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的支撑作用
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的支撑作用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对于建设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目标。这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走中国特色农机现代化道路指明了方向。
一、重新认识并定位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对农业机械化的最初认识,是建立在田间机械作业替代部分人力和畜力作业基础上的,而这种认识现在依然影响着人们对农业机械化的理解。一提起农业机械化,大多数人本能地认为就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田间机械作业,田间机械作业已成为农业机械化的代名词。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时期,应重新审视农业机械化,正确理解农业机械化的科学内涵。就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规律而言,农业机械化要经历从选择性机械化,发展到基本机械化,再发展到全面机械化。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看,农业机械化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外延逐渐扩大并呈开放之势。
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一是初始起步阶段(1949—1980年)。这一时期是田间机械作业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农业合作社制度的建立,土地相对集中经营,客观上为中大型田间作业机械的应用创造了条件,田间作业机械从初期的以手扶拖拉机为主,快速过渡到中后期的以中大型拖拉机为主,中大型田间作业机械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由于当时工业发展水平低,尤其是农机工业和能源工业发展水平更低,农业机械的品种极为单一,应用范围狭窄,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二是体制转换阶段(1981—1995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细碎化的土地承包经营限制了中大型田间机械的应用,中大型田间机械作业迅速弱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出现了暂时的低谷。同时,农民逐渐成为投资经营农业机械的主体,农机工业有了一定发展,适应分散经营的小型农机具、农用运输车应运而生,农业机械的应用领域开始扩大,农业机械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三是市场引导阶段(1996—2003年)。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了农用
工业的快速发展,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农业机械的制造和使用更具灵活性、广泛性和适应性,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农机产业初步形成,农业机械的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农业机械化真正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四是依法促进阶段(2004年至今)。《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开始启动付诸实施,规模逐年扩大;支持农用工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法律已经出台并全面贯彻落实,农机工业和农业机械化开始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因此,应顺应科技发展潮流,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适应农业精准化、设施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重点在设计制造、田间作业、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取得新进展,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发挥支撑作用。
二、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制约因素
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业机械化适应农村经济体制的深刻变化,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安全水平、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制约因素依然存在。
1、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与农业机械大规模生产之间存在矛盾,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客观上形成了一家一户分散的经营模式,“细碎化”的小规模土地不利于田间机械作业,尤其是限制了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近年来,尽管加快了小型、微型农业机械的研发、设计、制造和推广速度,但分散经营的农户不可能家家购买,购买了农业机械的农户,作业时间相当有限,农机具大部分时间在闲置,导致农业机械的的普及率难以提高;尽管通过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与农业机械大规模生产之间的矛盾,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求,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2、劳动力素质低与农业机械操作要求高之间存在矛盾,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随着劳务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精壮劳动力都进入大中城市务
工或从事二、三产业,留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的多为老年人和妇女,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出现了农业机械无人操作的现象,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3、科技创新动力不足与农业机械应用领域的拓展之间存在矛盾,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从制造方面看,科研创新能力比较滞后,生产能力仍然不强,农业机械与农艺措施依然存在难以衔接的问题。从装备方面看,高性能、大功率的田间作业动力机械和配套机具发展较快,但农机装备结构依然不尽合理。从作业方面看,耕整机械、播种机械、收割机械等田间作业机械和运输机械发展较快,畜牧业、渔业、林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的机械化水平较低,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4、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与多元化的农业机械化服务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国家级农机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有限,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缓慢,服务范围不广,农机销售、作业、维修三大市场仍不健全,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三、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不断促进劳动过程机械化。随着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农村金融信贷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土地规模化经营进一步推进,尤其是农机具购置补贴的大幅度增加,农民对农机具购置和农机化作业的需求越来越强,将为农业机械化的加快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1、农业机械化改善了农业设施装备条件
农业机械是农业设施装备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农业是从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农业设施装备,从狭义上讲就是农业机械装备,从广义上讲,涵盖了农业机械装备制造、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配套设施建设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各个方面。农业机械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不仅在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还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进一步提高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水平;不仅大力推动农作物耕种收环节机械化,还推动种子处理、灌溉、植保、烘干、贮藏等各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全面提高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领域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提升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水平的推动力,促进了农业集约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2、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和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科技体制创新滞后,农业内部缺乏科技进步的动力和源泉,缺乏有活力的科技创新主体。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推广的有效载体,健全农机化技术推广机制,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促进农机化科技进步,实现农艺与农机紧密的结合,是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有效途径。现代农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科技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又一重要标志。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和产品应用开发相结合,适应农业精准化、设施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集中力量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新型农机产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科研、制造、教学、推广等单位紧密衔接的农机科技创新体系,探索完善多方协作、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农机化科技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农机化技术推广方式创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的主体,通过引进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提高现代农业的生产技术、生产手段、生产管理和生产组织水平。
3、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农业生产的季节和空间限制,使得在任何地方进行农业生产成为可能,尤其在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和开发特色优势农产品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说,农业设施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第3个重要标志。设施农业推动了农业工业化的发展,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施农业的发展客观上为农业工厂化生产、智能化控制、机械化操作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成为广泛应用农业机械装备的重要平台,各种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装备大量集成应用于设施农业。现代农业又是一体化产业,农业关联产业通过产业化经营的利益纽带连接为一个整体,不断将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工商资本注入农业,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将农业带入现代化发展的轨道。因此,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第4个重要标志。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首要任务就
是实现农机产业化。通过农机产业化经营,鼓励农机服务组织承包经营闲置和流转土地,为农户、种养大户、农业企业提供代耕代种代收等系列化农机作业服务,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4、农业机械化为培养新型农民搭建了重要平台
发展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农机装备的快速增长,相当一部分新机手缺乏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系统培训,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亟待丰富和提高。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化教育资源,结合各类培训项目,加大对农民机手的教育和培训;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加强农机化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育农机化科研领军人才;坚持在实践中锻炼人才,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建设一支理论功底扎实、结构合理、业务精通、技能娴熟、素质全面、充满活力、开拓创新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和管理人才队伍。
5、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农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按照完善县一级、加强乡一级、充实村一级的要求,建立完善国家级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国家级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提高农机技术推广、质量监督、安全监理和信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坚持“扶持、引导、规范、服务”的方针,加快农机服务组织发展。鼓励支持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机械、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联合,创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规模,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益,使之成为引领农机手开展农机作业服务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全面提高农民组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
第二篇:农业机械化在建设乐陵市现代农业中的作用和发展前景(写写帮推荐)
农业机械化在建设乐陵市现代农业中的作用和发展前景 党的十七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
现代农业是以农业机械化为物质技术基础的农业。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力中最具活力的要素,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是国家农业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生物高新技术研究成果得以有效实施和推广的关键载体,对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逐步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农业机械化与建设现代农业的关系
所谓现代农业,实质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现代管理技术、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其营销为基础,产供销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高效率与高效益的新型农业。综观发达国家建设现代农业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历程,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各国虽然在建设现代农业的道路和技术路线的选择上有所不同,但都无一例外的先实现农业机械化,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要素中影响现代农业进程的关键因素,并且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形成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农业竞争力的强弱。
农业机械化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现代农业重要的物质基础。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要素。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的技术革命。农业机械装备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担的农业生产规模的限制,机械作业实施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为农业经营规模扩大,农产品品质提高,形成专业化、标准化、商品化生产创造了条件。
农业机械化为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能够做到定时、定量、定位完成精确作业,从而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据专家测算,使用先进的农机化技术对于增加粮食产量的贡献率达到20%,特别是在抢农时、抗灾害方面,农业机械化的作用更是难以替代的。美国工程技术界把“农
业机械化”评为20世纪对人类社会进步起巨大推动作用的20项工程技术之一,列第7位。这一评价基于100年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所引发的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力地保障了世界农业发展和食物安全。客观地反映了农业机械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在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国际上通常把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效益的高低作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收入提高,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农业机械化的过程,是农业生产要素中农业机械增多、农业劳动力减少的过程,也是农民文化素质和收入提高,工农差距和城乡差距缩小,农工贸协调发展的过程。现代农业生产不仅能用很少的人力生产出保障社会需求的丰富多样的农产品,保障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和食物安全,还可转移出很多的农业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的生产经营,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使经济更加繁荣,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此时,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都能达到甚至超过社会平均水平。农业和整体经济协调发展,社会需求和消费水平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使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大量转移和由农村向城镇转移成为可能,产业结构、城乡结构调整优化,使资源配置更有效率,从而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
二、乐陵市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乐陵市农业机械化现状:2009年农机总动力达199.3万千瓦, 目前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78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562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17台,秸秆还田机600台农机化作业服务领域正朝着由小麦粮食作物向主要农作物及其林、牧、副、渔业生产方向拓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发展空间不断扩大。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乐陵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与现代农业建设不适应的主要问题:一是现有农机装备中小型机具多、大中型机具少,动力机具多、配套机具少,低性能机具多、高性能机具少,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要求对照有着相当大的差距。二是机械化生产主要局限于小麦和玉米粮食作物产中方面,在产前、产后机械化配套以及其他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方面发展缓慢,有的尚未破题,农机作业项目和农业机械化服务仍不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需要。三是农机化发展不平衡性较大,影响了农机化整体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提高。五是基层农机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服务队伍不够稳定,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我市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从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经济要求、技术条件、市场主体、运行机制和体制环境来看,当前,我市面临着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许多有利因素。
从发展环境看,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全社会关心农民、扶持农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氛围已经形成,《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农业机械化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市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和扶持必将进一步加强。
从经济条件看,农机作业成本下降和农机服务收入增加,使得使用农机、购买农机成为一种理性的选择。近几年来,一些关键农机化技术(如秸杆还田、免耕播种技术、联合收获技术等)取得突破,农机作业服务社会化进程加快,市场竞争促使农机作业收费价格更趋合理,许多农机作业服务价格已经优于雇工价格,农民使用农机作业的积极性高涨。另一方面,购买农机的农户,通过开展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服务,缩短了投资回收期,提高了投资回报率,已成为当前农村增收致富的门路之一。在购机补贴政策的刺激下,农民购买农机热情持续升温。社会经济的进步,达到了农业使用机器的临界点,阻碍农业机械化的经济“闸门”已被冲开。
从技术条件看,目前我市小麦生产收获机械化技术基本成熟,随着乐陵市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各优势产业专项规划的实施,优势产区主导品种的结构大体形成,机械化生产的配套需求将越来越显得迫切,这为农机化领域的拓宽、农机化步伐的加快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市场需求看,随着城乡统筹发展,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常年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减少,老龄化趋势明显,特别是在“三夏”、“三秋”等关键农时季节,农村劳动力季节性短缺现象突出;伴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农民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迫切需要享受现代文明成果,改善生产条件,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机械化水平。农机作业市场需求在明显增大。
从发展机制上看,农机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方向越来越明显。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服务公司逐步成为我市农机化发展的主体和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排头兵。以跨区作业为代表的新型农机服务模式,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减少了机具的重复购置,解决了“有机户有机没活干、无机户有活没机干”的矛盾,做到了“买不起、用得起”,闯出了一条千家万户小规模农业实现机械化的新路子。
四、今后一个时期乐陵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点及前景
指导思想:坚持科学的农机化发展观,牢固树立为“三农”服务的思想,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这一主线,按照乐陵市现代
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强化服务,逐项推进,不断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先进适用、性能可靠、操作便捷、生态环保的各类农机装备和社会化服务,使农机化发展与“两个率先”配套跟进,同步发展,为我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和物质基础。
发展重点:一是推进农机装备更新换代,大力发展大中型、高性能、多功能复式农业机械,不断提高主要农作物产前、产中、产后农机化作业水平。二是围绕乐陵市优势产业建设需求,积极发展名特优农产品适用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努力拓展农机化新领域,全面提升农机化生产水平。
在畜牧养殖区,鼓励、引导配备配方饲料加工设备,奶牛基地配备青储饲料收获及粉碎、保鲜设备,自动化挤奶和冷藏贮存设备,以及大中型畜禽粪污资源化加工处理设施等。
五、建立健全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农机法制化建设。围绕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完善配套措施和保障手段,进一步加大政策法规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保护力度,不断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机,促进发展。
二是建立长期稳定的农机化投入机制。建立健全包括购机补贴、燃油补贴、农机信贷、税收优惠、农机保险等内容的扶持农机化发展的政策体系,支持农机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补贴办法,逐步扩大补贴范围,增加补贴资金总量,强化财政投入引导,逐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投资体系。
三是加强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结合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选择有一定基础、区域特色明显的镇、村,进行重点示范和扶持,提高农业机械装备和机械化水平,充分发挥项目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经济组织,构建“分工合作、互惠互利”的农机服务新机制,对农业机械作业继续执行免税政策,以充分发挥农业机械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增强农机经营主体的竞争力。四是强化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加强县一级,改造完善乡一级”的原则精神,切实加强县乡两级农机管理、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县乡两级履行农机管理、推广职能的工作人员专心致志地做好本职工作,从而增强农机化服务功能,促进农机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加快农机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技术支撑和组织保证。
第三篇:融资租赁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探讨
融资租赁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探讨
中央财经大学 于晓娟
发布时间:2011-09-0
2融资租赁在农业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比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美国融资租赁,我国的融资租赁刚刚走过了30个年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融资租赁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融资租赁资产规模已由2007年底的200亿元,发展至2010年年底的3100亿元,连续3年翻倍增长;税后净利润也从2008年的11亿元,增至2010年的3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83%。截至2010年底,我国共有租赁公司200多家,资产状况良好。金融租赁在船舶、航空等领域都有了比较成熟的业务模式,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方面融资租赁理论的研究也很充分,实践方面以江浙一带为代表也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在涉农领域融资租赁几乎是一片空白。
2009年夏季的洪涝灾害以及2010年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的持续干旱,使国家对粮食的生产和安全问题越发重视。为此,中央出台一号文件,将农业水利建设提上议程,同时也强调了大力发展农村融资租赁。在银监会组织的“农村和农村融资租赁国际研讨会”上,融资租赁在农业中的应用也得到了高度重视。
中国银行业协会融资租赁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丛林透露,目前国内农业机械化率在49%左右,而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争取在2020年提升至65%。目前该行业的市场总量为3300亿元,按照世界上该行业的渗透率计算,市场容量将达到1500亿元-2500亿元。面对未来农机租赁市场,农银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总裁高克勤也表示很有信心。他认为,“三农”融资租赁是一个广阔的市场,挑战与机遇并存。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刚刚进入投资增长期,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及国内外市场变化都会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融资租赁在农业机械化、清洁能源建设、农村水利、城镇化建设等领域均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融资租赁服务农业的方式
面对农业租赁市场的巨大潜力,融资租赁公司应该在农业生产、农产品深加工等农业产业链及涉农产业的各个方面探索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并根据我国农业的特点不断创新租赁服务产品。
(一)融资租赁服务农业机械化。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占有土地面积较小,且绝大多数农户购置农业机械的资金较少,平均每年每户投资于农业机械的费用仅百元左右,而且要发挥农业机械的功能与效率,必须保证其一定的作业时间和作业量,这时机械租赁的优势就能够显现出来。对于东北、华北的平原地区,每户的耕地面积较大,可以发展对单个农产的融资租赁,维护保养都由农户来做。对于山地的农田,农业机械化效率很难发挥,租赁公司应该改变业务模式,与各村镇政府建立联系,对几个村镇进行融资租赁合用一台农业机械设备,以达到农业机械的作业量。另外对于我国的季节性作物,进行跨地区作业,也可以发挥农机的效率。因为任何一台农业机械不能满足农产全方位、多层次的需求,农机租赁能有效解决农业机械资源空缺和功能单一等问题,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效应。
(二)融资租赁服务农田水利建设。近年不断出现的灾害性天气,使国家对粮食的生产问题愈发的重视,中央一号文件直指水利建设,各级政府都重视加强水利建设。融资租赁公司在支持水利建设方面要发挥独特的优势:对于大型水利建设要发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的资金和成本优势;对于村镇的小型水利建设要发挥地方性独立的租赁公司的优势,这种地方性的租赁公司可以根据当地的特点,提供设备选择的咨询、选定、租后服务等一系列的综合性服务;水利设备厂商租赁公司则可以发挥在特殊水利建设方面的作用,如对于各地地形、降水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生产水利设备。
(三)融资租赁服务于农产品加工。我国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初级农产品的销售,而农产品的加工: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和解决农村劳动力剩余的问题。农产品加工的主要障碍是加工机械设备的成本太高,这时就需要金融租赁公司来解决农户资金短缺的问题。金融租赁的分期付款可以解决农户的初始投资不足,同时金融租赁公司的其他服务如项目分析、现金管理等可以帮助农户了解市场,抓住市场获得回报,同时也使分期租金有了保障。另外将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设备经过金融租赁公司转租给农户,一方面使大型企业设备更新换代,盘活资金;另一方面使农户用较少的资金就可以获得加工设备。
(四)融资租赁引导炒作农产品的游资。回首2010年,“蒜”你狠、“豆”你玩、“苹”什么„„“涨价”成为烙在人们心中最深的印记,这背后民间游资成了众矢之的。农副产品成为主要的炒作的对象,主要是农副产品价格相对较低且存在需求缺口。这说明我国农产晶在产量、加工、存储等领域有很大的投资机会。所以控制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关键不是对囤积居奇的打压,而是引导民间游资投资农业实体经济,增加农产品的供应。但由于农产品受市场需求、自然条件、季节变换等影响风险较大,所以游资游离于实体经济扰乱经济秩序,而金融租赁公司可以解决这个矛盾。一方面金融租赁公司的分期付款服务可以减少初始投资,降低农副产品投资的风险敞口,金融租赁公司提供的其他相关服务如项目分析,可以降低投资的盲目性,使其紧跟市场需求,现金管理服务可以使其专心于企业的业务领域,较快进入实体经济;另外一方面,引导部分游资进入到农业金融租赁行业,实现金融和产业的融合,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实体经济。
除以上方式之外,金融租赁公司还要根据农业的特点不断创新服务产品。如融资租赁可以根据每个农业企业的资金实力、产品销售的季节性、项目现金流等情况,为企业量身定做还款安排。租约可以规定灵活的付款条款,来迎合农产品季节性和供需关系变化引发的价格波动,例如递增或递减支付、提前还租等,使承租人能够根据自己的现金流量状况来定制付款额。租期可长可短,租金可按月、季度、半年、一年支付。支付的时间可以提前或变换不同的间隔期,使农业的现金流可以充分、合理地匹配。农业租赁的程序手续要有别于工业航空,船舶等领域,在一定风险范围内要尽量简化,使得农业企业尽快获得金融租赁服务。另外针对农户的个体农业投资较少和投资相似的特点,金融租赁公司应该加强与村镇政府的合作,开展集体租赁的服务。
发展我国农业融资租赁的建议
(一)改变租赁观念。由于农村的市场经济观念落后,加上社会上对融资租赁的宣传和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人们对融资租赁缺乏了解和认识,“重买轻租”观念仍很普遍,防范设备风险的意识相对比较薄弱。所以政府和金融租赁公司应该加大与村镇政府的沟通,宣传融资租赁的优势,以及租赁设备的相关优惠政策,卸下农民和农企的思想包袱,使其逐渐接受融资租赁这个新生事物。
(二)增加对农业金融租赁的财政支持。由于农业生产面临市场竞争、供求关系和自然环境等各种因素
带来的风险,行业利润低,如水利设施建设往往周期长、资金需要量大、见效慢,设施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还要面临较大的洪灾等自然灾害风险,很难满足金融租赁公司对风险控制和收益水平的要求,所以政府要给予涉农融资租赁项目一定的财政补贴支持,建立涉农租赁基金,对于农业大型项目金融租赁公司可以直接申请政府支持基金。另外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降低涉农租赁行业准入门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三)对涉农租赁服务出台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是金融租赁存在的重要基础之一。金融租赁公司很少涉入农业,除了普遍认为农村融资租赁业务风险大、不易控制之外,更多的是因为其不能享受国家的各项涉农优惠政策。对农业租赁的税收优惠主要变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投资减税,允许出租人享受所出租的农机和农产品加工设备购置成本一定比例的税收优惠,出租人可以从应税的收入中抵免投资的支出,且农户和农业加工企业也可以从优惠的租金方式中间接得到好处。二是加速折旧,允许企业对租赁设备采用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可使出租人通过比通常的直线折旧法获得较多的实际税收优惠,从而鼓励了投资及设备更新,加速农业现代化步伐。
(四)金融支持涉农金融租赁公司,拓宽融资渠道。在农业水利建设和农产品加工等项目上,对租赁公司的资金实力和融资实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所以应该加大对服务农业金融租赁公司的金融支持:一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对涉农租赁公司采取积极灵活的信贷政策,如增加对其的贷款,提供带有政策性的优惠贷款;另一方面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允许其发行租赁基金或债券,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等。
《甘肃金融》2011年第7期
第四篇:以农业机械化支撑和引领农业现代化
以农业机械化支撑和引领农业现代化
来源:《求是》 期号:2012/14 作者:张桃林
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实现农业现代化,要以实现农业机械化为前提。我国历来高度重视发展农业机械化,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连续9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其中2012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这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我国农业机械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六大以来,国家先后公布实施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法规保障。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投入连年大幅增加,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和企业生产的积极性。2010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首次超过50%,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实现由人畜力为主向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
十六大以来,农机装备总量增长、结构优化速度之快前所未有,2011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9.77亿千瓦,是2002年的1.69倍;大中型拖拉机达440万台,是2002年的4.9倍。农机作业水平提高之快前所未有,2011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4.8%,比2002年增加22.5个百分点,增幅相当于前35年的总和。薄弱环节机械化突破之快前所未有,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水稻机械种植水平从2002年的5%提高到2011年的26%,玉米机收水平从1%提高到34%,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精量播种等先进农机化技术迅速推广。农机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发展之快前所未有,2011年农机化经营总收入达4509亿元,农机专业合作社2.78万个。农机工业发展速度之快前所未有,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我国跃居成为世界农机制造大国。
农业机械化的跨越式发展,有效缓解了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的突出矛盾,有力保障了农业稳定发展,挖掘了粮食增产潜力,引领了耕作制度改良,推动了农业技术集成、节本增效和规模经营,加速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实现粮食产量“八连增”、农民收入增长“八连快”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深刻认识农业机械化在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建设现代农业中的历史使命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科技进步息息相关。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直接加速了农业的科技进步。农业机械化正深刻引领着作物品种选育方向、耕作制度变革方向、栽培模式改进方向。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日益从以生物技术为主转向生物技术与机械化技术并重。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科技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入、这样紧迫。在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机械化过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未来更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一要在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中进一步发挥农业机械化的基础支撑作用。农业机械是先进的生产工具,是先进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农业机械化水平成为衡量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能实现人畜力所不能达到的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能做到定量、定位、适时、保质完成农业生产作业,挖掘稳产增产潜力,有力有序开展抗灾救灾,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能使土水肥药种等投入品实现精准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显著提高资源利用率。没有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就没有农业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在青壮年农业劳动力日益短缺、劳动力成本持续提高的趋势下,必须加快推进劳动过程机械化,确保我国农业不萎缩不凋敝、农业生产力稳定提高。
二要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中进一步发挥农业机械化的关键载体作用。现代农业靠科技,科技到田靠农机。深耕深松、精量播种、精准栽培、均衡施肥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离开农业机械光靠传统的人畜力根本无法实现。在农业劳动力整体数量下降的今天,良种、良法的推广和使用,必然要以农业机械为载体,依靠具有较高技能的农机手或农机合作社成员,否则难以有效推广实施。农机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开展耕种管防收全环节统一作业服务,科技入社就意味着科技直接到田,显著缩短了技术应用的传导链条,提升了农业技术推广质量。通过机械物化农业技术是大规模应用先进农业科技、实现现代意义精耕细作的主要途径。必须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推动先进农业技术标准化、集成化、规模化推广应用,使之快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三要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进一步发挥农业机械化的核心纽带作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是促进农业科技普及应用、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证。实现劳动过程机械化,必然要求农民具备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农业机械的操作维修。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很大程度上也是造就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根据调查,目前活跃在农村的5000万农机手,大多是有相对较高文化素质和较好身体素质的中青年农民,其中的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负责人懂农艺技术、会操作机械、善于经营管理,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农业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以此为纽带,培养更多的农机作业能手、维修能手、经营能手,催生更多种植大户、养殖大户,造就更多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
三、多措并举推动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仍将保持较快步伐,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农业生产对农机应用的依赖越来越明显,农机化法律保障、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工业支撑将更加有力,我国农业机械化整体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必将向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深入发展。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仍存在较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特别是机耕道等农机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机农艺技术融合度不高,一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速度不够快,一些农业生产急需的农机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等。
国家提出,到2015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要超过60%,2020年达到70%,基本实现机械化。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以发展农机服务组织为主攻点,以提升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为突破点,以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装备和技术为着力点,落实完善政策,培育发展主体,加强管理指导,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推动农机装备总量稳步增长,装备结构不断优化,粮棉油糖等作物田间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养殖业、林果业、渔业、设施农业及农产品初加工业机械化协调推进,农机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对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政策,创造环境。继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完善补贴管理办法,规范操作程序,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的引导效应和市场机制作用,支持农民购置和鼓励企业生产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农机具,加快提高我国农机装备水平,改善装备结构。实施重点环节农机作业补贴试点,支持应用深松整地、秸秆还田、高效植保等增产效果明显、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的农机化技术。减免农机作业服务税费,鼓励开展农机保险业务和农机信贷业务,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实施农机化推进工程,增加安全监管、推广培训、试验鉴定和农村机耕道、机库棚等基础设施投入,力争在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投入方面取得新突破。
二是把握重点,全面发展。继续集中力量尽快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由耕种收环节机械化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机械化延伸,同时围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因地制宜逐步推动经济作物、养殖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业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机械化。建设农业机械化示范区,继续鼓励农机化发展基础比较好的地区率先发展,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示范引领作用。同时要按照全力普及机耕、大力发展机收、努力突破机插机播的思路,扶持、指导丘陵山区机械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农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新技术的认知程度和农业机械操作水平,全面提升农机从业人员素质,造就更多新型职业农民。
三是培育主体,社会服务。围绕提升农机化整体运行效益,引导政策、资金和技术指导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倾斜,积极引导开展社会化作业服务,支持鼓励农机户和农业生产经营者创办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农机协会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提高农机服务专业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具备条件的地方,应把合作社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将农机合作社培养为延伸农机公共服务的载体和引领农机化发展的龙头,带动大型、复式、高性能机械和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鼓励农机制造企业自建品牌营销网络,专业流通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和区域中心市场,方便农民选购农机,提供优质的维修和配件供应等售后服务。
四是强化监管,安全发展。深入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切实履行好法规明确的各项职责。完善农机质量标准体系,制(修)订农业机械安全技术强制性国家标准,保障农机产品质量、维修质量和作业质量。依法组织开展在用农业机械的质量调查,强化对财政补贴机具质量保障督导和质量跟踪调查。健全农机质量投诉网络,督促企业履行质量承诺和售后服务承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机械产品的行为,规范农机作业服务、维修服务、中介服务、机具租赁服务、旧农机具交易市场。尽快制定农业机械更新报废制度。加强对农业机械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知识的宣传教育,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
五是完善体系,创新机制。多渠道积极争取投入与深挖现有资源潜力并举,全面加强基层农机管理、鉴定、推广、监理、维修、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提升人员队伍素质,提高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加快建立健全产学研推有机结合的农机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农机化科研院所、高等学校、骨干企业及其他部门相关科技力量的横向联系,充分发挥农机化科技的整体优势。建立健全农机与农艺专家协同攻关机制,选育适宜的品种,确定合理的种植模式,研发经济有效的机具。推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和建设,逐步建立推广机构服务指导、农机服务组织、企业参与合作的新型农机推广机制。
(作者:农业部副部长)
第五篇:设施工程学论文(现代农业中的农业机械化发展)
本 科 课 程 论 文
论文题目:现代农业中的农业机械化发展
课程名称:农业设施工程学学院:园艺学院专业年级:学号:姓名:任课教师:
2011 年 12月 02日
摘要:现代农业要发展、要进步,就必须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只有实现农业的机械化,进而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是农业先进科技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载体。农业生产机械化是国家农业生产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对提高国家生产力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以及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几个方面进行深入讨论,进一步确定了现代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和现代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途径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机械化关系作用政策措施
正文: 现代农业是以农业机械化为物质技术基础的农业。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是国家农业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生物高新技术研究成果得以有效实施和推广的关键载体,对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
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逐步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都具有农业机械化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发展农业机械化,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是农业先进科技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载体。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的关系
现代农业要发展、要进步,就必须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只有实现农业的机械化,进而才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农业机械化始终是核心,始终是农业生产要素中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发展现代化农业的核心能力,而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则决定着能否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或是实现进程的快慢和农业竞争力的强弱。二者相铺相成,相互关联,紧密不分,缺一不可。
首先,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现代化包括生产技术现代化、生产手段现代化和生产方式现代化三个方面。而生产手段现代化主要是指农业机械化,即用先进的生产工具取代手工和人畜为主的劳动形式。
其次,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的基础。农业机械在整个农业系统中是硬件,是重要武器,是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战略的中心环节。
第三,农业机械化是先进农业生产方式的催化剂,农业产业化的助推器。发展农业机械化,是促进生产方式不断转换的重要措施。实现农业机械化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必然过程。
总之,农业机械化为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则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现代农业生产不仅能利用很少的人力生产出保障社会需求、丰富多样的农产品,还可将部分农业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进而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使经济更加繁荣,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农业机械化能够推动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现代农机装备和高水平的农业机械化,基本改变了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大大提高了抗灾能力。现代农机装备实行土壤深松、秋整地和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实现了秋雨春用、春旱秋防,建立了蓄水保墒的“土壤水库”。马力大、先进科学的农业机械使抢农时、争主动变为现实。
通过深松整地广泛实施,有效地建立了土壤水库,极大地增强了旱作农业区农业生产抵御旱涝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土壤耕作制度,改变了过去连年翻耕的做法,建立了以深松耙茬为主的松、翻、旋、耙相结合的土壤耕作制,百分之百的耕地轻松实现秋整地、秋起垄“黑色越冬”,春季全部实现不动土播种,奠定了农业高产、稳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有效地保护了黑土地。现代化农机装备的普及,成为实施先进农艺技术措施的主要载体,使农业的“工程化设计、工厂化管理、模式化栽培、标准化作业”成为可能。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不断促进劳动过程机械化。随着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农村金融信贷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土地规模化经营进一步推进,尤其是农机具购置补贴的大幅度增加,农民对农机具购置和农机化作业的需求越来越强.将为农业机械化的加快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首先:农业机械化改善了农业设施装备条件农业机械是农业设施装备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
其次: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的主体,通过引进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提高现代农业的生产技术、生产手段、生产管理和生产组织水平。
再次: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农业生产的季节和空间限制.使得在任何地方进行农业生产成为可能,尤其在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和开发特色优势农产品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四:农业机械化为培养新型农民搭建了重要平台。发展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农机装备的快速增长,相当~ 部分新机手缺乏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系统培训,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亟待丰富和提高。
第五: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农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和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3.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
第一:农业机械工业不断发展壮大,但农业装备水平相对低下。大中型农机具较少,小型农机具居多,配套率过低,农机作业范围狭窄,致使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
第二:农业机械化区域 范围相对不足,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农民传统的耕种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目前,许多农民对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新机具、新技术的接受处在犹豫观望状态,一些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脸面,为了在人前抬起头,这种思想与市场经济的观念是格格不入的。
第三:农业机械化管理工作水平低。一方面,由于现有的农机安全监理配套法规、规章不健全、不完善,甚至出现法律空白,因此在开展农机安全检查、违章处罚、农机事故处理等工作时,没有相关法律规定来执行,极易出现执法力度不够,执法依据不足等现象,不利于农机安全生产。另一方面,由于受经费和编制的影响,农机管理单位长期过着“只出不进”、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日子,导致了农机监理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监理手段和监理设备落后,进而严重影响力现代农业的发展。
3.2 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3.2.1 为了加快农业机械化政策法规建设步伐。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已正式实施。围绕该法,完善配套措施和保障手段,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行业宏观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大政策法规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保护力度。
a.进一步加大农业机械购置和使用补贴力度。从2000年开始,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转折期。我国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进入反哺期和转折期的省(市)和地区将继续增加。因此,中央财政补贴应加大农业机械的购置补贴力度,以增加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b.通过建立基金、提供优惠贷款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民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农业机械化,发挥政策调控功能,以调整、优化我国农业机械装备结构,适应农业结构战略性调
整的需要。
c.依法对农业机械作业继续执行免税政策,对标准化、规模化机械作业实行一定补贴政策,以充分发挥农业机械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增强农机经营主体的竞争力。
d.加大财政对农业机械化科技的投入力度。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应依法加大对有关科研机构和院校从事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应尽快建立农业机械科技开发专项基金,组织实施重大新型农业机械产品和配套机具的开发和生产。
e.加强农业机械化新技术试验、示范工作。结合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选择有一定基础、区域经济明显的市(县),进行重点示范和扶持,提高农业机械装备和机械化水平。
f.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继续实施农业机械化“走出去”战略,加强政府问的农业机械化合作与交流,一方面加强农业机械标准化、质量监督等领域的交流,借鉴国外经验,逐步建立完善的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另一方面扩大有竞争优势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输出和农业机械产品出口。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国内农业机械企业在境外投资办厂,扩大我国农业机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
3.2.2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国发
(2010)22号)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a、全面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提高粮油生产机械化水平,加快推进现代高效农业生产机械化。
b、推进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综合利用、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c、促进农机工业发展。提升农机制造水平、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d、增强农机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农机研究开发载体建设、建立农机产学研推协作创新机制。
e、积极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建立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f、加强农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农机化实用人才,积极培育农机科技创新人才。农业机械化在建设现代农业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农业机械化可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和农民收入提高,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使农业经济系统出现增长的良性循环,为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但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严重滞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主要症结,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现代农业的战略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为更好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国家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农
业机械化的财政投入力度,解决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依法促进农业机械化快速、健康发展。总结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大决策,因此,应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和首要任务。而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最基本、最显著的标志,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为此,我国应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增加农业机械化的投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柳叶.关于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讨论[J].现业.2011(8).-110-111,[2]: 朱艳玲.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26).-352-352
[3]: 王连霞,田景泉,田伟.谈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的关系[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1(3).-15-15
[4]: 乔志荣,戴治平,崔广成,赵发胜.推进农业机械化 发展现代农业[J].新农村
(CN23-1552/S).2011(4).-173-173
[5]: 张蓝水.现代农业内动力催促农业机械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13).-8-9
[6]: 仇贵富.论农业机械化在恳求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经济技术协作信
息.2010(19).-122-122
[7]:邹吉兰,王福伟.农业机械化的作用体现及发展前景[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4).-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