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农村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以承德市为例

时间:2019-05-15 12:16: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对农村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以承德市为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对农村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以承德市为例》。

第一篇:关于对农村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以承德市为例

关于对农村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以承德市为例.txt为什么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总要加上从前?开了一夏的花,终落得粉身碎骨,却还笑着说意义。关键词:农村金融服务;调查:思考

摘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涉农金融构如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是目前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从辖内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及金融服务状况的调查入手,分析了辖区农村金融在支持“三农”发展和服务中还存在哪些难题和障碍,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一、承德市农村金融支持“三农”发展情况

(一)金融支农力度不断加大

据统计,到2009年6月末,承德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60.4亿元,比年初增加129.6亿元,其中涉农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31.4亿元,比年初增加61.6亿元.占比为41_3%.比去年同期增长34.4%。县域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08.6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37.2%.比年初增加46.6亿元,增长22.3%。县域金融机构贷款中,三家“农”字金融机构贷款占比达到78.1%,其中农业发展银行30.1亿元占14.4%,农业银行19.6亿元占9.4%,农村信用社l13.7亿元占54.5%。县域贷款中81%为涉农贷款。从贷款投向看,农户贷款106.3亿元,比年初增加27.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7%,农村各类经济组织贷款25.1亿元,比年初增加7.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0.2%;从贷款用途看,农林牧贷款49.2亿元,农村基础设施贷款38.1亿元。截至2009年6月末,辖区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产业化贷款余额为7.5亿元,其中,仅农业发展银行投放农业产业化贷款就达4.19亿元.农业银行2.7亿元。

(二)央行积极开展窗口指导

人民银行承德市中心支行继续鼓励和引导各金融机构拓宽信贷服务领域,创新信贷产品,完善担保机制.改进服务方式,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支持有实力的农民工自主创业和返乡创业,有效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出台加大对“三农”信贷投放的扶持政策,为金融机构积极拓展“三农”服务保驾护航。一是利用小额担保贷款等方式加大对农民212返乡创业就业的信贷支持,如丰宁县支行在组织农村信用联社深入企业和农户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工哺农”、“以农促工”的窗口指导意见,并指导农村信用联社在工矿企业较多的乡镇开办了“农户借款、企业担保、农户到担保企业务工、企业用农户务工收入还款”业务,截至2009年6月末发放此项贷款余额5647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二是积极发展农村消费信贷,活跃农村消费市场;三是进一步加大对符合信贷条件的乡镇企业、县域经济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发挥其辐射拉动作用,扩大农民工就业市场容量,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四是加强外汇管理和政策宣传.为出国务工农民提供优质外汇服务;五是成立反假货币工作站。截至2009年6月末,全市已有215家反假货币工作站挂牌.约有400多名反假货币义务宣传员,县域反假宣传员184名,占全市的85%。

(三)涉农金融服务产品不断增加

农村信用社加大投放,实行信贷“增量、扩面、延伸”。截至2009年末6月末,全辖累放农户贷款77.39亿元,农户贷款面达59%;全辖建立农户信用档案40万户,评定信用户29.38万户、授信企业500余家.总授信额度达50亿元。创新和推出了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劳动力转移培训贷款、财政贴息贷款、社团贷款和“个贷企还”等新型信贷产品。同时切实加强农村支付清算系统建设,近期推出了信通卡.全辖377家基层农村信用社开通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6月末,累计发放农民工银行卡4万余张。为农民存取款提供了方便:农业发展银行在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方面实现了突破,截至2009年6月末,共向以上两方面投入资金达14.3亿元,比年初增长101.5%。农业银行今年以来利用“三

农”课堂.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进行培训.通过发放惠农卡.推广小额农户贷款业务,提高了办贷效率,有效地缓解了农民贷款难问题.在8个县支行分别组建了“三农”业务工作组,并选派业务骨干充实“三农”业务客户经理队伍,全行“三农”业务工作人员已达75人,占员工总数的8%。截至6月末,农行累计发行惠农卡65734张,发放小额农户贷款18000万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1l倍和6.53倍,农户小额贷款授信7500户23250万元;为1761个农户注册了个人网上银行,为1075个农户注册了个人电话银行.发展趋势迅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承德市商业银行不断延伸业务触角,截至2009年6月末,在县区设立分支机构4家,发放贷款13.22亿元,成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又一有生力量。

二、农村金融支持“三农”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农村资金需求

一是由于承德辖区县域经济依然相对落后,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弱、主导产业不强、经济结构单一,以及基础设施条件落后,交通不发达.加之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的放慢,全市钢铁冶金、建筑材料、房地产等主导产业面临着愈加增大的市场风险。另外县域信用环境建设与银行贷款投放要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农业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难以吸引金融资金向农村的流动。从调查情况看,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由于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资金比较有限,很难满足农村资金需求。2008年县域生产总值较2000年年均增速为21.6%,而县域金融机构贷款2008年较2000年年均增速为8.6%.贷款增速大大低于县域经济增速.农村信贷资金不能很好的满足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需要。二是近年来全市农村资金外流问题呈日益加剧的趋势。2008年末,全市县域金融机构存贷比为43.5%,较2006年下降11.1%,县域金融机构上存资金达175.39亿元,较2006年增长了106.4%。三是农村金融机构资金余缺不能相互调剂,一些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不足,而农行有资金但无机构,两者不能有效结合,金融机构存量资金不能发挥作用。四是邮储银行资金有余,但因成立机构较晚,贷款种类较少,信贷资金投放受到限制.其所吸收的资金不能充分用于支持“三农”。如承德市邮政储蓄银行2009年6月末存款47.5亿元,贷款1.38亿元,只占存款的2.91%。

(二)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难以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据调查,2009年6月末,全市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427家(其中县城以下机构313家),金融从业人员3156人.与2000年相比机构减少176家.与1995年相比减少35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覆盖率较低.目前有l0个偏远行政乡没有金融机构,成为金融服务的空白区。如农业银行丰宁县支行最多时有11个营业网点,目前只保留县支行1个网点,县城以下无营业网点。农村金融机构单一,全辖县及县以下农村信用社就有323家,占全部机构的75.6%,邮政储蓄银行66家(其中代办机构57家),占15.5%。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农村金融服务质量难以提高。

(三)金融产品短缺难以满足农村金融多样性的需求

一是农村既有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也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既有种植业、养殖业,也有个体工商业、运输业,既有内销企业,也有外贸出口企业.不同的客户对信贷产品的需求不同,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不一。目前承德辖区农村信贷产品品种有限,仅有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助学贷款、抵质押贷款等少数金融产品,很难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二是信贷资金供求结构不尽合理据调查,全市前7个月的信贷资金投入是历史上最高的,但是投入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的多,投入“三农”及实体经济的少,金融机构对“三农”提供的信贷服务中,生产性贷款多,生活性贷款少。截至2008年末.承德市农村信用社发放个人消费贷款5.41亿元,仅占其贷款总额的5.04%。三是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周期长、额度大的资金需求日益增加,但目前农村信贷仍以短期化、小额周转性贷款为主.截至2008年末,承德市农村信用社短期贷款余额99.29亿元,是中长期贷款的12.6倍。有的信用社

因农业贷款风险较大,信贷投放有偏离农业的倾向.如某信用社2008年1—12月累计投放贷款954万元,而铁矿采选行业贷款就达790万元,占比高达83%,农业贷款所剩无几。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小额贷款限额一般在1万元左右,只能满足简单的农业生产,对于规模经营的资金需求明显不足。同时,贷款期限设置不尽合理。

(四)结算和现金服务不到位难以满足新农村多元化经济结算的需要

截至2008年底,承德市辖区共开立各类结算账户1809505户,其中乡镇账户619007户。个人结算账户占总开户的99.2%,所有金融机构全部接人个人身份联网核查系统。但是辖区乡镇现代化支付系统覆盖率低,支付结算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目前农村的支付结算仍以现金、支票和汇兑等传统结算方式为主。

(五)金融资金高利率难以体现对农村经济的支持

农业属于弱势产业,受自然条件影响非常明显,风险较大,并且农业利润较低.在贷款利率上应给予优惠,但事实并非如此。农村信用社在对“三农”贷款利率的执行上全部实行上浮,并且浮动幅度较大,一般都在50%一l30%之间.有的一浮到顶,达到基准利率的2_3倍,没有真正体现对“三农”贷款利率上的优惠,与国家大力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同时,贷款难的问题依然突出,据调查,87%的农户认为目前贷款不能满足其生产和生活需求。农业贷款的高利率既增加了农民负担,又降低了农业利润,同时农村资金偏离农业问题的存在,不利于“三农”健康发展。

(六)严格的银行内部管理制度制约了金融机构支农作用的发挥

一是贷款审批权限的限制。目前,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县级支行除存单质押贷款外。基本上没有其他贷款发放的审批权,贷款审批权集中在省市分行,农业发展银行对小企业和产业龙头企业贷款审批权也集中在省市分行,因欠发达地区符合上级行规定贷款条件的企业较少,有的即使符合条件但由于金额较小,贷款审批往往受到限制。二是严格的责任追究,影响了基层行和信贷人员贷款投放的积极性。贷款责任追究制度的不科学、不合理问题影响了基层行和信贷人员贷款发放的积极性,造成信贷人员不敢放贷、不愿放贷。

三、对策及建议

(一)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构建竞争有序的金融体系

一个分工有序、竞争充分的金融市场上.金融组织的结构应当是既有大型、中型金融组织.又有小型甚至超小型的金融组织。因此,要加快县域国有商业银行综合改革步伐;引导农业银行、农发行县支行加大农田水利、农业开发、农产品加工及其生态环境建设的支持力度;发挥农村信用社多年在县域经营经验等优势,在服务“三农”中继续发挥金融主力军作用;加快邮政储蓄银行建设,督促邮政储蓄资金“取之于县,用之于县”;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让不同类型、多种资本本着市场的原则进入农村,扩大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的试点范围,提高农村银行机构网点覆盖率,形成种类多样、自由竞争、覆盖全面、互补互助、分区高效的银行服务体系。放宽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使用限制,搞好区域内金融机构之间资金余缺的调剂,按规定在农村吸收的资金70%投放到农村使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二)人民银行不断完善对农村金融的信贷支持政策

鼓励所有金融机构履行其社会责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对“三农”的资金供给能力。一是充分利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增加农业投入,并根据农业生产特点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实行弹性利率政策,适当向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与“三农”经济密切相关的二、三产业倾斜。二是适当限制支农资金利率上浮幅度,正确处理农村信用社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的关系。三是规定国有商业银行投入支农资金的比例,财政按比例给予贴息,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所需要的支农资金。四是人民银行适当降低县域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对县域和城市存款实行差别准备金

管理。五是限定国有商业银行资金上存比例,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将盈余资金调剂到当地农村金融机构,为当地农村金融开辟更为广阔的资金来源渠道。

(三)积极推进金融创新,提供适合于农业经济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金融部门在贷款投放上要积极配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贷款投放到农村最需要的地方,促进“三农”又好又快发展。可以针对农村经济的需求,积极进行信贷产品创新。一是贷款流程创新。充分考虑农业经济的实际,重构适合县域农业经济的信贷流程,打造在无需担保抵押的“少、短、快”资金需求渠道。二是信贷产品创新。在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要量体裁衣,设计符合农业经济需求的创业贷款、商铺租赁贷款、整贷零还贷款等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三是服务领域创新。在服务县域地区传统项目贷款的基础上,不断拓展金融服务农业经济的领域,开拓在家庭作坊、劳务输出、专利创业项目等领域的信贷,根据不同的贷款对象,适当扩大担保抵押品范围,解决小企业和农户贷款难问题满足欠发达地区农业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四)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完善贷款责任追究办法

各级金融部门要结合信贷规模,积极调整贷款投放结构,简化信贷审批程序,应根据不同地区农村资金需求情况和小企业、农户生产经营和诚信状况,适当下放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限,实行“综合授信”,使其能够在确定的融资额度内随时获得贷款,为农村居民提供快速、便捷的金融服务。制定科学的贷款奖惩管理办法,对支农工作突出的基层机构和信贷人员给予奖励。对贷款出现的风险,应分清主客观原因,有区别的实行贷款责任追究,切忌实行“一刀切”,达到责权利相统一,保护信贷人员贷款支农的积极性。

(五)引导农村金融合理利率定价

目前,几乎所有亚洲国家都已经放开了对小额贷款的利率限制,由金融机构自主决定利率水平。国际经验证明,农村金融能否成功与利率政策关系极大,哪里分开了小额贷款的利率,哪里的正规金融活动就能够顺利的开展起来。农民就能得益。因此,利率定价不能“一视同仁”,要分类客户,制定差别化利率,同时考虑不同经济收入农户的承受水平,在担保方式、贷款期限、还款方式方面因人而异,满足农民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六)优化金融环境,为县域银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县域担保、评估、公证等中介机构,切实解决县域担保难问题。完善农户和中小企业的抵押、质押机制,建立农村担保组织,分散农业经营中的风险。二是强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小企业的监督管理,督促小企业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全面反映zJ,-&业的经营情况,并强化小企业信息公开.规范经营管理。为金融机构贷款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要大力开展建立农户信用档案工作,使农村信用社及时掌握农户的信用信息。公检法等执法部门要提高金融案件的执结率.保护银行的合法权益。三是优化农村致富结算环境。加速开发和使用适应农村结算需要的支付结算工具。合理配置现代化支付机具.乡镇营业网点尽快开通支付系统和同城清算系统,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支付结算网络,临柜人员要加强支付结算工具的宣-f#力度。四是加快农业保险事业发展。如发展洪水、干旱等面积广、影响大、灾害频繁的专项巨灾保险;采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有利措施,鼓励各类商业性保险公司到农村地区设立机构、开展业务、开发适合农村需求的各类保险产品;健全再保险市场体系,为农业保险提供再保险支持;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等,分散支农信贷风险。

第二篇:关于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清流县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时期党的农村工作的基本政策和纲领,是列入“十一五”规划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目前,金融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现行农村金融体制还不健全,难以长期有效提供农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金融服务,应切实完善农村金融体制,以更好地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清流县“三农”发展现状。

几年来,清流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三个1号文件精神,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方略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工作力度。农业产值逐年提高,2006年末,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2839万元,比上年增7.3%;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03年至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497元增加到4488元,增长28.3%,年递增

8.7%;农民减负明显,自取消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及涉农收费以来,累计减轻农民负担1047万元;落实种粮综合直补、售粮补贴等政策,发放补贴301万元,全县农村学生15438人次享受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优惠305万元;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三年共投入4837万元用于改善农田水利和农村生活公共设施,投资1.33亿元,农村公路硬化265公里,全县111个行政村有102个村通水泥路,硬化率达92%;清流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与全县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密不可分。

二、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状况

近年来,各金融部门逐步加大农村信贷资金投入,突出五个重点,强化金融支持。

(一)重点支持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1、支持发展绿色产业,累计发放1150万元,发展烤烟4万亩、苗木1.6万亩、花卉1000亩、水产养殖4.2万亩,特别是支持省级龙头企业景秀园林公司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带动农户670户,人年均增收460元。2005年清流人行制定了《苗木资产抵押贷款管理试行办法》引导金融机构累计投放贷款2140万元,带动农户约4千余户,参与农户家庭每人平均增收300元。

2、支持发展以农村生态旅游为主导的服务业,相持支持九龙湖省级风景名胜区、大丰山省级森林公园、莲花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清流省级温泉地质公园,个人贷款100万元支持李家万亩生态园冷泉避暑休闲度假区成功入选“海西最具潜力十大乡村休闲游”。

(二)重点支持了乡镇企业发展。近三年来,清流县金融机构累计发放乡镇企业贷款3680万元,占全部贷款16%,累计核销贷款4815万元,占总核销数的28%;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9千余多人。重点支持了轻纺服装、林产、氟化工等乡镇企业。

(三)重点支持了乡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三年累计投放贷款11060万元支持了农田水利改造、农村电网改造、烟田基础建设、村村通公路、通广播电视等工程。2006年,清流人行组织制定了《清流县农用机具按揭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引导农村信用社贷款1048万元,解决了农户无力购买大宗农用机具的问题,改善了农村道路、农业灌溉等生产条件,助推了农民致富步伐。

(四)重点支持新农村建设。几年来,金融部门积极配合政府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措施,加大资金扶持和金融服务。推动其实现了由农业化向工业化、由乡村化向城市化的巨大转变,清流县委结合实际,制定了2006年“2个试点乡镇、5个示范村、26个整治村”的总体规划,被调查乡镇有3个示范村、8个整治村的的任务。新农村建设在乡村道路建设、安全饮用水、基础教育、卫生医疗、环境保护等各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据调查:国家省、市、县对示范村每村补助建设一个篮球场5万元、一个乡村医疗所5万元、一个文化娱乐场所8000元、自来水工程6.8万元。2006年清流县金融机构发放农户联保贷款1176万元、小额信用贷款1550万元、建房贷款860万元。

(五)重点支持了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清流县于2002年开展信用村(镇)创建工作,现全县共有信用村8个,占全县行政村的7.21%。信用户7176户占全县农户数的23.73%。农户联保贷款户数1929户占全县农户总户数的6.38%。被评为信用村、信用户的农户,农村信用社授予最高10000元的贷款信用额度,信用户向信用社申请小额信用贷款享受“随用随贷、周转使用、不需担保、贷款利率比其它贷款利率少上浮30个百分点”的优惠政策。清流县农村信用社累计向信用村、信用户发放信用贷款3660万元,取得了信用社和“三农”发展双赢的效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主体单一,服务功能不全。清流县2000年前发放农业贷款的县以下营业网点23个,至2006年未已减少至14个,减少了33%,呈现不断减少之势。万人平均服务网点为1.23个,比2000年前减少0.86个。农村信用社垄断农村金融市场,但无力满足农村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2006年末,全县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26904万元,占全县存款余额的23%,形成了农村信用社以23%的金融资源服务80%以上人口和地域的现状。由于自身实力限制及电子化建设滞后、结算渠道不畅制约,农村信用社无法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

(二)县域金融机构资金外流严重,供求矛盾加大。由于县域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占比高,收贷收息困难,各商业银行的上级行降低了对县级商业银行的授信等级,导致国有商业银行纷纷上存资金或域外贷款,辖内新增贷款大幅度减少,在当地成了“准”储蓄机构。清流县2006年底,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8447万元,各项贷款余额52279万元,综合存贷比仅为44%;全年金融机构新增存款20523万元,贷款12180万元,2006年,仅邮储余额为29978万元,占全县存款的25%,其分流作用不可小视,造成县域经济发展所需资金严重不足,呈“贫血”状态,据调查,清流县中小企业贷款满足率不到50%,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可能影响新农村建设

(三)农业和农村信用担保体系缺位。一是农村土地使用权、收益权受到诸多政策法规约束,抵押融资受到较大限制,目前尚处探索阶段。二是抵押物难选择,农业贷款扶持的农业、林业等产业.其资产多为农产品、在产品、林业资源,若作为贷款抵押物其自然风险大。三是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滞后。清流县现有担保机构2 家,资本金617万元,2006年担保贷款总额仅有892万元,主要是对县城个体工商户及中小企业担保,难以顾及农村地区的小企业、农村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担保。

(四)农业保险发展滞后。农业保险面临供给和有效需求的双重制约:一方面,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虽有保险需求但却无力购买;另一方面,农业保险市场潜力巨大,但保险公司受高风险、高赔付率制约.农业保险业务发展缓慢。清流县财产保险公司有办理农业保险,农业保险费收入连续五年保持在3万元左右,主要是对清流县林业集团森林保险;近三年均没有发生农业保险理赔支出。农业受灾主要依靠民政部门实施的政府农业灾害救济方式进行补偿。

(五)民间金融缺乏规范引导。正规金融在农村的制度安排缺陷导致民间借贷的活跃,农民的融资成本提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和信用社的自主利率定价政策造成金融压抑效应,并且贷款程序复杂,透明度低,农民贷款意愿受到抑制,转向民间借贷,以满足融资需求。据调查,在金融机构扩大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之后,农村地区民间借贷与农村信用社贷款的比例已由2004年年初的20%左右上升到近期的30%-50%。民间借贷在缓解农村资金供需矛盾的同时,也大幅提高了融资成本,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民间借贷利率在12%-30%左右,且绝大部分计复息。放高利贷者有干部、教师等,许多负债者由于到期债务无法还清而四处躲债,影响了乡村文明建设。

四、政策建议:

(一)推进农村金融法制建设。制定专门的农村金融服务法,就农村金融性质、资本充足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纳税税率、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市场准入退出机制等作出明确规定,使各种合法资金放心进入农村金融组织。

(二)完善担保法律制度。推进动产担保立法,完善农村土地财产权法律制度,使农民享有包含土地使用权、收益权、继承权、抵押权的完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借鉴现有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运作模式,由财政、企业、农户和社会等各方筹资建立农业贷款担保公司和农户贷款担保中心。

(三)推进农业保险立法,将农业保险的定位、保险范围、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界定、保险人的组织形式、农业巨灾再保险机制等内容以法规的形式加以确定。组建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等多种组织形式的农业保险机构。

(四)创新农村金融组织机构。一是完善国家政策性银行运行机制。向农村集体组织提供交通、通讯、农田水利、科技服务、教育培训、生态建设、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所需资金。二是成立国家邮政储蓄银行,拓宽邮政储蓄资金运用渠道,建立市场化的农村邮政储蓄资金回流机制。三是以农村信用社为代表的商业性金融组织向农户提供小额农户贷款、种养业贷款等形式的农业产业化贷款,满足日常生产生活和发展的需要。

(五)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配套贷款农田水利改造专项贷款、旧村改造专项配套贷款、大型农业新型机械设备按揭贷款及租赁业务品种、消费与生产相结合的信贷品种。在农村地区推广银行卡业务,尝试与中国银联公司开发适应农村需求的借记卡、贷记卡业务,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对“三农”发展的促进作用。

(六)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当前要积极推广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建立和完善信用村(镇),推进农村信用社端正经营方向、转换经营机制、规范农村金融市场秩序,促进农村信

用文化建设。重点应该把打击逃废债,保护金融债权,纳入创建农村信用工程活动的重要内容。同时进一步改进金融服务,简化贷款手续,发放小额信用贷款,着眼于信贷风险防范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通过改进金融服务,强化内控机制,在切实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加大支农力度,实现三农与金融机构和谐发展。

第三篇:对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的思考

对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的思考

时间:2007-12-20来源:中国农村金融网作者:刘爱国 叶 龙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密切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正处在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重要阶段,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又是直接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在当前新形势下,如何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突破传统的“小农经济”,放眼农村大视野,立足农村大市场,支持农业大项目,寻求农业大效益,以不断适应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趋势,使经济、金融共兴共荣,这是目前亟待探讨的现实问题。对此,笔者近期对湖北省武当山农村信用联社金融服务与地方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这一个案专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发表浅见作以探讨。

一、典型剖析

武当山农村信用联社地处我国道教圣地——武当山脚下,是按经济区域设立的一家县级信

用联社,也是丹江口市内两家联社之一,1996年底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直接隶属十堰市农村信用联社领导和管理,区域所辖丹江口市其中江南9个乡镇和武当山特区的农村信用社,辖内共有行政村 212个,4.5 万农户,18.4万人口。根据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武当山的农村合作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发展较为典型。

武当山农村信用联社自行社“脱钩”以来,紧紧围绕当地政府经济工作中心,准确市场定

位,加大支农力度,强化服务措施,有力促进了经济和金融协调发展。

1、在支农的重点上:一是支持农民保丰产。多年来,该社始终把支持春耕、夏种、秋播等农忙时节农民生产费用和抗旱救灾贷款作为信贷工作的头等大事,情况早调查、任务早下达、资金早筹措、贷款早投放,确保了各个农忙时节农民生产费用资金需求和不误农时,据统计,每年发放春耕贷款就达2000万元左右,为辖区农民的粮食增产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发展特色促增效。在支农工作中,该社始终以突出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提供金融服务,重点支持了各乡镇因地制宜发展柑桔品改、蔬菜大棚、种植烟叶、茶叶、养鱼等特色农业和科技农业,许多项目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三是扶持民营树典范。对辖区内优良的涉农客户群体,他们都把其视为“黄金客户”,建立大户档案,实行“一次核贷”信贷扶持政策,在核定的贷款额度内随到随贷,周转使用,同时,做好跟踪服务,实现规模化经营,并影响带动本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四是围绕旅游抓服务。近年来,该联社在重点支农的同时,还充分运用武当山旅游资源,大力支持武当山旅游行业和相关的服务行业。目前武当山城区80%的个体工商户与信用社都有信贷资金业务往来。与此同时,对农民生活、消费、建房、婚嫁、治病、子女上学、购买电器等也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2、在支农的方式上:一是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及时提出了“小额、流动、分散、安全”的信贷资金运用策略,并在不断完善农户联保贷款、“黄金客户”贷款等信贷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全面推广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对每一个农户建起经济档案。据统计,仅今年前8个月就有2.4万农户在信用社办理了小额农贷业务,占辖区农户总数的53%;二是积极创建“信用工程”活动。通过宣传发动、调查摸底、评级授信等五个步骤,截止目前,已在辖区201个村开展“信用工程”,占总行政村的93%,参评农户共有4.1万户,占农户总数的90%,已评信用户3.2万户,占农户总数的75%,已颁发《贷款证》3.4万本,颁发《信用等级证》3.2万本,授信总额1.2亿 元,今年来急需支农资金的信用户已在农信社累计贷款7325万元;三是提供了包括资金、信息、技术于一体的“金融套餐”服务,改变以往等贷户上门要贷款为柜台办理、上门送贷和现场放贷。据了解,今年来仅信贷人员送款上门就达350余万元、送技术资料2000余份;四是实施了“阳光信贷”服务。把贷款方式、品种、对象、利率、条件、程序、权限、期限做到“八公开”,并公开信贷服务承诺,让客户贷的放心,贷的舒心。

3、在支农的措施上:首先在内部实行了“领导包片、信贷员包村、责任到户”的支农目标责任制和全员营销贷款制度,做到人人头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压力;二是为方便农户贷款,结合各乡

镇区域差别,因地制宜下放贷款权限,缩短审批时间,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审批程序,尽最大限度地方便贷户;三是在信用社内部建立责、权、利挂钩的信贷管理机制,每人建立营销贷款台账,实行包放、包收、包效益、包损失的“四包”责任制,充分发挥全员营销的作用,实现了“四个转变”,即:由“坐等客户上门贷款”转变到“全员营销贷款”上来;在贷款投向上由支持企业为主转变到支持“三农”为主的生产、生活、消费并重上来;在贷款营销上由少数信贷员办贷尽快转变到全员营销贷款上来;在贷款管理上由考核收贷收息转变到考核放款数量、贷款质量和收益上来。

4、在支农的效果上:近年来,该联社由于支农力度的加大,取得了良好的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了农民受益、农信社增收、政府满意的“三赢”局面。在内部效益方面,据统计,近三年该联社累计发放支农贷款2.1亿元,其中今年前7个月就发放支农贷款7325万元,同比多发放3465万元.由于支农份额的加大,经营效益也比往年有了明显提高;在社会效益方面,通过小额农贷的发放,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农村信用工程”开展后,经过评级授信的农户,只要拿“两证一章”就可以直接到信用社贷款,不再报报批和抵押,办理贷款如同办理存款一样方便,服务方式上的创新,赢得了各级党政的充分肯定和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有力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如土台乡已形成了15000亩柑桔、20000头牲猪和3000箱网箱等支柱产业;均县镇发展名晒烟叶3000多亩,等等,许多项目已成为各乡(镇)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二、反映出的问题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通过调查分析,武当山农村合作金融与辖区内农村经济的在相互协调发展上,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在金融服务、优势项目、龙头企业、商品基地、运行机制等农业产业化要素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农村金融服务明显加强,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农业产业化认识逐步加深,思想障碍在逐步清除,主导产品的商品基地初具规模,农业产业化初具特色。但是,客观地分析,在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亟待解决,有些已成为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应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一)关于农村经济面临的问题

1、科技含量不够高。长期以来,许多乡镇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一味追求发展速度,而忽视

了品种的改造,如柑桔品种存在单

一、老化问题,晚熟品种多,由于受价格的影响,有时增产不增收;茶叶由于加工技术的问题,高品质、高等级、名牌产品的少,普通茶售价低又不好卖。因此,急需得用科技手段对现有品种进行改良改造,提高加工技术和品种质量。

2、流通渠道不够畅。如今随着我国农业基础地位的不断提高,农业要想实现产业化发展,就必须由“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并在发展特色农业上下功夫。而现实情况是,由于受加工、储藏条件的限制,许多农业产业化项目农民在种植上虽然尝到了不少甜头,喜获了丰收,可相关部门服务的内容、方式、方法跟不上农民的要求,例如在销售上大多靠市场调节,由农民自己去闹市场,没有形成一个“产供销”,“农工贸”一条龙的路子,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跟不上,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再生产的积极性。

3、产品规模不够大。现在有些地方“小打小闹”、“遍地开花不结果”的现象比较突出,农民的多种经营基地,优质产品量少分散,多数为粗放低效经营,既没有规模效益,也没有“龙头”效应,既是已形成的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也低、知名度不高、产业链条不紧、系列加工跟不上,经济效益低下。同时,对有些项目开发后,不能科学的管理,也不能科技兴农,而是穿新鞋,走老路,使一些好的项目不能发挥较好的经济效益。

4、观念转变不够快。由于受长期以来“小农经济”的影响,现在有许多农民还存在“豆黄种麦、麦黄种豆”的“小农意识”,不能从传统的粮食种植中解脱出来,还一直把多种经营生产作为统称的“副业”来对待;也还有少数农民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认为只要解决了温饱问题就可以了,不愿意再资金投入进行产业化调整,即使农村信用社的同志找上门要他贷款再生产,还认为借钱是件“丢人”的事;同时,也还有一些乡镇的村组干部在推广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对政策理解不透,方法措施简单,不是采取引导,试范、说服的方式,而是采取强制措施用“一刀切”的办法来操作,从而造成了农民的逆反心理,挫伤了农民的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

(二)关于农村金融面临的问题

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在“三农”,主要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这一改革方向无可非议,但如今农信社面临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果处理不好,不仅农信社自身发展不了,也会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

1、历史包袱沉重。农村信用社自1951年建社以来,由于受历史性、政策性因素影响以及受客观经济条件的制约和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干预,当时发放的支农贷款目前许多已基本上已形成了不良贷款,加之目前受结构调整的冲击和中小企业的改制、破产影响,造成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有增无减。由于农信社是一个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集体企业,沉重的包袱自己背着,同时还要承担支农的重任,支农资金显然不足,支农不足从而另一方面又限制了地方农村经济的发展。

2、扶持政策太少。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对其资金投入周期长、见效慢、且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对其资金投入,资金的运用周转速度相应也慢,一旦遇到天旱水灾,支农贷款也就遇到风险。对此,国家在对农信社相应的倾斜政策上太少。

3、外部环境欠佳。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环境比起往年来说,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因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所决定,仍不够宽松,逃废债务、歧视政策、多头检查较多,给农村信用社经营带来了较大困难。

4、服务品种单一。农村产业化结构调整的多元化,要求农村金融业需要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而从目前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的发展情况来看,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品种与市场需求还有相当的差距,难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农信社的负债、资产业务品种也一直比较单一,有待进一步创新。

二、几点建议

为使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协调发展、共兴光荣,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笔者根据武当山联社所辖区域的农村经济与金融服务调查分析情况,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地方政府:要立足资源开发,发展特色经济,逐步探索一条规模农业之路

1、因地制宜,明确农业经济发展的重点。“七山二水一分田”,这是丹江口市地貌的主特征。因此,该市所辖的武当山联社区域内的10个乡镇在抓好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应根据当地的地理资源等优势,因利势导发展各具特色的科技农业和特色农业。一是在山上做文章,致力发展药材、鲜果、绿茶、菌种等多种经营,加速科技品改速度;二是在库区和水上想办法,加速发展水产养殖,加大丹江口水库库区水面的利用率;三是在城郊农业上找出路,利用驻地国营大中型企业较多和邻近车城十堰市,用科技手段大力发展“菜篮子”工程建设;四是在发展旅游观光农业上下功夫,以武当山景区为中心,围绕旅游业的“游、住、行、食、娱、购”六要素,大力挖掘旅游资源,开展游武当山水、观武当风景、听武当故事、品武当山名茶等旅游观光农业。

2、把握原则,推进农村规模经营健康发展。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金融服务中,务必要严把以下五项原则:一是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结合本地资源和地理优势,培植出发展前景好的主导行业和产品,从实践出发,不搞“一刀切”;二是要立足市场,规模经营,唯有此,才能形成批量市场和规模效益;三是要合理布局,科技兴农,尽可能避免盲目性、随意性;四是要正确引导,坚持自愿,不可强制推广,一哄而上,应做到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五是要生态平衡,永续利用,力求探索一条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好路子,切忌使资源的开发与退耕还林等项工作相矛盾。

(二)农村信用社:要改进工作作风,防范金融风险,不断提高支农水平

1、认真学习和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增强做好农村信用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前,随着农业生产商品化、产业化、社会化、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村经济正在迅速发展,农村信用社要取得健康发展,必须尽快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首先要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端正经营思想,明确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因此,在新形势下,农村信用合作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所做的工作,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的实践者、推动者、促进者;要切实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充分认识农村信用社工作的重要性,切实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务,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新形势下农民自己的金融组织,把农村信用社办成广大农民走向市场的桥梁,办成联系千家万户的金融纽带。

2、转变工作作风,改善金融服务。农民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为“三农”服务是农村信用社的根本宗旨。农村信用社要把服务的对象定位在农民,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好帮手。各级信合领导干部要察民情,理民事,解民忧,帮民富,广泛听取农户意见,了解农民想什么?盼什么?要求信用社做什么?虚心接受农民的意见和建议。信贷人员要以服务“三农”为己任,继续发扬“背包精神”,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交朋友,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按照代表最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扎扎实实为农民办实事,把农民满意作为信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深入农村、深入农户,切实了解农民的需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和农民一起研究市场变化和致富门路,靠优质服务争得农户对农村信用社的信任和爱护。要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改进贷款方式,简化贷款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农户贷款。要继续大力推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新的贷款模式,真正起到靠支农促发展、靠支农降风险、靠支农树形象、靠支农增效益的效果。

3、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三农”,服务“三农”,既要讲社会效益,又要讲内部自身效益,在信贷支持中必须要把防范和化解信贷资产风险放在重要位置。一是必须

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信贷风险制度和内控制度,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审贷分离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二是建立规范的监审体系,定期进行检查监督,出现问题,从严查处;三是加大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依法保全资产。只有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增强抗御风险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信贷投入,才能充分发挥农信社服务“三农”的作用。

(三)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支持,多方理解配合,为农村信用社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信用社工作。当前,各级党政部门领导干部首先要从重视农业的高度来重视农村信用社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要搞活农村经济,必须首先搞活农村信用社;要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首先发展农村信用社。其次要促进农村稳定和防范区域金融风险的高度,来重视农村信用社工作。要全面提高对农村信用社性质、宗旨、地位、作用和风险的认识,增强对地方性金融机构依法规范经营应尽的责任和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信用社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2、有关部门对农村信用社应实行政策倾斜。一是应改变对农村信用社存款开户方面的歧视性政策,以不断壮大支农资金实力;二是应切实减轻农村信用社不合理负担。要从农村信用社承担政策性支农重任的实际出发,把信用社作为各级政府部门的重点保护单位,严格监控,不准乱集资、乱摊派、乱收费。应减少不必要的检查,避免重复检查;三是应制定和落实对农村信用社的各项帮扶措施。针对目前农村信用社普遍亏损严重、支持地方经济任务重的实际,国家应按合作金融不以盈利为主这一性质适当减免信用社的税费,降低税费征缴比例,调整落实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对农村信用社以前因政策性造成的不良资产国家应划给相关的资产管理公司,以帮助农村信用社走出困境,夯实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的后劲;四是农村信用社在农村人熟、地熟、情况熟,建议国家委托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发放的扶贫贴息贷款改由农村信用社来发放,这样也便于此项贷款的发放和管理。

3、坚决打击逃废债务行为,维护农村信用社债权。今后企业改制和目前正开展的农村税费改革凡涉及到农村信用社的债权,农村信用社应参与全过程,并充分尊重农村信用社保全债权的意见。对不积极落实债务或恶意逃废、悬空债务造成农村信用社的,应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负责人责任。

第四篇:农村金融支持三农经济面临的机遇、风险与策略

一、农村金融支持“三农”经济迎来新机遇

农业部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未来五年扶持农业发展八个方面的举措:(一)要抓好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基地,平整、建设田间水利设施、提高耕地质量为重点,大规模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力争5年新建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4亿亩。

(二)要抓好新一轮“菜篮子”建设工程。要突出抓好大城市郊区和优势产区,重点建设标准化扶持批发市场、冷链系统、质量安全检测站点建设,促进“菜篮子”产品安全有效供应和质量提升。

(三)要抓好现代种业工程。要重点扶持建设大型种子繁育基地,完善重要农产品种质资源和品种选育基础设施,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龙头企业,提高国内种业整体竞争力。

(四)要抓好渔政渔港工程。要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大型渔港、大型渔政执法船和渔政码头,完善渔船管理信息系统,改善渔政执法条件,提高渔业防灾减灾能力和维权护渔能力。

(五)要抓好新型农民培养工程。要大力发展农民培训和职业教育,重点培养种养大户、农机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经纪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实用人才队伍。

(六)要抓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工程。要积极推进草原保护与建设,大力实施退牧还草,建设农村沼气和农村清洁工程,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和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七)要抓好农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程。要继续推进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加大农机化、农产品市场、农业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强服务设施建设,提高装备水平,改善手段,创新机制,增强活力,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八)要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程。在全国创建200个以上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壮大主导产业,突出重要农产品,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经营制度创新,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

在加大农村发展措施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村补贴机制:

(一)要继续增加农民补贴。加大“四补贴”实施力度,扩大补贴规模,增加补贴种类,提高补贴标准,完善补贴办法。推动实施农业防灾减灾和稳产增产关键技术与服务补助。

(二)要继续完善农业补偿机制。加大粮食主产区补贴规模,强化和完善大县奖励政策,建立与产量直接挂钩的奖励机制。

(三)全面实施和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和海洋牧场建设支持力度。

(四)要继续完善农产品调控政策。推动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探索建立目标价格政策。完善农产品临时收储办法,健全重要农产品储备制度。完善“菜篮子”产品应急调控预案,制定鲜活农产品调控办法。

(五)要继续完善农村改革政策。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统筹,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进一步解决农民工问题,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五规划》中描述的扶持农村发展八个方面举措,完善和增加农村补贴机制,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关心农村、农业和农民,把加固农业基础,增大农业投入,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放在第一位,《农业和农村规划》的实施,必将在农村资金供应,农村融资渠道,农村资金投向,农村资金结算,都将发生根本性变化,这将会给农村金融部门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农村金融支持“三农”贷款风险涛声依旧

农村金融机构在支持农村经济、农业生产、为农提供信贷服务流程中,最直接、最前沿的是农业风险,而农业风险又连环导致着“三农”贷款营运风险,严重造成农村金融资金安全投放与回归,致使农村金融支持“三农”贷款风险涛声依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风险:

(一)个人信用风险。指交易对方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又叫违约风险。个人信用风险,在农村金融“三农”贷款中有以下三种情况:

1、个人失约风险。由于市场的主体是由社会各个个体组成,个人信息便成为社会信用的基础,在借贷过程中,个人信用与金融机构息息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农村现行体制是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农村体制结构,在农村生产、经营活动中,有个体农民,有自愿合股的农户,有农业生产销售公司,还有农业集团公司,而信用风险均集中反映在为首的经营者、经营经理、经营董事一个人身上,他们是个人信用的起点,又是个人信用的归缩,信用没有度,不可尺量,不可磅称。信用也不分南北和国界,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影子,只要某个人行为失约,就会发生个人失信,农村金融“三农”贷款营运就孕育风险。

2、个人意识风险。有的借款人明知自己无能力借款,但为了个人、或小团体利益,或各种荣誉光环,甚至有的借款人为了达到借款的目的,不惜重金,请客送礼,贿赂金融机构人员,瞞着或勾搭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伪造资料,以虚抵实,以小夸

大,以偏概全搞评估,达到谝取贷款的目的。造成有的万头猪场、千亩果园、百里栆带、成为摆摊子项目,豆腐滓工程。有的巧立名目,改变贷款用途,逃避金融机构监督,套取金融机构贷款。造成农村金融支持“三农”贷款至险至损。

3、违法风险。借贷人通过恶意欺诈,揑造事实,隐瞞真相等违法手段,有的还与金融工作人员相互勾结,或与金融工作人员合伙骗取金融机

构贷款,用于购买六合彩,放高利贷、打牌赌博、抢运抄车、盗窃金融库款、等违法行为,使金融资金遭受重大损失和风险。

(二)抵押物风险。抵押物是指债务人为担保某项义务的履行转给债权人的担保物。目前,抵押物贷款风险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产权不明。由于有的房产归几个成员共同所有,而在办理产权证时,只办到一个成员身份上,造成有的成员瞞山过海,混水摸渔,瞞过其他几位共同享有产权的成员,瞞过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擅自以共同所有的产权向金融机构抵贷。当经营亏损时,事以暴露,抵押物大幅减少。还有的共同成员当发生了债务,为了逃废债务,搞假离婚,造成银行信贷资金风险。

2、重复抵押。由于土地和房屋属两个不同的类别,归属两个不同的部门管理,因而造成拿土地证到这家金融机构办理土地抵押贷款,持房产证到另一家金融机构办理房屋抵押贷款。钻产权政策的空洞,得到一证多贷。

3、空置抵押。有个别狡诈抵贷户,与金融工作人员拉关系,通过小恩小惠,请客送礼,拉拢和腐蚀金融工作人员,造成有的借款人持产权证到这家金融机构办理抵贷后,通过关系把产权证取出来,又持证到另一家机构办理抵押贷款。

4、违法抵押。《担保法》规定,保证人必须具有一定的资格,国家机关、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事业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为保证人。但有些求功心急的政府官员、部门领导,不顾法律规定,以政府的名义,以政府的楼堂管所,为开发项目提供违法担保抵押。造成“三农”贷款风险。

(三)农产品市场价格风险。因为农产品在生产、储藏、购销过程中,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化,市场供求的变化,经济政策的变化等因素,而引起农产品价格上下波动不一致的市场行为。我国属农业大国,还属于传统的农业,农业基础落后,农业生产的主体大多是农户,其居住分散,田土分散,规模小,其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农户种什么,什么时候种,种多少,都是靠农户自己决定,他们既是生产者,又是产品营销者,是集生产、供给、营销为一体的经济体,所以,当市场农产品价高时,大家群而哄起都去种那种产品,反之,就无人生产那种产品。他们靠盲目的市场无绪的调节自己的生产,无绪的调节自己的产品结构,无绪的调节自己的产品营销。农产品价格的不稳定,堆积了大量的农产品卖难,使总供给大与城乡居民总需求,加之,农产品加工规模小,技术落后,转化增值的速度受到制约,同时,由于农业季节性气候影响,在农产品储备、储藏、运输等环节发生变化,导致农产品滞销。这些因素,不仅使农户冒着颗粒无收,甚至倒贴本血的情况,农村金融部门信贷资金也冒着巨大风险。

(四)农村自然灾害风险。自然灾害是人类依懒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触目惊心。

1、突发性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四川省汶川大地震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遇难69227人,受伤37463人.8月9日的莫拉克台风,造成渐江省27个县、454个乡镇、34.29万人灾,倒塌房屋1844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43.2千公顷,死亡牲畜3771头,直接经济损失达22.5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9.2亿元。

2、环境灾害。人类在自然界生产、生活活动中造成的水体污染,水土流失等环境灾害。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村环境灾害事故也频频发生,湖南的湘南一个山村,由于地下开矿采煤,几分钟之内,全村1.5平方公里的稻田、道路、输电线路和160多栋房屋受损,800多人逃离家园。

3、病虫灾害。由于农业科技还不是什分先进,农村病虫害、畜禽瘟疫也很突出,威胁着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据了解,我国因猖獗的蝗虫、稻飞虱、稻瘟病、猪瘟、猪蓝耳病等病虫瘟疫的危害,全国每年因病虫害袭击损失粮食近500亿斤,各类经济作物1800万吨,畜禽疫病造成经济损失260至300亿元。这些人类难以控制和不可控制的灾害、灾难和瘟疫,使农村金融机构蒙受重大损失。

三、农村金融支持“三农”经济策略期待决策

由于“三农”经济的季节性、市场性、灾害性等风险特点,给农村金融支持三农经济带来很大的变数,针对这些情况,农村金融部门要从金融政策、政府连接、贷款投向、服务方式、农民负担等方面做文章,切实以支持农村、农业、农民发展为福址,真正想为农所想,急为农所急,为此,笔者提出以下策略:

(一)取消“三农”贷款抵押物过户登记。目前现状是:凡到金融机构办理抵押贷款的,在办理贷款前,首先需拿产权证到有关部门登记过户,如办理一笔房产抵押贷款,先要拿房屋产权证到房产部门过户登记,还要拿土地使用证到国土管理部门过户登记,如是共同财产就更麻烦,到国土、房产部门办理过户登记费用高,增加了借款人的成本,也延长了贷款时间,一笔小额贷款,通过这样折腾,就是低息贷款也变成高息贷款了。为此,对“三农”小额贷款,农村金融部门应取消到有关部门过户登记,只要金融机构认真核对好借款人产权证的真实性,实行专人、专柜保管,就可抵押放款。同时,对农村土地、林果园、山地、保险单、股票、企业债券均可做低押物贷款,以拓宽农村融资渠道,加快提高农村整体经济融资后劲,增强农村金融部门扎实为“三农”提供给力的坚强后盾。

(二)加快开办“三农”保险。目前现状是: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各种灾害较多,农村种地无保障,靠天吃饭仍然主导着农民的生产生活,由于农业生产不攒钱的效应,农村中青年男、女农民几乎进城外出打工,有的农村只有六十多岁的老人留家种田、种地,农村房屋空置,田土荒芜掘指可见,目前,虽有的农村对一些特殊开办了保险,但还只是杯水车薪。为此,对农村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要实行全面保险,做到农民种什么就保什么险种,养什么就保什么险,加工什么就保什么险,使农民种地不赔本,只攒钱,以解除农民发展种、养、加工风险无保障的顾虑。在农村全面开办“三农”保险,不仅刺激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吸引趆来越多的在外地打工的农民,返回家乡,建设家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力。从而也对农村金融机构贷款投放与收回提供了物质保证。

(三)扩宽“三农”小额贷款面。目前现状是:真正单户种田的农民在金融机构贷款少,据对某县百户农民调查,百户农民中,没有一户农民在金融机构得到贷款支持。据反映,单个农民到农村金融机构贷款还是很难的。小额贷款占比小面窄的原因,一是怕麻烦。放小额贷款户数多,收贷款难,工作量大。二是上级部门调控.把贷款集中于房地产、龙虎豹工程、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等,削弱了投放小额贷款实力。三是效率低。放一笔5万元的贷款和一笔100万元的贷款,效率效果不一样,一笔5万元的贷款成本和一笔500万元的贷款成本差不多,如放一笔5万元贷款,期限一年,月息6%,一年只收利息3600元,同样,投放100万元贷款,一年可收利息7元。为此,农村金融部门对“三农”小额贷款,要从思想上重视,形成共识,从金融政策上松动放宽增大小额贷款比重,从资金投向上向效益好的小额贷款倾斜,使真正种田农民很容易到农村金融机构借到贷款,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小额贷款在“三农”经济中的作用。

(四)实行贷款世袭制。目前现状是:建国以来,农村实行的是集体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一大二公的优越性扎根于农民的思想,国家银行长期来属于政策性银行,他们认为,银行的钱就是国家的钱,是不用还的,特别是经过几次割免核销,在部分农民中有抵触情绪,思想固执落后,个人信用差,借款不还,死牛任剥,座等国家割免,等银行核销。为此,对农村金融贷款要实行世袭制,继承父借子还的传统信用观念。实施对个人借款国家不再割免,金融机构不再核销的金融政策,以解决中国农民信用观念差的问题,又能充分体现个人贷款的公平、公正、公开的竟争原则。

第五篇:对农行四川分行营业部发展三农业务的调查与思考

对农行四川分行营业部发展三农业务的调查与思考

张占勇:四川省分行营业部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交流)

派出行及职务:青岛市分行信贷管理部总经理

作为农总行确定的“46112”重点城市行,四川分行营业部既肩负加快城市业务发展实现“横向进位,纵向提升”的重任,同时还承担着提高服务“三农”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光荣使命。在新的发展时期和市场定位下,如何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笔者结合该部的区域经济环境、业务发展现状以及当前经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等就下一步的工作措施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大力拓展县域市场,强化全面风险管理,基本实现了县域业务较快、平稳发展,不过,与经营目标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四川分行营业部虽然三农业务在系统内同比占比份额有所提高,但相对于同业、城市业务,距离打造县域主流银行的目标尚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市场份额占比较低、与城市业务相比成为“短板”、有效发展能力不足。

目前,由于该部对县域支行存贷款、中间业务等经营指标采取的是由专业条线分头下达、逐级分解的方式,偏重于对计划完成率的考核,而对“46112”重点城市行的考核则要求在注重计划完成率的同时更注重兼顾市场份额的提升。从而在实际操作中,两者之间往往存在脱节现象,未能把对县域三农业务的考核真正嵌入整个城市板块的考核体系。

政策、产品与市场契合度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该部农户小额贷款、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等产品,主要是适合普通农户及个体工商户的标准化信贷需求。在与区域资源、行业特色及客户特点相结合方面还有一定欠缺。此外,该部国际业务市场份额较低、客户结构不尽合理,本外币业务联动发展不够充分。不仅国际结算客户结构散、小,而且由于缺乏大中型进出口贸易企业,贸易结算总量难以突破。

在人员配置上,“三农”业务人员存在不足。以该部蒲江支行为例,截至2010年末,该行办理农户小额贷款授信3781户,授信总额11054万元。但受客观条件限制,该行仅有6名客户经理从事小额农贷工作,人均管户630户,管理难度较大。同时,该部县域网点的功能发挥和价值创造能力也亟待提高。据统计,该部106个县域网点中,只有61个网点设有独立贵宾服务区,尚有45个网点仍未实现功能分区。

提升三农及县域市场竞争力需要实施份额目标管理、推进产品服务创新、加强渠道服务体系和员工队伍建设。

推进思想观念更新,增强大力拓展县域业务的主动性和紧迫性。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引导县域行牢固树立“面向三农,拓宽视野”的理念,并从改变对县域的传统观念和习惯思维入手,通过加强产品组合服务与流程优化创新,使农行成为县域先进金融产品的推广者与提升金融服务层次的主导者。

实施份额目标管理,强化资源配置的撬动作用,夯实县域市场主流银行地位。要用足用好总行“46112”重点城市行优先发展战略相关政策,改变现有考核模式,将三农业务条线考核纳入城市板块考核体系之中,对县域行在存款、贷款和中间业务收入实行份额目标管理,突出经济资本回报率和经济增加值等指标在资源配置中的激励引导功能,引导县域农行突出发展低风险、高回报的业务,实现风险收益最大化。推进产品服务创新,完善县域金融产品服务体系。要突出发展零售业务,狠抓高中端个人客户存贷款业务、批发商上下游客户开发。以金穗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为重点,继续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等方面合作。积极探索集体建设用地抵押、林权抵押和收购资金贷款“封闭运行”等担保方式。加大研发具有区域特色农行特色、符合市场需要的金融新产品。

强化国际业务营销,发挥本外币一体化经营优势。要优化现有客户结构,立足存量挖潜,强化信息搜

集,对辖内优质大户明确目标客户名单,逐一制定营销维护方案。强化考核激励和目标份额考核,在外贸企业授信、贸易融资流程优化、担保措施等方面研究改进有关政策,做强、做大国际业务。

加强渠道服务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强化网点建设对服务转型的支撑,优化县域网点布局,推行网点文明标准服务导入,抓紧落实中高端客户名单制管理,加大对网点无法覆盖发达乡镇的自助设备布放力度,延伸网点的服务能力。同时,建立健全全方位、常态化的网点服务检查工作机制,采取日常检查、客户满意度调查和“神秘人”检查制度,对网点经营和服务质量实行动态监督。

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提升核心竞争能力。一方面要对县域支行班子全面推行主要业务市场份额目标管理,加大奖惩力度,力促其提升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要结合县域业务竞争及员工队伍实际,适度增加县域支行用工总量。

下载关于对农村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以承德市为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对农村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以承德市为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绿色信贷支持山区发展的调查与思考(精选5篇)

    对绿色信贷支持山区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以安徽省金寨县农信社为例 作者:赵勇 绿色信贷是环保部门和银行业联手抵御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促进节能减排,规避金融风险的重要经济手......

    担保支持茶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担保支持茶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各级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市公司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1122”发展战略,紧扣生态茶叶“双十”工程......

    对公司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对裕德科技公司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娄底市裕德科技有限公司是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一直从事水处理系统工程和项目运营管理、工业清洗,是一家集水处理药剂研发、生产,技术咨......

    新形势下农发行支持“三农”发展的几点思考(优秀范文5篇)

    新形势下农发行支持“三农”发展的几点思考 摘要: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拉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已转变为扩大内需。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如何有效发挥支农职能,切实扩......

    对六安市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对六安市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一、城镇化的定义和基本情况 一般认为,城镇化是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活动,为节约时间向特定空间集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

    对农业开发支持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调查思考(推荐)

    对农业开发支持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调查思考徐 乃 生近年来,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扶持、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仅2009年就投入1.64亿元项目资金用于支持现代高效农......

    对县房地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房地产业是进行房产、地产开发和经营的基础建设行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被称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县房地产业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阶段,房地产......

    对县房地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房地产业是进行房产、地产开发和经营的基础建设行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被称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县房地产业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阶段,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