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怎样支持三农

时间:2019-05-15 12:1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信用社怎样支持三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信用社怎样支持三农》。

第一篇:农村信用社怎样支持三农

农村信用社怎样支持“三农”

中国金融界网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和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时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是联系农民的桥梁和纽带,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有着任何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作用。但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农村信用社在信贷支农工作中面临着一些困难。

一、当前支农的难点

(一)社会环境因素。

一是农村的社会信用环境欠佳。虽然近年来通过信用评定活动的开展,农村社会信用环境有所改善、农户的信用意识有所增强,但总体来说,农村的社会信用环境还不是太理想,赖债现象还有一定程度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我国农业自发投资能力较弱。因为农业本身是一个相对弱势产业,自我积累能力较差;国家过去长期采用牺牲农业支持工业的发展模式,农业积累少;我国农业是一个回报率较低,风险却相对较高的产业,对民间资本缺乏吸引力。农业自发投资能力弱造成了农业投资乏力,反过来又促成了 1

农业落后的局面,形成了恶性循环,阻碍了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是我国农业的科技含量低及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最终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支农效益。我国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严重地影响了他们对先进技术的接受能力,科学技术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率只有 20-25%,而发达国家可达80%。此外,我国的农业科技重点过于向生产环节倾斜,农业产前、产后有关环节的科技状况,如农产品储运、加工技术等更加不尽人意。

四是支农的合力没有形成。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国家的农业政策,财政的资金支持,涉农单位的合作,农村信用环境的优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投入,农户个人素质的提高等等,虽然政府、财政、农业部门都有自已的扶农措施和办法,但是都是各自为政,信息互不沟通,如果仅仅是农村信用社靠加大投入单方面扶持,支农的效果和效益都会受到影响。

(二)农村信用社内部因素。

一是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素质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目前信用社信贷员普遍偏少,据查,一个信用社一般有信贷员5—6名,一个镇有十多个行政村,一个信贷员要负责好几个行政村几千户农民,加上信贷日常工作,实在忙不过来。同时,为防范风险,信贷员不仅要懂得贷款知识,还要懂一

些科学知识,对种殖业、养殖业、企业管理、农村产业政策,整个市场行情等等都要了解。这就对信贷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是严厉的责任追究以及信用环境欠佳一定程度制约了信贷支农。贷款作为一种商业行为,它是以安全为起点的,但农业贷款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存在着自然风险大,比较效益差的特点,而目前我们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形成科学合理的风险与利益平衡机制,上级对责任追究力度不断加大,同时由于一些政策原因信用社债权长期无法落实,这给信贷员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惧贷恐贷思想还一定程度存在。

二、改进信贷服务支农建议

(一)合理安排信贷资金,突出支持重点。农村信用社资金要取之于农,用之于农。在信贷资金投向上要体现“三优先”:农户贷款优先、社员贷款优先、农业贷款优先。具体说一是要保证农民种植粮棉油的生产费用需要。二是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着力支持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布局,提高产品质量的加工转化,支持农户多种经营。三是要结合农业结构调整,择优支持以本地区资源为依托,产品有销路,还款有保障的,以公司带农户为主要形式的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实现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良性循环,推动农业产业化,市场

化。

(二)进一步完善贷款方式,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农村信用社要适应农民对信贷资金需求额度逐渐加大的形势变化,不断总结小额信用贷款的经验,在加强风险防范的前提下,适当提高信用贷款的额度,对不同的信用等级农户核定不同的信用贷款额度,同时要按照灵活、方便、安全的原则,完善农户联保贷款方式,扩大农户联保贷款的范围。在贷款期限上,要合理确定支农贷款使用期限,在经营方式上,由以往的“坐等放贷”转变为“主动营销”。在工作作风上,农村信用社信贷员要发扬老农金“背包银行”精神,坚持走出社门,访农民家,知农民情,助农民富。从根本上扭转农民“贷款难”问题,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

(三)建立科学的信贷风险防范体系,解决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的管理困境。一是切实强化对支农贷款的管理和监督。首先要健全农户贷款档案,各类管理台帐、卡片,要规范统计口径,定期复核台帐、卡片内容,确保信贷信息真实全面,并逐步将档案台帐实行计算机操作管理,实现客户档案动态管理。其次是探索实行贷款公示制,将信用社的贷款条件,贷款对象,贷款利率,贷款程序公示于众,以程序的公开保证贷款管理的公正。再次就是转变工作作风,要规范信贷人员深入农户调查的次数、比例及内容,加强信贷调查,及时掌握农户真实的基本情况。二是建立有效风险防范体系。农村信用社要深入研究信贷支农风险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借鉴国外同类中小金融机构和国内金融机构先进的信贷风险评级方法,建立适合产业化特点和自身情况的科学有效的信贷风险防范体系。三是规范贷款责任认定。责任追究和认定要建立一个合理的综合性指标,对不良贷款数量、占比等各种情况综合考虑,同时增加对信贷人员的奖励条款,对信贷投放效果好、质量高的信贷人员实行奖励政策,达到既控制违规贷款,最大限度地减少信贷资产风险,又有效地支持“三农”的目的。(作者 胡景甥)

第二篇: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合作银行)倾力支持“三农”纪实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合作银行)倾力支持“三农”纪实

信息来源:

作者:

本站收录时间: 2007-6-15

点击数: 12252

金融之花盛开在希望的田野上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合作银行)倾力支持“三农”纪实

前言:长期以来,农村、农业是一块相对贫瘠的金融土壤。2004年5月26日,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挂牌成立,明确提出以立足社区、服务“三农”为己任。3年来,全省农村信用社全面践行“推进规范化、提升竞争力、作出新贡献”的三大使命,从解决“三农”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资金有效需求入手,通过创新经营理念,理顺管理体制,拓展信贷产品,改进服务手段,强化內部管控等一系列措施,着力破解地方经济发展中的资金供给难题,增强了对我省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也使农村信用社进入了较好的发展阶段,广大城乡居民享受到农村信用社改革带来的巨大成果。3年的业务发展规模超过改革前农村信用社50多年的发展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同等规模且发展质量更高、经营效益更好的金融机构。

3年来,全省农村信用社充分发挥网点多、机制活、客户广等优势,积极主动融入新农村建设、全民创业和富民兴赣的热潮中,千方百计激活有效信贷需求,全力破解“三农”发展难题,成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力推动器。3年来,全省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各项贷款1010亿元,其中累放农业贷款467亿元、农村工商贷款149亿元、农村经济组织贷款52亿元、再就业担保贷款10亿元、助学贷款1.2亿元,向40万户“文明信用农户”累放贷款40多亿元,存贷款业务3年平均保持了25%以上的增长速度,为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提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破解农民贷款难题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三农”对资金需求量越来越大,对金融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但农户贷款分散、高风险的特点与金融机构趋利避险本能之间存在制度障碍。同时,农村金融业务发展、做大做强也因农村市场抵押担保条件不充分而难以找到有效的路径。为破解这些难题,我省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为农服务、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宗旨,在改进金融服务、推进产品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针对农户生产、生活金融需求额度小、无抵押物等特点,总结提升小额农贷业务,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打造成农村信用社信贷品牌。通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了规范的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操作流程,按贷前把好“三关”、强化管理考核、依靠党政支持、坚持不断创新的方法,实现了小额农贷的健康持续发展,使小额农贷发展成为全省农村信用社客户数量最多、业务量最大、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的重要信贷品牌,较好地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后盾。截至2007年4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已向360万户农户核发贷款证,凡符合贷款条件又有贷款需求的农户均已办理贷款证,对340多万农户累计发放小额信用贷款400多亿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到期收回率保持较高水平,实现了良性运行与发展。婺源县联社率先在全国试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3年来,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2.6 亿元,受惠农户达40625 户,截至2007年4月末,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达2.19 亿元,到期贷款和利息收回率达到97 %,2006年农民人均增收达3661 元,比推广前的2000年人均增收1518 元。发起于江西婺源等县、推广于全国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模式,成为近几年来农民脱贫致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成为中国特色的乡村银行业务模式中的重要产品,为全国乃至世界所关注。

开办农户大额贷款

破解农村大额资金需求难题

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发展,对资金需求量扩大,信贷投入明显增加,而现阶段传统的小额信用贷款又难以满足农村大户贷款需求。为破解这一制约农业发展问题,省联社因需而变,主动跟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开办“农户大额贷款”,对从事农村种养、特色农业、绿色高效农业、规模农业等符合国家政策的生产项目,且达到一定生产规模的文明信用农户提供30万元的授信贷款支持,并制定了大额农贷操作流程和管理办法。按照调查摸底、资信审查、授信发证和贷款发放等程序,规范农户大额贷款的发放和管理,使农户大额贷款成为全省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新的增长点,不仅较好地满足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资金需求,也有效地激活了农村信贷市场。3年来,全省农村信用社共发放农村经济组织贷款52亿元、农村工商贷款149亿元,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信贷投放量占支农信贷总投放量的15%以上,支持了省级以上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余家,支持建设各类标准化种养生产基地5150个,面积达3600万亩。进贤县的军山螃蟹、奉新县的碧云大米、青原区的菌菇、信丰县的脐橙、大余县的花卉、广昌县的白莲、石城县的烟叶等都是当地农村信用社支持发展的支柱产业,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特色农业品牌。

开展“文明信用农户”活动

破解农村信用环境难题

信用环境优劣直接影响农村金融的稳健经营与发展,也是多年来未得到根本解决的问题。针对部分农民信用观念淡漠,长期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影响信贷资金良性运行等问题,省联社与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从打造农户的信用意识入手,把信贷支持与农民的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找到了破解难题的路径。2005年联合开展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为目的,以农村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农户道德为评定对象,由农村信用社直接参与,经村公评公议会自下而上、自主评议产生文明信用农户,按农户道德水准配置农村信贷资源,使信贷资金成为激励农民提高道德素质的物质动力,促进了农村信用环境的有效改善。文明信用农户的创评,既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物质手段,又为农村金融的发展夯实了信用平台,农民信用观念明显增强。截至2007年4月末,全省共评出文明信用农户40万户,累计发放文明信用贷款40余亿元,贷款一直保持了较高的收回水平。靖安县联社坚持经济与道德联姻,充分发挥信贷杠杆作用,3年来累计发放“三农”贷款1.8 亿元,新增农业贷款到期收回率由2002年的71%提高到2006年的96 %,文明信用农户贷款到期收回率高达99 %。

打造信用共同体

破解信贷资金风险难题

信贷资金风险防范是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更是做大做强贷款业务面临的现实问题。为破解农村信用社贷款担保难、抵押难问题,达到既要做大贷款业务,又要防范信贷风险的目的,省联社创新信用共同体建设,提出了“实现农村金融创新与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互动,农村金融服务与其他中介服务互动,农村金融业务发展与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互动,农村信贷政策与各级政府扶持三农政策互动”的工作思路。加强与专业合作社互动,不仅解决了信贷风险分散问题,也不断满足了信贷资金的有效需求,以信贷杠杆和金融手段提高农村经济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分散的农户与现代大市场的有效对接。3年来,全省农村信用社推出了农户联保贷款、企业联保贷款、信用共同体贷款、物流担保基金贷款等几十个信用共同体贷款品种,及时加大贷款发放,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截至2007年4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各类信用共同体贷款1.8 亿元,支持50多家企业发展,到期贷款本息收回率达98 %以上。鹰潭余江县微型元件产业已发展到53家,该产业十家公司共出资400万元作担保基金,实行信用捆绑,组建信用共同体,当地信用社及时给予支持。截至2007年4月末,累计发放信用共同体贷款2685万元,贷款余额达1410万元,比组建信用共同体前增加1180万元,增长513%,贷款本息到期收回率达100 %。上高县联社以生猪、养鱼为载体,组成牧业协会和渔业协会,组建信用共同体,分别发放授信贷款6000万元和1600万元,贷款本金和利息收回率分别达98%和100%,达到了政府、农户、信用社“三赢”的效果。

创办农民住房贷款

破解新农村建设资金难题

全省新农村建设启动后,省联社审时度势,主动策应,认真调查研究新形势、分析新情况,牢牢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出了支持新农村建设六个方面的举措,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特别是针对新农村建设农民建房资金短缺问题,积极拓展信贷新领域,2006年在赣州市率先试办农民住房贷款。1年来,按照“立足实际、分步实施、加强联动、防范风险”原则,扎实开展农民住房贷款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截至2007年4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累放农民住房贷款36545万元,帮助21508户农户购建新房,其中支持农民自建住房16353户、金额24845万元,购置住房5155户、金额11700万元,农民住房贷款户达20317户、金额32405万元,有效解决了农民购建房资金不足的难题,成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赣州市大余县新镇观路村25户农户从信用社申请住房贷款19万元,顺利完成危旧房和空心房改造,如今一排排设计别样的二层半农民公寓屹立青山之中,家家户户用上了干净自来水、舒适的卫生间,以前村里脏、乱、差的环境状况不见了,一个现代文明城镇的生活缩影展现在大家面前。

推出林权抵押贷款

破解林农融资难题

林农贷款抵押难是困扰林农多年发展的问题之一。为寻求农村信贷投放的新渠道,解决林农贷款抵押难问题,省联社积极支持全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在借鉴外省经验的基础上,拓展信贷新品种,及时在部分县试办林权抵押贷款,通过制定林权抵押贷款办法、与林业主管部门联合发文和确定林权抵押贷款资料等操作流程,对符合条件的林农发放抵押贷款,为林农贷款找到了一条有效路径。截至2007年4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 9000 余万元,惠及林农达600余户,林权抵押贷款收回率达95%以上。崇义县是我省林业大县,森林覆盖率高,县联社抓住林权改革的契机,及时主动与相关部门联系,发放林权抵押贷款,解决林农和民营林业企业资金困难。现已发放林权抵押贷款85户,余额为2908万元,有效地解决了林业生产资金需求问题,并先后为36户私营企业解决了因建厂和扩大生产规模而导致的资金短缺问题,帮助林农年人均增收580元,较好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林农的生活水平。

开发小额担保贷款

破解下岗职工就业难题

城区下岗职工再就业事关社会的稳定,一直是党和政府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全省农村信用社急下岗职工所急,分地方政府所忧,解社会矛盾所难,积极发放小额贷款支持下岗职工再就业,与地方党政做到了思想上同心、工作上同向、措施上同抓、步骤上同行,密切配合,加强协作,使地方党政深刻体会到农村信用社是支持下岗职工再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和保一方平安不可缺少的有力金融助手。近年来,全省农村信用社积极响应支持全民创业、实现富民兴赣的号召,将小额贷款融入到民生工程中,加大下岗职工信贷扶持力度,不断扩大发放规模,积极推广下岗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同时对进城创业的农民搞好跟踪服务,对守信用、具有偿债能力的,按照小额农贷管理办法提供“打工创业”贷款。3年来累计发放再就业担保贷款12.92亿元,余额达7.86亿元,贷款发放额和余额保持全省银行机构的56.6%,直接支持4.89万名下岗职工再就业,带动14.68万人就业。洪都联社荣获“全国再就业先进单位”。宜春市袁州区联社发挥地处城区的优势,积极支持下岗工人就业,近年来累放再就业担保贷款5825万元,直接支持1967名下岗工人就业,带动了6884人再就业,2006年被评为“全省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先进单位”。

发放国家助学贷款

破解贫困家庭子女读书难题

为帮助经济困难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省联社按照省政府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要求,积极主动的走进大学校园,在九江、上饶、景德镇三地市开办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此项贷款以学生家庭居住所在地为区域,以学生父母为承贷主体,采用相应的担保抵押,期限1-3年不等,既分担了贷款风险,也为在校学生解决了上学经济困难,受到了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好评。2006年,全省农村信用社主动承担了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代理行和部分地区主办行职责,使符合条件的贫困大学生基本得到了国家助学贷款,目前共与41所高校的4351名学生签订了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合同,合同金额4982万元,发放贷款金额3258万元,累计发放贷款金额11869万元。景德镇市农村信用社开办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以来,共受理內高等院校40余所,380余人申请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申请金额达441万元,对符合条件的350人签订助学贷款合同,金额419万元,累计发放助学贷款190万元。

拓展“双带致富”贷款

破解农村能人创业难题

为支持农村村支部书记带头致富,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村信用社因地制宜,推出了“双带致富”贷款,按照政府推荐、调查审批、签订协议和发放贷款的流程办理,期限为1-3年,采取土地、机器设备抵押和有价证券、公司、自然人担保方式,开办“双带致富”贷款业务,此项贷款开办以来,坚持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通过丰富产品设计、完善风险管控、适时动态调整等,使产品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在“双带致富”贷款基础上,省联社又相继开发了“青年创业贷款”、“帼国创业”贷款等业务品种,适应了全民创业不同层次的贷款需要。南昌县联社形成信贷工作与政府支持“三农”的政策互动,利用信贷资源解决品牌建设问题,形成了较好的信贷品牌效应,促进了信贷资金的良性循环,为繁荣农村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该县联社推出“双带致富”贷款以来,共向200多名村党支部书记累计发放贷款8625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上的 74 户,100万元以上的24户,帮助他们创办致富项目212 个,带动农户 4500余户,户均增收3600多元,取得了较明显的社会效益。北望村党支部书记涂皆皆,在信用社贷款5万元启动支持下,目前贷款余额达150万元,现养母猪180头、年出栏肉猪3000多头,种鸽2000多对,水面30多亩,鲜鱼起水3万多斤,种鸭6000多羽,年产值超800万元,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立体养殖基地,带动了周边300余户农民养殖,户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

做实“三个银行”品牌

破解农村金融功能不充分难题

现阶段,农村金融服务不足主要体现在金融功能发挥不充分。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为更好地发掘不同层次的金融需求,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省联社提出了打响做实“三个银行”的思路,破解农村金融功能不充分的问题,进一步推动农村和社区经济发展。一是打造服务县域的主力银行。发挥农村信用社县域经济金融主力银行的作用,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加大金融扶持力度,重点扩大对工业园区经济、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同类型产业集群、区域性物流中心、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规模农业、现代农业等七大行(产)业的支持,增加有效信贷投入,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是打造立足社区的零售银行。加快南昌洪都合作银行组建步伐,全面拓宽服务领域,加大城区网点调整力度,在人口密集居民区、商住楼盘集中小区增设新的服务网点和自助设备,提供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主动把触角延伸到社区,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不同层次的金融需求。加强与劳动保障部门协作,完善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大力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创业,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三是打造农民喜爱的村镇银行。加快试点步伐,不断适应广大农民的金融需求。将两级法人体制的基层法人信用社,直接按村镇银行要求进行规范和改造;对县级统一法人的基层信用社实行“一级法人、两级经营”,按照村镇银行模式经营,强化小额信贷业务责权挂钩,优化较大信贷项目管理;对农村合作银行乡镇支行要赋予适应非正规金融需求的村镇银行经营自主权,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真正把农村信用社办成农民喜爱的村镇银行。

第三篇:畜牧业支持三农工作汇报

**县畜牧局支持“三农”工作汇报

主任、副主任以及各位人大代表:

首先感谢各级人大代表对我县畜牧兽医工作给予的大力支持,今天我代表畜牧局党组,向各位汇报畜牧部门服务“三农”的工作情况。

**县畜牧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监督、指导和支持下,特别是在近几年县人代会上,各级人大代表都为我县畜牧业发展献言献策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有力的推动了全县畜牧事业发展。2011年,我县生猪存栏40.9万头,增幅90.4%,出栏49.3万头,增幅110.6%,农村人口人均出栏量0.99头;牛存栏9.6万头,增幅1.4%,出栏3.6万头,增幅34%,农村人口人均出栏量0.07头;羊存栏14.3万只,增幅3.6%,出栏17.9万只,增幅3.7%,农村人口人均出栏量0.36只;家禽存栏486.6万只,增幅4.8%,出栏424.3万只,增幅5%,农村人口人均出栏量8.49只;肉类总产5.2万吨,增幅62.3%,农村人口人均产量102.9公斤;蛋类总产3.7万吨,增幅3.1%,农村人口人均产量74.1公斤;奶类总产10.5万吨,增幅0.9%,农村人口人均产量210.8公斤。2011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10.5亿元,农民人均牧业收入1500元,较2010年增加15%,畜牧业占农 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5%,牧业产值增幅10%,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县“三农”发展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重要来源。在支持“三农”工作中我们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建立健全服务“三农”组织网络。

畜牧局作为全县畜牧业发展的政府主管部门,始终坚持把贴近基层,服务“三农”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懂技术,责任心强的干部派到基层站工作,又在各乡镇配备了畜牧专干。设立了7个区域性防检疫中心站,同时成立了有业务局长牵头的专家技术服务队,在全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为全县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技术支撑和有力组织保证。

二、抓好技术推广,提升畜牧养殖水平。

面对大多数养殖户科学养殖水平不高,信息闭塞,养殖效益差等问题。我们把推广新技术,改良新品种作为服务群众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一是狠抓畜牧兽医科技实用技术研究与推推广应用,组织技术骨干开展了《优质奶牛养殖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二是积极开展畜牧科技培训,开展养殖技术服务,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11期,积极进行养殖技术进万家活动,发放养殖技术资料5000余份,受益群众达到6000多人。三是积极开展“百、千、万农村致富增收工程”。年初,我局研究制定了畜牧兽医科技人员进村入户行动方案,落实了科技人员定点联系养殖大户名单,明确了工作职责,强调了考核奖惩办法。县局每名 科技人员至少挂包3户规模养殖户,每月深入养殖场(户)进行技术指导3次以上,各中心站参照县局方案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措施。一年来全系统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服务达2500人次,挂包养殖场(户)231户。

三、强化项目支持力度、不断扩大全县畜牧养殖规模。今年引进资金850万元新建标准化养殖场5个;争取上级资金350万元完成创建标准化养殖场7个;争取世行贷款总投资8650.5万元,设计在全县建设改造46个养殖场。引进大型畜产品加工企业,完善发展畜牧业发展产业链。一是我县君子畜牧养殖有限公司与韩国爱世肉业(株)式会社签定了合资兴建肉牛加工项目。该项目投资1.2亿元,年屠宰分割肉牛10万头,生产中高档牛肉2万吨。目前前期已注入资金1000万元已经开工,为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临时性问题,我局派出专人进场协助工程建设。二是三元投资5000万元续建项目开始启动。三是河南白鹅集团在原来基础上又新建2个加工车间。四是河南通威集团投资6400万元,在我县城南工业区建成年产21万吨饲料生产企业,现在已经开始生产。

四、强化疫病防控,为畜牧业发展保驾护航

动物疫病是畜牧养殖业的克星,一旦疫情发生将造成养殖企业全军覆没,给养殖户造成致命的打击。因此,我们始终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放在服务“三农”的首要位臵来 抓。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依法治牧”的方针,严格执行“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防疫工作机制,切实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实行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有关部门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建立了各级政府负总责、畜牧部门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法监管、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技术指导以及生产企业自我防控的法人责任“六位一体”的动物防疫责任体系。今年,我县对新招聘的92名村级防疫员进行了春秋两次集中培训,全面落实村级防疫员职业制度,对村级防疫员实行动态管理并建立考评考核制度,极大地提高了防疫员工作标准和责任心。为了提高防疫进度,同时不影响防疫密度,他们不分昼夜逐村、逐场、逐户开展防疫,严格按照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现在你如果进入**经常会看到身背冷藏箱穿着防护服的防疫员,他们走街串户为动物进行防疫。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完成市局下达的抗体检测任务的基础上增加抗体检测频次。截至目前,完成奶牛布鲁氏杆菌检测520份、禽流感抗体检测6000份、猪瘟抗体检测6000份、猪蓝耳抗体检测6000份。全县畜禽应免尽免,免疫密度及抗体合格率全部达到100%。

回顾近年来我们的工作,虽然在支持“三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一是部分工作人员素质低,服务意识不强。二是技术人员匮乏,不能满 足日益发展的畜牧业需求。三是技术推广力度弱,培训还留有很多死角等。今后我们将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开展畜牧部门如何服务“三农”大讨论,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加大培训力度,消除培训死角,争取扶持资金,高标准、高要求,把我县畜牧做强做大。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5

第四篇:支持服务三农工作措施

服务“三农”经济 惠及一方百姓

陆良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近年来不断增强服务功能,调整信贷结构,转变服务方式,加大信贷投入,有力的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截止2011年8月末,各项存款达23亿4337万元,突破20亿大关,各项贷款达15亿5862万元,其中:农业贷款13亿3767万元,实践证明,农村信用社是最好的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是广大城乡客户自己的银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架起了诚信致富、合作共赢的金桥。已然成为新形势下农村金融的主力军。

一、推行“农贷直通车” 开辟“绿色信贷”通道。为提高支农服务水平,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陆良联社在全县轰轰烈烈推行了“农贷直通车”制度,开辟“绿色信贷”通道。各营业网点开设“农贷直通车”绿色窗口,延长服务时间,开展上门服务、流动服务、定点服务等便民措施,贷款发放简化手续,方便快捷。农户只要简单地填写一份申请书,凭贷款证、身份证、印章即:“两证一印”就能方便、快捷地获得贷款,贷款就像取存款一样方便。2011年,全县有104154户农户获得了小额信用贷款及联保贷款的支持,占全县农户总户数的73.25%,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全县农民生产、生活的资金需求,赢得了农民、政府、信用社 “三满意”。

二、优化信用环境,大力推进信用村镇建设。陆良联社始终把优化信用环境,推进信用村镇建设作为提升信贷支农服务上水平的重要工作,并得到了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信用村镇创建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层层抓落实。首先完善建档工作,进村入户,查缺补漏,依据农户人品、家庭财产、生产、收入等情况及历年贷款信用程度,规范建立健全“一户一档”“一村一册”的农户经济档案。其次完善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及《贷款证》的核发,在建立《农村信用社农户经济档案》的基础上,根据纸质档案资料完整录入信贷系统,并扫描农户身份证作为信贷系统的图片电子档案。农村信用户的信用等级评定分为:优秀、较好、一般、次级四个等级。信用等级为“优秀”的信用户,贷款最高限额核定到10万元;信用等级为“较好”的信用户,贷款最高限额核定到8万元;信用等级为“一般”的信用户,贷款最高限额核定到5万元,“次级”信用户不核贷款。方便快捷地向农户发放贷款,加大小额农贷投放力度,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户生产、生活资金的需求。

2011年,在已创建活水、芳华、召夸三个信用乡镇的基础上开展对小百户信用乡镇的创建,占全县乡镇数的40%。全县共建立农户经济档案132932户,占全县总农户数142185 户的93.49%,颁发贷款证112042个,占建档农户的84.29%,核定贷款限额99135万元,评定信用户105030户,占建档农户的79.01%,构建了良好的农村信用体系和环境,比如:三岔子信用村委会有农户1175户,人口4325人,2011年贷款金额为1404万元,户均贷款达1.2万元,人均贷款达3500元,但不良贷款只有7万元,均为2006年以前形成不良贷款,2006年至今,新发放贷款收回率均为100%。

通过信用村镇的创建,营造了陆良地方的诚信环境。积极倡导“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风气,促进了农村信用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也促使农村各类经济主体及时、方便、有效地获得资金支持,扩大生产经营,不断增加收入,实现致富目标。不仅让农户得到了实惠,建立了诚信意识,同时影响了企事业单位及公职人员的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改善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有效防范和化解农村金融风险。有利于农村金融机构增强经营和服务意识,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三农”发展和社会稳定。

三、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满足农村多元化资金需求。陆良联社还开办了“联保特色贷款”、“林权抵押贴息贷款”、“农村党员带头致富贷款”、“巾帼科技示范贷款”、“扶贫贴息贷款”、“农民工、大学生创业贷免扶补贷款” 等业务品种,满足农村多元化资金需求。比如:自2001年起,陆良联社在车马堡村委会开办了油菜籽加工联保特色贷 款,当时的联保小组共由2个小组,15家农户组成,单户贷款最高额度达6万元,总额达90万元。通过10年的发展,2011年,该村委会共发展4个榨油联保小组,由31家农户组成,单户贷款金额已达50万元,贷款总额达1214万元,油菜籽加工联保特色贷款在10年间,没有任何逾期,没有出现不良贷款,创下了良好的信用记录,农户的生活状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都盖起了洋房,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每户年均纯收入达到5-10万元,信贷资金助推农村产业化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

四、完善金融科技产品,网络服务满足农村金融需求。截止2011年8月末,在各乡镇安装ATM机9台,自助银行1个,POS机23个,陆良农村信用社在2011里将对全县所有乡镇实现ATM机安装全覆盖,最大程度的满足“三农”的金融网络服务需求;共发金碧卡8万余张,其中金碧惠农卡2.8万余张,拓宽银行卡结算渠道,改善了农村银行卡应用环境;大力发展网上银行业务,陆良联社已开办了企业网上银行、个人网上银行业务,开通电话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引领广大城乡客户向现代金融的步伐迈进;认真做好各项资金的发放工作,一是共代理发放财政直补农民资金惠农“一折通”36万余户次,资金近1亿元;二是“家电下乡”各项补贴农户18760户,补贴金额为1572万元;三是联社与县烟草公司电子化接口程序的成功对接,将陆良县烟农 30674户,约3.4亿元的烟叶销售兑付款实现了银行电子化支付,极大的方面了农户,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老百姓自己的银行。

五、全力做好抗旱信贷支农工作。

2010年,陆良县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联社党委高度重视、积极行动,采取有力措施,及时下发了《关于抗旱救灾支持春耕生产的紧急通知》,成立了抗旱救灾支持春耕生产领导小组,把抗旱救灾信贷服务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放在突出位臵,集中资金、集中力量投入到支持抗旱救灾工作中,突出“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办社宗旨,改进工作作风,建立信贷绿色通道,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简化信贷手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全力支持保民生、保春耕工作。2010,陆良联社共发放13,130户抗旱救灾贷款,金额达2亿2170万元,支持农户购买水泵、塑管、运水车抗旱用油、化肥、地膜、种籽,修建水窖等,为灾民提供了强有力的信贷支持。

六、优质服务,惠及百姓。

在“三农”服务工作中,陆良联社一是对涉及到服务工作中的信贷、会计、出纳等岗位制定了服务标准,开展了“服务创优工程”,加强了服务设施建设,优化了服务环境,强化员工礼仪等方面的学习培训;举办了业务知识竞赛,“科学发展、服务创优”的演讲比赛;统一着装,从现场考评、暗中查访、问卷调查、视频监控等方面对各营业网点进行考 评,有力的提高了我县农村信用社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陆良联社在让农民感到贴身优质服务的同时,还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政府财政贴息、利率优惠等政策,把实惠让给百姓,让给农民,体现党惠农政策的阳光和温暖。一是开办信贷扶贫贴息贷款业务,财政贴息4%,农户承担3.2%,2007年至2009年共发放2.4亿元扶贫贴息贷款,政府财政共向农户贴息960万元;二是信用乡镇的农户实行贷款利率优惠,利差0.28%,全县每年共向农户优惠利息80多万元;三是与政府开办“贷免扶补”创业贴息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贴补,2009年至今,政府财政向222户创业者贴息94万元。陆良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工作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取得较好的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陆良县64万人民的心目中,农村信用社俨然成为一道夺目的风景线。这是因为在全党关注“三农”的大背景下,农村信用社挺身而出,提纲赴任,走在了辖内金融行业的前列,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立下了赫赫头功。2010年9月被中国银行业协会授予“全国最佳服务三农贡献奖”荣誉称号,10月被省联社评为全省“服务创优工程”工作先进集体,11月被省联社评为“财务管理系统开发与推广”先进集体。被省政府授予抗旱支农先进单位,被市政府授予“创先争优”先进单位。如今,陆良信合人正以与时俱进的创业观,以脚 踏实地的事业观,以诚信服务的守业观,在服务地方经济,惠及一方百姓的征程上再创新辉煌!

第五篇: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调查报告

开放教育试点金融专业专科社会调查

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调查报告

姓名 韩 世 磊 学号 1041001400556 学校 河南电大焦作分校 指导教师 刘 月 青

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调查报告

4月28日至5月5日,本人对农村信用社的如何发挥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问题进行了调查,其中反映出一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历程及其评价、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从为“三农”服务的要求来探讨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向的问题。

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历程及其评价

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农村信用社组建和发展阶段(1951-1959),基本保持了合作制的性质。二是反复和停滞阶段(1959-1980)。农村信用社下放给社队,成为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筹资和分配的主要渠道。三是农行代管阶段(1980-1996)。信用社归农行管理,两套编制,两本账薄。农村基层信用社入股组建县联社,信用社与县联社为两级法人体制。四是1996年至今。1996年信用社脱离农行,开始恢复合作金融性质。1996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农村信用社正式脱离与农业银行的行政隶属关系,逐步改变为“农民自愿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并由中国人民银行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理顺外部关系、明晰产权、强化内部管理的改革。

从1996年以来迄今为止的改革实践看,我国信用社有三种形式: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信用合作社。尽管农村信用社经过一系列改革,但无论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合作制银行,还是信用合作社,离完善的产权制度仍有一定距离。县联社统一法人形式,沿袭了原有的信用社产权结构特征,仍存在所有权缺位的问题,民主管理有名无实,成立县联社统一法人,使信用社离农民越来越远,对信用社的参与程度越来越低。在信用社扩大规模和信贷业务高度专业化以后,信用社的民主管理更加难以实现。在省联社与县联社之间,在组织形式

上,省联社是行业自律组织,承担着规范与管理县联社的职责,而实际上,县联社是省联社的股东,作为一级法人,它有合法经营的自主权,省联社对县联社的管理成了法人管法人,会出现县联社不服管的局面。就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募集的股本中,中小股东所占股本比例太小,而法人股东尤其是政府股份占较大比例,可能造成内部人控制或者是政府对信用社的行政干预,为信用社偏离其经营目标埋下了隐患。合作制银行的改革形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合作制中,自然人股东多,股本小,农民的无知和对合作社的不关心,使信用合作社的民主管理无法落实。而且,一人一票的表决方式,使大股东也没有对合作银行的实际支配权,而成了行长说了算。

二、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农信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使地方政府与信用社的关系从行政干预到对其负责。

农村信用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一方面有利于落实管理责任,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帮助农村信用社改善经营和发展业务;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管理信用社后,直接承担了信用社的盈亏责任,这样,地方政府会加大打击逃废信用社债务行为的力度。这样,就能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营造地方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事实上,由于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地方政府更加重视和支持信用社的发展,各地纷纷出台了支持本地信用社发展的政策措施,信用社的经营状况开始得到改善。

2、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的建立有利于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经济发达地区,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农业产值和农业就业的比重都日趋下

降,农村信用社作为一种合作金融组织,逐渐失去了服务对象。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及民营企业发展所需资金量大,信用社已不能满足其需要,所以,成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3、成立县联社统一法人后,能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农村信用社成立县级统一法人后,农村信用社加强了管理,节约了成本和费用,资金调节能力增强,业务范围得到扩展。同时,由于税收减少及一些优惠政策的实行(无息再贷款,呆坏账分期进入成本核销,成立信用社风险补偿基金),使信用社的盈利能力增强了,信用社有更多的资金用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成立县级统一法人后,授信额度增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所需的较大额度的资金在更大程度上得到满足;由于统一法人后,县联社统一提取准备金,统一核销呆坏账,过去的风险社支付压力减小,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更有可能得到金融支持。

(二)不利影响

1、农村信用合作社自身发展的需要使其偏离合作金融方向。

我国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资金投入不足,资金回报率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总的方向就是要增加农村资金投入,建立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完善的金融体系。信用社作为农民的金融合作组织,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承担着为农业、农民、农村服务的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农业是弱质产业,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都很大,比较效益低,如果信用社的资金大量投入农业,必然造成资金回报率低、回收难。信用社改革后,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信用社自身的发展无论从其本身吸收股本、扩大规模,还是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经营风险来看,都不愿意把大量资金投入农业领域。所以,农村信用社有着烈的离农倾向。出现了中央要支农、地方要发展、监管部门要防范风险、农信社要生存的矛盾。

2、信用合作社资金非农化倾向。

目前,我国以合作制形式存在的农信社大多有着大量不良资产,亏损严重,资不抵债。鉴于信用社经营资产不良状态,没有人愿意入股。而且,落后地区的农民相当贫困,很少有货币财产,靠他们入股集资,是达不到开办农信社的标准的。落后地区,有钱的人不需贷款,不愿意入股信用合作社;无钱的人想贷款但没有钱入股。这就决定了农村信用社的资金筹集只有走股金资本化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补充资本金,维持信用社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出现了合作金融的性质与股金资本化之间的矛盾。在资金的运用上,成立县级统一法人后,县联社与基层社的权力配置发生了变化,基层社的经营自主权变小了,原来,基层社可以根据本地情况,确实贷款的对象、期限与额度,现在,受到县联社的制约,对要地急需资金的农户和经济组织难以及时给予支持。基层社的贷款授权一般在10万元以下,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最多也不超过5万元,对最大的一宗客户贷款余额不得超过信用社资本总额的30%。那些最缺资金的农户和企业得不到及时的资金支持。所以,信用社资金筹集与使用都有非农化倾向。

3、地方政府管理导致行政干预信用社发展。

省级人民政府要坚持政企分开的原则,对信用社依法管理,不干预信用社的具体业务和经营活动,不把对信用社的管理权下放给地(市)、县、乡政府。实际上,在地方政府有管理权的情况下,信用社的人事权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要保证其不对信用社进行干预是非常困难的,农村信用社很容易成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因此,信用社的新一轮亏损及金融风险无法避免。目前,我国各级地方政府财政吃紧,债务缠身,所以,大有挖东墙补西墙之势,尽管他们也知道信用社的亏损再也不可能再由中央政府埋单,但在情急之下,也管不了那么多,毕竟发展是第一要务,不投资哪来发展?哪来GDP增长?而且,在当地出现社会稳定

问题时,就更管不了将来的亏损,将来的问题只有留待将来慢慢去解决,他们必须利用手中的权力来解决目前的问题。在经济发达地区,财政状况要好些,筹集资金也相对容易,这些问题还不明显,但在落后地区、贫困地区就十分严重,因为除了信用社有可挪用的资金外,地方政府没有别的渠道来解决燃眉之急。

三、以服务“三农”为导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农村信用社作为由广大农民群众自愿入股组成的金融组织,根在农村,在农民。解决好“三农”问题,既是农村信用社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又是党和国家赋予农村信用社的重要社会职责。50多年来,农村信用社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今已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成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持力量,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必须把自身发展同做好支农工作、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居民非农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新情况结合起来,依托政府组织,发挥自身优势,找准支农着力点,创造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点。

(一)转换农村信用社的营销理念,积极探索为“三农”服务的新方式。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发展较好的省份的共同点在于,在经营中能真正立足于“三农”,端正经营方向,对支农方式进行创新,积极拓展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空间。各地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实际,要求选择不同的服务方式,因地制宜地确定各地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投向、贷款方式、对农户的授信额度,积极探索金融支持农村生产力发展和为广大群众根本利益服务的新方式。首先,应该准确把握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按照优先“三农”的原则有效配置信贷资产。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应优先用于满足农民种养业的有效资金需求,剩余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农民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等多种经营活动,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有富余的,可适度支持辖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有销路、效益有保障的中小企

业。其次,要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变化的新特点,制定分类指导措施,创新支持方式。如对符合贷款条件的种养大户、品牌农业、产业化组织、个私经济组织,可以分别实行支农信贷卡、联保贷款、一次性贷款授信、评优授信等方式,确保信贷支农。第三,应根据经济变化的新需求,强化服务功能。如创新贷款品种、增加服务手段、转变服务方式、提供市场信息等。第四,加快改革步伐,突破机制障碍。通过加快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的改革,确保内部机制改革和扶持政策逐步到位;通过建立约束与激励机制、内控机制、创新信贷管理机制等,提高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效益、管理效益和经营效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立足于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业务创新和内部管理的突破。

1、要继续重点发展传统业务。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人缘、地缘、点多面广的优势,实行全员营销。狠抓存款,壮大资金实力。盘活贷款存量,创新贷款业务。坚持走以“农”为本,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农业产业发展的“特色”路线。

2、要在拓展中间业务方面寻求突破。进一步增强和完善信用社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信用社在农村和城区的网点优势,积极争取开办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委托业务和代收代付业务,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宣传营销活动,向社会推介服务项目和业务品种。加快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形成完备的支付交易结算系统和金融信息系统,为中间业务发展创造技术和信息条件。

3、要在加强内控建设与执行方面有质的转变。要强化内部控制措施,使内控真正成为农信社内部管理的重要环节。

4、要培育有理性的控制权代表——农村信用社分散股东的代理者——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是一个专家化的群体,代表农村信用社的自然人投资者行使资本经营权或所有权,一是有能力参与公司治理,可以克服农村信用社众多单个

自然人股东行权能力不足或无行权能力的问题;二是机构投资者集农村信用社众多小额投资者的资本,股权集中度较高,也具备参与农村信用社治理的条件。因此,可以认为,农村信用社领域机构投资者的出现,将是农村信用社内部治理的历史性转折。

(三)做大作强农村信用社必须依靠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一是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明确发展思路,加快县域和农村经济发展。应从区域优势、资源优势、比较优势着眼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绿色农业,支持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拉长农村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农村经济。从发展生态旅游业,支持小城镇建设入手。引导农村信用社资金与农业科技、市场信息相结合,为农村信用社资金投放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二是要积极支持农村信用社做好增资扩股和壮大资金实力工作。地方政府应加强协调和指导,出台相应措施,引导和鼓励农民、城镇居民、工商企业、民营资本等民间资本投资农村信用社,以不断扩大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为加大信贷“支农”力度提供资金保障。

三是要大力整治信用秩序,培育和建设良好的信用环境。要把信用环境纳入打造诚信政府这一系统工程,像抓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工程那样,积极推动创安工作,深入开展创建信用乡(镇)、信用村活动。把打击逃废债务、保护债权纳入创建农村信用工程,凡涉及到农村信用社债权的企业改制,相关农村信用社要参与企业改制全过程,防止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悬空金融债权。要抓住源头治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协助农村信用社清收地方政府及村、组贷款和县直单位干部职工的逾期拖欠贷款,对蓄意不还的“钉子户”进行惩戒,以良好的信用环境为县域金融保驾护航。

下载农村信用社怎样支持三农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信用社怎样支持三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行三农金融支持产品

    农行特色惠农金融产品介绍 产品一县域中小企业动产质押融资 产品定义: 本产品是指农业银行向县域中小企业法人客户提供的以动产质押为担保方式的短期流动资金业务,包括贷款、......

    **区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纪实

    区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纪实谱写支农富民的新篇章——区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纪实xx农村信用社业务辖区共有3个镇、29个行政村、223个农业生产队、8000余农户家庭、人口......

    关于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调查报告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如何发挥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是银监部门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拟从为“三农”服务的要求来探讨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向的问题。一、......

    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如何发挥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是银监部门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拟从为“三农”服务的要求来探讨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向的问题。一、......

    县财政支持服务三农工作汇报

    按照县委县政府近年关于“三农”工作和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的总体部署和目标任务的要求,我县的农业财政工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新时......

    三农发展金融支持服务年总结

    XX联社关于“三农”发展金融支持服务年活动的总结为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杠杆作用,切实加强和改进“三农”、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工作,推动我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县......

    县财政支持服务三农工作汇报

    县财政支持服务三农工作汇报 县财政支持服务三农工作汇报2007-02-02 21:55:19按照县委县政府近年关于“三农”工作和贯彻落实中央号文件的总体部署和目标任务的要求,我县的农......

    支持“三农”及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支持“三农”及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一、总体支农情况 2011年以来,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紧紧围绕服务“三农”这一宗旨,依托金融服务“家家到”活动平台,整合信贷产品,强力推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