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县农产品品牌保护与发展问题的调查与思考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2 19:09: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我县农产品品牌保护与发展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我县农产品品牌保护与发展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对我县农产品品牌保护与发展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对我县农产品品牌保护与发展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农产品市场中,品牌不仅是一个产品区别另一个产品的特殊标志,更是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最集中、最明显的外在表现。在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急剧变化的阶段,农产品品牌建设对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知名度和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县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拖累整个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进程。为此,我们县委党校专门成立课题组对我县农产品品牌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我县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县依托自身资源优势,以建设浙江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为目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杨梅、三黄鸡、有机茶、竹笋两用林、淡水鱼、无公害优质米、高山蔬菜等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在建设浙江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进程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品牌建设。截至2006年底,全县发展农副产品注册商标136件。其中“仙黄”、“东景”、“味老大”等3件商标被认定为“浙江省著名商标”;市级著名商标5件;还荣获“中国杨梅之乡”、“中国有机茶之乡”、“浙江蜜梨之乡”、“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我县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这既促进了仙居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也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以杨梅经济为例,随着“仙梅”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不断提高,产品供不应求,全县杨梅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已达10万多亩,去年投产4万亩,产量3.5万吨,产值3.2亿元,全县农民人均仅此增收800元。

二、我县农产品品牌保护与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县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

1、农户和经营者保护品牌意识不强,农产品质量不稳定。一是部分农户的农产品安全生产意识淡薄。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缺乏相关技术指导、农民自身素质不高等因素影响,部分农民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病、虫、草情和畜禽疫情无法弄清,对于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农药等技术的要求知之甚少。发生了病虫害,有的凭经验办事,有的学别人防治,造成错用、乱用、滥用农药及其它投入品的情况屡屡发生。如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少数农民为了片面追求杀虫效果还在使用甲胺磷、呋喃丹、氧化乐果、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等对人畜毒性大、残留高、对自然环境影响大,属于国家明令禁止在国内销售和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在问及他们是否知晓其危害时,很多农民并不了解;在水果生产中,一些农户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违规或者超量使用生长激素、催熟剂、保鲜剂,严重影响了水果品质,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二是少数经营者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以次充好。例如,正宗的仙居“三黄鸡”在市场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价格也比同类产品高出不少。三黄鸡的养殖不仅要求野外放养、合理搭配饲料,而且养殖的时间也有严格限定,一般至少要养殖120天以上才能保证品质。而少数经营者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从周边地区买来其他便宜的普通鸡种、使用含有激素的饲料喂养以缩短出栏期,有的甚至直接从外地冷库买来冷冻鸡肉来加工真空包装的“三黄鸡”;在杨梅销售中,由于仙居杨梅品质好、知名度高,外地购买者络绎不绝,加上去年杨梅产量少、价格高,少数杨梅经营户就从温州、临海等周边县市低价收购外地杨梅,冒充仙居杨梅高价出售牟取暴利;有的农户甚至销售杨梅时在包装箱底塞进茅草、石头来坑害顾客。

2、现有品牌成长不快,品牌影响力有限。首先是对品牌农业建设投入不足,阻碍品牌的加速发展。我县大部分农业企业或业主尚处于原始积累阶段,企业实力有限,而农产品品牌的培育需要大量的投入。因此,大部分企业和业主对申请注册商标的愿望不强烈,对农产品品牌的培育缺乏持之以恒的努力。其次是品牌知名度较低,难以形成较强的品牌效应。我县尽管有不少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但只有3件农产品商标被认定为“浙江省著名商标”。大部分农产品生产企业商标注册人没有建立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没有形成长效管理工作机制。由于不注重商标的管理、使用、宣传等工作,使得商标的知名度失去了应有的效应,含金量明显降低;有的企业只是偶尔使用其注册商标,甚至成为闲置商标。第三是企业自身素质不高,创品牌缺乏实力支撑。一个名牌产品育成的背后需要企业各方面实力的支撑。比如要有质量过硬、富有特色的产品;有竞争力的价格;完善的配送、销售渠道;有效的促销手段等等。而目前我县的农业企业大部分规模小、自身素质不高,产品结构类同,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少,管理水平落后,这些因素都阻碍着我县农产品品牌的做大做强。

3、品牌结构趋同、共享性差。我县现有不少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几乎每一家农业企业或专业合作组织均推出了自己的商标和包装。同一质量、同一种类的产品,各个农业企业或专业合作社都以不同的品牌和包装销售,品牌重叠现象相当严重。我县目前共有130多个农产品注册商标,还有数量众多的非注册商标。这些商标主要分布在杨梅、三黄鸡、密梨、茶叶、板栗、高山蔬菜、山茶油等产品中,平均每个产品的商标至少都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这种品牌结构存在许多缺陷:一是品牌可识别性下降。由于一个品种农产品的商标小而多,甚至几十个,不但消费者分不清,就连生产者也混乱一片,打品牌而让消费者记不住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商标的真正意义;二是互相掣肘,甚至互相拆台。由于品牌和经营主体分散,导致部分经营主体在农产品产销旺季为争夺市场,竞相压价销售,甚至相互诋毁,严重影响我县农产品的统一市场形象和农民增收,也伤害了经营主体的利益。结果不但不利于把一个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还可能起反作用;三是造成资源浪费。由于经营主体的分散,加上实力不强,难以形成较大规模的经营。而每一个品牌的打造和申报都需要大量的付出,每一个品牌的营销也需要大量的费用,品牌不能做大,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和社会资源。“星星点点,没有亮点”的问题突出,品牌不共享造成巨大的浪费。

三、进一步加强我县农产品品牌保护与发展的对策建议农产品市场竞争就是品牌竞争。我县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发展绿色高效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我们要珍惜这一优势,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增强我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

质量是品牌的生命。如果一个农产品的质量有问题,那么它就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就失去了在市场上赖以生存的基础,就不可能成为消费者信赖的名牌产品;如果不注重产品质量,即使是名牌农产品也会被消费者所淘汰;何况农产品大多是食品,其质量安全更是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发展的命根子。因此,农产品质量问题决不可以掉以轻心。

1、提高农民生产质量安全意识。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没有农民的参与就难以取得成效。要运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式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进行农产品安全生产,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列入农民培训教育工程的重点内容;通过宣传教育,让农民懂得保证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怎样保证农产品质量;要充分发挥村、组干部和农业生产专业户的作用,使他们既成为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示范户,又成为农情信息发布的宣传员,同时也成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的监督员。

2、加快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加强农产品产地论证

和销售市场监管,逐步实现农产品销售市场准入,这些都需要有一个既能进行快速检测,又能进行定量分析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目前虽然已有县工商局的商品质量检测车在检测,但只能检测少数几个项目,只能保障最基本的应用;我县农业企业和经营户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深度检测还要花费很多资金到省城进行检测。由于还没有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对各项工作的开展造成很大的制约。目前检测中心正在紧张建设中,建议县里除确保资金到位加快建设外,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足额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经费,专门拨付,专项使用。

3、要切实加强农资市场和农产品市场监管。各相关执法部门要协同配合,加强对农资市场和农产品市场的监督管理。对现有农资市场和农产品市场的经销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摸底,不合规范的要限期进行整顿,达不到要求的要按照法律规定予以取缔。建立并完善农药销售登记备案制度,特别是剧毒农药的进、销、存都要建立台帐,载明进货批次、来源和销售去向,从源头上控制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强化农产品销售市场监管。工商、物价、卫生、质监等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一方面指导企业和经营户诚实守信经营,加强质量管理,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做好对农产品质量和价格的检验监测,加强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以次充好的不法企业和业主,坚决予以打击。

(二)整合农产品品牌以形成合力

农产品与工业品相比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人们记得的往往是一个地域的一个特色优势产品的总体名称,如西湖龙井、金华火腿、三门青蟹、黄岩蜜桔、玉环文旦等。因此以往天女散花式的品牌结构已经显现出了种种弊端,若要使我们现有的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必须进行品牌资源的整合。

首先,要制定激励扶持政策。我县的农业产业化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农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如果通过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积累逐步将品牌做强做大,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就有可能会错失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最佳机遇期,影响农业产业化进程。因此,政府有必要对农产品品牌的整合加以必要的引导、激励和扶持,集中政策及财政支持体系的力量把农产品地域化的优势发挥到最大限度,提高区域内农产品整体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要整合产业资源,合理安排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与工业品生产经营的一个十分明显的区别就是,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经营有赖于大面积的生产基地和大量的生产经营者为其提供统一质量标准的农产品。空间布局是产业发展的前提,也是规模经营的前提,而规模经营是品牌整合的基础。要根据“浙江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规划和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方向,以各地自然条件、产业基础为前提,加强产业发展的规划和引导,加快土地使用权流转,壮大农业发展规模,积极培育农业特色块状经济,做大做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产业区。努力建成一批拥有一定规模的绿色农产品基地、农业技术示范基地、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只有形成农产品生产的区域化布局,品牌经营、规模化生产才会成为可能。

第三,要整合品牌资源,制定一个开放式的品牌资源共享机制。一是要由政府引导,逐步淘汰、合并一些规模小、素质低、效益差的杂乱品牌,再以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为载体,创立行业集体商标,建立统一的行业准入标准、生产操作规程、质量安全保障措施、经营行为规范等行业规则,实行行业自律,建立地域性农产品品牌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以整合品牌资源,打响优势拳头品牌。二是要尽快把一些条件比较成熟的农产品申请成为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是20世纪以来世界上多数国家为有效保护本国特色产品而采取的重要制度体系,也是世界贸易组织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中所认可的通行保护规则。地理标志产品是由国家质检总局审核批准,在法律上受永久保护,对推进区域经济具有明显作用。我省的地理标志产品

保护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已有杭州龙井茶、绍兴黄酒、金华火腿、三门青蟹等多个农产品实施地理标志保护。而仙居作为浙江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特色农产品资源比较丰富的区域,申请地理标志产品势在必行。目前“仙居鸡”已经通过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产地地理标志范围保护,杨梅、优质米、有机茶等特色农产品也要进一步加大申报力度。

(三)建立地域农产品品牌危机管理机制

地域农产品品牌由于其共享性,有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点。近年来,不少知名地域农产品品牌如“重庆火锅底料”、“龙口粉丝”、“金华火腿”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被媒体曝光后,其直接后果是地域产品遭到“封杀、撤柜、禁止出口”,导致空前信任危机,销量一落千丈,许多知名企业蒙受不白之冤,也给产地形象抹黑。因此,即使是具有良好形象的地域农产品品牌也应加强危机管理。目前,我县特色品牌农业的发展势头良好,如杨梅、三黄鸡等都已经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规模,在全省甚至全国都有了较高的知名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高枕无忧,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果我们掉以轻心,别人的悲剧就很有可能在我们身上重演。要应对这个问题,一方面除了加强农产品安全生产保障质量外,我们还要建立地域农产品品牌危机管理机制,以应对突如其来的危机。

一是编制专门的应急预案。目前我县已经编制了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但是这个预案还没有涉及地域农产品品牌危机如何处理。应针对地域农产品品牌危机的预防、处理以及如何挽回地域农产品品牌的声誉等,尽快作出相应的应急预案,以备不时之需。

二是成立专门的机构。建议由县府办牵头,会同工商、质监、卫生、经贸、农业、林业、宣传等有关部门成立地域农产品品牌危机处理领导小组。在发生农产品品牌危机时,各组成部门要统一口径、协调一致,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开展危机处理工作,及时控制品牌危机的蔓延。

三是建立信息及时沟通机制。应对地域农产品品牌危机,重要的是要保持“诚信、负责”态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要处理好与各级新闻媒体、政府、专家与公众的关系,信息披露要及时,行动要果断,切忌隐瞒、谎报、部门之间推诿责任。

四是建立危机善后处理机制。危机妥善处理后,要尽快恢复地域农产品品牌形象,认真解决暴露出来的问题,重新取得社会各界的信任。只要处理及时、得当,不断改进工作,就可以化危机为转机,使原有的品牌继续生辉。

课题负责人:王中南课题组成员:张光彩应秀丽

张媛娇朱成(执笔)

第二篇:对公司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对裕德科技公司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娄底市裕德科技有限公司是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一直从事水处理系统工程和项目运营管理、工业清洗,是一家集水处理药剂研发、生产,技术咨询,水处理系统运营、服务,工程总包及工业清洗为一体的综合性高科技环保企业,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公司拥有良好的相关配套设施及硬件,目前公司正在进行污泥无害化处理项目的投资。

作为国家重点培育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环保产业受到国家政策的重点扶持,“十二五”期间将是环保产业的黄金期,环保产业的市场潜力相当巨大。随着政策扶持力度的逐步加大,均有利于环保企业的发展。作为环保企业,在同行业中,裕德科技公司发展非常迅速。

然而,作为一个企业,除了追求必然的利润外,其他层次的追求有:对外而言:形象品牌健康,品质有保证,信誉度高,价格有优势,交期迅速,服务好,对客户反映较快;对内而言:分工明细,职责清晰,权力明确,管理有力,制度健全;部门之间协助与监管有序,有章可循,且能达到制约和权力的平衡。

我是个应届毕业生,对于公司的了解仅限于短短两个月的实践,和仅有的一些文字资料的阅读,以下是我关于公司的一些想法,文章如有不妥之处望能海涵。

一、强化公司管理,做到责任到位

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经济资源,它的好坏直接影响效益,它既有客观规划,又有微观操作,只有充分发挥人才资源,挖掘员工潜在的能力,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益。任何一个管理者都必须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聪明才智,如果管理者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激励功能,平等对待,礼仪忧人,而一味以我为中心,独断专行,野蛮粗劣,即使目标良好,组织再合理,管理再科学也难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难以单有成效地完成公司下达的目标任务。

二、完善奖惩制度,激发员工的热情

奖惩制度的贯彻实施,我们企业对于惩罚所采取的措施有目共睹,为何不多贯彻下奖励措施,与此同时,奖励制度能说明奖多少就更好了,让员工感觉到奖励不是可有可无的,是可以通过努力去争取的。让企业员工更有生产欲望,同时也有目标,这样就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

三、培养新员工,更快进入新角色

让新人快速适应企业:①对企业产品的熟悉;②对工作环境以及所作工作的熟悉;③人员的熟悉:出现问题能找到相应的人去解决;④不定期询问新进员工

所遇到的问题,让员工感到关心,从心底想为这个企业效劳奉献(虽然对于企业的管理层比较麻烦,但回报的是员工为企业奉献的;⑤实行员工培训体制,包括前三项的熟悉以及安全生产;⑥企业大部分员工现在已经养成了勤劳节俭的习惯,要把这思想也贯彻到新员工脑海里去。大企业做人,小企业做事。

四、竖立员工的价值观,培育企业文化

竖立企业员工的正确价值观,员工和企业同心同德,不畏任何艰难困苦。企业以首先以员工为中心。每个人都是企业的一份子,在企业的运作和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角色。企业是大家共同的财富,只有企业好了,个人才能得到发展。才能以裕德自居为荣!只要企业好了,个人就能得到发展,得到回报。

五、扩大出产销售途径,为企业的做大做强提供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市场营销是涉及到企业发展与壮大的关键,如何在风云多变的市场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必须广开渠道,遍地散花,重点突出抓住老客户并通过老客户的传播介绍引荐等扩大销售阵地,巩固已有市场的同时,争取各种机会开拓市场,建立新型伙伴,在销售不景气的情况下,以市场为切点,可采取短、严、快特点灵活运用,调整营销模式,顺价销售,可以减少库存量,为产品的重复循环提供强有力的保证金,同时必须充分顾及产品与价格的反差,才能收到应用的经济效益和提高增长点,保证有新品种替代率,填补市场的空白点,参照国际环保行业的发展趋势,在永恒的市场里,寻求产品的周期性预测市场需求,调整自己的经营方向,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人精我新,抢占市场份额,领导行业的发展,以较小的投入获得最大限额的利润,一方面巩固质量加强设备维护,保持原有的生产能力,生产常规品种未支撑企业的收益和正常的发展,另一方便随着环境要求的提高和人们意识的加强,必须开发新品种抢占主动权,让销售设施水平高于销售规模作强有力的保证,为企业规模生产提供保证。

六、搞好员工福利,做到物尽其用

抓住员工的心,让他们用心去工作,去为企业效劳。兵法有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福利亦一样,据我了解,我们企业工龄5年以上的员工并未超过20%。虽然在5年间企业需要发展壮大招募了一定的人才,但是也从侧面体现出我们企业人才流失现象的存在。对于怎样抓住员工的心,防止人才流失。

七、总结经验 雷厉风行

在总结生产经验上花大功夫:铸造怎样不出废品(使产品达到国家要求)、怎样让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能者多劳(不仅仅是生产效益的提高,也是企业内

部自发挖掘潜力)。关于企业的执行力,企业要做到雷厉风行,说一不二。马云说过,一个一流的创意配合三流的执行,他宁可要一个三流的创意配合一流的执行。

企业与员工的规划科学合理,共同进步,以公司为家。有创新的意识,有活力。这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也是发展之本。这样的企业才会无往而不胜,达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境界。这也是众多的管理的最终的目的。当然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仅仅是纸上谈兵肯定不行,这需要公司上层领导和所有管理者一起努力来实施。

作为一名新员工,对公司的了解也只是停留在短短两月的主观认识上,提出的建议并不都是客观准确的,仅供大家参考而已。

第三篇:对县级政研室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对县级政研室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夸夸其谈地乱说一顿和一二三四的现象罗列,都是无用的。”这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的重要论段。直到今天,这一论断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而承担调查研究工作的政研室现状如何呢?笔者以西部某省五个县为例,就县级政研室的发展情况进行深入剖析。

一、发展历程

从县委政研室的发展历程来看,可以说是几起几伏,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985年以前,县级没有设立政研室,只在县委办公室设有调研股,与秘书股、行政股同级,实际工作中与秘书股合并。1985年后,县委撤销了县委办调研股,设立了县委督查室,除履行督查督办职能外,还履行政研室的调研职能。1988年后,根据工作需要,县委成立政研室,但没有专职政研人员,均是县委办职工兼任政研人员,无领导职数。1990年,县委政研室的机构级别先后从股级升为副科级、正科级,为县委工作部门,经费、人员均独立,并承办有2-5个经济实体,工资和工作经费实行财政拨款,经费相当活跃,政研室一时成为众多干部向往的地方。领导职数和人员配备方面,设政研室主任和副主任各1名,级别分别为正科级、副科级,工作人员高峰时达11人,最少时也有8人。1998年机构改革后,机构级别为正科级,挂靠县委办公室,为财政全额拨款行政单位,经费、人员均由县委办公室代管。

二、现状与问题

1、在机构设臵方面,势单力薄。虽然每个县都很重视调研工作,但在机构设臵方面,与其它单位和部门比较,却显得势单力薄。目前,根据精简机构和人员的政策要求,县级机构改革后,各个县都设立了政研室,但很多县都是徒有其名,专业调研机构没有牌子、没有人员的情况还不同程度存在。政研室作为一个正科级单位,与其它县级部门级别相当,但没有下设任何股室,核定人员编制仅有3人,最多的也只有6人,其中领导职数就占1名。不但如此,县委政研室的编制均由同级党委办公室代管,统筹使用,已分不清谁占的政研室的编制,谁是政研室的工作人员。个别县的政研室编制甚至被其它单位的人员占有,政研室空无一人。在经费方面,也实行县委办代管,没有独立的经费开支权利,政研室仅仅作为一个股室对待。个别领导还认为,政研室一年到头没有什么看得见的成绩,在经费上大打折扣。据不安全统计,5个县中,有3个县的年使用工作经费不足其它科室的60%,有的县甚至没有工作经费。

2、在人员素质方面,差参不齐。我们可以看出,每个政研室实际干活的仅有1-2人,其它人员均被抽调从事其它工作。在实际干活的人员中,高学历的人很少,拥有本科学历的人员很多还是通过自考、成人考试获得的文凭。从人员专业方面看,没有与调研工作密切相关的经济类、管理类专业方面的人才。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在政研室工作的同志往往抱着混日子的思想,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拿不出什么调研成果,久而久之,领导也不给政研室的人安排具体工作,而许多调研工作转为其它科室承担。所以,多年来政研人员没有好的出路,真正从政研人员中提拔的人员少之又少,造成了政研岗位上“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情况不同程度存在。

3、在职能职责方面,权责不明。虽然县委赋予了政研室许多职能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要么突击中心工作,被其它工作冲淡,要么工作流于形势,职能职责被弱化。如:政研室主任一职,历来都是为了解决一些干部的级别而设臵,担任政研室主任的人不是政研室工作人员提拔起来的,而是其它科室来的,且都为兼任,不负责政研室具体工作。据统计,10多年来,政研室主任先后由县委办副主任、县保密局副局长、县委秘书科科长兼任。同时,由于县级工作的特殊性,政研室人员和县委办秘书科人员是一个整体,统筹使用,均承担了领

导讲话、调查研究、重要文件起草等工作,已分不清谁是政研人员,谁是秘书人员,政研室成了一个空壳,一个代名词而已。同时,县委政研室与县政府经济研究室在职能职责上存在交叉,有时调查研究的为同一课题,服务对象为同一主体,存在重复现象。

4、在中心工作方面,有名无实。在实际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由于领导只重视政研工作,而不重视政研室的发展,使许多同地在工作中采取“领导任务我传达”的工作方法,以完成任务为目的,根本不参与调研;即使受命在身下基层调研,也由于没有领导参与,调研人员不能准确了解领导意图,或是“官位”太小,存在基层不配合的现象。即使基层配合工作,也是牵着调研人员的鼻子走,报喜不报忧。有的乡镇领导还明示调研人员,不能反映矛盾和真实问题,否则会受到压制,甚至这些领导还会到县领导那里打小报告,弄得调研人员里外不是人。从这些年的调研成果也可以看出,调研成果已经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如C县政研室的刊物《学习与思考》,全年刊发36期,80%以上都是各乡镇、各部门主要领导的经验文章,没有一篇反映问题的调研文章,所办刊物成为各级领导表功的地方,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5、在发展前景方面,又喜又忧。应该说,县级政研室的发展前景喜忧参半。喜的是通过多年的发展,政研室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为县委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保障,得到了县委的认可,其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如:2008年D县县委政研室与其它部门配合,完成调研文章20多篇,有3篇得到了省、市党委、政府领导的批示,其经验在省市推广。这为政研工作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忧的县委领导表面重视政研工作,实际上并不重视。如每年同属党委办公室的防邪、机要、督查、信息等工作部门都要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工作,听取汇报,县上还拿出专项资金奖励先进,唯有政研室无人问津。同时,无专门办公室、无专职工作人员,工作经费和人员实行县委办代管,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县委政研室自身的发展;特别是县委政研室已经不具备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更谈不上创造性开展工作。

三、几点建议

1、健全工作机构,配强工作人员是首要任务。县委政策研究室作为县委决策服务、从事综合性研究的工作部门,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的重要阵地,作用十分重大。因此,县委政研室应该定位于负责全县综合性调查研究的工作部门,主要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服务。针对县政府经济研究室与县委政研室在职能职责上存在交叉的实际,可将县委政研室、县政府经济研究室整合为一体,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原县政府经济研究室承担的调研任务由整合后的县委政研室承担,县政府领导讲话、重要文件的起草职能划入县政府秘书科。同时,可采取我国其它一些县市的做法,将农村工作委员会、组织部、政法委、宣传部等县委部委的调研科职能划入县委政研室。整合后的县委政研室可以实行单独管理,与县委办平级,工作经费和工作人员独立;也可以沿用当前的管理模式不变,实行县委办代管。在下设工作机构上,可下设综合办公室、调研科,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把调研科分为一科、二科、三科等,适当进行分工,各自承担相关的职能。在人员配备上,建议县委政研室恢复原来的领导职数配备,设主任和副主任各1名,人员编制至少在5名以上,实行单独管理。

2、提高人员素质,改进工作作风是当务之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调研队伍,充分发挥其作用,才能更好地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在加强人才培养方面,要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引进人才。不要把县委政研室看成养老机构,而应建立一支充满活力的、年轻的队伍。可以拿出一定编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公务员或面向基层公开选调人员,不论哪种方式,一定要考虑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调研写作工作能力,保证所调人员能很快进入工作角色,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要重视人才。要给政研人员压担子,让他们紧贴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与社会实际,围绕领导决策,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撰写有内容、有分析、言简意赅的调研文章,多出成果、当好参谋,当好党委、政府的“外脑”。三是要给从事调研工作的人员一个好的出路。要用感情、事业和待遇感动调研工作者,要让真正让从事调研工作的人有

地位、有奔头。建议政研室副主任或主任一职,应该由政研室内部产生,而不能空降“外行”来当领导,也不能把“老兵”来解决级别而当领导,让真正干事的没奔头。四是要转变作风。作为调研人员,要深入基层、勤学苦练,坚持把政策理论学习作为搞好调查研究工作的首要任务,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研究能力,努力成为领导科学决策的好帮手。

3、领导高度重视,赋予一定职权是关键所在。任何一项部门和工作的推进或发展,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县委领导要充分认识到调研工作是自己的得力助手,并自觉地加强调研力量。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要经常研究调研工作,听取专门县委政研室的工作汇报,对调查研究工作有部署、有要求、有措施、有落实,对干部执行调研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并奖优罚劣。要交题目、交思想,让参谋者与决策者合拍共振。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把自己所关注的、事关报,对调查研究工作有部署、有要求、有措施、有落实,对干部执行调研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并奖优罚劣。要赋予政研室一定职权,并把自己所关注的、事关本地区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及时提出来,交给县委政研室去调查、研究,适时将提出的对策建议转化为党委、政府的决策和工作措施。

(此文发表于中国县域经济报《市县领导参阅》2009年7月)

第四篇:农产品品牌建设的调查与研究

**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的调查与研究

当今社会,品牌产品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首选。随着现代农业建设的步伐加快,农产品市场正加速转型,创建农产品品牌有助于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降低消费风险,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近几年来,**积极创建品牌、争创名牌,着力打造品牌农业,获得认定认证的名优品牌逐年增多。如何进一步突出重点、整合资源,扎实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已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主要工作措施

近年来,**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成效显著,截止2011年底,农产品注册商标总数

271件,获江苏省著名商标2件、泰州市知名商标8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有效“三品”认证总数达到414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41个,绿色食品68个,有机食品5个。“**银杏”、“**花生果”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获国家名牌产品1个、江苏省名牌产品4个、泰州市名牌产品20个。8个葡萄品种分别荣获全省优质果品评比金奖和银奖、张桥镇小方柿荣获银奖,**银杏荣获第四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主要做法是:

(一)实施扶持奖励政策,积极营造浓厚的品牌创建工作氛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产品的品牌创建工作,先后制定了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质量强市、双轮驱动战略等若干政策和意见,并将品牌创建工作纳入市政府对企业的考核内容。根据政策规定,对首次获得国家“名牌产品”或“驰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首次获得江苏省“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首次主持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在标准正式颁布后,分别一次性奖励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同时将农产品品牌的创建工作纳入现代高效农业考核范围,对“三品一标”认证实行以奖代补。各项扶持奖励优惠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农产品品牌创建营造了积极有利的工作氛围。

(二)加强培育引导,推动品牌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企业是品牌战略的实施主体。一是引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充分认识到品牌战略对提升自身品位、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促进企业将品牌战略纳入重要发展目标来落实。二是引导企业完善管理,引进现代管理理念,采用先进管理方法,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广泛推行HACCP、ISO9000、ISO14000族管理体系认证,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品牌经营能力。三是鼓励企业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准组织生产,引导企业广泛开展商标注册,充分运用商标战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四是支持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批发市场、超市产销对接,拓展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先后在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大中城市建立了多家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直供直销网点,成立了“**市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为优质农产品搭建供销平台。五是积极开展优质品牌农产品宣传推介,组织各类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为企业创建品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完善标准体系,规范品牌农产品生产管理过程。农业标准化是规范农业生产过程、提高农产品质量、创建农产品品牌的必然要求。一是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建标、缺标补标”的原则,结合现有农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国外先进标准,根据本地农产品生产企业发展需要,制定发布了省市级农业地方标准63项,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275项,初步形成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相配套,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标准相衔接的农业标准体系。二是围绕全市高效规模农业,依托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协会、推广部门创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标准化生产示范点,涉及全市16个乡镇(街道)、65家“三品”生产企业,40多个种养殖新品种。三是积极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目前,**已组织实施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9个、面积68.7万亩,建成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个、面积48.02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64.17万亩,各类畜禽标准化养殖场、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50个,标准化养殖水面达到1.1万亩,基本形成了覆盖种植、水产、畜禽养殖、林果栽培为主体的多个标准化生产示范窗口,有效地引导了品牌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按标准要求组织生产和加工,促进了品牌农产品步入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管理轨道。

(四)强化监管执法,提高品牌农产品的市场公信力。市场需要精品,消费者需要名牌,归根到底就是一个质量问题。农产品的竞争,其核心就是质量的竞争。为确保品牌农产品达到相关质量标准要求,重点在加强监管执法上下功夫。一是加强生产企业日常管理。将全市规模种养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三品”生产企业全部纳入监管范围,落实专人,进行“一对一”监管。二是规范农资经营秩序。建立了农业投入品公告制度,开展“放心农资经营店”创建活动,与各农资经营点签订了守法诚信经营公开承诺书,对高毒农药实行定点经营,全面规范农资经营行为。三是强化农产品质量监测检测。我们将品牌农产品生产企业纳入重点监测对象,在重点季节、重点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监督抽检,不定期地对生产基地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抽检。四是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我们组织开展了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畜产品“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质问题、兽药质量安全、水产品质量安全、农资打假等六项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市农资生产经营网点、规模种养基地进行拉网式检查,对质量隐患突出的重点品种、重点环节和重点地区进行突击检查和反复巡查,及时纠正和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五是开展风险评估。根据监管、监测、执法检查的结果,对品牌农产品生产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建立预警制度,实现品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对发现的不合格品牌农产品实行通报和退出机制,提升品牌农产品的市场公信力。

二、**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农产品品牌建设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和农产品市场国际化的严峻挑战,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农产品品牌意识还不强。**农产品相当丰富,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特农产品和“老字号”农产品为数不少,而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品牌农产品却不多,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企业大多品牌意识不强,没有把品牌看作是影响自身长期发展的资源,没有意识到品牌对于提升产品档次、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价值的巨大作用,培育和宣传的力度不大。二是农产品品牌内涵不深。**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历来是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的平原综合农业区,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区域特色,地域文化也极其显著。而目前一些农产品生产者在农业发展项目中没有充分依托本地区域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在创建农产品品牌时,没有注入地方特色文化,丰富农产品的文化底蕴,忽视了农产品品牌文化内涵的研究、挖掘和深化。三是品牌运作机制还有待完善。**认证的农产品品牌数量逐年增多,但做大做强的农产品品牌却屈指可数,主要是因为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市场化运作的机制不健全。全市农产品生产、经营、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或年利润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不多,大多数规模不大,效益不高,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较弱,产品加工深度不够、结构单一、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在当前农业产业化加速发展和市场竞争加剧的现实情况下,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是农产品生产企业的必然选择,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一)强化品牌意识,明确品牌定位。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及其产品的标志和形象信誉的体现。强烈的品牌意识是实施品牌战略的基础。企业家和企业管理者的品牌意识决定了品牌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关系到品牌建设的力度和深度。农产品品牌建设主体不仅仅是农业企业,政府和行业组织也是参与主体,都要树立品牌意识,强化品牌发展理念。要切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尽快形成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此外,在制定品牌战略时,要把品牌的市场定位作为重要环节,通过对市场消费趋势和竞争态势的分析,选择能发挥自身优势的策略,紧紧抓住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为自己的品牌在市场上选准一个明确的、符合消费需求的、有别于竞争对手的品牌定位。

(二)发展特色农业,丰富品牌内涵。农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较强,**在特定的区域自然条件、优势资源和种植习惯的长期影响下,形成了以粮食、生猪、银杏为主导产业,家禽、特种水产、蔬菜、花卉苗木为特色产业的格局。要将农产品的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就要加快培育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产业,生产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优质农产品,为农产品品牌建设夯实基础。坚持把高效农业作为特色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重点是加快蔬菜园艺和林果园艺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突出一镇一园,加强规划设计,重点发展大棚、智能温室等先进设施,推进高效蔬菜、应时鲜果、食用菌、花卉苗木等园艺产业加快发展,力争每个乡镇建成一个5000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促进高效农业集聚发展、转型升级。在创建农产品品牌时,既要紧密结合资源优势和特色农业发展趋势,也要挖掘利用好本地的历史、文化、旅游等资源,把本地特色文化注入其中,丰富农产品的文化底蕴,提升品牌的文化品位,使消费者在获得物质享受的同时,也获得精神文化上的享受。

(三)开辟传播渠道,拓展品牌空间。品牌传播和产品销售在方向、目标、渠道等方面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在保持传统模式由“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的农产品销售和品牌传播渠道的前提下,要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农产品分销传播渠道,可以建设“农超”对接、直销专卖、展示展销、定单营销、连锁经营、网络营销、农产品会展、观光农业等渠道,拓展农产品品牌空间。尤其“农超”对接是农产品销售和传播的最好途径之一。连锁企业和超级市场不仅可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还可以减少农产品的中间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形成价格优势,使农产品以较快的流通速度和具有优势的价格直接呈现给广大的消费者,更快更有针对性地把农产品及其品牌信息广泛地传播。同时,连锁企业和超级市场还有利于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卫生和安全,杜绝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起到品牌保护的作用。

(四)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目前,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扶持主要是政策鼓励、宣传倡导、财政补贴、产品评比等方面,今后要采取更加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整合地域资源,组建农业专业化团体;协调农业企业或团体与下游商家的关系;协助农业企业或团体进行品牌宣传和公共关系活动;组织品牌建设培训,提供专家指导和农业科技服务;加强品牌农产品质量监管等等,引导和扶持农产品品牌建设。

(五)整合更多资源,建设区域品牌。一是发掘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总结、继承和发扬每一项产品生产、加工的方法、技艺和规律,保证产品的传统品质和纯正风味,深入发掘依附在传统产品上的历史文化元素,让典故为品牌添灵气,用古人为品牌做广告,请名人为品牌做宣传,逐步建立起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品牌理念、品牌文化和品牌形象。二是整合产业产品资源。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核心作用,带动上游、下游、平行产业的供应商、生产商和销售商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构建一条完整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经济链。三是集聚地域优质资源。依托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区、农产品加工园区、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等已形成的地标式商业建筑和园区,建立联盟标准,培育一批农产品区域品牌,成为消费者心目中信得过的产品。

(六)发展精深加工,培植龙头企业。精深加工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夯实农产品品牌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无论是传统的种养产业,还是蔬菜、果品等园艺产业,都需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化提升。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积极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模式,突出围绕粮油、畜禽、水产等产业,加快建立标准化、专业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为龙头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标准化农产品原料。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围绕稻麦、畜禽、水产等产业,加强新产品开发,注重包装营销,促进传统产业加工增值。引进农业龙头企业,紧扣蔬菜、果品等园艺产业,开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出效益。不断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保护价收购、吸收基地农户参股等形式,将加工、销售、运储等环节的利润进行二次分红,提高农民收益。通过采取兼并、横联、股份合作等形式,组建一批规模较大的农产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资源整合,促进企业完善管理制度,加快产品开发,不断提高品牌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夯实品牌产品竞争实力。

(七)优化服务指导,提升创牌水平。一是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完善品牌技术体系。围绕农产品品牌建设,为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全程提供科技服务,用最新科技手段提升农产品品质,用最佳科研成果丰富农产品品牌内涵,用最优技术标准统一品牌产品生产。二是注重商标注册维护,保障品牌核心利益。要鼓励并积极组织农产品生产企业进行商标注册,对区域公用品牌注册地理标志(集体)证明商标成功的给予重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全程对区域公共品牌进行指导、监督和服务,让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有一个统一而鲜明的形象。三是完善质量标准体系,提升品牌内在品质。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藏、销售等系列配套标准,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纳入标准化管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档次、安全性,从而提升品牌农产品社会知名度。四是建立健全监测体系,提高产品安全水平。加快县级农产品检验检测站建设速度,监督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乡镇农产品速测点正常开展监测检测工作,确保入市销售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五是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增强源头防控能力。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品牌农产品标识标志管理,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提高品牌农产品社会信任度。

(八)健全发展机制,促进加快发展。一是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抢抓农村劳动力大幅转移和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租赁、入股、互换等多种形式,引导农户加强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种养大户集中,促进品牌农产品规模化生产经营。二是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在新街、黄桥范围内,建设一个大型、高标准的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并与全市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畜禽规模养殖基地实行联动对接,建成集蔬菜园艺、特色水产、农产品精深加工、生猪、家禽交易于一体的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推介平台。三是大力推进品牌战略。进一步扶大做强现有农产品品牌,重点培育以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为主的一批新品牌。围绕特色农产品,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申报认定,集中力量把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做大做强。同时,通过大力发展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行业协会,把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和销售者联合起来,形成推动品牌建设工作的合力。

第五篇:对我县农产品加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我县农产品加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一、我县农产品基本特点

我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有着与众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耕作习惯和生产方式,也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先进县,农产品丰富,可供加工的农产品不仅种类多,而且呈现绿色生态环保质优价廉的明显特色:

1、大宗农产品稻谷、薯类产量大,我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可达41.99万亩,粮食作物26.89万亩,其中水稻25.89万亩,总产可达10.36万吨,现农民自留生产的常规稻79106品种,是最适合加工手工粉干的原料之一。旱粮1.0万亩,其中红薯产量6000吨,可年产薯粉1000吨,是我县可提供食品加工的一项大宗农产品。

2、白莲成为我县非常稳定的主导优势农产品,是我县农产品的一张名片,有“中国白莲之乡”的称号。我县白莲常年种植面积在6-8万亩,可总产鲜莲21760吨,可总产干莲5440吨。下水片部分地方产出的白莲有着不同的口感。盛夏的荷花,是蜜蜂的乐园,也是蜂荷花粉的优质基地,蜂荷花粉是保健养颜佳品,年生产莲花粉量达50吨,占全国四分之一强。白莲及其付产品已成为我县最有开发价值和潜力的、实力最强的一项优势农产品。

3、丰富多彩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如大豆、早花生、翻秋花生、蜜枣、茶树菇、油茶、黄花菜、茵陈、金银花等产量在逐年增大。尤其是屏山河东地方翻秋花生、蜜枣,山上的竹笋、红菇、杂菇,河鱼干等成为食之精品。

二、我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历史与现状

我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客家摇篮,传统食品加工时间长,形成了一些具有独特风味的客家食品。同时,随着改革

开放,现代信息、交通以及我县旅游事业的发展,长期以来县委县政府对食品加工业的重视,政府和民间资本的不断投入,我县农产品的产供销在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当前我县农产品加工呈现良好态势。

1、粮食加工系列产品已形成多年。长期以来,我县就有米粉加工,尤其以手工米粉最为出名和畅销。还有传统的薯粉条、薯粉水饺、肉丸、客家酒娘在我县经久不衰,成为消费的主导食品。目前,已具规模的有江西省恒鸿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以79106常规稻米为原料的手工粉干,总投资400多万元,年产量3000吨,年销售额700多万元,产品主要销往广州、福州及本省的赣州,当前主要受到原材料供应的限制。现有的客家酒娘二条简易小规模生产线,有时供不应求。

2、白莲初级产品销售形式多样。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干莲为主产品的市场有白莲城、小松镇两个集散地,以鲜莲(莲肚子)为主产品的市场有龙岗街、秋溪街、县城农贸市场。以“通心白莲”(干莲,占白莲销售量的70-80%)销售为主,年外销量约3000吨,经营单位有石城县珍珍食品有限公司(出口贸易)、江西省雄达食品有限公司、石城县清心食品有限公司及个体商贩;鲜莲及莲蓬(占白莲销售量的20-30%),年外销鲜莲数量达5000多吨,销售单位主要有江西十八度莲业有限公司(石城县冷冻食品厂)年产年销速冻白莲180吨。龙岗乡的鲜莲营销协会,年销售鲜莲达1100吨。做莲藕加工的有江西长今食品有限公司,年产藕粉100吨左右,全县可产藕粉500吨左右。由浙江客商合作生产的莲藕精粉、茶藕粉试产试销效果良好。石城白莲已注册“石城白

莲”地理标识,白莲各类产品远销广州、深圳、福州、厦门、上海、北京等全国各大、中城市及东南亚国家,产值3个多亿。另外,莲花粉、荷叶、莲芯等白莲副产品也竞相活跃,年产值上千万元。

3、地方特色产品凸显市场。屏山河东村的翻秋花生现有5户个体生产加工户,并注册了“红石寨”商标。珠坑红薯干、彩色薯也注册了“珠坑红”商标,以及保健类产品茵陈茶、莲心茶、金银花茶、凉茶、荷叶、莲藕精粉、茶藕粉、茶树菇、红菇、茶油、莲花粉、蜂蜜等一些地方特色产品,以其独特的风味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产品在本县及周边县市小有名气。

三、我县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中存在的问题

1、我县农产品加工还在发展初期,企业分散,规模较小,实力弱、产品单

一、管理粗放,辐射和带动能力不强。

主导农产品加工深度不够。多年来,虽然想了不少办法,花了不少钱,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但我县一直未能形成一个象模象样的白莲深加工产品和企业,原有的1-2个白莲加工厂也早已关门停产,白莲城也成了杂乱市场。白莲主导产业的深加工优势根本没有得到发挥。

特色农产品目前也基本上还是处于初加工、卖原料阶段,开发的系列产品品种少、规模小、产量少、档次低,仅处于礼品阶段,未能真正进入商品市场,缺乏市场竞争力。

2、农产品产供销各个环节还不够稳固,断链断档现象时常发生。

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和技术水平不发达,农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刚起步,组织化程度不高,运转不规范,稳定性差,大部分还不

能发挥实质性作用,尤其在长期稳定提供农产品方面的保障能力不强。

目前莲籽加工仍以手工操作为主,基本停留在“口咬壳,手剥皮,签通心”的原始水平上,造成效率低,成本高,人力人手不足,且莲籽加工费用有逐年增加的均势,白莲生产的标准化程度低。白莲种植面积虽然大,但都停留在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基础上,技术标准难统一,产品质量有差异,还没有获得国家无公害、绿色、有机等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不仅制约了白莲规模化生产,而且还影响到了我县白莲的质量、声誉和石城形象。

3、企业融资困难、发展投入不足,缺乏食品加工方面的人才和技术,没有规划建设食品加工基地和专业市场,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不能产生强烈的宣传效果和影响力。

4、产品品牌优势不强。

石城特色农产品如白莲、手工粉干、翻秋花生等,没有知名商标、统一品牌,都是各自为营,小打小闹,市场竞争力不强,没有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如“石城白莲”一直被“广昌白莲”所掩盖,有些本地商贩为了眼前利益,把 “石城白莲”冠以“广昌白莲”在市场上销售,我县的特色农产品在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国家、省市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申报等方面建设还远远滞后。

四、我县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前景分析及对策

“民以食为天”,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食品需求的也呈现出朝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因而食品行业不仅是一项朝阳产业,而且是一项经久不衰的产业,可以做强做大做精做久。

从各业主反映的情况看,他们认为石城的初级产品供应充

足,市场生命力旺盛,农产品深加工有前途,有基础,有条件,有巨大的潜力可挖,能做大。他们对自身经营的产品也有强烈的信心和愿望生产好、经营好,对农产品精深加工前景乐观。

针对我县县情,我们认为,发展我县农产品精深加工,只要坚持“稳定中求发展,发展中求突破”的理念,精心组织,常抓不懈,我县一定能够再一次迎来食品加工大发展的春天。为此,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仅供参考。

1、建立政策扶持政策服务长效机制,为农产品精深加工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是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拉动食品加工产业发展。

首先要完善财政投入机制。设立产业发展专项经费,捆绑农业开发、扶贫资金、科技等项目资金加大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扶持。可采取直接投入方式或者采取以奖代补,财政贴息、保费补贴(开展农业种植保险试点)等间接方式对食品行业的扶助。重点扶助品牌建设,鼓励企业规范生产销售行为,为我县食品进城市进超市占市场提供便利条件。对取得QS认准的企业以及申报并取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志的产品和取得国家及省级“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的企业,以及企业参加国内外相关展示展销活动,积极主动给予资金奖扶。

其次可在信贷、用地、税费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对企业发展初期给予一定税收优惠。

第三要对现有食品加工企业进行一次调查摸底,把脉诊断,对症下药,帮助转型发展,改进产品和生产工艺。

二是要完善硬件建设,建立行业发展载体。

要尽快尽早着手选址规划建设食品加工园区,把新建成的兴隆步行街定位为销售农副土特产品专业市场,为食品加工销售企

业提供创业平台,树立我县食品行业外部形象。同时做好食品业发展与我县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的交叉与融入,把我县所有的农产品纳入旅游产品的开发和销售范围,改进产品包装,适应旅客即时即食消费,营造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浓厚氛围。

三是政府要牵头搞好项目开发,延伸产业链,催生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重点瞄准莲子、莲心、荷花粉、莲藕、荷叶系列加工产品,和大米、薯粉、花生几项大宗资源产品的项目开发与储备,同时,兼顾做好翻秋花生、蜜枣等地方风味特色食品加工项目,为现有食品加工企业找商引资提供素材。

政府组织好农产品价值研发,开发好白莲、山药等农产品的药膳兼用价值,为食品加工企业提供生产新技术,注入新活力,化资源优势为经济新优势。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培植龙头企业。重点引进白莲系列产品开发和米粉大型加工类企业,傍大靠强,借船出海,与知名食品企业(如娃哈哈、达利园)联姻,着力培育2-3家本地的规模企业,做大做强,成为白莲、米粉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在推进产品加工方面,重点发展速冻鲜莲、超高压包装干鲜莲等品种。加速开发白莲饮料、罐头食品、方便速食米粉等。同时,推进莲芯、莲叶、莲花、莲花粉、莲藕、莲杆莲蓬等副产品开发进程,延伸白莲产业链。

3、加大农产品基地建设力度,保障食品加工原料供给,实现供需平衡,保障有效供给

在生产区域布局上,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形成上水片为烟莲稻主产区,下水片为瓜果类地方土特产主产区。坚持“政府推进,产业化经营”,建立稳固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大力组建专业合作社,发挥协会作用,对生产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全面执行“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的五统一标准化生产,推行订单生产。

从原材料着手保护好传统产业和品牌。严厉打击违法经营现象,特别是白莲在初加工的过程中用药液或开水浸泡脱衣(嫩皮)替代手工加工,烘烤中用硫磺熏白,市场上渗水使假,用普通花生替代翻秋花生的行为。建立水稻、白莲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申报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产品。

对石城手工粉干的原料品种79106、对太空莲3号、太空36号、建选17号进行提纯复壮。对白莲良种选育、高产栽培、腐败病防治、实用加工机械等技术进行联合攻关,提高白莲生产科技含量。

4、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大产品质量监管力度,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以“莲”为媒,把石城粉干、翻秋花生等一系列特色产品整合成为特色鲜明,生产和经营规范,质量可靠,消费者满意的石城土特产品牌。县政府职能部门要牵头注册我县农产品统一品牌,建立宣传和销售网站。出台《石城土特产标志使用管理办法》,指定名称、标志及包装,对外销产品,实行统一包装。杜绝标志不规范、质量不合格产品上市。组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加大参杂使假的打击力度,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维护好石城产品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下载对我县农产品品牌保护与发展问题的调查与思考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我县农产品品牌保护与发展问题的调查与思考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加快长沙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快长沙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核心提示 农产品加工业关联度大、涉及面广、带动力强,肩挑农业、工业两业,惠及农民增收、企业增利、财政增税三方,是解决“三农”问......

    与网络媒体发展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思考

    本文论述了与网络媒体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7个问题,即:网络媒体的发表权问题,网络媒体的数字化复制权问题,网络媒体的下载、印出引起版权行使问题,关于网络媒体的合理使用问题,多媒......

    关于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调查与思考

    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者、带动者、市场开拓者和营运中心,内联千家万户,外接国内外市场,具有开拓市场、增加附加值、提供全程服务等综合功能。一个好的农产品......

    关于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调查与思考

    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者、带动者、市场开拓者和营运中心,内联千家万户,外接国内外市场,具有开拓市场、增加附加值、提供全程服务等综合功能。一个好的农产品......

    关于对黑出租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对“黑出租车”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随着居民的收入增加,我市汽车保有量增加,与之伴随而来的,则是城区常住人口和机动车辆迅速增加带来的交通非法营运。“黑出租车......

    关于对黑出租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对“黑出租车”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我区城市建设迅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能力不断增强,市内公交客运车辆如公交车、出租车以及市际班车数量的持续提升,火车站、汽车站等......

    对招待费超支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对招待费超支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李政雄来源:嘉禾新闻网更新时间:2008-8-5 10:38:22近几年,我们从审计角度,对各单位和各乡镇的招待费支出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从调查了解的......

    对我县民办教育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我县民办教育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我县民办教育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我县民办教育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一、基本情况我县民办学校自生辉中学于1988年创办以来,经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