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加快推进以“四统一”为基础企业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对加快推进以“四统一”为基础企业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为进一步提升企业软实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加快推进以“四统一”为基础的企业文化建设,××供电公司于近期开展了企业文化特质千人问卷调查活动。本次调查一共下发问卷1126份,收回1106份,问卷采取无记名调查方式,调查对象涵盖公司安全生产、资产经营、企业管理、党群工作等各条战线,具有较强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根据调查情况,结合工作实践,现就进一步推进基层供电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粗浅的分析和思考。
一、对企业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
1、宣贯力度较大,认知程度较高。在公司对企业文化理论的大力宣贯下,公司的文化强企战略得到了公司员工的广泛认同,76.67%的人认为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和自己有直接关系,超过85%的人认为企业文化对促进企业发展有比较大甚至非常大的作用。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程度较高,但在对企业文化认识的全面性和深刻性方面有所欠缺,50.45%和11.48%的受调查者表示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企业文化知识,50.09%的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管理理念,38.07%的人认为是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2、文化传统丰富,社会形象良好。员工对于公司优秀文化传统的认识较全面,近半的人认为公司最大的特色在于服务领先,过半的人认为公司的文化传统是爱岗敬业,选择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开拓创新的人数也都超过1/3。公司的企业责任感和社会形象也得到了员
1工的高度认同,超过80%的人认为公司在社会中的形象是服务优质、值得信赖、积极进取。
3、领导以身作则,管理制度完备。超过80%的人认为其所在的单位或部门领导在率先垂范、积极倡导企业精神和宗旨方面做得比较好和非常好。同时,员工比较认同公司的制度文化建设,57.87%的人认为公司的绩效考核制度基本完善,65.82%的人认为公司的管理制度基本完备。由此也可见公司在文化治企上的实践基本得到了员工的广泛认同。
4、精神风貌积极,进取意识强烈。过半的人认为企业改革和发展带来的工作压力比较大,但超过70%的人希望接受更大难度和压力的工作挑战,公司员工精神风貌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同时,公司员工更为关注自身素质的提升以应对企业的改革与发展,90%以上的人表示希望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能有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
5、价值取向一致,发展目标明确。公司员工的价值取向与国家电网公司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比较吻合,多数员工认为公司未来的价值观应该加强以下内容:以人为本(52.62%)、不断创新(40.24%)、诚信经营(35.08%)、开拓进取(28.57%)、社会责任(22.15%)、无私奉献(17.81%);绝大多数员工认为公司的企业战略目标是打造“一强三优”的现代公司,为员工提供发展空间、创造效益、奉献社会,可见员工对公司发展目标认识较为明确清晰。
二、对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在公司领导的有力组织下,在全员的共同参与下,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1、企业文化理论宣贯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公司员工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在深刻性和全面性上来说仍有所欠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自身企业文化的凝炼和推广。同时,近半的人希望公司举办更多文体活动,这也反映了职工在精神文化方面的迫切需求。
2、企业文化的制度落实和执行有待进一步加强。有些员工认为公司企业文化落地不够,主要表现为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体系,公司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在实质性的推广和应用上有待加强。
3、员工的个人价值取向有待进一步引导。过半的人认为公司的企业使命应该包括为员工提供发展空间,认为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途径是提高员工素质,这充分反映了现代企业员工要求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公司要在促进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的同时,促进员工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的融合。
4、员工的工作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创新精神作为现代企业文化的重要标志,需要从管理上、行为上、制度上等各方面进行贯彻和落实。调查显示,公司在支持和鼓励创新方面的认同率达80%。但在问及公司目前最缺乏的精神时,选择创新精神的人最多
(32.19%),这充分说明,公司支持和鼓励创新,但是员工工作创新意识还不够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公司的快速发展。
三、对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我们认为,要进一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对国家电网公司核心价值观、发展目标、发展战略以及管理标准的宣传和贯彻,真正从企业的生产上、经营上、服务上、管理上以及文化上做到“四统一”,促进企业又快又好发展。
1、要坚持突出特色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对不同企业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建设企业文化必须突出自身个性特色。要在“四统一”的基础上,一方面大力普及国家电网公司的企业文化理念,另一方面结合行业特色和地域特点,充分整合提炼公司优秀文化传统,系统策划、整体设计,推出具有公司个性特色的文化体系。同时要继续加大对公司既有文化品牌和子文化、亚文化的培育推广力度,使公司文化建设形成品牌突出、特色鲜明的发展态势。
2、要坚持融入中心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中心进入管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突出文化的管理属性,将以“四统一”为基础的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夯实安全基础、深化优质服务、推进“四化”管理、构建和谐企业的重点任务之中,通过文化的渗透提升管理水平,通过管理的创新深化文化建设,把文化管理融入到工作细节当中,实现公司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有力提高企业文化的落地程度。
3、要坚持以人为本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企业发展之本。要坚持把公司员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使每一位员工都充分参与到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中来。让公司优秀的企业文化给每位员工带来巨大的精神动力,真正做到企业文化深
入人心,实现文化管企、文化治企、文化兴企。同时,要加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做好员工困难帮扶工作,积极探索员工心理疏导长效工作机制,让员工真正感受到企业如家的温暖。
4、要坚持长抓不懈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和凝炼的过程,伴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企业文化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要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要建立健全公司企业文化领导机构和相应运行机制,加大企业文化建设的软硬件投入,提供必要的人、财、物保证。要不断健全考评激励机制,按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要求,建立企业文化建设考核办法,完善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从制度层面上确保企业文化建设常态运行。
5、要坚持不断创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创新是一个企业振兴发展的希望所在,培育创新精神应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新的着力点。要在机制、管理、服务、市场开拓及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大胆进行创新,坚持以创新求发展的工作思路,激活企业经营文化、管理文化等子文化的活力。以庆祝建国60周年等为契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专题活动,充分发挥各种员工业余文体协会的功能,打造文化活动精品和文化原创精品,深化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企业文化多元化、纵深化发展。
6、要坚持系统培训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经常化的工作,必须有一支高素质、较稳定的企业文化建设队伍进行规
划、设计和落实。要不断提高公司系统各级领导干部的企业文化建设专业素养和文化管理能力,从政策上扶持、从制度上支持、从感情上关心企业文化建设骨干的培养和成长,努力建设一支品位高、观念新、素质全、能力强的企业文化建设骨干队伍。要充分利用公司各种媒介平台,对企业文化知识和公司企业文化理念进行广泛和深入的贯彻普及,提高公司全体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度,增强公司整体企业文化素质,促进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有效落地。
第二篇:以“四统一”活动推进企业“两个转变”心得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供电企业软实力的集中反映,是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从建设向管理发展的重大转折,是事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重大而深远。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以“诚信、责任、创新、奉献”为核心价值观的“四统一”(统一价值观、统一发展目标、统一品牌战略、统一管理标准)的优秀企业文化,为加快实现“两个转变”,促进“四化”工作,推进供电企业科学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作为基层供电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四统一”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不折不扣地推进统一的优秀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科学发展,进一步深化“两个转变”,推进“四化”工作,加快“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加强和改进企业管理,提高“国家电网”品牌价值,提升公司的软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供电公司作为电力企业大家庭一员,肩负为××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可靠能源的重任,在促进××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兴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发挥骨干、导向、示范和表率作用,迫切需要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方面体现供电企业的主流水平,为深化“两个转变”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一、加强教育引导,培育优秀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
当前,××供电公司发展进入再上新台阶的时期,加快推进“两个转变”,深化以集团化运作为核心的“四化”工作,加强人财物的集约化管理、建设统一坚强××电网的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统一的优秀企业文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供电企业要站在企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企业文化“四统一”主题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和现实紧迫感,认真组织开展企业文化“四统一”主题实践活动,全面推进公司优秀企业文化建设。一是实现价值观统一。供电企业基本价值理念体系是企业统一的价值观,必须用统一的价值观指导公司工作,贯彻到公司各单位,落实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融入到公司工作的各个方面;二是实现发展目标统一。供电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是公司上下统一的目标,企业各部门、各单位在各项工作中围绕公司统一的目标开展工作,全面推行目标管理,上下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责任同担;三是实现品牌战略统一。供电企业上下实施统一的“国家电网”品牌战略,开展统一的“国家电网”品牌建设,塑造统一的“国家电网”品牌形象;四是实现管理标准统一。全面推进管理标准化建设,建立公司统一的管理标准体系,是实现公司各项工作的标准化管理。企业员工必须强化“一个国家电网”观念,树立“我是国家电网人”意识,推进以公司基本价值理念体系为核心、以“四统一”为基础的优秀企业文化建设;全面强化目标管理,促进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规范使用公司vi手册,统一策划品牌建设活动,提升品牌价值;全面完善公司管理标准,优化公司管理和业务工作流程,提高公司管理效率效益,促进公司科学发展。充分发挥宣传载体在企业文化宣传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公司网站开辟企业文化“四统一”主题实践活动”专栏,广泛宣传开展企业文化“四统一”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干部员工准确把握“四统一”的基本内涵和目标要求,明确什么是企业文化“四统一”,为什么要建设以“四统一”为基础的优秀企业文化,怎么建设以“四统一”为基础的优秀企业文化,引导员工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建设以“四统一”为基础的优秀企业文化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不断深化“两个转变”,为推进公司的健康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中心组学习、政治学习、知识培训、征文演讲等一系列的学习教育及主题实践载体,宣传核心价值观、发展战略、行为规范等,积极引导职工正确领会“四统一”的丰富内涵,提高职工建设以“四统一”为基础的优秀企业文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用“四统一”凝聚公司干部职工的思想、智慧和力量,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优秀的、能够适应企业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基层干部队伍;在实际的工作中,对内提高职工素质,对外搞好优质服务,全面推进管理标准化建设,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履行社会责任,牢固树立认真负责的国企形象、真诚规范的服务形象、严格高效的管理形象、公平诚信的市场形象、团结进取的团队形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优秀“国家电网”品牌形象,有力推动企业的和谐发展。
四、全面推进“四统一”,进一步深化企业“两个转变”
统一的优秀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作为供电企业必须持之以恒。供电企业要把干部员工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国家电网公司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建设以“四统一”为基础的优秀企业文化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不断深化“两个转变”。
一是必须建立和完善符合国家电网公司价值观要求的文化理念和工作机制,树立决策的节约是最大节约的观念,要善于在决策过程中审慎思辨,立足于解决根本性问题,追求更优的整体效益,进一步明确顺应“两个转变”的电网建设和管理的战略思维,切实提高企业发展水平。同时要努力培育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以此引导和规范员工行为,把国家电网公司“四统一”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落实到深化企业的“两个转变”的实际行动中。
二是努力适应××县经济高速发展的用电需求,以新的思维加强电网建设,完善××电网网架的建设规划,努力实现××电源电网布局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进一步提高电力部门服务地方经济的影响力。
三是落实“集约、规范、公开”的工作要求,改进企业管理方式,进一步加强各部门工作职能管理,实现“集约要体现,管理不紊乱”的目标。
四是公司领导班子带头倡导“四统一”企业文化、带头认真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重要决策即时公开,接受监督,强化执行,开展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运行的动态管理,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把公司各项工作都置于阳光下运行,接受群众的监督。
五是进一步增强企业文化的穿透力、影响力和震撼力,加强公司系统管理和业务流程的统一、规范,实现集约化目标,加强人财物的集约化管理,提升公司的软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企业文化的穿透力、影响力和震撼力。
第三篇:以“四统一”活动推进企业“两个转变”心得
以“四统一”活动推进企业“两个转变”心得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供电企业软实力的集中反映,是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从建设向管理发展的重大转折,是事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重大而深远。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以“诚信、责任、创新、奉献”为核心价值观的“四统一”(统一价值观、统一发展目标、统一品牌战略、统一
管理标准)的优秀企业文化,为加快实现“两个转变”,促进“四化”工作,推进供电企业科学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作为基层供电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四统一”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不折不扣地推进统一的优秀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科学发展,进一步深化“两个转变”,推进“四化”工作,加快“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加强和改进企业管理,提高“国家电网”品牌价值,提升公司的软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供电公司作为电力企业大家庭一员,肩负为××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可靠能源的重任,在促进××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兴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发挥骨干、导向、示范和表率作用,迫切需要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方面体现供电企业的主流水平,为深化“两个转变”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一、加强教育引导,培育优秀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
当前,××供电公司发展进入再上新台阶的时期,加快推进“两个转变”,深化以集团化运作为核心的“四化”工作,加强人财物的集约化管理、建设统一坚强××电网的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统一的优秀企业文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供电企业要站在企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企业文化“四统一”主题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和现实紧迫感,认真组织开展企业文化“四统一”主题实践活动,全面推进公司优秀企业文化建设。一是实现价值观统一。供电企业基本价值理念体系是企业统一的价值观,必须用统一的价值观指导公司工作,贯彻到公司各单位,落实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融入到公司工作的各个方面;二是实现发展目标统一。供电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是公司上下统一的目标,企业各部门、各单位在各项工作中围绕公司统一的目标开展工作,全面推行目标管理,上下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责任同担;三是实现品牌战略统一。供电企业上下实施统一的“国家电网”品牌战略,开展统一的“国家电网”品牌建设,塑造统一的“国家电网”品牌形象;四是实现管理标准统一。全面推进管理标准化建设,建立公司统一的管理标准体系,是实现公司各项工作的标准化管理。企业员工必须强化“一个国家电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http://www.xiexiebang.com网”观念,树立“我是国家电网人”意识,推进以公司基本价值理念体系为核心、以“四统一”为基础的优秀企业文化建设;全面强化目标管理,促进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规范使用公司vi手册,统一策划品牌建设活动,提升品牌价值;全面完善公司管理标准,优化公司管理和业务工作流程,提高公司管理效率效益,促进公司科学发展。充分发挥宣传载体在企业文化宣传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公司网站开辟企业文化“四统一”主题实践活动”专栏,广泛宣传开展企业文化“四统一”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干部员工准确把握“四统一”的基本内涵和目标要求,明确什么是企业文化“四统一”,为什么要建设以“四统一”为基础的优秀企业文化,怎么建设以“四统一”为基础的优秀企业文化,引导员工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建设以“四统一”为基础的优秀企业文化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不断深化“两个转变”,为推进公司的健康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中心组学习、政治学习、知识培训、征文演讲等一系列的学习教育及主题实践载体,宣传核心价值观、发展战略、行为规范等,积极引导职工正确领会“四统一”的丰富内涵,提高职工建设以“四统一”为基础的优秀企业文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用“四统一”凝聚公司干部职工的思想、智慧和力量,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优秀的、能够适应企业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基层干部队伍;在实际的工作中,对内提高职工素质,对外搞好优质服务,全面推进管理标准化建设,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履行社会责任,牢固树立认真负责的国企形象、真诚规范的服务形象、严格高效的管理形象、公平诚信的市场形象、团结进取的团队形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优秀“国家电网”品牌形象,有力推动企业的和谐发展。
二、把握目标要求,扎实推进“四统一”主题实践活动
供电企业在贯彻落实好“四统一”活动,必须准确把握活动的目标要求,坚持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文文化、制度文化、保障措施等方面着力统筹推进。在精神
文化方面,要建立与国家电网公司统一的企业文化,树立“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弘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建设企业文化精品工程,提升国家电网公司的品牌形象。在物质文化方面,同时,要充分发挥各种宣传载体的重要作用,明确“什么是企业文化‘四统一’”、“为什么要建设以‘四统一’为基础的优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四
统一’与‘感恩文化’的关系”等内容,组织开展企业文化自查活动并落实整改措施;以“四化”工作为抓手,推进企业文化“四统一”。积极引导干部员工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提高建设以“四统一”为基础的优秀企业文化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要及时做好有关主题实践活动的信息报送工作,将活动过程中的优秀文化案例、文化故事及文化成果积极在各级相关媒体上投稿,增加“国家电网”品牌的宣传力度。在全面推进企业文化环境建设中,在行为文化方面,要规范员工行为,加强执行力建设,引导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提高员工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在制度文化方面,要建立企业文化建设激励考核制度,用制度固化文化。要通过科学的制度宣扬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积极探寻将制度提升到文化层面的实现方式,逐步完善细化企业文化“四统一”基本要求,及时落实企业文化“四统一”的工作措施,要充分利用媒体专栏和自办媒体搞好宣传教育,结合实际制定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学习培训,推动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建,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和源泉。
三、注重实践效果,以“四结合”推动“四统一”活动
在开展“四统一”活动中,供电企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实现公司“两个转变”,深化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这一主线,立足于流程管理和精益管理,整合公司的规章制度体系和工作标准,构建职责清晰、整体协调、运转高效的管理体系的标准化建设部署,清理不符合企业文化“四统一”要求的文件和管理制度,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四统一”与管理标准化的深度融合,建立和完善与企业文化“四统一”要求相适应的工作机制。促进企业科学发展,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加快“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一是与企业中心工作相结合。把企业文化“四统一”渗透到推进公司发展、安全生产、营销服务、企业管理、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各个实践环节上,融入到公司的规章制度和员工的行为规范之中,用优秀的文化,推动公司科学发展。二是与加强作风建设相结合。作风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治本作用、制度管理上的长效作用,以本部作风建设为龙头,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为企业发展注入“精、气、神”。三是与管理创新相结合。全力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省市公司实施“两个转变”的决策部署,积极建立和完善符合国家电网公司价值观要求的文化理念和工作机制,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省市公司关于企业管理的“集约、规范、标准、公开”的工作要求,切实转变管理观念,改进管理方式。认真组织实施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建设,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在推进企业文化“四统一”过程中深化全员绩效考核。全面落实“过紧日子”的各项措施,堵塞企业管理漏洞,建立集约化、专业化的管理体制,建设创新型供电企业。四是与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相结合。要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四好”领导班子、文明单位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员工争做文明职工、树文明新风,使企业文化建设以“硬指标”提升“软实力”。紧密围绕“四个服务”宗旨,把责任理念融入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实践中。每名员工都应把对国家负责、对企业负责、对岗位负责作为日常行为准则,强化责任意识。大力推进“内质外形”建设,深化国家电网视觉识别系统应用,规范营业场所标识使用,全方位塑造和传播国家电网品牌,有力推动企业的和谐发展。
四、全面推进“四统一”,进一步深化企业“两个转变”
统一的优秀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作为供电企业必须持之以恒。供电企业要把干部员工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国家电网公司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建设以“四统一”为基础的优秀企业文化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不断深化“两个转变”。
一是必须建立和完善符合国家电网公司价值观要求的文化理念和工作机制,树立决策的节约是最大节约的观念,要善于在决策过程中审慎思辨,立足于解决根本性问题,追求更优的整体效益,进一步明确顺应“两个转变”的电网建设和管理的战略思维,切实提高企业发展水平。同时要努力培育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以此引导和规范员工行为,把国家电网公司“四统一”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落实到深化企业的“两个转变”的实际行动中。
二是努力适应××县经济高速发展的用电需求,以新的思维加强电网建设,完善××电网网架的建设规划,努力实现××电源电网布局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进一步提高电力部门服务地方经济的影响力。
三是落实“集约、规范、公开”的工作要求,改进企业管理方式,进一步加强各部门工作职能管理,实现“集约要体现,管理不紊乱”的目标。
四是公司领导班子带头倡导“四统一”企业文化、带头认真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重要决策即时公开,接受监督,强化执行,开展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运行的动态管理,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把公司各项工作都置于阳光下运行,接受群众的监督。
五是进一步增强企业文化的穿透力、影响力和震撼力,加强公司系统管理和业务流程的统一、规范,实现集约化目标,加强人财物的集约化管理,提升公司的软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企业文化的穿透力、影响力和震撼力。
第四篇:,,加快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建设调查思考&对于全市廉政文化建设情况调查与思考
篇
加快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调查思考& 最新关于全市廉政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篇一:
一、当前农村精神文化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消极腐朽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行为肆意在农村沉渣泛起。
(二)长期贫瘠的精神文化生活,助推了各类教会的快速发展。
(三)基层文化重视程度不够,群众思想价值观念日趋复杂多元。
二、解决路径:让文化礼堂成为新时代农民群众的精神殿堂。
(一)因地制宜“建”,彰显区域特色。
(二)因势利导“管”,提升运行质量。
(三)因众定制“用”,提升群众幸福感。
(四)文 因材施教“育”,筑牢文 化根基。
三、进一步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的建议与思考 (一)突出主体,精神为魂,强化农村文化礼堂的功能定位。
(二)突出主线,内容为先,强化文化礼堂的内涵建设。
(三)突出主题,活动为要,强化农村文化礼堂的载体创新。
篇二:
一、廉政文化建设成效
二、廉政文化积极作用明显 三、存在的问题 四、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化无疑是先导和引领。乡村文化作为一种植根于乡村生活、迥异于城市文化的传统文化形态,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强烈人文色彩,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让每个乡民真切地体会到“根脉”,寻找到乡愁。费孝通先生曾言,泥土是乡人的生命。乡愁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绵延一生的文化记忆。乡愁在,人生尚有来处;记忆在,乡情仍有归途。如何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保护乡村风貌,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愁记忆?这理应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一道“必答题”。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文化地标、精神家园”定位,打好“建、管、用、育”组合拳,全面推进文化大礼堂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建成文化大礼堂23家,正在建设51家,逐渐成为老百姓延续乡情乡愁、凝聚民风民心的“精神家园”。
一、当前农村精 神文化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消极腐朽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行为肆意在农村沉渣泛起。
当前,封建迷信活动在农村地区呈泛滥趋势,一些农民在宗教中寻找精神寄托,把自己过上富足的生活归因于受到神灵的庇护,而不是党中央的惠民政策,这直接影响到党在农村工作的开展以及党的事业的发展,也给一些非法宗教、邪教组织提供了可乘之机。这些非法宗教、邪教组织打着合法宗教的旗号,肆意散播蛊惑人心的言论,对农民的精神世界造成侵蚀,使一些思想觉悟不高的农民拒绝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与此同时,随着宗教在农村地区的快速发展,很多封建迷信活动死灰复燃,唯心主义有神论思想在农村蔓延滋长,在一些地方,重修祠堂、庙宇等成为时尚,严重干扰了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据统计显示,全县 60 岁以上老人约 23.2 万人,其中农村留守老人约 6
万人,加入教会的人数多达 3.7 万,约占全县老人总数的 16%,且呈现增长趋势。
(二)长期贫瘠的精神文化生活,助推了各类教会的快速发展。
长期以来,“政府送餐”成为基层文化活动的常态,从道具、舞台到服装、演员均由政府包办,基层干部没有变“送餐”为“点餐”的意识,更没有引导和培训群众自己动手做“快餐”。由于“菜不合胃口”,群众对“送戏下乡”等文化活动不感兴趣,常出现“台上演员比台下观众还多”的尴尬局面。虽然探索组织地方自产的“周末大舞台”等,但因各种原因,缺乏持久吸引力,群众多以扑克掼蛋、打小麻将日常娱乐。虽然各村都配备了农家书屋,但绝大多数是“金屋藏娇”。由于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致使部分群众转向宗教寻求慰藉。以立仓镇陆瓦房村为例,该村离市区较远,居民大多务农,户籍在册3700多人,但常住居民仅1800多人,且以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和儿童居多,固定信教群众达200多人。
(三)元 基层文化重视程度不够,群众思想价值观念日趋复杂多元。
乡村承载乡愁,是许多人的精神原乡。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有些地方经济发展了,文化却荒芜了,乡村文化短板日益突出。有的把乡村文化建设简单等同于文化墙,忽视对村民的文化培训,一些老艺人、老匠人手头的手艺、民俗无人传承。有的村小楼建起来,环境美了,却没有富脑袋,市场经济追逐私利的特性,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农村群众原本淳朴善良的本真,代表正能量的道德约束力越来越微弱,金钱和权势在社会价值评价的权重上升。调查显示,有42%的农民赞同“想办法同时实现集体和个人利益”,只有9%的人选择“牺牲个人利益,成全集体利益”,74%的人认为“有钱好办事”,38%的人
认为“有钱就有地位”,43%的人认为,当前农村缺乏创业精神,妄自菲薄、小富即安等思想严重,78%的村民选择“赚钱后盖房娶妻”,只有7%的村民选择“积累资金,扩大生产”。
二、解决路径:让文化礼堂成为新时代农民群众的精神殿堂。
2016年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以来,×××县围绕“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功能定位,打好“建管用育”组合拳,打造了集文体娱乐活动、思想道德建设、知识普及为一体的农村文化服务综合体,已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一)因地制宜“建”,彰显区域特色。
农民文化大礼堂的建设,首先要弄清楚建在哪,怎么建?选址定位上,应优先考虑人口相对集中、交通便利的位置。功能定位上,不管改建、扩建还是新建,布局应寻求村民文化需求与上级要求的契合点,以实用便民为原则。在区域特色方面,可利用辖区资源禀赋,广泛收集村史村情、乡风民俗等历史资料,合理布局展示。
目前,全县 23 个省级美丽新村均按照标准建了各具特色的文化礼堂。文章系壹号秘书微信公众号原创发布,侵权必究。比如,×××乡村文化大礼堂,设置了村民自治模块(党群活动中心、乡贤议事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应急广播室等)、文化娱乐模块(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文化讲堂模块及大礼堂模块。×××村文化大院,设置了综合文体广场模块(配置必要的户外健身器材和大舞台,供体育健身、文艺演出、露天电影放映等活动使用);文化墙模块(可展示村史村情、先贤故事、家谱家训、村规民约、好人榜等内容);乡贤展览室;居家养老活动中心等功能。×××社区文化大院,不仅具备公共服
务、居家养老,还建有北冡文史馆,让人们参观学习的同时,记住×××的历史根脉,在历史穿越中领略×××的沧桑巨变。更可贵的是,乡贤自建文化大院,带动群众自娱自乐。如×××社区文化能人王佑斌,利用 20 年前办日化工厂留下的 48 间房子,经过简单装修整理,无偿为乡邻办起集休闲、娱乐、健身、阅读于一体的佑斌文化大院。如今,遍布全县农村的大化大礼堂,就像一束束火炬照亮乡村大地,滋润群众心田。
(二)因势利导“管”,提升运行质量。
在推动文化阵地建设中,规范制度是关键。2016年9月,县政府较早编制了《×××县文化礼堂五年建设规划》,对全县文化礼堂布点做了总体规划设计,明确了各乡镇(街道)文化礼堂建设路线图和时间表。同时,先后印发了《×××县文化礼堂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县文化礼堂建设考核细则》《×××县文化礼堂星级评定管理办法》《×××县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实施方案》等5个规范文件,使文化礼堂建设工作更具方向性和指导性。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机制,如经费保障、活动开展、队伍建设等,为文化礼堂“定规矩”。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在管理经费方面,采取县级财政拨一点、乡镇财政补一点、村级能人捐一点的模式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建立专项基金,确保转款专用。探索长效管理机制。采取县指导、乡统筹、村为主三级管理体制,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的方式,聘请“乡贤文化能人”专人负责广场、礼堂、文化活动室等场所的日常管理,落实好活动开展、设施维护、安全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季季有主题、月月有安排、周周有活动、天天要开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文化礼堂建设纳入乡镇目标管理考核和党政领导班子考核,实行动态星级评定制度,评定结果作为发放补助、设备投入等依据。同时,每 年开展优秀管理员、志愿者、文化队伍等评选,激发工作热情,不断提升管理运行水平。截至目前,财政(县、乡)投入文化礼堂资金270多万元,专门用于文化礼堂提升、星级文化礼堂奖补、16名文化协管员工作经费等。
(三)感 因众定制“用”,提升群众幸福感。
农民文化礼堂贵在管理、重在使用。如何使农村文化礼堂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让大礼堂真正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蒙城县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践探索。一充分利用文化礼堂的场所和平台,根据传统节日、地方民俗,结合礼仪活动、荣誉表彰等,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文娱活动。如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围绕传理论、传政策、传法律、传道德、传新风、传文化、传科技等内容,每月开展集中宣讲、故事宣讲、文艺演出等各类传习活动。乡贤议事中心每周围绕矛盾纠纷化解、公共事务管理、乡风文明建设、村情民意调研等内容开展活动;文化娱乐中心鼓励村里老艺人、文艺爱好者举办自编自导自演自娱自乐的小文艺演出、乡村春晚、民俗活动,各种趣味、益智体育比赛等;党群议事中心每月开展“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等乡风文明评选表彰活动;红白理事会结合移风易俗、重大节日庆典,开展乡情乡宴等活动;文化部门开展“菜单式”公共文化服务,不断丰富文化产品供给。今年以来,共开展送电影下乡1965场、送体育活动下乡1650场、“送戏进万村”演出410场,文化资源共享活动 1260 场,举行蒙城县首届农村文化礼堂健身舞巡演活动 20余场,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二探索文化乐园的共建共享模式,如×××社区文化乐园,采取礼堂由演出公司负责管理,社区给予一定支持,实现演艺公司排练有场地,群众看戏有去处,管理资金少投入的多赢效果,形成“场地用起来,喇叭响起来,舞台跳起来,礼堂活起来”的生动局面。“一花
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放眼蒙城各乡镇,××ד村晚”扬琴表演、小车旱船舞、舞狮、唢呐、葫芦丝活动开展红火;双龙社区的段素兰、柳义和夫妇组建了“自乐班”草根文艺队到各村演出;×××集镇的12支唢呐班子,×××非遗传承人×××的大鼓书等等。如今,活动丰富的文化礼堂,正悄然改变着乡村生活,一批充满乡土气息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不仅点燃了乡村文化的火种,也为乡民心灵安放提供了精神寄托。
(四)因材施教“育”,筑牢文化根基。
变“送文化”到“种文化”,真正让文化乐园“活”起来必须加强乡土文化人才培育。针对全县宣传文化队伍及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高、分布不均的现状,×××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群众文化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通知》,对加强群众文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内容、管理机制及工作要求等进行了顶层设计。《通知》要求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通过集中学习、技术比武、实训、交流、论坛等多种方式,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文化辅导员艺术创作、艺术编导、手工技艺等分类业务培训,推动群众文化体育辅导员不断提高综合素养,精通业务技能。一是加大对文化辅导员队伍的培训,挖掘草根文艺典型,提升文化大院的“文化味”,真正让农家小院“种”出大文化。截至目前,我县群众文化辅导员共有1090人(其中:文艺骨干207、社会文艺团队428人、教师226人、大学生村官29人、学生114人、基层文化工作者86人)。二是多领域借力文化志愿者。成立以乡镇文化站为主体,牵头组建文艺团队,用政策吸纳当地文艺爱好者、退休教师、老干部、老党员等志愿者进入“朋友圈”,加入“交流群”。三是重视文化带头人培育。县文化部门牵头组建专家文化指导团队,与各村结对帮扶,挖掘培养一批乡土文化能人、文艺骨干。目前,全县在册各类文艺组织 21 个,已入库书法、美术、民间文艺、演艺等各类艺术拔尖人才156人,其中国家级会员39人,并进行跟踪培养;重视文化遗产挖掘、传承、保护,文章系壹号秘书微信公众号原创发布,侵权必究。已成功申报省级非遗项目8个,市级项目6个,县级项目36个,并确定非遗项目传承人68人;成立校园曲艺社团 12 个,组织举办“曲艺进校园”、“文化遗产进校园”等成果展示展演活动19场次;举办基层文化人才培训班3期,受训360余人次。
三、进一步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的建议与思考 ×××县农村文化大礼堂通过整合基层文化服务资源,传承了文化,留住了乡愁,凝聚了村民的集体归属感,焕发出乡风文明新气象,拓展了乡村自治的层次和内涵,成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但与满足全县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愿望,与上级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为此建议:
(一)突出主体,精神为魂,强化农村文化礼堂的功能定位。
人最可怕的是精神的缺失、信仰的丧失,建设文化大礼堂不能罔顾精神归宿缺失的问题。面对当下农村思想文化领域严峻形势,必须认识到农村文化礼堂不应只是一个由政府兴建,供大家开会、听报告、看演出、看电影、看宣传栏的空间设施,而应是从一个村庄的文化传统和民众需求里生长出来的、村民可以在此寄托情感、获得精神安慰的文化空间,是一个村的灵魂之所在。各级党委要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将文化礼堂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从意识形态的高度,从党的思想舆论阵地的高度、从道德教化的高度,注重把握思想性、教育性和传承性,挖掘传统文化,传播现代文明,突出价值引导。农村文化礼堂好比“村庄客厅”,在建设布局时,必须强化科学性、注重合理性,不论是新建的,还是改建的,要从有利于集聚人气的角度考虑好选址问题,也要综合考虑经济实力、人口规模、群众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建设规模,避免搞成“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二)突出主线,内容为先,强化文化礼堂的内涵建设。
在礼堂的管理和使用上,怎么管、演什么、效果怎么样,群众最有体会,最有发言权。因此,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激发内生动力,把文化礼堂的事变成群众“自己的事”,切实让群众创造、让群众表现,这样才能真正动起来、用起来、火起来。农村文化礼堂推动几年来之所以得到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广泛好评,就是因为通过发掘和整合乡村的历史人文资源,充实文化礼堂的空间内容,为基层群众打造一个精神可以寄托的家园。许多文化礼堂皆因发掘了当地几乎消逝的文化根脉和人文事迹而激动民心,引发群众对自己生活的地方和自己先人的缅怀,重拾中断已久的精神联系,心灵的归宿感变得生动具体起来。同时,要做好文化礼堂的“礼”字文章,结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重要节庆假日等文化礼仪活动,让群众在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自觉参与,让文化建设与村庄精神汇聚一起,使农村文化建设魂归乡土,接上地气。
(三)要 突出主题,活动为要,强化农村文化礼堂的载体创新。
要把思想引导与价值观的引领有机融入到文化活动中,注重活动多元,让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有效融入群众生活。如举办“农民丰收节”“中秋·梦蝶诗会”,开展春节祈福、重阳敬老、儿童启蒙、成人仪式等礼仪活动,开展名医进村义诊、司法调解进村庄,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使文化礼堂成为村民议事集会的重要场所。同时,培育和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鼓励热爱文化事业能人参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来,重视对农村文化
能人的发掘和扶植,通过舆论引导、社会发动、政策扶持,积极培养基层文化工作的带头人和热心人。此外,还要强化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运行保障,政府提供必要经费保障的同时,要探索和完善农村文化礼堂“乡贤基金”“文化众筹”等机制,拓宽筹资渠道,有效补充日常运行经费。
时间在变、乡土再造刹那间,空间在变、乡村旧貌换新颜!愿我们温情脉脉的文化记忆与乡愁追思不变,让承载乡土、乡情、乡愁的文化大礼堂照亮返乡的“归途”。
篇一:
为全面了 解掌握全市廉政文化建设现状,提高廉政文化建设水平,今年 3 月 份开始,市纪委监委成立联合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生活交流探讨、明察暗访、常规与专项巡察等方式方法,对县区及市直部分部门单位廉政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 调研。调研中我们感到,经过多年的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廉政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但是,距离将廉政文化深深根植人们心中,形成一种理念、一种意识、一种行为习惯,还有一定差距。
廉政文化建设需要在长与常、细与实、严与深处着手,持续强化廉政宣传教育,打牢不想腐的思想基础。
一、廉政文化建设成效 (一)
形成了 抓廉政文化建设有效机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总体部署,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
政齐抓共管,纪委监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群众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
市委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市委常委会议、领导干部研讨班、警示教育大会、廉政考试等多种形式,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狠抓党规党纪教育和反腐倡廉警示教育。
市委、市政府每年对全市惩防体系、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廉政文化建设等工作目 标进行细化、量化,将任务逐一分解到各部门单位,明确标准和时限; 加强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将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学习党纪条规等纳入全市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对不认真抓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降低考核等次,追究责任领导。
(二)
丰富了 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
积极推行“看得见、记得深、学得来、见实效、能推动、有创新” 的廉政文化递进模式,将廉政文化融入人们工作生活中,营造了 “人人讲廉政、处处见廉政” 的良好氛围,使广大党员干部及群众时时处处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一是抓住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
突出抓党员干部这个重点,市纪委监委结合近年来全国各地查处的典型腐败案例,编辑了《警示教育资料汇编》,每年组织开展 1-2 次警示教育,用 身边的典型案例教育党员干部; 对新提拔的干部进行党风廉政考试和任前廉政谈话。
在全市干部培训网上设置党风廉政建设培训课程,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市纪委监委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将《党章》 《廉洁自 律准则》 《纪律处分条例》 《党内监督条例》、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党纪条规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汇编成册,分发到各部门单位党员干部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二是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进入宣传主阵地。
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主阵地作用,市纪委监委与《XX 日报》 联合开设“送清风” 专栏,及时刊登党风
廉政教育文章。
市纪委监委报送的微电影和广告被评为省公益广告大赛三等奖、优秀奖。
市检察院与机关工委在《XX 日报》 开设预防犯罪专栏 16 期。
XX 广播电视台将反腐倡廉内容纳入常态化、多层面宣传报道,并长期播放廉政公益广告,配合市纪委监委开展 2 次电视问政活动,制作播出 X 部廉政教育微电影和 18 条廉政公益广告,累计滚动播放 X 余次。
廉政小品荣获省百姓小品艺术节三等奖。
三是充分发挥廉政教育基地作用。
全市各级各部门单位在“清明” “七一” “国庆” “烈士纪念日 ” “国家公祭日 ” “抗战胜利日 ” 等节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廉政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
2018 年在 XX 建成 12000平方米集预防、教育、宣传为一体的市级职务预防犯罪警示教育基地,不定期组织市、县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驻地部队及邻近的 XXX 县、XX 县领导干部等开展警示教育活动。
通过现场观摩、警示教育展板等,利用典型案例以案释法。
自2018 年 7 月 1 日投入使用至今,已组织 X 余家单位参观,受教育干部职工 X 余人。四是加强廉政网站建设。
市纪委监委和县区纪委监委均已在互联网建成纪检监察网站。
市纪委监委网站全年发布各类信息 2000 余篇,XXX 纪委监委开通微信公众号,XX 检察院以“互联网+预防职务犯罪” 为思路,以 XX 政务网为平台,建成了 网上警示教育馆,利用声、光、电、图等形式,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地展示警示教育内容。展馆投入使用以来,已有 X 人点击参观,X 多人留下观后感言,先后被省、市电视台宣传报道。五是廉政短信微信及时发。
市纪委监委和县区纪委监委每逢节假日都要通过微信群、QQ 群下发相关纪律要求。及时点名道姓通报本市内违反八项规定精神、侵害群众利益、“四风” 问
题典型案例,及时转载中纪委监委网站、《中国纪检监察报》 《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党风廉政建设》 及中央和省市重大会议、重要文件精神,典型案例剖析、忏悔录和党纪条文解释等,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市纪委监委在全市县级干部中开通微信群,在全市纪检监察干部中开通微信群,分别由市纪委监委副书记和常委负责,做到了 天天都有新内容。
(三)
廉政文化建设的覆盖面持续扩大。
廉政文化进机关。
市 XX 局和市文广新局于 2019 年共同举办了 “以文化人• 清风塑廉” 廉政文化书画作品展。
市检察院、市法院、市文广新局等单位在办公楼大厅电子屏滚动播放党纪党规、廉政警句等。
市纪委监委结合读书日,为党员干部购买廉政书籍 200 余本,以廉政书籍奖励优秀征文征稿获奖作者。县公安局于 2019 年 6 月 份举办了 以“廉政建设、心系公安” 为主题的反腐倡廉剪纸作品大赛。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全市机关单位、企业、学校、社区、村镇建成道德讲堂 X 个,建立 XX 市道德讲堂总堂,累计开展活动 X 多场次,开展廉洁教育,受教育人数超过 X 万人次。
廉政文化进社区。
每逢元旦、春节、国庆等重大节庆期间,在各社区组织开展有廉政文化内容的各类文艺演出及庆祝活动。
市文明办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知人晓” 和“人信人守” 工程,组织开展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社区、入楼栋活动。
印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 X 万册,组织开展“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 主题系列活动,采取设置宣传栏、张贴宣传画、编排宣传剧等形式,将核心价值文明理念做到抬头可见、驻足即观。
XXX 区所有镇、16 个社区设立了 廉政图书角。
XX 县和 XX 区在主要街道设置廉政文化墙,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廉政文化知识。
廉政文化进家庭。
市文
明办制定下发《关于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 主题活动的通知》,通过好家训好家规征集评选、好家训好家规传承、家风故事演绎、家风家训道德讲堂传诵、家风家规伴我成长等活动,引 导人们继承传统美德。
市妇联组织领导干部家属参观警示教育基地、观看反腐倡廉警示片,在评选推荐“最美家庭” 等文明家庭活动中,把家庭廉政文化建设作为一项评选标准,大力推进家庭廉政文化建设。
廉政文化进校园。
把廉政文化教育从娃娃抓起,全市各大中小学校借助校园网络、教室板报,廉政专题班会,编发专题板报,创作优秀廉政命题作文等,让广大师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
市幼儿园通过校园广播每天广而告之每一位家长自 觉排队,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并与全市其他学校一同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不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和扩大收费范围。
县一中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一周一警句” 征集播放活动,每周在校园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
县检察院与县教育局联合举办“青年检察官进校园” 活动,在县农中、五中通过模拟法庭、讲述廉政故事等方式为广大师生进行反腐倡廉教育。
廉政文化进企业。
县供电公司结合企业文化建设,于 2019年 6 月 份举办了 以敬业、安全、廉洁为主题的干部职工书画摄影展。
县水电开发公司于 2019 年 3 月 举办第十届职工书画、摄影、手工等作品展,突出廉政内涵,展现了 公司职工自强不息、不畏艰难、执着向上的精神品质。廉政文化进农村。
把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工作结合起来,开设廉政文化宣传栏,建立廉政文化书屋,依托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加强廉政教育。
县委宣传部、文广局举办 X 次欢度春节百姓大舞台优秀节目 集中展演活动,把廉政文化融入春节社火表演中,使传统节日赋予更加新颖的时代气息。
XXX 镇组织开展送文化、送演出、送
图书、送书画、送电影等文化服务活动 X 场(次),为五个农民工文化服务工程项目 建设点送去图书 X 余册,书画 X 余副。
XX 镇运用 X 公众号等宣教平台,向农村党员发送廉政短信。
二、廉政文化积极作用明显 近年来,廉政文化以渗透、融入、结合的方式,在全市积极推进,彰显了 文化反腐的特有魅力,使反腐倡廉整体工作焕发出新活力,廉政文化的积极作用得以显现。
一是增强了 廉政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
调查显示,由于廉政文化的深层次推进,特别是与网络、微信、漫画、微电影等传统和现代媒介的结合,使原来刻板、单一的廉政文化教育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形式上更加灵活、时效上更加快捷、效果上更加明显。
党员干部普遍认为,现在全市的廉政文化宣传教育做法好、效果明,通过网络、微信宣传使自 己学到了 大量的党纪、法律、道德等知识,及时了 解了 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及全国各地的反腐动态,通过耳濡目 染,使自 己经常主动自 觉思考如何廉洁从政、廉洁用权。
二是大力弘扬了 社会正气。
通过网络、QQ 群、微信群、报纸、电视、电台等公共媒体报道廉政动态和点名道姓曝光腐败行为,不断增强人们的监督意识,使相当多的干部群众从以前的“官官相护”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忍一时风平浪静” 等思想转变到敢于监督、勇 于监督。
绝大多数干部认为,通过党的十八大以来驰而不息纠“四风”,“老虎” “苍蝇” 一起打,现在党风政风有了 明显好转,公款吃喝老大难问题解决了,公务接待超标准问题解决了,超标配车现象没有了,借培训考察之名、行公款旅游之实的现
象没有了,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没有了。
党风政风的好转,直接带动了 社会风气的好转。
三是不敢腐不想腐氛围已经形成。
调查显示,经过七年多时间的廉政文化教育,再加上全市上下大力反腐倡廉的实际行动,现在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对贪污侵占行为“不想做” “不敢做”。
对一些介于一般作风问题和严重腐败行为之间,尚未触犯国家法律的问题,自 中央八项规定及反“四风” 以来,认识越来越深化,哪些该做、哪些坚决不能做,思想上有了 高度的警觉。
通过中央及各地反腐动真格、全覆盖,现在绝大多数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敢腐、不想腐的意识明显增强。
四是对领导干部廉洁自 律模范作用 的期望值大幅上 升。
经调研发现,现在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绝大多数对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模范廉洁自 律有了 充分的认可,现在党员干部的道德水准、法律素养和模范作用有了 质的提升。
“特权阶层” “飞扬跋扈” “独断专行” “一言堂” 等行为消失了。
三、存在的问题 实事求是地讲,我市廉政文化建设总体上仍处于发展阶段,其成效仍不可高估。
在深化廉政文化建设中,有以下五个问题需要认真面对。一是廉政文化建设受到封建腐朽文化的挑战。
主要是受官本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文化的影响。
这在少数农村表现较为突出,恨腐的同时又媚腐。二是一些党员干部对身边不担当、慢作为现象听之任之。
现在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但是不担当、慢作为现象依旧存在。
调查显示,面对身边同事不担当、慢作为时有少数干部会奉行“好人主义”。三是少数居民
对腐败现象斗争意识不强。
在明察暗访、巡察工作中我们发现,有的农村居民对部分领导和村干部有意见,但不愿反映和举报。四是一些好做法没有形成制度予以严格落实。
一些廉政文化建设的好做法没有很好衔接。
一些单位制定了 好的制度,但有些挂在墙上、说在嘴上,却没有落实到行动上。五是廉政文化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
之前市纪委监委、市监察局有过反腐倡廉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但总体上廉政文化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
四、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
健全体制机制。
健全工作机制。
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规划,融入反腐倡廉建设、意识形态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统筹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健全考核机制。
细化考核内容,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改变只考核结果,不考核过程的问题。增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工作。
要充分运用公务员年底考核“基本称职” “不称职” 两大考核项,推动工作落实见效。
健全经费保障机制。
建立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各方支持的廉政文化建设经费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实施廉政文化精品工程、开展重大廉政文化活动所必需的资金。
(二)
挖掘各类廉政资源。
继承和发扬我们党清正廉洁的优良传统,挖掘和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廉政建设的有益成果,总结和推广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廉政文化建设的新鲜经验,建设与历史文化相承接、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廉政文化。
(三)创新传播形式载体。既要注重运用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
传统传播媒介,又要注重发挥网络、微信、广场大屏幕等新兴媒介的优势,打造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廉政文化传播平台。
既要注重发挥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的作用,又要注重挖掘各类历史文化名胜、旅游景点中蕴含的廉政资源,设置与城乡 环境相协调、与自然生态相融合的廉政文化基地。
(四)拓展宣传覆盖范围。继续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六进” 活动。
把廉政文化融入机关文化建设中,使机关干部在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中提升思想情操、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把廉政文化融入社区文化建设中,营造崇尚廉洁的社区人文环境; 把廉政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使青少年学生懂得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生活; 把廉政文化融入农村文化建设中,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 风; 把廉政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引 导企业领导廉洁从业; 把廉政文化融入家庭文化建设中,弘扬以廉立身、以廉治家、以廉教子的清廉家风。
第五篇:加快推进宜宾县农业现代化的调查与思考
加快推进宜宾县农业现代化的调查与思考
宜宾县课题组
农业现代化就是要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生产资料和管理方法来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宜宾县是一个百万人口的丘区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0%,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对滞后,因此如何有效地推进宜宾县农业现代化,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
一、宜宾县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条件不断增强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现代化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宜宾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打造西部经济强县,构建和谐宜宾县”的总体部署,在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使全县农村经济总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农民素质、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为宜宾县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一,农村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宜宾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使农村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2008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4.6亿元,比去年增长7.4%;实现农业增加值26.4亿元,农村劳动力人均创造增加值4400元。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高,粮油产量连年丰收,2008年全县实现粮食产量47.65万吨,比上年增长2.5%。油料产量2.83万吨,比上年增长6.9%;畜牧业托起了农村经济半边天,畜牧业总产值达到25.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7.6%,生猪出栏155万头,全县人平1.5头,小家禽出栏1750万只,人平17只,肉兔出栏603万只,人平6只,另外蔬菜、水果、茶叶、水产品产量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质量不断提高,满足了城乡居民的需要。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8年宜宾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40元,比上年增加588元,增长14.5%,与全省的平均水平4121元相比,高519元。
第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全县农林牧渔全面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二、三产业日渐繁荣。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同时,不断发展油菜、花生、蔬菜、茶叶、水果、蚕桑等经济作物,粮经比例不断优化。农业总产值中,林牧渔业所占比重不断提高,2008年达到73.1%。随着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不断增加,2008年达到24.6万元,使39%的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实现劳务收入16.36亿元,比上年增长22%,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815元。
第三,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宜宾县坚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措施,积极引进、培育、发展、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努力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全县龙头企业已达到40家,其中市级生产龙头企业8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2008年县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85亿元,实现利税7515万元。全县巩固和发展各类专合组织171个,会员达4.93万户,带动农户率65.73%,依托专合组织推动产业发展的作用明显增强。
第四,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宜宾县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引进和培育了一批新品种,普及和推广了一批先进实用技术。在种植业上狠抓水稻高产示范片建设,实施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积极推广“双高双低”油菜品种,狠抓蔬菜的标准化生产等,同时加强测土配方施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全县农作良种覆盖率达到95%,农业新技术普及率达到88%。畜牧业良繁体系加强,全县生猪杂交改良面已达98%,其中三元杂交改良面已达80%。良种兔的推广面达到100%。积极开展渔业养殖技术推广,提高了渔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巩固和加强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大力兴办林业科技示范基地,搞好科技服务取得显著成效。全县狠抓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粮油、莲藕、晒烟、花生、辣椒、花椒等标准化农产品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第五,农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宜宾县不断加强农业基础投入,大力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积极治理水土流失,完成病险水库保险加固整治,提高水利工程蓄水能力,蓄水可达6610万立方米;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土,积极抓好标准良田建设工程;抓好乡村道路建设;修复改造提灌站,积极推广农业机械,2008年完成机耕作业48.5万亩,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33.9万千瓦,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22%,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第六,农村面貌发生根本变化。近年来新建通村公路680公里,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公路,100%的乡镇和80%的村通达客运。全县实现村村通电话、户户通电,村村通闭路电视。安全卫生饮用水达到80%,农户沼气普及率达到40%。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加大,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增强,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宜宾县农业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宜宾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任务还很艰巨。虽然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由于农业生产受传统农业的影响较深,农业生产力的整体水平仍然较低,尤其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机械化程度,饲料转化率等较低,决定了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还处在初级阶段。当前农业现代化建设中主要有以下问题:
第一,农业和农产品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农产品基地中优质和品牌产品少,建设规模小,集约化水平低;大宗农产品质量不高,注册农产品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同时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不明显,主导产业不突出,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市场化运作水平有待提高。
第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及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突出表现在龙头企业规模小、层次低、带动能力差,技术装备和加工水平不高,产加销联接机制不完善,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民组织化程度还不适应农业市场化、国际化发展要求。
第三,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业资源日趋紧缺,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农用耕地日趋减少、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脆弱,已成为制约我县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速放缓。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年龄偏大,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只占20%。技能培训体系尚不够完善,与农民培训就业愿望不适应。由于技能、观念、家庭等多种原因,劳动力转移的步伐在经过几年快速增长后已逐步放缓。
第五,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民工返乡等,影响农民增收的不利因素较多,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任重道远;2008年我县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仍然偏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偏低,工业化、城市化的带动作用不强,制约了农民收入长期稳定较快增长。
第六,农业投入仍然不足。资金需求矛盾日益突出,由于县级财政困难,项目建设资金落实困难,农业投入比重还比较低,特别是在龙头企业、现代农业、生态环境、品种推广等方面投入严重不足。
第七,农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当前农业生产基本上还停留在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生产方式阶段,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知识大多是凭祖辈经验代代相传,农民观念保守,思想较落后,使得新技术的推广阻力较大。农民普遍文化素质不高,严重制约着农业现代化进程。这些现象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因素。轻视农业,鄙视农民现象仍然存在,农村子弟的奋斗目标就是想方设法跳出“农门”,这就造成了农业人才缺乏,因为稍有才能的人就会远离农业,青壮年劳动只要在外打工能挣钱,基本不愿回乡经营农业,而回乡务农则是不得已的最终选择。
三、宜宾县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思路和奋斗目标
据测算宜宾县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至少要到2030年,还有21年的时间。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要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产业化、国际化为抓手,按照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力,可持续竞争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经济效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增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确保2030年宜宾县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宜宾县到2030年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增加值应达到12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7.12%,农村劳动力人均创造增加值6万元、林牧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应达到80%以上;农副产品商品率应达到85%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80%以上;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高产稳产农田占耕地面积达85%以上;农业劳动力占农村总劳动力的比重降到3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000元,平均每年增长6.36%。
四、加快推进宜宾县农业现代化的措施
纵观世界农业现代化的实践,其共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度重视农业科技进步,二是不断加强农业物质装备建设;三是大力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四是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五是重视农业功能拓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唯有从实际出发才是取得成功的正确选择。我们必须立足国情、县情,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今后一段时期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第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一是大力加强水利建设。围绕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洪安全保障和水环境治理“三大体系”建设,加快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搞好河道治理和病险水库加固,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加强水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二是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开发、基地化建设、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以优势农产品产业化为主攻方向,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集中培植一批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三是搞好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要抓好现有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建设的同时,有组织、有计划地兴建一批集产品检验、分级、包装、贮藏、批发、加工、运销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农产品市场。四是要积极培育农村土地、资金、技术和农用生产资料市场,促进生产要素在地区间的流动。五是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不可少的手段。要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战略,大力提高宜宾县农业机械化水平。六是要积极建设农村信息网络,搞好规划,为农民获取市场信息提供条件。
第二,加大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力度,积极培植支柱产业。当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已进入新的阶段,要把调整的重点从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转变,根据我县的区位优势,培植一批主导和特色产业。一是加快农业区域结构调整,大力提高特色优势产业的比重。要充分发挥各乡镇的区域比较优势和传统特色优势,建设跨区域的规模专业生产基地,重点抓好粮油、生猪、肉兔、蚕桑、林竹、水果、茶叶、油樟、晒烟、花生、水产、蔬菜等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形成一批产业带和专业生产区域。二是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大力提高林牧渔业的比重。种植业内部,进一步稳定粮食面积,提高复种指数,扩大经济作物面积,使粮经作物面积比例进一步优化。要大力发展林牧渔业,继续抓好林业生态建设,林业重点工程和林业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畜牧和水产业,提高食草畜禽和特色水产品养殖的比重,力争使林牧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80%以上。三是加快农业品质结构调整,大力提高优质高效农产品的比重。使农作物优质产品的比重达到90%以上,林牧渔优质产品比重达80%以上。
第三,加大培植规模龙头企业的力度,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宜宾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县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0.3:1,而发达国家达3:1以上。因此,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县要把培植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来抓。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各类资本投资兴办龙头企业。要利用入世后,发达国家产业资本向我国转移的机遇,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引进外资、工商资本和民资来我县兴办或改造嫁接龙头加工企业,不断提升我县龙头企业的层次和规模。到2030年全县力争培育出10个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大型龙头企业,其中超30亿元的2个。二是创新运行机制,增强龙头企业发展活力。龙头企业要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鼓励龙头企业打破地区和行业界限,整合生产要素,组建成大型龙头企业。要主动与大型企业集团、上市公司、跨国公司攀亲,甘当配角。三是加大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要进一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在资金、税收、用地等方面予以倾斜,要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创造更加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客商投资兴办龙头企业。四是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吸取美国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曾经有相当多的大公司大企业试图经营大规模农场,最终相继以失败告终的教训。不论是世界农业发展的规律,还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实践都已证明,家庭经营是最适合农业特点的生产经营形式,也是保护农民基本权益的有效形式。龙头企业主要应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可以搞一定数量的新品种、新技术示范,而不必去租赁大面积的土地直接经营。要注意保护农民的土地权利,让农民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有助于防止无地农民集中城市,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
第四,加大农业外向推进的力度,加快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入世后农业的竞争,已不单纯是国内市场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国际市场的竞争。一是要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从农产品的基地建设,到加工、包装等全过程实行标准化管理,使我们的最终产品能与国际大市场接轨。其次,要吸收外国资本、技术和设备,武装我县农业,提升我县农业的档次和水平,要逐步建立农业外向型开发区。三是要加大农产品创牌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农产品的竞争,归根到底是质量的竞争、品牌的竞争。要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争创更多的国家级、省级农副产品名牌。四是要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抓住国外大型超市集团纷纷抢摊国内市场的机遇,积极寻求农副产品销售合作,进而打进国际市场。至2030年全县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自营出口额要占农业总产值的15%以上,年递增12%以上,农副产品商品率由目前的65%提高到85%以上。
第五,加大农业科技开发力度,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贡献份额。农业要实现现代化,首先要实现科技化。要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主动与国内外农业科研院所挂钩协作,大力引进开发和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材料,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改造、提高传统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升级,要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品,加强关键性、重点性技术研究,加快技术的组装、集成和配套,充分发挥科技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作用。要强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把园区建成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基地、结构调整的带动基地和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基地。要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稳定和充实农技人才队伍,努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要全面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质量。要加强新型农机具的推广,提高农机综合作业水平。到2030年,力争全县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畜禽、水产品良种率达95%以上,农机化水平达9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80%以上。
第六,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不断拓宽农民增收空间。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如果让全县60多万农村劳动力守在80多万亩耕地上,农民根本难以致富,更谈不上农业现代化。因此,要想致富农民,首先必须减少农民,将大批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出去。一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龙头加工企业,加快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积极转移农村劳动力,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二要有组织地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大中城市转移。在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的基础上,有组织地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一批劳动力,要积极向国外、境外输送劳力。三要通过大力发展养殖业、发展高效立体种植业,在农业内部消化吸收一部分剩余劳动力。经过21年的努力,全县农业劳动力70%转移到二三产业,使农业从业人员减少到20万人以下,农业劳动力占农村总劳动力的比重由61%下降到30%以下,其中种植业劳动力达到劳均经营耕地20-30亩,通过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