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途径

时间:2019-05-12 19:22: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途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途径》。

第一篇: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途径

开展新农村建设主要途径与方式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粮食连续数年较大幅度增产,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形势,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必须看到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因此,解决好三农问题,要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有大力推进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的新一轮改革,还农村以公平的发展环境、让农业有公平的产业地位,给农民以公平的国民待遇,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才能真正走向坦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才能顺利推进。

一、增加农民收入,就要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绿色农业。着力依托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把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抓龙头、带基地、成产业”。同时,要鼓励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于一体的农业园区建设。加强技术培训,拓宽增收渠道。把培育新型农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致力于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增强农民务农、务工本领。要以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人员为重点,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的要求,进行定向实用技术培训,扩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统筹城乡经济,加快一体化进程。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农村商业、饮食、旅游等第三产业,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农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以扩大农民的非农收入。

二、按照城市支持农村的改革思路,逐步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管理体制。实行城市支持农村,表现在政府行为上,就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三农”倾斜,实现城乡产业对接、要素转移、区域协调、统筹发展。尤其要注重处理实施惠农政策与调动基层政府积极性的关系,对免征农业税等政策造成县乡财政短缺的状况,应当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地方留成比例,对财政困难的粮食大县实行100%的转移支付。进一步完善小城镇的投融资、用地、户籍、购房、发展二三产业等相关政策。

三、加快建立城乡共建机制,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量大,而农村单位人口的受益率低,改革的思路应该是:给农村以资金,给城市以市场,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进一步完善村镇建设的投融资机制,鼓励民间资本投向新农村建设,用“以投代补”、“以奖代补”形式,以政府资金投入带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建立城乡流通体系的有效机制,加快市场设施建设,架好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两座桥,借助投资、管理和技术转移把城市成熟的商业网络转移到农村去。建立城乡一体的户籍管理制度,尽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取消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

四、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继续实施种子工程。大力发展畜牧业,扩大畜禽良种补贴规模,推广健康养殖方式,安排专项投入支持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试点。要加强动物疫病特别是禽流感等重大疫病防控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突发疫情应急机制,加快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稳定基层兽医队伍。积极发展水产业,扩大优质水产品养殖,发展远洋渔业,保护渔业资源,继续做好渔民转产转业工作。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园艺、畜牧、水产等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强农产品对外贸易磋商,提高我国农业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能力。

五、推进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一是对“公共利益的需要”做出明确的司法解释,坚决杜绝借公共利益为由低价侵占农民耕地;二是对于城市工商企业经营用地等,要在确保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解决,而不应再实行国家先征用后转让的办法,以彻底杜绝土地征用过程中的寻租现象。三是要充分考虑土地既是农民的生产资料又是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的双重功能,大幅度提高国家征地的补偿费、安置费标准,使“失地农民”能够获得第二、第三产业就业和在城镇居住的必要资本,为“失地农民”提供能够参加失业、医疗、养老保险的费用。四是政府通过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或拍卖获得的土地

净收益,应按一定的比例返还,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解决“失地农民”的福利;五是在土地征地过程中,政府应给予村集体组织一定比例的非农建设用地,允许其自用或入市交易。

六、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改革原来主要涉及国有单位的福利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面,逐步建立农民与市民、各种所有制企业职工平等一致的、覆盖全社会的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编织一张社会安全网。

八、推进公共财政支农改革。认真贯彻中央“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自觉地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大对农村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设施、公共安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努力解决农村“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就业难”、“通讯难”等实际问题,保证农村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进一步加大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对农业的综合支持力度,同时,通过运用财政政策工具,吸引和带动全社会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农村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我国当前的一个基本国情。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只有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加快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才能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篇:开展新农村建设主要途径和方法

开展新农村建设主要途径与方式

一、前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只有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农民群众当家做主,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如果我们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我们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我们

应当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主动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国际经验表明,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一些国家较好地处理了工农城乡关系,经济社会得到了迅速发展,较快地迈进了现代化国家行列。也有一些国家没有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导致农村长期落后,致使整个国家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现代化进程严重受阻。我们要深刻汲取国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不通公路、群众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净水、农民子女上不起学。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因此,我们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农村集中了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特别是通过加强农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信等建设,既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消费环境,又可以消化当前部分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三、加强现代农业建设

1.优化农业结构。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因地制宜,加大扶持力度,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拓展农业功能。

2.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农业科研院所的作用,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农业。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快农业标准化、集约化和机械化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四、增加农民收入

1.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统筹城乡劳动力市场,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2.引导农民创业创收。要逐步建立农民收入和家庭财产长效增长机制。制定政策,创造环境,鼓励农民自主创业。鼓励各类科技人才到郊县转化科技成果,带动科技创业。进一步降低民营经济准入门槛,允许新办民营企业注册资本分期到位。对合法经营的农村流动性小商小贩,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免于工商登记和收取有关税费。

五、发展社会保障

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目标,探索符合郊县特色的农村养老保险方式,按照“个人自愿、集体补助、财政支出三结合”的原则,积极推动,扩大参保范围,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实现农村低保全覆盖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农村低保标准的长效增长机制,缩小城乡低保标准差距,有条件地区要尽快实行城乡统一的低保制度。切实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将失地劳动力纳入城镇失业人员管理服务范围,享受就业援助待遇,参加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

2.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硬件设施条件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搞好农村公共服务,构建和谐稳定的农村环境。一是加快发展教育事业。继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提高农村办学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改善农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和条件,提高农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健全农村公共卫生、医疗救治网络。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大病医疗救助体系和惠民医疗网络,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医疗。三是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人员能力。建立农村基层干部、农村教师、乡村医生、计划生育工作者、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及其他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服务人员的培训制度,加强在岗培训,提高服务能力。

六、推进民主管理

1.扎实推进基层民主。进一步加强镇街党(工)委建设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领导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基层民主制度。一要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健全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充分体现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二要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和发展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继续加强农村党员自身建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争先创优活动,选好配强乡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三要正确处理党组织领导与村民自治的关系。以民为本,尊重民意,采取说服教育、寓情于理、因势利导的办法,通过民主决策的程序,努力将党的决策转化为农民群众的意志,变“要我干”为“我要干”,让农民群众自觉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伟大事业中。

2.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为重点,加大对农民的教育,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一是引导农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职能技术培训,崇尚科学,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二是不断丰富和发展农村文化。积极开展形式丰富多样、内容健康有益、农民喜闻乐见、具有乡土气息的文体活动,保护和发展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农村文化生活的载体和手段,引导城市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开展文化扶贫活动,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深入推进道德法制教育。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认真实施公民道德法制建设工程,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村组、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引导农民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各级政府部门的正确领导与加大投入,也需要全社会戮力同心,对农民真情、对农业真心、对农村真诚,社会各种组织与机构共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需要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发挥主体性作用。只要上下一致,同心协力,一定会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历史任务早日、普遍完成。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的基本途径

新农村建设的基本途径

摘要

近年来,关注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成为我党在新时期执政的重要目标。这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无疑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可以说9亿人的农村建设事业事关和谐社会构建的成败。为此,党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崭新蓝图。

关键词:和谐社会新农村

目录: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与意义......................(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途径..................(一)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二)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三)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四)提高民主素质,促进民主参与、管理民主............(五)保持农村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一)拓宽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二)解决好失地农民问题....................(三)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四)加快促进农村卫生、社会保障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五)村企互动建设新农村。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与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其建设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为以下几点。

建设的起点新。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问;在土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建设的要求新。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那就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建设的主体新。建设新农村,离不开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这是把农村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也是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

建设的举措新。新农村建设必须伴随一系列体制创新,其中的一大任务就是要推进以巩固税费改革成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进入“十一五”的第一年,我国将全面取消

农业税,农业步入“无税时代”。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只有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加快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才能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

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不通公路、群众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净水、农民子女上不起学。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因此,我们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

3.新农村建设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除去出口之外的投资和消费这两驾马车中,消费的提振非朝夕之功,因此投资还将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我们也绝不能重蹈盲目建设产能过剩的覆辙。在此关键时刻,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可谓恰到好处。因为那里是中国经济最薄弱的环节也是最急需投资的地方。明年开始,中央财政和国债投资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和农民生活水平的其他项目,由此带动的投资增长和相关行业发展,必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新农村建设将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拉动型向需求带动型转变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内需增速并不理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9亿农民收入太低,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还基本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新农村建设正是一项让9亿农民告别贫困走上富裕道路的伟大工程。可以想象,当富裕起来的9亿农民释放他们长期被压抑的消费需求时,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多么强大的推动力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

(一)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最为迫切的要求和关键所在。因此,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培养出千千万万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从影响农村发展的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整个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优先领域,率先发展。全面推行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彻底改变“义务教存举义务”、“农民教育农民办”的情况,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另外,要不断加强对农民应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使农民也能有机会迈入管理者阶层。

(二)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满足农民衣食住行的需要,农村社会再生产的需要,农村扩大生产的需要。而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和基本保障。政府要采取宏观一凋控手段,合理部署城乡再生产所需要的基本生产资料,调整国民收入再分配结构,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良好环境;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探索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增加对农村基本生产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增强对农村抓人再生产的扶持力度。

(三)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农村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法律解决不了的问题有时可以通过亲朋好友就能够很好地解决。因此,继承并发扬农村纯朴乡风,建没农村精神文明,是解决农村社会内部矛盾的重要途径.农村自身所拥有的文明传统,提倡尊老爱幼、丝嫂和睦、邻里团结、不打架骂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为农村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另外,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生态良好的农村。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农村自然生态.(四)提高民主素质、促进民主参与、管理民主

近年来,农民参政意识不断增强,他们用浅显的语言表达了对村务公开、村民自治、知情权、决策权等的参与愿望。

通过近几年的民主实践提高了农民的民主素质。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民主知识和民主技能在民主实践活动中得以应用和体验,成为农民的生活体验和习惯。在民主实践过程中,农民通过民主参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使自己获得了切实的利益,有利于调动他们民主参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通过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让农民真正能管理本村的事务。

(五)保持农村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与当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进一步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把村里具有一定威望、知识水平、致富能力、责任心强的人吸纳到组织中来,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实新鲜血.液,不断增强其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其在建一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白勺作用。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

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着力找准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

(一)拓宽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一是重点建设现代农业。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增加科技投入,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把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二是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的空间,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二)解决好失地农民问题

采用保障机制和补偿相结合的办法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在征用农用地时,采取多种形式解决好农民养老、医疗保险,失地农民最终将转变为城镇居民,应该享受城镇居民同等的养老、医疗保险。

(三)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第一,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卫生的投入力度。主要包括农村义务教育、农民的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第二,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

(四)加快促进农村卫生、社会保障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探索和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使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五)村企互动建设新农村。

一是: 加快企业经济发展。企业可以带动和收纳更多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二是: 加速工业与农业的交汇融合, 加快农副产品的加工。三是: 加速以工补农, 以城带乡的进程, 形成“以企带村, 以村兴企”, 村企共赢。

参考文献

1、韩茂淑:《对建设社会新农村的几点思考》,《特区经济》,2006年第9期。

2,《安徽新农村建设的条件、难点和着力点》,中国统计信息网2006-06-283、熊毅:《我国新农村建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分析》,《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3期。

4、何平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难点与对策》,《文史博览》,2006年第2期。

5、郭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与重点问题思考》,《唯实》,2003年第6期

6、夏雷:《关于新农村建设途经问题的探讨》,《甘肃农业》,2006年第8期。

7,郭占恒:《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及面临两难问题》,《现代经济探讨》2006年第9期。

8、游会民:《多策并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5期。

9、张琦:《量力而行:“新农村建设”的一种科学发展观》,《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0期。

10、朱小静:《韩国新村运动发展阶段、特点几启示》,《农村经济》,2006年第9期。

第四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途径探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使命和战略任务。岐山县是正在建设中的工业强县、畜牧大县、文化旅游名县,尤其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突破蔡家坡”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岐山县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县一级如何找准进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抓好落实,切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各级共同面临的现实而紧迫的课题。强化产业支撑

实现生产发展抓住建设的关键点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把生产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核心是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强化产业支撑。一是抓好粮食生产。“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是大事。岐山是全国粮油大县和全省优质粮基地县,粮食生产既是发展基础,又是产业优势,因而始终不能放松。要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认真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以小麦良种统繁统供为重点,加快农业技术和优良品种推广步伐,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生产效益,在“十一五”期间使全县粮食生产的优质率达到85%以上。二是调优农业结构。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持续开展“农业产业化提升年”活动,积极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形成辣椒、挂面、大棚西瓜、苹果、精细蔬菜、畜牧养殖、民俗旅游等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以果菜和畜牧业为龙头,各种特色农业合理布局、竞相发展的新格局。三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积极培育和扶持发展华祥、斯美特等农产品加工营销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发挥国家星火计划农村专业技术示范协会—驸马庄养殖协会的示范带动作用,扶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四是积极发展循环农业。以节水、节肥、节能和资源循环利用为重点,大力普及沼气和秸杆综合利用技术,逐步建立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积极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和

“绿色岐山”创建活动;加快建设现代化节水型水利,抓好人畜饮水、渭河堤防加固等工程,使生态建设与农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五是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以马江、故郡等五个农业专家大院为依托,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通过领办农业科技项目、建设示范基地等形式,加快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繁育、疫病控制等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科技转化能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不断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六是加强农村现代化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构建农产品销售、农资供应等多层次、多元化的现代流通体系,逐步形成农村现代经营网络。夯实发展基础

创造富裕生活突破建设的薄弱点

农村落后主要是经济落后,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较快增长,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一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立足县情,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扶持壮大机械制造、建筑建材、食品加工等六大产业集群。以陕汽集团等大中型企业为依托,培育汽车产业集群,倾力打造中国载重汽车制造业基地和西部汽车零部件加工配送中心,在推进工业化中实现以工补农、富民强县。同时,要依托文物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打造周文化、三国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品牌,大力发展以旅游产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要进一步健全县、乡、村、组四级劳务输出网络,加大劳务培训力度,扩大劳力输出规模,实现劳务输出“三个转变”,即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由季节性向长期性转变、由盲目型向定向型转变,提高劳务输出的质量和效益,使劳务经济成为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的新亮点。三是加强扶贫开发工作。要以贫困村为重点,大力开展产业扶贫和劳务扶贫,帮助贫困村发展骨干产业和增收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贫困村“造血”功能,实现致富脱贫。四是认真落实“多予、少取”的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对农民实行的“三减免、三补贴”和退耕还林等补贴政策,不断完善兑现方式和补贴办法,强化管理,完善方案,使农民真正享受落实各项政策带来的收益和实惠。培育新型农民

倡导文明乡风

找准建设的切入点

广大农民既是新农村的建设者,又是直接受益者,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主体和主导作用。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调动其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要积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一是大力发

展农村教育事业。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危改、远程教育、强师兴教等工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民技能培训,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二是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强“两馆一站一室”(县一级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开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三是持续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大投入,加快乡镇卫生院等农村卫生体系建设,认真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建立以大病医疗统筹和农民医疗互助救济制度,彻底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并逐步建立农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四是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开展“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民风淳朴、邻里和睦、文明和谐的新村风貌。改善物质条件

构建整洁村容把握建设的着力点

农村的落后最直观的体现在基础设施上。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建设新农村,必须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突破口。一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渠系配套完善、人畜引水工程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抓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改善生态环境;抓好中低产田改造,积极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加快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农民最急需的水、路、电、能

源和环境卫生等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努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的局面。举全县之力突破蔡家坡,全面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城市化步伐,建设宝鸡大城市的副中心和新城区。三是扎实搞好新农村试点工作。坚持“规划先行,分类指导,试点示范,基础突破”的思路,以“三集中”推进“三化”,抓好岐星等新农村试点建设,对试点村主导产业、村庄整治和公共设施配套建设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力争通过几年努力,把蔡家坡和岐星村建成宝鸡市新农村的样板区。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进,逐年分期分批实施,实现整体推进。四是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建设新农村资金投入是保证。要紧紧抓住国家政策向西部地区倾斜的机遇,逐年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经费投入。加快建立新农村建设的信贷投入机制,解决农户、农村中小企业、龙头企业贷款抵押担保难的问题,加大信贷支持。要完善农村“一事一议”制度,宣传动员农民群众投资投劳,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金、城市人才、智力和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构建多元化投入的格局。健全保障体制

深化各项改革抢占建设的制高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着力解决影响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突出问题,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增强新农村建设的活力。一是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土地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加快征地制度改革,依法规范征地程序,健全补偿办法和社会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二是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要抓住我县被确定为全省农村税费改革第二阶段试点县的机遇,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理顺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积极实施“乡财乡用县监管”的管理方式,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坚决防止新的乡村债务发生。三是统筹推进各项改革。要加快农村金融体制、粮食流通体制、征地制度等改革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四是积极探索适合农村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投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低收入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制度,积极探索和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农民为辅的社会各界资助的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引导农民积极参保,率先使农村65岁以上的老人享受养老保险带来的实惠,逐步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动员社会参与

推进民主管理激活建设的联动点

加强农村管理,创建安定有序的农村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扩大基层民主,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营造浓厚的新农村建设舆论氛围。建设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

要加强舆论宣传,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舆论氛围。制订实施有关政策措施,吸引城市人才、智力、资金向农村流动,引导社会各界、志愿者和各种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方式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推行党员问责制,对全县党员进行多层次的培养和教育,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激发农村党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模范作用,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三是进一步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健全村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制度,发展和扩大农村基层民主,规范“一事一议”制度,认真搞好村务公开、政务公开,不断强化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增强依法行使权利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职能,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深化平安创建活动。要加强农民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夯实县、乡、村、组四级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和信访工作责任,把各种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使群众安居乐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保障。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强化途径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新农村建设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强化途径 作者:陈永林

来源:《财会通讯》2007年第11期

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目前,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某些不和谐因素,直接影响着政府专项财政支出的效益。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出绩效监督机制、有效开展财政支出资金绩效监督,不仅是加强财政管理、推进财政改革的客观要求,更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首先,明确财政支出监督的目标和内容。新农村建设中财政支出监督的目标是认真贯彻、严格执行财政支农资金预算,遏制其运用过程中出现效率低下、浪费严重、腐败等不良现象,促进国家财政资源配置与使用效率提高。财政支出监督主要是对财政性资金(包括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运用的全过程及执行财政支出的所有单位和个人进行考核、监察和督促。其次,探索建立一套科学、完整、规范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法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分类、指标及标准值体系。第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法的建立与选用。财政支出范围的广泛性及复杂性决定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因此,对财政支出绩效状况进行全面、真实、客观的分析和评价,不仅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整、规范的支出绩效评价方法,而且还要科学、合理地加以运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是否妥当,直接影响到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结果的客观、公正。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绩效评价目标科学、合理地加以选择和运用。第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分类、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运用。(1)合理构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分类体系框架。应按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主、客体的不同,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分为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和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四个层次;按照项目和单位所使用的财政经费功能,将单位和项目的支出绩效评价划分为经济建设类、教育事业类、科学事业类、文化事业类、社会保障类、行政管理类、公检法司类、农业事业类和其他类;按照部门性质,将部门支出绩效评价划分为国民经济部门、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国防部门、社会事业部门和其他部门;按照财政管理级次,将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划分为国家财政支出、中央财政支出和地方财政支出。(2)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是衡量、监测和评价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揭示财政支出运行中存在问题的重要量化手段。财政支出内容的复杂性、支出对象的层次性和支出效益的多样性等特征,决定了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必须建立一个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分类体系相适应、多层次、不同类型、立体的指标体系。决策机制具体框架为:建立以行政长官为核心和各相关行政职能部门、经济界、科技界及社会其他各界有关人士为成员的农业财政支出项目决策委员会;严格遵循先上后下、上下结合、逐级上报审批的原则,确立规范的农业财政支出项目决策程序;严格按照评估中心结果进行选项决策;建立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财政事项公示制度,向社会公开、向农民公开,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支出决策论证制和责任制,推进财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第三,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值体系。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标准值是衡量财政支出绩效的基本准绳,是判断财政支出监管质量的客观依据,是确保评价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结果客观公正的基准尺度。为此,在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值体系时,一要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分类体系相适应;二要将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有机结合。

再次,加快财政支出绩效监督法规制度和工作制度体系建设步伐。由于我国目前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相关法律、法规及工作制度近乎空白,极大地制约了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此,笔者建议:一是在《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增加支出绩效管理及监督的有关条款,加强对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约束力,为依法开展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工作提供法律保障;二是各级人大对政府财政收支预决算的审查重点要从合规性、合理性、合法性审查逐步向绩效结果审查转移;三是适时出台《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办法》,对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应遵循的原则、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的主客体、范围、内容、监督方法选择、指标及标准值的设置与选用、绩效监督的组织实施方式、工作程序及绩效监督结果的应用等进行总体规范,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四是按照绩效的内在原则,逐步建立、健全财政支出预算编制(计划)审核环节、执行环节和决算环节的相关监管制度和内控机制,如预算部门(单位)自我评价制度、资金追踪绩效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

下载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途径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途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与途径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看法刘文芳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十一五”期间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并把新农村建设的......

    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途径和办法

    文章标题: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途径和办法——***镇经验体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个重大历史任务,就......

    昌黎县开展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昌黎县开展新农村建设主要途径与方式的调查报告 学校: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指导教师:马立 、 杜晓春 学生:孔凡彬 、 黄浩 柴磊 、 尹中子按照2012年暑期河北省百万大学生和青年教......

    新农村建设开展情况及下步工作计划

    新农村建设开展情况及下步工作计划一、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今年以来,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烟台市从调查研究入手,围绕政策制定、动员部署、成立机构、舆论宣传、典型培......

    基层统战参与新农村建设途径办法经验交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各行各业都要关心支持......

    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话方案

    市委政法委市审计局关于开展“五大行动”帮助××镇北大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组织部《关于在全市开展“五大行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

    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话方案

    市委政法委市审计局关于开展“五大行动”帮助××镇北大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组织部《关于在全市开展“五大行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

    论新农村民主化管理途径

    文章标题:论新农村民主化管理途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探索出了“村情民意恳谈会”这一推进农村民主化管理的新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