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与决策——《抓基地建设 促产业发展》

时间:2019-05-12 02:58: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调查与决策——《抓基地建设 促产业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调查与决策——《抓基地建设 促产业发展》》。

第一篇:调查与决策——《抓基地建设 促产业发展》

调查与决策——《抓基地建设 促产业发展》总第257期

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147期

抓基地建设 促产业发展

--吉林省发展中药产业的做法及对四川的启示

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调研组

吉林省自2000年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后,以中医药为主的现代医药产业成为全省发展最快、效益最好、前景最佳的优势产业之一。近几年来,中药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等指标在全国均名列前茅,在5年时间里产值增长了近10倍。2005年,更是创造了产值150亿元的奇迹。我们在赴吉林的学习考察中体会到,该省中药产业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年间崛起,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狠抓基地建设,通过自主创新、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加大投入、规范种植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中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吉林的做法对四川很有启发。

一、做法和经验

(一)强化政府引导作用。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分管副省长为组长和科技厅、药监局、卫生厅、发改委、经委、质监局等为成员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为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编制发展规划。依据《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编制了《吉林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十五”发展规划》和《吉林现代中药及生物制药基地建设发展纲要》,以加强宏观指导。三是加强区域合作。在科技部指导和支持下,吉林与辽宁、黑龙江签署了共同打造中国北药基地的协议,推进了对外交流合作。四是成立了由修正药业集团等100多家制药企业、科研单位、高校参加的“吉林省中药现代化基地建设促进会”,作为政府联系企业的纽带和桥梁,发挥了行业自律、产权流动、会员间融资和开拓市场的积极作用,提高了中药产业的组织化程度。

(二)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在中药材基地建设中,吉林创新了利益联结模式,摈弃了“公司+农户”的分散经营做法,大力推广“以企业为主体直接经营”的新型模式。企业租用农民的土地,农民在基地中按企业的指导规范种植,产品由企业最终统一收购,质量认证由企业严格把关。这种农民带土地给企业打工的形式,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药材质量也保护了农民的利益。现在,吉林著名的制药企业,都有自己的种植(养殖)基地,如省内3大鹿乡,现已分别是修正、敖东、东丰药业的原料基地。全省在建的GAP(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有85%的承担主体是中药生产企业。

(三)着力提高创新能力。一是大力推进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吉林每个大的医药企业,都有主管科技研发的副总和研发中心。以修正药业集团为例,2002-2005年,其研发中心共开展了13个重点项目的攻关,总投入达6.3亿元,占销售收入的10%以上,大大高于国内企业的平均水平。该企业还在沈阳和上海设立了新药研发中心分部,拥有30多位国内外知名的医药专家和科研人员。二是大力支持重大科技项目。把中医药基础理论、道地中药材规范化无公害种植(养殖)、中药新药开发、中药二次开发和产业发展方向等共性问题作为重点攻关课题,设立了“吉林省现代中药技术创新资金”,2001-2005年,共投入8000多万元,资助开发了150多个创新项目。2000-2005年,全省获得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品种达150多个。三是搭建公共研发平台。针对科研分散,重复研究多等问题,吉林省对科研力量进行了整合,由省科技厅牵头建立公共研究平台,依托不同的科研优势单位,分别组建了

省中药材种植(养殖)、中药化学、组合化学、中药药理、中药质量检测5个研究室,长白山天然药物、人参工程技术中心和中药新药研究开发中心,壮大了研究力量。

(四)注重规范药材生产。吉林省坚持生态环保和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以开发促保护,大力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一是大力推广普及中药材GAP理念和知识。通过举办培训班、座谈会和工作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利用新闻媒体等多种渠道,加大对中药材GAP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力度。二是重点抓了中药材GAP的示范引导。在全省范围内选了人参、五味子、林蛙、防风等22个品种,在36个基地推广规范化种植,示范面积达30万亩以上,辐射周边60万亩以上。其中已有人参、西洋参、梅花鹿、平贝母等4个中药材品种的6个GAP基地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认证数量居全国首位。规范化种植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现在,吉林五味子干品市场价已由原来的8元/公斤提高到40元/公斤,平贝母干品价格由原来40元/公斤提高到现在的80元/公斤,人参出口价格由2001年的7010美元/吨提高到现在的11664美元/吨。

(五)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一是加大对制药企业的扶持和培育。吉林省分两次挑选了产值超过5000万、有独立研发能力的21户企业作为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企业,通过加强技术改造、规范中药材生产、推广先进工艺、采用信息化技术、推行国际标准等措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让这些企业发展壮大以后,兼并收购小企业。二是启动并强力支持了一批重点产业项目。结合现代中药及生物制药基地建设,吉林省启动和在建的医药重点、重大项目近40个,总投资达35亿元。他们还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仅2004年就争取科技部、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支持资金2500多万元;争取到国家发改委的老工业基地改造有关中药项目10项,总投资12.2亿元。通过5年多的建设和发展,吉林省中药产业集聚水平不断提高,集聚效应初步显现。现已形成“通化医药城”、“长春中药及生物制药产业园”和“延边敦化医药城”三个医药集聚区和“长春-通化-白山”、“长春-吉林-延边”两条产业带。长春、通化、延边三个地区医药工业产值占全省的比例达80%。(其中“通化医药城”产值占全省的38%、“长春中药及生物制药产业园”占31%、“延边敖东医药城”占11%)。通化东宝、吉林敖东、长春海王等12家企业直接或间接上市,占全省上市公司总数的34.30%,占全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总数的16%。

二、对四川的启示

我省是全国第一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基地建设,创造了“一园四体系”(即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园、药材生产体系、研究开发体系、制药体系、配套服务体系)的建设模式,促进了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壮大。但是中药工业基础薄弱、龙头企业不强、科技创新能力弱、专利意识淡薄、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影响了我省中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借鉴吉林先进经验,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必须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一是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展自主创新、解决“三农”问题、培植优势产业的高度,充分认识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二是要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目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存在的差距。中药材大省未必是中医药产业强省。我省中药工业产值1999年为30亿元,居全国第1位,近年来,位次逐年下降,2003年居第3位,2005年为89亿元,居第4位,已被吉林、广东和山东超过。目前,江西、贵州等省也在奋起直追,大有赶超我省之势。因此,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要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中医药发展大会精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政策落实,大力

实施“名医、名药、名企”战略,切实加快我省中医药产业发展,推动由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转变。

(二)必须突出四川特色优势。一个中药品种就是一座金矿。吉林的人参就是在深入研发后,发掘出几十个系列的新药产品或保健品,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我省的中药材资源非常丰富,自古就有“中药之库”、“无川不成方”之说。现已查明的中药资源有5千多种,蕴藏量达100亿吨以上,居全国之首。其中,川芎、附子、川贝母、麦冬、丹参、川银花等30余种川产道地药材品质优良,产量可观,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川芎在全国市场的占有份额达90%以上,附子销量占全国的85%以上。但是由于缺乏对产品的深度开发,这些资源优势并未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建议重点对川芎、附子、郁金、黄连、白芷等进行系统研究和综合开发,扶持这些川产道地优势品种形成药材、饮片、提取物、中药新药、保健品、护肤品等一条龙的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竞争力。

(三)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创新是吉林中药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我省中药产品很多靠民间偏方、秘方七拼八凑而成,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多数企业生产规模小、技术力量差,现代研发能力和工艺水平不高,生产效率低。应充分发挥我省的科研优势,加快中药自主创新步伐。一是加大对中药产业的科研投入。建议加强对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示范园、重点实验室、创新中药、中药质量标准化、中草药种植技术以及中药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等科研的支持,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二是鼓励企业每年提取5%以上的销售收入用于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创建企业独立的具有极强市场竞争力的新药开发创新体系。三是发挥科研院所的作用,积极组织科技攻关、技术推广和新产品的研制,鼓励开发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经济附加值高的中成药新品种。四是强化对中成药的专利保护,引导企业增强知识产权和自我保护意识。

(四)必须着力打造品牌。名牌产品是企业拓展市场的利器,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修正药业以斯达舒、肺宁颗粒等为主打产品,在名牌产品带动下,2005年销售额达到31亿元。目前,吉林正举全省之力宣传中国吉林“长白山人参”品牌,使之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虽然川产道地药材在全国乃至世界享有良好的声誉,但真正形成著名品牌和商标的却没有几个,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省药材优势的发挥。建议切实实施品牌战略,集中力量帮助企业开发、培育、打造川产道地药材优势品牌,带动整个中药产业发展。

(五)必须狠抓企业发展。目前,在我省近300家中药企业中,虽然有地奥、康弘、科伦、迪康等知名企业,但还没有一家像哈药集团、敖东药业、吉林修正那样的大型企业,上10亿元的仅有科伦、地奥两家,年产值不足千万的中小企业占了很大部分。建议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相结合,大力支持中药生产企业深化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收购、兼并、重组、参股等形式,组建一批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创造条件,把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培植成为龙头企业。支持中药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大力发展科技型创新型的中小企业。要通过政府引导,营造良好环境,逐步培育一批中药企业集群。

负责人:李后强

成员:周黎明 赵行

周卫红 周湘淑(执笔)

(提供单位:发布时间:2007-09-24录入用户:admin-swzys)

第二篇:调查与决策——《以体制机制创新促事业繁荣和产业发展》[模版]

调查与决策——《以体制机制创新促事业繁荣和产业发展》总第183期

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72期

以体制机制创新促事业繁荣和产业发展

——湖南广电体制改革与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中共四川省委政研室调研组

近年来,湖南广电在体制改革方面积极探索,促进了该省广播影视业的加速发展,为全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得到李长春、刘云山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学忠书记、中伟省长也于今年带队考察了湖南的广电体制。近日,我们专赴湖南调研,听取了湖南广播影视集团(以下简称湖南广电集团)及各台情况介绍,考察了湖南广电集团和湖南卫视、湖南经济电视台,感到他们富于创新的精神和围绕发展抓改革的做法,对我们建设西部文化强省有借鉴价值。

一、“电视湘军”异军突起

湖南广电改革始于1993年,在湖南省广电局(原广电厅)的直接领导下,经过13年的改革与探索,摆脱了以前设备陈旧、事业滞后、有钱吃饭、无钱发展的困境,成为一家跨媒体、跨行业经营的大型传媒集团,担当起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湖南广电的迅速崛起引起全国关注,被誉为“电视湘军”,其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

1.产业主体地位突出。湖南广电集团综合实力进入全国文化产业50强,在全国省级广电集团中名列前茅,是湖南省国有文化的主体和产业发展的先导之一。湖南卫视收视率和广告收入在省级卫视中位居第一。控股上市公司电广传媒被业界称为“中国传媒第一股”。

2.集约发展优势明显。湖南广电下辖10个电视频道(其中两个上星频道)、1个电影子集团、5个广播频率、3家公开发行的报刊、1家综合性新闻网站、十几家全资或控股公司。到2005年底,集团的节目生产能力突破5700小时,比13年前增长了15倍;总资产81亿元,增长了19倍;集团总收入超过18亿元,增长了35倍。

3.品牌效应逐步显现。湖南广电以其文娱类节目策划新颖独特、栏目贴近生活、主持风格活泼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品牌。如湖南卫视推出的《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超级女声》等精品原创栏目相继产生轰动效应;推出了李湘、何炅、汪涵等极具明星效应和市场号召力的主持人。在2004年央视电视收视调查机构开展的最受欢迎的50个省级卫视栏目评选中,湖南卫视占了14个。在名主持人、名牌栏目的带动下,湖南卫视成功塑造了全国性的电视娱乐品牌,其省内和省外的观众量比达到1∶9,省外广告客户逐步成为其广告收入和增量的主要来源。

4.发展势头方兴未艾。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湖南广电具备了向全国广播影视市场扩张的竞争优势,发展空间大大拓展。数据显示,湖南卫视收视率从2004年的全国第六,上升到了2005年的全国第四,并成为连续三年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市场份额超过2%的中国省

级卫视,广告收入2005年达到6.5亿元,今年可望突破8亿元。在湖南省内收视市场的前10个电视频道中,湖南广电占据7席。湖南广电的良好发展态势和诱人前景吸引了国内外金融界的关注,世界投资银行排名第二的高盛、排名第七的贝尔斯敦以及联想鸿毅投资等都表示出与湖南广电的强烈合作愿望。

二、“五大抓手”力促发展

湖南广电能取得如此快速的发展,其主要经验在于始终把“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作为广电改革的核心任务,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紧紧结合自身实际和要求,不断冲破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着力抓好资源整合、体制创新、规模扩张、品牌塑造、领军人物。

(一)抓资源整合,构建系统竞争优势

湖南广电紧紧围绕广电市场发展的要求,坚持最大范围、更深层次整合各类资源。首先,整合行政资源和市场资源。从1993年改革伊始,就高度重视行政资源在改革中的引导和服务作用,强力推进市场化改革,组建了完全按市场要求运作的湖南经济电视台。在2000年底组建广电集团时,没有简单地搞“一刀两断”,而是根据湖南广电实际实行了“局管集团,适当分开”的管理模式,省广电局主要履行管理职能,制定发展规划、研究重大决策、承担公共服务,管宣传、管事业建设和安全播出、管主要干部、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广电集团在局党组领导下重点抓经营,各台在集团领导下按照自身规律办好节目;局党组领导和集团领导实行交叉任职,局与集团职责、机构、财务适当分开,局和集团的人事、党务、纪检部门分别合署办公;待遇上,局机关和集团工作人员同级同酬。这样局机关和集团既做到了管办分离、政事分开,又有效避免了一些地方局台分离后存在的“两张皮、互拆台”现象。湖南广电发展也得到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省委、省政府将广播电视产业作为湖南省“十五”发展新的增长点,为广电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金鹰影视城选址征地遇到困难时,省委领导亲自出面协调解决;2005年“超女现象”在社会上引发争议,省委、常委会还专门作出决定支持这一市场反响好的栏目。其次,整合频道、广告和节目生产资源。通过财务集中管理,成立了集团广告管理中心;组建新的节目生产公司和营销中心,将原来各频道分散的低水平生产转变为集中的专业化生产,并从自产自播转向生产与营销并重,扩大影视节目的专业化生产和营销能力。通过创建播出、生产、营销三大平台,集团职能实现了四大转移,即在体制上由行政型向经营型转移、在生产方式上由自给自足的作坊式生产向市场化专业化大生产转移、在结构上由松散型向集约型转移、在产权上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移,消除了内耗、增强了合力,形成湖南广电面对竞争迎接挑战的系统优势。目前,湖南广电在电视节目方面的竞争已开始由栏目的竞争优势向打造更高层次的影视剧、栏目剧等整体制作能力方面的竞争优势发展。

(二)抓体制创新,培育市场主体

湖南广电始终把重塑市场主体地位作为改革的主要任务,把创新运行机制、突破体制障碍作为改革的重点,在符合中央有关精神的前提下,积极探索符合湖南实际和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1994年,湖南广电以组建经济电视台为突破口,实行全新的人事、分配制度和经济运行机制,省厅充分放权,业务上只管宣传导向,人事上只管台长一人,台内人事聘用权、干部任免权、节目设置权、收入分配权全部下放给台长,最大限度地摈弃了行政权力对于生产要素的不合理干涉,使经济台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经济台以100万元开办资金起步,1996年1月1日正式开播,第一年就实现收入3000万元,第二年收入6000万元,第三年收入1个亿。经济台的改革和示范作用,带动了湖南广电管理模式开始由行政型向市场型转变,也为湖南文化产业冲破传统体制的束缚和事业型运

行机制的壁垒提供了成功的经验。目前,湖南广电集团7个电视频道实行“1-3-3”的管理模式。卫视作为湖南电视宣传的旗舰,以一个独立的平台运行;经视、都市、生活三个频道组成新的经济电视台,其中重点办好面向全省电视观众的经视品牌,形成与卫视在省内与全国呼应的格局;而娱乐、体育、影视频道则是松散型的联合,虽然播出分开、班子分开,但所有节目生产都归口一个生产公司,实行集约化经营。

(三)抓规模扩张,以产业支撑事业发展

湖南广电把产业发展作为事业繁荣的前提和支撑,在坚持“导向金不换”的同时,理直气壮地追求经济效益。湖南广电厅早在1993年就确立了“大广播、大电视、大宣传、大产业”的发展目标。为了“集中财力办大事”,1994年省广电厅成立了湖南广播电视发展中心,从1995年开始,由“发展中心”下属的湖南广播电视广告总公司对省厅直属各媒体的广告创收实行集中经营、统一管理,保证了广告经营的整体效益,为改制上市创造了基本条件。湖南广电集团控股公司电广传媒在深交所上市后,迅速扩大主营业务,成为湖南广电产业经营的“旗舰”,两次从股市融资共21亿元投入到广播电视中心、国际影视会展中心建设以及电视栏目开发、技术设备的更新改造中,为湖南广电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司还通过资本运作,实现融资和产业多元化,延长产业链。在金鹰影视文化城投资建设了世界之窗、海底世界、会展酒店、骏豪花园等相关产业,使之成为集影视、娱乐、休闲、会展、旅游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文化基地;参股合作的湖南三辰卡通节目公司已成为我国三大动画集团企业之一,年产动画占到国产动画量的56%以上,形成年销售额达5亿元的产业群。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产业规模,湖南广电事业发展得到强力支撑,节目生产能力和网络覆盖能力不断提高,影响力越来越大,带动力越来越强,始终牢牢把握着全省广电舆论导向,占据了先进文化的主阵地。

(四)抓品牌塑造,拓展省外市场

1997年1月1日,湖南电视台第一套节目通过亚洲二号卫星播出。电视节目上星以后,由于其覆盖面和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本省范围,一方面电视竞争态势发生变化,省级卫视台“省内独大”的优势荡然无存,面对着其他省市卫视台和中央台、境外卫视台的激烈竞争;另一方面,也为每一个省级卫视台进军全国市场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湖南电视台敏锐地抓住这一变化趋势,提出了“立足湖南、占领全国”的市场定位,以“快乐中国”为办台宗旨,实施“锁定全国、锁定娱乐、锁定年轻”的战略,全力打造“中国最具活力的电视娱乐品牌”。相继推出的《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等引发了全国性的电视娱乐节目模仿热潮。2005年“超级女声”再度火爆,栏目收入达3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水平的省级电视台全年的收入。《梅花三弄》、《还珠格格》、《非常公民》、《绝对权力》等一大批优秀的影视剧走向全国。近4年来,湖南广电共有40多部广播影视作品获得50多项国家级政府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湖南广电已形成以湖南卫视为标志的精品频道品牌,以电广传媒为标志的资本运营品牌,以金鹰影视文化城为标志的产业经营品牌,以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为标志的节庆活动品牌。

(五)抓领军人物,激发队伍创造活力

人才是发展的根本。湖南广电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层层发掘领军人物、培养领军人物、抓住领军人物、信任领军人物。省委、省政府给予了广电局班子高度信任和充分的改革自主权,一直放手支持其探索与实践。在湖南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传部的领导下,湖南广电始终由省广电局主导改革并具体实施,保证了省广电局对广电系统的管理不因改革而削弱,而是更加到位和有效。湖南省委、省政府还积极帮助解决广电改革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湖南广电改革的领军人物魏文彬坦言,政治信任是对改革最大的支持。湖南广电在改革中同样实行层层抓一把手的管理模式,如1994年创办经济台时,从70多名竞聘者中破格选拔出时任湖南电视台外宣部副主任的欧阳常林担任台长,赋予其组建班子、自主经营所需的一切权力,保证其改革主张得到最大限度的实施。对各栏目的负责人以及策划、主持方面的领军人物或专业、专门人才,采用高薪酬、高度自主性等激励方式支持其创新、激发其活力。经过积极探索,湖南广电已形成局党组抓集团、集团抓台长、台长抓栏目主持人制片人的格局,各级领军人物、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释放,带出了一支富于创新、敢于拼搏、能打硬仗的广电队伍。

三、他山之石值得借鉴

湖南广电改革在全国起步不是最早,但改革力度大、发展速度快,已形成明显的产业优势。我省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在一些领域也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仍然比较滞后,离省委提出的建设西部文化强省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当前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我们面临着加入WTO后文化市场的逐步开放和国内强势文化集团跨地域发展的竞争压力,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更加迫切。我们认为,要尽快把我省文化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必须从我省实际出发,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发展方向,遵循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娱乐等各类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同规律,以改革促发展,制定完善分门别类、切实可行的具体政策措施,既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又切实加强行政资源对事业繁荣和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服务。同时应坚持大集团带大产业,培育领军人物、鼓励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破除体制性障碍的新办法、新路子,使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负责人:任 丁

成 员:周黎明 刘 军(执笔)

(提供单位:发布时间:2006-08-11录入用户:admin-swzys)

第三篇:抓师德建设促学校发展

·抓师德建设促学校发展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谈话中,科学地分析了国际形势和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高瞻远瞩地指明了新世纪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并强调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这为师德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学校作为直接实施教育工作场所,在当前进行的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实施创新教育,关键在于加强师德建设,在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正如陈至立在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所说“师德修养不仅直接关系到教师队伍建设,而且直接影响受教育者,影响全社会,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因此,师德建设是当前教育发展的核心,我校坚持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来抓。

近几年来,我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面向未来,注重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注重师德建设工作的经常性、针对性、实际性、渗透性和主动性,形成了“三全”(全员、全程、全控)的师德建设体系。学校在师德建设上取得了良好成效,也促进了我校的发展。近年来,我校先后获得海宁市学生行为规范达标学校,嘉兴市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学校等多项荣誉,连续十七年被海宁市评为文明单位,并成为海宁市农村中学中首家嘉兴市级文明单位。那么,如何抓好师德建设,我们认为:

一、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优化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素质的优劣,决定着教育工作的成败,影响学校的发展。而我校教师队伍存在“二多一少”的现象,即年轻老师多,新老师多,有丰富教学经验又有现代教育理念的人少,加上今天的社会是高速发展的社会,所带来的一些负面的社会问题往往又会波及到整个校园。这就给我们的师德建设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适应教育在新形式下的发展需求,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着力培养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强,职业道德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1、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提高群体素质。

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除了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还必须要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努力增强师德信念和师德修养。教师对职业道德一旦形成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认识,具有了强烈的责任心和坚定的信念,他主观上就会坚定不移地、满腔热情地对教育、对学生尽好自己最大的义务,尽好自己应尽的职责。他也能够在实践中创造性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和才华,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因此,我们认为,抓师德建设,先要抓思想建设。先从思想上建设好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学校的师德建设也就会水到渠成。

为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我校每周安排教师进行集中学习,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和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武装教师的头脑,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在新形势下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应当树立怎样的教育教学观、建立起什么样的新型师生关系等问题是现代教育中敏感又有争议的问题,我校就上面几点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座谈、讨论,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观念。今年,我校还专门举办“师德工作培训班”,加强对教师的思想建设。种种举措,使得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能以学生为主体,并顺利完成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两项任务;逐步建立起了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促进了教学发展,近几年来,我校学生中考情况各项指标均在海宁市农村中学中名列前茅。不少外乡镇的学生也纷纷慕名转到我校就读。

2、加强对年青老师,特别是年青班主任的指导和培训。

随着学校的发展,近年来,我校教师队伍不断年轻化,年青教师占了学校教师队伍的近80%。毫无疑问,他们是学校长远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学校师德建设的重要对象。学校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级的好坏,班级工作离不开班主任,年青班主任的顺利成长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为了帮助年青教师尽快成长,我校采取以老带新“结对子”、“一帮一”的方式,选择有威望的老教师在实践“传、帮、带”,以他们的高尚师德、敬业精神和丰富经验来感染和指导年青教师,特别是年青班主任。同时,学校还经常性的组织年青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学习,上公开课,外出听课取经等活动,帮助他们迅速成长起来。

3、树立典范,实现群体创优。

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全员性的职业道德建设,要坚持正面教育,榜样激励。树立先进典型,宣传优秀教师事迹,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风气,使抽象的价值观和师德规范条文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来不断推进师德建设工作开展。我校把培养、推荐、选拔先进教师作为常规工作,坚持长抓不懈,典型示范。每年,我们经常性的进行各种类型的师德研讨会,各教研组的学习会,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学校定期评选优质课等一系列活动,使得一批批的年轻骨干教师脱颖而出。他们的典范作用使得我校师德建设深入人心,优秀教师队伍也不断壮大。

上学期,我校一位家境贫寒的初三学生,父亲遇交通事故不幸身亡,精神受到沉重打击,上学也因经济上的原因而举步维艰。在得知消息后,班主任用慈母般的爱心让位同学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并通过学校向全休师生发出倡议,大家纷纷献出爱心,帮他度过了难关。她耐心细致的关爱和教育,使这位濒临绝望的学生不仅重新鼓起了对生活和学习的勇气,还取得了学习上的进步,并顺利完成了学业。此事在全校上下和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推动了我校的师德建设。

在加强学校典范教育的同时,我校还组织教师到参观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听取魏书生等全国优秀教师的师德报告会,作为学习的榜样,有力地推进我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整体提高。

4、完善师德考评制度。

为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加强师德工作的领导,学校以党支部为核心,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团总支书记为副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班主任工作规范条例》等为依据,根据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业绩,每学年对全体教师进行师德考评,做到有理有据、赏罚分明,使师德建设工作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二、拓展师德建设的途径,开展经常性,全方位的师德建设活动。1、以养成习惯教育为基础。

站在学生的角度,他们很容易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一言一行。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的林崇德教授也认为:“教师身教的效果往往优于言教的效果。”教师如果把良好的师德表现养成了自身的一种行为和习惯,其言谈举止,潜移默化的作用就是对学生最好一种教育。因而,培养教师良好的师德,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养成教师良好的习惯开始,从一点一滴抓起。

我校把培养教师良好的教学行为规范和习惯作为师德建设工作的基本任务来抓。从教师的教学能力、出勤管理、行为举止、仪表着装等方面入手,倡导教师“教有教法、坐有坐相、行有行规、言有言范”。同时,结合学校领导的言传身教和教师的自我教育,使得良好的师德表现在校园中蔚然成风,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2001年国庆前夕,我校初二(5)班两位学生在钱塘江里救人不留名的事情就在校园内和社会上被人们广为传颂,10月19日的《海宁日报》也就此事进行了报道。

2、以课堂教学和班会课为弘扬师德的主要阵地。

课堂教学和班会课是教师对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渠道,也是教师弘扬师德的主要阵地。我们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探索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寓于课堂的学科教学中去的方法,寻找好的“切入点”和“结合点”,结合案例分析,结合实际分析,结合社会热点透析,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同样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的班会课,在实际当中,有时会因种种原因演变为“自习课”。其实,班会课的有否设置,利用情况的好坏,对班级的进步和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师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教师用良好师德去影响学生思想的好机会,为了让班会课开展的主题鲜明、内容充实、形式活泼、富有意义,我们计划在下学期各班推出一个观摩主题班会,互相学习、促进。

2、建立渠道,收集反馈信息。

抓好师德建设,大力弘扬师德,两者是一个互动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抓好师德建设,还得要作好信息的反馈工作。

为了及时地收集我校师德建设的反馈信息,我们经常组织教师家访,以便教师和家长能面对面的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学校、对教师的意见和看法。从今年开始,我们学校积极组织参加“万名家长评学校,万名

第四篇:扶贫基地获丰收 产业发展促民生

扶贫基地获丰收

产业发展促民生

酷暑的夏天,不加班的周末,空调、手机和什么最配?那一定是西瓜了。眼下正是西瓜成熟的季节,江北街道志源村板桥果蔬基地的西瓜已经上市,田地里的西瓜披着翠绿的外衣,镶嵌着一条条深浅不一的绿色纹线,“躲”在茂盛的瓜藤下面,甚是惹人喜爱,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西瓜的香甜气息。

合作社将采摘的西瓜通过消费扶贫的形式,销售给新区各单位的干部职工,并且已和天虹超市洽谈合作,待基地西瓜通过农产品检测即将通过天虹超市销售给广大市民。

据了解,该基地是当地的扶贫产业,由新区扶贫办投资160万元,通过流转120余亩村民土地、84户贫困户零投入占股以及请贫困户参与务工支付薪酬等方式来进行运营和管理,构建了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以果蔬销售变现,贫困户获取分红的形式来增加贫困户收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该基地种植的果蔬种类丰富,除了正在上市的西瓜以外,还有马家柚、葡萄、甜瓜、莲藕等。再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基地的莲藕也将丰收,欢迎大家来志源板桥果蔬基地摘西瓜,赏荷花,摘莲蓬,吃莲子。

第五篇:抓班风建设 促学生发展

抓班风建设 促学生发展

——班级有效管理发言稿

慎仙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坐在这里进行班主任工作的交流,感觉到既幸运又惭愧,其实我和其他各位班主任老师一样,都尽心尽力地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而已。一(3)班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完成是与领导和各任课老师的关心支持与积极配合分不开的,确实谈不上什么经验。下面我就班门弄斧,说说自己在班风建设上的一些做法:

一、抓习惯养成,促班风班貌建设。

巴金先生曾说“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坚持。一直以来,我按照教给方法——不断督促——行成习惯的教育思路,让学生在纪律、卫生、学习等方面循序渐进、步入正轨。

1.“有了规矩自成方圆”

现在的孩子唯我独尊、个性张扬,在集体生活中则必须要有所约束、听从指挥。我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经常强调学生在课堂、课间、路队、课间操、集体活动时的有关要求,加强过程性管理,注意观察、总结,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学生明知故犯的行为,教育学生勇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想办法弥补过错,尽力培养“人人管自己、事事自己管”的行为习惯。

2.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

班级环境好比人穿在身上的衣装,能直接影响自己和别人的心情。每天,我都会和孩子们一起,把教室收拾得干净整洁,让学生在洁净的环境中学会洁净;只要我走进教室,第一件事就是教学生把桌椅摆整齐,因为整齐的环境能烘托出整齐的课堂秩序,这样学生在上课开始,就迅速进入紧张有序的学习状态中;每隔一段时间,我就领着学生把教室的桌椅、地面彻底打扫一番,学生体验到清扫的辛苦,平时就自觉爱护环境卫生,铅笔尖断了知道赶快捡起来,不然就会在地面上乱画地图,“教室是我家,我们爱护它”的观念深入人心。

3.充分利用班会、晨检、语文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我认为,成人比成材更重要。要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必须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向上的团队合作精神,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及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我经常给学生讲从报纸、电视上看到的感人故事、讲国家发生的大事、结合身边小事讲一些做人的道理,以情动情、以心换心。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我把全班50个学生,分成早、中、晚三组值日生,细化分工、明确职责、加强监督,让学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二、抓班干部建设,促班风班貌形成。

好的班干部就像班主任老师的“左膀右臂”,有了这些“爱将”的帮助,能让班主任省心、省力,这学期我在班干部管理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1.慧眼识才,当好“伯乐”。

新生报到时,我幸运地得到了两个小能手—陈洁和邹子怡,两个学生都很优秀,管理起班级来有板有眼,工作上也能两人商量着干。观察一段时间后我发现:邹子怡性格沉静,自制力强,做事讲究方法,在同学中间很有威信;陈洁性格活泼,但自制力稍差,嗓门很大威严不足,在管理力度上稍微逊色。所以我就灵活分工,陈洁负责早读、眼操、以及老师不在时的秩序维护,邹子怡负责早读、卫生检查。沈泽锴和钱诗雨也是我的两名得力助手,队日活动和大课间在他俩的组织下像模像样。像这样出色的班干部还有有很多,有辅导同学练习葫芦丝的闫思羽,放学带路队的贺佳睿„„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小助手的帮忙,即便我不在班上,班级也能秩序井然。

2.指导班干部工作方法,小干部发挥大作用。

可能是我这个人比较懒,所以很多事情都交给孩子们去做,他们也都完成得很好,并且乐此不疲。例如:早读时两个班长一个领读,一个下去溜达着,提醒学生坐姿端正、声音响亮;排路队时,一人负责整队一人检查纠正;日常的卫生打扫,由班干部轮流看着,总是收拾得干干净净。多培养几个“小管家”,不但锻炼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也让老师轻松不少,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以上是我在班级管理中的一些粗浅做法,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下载调查与决策——《抓基地建设 促产业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调查与决策——《抓基地建设 促产业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抓师德建设 促学校发展(大全五篇)

    抓师德建设 促学校发展 教师作为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而学校作为直接实施教育工作的场所,在当前进行的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提......

    调查与决策——《建设产业承接地 打造休闲后花园》(精选五篇)

    调查与决策——《建设产业承接地 打造休闲后花园》.txt爱情是彩色气球,无论颜色如何严厉,经不起针尖轻轻一刺。一流的爱人,既能让女人爱一辈子,又能一辈子爱一个女人!调查与决策......

    调查与决策——《更新发展观念 努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大全]

    调查与决策——《更新发展观念 努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txt假如有一天你想哭打电话给我不能保证逗你笑但我能陪着你一起哭。坚强的基本,就是微笑。面具戴久了丶就成了皮肤≈......

    调查与决策——《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建设全国最大的冷水鱼基地》

    调查与决策——《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建设全国最大的冷水鱼基地》.txt蜜蜂整日忙碌,受到赞扬;蚊子不停奔波,人见人打。多么忙不重要,为什么忙才重要。调查与决策——《充分发挥资......

    抓养成教育促学生发展

    抓养成教育促学生发展 ——城关小学举办养成教育现场观摩会11月30日,我校举办了养成教育现场观摩会。县委加天山书记、县委常委及各党总支书记共计20余人参加了观摩会。 结合......

    抓城镇化建设促城乡统筹发展(5篇)

    抓城镇化建设促城乡统筹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精神,切实有效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试验试点工作进程,余庆县松烟镇根据省、市、县相关工作部署和要求,按照“统一规划、......

    抓政风行风建设 促教育教学发展

    抓政风行风建设 促教育教学发展 为了认真贯彻市、旗、旗教育局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有关要求,切实做好2010年第三小学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学校领导十分重视,认真组织召开了民......

    抓师德师风建设,促工作和谐发展

    抓师德师风建设 促工作和谐发展 滨海县实验小学 我校现有教职工258人,班子成员8人,党员108人。学校班子精诚团结,全体教师爱生敬业、改革创新意识强。学校教育教学成绩突出,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