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政府转变职能的调查思考

时间:2019-05-13 21:43: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快推进政府转变职能的调查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快推进政府转变职能的调查思考》。

第一篇:关于加快推进政府转变职能的调查思考

关于加快推进政府转变职能的调查思考

按照市委统一要求,组织市监察局、发改委、财政局、人社局、编办、行政审批中心、法制办等单位,对如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行了认真的座谈,同时,结合学习党的十八届三次全会精神以及最近一段时期的调研,对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此次调研报告。

一、落实上级要求、顺应发展规律,必须加快推进我**市政府职能转变

转变政府职能,既是我**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又是全面推进承德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迫切需要我们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工作,尤其是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政府职能的定位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提出了新的内涵和要求。全会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使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发生了微调,政府职能势必也要发生相应变化。同时,全会对政府职能有了新的表述,过去政府职能概括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四个方面,这次重新概括为“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等五个方面,新的调整对政府如何履行职能提出新的了要求。贯彻落实好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按照中央要求,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我**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及各方面改革取得突破。

(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是落实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深化改革部署的迫切需要。本顺书记指出,从当前河北的现实来看,应着力扩展市场机制的影响和作用范围,遵循机制设计原理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力释放推动科学发展的正能量。充分显示了本顺书记对转变政府职能的高度重视。为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我省正式启动了省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工作。根据实际,研究制定了《河北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明确了22项重点任务,其中对应国务院机构改革6项,结合我省实际16项。这是新时期,推进我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体制创新,提高行政效能的重大举措,对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市的改革能不能在现有基础上有一个质的飞跃,关键就在于我们能否真正把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落实到位,能否严格按照《方案》要求,真正使我**市政府职能转变到位、配置到位、履行到位。

(三)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是激发社会活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选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影响经济基础。政府职能属于社会上层建筑领域,所以,转变政府职能,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和促进发展的大问题,不在这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改革难以深化,生产力难以解放和发展。历史经验表明,越是经济发达的区域政府职能转变越是到位。广东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之所以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靠得就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不断转变政府职能。2008年以来,广东实施的大部制、行政审批、富县强镇等一个个重大改革,极大地激发全社会蓬勃的创造活力。承德作为欠发达地区,如果不改革滞后的体制机制,就不可能形成有利于我**市科学发展的体制基础、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就不可能形成推动我**市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改变我**市当前的欠发达状态,必须科学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大力转变政府职能,破解我**市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

二、制约我**市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虽然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仍存在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审批时限长、环节多,效率低。部分审批部门思想不够解放,在审批过程中,由于一些法律制定时间较早(《行政许可法》出台前),法律规定的办理时限已远远不适应现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部分工作人员在实际办理中过于强调法定时限,拿法定时限说事,没有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不拖到法定时限最后一天不给办理,致使许多企业和群众四处找关系、托门路。有些部门审批条件过高,审批环节过多,部分审批事项,从办事员、到副科长、科长、分管局长、再到部门一把手,需逐级逐个签字同意,甚至有个别事项还需召开局务会,经常因为凑不齐人员而延迟开会,致使审批时间一拖再拖,使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另外,在审批过程中,除国家和省设定的一些条件外,我**市根据当时的情况,也出台了一些文件,目前仍在执行,也在审批过程中增加了一些条件和环节。

(二)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滞后。目前,市本级和八县四区虽已全部建立政务服务中心,但中心建设却参差不齐,除市本级和两个面积较大,基本能满足工作需要外,其余县区政务

服务中心仍达不到“应进必进”和“两集中两到位”所需要的硬件条件。上级要求的统一更名、机构性质、人员编制也迟迟没有落实到位。省里要求年底前建成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还没有全部建立。各县区政务服务中心肃属关系不,致使政令不通,给工作造成诸多困难。有些部门行政审批权仍分散在多个科室,不能全部集中到中心办公,导致事项进驻不全,体外循环,企业和

群众两头跑。另外,各部门派驻中心工作人员级别和人员素质较低,进驻人员从心里上认为是单位发配到大厅的,感觉不受重视,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差,致使办事企业和群众不太满意。

(三)执法环境依然不优。乱检查、乱处罚等影响执法环境的问题仍然存在,有的部门入企检查频繁,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有的部门为规范行政处罚行为,虽然制定了裁量标准,细化了裁量空间但没有严格执行,对不同管理对象同样的违法事实同案不同罚。有的部门以罚代管、重罚轻管,对严重违法行为只注重收缴罚款,忽视组织整改复查,不仅加重企业负担而且留下了事故隐患。

(四)个别部门职责仍存在交叉分散,权责脱节。一些部门职能分工过细,导致部门之间职能交叉、职责权限关系不清晰、主辅关系不明、协调配合难度较大,一件事多家管、有了事都不管,有利的事争着管、棘手的事都不愿意管,造成管理上的真空,责任难追究。老百姓来办事感到找你也不是,找他也不是,不知道那个部门管。例如,我**市在城市管理、基础设施管护、项目审批、景区服务等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情况。另外,市区政府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职能交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行政效能。

三、加快我**市政府职能转变的对策和建议

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管理体制是我**市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必须以优化行政服务环境为突破口,强力推进。

(一)大力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一是优化审批流程。将单一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流程固定为受理、审核、审批、办结四级审批,实行一次告知,两次办结。对于部门内部实施审批过程中涉及的内部处室之间、岗位之间多头审批或逐级审批的事项,实行两岗审核终结制度。二是开通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建立“零障碍”全程协办机制,实行重大项目代办制、预约服务制、上门服务制、24小时无休服务制,坚持马上办、限时办。三是实行同城通办。同一审批事项,市、区部门均可办理,引入竞争机制,怎么方便怎么办,哪里服务优去哪办,提高部门办事的积极性。四是清理市级出台文件。废除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市级文件,减少市级文件在审批过程中设定的条件、环节。五是缩短办理时限。对于同一个行政审批事项涉及2个以上部门的推行“主办牵头、转递相关、同步启动、限时办结”的并联审批制度。特别是审批部门组织、实施的评估、评审、论证、公示、公告、听证、检验、检测、现场勘察等,对每个环节办理时限进行再压缩。六是加大网上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依托全市电子政务电子监察系统,继续加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乡级便民服务站和村级便民服务室的联网运行,对能够网上办理的审批服务事项全部网上办理、联网审批,形成四级联动、上下贯通的网上政务服务体系平台。

(二)全面加强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一是加强政务服务中心硬件建设。从实际出发,解决场地问题,以满足需要为标准,注重整合利用现有资源,扩大县区政务服务大厅面积。对政务服务中心机构升格,明确中心机构性质、名称,进一步充实工作力量。统一县区政务服务中心隶属关系。加大市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建设步伐,将两个中心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实验基地,探索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方式的平台。二是加强政务服务中心软件建设。稳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各部门在不增加科室的基础上,成立行政审批科,审批科成建制进驻中心办公,对不能进厅的现场勘察、集体讨论、专家论证、听证等环节,要赋予窗口工作人员的组织协调职责,形成事前审批和事后监管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工作机制,真正把中心做实。三是实行行政审批工作人员准入机制。通过严格考试等选拔程序,切实把那些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工作人员,选拔到行政审批岗位,努力建立一支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行政审批队伍。对进厅工作人员在政治上高看一眼,生活上厚爱一层,不断提高进厅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四是逐步探索行政服务中心职能扩大化。将行政审批事项和审批职能全部划归同级政务服务中心,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与原部门脱钩,由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并将各部门行政审批窗口作为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的内部处室,在人、财、物各方面全部划归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管理,真正实现“中心之外无审批”。

(三)大力优化执法环境。一是规范行政执法检查。规范入企检查行为,实行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执法检查和否决申办事项向监察部门备案制度;建立部门内部或几个部门联合检查制度、一级检查向上级或下级通报制度,减少多头、多层重复执法检查。二是规范自由裁量权。各级执法部门要严格执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标准,除不宜公开的事项外所有的行政处罚事项都要纳入行政处罚系统网上运行和监管,保证行政处罚公平、公正、透明。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回避制度、告知制度、听证制度、罚缴分离制度、重大或复杂行政处罚案件集体讨论制度、说明理由和结案文书制度。建立整改复查制度,对于受到行政处罚的管理相对人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复查,纠正罚而不管、以罚代管问题,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三是严格执行“下限处罚”和“首违不罚”。各执法部门对涉及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消防安全、环境保护等重大行政处罚事项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处罚,对除此以外的处罚事项进行罚款时,一律在划定的自由裁量范围内执行下限处罚。初次违犯且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依法应当不予处罚。四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开展经常性明察暗访,加大对影响执法环境行为的查处理度,强化问责。对有影响的重点案件在全市通报,发挥警示功效。

(四)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理顺职责关系。一是最大限度地整合不同部门相同或相似的职责。通过重新配置部门职责来减少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只调整相关部门职责,不调整原有政府机构。按照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合理划分事权,界定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相同或相近的职能交由同一个部门承担,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分清主办和协办关系,明确牵头部门。二是建立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从世界各国政府公共行政管理实践来看,完全消灭部门职责交叉与分散是不可能的。对于牵涉两个和两个以上部门,且通过部门之间协商协调可以解决的职责任务,采取建立部门间协商机制和联系会议制度等形式进行,由牵头部门组织成员单位实行定期或不定期会商协调,并按协调意见分头执行。三是优化整合部门内部机构职能。科学设置部门内部机构,减少职能交叉,顺畅职能运行。根据工作实际,阶段性调整各科室人员配备和分工,避免出现有的科室加班加点,有的科室人浮于事的现象,提高机关效能。

第二篇:转变职能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

文章标题:转变职能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重要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经济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发展环境和服务水平的竞争。一个地方要实现又

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大力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建设服务型政府,优化发展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可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的容纳能力和发展能力,降低外来企业和资金的进入成本,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二是可以减少政府对市场经营主体的直接干预,促进资本、技术、信息、人才、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合理流动,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为投资者提供健康的市场经济环境;三是可以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便捷、高效、公开、规范的行政服务机制,为投资者提供高效的政府服务。

近年来,**省三亚市一直致力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政府执行文化建设、法治政府建设和公务员队伍建设等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使政府的服务和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重点工作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针对目前存在的依法行政水平不够高、办理各种审批手续的程序性规定尚未完全配套、服务监督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进一步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增强政府服务意识,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增强公务员的服务意识,树立为投资者服务的理念,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优化发展环境、实现三亚与投资者双赢上来;增强公务员的责任意识,以服务发展、服务基层为目的,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提高政府的执行力;提升公务员的服务能力,建立和完善竞争择优的选拔机制、符合社会需要的培养机制、开放灵活的流动机制、与贡献相适应的激励机制,选好用好具有服务意识、适应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的行政管理人才。

重视政府诚信建设,增强政府公信力。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继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减少行政审批环节,杜绝行政行为的随意性和“暗箱”操作;加强政务公开建设,使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行政过程的民主性和透明度。

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度、行政执法依据公开制度、执法过错追究制度和执法行为评议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依法完善和实施民主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共事业听证制度,充分听取人民群众和有关专家的意见。优化机构设置,推进政事、政企分开。加快构建高效、便捷的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中心各项职能,解决好“一站式服务”的效率和协调问题,使行政服务更加及时、高效。

强化政府自身监督,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建立投诉中心,在媒体上公布投诉热线,及时处理各种投诉。实行按时办结制度,对党委和政府议定的事项,按照规定时限对承办部门和承办责任人进行监督,保证议定的事项按时办理、办结。建立和落实经常性的行政监督机制,实行工作过错责任追究制、行政首长问责制等制度。

《转变职能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转变职能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

第三篇:加快推进宜宾县农业现代化的调查与思考

加快推进宜宾县农业现代化的调查与思考

宜宾县课题组

农业现代化就是要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生产资料和管理方法来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宜宾县是一个百万人口的丘区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0%,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对滞后,因此如何有效地推进宜宾县农业现代化,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

一、宜宾县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条件不断增强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现代化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宜宾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打造西部经济强县,构建和谐宜宾县”的总体部署,在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使全县农村经济总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农民素质、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为宜宾县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一,农村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宜宾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使农村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2008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4.6亿元,比去年增长7.4%;实现农业增加值26.4亿元,农村劳动力人均创造增加值4400元。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高,粮油产量连年丰收,2008年全县实现粮食产量47.65万吨,比上年增长2.5%。油料产量2.83万吨,比上年增长6.9%;畜牧业托起了农村经济半边天,畜牧业总产值达到25.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7.6%,生猪出栏155万头,全县人平1.5头,小家禽出栏1750万只,人平17只,肉兔出栏603万只,人平6只,另外蔬菜、水果、茶叶、水产品产量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质量不断提高,满足了城乡居民的需要。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8年宜宾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40元,比上年增加588元,增长14.5%,与全省的平均水平4121元相比,高519元。

第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全县农林牧渔全面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二、三产业日渐繁荣。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同时,不断发展油菜、花生、蔬菜、茶叶、水果、蚕桑等经济作物,粮经比例不断优化。农业总产值中,林牧渔业所占比重不断提高,2008年达到73.1%。随着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不断增加,2008年达到24.6万元,使39%的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实现劳务收入16.36亿元,比上年增长22%,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815元。

第三,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宜宾县坚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措施,积极引进、培育、发展、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努力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全县龙头企业已达到40家,其中市级生产龙头企业8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2008年县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85亿元,实现利税7515万元。全县巩固和发展各类专合组织171个,会员达4.93万户,带动农户率65.73%,依托专合组织推动产业发展的作用明显增强。

第四,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宜宾县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引进和培育了一批新品种,普及和推广了一批先进实用技术。在种植业上狠抓水稻高产示范片建设,实施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积极推广“双高双低”油菜品种,狠抓蔬菜的标准化生产等,同时加强测土配方施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全县农作良种覆盖率达到95%,农业新技术普及率达到88%。畜牧业良繁体系加强,全县生猪杂交改良面已达98%,其中三元杂交改良面已达80%。良种兔的推广面达到100%。积极开展渔业养殖技术推广,提高了渔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巩固和加强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大力兴办林业科技示范基地,搞好科技服务取得显著成效。全县狠抓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粮油、莲藕、晒烟、花生、辣椒、花椒等标准化农产品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第五,农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宜宾县不断加强农业基础投入,大力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积极治理水土流失,完成病险水库保险加固整治,提高水利工程蓄水能力,蓄水可达6610万立方米;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土,积极抓好标准良田建设工程;抓好乡村道路建设;修复改造提灌站,积极推广农业机械,2008年完成机耕作业48.5万亩,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33.9万千瓦,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22%,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第六,农村面貌发生根本变化。近年来新建通村公路680公里,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公路,100%的乡镇和80%的村通达客运。全县实现村村通电话、户户通电,村村通闭路电视。安全卫生饮用水达到80%,农户沼气普及率达到40%。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加大,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增强,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宜宾县农业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宜宾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任务还很艰巨。虽然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由于农业生产受传统农业的影响较深,农业生产力的整体水平仍然较低,尤其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机械化程度,饲料转化率等较低,决定了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还处在初级阶段。当前农业现代化建设中主要有以下问题:

第一,农业和农产品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农产品基地中优质和品牌产品少,建设规模小,集约化水平低;大宗农产品质量不高,注册农产品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同时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不明显,主导产业不突出,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市场化运作水平有待提高。

第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及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突出表现在龙头企业规模小、层次低、带动能力差,技术装备和加工水平不高,产加销联接机制不完善,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民组织化程度还不适应农业市场化、国际化发展要求。

第三,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业资源日趋紧缺,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农用耕地日趋减少、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脆弱,已成为制约我县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速放缓。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年龄偏大,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只占20%。技能培训体系尚不够完善,与农民培训就业愿望不适应。由于技能、观念、家庭等多种原因,劳动力转移的步伐在经过几年快速增长后已逐步放缓。

第五,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民工返乡等,影响农民增收的不利因素较多,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任重道远;2008年我县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仍然偏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偏低,工业化、城市化的带动作用不强,制约了农民收入长期稳定较快增长。

第六,农业投入仍然不足。资金需求矛盾日益突出,由于县级财政困难,项目建设资金落实困难,农业投入比重还比较低,特别是在龙头企业、现代农业、生态环境、品种推广等方面投入严重不足。

第七,农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当前农业生产基本上还停留在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生产方式阶段,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知识大多是凭祖辈经验代代相传,农民观念保守,思想较落后,使得新技术的推广阻力较大。农民普遍文化素质不高,严重制约着农业现代化进程。这些现象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因素。轻视农业,鄙视农民现象仍然存在,农村子弟的奋斗目标就是想方设法跳出“农门”,这就造成了农业人才缺乏,因为稍有才能的人就会远离农业,青壮年劳动只要在外打工能挣钱,基本不愿回乡经营农业,而回乡务农则是不得已的最终选择。

三、宜宾县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思路和奋斗目标

据测算宜宾县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至少要到2030年,还有21年的时间。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要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产业化、国际化为抓手,按照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力,可持续竞争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经济效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增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确保2030年宜宾县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宜宾县到2030年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增加值应达到12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7.12%,农村劳动力人均创造增加值6万元、林牧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应达到80%以上;农副产品商品率应达到85%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80%以上;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高产稳产农田占耕地面积达85%以上;农业劳动力占农村总劳动力的比重降到3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000元,平均每年增长6.36%。

四、加快推进宜宾县农业现代化的措施

纵观世界农业现代化的实践,其共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度重视农业科技进步,二是不断加强农业物质装备建设;三是大力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四是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五是重视农业功能拓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唯有从实际出发才是取得成功的正确选择。我们必须立足国情、县情,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今后一段时期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第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一是大力加强水利建设。围绕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洪安全保障和水环境治理“三大体系”建设,加快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搞好河道治理和病险水库加固,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加强水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二是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开发、基地化建设、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以优势农产品产业化为主攻方向,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集中培植一批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三是搞好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要抓好现有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建设的同时,有组织、有计划地兴建一批集产品检验、分级、包装、贮藏、批发、加工、运销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农产品市场。四是要积极培育农村土地、资金、技术和农用生产资料市场,促进生产要素在地区间的流动。五是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不可少的手段。要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战略,大力提高宜宾县农业机械化水平。六是要积极建设农村信息网络,搞好规划,为农民获取市场信息提供条件。

第二,加大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力度,积极培植支柱产业。当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已进入新的阶段,要把调整的重点从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转变,根据我县的区位优势,培植一批主导和特色产业。一是加快农业区域结构调整,大力提高特色优势产业的比重。要充分发挥各乡镇的区域比较优势和传统特色优势,建设跨区域的规模专业生产基地,重点抓好粮油、生猪、肉兔、蚕桑、林竹、水果、茶叶、油樟、晒烟、花生、水产、蔬菜等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形成一批产业带和专业生产区域。二是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大力提高林牧渔业的比重。种植业内部,进一步稳定粮食面积,提高复种指数,扩大经济作物面积,使粮经作物面积比例进一步优化。要大力发展林牧渔业,继续抓好林业生态建设,林业重点工程和林业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畜牧和水产业,提高食草畜禽和特色水产品养殖的比重,力争使林牧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80%以上。三是加快农业品质结构调整,大力提高优质高效农产品的比重。使农作物优质产品的比重达到90%以上,林牧渔优质产品比重达80%以上。

第三,加大培植规模龙头企业的力度,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宜宾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县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0.3:1,而发达国家达3:1以上。因此,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县要把培植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来抓。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各类资本投资兴办龙头企业。要利用入世后,发达国家产业资本向我国转移的机遇,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引进外资、工商资本和民资来我县兴办或改造嫁接龙头加工企业,不断提升我县龙头企业的层次和规模。到2030年全县力争培育出10个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大型龙头企业,其中超30亿元的2个。二是创新运行机制,增强龙头企业发展活力。龙头企业要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鼓励龙头企业打破地区和行业界限,整合生产要素,组建成大型龙头企业。要主动与大型企业集团、上市公司、跨国公司攀亲,甘当配角。三是加大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要进一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在资金、税收、用地等方面予以倾斜,要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创造更加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客商投资兴办龙头企业。四是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吸取美国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曾经有相当多的大公司大企业试图经营大规模农场,最终相继以失败告终的教训。不论是世界农业发展的规律,还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实践都已证明,家庭经营是最适合农业特点的生产经营形式,也是保护农民基本权益的有效形式。龙头企业主要应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可以搞一定数量的新品种、新技术示范,而不必去租赁大面积的土地直接经营。要注意保护农民的土地权利,让农民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有助于防止无地农民集中城市,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

第四,加大农业外向推进的力度,加快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入世后农业的竞争,已不单纯是国内市场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国际市场的竞争。一是要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从农产品的基地建设,到加工、包装等全过程实行标准化管理,使我们的最终产品能与国际大市场接轨。其次,要吸收外国资本、技术和设备,武装我县农业,提升我县农业的档次和水平,要逐步建立农业外向型开发区。三是要加大农产品创牌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农产品的竞争,归根到底是质量的竞争、品牌的竞争。要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争创更多的国家级、省级农副产品名牌。四是要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抓住国外大型超市集团纷纷抢摊国内市场的机遇,积极寻求农副产品销售合作,进而打进国际市场。至2030年全县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自营出口额要占农业总产值的15%以上,年递增12%以上,农副产品商品率由目前的65%提高到85%以上。

第五,加大农业科技开发力度,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贡献份额。农业要实现现代化,首先要实现科技化。要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主动与国内外农业科研院所挂钩协作,大力引进开发和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材料,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改造、提高传统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升级,要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品,加强关键性、重点性技术研究,加快技术的组装、集成和配套,充分发挥科技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作用。要强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把园区建成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基地、结构调整的带动基地和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基地。要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稳定和充实农技人才队伍,努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要全面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质量。要加强新型农机具的推广,提高农机综合作业水平。到2030年,力争全县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畜禽、水产品良种率达95%以上,农机化水平达9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80%以上。

第六,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不断拓宽农民增收空间。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如果让全县60多万农村劳动力守在80多万亩耕地上,农民根本难以致富,更谈不上农业现代化。因此,要想致富农民,首先必须减少农民,将大批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出去。一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龙头加工企业,加快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积极转移农村劳动力,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二要有组织地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大中城市转移。在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的基础上,有组织地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一批劳动力,要积极向国外、境外输送劳力。三要通过大力发展养殖业、发展高效立体种植业,在农业内部消化吸收一部分剩余劳动力。经过21年的努力,全县农业劳动力70%转移到二三产业,使农业从业人员减少到20万人以下,农业劳动力占农村总劳动力的比重由61%下降到30%以下,其中种植业劳动力达到劳均经营耕地20-30亩,通过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第四篇:加快推进政府服务创新

加快推进政府服务创新 李文慧

□李文慧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对各级政府而言,坚持以人为本,改进群众工作,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

创新政府服务机制的探索

近年来,我们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政能力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重要意义,从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入手,立足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抓发展、保稳定、促和谐,不断创新政府服务机制,全面提高政府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一)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一是尊重群众谋发展。围绕跻身中原崛起第一梯队和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加快发展,维护稳定,狠抓落实”的工作思路,始终把加快发展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以群众满意作为重要标准,把群众的意愿融入到发展中来,形成了指导三门峡长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二是围绕富民上项目。一方面,围绕直接增加群众收入,大力发展果品深加工、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等项目,确保项目能够直接增加职工的工资性收入;另一方面,在项目的引进上,实行项目听证论证制度,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妥善处理好项目征地、拆迁、补偿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维护了群众利益。三是激活民营促繁荣。坚持“非禁即入”的原则,对民营经济实行服务代理制,即在行政服务中心实行“窗口”单位首问负责,全程代理,帮助民营经济办理有关审批手续,同时重奖有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家,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二)拓展公共服务范围,改善群众的生活质量。一是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改善群众生存环境。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围绕建设最宜人居住自然山水城市的目标,全面启动以陕州公园为龙头的城市建设“十大工程”,不仅为广大市民休闲娱乐提供了优美环境,而且吸引了大批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卫生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入选“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同时加快以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建成覆盖全市农村的公路、通信和广电“村村通”工程,有效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实施“两抓一促”工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实施“两抓一促”工程(即抓宣传文化阵地建设,抓文化活动载体,促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深化行政服务改革,优化为民服务环境。围绕提高效能、改善服务,建立覆盖市、县、乡三级的行政服务网络,先后清理各类审批项目1325项,清理率达85.6%,对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全部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实行中心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服务承诺和责任追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推行全程服务代理,做到一站式阳光服务,实行标准化管理,在全省率先通过了ISO9001管理认证。

(三)完善综合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一是拓宽渠道,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树立“大就业”的理念,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和就业容量大、形式灵活的各类服务业,带动群众就业。积极开发和购买公益性就业岗位,为“4050”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提供特殊的就业照顾和援助。建立市劳动服务中心,定期开设专场供需洽谈会,为失业人员提供平台;同时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就业培训,努力提高群众就业能力。采取政府牵头、部门实施的办法,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和跨地区的劳务协作,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二是完善制度,积极加强社会保障。针对国有破产企业离、退休人员看病难问题,先后制定出台了《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救助暂行办法》、《市属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暂行办法》,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使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根据经济发展实际,先后两次提高城市“低保”标准,4.5万城市困难居民享受到城市低保待遇。对农村贫困群体,制定出台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暂行办法》,将农村五保户、特困户纳入低保范围,使更多的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三是探索途径,扎实搞好扶贫开发。建立定点扶贫长效机制,组织市、县两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驻军等340个单位对全市264个贫困村进行定点帮扶,同时1360余名领导干部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

第五篇:加快推进幼儿教育政府责无旁贷

加快推进农村幼儿教育 政府责无旁贷 ——以松阳县为例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而在当前的15年教育中,农村幼儿教育就是那只最慢的船只,急需政府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推进。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各大中小城市,幼儿教育各项制度、建设正日臻完善。但在广大的农村,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农村幼儿园的整体办园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审视当前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还依然存在许多困惑和问题:

一、幼儿教育的现状

松阳县有幼儿园(班)124所。其中教育部门举办2所,集体举办(即乡镇中心小学附设幼儿园)24所,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98所。2009年,全县3-5周岁在园幼儿6865人,学前三年入园率为92.03%。其中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4483人,占全县在园幼儿总数的65.3%。全县幼教教职工449人,其中园长111人,园长持证上岗率100%;专任教师240人,专任教师持证上岗率43.3%。

在这其中的农村幼儿园中许多是自家院、临时租借校区,校舍陈旧、简陋。有些学校还是土瓦房,教室昏暗、潮湿,室外活动空间狭小,周边环境差,安全管理难度大、基本上没有设置任何安全防护装置,存在不少安全隐患。教学用具简单,大部份教室只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一张黑板、一盒粉笔;园内缺少最起码的卫生设施、玩、教具和大型户外游戏及幼儿读物,各种活动难以开展。教师收入大多在1000元左右,除了公办、集体幼儿园外,大部分教职工没有养老和医疗保险。学校的教学内容不同程度“小学化”。

二、农村幼儿教育存在问题

一是财政经费投入不足,责任主体不明确。如松阳是欠发达县,财政十分困难,2009年县地方财政收入仅2个多亿,学前教育阶段的财政经费投入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与此同时,幼儿教育责任主体仍不明确。目前该县所有乡(镇)中心幼儿园都是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由小学出资举办和管理。这些体制及现状严重制约了幼儿教育的发展。

2、办学条件较差。农村幼儿园的创办者一般只图在家门口有一份微薄的收入,办学规模相当小,有的是将路边小院稍加修膳装修,改建成校舍,或在自己家中办学。如松阳县,规模在1-2年班的幼儿园有90个,占全县幼儿园总数72.6%。幼儿人数也是参差不齐,有的幼儿园是人满为患,有的却只有十个左右的学生。而且各个幼儿园的活动、娱乐设施极少,室外活动设施一般都没有。条件好的幼儿园孩子们还能在室外的草坪跑跑,条件差的只能整天关在室内。各幼儿园在安全设施上更是无从谈起,除公办幼儿园外,一般农村幼儿园均不具备消防卫生安全条件,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3、幼儿教师素质整体偏低。由于农村幼儿园生源少,收入不高,教师待遇低,不能吸引人才从事教育。有的农村教师在教学同时还要负担大量的农活,分散了精力。与此同时,农村幼儿教师和公办、集体办幼儿园老师相比,缺少培训机会、没有前途,影响到教师队伍的稳定。如松阳县共有幼儿教职工449人,其中民办幼儿教师占全部教师总数83.5%。大专以上的专任教师只占幼儿教师的35.8%。这些教师的幼儿教育知识、技能和能力相对不足,不能以较好的幼儿教育方式去启蒙孩子,不会引导孩子开展各种户外游戏,他们实际上只充当“保姆”角色。

三、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对策及建议

农村幼儿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发展最落后的领域,也是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如果因城乡差距,从幼儿阶段开始,孩子们就有一个不同的起点,未来我们这个社会就很难是一个和谐的社会,这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加快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势在必行。

1、明确政府责任,加大办学投入。农村幼儿教育作为一项公共事业,责任主体在政府。要逐步体现出政府办园为主,社会力量办园为辅的格局。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幼儿教育的经常性、计划性投入。多方筹集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每年划拨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对农村边远山区条件比较差的农村幼儿园进行修缮、改建,逐步建立以乡镇幼儿园为主体,村幼儿园为辅的幼儿教育体系。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在审批注册、分类定级、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等方面应与政府办园享受同等待遇。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幼儿园的指导和监督,规范办园行为,保证办园的正确方向。

3、提升乡镇中心幼儿园等级,规范农村幼儿园管理。通过加大政府投入,提升各乡镇中心园的等次,作为镇域内幼儿教育的窗口,集示范、培训、信息、教科研等多功能于一体,促进农村幼儿园办园水平整体提高。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应做好辖区内各类幼儿园的属地初级管理,依据相关政策法规,对符合办园条件的予以资质认定并加强监督指导,提高管理效益;对不具备办园条件且危害幼儿身心健康的,应坚决予以取缔;

4、规范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了农村幼儿教育和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各级教育部门要对在职幼儿园教师按相关规定进行资格确认,对不具备幼儿教师资格条件的教师应限期培训。对小学教师从事幼儿教育的,也要加强教学基本功培训,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在方式上,可考虑送教下乡方式。农村地域辽阔,居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许多幼儿园教师仅一人一园,要把她们集中起来外出培训确有许多困难。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派遣教师骨干,深入农村,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逐步使农村幼儿教师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要求。

下载关于加快推进政府转变职能的调查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快推进政府转变职能的调查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如何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2014-11-24 15:07 8062ubky | 分类:时事政治 | 浏览3550次 分享到: 2014-11-24 15:27 知识大富翁,挑战赢iPhone! 提问者采纳热心网友......

    转变职能 加快拱北经济社会双转型

    转变职能 加快拱北经济社会双转型尊敬的甘书记,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天,市委在这里召开镇(街)转型座谈会,充分说明市委对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度重视和镇(街)转型的关心......

    关于转变职能加强和创新乡镇(街道)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调查与思考(合集)

    调研报告关于转变职能加强和创新乡镇(街道)社会管理的调查与思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在深刻研判世情、国情、党情的条件下,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

    转变职能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模版)

    进乡镇职能转变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中共石泉县委组织部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乡镇干部是执行党和国家在农村各项路线、方......

    转变职能提高素质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转变职能提高素质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服务型政府机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近......

    加快推进长沙社会办医的调查与思考

    加快推进长沙社会办医的调查与思考 长沙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社会资本办医联系城市之一。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资本办医,根据市政府领导安排,市政府研究室......

    关于我市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调查与思考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探索科学发展之路——关于我市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调查与思考吴仕华今年2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

    关于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几点思考

    所谓政府职能,是指政府为实现国家利益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负有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政府职能具有共同性、差异性和阶段性的特征,它揭示了政府在社会经济中的基本方向和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