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现代农业发展科技支撑作用的调查与建议
四川现代农业发展科技支撑作用的调查与建议
.2007-11-26戴旭宏
四川省提出“四个跨越”的发展战略,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是四川省实施四个跨越的基础性跨越, 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中央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从四川省当前的农业现状来看, 传统农业特征依然明显, 农业机械化、信息化、设施化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农业水利化长期徘徊在40% 的水平, 远低于东部中部的水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仅为45% , 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 个百分点。要完成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实现“四个跨越”的发展战略, 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成为重要的关键因素。
一、四川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体系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 四川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力度, 不断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农畜产品加工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新型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体系建设已初显成效, 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突出特点
1.农业科技研发成果取得较大突破
“十五”以来, 四川省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一批显示优势和特色的农业科研团队正迅速成长, 带动了高层次科技人才的聚集和培养。广大的农业科研人员, 紧紧抓住农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科技攻关, 在关键领域和关键技术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大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都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克隆技术”“食用菌细胞融合技术”、“动物胚胎移植”等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采用航天诱变技术创制出水稻优质优良品种取得成功, 水稻, 小麦、玉米、油菜、果蔬等近千种新品种和新型配套技术的广泛推广使用, 为四川省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初步形成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初步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一是由市、县、乡镇三级政府系列组成的农业科技服务机构, 在农业科技推广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二是龙头企业正逐步成为技术推广的重要力量, 龙头企业在农业生产基地的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三是由农村生产和营销大户、种养能手、相关农村科技人员等在自愿的基础上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组织成立的农民合作组织或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逐步成为农村中农业技术传播的重要载体;四是由大专院校、相关科研单位的科技推广机构、人员及科技专家大院、农村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农村信息化基地等组成的农村科技中介机构, 成为农业科技推广的新兴力量。
3.农业科技推广方式不断创新
实践中四川省各地不断创新农业科技的推广工作, 创新出了许多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方式。雅安探索的专家、产业、农户相结合的“专家大院”新模式;邛崃市创造的信息跟踪、质量追溯的“电脑猪”、“数字米”生产管理新方式;资阳市探索并推行的畜牧产业发展的“六方合作加保险”运行机制;广汉专家加协会家农户得模式成都市充分运用“农户科技入户工程”、“科技特派员制度”等项目的实施, 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 培育和造就一批具有科技创新意识和较强科技应用水平的科技示范户,雅安、双流、大邑等县建立的“聘请一个专家、建设一个大院、依托一家公司、建设一个基地、带动一项产业”的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新模式。
二、四川农业科技研发推广面临的主要问题
四川省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虽然说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是应该看到, 要发挥农业科技对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农业科技研发推广面临的一系列突出问题必须得到有效解决, 主要表现为“二差三缺失”。
1.农业科技的产学研结合较差
四川省农业科技的研发、推广等各方面虽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由于科研课题申报, 成果评价机制的导向不合理等体制因素, 使重科研轻转化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导致在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农户之间的结合较差。一方面是四川省虽然有数量较多的科研院所, 但是由于实行的科研院系所分割管理, 科研课题选择、科研活动组织、成果转化申报等工作由各科研院校所自主完成, 力量分散, 且缺乏统一协调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 难以形成科研综合集成能力, 不能有效推动科技资源共享, 同时同类型的科研课题, 低水平的科研重复, 造成科研资源的严重浪费, 另一方面则是农业科研院校的科研项目与企业、农户的经济社会条件缺乏一致性, 针对性不强, 农业研发在盯紧市场、瞄准需求方面做得不够,科技成果供需严重脱节, 大量的研发成果束之高阁,相当科技成果成熟度较低, 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突破性品种少, 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少等现象同时存在。如农户急需的优质农畜产品及节水技术、土壤改良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缓慢。
2.农业科技研发推广的投入较差
农业科技研发具有较强的公益性, 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 才能保证各项农业实用技术的有效供给。目前四川的农业科技投入低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水平, 相当部分地区还出现了减少的趋势, 使农业科研成了“吃饭”科研, 研究工作得不到正常的开展。另外, 由于涉农企业本身经济实力较弱还未能形成自主的研发体系, 再加上对于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来说, 在缺乏政府提供的一系列政策导向、税收优惠等激励的情况下, 完全由企业来进行科技的研发和推广显然也不现实。而当前由政府和涉农企业共同进行农业科技研发推广的长效投入机制也还没有建立, 使得农业科技的研发推广还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3.农业科技推广技术体系的缺失
在近几年的乡镇改革中, 大量的乡镇科技推广机构被精简, 人员流失, 政府主导的科技推广体系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和考验。一方面随着基层科技推广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的界定和分离, 原有的政府主导的科技推广体系进行了职能转换。调查显示, 现在的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的科技推广人员主要偏重管理, 懂市场、有技术、会应用的一线农技推广骨干严重缺乏, 基层反映强烈;同时, 知识结构老化, 市场应变能力不足, 新型技术、新兴产业、产前产后的专
业知识掌握不多, 严重影响到乡镇农技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专家大院、六方合作等新型的科技推广模式还处于实践和发展的初期阶段, 还远不能替代政府主导的技术推广体系, 使得当前的农业技术体系面临缺失。同时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不彻底, 经营性和公益性没有彻底分开, 各地都存在同样类似的问题,推广体系的缺失, 使新技术新品种难以顺利推广, 农畜产品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4.农业科技推广对象的缺失
作为农业劳动力的资源大省,近年来, 四川劳务产业开发不断深化, 劳务输出逐渐由短期性转移方式向长期性转移方式转变, 务工人员就业岗位类型增多, 劳务输出的效益和质量都有了很大进步。2005年, 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已达1637.3 万人, 比上年增长
9.9% , 占全省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已达40.6%;3 举家外出务工农户达到200 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比重为10% , 已经成为四川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虽然说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缓解了人地矛盾, 有利于开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但是, 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多为青壮年劳力和农村中的精英分子, 留在农村经营土地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 出现了较多的“空心村”。
5.农业科技经营载体的缺失
上述问题的存在, 造成了四川农村技术推广, 经营, 生产、融资四个体系的缺失, 虽说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长足的进步, 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增大。但是,无论是农业龙头企业还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都主要还是在产品的销售上为农户提供服务, 或者是简单的技术指导和物资采购等服务, 还没有起到连接农业科技研发单位和农户之间桥梁的作用, 其农业科技经营载体的功能还存在缺失, 更不要说自主进行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
三、创新四川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体系的建议
1.创新农业科技研发主体管理
建设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和四川农业大学为依托, 建设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重点突破一批具有区域优势的重大农业科学技术成果, 特别是在畜种、经济类作物等技术壁垒上进行重点突破, 走农业科技集成、集约化道路。同时对全省农业科研机构进行分类改革、分层改革和区域科技资源的优化重组, 建立成都、南充、绵阳、达州、内江等5 个左右二级特色创新中心, 比如成都市以油菜蔬菜花卉为特色, 达州已苎麻为特色,分类指导, 重点投入, 构建建立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特色明显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的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开发新体制。
通过农业区域创新中心的建设, 建成适应我省农业现代化的技术体系与平台, 从而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区域中心主要在突破性动植物新品种选育、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防疫预警体系, 及配套技术、生物技术、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和农村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等全局性、关键性技术攻关上取得突破, 奠定农业技术跨越的基础。市县级农业科研机构则在区域中心的指导下完成本地区农业试验示范推广和技术配套研究。
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农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发展。通过政策, 资金等杠杆引导这些企业增加科技投入, 加大研发力度, 提高研究水平, 充分发挥其机制灵活、市场适应性强的优势, 加快建立产权明晰的企业化科技研究开发体系, 使其逐步成为农业科技研发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2.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建立健全一个以政府推广组织为主体, 推广队伍多元化, 技术服务社会化, 推广形式多样化, 运行机制市场化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优化政府推广部门主导型的农业技术传导模式, 加强机制建设, 提高推广人员素质, 探索区域农技推广中心的模式;农业科技企业集科研、生产、经营于一体, 资金雄厚、机制灵活、市场反映迅速, 是科技成果转化和未来农业技术推广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大力发展“公司+ 农户”的产业化型传导模式;要扶持农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 充分发挥其培训职能作用, 积极探索和发展“农业科研(教学)单位+ 农户”直接传导型模式。
3.大力发展农业科技的经营主体
按照构建多元化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体系的目标, 推进经营主体和技术推广主体相结合的步伐, 发展各类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组织, 培育多元化农业科技经营主体, 不断满足农民的多样化技术需求。一是鼓励和支持科研教育单位、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民合作组织、专业协会、技术团体等开展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培训、技物结合、技术咨询等服务。二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要加强对各类科技经营主体的管理和业务指导, 充分发挥其机制活、效率高、针对性强等优势, 更好地为“三农”服务。三是提高科技型龙头企业对农户的带动能力, 以企业为载体, 以项目为载体, 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能力强的科技型龙头企业和企业示范基地, 推进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 示范推广一批农畜产品加工适用和重大关键技术, 使其成为最重要的经营主体。四是各级政府设立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招标中, 应允许各类农业科技经营组织享有平等权力, 参与政府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竞标。
4.构建多渠道的农业科技投入体制
深化改革和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体系建设,投入是关键, 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 企业投入为主体, 银行信贷为支撑, 社会团体投入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机制。
(1)保障供给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资金。政府要调整投入结构, 建立农业科技的投入的长效管理体制。确保对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财政投入, 使公益性推广机构正常履行职能。强化检查落实, 按照相关法规使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必须达到农业总产值的1%以上;省财政应保证和不断增加基础性和公益性农业科学研究的投入, 增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省本级科技三项经费的三分之一以上应用于农业科研。对农业综合开发、防护林建设、“菜篮子”工程、商品粮棉基地、畜牧产业基地建设等重大农业项目, 建议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 用于解决重大项目建设中的科技难题和相应的技术进步与开发工作。
(2)鼓励社会资金对农业科技研发推广的投入。强化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科技投入中的主体地位, 引导社会资本增加农业科技投入,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高科技企业要从经营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农业科技开发, 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取比例不得低于5%;企业投入农业科技开发, 可按适当比例冲抵、减免税收;鼓励金融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参与高科技农业产业化项目开发。
5.建立农业科技的人才培养体系
建设现代农业, 深化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体系建设, 还必须全力加强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
(1)对在编的农技人员进行梳理。调整非专业技术人员, 实行农技人员资格制度;清理占有农技推广人员编制却没有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人员, 空出编制招录农学专业的大学生;压缩通过非正常渠道进入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人员, 实行农技推广人员资格准入制度;政策鼓励和采取优惠措施吸引农学专业的大学生加入研发推广队伍, 应切实解决有志于农技推广事业的大学生的就业编制问题, 保障他们的待遇。
(2)采用多种形式和渠道, 培养农业技术专家和农民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对农技人员的培训, 增加推广人员的在职进修机会, 加强农业技术职业教育建设工作, 将职业教育建设成为我省农业科技人才培训的重要平台;培训时应充分发挥农广校、农技校、乡镇企业培训中心等这些学校机构的作用, 利用现代信息网络, 传播农业技术信息。
(3)政府主导建立专项培训基金, 专款用于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加强农业科普知识和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宣传普及工作, 提高广大农民科技素质和科技观念。
戴旭宏 副研究员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来源:《农村经济》2007 年第8 期
第二篇:关于我市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
关于科技支撑我市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提纲
市政协
一、我市农业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
1、理念提升,促进科技创新环境优化
(1)中央、省、市出台的有关促进扶持农业科研工作和加强农技推广的政策情况;
(2)各有关部门和县市结合地域实际,研究制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情况;
(3)科技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情况;
(4)科技宣传与培训采取的多种形式情况。
2、科技提升,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1)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农业科研推广体系建设情况;
(2)以科研项目为切入点,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情况;
(3)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工作情况。
3、产业提升,促进特色优势产业的集聚
(1)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情况;
(2)提升特色产业优势情况;
(3)积极拓展农业发展新空间情况。
4、设施提升,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1)抓好中低产田改造及标准农田提升工程项目,改良
1农田地力情况;
(2)以项目建设为契机,发展设施农业情况;
(3)加大农机补贴力度,促进农机化情况;
(4)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生态环境情况。
5、服务提升,创新服务机制
(1)以农民信箱为主要载体,构建信息服务平台等情况;
(2)以作业服务为主要手段,构建专业服务平台情况;
6、管理提升,保障农业安全
(1)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情况;
(2)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情况;
(3)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情况。
二、存在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1、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与实施科技创新相结合存在的问题。
2、科技项目的实施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存在的问题。
3、科技要素资源的整合与培养优秀人才相结合存在的问题。
4、抓好当前工作与谋划长远相结合存在的问题。
三、对我市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提出建议
1、转变发展理念,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措施保障,推进科技发展方面。
(1)明确工作重点;
(2)争取政策支持,推进项目建设;
(3)科学管理,依法行政。
2、转变服务方式,提升队伍素质,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人才支撑方面。
(1)加强农技推广干部队伍建设;
(2)加快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合作社;
(3)积极培育现代新型农民。
3、转变生产方式,突出科技创新,全面放大农业比较效益方面。
(1)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培育;
(2)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3)提高设施装备水平。
4、转变工作机制,调动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积极性,提高工作效能方面。
(1)加强内部管理,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建设一支懂政策、有技术、会管理、善服务、廉洁高效团结的干部队伍;
(3)实行工作目标考核,对科研和推广成效显著的科技人员进行奖励。
5、转变经营方式,充分发挥政策、投入、环境对科技的推动作用方面。
(1)强化政策保障。
(2)强化投入保障。
(3)强化社会环境保障。
6、转变组织方式,在科技项目、科技合作等取得新突破方面。
(1)做好科技项目的引进、审批和储备的工作;
(2)做好科技对外合作的工作;
(3)做好科技创新平台与载体建设的工作;
(4)做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作。
第三篇:科技服务业支撑现代农业发展探讨论文
摘要:
本文从分析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科技服务业支撑的必要性开始,阐述了当前科技服务业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并对科技服务业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中所需要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提出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进一步深化科技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融合发展,发挥科技服务业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实现产业间1+1融合大于2的发展效果。
关键词:
科技服务业;现代农业;产业融合;服务延伸度;效益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直以来,现代农业是农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当前,无论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面简称“建议”)中提出的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还是《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后面简称“规划”)中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都表明现代农业在我国发展已进入关键战略阶段。在此阶段,生产现代化和生产要素技术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和布局合理,生产链条和效益链条延伸等方面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优化领域,这些优化领域目标的实现脱离不了科技服务业的支撑,最终利用科技服务业的支撑促进和加速现代农业的发展,形成《建议》中提出的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1,2〕。
1现代农业发展对科技服务业的需求
1.1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的要求
近年来产业间融合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产业间的融合发展不但促进了不同产业间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组合,形成资源互补优势共享的特点,也拓展和深化了生产供应链条上的延展,打破了传统供应链条上的单维度,呈现了不同产业链条上的维度交叉,形成了多元化、多渠道的合作生产消费模式。随着经济的深化发展,科技服务业产业的对载体的衍生裂变性和拉伸延展性特点逐渐彰显;而现代农业发展对于科学技术支持的天然需求,决定了科技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科技服务业助力于现代农业发展符合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的要求。〔3〕
1.2产业升级和布局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质量、生活理念和个性化需求不断提高,体现在消费不断升级,生产和服务的产业领域也不断升级。《规划》中对未来一个时期推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五项重点任务,优化发展布局,稳定提升农业产能;保护耕地资源,促进农田永续利用;节约高效用水,保障农业用水安全;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农业农村环境;修复农业生态,提升生态功能。这五项重点任务需要科技服务业的支撑,尤其《规划》提出,到2020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到2030年全国基本实现农业废弃物趋零排放。上述任务和目标需要科技服务业提供较高的技术支撑和服务支撑。科技服务业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符合产业升级和布局要求〔3〕。
2科技服务业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2.1深化技术服务促进现代农业生产效益提高
一直以来农业发展的组织形式和运营体系上决定了农业的技术普及和推广较难,零散的单个生产效率的提高,难以形成规模的现代农业,随着农业社会化、专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效益提高可以更多依赖于科学技术的深化服务。现代农业效益提高表现在农业的机械化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和产出率提高。这些要求体现在科技服务业可以优化现代农业要素的配置效率,科技服务业可以就生产育种、生产技术、农业深加工等方面提供技术要素融合到现代农业。
2.2拓展服务延伸度促进供应链条体系优化
在现代农业服务需求方面,科技服务业可在加强周转和仓储基础设施技术和销售渠道体系搭建的建设上提供技术服务;这可以链接和缩短现代农业供给和消费之间的距离,可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供供给需求分析,实现供求和对接和平衡,助力于供给侧的改革。互联网对农业链条的加深提供了技术软件支持,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农业中的应用,为生产、销售、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撑〔4〕。
2.3制定和更新技术标准保证行业生产和产品品质
人们对衣食住行的健康安全保障需求是迫切的,如何保证绿色健康的食品;如何在生产中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节约、安全无污染生产,是现代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农业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产品质量保证需要设定行业的生产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设定检测的相应配套服务,这些需要科技服务业提供支持,提供行业技术标准服务这是当前科技服务业的发展领域的一片蓝海;加大科技服务业对行业标准的服务是保证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
3科技服务业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条件要求
3.1政策环境建设
国家的政策在对产业发展和调整等方面具有导向性上的重要性作用,因此科技服务业助力于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国家法律法规的政策环境配套建设。第一方面,国家的产业政策可以鼓励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加大农业产品的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政策鼓励和支持;第二方面,在法律法规方面对农业的生产和技术要求提出要求,通过制定或者评价授权独立的研发鉴定机构,达到设定产业和技术标准的要求。第三方面,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针对农业资源特点、环境和生态规划要求,国家产业政策可结合科技服务业科研究生产布局规模效益分析制定政策。
3.2市场环境建设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为了促进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和科研机构之间的转化,可以营造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交易平台和孵化机构建设;为了实现产销平衡,防止农业供给侧过剩,可以加大科技服务业提供销售大数据分析的预测服务平台;为了缩短生产与供给的地域性空间距离和需求的时效性服务需求,可以借助互“联网+”服务,同时鼓励加大转运和仓储的平台服务。
参考文献:
〔1〕《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的通知农计发[2015]145号.〔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5年11月03日16:23来源:新华社.〔3〕经济参考报《现代服务业与农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着力点》2015年7月20日08:07:46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4〕《京东再拓互联网+农业布局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亲临视察》联商首页->资讯动态->消费动态.
第四篇: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xx区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高新技术
产业发展意见
为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实现“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谋发展”的目标,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主导产业升级 每年安排100万元科技资金,优先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医疗器械、现代物流业、新能源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支持杨金产业园区做强、做大。大力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技术水平,努力开发高端、终端产品,拉长产业链条,实现节能降耗,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型;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服务功能和建立创新机制为重点,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二、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每年安排300万元科技资金,集中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通过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带动和支撑高新产业和主导产业发展。近期实施重大装备制造、网络信息安全、食品制造与农产品深加工、节能环保技术等重大科技专项,全力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发展的局部跃升带动生产力的跨越发展。对获得国家、省、市重大科技专项的项目,给予资金匹配支持。
三、新建一批企业研发中心,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战略支撑产业和骨干企业为
重点,鼓励和支持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包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及其他研发机构),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和资源向企业聚集。对已经认定的国家、省、市级研发中心,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10万元的资金支持。
四、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安排专项资金,强力实施创新主体培育计划,力争通过三年的连续支持,使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壮大。按照有关规定认定合格的高新技术企业,自认定当年起享受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同时,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优先给予科技项目支持。
五、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加大对高新技术创业孵化器的扶持力度,安排专项资金,打造中小科技企业孵化平台,用于匹配国家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基金项目。不断完善孵化器的服务功能,壮大在孵企业队伍,提升企业研发水平。
六、加大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力度,大力发展知识产权经济
区政府设立专利促进与保护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用于专利保护、专利奖励、专利申请等。进一步强化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意识,引导、激励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制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被确定为国家省市级专利试点(示范)企业的给予一定的奖励。
七、实施创新人才建设工程,培育造就高层次人才队伍
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培养、培育和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打造一批创新团队。对经认定的科技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给予科技项目资金支持。设立院士专项资金,充分发挥院士的旗帜性作用,对于院士领衔设立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重点实验室,给予不少于50万元的科技项目资金支持。对xx区产业发展需要的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攻关任务的领军人才,给予专项启动经费资助。
八、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加快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有效机制,在院校与企业合作的基础上,加大院校与政府之间进行大项目、战略性合作的工作力度。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各类技术创新合作组织。对于新设立的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给予20万元资金支持。积极支持我区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凡获得国家、省市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给予资金匹配。要把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作为科技创新活动的根本目的和重要评价指标。探索建立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办法。高校、科研院所以技术转让方式将职务科技成果提供给他人实施的,可从技术转让所得的净收入中提取70%的比例用于一次性奖励。
九、落实科技创新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的创新发展环境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自主创新优惠政策措施。加大对自主创新产品的首购、订购力度,对我区纳入国家批准的自主创新产品目录中的自主创新产品优先首购和订购;在政府投资的重大建设工程项目中,将承诺采购自主创新产品
作为申报立项条件,不按要求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财政部门不予支付资金;积极筛选、辅导、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份全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且符合一定条件的,可按其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额度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引导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凡经批准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条件的,其所从事的担保业务收入,可按规定免征营业税;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十、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大幅度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切实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要体现法定增长的要求;优化科技投入结构,集中优势资源,解决重大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形成全社会加大、加快科技创新投入的新型有效机制,到201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达到2%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7%,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达到中西部地区先进水平。
第五篇: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建议
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建议
现代农业是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市场机制与政府主导组织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改造一家一户分散、低效经营的传统农业,唯一的出路就是发展规模化、高科技、高效益的现代农业。
一、主攻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领域
1、积极稳妥发展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是指在人工设施保护条件下,通过工程技术手段为生物提供适宜环境,达到高产优质生产,并应用先进的工业化作业方式,从事相关生产活动,提高劳动效率。根据所强调的对象不同,有时也称温室农业、可控环境农业。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设施农业能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更适合人多地少的山区发展。
我县要应用设施农业工程技术,引进利用智能化温室、日光温室、节水灌溉设备、水肥一体自动化控制设备、农业机械化,电子灭虫仪及其他农业电子科技信息技术等,促进山区茶叶、蔬菜、食用菌、油茶、苗木、花卉、果蔬育苗等发展。设施农业需要较高的资金、技术投入,分散的农户都去搞有困难,通过政府组织、企业主体经营方式,举办高科技农业示范园,鼓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先行先试,并配套一定的扶持政策,再向群众辐射推广。
2、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及休闲观光农业。有机农业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超市中销售的由COFCC和OFDC认证的有机蔬菜价格是常规蔬菜的3倍以上。休闲观光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等通过规划设计和开发利用,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人们休闲增进居民对农业和农村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形态。是农业与休闲旅游业有机融合的新业态。例如,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正在创建4A级旅游景区。杨凌现代农业创新园,收取门票经营,他们的理念是“我们不仅是在种植蔬菜,更是在生产健康”,创新了“吃、住、品、行、游”的产业链。今年“五一”期间,以“走进杨凌,体验绿色”为主题,举办了首届现代农业休闲游暨采摘节活动。共设置十一个瓜果蔬菜欢乐采摘点:有三十个品种的玫瑰采摘园,早熟的桃类等新鲜水果采摘园,降压菜、观音菜等蔬菜采摘园,杏鲍菇等菇类采摘园,游客不仅能观赏到各类蔬菜瓜果,还能够亲自采摘,体验劳动乐趣,同时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科普知识教育基地。新西兰猕猴桃原产旅游有限公司常务董事格雷姆•克莱斯曼,围绕“休闲农业”主题,介绍发达国家和国内休闲农业发展经验。公司依托猕猴桃种植基地发展休闲农业,企业休闲观光园按照商业模式运作,全年对外开放,适合大家庭经营,通过开发系列活动,引导游客参与简单的农活或水果种植,游客在体验中了解猕猴桃的营养价值及以猕猴桃为原料的系列有机产品,并将这种体验与人际圈中更多朋友分享,从而扩大观光园顾客群体。以这种寓游于乐,寓知识于休闲,寓经济于生态和谐发展的商业模式奠定了公司客户体系。袁家村位于著名的唐昭陵脚下。近年来,袁家村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已成为广受游客欢迎的乡村民俗休闲地。村成立了休闲农家协会,协会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礼仪培训,休闲产业在规范化、特色化经营中得到快速发展壮大,服务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未来袁家村将大力发展有机生态农业,打造陕西绿色健康农产品第一村镇。某某生态条件优越,林地广阔,发展有机茶、有机稻、有机蔬菜、有机鱼、散放土鸡、喂青稞饲料黑毛猪、大别山黄牛等有机农业大有可为。结合某某旅游产业大发展及美好乡村建设,把设施农业和有机农业精品化、田园化,增强观赏性、娱乐性、体验性,就能形成某某特色的“吃、住、品、行、游、乐”的休闲农业,吸引长三角及华中地区的广大消费群。
3、注重发展创意农业和智慧农业。创意农业以美学经济理论为基础,以附加值文化为核心,借助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通过创意有效地将科技、人文要素、文化艺术活动、农副产品和农耕活动,以及市场需求融入农业生产,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整合资源,把传统农业发展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构筑多层次的全景产业链,实现产业价值的最大化。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是集新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图像等)和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本届上海展团展示了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西安交通大学863“智能灌溉控制技术”,西安现代农业展示中心开展大田和温室大棚作物灌溉水肥一体化精确控制技术试验,可数字化自动控制注肥注水比例,提高灌溉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节水、节肥、增产。前来参加杨凌农高会的宁夏农民王田说:“现在种地从播到收都是全程机械化。遇到病虫害问题也不用自己跑了,对着远程教育系统就可以咨询专家。” 某某要结合休闲观光农业,在交通便利的旅游大镇发展创意农业,通过科学的、艺术的、原生态的奇思妙想,创造高欣赏价值的产品,使每位顾客流连忘返,过目难忘。要结合农村信息化、远程教育、电子商务营销网络及设施农业建设等,注重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逐步构建我县的智慧农业体系。
二、建议创办安徽大别山(某某)农业高科技创新示范园。某某现代产业园主要发展工业,建议在毗邻现代产业园的白塔畈镇创建大别山农业高科技示范园。
1、意义:一是某某是农业大县、资源富县、生物种类多县,创建大别山农业高科技示范园有利于加速某某科技与现代农业融合进程;二是白塔畈镇交通便利,并且能与万亩茶山花海景观结合,开发休闲观光农业,形成新的融高科技农业、农家乐休闲为一体的旅游景点,带动新县城发展;三是除了近年来实施“5+1”项目外,某某也要创造新的经济亮点;四是对全县现代农业发展起到科技示范辐射作用;五是将来还能为安徽某某职业技术学校提供教学、科研、实习基地。
2、内容:以设施农业、精准农业、智慧农业等先进技术设施,结合无土栽培技术、智能温室、日光温室、自动喷灌、滴灌等为手段;以新优品种培育(茶叶、油茶、板栗、瓜果、蔬菜等)、农作物标准化生产、珍稀林木栽培、花卉盆景培育、食用菌及中药材栽培等为主。设计一期工程200亩,二期工程500亩。
3、依托:技术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负责主体规划设计、技术指导,他们有创建杨凌示范园区经验);南京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协助技术指导)。
4、机制:一是建立政府主导组织推进,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二是借助安徽某某职业技术学校等“5+1”项目,作为拼盘、延伸开发项目纳入向省和有关部委(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农业部、水利部、科技部等)申报项目体系,争取省(部)、县共建。
三、用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
1、明确用工业理念指导发展现代农业的内涵。是指在改造分散经营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程中,导入和借鉴现代工业的先进理念和现代企业管理机制,使千家万户的农业生产融入到社会化大生产之中,提高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和农村的城镇化水平,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一家一户各自为战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必须走工业化之路,用工业理念办农业,用专业化致富农民,实行工农一体化,这样才能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发挥规模效应。
2、要打造从种植、养殖到加工、营销一体化、产业化的产业链。切实改变我县不少农村产业大都处于种植、养殖层次,卖初级产品、附加值低的现状。鼓励引进先进加工技术,例如创办某某茶饮料、板栗蓉(酱)、香菇片(酱、松)及灵芝、天麻、茯苓提取药物等加工业。
3、引入工商资本,发展龙头企业,用现代企业管理大办农业。通过龙头企业引领,建基地、拓市场,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田园成为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原料车间,使农业对接工业,并利用各种行业协会,形成一条龙服务的产销链。例如开发某某油茶、茶叶、果蔬、食用菌产业等,农业实行企业运作,农民不再是面向黄土背朝天,是统一服装、统一规范的农业工人,基地如车间,合理布局办公区、种植区、加工区、科研区、生活区、休闲区等。基地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智能大棚可以控温、控湿、控肥、控营养。食用菌生产全部实现自动装置控制,加工和包装流水线作业。
4、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以租赁、承包、股份合作、反租倒包等工业理念来流转土地,使土地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集中,形成区域化、集约化生产,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利用某某县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县机遇,大力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组建某某“土地银行”,加大全县土地流转力度,为工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