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农发行支持“三农”发展的几点思考(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3 20:31: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形势下农发行支持“三农”发展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形势下农发行支持“三农”发展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新形势下农发行支持“三农”发展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农发行支持“三农”发展的几点思考

摘要: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拉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已转变为扩大内需。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如何有效发挥支农职能,切实扩大农村市场需求,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大局,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立足XXX实际,从抓住发展机遇、把握支农重点和增强支农效果等三方面入手,对基层农发行更好地支持“三农”进行了认真探讨。

随着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相继召开,党和国家对新时期深化农村改革,扶持“三农”发展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为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发展指明了方向。农发行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如何按照党和国家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充分履行好支农职责历史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对此,笔者通过深入调研,结合XXX的实际,认为基层农发行在新形势下支持“三农”发展应把握好以下三点:

一、充分认识支持“三农”发展面临的良好机遇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进一步蔓延,形势不容乐观,XXX也不例外。一方面,我们要坚定信心,沉着应对,另一方面,我们要认真分析影响和制约金融服务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在当前情况下,分析形势一定要坚持辩证法,既要看到挑战,更要把握机遇,化挑战为机遇。从国家和地方扶持“三农”发展的政策措施来看,基层农发行支持“三农”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面临难得的机遇,应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有利形势大于不利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从党和国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 1 — 的宏观经济政策看。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党提出的到2020年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献,也是农发行支持“三农”发展的行动纲领。决定要求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信贷支持;11月5日,中央出台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强调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12月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九条金融措施,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明确指出: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等多种手段,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追加政策性银行2008年度贷款规模1000亿元;12月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些都为农发行支持“三农”发展在宏观政策和环境等方面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广阔的领域。

(二)从XX省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农村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的目标任务看。中共XX省委《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的决定》明确了到2020年推进我省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提出到2012年实现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迈上六个新台阶。要求农业结构调整上台阶,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发展十大特色优势种植业,建成全国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与供给基地;现代畜牧业发展上台阶,新增1000万头出栏生猪生产能力,建成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初步建成畜牧经济强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台阶,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农业产业 — — 2 化经营带动农户面达到60%,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建成西部重要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台阶,蓄引提水能力达到300亿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00万亩,新增高产稳产农田面积10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以上;农业科技支撑上台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5%;农民增收上台阶,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在全国的排位明显上升。这为农发行拓展支农领域,发挥农业政策性支农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从XX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看。一方面势头迅猛,正在成为XX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近三年来,XX市经济总量均居全省第5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实现利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始终保持30%以上的增速。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了304.1亿元,居全省第二位,比全省高10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9.1个百分点,预计全年投资有望突破400亿元大关。前不久,省委书记XXX在对我市考察后,对XX经济社会发展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评价,认为近年来XXX市积极抢抓资源开发机遇,在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征程中收获了累累硕果;分管金融工作的省政府XXX副省长在XXX市经济金融和谐发展座谈会指出:尽管现在全世界的经济都在经历寒冬,但我们在XXX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另一方面,X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诚信社会,诚信政府和法制政府建设,不断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帮助银行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这些都表明基层农发行业务发展具备良好的外部条件和宽松的外部环境。

二、有效把握支持“三农”发展的着重点

从XX市的情况看,我行在促进粮食安全、确保主要农产品供

— 3 — 给、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要把握好以下六个重点:

(一)积极支持粮食生产流通和安全储备。XX市是全国商品粮食生产基地,2007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82万吨。我行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支持好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促进粮油购销和储备体系建设,确保粮食安全,稳定主要农产品的市场供给和市场价格。重点是积极支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粮食加工企业充分发挥粮食购销、储备、加工的作用,搞活流通,扩大加工规模,健全完善储备体系,保障市场的有效供给,以此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扩大地方粮食种植和流转规模,有力支持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

(二)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坚持以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XXX的特色资源,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支持做大做强畜禽、苎麻、水果、优质粮油四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中药材、油橄榄、富硒茶叶、蔬菜花卉四大特色产业,促进地方党政巩固提高“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建设;继续加大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的信贷扶持力度,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好做大做强;积极探索农业科技贷款与发展现代农业的结合点,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三)全力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从党中央、国务院对农发行的业务定位看,大力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必将成为农发行的主要工作和重头戏。从XXX实际看,就是要按照地方党政的规划,大力支持农村路网建设,加大对通乡、通村公路的信贷支持力度,促进乡镇客运站点建设;大力支持农村电网建设;大力支持农村水网建设,促进农村水利设施和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农村场镇和 — — 4 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大力支持农村病险水库整治,促进农业生产用水缺水地方的相关工程建设和治理工作;大力支持农村中低产田地改造工程,促进“金土地 ”工程建设和土地整理工作顺利开展,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大力支持各类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方式的转变。

(四)有效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由于XXX在秦巴地区具有特殊的地理区位优势,加之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流通体系特别是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我行支持XXX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具备良好的条件和基础。围绕市委提出的建设“秦巴地区商贸物流中心”的目标要求,重点支持秦巴物流港建设、XXX国库全国粮食物流节点建设、好一新塔沱农贸市场建设等各类大中型农副产品市场建设,积极支持纳入国家有关部门规划发展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建设等,引导和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疏通农村商品供应渠道,促进搞活农村流通,积极支持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改善对农民生产、生活的服务。

(五)突破性营销支持XXX化工园区的涉农工业项目。XXX化工园区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是XXX热火朝天的建设局面的缩影。化工园区的许多项目,包括齐鲁石化、香港玖源、康泰化工等化肥、农药生产厂家,都与我行信贷支农业务紧密相关,符合我行业务范围。对此,我行将进一步加大客户营销力度,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支持园区建设中展示农业政策性银行应有的风采,发挥应有的作用。

(六)继续支持农业小企业发展。今年以来,我行支持农业小企业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小企业的效益不“小”,作用不“小”,XXX具备良好发展前景的农业小企业为数不少,支持其发展是有效

— 5 — 益的,风险也是可控的。我市的农业小企业不仅开发发展了特色产品、特色资源,而且带动扩大了就业,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今年下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银监局和人民银行相继出台了众多保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随着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今后扶持发展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还会更多,这为我行进一步扩大支持农业小企业范围,优选支持对象提供了有利条件,也有助于我行在破解地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三、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三农”发展

(一)加大优化发展环境力度。从近几年来支持新农村建设情况看,社会各界对农发行职责、业务知晓度不高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们职能作用的发挥。为此,要进一步改善、优化信贷支农工作的社会环境。一是努力当好“宣传员”,通过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业务宣传,让党政部门及社会各界知晓农发行业务范围和信贷政策,明确农发行正逐步向商业性银行转型,能满足更宽领域、更多企业和项目的融资需求;二是积极当好“推销员”,加强向党政领导尤其党政一把手的工作沟通,使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更加明晰农发行在支持地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能够帮助解决地方“三农”的实际问题,争取党政领导对农发行工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三是切实当好“协调员”,进一步加强与各部门和单位(如发改委、经贸委、财政局、商务局、农业局、粮食局等)的联系、沟通,畅通信息交流渠道,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建立良好的合作共赢伙伴关系,为我行的业务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加大客户营销工作力度。深入研究各级党委政府的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切实把握好党委政府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项目,— — 6 深入掌握党委政府抓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着重点,有效掌握当地优势企业和骨干项目的资金需求,有针对性地确定我行业务营销的切入点和主攻方向,使我行业务发展有效地融入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之中;坚持“一体两翼”整体推进,注重对生产经营性项目的支持,加大对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为主的非经营项目的营销支持力度,特别是大力营销和支持党政高度关切尤其党政主要领导高度关切、影响面广、有可靠还本付息的服务“三农”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客户营销机制,通过部门单位、网络、平面媒体等多种载体,广泛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资源,有目的性、针对性地主动出击抓客户营销,使客户营销工作更具活力和竞争力,为进一步发挥支农奠定良好基础。

(三)加大信贷服务工作力度。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牢固树立“至诚服务.有效发展”理念,坚持从每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服务措施和手段。进一步提高信贷服务工作层次,重点帮助企业谋划经营发展,加强内部管理,不断做大做强。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下,应进一步加强市场风险分析,重点对麻纺、油脂和生猪等行业进行深入调研,实行一企一策,分类指导,帮助企业采取措施规避行业和经营风险;引导企业控制投资、审慎投资,避免盲目投资造成资金链的断裂;帮助企业加大存货促销压库,盘活存量资金,搞活生产经营;指导帮助企业抓住时机,维修、更新、改造设备,调整产品结构,为恢复生产,增强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大信贷风险防控力度。一是严把贷款准入关。切实端正业务经营思想,把风险防控贯穿于贷款业务的全过程。推进贷前调查精细化建设,深入、细致、全面的掌握企业基本情况,在此基

— 7 — 础上合理选择信贷支持方式和额度,努力提高贷前调查水平,把好贷款准入关。二是切实加强信贷基础工作。以落实各项信贷基本管理制度为核心,把讲制度、讲执行、讲落实作为日常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切实把信贷基础管理要求落到实处。三是严格抓好贷后检查和管理。定期不定期的加强贷后检查,在提高贷后管理的有效性、前瞻性和及时性上下功夫;坚持抓好贷款风险监测工作,提高风险分析和评价工作能力,提高贷后监测报告质量,及时发现风险隐患,有效防控贷款风险。四是积极化解贷款风险。对存在风险隐患的贷款,按照“一企一策”原则,及时启动清收处臵预案,制定清收、处臵措施,坚持全程管控,及时化解转移贷款风险,避免贷款出现损失。

(五)加大干部职工队伍建设力度。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支持新农村建设要依靠全行的干部职工,特别是要依靠高素质的干部职工。要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通过开展农发行在建设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的形势教育,使干部职工增强工作荣誉感和责任感,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在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的使命感,打造一支爱岗敬业、蓬勃向上、开拓创新的基层农发行队伍;强化对新农村建设政策、规划的学习和分析,掌握“三农”发展的基本特点和一般规律;勇于打破自身业务的局限,扩大知识面,开展对相关农业知识的普及学习和专门研究,为业务的进一步拓展,支农作用更好的发挥做好智力上的充分准备;深入抓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业绩观,培育高尚的职业操守,树立农发行清、正、严、实的良好形象,确保在建设新农村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 — 8

第二篇:新形势下农发行支持传统粮棉收购贷款风险浅议

新形势下农发行支持传统粮棉收购贷款风险浅议

当前,对农发行来说,支持粮食、棉花收购,既是政策任务,也是传统优势,更是农发行转换机制后多元化经营(混业经营)不可或缺的业务。尽管粮食、棉花购销市场全方位放开了,但农发行支持粮食、棉花购销工作却丝毫也不能放松、淡化、忽略。作为支持国有粮棉企业发挥购销主渠道作用的农业政策性银行,既要承担政策性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的政策职能,又要承担商业性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的社会责任甚至义务,比较明显的面临着执行政策与防范风险的矛盾。

一、粮棉购销可能存在的信贷风险因素

对于银行而言,只要有信贷活动,就有信贷风险存在的可能,这是不可回避的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当然,农发行在每个阶段都有新的信贷风险及其防范重点、任务。现阶段,农发行支持粮棉收购,其贷款的风险无非存在于企业政策性贷款(含托市收购贷款)和商业性(自营性)贷款两大方面,每个符合农发行贷款资格和条件的客户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民营企业)的贷款也可能同时存在多种风险,如国家政策性风险、企业经营性风险、市场风险、企业主要决策人负责人道德风险、银行工作人员操作管理不当风险、地方政府行政干预风险、司法机制不完善风险等,其形成诱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金融监管企业贷款运行机制残缺。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承担着支持粮棉收购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任务,在当前中央和全国上下致力于建设和谐社会和新农村的背景下,不能出现新的粮食、棉花“卖难”问题,否则,农发行难辞其咎。但目前的社会信用、金融信用及失信制裁体系尚未成熟,尤其对控制企业挤占挪用收购资金问题缺乏具体有效的政策制约,企业失信、违约成本也太低。企业出现违规后,农发行没有可以用以进行有效处罚的武器,也没有一个部门能够立即“站出来”牵头主持予以处理,农发行仅有的停贷措施又不能轻易使用。

(二)贷款企业风险承受能力薄弱。从目前情况看,国有粮棉企业改革普遍滞后,一些历史“包袱”未得到彻底解决,自由资金、可用周转资金很少,企业依旧高负债经营。同时,企业经营观念还没有得到彻底转变,与新的形势下农发行新的信贷营销管理观念存在着不相适应的问题。如部分国有棉花购销企业抱守固有观念,缺乏竞争意识、危机意识,满足于传统的收收卖卖,既不善于从增加生产、经营环节中获得最大利润,也不善于采用互联网、电子撮合、期货(保值)等现代先进的销售、交易方式。在此情况下,购销企业作为农发行的贷款客户,农发行必然成为执行政策和防范风险的双重被动者,如果严格按照企业风险承受能力发放贷款,相当一部分企业因不具备贷款条件而难以取得贷款,可能引发农民“卖难”问题;如果降低贷款条件又可能助长企业非理性经营等行为,就可能进一步加大信贷风险。

(三)企业“带病”运行潜在问题逐步裸露。部分企业虽然改制了,但企业改制后原来应消化的财务挂账或者“老问题”难以消化,仍然存在着经营包袱沉重和农发行不良贷款难以处置之患。同时,改制后的企业因为职工少了,风险保证金、抵押金筹集也少了。部分改制企业虽然继承了原有企业的资产,但只想从农发行贷款,而不愿承担以往的债务。从目前情况看,部分企业的改制,无非是原来企业的“翻版”,政府部门既没有注入新的资金,也没有更换法人代表,甚至违反政策精神、给改制企业增添了新的累赘。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农发行贷款新的潜在的风险。

(四)法制环境、政策机制还不能很好满足政策性贷款安全保证的需求。目前,企业到期贷款不还以及逃债现象还没有绝迹,企业往往为了短期利益对信用不十分珍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方法院在执法上往往屈从于地方政府的意志,要末不予判决,要末判决后不予执行,要末执行不了,判决执行有失公允:一方面,对被起诉的“穷”企业,地方政府存在着怕承担各种各样的经济责任而不让企业破产的情况,二方面,对被起诉的“富”企业,特别是那些拖欠银行贷款过多的企业,地方政府支持甚至亲自与企业“联手”逃避银行贷款债务,农发行力量单薄无法有效维护自身利益,杜绝风险、处置风险工作步履维艰。

二、防控信贷风险的建议

在粮食、棉花购销市场化条件下,农发行圆满完成执行政策与防范风险的目标任务,就 1

必须注重在银监会批准的业务范围内自主选择企业,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集体企业、民营企业,只要具备收购和贷款条件,农发行就要选而贷之,实现农发行客户群的最优化。因为,国家需要的是在农发行信贷政策的支持下粮食、棉花的收购能够正常进行。农发行购销信贷执行政策与防范风险二者尽管存在着诸多矛盾,但只要以坚持执行政策为前提,把防范风险放到重要位置,做到执行政策与防范风险并重,找准共同点、结合点,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就能够实现执行政策与防范风险的协调统一。

(一)认真执行收购政策。就政治使命而言,执行政策是国家对农发行履行职能的基本要求,农发行要把执行收购政策放到各项工作的首位。国家组建农发行的初衷是按照政策要求管理好农业政策性资金,使这块资金达到安全、规范、高效运用。在粮棉购销市场全面放开的新形势下,应按照粮食、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要求,按照国家收购政策和总行有关信贷工作要求,积极支持各类企业自主收购粮食、棉花,确保收购资金供应畅通,特别是要大力支持国有粮食、棉花类企业实现改制并且发挥好购销主渠道作用。

(二)完善信贷管理多重机制。就农发行贷款运行安全保障技术层面而言,一是整合创建优质客户群。选择一批经营能力较强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重点支持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加工企业,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执行、替代或者完善国有粮食、棉花购销企业原有的流通职能,着力解决农民“卖难”问题,增强新客户的抗风险能力。二是是强化单笔贷款风险测算。对企业收购、库存、销售、偿还贷款本息等情况进行真实纪录,逐企建立风险档案,作为增量贷款投入的重要依据。以控制企业购销价格为核心,健全各类数据,及时收集、发布价格信息,合理确定贷款支持价格;善于运用量本利分析方法,分析企业经营成本,控制价格风险。三是突出监管重点。把信贷管理的重点由购、储、销各个环节转向企业经营中易发生风险的环节,如库存实物监管、质量监管、价格监管。四是构建风险转移补偿机制。进一步做好资产抵押管理,把企业的全部有效资产纳入资产抵押范围,不断完善贷款风险准备金制度。

(三)加强内部建设。一是建立严格的奖惩重点。按照横向制衡、纵向制约原则,将信贷业务办理过程中的调查、审查、审批和经营管理等环节的职责进行分解,由不同层次、不同部门承担,使每个环节的信贷工作实现权责对称、部门制约、运作规范。要推行权责利对等的岗位目标激励机制,定期从贷款的政策性、安全性、效益性等方面入手强化对各环节责任人贷款管理质量的考评,促使信贷从业人员认真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同时,明确各环节调查、审查、审批者的权力与责任,实行信贷投放终身负责制,强化责任追究。二是大力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当前,农发行员工最急需培训的知识是工商信贷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企业财会、企业资产评估、经济合同法、担保贷款法、电子撮合(网上)交易、期货证券、商品市场价格预测、理财服务、贷款营销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理论。为此,要加强培训工作,使员工特别是信贷人员能够掌握比较全面的知识,进一步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靠素质化解信贷风险。三是强化农发行特色服务。新的形势下,农发行对企业的服务应在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予以强化,对企业的管理也应该弱化刚性约束,为企业经营创造宽松和谐氛围。要树立“企兴银兴、企败银耻”观念,经常向企业提供市场信息,帮助企业搞好营销、追讨货款,不断提高赢利水平;要变季节性供应资金为随时供应资金,使企业能够抓住每一个商机;要变贷款“双结零”为边贷边还,根据市场经济规律、企业经营周期等情况综合考虑收贷收息问题;对企业拉开待遇“档次”,如在贷款期限管理上要长短结合,有长、有中、有短,错开贷款、还款期限等,利率有高有低,对信用度高的企业实行较低的优惠利率,便于鼓励信用度高的企业继续讲信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向企业注入无微不至的服务,搞活企业。

(四)促进企业提高抗风险能力。一是要促使企业转变经营观念,强化配合意识。重点是帮助企业充分认识自身原因导致银行信用危机和信贷危机的严重性,使企业认识到丧失信用、挤占挪用收购资金、赖贷不还、造成贷款风险或者损失等,就会失去银行的支持,一旦失去银行支持,企业就会丧失资金来源,丧失发展后盾。特别是对那些继承了农发行原有客户企业债权和资产的客户企业,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债权、债务观念,由于他们在生产经营生方面事实上已经使用了原有企业的债权和资产,所以,就应该积极偿还以前债务。对那些没有继承任何企业债权和资产的企业,也应该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防止今后出现类似问题。二是要完善企业抗风险机制,使企业逐步形成一定的盈余积累。重点是建议企业建立健康的利润分配和留成制度,提醒企业一旦盈利,就要留下相应的风险基金和发展基金,以便随时偿还银行贷款本息或者向银行交纳贷款风险保证金,不能把盈利全部用于发福利或者

购置非生产经营性资产。如今年参与托市收购的粮食企业,普遍获得了大量的经费补贴,除了支付职工工资和各项经费外,还有相当部分的节余,农发行应该向企业做好深入细致的协调沟通工作,使企业主动拿出一部分用于消化欠农发行的“老债老帐老利息”或者留作企业发展基金,以便应对来自各方面的不测。

(五)推动建立风险防范政府主导工作体系。当前,农发行要抓住国家批准农发行业务范围对象扩大发展这一有利机遇,积极参与、支持、配合地方政府建设新农村和和谐社会等工作,变农发行“一家独力管”为“多家共同管”,实现执行政策和防范风险二者的有机统一。即基层行除了积极挖潜管理内力外,还要充分依靠政府优势,把政府承诺、政府协调、政府信用与农发行粮油棉花信贷业务有效发展和防控风险结合起来。要依靠政府信用的巨大保障作用,选择贷款客户、确定贷款项目、扩大贷款额度,积极支持政府粮棉宏观调控,特别是托市收购。对以政府信用为基础的客户给予重点支持,形成各部门积极参与、联手协作、齐抓共管的局面,把国家购销宏观调控政策落到实处。一是要营造利于银企双赢的新型银企关系,使企业自觉地贯彻落实购销政策,遵守粮食收购资金管理规定。二是要加强协调沟通,共同解决农发行执行政策与防范风险所面临的矛盾。要针对企业风险承受能力弱、不投放贷款就可能形成区域性“卖难”问题等情况,请求地方政府帮助确定、管理收购企业。三是建立政府主导的由粮食、棉花、财政、审计、监察、农发行等部门参加的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分工合作,明确责任。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各部门签订执行政策与防范风险目标责任书,严格落实考核办法,对职责履行好的予以奖励,否则,就给予严肃处理。

总之,农发行执行政策与防范风险虽然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仍然有许多有利的机遇和条件。新的形势下,农发行只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广泛搜集利用信息、加强广泛协作特别是银企协作,就一定能够处理好执行政策与防范风险的关系,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第三篇:关于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清流县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时期党的农村工作的基本政策和纲领,是列入“十一五”规划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目前,金融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现行农村金融体制还不健全,难以长期有效提供农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金融服务,应切实完善农村金融体制,以更好地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清流县“三农”发展现状。

几年来,清流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三个1号文件精神,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方略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工作力度。农业产值逐年提高,2006年末,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2839万元,比上年增7.3%;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03年至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497元增加到4488元,增长28.3%,年递增

8.7%;农民减负明显,自取消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及涉农收费以来,累计减轻农民负担1047万元;落实种粮综合直补、售粮补贴等政策,发放补贴301万元,全县农村学生15438人次享受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优惠305万元;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三年共投入4837万元用于改善农田水利和农村生活公共设施,投资1.33亿元,农村公路硬化265公里,全县111个行政村有102个村通水泥路,硬化率达92%;清流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与全县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密不可分。

二、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状况

近年来,各金融部门逐步加大农村信贷资金投入,突出五个重点,强化金融支持。

(一)重点支持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1、支持发展绿色产业,累计发放1150万元,发展烤烟4万亩、苗木1.6万亩、花卉1000亩、水产养殖4.2万亩,特别是支持省级龙头企业景秀园林公司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带动农户670户,人年均增收460元。2005年清流人行制定了《苗木资产抵押贷款管理试行办法》引导金融机构累计投放贷款2140万元,带动农户约4千余户,参与农户家庭每人平均增收300元。

2、支持发展以农村生态旅游为主导的服务业,相持支持九龙湖省级风景名胜区、大丰山省级森林公园、莲花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清流省级温泉地质公园,个人贷款100万元支持李家万亩生态园冷泉避暑休闲度假区成功入选“海西最具潜力十大乡村休闲游”。

(二)重点支持了乡镇企业发展。近三年来,清流县金融机构累计发放乡镇企业贷款3680万元,占全部贷款16%,累计核销贷款4815万元,占总核销数的28%;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9千余多人。重点支持了轻纺服装、林产、氟化工等乡镇企业。

(三)重点支持了乡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三年累计投放贷款11060万元支持了农田水利改造、农村电网改造、烟田基础建设、村村通公路、通广播电视等工程。2006年,清流人行组织制定了《清流县农用机具按揭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引导农村信用社贷款1048万元,解决了农户无力购买大宗农用机具的问题,改善了农村道路、农业灌溉等生产条件,助推了农民致富步伐。

(四)重点支持新农村建设。几年来,金融部门积极配合政府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措施,加大资金扶持和金融服务。推动其实现了由农业化向工业化、由乡村化向城市化的巨大转变,清流县委结合实际,制定了2006年“2个试点乡镇、5个示范村、26个整治村”的总体规划,被调查乡镇有3个示范村、8个整治村的的任务。新农村建设在乡村道路建设、安全饮用水、基础教育、卫生医疗、环境保护等各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据调查:国家省、市、县对示范村每村补助建设一个篮球场5万元、一个乡村医疗所5万元、一个文化娱乐场所8000元、自来水工程6.8万元。2006年清流县金融机构发放农户联保贷款1176万元、小额信用贷款1550万元、建房贷款860万元。

(五)重点支持了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清流县于2002年开展信用村(镇)创建工作,现全县共有信用村8个,占全县行政村的7.21%。信用户7176户占全县农户数的23.73%。农户联保贷款户数1929户占全县农户总户数的6.38%。被评为信用村、信用户的农户,农村信用社授予最高10000元的贷款信用额度,信用户向信用社申请小额信用贷款享受“随用随贷、周转使用、不需担保、贷款利率比其它贷款利率少上浮30个百分点”的优惠政策。清流县农村信用社累计向信用村、信用户发放信用贷款3660万元,取得了信用社和“三农”发展双赢的效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主体单一,服务功能不全。清流县2000年前发放农业贷款的县以下营业网点23个,至2006年未已减少至14个,减少了33%,呈现不断减少之势。万人平均服务网点为1.23个,比2000年前减少0.86个。农村信用社垄断农村金融市场,但无力满足农村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2006年末,全县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26904万元,占全县存款余额的23%,形成了农村信用社以23%的金融资源服务80%以上人口和地域的现状。由于自身实力限制及电子化建设滞后、结算渠道不畅制约,农村信用社无法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

(二)县域金融机构资金外流严重,供求矛盾加大。由于县域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占比高,收贷收息困难,各商业银行的上级行降低了对县级商业银行的授信等级,导致国有商业银行纷纷上存资金或域外贷款,辖内新增贷款大幅度减少,在当地成了“准”储蓄机构。清流县2006年底,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8447万元,各项贷款余额52279万元,综合存贷比仅为44%;全年金融机构新增存款20523万元,贷款12180万元,2006年,仅邮储余额为29978万元,占全县存款的25%,其分流作用不可小视,造成县域经济发展所需资金严重不足,呈“贫血”状态,据调查,清流县中小企业贷款满足率不到50%,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可能影响新农村建设

(三)农业和农村信用担保体系缺位。一是农村土地使用权、收益权受到诸多政策法规约束,抵押融资受到较大限制,目前尚处探索阶段。二是抵押物难选择,农业贷款扶持的农业、林业等产业.其资产多为农产品、在产品、林业资源,若作为贷款抵押物其自然风险大。三是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滞后。清流县现有担保机构2 家,资本金617万元,2006年担保贷款总额仅有892万元,主要是对县城个体工商户及中小企业担保,难以顾及农村地区的小企业、农村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担保。

(四)农业保险发展滞后。农业保险面临供给和有效需求的双重制约:一方面,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虽有保险需求但却无力购买;另一方面,农业保险市场潜力巨大,但保险公司受高风险、高赔付率制约.农业保险业务发展缓慢。清流县财产保险公司有办理农业保险,农业保险费收入连续五年保持在3万元左右,主要是对清流县林业集团森林保险;近三年均没有发生农业保险理赔支出。农业受灾主要依靠民政部门实施的政府农业灾害救济方式进行补偿。

(五)民间金融缺乏规范引导。正规金融在农村的制度安排缺陷导致民间借贷的活跃,农民的融资成本提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和信用社的自主利率定价政策造成金融压抑效应,并且贷款程序复杂,透明度低,农民贷款意愿受到抑制,转向民间借贷,以满足融资需求。据调查,在金融机构扩大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之后,农村地区民间借贷与农村信用社贷款的比例已由2004年年初的20%左右上升到近期的30%-50%。民间借贷在缓解农村资金供需矛盾的同时,也大幅提高了融资成本,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民间借贷利率在12%-30%左右,且绝大部分计复息。放高利贷者有干部、教师等,许多负债者由于到期债务无法还清而四处躲债,影响了乡村文明建设。

四、政策建议:

(一)推进农村金融法制建设。制定专门的农村金融服务法,就农村金融性质、资本充足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纳税税率、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市场准入退出机制等作出明确规定,使各种合法资金放心进入农村金融组织。

(二)完善担保法律制度。推进动产担保立法,完善农村土地财产权法律制度,使农民享有包含土地使用权、收益权、继承权、抵押权的完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借鉴现有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运作模式,由财政、企业、农户和社会等各方筹资建立农业贷款担保公司和农户贷款担保中心。

(三)推进农业保险立法,将农业保险的定位、保险范围、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界定、保险人的组织形式、农业巨灾再保险机制等内容以法规的形式加以确定。组建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等多种组织形式的农业保险机构。

(四)创新农村金融组织机构。一是完善国家政策性银行运行机制。向农村集体组织提供交通、通讯、农田水利、科技服务、教育培训、生态建设、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所需资金。二是成立国家邮政储蓄银行,拓宽邮政储蓄资金运用渠道,建立市场化的农村邮政储蓄资金回流机制。三是以农村信用社为代表的商业性金融组织向农户提供小额农户贷款、种养业贷款等形式的农业产业化贷款,满足日常生产生活和发展的需要。

(五)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配套贷款农田水利改造专项贷款、旧村改造专项配套贷款、大型农业新型机械设备按揭贷款及租赁业务品种、消费与生产相结合的信贷品种。在农村地区推广银行卡业务,尝试与中国银联公司开发适应农村需求的借记卡、贷记卡业务,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对“三农”发展的促进作用。

(六)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当前要积极推广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建立和完善信用村(镇),推进农村信用社端正经营方向、转换经营机制、规范农村金融市场秩序,促进农村信

用文化建设。重点应该把打击逃废债,保护金融债权,纳入创建农村信用工程活动的重要内容。同时进一步改进金融服务,简化贷款手续,发放小额信用贷款,着眼于信贷风险防范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通过改进金融服务,强化内控机制,在切实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加大支农力度,实现三农与金融机构和谐发展。

第四篇:农发行在贫困地区对现代农业发展支持的思考

农发行在贫困地区对现代农业发展支持的思考

------------------

发表日期:2008年11月11日

出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团风县支行

作者:王 敏

本页面已被访问 2016 次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农发行结合自身实际,努力拓宽业务范围,加大了对现代农业的支持力度。通过2007年的大力发展,全行上下业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很好的实现了农业、农村、农民的增收这一目标。但是,由于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制约,在支持现代农业上还存在许多难点:

一、面临的难点

(一)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降低了支持现代农业的效率。目前农业发展银行仅限于单一的国有粮棉油流通环节信贷服务,基本上只负责粮棉油收购资金的发放和管理,其他政策性业务没有有效运作起来,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乏力。

(二)信贷管理机制不灵活,影响了支持现代农业的效果。一是信贷准入限制过严。农发行这几年的信贷支持范围在不断的拓宽,但对及需信贷支持的现代农业发展还有很大的距离,准入门槛的过高,将许多正处于发展阶段、资金需求量小的企业拒之门外,失去了很多机会。二是农业贷款期限控制过紧。农发行的准政策性贷款实行期限管理,在现实操作中有许多的不便,比如今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就会对此影响很大,建议短期贷款应该实行一年期的贷款期限管理。

(三)农业保障机制不配套,弱化了支持现代农业的信心。一是我国尚未建立有效的农业保障救助体系,而农业本身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市场发生风险,造成损失银行就首当其中。二是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配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各级地方财政财力有限,对其投入有心无力,而农发行没有了地方财政的支持也不会对这种高风险投资进行涉足,这就造成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落后,与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不相适应。

二、几点建议

(一)降低门槛,推行市场化利率改革。一是在准入门槛上有所降低,但也不是只追求数量,在质量上也要狠下功夫;二是根据实际情况,在利率上实行改革,实行区别对待。

(二)拓宽范围,真正在信贷支持上有所突破。农发行信贷支持范围的拓宽,但在贫困地区由于经济的不发达,对新业务的开展并不积极,甚至有畏难情绪,有时在一些小项目上想进行支持,上级行又会因为其不具有代表性,在支持上不积极,这更加大了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阻力。

第五篇:县级财政支持三农发展的建议

县级财政支持三农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中央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投入力度,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状况有所改变,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明显加快,农村环境面貌有效改善,农业种植的科技含量稳步提高。但由于许多地方农民群众增收难、融资难、农产品流通难,农业社会化服务档次低、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水平低等问题的长期存在,使得农村改革取得的成就与农民群众的预期仍有很大差距。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各级财政尤其是县级财政,要更好地支持“三农”发展。本文结合河北省冀州市的实际,对县级财政支持“三农”发展提出建议。

一、做足面子,大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脸面代表着形象。农村生活环境就是展示农村形象的脸面。就目前来看,很多地方农村的垃圾清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不完善,村民饮水、看病、娱乐、健身等必要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健全,使得农村的脸面难看。

要让农村居民和城里人一样生活得有面子,必须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入手。一是编制项目有规划。根据“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注重效益”的原则,指导各行政村合理安排街道硬化、村内农田水利设施、人畜饮用水、村内公共环卫设施等公益事业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区域内项目建设的计划和中长期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二是安排施工分轻重。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将农民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作用最大的街道硬化亮化美化,村民饮用水、垃圾处理、厕所改造等问题,按照轻重缓急排好次序,分实施,把真正制约农村发展的大事情、大难题解决掉。三是资金使用讲效益。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注重将一事一议项目建设、农村教育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节能改造、民居改造等财政专项资金捆绑使用,放大强农惠农政策效用,切实提高项目建设的效益。

二、提升里子,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空间

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冀州市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2011年、2012年、2013年相差分别为9875元、10851元、11516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逐步拉大,说明农村增收致富的途径远远不及城镇多。如果说农村面貌改造是“面子”工程,那么拓宽农民增收空间则是“里子”工程。

要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设立专项资金,对通过土地流转方式种植粮食作物的经营大户予以资金奖励,支持农业生产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转变。充分利用财政政策、奖励、贴息等手段,支持现代高效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等农业产业示范区加快建设,实现产业集中、功能多样、亮点突出、种植结构和种养结构合理。竭尽所能争取专项扶持资金,落实配套扶持政策,支持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全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大对农产品生产企业获得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等品牌认证的奖励力度,全力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

要支持农村合作化发展。加大财政扶持,将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对运作规范示范性强、带动作用明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予以重点扶持,进一步推进业务范围相近的合作社“组团”发展。利用专项资金支持银社对接,最大限度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筹集资金,进一步加快入社农民增收致富步伐。积极推动农民合作社开展与大型超市、社区、科研机构、大专院校、龙头企业、金融部门的合作,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专业服务,实现农业服务到田间、到地头。

要支持农民多元化发展。加大投入,支持有关部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紧缺人才培训和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为行业企业输送更多懂技术、会经营、能管理的人才,让更多具有技能的农民有用武之地。落实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和定向费用补贴、农村贷款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走粮棉、辣椒、食用菌、设施蔬菜等多元化发展道路,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空间。

三、勤动脑子,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财政资金是有限的。对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农村土地治理等项目工程量大、建设周期长的项目,要实现花小钱办大事、少花钱多办事,就要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管,提高对同类资金的整合,引导更多社会资金的投入。

一是全程监管资金。施工前,要做好申报项目的工程数量及标准、项目预算等可行性、实用性的初审。施工中,多到施工现场检查走访,以防止弄虚作假、偷工减料、报大建小等现象的发生。项目完工验收合格后,预留一定比例的应付款作为质量保证金,验收合格一年后无质量问题,再拨付剩余资金。

二是积极整合资金。涉及不同部门的资金,按照“政府主导、财政牵头、部门推动”的原则,探索实行依托规划整合、预算源头整合、项目平台整合等方式,建立起投向科学、结构合理、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资金使用管理机制。对于不同性质的资金,要打破条条框框,注重将公共财政预算资金与政府性基金等其他收入统筹安排使用,实现集中财力办大事。

三是多方撬动资金。通过财政贴息、以奖代补、民办公助、先建后补等多种投入方式,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三农”,变原来由财政单一投入模式为财政、金融、集体、个人共同投资的模式,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三农”建设。

四、做大盘子,确保更多财力惠“三农”

收入影响支出。2011年-2013年,冀州市财政收入年增长幅度为30%,而支农支出年增长幅度为63.3%,支农增长幅度远远高于收入增长幅度。数据表明,财政收入增长的力度越大,地方可统筹调剂的资金才会越多,用于支持“三农”的支出才能越高。

要做强骨干企业。充分利用工业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特色产业发展等专项资金,不断加大对采暖铸造、复合材料、医药化工等县域战略支撑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要广培后续财源。以现有的三大战略支撑产业依托,大力支持部门、企业开展以商招商、以资引资等商贸洽谈会,吸引更多有发展前景的新产品、新工艺、新项目落地生根,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增长极。对于已争取到的机器人、云泽纺织、旭晨天地数码等项目,要抓好跟踪服务,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资金衔接不畅等问题,督促项目单位加快建设进度,力促早日建成投产,形成新的财源。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医药物流、科技服务、中介服务、商贸流通、社区服务、农村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转方式、调结构,加快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发展步伐,开辟财政增收的新战场。

要严管组织收入。按照批复给各乡镇的收入目标,按月对收入完成情况进行排名通报,并实施“流动红黄旗”制度(“红旗”奖先,“黄旗”警后),督促各乡镇加大组织收入力度,确保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完善财税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通过综合治税平台采集的各类数据,认真分析县域内的建筑、房地产等各类企业的整体税负水平和经营形势,科学测算其实际应纳税额,对纳税申报额偏离行业测算值较大的企业进行重点监控,严查跑冒滴漏,力争将应纳税额全部入库。

五、减少口子,确保惠农支出不打折

以冀州市投资评审为例,2013年仅此该市就省出4000万元的“真金白银”。这笔资金如果全部用于“三农”建设,相当于该市又有11万亩良田实现节水灌溉,有近万亩的中低产田实现稳产高产。现在,在地方可用财力偏紧的大背景下,要确保落实惠农政策不打折扣,就必须扎紧支出的口子,最大限度压缩不必要的支出。

一是完善制度,加强管理。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消费、国有资产购置和基础设施建设,防止超标准接待、超规格购建,全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确保对农业、教育、卫生、社保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支出不打折扣,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

二是严控预算追加。除上级专项资金和市政府确定的重点支出外,原则上不再追加任何部门预算,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新农合、新农保、农村低保、农村五保等各类惠农政策执行的“刚性”。

三是执行政府采购规定。凡是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各类购建项目,必须先评审后实施;凡是纳入《政府采购集中采购目录和限额标准》的商品或劳务购置,必须实行政府采购;办公用品购买、公务印刷、公务车辆日常支出等定点采购行为,必须符合政府采购相关规定,同时将消费详单附后备查。

四是严格审查支付环节。严把资金审核支付关,对预算单位的支出申请、凭证附件、领导签字等材料,审核无误后方可办理支付手续,对不合理支出、不合规票据,一律拒付。管好、用好支持农村经济事业发展的每一笔资金,让农村改革成果更多地惠及农民群众。

(作者单位:河北省冀州市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闻

下载新形势下农发行支持“三农”发展的几点思考(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形势下农发行支持“三农”发展的几点思考(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运作不断强化,对其县级机构的布局不断收缩......

    创新农业保险 支持三农发展[定稿]

    创新农业保险 支持“三农”发展 2015-03-16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国十条”)中的第五条指出“大力发展‘三农’保险,创新支农惠农方......

    三农发展金融支持服务年总结

    XX联社关于“三农”发展金融支持服务年活动的总结为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杠杆作用,切实加强和改进“三农”、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工作,推动我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县......

    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思考(精选5篇)

    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思考 (村干部培训讲课材料)蔡善兴 这里讲的新形势是指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与我县农业生产有关的形势和三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今天所讲的对三农工......

    新形势下农信社服务三农调研思考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在农村采取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政策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到底应该如何更好地服务“三农”?支持“三农”?对此我们通过走访、座谈等......

    关于农发行支持农业中长期贷款的一些思考

    关于农发行支持农业中长期贷款的一些思考自银监会批复农发行开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等商业性中长期贷款业务以来,农发行支持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

    支持“三农”及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支持“三农”及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一、总体支农情况 2011年以来,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紧紧围绕服务“三农”这一宗旨,依托金融服务“家家到”活动平台,整合信贷产品,强力推动“三......

    农村信用社怎样支持三农

    农村信用社怎样支持“三农” 中国金融界网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和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时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