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与决策——《更新发展观念 努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大全]

时间:2019-05-12 19:01: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调查与决策——《更新发展观念 努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调查与决策——《更新发展观念 努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大全]》。

第一篇:调查与决策——《更新发展观念 努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大全]

调查与决策——《更新发展观念 努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txt假如有一天你想哭打电话给我不能保证逗你笑但我能陪着你一起哭。坚强的基本,就是微笑。面具戴久了丶就成了皮肤≈调查与决策——《更新发展观念 努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总第314期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204期

更新发展观念 努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课题组

四川是农业大省,但不是农业强省。在传统农业大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省,首要的是更新观念,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思路决定出路,观念指导实践。推进现代农业,推动农业发展上台阶,必须树立以下新的观念。

一、抓农业也是抓发展的观念

在农业大省确立工业强省战略符合四川发展阶段的实际,无疑是正确的。但不能狭义地理解工业化,把抓工业仅仅局限于抓加工业,从而忽视农业的现代化。其实,工业化是指传统农业、手工业、商业都要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科学技术推动、组织制度创新实现社会化的大生产,从而更大程度地利用资源、创造更多的财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任何民族不可能在落后的农业基础上完成工业化。只重视工业,忽视农业是短视。脱离工业化城市化的大背景,就农村抓农业同样没有出路。

按照现代经济的观点,农业不仅包括农林牧渔等各个行业,也包括农产品加工业;不仅包括生产领域,也包括产前、产后服务领域;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由于农业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与二、三产业广泛而紧密的关联度,抓好农业同样是抓好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把“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全省工作的总体取向。最近,省委又提出强力推进“两个加快”。更把发展现代农业提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只有抓好农业,经济社会才能快速协调发展,一二三产业才能更好互动,城乡发展才能更好统筹,建设美好新家园和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才有坚实基础。我们必须立足实际、尊重规律抓产业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都不能放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二、用现代生产经营理念发展农业的观念

现代生产经营理念是与工业化、市场化发展相适应的观念,核心是以市场为导向,基础是社会化分工,关键是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用现代生产经营理念发展农业,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这一现代经营方式,重点应抓好几个环节:

一是按照工厂化生产的要求,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把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第一车间”,把加工企业作为“第二车间”。“第一车间”必须按“第二车间”的标准和要求进行生产,“第二车间”的产品必须适应市场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加工企业处于中心环节。因而,必须大力发展龙头企业,以企业现代化带动农业现代化。

二是按照目标市场的要求,实行市场化营销。这样做的关键是从加强市场需求调研入手,选准目标市场,调整产品品种结构,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为此,应积极发展农民营销组织、运销大户和经纪人队伍,整合扩展供销社农产品购销网络,建立一批农产品专

业市场、批发市场,发展农产品储藏业、运输业等现代物流和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

三是按照专业化分工的要求,推行社会化服务。重点构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村金融体系和职业教育体系,办好农村服务业。加快城镇化进程,不断完善城镇功能,把城镇建成服务现代农业的重要平台和前沿阵地。

三、以科技为支撑发展现代农业的观念

科技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每一次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都会带来农业发展质的飞跃。以科技为支撑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

加强农业应用技术研究。支持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应用性研究,推进农业科研单位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强化农业关键技术攻关研究与集成配套。整合科研力量,加强动植物新品种选育,扩大生物技术、信息工程技术等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实施动植物良种工程。

加快农业技术创新。进一步优化农业科技发展目标,大力发展降低成本和资源节约技术,积极发展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设施农业技术,加快农业科技从保障农产品供给向保障农产品质量转变,从增加产量向增加收入转变,从单项技术向综合配套技术转变,从基础性研究向应用型研究转变。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切实加强公益性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健全机构和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技推广中的主力军作用。推进农技推广主体多元化,鼓励供销社等农资经营单位通过技物结合的方式推广农业新技术,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自主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引导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开展农技服务。

四、效益农业的观念

现代农业的本质是效益农业。有人认为农业的比重越低就越现代化,经济发展才越有效益,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完全可以由传统的弱质产业转化为新兴的高效产业。我省绝大部分地方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效益农业,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完全可能。

有特色才有效益。我省地域广阔,气候类型多样,生物种类繁多,传统名、优、特、稀产品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具有十分优越的发展特色农业条件。特色就是竞争力,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因地制宜推进区域优势产业布局。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思路,大力发展立体农业和精品农业,实现农产品的错位发展。

有规模才有效益。规模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条件。要进一步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土地使用权流转,促进耕地等生产要素向种养大户集中。加快“一村一品”、“一县一品”建设,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镇和特色产业县。加强农村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创新,加快发展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使其成为带动农业规模化经营的“火车头”。

有品牌才有效益。我省有不少好的农产品,要抓住最近乳制品安全事件发生后社会高度关注农产品安全的时机,大力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以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为方向,通过资金支持、政策引导、技术保障培育更多的名优产品。以企业战略结构调整为契机,促进品牌整合,改变目前品牌过多过滥,知名度、美誉度不高的现状,使其从一般品牌成为消费者放心消费的区域性、国际性品牌。

有“循环”才有效益。变废为宝,把养殖业的粪便作为种植业的肥料,把种植业的秸杆作为养殖业的饲料,是循环农业最生动的图景。发展循环农业,不仅有利于生态保护,更能大大促进产业发展,提高农业效益。资阳市按照“种养结合,互动发展”的思路,积极推行“畜牧业建小区、种植业建园区”的种养互动模式,产出投入比明显提高,走出了一条发展效益农业的成功路子。

五、以制度创新推进现代农业的观念

制度创新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重大成就的基本经验。在探索中找出路,在应变中求突破,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推进农村土地制度、金融制度改革,发展生猪期货市场,是目前我省通过制度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城乡一体的土地政策,尽快实现让承包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房能够作为抵押物贷款。推进以社会保障换土地使用权、以住房换宅基地使用权的改革,加快城镇化进程。鼓励农民土地入股,帮助他们在产业化经营中获到更多的收益。尊重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改进分配制度,让农民得到更多城镇化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

深化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完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维护和保持县级联社的独立法人地位,从制度上解决信用社姓农、为农的问题。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到农村开展业务,创新金融产品,扩大服务面。落实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将一定比例新增存款投放当地的政策。放宽农村银行类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推进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组织发展。加快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政策性、商业性农业保险。

建立生猪期货交易市场。期货交易是现代市场交易方式,具有远期价格发现和价格导向的特殊作用,其提供的价格信息对农业经营者把握市场动态、防范经营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我省是生猪大省,但长期以来生猪生产对市场需求的反应总是滞后,农民和基层干部难以把握,严重影响生猪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应抓紧推进西部生猪期货交易中心建设,使其早日发挥作用。

六、用政策引导、推进现代农业的观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弱质性更加突出,更需要政府的保护和支持。在建设现代农业上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应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政府要制定有效的政策引导农业发展,寓保护、支持于引导之中;二是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农户、协会和企业,要自觉利用政策发展农业。只有两者都做到了才能产生应有的政策效应。

但现实情况是,我们在这两个方面做得都还有差距。一方面,我们对农业的大量补贴带有明显的普惠特征,政策支点没有落实到务农者身上,种不种粮只要有份承包地都人

者有份,这样的政策使不种粮的照样得好处,种粮的农民更难得到流转的土地,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初衷被打折扣,政策出现了一定的逆向调节。另一方面,一些农业经营者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免征经营性税收等优惠政策利用意识不强,很少从有利政策中获取应有的保护支持。

用政策引导农业、推进农业,很重要的是要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从积极意义上去引导现代农业发展,把政策的着力点放在关键对象、关键环节上。资阳市发展生猪产业,政府的补贴不补在能繁母猪上,而补在标准化圈舍建设上,非常成功,值得思考和借鉴。同时,也要帮助农业经营者积极了解政策、主动利用政策,从政策中获得更大的效益,用政策的力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七、农村同样需要人才、同样成就人才的观念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我省农村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尤其是创业人才。一大批优秀人才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成就了一番事业。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省农村劳动力素质总体偏低,技术人才特别是创业人才十分缺乏,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解决这一问题,应多头并举:

一是大力培养乡土人才。普遍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扩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规模,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率先把一批基础较好的农民培养成市场意识较强、生产技能较高、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积极培育营销大户、种养能手和协会负责人,不断造就农村创业人才。

二是积极回引外出人才。抓住我省农村务工人员优秀人才多,回乡创业条件日益成熟的有利时机,大力实施“回引工程”,及时制定支持政策,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带客户回乡创业。各级政府应大力支持、热情服务,帮助他们创一个企业、带一项产业、回报一方百姓。

三是广泛吸纳外来人才。充分利用农村创业机会、就业机会和商业机会不断增多的趋势,积极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和创业,鼓励科技人员到农村以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等形式开展农业科技服务,重点引导各类工商人才和企业家到农村创办现代农业企业。

负责人:萧少秋 陈一农

成员:谭文劲 唐文超

(提供单位:发布时间:2008-11-27录入用户:admin-swzys)

第二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展现代农业(心得体会)

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近日,我县开展了以“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富民强县”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大讨论活动中,我结合自身教学研究,深入思考了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问题。通过思考,我深刻体会到:我县作为农业大县,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根本上冲破一切束缚农业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才能实现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实现富民强县。

一、破除传统落后思想,树立发展现代农业新理念

思想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破除一些传统落后的思想,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1、要破除小农狭隘意识,树立规模经营理念。当前,我县农业仍处于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小打小闹”的传统式零散经营,这种经营模式,不仅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使用,而且在无形当中限制了科技推广,经济效益不明显,农民增收缓慢。世界农业发展经验表明: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走规模化、集约化路子,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进一步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后劲。

2、要破除传统经营意识,树立现代经营观念。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来经营农业,管理农业,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首先,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优产业结构。其次,要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实现从单纯的原料生产到终极产品上市。第 三,积极培育农产品经纪人队伍,组建农民专业协会,实现分散的家庭经营与大市场的对接。

3、要破除粗放生产意识,树立品牌竞争观念。农业标准化生产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要克服传统的粗放生产方式,牢固树立品牌就是效益的意识,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一方面,要按照防治污染、优化生态的要求,大力推广应用环保节能农业新技术,大力发展节约型、环保型农业。另一方面,要引导农民树立和增强品牌意识,学会打造品牌,把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充分培育、挖掘一批上档次、上水平的农产品品牌。

二、消除传统落后模式,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

1、推动土地合理流转,鼓励发展规模经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通过租赁、转包、入股、互换等方式出让承包权,积极鼓励农民将承包的土地向农业公司流转。探索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抓住中央政策支持的机遇,选择一个乡镇或几个村,积极探索农村土地合作社等形式,建立土地流转市场,推动土地规模流转。同时应尊重农民群众的发展需求,让农民自主选择流转的对象、方式和条件,把土地流转权真正交给农民。

2、推行公司市场运作,实施政府购买服务。农业公司经营是现代市场行为,如何将市场行为与政府行为结合起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因素。通过创办农业公司和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化经营、市 场化运作”模式,就是找准了市场行为和政府行为的结合点,并通过自我发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走出一条市场化运作的新路子。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创造性地推出“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所谓“政府购买服务”就是政府把本应给予公益性服务的经费按一定价格标准拨付给相应类型公司或竞标成功的公司,这些公司按照政府要求完成生产或技术服务任务,接受政府监督和指标考核,实行合同制管理。通过 “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推行,促进了公司的发展壮大,从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三、消除传统落后方法,搭建现代农业发展新平台

1、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发展水平。科技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动力源泉。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必须坚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一是搞好农业科技推广,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支持现有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搞好对农业生产的技术指导。同时,加强农村信息化示范体系建设,把信息高速公路到农村,让农民享受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服务。二是加强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农广校、技工学校、县委党校等教育网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举办大型科技下乡活动等方式,带动促进农民科技种养。

2、融资平台,加大金融支持。发展集约高效农业,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保障。农村金融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是创新为农生产服务方式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突出农村金融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方案的实用性 和可操作性。在信贷支持农村建设方面,成立城市建设投资和农业发展等两家公司,为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农村公路、水利、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融资平台。同时,建立担保、农村资产抵押、农户信用评价和推广公务员工资担保贷款投资农业,争取邮政储蓄银行开办小额贷款,推行林权、土地押贷款等服务创新平台。

3、积极搞好园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和主要突破口,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以及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从总体上规划好园区,形成布局合理、定位科学、分工明确、错位发展的园区体系。另外,在建设园区过程中,除了要摆布好已有的项目外,还要积极到外地招商引资,通过规划引导、政策吸引外来投资者,使他们看到园区的集聚效应。

总之,思想新,一新百新;观念变,一变百变。现代农业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只要我们更新观念,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努力开拓思想解放的新境界,就会不断创造科学发展的新业绩,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走出一条符合县情实际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第三篇:调查与决策——《大力推进四化发展丘陵地区现代农业》

调查与决策——《大力推进“四化”发展丘陵地区现代农业》调研天地

调查与决策

4大力推进“四化”发展丘陵地区现代农业

中共内江市委政策研究室、中共资中县委政策研究室 联合调研组

近年来,资中县充分利用浅丘、深丘地形特点,积极探索丘陵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大力推进“科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改革、集约化发展”,在打造农业发展的亮点和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以及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实现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以园区为载体,大力推进科学化生产

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根据地形特点、基础条件等的不同,以园区为示范,扶持各地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示范园落户的银山镇综合实力强、区位优势好,是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四川省科技示范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省级示范镇,成渝铁路、公路、高速公路以及沱江贯通全境,园区规划建设面积1.2万亩,辐射5万亩。目前,示范园重点发展的特色林果产业、设施蔬菜产业、特种水产业、优势畜牧业、乡村休闲产业和优质粮油产业等已初具规模。示范片以重龙镇杨柳滩村、甘露镇玉皇村和资甘公路沿线为核心区,辐射21个行政村,其农业基础条件好、产业优势明显,区内水源充足,土壤适宜水果、蔬菜生长。目前,示范片重点发展的枇杷、柠檬等水果产业、生猪等养殖业和蔬菜产业实现了规模化发展,21个村全部建成了“一村一品”示范村。截至2010年底,全县种养比调整为52.3∶47.7,并成功创建全国商品粮、生猪、水果和特种水产基地,纳入了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培育县和现代畜牧业基地强县培育县的范围。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推广先进生产模式。近年来,全县以示范园和示范片为重点,初步探索形成并逐步推广了沼气开发型、绿色生产型和立体种养型农业循环经济。一是大力发展沼气开发型农业循环经济。在沼气池建设的基础上,引导发展“养殖业-沼气-肥料-种植业”的能源生态循环生产方式,形成了农业内部的循环,以及农业与加工业等其它产业之间的循环。二是大力发展绿色生产型农业循环经济。近年来,全县,特别是示范园和示范片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绿色农业耕作法,不施用或减少施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合成物质,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实现养殖废物无害化和资源化,减少了农业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三是大力发展立体种养型农业循环经济。目前,全县共探索了林禽兽种养结合、稻鱼鸭种养结合、鱼鸭养养结合以及食用菌、果蔬立体综合开发等几种生产模式。

加强新型农民培训,提高农业生产技能。一方面,资中县把农业园区作为培养现代农业科技人才的实训基地,邀请高校和科学机构的专家、教授到示范园和示范片进行实地培训,传授各种技术,为加快示范园、示范片和全县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另一方面,整合全县教育、劳动、农业、卫生等部门的职业教育资源,依托水南高级中职学校,组建成立了全市第一所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学院,开展对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培养新生代农民的实用技能。

推广先进设施装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村落村庄整体

规划,加强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以来,全县新建硬化道路1160.6公里;新建改建渠道96公里,建蓄水池536口、山平塘368口,新增有效灌面3万余亩;完成集中供水工程40处,解决了49979人饮水安全问题;整治土地91234亩,极大地改善了全县农业生产的条件。

二、以企业为龙头,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

扶持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资中县坚持把培育发展一批市场前景好、竞争优势明显、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长期战略,严格落实国家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规模、做优特色,帮助企业在生产规模、产品开发、质量水平、核心技术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

加强基地建设,强化产业支撑。按照建成“四个10万亩,一个100万头”和“五个区域化产业带”的目标,资中县围绕企业和市场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基地建设。目前,全县初步建成了七大种类的农产品基地:以枇杷、血橙、柠檬、“不知火”、优质梨为主的优质水果基地,以加工型蔬菜和非设施反季节蔬菜为主的标准化无公害蔬菜基地,以“四大渔业”为主的名、优、特、新水产品基地以及优质稻双低油菜基地、两杂种子制种基地、畜牧生产基地、蚕桑生产基地,被国家林果协会授予中国塔罗科血橙之乡,塔罗科血橙基地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

构建利益共同体,缔结产业联盟。在推进产业化的过程中,资中县特别注重处理好利益分配关系,通过建立风险基金、合同收购、最低保护价收购等多种方式,不断完善“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利益联结形式,使各个环节的参与者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

三、以社会组织为纽带,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

架构市场桥梁,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资中县坚持走专业合作的道路,通过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把分散的千家万户农民组织起来,架起农户与产业化龙头企业之间的桥梁。截至2010年底,全县已建立各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49个,骨干会员48712人。其中,资中县养猪协会、内江市羊业协会、资中县球溪河三江鲶鱼渔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被评为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加强市场监管,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资中县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狠抓农业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了在同一基地实现品种、技术、流程、加工、检测、认证、品牌、营销“八统一”的体系,已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6.3万亩、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万亩。同时,资中县注重引导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标准化生产,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产品申报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

扩大市场影响,狠抓品牌培育。资中县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市场体系过程中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一方面,加强品牌创建和保护。积极引导、扶持企业做好特色农产品品牌商标注册工作,争创国家、省、市知名商标品牌。另一方面,加强包装宣传。通过各种媒体推广宣传资中特色农产品,组织农民协会及合作社参加农产品推荐会,大力提升资中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

促进市场营销,加快流通体系建设。资中县围绕区位优势打造农产品流通平台,开拓市场,保证农产品产得出、收得来、销得出。一方面,积极引导“农超对接”。2010年,资中县组织塔罗科协会和“不知火”专业合作社参加了京、渝、蓉以及泸州等地的农产品推荐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加快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2010年,新建和改造了10个标准化农贸市场。目前,甘露镇枇杷专业批发市场客商云集,乡镇标准化农贸市场热火朝天,有力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

四、以机制为保障,大力推进集约化发展

完善投入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一是加大财政投入。资中县建立了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稳定增长机制,2008年至2010年,县财政共安排农业切块资金6401万元,年均增长16.9%。二是整合支农资金。资中县是财政部确定的西部六省的两个整合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重点试点县之一。2008年以来,按照“集中使用、重点扶持”的原则,在不改变资金用途、管理渠道、核算方式的前提下,整合土地综合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等各类支农资金投入到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上,整合资金100554万元。三是推行“一事一议”。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上线控制”的原则,广泛宣传、统一标准、规范程序、强化管理,大力开展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带动对农业农村的投入。

完善流转机制,提高土地综合收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完善和推广置换、转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土地流转模式,探索建立以乡镇为单位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在重龙、甘露、银山等镇依托镇农经部门,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站,提供土地流转信息,搞好土地流转中介服务。

完善保险机制,降低业主经营风险。以生猪保险为重点,与人保财险公司、中华联合财险公司、法国安盟公司合作,按照“政府补贴一点、业主(农户)缴纳一点、保险公司在费率上优惠一点”的办法推广生猪保险。同时,积极扩大农业保险范围,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障体系,增强了农业的抗灾减灾能力。

(责任编辑:王 淇)

(提供单位:发布时间:2011-04-25录入用户:admin-swzys)

第四篇:调查与决策——《大力推进四化发展丘陵地区现代农业》

调查与决策——《大力推进四化发展丘陵地区现代农业》.txt我这人从不记仇,一般有仇当场我就报了。没什么事不要找我,有事更不用找我!就算是believe中间也藏了一个lie!我那么喜欢你,你喜欢我一下会死啊?我又不是人民币,怎么能让人人都喜欢我?调查与决策——《大力推进“四化”发展丘陵地区现代农业》调研天地

调查与决策

大力推进“四化”发展丘陵地区现代农业

中共内江市委政策研究室、中共资中县委政策研究室 联合调研组

近年来,资中县充分利用浅丘、深丘地形特点,积极探索丘陵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大力推进“科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改革、集约化发展”,在打造农业发展的亮点和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以及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实现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以园区为载体,大力推进科学化生产

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根据地形特点、基础条件等的不同,以园区为示范,扶持各地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示范园落户的银山镇综合实力强、区位优势好,是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四川省科技示范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省级示范镇,成渝铁路、公路、高速公路以及沱江贯通全境,园区规划建设面积1.2万亩,辐射5万亩。目前,示范园重点发展的特色林果产业、设施蔬菜产业、特种水产业、优势畜牧业、乡村休闲产业和优质粮油产业等已初具规模。示范片以重龙镇杨柳滩村、甘露镇玉皇村和资甘公路沿线为核心区,辐射21个行政村,其农业基础条件好、产业优势明显,区内水源充足,土壤适宜水果、蔬菜生长。目前,示范片重点发展的枇杷、柠檬等水果产业、生猪等养殖业和蔬菜产业实现了规模化发展,21个村全部建成了“一村一品”示范村。截至2010年底,全县种养比调整为52.3∶47.7,并成功创建全国商品粮、生猪、水果和特种水产基地,纳入了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培育县和现代畜牧业基地强县培育县的范围。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推广先进生产模式。近年来,全县以示范园和示范片为重点,初步探索形成并逐步推广了沼气开发型、绿色生产型和立体种养型农业循环经济。一是大力发展沼气开发型农业循环经济。在沼气池建设的基础上,引导发展“养殖业-沼气-肥料-种植业”的能源生态循环生产方式,形成了农业内部的循环,以及农业与加工业等其它产业之间的循环。二是大力发展绿色生产型农业循环经济。近年来,全县,特别是示范园和示范片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绿色农业耕作法,不施用或减少施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合成物质,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实现养殖废物无害化和资源化,减少了农业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三是大力发展立体种养型农业循环经济。目前,全县共探索了林禽兽种养结合、稻鱼鸭种养结合、鱼鸭养养结合以及食用菌、果蔬立体综合开发等几种生产模式。

加强新型农民培训,提高农业生产技能。一方面,资中县把农业园区作为培养现代农业科技人才的实训基地,邀请高校和科学机构的专家、教授到示范园和示范片进行实地培训,传授各种技术,为加快示范园、示范片和全县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另一方面,整合全县教育、劳动、农业、卫生等部门的职业教育资源,依托水南高级中职学校,组建成立了全市第一所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学院,开展对农民的职业技术培

训,培养新生代农民的实用技能。

推广先进设施装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村落村庄整体规划,加强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以来,全县新建硬化道路1160.6公里;新建改建渠道96公里,建蓄水池536口、山平塘368口,新增有效灌面3万余亩;完成集中供水工程40处,解决了49979人饮水安全问题;整治土地91234亩,极大地改善了全县农业生产的条件。

二、以企业为龙头,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

扶持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资中县坚持把培育发展一批市场前景好、竞争优势明显、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长期战略,严格落实国家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规模、做优特色,帮助企业在生产规模、产品开发、质量水平、核心技术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

加强基地建设,强化产业支撑。按照建成“四个10万亩,一个100万头”和“五个区域化产业带”的目标,资中县围绕企业和市场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基地建设。目前,全县初步建成了七大种类的农产品基地:以枇杷、血橙、柠檬、“不知火”、优质梨为主的优质水果基地,以加工型蔬菜和非设施反季节蔬菜为主的标准化无公害蔬菜基地,以“四大渔业”为主的名、优、特、新水产品基地以及优质稻双低油菜基地、两杂种子制种基地、畜牧生产基地、蚕桑生产基地,被国家林果协会授予中国塔罗科血橙之乡,塔罗科血橙基地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

构建利益共同体,缔结产业联盟。在推进产业化的过程中,资中县特别注重处理好利益分配关系,通过建立风险基金、合同收购、最低保护价收购等多种方式,不断完善“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利益联结形式,使各个环节的参与者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

三、以社会组织为纽带,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

架构市场桥梁,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资中县坚持走专业合作的道路,通过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把分散的千家万户农民组织起来,架起农户与产业化龙头企业之间的桥梁。截至2010年底,全县已建立各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49个,骨干会员48712人。其中,资中县养猪协会、内江市羊业协会、资中县球溪河三江鲶鱼渔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被评为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加强市场监管,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资中县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狠抓农业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了在同一基地实现品种、技术、流程、加工、检测、认证、品牌、营销“八统一”的体系,已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6.3万亩、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万亩。同时,资中县注重引导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标准化生产,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产品申报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

扩大市场影响,狠抓品牌培育。资中县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市场体系过程中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一方面,加强品牌创建和保护。积极引导、扶持企业做好特色农产品品牌商标注册工作,争创国家、省、市知名商标品牌。另一方面,加强包装宣传。通过各种媒体推广宣传资中特色农产品,组织农民协会及合作社参加农产品推荐会,大力提升资中特色农

产品的知名度。

促进市场营销,加快流通体系建设。资中县围绕区位优势打造农产品流通平台,开拓市场,保证农产品产得出、收得来、销得出。一方面,积极引导“农超对接”。2010年,资中县组织塔罗科协会和“不知火”专业合作社参加了京、渝、蓉以及泸州等地的农产品推荐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加快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2010年,新建和改造了10个标准化农贸市场。目前,甘露镇枇杷专业批发市场客商云集,乡镇标准化农贸市场热火朝天,有力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

四、以机制为保障,大力推进集约化发展

完善投入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一是加大财政投入。资中县建立了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稳定增长机制,2008年至2010年,县财政共安排农业切块资金6401万元,年均增长16.9%。二是整合支农资金。资中县是财政部确定的西部六省的两个整合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重点试点县之一。2008年以来,按照“集中使用、重点扶持”的原则,在不改变资金用途、管理渠道、核算方式的前提下,整合土地综合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等各类支农资金投入到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上,整合资金100554万元。三是推行“一事一议”。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上线控制”的原则,广泛宣传、统一标准、规范程序、强化管理,大力开展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带动对农业农村的投入。

完善流转机制,提高土地综合收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完善和推广置换、转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土地流转模式,探索建立以乡镇为单位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在重龙、甘露、银山等镇依托镇农经部门,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站,提供土地流转信息,搞好土地流转中介服务。

完善保险机制,降低业主经营风险。以生猪保险为重点,与人保财险公司、中华联合财险公司、法国安盟公司合作,按照“政府补贴一点、业主(农户)缴纳一点、保险公司在费率上优惠一点”的办法推广生猪保险。同时,积极扩大农业保险范围,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障体系,增强了农业的抗灾减灾能力。

(责任编辑:王 淇)

(提供单位:发布时间:2011-04-25录入用户:admin-swzys)

第五篇: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

论文关键词:现代农业 新农村建设 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村金融体系 财政转移支付

论文内容摘要:应结合本地实际,从提高农民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入手,依靠科技提高人才素质,在实行土地集约化的同时,做好耕地保护工作,并妥善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从根本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当前,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也是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以及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现代农业是一种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它从对农作物的施肥到灌溉,以及对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的建立,都体现了对农作物生长条件的改善,土壤肥力保护,以及具有高效、低投入和对资源环境最少负面影响的特点。最后,现代农业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能进一步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最大程度实现了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所谓现代农业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对其加以改进,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和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现代农业的实质是通过技术的渗透,工业部门的介入,生产要素的投入,市场机制的引入,服务体系的建立使传统农业变为新型农业的过程。因此现代农业的核心应是科学化,发展方向是集约化,发展目标是产业化。因为现代农业首先突破了传统农业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进而使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其次,现代农业打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达到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和优势互补。

发展现代农业对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现代农业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需要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尤其是人均耕地面积匮乏,要增加粮食生产必须转变经济方式,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并以“主攻单产、提质提效”为战略重点,要不断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加强高产优质粮食品种的研发、选育、引进,并不断扩大良种覆盖率。要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通过发展现代农业,逐步扭转粮食总产量虽逐年增加,但增幅越来越小;单产虽逐年增加,但增幅不大的局面。同时,要加大对农用种子、化肥、农机具以及农药市场监管力度,严格控制因农资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而减少农民收入的现象,必须把保障粮食安全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推进现代农业的首要目标。

(二)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的就是发展生产,它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而发展生产首先要发展农业,要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可以用现代科学技术来装备农业,努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多功能发展的目标,有利于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是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不断夯实经济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三)发展现代农业是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工作的一个核心目标。只有农民收入增加了,我国农村的社会和谐与稳定才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不仅如此,农民收入提高了,还可以开辟更广阔的农村消费市场,尤其在金融危机时期,以扩大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便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农村消费市场的繁荣,还可以带动城市经济的持久繁荣。因此,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不仅能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综合效益,达到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而且还能够加快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拓展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就业空间,使农民实现多环节增收,进而促进农民长期稳定增收、不断增收。通过发展现代农业,还能生产出更多符合人们需要的农产品,在满足国内农产品需求的同时,还能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更大程度地提高农民收入,以此激发农民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提高种粮积极性。此外,还应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试行低水平、广覆盖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为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供有利保障。

(四)发展现代农业是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农业仍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根本的活动,是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和影响性最大的物质生产部门,而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2007年,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占我国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另外,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从长远看,这种状况将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并可引导农民使用高效低毒农药,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提高利用率,减少对土壤的污染以及合理引导农村节约集约用地,防止破坏耕作层的农业生产行为;有利于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加快重点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也有利于加大农村生产生活污水治理力度,搞好养殖场粪便无害化处理,努力控制和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因此,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应围绕主导产品,构建产业之间相互依存、产品和中间产品及废弃物交换利用的产业循环体系,建立一个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以提高农民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人,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广大农民的参与和支持。应从思想上提高农民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充分调动其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农民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增加生产投入和智力投入,提高科学种田和集约经营水平,对农户投入资金和劳力而兴建受益的生产、生活设施,可给予适当补助,并运用税收、补助、担保等手段,为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现代农业创造良好环境。同时不断增强广大农民在法律、法规指导下积极开展资源开发和进行资源有效保护的意识。

(二)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支撑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智力支持

农民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体,农民自身素质的高低,是农民收入增长的潜在因素和关键。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民。我国人多地少,扩大耕地面积的潜力有限,要增加农民收入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客观上既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也制约了农村劳动力从业层次的提高,应积极开展对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扩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规模,把广大农户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有条件的地区要鼓励发展种养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和集体经济组织等各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采取各种支持政策,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资金返乡创业。在创业过程中,采取扶持政策使其逐步成为专业化生产经营的农场主和农民企业家。

(三)做好耕地保护工作并提高征地的透明度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提高土地集约使用,以降低农民种地成本,达到提高效率、增加收入的目的。随着科技在农业中的广泛运用,原来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已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必须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面对我国耕地严重不足的严峻形势,做好耕地保护工作,既有利于稳定农业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应尽快建立全社会各方面参与的用地听证制度,提高用地透明度,有效制约乱占耕地现象的发生,在征用土地时,按照“流转形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实施程序合法化、流转合同规范化”的要求,切实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险以及今后的生活来源等问题,这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耕地保护目标,保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要求。否则,土地集约使用的目标将难以实现。

(四)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我国“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农业经济和农村经济的人口承载力与农村人口压力之间的矛盾。当前,无论是农村土地资源还是其他资源,都无法得到有效扩大,从而容纳更多的人口,因此,只有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才能降低农村人口对生产力的压迫,才能提高农村的规模经济效益,稳定农民收入,缩小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首先应进一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根据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的现实需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其次,大力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从实际出发,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产品流通,积极承接城市产业链的延伸,为城市支柱产业和龙头产业进行配套生产,大力发展联系城乡的农村商贸流通业和服务业,以此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最后,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外出就业的制度保障,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转移。要从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角度出发,广辟外出务工经商渠道,加强国家和地方立法,协调劳动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关系,进一步理顺劳动力输出和输入地的关系,并在土地政策、户籍政策、子女上学政策以及就业政策等方面做出改革和调整,不断提高农民工及其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作用的同时,加强政府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宏观调控。

(五)积极探索适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农村金融体系

目前,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供给减少,农村信用社也存在商业化倾向。应构建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以保证发展现代农业的资金需要。一是对农村信用社体制进行改革。农村信用社要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改进授权授信机制,在风险可控、法律要素齐全的前提下,简化贷款手续,充分发挥其在农村金融中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努力增加对发展现代农业的信贷资金。二是大力培育小额信贷组织,鼓励农民成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并进一步规范民间借贷行为,严厉打击高利贷。三是积极探索多种形式、多渠道的农业保险和信用担保制度。在具体操作上,可以从特定品种入手,积极探索农业政策性保险的办法和范围,加大国家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通过保费补贴等手段,扩大投保范围。同时,还要鼓励政府出资的各类信用担保机构和现有商业性担保机构开拓农村担保业务,并积极探索市场化的路子,吸引民间资本投资于农村担保领域,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资金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敏,金霞.以农业科技为支撑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经济问题探索,2008(4)

2.陈锡文.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问题.理论前沿,2007(1)

3.吴海峰.粮食生产大县稳定增产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经济要参,2008(62)

4.刘兆征.正视农民收入现状,探索农民增收途径.经济问题探索,2008(10)

5.秦元芳,吴昊.试论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制度改革与创新.经济问题探索,2008.9

6.王雪峰.当前耕地保护的严峻形势及对策建议.经济要参,2009(36)

7.胡映章.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原则.农业经济导刊,2006(9)

8.鞠正江,孔祥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农业经济导刊,2006(10)

9.刘兆征.正视农民收入现状,探索农民增收途径.经济问题探索,2008.10

10.宋洪远,赵长保,张海阳.关于深化农村改革问题的思考与建议.经济要参,2008(62)

下载调查与决策——《更新发展观念 努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调查与决策——《更新发展观念 努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