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道助推潍坊新型城镇化发展(5篇范例)

时间:2019-05-12 19:34: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乡道助推潍坊新型城镇化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乡道助推潍坊新型城镇化发展》。

第一篇:县乡道助推潍坊新型城镇化发展

畅安舒美县乡道致富发展谱新篇

——农村公路建设强力推动潍坊新型城镇化发展

本文执笔:杜峻

峡山湖波光粼粼,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环湖观光路若银丝带般将湖面紧紧缠绕;峡山山势雄伟,若猛虎傍水而卧,风光绮丽,盘山路如观光长廊游人如织,让人流连忘返„„

五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模样:坑坑洼洼的盘山小路上杂草、粪堆、垃圾堆到处都是。自农村公路网化工程实施以来,一切悄然变好。“要致富,先修路。”在这里淋漓尽致展现。

滴水见太阳。峡山的变化,折射出我市农村交通的巨大发展。多年来,出行难一直制约着我市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否通路不仅是经济发展薄弱地区村民的心病,更是各级领导记挂在心头的大事。全市交通运输系统以全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工程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农村公路网化工程,农村交通逐步实现了由通达到通畅,建为主向建、管、养、运协调推进的转变,条条平坦宽阔的村路,成为村民的“致富路”、“幸福路”。农村公路在服务我市农村产业发展,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1典型带动:让网化示范项目引领村路建设跨越发展

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提升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服务能力,根据“全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活动的总体部署,2011年我市申报寿光市和高密市作为第一批网化活动示范县。

为确保示范县活动顺利开展,市交通运输局对寿光、高密的村级公路网化工作进行重点部署,做到凡事明确到人,事事有人负责,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全员责任体系,扎扎实实地开展示范县活动。

今年5月,我市第一批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寿光、高密顺利通过省交通运输厅综合验收。第一批示范县活动开展以来,两市1839个行政村和20个自然村较好地完成了示范县活动要求的建设内容;建设项目实体质量,排水、绿化、安保等配套设施以及路域环境等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两年来,寿光、高密共完成村级公路项目1882个2022.8公里,其中寿光完成项目1217个1101公里、高密完成项目665个921.8公里;完成总投资9.4亿元,其中寿光完成项目6.1亿元、高密完成3.3亿元。第一批示范县活动结束后,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相互协作,积极组织申报第二批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经过认真调研,推荐诸城市、青州市、安丘市、昌乐县为示范县活动单位,目前已获省交通运输厅、省财政厅批准。第二批示范县活动将于2015年9月完成,四个县市将获得省级补助资金2.6988亿元,2249个行政村将达到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活动要求。

村路网化示范工程的典型示范作用,带动了全市农村公路的建设,2012年全市农村公路共完成投资30.26亿元,完成路面工程项目2316个3227.2公里,比年初市政府确定的“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500公里”目标增加1727.2公里。2013年,市委、市政府将“投资12亿元、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300公里”列为我市百个重点项目加以推进。截至6月30日,全市开工农村公路建设项目882个1480公里,完成项目433个814公里,完成投资8.1亿元,完成任务目标的63%,提前完成了时间过半任务目标过半的任务目标。预计“十二五”末,全市75%以上的行政村将实现农村公路网络化。

2赶超跨越:让条条村路延伸至坡头山岭田间地头

临朐县五井镇淹子岭村是一个经历了240多年沧桑变迁的小村子,地处潍坊、淄博、临沂三市交界处,海拔867米,是我市海拔最高的行政村。

五年前,这儿就像“春风刮不到的地方”,“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曾是临朐五井镇淹子岭的真实写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因地处深山之中,地势高交通不便,宽不足两米、坑洼不平的崎岖山路是全村70户人家唯一的出行道路,由于出行不便,有的村民很久才会下山一次。交通闭塞行路难成为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阻断了淹子岭人发家致富的梦想:丰富的矿产沉睡地下,土特产品无人问津,秀美风景闺中深锁„„渴望改变,渴望发展,渴望过上富裕、便捷、现代化的生活,便成为当地的群众强烈愿望。

2008年10月18日,注定将永载潍坊村路建设史,这也是所有燕子岭村民铭记在心的时刻,临朐县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暨暖淹路通车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当年,在市交通运输局的大力扶持下,多方筹资达760万元,全长18公里的“暖水河—淹子岭”道路最终胜利建成并投入使用。通车典礼上,淹子岭村的村民们沉浸在无限的喜悦之中。至此,我市海拔最高的行政村——五井镇淹子岭村彻底告别了不通公路的历史,附近4000名村民受益,也宣告了临朐县道路村村通任务的基本完成。

这一切告诉我们,经济发展的差距在路!脱贫致富的希望在路!

由于全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方式比较单一,尤其是税费改革后,交通基础设施建、管、养资金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日渐突出。

缺钱,但修路的钱不能少。为克服资金瓶颈,潍坊市交通运输局积极想办法、出点子,争取部、省补助政策、资金支持,缓解了资金压力,推动了工程进展。在争取上级补助资金的同时,协调各县市区政府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支持力度;各县市区交通主管部门不等不靠,在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的同时,加强与财政部门及镇、村的沟通、协调,落实配套资金,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采取财政补一块、乡镇拿一块、村集体出一块、社会筹一块、能人帮一块等方法,千方百计筹集建设资金,确保了农村公路建设的顺利实施。

目前,“毛细血管”已延伸至田间地头,正在探索有条件的县市区、镇街从实现村村通到户户联的转变。截至2012年底,全市农村公路通油路行政村达到9038个,行政村通油路率达到99.9%,比2011年提高0.3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以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相连、乡村相通,村村相接、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

3精心呵护:让每根“毛细血管”造血输血强劲有力

修路是件好事,路修好了,养护不到位,群众的意见将更大。农村公路要“三分建,七分养”,这是我市农村公路工作长期积累的宝贵经验。

近年来,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因地制宜,因路制宜地对农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工作进行积极地探索,形成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去年以来,全市交通运输系统15个县市区农村公路管理体系得到进一步充实完善。各县市区积极探索创新农村公路养护模式,寿光加强管理养护工作信息化建设,与各农村公路管理站建立微机平台,为养路员配备GPS手机,工作日全过程监控;青州明确乡村道路养护主体、资金筹集、综合整治及绿化责任,加大乡村道路改造补助力度。及时开展农村公路病害调查,加强巡查,及时处置病害,有效提升了农村公路技术状况。诸城采取挖补、封面等措施对全市县道全面治理,县道的总体技术状况得到明显提升。积极推行养护管理市场化,加强小修保养,不断完善沿线设施,路况质量明显提升。诸城、寿光、高密、滨海、寒亭等县市区积极推行养护公司化进程,诸城修订管理养护办法,县道和山区道路小修保养由市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负责,乡村道路由乡镇政府负责,80%以上实行公司化管理;安丘成立畅顺路桥养护有限公司,投资230万元,新购置养护机械13台,配备212个专职养护人员,严

格落实精细化管理、预防性养护措施,真正做到农村公路建管养良性发展循环。奎文区实行农村公路环卫保洁,昌乐县、高新区等县市区实行分段承包、委托承包等养护模式,取得较好效果。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安保设施完善,高密在重点路段安装安全减速带、示警灯、护栏,其他县市区也逐步完善各种指示标志和警示标志,道路安全保障设施得到有效改善。同时,大中修改造力度不断加大,推动路网优化升级。仅2012年全市完成县乡村大中修工程1311.7公里、安保工程72条、危桥改造2039.5延米/40座,建成县道标准路段174.8公里,完成投资14.4亿元。全市县道和乡道好路率分别达到83.3%、81.4%。大中修改造和标准路段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公路技术状况,提升了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为便于县市区之间交流村路建设经验,农村公路管理部门将全市15个县市区分为3个片区,通过对各县市区农村公路养护采取交叉检查、观摩点评、总结交流等方式,互相取长补短,找出工作差距和努力方向促进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均衡发展。

潍坊农村公路管理与养护工作,对提高路况质量,消灭制约农村公路发展的“短板”,保障道路畅通,让农村公路长久的发挥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到重要的作用。

4便民富民:让村路成为百姓的“致富路”、“幸福路”

公路通,百业兴。纵横交织、首尾衔接的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实现有机衔接,不断为潍坊新城镇化建设舒筋活血,带动了沿途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村村通”道路硬化工程的不断延伸和拓展,使村庄通行环境大大改善,条条崭新、平坦的道路有效的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为推进农村客运服务均等化,统筹农村路站运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农村客运站点基础设施和客运班线建设,开通村村通客运班线和公共交通,改善村民出行条件提供了“硬件”支持。目前,我市15个县市区村村通客车率达到99%以上,农村客运线路达到1024条,客运班车达到1573辆。“

随着路网体系的完善,改善了人流、物流、信息流通畅渠道,农副产品外运没有了“拦路虎”,成了“抢手货”,有效地推动当地农牧渔产品的销路和农村物流转运等方面的快速提升,田间地头收购农产品的大小车辆络绎不绝,寿光蔬菜、临朐大樱桃和佛手瓜、青州蜜桃等特色农产品依路源源不断的运送到全国千家万户,极大的滿足了市民的菜篮子, 丰富了餐桌上的菜盘子, 也鼓起了菜农的钱袋子。峡山区更是依靠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形成了有机菜、鱼、粮、果、猪等种类齐全、特色鲜明的产业链,部分产品打入北京、上海的大型超市和高档酒店,摆上了中南海餐桌,出口到韩国等国外市场。淳朴似兄弟的淹子岭村民也因路敞开“大门”,迎接远来朋友赏田园风光、品农家小吃、体验民风民俗„„路,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群众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助力农民“叩响”了致富之门。

依托发达的村村通、村村连交通网,交通优势更成为市场优势和现代物流优势,便利的交通,加上优惠的政策以及充足的农村劳动力资源等优势,让各地客商日渐青睐乡村这块热土,不少客商把企业办到了村里,乡村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让祖祖辈辈在黄土地里“刨食吃”的农民群众一跃成了“拿工资”的上班族”。

“村级道路网络化”工程”的实施,带富了一方群众,带强了一方经济,真正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引导农民快速致富、通向美好未来的“黄金大道。”

第二篇: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如何推进城镇化发展

兽医学院

陈嘉琪

201330730502

我国城镇化的历史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其不仅可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农民生产和收入水平,而且有助于扩大消费、拉动投资,释放更大的内需潜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必须用好新型城镇化这个强大引擎。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向城市流动的30多年,也是改革的30多年。从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可以说是推动城镇化的最大动力之一。改革开放前,通过严格的城乡户籍隔离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自由迁徙”受到严格限制,加上大量的城市知识青年下乡,出现了“逆城镇化”倾向。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起到关键作用,党的十四大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后至90年代中期的几年间,中国经济进入黄金发展期,涌进城镇的农民工规模急剧扩张,每年增加约2000万人。数以亿计的农民工成为“中国制造”的主力军,为中国经济创造了巨大“人口红利”。城镇化由此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城镇化和工业化、现代化相互促进,城镇化率从1990年的26.41%提升至2000年的36.22%。有专家认为,20世纪90年代的十年,经济体制改革带动了城镇化的进程,打造出“长三角”这样快速工业化、现代化、开放型的核心区域。

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后的今日,“重物轻人”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中国经济也开始面临增长困局,城镇化和改革同时走到了新的路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改革”和“新型城镇化”的论述引人注目。李克强提出,把城镇化最大潜力和改革最大红利结合起来,形成叠加效应,中国经济就有长久持续的动力。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未来10年,是中国转型发展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关键时期。以人口城镇化为支撑,走向公平可持续,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二次转型与改革的战略目标。

事实上,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涉及一系列亟待突破的改革,包括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行政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其中,土地制度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的呼声最为迫切,通过这两项改革,将进一步打破农村和城市、农民和市民之间的藩篱。2013年,国务院同意建立由发展改革委牵头的经济体制改革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协调解决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重大问题,研究论证重大改革方案等。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前成立这样一个联席会议制度,被看作是为了此后进一步改革作出准备。党的“十八大”把新型城镇化提到一个新的高度,种种政策信号表明,城镇化已成为党和各级政府关注的重中之重和政府的重要政策着力点,并将成为中国核心国家战略。

如何有效的推进新型城镇化?

(一)统一价值观,是有效推进城镇化的前提

推进城镇化,首要的是政府和企业形成统一价值观,通过考察、培训等方式,使参与城镇化建设的各方认识什么是城镇化,如何用市场化推进城镇化,共同研究需要达到的发展目标,以及双方合作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如配套政策的支持、组织领导机构、双方责权利的划分等。如此,城镇化建设必然能够实现“政府得发展、百姓得实惠、企业得效益”三方共赢的良好愿景。

(二)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创新金融产品,是顺利实施城镇化的保障 既然城镇化不同于房地产开发,则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程序就十分必要,如城镇化项目立项和土地指标获取、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政策、金融服务规范等。

1.与建设项目有关的部门,如发改委、建设和规划部门、国土部门等,有必要抓紧研究出台与城镇化建设相适应的管理程序,保障城镇化项目顺利推进。

2.为适应市场化运作需要,土地出让收入分配应本着“谁投资谁收益、合作共赢”的原则,建立分配机制,保障实施主体的积极性。

3.要使金融机构能够为城镇化项目提供全方位服务,则首先需要在行业类别上重新定位城镇化,使其区别于房地产,以便金融机构能够不受现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约束,为城镇化项目提供服务。其次,针对城镇化项目的金融产品创新,也是金融部门需要研究的课题,如项目贷款形式、抵押物标的设定等。

(三)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推动城镇化进程的有力支撑

我国地域广阔,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差异大,发展方向不尽相同。如何实现城镇化的个性化,使区域发展既符合当地实际,又符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并从考核机制上建立有针对性的考核目标,从根本上消除政府短期行为的动机,使政府真正由经营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是中央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课题。

如何以新型城镇化助推地方城市发展:

(一)注重产城融合,城乡发展一体化。

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产与城的关系,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以产留人,避免因缺乏产业支撑而导致的“空城”困境。一是基础设施一体化。坚持现代化元素与市民内在需求相统一,统筹推进交通、信息、能源、环保、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坚持“地上”和“地下”相结合,既做好“显绩”工程,又做好“隐绩”工程。加强市域、市际间基础设施对接,强化区域基础设施协调与共享。科学布局加密型紧凑型城市,大幅度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二是镇村发展工业化。实施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同步推进的策略,加强城市和农村之间土地和资本的流动,把工厂办到农民的家门口,发展壮大村镇集体经济,农村就地变城市,农民就地做工人、做老板,使城镇化发展与农民切身利益紧密相连。三是优势产业集群化。坚持走集聚发展之路,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梯度发展,促进各类企业向城市、园区、经济带集中,逐步在有条件的农村片区形成一批规模较大、层次较高、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产业集群,实现规模效益和集群效应。建立一批符合乡镇实际、具备发展潜力的产业基地,促进产业链条向前端设计和后端服务延伸,做强做优制造优势特色产业。大力支持产品开发、技术创新、检验检测、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行业平台建设,为乡镇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四是城市发展组团化。优化城镇片区主体功能,推进区域统筹,加强资源要素、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行政资源的整合,推动城市空间从分散到集聚,从多组团到大组团,从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变。加强城市对接区域发展,融入大城市群,突出城市发展个性,形成城市之间合理分工、布局。

(二)注重创新驱动,城市运营绿色化。

创新驱动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要正确处理城市扩张与城市更新的关系,大力推进城镇产业创新和管理创新,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城市。一是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采取政产学研结合、校地合作、协同创新的方式,由地市投入资金、提供研发用房,由高校院所投入技术、人才、品牌、专利等无形资产,推动高校研发与地市需求的无缝对接,构建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凝聚创新资源,培育创新载体,建设一批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产业基地和创新产业集聚区。对应“国家制造2025战略”,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推动城市产业低碳化发展。二是加快城市管理创新。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全面深化改革结合起来,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城乡统筹规划管理机制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机制。推进“互联网+”城市信息化管理,加快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创新应用,统筹实施“智慧环保”、“智慧医疗和教育”、“智慧城管”、“智慧交通”等重大信息化工程,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和资源集约化利用。三是加强环保治理创新。按照让人和城市融入大自然的发展理念,明确城市发展的边界,严格落实生态红线规划管控。创新城市环境治理制度,持续加强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的治理与修复。强化对山麓、滨水地区的开发建设控制,推进森林进城、森林围城,保护农村自然生态田园,塑造具有地方特色、望山见水、疏密有致的城乡风貌。利用边角闲置地块和景观岸线等,建设方便市民休闲活动的社区公园,打造“快节奏、慢生活”的宜居生活空间。

(三)注重共建共享,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惠及全体人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是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任务。一是优化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积极完善“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社会协同”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建立健全“城乡一体、保障广泛、覆盖全面、水平适度”的社会保险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健全“设施一流、网络健全、内容丰富、参与广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渠道多样、本外共享、优质均衡、城乡协调”的地方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二是推进优质公共服务向基层社区全覆盖。针对基层社区公共服务先天投入不足、供给机制不完善、专业水准不高等问题,统筹规划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把治安、环卫、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费用纳入市财政统筹范围。将社会保障、劳动就业、法律仲裁、心理疏导等基本公共服务延伸至基层社区。创新基层公共服务网络,完善社区服务信息化平台,建立社区政务服务中心,承接政府下沉到村(社区)的行政工作和公共管理任务,有效推动村级行政事务、自治事务和经济事务“三分离”,减轻村(社区)的经济负担。引入专业化、社团化、公司化运作的服务机构,提高社区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三是统筹推进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异地务工人员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推进包括异地务工人员在内的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是政府应尽的义务。必须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参加社会保险年限等条件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探索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同待遇批次清单和阶梯式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具体途径,逐步将异地务工人员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共享范围,有效解决异地务工人员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读书、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让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四)注重社会和谐,城乡社会治理法治化。

加强和创新城乡社会治理,是当代政府必须履行的核心职能,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一是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强化农村(社区)党组织、自治组织、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各类组织的独特作用,建立“党组织领导、村委会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创新探索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围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和谐人际关系,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集体协商和共同治理模式。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完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目录和清单,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不断完善社会组织规范管理和服务机制。建立健全专家咨询和论证制度、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积极拓宽居民参与渠道。二是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方式。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积累的矛盾以及经济社会转型产生的矛盾错综复杂,基层社会治理和矛盾纠纷化解压力大、任务重、挑战性强。必须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创新社会治理的方法和手段。建立融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居民调解于一体的大调解机制,建立集组织领导、预防调处、快速处置于一体的大预防机制。坚持全程跟进、适时介入、果断处置,构建政府主导下的劳资矛盾多元化化解的源头治理机制。深入开发大数据在社会舆情、治安防控、应急保障、公共安全等社会治理方面的应用,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三是破解基层社会治理关键问题。正确把握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正确把握和处理法治与德治、自治的关系,正确把握和处理继承与改革、创新的关系,推出地方城市基层治理整体设计方案,切实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围绕创新和完善基层党建工作、基层重大社会事务协调、村镇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基层民主和依法治理等关键环节和重大问题,进行有效改革,建立完善充满活力的基层自治体制机制。在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异地商会建设、企业诚信经营等方面,创新推广积分制管理,大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五)注重多元包容,常住人口市民化。

人的城镇化是城镇化建设的核心,人的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工作环境的提升是城镇化建设的根本要义。一是有序拓宽人口市民化通道。以优化积分制和企业自评人才入户为重点,优化调整外来务工人员入户政策。推行以居住证为基础的户籍制度改革,优先解决好进城时间长、工作时间长、可以适应城镇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人口市民化问题。加快户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依法依规保障本市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原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地经营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实现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待遇一体化管理。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体系。二是培育多元包容的城市精神。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融入地方城市人文精神,化为市民的内在准则和行为习惯。大力培育和塑造具有开放开明、兼容特质的包容文化,增强地方城市文化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大力培育塑造地方城市精神,精心宣传推介地方城市形象,增强外来务工人员对城市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大力倡导和弘扬平等、友爱、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使本外人口和谐相处,构建本外融合型社会。推进基层文化站、图书馆等文化设施的建设,广泛开展便于社会各群体参与展演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使外来务工人员有好书读、有好讲座听、有好展览欣赏、有好平台展示,营造和谐、兼容、共享的文化氛围。三是大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坚持经济与文化双翼齐飞,以文化建筑延续城市文明,加强城市工业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存,增强城市文明的积淀。依托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等时间全天候、空间全覆盖的图书馆网络,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发动市民共建学习之城。依托绿道网、森林公园等,引导市民参与环保行动,践行绿色环保生活理念。加快构建个人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罚机制,提高市民的诚信意识。以空巢老人、困难外来务工人员及子女、残疾人等特殊人群为服务重点,组织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健全内容丰富、效果明显、机制健全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推进城镇化,需要从意识上和行为上进行重新认识,并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政策,使参与城镇化进程的各方主体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第三篇: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助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重点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助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第二期城镇化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我有幸参加了第二期城镇化建设专题培训班,在北京市长研修学院9天的学习让我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提升了理论水平,对城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现将学习心得报告如下:

一、感受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一个地区发展之源。

(二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促进梁平经济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梁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释放内需动力,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依托;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先行示范县的有力举措;是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兴梁”,全面推进“137”总体部署的战略选择。

(三保护好了环境,亦是对子孙的贡献。

(四高层次、高规格规划,是搞好一个地区城镇建设的前提。(五借助外力,招商引资,是搞好一个地区城镇化建设的捷径。

二、建议:抓住机遇,解放思想,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全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一坚持科学规划,统筹空间布局,推进城乡规划共融。

规划科学是最大财富。要牢固树立“七分规划、三分建设”的理念。一是要科学定位城镇性质、功能和发展目标,不能搞千篇一律,必须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居则居,走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二是规划修编要有战略眼光,必须根据远期发展的需要,按“高标准、高起点、高效能、高质量、现代化”的要求设计,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协调性、兼容性。三是要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加快构建以小城镇为骨干,中心村和新型社区为基础的现代化城镇体系,努力实现“城市向农村延伸、农村向城市聚集”。

(二狠抓产业发展,强化项目支撑,实现城乡居民共富。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互促互动,一、二、三产业相融。一是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微型企业,创造条件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技术、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增强城镇吸纳人口的能力。二是要加快园区建设,增强城镇经济发展后劲。三是要全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高效和特色农业,提高集约化水平,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四是要大力展现代服务业。要积极扩大开放,大力招商引资, 加快发展交通、通讯、科技、文化、金融、保险和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通过繁荣城镇,达到辐射农村、活跃农村、带动农村的目的。

(三完善基础设施,统筹公共服务,实现发展成果共享。

一是广开投入渠道,加大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承载力。二是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当引入市场机制,利用市场手段按照投资主体利益化的要求,形成筹资渠道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设施使用商品化和政府管理规范化的新机制。三是按照择优扶强原则,加快中心镇建设,逐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中心镇为支撑、其他镇为基础的等级次序相对合理的城乡发展序列,打造一批有实力、有特色的小城镇,形成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四是要统筹城乡教育、卫生、医疗、就业、文体等公共服务,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四深化配套改革,完善政策机制,优化城镇建设环境。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用改革的办法加以解决,要大胆探索与城镇化配套的改革措施。一是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重点是消灭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差别,统一城乡居民身份,让农村人口与城

镇居民拥有同等发展机会,鼓励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二是改革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真正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三是改革现行行政服务模式。注重加强对农民进城投资兴业的培训和指导,并为农民进城投资兴业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行政许可服务。四要广开就业门路,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切实为群众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政策咨询、信息引导和就业服务,帮助他们实现转移就业。五是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依靠市场机制推进城镇化进程。

(五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城镇宜居水平。

21世纪的人们更为关注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生态宜居已经成为许多地区和城市发展的首要目标。一是加大环境友好型县城、乡镇建设,充分体现绿色城镇化的特质,推动城镇发展中的生态理念与绿色环境、生态经济和绿色行动的协调统一。二是创新理念,利用现代科技创新成果,大力提升城市功能,重点发展反映县域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的新型商贸、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人力培育等生产型服务业,促使人口向城市集中,要素资源向城市集聚,达到最佳配置。三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态意识、公德意识和管理意识,积极发挥市民在城镇化建设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凝聚力。

四是加大城镇环境治理力度,彻底转变“重建轻管”的观念,以创建卫生镇、环境优美镇为目标,大力整治环境“脏、乱、差”,着力加强对建筑、市政、绿化、环卫、市场监督、交通等方面的管理。

第四篇:以读书学习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

以读书学习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

二七区王胡砦小学

刘艺华

对于城镇,人们有着太多的期待:便捷的交通,优良的教育资源,良好的人文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

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我们二七区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能为此做些什么呢?我想便是痴心育人吧。何以此说?现代化的城镇需要优美的环境,更离不开质朴可爱的公民。这些好公民从哪来,从教育中来。

一、和学生一起认识城镇化的重要意义

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城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当前,世界城镇化水平已超过50%,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郑州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挑大梁、走前头”的责任担当。郑州作为省会城市,在全省先行先试,必须率先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此外,我们的城镇化建设还有显著的特点。新型城镇化的特征体现为“六个新”,即“新”在涵盖农村,从农村着手推进城镇化;“新”在不牺牲农业和环境;“新”在农民可以就近转移到二、三产业中去;“新”在不再区分农民市民身份,都是从事一、二、三产业的新型职工;“新”在农民和市民享受一样的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新”在以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

二、多读书促发展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尔)。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雪莱)。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高尔基)。

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

„„

古往今来,书籍就是人类的挚友,人类对这位“挚友”更是倾注了特别多的情。作为小学生,正是读书的绝好时机。我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也很重视学生的阅读。在我们班上,有一个小小的“图书馆”。这些书都是孩子们从自己带来的,少着一人捐献一本,多着四五本。有童话故事,经典作文,世界名著等。在课堂上,我领着孩子们读书,在课下,孩子们或聚在一起,或独自静坐,认真阅读着。从这些书籍中,孩子们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明白了更多的道理。

三、教师要与时俱进

不仅学生要读书,作为育人的教师,更不能停止学习的脚步。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阅读一些专业书籍,或者一些教育书刊,报纸,都可让我们站在知识的前沿,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教与学生。

此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来学习。在这个 “一网打尽天下事”的网络时代,大量的知识都可以在网上得到。网上了解天下新闻,快速查阅非专业的知识;进行观课,议课,流览专家的博客,更是有明显的优势,不出门就可现场观摩学习,还可参与讨论交流。

一些良好的习惯对我们的成长也至关重要。善于做学习记录和工作记录,学习反思和工作反思。记录学习、工作的点点滴滴,是为了更好的记忆和掌握,进行深刻的反思才会真正成长进步。反思学了什么,做了什么;怎么学的,怎么做的;学会了吗,做对了吗;会在哪里,对在那里;不会在那里,不对在哪里;还要怎么学,还要怎么做;没有记录的学习是笨拙的学习,没有反思的学习是低效的学习。我们学校就比较重视这方面的工作,每个教师都有听课记录、政治笔记、业务笔记等,听完课还要有听课反思,上完课要有授后反思……这些对我们的成长都有很大益处。

城镇化建设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是使我们的家更加美好的快捷途径。让我们各司其职,尽我们的共同努力建设她,并盼望着这一天快快到来!

第五篇:智慧产业新城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

北科建集团:智慧新城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

作为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等知名项目的缔造者,北京科技园建设集团(简称北科建)科技地产的理念和模式早已为业内所熟悉。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到来,北科建的商业模式和战略也发生重大的变化。

在以往的政府园区投资职能过程中,北科建着重于园区的策划、产业定位、土地开发、产业招商以及企业孵化等方面。“在新型城镇化下,大家都在探索城镇化实施的路径,”北科建集团总经理郭莹辉说:“产业园区的开发与运营是新型城镇化的一种重要支撑力量。”

北科建集团正在以产城融合的科技地产模式,按照智慧产业新城的架构在全国多地布局。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加速推动和智慧城市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北科建集团按照科技地产产城融合的理念,正在构建科技新城的升级产品—智慧产业新城,将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进行融合和完善,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

目前,北科建集团已经与IBM签署了合作协议。一方面,在北科建现有的科技地产项目的后续开发中,将增加智慧园区的相关功能;另一方面,北科建与IB M将共同策划和开发北科建新获取的智慧产业新城项目;同时,IBM将发挥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为北科建集团推荐的入园企业提供创业辅导、技术辅导、企业融资和企业高管到IBM总部实训等服务,以帮助入园企业快速成长。

郭莹辉表示:“国家的科技园区已经发生了大的逆转,从原来的产业园区逐步向产业新城升级。我们提出的智慧产业新城拥有非常大的空间,而且产业也不是某一特定的高新技术产业,我们内部把它的特征定义为多元产业集聚融合。”

郭莹辉用三句话来概括园区升级的核心理念:多元产业聚集融合、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社会管理智能高效。相比科技园区和科技新城,智慧产业新城规模将更大,不再是单一产业聚集功能,而是多元产业聚集融合、共同发展,并配备相应的教育、医疗等城市配套功能,为入驻企业提供给更加完善的生活性服务和生产性服务,加速企业发展,降低创新成本;同时在园区管理方面,更多从城市的角度出发,通过智慧城市的手段,实现园区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

下载县乡道助推潍坊新型城镇化发展(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乡道助推潍坊新型城镇化发展(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路径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路径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路径 目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城乡发展面临着差异大、产业同质化、小城镇缺乏活力、大城市饱受城市病等一系列问题。......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城乡发展面临着差异大、产业同质化、小城镇缺乏活力、大城市饱受城市病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摆脱城乡二元结构的发......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问题

    浅谈新型城镇化 教学目标:1、认识我国农村存在哪些发展上的问题 2、那么新型城镇化新在什么地方呢? 教学思路: 中国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以前一穷二白的落......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建议111

    ***** 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推行新型城镇化进程与城市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城市管理是城市软环境的建设,是城市的形象、政府的形象,也是城市市民的形象。一个优美舒适的生产生......

    新型城镇化)

    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

    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镇、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

    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 ——论新型城镇化的必要性 农机121班 何炳桥 1201140134 摘要:为什么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是当下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这一判断是就其现实意义而言的,而......

    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应该以人为本城镇化是现代化最基本的战略支撑所在,是最强的内需潜力所在,也是当前最大的红利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