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的思考

时间:2019-05-12 19:33: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的思考》。

第一篇:对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的思考

对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的思考

时间:2007-12-20来源:中国农村金融网作者:刘爱国 叶 龙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密切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正处在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重要阶段,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又是直接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在当前新形势下,如何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突破传统的“小农经济”,放眼农村大视野,立足农村大市场,支持农业大项目,寻求农业大效益,以不断适应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趋势,使经济、金融共兴共荣,这是目前亟待探讨的现实问题。对此,笔者近期对湖北省武当山农村信用联社金融服务与地方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这一个案专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发表浅见作以探讨。

一、典型剖析

武当山农村信用联社地处我国道教圣地——武当山脚下,是按经济区域设立的一家县级信

用联社,也是丹江口市内两家联社之一,1996年底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直接隶属十堰市农村信用联社领导和管理,区域所辖丹江口市其中江南9个乡镇和武当山特区的农村信用社,辖内共有行政村 212个,4.5 万农户,18.4万人口。根据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武当山的农村合作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发展较为典型。

武当山农村信用联社自行社“脱钩”以来,紧紧围绕当地政府经济工作中心,准确市场定

位,加大支农力度,强化服务措施,有力促进了经济和金融协调发展。

1、在支农的重点上:一是支持农民保丰产。多年来,该社始终把支持春耕、夏种、秋播等农忙时节农民生产费用和抗旱救灾贷款作为信贷工作的头等大事,情况早调查、任务早下达、资金早筹措、贷款早投放,确保了各个农忙时节农民生产费用资金需求和不误农时,据统计,每年发放春耕贷款就达2000万元左右,为辖区农民的粮食增产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发展特色促增效。在支农工作中,该社始终以突出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提供金融服务,重点支持了各乡镇因地制宜发展柑桔品改、蔬菜大棚、种植烟叶、茶叶、养鱼等特色农业和科技农业,许多项目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三是扶持民营树典范。对辖区内优良的涉农客户群体,他们都把其视为“黄金客户”,建立大户档案,实行“一次核贷”信贷扶持政策,在核定的贷款额度内随到随贷,周转使用,同时,做好跟踪服务,实现规模化经营,并影响带动本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四是围绕旅游抓服务。近年来,该联社在重点支农的同时,还充分运用武当山旅游资源,大力支持武当山旅游行业和相关的服务行业。目前武当山城区80%的个体工商户与信用社都有信贷资金业务往来。与此同时,对农民生活、消费、建房、婚嫁、治病、子女上学、购买电器等也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2、在支农的方式上:一是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及时提出了“小额、流动、分散、安全”的信贷资金运用策略,并在不断完善农户联保贷款、“黄金客户”贷款等信贷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全面推广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对每一个农户建起经济档案。据统计,仅今年前8个月就有2.4万农户在信用社办理了小额农贷业务,占辖区农户总数的53%;二是积极创建“信用工程”活动。通过宣传发动、调查摸底、评级授信等五个步骤,截止目前,已在辖区201个村开展“信用工程”,占总行政村的93%,参评农户共有4.1万户,占农户总数的90%,已评信用户3.2万户,占农户总数的75%,已颁发《贷款证》3.4万本,颁发《信用等级证》3.2万本,授信总额1.2亿 元,今年来急需支农资金的信用户已在农信社累计贷款7325万元;三是提供了包括资金、信息、技术于一体的“金融套餐”服务,改变以往等贷户上门要贷款为柜台办理、上门送贷和现场放贷。据了解,今年来仅信贷人员送款上门就达350余万元、送技术资料2000余份;四是实施了“阳光信贷”服务。把贷款方式、品种、对象、利率、条件、程序、权限、期限做到“八公开”,并公开信贷服务承诺,让客户贷的放心,贷的舒心。

3、在支农的措施上:首先在内部实行了“领导包片、信贷员包村、责任到户”的支农目标责任制和全员营销贷款制度,做到人人头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压力;二是为方便农户贷款,结合各乡

镇区域差别,因地制宜下放贷款权限,缩短审批时间,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审批程序,尽最大限度地方便贷户;三是在信用社内部建立责、权、利挂钩的信贷管理机制,每人建立营销贷款台账,实行包放、包收、包效益、包损失的“四包”责任制,充分发挥全员营销的作用,实现了“四个转变”,即:由“坐等客户上门贷款”转变到“全员营销贷款”上来;在贷款投向上由支持企业为主转变到支持“三农”为主的生产、生活、消费并重上来;在贷款营销上由少数信贷员办贷尽快转变到全员营销贷款上来;在贷款管理上由考核收贷收息转变到考核放款数量、贷款质量和收益上来。

4、在支农的效果上:近年来,该联社由于支农力度的加大,取得了良好的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了农民受益、农信社增收、政府满意的“三赢”局面。在内部效益方面,据统计,近三年该联社累计发放支农贷款2.1亿元,其中今年前7个月就发放支农贷款7325万元,同比多发放3465万元.由于支农份额的加大,经营效益也比往年有了明显提高;在社会效益方面,通过小额农贷的发放,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农村信用工程”开展后,经过评级授信的农户,只要拿“两证一章”就可以直接到信用社贷款,不再报报批和抵押,办理贷款如同办理存款一样方便,服务方式上的创新,赢得了各级党政的充分肯定和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有力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如土台乡已形成了15000亩柑桔、20000头牲猪和3000箱网箱等支柱产业;均县镇发展名晒烟叶3000多亩,等等,许多项目已成为各乡(镇)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二、反映出的问题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通过调查分析,武当山农村合作金融与辖区内农村经济的在相互协调发展上,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在金融服务、优势项目、龙头企业、商品基地、运行机制等农业产业化要素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农村金融服务明显加强,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农业产业化认识逐步加深,思想障碍在逐步清除,主导产品的商品基地初具规模,农业产业化初具特色。但是,客观地分析,在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亟待解决,有些已成为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应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一)关于农村经济面临的问题

1、科技含量不够高。长期以来,许多乡镇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一味追求发展速度,而忽视

了品种的改造,如柑桔品种存在单

一、老化问题,晚熟品种多,由于受价格的影响,有时增产不增收;茶叶由于加工技术的问题,高品质、高等级、名牌产品的少,普通茶售价低又不好卖。因此,急需得用科技手段对现有品种进行改良改造,提高加工技术和品种质量。

2、流通渠道不够畅。如今随着我国农业基础地位的不断提高,农业要想实现产业化发展,就必须由“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并在发展特色农业上下功夫。而现实情况是,由于受加工、储藏条件的限制,许多农业产业化项目农民在种植上虽然尝到了不少甜头,喜获了丰收,可相关部门服务的内容、方式、方法跟不上农民的要求,例如在销售上大多靠市场调节,由农民自己去闹市场,没有形成一个“产供销”,“农工贸”一条龙的路子,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跟不上,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再生产的积极性。

3、产品规模不够大。现在有些地方“小打小闹”、“遍地开花不结果”的现象比较突出,农民的多种经营基地,优质产品量少分散,多数为粗放低效经营,既没有规模效益,也没有“龙头”效应,既是已形成的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也低、知名度不高、产业链条不紧、系列加工跟不上,经济效益低下。同时,对有些项目开发后,不能科学的管理,也不能科技兴农,而是穿新鞋,走老路,使一些好的项目不能发挥较好的经济效益。

4、观念转变不够快。由于受长期以来“小农经济”的影响,现在有许多农民还存在“豆黄种麦、麦黄种豆”的“小农意识”,不能从传统的粮食种植中解脱出来,还一直把多种经营生产作为统称的“副业”来对待;也还有少数农民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认为只要解决了温饱问题就可以了,不愿意再资金投入进行产业化调整,即使农村信用社的同志找上门要他贷款再生产,还认为借钱是件“丢人”的事;同时,也还有一些乡镇的村组干部在推广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对政策理解不透,方法措施简单,不是采取引导,试范、说服的方式,而是采取强制措施用“一刀切”的办法来操作,从而造成了农民的逆反心理,挫伤了农民的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

(二)关于农村金融面临的问题

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在“三农”,主要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这一改革方向无可非议,但如今农信社面临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果处理不好,不仅农信社自身发展不了,也会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

1、历史包袱沉重。农村信用社自1951年建社以来,由于受历史性、政策性因素影响以及受客观经济条件的制约和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干预,当时发放的支农贷款目前许多已基本上已形成了不良贷款,加之目前受结构调整的冲击和中小企业的改制、破产影响,造成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有增无减。由于农信社是一个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集体企业,沉重的包袱自己背着,同时还要承担支农的重任,支农资金显然不足,支农不足从而另一方面又限制了地方农村经济的发展。

2、扶持政策太少。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对其资金投入周期长、见效慢、且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对其资金投入,资金的运用周转速度相应也慢,一旦遇到天旱水灾,支农贷款也就遇到风险。对此,国家在对农信社相应的倾斜政策上太少。

3、外部环境欠佳。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环境比起往年来说,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因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所决定,仍不够宽松,逃废债务、歧视政策、多头检查较多,给农村信用社经营带来了较大困难。

4、服务品种单一。农村产业化结构调整的多元化,要求农村金融业需要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而从目前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的发展情况来看,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品种与市场需求还有相当的差距,难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农信社的负债、资产业务品种也一直比较单一,有待进一步创新。

二、几点建议

为使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协调发展、共兴光荣,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笔者根据武当山联社所辖区域的农村经济与金融服务调查分析情况,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地方政府:要立足资源开发,发展特色经济,逐步探索一条规模农业之路

1、因地制宜,明确农业经济发展的重点。“七山二水一分田”,这是丹江口市地貌的主特征。因此,该市所辖的武当山联社区域内的10个乡镇在抓好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应根据当地的地理资源等优势,因利势导发展各具特色的科技农业和特色农业。一是在山上做文章,致力发展药材、鲜果、绿茶、菌种等多种经营,加速科技品改速度;二是在库区和水上想办法,加速发展水产养殖,加大丹江口水库库区水面的利用率;三是在城郊农业上找出路,利用驻地国营大中型企业较多和邻近车城十堰市,用科技手段大力发展“菜篮子”工程建设;四是在发展旅游观光农业上下功夫,以武当山景区为中心,围绕旅游业的“游、住、行、食、娱、购”六要素,大力挖掘旅游资源,开展游武当山水、观武当风景、听武当故事、品武当山名茶等旅游观光农业。

2、把握原则,推进农村规模经营健康发展。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金融服务中,务必要严把以下五项原则:一是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结合本地资源和地理优势,培植出发展前景好的主导行业和产品,从实践出发,不搞“一刀切”;二是要立足市场,规模经营,唯有此,才能形成批量市场和规模效益;三是要合理布局,科技兴农,尽可能避免盲目性、随意性;四是要正确引导,坚持自愿,不可强制推广,一哄而上,应做到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五是要生态平衡,永续利用,力求探索一条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好路子,切忌使资源的开发与退耕还林等项工作相矛盾。

(二)农村信用社:要改进工作作风,防范金融风险,不断提高支农水平

1、认真学习和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增强做好农村信用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前,随着农业生产商品化、产业化、社会化、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村经济正在迅速发展,农村信用社要取得健康发展,必须尽快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首先要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端正经营思想,明确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因此,在新形势下,农村信用合作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所做的工作,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的实践者、推动者、促进者;要切实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充分认识农村信用社工作的重要性,切实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务,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新形势下农民自己的金融组织,把农村信用社办成广大农民走向市场的桥梁,办成联系千家万户的金融纽带。

2、转变工作作风,改善金融服务。农民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为“三农”服务是农村信用社的根本宗旨。农村信用社要把服务的对象定位在农民,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好帮手。各级信合领导干部要察民情,理民事,解民忧,帮民富,广泛听取农户意见,了解农民想什么?盼什么?要求信用社做什么?虚心接受农民的意见和建议。信贷人员要以服务“三农”为己任,继续发扬“背包精神”,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交朋友,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按照代表最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扎扎实实为农民办实事,把农民满意作为信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深入农村、深入农户,切实了解农民的需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和农民一起研究市场变化和致富门路,靠优质服务争得农户对农村信用社的信任和爱护。要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改进贷款方式,简化贷款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农户贷款。要继续大力推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新的贷款模式,真正起到靠支农促发展、靠支农降风险、靠支农树形象、靠支农增效益的效果。

3、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三农”,服务“三农”,既要讲社会效益,又要讲内部自身效益,在信贷支持中必须要把防范和化解信贷资产风险放在重要位置。一是必须

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信贷风险制度和内控制度,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审贷分离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二是建立规范的监审体系,定期进行检查监督,出现问题,从严查处;三是加大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依法保全资产。只有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增强抗御风险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信贷投入,才能充分发挥农信社服务“三农”的作用。

(三)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支持,多方理解配合,为农村信用社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信用社工作。当前,各级党政部门领导干部首先要从重视农业的高度来重视农村信用社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要搞活农村经济,必须首先搞活农村信用社;要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首先发展农村信用社。其次要促进农村稳定和防范区域金融风险的高度,来重视农村信用社工作。要全面提高对农村信用社性质、宗旨、地位、作用和风险的认识,增强对地方性金融机构依法规范经营应尽的责任和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信用社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2、有关部门对农村信用社应实行政策倾斜。一是应改变对农村信用社存款开户方面的歧视性政策,以不断壮大支农资金实力;二是应切实减轻农村信用社不合理负担。要从农村信用社承担政策性支农重任的实际出发,把信用社作为各级政府部门的重点保护单位,严格监控,不准乱集资、乱摊派、乱收费。应减少不必要的检查,避免重复检查;三是应制定和落实对农村信用社的各项帮扶措施。针对目前农村信用社普遍亏损严重、支持地方经济任务重的实际,国家应按合作金融不以盈利为主这一性质适当减免信用社的税费,降低税费征缴比例,调整落实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对农村信用社以前因政策性造成的不良资产国家应划给相关的资产管理公司,以帮助农村信用社走出困境,夯实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的后劲;四是农村信用社在农村人熟、地熟、情况熟,建议国家委托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发放的扶贫贴息贷款改由农村信用社来发放,这样也便于此项贷款的发放和管理。

3、坚决打击逃废债务行为,维护农村信用社债权。今后企业改制和目前正开展的农村税费改革凡涉及到农村信用社的债权,农村信用社应参与全过程,并充分尊重农村信用社保全债权的意见。对不积极落实债务或恶意逃废、悬空债务造成农村信用社的,应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负责人责任。

第二篇: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现代金融发展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作用机制,现代金融发展理论通过说明各种金融变量的变动及金融制度变革对经济发展带来的中长期影响,引申出政府为促进经济增长应当采取的金融政策。我国目前的情况是,乡镇企业发展增速减缓,农民收入增速回落,城乡居民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继续放大。可以说有效地利用金融手段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无论是从历史角度还是从现实情况来看,都未能获得应有的效果。现实中的农村金融抑制不仅有历史的原因,也是由农村金融体制以及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的,而这种金融发展状况又阻碍了农村经济增长。本文将从资本形成尤其是从农村金融角度来研究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同时分析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借鉴金融发展理论,分析我国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不仅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对经典的金融发展理论和农村金融发展理论进行回顾和总结;其次,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历史和现状并分析当前农村金融抑制的表现和原因;再次,对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并证实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后,基于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若干政策建议。根据这一思路,全文总共分为五章。各章的基本内容是:第一章是绪论,主要概述选题的背景、意义和论文的结构安排。第二章主要是对金融发展理论和农村金融发展理论的回顾和总结,相当于文献综述。第三章阐述了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并对目前农村金融抑制的成因、表现及其对农村经济增长的阻滞进行深入分析。第四章选定农村金融发展指标和农村经济增长指标并运用实际数据对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第五章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结果给出几条政策建议。论文的主要的创新之处在于: 第一,本文将现代金融发展理论及其研究方法运用于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同时,本文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在理论分析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而且对解决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都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第二,本文将现代金融发展理论引入农村经济范畴进行探索性研究,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状况,运用金融发展理论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探讨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剖析农村金融抑制的表现及其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对农村金融发展现状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第三,本文从解决农村供给型金融抑制的角度,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在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要明确各类金融机构的属性、功能与定位,实现功能与作用的互补,共同发挥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同时,指出必须通过农村综合改革来解决农村需求型金融抑制。

第三篇:长丰县农村经济与环境发展的问题思考

长丰县农村经济与环境发展的问题思考

【摘要】对于长丰县农村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本文中进行了详细思考论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长丰县 农村 经济发展 环境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区域环境建设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目前,全县掀起了新一轮的经济发展热潮的同时,环境建设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影响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

长丰县位于安徽省中部,为合肥市辖县,1965年由寿县、定远、肥东、肥西四县的边缘结合部划并而成,因境内大部分地区属清代寿州长丰乡,而取“长丰”之名,寓意“长治久安,人寿年丰”。现辖15个乡镇、1个省级双凤开发区,总面积1922平方公里,总人口80.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07万人。县城水湖镇,南距合肥市70km,淮南铁路,合淮高速,206国道,311省道穿境而过,县域内外交通四通八达。

一、我县农村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活污染问题依然严峻

大部分村没有统一收集垃圾统一转运设施,也不能统一处置,管理措施不足,村民的环保意识不强,个别村庄的垃圾乱倒,没有足够的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尤其是那些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环境,受到影响的是农村群众的生活环境。

(二)没有利用资源优势的观念

部分的乡镇过分强调客观理由,没有资源,没有项目,没有积极挖掘发展潜力,创造发展优势,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缓慢。但同样的水湖镇,但它可以根据乡情,主动争取更高层次的政策,资金支持,强大的服务,建市场,搞宣传,“长丰草莓” 已成为富裕和发展的主导产业,这说明乡镇经济发展在主观努力上是不够的,发展观念不够创新。

(三)畜禽污染治理项目进展缓慢

目前,我县尚未建造专业养殖区,在农村地区的牲畜和家禽大多是分散的小农户,没有环评手续,也没有缺乏污染治理设施,没有粪便处理设施的综合利用,集中管理难。

(四)群众的思想观念存在问题

部分群众对企业的保守思想,缺乏整体的概念,发展的概念,法治的概念。漫天要价,企业在征收领域过程中百般刁难,在修建道路,电力的架设方面,村名以各种不正当的原因,人为阻拦。

(五)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普遍存在目前,我县对于农药的使用,尚未有具体的管理措施,他们大多使用普通化肥,其中的肥料渗入土壤和水体,农田和周边环境受到威胁。

(六)一些存在资源的浪费

比如,农作物收获时所产生的作物秸秆大多数农民都直接就地焚烧。这不仅对当地的大气环境产生了污染,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对于动物产生的粪便等大都直接被泼洒在了农田里,这样并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没有沼气的设施,造成大量浪费。

(七)宣传工作的欠缺

政府组织,机构和部门在植树活动中,没有有效对树苗的管理和保护,所以大部分的幼苗刚种死亡或被破坏。此外,当地村民不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主要是由于村民对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看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因此,一直对于这些活动比较消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当地政府不耐心细致的宣传,不做出很大的努力,那么对于我县整个地方的植树造林,环境保护工作是困难的,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加强农村经济环境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提高环境建设工作机制,在经济和环境治理工作实现零的突破

首先,把环境建设纳入各乡镇,各部门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党的经济,执法,社会事业和其他管理部门的不同性质和功能,提出不同的环境建设任务,确定不同的环境建设指标考核分值。其次是给党的部门相应的环境治理职能,在党的部门的考核指标下,以提高经济和环境治理的努力。然后,建立县乡企业征山,占地等事宜协调处理工作组,负责处理此事的组织和协调。最后,法律建立了科学合理机制,统一规范企业征山,占地面积补偿措施,在一个统一的政策,统一标准下的相关问题的处理,杜绝群众互相比较,漫天要价的现象,减少不稳定因素。

(二)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在农村的建设,着力解决农村环境的热点,难点问题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方式,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水源保护,畜禽养殖,农业无害化污染防治,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畜禽污染无害化处理技术,保护农村环境,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

(三)加强基层环保力量,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引导舆论

逐步建立农村基层环保机构,提高环保督察制度在乡政府,继续加强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的知识,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并调动他们参与的农村在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倡导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模式。

(四)在政府的支持下逐步增加对社会和环境的投资渠道,切实加大农村环保投资 首先,政府应每年安排一些农村环境保护预算,确保资金到位,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的排污费;积极争取增加投资重要流域和区域污染控制的水源;然后是要采取倾斜,要优先为环保类项目的资金补助及其他环保设施业务。最后,调整财政投入结构和方式,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多种类型的投入机制,利用资源的补偿,区域生态补偿,并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

(五)加强对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我县可以在不同的乡镇投资建立农作物秸秆回收处,以合理的价格将农民手中的秸秆统一回收起来,然后可以建立沼气池进行沼气发酵,再将其供农户使用。这样不仅做到了废弃物的充分利用,还可以做到保护环境,避免了其产生的安全隐患。

(六)实现干部的思想在人文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

人类生存整体环境的基石和根本的人文环境建设,人文环境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

干部要持之以恒地对群众开展思想教育,注重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和强化四种意识。

1.开放意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要靠项目,通过开放,教育干部和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摆脱“靠山吃山”的概念,强化零资源排放的概念,建立庞大的开放意识。

2.整体情况。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增强全局意识,整体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并建立一个科学的发展观。

3.法律意识。增加法律和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知法守法,维护农民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4.进取意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摆脱掉保守思想,培育发展自觉性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七)强化责任,密切配合,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决策机制

一个是要加强企业管理和农村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资源开发单位,法律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主要责任包括各种环境的严格考核,奖励和惩罚制度的实施,各级政府村和生态环境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编制包括长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其次,各部门要积极配合与通力积极合作,建立长期的工作联动机制,形成分工明确,劳动协调性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结束语

碧天蓝水,空气清新,是理想的描绘我们的新农村生态环境。虽然我县广大的农村人口居住分散,自我净化能力比城市要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县人民不需要关心农村污染。相反,由于我县赖以生存的食物,油,蔬菜大都来自本地农村供给,农村污染的关注,不仅不能低于城市,更要超过城市。而且农村经济发展对于推动我县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我县新的经济推动的关键所在。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县的农村环境是健康的,充满希望的,也是值得我县人民所称赞的。

【参考文献】

1.李惠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和对策.应用能源技术.2011

2.李丽萍[1] 张宏宇[2].农村经济发展环境的问题与思考.农民致富之友.2010

3.惠振鹏.关于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调查与思考.2008

4.赵毅宏.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调研.2011

5.长丰县农业委员会

6.强文哲[1] 傅智勇[2].论增强人文环境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2006

7.蒋志平.环保,不能热了城市冷了农村.2012

第四篇:农村金融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金融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民盟甘州区委蒋德虎、张大龙、侯兴龙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建设都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城乡差距和二元经济体系却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一道“藩篱”。毋庸臵疑,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从某种程度上说,有什么样的农村金融就会有什么样的农村经济,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当前,农村经济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走出农村金融困境。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充满巨大的挑战和困难,从历史来看,中国农村金融历经发展、调整、徘徊和改革等艰难曲折的演变过程,近年来,又进入一个新的大发展时期,尤其是2006年以来,大发展阶段的特征非常明显,它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十分重大,作用也非常明显。当然,从更高的层面和要求看,它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一、近年来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1979年,我国农业银行恢复,在近30年的金融改革里,农村基本上形成了以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信用合作社为主体的正规金融体系,其中农村信用合作社最为普遍。但是与此同时,民间借贷却悄然萌发,形成了一套在法律约束之外的非正规金融系统,与正规金融体系并存。非正规金融游离于国家监管体系之外,具有一些灰色性质,其发展规模与领域有很大的局限性。近年来,正规金融机构由于受到商业利润最大化原则的约束,并且我国在加入WTO后金融安全意识加强,以及新巴塞尔协议对于金融机构坏账率的约束,使得他们越发不倾向于在农村地区提供小额贷款和开展业务。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这一变革中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十一五”以来,尤其是2008年以来,中国金融服务“三农”的进展是非常明显的,表现在:

(一)农业发展银行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全力支持“三农”

农业发展银行是中国唯一一家经国务院批准的农业政策性银行,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资金承办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近年来,在积极发放粮棉油收购贷款,促进粮棉油市场稳定,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作出了有益的贡献,与此同时,农业发展银行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对大力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也发挥了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经过改革,农业银行已经形成了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和新农村建设中长期贷款业务为两翼,中间业务为补充的多方位、宽领域的支农格局。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商业金融、合作金融和政策金融并举的农村金融发展思路,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重点开始由农村信用社单一主体转向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共同承担。农业银行作为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继完成股份制改革,确立了面向三农、商业化运作的原则后,专门成立了“三农”金融事业部,开始逐步发挥其在“三农”领域的金融主渠道作用。尤其是在增强“三农”的信贷支持,强化“三农”金融产品的研发等方面,其力度明显加强,也为其自身发展找到了新的盈利增长点和新的盈利空间。

(二)农村信用社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强化服务“三农”

继2003年国务院国发15号文件实施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授权省级人民政府实施行业管理以来,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事业有了蓬勃发展,进入2008年以后,农村信用社第二 1

轮产权制度改革掀起,新一轮改革在推进股份制改造,改革省联社体制和机制,实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跨区域经营等方面都在积极推进,改制为省级农村合作银行,从而激活了农村信用社的活力,大大增强了其支持、服务三农的力度。

(三)邮政储蓄银行资金回流农村成效显著,有力支持“三农”

2007年成立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是中国邮政集团总公司依据邮政网络成立组建的,承继国家邮政局、中国邮政公司经营的邮政金融业务及因此而形成的资金和负债的金融机构,其成立后,邮政储蓄银行业务取得了快速的进展。“三农”服务功能有新的加强,主要表现在:第一,向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提供批发性资金;第二,以小额信贷为突破口,加强农村信贷服务;第三,改善基层网点服务功能,为农村居民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尤其是它彻底改变了“只存不贷”的历史,有利于农村资金回流,缓解农村金融市场的金融服务供需矛盾,有利于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社区提供基础金融服务,从而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竞争,提高了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满足度。

(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获得快速发展,增加服务“三农”

2006年以来,银监会、财政部、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确认和巩固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合法地位,允许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并通过以奖代补、定向费用补贴、降低存款准备金比率等优惠政策,拓宽了资金回流农村服务“三农”的渠道,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应对国际金融负担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些新型金融机构包括了(1)村镇银行,据银监会工作安排,将在2009-2011年达到1027家;(2)小额信贷公司,数量更多;(3)贷款公司,主要是由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设立在农村地区的非银行金融机构;(4)农村资金互助社,具体由工商登记、银监会批准等多种形式。

(五)农业保险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支持服务“三农”

在前几年总结试点的基础上,财政部、银监会围绕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扩大保费补贴,落实保费补贴发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农业保障长效机制的建立,农业保险有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尤其是表现在:农业保险业务规模迅速扩大,农业保险功能作用逐步发挥,农业保险覆盖区域不断扩大,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从而有力地推进了农业和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当前农村金融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应该说,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成效也十分明显,在服务支持“三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川,但必须看到,由于历史、现实的种种因素,农村金融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仍相当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农业政策性金融制度不完善

总体而言,我国的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仍然滞后于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功能还没行得到充分发挥,一方面政策性金融机构尚未立法,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发展,另一方面,农业政策性金融的业务规模太小,无法满足政策性金融的需求,而且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边界比较模糊,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也承担了一部分政策性金融业务,总体而言,农业政策性金融作为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明确和加强。

(二)农村金融机构功能缺失,定位不明确

功能缺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策性功能缺失。表现在中国农业银行商业化运作,大量收缩农村的营业网点,扶贫的政策实施不理想;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功能单一,政策性功能不全;农村信用社存在产权不清晰、治理结构不完善、残缺等问题。二是商业性功能缺失。四大国有银行的商业化运作导致农村网点大幅度减少,直接面向农村的涉农业务减少,对农村的信贷只限于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户、农业生产的金融服务处于萎缩状态。

各大金融机构定位不清,农业银行支农功能“边缘化”。农行在农村的机构大幅减少,被撤并的机构主要是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基层营业网点,因此,贷款业务逐渐远离农村,农业银行的大部分贷款投向了城镇工商企业,而农业贷款投入较少。

(三)农村资金回流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农村资金外流问题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这几年虽在努力改进,但问题远没有解决,无论是财政渠道、金融渠道、价格渠道,还是投资渠道都出现了外流情况,就金融渠道而言,至少有如下方面:一是农村信用社,其在农村吸收的存款相当一部分流入县域甚至城市;二是农村邮政储蓄也分流了一部分资金,其存与贷的比例远远达不到应有的水平;三是国有商业银行也成为外流渠道之一,近几年发展过程中新增加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县城及以下机构更存在“抽水”现象,这个问题需要想办法有效解决。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撤离农村,为邮政储蓄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形成了与信用社两足鼎立的局面,据统计在新增的存款中信用社约占2/3,邮政储蓄约占1/3,但邮政储蓄只存不贷,随着存放资金的增多,这些资金又回流到城市,同时农业银行存多贷少,吸收的资金倒流到城市,使得农村资金供给缺口加大,加剧了农村资金供求失衡。

(四)农村金融服务机制落后,金融机构数量不足,金融服务品种单一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是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实行战略调整,县级商业性金融机构逐渐成为“储蓄所”。农业发展银行只限于粮棉油的收购和加工,而无法满足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等资金需求。目前在大部分农村已经形成农村信用社一家独撑的局面,然而农村信用社仍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科技含量低,效率十分低下。由于受技术、人才、资金、交通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农村金融机构结算资金时间长,资金到账不及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信贷的品种单一,主要以小额贷款为主,而且中间业务欠缺。农村金融功能弱化,金融产品少,金融服务种类单调,基本上只有传统的存贷业务,中间业务和外汇业务种类很少。

(五)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作用力还没有充分发挥

从政策层面看,这几年国家有关部门千方百计想办法增加新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小额信贷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机构有了一定的发展,这是良好的开端,然而,存在的两个问题不容忽视,一是新型金融机构数量小,规模更小,其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占比甚至不到1%,根本难以改变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弱而无力的状况;二是这些名为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大多数设在县城甚至更上,村镇银行根本没有到村镇,对于一些银行而言,只不过增设了一个异地分支机构而已。因此,对这些机构的作用力,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继续考量。

(六)民间资本回流渠道仍然缺乏

一方面是我国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还得不到充分满足,但在另一方面,农村也存在着大量的比较充裕的资金,难以纳入比较正规化的运作轨道,尽管2006年以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有所开放,但开放力度还不够大,民间资本只能通过入股贷款公司、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方式进入农村资金循环,从目前情况看,而且出资人还是以大企业居多,真正的民间资金还很少,至于私人借贷、合会、互助基金会等在内的非正规金融形式在中国仍受到限制,大量资金缺乏回流农村的渠道,大多数农户和企业的借贷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全社会资金配臵效率低下,也不利于“三农”健康发展。

(七)农村经济补偿机制缺失

我国农村的保险业发展缓慢,目前只处于初创阶段。农业保险还不适应农业发展的需求。由于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和市场环境的影响较大,使其赔付率较高,商业保险公司的目的是盈利,所以保险公司不太愿意开展农业保险业务。此外,由于农民的金融知识不足,缺乏主动投保的意识,故农业保险的覆盖率低。我国农业目前仍主要是靠民政主管的灾害救济为主的农业保险保障。补偿性质的灾害救济,受国家财力的限制,不适应农村经济市场发展的要

求,也不利于培养农户参与保险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保险的发展。同时,我国还没有建立相对完善的担保机制,缺乏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导致农业投资缺乏高效的风险分散渠道和农业风险保障机制,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波动,农户就无力偿还贷款,风险转嫁给银行,进而制约了金融机构支农信贷投放的积极性,导致农村信贷资金投放不足

(八)农村金融活动运行中也存在一些技术问题

由于农村和农业的特点,使得金融活动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技术性的问题,尤其表现在:一是农户联保贷款手续繁琐、门槛较高,而且具有排弱性;二是担保贷款数额较大、期限也较长,能够满足部分农户和农村企业的大额贷款需求,但农村目前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物,导政抵押担保的进展缓慢。三是一些抵押贷款创新模式(如林权抵押、土地承包、收益权抵押等)尚处于试点阶段,缺乏可推广性。正因为这样,目前农村金融服务和信贷支持尚存在困难,从一些地区调查和反映出来的问题看,“三农”贷款风险也有上升走势,很值得人们忧虑和担心,再加上农村商业性保险的不健全,更带来了问题和矛盾。

三、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三农”的对策

构建农村金融体系是一个系统,需要总体统筹,协调进行,也需要因地制宜,鼓励试点。从当前来说,我们应当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大对“三农”支持的力度。这应当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它既包括通过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积极破解民生性金融难题,满足广大农民基本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也包括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财政和金融支持,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利用政策扶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对农村金融组织要执行有差别的监管政策。通过财政补贴、担保或税收减免等措施促使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信贷投入,实行支持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税收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经营。

(二)加快建立“三农”金融服务的补偿机制。鉴于农村金融市场具有分散、分割和高风险特征,而相应补偿机制的缺乏,导致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金融机构缺乏发放涉农贷款的积极性。因此,构建补偿机制十分必要,建议对“三农”金融服务给予普惠制政策支持,如直接按涉农贷款总额给予相关金融机构一定的财政补贴,农业贷款占一定比例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可以在税收方面享受优惠等。与此同时,要研究完善农业保险的政策支持体系,在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的基础上,研究推动中央财政支持下的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完善巨灾财政补贴机制,农业再保险体系、第三方担保机构等农业政策性保险体系,分担商业性金融的风险。

(三)完善农村信贷模式和担保业务模式。农村金融需求多元化已经成为农村金融需求的显著特征。因此,农村金融供给要有的放矢。应在继续大力推广农产小额信贷和农户担保贷款模式的情况下,加大农村信贷模式的创新力度。积极开发适合农村经济特点的信贷模式。如“公司十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公司+专业市场+农产”等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信贷模式,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辐射拉动作用,推进优质高效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又如,如何创新贷款担保方式,扩大有效担保的范围加快林权抵押、存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动产抵押、农产品抵押等新型质押、贷押方式的探索试点和推广,提高农村金融需求满足率。

(四)充分利用民间资本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要进一步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信贷公司、农户互助信用社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这样,既有利于缓解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的矛盾,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改进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状况,也有利于发挥各方参与金融的积极性。当然,这些机构一定要鼓励其设在乡镇、服务三农。

(五)鼓励金融机构向农户设立机构,延伸服务。要积极创造条件、制订政策、鼓励中国农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在完善县域机构网点的同时,积极向乡镇乃至村设立有形或无形的金融服务网点,延伸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形成更加完善的农村金

融服务网络和体系,以强大的金融力量撬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六)建立多管齐下的农村资金回笼激励机制。农村资金外流一直是“三农”发展的瓶颈,构建资金回流有效机制,这是保障对“三农”实施必要的扶持和保护的关键环节。应着力做好:一是建立资金回流农村的财政投入机制,不仅要增加财政支农资金总量,而且要提高财政支农资金在总支出的比重,形成国家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输血力度”。二是建立资金回流农村的杠杆激励机制,即综合利用税收、利率、存款准备率等优惠政策引导商业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如对涉贷款比例较高的农村金融机构制定更为优惠的存款准备金政策,更为灵活的利率政策,增加贷款等。三是鼓励各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金融机构优化资金配臵机制,做大、做多、做强农村金融服务。

(七)发展多种类型的农村金融机构,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尽可能地发展多层次的网点。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适当发展农村互助性金融组织和互助性担保组织,逐步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八)继续推动和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强其合作金融功能。积极拓宽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渠道,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和涉农产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大力开展和开发农村信用社的中间业务,提高盈利水平。对农村信用社进行股份制改造。

(九)加速推进农业担保和保险业务,分散和降低农业风险。适当降低担保机构设立门槛,鼓励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开发农产品期货新品种,鼓励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进入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业务。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的信贷市场、保险市场、期货市场,建立功能完备、分工合作、竞争适度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十)建立农村利率定价机制,降低农民贷款成本。制定符合农村信贷资金供求特点的利率管理政策,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支农贷款要实行优惠利率,以减轻农民的负担,增加农民收益。建立科学、合理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增加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优惠贷款利率,以降低农村居民特别是偏远落后地区农村居民的融资成本。

总之,农村金融作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资本要素配臵制度,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尽管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整体水平不高,农村金融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问题,但是,通过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民自身各方面的调整,农村金融体系一定会逐步完善与健全,将会为我国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五篇:发展农村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我作为第三批省科技特派员入驻**。驻乡后,通过走村入户,和乡村干部、村民座谈交流,大体了解了当地“三农”现状;在调查了解乡村基本情况的同时,试着寻找发展上郑乡农村经济的亮点、思考如何改变山区贫困面貌、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的途径。

*山多地少,人均水田面积只有0.17亩,旱地0.23亩;全乡近一半人口离乡外出务工,村里留住的多是老弱妇幼。全乡无工业和商业企业,无文化娱乐场所,全乡只有一所医院和一所中小学校。村民以种植业为主,耕地主要种植水稻和番薯,山地零星种植柑桔、枇杷、杨梅等水果。粮食和经济作物多数是自种自给,农民的主要收入靠外出务工、出售水果、毛竹和木材。05年全乡人均全年收入1560元,属于欠发达地区。全乡有59个自然村,其中有10余个自然村计百分之五左右的人口至今居住在尚未通道路的高山、深山或峻岭之中,居住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上郑乡的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强烈。

造成*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依然贫困的主要原因是群众的生存环境和生产条件较为恶劣、耕地面积小耕作水平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库区水资源保护限制较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投入严重滞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以及综合素质不高等。

为了改变落后面貌,振兴农村经济,*党委和政府多年来也一直在摸索走一条发展农村经济的路子。目前主要在实施三个建设项目,一是修通圣堂村至富山乡公路,使部分高山上的村落和农民群众受益于公路交通带来的便捷,改善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二是利用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开发****等旅游景点;三是对横贯全乡30多公里长的****实施五级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充分利用10500多千瓦的水电开发资源。以上项目一旦完成,将极大地改变***面貌,为振兴和壮大农村和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起到积极的作用。

经过前一阶段的调研,根据***的资源、条件和实际情况,本人认为发展***农村和农业经济除了乡党委政府已经作出的部署以外,还应从一下几方面作重点考虑:

第一,改变种植业结构,走一条效益型农业的路子

利用有限的耕地种植有一定的科技含量、效益比较好的经济作物,并使之产业化,让农民从只种植水稻和番薯等粮食作物的圈子中跳出来,改变传统的种植业结构和跳出自种自给小农经济思想束搏,走一条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现代农业的路子,使农民从根本上脱贫致富。

一、种植蔬菜

***地处山区、远离城市,辖区内无排污企业,空气、土壤、水质无任何污染,因此,在上郑乡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是非常适合的。由于耕地较少,在有限的耕地上种植一些投资少、周期短、效益高的品种,如茄子、蒲瓜、西红柿、黄瓜等蔬菜,将会比单纯种植水稻、番薯、小麦等粮食作物带来更高的收益。

如果一些农户不愿意放弃种水稻,也可以在每年十月份水稻收割后的大片抛荒的地里种植秋冬季蔬菜,如茄子、黄瓜、西红柿、太空土豆、蒲瓜等。这些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蔬菜均可在次年的六月底前收获,不影响水稻种植。种植茄子,亩产可达3000公斤左右,按每公斤2元批发出售,即可获得每亩6000元的收入;种植太空土豆,亩产2500公斤左右,批发出售价每公斤1元,每亩可获得收入2500元,种植土豆成本较低。上郑乡共有水田2327亩,如果在每年的秋冬季节,用三分之一的耕地种植蔬菜,全乡就有几百万元的新增收入。

二、种植竹笋

在山坡和旱地上种植竹笋,在临安等地的山区已有成功经验,那

里的农户家家种植竹笋,收益很好。竹笋生长在无污染的山地,是公认的绿色食品。竹笋味道清淡鲜嫩,营养丰富,是城乡居民喜好的蔬菜食品。种植竹笋投资少,技术难度不大,一年中冬、春、夏季都可出笋,亩产每年可达3000公斤左右,按市场批发出售价每公斤3元计算,每亩笋地可带来9000元左右收入。上郑乡共有旱地2669亩,如果用三分之一的旱地种植竹笋,全年可为全乡农户增加700多万元收入。

第二,科学种植,管理好现有果树

***各村基本上每户都零散种植枇杷、柑桔、杨梅等水果,据

统计全乡共有果树地3500亩以上,但都处于粗放型种植,平时很少管理。因此,水果产量不高、品质不佳。遇大年,水果价格低,许多都烂在树上;遇小年,基本上没有产量。农户在水果上收益甚少,许多农户种植的水果处于自产自给状况。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农户尚未掌握果树的科学种植和管理技术,以及对农户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和营销渠道不畅。因此,应建立**果蔬合作社,把家家户户组织起来,在水果的种植品种、果树管理、病虫害防治、水果销售上予以指导和帮助,把零散的种植形式形成集约化的规模型生产经营和管理,逐步做到水果种植产业化。实施品牌战略,形成以销促产、以品牌抓质量、以品质赢得市场,从而递增收益的良性循环。

第三,开发禽畜养殖业,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食物上对禽畜

肉类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据有关资料统计,我省每年鸡鸭等禽类消费量在2亿只以上,每年从外省调入的禽类约8000万只;每年从外省调入的猪牛羊等畜类数量也相当可观。可见,在欠发达地区的山区实施禽畜养殖有着广阔的市场支撑。养殖禽畜也将有效地利用山坡杂草地、毛竹林地和空地,并且禽畜粪便用于肥田,减少化肥用量,保护土质和环境;种植的蔬菜残叶、瓜藤枝叶又可作为禽畜的食料,形成生态循环。因此,利用好山区资源、发展禽畜养殖业,这对于农民群众增收无疑是一条路子。

经了解,**各村村民对养殖禽畜积极性都很高,但实际情况是每户都只养了一两头猪、几只鸡而已,自养自食,远没有形成商品规模实施产业化经营。养殖业长年形不成规模,过不了产业化这个坎的主要原因是启动资金缺乏和担心销路。

解决启动资金缺乏,归根结底是政府部门、金融部门、科技和农业等部门对欠发达农村脱贫致富要有紧迫感、使命感,并且在政策上、制度上实施优惠贷款措施,凡是有意从事禽畜养殖、启动资金缺乏的农户各级各部门都应网开一面予以支持和扶持。同时,出台政策,采取鼓励乡镇事业单位人员投资与农户合作兴办禽畜养殖业、积极招商引资等措施。

养殖专业户担心的销路问题,可以采取成立专业合作社或公司进行统一销售、和当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公司、企业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以及利用网上销售等办法解决,以减少养殖户销售信息不灵、担心销不出去的后顾之忧。

建议乡政府相关部门对全乡各村重点养殖禽畜的种类、品种、规模、目标、资金筹措等方面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针对各村优势、养殖条件和地理环境确定合适的养殖种类,选取优良品种,发展鸡鸭鹅猪羊牛等禽畜养殖业。

第四,开办无污染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在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同时,应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正如经济学家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所说的:“一个国家如果以传统农业为指导,那么这个国家是个贫穷的国家;一个家庭经济收入依靠传统农业,那么这个家庭充其量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因此,***在考虑如何将传统农业转化为现代农业的同时,也应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由于到***远离县城,工业原材料、辅件、标准件采购供应不便和库区污染限制等因素不便于兴建工业企业,但是考虑到本地有丰富的山林资源和种植、养殖业的逐步兴起,可以兴办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譬如,竹制品加工企业和蔬菜、禽畜肉品类深加工企业。

就目前的情况和条件,***可以先从丰富的毛竹资源上做文章。上郑乡现有山林地十万余亩,其中毛竹林地1.1万亩,有着丰富的毛竹资源,今后还可以进一步扩大毛竹林的种植。现有毛竹只是以毛竹原材料的形式出售,附加值不高。为了提高毛竹资源的附加值,必须对其进行深加工。毛竹是制作家具、茶具、工艺品、文化用品、生活用品等常用的原材料。因此,兴建竹制品加工企业,把毛竹原材料加工成有市场需求的竹制品,既有效地利用毛竹资源、不污染环境,又能解决剩余劳力,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以上思考只是本人进驻上郑乡后在不长的时间里经过调研的一些粗浅的想法,要振兴上郑乡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以上观点和举措可以说是挂一漏万,也可能是以偏概全,最主要还是要依靠当地乡村组织和领导与广大农民群众一起同心协力、统筹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各项工作,努力把上郑乡建设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小康、环境优美的新农村。

下载对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考[范文大全]

    关于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考作者:倪海洁文章出处:论文网发布时间:2009-9-26关于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考摘要:阐述了发展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农村经济的建议,以期促进农村经济......

    关于农村金融存在问题的思考

    **县域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找出制约农村金融发展的瓶颈,加大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是当前金融调查研究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近期我们对元......

    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以**县小岗村18户农民签订土地承包责任状为突破口,拉开了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大幕。经过近30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

    对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对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思考 作者:侯 青 周建生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4期 [摘 要]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实现农村金融、经济和谐发展......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使农民发财致富 要把这篇文章做好,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必须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根据当地的交通环境,根据当地的优势等来进行农业的发展......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问题与对策探讨

    摘要:鉴于农村金融服务时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一些设想。 关键词:农村......

    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

    第一章信用合作社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节世界第一个信用合作社的诞生。世界第一个信用合作社于1849年在德国诞生,它的创始人被称为“实践家”的威廉雷发巽(xun),当时他任某市市长......

    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和认识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和认识 自x年x月份,我开始了自己的农村工作,工作几年来对农村有了深刻的认识。现在仅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和认识。 一、基本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