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我县发展现代农业的几点探讨
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经过多年发展,我县建设现代农业已经具备了较好基础。本文就这一课题进行了一些探讨,供决策参考。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与特征
现代农业是伴随农业现代化的出现而产生的新概念。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提出的现代农业,就是要实现农业“四化”,即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和电气化。后来有学者将现代农业进一步表述为“七化”:即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科学化、增长方式集约化、经营循环市场化、生产组织社会化、生产绩效高优化和劳动者智能化。
之后,专家将现代农业与原始农业、传统农业进一步相区别。认为,现代农业不同于原始农业以采集和游牧为基本特征,使用石器工具从事简单农事活动,“为生存而产,无所谓买卖”;也不同于传统农业依靠人力、畜力和一定的生产工具以及先辈积累的经验从事农业生产,以自给自足为目的,“为温饱而产,有多余而卖”;而是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普遍使用现代生产工具,科学应用现代生产资料,全面实行现代经营管理,生态环境良好可持续发展的发达农业,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追求目标,“为销售而产,为赚钱而卖”。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综合分析,可以发现,现代农业具有以下五个明显特征:一是科技支撑。生产经营活动中,普遍采用以基因、工程、电子计算机、核能、太阳能等现代科技为基础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法,科技含量高,农民素质高。二是产经复合。突破传统农业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和突出食品保障功能的局限,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经营,衍生出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后续产业。三是规模集约。社会分工高度细化,“一村一品”、“多乡一品”、“区域一品”的现象普遍。四是产出高效。高投入,低能耗,单位面积产量高,质量优,市场广,经济社会效益好。五是生态环保。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以“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安全和放心农业标准为准则。
二、我县现代农业的发展定位
**发展现代农业,总体上应该遵循“做活山地文章,发展绿色农业,壮大特色产业”的思路,具体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科学定位:
⒈角色定位:生态基地,加工中心。一是突出生态优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加快建设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产品优质环保的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和融现代装备、乡土风情、娱乐休闲、文化教育和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基地,通过5—10年努力建成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二是突出加工增值。克服“果品卖筐,牲畜卖头,木材卖方”的弊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兴建农产品加工园区,培植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大宗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提升产业水平,通过5—10年努力建成湘西北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心。
⒉产业定位:橘茶菜禽,特色立县。一是依托“三水”流域,建设50万亩柑橘产业区。二是依托“三山”带动,建设10万亩茶叶产业区。以壶瓶山、太青山、白云山为中心,集中成片建设200个良种茶专业村,扩大有机茶,生产名优茶,成为“全国有机茶叶第一县。”三是依托“三高”优势,建设7万亩蔬菜产业区。发挥高山地理、高寒气候、高端销售的综合优势,集中成片建设东山峰、南北镇、壶瓶山、太平、子良、三圣、维新高山缓季蔬菜园,成为“全省高山蔬菜第一县。”四是依托“三业”互动,建设2000万羽家禽产业区。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双佳农牧为主体,建设集饲料生产业、家禽养殖业、屠宰加工业于一体产值过10亿元的产业链,成为“全省家禽产业第一县”。
⒊市场定位:“立足沿海,面向亚太”。一是,抓住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等沿海地区工业快速发展、经济收入和消费水平较高、农业日渐萎缩的机遇,深入研究沿海农产品市场,量身加工农副产品,建立供需互动的外销大通道,促进**农产品快速占领沿海市场。二是,紧盯“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众多(含中、美等21个国家)、人口总量大(26亿)、GDp和贸易额占全世界比重大(分别为56、48)的优势,积极参与相关活动,让更多**农副产品融入亚太市场。三是,主动创造条件,积极分享中国加入WTO、《中国—东盟果蔬贸易零关税条约》、《内地与港澳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9+2”泛珠区域合作等带来的优良环境和优惠政策,寻求更多商机,扩大农副产品出口。
三、我
第二篇:对我县发展现代农业的几点探讨
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经过多年发展,我县建设现代农业已经具备了较好基础。本文就这一课题进行了一些探讨,供决策参考。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与特征
现代农业是伴随农业现代化的出现而产生的新概念。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提出的现代农业,就是要实现农业“四化”,即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和电气化。后来有学者将现代农业进一步表述为“七化”:即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科学化、增长方式集约化、经营循环市场化、生产组织社会化、生产绩效高优化和劳动者智能化。
之后,专家将现代农业与原始农业、传统农业进一步相区别。认为,现代农业不同于原始农业以采集和游牧为基本特征,使用石器工具从事简单农事活动,“为生存而产,无所谓买卖”;也不同于传统农业依靠人力、畜力和一定的生产工具以及先辈积累的经验从事农业生产,以自给自足为目的,“为温饱而产,有多余而卖”;而是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普遍使用现代生产工具,科学应用现代生产资料,全面实行现代经营管理,生态环境良好可持续发展的发达农业,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追求目标,“为销售而产,为赚钱而卖”。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综合分析,可以发现,现代农业具有以下五个明显特征:一是科技支撑。生产经营活动中,普遍采用以基因、工程、电子计算机、核能、太阳能等现代科技为基础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法,科技含量高,农民素质高。二是产经复合。突破传统农业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和突出食品保障功能的局限,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经营,衍生出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后续产业。三是规模集约。社会分工高度细化,“一村一品”、“多乡一品”、“区域一品”的现象普遍。四是产出高效。高投入,低能耗,单位面积产量高,质量优,市场广,经济社会效益好。五是生态环保。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以“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安全和放心农业标准为准则。
二、我县现代农业的发展定位
**发展现代农业,总体上应该遵循“做活山地文章,发展绿色农业,壮大特色产业”的思路,具体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科学定位:
⒈角色定位:生态基地,加工中心。一是突出生态优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加快建设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产品优质环保的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和融现代装备、乡土风情、娱乐休闲、文化教育和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基地,通过5—10年努力建成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二是突出加工增值。克服“果品卖筐,牲畜卖头,木材卖方”的弊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兴建农产品加工园区,培植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大宗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提升产业水平,通过5—10年努力建成湘西北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心。
⒉产业定位:橘茶菜禽,特色立县。一是依托“三水”流域,建设50万亩柑橘产业区。二是依托“三山”带动,建设10万亩茶叶产业区。以壶瓶山、太青山、白云山为中心,集中成片建设200个良种茶专业村,扩大有机茶,生产名优茶,成为“全国有机茶叶第一县。”三是依托“三高”优势,建设7万亩蔬菜产业区。发挥高山地理、高寒气候、高端销售的综合优势,集中成片建设东山峰、南北镇、壶瓶山、太平、子良、三圣、维新高山缓季蔬菜园,成为“全省高山蔬菜第一县。”四是依托“三业”互动,建设2000万羽家禽产业区。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双佳农牧为主体,建设集饲料生产业、家禽养殖业、屠宰加工业于一体产值过10亿元的产业链,成为“全省家禽产业第一县”。
⒊市场定位:“立足沿海,面向亚太”。一是,抓住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等沿海地区工业快速发展、经济收入和消费水平较高、农业日渐萎缩的机遇,深入研究沿海农产品市场,量身加工农副产品,建立供需互动的外销大通道,促进**农产品快速占领沿海市场。二是,紧盯“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众多(含中、美等21个国家)、人口总量大(26亿)、GDp和贸易额占全世界比重大(分别为56、48)的优势,积极参与相关活动,让更多**农副产品融入亚太市场。三是,主动创造条件,积极分享中国加入WTO、《中国—东盟果蔬贸易零关税条约》、《内地与港澳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9+2”泛珠区域合作等带来的优良环境和优惠政策,寻求更多商机,扩大农副产品出口。
三、我
县现代农业的发展举措
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结合我县农业发展现状,我以为,**要真正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狠抓落实:
⒈制定发展规划。组织“全县发展现代农业合理化建议征集和讨论”活动,聘请相关专家、学者和本县实践者组成调研组,编制《**县发展现代农业中长期规划》,作为今后较长时间内全县“三农”的行动指南。
⒉保护生态环境。切实做好封山育林、水土保持、退耕还林等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行清洁生产和安全生产,保护青山绿水,保住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⒊改善设施装备。实施沃土工程,建设高产稳产农业用地。硬化运输道、机耕道,实现电力进田入园,满足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电气化需求。建设自然灾害、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预警应急体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城乡农产品市场体系,促进农产品货畅其流。
⒋提供科技支撑。一是配套科研机构。鼓励社会力量成立特色农业生产、加工研究所,与广大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建立科技网络,加强科研攻关,提供科技服务。二是培养新型农民。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民,鼓励外出农民带技术、资金回乡创业,支持工商企业、大中专毕业生、乡土人才创办农业企业。三是应用先进技术。普及种植、养殖新品种和先进适用农机具,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广先进生产加工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
⒌联合“松散”农民。以行业为类属、以利益为纽带,大力发展橘、茶、菜、禽等产业合作社,采用“公司 合作社 农民”模式,实现千家万户的个体化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社会化大市场有机结合,增强对市场的“话语权”,共演现代农业发展“大合唱”。
⒍大抓产品加工。一是普及初级加工。提高柑橘分级、洗果、包装率,提高茶叶名优茶比例,提高蔬菜包装销售率,提高家禽家畜冷冻肉、分割肉外销率。二是扩大精深加工。柑橘加工橙汁饮料、果酒和香精,茶叶加工茶饮料、茶多酚、咖啡碱、茶多糖和茶色素,蔬菜加工脱水菜和罐头,家禽家畜要加工熟食、速冻、罐头食品和皮革。
⒎培植产业“龙头”。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各类农业生产、营销、服务组织,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双佳农牧、九峰实业、金湘源食品、秀坪柑橘、东山峰茶叶等公司晋升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全县现代农业基地建设、产品加工和销售提供坚强支撑.
第三篇:发展现代农业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基本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和粮食储备。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做大做强畜禽、果蔬、水产、林竹、园艺五大主导产业,打响泉州龙眼、石狮水产品、晋江畜禽、惠安余甘、安溪茶叶、永春芦柑、德化乌鸡、洛江蔬菜、南安花卉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品牌。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加强生产指导,落实监管措施,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实施畜禽良种、畜产品加工工程,突出发展水产养殖、远洋渔业,继续实施林业“五四三”工程,积极培育森林旅游业。按照“抓龙头、建基地、打品牌、拓市场、扶协会”的工作思路,实施农业产业化“1333”工程,继续加强畜禽、水产品、水果、茶叶、食用菌、花卉、蔬菜等300个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专项行动,扶持发展100家辐射效应强、带动效应明显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建设30个省级以上农产品名牌和30个大宗农产品批发市场,提高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和外向化水平。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制定泉台农业合作试验区发展规划,加快建设台湾农产品贸易的物流集散基地、台湾农业外移的吸纳基地、台湾农民再创业基地、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构筑两岸人员、科教、信息、人力资源交流平台。
第四篇: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对于农业的发展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在世界上仍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目前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工业化发展达到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继续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看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应该正确认识现代农业的含义,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运用和发展它。
一、现代农业的内容
现代农业是指以物质和能量的开放式循环为特征,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的基础上,市场化运行、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且中低产田占到耕地总面积的2/3 以上。中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接受过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民不足总数的5%,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8,仅相当于国内第三产业的1/4。
中国农业不仅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还需要满足不断增加的工业原料的需求。据统计部门估算,中国粮食需求每年增长40亿-50亿千克,而土地资源的约束必将更加突出。与此同时,中国农业还承担着实现农民增收、确保食品安全、维护生态环境等任务。面对诸多的挑战,传统的农业增长方式显然是难以应对的。因此,必须改造中国的传统农业,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和基础性产业,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三农”问题中,如果把农民问题看作是微观尺度,把农村问题看作是宏观尺度,那么农业问题就是中观尺度,是联系微观和宏观的纽带,因此发展现代农业不仅要考虑农业自身发展的意义(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等),还必须与农民的增收和农村地区的发展(新农村建设)以及整个国家的稳
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相结合。
三、国外现代农业对于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
发达国家建设现代农业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资源节约和资本、技术密集型模式,适用于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的国家,如日本、荷兰、以色列等;二是规模型、机械化、高技术模式,适用于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三是土地、劳动力适中的生产集约加机械技术的复合型模式,典型国家是法国、德国、英国等。相比对国外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介绍,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发达国家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主要包括以下一些:
1.中国不具备复制美国农业的现实条件,必须依据国情、国力、农情、农力,走自然资源节约、劳动和技术集约经营、精耕细作的传统技术和农业现代化技术相结合、高就业低成本的技术路线。
2.中国在借鉴国外经验时必须考虑历史现实条件来制定相关农业政策,实施制度建设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农业科研体系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
3.中国应学习和借鉴欧盟发展现代农业的五点经验,即注重调整传统农业生产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应用信息技术、搞好社会化服务和加强对农业的补贴和保护。
4.基于中国国情,应采取以生物化学技术为主、机械技术为辅的农业技术方向,注重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重视农地产权制度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制度的创新,不断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发展思路上要摈弃把农业发展与国家工业化分割的惯性思维,必须把现代农业建设纳入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战略之中,实施有利于农业发展、特别是有利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战略。
总之,世界范围内各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各具特色、各不相同,这主要由其地形地貌特征、资源禀赋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文传统习俗等因素决定。对于国外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和主要做法,我们不能生搬硬套、盲目跟随,但可以结合中国国情和各地实际,学习其有益经验。同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区域的经济基础、地理条件、资源禀赋等差别很大且发展极不平衡,不可能也不应该有统一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因此,中国的现代农业建设必须因地制宜、相互借鉴,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和区域特色的发展道路。
四、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目前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农业市场风险有增无减、面临全球化的挑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恶化等,这些都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而资源和环境问题、现行土地制度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矛盾、城乡矛盾、小农户和大市场的矛盾、农村劳动力大量富余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矛盾、农业
生产技术水平低、农业投入严重不足是也是制约中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很大瓶颈。
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科技文化吸纳能力不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农业资源性矛盾突出,生态环境在恶化;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仍然薄弱,成果推广应用缓慢是发展现代农业坐存在的技术问题。可以说农业科技进步的速度不能够满足需要和农民素质较低对发展现代农业有着较大的影响,同时农户规模狭小、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负面作用也是无法忽视的。
五、对于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建议
1.构建现代农业发展的制度基础。建立现代农业制度,即适应和促进现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制度的总和, 包括相关的政治制度、土地制度、投资制度、保险制度、生产组织、经营方式和与之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运行机制以及政策、法律法规等。其中农村土地制度是核心和基础。要发展现代农业, 必须制定科学的农业现代化详细规划, 重点研究农村现行土地制度, 建立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土地制度。制定促进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 支持、鼓励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 推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生产。
2.摆正发展现代农业与现代经济、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之间的关系。发展现代农业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我国农业发展必须以发展现代经济为基础, 城乡统筹发展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3.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装备现代农业。对现代农业而言, 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是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快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 注重用现代物资手段装备农业, 强调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 着力加强农业机械化、规范化和信息化, 提高农业装备自动化水平, 是实现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
六、结语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 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在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的前提下, 必须从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各地实际情况出发, 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 用安全的质量标准生产现代农产品, 遵循客观规律, 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促进现代农业稳步健康发展。
第五篇:对旬阳县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
对旬阳县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
现代农业是与传统农业相对应的农业形态,是以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普遍使用现代生产工具、全面实行现代经营管理为本质特征和主要标志的发达农业。旬阳县农业产业化建设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壮大,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转型、由产业基地规模扩张向农业工业化推进的过渡期,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生产发展,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结构布局,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旬阳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和条件
一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初步形成了以粮油为基础,以烤烟、畜牧、蚕桑为主导,以林果、魔芋、蔬菜为补充的县域农业产业发展格局。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强。全县人均基本农田稳定1.5亩,基本实现村村通路、通电、通水目标,农业基础设施和抗灾能力有所改善。三是农业科技贡献份额不断提高。四是二、三产业迅猛发展,全县每年输出劳务10万人左右、纯收入10亿元以上,为保证农业投入、促进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条件。
但是,受自然、地理、交通、历史等因素影响,全县农业产业化建设依然面临着基础薄弱,抗灾能力差,经营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产品流通无优势、服务体系不健全,带动牵引不明显和市场竞争力不强等缺陷。要适应社会发展对农业的需要,就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现代农业。
二、旬阳县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径选择
以市场为导向,围绕 “一个中心”(农民增收),着眼“四大产业”(粮油、畜牧、蔬菜、魔芋),实施“五大工程”(粮食单产提高工程、百万头商品猪基地县建设工程、万亩设施蔬菜推进工程、万亩立体魔芋种植工程、万口沼气建设工程),以标准化统领重大技术推广,以新机制促进生产方式转变。不断优化作物区域布局,大力发展主导产业,着力筑牢粮食基础,推进畜牧、魔芋、蔬菜三大产业提质增效;以推广新优品种、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和“畜、沼、园”农业循环经济为抓手,不断提高农作物单产水平和品质;以设施蔬菜、设施畜牧、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建设为带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机制创新,健全服务体系,狠抓关键环节,奋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三、旬阳县发展现代农业应把握的工作重点
(一)把粮油作为战略产业,确保粮食安全。围绕粮食单产提高工程,以高产创建为抓手,不断探索先进生产方式,大力推广关键技术,挖掘粮油增产潜力。调整优化粮油种植结构,着力实施粮油高产创建工程,在中山、浅山大力推广地膜马铃薯间套玉米,建设马铃薯、玉米高产基地,在川道、水田主推稻油“一体化”栽培,打造一批高产高效粮油生产示范区,实现更大面积的均衡增产。稳定粮油播种面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保证总量,确保粮油增产丰收。
(二)把畜牧作为强势产业,确保农民尽快增收。按照“基地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营销市场化”的基本思路,建设现代畜牧业。着力实施百万头商品猪基地建设工程,加大生猪良繁体系建设,大力普及生猪人工授精技术,建立健全县镇村户良繁体系网络,夯实生猪自繁自育县基础。发展特色畜禽养殖,加强地方畜禽良种保护和开发利用,培育一批肉鸡规模养殖和林下生态养鸡户,推动现代特色畜牧业发展。加快提升科学养殖水平,大力推广生猪工厂化养殖、电子管理、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等科学养殖技术。加强重大疫病防控,建立健全县镇村户四级畜牧业生产监测信息体系,加强兽药、饲料专项检测整治以及养殖、屠宰环节动物卫生监督,确保猪、牛、羊、禽强制免疫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抗体合格率达70%以上,确保畜牧产业和畜产品质量安全。
(三)把蔬菜作为民生产业,确保市场有效供给。全力实施万亩设施蔬菜工程,按照“园区化发展,板块式推进”的发展方式,积极推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蔬菜产业发展模式,抓好双河庙坪、吕河平定河、小河龙王滩3个以设施蔬菜为主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和8个
商品蔬菜重点镇建设,提升规模化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技术应用水平。加大产销衔接力度,加快信息平台建设,健全市场营销网络,积极推进农超、农校、农企对接等直供直销,减少流通环节,提高产业效益。
(四)把农业机械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促进现代农业稳步推进。围绕粮、畜、菜、芋四大产业和现代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抓好新农机具的推广应用,提高机播机收水平和效果,加大专用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着力提升农机服务能力。提高农机安全水平,巩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创建成果,对涉及人身安全的农业机械进行全面登记,实行严格安全检验,全县农机“三率”提高8个百分点以上。
(五)把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重要保障,着力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强化现代农业经营理念、土地流转和整县环评、“三品一标”认证等措施落实,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一主多元”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筹备组建“旬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拓展服务领域。强化龙头企业发展培育,构建“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模式,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提升企业自有原料供给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一村一品”标准化生产,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推行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确保全县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
四、建议措施
(一)强化规划引领。按照建设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立足全县区域特点和资源禀赋,紧紧围绕“强烟畜、扩芋菜、优姜桑、兴林果、稳粮油”的发展思路,按照“布局合理、定位准确、适度超前、整体规划、全面推进、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要求,统筹编制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科学谋划一批种养业、农产品加工、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等重大项目,以项目落实规划,以规划配置生产要素。
(二)强化园区推进。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助推产业区域化发展,探索适合我县实际的园区发展模式,创新园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联接机制,建设集产学研、种养加、贸工农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提升园区建设水平,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县现代农业发展。
(三)强化项目支撑。依托设施蔬菜、百万头商品生猪大县、沼气项目,规划包装储备一批农业园区、千头规模以上养猪场建设项目。依托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鼓励企业老板参与现代农业建设,吸纳工商资本反哺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全力推进。
(四)强化科技创新。统筹县镇现有的培训设施、技术人才和致富信息等资源,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创新集成主导产业重大技术和实用配套技术,充分发挥“参谋、组装、破题、推广”四大作用。加大科技培训力度,采取与省市联合、上下联动等形式,对专业技术人员全员培训一遍,依托“阳光工程”等农民培训项目,深入推进农民创业培训,大力发展农民职业培训,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加速农业技术推广,扎实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组织农业技术人员下乡、进村、到场、入户、驻园开展全程科技服务,实现对重点镇村场全覆盖。
(五)强化依法护农。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加大农业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力度,增强农民自身依法维权意识,围绕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机安全、动植物检疫、农民负担监管等,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强化执法手段,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能,形成上下贯通、机构健全、运转协调、行为规范、执法有力的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