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近年来,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较快,在组织和带动农民进入市场,提高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引导农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
一、正确认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
1、缓解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出现,有效地缓解了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矛盾,它可以将分散经营的小规模生产组织起来,形成规模优势,及时掌控市场信息,使农民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成员的身份直接面对农业的大市场,把分散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实现规模效益,使分散的农户小生产借助于合作经济组织的力量降低交易成本,规避市场风险,保护农民利益。
2、推动当地主导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目前,各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都是围绕着当地资源优势与产业发展优势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这种发展形式使得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组织当地农民利用本地资源发展生产方面更具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外联市场、内联农户,把农户的产前、产中、产后联系起来,提供一系列有效的社会化服务,把农户分散的生产经营结合起来,把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促进了当地特色主导产业的形成、发展、壮大。
3、实现农民资金互助,推动农村金融创新
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缺乏资金无疑是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在一般情况下,农村信用社考虑到农民还款能力和信贷成本等问题,对于农民资金需求给予的支持力度小,贷款额度较低,无法满足农民发展生产的需要。新型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模式出现以后,逐渐拓宽了农民获得生产所需资金的渠道。新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出现,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生产资金短缺的矛盾,活跃了农村金融市场,不仅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
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也为其他合作组织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通过与农信社之间的合作,减少农信社交易成本,化解农信社的经营风险,也促进农信社的金融改革更加贴近农村生产经营。
4、实现农业先进技术推广普及
各地农村合作组织在当地政府的帮助和组织下,从当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生产经营的需要出发,采取举办科技专题讲座、举办科普大集、举办科技培训班、发放科技资源等多种形式进行科技服务。通过农业合作组织开展的多种多样的科普活动将分散的农户和农业科研院所紧密地联系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有农业科研与农村生产之间联系的真空,促进了科研成果向农业生产转化,使农业实用技术在农村中得到普及,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加了农业的比较收益。
二、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创新发展的对策
1、要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和政策建设
健全和完善有关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法规、发展政策、改善发展环境是促进其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首先,政府应在总结本地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已经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出台适合本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相关政策,放宽注册条件,降低注册门槛,规范其产生与发展制度环境。其次,加大政府对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的财政和信贷支持力度,对经营活动和业务收入实行一定的税收减免。建议各地政府根据自己的财力水平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基金,对涉及到农业科技推广、农民教育培训等活动给予适当的支持。第三,壮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规模,对涉及到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推广、农业标准化发展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应纳入到政府农业经济发展目标体系之中,把其作为政府实施农业发展目标的载体,使之不断发展壮大。
2、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农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与发展是与本地资源优势与产业特色相联系的,是当地经济发展在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广大农民群众出于自身利益的需求而自自愿结合的一种组织方式。因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活动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分不开。所以政府要顺应这种经济发展
规律,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来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减少行政干预。由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还处于发育阶段,要采取一边鼓励发展,一边积极规范的发展思路,鼓励以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途径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边示范、边带动,鼓励更多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出现;积极推进县级行业协会建设,发挥行业协会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指导作用,并且随着相关法规的出台,最终构建以相关政府部门为归口管理,以县级行业协会为指导,以各种农村合作组织为群体的构架,实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规范发展。
3、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和管理
对于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要以明晰的产权制度建设为核心,加强内部结构、财务管理和运行规范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与管理规则。首先,制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正常运行相关的资产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和教育培训等管理制度。其次,要加强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运行的监督,随着政策法规的建立和完善,应将其财务监督交由当地审计部门和县一级行业协会共同负责,重点掌握其经营状况、债务与债权情况等。第三,调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成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实施民主管理,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处于广大农民的监督管理之下。
4、以试点先行,加强推广工作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满足了农民生产发展的需要,使农民摆脱了与市场分割的状态。但同时也要看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还是新生事物,在实践运行中还在在很多问题,有很多地区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了解认识有限,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和引导。一方面,可以组织农民参观学习发达地区或相邻地区较有成效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成功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建立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各类合作组织;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研讨会、培训班等形式,邀请其他地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骨干成员做深入实际的报告,宣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调动广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和规范内部运行机制和规章制度,做好服务和指导工作,在新建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取得成效以后,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从而为当地其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做法。
5、确定发展重点,循序渐进
目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规模较小,组织形式相对单一,普遍缺乏适应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在市场竞争中生存能力较弱。因而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如何发挥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是各级政府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发挥农村各类合作组织作用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着重发展与农业产业化相联系的农村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发挥其中介和载体作用,形成农产品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二是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合作组织,发挥其在农业科技推广、农业先进技术示范等方面的作用,普及农业技术。三是积极推广以生产、资金合作为主的集加工、服务、销售为一体的紧密型专业合作组织,发挥其贴近市场的优势,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四是加快县一级专业协会的建设,发挥其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的指导作用
第二篇:融资租赁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探讨
融资租赁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探讨
中央财经大学 于晓娟
发布时间:2011-09-0
2融资租赁在农业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比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美国融资租赁,我国的融资租赁刚刚走过了30个年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融资租赁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融资租赁资产规模已由2007年底的200亿元,发展至2010年年底的3100亿元,连续3年翻倍增长;税后净利润也从2008年的11亿元,增至2010年的3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83%。截至2010年底,我国共有租赁公司200多家,资产状况良好。金融租赁在船舶、航空等领域都有了比较成熟的业务模式,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方面融资租赁理论的研究也很充分,实践方面以江浙一带为代表也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在涉农领域融资租赁几乎是一片空白。
2009年夏季的洪涝灾害以及2010年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的持续干旱,使国家对粮食的生产和安全问题越发重视。为此,中央出台一号文件,将农业水利建设提上议程,同时也强调了大力发展农村融资租赁。在银监会组织的“农村和农村融资租赁国际研讨会”上,融资租赁在农业中的应用也得到了高度重视。
中国银行业协会融资租赁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丛林透露,目前国内农业机械化率在49%左右,而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争取在2020年提升至65%。目前该行业的市场总量为3300亿元,按照世界上该行业的渗透率计算,市场容量将达到1500亿元-2500亿元。面对未来农机租赁市场,农银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总裁高克勤也表示很有信心。他认为,“三农”融资租赁是一个广阔的市场,挑战与机遇并存。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刚刚进入投资增长期,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及国内外市场变化都会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融资租赁在农业机械化、清洁能源建设、农村水利、城镇化建设等领域均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融资租赁服务农业的方式
面对农业租赁市场的巨大潜力,融资租赁公司应该在农业生产、农产品深加工等农业产业链及涉农产业的各个方面探索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并根据我国农业的特点不断创新租赁服务产品。
(一)融资租赁服务农业机械化。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占有土地面积较小,且绝大多数农户购置农业机械的资金较少,平均每年每户投资于农业机械的费用仅百元左右,而且要发挥农业机械的功能与效率,必须保证其一定的作业时间和作业量,这时机械租赁的优势就能够显现出来。对于东北、华北的平原地区,每户的耕地面积较大,可以发展对单个农产的融资租赁,维护保养都由农户来做。对于山地的农田,农业机械化效率很难发挥,租赁公司应该改变业务模式,与各村镇政府建立联系,对几个村镇进行融资租赁合用一台农业机械设备,以达到农业机械的作业量。另外对于我国的季节性作物,进行跨地区作业,也可以发挥农机的效率。因为任何一台农业机械不能满足农产全方位、多层次的需求,农机租赁能有效解决农业机械资源空缺和功能单一等问题,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效应。
(二)融资租赁服务农田水利建设。近年不断出现的灾害性天气,使国家对粮食的生产问题愈发的重视,中央一号文件直指水利建设,各级政府都重视加强水利建设。融资租赁公司在支持水利建设方面要发挥独特的优势:对于大型水利建设要发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的资金和成本优势;对于村镇的小型水利建设要发挥地方性独立的租赁公司的优势,这种地方性的租赁公司可以根据当地的特点,提供设备选择的咨询、选定、租后服务等一系列的综合性服务;水利设备厂商租赁公司则可以发挥在特殊水利建设方面的作用,如对于各地地形、降水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生产水利设备。
(三)融资租赁服务于农产品加工。我国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初级农产品的销售,而农产品的加工: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和解决农村劳动力剩余的问题。农产品加工的主要障碍是加工机械设备的成本太高,这时就需要金融租赁公司来解决农户资金短缺的问题。金融租赁的分期付款可以解决农户的初始投资不足,同时金融租赁公司的其他服务如项目分析、现金管理等可以帮助农户了解市场,抓住市场获得回报,同时也使分期租金有了保障。另外将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设备经过金融租赁公司转租给农户,一方面使大型企业设备更新换代,盘活资金;另一方面使农户用较少的资金就可以获得加工设备。
(四)融资租赁引导炒作农产品的游资。回首2010年,“蒜”你狠、“豆”你玩、“苹”什么„„“涨价”成为烙在人们心中最深的印记,这背后民间游资成了众矢之的。农副产品成为主要的炒作的对象,主要是农副产品价格相对较低且存在需求缺口。这说明我国农产晶在产量、加工、存储等领域有很大的投资机会。所以控制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关键不是对囤积居奇的打压,而是引导民间游资投资农业实体经济,增加农产品的供应。但由于农产品受市场需求、自然条件、季节变换等影响风险较大,所以游资游离于实体经济扰乱经济秩序,而金融租赁公司可以解决这个矛盾。一方面金融租赁公司的分期付款服务可以减少初始投资,降低农副产品投资的风险敞口,金融租赁公司提供的其他相关服务如项目分析,可以降低投资的盲目性,使其紧跟市场需求,现金管理服务可以使其专心于企业的业务领域,较快进入实体经济;另外一方面,引导部分游资进入到农业金融租赁行业,实现金融和产业的融合,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实体经济。
除以上方式之外,金融租赁公司还要根据农业的特点不断创新服务产品。如融资租赁可以根据每个农业企业的资金实力、产品销售的季节性、项目现金流等情况,为企业量身定做还款安排。租约可以规定灵活的付款条款,来迎合农产品季节性和供需关系变化引发的价格波动,例如递增或递减支付、提前还租等,使承租人能够根据自己的现金流量状况来定制付款额。租期可长可短,租金可按月、季度、半年、一年支付。支付的时间可以提前或变换不同的间隔期,使农业的现金流可以充分、合理地匹配。农业租赁的程序手续要有别于工业航空,船舶等领域,在一定风险范围内要尽量简化,使得农业企业尽快获得金融租赁服务。另外针对农户的个体农业投资较少和投资相似的特点,金融租赁公司应该加强与村镇政府的合作,开展集体租赁的服务。
发展我国农业融资租赁的建议
(一)改变租赁观念。由于农村的市场经济观念落后,加上社会上对融资租赁的宣传和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人们对融资租赁缺乏了解和认识,“重买轻租”观念仍很普遍,防范设备风险的意识相对比较薄弱。所以政府和金融租赁公司应该加大与村镇政府的沟通,宣传融资租赁的优势,以及租赁设备的相关优惠政策,卸下农民和农企的思想包袱,使其逐渐接受融资租赁这个新生事物。
(二)增加对农业金融租赁的财政支持。由于农业生产面临市场竞争、供求关系和自然环境等各种因素
带来的风险,行业利润低,如水利设施建设往往周期长、资金需要量大、见效慢,设施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还要面临较大的洪灾等自然灾害风险,很难满足金融租赁公司对风险控制和收益水平的要求,所以政府要给予涉农融资租赁项目一定的财政补贴支持,建立涉农租赁基金,对于农业大型项目金融租赁公司可以直接申请政府支持基金。另外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降低涉农租赁行业准入门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三)对涉农租赁服务出台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是金融租赁存在的重要基础之一。金融租赁公司很少涉入农业,除了普遍认为农村融资租赁业务风险大、不易控制之外,更多的是因为其不能享受国家的各项涉农优惠政策。对农业租赁的税收优惠主要变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投资减税,允许出租人享受所出租的农机和农产品加工设备购置成本一定比例的税收优惠,出租人可以从应税的收入中抵免投资的支出,且农户和农业加工企业也可以从优惠的租金方式中间接得到好处。二是加速折旧,允许企业对租赁设备采用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可使出租人通过比通常的直线折旧法获得较多的实际税收优惠,从而鼓励了投资及设备更新,加速农业现代化步伐。
(四)金融支持涉农金融租赁公司,拓宽融资渠道。在农业水利建设和农产品加工等项目上,对租赁公司的资金实力和融资实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所以应该加大对服务农业金融租赁公司的金融支持:一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对涉农租赁公司采取积极灵活的信贷政策,如增加对其的贷款,提供带有政策性的优惠贷款;另一方面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允许其发行租赁基金或债券,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等。
《甘肃金融》2011年第7期
第三篇: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的支撑作用
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的支撑作用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对于建设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目标。这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走中国特色农机现代化道路指明了方向。
一、重新认识并定位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对农业机械化的最初认识,是建立在田间机械作业替代部分人力和畜力作业基础上的,而这种认识现在依然影响着人们对农业机械化的理解。一提起农业机械化,大多数人本能地认为就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田间机械作业,田间机械作业已成为农业机械化的代名词。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时期,应重新审视农业机械化,正确理解农业机械化的科学内涵。就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规律而言,农业机械化要经历从选择性机械化,发展到基本机械化,再发展到全面机械化。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看,农业机械化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外延逐渐扩大并呈开放之势。
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一是初始起步阶段(1949—1980年)。这一时期是田间机械作业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农业合作社制度的建立,土地相对集中经营,客观上为中大型田间作业机械的应用创造了条件,田间作业机械从初期的以手扶拖拉机为主,快速过渡到中后期的以中大型拖拉机为主,中大型田间作业机械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由于当时工业发展水平低,尤其是农机工业和能源工业发展水平更低,农业机械的品种极为单一,应用范围狭窄,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二是体制转换阶段(1981—1995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细碎化的土地承包经营限制了中大型田间机械的应用,中大型田间机械作业迅速弱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出现了暂时的低谷。同时,农民逐渐成为投资经营农业机械的主体,农机工业有了一定发展,适应分散经营的小型农机具、农用运输车应运而生,农业机械的应用领域开始扩大,农业机械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三是市场引导阶段(1996—2003年)。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了农用
工业的快速发展,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农业机械的制造和使用更具灵活性、广泛性和适应性,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农机产业初步形成,农业机械的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农业机械化真正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四是依法促进阶段(2004年至今)。《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开始启动付诸实施,规模逐年扩大;支持农用工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法律已经出台并全面贯彻落实,农机工业和农业机械化开始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因此,应顺应科技发展潮流,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适应农业精准化、设施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重点在设计制造、田间作业、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取得新进展,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发挥支撑作用。
二、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制约因素
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业机械化适应农村经济体制的深刻变化,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安全水平、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制约因素依然存在。
1、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与农业机械大规模生产之间存在矛盾,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客观上形成了一家一户分散的经营模式,“细碎化”的小规模土地不利于田间机械作业,尤其是限制了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近年来,尽管加快了小型、微型农业机械的研发、设计、制造和推广速度,但分散经营的农户不可能家家购买,购买了农业机械的农户,作业时间相当有限,农机具大部分时间在闲置,导致农业机械的的普及率难以提高;尽管通过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与农业机械大规模生产之间的矛盾,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求,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2、劳动力素质低与农业机械操作要求高之间存在矛盾,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随着劳务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精壮劳动力都进入大中城市务
工或从事二、三产业,留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的多为老年人和妇女,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出现了农业机械无人操作的现象,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3、科技创新动力不足与农业机械应用领域的拓展之间存在矛盾,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从制造方面看,科研创新能力比较滞后,生产能力仍然不强,农业机械与农艺措施依然存在难以衔接的问题。从装备方面看,高性能、大功率的田间作业动力机械和配套机具发展较快,但农机装备结构依然不尽合理。从作业方面看,耕整机械、播种机械、收割机械等田间作业机械和运输机械发展较快,畜牧业、渔业、林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的机械化水平较低,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4、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与多元化的农业机械化服务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国家级农机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有限,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缓慢,服务范围不广,农机销售、作业、维修三大市场仍不健全,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三、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不断促进劳动过程机械化。随着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农村金融信贷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土地规模化经营进一步推进,尤其是农机具购置补贴的大幅度增加,农民对农机具购置和农机化作业的需求越来越强,将为农业机械化的加快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1、农业机械化改善了农业设施装备条件
农业机械是农业设施装备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农业是从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农业设施装备,从狭义上讲就是农业机械装备,从广义上讲,涵盖了农业机械装备制造、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配套设施建设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各个方面。农业机械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不仅在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还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进一步提高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水平;不仅大力推动农作物耕种收环节机械化,还推动种子处理、灌溉、植保、烘干、贮藏等各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全面提高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领域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提升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水平的推动力,促进了农业集约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2、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和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科技体制创新滞后,农业内部缺乏科技进步的动力和源泉,缺乏有活力的科技创新主体。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推广的有效载体,健全农机化技术推广机制,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促进农机化科技进步,实现农艺与农机紧密的结合,是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有效途径。现代农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科技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又一重要标志。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和产品应用开发相结合,适应农业精准化、设施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集中力量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新型农机产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科研、制造、教学、推广等单位紧密衔接的农机科技创新体系,探索完善多方协作、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农机化科技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农机化技术推广方式创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的主体,通过引进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提高现代农业的生产技术、生产手段、生产管理和生产组织水平。
3、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农业生产的季节和空间限制,使得在任何地方进行农业生产成为可能,尤其在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和开发特色优势农产品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说,农业设施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第3个重要标志。设施农业推动了农业工业化的发展,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施农业的发展客观上为农业工厂化生产、智能化控制、机械化操作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成为广泛应用农业机械装备的重要平台,各种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装备大量集成应用于设施农业。现代农业又是一体化产业,农业关联产业通过产业化经营的利益纽带连接为一个整体,不断将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工商资本注入农业,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将农业带入现代化发展的轨道。因此,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第4个重要标志。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首要任务就
是实现农机产业化。通过农机产业化经营,鼓励农机服务组织承包经营闲置和流转土地,为农户、种养大户、农业企业提供代耕代种代收等系列化农机作业服务,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4、农业机械化为培养新型农民搭建了重要平台
发展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农机装备的快速增长,相当一部分新机手缺乏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系统培训,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亟待丰富和提高。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化教育资源,结合各类培训项目,加大对农民机手的教育和培训;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加强农机化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育农机化科研领军人才;坚持在实践中锻炼人才,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建设一支理论功底扎实、结构合理、业务精通、技能娴熟、素质全面、充满活力、开拓创新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和管理人才队伍。
5、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农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按照完善县一级、加强乡一级、充实村一级的要求,建立完善国家级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国家级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提高农机技术推广、质量监督、安全监理和信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坚持“扶持、引导、规范、服务”的方针,加快农机服务组织发展。鼓励支持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机械、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联合,创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规模,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益,使之成为引领农机手开展农机作业服务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全面提高农民组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
第四篇:工商局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工商局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经验材料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合作组织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促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必须抓紧抓好的一项工作。
[找文章
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区是一个农业大区,全区18个乡镇,27万人口中90是农民。**工商分局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立足职能、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服务“三农”,着重从帮助农民进入市场入手,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做出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搞活农副产品流通,帮助农民致富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现状和特点
目前**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量少,规模小,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方式仍然是主要的农业生产模式,农村具有合法主体资格的种植养殖户、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经济组织,总体上呈现少、小、散、弱的特征。由于农村经济组织的产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下而逐步发展的,呈现多样化。从组织类别上有个体工商户、经纪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公司、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在经营模式上有个人、合伙、联营、合作经营、中介服务等。
从以上两个方面的现状和特点看,现有农村经济组织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还不强,这就需要我们加以引导,使他们自发的组织起来,建立和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具有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形成农村产业化经营的龙头,带领农民闯市场。
二、发挥工商职能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快速发展
作为市场主体准入管理部门,工商部门在促进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中大有作为。
(一)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我们主要采取三项措施。
1、放宽条件,降低门槛,为农村经济组织提供政策支持。
2、简化登记手续,方便准入。
3、简化程序、减少环节、授权核准、提高效率,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登记服务。
(二)扶持种植、养殖业,发展执照农民
近年来**区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一批又一批种养户、专业户如雨后春笋般在乡村蓬勃发展起来,山区的茶叶、牛羊,圩区的苗木花卉、水产品,施集的草坪、板栗,沙河的草莓、鲜食玉米,业已成为**区农村一批新的市场主体,并带动了周围大批农民加入了种养业的行列,但由于**区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够合理,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市场化、组织化程度较低,优质高效农业所占比重不高,政府职能机构不完善,服务不到位等不利因素限制了农村经济特别是种养户、专业户的扩大和发展。因此要大力发展农村市场,就必须大力发展“执照农民”,培育农村新型市场主体,就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工商部门要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充分发挥登记注册职能,积极引导、支持农村发展“执照农民”,提高农民市场主体意识和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一是对农村具有一定规模的种养专业大户、能工巧匠以及各类为农服务的中介服务组织和经纪人符合登记条件的,要做好注册登记工作,使他们真正成为农村的市场主体。二是引导“执照农民”向农产品加工业、种养业以及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行业拓展。三是引导“执照农民”单独或联合建立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农村产业化经营组织。
“执照农民”是农村农业继第一次大包干改革后出现的又一新生事物,它从法律上赋予农民以平等的主体资格进入市场,对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朝产业化方向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据统计,我区“执照农民”人均收入平均高出普通农民的两倍以上。近年来在**工商分局的大力扶持下,**区执照农民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新的发展,截止2006年5月底,全区共有执照农民200多户,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种植和养殖业发展的生力军,越来越多的农户从传统的常规种植业向新型的高效农业经济迈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逐步建立了以腰铺镇蔬菜,汪郢乡的水产品,施集的茶叶、贡菊,乌衣、黄圩、花山的苗木花卉,沙河的盆景,皇甫的板栗,大柳的花生等为特色的农产品基地,有效地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三)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创新农村经济组织
由于农户经营不完全具备市场主体的要求,存在着单家独户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联合起来,自我服
务,自我保护成为农户最基本最迫切的愿望,专业合作社就是解决这个问题最好载体之一。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按照“自愿、平等、互利”原则创办的一种新型农村经济组织,以产品为依托、服务为宗旨、企业为龙头、市场为纽带、增收为目的,深受农民的喜爱。分局因势利导,大力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2005年8月12号,**工商分局,为腰
卜镇蔬菜种植大户农民宇乐兵等人颁发了一份企业名称为“滁州市**区绿园蔬菜经济合作社”的合伙企业营业执照,这是**区第一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当时吸收39户农民入社,形成规模优势,并采取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用药,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等六统一的订单农业模式。组织标准化生产,产出的无公害产品很受消费者欢迎。05年他们发展优良新品种的超甜玉米400多亩,产品打入南京苏果、华联两大超市,每月供货1500公斤-2000公斤,先后供货8万多公斤,卖价比地摊市场平均每斤高出0.3元以上,一季就增收4万多元。合作社还种植多种蔬菜,并申请了“美中之玉”、“尔兵”农产品注册商标,为发展品牌打下基础,并获得国家10万元财政扶持资金,改善了生产条件。合作社成立五个月,社员户均增收2000多元,成为当地一个农民联手闯市场的成功典型。在典型推动下,**区的专业合作社正在蓬勃兴起,2006年上半年**区又成立了施集茶叶合作社、**禾盛优质稻米合作社,沙河紫玉米合作社、张卜郢白薯种植合作社等八家合作社,而且还成立了一家以合作社为依托的行业协会,滁州市**区农村经济合作社行业协会。
(四)培育农村行业协会,帮助农民提高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目前,大部分农户是各自为战,销售渠道单一,好的农产品往往卖不上好价钱。
**区乌衣、黄圩等乡镇是花卉苗木的集中产区,近年来,在部分种植大户带动下,全区苗木花卉发展到2532户、1.5万亩,年产各类苗木几百万株的规模。但由于农户市场信息不灵,生产能力强,销售能力却很弱。市场行情波动时,外地来一个客商,众多农户一涌而上,竞相降价推销,形成恶性竞争。2004年春季苗木销售旺季,由于恶性竞争,苗木销售的价格相当于成本,无利可赚。
面对市场混乱的现象,农民着急,政府着急。在此情况下分局经过认真调查研究,认为要想改善这种局面,必须成立行业协会,由协会组织统一协商订价,稳定市场价格。为此,在**分局的规范引导和组织下,苗农于2004年10月,经向民政部门申请成立了**区苗木花卉行业协会,苗木集中产区的乌衣工商所腾出一间办公室供协会开展活动。分局还通过协会引导苗农开展行业自律,举办培训班,不仅交流苗木生产技术,而且上市场经济课,帮助对订单合同进行审查把关。协会还定期发布苗木花卉的价格、需求等方面信息。一些苗木生产大户正积极筹建苗木交易市场,从而有力地规范了市场交易秩序,变混乱的恶性竞争为规范有序地联手进入市场,苗农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护,收益日趋提高。
行业协会的成立,为参加协会的会员提供诸多服务:一是搜集市场信息,为会员单位提供市场、法律、国家政策和专业性的咨询服务。信息包括技术信息、经营信息、市场信息等等。通过相关信息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用信息去指导和引导农民种什么、养什么、加工什么,减少农民的盲目性,把农民承担的风险降到最低线,增强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开发新产品和推广新技术。把农村中的许多土专家和技术能人组织起来,吸收他们入会,他们在农村、农业各个领域起着模范带头作用。三是开展行业人才培训活动。一方面为农村、为农民引进技术、管理和经营人才,另一方面大力开展人才培训,重点加强农业产业化管理人才、营销人才的培训,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素质、增强能力,推动农民增加收益。四是协助农民开展商务活动。农村行业协会利用自身联系广的优势,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洽谈会等多种方式,引导农民走向市场。
在**工商分局的扶持下,**区成立了蔬菜协会、草坪协会、茶叶协会等等。这些协会的成立,对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发展农村经纪人,搞活农村商品流通。
农村经纪人是一部分农民从农村种植业、养殖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中介服务的组织或个人。他们外连市场和龙头企业,内接农户,并通过签订合同订单的形式,让千家万户按市场需求生产,这样通过农村经纪人在农户与市场间铺路搭桥,穿针引线的中介作用,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从而把农户引入市场,带领农民自觉地有目的地调整结构,有计划地组织生产,达到“调整有路,心中有数,产后无忧,实现增收”的目的。发展规范农村经纪人是推动农业发展、繁荣农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农村经纪人发挥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员,开拓市场的信息员,农村产品的推销员,连接市场的中介服务员的作用。他们活跃在城乡市场、从事商品流通、信息传递的农村经纪人队伍架起了农民与市场间的桥梁,是解决农民调整难、买卖难的有效途径。**工商分局结合**区特色,积极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一是积极引导,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让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投身于农村经纪人队伍,发展各种类型的为农服务的中介服务组织;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专业经纪人培训,提高农村经纪人的综合素质;三是鼓励城市下岗职工从事农村经纪人活动;四是帮扶有条件的农村经纪人大户发起成立农村经纪人分会(协会),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促进其健康发展。五是扶持引导发展重点农副产品专业流通中介组织,鼓励发展农产品拍卖、网上交易等方式,扩大交易渠道,引导农村的各类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搞活动农产品流通。六是大力扶持农村专业中介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市场营销等服务。七是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纸等渠道,将农村经纪人的作用、法律地位、农村经纪人的注册条件和程序等宣传到乡村,树立守法、守信农村经纪人典型,扩大农村经纪人的影响。八是实施农村经纪人的信用分类监督管理制度,严厉打击无照经营的“地下”农村经纪人,加大对农村经纪人利用虚假信息坑害农民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区施集乡明章村是草坪种植专业村,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曾出现种植容易销售难,想买个好价钱更是难,一度出现农民废草坪种庄稼的现象。施集草坪经纪人张克满长期从事草坪、花卉苗木的生产经营,他在南京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在施集乡明张村建立了上百亩的优良草坪基地,促进了当地草坪产业的发展。
三、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几点思考
当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存在着以下问题:其一,农村经济组织发展状态不好。其二,发展不平衡。其三,组织创建的依赖性强。其四,利益连接存在松散性。其五,资金来源存在约束性。其六,法律制度存在滞后性。
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中,应采取以下对策:
1、坚持走多元化发展、分类指导的道路。
随着农业专业化、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具特色的地区专业化日趋明显,而不同的产业对组织的要求各不相同。在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时,应坚持多样性原则,防止片面性,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让农民自由地发展,不要盲目地推行什么模式,坚持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方针。在组织形式上可以组建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等。同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兴办各种农村合作组织。把分散的各种农村合作组织,以社区或区域为单位组成联合社,逐步形成自下而上的组织体系,这样既便于更好地管理、协调、指导各种农民组织的工作,又可以壮大实力,提高抗御风险的能力。
2、深化体制改革,加强金融合作。
传统的农村社区合作组织、信用合作社、供销合作社等三大农民组织,既是我国农民合作组织的重要资源,也是发展新型合作组织的重要依托,但由于受传统体制的影响,这些组织存在着巨大的资源浪费,而农民自发形成的各种新型组织,却能较好地规范农村私人信贷,引导和促进农民自我信用组织的发展。
3、坚持农民自愿,避免行政干预。
农民合作组织必须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从长远看,政府的主要职责在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引导经济发展方向,协调各个群体的利益关系,许多具体事务政府管不了、管不好,也不该管,发展合作组织的职能,应逐步交由农民组织来承担,这是必然的趋势。政府应从鼓励、支持、引导、协调等方面发挥在合作组织制度创新中的特殊作用。一是各级税务部门应对合作社实行税收优惠;二是要开通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降低流通成本;三要在用地方面给予优惠;四是开展对合作社授信的探索,改善对合作社的信贷服务;五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农业风险基金,重点扶持合作社;六是保险公司要扩大对农业风险承保的探索与试验,要开辟新的险种,增加对农业市场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病、虫、药害等风险的承保;七要加大对合作社的技术支持力度,鼓励现职农技人员受聘于合作社或离岗参加合作社;八要鼓励和支持合作社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九要加强管理,确定一个主管部门,给合作社一条向政府反映呼声的渠道,这个主管部门应该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扶持一个产业的关键在于扶持支撑这个产业的组织体系。
4、加强行业管理,实行规范化运作,大力增强经济实力。
合作社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一要建立完善规范的合作社章程;二要建立健全规范的财务、会计制度;三要建立以为单位的分配制度;四要实行审计制度;五是合作社要尽量减少机构和专职人员,降低成本费用;六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引导,切实提高农民的法制意识;七是合作社之间可根据自愿和实际需要,通过联合组建专业合作联社;八要大力增强合作社的经济实力,目前有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如生产无公害食品,并打出标识,树立品牌,农产品分级包装、贮运、销售,通过经营活动健全机制和积累财力,有条件的以兴办小型加工和流通实体等手段,逐步提升经济实力,从而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5、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必须市场化。
市场化合作的核心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所以首先就必须有一个好的经济利益的结合体去运作,不然质量和销售就没有了依托;其次,有市场需要才有质量提高,市场流通衔接不上,质量再高也只是科研基地而已,不是农民的主战场;再次,农产品质量的提高,是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主要因素,但提高质量必须付出成本,成本的付出要考虑收益,如果销售环节不能保证,即商品的价值难以实现,农民是不愿意付出的。
从总体上看,目前的农村合作组织大多是外部力量干预和渗透的结果,由于和农民的根本利益不一致,导致合作组织发展的迟缓、短暂,甚至使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经济发展的问题,保护农民的权益,提高农民的收入,就必须建立起真正属于农民自己的合作组织。只有这种真正意义上的、自发的农民合作组织,才能构成农村经济发展的组织依托。
《工商局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经验材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工商局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经验材料。
第五篇:××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现状
××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以农民为主体,在自愿、民主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的自动服务性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既可以实现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又可以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近年来,余庆县积极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走出了一条以壮大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推进农业农村跨越发展的新路子。
一、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全县已有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组织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48个,拥有资产820万元,会员2232人,经营范围覆盖全县6.9万农民,受益人数占到全县总人口的24.6%。经营内容涉及畜牧、果蔬、粮食、茶叶等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分布在全县10个乡镇31个村,有15个协会实现了跨村乃至跨乡、跨县经营,其中规模较大、运转较好的有龙家镇生猪养殖营销协会、龙溪镇苹果桃营销协会和白泥镇果蔬协会。2006年协会向地方各级财税部门缴纳各种税费超过了500万元,协会会员人均纯收入达3800元,高出全县人均纯收入900元,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取得成效
1、促进了农业产业调整。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强了农户、基地、企业、市场之间的利益连接,促进了全县畜牧、果蔬、烤烟、苦丁茶、中药材等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协会与余庆县大凉山米业有限责任公司、余庆小叶苦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贵州黔龙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公司+协会+基地”的运作模式,合理调整了农业产业布局,加速了农业产业的规模化发展,2006年,全县建成中药材基地1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 12万亩、苦丁茶基地3.7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 5万亩、水果生产基地2万亩、优质烤烟生产基地7.5万亩、畜牧养殖小区93个,形成了规模化、区域化、科技化的农业生产格局,盘活了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益。
2、加速了农业技术推广。为生产优质高效的农产品,协会把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作为服务的主要内容,组织会员经常性的学习培训,并及时向会员提供经营销售的相关信息,提高群众的市场化意识,增强农户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协会内科技示范户、致富能手的作用,利用他们在群众中的影响力进行示范带动,加快农业种养殖适用技术的推广和普及。龙溪苹果桃营销协会和龙家生猪养殖营销协会通过学习培训和示范带动成功引进了经济效益好、适合本地种养的苹果桃等特色水果和三元杂交猪等优质猪种,打破了传统的种养殖模式,提高了种养殖业的科技含量,2006年全县依靠科技推广增加农业产值累计达6000余万元,科技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3、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由协会指导生产统一销售,改变了农村一家一户的小生产
经营方式,促进了农村小规模生产销售向组织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协会组织会员采取订单种养的运作方式,生产出的产品批量大、质量高,形成了规模优势,拓宽了销售渠道,提高了市场占有率,降低了交易成本,保证了协会会员的利益。如龙家生猪养殖营销协会的“六包”(包防疫、包治疗、包死亡赔偿、包技术培训、包提供饲料、包生猪销售)运作模式就帮助订单农户降低了养殖风险,有效解决了农户的销售问题,2006年,该协会发展会员125人,发展订单生猪2000头,出栏1870头,加入协会的养殖户户均增收1500元,创利55万元。
4、增强了农民市场意识。协会通过组织会员参与协会的管理,增强会员的互利合作意识;不断完善订单收购合同,提高会员的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对会员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提高会员分析市场、利用市场、开拓市场的能力,不断拓宽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花山万里富民农产品合作社成立以来,通过民主管理,风险共担,按股分配的运作方式,实现销售收入170多万元,利润40余万元,实现了农民与合作社的双赢;县粮贸公司实行“公司+科技+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为农户提供优质稻种、给与技术指导、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提高了种植科技含量,激发了农民种粮积极性,2006年,发展订单面积2.5万亩,签订合同6000余份,产值达2000万元,获纯利润121万元。
三、存在问题
1、认识存在偏差。一方面是部分领导和基层干部对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性、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充分认识到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的重要性,大多数乡镇、组织实施的具体部门都停留在搞一些软件资料应付上级检查上,没有积极支持、指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创立和发展;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帮助农民致富增收的典型事例不多,农民加入协会产生的效益不很明显,甚至存在农民亏本的现象,在2006年全县的48个合作经济组织中,会员真正得到收益的仅有龙家镇生猪养殖营销协会、白泥果蔬协会等少数的几个协会,同时农民受到农村小商贩长期坑害、欺诈等行为影响,导致农民对合作经济组织的不信任,抑制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2、环境尚不适应。我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总体情况是,发展时间较短,2004年才有协会在民政部门登记,与起步早的地方相差10余年;发展速度缓慢,截止2006年,已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只有48个;规模普遍偏小,会员大都在100人以下;带动辐射范围不广,多数协会经营范围仅局限于一个村。并且这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设立、运行都没有法律可依,法人界定不明确,从而导致了没有可供操作的具体措施和资金扶持政策,并且管理也混乱,农办、民政、工商、科协等部门都在参与管理,但主管部门没有明确,职责不清、协调不够,存在着各个部门都管、实际上每个部门都不管的现象。
3、机制不够健全。我县大多数组织没有规范的章程,例如松烟镇大松下寨辣椒营销协会、敖溪镇红粮协会、花山乡回龙“苦丁茶营销协会”等18个协会都没有组织机构和章程,这些协会与会员签订合同的不多,并且协会组织机构松散、产销衔接不够紧密、操作运行的随意性很大,市场行情好时会员能得到点实惠,一旦市场行情发生变化,会员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
4、缺乏能人牵头。从全县已建立的合作经济组织来看,80%以上都不是由农村能人牵头创办,而是相应的部门牵头成立,比如辣椒协会由产业办牵头、养殖协会由畜牧站牵头、订单农作物有农技站牵头等,没有遵循“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不能有效发挥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是农村中还缺乏这种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凝集和带领农民闯市场的带头人,目前全县各类农村能人仅占全县农民总人口的7.6%,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能人不愿意领办合作经济组织,担心其它农户通过协会的指导和带动得以迅速发展,从而影响自身的经济利益。
5、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全县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51740人,占全县16.1万农村劳动力中的94.2%,由于农民整体文化素质的偏低,导致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联合合作意识、诚信意识及法律意识还远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民无法认识到自发联合起来进行规模化生产经营、自我组织起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的重要性,这在客观上限制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限制了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
四、对策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领导服务意识。一是要解决认识问题,各乡镇、部门要彻底摒弃应付上级检查的错误思想,仅仅搞些文字资料方面的表面工作,要充分意识到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对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始终把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帮助农民改变小农经济意识、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调整农村种养殖模式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二是各级部门在指导发展上,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对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方向进行规范性的引导,但不干预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事务性管理,真正把工作重点放在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和优惠政策为合作经济组织服务上,同时加大对农村不法商贩的打击力度,营造良好的农村经营环境,培养壮大合作经济组织抗风险的能力和提高诚信度,用实实在在的典型事例激发农民加入经济合作组织的积极性,壮大合作经济组织的规模,促进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
2、优化环境,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一是强化宣传。通过各级媒体和协会自身经常举办咨询活动、培训会等向农民多层次、广视角推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意义及内涵,宣传协会中的成功典范,扩大合作组织影响力;二是理顺关系。明确县农业办公室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主管部门,科协主要协助主管部门统一对协会的组织建设进行宏观指导,工商、民政部门要明确登记办法,完善有关手续和程序。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相互协调,克服推诿、扯皮等现象,真正形成合力,着力营造有利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三是优化政策。进一步制定倾斜政策,组织民政、工商、国土、信用社等部门在协会领照办证、场地征用、信贷等方面给予扶持,组织相关农口部门,在信息、项目、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为协会的发展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技术保障;四是树立典型。对实力强、前景好的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扶持,例如龙家生猪养殖营销协会、白泥果蔬协会等,充分发挥重点协会的辐射影响力和示范带动作用。
3、规范机制,扩大协会辐射范围。一是规范组织。结合实情,逐步引导合作组织由小变大、由松散变紧密,针对登记管理混乱问题,依据相关法律,划清权属,监督合作组织及时注册,建立完善的合作组织体系,正确处理好服务与盈利的关系;二是规范章程。逐步完善规章制度,明确会员的权利、义务和议事规则,健全社员大会、董事会和监视会等内部组织,形成民主决策、合作服务和收益分配机制;三是规范运行。政府要加强引导、组织协调,但不参与协会内部管理、不干预协会内部事务,协会负责人应由会员民主推选产生,实行民主管理;四是规范引导。引导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帮助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根据自身特色和具体区域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不断扩大规模和辐射面积,促其健康发展,同时要帮助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解决好各种矛盾纠纷,保护协会和会员的合法权益。
4、能人示范,推进协会繁荣发展。一是积极扶持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种养专业户、营销能人,特别是要把善管理、有凝聚力的能人发展为会员,通过能人影响和改变旧有的种养观念;二是切实发挥农村党员能人的模范作用,积极支持党员能人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利用他们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吸引农民积极参加经济合作组织,利用他们甘于奉献的精神帮助广大农民从经济合作组织中受益;三是制定优惠的政策和激励机制鼓励农村能人参加甚至带头组建合作经济组织,让他们在带领群众致富的同时,从中获得更多的利润,稳定他们的心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促进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四是大力吸引外地营销能人到我县牵头组建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利用其技术资金、管理机制和营销渠道,促进我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快速发展,全面提升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5、加大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一是通过集中教学的方式,发挥农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作用,成立农民文化技术培训学校、开办农业适用技术培训班、深入田间的头进行实地指导,全面实施绿色证书培训、专业技术证书培训和乡土人才开发工程,力争让每户农户都能够掌握一门适用技术。二是给农民提供自学的条件,增加农村远程教育播放点和农家书屋,让广大农民随时都能够根据自身需要找到相应的光碟和书籍,在农村掀起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三是在种植大户、养殖大户、营销大户中加大市场经济知识、营销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力度,通过典型示范、市场连接、大户带动等措施,帮助更多的农民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和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