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纪实

时间:2019-05-15 15:5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区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纪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区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纪实》。

第一篇:**区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纪实

区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纪实

谱写支农富民的新篇章

——区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纪实

xx农村信用社业务辖区共有3个镇、29个行政村、223个农业生产队、8000余农户家庭、人口26000人,地处xx市城乡结合部。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郊农村的经济、社会及金融环境均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新形势,xx农村信用社以发展的思路重塑合作金融理念,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两大目标,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农贷投放力度,几年来,累计发放支农贷款7200万元,占贷款总额的51%以上,新增贷款中65%以上是用于农民、农业、农村,把服务“三农”推向了新的高潮。

一、支农制度化,措施具体化。

200*年以来,xx信用社将‘党员农贷快车’与‘

十、百、千、万’活动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支农责任制,以主任挂帅、副主任分片包干,以信贷部门为核心,成立了支农服务工作小组.建立公示牌,公开党员身份、公开信贷程序、公开服务承诺,将支农的户数及其经济效益、还贷付息等具体指标落实到专人负责,并与工资挂钩考核,奖优罚劣,强化以人为本的支农管理机制。

确保支农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信用社年初就深入辖内农村进行了大规模的资金需求调查,了解掌握了真实具体的资金需求情况,并通过积极清收不良贷款、大力组织存款、申请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等多渠道筹措资金,保证了支农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优先支持种植业,巩固发展农村基础产业。

充分利用地处城郊的地理优势,大力扶持农民发展花卉种植业、园林观光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业等新型高效产业,2003年以来,信用社发放种植业贷款362户(次),金额130多万元,帮助农户建起了一个花卉苗圃园林观光区,三个大棚蔬菜基地和为数众多的水果种植,年创产值1600万元,实现利润300多万元,仅顺欣花木公司就实现年利润30余万元。几年前,这家主要经营花卉苗木的农业企业因资金困难一直未有大的发展,信用社经调查认为其经营的项目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积极投放贷款40万元,支持该公司建起了占地31亩的生态园区,经过短短三年的建设,该园区已发展成为集花卉苗木生产、市民观光旅游、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观光基地,年产值100多万元,解决下岗职工就业65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信用社帮扶的重点优质企业之一。

三、扶持发展农村特色旅游——“农家乐”

几年前,xx镇xx村地处市郊,却“守着金饭碗叫穷”,信用社急农民之所急,主动深入农村与干部群众一道研究分析如何脱贫致富,寻求发展的出路。经过充分调查、论证,最后确定了以“城市为依托,发展农家乐”的经营方向,对全村进行了统一规划、部署,规模发展农村休闲旅游业,信用社提供小额农贷支持,让农民改善房屋设施,对厨房、卫生间进行硬化、清洁化,并请来宾馆服务专业人员对农民进行旅游接待培训,让“农家乐”的软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服务质量层次更高了。如该村农民张新生全家五口人,因文化程度不高又没有一技之长;日夜忙碌也未能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经信用社规划,发放贷款3万元。帮助该户盖起了三层小楼,办起了“农家乐”,生意蒸蒸日上,收入日益丰厚。日前,不仅还清了信用社贷款本息,还新添置了卡拉ok高档设备,建起了ktv包间。该村在信用社的帮扶下,2003年人均收入7200元,实现了整体脱贫,如今的xxx村已成为顺庆区远近闻名的观光旅游地,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领导多次在该村视察,对信用社扶贫帮扶工作给予了肯定。

四、支持发展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

城郊清泉坝一带原有一批养殖户,由于受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效益提不高,规模上不去,信用社了解到此情况后,深入养殖户中调查摸底,帮助他们进行市场分析、经济核算、确立合理的养殖规模,使养殖户有了正确的市场定位和明确的经营目标,信用社还到畜牧相关部门请来专业技术人员,为养殖户们传经授课,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养殖大户胡泽萍在信用社的支持下,贷款2.5万元,建起了三座养猪大棚,2003年底,生猪出栏150头、存栏100头、猪崽200只,实现净利润2万元。舞凤镇4村12组农民郑晓芳因家庭缺乏劳动力导致经济异常困难,在信用社的帮扶下,贷款2万元建起了养殖棚,养奶牛10头,2003年实现收入8万元,净获利2万元。像胡泽萍、郑晓芳这样在信用社的支持下发家致富的农民还有很多,提到如今的幸福生活,农民们不禁动情的说:信用社不光是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真是我们农民的贴心人啊!

五、发放农村消费贷款、切实解决农民困难。

信用社以市政府搬迁和西华师范大学新校区迁入xx镇为契机,大力扶持小城镇建设,加大信贷投放,为农民建房、购房、房屋装修提供信贷资金,使部分农民住上了新房,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存环境。2003年以来,信用社发放农民住房贷款736户(次),金额436万元;发放助学贷款

32万元,解决了24名大中专生、160名中小学生上学的资金困难;为农民生病医疗、购买生活用品等提供贷款340万元,信用社贷款支持覆盖农村的方方面面,真正成为农民自己的银行。

天道酬勤,通过近年的不懈努力,xx农村信用社在扶持农民、优化农业、发展农村的同时,自身也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03年实现盈利110万元)和社会效益,农民以纯朴的热忱回报信用社,积极支持该社的工作,该社所辖的滑滩河分社地理位置偏僻,存款余额增长一直徘徊不前,自从信用社加大服务“三农”力度后,截止2004年6月,存款余额由年初的2880万元增涨到3460多万元,真正实现了“社农互动,共同发展”的更大跨越。

xxxxxx农村信用社

第二篇: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调查报告

开放教育试点金融专业专科社会调查

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调查报告

姓名 韩 世 磊 学号 1041001400556 学校 河南电大焦作分校 指导教师 刘 月 青

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调查报告

4月28日至5月5日,本人对农村信用社的如何发挥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问题进行了调查,其中反映出一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历程及其评价、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从为“三农”服务的要求来探讨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向的问题。

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历程及其评价

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农村信用社组建和发展阶段(1951-1959),基本保持了合作制的性质。二是反复和停滞阶段(1959-1980)。农村信用社下放给社队,成为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筹资和分配的主要渠道。三是农行代管阶段(1980-1996)。信用社归农行管理,两套编制,两本账薄。农村基层信用社入股组建县联社,信用社与县联社为两级法人体制。四是1996年至今。1996年信用社脱离农行,开始恢复合作金融性质。1996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农村信用社正式脱离与农业银行的行政隶属关系,逐步改变为“农民自愿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并由中国人民银行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理顺外部关系、明晰产权、强化内部管理的改革。

从1996年以来迄今为止的改革实践看,我国信用社有三种形式: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信用合作社。尽管农村信用社经过一系列改革,但无论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合作制银行,还是信用合作社,离完善的产权制度仍有一定距离。县联社统一法人形式,沿袭了原有的信用社产权结构特征,仍存在所有权缺位的问题,民主管理有名无实,成立县联社统一法人,使信用社离农民越来越远,对信用社的参与程度越来越低。在信用社扩大规模和信贷业务高度专业化以后,信用社的民主管理更加难以实现。在省联社与县联社之间,在组织形式

上,省联社是行业自律组织,承担着规范与管理县联社的职责,而实际上,县联社是省联社的股东,作为一级法人,它有合法经营的自主权,省联社对县联社的管理成了法人管法人,会出现县联社不服管的局面。就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募集的股本中,中小股东所占股本比例太小,而法人股东尤其是政府股份占较大比例,可能造成内部人控制或者是政府对信用社的行政干预,为信用社偏离其经营目标埋下了隐患。合作制银行的改革形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合作制中,自然人股东多,股本小,农民的无知和对合作社的不关心,使信用合作社的民主管理无法落实。而且,一人一票的表决方式,使大股东也没有对合作银行的实际支配权,而成了行长说了算。

二、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农信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使地方政府与信用社的关系从行政干预到对其负责。

农村信用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一方面有利于落实管理责任,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帮助农村信用社改善经营和发展业务;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管理信用社后,直接承担了信用社的盈亏责任,这样,地方政府会加大打击逃废信用社债务行为的力度。这样,就能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营造地方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事实上,由于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地方政府更加重视和支持信用社的发展,各地纷纷出台了支持本地信用社发展的政策措施,信用社的经营状况开始得到改善。

2、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的建立有利于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经济发达地区,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农业产值和农业就业的比重都日趋下

降,农村信用社作为一种合作金融组织,逐渐失去了服务对象。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及民营企业发展所需资金量大,信用社已不能满足其需要,所以,成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3、成立县联社统一法人后,能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农村信用社成立县级统一法人后,农村信用社加强了管理,节约了成本和费用,资金调节能力增强,业务范围得到扩展。同时,由于税收减少及一些优惠政策的实行(无息再贷款,呆坏账分期进入成本核销,成立信用社风险补偿基金),使信用社的盈利能力增强了,信用社有更多的资金用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成立县级统一法人后,授信额度增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所需的较大额度的资金在更大程度上得到满足;由于统一法人后,县联社统一提取准备金,统一核销呆坏账,过去的风险社支付压力减小,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更有可能得到金融支持。

(二)不利影响

1、农村信用合作社自身发展的需要使其偏离合作金融方向。

我国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资金投入不足,资金回报率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总的方向就是要增加农村资金投入,建立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完善的金融体系。信用社作为农民的金融合作组织,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承担着为农业、农民、农村服务的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农业是弱质产业,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都很大,比较效益低,如果信用社的资金大量投入农业,必然造成资金回报率低、回收难。信用社改革后,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信用社自身的发展无论从其本身吸收股本、扩大规模,还是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经营风险来看,都不愿意把大量资金投入农业领域。所以,农村信用社有着烈的离农倾向。出现了中央要支农、地方要发展、监管部门要防范风险、农信社要生存的矛盾。

2、信用合作社资金非农化倾向。

目前,我国以合作制形式存在的农信社大多有着大量不良资产,亏损严重,资不抵债。鉴于信用社经营资产不良状态,没有人愿意入股。而且,落后地区的农民相当贫困,很少有货币财产,靠他们入股集资,是达不到开办农信社的标准的。落后地区,有钱的人不需贷款,不愿意入股信用合作社;无钱的人想贷款但没有钱入股。这就决定了农村信用社的资金筹集只有走股金资本化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补充资本金,维持信用社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出现了合作金融的性质与股金资本化之间的矛盾。在资金的运用上,成立县级统一法人后,县联社与基层社的权力配置发生了变化,基层社的经营自主权变小了,原来,基层社可以根据本地情况,确实贷款的对象、期限与额度,现在,受到县联社的制约,对要地急需资金的农户和经济组织难以及时给予支持。基层社的贷款授权一般在10万元以下,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最多也不超过5万元,对最大的一宗客户贷款余额不得超过信用社资本总额的30%。那些最缺资金的农户和企业得不到及时的资金支持。所以,信用社资金筹集与使用都有非农化倾向。

3、地方政府管理导致行政干预信用社发展。

省级人民政府要坚持政企分开的原则,对信用社依法管理,不干预信用社的具体业务和经营活动,不把对信用社的管理权下放给地(市)、县、乡政府。实际上,在地方政府有管理权的情况下,信用社的人事权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要保证其不对信用社进行干预是非常困难的,农村信用社很容易成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因此,信用社的新一轮亏损及金融风险无法避免。目前,我国各级地方政府财政吃紧,债务缠身,所以,大有挖东墙补西墙之势,尽管他们也知道信用社的亏损再也不可能再由中央政府埋单,但在情急之下,也管不了那么多,毕竟发展是第一要务,不投资哪来发展?哪来GDP增长?而且,在当地出现社会稳定

问题时,就更管不了将来的亏损,将来的问题只有留待将来慢慢去解决,他们必须利用手中的权力来解决目前的问题。在经济发达地区,财政状况要好些,筹集资金也相对容易,这些问题还不明显,但在落后地区、贫困地区就十分严重,因为除了信用社有可挪用的资金外,地方政府没有别的渠道来解决燃眉之急。

三、以服务“三农”为导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农村信用社作为由广大农民群众自愿入股组成的金融组织,根在农村,在农民。解决好“三农”问题,既是农村信用社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又是党和国家赋予农村信用社的重要社会职责。50多年来,农村信用社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今已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成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持力量,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必须把自身发展同做好支农工作、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居民非农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新情况结合起来,依托政府组织,发挥自身优势,找准支农着力点,创造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点。

(一)转换农村信用社的营销理念,积极探索为“三农”服务的新方式。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发展较好的省份的共同点在于,在经营中能真正立足于“三农”,端正经营方向,对支农方式进行创新,积极拓展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空间。各地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实际,要求选择不同的服务方式,因地制宜地确定各地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投向、贷款方式、对农户的授信额度,积极探索金融支持农村生产力发展和为广大群众根本利益服务的新方式。首先,应该准确把握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按照优先“三农”的原则有效配置信贷资产。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应优先用于满足农民种养业的有效资金需求,剩余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农民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等多种经营活动,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有富余的,可适度支持辖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有销路、效益有保障的中小企

业。其次,要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变化的新特点,制定分类指导措施,创新支持方式。如对符合贷款条件的种养大户、品牌农业、产业化组织、个私经济组织,可以分别实行支农信贷卡、联保贷款、一次性贷款授信、评优授信等方式,确保信贷支农。第三,应根据经济变化的新需求,强化服务功能。如创新贷款品种、增加服务手段、转变服务方式、提供市场信息等。第四,加快改革步伐,突破机制障碍。通过加快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的改革,确保内部机制改革和扶持政策逐步到位;通过建立约束与激励机制、内控机制、创新信贷管理机制等,提高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效益、管理效益和经营效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立足于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业务创新和内部管理的突破。

1、要继续重点发展传统业务。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人缘、地缘、点多面广的优势,实行全员营销。狠抓存款,壮大资金实力。盘活贷款存量,创新贷款业务。坚持走以“农”为本,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农业产业发展的“特色”路线。

2、要在拓展中间业务方面寻求突破。进一步增强和完善信用社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信用社在农村和城区的网点优势,积极争取开办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委托业务和代收代付业务,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宣传营销活动,向社会推介服务项目和业务品种。加快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形成完备的支付交易结算系统和金融信息系统,为中间业务发展创造技术和信息条件。

3、要在加强内控建设与执行方面有质的转变。要强化内部控制措施,使内控真正成为农信社内部管理的重要环节。

4、要培育有理性的控制权代表——农村信用社分散股东的代理者——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是一个专家化的群体,代表农村信用社的自然人投资者行使资本经营权或所有权,一是有能力参与公司治理,可以克服农村信用社众多单个

自然人股东行权能力不足或无行权能力的问题;二是机构投资者集农村信用社众多小额投资者的资本,股权集中度较高,也具备参与农村信用社治理的条件。因此,可以认为,农村信用社领域机构投资者的出现,将是农村信用社内部治理的历史性转折。

(三)做大作强农村信用社必须依靠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一是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明确发展思路,加快县域和农村经济发展。应从区域优势、资源优势、比较优势着眼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绿色农业,支持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拉长农村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农村经济。从发展生态旅游业,支持小城镇建设入手。引导农村信用社资金与农业科技、市场信息相结合,为农村信用社资金投放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二是要积极支持农村信用社做好增资扩股和壮大资金实力工作。地方政府应加强协调和指导,出台相应措施,引导和鼓励农民、城镇居民、工商企业、民营资本等民间资本投资农村信用社,以不断扩大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为加大信贷“支农”力度提供资金保障。

三是要大力整治信用秩序,培育和建设良好的信用环境。要把信用环境纳入打造诚信政府这一系统工程,像抓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工程那样,积极推动创安工作,深入开展创建信用乡(镇)、信用村活动。把打击逃废债务、保护债权纳入创建农村信用工程,凡涉及到农村信用社债权的企业改制,相关农村信用社要参与企业改制全过程,防止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悬空金融债权。要抓住源头治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协助农村信用社清收地方政府及村、组贷款和县直单位干部职工的逾期拖欠贷款,对蓄意不还的“钉子户”进行惩戒,以良好的信用环境为县域金融保驾护航。

第三篇:关于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调查报告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如何发挥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是银监部门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拟从为“三农”服务的要求来探讨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向的问题。

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历程及其评价

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农村信用社组建和发展阶段(1951-1959),基本保持了合作制的性质。二是反复和停滞阶段(1959-1980)。农村信用社下放给社队,成为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筹资和分配的主要渠道。三是农行代管阶段(1980-1996)。信用社归农行管理,两套编制,两本账薄。农村基层信用社入股组建县联社,信用社与县联社为两级法人体制。四是1996年至今。1996年信用社脱离农行,开始恢复合作金融性质。1996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农村信用社正式脱离与农业银行的行政隶属关系,逐步改变为“农民自愿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并由中国人民银行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理顺外部关系、明晰产权、强化内部管理的改革。

从1996年以来迄今为止的改革实践看,我国信用社有三种形式: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信用合作社。尽管农村信用社经过一系列改革,但无论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合作制银行,还是信用合作社,离完善的产权制度仍有一定距离。县联社统一法人形式,沿袭了原有的信用社产权结构特征,仍存在所有权缺位的问题,民主管理有名无实,成立县联社统一法人,使信用社离农民越来越远,对信用社的参与程度越来越低。在信用社扩大规模和信贷业务高度专业化以后,信用社的民主管理更加难以实现。在省联社与县联社之间,在组织形式上,省联社是行业自律组织,承担着规范与管理县联社的职责,而实际上,县联社是省联社的股东,作为一级法人,它有合法经营的自主权,省联社对县联社的管理成了法人管法人,会出现县联社不服管的局面。就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募集的股本中,中小股东所占股本比例太小,而法人股东尤其是政府股份占较大比例,可能造成内部人控制或者是政府对信用社的行政干预,为信用社偏离其经营目标埋下了隐患。合作制银行的改革形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合作制中,自然人股东多,股本小,农民的无知和对合作社的不关心,使信用合作社的民主管理无法落实。而且,一人一票的表决方式,使大股东也没有对合作银行的实际支配权,而成了行长说了算。

二、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农信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使地方政府与信用社的关系从行政干预到对其负责。

农村信用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一方面有利于落实管理责任,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帮助农村信用社改善经营和发展业务;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管理信用社后,直接承担了信用社的盈亏责任,这样,地方政府会加大打击逃废信用社债务行为的力度。这样,就能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营造地方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事实上,由于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地方政府更加重视和支持信用社的发展,各地纷纷出台了支持本地信用社发展的政策措施,信用社的经营状况开始得到改善。

2、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的建立有利于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经济发达地区,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农业产值和农业就业的比重都日趋下降,农村信用社作为一种合作金融组织,逐渐失去了服务对象。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及民营企业发展所需资金量大,信用社已不能满足其需要,所以,成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3、成立县联社统一法人后,能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农村信用社成立县级统一法人后,农村信用社加强了管理,节约了成本和费用,资金调节能力增强,业务范围得到扩展。同时,由于税收减少及一些优惠政策的实行(无息再贷款,呆坏账分期进入成本核销,成立信用社风险补偿基金),使信用社的盈利能力增强了,信用社有更多的资金用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成立县级统一法人后,授信额度增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所需的较大额度的资金在更大程度上得到满足;由于统一法人后,县联社统一提取准备金,统一核销呆坏账,过去的风险社支付压力减小,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更有可能得到金融支持。

(二)不利影响

1、农村信用合作社自身发展的需要使其偏离合作金融方向。

我国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资金投入不足,资金回报率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总的方向就是要增加农村资金投入,建立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完善的金融体系。信用社作为农民的金融合作组织,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承担着为农业、农民、农村服务的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农业是弱质产业,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

风险都很大,比较效益低,如果信用社的资金大量投入农业,必然造成资金回报率低、回收难。信用社改革后,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信用社自身的发展无论从其本身吸收股本、扩大规模,还是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经营风险来看,都不愿意把大量资金投入农业领域。所以,农村信用社有着烈的离农倾向。出现了中央要支农、地方要发展、监管部门要防范风险、农信社要生存的矛盾。

2、信用合作社资金非农化倾向。

目前,我国以合作制形式存在的农信社大多有着大量不良资产,亏损严重,资不抵债。鉴于信用社经营资产不良状态,没有人愿意入股。而且,落后地区的农民相当贫困,很少有货币财产,靠他们入股集资,是达不到开办农信社的标准的。落后地区,有钱的人不需贷款,不愿意入股信用合作社;无钱的人想贷款但没有钱入股。这就决定了农村信用社的资金筹集只有走股金资本化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补充资本金,维持信用社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出现了合作金融的性质与股金资本化之间的矛盾。在资金的运用上,成立县级统一法人后,县联社与基层社的权力配置发生了变化,基层社的经营自主权变小了,原来,基层社可以根据本地情况,确实贷款的对象、期限与额度,现在,受到县联社的制约,对要地急需资金的农户和经济组织难以及时给予支持。基层社的贷款授权一般在10万元以下,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最多也不超过5万元,对最大的一宗客户贷款余额不得超过信用社资本总额的30%。那些最缺资金的农户和企业得不到及时的资金支持。所以,信用社资金筹集与使用都有非农化倾向。

第四篇: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如何发挥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是银监部门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拟从为“三农”服务的要求来探讨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向的问题。

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历程及其评价

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农村信用社组建和发展阶段(1951-1959),基本保持了合作制的性质。二是反复和停滞阶段(1959-1980)。农村信用社下放给社队,成为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筹资和分配的主要渠道。三是农行代管阶段(1980-1996)。信用社归农行管理,两套编制,两本账薄。农村基层信用社入股组建县联社,信用社与县联社为两级法人体制。四是1996年至今。1996年信用社脱离农行,开始恢复合作金融性质。1996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农村信用社正式脱离与农业银行的行政隶属关系,逐步改变为“农民自愿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并由中国人民银行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理顺外部关系、明晰产权、强化内部管理的改革。

从1996年以来迄今为止的改革实践看,我国信用社有三种形式: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信用合作社。尽管农村信用社经过一系列改革,但无论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合作制银行,还是信用合作社,离完善的产权制度仍有一定距离。县联社统一法人形式,沿袭了原有的信用社产权结构特征,仍存在所有权缺位的问题,民主管理有名无实,成立县联社统一法人,使信用社离农民越来越远,对信用社的参与程度越来越低。在信用社扩大规模和信贷业务高度专业化以后,信用社的民主管理更加难以实现。在省联社与县联社之间,在组织形式上,省联社是行业自律组织,承担着规范与管理县联社的职责,而实际上,县联社是省联社的股东,作为一级法人,它有合法经营的自主权,省联社对县联社的管理成了法人管法人,会出现县联社不服管的局面。就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募集的股本中,中小股东所占股本比例太小,而法人股东尤其是政府股份占较大比例,可能造成内部人控制或者是政府对信用社的行政干预,为信用社偏离其经营目标埋下了隐患。合作制银行的改革形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合作制中,自然人股东多,股本小,农民的无知和对合作社的不关心,使信用合作社的民主管理无法落实。而且,一人一票的表决方式,使大股东也没有对合作银行的实际支配权,而成了行长说了算。

二、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农信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使地方政府与信用社的关系从行政干预到对其负责。

农村信用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一方面有利于落实管理责任,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帮助农村信用社改善经营和发展业务;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管理信用社后,直接承担了信用社的盈亏责任,这样,地方政府会加大打击逃废信用社债务行为的力度。这样,就能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营造地方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事实上,由于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地方政府更加重视和支持信用社的发展,各地纷纷出台了支持本地信用社发展的政策措施,信用社的经营状况开始得到改善。

2、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的建立有利于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经济发达地区,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农业产值和农业就业的比重都日趋下降,农村信用社作为一种合作金融组织,逐渐失去了服务对象。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及民营企业发展所需资金量大,信用社已不能满足其需要,所以,成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3、成立县联社统一法人后,能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农村信用社成立县级统一法人后,农村信用社加强了管理,节约了成本和费用,资金调节能力增强,业务范围得到扩展。同时,由于税收减少及一些优惠政策的实行(无息再贷款,呆坏账分期进入成本核销,成立信用社风险补偿基金),使信用社的盈利能力增强了,信用社有更多的资金用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成立县级统一法人后,授信额度增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所需的较大额度的资金在更大程度上得到满足;由于统一法人后,县联社统一提取准备金,统一核销呆坏账,过去的风险社支付压力减小,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更有可能得到金融支持。

(二)不利影响

1、农村信用合作社自身发展的需要使其偏离合作金融方向。

我国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资金投入不足,资金回报率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总的方向就是要增加农村资金投入,建立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完善的金融体系。信用社作为农民的金融合作组织,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承担着为农业、农民、农村服务的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农业是弱质产业,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都很大,比较效益低,如果信用社的资金大量投入农业,必然造成资金回报率低、回收难。信用社改革后,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信用社自身的发展无论从其本身吸收股本、扩大规模,还是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经营风险来看,都不愿意把大量资金投入农业领域。所以,农村信用社有着烈的离农倾向。出现了中央要支农、地方要发展、监管部门要防范风险、农信社要生存的矛盾。

2、信用合作社资金非农化倾向。

目前,我国以合作制形式存在的农信社大多有着大量不良资产,亏损严重,资不抵债。鉴于信用社经营资产不良状态,没有人愿意入股。而且,落后地区的农民相当贫困,很少有货币财产,靠他们入股集资,是达不到开办农信社的标准的。落后地区,有钱的人不需贷款,不愿意入股信用合作社;无钱的人想贷款但没有钱入股。这就决定了农村信用社的资金筹集只有走股金资本化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补充资本金,维持信用社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出现了合作金融的性质与股金资本化之间的矛盾。在资金的运用上,成立县级统一法人后,县联社与基层社的权力配置发生了变化,基层社的经营自主权变小了,原来,基层社可以根据本地情况,确实贷款的对象、期限与额度,现在,受到县联社的制约,对要地急需资金的农户和经济组织难以及时给予支持。基层社的贷款授权一般在10万元以下,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最多也不超过5万元,对最大的一宗客户贷款余额不得超过信用社资本总额的30%。那些最缺资金的农户和企业得不到及时的资金支持。所以,信用社资金筹集与使用都有非农化倾向。

3、地方政府管理导致行政干预信用社发展。

省级人民政府要坚持政企分开的原则,对信用社依法管理,不干预信用社的具体业务和经营活动,不把对信用社的管理权下放给地(市)、县、乡政府。实际上,在地方政府有管理权的情况下,信用社的人事权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要保证其不对信用社进行干预是非常困难的,农村信用社很容易成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因此,信用社的新一轮亏损及金融风险无法避免。目前,我国各级地方政府财政吃紧,债务缠身,所以,大有挖东墙补西墙之势,尽管他们也知道信用社的亏损再也不可能再由中央政府埋单,但在情急之下,也管不了那么多,毕竟发展是第一要务,不投资哪来发展?哪来gdp增长?而且,在当地出现社会稳定问题时,就更管不了将来的亏损,将来的问题只有留待将来慢慢去解决,他们必须利用手中的权力来解决目前的问题。在经济发达地区,财政状况要好些,筹集资金也相对容易,这些问题还不明显,但在落后地区、贫困地区就十分严重,因为除了信用社有可挪用的资金外,地方政府没有别的渠道来解决燃眉之急。

三、以服务“三农”为导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农村信用社作为由广大农民群众自愿入股组成的金融组织,根在农村,在农民。解决好“三农”问题,既是农村信用社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又是党和国家赋予农村信用社的重要社会职责。50多年来,农村信用社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今已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成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持力量,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必须把自身发展同做好支农工作、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居民非农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新情况结合起来,依托政府组织,发挥自身优势,找准支农着力点,创造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点。

(一)转换农村信用社的营销理念,积极探索为“三农”服务的新方式。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发展较好的省份的共同点在于,在经营中能真正立足于“三农”,端正经营方向,对支农方式进行创新,积极拓展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空间。各地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实际,要求选择不同的服务方式,因地制宜地确定各地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投向、贷款方式、对农户的授信额度,积极探索金融支持农村生产力发展和为广大群众根本利益服务的新方式。首先,应该准确把握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按照优先“三农”的原则有效配置信贷资产。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应优先用于满足农民种养业的有效资金需求,剩余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农民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等多种经营活动,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有富余的,可适度支持辖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有销路、效益有保障的中小企业。其次,要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变化的新特点,制定分类指导措施,创新支持方式。如对符合贷款条件的种养大户、品牌农业、产业化组织、个私经济组织,可以分别实行支农信贷卡、联保贷款、一次性贷款授信、评优授信等方式,确保信贷支农。第三,应根据经济变化的新需求,强化服务功能。如创新贷款品种、增加服务手段、转变服务方式、提供市场信息等。第四,加快改革步伐,突破机制障碍。通过加快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的改革,确保内部机制改革和扶持政策逐步到位;通过建立约束与激励机制、内控机制、创新信贷管理机制等,提高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效益、管理效益和经营效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立足于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业务创新和内部管理的突破。

1、要继续重点发展传统业务。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人缘、地缘、点多面广的优势,实行全员营销。狠抓存款,壮大资金实力。盘活贷款存量,创新贷款业务。坚持走以“农”为本,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农业产业发展的“特色”路线。

2、要在拓展中间业务方面寻求突破。进一步增强和完善信用社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信用社在农村和城区的网点优势,积极争取开办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委托业务和代收代付业务,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宣传营销活动,向社会推介服务项目和业务品种。加快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形成完备的支付交易结算系统和金融信息系统,为中间业务发展创造技术和信息条件。

3、要在加强内控建设与执行方面有质的转变。要强化内部控制措施,使内控真正成为农信社内部管理的重要环节。

4、要培育有理性的控制权代表——农村信用社分散股东的代理者——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是一个专家化的群体,代表农村信用社的自然人投资者行使资本经营权或所有权,一是有能力参与公司治理,可以克服农村信用社众多单个自然人股东行权能力不足或无行权能力的问题;二是机构投资者集农村信用社众多小额投资者的资本,股权集中度较高,也具备参与农村信用社治理的条件。因此,可以认为,农村信用社领域机构投资者的出现,将是农村信用社内部治理的历史性转折。

(三)做大作强农村信用社必须依靠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一是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明确发展思路,加快县域和农村经济发展。应从区域优势、资源优势、比较优势着眼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绿色农业,支持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拉长农村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农村经济。从发展生态旅游业,支持小城镇建设入手。引导农村信用社资金与农业科技、市场信息相结合,为农村信用社资金投放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二是要积极支持农村信用社做好增资扩股和壮大资金实力工作。地方政府应加强协调和指导,出台相应措施,引导和鼓励农民、城镇居民、工商企业、民营资本等民间资本投资农村信用社,以不断扩大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为加大信贷“支农”力度提供资金保障。

三是要大力整治信用秩序,培育和建设良好的信用环境。要把信用环境纳入打造诚信政府这一系统工程,像抓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工程那样,积极推动创安工作,深入开展创建信用乡(镇)、信用村活动。把打击逃废债务、保护债权纳入创建农村信用工程,凡涉及到农村信用社债权的企业改制,相关农村信用社要参与企业改制全过程,防止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悬空金融债权。要抓住源头治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协助农村信用社清收地方政府及村、组贷款和县直单位干部职工的逾期拖欠贷款,对蓄意不还的“钉子户”进行惩戒,以良好的信用环境为县域金融保驾护航。

第五篇:农村信用社关于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

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经验交流

在21世纪的发展征途中,信用社应抓住机遇,瞄准市场,密切关注广大中小企业的多元化金融服务的要求,努力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创新金融工具和品种,强化综合服务功能,与关心和支持三农和中小企业发展的社会各界携手并进,共同开辟中小企业的便利融资绿色通道。

(一)指导思想

坚定不移地践行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面向“三农”和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其发展目标应该以改革经营机制、优化业务流程和创新管理方式为核心,有效激活区域支行经营活力,不断加大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的投入总量和工作力度,努力提高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的运作效率和水平,切实提升“三农”和中小企业业务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农业银行在县域商业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

(二)基本原则

1、服务县域,加大投入

要突出“三农”和中小企业在全行改革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全面系统地推进“三农”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合理安排各项经营资源,保障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的投入,促进“三农”和中小企业业务优先发展。

2、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资源、市场发育等方面的状况,区分不同地区、不同客户和不同类型的业务,因地制宜、方式多样,灵活性地开展“三农”和中小企业业务。

3、突出重点,逐步推进

在拓展“三农”和中小企业的金融市场中,必须有选择,有重点,搞精品工程。在业务发展上应确定各阶段工作的重点区域、重点业务和重点客户。在资源配置上向重点区域、产行业和客户倾斜。随着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市场环境的改善和产行业的成熟,再逐步扩大支持的范围和重点。

4、讲求效益,防范风险

在支持“三农”和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讲求银行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务必坚持商业化运作,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增强风险管理能力,实现商业性可持续发展

(三)具体做法

信用社要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把做好当前信贷工作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作为一项严肃政治任务,坚定不移地把支持“三农”和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宗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不折不扣地履行好信用社的神圣职责,以创造优质高效的信贷服务新水平来检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成效。

(一)以支持和服务“三农”为宗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信用社作为农村信贷资金供给主体,对“三农”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信用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服务‘三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市场定位,以更好的服务、更高的效率、更符合广大农户需求的信贷业务品种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发展,在继续抓好支农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的同时,积极探索发展农田设备、农民住宅、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订单等抵押贷款,把农民拥有各种资产和权利转变为发展生产、扩大规模经营的“真金白银”,以及重点支持“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以此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商业化的农业生产经营,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互动、和谐发展。

(二)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双百工程”所需配套贷款。我们信用社在保持信贷总量合理均衡增长的前提下,一定要切实优化信贷资金结构,科学配置信贷资源,注重保证手续齐全,积极支持符合国家信贷投向的优质项目、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和民生工程等领域,对符合项目开工和建设条件的“双百工程”所需配套信贷资金及时予以支持,同时要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和项目单位的沟通协调,及早介入项目的调研、评估和核定资金投放工作,对资金启动量大的项目,可采取银团、社团贷款方式,加快信贷投放进度,为“双百工程”提供有效信贷支撑,确保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支持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我们信用社要落实开展“服务企业年”的具体举措,对防城港市辖内的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逐户建立客户信息档案,组织派员跟踪调查,掌握客户资金需求,进一步强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六项机制”,调查了解中小企业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提高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支持中小企业拓展新市场,增强中小企业产品具有竞争力和市场潜力。

(四)支持就业、助学、残疾人员、返乡农民工等改善民生性信贷支持。根据最近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人民群众得实惠是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更好地服务群众,让信用社成为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金融使者”。因此,我信用社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大力推进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目标,安排贷款支持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残疾人、返乡农民工等重点就业人群进行创业,以此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把支持创业贷款办成防城港市区信用社又—个业务品牌。

(五)积极支持消费信贷市场。我信用社要落实扩大消费的信贷投放新举措,切实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围绕住房、家电、教育、旅游等与民生相关联产业的信贷消费,加大消费信贷产品创新力度,改进消费信贷业务办法,积极支持启动贷款,以此拉动市场消费尤其是拉动农村扩大消费。

(六)进一步支持产业科学转移创效益。我信用社在支持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要转变观念,支持出口信贷业务,如支持一批具有高附加值的出口拳头产品、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产品加工、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和外贸出口等等,推动具有地方特色的拳头产品走出国门,抢占市场,创造外汇,以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信心同在。如果不转变经营理念,无法适应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的需要,则会阻碍发展。因此,我们信用社要从容应对金融危机,以变应变,化消极为积极,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认真贯彻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发展良好势头”的重要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强化支农宗旨,巩固支农主力军地位;强化信贷营销,创新信贷运作机制,继续做大做强信贷总量。着力加大金融创新,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提升。

下载**区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纪实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区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纪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滨城区农村信用社心贴心服务三农(最终版)

    滨城区农村信用社心贴心服务三农 导语:今年以来, 区农村信用社充分发挥金融支农主力军作用,做到市场早调查、措施早到位、资金早发放,心贴心服务助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解说......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合作银行)倾力支持“三农”纪实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合作银行)倾力支持“三农”纪实 信息来源: 作者: 本站收录时间: 2007-6-15 点击数: 12252 金融之花盛开在希望的田野上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合作银行)倾力......

    农村信用社怎样支持三农

    农村信用社怎样支持“三农” 中国金融界网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和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时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

    邮政局开展农资配送业务服务三农纪实

    文章标题:邮政局开展农资配送业务服务三农纪实把希望的种子撒遍乡村__省__市是一个工业基础薄弱,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县级大市,农村人口多,邮政服务面积广,在很大程度上给邮政的发展......

    践行群众路线服务“三农”活动纪实[大全五篇]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m 9 践行群众路线服务“三农”活动纪实一、践行群众路线 主动服务“三农”xx市xx区工商局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积极开展“下基层、解民......

    服务“三农”是农村信用社永恒的发展主题

    服务“三农”是农村信用社永恒的发展主题农村信用社作为由于大农民群众自愿入股组成的金融组织,根在“三农”,宗旨是服务“三农”。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农村信用社必须利用......

    农村信用社立足三农真情服务演讲稿(共5篇)

    农村信用社立足三农真情服务演讲稿在今天的演讲之前,我先为大家讲一段发生在我们身边最平凡的故事:十月份的一天下午,正当我们准备下班结账的时候,一位中年男子手里提着一个红色......

    提高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能力(共5则范文)

    提高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能力 周 密 2013-05-15 10:42:11来源:人民日报2013年05月07日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典型代表,积极发挥集中农村闲散资金、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