落实,这为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安全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娄底市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正在积极落实这些惠农政策。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娄底市农机监理机构由于长期投入不足,不仅全市农机监理装备远未达到农业部《农机监理技术装备配备标准》,农机监理公用经费预算也少得可怜,一些地方仍处于“收费养人”的窘迫中,工作困难重重。为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国家出台农机安全监理惠农政策的重大意义,着力解决农机安全监理长期投入不足、装备落后、手段乏力等问题,改善农机安全执法条件,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三)筑牢五道监管防线,确保农机安全发展。实现农业机械化安全发展目标,务必树立以人为本理念,严格依法监理,牢牢构筑农机安全生产五道屏障。防线一:着力安全法制和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农村群众自身防患能力。要采取多种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如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和宣传车、宣传栏等形式,对广大农村群众进行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知识的普及宣教;利用电话、短信、宣传资料等手段不断提醒农机驾驶操作人员,不忘安全责任;通过举办送教下乡等多种形式的培训班,提高机手素质。防线二:严格执行上户考试规定,强化源头管理。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是农机作业中易多发事故的机具,其注册登记、驾驶员考试是农机安全生产源头管理的一个重要关卡。务必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湖南省农业机械牌证管理业务规程》要求,从严把关。防线三:深入乡村开展实地安全检验,确保机具技术状态良好。安全技术检验是确保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以良好安全状态投入生产的重要手段,要针对其分布乡村田间作业的特点,深入基层,开展上门检审服务,方便机手。要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农业部《农业机械实地安全检验办法》的实施,切实履行好这一法定职责,确保检审工作不走过场。防线四:大力创建平安农机示范村,搭建安全生产基础平台。要认真落实农业部和国家安监总局《“十二五”创建“平安农机”活动方案》,把这一活动作为完善农机安全监理网络、强化农机安全生产源头管理的重要举措来抓。努力形成“政府主导,农机主抓,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创建“平安农机”联动机制,在村组搭建起农机安全生产基础平台。防线五: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执法监控。要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规政策,全面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要依据《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农机安全生产的领导责任;要进一步完善农机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一把手”负责制,做到领导率先垂范,层层落实责任。要加大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确保政令畅通。
第五篇:关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湖南省临澧县农机局 吴继业 蒋祖兵
近年来,湖南省临澧县农机局认真宣传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确立了以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思路,经过两年的探索和努力,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已开始起步,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正在逐步提高,已成为全县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
一、基本概况
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是农机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建设和发展农机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地方的农机化水平,代表了该地区的农机化发展程度。目前全县已注册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为2个,正在登记的1个,注册资金1049万元,合作社成员508人,服务农户2948户,从业人员拥有农机具665台套,资金总额1215万元,到目前为止作业服务总面积38.2万亩,服务总收入3500万元。
二、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要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工作目标。坚持认真宣讲《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攻方向和重要抓手,摆上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扶持和服务。结合实际制订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规划,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制订资金保障、示范推广、人员培训和指导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切实抓紧抓好。发展目标是每年新建规范的农机专业合作社1个以上。二是实行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时,重点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支持发展先进成套农机装备。去年我们向澧北农机专业合作社赠送了两台水稻播种生产线,把今年的全省机插秧示范推广项目和油菜机播机收示范项目委托澧北农机专业合作社实施。三是加强指导服务,培育示范典型。积极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完善民主决策制度、生产管理制度和收益分配制度,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提高效益。把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人才培养列为农机教育培训大行动的重要内容,按照分类指导、分级负责、注重实效的原则,制订培训规划,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培育发展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明显、效益良好的示范合作社,达到“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企业化、作业规模化、生产科技化”的“五化”标准,示范带动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跨越式发展。四是加强规范管理,严格建设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要求,坚持高标准建设、规范化管理。要求新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必须有标准化车库5间以上,并有维修车间和办公室,配齐办公设施和常用维修设备与工具。设立机械台帐和维修记录,建立与健全作业合同、作业档案,并指定专人管理。合作社成立后,按照企业运作模式成立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订出行之有效的合作社章程、安全生产、机务管理、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使农机合作社在运作中有章可循。同时还把合作社成员技术培训作为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来抓。农机化学校老师对合作社成员进行机械操作技术、基本维修知识、安全生产、优质服务等方面进行专题培训,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在今年的水稻育插秧期间、机收前夕,举办了4期专业技术培训班,培训人员达300多人次。
三、主要成效 农机合作社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了增收节支。通过农机合作社将分散的机械组织起来,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系列化服务,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能力,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农机服务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一是实行“订单作业”。与周围村庄、农户签定农田作业服务合同,按合同或订单为农户进行统耕、统收等机械化作业,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开辟致富新途径。如澧北农机合作社与周边的官亭、九里、合口、新安、修梅等乡镇部分村签订了2000多亩的水稻生产订单合同。
二是实行“一条龙”服务。开展水稻育插和水稻机收、水稻植保、秸秆还田、油菜机播等“一条龙”作业服务,节约了成本,提高了作业效率。澧北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我县澧北四乡镇广泛开展水稻机耕、机收、植保等环节一条龙服务1万多亩,节省成本20多万元,创收150多万元,既方便群众,又增加了合作社收入。
三是组织农机跨区作业,拓宽农民致富门路。近几年,澧北专业合作社在保证本地水稻机收的前提下,组织联合收割机,分别到河南、山东、湖北、安徽、江苏等以及周边地区参加小麦机收大会战。共完成机收面积10万亩,实现纯收入500万元。中晚稻收割期间,又分别到广西、江苏、江西、广东等地开展水稻机收。共完成机收水稻15万亩,实现纯收入700多万元。
四是开展承包流转土地或“土地代管”等农机服务。今年澧北农机专业合作社共开展土地流转或“土地代管”800多亩,实行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极大地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
五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农机户发家致富作坚强后盾。农机户参加农机合作社后,机械的安户挂牌、检验年审、加入保险、维修保养、作业联系、合同签订等,都由合作社专人统一组织,作业市场及一系列后勤保障由合作社统一负责,扩大了作业区域,延长了作业时间,从而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增加了作业收入。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是合作社规模小。从全县情况来看,一般投资也就是十几户,最多几十户,并且多以机械折资入股为主;机械仅限于耕、种、收等机具,农产品加工、养殖业、设施农业机械偏少,缺乏更为广泛的合作。二是管理不规范。内部管理机构不健全,运作不规范。如机械作业合同,多以口头协议为主,一旦发生争议,就有可能损害成员的利益。三是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没有真正认识到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的需要,对农民自发组建农机合作社,指导服务不到位,扶持措施不力,影响了农民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意抓好以下几点:一是继续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宣传力度,创造良好舆论氛围。通过树立典型,总结推广经验,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特别是农机专业合作社知识的普及,为合作社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二是正确引导,规范管理。要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加强业务指导,提高合作社成员的素质,增强合作意识,促进共同发展。三是培植典型,促进发展。要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先进做法,达到以点带面,推动全面发展。四是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政府给予支持引导。在信贷、税收、项目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带动和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规模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