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几点思考(共5篇)

时间:2019-05-12 19:06: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镇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镇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乡镇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几点思考

乡镇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几点思考

杨德虎

农业产业化,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重要载体;是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取向,是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那么,在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村工作的形势和任务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正确认识农业产业化和乡镇政府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准确定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

1、农业产业化的兴起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上世纪八十年代,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我国山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初露端倪,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商品农业的发展,九十年代初,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方式在中国广大农村迅速突起,带动了农村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农业自我积累、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能力。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2、农业产业化的真正涵义是农业的市场化、社会化和集约化。市场化是指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核心,以农产品供给总量与结构平衡为目标,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使农业生产要素达到合理配置。社会化是指根据现代农业的要求,把分散的互不联系的独立的生产过程融合为相互联系的社会生产总过程,将农业生产、加工和流通等再生产诸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

集约化是指通过更多的资金、技术和科学的投入,提高土地产出率;采用良种,对土地进行精耕细作,实施科学管理,从而达到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总量的增加。

3、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制约因素。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以生产初级农产品为主的小规模家庭分散经营的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很不适应变化了的国内市场需求和入世后的国际市场的要求。加之农业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现出来,使农业发展出现了“四个不适应”:①、农业生产内部相关部门被机械分离,再生产过程各环节内在的有机联系被人为地割裂,致使农业长期处于外部规模不经济状态,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②、分散的农户家庭小规模经营与商业农业和现代化农业所要求的技术进步不相适应。③、农产品供给结构层次低,与现代市场需求不相适应。④、家庭生产的盲目性,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无序性,造成农业资源的巨大浪费,与市场经济下的农业发展目标不相适应。从我镇农业现状看,还是传统农业模式,没有特色产业,更没有形成农业产供销一条龙。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农业经济增长方式难以转变,制约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乡镇角色定位

乡镇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因此,进一步研究和明确乡镇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的角色定位是十分必要的。从我镇农业现状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强力引导抓产业,给予大力扶持。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首先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各级领导、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不断增强他们锐意进取、实干兴业的创业精神,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操作上,乡镇政府要坚决克服行政命令,不能强制农民种什么或不种什么,应积极给予强有力的引导和指导,使广大农民自觉地参与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上来。要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培训生产技术,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以提高农民调整产业结构,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的积极性。我镇在推行吉阳大蒜连片种植时,就给予了一亩田200元的奖励资金,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目前,全镇种植吉阳大蒜8000亩,300亩连片种植3处。

2.培育龙头带产业、发挥龙头作用。龙头企业必须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龙头企业与关联企业、农户的联系主要以资本为纽带,以利益为动力。明确各利益主体的责、权、利关系。乡镇政府要组织、协调龙头企业与农户以链式结构进行连接,把龙头企业的优势强化转移到农业,将农业产业化、合作化的方式运作到农业,形成以工促农、工农一体化的格局。我镇加禄食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大蒜的加工、销售,每年带动全镇近万亩大蒜种植规模。

3、发展支柱兴产业、建设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产业,没有一个有规模、有档次、有科技含量、有市场潜力、有经济效益的支柱产业作支撑,产业化就是一句空话。支柱产业的培育主要有

产业升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要根据本地优势,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名、特、优拳头产品和高附加值、高创汇产品,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逐步优化升级。吉阳大蒜、赵婆酶豆腐是赵棚传统名、特、优产品。下一步,我们要在这一品牌上做大、做强,做出规模。

4、完善市场稳产业、加强社会服务。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为此,我们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培养农村市场主体,即确保农户独立自主和身份自由,调动农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增加科技含量,激发农村市场主体的主动性;依托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新,提高农村市场主体的组织性;提高土地的集约化程度,释放市场主体的潜能。二是完善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和农村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体系,建立农产品的产区初级市场、多级批发市场和销售零售市畅三是积极培育农村生产要素市场体系,包括农村土地市场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四是培育农村市场中介组织,为农民提供社会化服务。五是加强市场设施的建设与市场规则的制定,以保证农产品生产、交换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

推进农业产业化是乡镇经济发展的重心,只有乡镇形成了支柱产业,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农民增收就有了基础、有了保证,全面建设小康农村的目标就能够尽快实现。

第二篇: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建设的一点思考

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建设的一点思考

2009-12-11 16:42:18 作者:姚成山 浏览:352 次

六安是个农业大市,农产品品种多、产量高、质量优。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全省农业产业化“532”提升行动,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主要成效

(一)主导产业初步形成,龙头企业发展迅速

通过近年来持续发展,我市以优质粮油、生猪、水产品、油茶、奶牛、蔬菜、皖西白鹅、名优茶、六安大麻、茧丝绸、中药材、草竹柳编等为代表的优势主导产业逐步形成,基地建设发展迅速。2008年,全市建成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核心示范区400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55万亩,同比分别增加了200万亩和15万亩;完成油茶新造林1.49万亩,新育苗405亩,抚育低改8.5万亩;新辟茶园2万亩、完成低改茶园5万亩;新辟桑园1.5万亩,新增奶牛1500头以上;11个县级农业示范园开工建设,各类农业标准化小区超过300个。

2008年,全市新增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一家、省级龙头企业12家,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分别达到2家、35家,总数位居全省前列。重新审定和认定市级龙头企业99家,市级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49家,数量实现了翻番。全市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已达2家、亿元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38家,比2007年净增了10家。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已达181.9亿元,同比增长28.3%。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完成农产品加工产值102亿元,同比增长15.2%。

(二)产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品牌农业建设步伐加快

2008年,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141.4亿元、利税16.2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3%和17%。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全市85万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户增收1800元以上,与上年相比增加300多元。通过提升品质和品牌宣传,六安瓜片、霍山黄芽、皖西羽绒、万佛湖鱼头、廷龙瓜子、大别山葛粉和山核桃、天业大米、八公山泉豆制品等一批名优农产品品牌得到了进一步亮化,热销省内外,深受市场欢迎,名优农产品销售价格和销售量年年攀升,给企业和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全市有260多家企业注册农产品商标300多个。近年来,既亮化了六安瓜片、霍山黄芽、皖西羽绒、八公山泉豆制品等老品牌,又涌现了万佛湖鱼头、廷龙瓜子、大别山葛粉和山核桃、天业大米等一批新品牌。其中六安瓜片、霍山黄芽、皖西羽绒获国家证明商标注册,霍山石斛、六安瓜片等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拥有安徽省著名商标农产品30个,26个农产品入选安徽名牌;拥有无公害农产品58个,绿色食品72个,有机食品21个,“三品”认证面积超过300万亩。在品牌效应的推动下,六安农产品扩大了知名度,提升了外向度。

(三)外向型农业发展迅猛,出口创汇持续攀升

近年来,我市通过加强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推广和应用标准化农产品生产技术、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自营出口与代理出口相结合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产品国际贸易。2008年,全市拥有农副产品出口实绩的加工企业40多家,创汇超过1.9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

额的60%左右。出口企业涉及草竹柳编、羽绒、茧丝绸、果菜、水产、茶叶等行业,其中,羽绒及制品创汇2480万美元,草竹柳编制品创汇13441万美元,主要出口到欧、美、日、东南亚地区。在全市出口额前17家重点出口企业中,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10家,2008年出口额达到15174万美元,在重点出口企业中比重占75%。

(四)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初具雏形,利益联结不断加强

各地积极谋求“农户利益链”与“企业产业链”相融合,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全市定单农业面积达200万亩以上、生猪110万头、家禽超过4000万只,订单成效额达到32亿元;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发展到580个,会员14万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能够积极帮助农户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帮助解决生产资金、技术、信息等难题,让优质生产为农户带来附加值收入,构建企业与农户互信合作机制。安徽夏星家禽养殖合作社现有会员(主要为养殖大户)412户,合作社与县农行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每个社员养殖户担保3-30万元贷款,社员肉鸡年饲养量已达2000万只,户均年收入达5万元。

二、存在问题

从总体上讲,我市农业产业化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与不足。

(一)龙头企业规模不大,管理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企业综合实力不强,科技含量不高,加工层次较低,带动千家万户农民闯市场的能力不够。普遍存在运行机制不灵活、管理水平低、人才严重匮乏以及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等问题。

(二)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产业链条短,深加工产品比重低,品牌化产品少,因而出现要么优而不多,要么多而不优。许多龙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不少企业资金不足,贷款困难,使得龙头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三)利益联结机制有待探索。很多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没有建立紧密的利益分配关系,经不起市场风险考验,不能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甚至与民争利。受全球金融风暴影响,国际市场极其疲软,茧丝绸、羽毛绒及其制品等需求量大幅减少,价格也连续大幅下跌,造成企业库存越大、亏损越多的状况,不仅损害了企业利益,还严重损害了农户利益,不利于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三、对策建议

为继续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建设,根据市情要进一步强化“四种理念”,狠下“四项功夫”,即抓农业产业化就是抓工业化、城镇化的理念,抓农业产业化就是抓农业现代化的理念,抓农业产业化就是抓农民市场化的理念,抓农业产业化就是抓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要在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上下功夫,要在推进基地建设上下功夫,要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上下功夫,要在品牌农业建设上下功夫。为此,建议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继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以全市现有39家农业产业化甲级队、乙级队和预备队为重点,着力培育和壮大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龙头企业群。加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及时将好项目、好政策告知企业,指导帮助企业做好项目编报和争取工作,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同时,鼓励引导一批市场相关、产业相联、意愿相合的龙头企业走向联合,组建集团、减少内耗,增强实力。

二要强力推进基地建设。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思路,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打造一批区域特色明显、生产积聚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园区。大力发展有机、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积极构筑农产品标准、新技术推广应用、检验检测、质量安全管理、病虫害预警防控等体系建设。

三要加大品牌农业建设力度。紧紧抓住品牌创建、品牌营销、品牌整合和品牌保护四个环节,加大对名牌农产品的申报认证和宣传推介力度,打造企业品牌、区域品牌及省级、国家、国际等品牌体系。进一步做好名优农产品进超市工程,主动组织参加中国国际农交会、上海农交会、合肥农展会等大型农展会和名优产品推介会,努力开拓外地市场。

四要加大资金投入。要争取各级财政逐年增加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投入。加大项目储备和争取力度,加强农业产业化项目库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及省级涉农资金扶持。加强银企对接和银政对接,给予规模大、效益好、信誉度高、发展前景好的行业排头兵增加授信额度,提供信贷便利,扩大贷款规模,加大资金投入。

五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发展“订单农业”,推行并规范产销合同制。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基地)的合作模式,通过土地使用权、产品、技术和资金等要素入股,使龙头企业与农户在产权上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制定积极的扶持措施,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大户、集体经济组织、农业科技服务单位等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民合作组织健康有序地发展。

六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鼓励社会工商资本、民间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抓住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制定优惠政策,降低门槛,主动与国内外大中型龙头企业攀亲结友,借助外来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实现自身超常规发展。实施好“神农杯”全民创业竞赛活动,对龙头企业和回乡农民工开展创业加大奖励和政策引导力度,有效地扩大农业投资力度和规模,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进程。

第三篇: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

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种全新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近年来,耀州区农业按照“稳粮、优果、兴牧、扩药、增菜”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果、牧、药、菜”四大主导产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截止2006年底,全区水果面积已发展到15.5万亩,水果挂果面积10万亩。干杂果面积达到34.2万亩。奶牛发展到11140头,肉牛7.4万头,肉羊10.2万只。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65万亩。大棚蔬菜发展到510亩,大田蔬菜发展到5.2万亩,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但从整体上看,与建设农业大区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滞后,资源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创新抓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模式,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走出一条以工促农,工农互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

一、深刻认识农业产业化重要意义

农业的产业化,其内涵就是以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以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为方向,以坚持市场导向为核心,以培育特色产业、产品为关键,以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延长农业产业链为重点,以工业化的组织方式为手段,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在这个系统中,农产品加工企业处于中心环节,因此,抓农业离不开抓农产品加工业,抓龙头企业实际上就是抓农业。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以企业为导向,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开发农业技术,组织农业生产,搞好农产品流通,为卖而产,为赚而卖。

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农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启示我们,农业和农村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工业企业进入农业领域,扩大优质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强城市对农

村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实行产业化经营,使城市和农村的联系更加紧密,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新跨越的迫切需要。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将土地适度向龙头企业、种养大户集中,加快土地资源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推动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可激活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规模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运销等领域,加快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变;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可吸引科技人才投身于推广农业科技、转化成果、开展技术培训,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如果不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沿袭传统的方法抓农业,农村大量的资源、要素就仍将处于分散、闲置的状态,就很难使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障碍

一是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更加突出。我区农业还处于小规模经营状态中,农户受自身经济实力限制,投入能力很低。加之大部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很强,把土地当作最可靠的生活保障,对承包的土地宁可广种薄收,粗放经营,也不愿转让经营权或从事二、三产业,导致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难以扩展。我区是农业大区,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就是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实现“一升一降”,即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但我区大部分农民缺少现代农业意识,农业产业化程度很低,在农村“千户生产千户卖,千户发展千户难”的现象非常严重。二是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结构调整步伐缓慢。目前,全区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比重较大,二、三产业比重过小,75%的劳动力被捆绑在农业上,而二、三产业所占劳动力数量较少。从农林牧渔结构上看,2006年农业总产值49348万元,农业产值34177万元,林业4386万元,牧业8894万元,渔业211万元,可以看出,种植业比重偏大,养殖业比重偏小,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

三是龙头企业少,产业化程度低。全区乡镇企业总户数为5927户。而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较少,目前,产值超千万元以上的企业只有绿

想集团一家,产值为7838万元。可以看出,我区的农业产业化程度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四是传统农业的经营体制限制了金融体系作用的充分发挥。目前,我区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农业贷款总额的70%左右,但农户贷款覆盖率很低,多达三分之二的农户没有享受到农业贷款,农户的信贷需求往往小而分散,缺少抵押担保,且多集中在春耕期间,我区农业在发展过程中自身不能够充分利用金融的支持作用。一方面资金短缺,另一方面又不能有效利用,传统农业对金融进入农村领域造成了极大障碍。

五是现行的农村体制已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全区大部分农村干部受传统农业观念影响,现代农业知识缺乏,在引进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和带领农民走向市场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大部分农村基层干部抓农业一直局限在抓种、抓收的工作状态,普遍缺乏经营农业生产的理念。对农产品市场信息、市场预测、经营分析、加工营销和生产成本、效益等研究远远不够,对农业生产缺乏整体把握和规划。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中信息不畅,而政府部门提供的服务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和广大农民的需求,农村基层组织在农民急需的销售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资金服务、法律和文化等公益服务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对策

(一)抓龙头企业培育,为农业产业化打造强势主体。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深化农产品加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一件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大事,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在全力抓好重点龙头企业的过程中,要着力“提升壮大一批、培育发展一批、引进嫁接一批”企业,实现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形成良性互动。同时大力支持城乡民营企业争当龙头,鼓励城市工商企业带着资金、信息、技术参与农业开发,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系列加工。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新型利益分配机制,逐步由契约联结、服务联结向资产、资本联结方向发展,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目前,重点要抓好绿想、农发乳

业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建设。要不断发展壮大绿想集团。在搞好生产发展的同时,加快新产品的科研开发,进一步提高果酒、果汁、果醋等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尤其要加强市场开拓和营销能力,扩大市场份额。发展壮大农发乳业公司。依托陕西农发乳业公司的名牌效应和技术优势,坚持走“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奶牛产业化发展之路,在组织管理上形成公司与农户“利益均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互惠互利,相互依存,规范运作,实现公司与奶农的“双赢”。

(二)抓农业产品基地建设,为产业化建好“第一车间”。按照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的要求,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依托龙头企业,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加快培育和建设有龙头企业带动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果业基地建设。突出技术提升,调整、提高果业,使果业发展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一是加快果业结构调整步伐。引导其向优质化、区域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集中建设中部残塬和北部山区基地。二是引进名、优、特新品种,更新换代,减少晚熟品种,增加早熟、中早熟品种。三是积极实施优果工程,普及推广高接换种、树形改造、节水灌溉、果实套袋、果园生草、病虫害防治、配方施肥以及果品着色等实用技术。四是切实抓好出口苹果基地和加工专用苹果基地建设,逐步提高果品科技含量和市场份额。同时,也要抓好核桃、花椒、红提葡萄、柿子等干杂果基地建设,使全区果品结构多样化、品种优质化。

畜牧业基地建设。当务之急是进行规模扩张,壮大畜牧业支柱产业。一要兴建规范化养殖小区,使畜牧养殖小区成为畜牧业规模化、基地化、集约化养殖的科技示范园,有力辐射带动全区乳畜、肉畜发展。要以小丘、坡头、关庄、寺沟、董家河、孙塬等乡镇为重点,建设奶牛小区,每个乡镇发展养殖专业村2-3个,建成规模养殖小区3-5个,入驻小区奶牛200-300头,使其成为千头奶牛乡镇;北部山区要以发展肉牛、肉羊为主,兴建万头肉牛乡镇和万只布尔山羊乡镇。通过几年发展,使耀州区成为铜川乃至渭北规模化畜牧养殖基地,全区肉牛存栏10万头,奶牛存栏2万头,羊存栏10万只(其中发展布尔山羊2万只),使畜

牧业总产值超过亿元,占到农业总产值40%以上。二要出台优惠政策。把移民搬迁工程与畜牧养殖小区结合起来,凡入住小区的养殖户都得到移民搬迁工程补助款;建设养殖小区的用地一律按照农业生产用地对待;入住小区的农户按牛头数划给一定数量的饲草地;鼓励企事业单位利用闲置场地发展畜牧业,从贴息贷款、专款上予以扶持;鼓励、支持科技人员领办、自办畜牧示范场,促进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吸引外地经济组织和个人投资发展畜牧产业,在资金、场地、待遇等方面予以优惠。

药材和蔬菜基地建设。当前,要引进发展药材加工生产和销售药材的龙头企业,提高加工生产一体化水平、降低市场风险,促进药材产业稳步发展。蔬菜产业要围绕新区和耀州区,重点发展城郊型现代设施农业。寺沟、坡头、董家河、孙塬等乡镇要重点发展以大棚菜、反季节水果为主的高效设施农业,扩大规模,培育千亩大棚蔬菜基地,力争使蔬菜面积累计发展到5000亩,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为产业化架起坚实桥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连接市场、龙头企业和农户的桥梁,是强化农村社会分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推动农民整体进入市场的有效形式。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要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注重引导和提供服务,抓一批典型,示范、引导农民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切实改变我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规模小、素质低、散而乱的局面。

(四)抓市场环境建设,为产业化创造良好平台。实行农业产业化,离不开良好的市场环境,因此,要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和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对劳动力、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配置作用;进一步完善市场规则,降低市场门槛,遏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现象;加强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破区域封锁和地方保护,促进商品和资源的自由流动。

(五)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化奠定坚实基础。针对我区农村设施建设薄弱的现状,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放开基础

设施建设市场,采取多种形式筹资,鼓励企业、个人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集中力量高标准建设防洪、灌溉、排涝、蓄水、供水等水利骨干工程。同时抓好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二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切实抓好退耕还林工程,搞好植树造林和荒山造林,加强我区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严厉打击偷采盗伐国家林木资源行为。三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大力推广以深松为主,松、旋、耙相结合的土壤耕作技术,推广秸秆还田,多积多造、多施多用有机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对我县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几点思考

对我县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几点思考

――在全县中心组读书(研讨)会上的发言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是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国家出台了许多惠农政策,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这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前提,但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走农业产业化道路。

农业产业化经营 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择优确定农业的主导产业,通过实施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种、养、加、产、销一体化经营。它是当前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改变农村面貌的有效途径。就我县而言,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推进农业产业化。

一、找准切入点,确定主导产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首要问题

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区域性主导产业是指在未来发展中具有较强生命力的产业。在一定时期内具有技术先进,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显著,能够大幅度地增加农民收入。正确选择主导产业,有利于促进农业区域化和专业化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向纵深发展。而农业主导产业的形成和演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区域经济结构、市场取向和资源优势等影响。农业主导产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围绕主导产业实行种养加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提高农业的增值能力和比较效益。

农业主导产业一般要要具备以下主要特征

1、以大规模专业化生产为基础,以商品生产为目的,具有区域经济的资源优势。

2、发展潜力大,在市场有较高的竞争力,经济效益显著,具有较高的增长率。

3、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具有较高的市场扩展能力。

4、影响面广,对其他产业和整个经济发展具有强烈的推动作用,具有较强的前后关联性,形成相关产业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5、具有很强的科技开发优势,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6、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实现产业优势。

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必须综合考虑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因而,我们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资源优势原则。主导产业的选择应建立在深刻认识本区域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的基础上。在考察资源优势时,要用发展的、动态的眼光,从长远来考察。

2、市场供求原则。农业主导产业不但在区域农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而且它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产品市场扩展能力强。

3、经济效益原则。提高经济效益是农业发展的最终目标。选择农业主导产业应在各产业产值和农民收入的构成中具有较大份额。

4、关联效应原则。农业主导产业不但在区域中起主导作用,而且它能带动相关二、三产业发展的作用。

5、产业优势原则。具有资源、市场、技术等潜在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培养和开发能够形成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成为本地区的龙头或新兴产业。

近两年,县委、政府把脱水蔬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口来抓,已初步形成了外有市场、县有龙头、乡有基地、户有品种的产业化格局,成为全盟最大的脱水蔬菜种植、加工、销售集散地。由于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种植效益好,农民种1亩脱水蔬菜纯收入比种玉米多收入500---1000元,是粮食产品效益的2—3倍,脱水蔬菜产业得到了农民认可。事实说明,只要找准主导产业,抓住市场机遇,引进龙头企业,就能够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突破口。

二、抓好“三个环节”,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产业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环节很多,主要有三个要素:一是龙头企业,这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二是原料基地,这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和依托。三是抓住市场,这是农业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和命脉;

(一)依托资源,培育好“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牛鼻子”。其触角能指向市场,龙尾指向千家万户,既是产业化的组织形式,又是农民与市场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载体作用。要实现我县农业产业化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找准突破口。根据我县龙头企业规模偏小、数量偏少,运行机制和联结机制存在缺陷的主要问题,从做大做强做多做活龙头企业着力,才能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创新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创新发展思路,深化对中央关于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认识,把扶持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优先发展作为现代农业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兴县富民的重大战略。创新发展环境,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形式,创新工作思路、创新服务举措,把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大力扶持名牌产品、名牌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开发培育名优产品,特色产品,重点扶持产业链长、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生产加工型龙头企业,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培植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给予重奖。要加大资本市场资源整合力度,依托优势龙头企业,借助资本运营,通过重组并购,发展一批大型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

3、实行大开放战略,大力引进和发展各种类型的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我县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的优势,千方百计引进国内大型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发展一批出口创汇龙头企业,提升我县龙头企业的规模和市场开拓能力。放手发展民营和个体龙头企业,解决我县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规模偏小的问题,形成以大型龙头企业为核心,小型龙头企业为骨干,遍地开花的中介组织、小型龙头企业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组织格局。

4、大力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协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是连接龙头企业和农户的重要桥梁。我县农民加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要大力加强行业协会建设。一是要放手发展,鼓励多种形式一起上,形成多层次、多类型、跨区域的发展格局。二是要按照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原则,规范和管理农村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5、加强组织领导,整合政府支农资源,建立有效的农业产业化支持系统。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环境,提高政府部门服务意识和办事效率,创造产业化发展的低成本优势。加强宏观引导,推进农业区域布局调整,加快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认真总结和推广各地行之有效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创造和维护公平竞争,信守合同的市场环境、法制环境和社会信用环境,保护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加大政府财政、税收支持力度,通过政府财政支出和国债项目建设的方式,重点改善一些优势明显、潜力突出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降低龙头企业外部经营成本。

(二)因地制宜,建设好原料基地。

基地建设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和依托。就目前我县基地建设来说,基地建设存在着建设标准低、产品质量不高;存在着农民无力投入,企业不愿投入,政府指导、规划和扶持跟不上等原因。因此,基地建设不仅是农民自己的事,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事,更是政府正确引导和扶持的事,这就需要农民、企业、政府一齐上。

1、选准模式。要根据企业规模、市场环境、产业品种和农民思想认识程度等因素,因地制宜选好适应本地的模式。根据我县实际,建议推广一下几种模式:一是公司带动型(公司+基地+农户)。就是以公司为主体,由公司先期提供种子、化肥等物资和技术服务,农民在出售原料后兑现先期成本。二是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型(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农户)。就是通过农民组建协会,由协会与企业签定协议,协会统一为会员购进种子、化肥和提供技术帮助,减少销售环节,实行统一价格、统一销售。三是订单农业促动型(龙头企业+农户)。以签订订单的形式解决农民“卖难”问题,主要适用于特色作物和经济作物。

2、加大投入。首先,政府要加大对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扶持农户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其次,要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保证每户有位种田明白人;再次,企业要为农户提供种子、化肥、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帮助,最大限度的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产出效益,实现农民与企业“双赢”;最后,要转变观念。

3、调动农民积极性。一要加强政策引导。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农民从事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二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户带邻里、典型户带一片、帮扶户互帮互助等做法,以点带面逐步扩大户数和范围,让更多的农民在产业化中得到好处。三要积极培养农民市场意识,利用县、乡、村三级网络把农民联合起来,通过信息网络使农民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了解市场行情,依靠市场信息安排生产、指导流通,逐步提高农产品商品价值。四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工具,宣传致富典型,特别是宣传靠结构调整致富的典型,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影响农民,变被动接受为主动争取。

4、建立机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必须坚持为农民服务的方向,通过开展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为农户提供种养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等多种服务,提高龙头企业的服务能力。鼓励龙头企业设立风险资金,采取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驾驭市场,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市场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途径和命脉,要进入、适应和驾驭市场,关键是要提高龙头企业的“六种能力”。

一是要具备准确把握市场的能力。提高企业对其经营的农产品的市场状况有全面了解的能力,包括了解主要竞争对手的情况及影响供求和价格变化的各种因素,及时向农民提供市场信息,避免生产的盲目性。

二是要提高管理者的能力。拿脱水蔬菜企业来说,企业的管理者都是刚放下锄头,走入企业管理的农民,只有加强培训,提高管理水平,才能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三是要提高产品开发创新能力。企业要能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引进先进技术,生产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从而稳定地提高市场占有率,为所带动的农民创造稳定生产的基本条件。

四是要提高服务农民的能力。龙头企业要在优良品种的供应、管理、收购、加工、储运、销售等方面对农民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在服务农民中求生存,在服务农民中求发展。

五是创建品牌的能力。以创品牌和获取长远利益为出发点,不断提高营销层次,提高产品的知名度。

六是要提高占领市场的能力。要尽快扶持行业销售“龙头”,以这些销售“龙头”企业为中心,加快企业间的联合和重组,逐渐把一些小企业改造成大企业的生产车间,走分散生产、统一对外销售的路子。销售龙头企业根据合同来指导小企业按品种、数量和价格与农民签定基地原料订单,产品由销售“龙头”企业统一对外销售,彻底改变目前多数小企业盲目生产和无序竞争的状况,从根本上增强脱水蔬菜行业在国内外市场的整体竞争能力。

三、转变政府职能,营造农业产业化的良性循环

(一)要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农业产业化在它的初始阶段,需要人们给予精心的培育和扶持,尤其需要各级政府为她的成长创造出良好的发展条件。在推行产业化经营中,政府的职能不是去干预“龙头”企业的经营活动,而是发挥服务职能,在规划、指导、扶持、管理上多做工作。

(二)要充分提高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农业产业化的主体是亿万农民群众,必须充分调动广大农民自觉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切实保障让农民群众从中得到实惠。要按照示范、引导、启发、教育的工作方针,坚持典型引路。不得搞行政命令,不得下达指标,不能刮风,不能一哄而起,不能盲目地搞一些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只要我们把积极进取的热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周密组织、正确引导、精细工作,坚定不移地带领农民走产业化道路。

(三)要推动劳动力转移。“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解决农民增收难。要解决农民增收,还必须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方式、就业结构进行调整,把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通过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可以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前提下允许农户将承包的土地转包、转让、互换、入股和合作开发,这样,就能形成生产经营一体化、经济利益共同化、管理企业化和服务社会化,农村支柱产业就能形成,农业产业化的步伐就能加快,农民增收就有了基础、有了保证,全面建设小康农村的目标就能够尽快实现。

第五篇:关于推进邵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关于推进邵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邵阳作为湖南省的农业大市,该如何立足于本地实际,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对于全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邵阳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一)基本概况。邵阳市位于湘中偏西南,处湘、资、沅水、西江的河源段和资水上游。境内水能资源丰富,溪流密布,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全市总人口797.52万人,是湖南省人口最多的市,其中乡村人口占66%,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市。

(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2011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9.75亿元,比上年增长4.6%。畜牧业完成总产值118.08亿元,增长7.6%。林业完成产值13.92亿元,增长1.5%;渔业完成产值8.62亿元,增长1.6%;水产品总量8.83万吨,增长0.5%。

(三)基础投入不断加大。2011年全市完成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8.53亿元,比上年增长33.4%。财政资金中农林水事务支出21.3亿元,增长4.9%。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81.79万千瓦时,增长5.4%。农民专业合作社1510个,增长6.4%。

(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全市根据自身自然资源条件、各地产业基础以及发展潜力,将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摆在农业产业化突出位置,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方面,全市乳业、竹松、果蔬、药材等特色农业支柱产业已具规模。南山奶粉、雪峰蜜桔、无病毒脐橙、隆回三辣、武冈铜鹅、邵东黄花驰名海外;茶叶、玉兰片、金银花久负盛名。邵阳是全国最大的脐橙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优质辣椒基地。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广度不断扩大。2011年全市完成劳动力转移就业120余万人,为全市带来136多亿元的劳务收入。

(五)农产品加工企业日益壮大。农产品加工业企业数量和规模日益壮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农业产业化企业4490家,实现销售收入245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农产品加工企业4017家,实现销售收入235亿元,增长19.5%。农产品产业化规模企业312家,增长5.4%,实现销售收入67.85亿元,增长24.6%。龙头企业积极为农户提供技术、信息、资金等服务,成为带农惠农的中坚力量,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

二、邵阳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央及地方政府一系列强农惠农的政策措施的刺激下,过去的一段时期内,全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通过冷静思考和对比分析我们不难看到,全市的农产品加工率和加工水平仍远远低于全省水平,与全国水平相差更远。农民收入与全省、全国的差距不但没有减小,反而在不断拉大,农产品价格的上升也没有同步拉升农民收入。在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农村社会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邵阳农业产业化在进一步发展的道路上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龙头企业力量偏小,核心竞争力不强。2011年农业产业化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家,年销售收入1-10亿元的企业20家,只占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数的6.4%。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成为影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加工转化份额小,深加工率低。二是企业品牌影响力小。三是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要还停留在以初加工产品为主的阶段,深加工产品以及精细加工产品很少。

(二)比较优势欠缺,赶超压力巨大。2011年邵阳市国民经济总量907.23亿元,居全省第9位,增长13.2%,增幅居全省第10位。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373元,居全省第10位,增长16.3%,增幅居全省第12位,仅比湘西自治州和张家界的增长速度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薄弱,落后于全省大部分市州。在新一轮的发展形势下,邵阳作为湘中偏西南半山半丘陵区,又不在“3+5”城市群之列,毫无政策上的优势,赶超发展压力进一步加剧。

(三)基础建设滞后,区位效应难以凸显。邵阳市东南临湖南省第二大城市衡阳市、永州市,南抵广西自治区桂林市,西接怀化市,北达娄底市,有着发展农业产业化农产品物流业的优越区位基础,但落后的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滞后的交通建设阻碍了产业的发展。

三、推动邵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要加快邵阳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立足于邵阳农业的现实基础,分析邵阳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要以发展壮大本市龙头企业为抓手,鼓励和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不断开拓产业发展新领域,才能在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取得实效。

(一)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全面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力量,要按照提升壮大一批、培育发展一批、招商引进一批的原则从政策、基地、品牌建设三方面出发,全面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强化政策引导效应。在现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制定更加完善细致的产业发展规划和优惠政策,通过注重产业链的延伸带动作用与科技、物流的增值效应出发,引导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扩大加工规模,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二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农业产业化信贷服务,积极满足客户的贷款需求。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满足龙头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稳步增加对龙头企业的贷款投放规模。三是积极培育地域品牌。加强农产品商标注册和产权、专利权的保护,整合优势资源,主推团体品牌。将市外、省外以及国外消费市场作为品牌定位的主要目标,尝试在营销终端对优势产业的拳头品牌如南山奶粉、雪峰蜜桔、金银花等进行整合,集中精力打造出邵阳的名牌名片,通过参加展销会及媒体等平台宣传推介,提升龙头企业整体竞争力。

(二)大力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要把科技进步放在重要位置,充分利用现有科技力量和科技成果,并不断开发、引进新成果,广泛应用于农业产业化链中的各个环节,重点提高农产品基地和加工企业的科技水平,提高农产品及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一是要大力推广普及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要坚持抓好科技推广工作,努力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是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大在科技研究上的投入,引进新的生产技术。加强与各大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共同体。三是着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村青年,积极创建青年生产经营示范基地,培养一批农业科技管理人才,鼓励农村青年实用人才领办科技推广项目,促进农业生产的增产、增收、增效。

(三)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要大力发展现代化物流业,构建畅通的物流通道。要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推进物流信息化需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培育整合农产品物流企业龙头企业,抢先占领区域性农产品物流市场份额。整合农产品物流相关信息,由农业、商业、金融等部门共同参与,构建农产品供求、交易及价格等一体化信息平台。二是构建路桥和信息大通道,形成交通大网络。构建以铁路为龙头,公路为主体,航空和水运为辅助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优先改造、建设优势产业区域的交通环境,助推连片集中发展产业集群的形成,促进市场—企业—基地—农户产供销一体化,以更加便捷高效充足的承接能力为农业产业化发展体质,为农民增收提速。三是健全融资配套措施,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建立企业经济及社会信用评定体系,积极搭建银企洽谈平台,推荐信誉好的企业进入金融机构贷款项目库。按照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逐年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的投入,细化措施,保证各级财政支农资金及时、准确发放到位。目前,我市省级龙头企业中,还没有上市企业,因而有必要在龙头企业中,选择一批成长性好、具备上市潜力的企业,以资本运作的方式,通过并购、重组整合资源,组建大型企业集团筹备上市,同时要加强企业上市时有关的政策性、程序性问题的跟踪指导和服务。

(四)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开拓国外销售市场。结合区域特点,充分发挥邵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历史,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加强合作,强化规范建设,不断丰富和拓展休闲农业功能和文化内涵,加快推进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介休闲农业游,打造属于邵阳的旅游名片。二是要立足多样化、优质化的市场需求,着眼于提高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重点发展市场占有率高、国内或国际市场前景广阔的优势农产品。同时积极开拓农产品出口市场,抓住诸如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后多种农产品实行零关税的契机,建立健全全国国际营销网络,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促进农产品出口,增强海外市场的影响力。

下载乡镇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几点思考(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镇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几点思考(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农业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在我国农村中建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党在农村的一项基本政策,应当长期坚持。......

    乡镇年度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

    乡镇年度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 今年我镇坚持“围绕特色、因地制宜、挖掘优势、做大做强”方针,紧紧围绕“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保持农民持续增收”这个目标,不断拓展农业增效、农民......

    关于农业产业化的思考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思考农业产业化的命题,不在于确认农业的产业地位,而在于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即按照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要求,通过一种合适的中介载体,把联产承包责任制......

    关于农业产业化的思考

    也谈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取向。平度市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市,更应该紧紧抓住时代发展的脉搏,推行科技兴农,目前形势下,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

    新形势下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与思考今年,国家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省委、省政府将*纳入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范畴,*将在今后一个时期围绕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目标不......

    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性思考

    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性思考 衡水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刘俊生 作为农业大国,如何把产业链做的既粗又长,把产业化做的既大又强,是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课题,也是事关我国经......

    加快推进翠屏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加快推进翠屏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翠屏区政府副区长 万云江 农业产业化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为重点,依靠龙头企业、中介组织的带动......

    农业产业化推进会汇报材料[★]

    农业产业化推进会汇报材料 今年以来,菜园镇按照“巩固、提升、发展”思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狠抓落实,全镇农业产业化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先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取得的主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