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保理念支撑广西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环保理念支撑广西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是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产业。随着资源开发、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越来越受重视,农业环保新理念也在农业生产中得以逐渐推广。近年来,广西农业部门在山清水秀的八桂大地上,努力书写环保农业的文章,坚持以生态循环理念抓产业发展,与自然和谐共处做伙伴,让广西农业如鱼得水,逐步探索出大生态、大循环、大产业的科学发展之路:既让农业出产量、更要产品出质量,还要生态好起来,让传统农业成为享受农业,让古老乡村成为富美新农村。
从征服自然向尊重自然转变
化肥提高了作物产量,农药消灭了病虫害,但过度使用化肥与农药,污染了土地与水源;网箱养殖增加了渔民收入,密集养殖却对流域形成了生态压力;农闲田高度利用,打造了农民的新钱袋,日子久了土地要对人类说:我想歇一歇……农业资源严重破坏和生态环境恶化事件频出,人们开始思考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和谐统一的问题。
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丰富,名特优农产品的重要品质之一,就是环保与安全。自治区党委、政府强烈意识到,只有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是自然的征服者”向“人是自然的伙伴成员”转变,建立以尊重自然和保护生态为前提的“天人合一”的农业生产经营理念,才能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道路。“以科技作引擎,让广西的农业变得更加环保,农产品质量更优,更让人放心食用!”自治区生态农业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自治区农业厅厅长张明沛这样定位广西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工作。
观念转天地宽。“十一五”以来,广西各级农业部门紧紧围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主题,着力抓好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工作,走出了一条很有特色的“环保农业”道路。
每到盛夏时节,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双瑞村的千亩淮山基地,满眼放绿,生机勃勃,成群的青蛙欢快地在围网内跳跃。淮山是青蛙的天然“隔热板”,青蛙是淮山的活化剂。这是贺街镇农技推广站在双瑞村实施的高效生态立体农业 1
项目。这样的开发模式,使实验基地的亩产值轻轻松松就跨越了万元大关。双瑞村农民邓少雄去年在2亩淮山地里套养了1.5万只青蛙,单是青蛙一项就增收6万多元,每亩淮山还收入1.2万元,而那小桥流水人家、蛙声阵阵的田园风光,也增添了农居的和谐。
至今,我区累计在42个县实施生态富民“十百千万”工程建设,示范推广生态农业模式2500多万亩,示范村屯1000多个,示范农户5万多户,示范户年均增收3000多元。2008年,桂林市被列为全国10个循环农业示范市之一。2011年,我区实施生态农业技术示范为农民增收节支3亿多元。
狠抓农业环境监测与农产品质量安全
围绕生态、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目标,我区农业部门一手抓生态产业发展,一手抓农业环境监测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从2003年开始,广西加强主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十一五”期间建设了70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认定有效期内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207万亩、产品534个。2011年,全区新增无公害农产品认定12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4个,认证产量49.2万吨。
目前,广西已建成区、市、县、乡镇、批发市场和生产基地五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各市每季度一次、各县每月一次开展蔬菜、水果等农药残留检测,检测农药残留品种从13种增加到20种。
在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工作中,结合新农村示范建设,我区各级农业部门有序推进实施田园清洁工程和家园清洁工程,在50多个示范村实施了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净化处理示范工程建设,积极探索秸秆利用新方式,促进村容村貌大变样。
上林县大丰镇高秋庄,是广西家园清洁工程的示范村。全庄58户农民修建了41座生活污水净化池和15座生活垃圾收集池,沼气入户率、改厨改厕率100%;水稻生产也基本实现无害化生产。
采摘桑叶养蚕,砍下桑枝种菌,这一农业废物综合利用生态循环技术推广,让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农民乐开了怀。每年8月,农民在收完早稻的田里铺上塑料布,把桑枝压成的菌棒露天摆置于上,定时淋水,10月开始收摘,次年4月结束,每亩一万根桑枝棒可收800-1000公斤干木耳,扣除成本每亩纯收入2万
元左右。收完黑木耳,回收菌棒打碎沤制为有机肥,直接给稻田当肥料,种出的稻米味道好、卖价高、生态又环保。2010年,环江500多农户与农业公司签订购销合同,稻米、木耳销售顺利,人均增收7000多元。
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在我区也得到了较好推进。目前,我区已建成国家级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5个,自治区野生植物保护点5个,并开展了中华猕猴桃等一系列野生果树资源调查,对这些野生资源的利用价值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保护措施。
建立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体系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把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列为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的奋斗目标之一,要求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开拓绿色发展新路子,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
自治区农业(种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把“坚持可持续发展,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列为“十二五”农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把实施生态富民、循环农业示范、农业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等工程,作为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内容。
自治区农业环境监测管理站的农业环保专家凌乃规认为,当前广西农业发展方式仍较粗放,资源环境对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大,加强农业环保工作绝不能掉以轻心。一要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体系建设;二要通过抓热点引起领导重视,抓调研争取项目资金,抓样板树立示范典型,千方百计增加对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三要狠抓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推广,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管理、农业资源污染防治和外来入侵有害生物防控,抓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推进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同时,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多部门联动,共同推进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打造放心农产品和生态环保的优良环境。
(梁家炬)
第二篇:关于我市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
关于科技支撑我市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提纲
市政协
一、我市农业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
1、理念提升,促进科技创新环境优化
(1)中央、省、市出台的有关促进扶持农业科研工作和加强农技推广的政策情况;
(2)各有关部门和县市结合地域实际,研究制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情况;
(3)科技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情况;
(4)科技宣传与培训采取的多种形式情况。
2、科技提升,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1)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农业科研推广体系建设情况;
(2)以科研项目为切入点,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情况;
(3)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工作情况。
3、产业提升,促进特色优势产业的集聚
(1)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情况;
(2)提升特色产业优势情况;
(3)积极拓展农业发展新空间情况。
4、设施提升,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1)抓好中低产田改造及标准农田提升工程项目,改良
1农田地力情况;
(2)以项目建设为契机,发展设施农业情况;
(3)加大农机补贴力度,促进农机化情况;
(4)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生态环境情况。
5、服务提升,创新服务机制
(1)以农民信箱为主要载体,构建信息服务平台等情况;
(2)以作业服务为主要手段,构建专业服务平台情况;
6、管理提升,保障农业安全
(1)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情况;
(2)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情况;
(3)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情况。
二、存在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1、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与实施科技创新相结合存在的问题。
2、科技项目的实施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存在的问题。
3、科技要素资源的整合与培养优秀人才相结合存在的问题。
4、抓好当前工作与谋划长远相结合存在的问题。
三、对我市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提出建议
1、转变发展理念,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措施保障,推进科技发展方面。
(1)明确工作重点;
(2)争取政策支持,推进项目建设;
(3)科学管理,依法行政。
2、转变服务方式,提升队伍素质,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人才支撑方面。
(1)加强农技推广干部队伍建设;
(2)加快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合作社;
(3)积极培育现代新型农民。
3、转变生产方式,突出科技创新,全面放大农业比较效益方面。
(1)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培育;
(2)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3)提高设施装备水平。
4、转变工作机制,调动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积极性,提高工作效能方面。
(1)加强内部管理,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建设一支懂政策、有技术、会管理、善服务、廉洁高效团结的干部队伍;
(3)实行工作目标考核,对科研和推广成效显著的科技人员进行奖励。
5、转变经营方式,充分发挥政策、投入、环境对科技的推动作用方面。
(1)强化政策保障。
(2)强化投入保障。
(3)强化社会环境保障。
6、转变组织方式,在科技项目、科技合作等取得新突破方面。
(1)做好科技项目的引进、审批和储备的工作;
(2)做好科技对外合作的工作;
(3)做好科技创新平台与载体建设的工作;
(4)做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作。
第三篇: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实施方案
《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实施方案》
来源:农业部
【摘要】
农业部于11月1日公开《方案》,明确2011年至2020年,将重点选拔1万名有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3万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和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10万名生产能手和农村经纪人等优秀生产经营人才,给予科研专项经费支持。
●农业部实施十年人才强农战略,受到了中央高层的倾力支持,从今年年初开始,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领导下,就成立了由农业部牵头,教育部、科技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参与的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部际协调小组。成立后的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部人事劳动司,负责计划的设计、管理和监督工作。
●根据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部际协调小组的规划,在2011年至2020年,国家将重点扶持培养1万名有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养3万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扶持培养7万名农村生产能手,扶持培养3万名农村经纪人。
●在对这些农业人才的经费保障方面,农业科研杰出人才扶持培养子项,是由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保障,而对有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培养、农村生产能手培养、农村经纪人培养等4个子项,则是由农业部等相关部委结合已有项目和纳入地方人才发展规划组织实施。
正文:
农业部 教育部 科学技术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畜牧、兽医、农垦、乡镇企业、渔业)厅(局、委、办)、教育厅(教委)、科技厅(科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福建省公务员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畜牧兽医、水产)局、教育局、科技局、人事局、劳动保障局:《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实施方案》已经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审议通过并报中央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农业部 教育部 科学技术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二Ο一一年十月二十日
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实施人才强农战略,加快培养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急需的农业农村人才,按照《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任务分工方案》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适应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加大对现代农业的人才支持力度。到2020年,选拔一批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给予科研专项经费支持;支持1万名有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开展技术交流、学习研修、观摩展示等活动;选拔3万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和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10万名生产能手和农村经纪人等优秀生产经营人才,给予重点扶持。
二、指导思想
按照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科学的人才观,紧紧围绕人才强农战略目标,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不断加大投入,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以培养农业农村发展急需紧缺人才为重点,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努力培养科研杰出人才、优秀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和农业生产经营一线人才,加快建立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基本原则
(一)服务发展。把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目标确定人才项目的主要内容,根据产业发展重大项目确定人才培养重点任务,用农业农村发展成果检验人才项目执行成效。
(二)引领示范。充分发挥人才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以实施相关项目为抓手,示范带动各级政府和各方力量共同投入,努力形成多元化的农业人才发展投入体系。
(三)突出重点。在专业领域方面,突出培养造就现代农业发展急需紧缺的生物育种、动植物疫病防控、高效栽培养殖集成、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等技术创新人才和农业资源开发保护骨干人才。在能力素质方面,突出培养造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杰出科研人才,具有较高成果转化能力的农技推广人才和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农业生产经营一线人才。
四、主要内容
通过组织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重点扶持培养农业科研杰出人才、有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农村生产能手、农村经纪人等农业科研、推广、经营人才,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广泛智力支持。
(一)扶持培养一批农业科研杰出人才
1.工作目标。从2011年至2020年,计划选拔培养300名农业科研杰出人才,以打造创新团队为目标,通过给予专项经费支持,重点在全国建立300个农业科研创新团队。通过学习培训、合作研究、实践考察、交流引进等方式,每个团队培养10名左右的成员,在全国建立一支3000人左右的学科专业布局合理、整体素质能力较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高层次农业科研人才队伍。
2.主要内容。在现有农业科研团队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和培养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在部分国内尚属空白、且国内急需的学科领域,从国外引进科研杰出人才;制定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和团队建设管理办法,改革和完善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机制,推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持续发展。
3.实施步骤。工作周期为2011-2020年,共10年。2011年启动实施,编制农业科研杰
出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2011-2015年和2016-2020年,分两批组织实施,每批选拔150名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分给予专项资金支持。2020年进行总结,对项目实施情况及成效进行综合评估。
(二)扶持培养1万名有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
1.工作目标。从2011年至2020年,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拔和支持培养1万名有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通过学习研修、学术交流和观摩培训等方式,显著提升科技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改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结构,增强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2.主要内容。按组织实施。重点扶持培养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优先考虑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和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扶持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到高等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大型农业企业学习和研修,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活动,参加新技术、新产品的展览展示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整体水平。
3.实施步骤。工作周期为2011-2020年,共10年。2011年启动实施,2011-2013年第一批遴选3000名、2014-2016年第二批遴选4000名、2017-2019年第三批遴选3000名,分三批对有突出贡献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进行扶持和培养,每批连续支持三年。2015年进行中期评估,总结经验,查找问题。2020年进行总结,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三)扶持培养3万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
1.工作目标。从2011年至2020年,共选拔扶持3万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按照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级负责、注重实效的原则,培养造就一支了解农业政策、精通经营管理、富有社会责任、掌握服务农户技能的高素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队伍,示范带动农户比例由目前的40%提高到60%以上。
2.主要内容。按组织实施。采取学习培训、研讨交流、参观考察、观摩展示等方式,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主要开展政策法规、经济管理、金融税收、国际贸易、商务谈判、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培训。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主要开展政策法规、质量安全、经济地理、市场营销、国内外合作社成功案例等方面的培训。
3.实施步骤。工作周期为2011-2020年,共10年。2011年启动实施,制定培养方案,编写培训大纲,确定一批有资质、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2011-2020年组织实施,每年培训3000人。年初确定计划,年终进行总结验收。2015年开展中期评估。2020年总结验收,对各地培养工作进行总结验收和综合评估。
(四)扶持培养7万名农村生产能手
1.工作目标。从2011年至2020年,共选拔扶持7万名在农业生产经营一线、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和良好发展基础、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农村生产能手,通过组织开展特点鲜明、针对性强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农村生产能手带领群众艰苦创业、发展生产、勤劳致富的能力,并积极探索农村生产能手培训模式和工作机制。
2.主要内容。按组织实施。通过学习培训、参观考察、经验介绍、研讨交流等方式进行培养,内容包括: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传授发展经验;参观考察新农村建设现场;讲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建设、农村创业兴业等方面的方针政策;讲授种植、养殖、捕捞、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实用技术。
3.实施步骤。工作周期为2011-2020年,共10年。2011年启动实施,选拔培训人员,编印培训教材。2011-2020年组织实施,每年培训7000人。年初确定计划并组织各省实施,年终进行总结与考核验收。2015年开展中期评估。2020年进行总结,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五)扶持培养3万名农村经纪人
1.工作目标。从2011年至2020年,共选拔扶持3万名农村经纪人,以职业技能培训为基础,以实施职业资格认证为手段,以提高农村经纪人经营素质为目的,立足基层、就近培训、规范管理、统一发证,逐步建立起农村经纪人职业技能培训与资格认证体系,造就一支熟悉农产品流通政策、经营管理素质较高、经纪行为规范的农村经纪人队伍,为农产品主产区每个乡镇培训1名持证上岗的农村经纪人,促进产销衔接,繁荣农村经济。
2.主要内容。采取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的方式,按组织实施。根据培训内容统一编发教材、制订方案,集中开展现场教学、实习,规范结业考核、鉴定颁证,培训达到标准学时数并经考核合格的,颁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3.实施步骤。项目周期为2011-2020年,共10年。2011年启动实施,选拔培训人员,开展职业培训。2011-2020年组织实施,每年培训3000人。年初确定计划,年终进行总结验收。2015年开展中期评估。2020年总结验收,对项目实施情况及成效进行综合评估。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领导下,成立由农业部牵头,教育部、科技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参与的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部际协调小组,负责计划的设计、管理和监督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部人事劳动司,负责计划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各省(区、市)相应成立由农业部门牵头,教育、科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参与的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协调小组,负责本辖区计划的组织实施和管理监督工作。
(二)经费保障。建立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的经费保障机制,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经费的主导作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扶持培养子项,由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保障;有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培养、农村生产能手培养、农村经纪人培养等4个子项,由农业部等相关部委结合已有项目和纳入地方人才发展规划组织实施。
(三)监督管理。省级协调小组要加强本辖区计划实施情况检查,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建立和实施严格的项目执行和资金管理制度。量化项目执行的目标、中期评估目标和总结验收目标,分解落实责任主体。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的内容和程序,切实加强对项目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主动接受上级及有关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不定期邀请业内专家等第三方力量开展监督检查。
第四篇:广西玉林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范文
广西玉林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责任编辑:董薇︱ 来源:玉林市新农村办 ︱ 发布日期:2007-11-1
3一、指导思想、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指导,按照自治区五大经济区域规划和“三大战略,六大突破”决策以及“1234610”工作思路的具体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深化农村改革,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先进生产手段、现代管理方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创农产品名优品牌,形成独具特色、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根本转变,全面推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二)发展目标:用20年的时间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比较发达,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及深加工产品科技含量较高,农村劳动力人均农业总产值达到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万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以上;农业投入产出率达15%;农产品商品率达80%;达到园田化标准的农田占水田面积的50%以上;农业综合机械作业率达85%;农业经营规模化达80%以上;农村劳动力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占85%以上,高中以上占50%。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较高,把我市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技发达、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任务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必须从市情出发,坚持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来抓,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农业在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向现代农业方向稳步推进。
(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经济。一是调整品种种植结构,全面推进良种化,加速优良新品种的引进、培育和推广,提高农产品品质,主要农产品良种覆盖率要达到95%;二是优化种植结构,扩大优质粮和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的生产,重点发展优质水稻,反季节无公害蔬菜、花卉、亚热带名优水果、经济林、速生丰产林及中草药等,经济作物占种植业比重提高到20%以上;三是调整农林牧渔结构,大力发展瘦肉猪、陆川猪、肉牛、优质禽畜、名特优水产品生产,畜牧水产业占农业比重要达到50%。按照现代农业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的要求,各地要根据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化、上规模、上档次、有优势的生产基地,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区域特色农业。积极重视在城郊和高等级公路两旁开发城郊型农业和生产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观光农业,构建具有玉林特色的现代农业体系。
(二)培育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推动我市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实行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重点在粮食、水果、蔬菜、禽畜、水产、经济林、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以农户为主体,以基地为载体,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经济效益为纽带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实行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种养加工相结合,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创立一批品牌,形成品牌优势,促进农业向效益型、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三)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围绕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品质的提高,加快农业高新技术的引进、开发和推广应用,运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先进技术和现代生产手段、现代管理方法改造传统产业,不断提高农业创新能力,重点推广植物组织培养育种、动物胚胎工程育种、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土壤改良生物技术、动物疫病综合治理技术等。抓好农民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走生产与科研相结合的道路。加强农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科技人员的科技素质,提高农民的科学种养技能和经营水平。推广农产品标准化技术,按照国家标准,建立健全主要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的标准化体系,抓好产品商标注册和绿色证书认证,创立产品品牌。
(四)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把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我市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来抓,使加工业成为我市重要支柱产业,大力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开发生产适应时尚消费潮流的方便食品、快餐食品、休闲食品、保健功能食品、佐料调味食品以及制药、制衣、化工等行业所需的原料产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独具特色、产品竞争力强、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优势。
(五)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市场取向的改革,大力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完善流通市场的政策、法制环境,健全市场秩序。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市场信息网络和服务机制,使之与国内外市场接轨。按照“大集中、小分散”的要求,重点抓好玉林市农产品批发中心市场和粮食、饲料、畜牧水产、蔬菜、水果、花卉等专业批发市场的建设,在上海、广州、香港、武汉、成都、西安等区域消费不同的大城市建立农产品营销中心,拓宽我市农产品流通领域,提高我市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
(六)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规划和建设。按照《规划》中提出的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贯彻“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积极稳妥、务求实效”的方针,加快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做到合理布局、突出优势、讲求特色。近期,重点抓好玉林市南亚热带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区的建设,示范区建设力争3年初见成效,5年基本建成,通过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全面推进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
(七)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一是抓好以七大灌区、郁江引水、城区防洪、节水灌溉等工程为重点的水利基础设施,提高防洪排涝能力;二是抓好以园田化为标准的现代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田耕作现代化;三是抓好以生态能源生态环境为重点的农村生态工程建设,促进我市农业和农村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良性发展;四是抓好以乡村公路、农村电网、农村通信为重点的农村公益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我市农村现代化。
(八)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城镇化。按照“小城镇大战略”的思路,加快我市小城镇建设,重点在交通便利、有一定经济实力,带动力较强的乡镇规划建设一批中心小城镇,不断吸纳具有一定加工技术和商贸经营能力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从事二、三产业。把发展乡镇工业、第三产业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引导乡镇工业向小城镇集中,适度发展小城乡镇专业批发市场,增强农民和农产品进入市场的带动力,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强化城乡规划,改变农村建设无序状况,引导规模较小的自然村落适度合并,向中心村或中心城镇集中,推进我市乡村城镇化建设步伐。
(九)加强农村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事业的进步,坚持“两个文明”同步发展,加强农村文体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农民现代意识和文化科技素质,增强农民法制观念,搞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改善城乡环境状况、医疗卫生条件和社会保障制度。抓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三、主要措施
(一)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推进农业产业化。一是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抓好土地承包的续包工作,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生产自主权和经营收益权;二是推动土地经营体制创新,引导和鼓励农民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采用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把分散的土地经营权、使用权有偿、合理、有序地向农业专业户、农业民营企业流转,实行规模经营。
(二)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促进龙头企业发育壮大。重点抓好生产规模大,市场前景好,对农业发展具有较强带动力的龙头企业的扶持和培育,着重在土地使用、信贷融资、税费征收、法律保障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三)健全农技推广和社会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经营。重点在种子培育、水利排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配方施肥、农机耕作、农产品收购等方面建立专业化服务组织,实行企业化管理,推行专业化经营,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全程服务,形成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分工合理的经营机制。
(四)增加农业投入,完善农业投融资体制。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导向,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体,银行信贷投入为支撑,其他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的农业投资方式。凡属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如水库、水利、农村电网、农村公路、高新技术项目等关系到地方农村经济发展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以国家财政投资为主,鼓励和引导集体、个人参与投入;凡属合乎国家农村产业政策的竞争性项目,以经营者投入为主,财政、信贷扶持为辅;凡属一般的经营性项目应由经营者作为投资主体。二是建立投资激励机制。运用价格、税率、信贷利率、收费、奖励等激励机制,鼓励农民、个人、企业经营者、外商、引资开发农业项目。三是健全投资责任和风险约束机制。做到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使经营者自担风险、依法经营,真正成为投融资主体。四是建立投资
中介机构,健全多渠道、多形式的投资融资、引资机制,强化对中介机构的法律、法规约束。五是引进市场机制,改革金融信贷投资体制。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金融部门与农业项目经营者共同投资、共同发展、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银行农业相结合的资金融通新机制。六是建立资本市场体系,增强市场融资能力。建立健全玉林市农村合作基金组织、玉林市证券公司、玉林市农村发展投资基金等非金融性资本市场,通过居民参股、推荐农业企业上市、投资基金商投资、发行债券等多种方式,促使国内外资本市场资金投向农业企业或农业项目。同时,运用法律法规手段加强对融资资金运用的监督管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确保资本市场有序地正常地运转。
(五)切实加强对现代农业建设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设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专门机构,切实做好本级的发展规划和组织实施方案,落实责任,认真研究和解决现代农业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现代农业规划落到实处,抓出实效。
第五篇:科技服务业支撑现代农业发展探讨论文
摘要:
本文从分析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科技服务业支撑的必要性开始,阐述了当前科技服务业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并对科技服务业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中所需要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提出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进一步深化科技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融合发展,发挥科技服务业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实现产业间1+1融合大于2的发展效果。
关键词:
科技服务业;现代农业;产业融合;服务延伸度;效益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直以来,现代农业是农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当前,无论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面简称“建议”)中提出的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还是《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后面简称“规划”)中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都表明现代农业在我国发展已进入关键战略阶段。在此阶段,生产现代化和生产要素技术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和布局合理,生产链条和效益链条延伸等方面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优化领域,这些优化领域目标的实现脱离不了科技服务业的支撑,最终利用科技服务业的支撑促进和加速现代农业的发展,形成《建议》中提出的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1,2〕。
1现代农业发展对科技服务业的需求
1.1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的要求
近年来产业间融合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产业间的融合发展不但促进了不同产业间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组合,形成资源互补优势共享的特点,也拓展和深化了生产供应链条上的延展,打破了传统供应链条上的单维度,呈现了不同产业链条上的维度交叉,形成了多元化、多渠道的合作生产消费模式。随着经济的深化发展,科技服务业产业的对载体的衍生裂变性和拉伸延展性特点逐渐彰显;而现代农业发展对于科学技术支持的天然需求,决定了科技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科技服务业助力于现代农业发展符合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的要求。〔3〕
1.2产业升级和布局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质量、生活理念和个性化需求不断提高,体现在消费不断升级,生产和服务的产业领域也不断升级。《规划》中对未来一个时期推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五项重点任务,优化发展布局,稳定提升农业产能;保护耕地资源,促进农田永续利用;节约高效用水,保障农业用水安全;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农业农村环境;修复农业生态,提升生态功能。这五项重点任务需要科技服务业的支撑,尤其《规划》提出,到2020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到2030年全国基本实现农业废弃物趋零排放。上述任务和目标需要科技服务业提供较高的技术支撑和服务支撑。科技服务业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符合产业升级和布局要求〔3〕。
2科技服务业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2.1深化技术服务促进现代农业生产效益提高
一直以来农业发展的组织形式和运营体系上决定了农业的技术普及和推广较难,零散的单个生产效率的提高,难以形成规模的现代农业,随着农业社会化、专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效益提高可以更多依赖于科学技术的深化服务。现代农业效益提高表现在农业的机械化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和产出率提高。这些要求体现在科技服务业可以优化现代农业要素的配置效率,科技服务业可以就生产育种、生产技术、农业深加工等方面提供技术要素融合到现代农业。
2.2拓展服务延伸度促进供应链条体系优化
在现代农业服务需求方面,科技服务业可在加强周转和仓储基础设施技术和销售渠道体系搭建的建设上提供技术服务;这可以链接和缩短现代农业供给和消费之间的距离,可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供供给需求分析,实现供求和对接和平衡,助力于供给侧的改革。互联网对农业链条的加深提供了技术软件支持,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农业中的应用,为生产、销售、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撑〔4〕。
2.3制定和更新技术标准保证行业生产和产品品质
人们对衣食住行的健康安全保障需求是迫切的,如何保证绿色健康的食品;如何在生产中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节约、安全无污染生产,是现代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农业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产品质量保证需要设定行业的生产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设定检测的相应配套服务,这些需要科技服务业提供支持,提供行业技术标准服务这是当前科技服务业的发展领域的一片蓝海;加大科技服务业对行业标准的服务是保证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
3科技服务业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条件要求
3.1政策环境建设
国家的政策在对产业发展和调整等方面具有导向性上的重要性作用,因此科技服务业助力于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国家法律法规的政策环境配套建设。第一方面,国家的产业政策可以鼓励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加大农业产品的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政策鼓励和支持;第二方面,在法律法规方面对农业的生产和技术要求提出要求,通过制定或者评价授权独立的研发鉴定机构,达到设定产业和技术标准的要求。第三方面,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针对农业资源特点、环境和生态规划要求,国家产业政策可结合科技服务业科研究生产布局规模效益分析制定政策。
3.2市场环境建设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为了促进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和科研机构之间的转化,可以营造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交易平台和孵化机构建设;为了实现产销平衡,防止农业供给侧过剩,可以加大科技服务业提供销售大数据分析的预测服务平台;为了缩短生产与供给的地域性空间距离和需求的时效性服务需求,可以借助互“联网+”服务,同时鼓励加大转运和仓储的平台服务。
参考文献:
〔1〕《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的通知农计发[2015]145号.〔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5年11月03日16:23来源:新华社.〔3〕经济参考报《现代服务业与农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着力点》2015年7月20日08:07:46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4〕《京东再拓互联网+农业布局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亲临视察》联商首页->资讯动态->消费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