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湖南农业现代化的思考

时间:2019-05-12 19:03: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快推进湖南农业现代化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快推进湖南农业现代化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加快推进湖南农业现代化的思考

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的生机

——关于加快推进湖南农业现代化的思考

田家贵

田家贵

◆我省农业目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面对日益开放、深度融合的国际国内市场,面对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任务目标,推进我省农业现代化,必须把握6个重点

我省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有着“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但实事求是地讲,我省农业还是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靠天吃饭、粗放经营、自给自足仍然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面对日益开放、深度融合的国际国内市场,面对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任务目标,如何推进我省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资源大省向农业产业强省转变,是各级农业部门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任务。那么,湖南农业现代化的着力点在哪?农业现代化的路子该怎么走?以下六个方面必须认真把握。

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把稳定发展生产摆在首位。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农业部门的首要责任。从当前及长远看,人增地减不可逆转,农产品供需矛盾长期存在,保障人民生活所需、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始终是我们头上的一道“紧箍咒”。我省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承担和履行好这份责任义不容辞。因此,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始终把稳定发展生产、确保有效供给摆在第一位。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粮食生产,切实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协调发展高效经济作物。要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提升特色产业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努力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农业的功能不断拓展、效用不断延伸、内涵不断丰富。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为此,要强化食品保障功能、原料供给功能、就业增收功能,彰显生态保护功能、观光休闲功能、文化传承功能

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的升级。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我省农业产业化得到较快的发展。但是,也还存在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趋小、技术水平偏低、产品品质不高等突出问题,需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要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粮食(饲料)、畜禽、油料、果蔬、棉麻、茶叶、淡水产品、竹木加工八大主导产业。要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按照“支柱产业特色化、规划布局区域化、投资主体企业化、经营机制产业化、生产基地标准化和优质产品品牌化”的要求,以标准和品牌扩大基

地建设规模,打造全国乃至全世界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

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和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是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技术推广力度,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扩大优良品种覆盖率。要提高机械化水平,加大适用育插秧机械及技术和山丘区小型农用机械的研制与推广力度,积极配套完善机耕道建设,加强农机作业技术服务,改善农机作业条件,加快推进适用农业机械的普及。扎实搞好农民科技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不断壮大有文化、守法制、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群体。

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着力创新农业的经营机制。我省农村人口众多,目前全省有农业户数1400多万户,一个农户就是一个生产经营主体。这样的分散式经营,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劳动生产率低、科技贡献率低、农民增收致富难等问题。要通过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与企业联合起来,将产、加、销衔接起来,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机对接,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要大力扶持种养大户;培育各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加快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是生态、高效、可持续的农业。要强化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推进农业由依靠资源消耗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转变。具体做到: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大力实施沃土工程,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大力发展循环农业、集约农业等农业形态,扩大农村清洁工程实施规模,强化对工业“三废”点源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防治,加强草地资源、水生生物资源、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和外来物种管理,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作者系省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

第二篇: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敬爱的党支部: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政策,部署201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

关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要进一步明确粮食安全的工作重点,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首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调动和保护好“两个积极性”,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要探索形成农业补贴同粮食生产挂钩机制,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把有限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搞好粮食储备调节,调动市场主体收储粮食的积极性,有效利用社会仓储设施进行储粮。中央和地方要共同负责,中央承担首要责任,各级地方政府要树立大局意识,增加粮食生产投入,自觉承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适当增加进口和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把握好进口规模和节奏。高度重视节约粮食,节约粮食要从娃娃抓起,从餐桌抓起,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关于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党的农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农村集体土地应该由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农民家庭承包,其他任何主体都不能取代农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

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利。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同经营权主体发生分离,这是我国农业生产关系变化的新趋势,对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规模经营,要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要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推动土地经营权等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要提高种地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农民务农收入,鼓励发展、大力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要强化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创造良好务农条件和环境,要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建立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体系。

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农情,遵循现代化规律,依靠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涉农行政管理方式创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继续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处理好政府和农民的关系,切实维护农民权益,坚持因地制宜、试点先行,尊重农民和基层首创精神;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把方向、管大局、抓重点,地方按照中央“三农”决策部署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问题。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城镇化,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推动新型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突出特色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汇报人:xiexiebang

2014.08.12

第三篇:加快推进宜宾县农业现代化的调查与思考

加快推进宜宾县农业现代化的调查与思考

宜宾县课题组

农业现代化就是要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生产资料和管理方法来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宜宾县是一个百万人口的丘区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0%,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对滞后,因此如何有效地推进宜宾县农业现代化,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

一、宜宾县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条件不断增强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现代化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宜宾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打造西部经济强县,构建和谐宜宾县”的总体部署,在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使全县农村经济总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农民素质、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为宜宾县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一,农村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宜宾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使农村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2008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4.6亿元,比去年增长7.4%;实现农业增加值26.4亿元,农村劳动力人均创造增加值4400元。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高,粮油产量连年丰收,2008年全县实现粮食产量47.65万吨,比上年增长2.5%。油料产量2.83万吨,比上年增长6.9%;畜牧业托起了农村经济半边天,畜牧业总产值达到25.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7.6%,生猪出栏155万头,全县人平1.5头,小家禽出栏1750万只,人平17只,肉兔出栏603万只,人平6只,另外蔬菜、水果、茶叶、水产品产量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质量不断提高,满足了城乡居民的需要。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8年宜宾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40元,比上年增加588元,增长14.5%,与全省的平均水平4121元相比,高519元。

第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全县农林牧渔全面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二、三产业日渐繁荣。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同时,不断发展油菜、花生、蔬菜、茶叶、水果、蚕桑等经济作物,粮经比例不断优化。农业总产值中,林牧渔业所占比重不断提高,2008年达到73.1%。随着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不断增加,2008年达到24.6万元,使39%的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实现劳务收入16.36亿元,比上年增长22%,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815元。

第三,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宜宾县坚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措施,积极引进、培育、发展、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努力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全县龙头企业已达到40家,其中市级生产龙头企业8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2008年县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85亿元,实现利税7515万元。全县巩固和发展各类专合组织171个,会员达4.93万户,带动农户率65.73%,依托专合组织推动产业发展的作用明显增强。

第四,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宜宾县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引进和培育了一批新品种,普及和推广了一批先进实用技术。在种植业上狠抓水稻高产示范片建设,实施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积极推广“双高双低”油菜品种,狠抓蔬菜的标准化生产等,同时加强测土配方施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全县农作良种覆盖率达到95%,农业新技术普及率达到88%。畜牧业良繁体系加强,全县生猪杂交改良面已达98%,其中三元杂交改良面已达80%。良种兔的推广面达到100%。积极开展渔业养殖技术推广,提高了渔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巩固和加强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大力兴办林业科技示范基地,搞好科技服务取得显著成效。全县狠抓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粮油、莲藕、晒烟、花生、辣椒、花椒等标准化农产品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第五,农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宜宾县不断加强农业基础投入,大力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积极治理水土流失,完成病险水库保险加固整治,提高水利工程蓄水能力,蓄水可达6610万立方米;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土,积极抓好标准良田建设工程;抓好乡村道路建设;修复改造提灌站,积极推广农业机械,2008年完成机耕作业48.5万亩,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33.9万千瓦,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22%,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第六,农村面貌发生根本变化。近年来新建通村公路680公里,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公路,100%的乡镇和80%的村通达客运。全县实现村村通电话、户户通电,村村通闭路电视。安全卫生饮用水达到80%,农户沼气普及率达到40%。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加大,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增强,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宜宾县农业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宜宾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任务还很艰巨。虽然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由于农业生产受传统农业的影响较深,农业生产力的整体水平仍然较低,尤其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机械化程度,饲料转化率等较低,决定了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还处在初级阶段。当前农业现代化建设中主要有以下问题:

第一,农业和农产品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农产品基地中优质和品牌产品少,建设规模小,集约化水平低;大宗农产品质量不高,注册农产品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同时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不明显,主导产业不突出,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市场化运作水平有待提高。

第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及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突出表现在龙头企业规模小、层次低、带动能力差,技术装备和加工水平不高,产加销联接机制不完善,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民组织化程度还不适应农业市场化、国际化发展要求。

第三,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业资源日趋紧缺,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农用耕地日趋减少、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脆弱,已成为制约我县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速放缓。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年龄偏大,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只占20%。技能培训体系尚不够完善,与农民培训就业愿望不适应。由于技能、观念、家庭等多种原因,劳动力转移的步伐在经过几年快速增长后已逐步放缓。

第五,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民工返乡等,影响农民增收的不利因素较多,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任重道远;2008年我县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仍然偏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偏低,工业化、城市化的带动作用不强,制约了农民收入长期稳定较快增长。

第六,农业投入仍然不足。资金需求矛盾日益突出,由于县级财政困难,项目建设资金落实困难,农业投入比重还比较低,特别是在龙头企业、现代农业、生态环境、品种推广等方面投入严重不足。

第七,农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当前农业生产基本上还停留在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生产方式阶段,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知识大多是凭祖辈经验代代相传,农民观念保守,思想较落后,使得新技术的推广阻力较大。农民普遍文化素质不高,严重制约着农业现代化进程。这些现象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因素。轻视农业,鄙视农民现象仍然存在,农村子弟的奋斗目标就是想方设法跳出“农门”,这就造成了农业人才缺乏,因为稍有才能的人就会远离农业,青壮年劳动只要在外打工能挣钱,基本不愿回乡经营农业,而回乡务农则是不得已的最终选择。

三、宜宾县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思路和奋斗目标

据测算宜宾县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至少要到2030年,还有21年的时间。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要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产业化、国际化为抓手,按照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力,可持续竞争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经济效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增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确保2030年宜宾县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宜宾县到2030年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增加值应达到12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7.12%,农村劳动力人均创造增加值6万元、林牧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应达到80%以上;农副产品商品率应达到85%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80%以上;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高产稳产农田占耕地面积达85%以上;农业劳动力占农村总劳动力的比重降到3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000元,平均每年增长6.36%。

四、加快推进宜宾县农业现代化的措施

纵观世界农业现代化的实践,其共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度重视农业科技进步,二是不断加强农业物质装备建设;三是大力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四是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五是重视农业功能拓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唯有从实际出发才是取得成功的正确选择。我们必须立足国情、县情,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今后一段时期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第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一是大力加强水利建设。围绕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洪安全保障和水环境治理“三大体系”建设,加快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搞好河道治理和病险水库加固,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加强水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二是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开发、基地化建设、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以优势农产品产业化为主攻方向,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集中培植一批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三是搞好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要抓好现有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建设的同时,有组织、有计划地兴建一批集产品检验、分级、包装、贮藏、批发、加工、运销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农产品市场。四是要积极培育农村土地、资金、技术和农用生产资料市场,促进生产要素在地区间的流动。五是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不可少的手段。要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战略,大力提高宜宾县农业机械化水平。六是要积极建设农村信息网络,搞好规划,为农民获取市场信息提供条件。

第二,加大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力度,积极培植支柱产业。当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已进入新的阶段,要把调整的重点从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转变,根据我县的区位优势,培植一批主导和特色产业。一是加快农业区域结构调整,大力提高特色优势产业的比重。要充分发挥各乡镇的区域比较优势和传统特色优势,建设跨区域的规模专业生产基地,重点抓好粮油、生猪、肉兔、蚕桑、林竹、水果、茶叶、油樟、晒烟、花生、水产、蔬菜等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形成一批产业带和专业生产区域。二是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大力提高林牧渔业的比重。种植业内部,进一步稳定粮食面积,提高复种指数,扩大经济作物面积,使粮经作物面积比例进一步优化。要大力发展林牧渔业,继续抓好林业生态建设,林业重点工程和林业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畜牧和水产业,提高食草畜禽和特色水产品养殖的比重,力争使林牧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80%以上。三是加快农业品质结构调整,大力提高优质高效农产品的比重。使农作物优质产品的比重达到90%以上,林牧渔优质产品比重达80%以上。

第三,加大培植规模龙头企业的力度,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宜宾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县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0.3:1,而发达国家达3:1以上。因此,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县要把培植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来抓。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各类资本投资兴办龙头企业。要利用入世后,发达国家产业资本向我国转移的机遇,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引进外资、工商资本和民资来我县兴办或改造嫁接龙头加工企业,不断提升我县龙头企业的层次和规模。到2030年全县力争培育出10个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大型龙头企业,其中超30亿元的2个。二是创新运行机制,增强龙头企业发展活力。龙头企业要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鼓励龙头企业打破地区和行业界限,整合生产要素,组建成大型龙头企业。要主动与大型企业集团、上市公司、跨国公司攀亲,甘当配角。三是加大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要进一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在资金、税收、用地等方面予以倾斜,要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创造更加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客商投资兴办龙头企业。四是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吸取美国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曾经有相当多的大公司大企业试图经营大规模农场,最终相继以失败告终的教训。不论是世界农业发展的规律,还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实践都已证明,家庭经营是最适合农业特点的生产经营形式,也是保护农民基本权益的有效形式。龙头企业主要应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可以搞一定数量的新品种、新技术示范,而不必去租赁大面积的土地直接经营。要注意保护农民的土地权利,让农民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有助于防止无地农民集中城市,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

第四,加大农业外向推进的力度,加快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入世后农业的竞争,已不单纯是国内市场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国际市场的竞争。一是要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从农产品的基地建设,到加工、包装等全过程实行标准化管理,使我们的最终产品能与国际大市场接轨。其次,要吸收外国资本、技术和设备,武装我县农业,提升我县农业的档次和水平,要逐步建立农业外向型开发区。三是要加大农产品创牌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农产品的竞争,归根到底是质量的竞争、品牌的竞争。要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争创更多的国家级、省级农副产品名牌。四是要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抓住国外大型超市集团纷纷抢摊国内市场的机遇,积极寻求农副产品销售合作,进而打进国际市场。至2030年全县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自营出口额要占农业总产值的15%以上,年递增12%以上,农副产品商品率由目前的65%提高到85%以上。

第五,加大农业科技开发力度,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贡献份额。农业要实现现代化,首先要实现科技化。要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主动与国内外农业科研院所挂钩协作,大力引进开发和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材料,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改造、提高传统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升级,要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品,加强关键性、重点性技术研究,加快技术的组装、集成和配套,充分发挥科技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作用。要强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把园区建成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基地、结构调整的带动基地和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基地。要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稳定和充实农技人才队伍,努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要全面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质量。要加强新型农机具的推广,提高农机综合作业水平。到2030年,力争全县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畜禽、水产品良种率达95%以上,农机化水平达9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80%以上。

第六,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不断拓宽农民增收空间。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如果让全县60多万农村劳动力守在80多万亩耕地上,农民根本难以致富,更谈不上农业现代化。因此,要想致富农民,首先必须减少农民,将大批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出去。一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龙头加工企业,加快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积极转移农村劳动力,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二要有组织地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大中城市转移。在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的基础上,有组织地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一批劳动力,要积极向国外、境外输送劳力。三要通过大力发展养殖业、发展高效立体种植业,在农业内部消化吸收一部分剩余劳动力。经过21年的努力,全县农业劳动力70%转移到二三产业,使农业从业人员减少到20万人以下,农业劳动力占农村总劳动力的比重由61%下降到30%以下,其中种植业劳动力达到劳均经营耕地20-30亩,通过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第四篇: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版]

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十二五”规划《建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

(一)重大任务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

(二)三农地位

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什么是“三农”问题? 即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和农业问题,也就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困难;农业产业结构落后、效率低下、发展缓慢;农村组织机构臃肿、税费负担沉重、市场体系滞后、人口大量过剩。其中,农民问题是核心;农村问题是保障;农业问题是基础; “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问题是核心;农民的收入又是农民问题的核心。

“三农”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

(三)指导方针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

胡锦涛“两个趋向”的讲话:

“综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胡锦涛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

(四)重点工作

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1.国家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村投入; 2.完善农业补贴制度;3.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4.适时采取玉米、大豆、油菜籽等临时收储政策;5.改善农村金融服务;6.完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7.加大家电下乡实施力度;8.支持农民建房;9.增加产粮大县奖励;10.建设高标准农田;11.扶持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12.完善动物防疫补贴政策;13.完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14.支持优势农产品生产和特色农业发展;15.支持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发展;16.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17.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

18.开展农民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19.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1.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22.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23.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24.土地流转政策;25.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26.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27.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28.完善党领导的村民自治;29.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

(五)实现目标 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二、“十二五”规划《建议》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政策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四)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1.确立粮食的战略地位 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

民谚有云:家里有粮,心中不慌。古往今来,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许多时候还是重要的战争手段),粮食,一直被置于重之又重的位置上。

“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中国对世界的一个重大贡献,也体现了中国的负责任”。“中国粮食将近40%的库存消费比,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至18%的警戒线。”粮食问题专家、南方粮食交易市场副总裁熊学华说,这是今年中国粮食市场稳定的“定海神针”。

国务院于2008年8月发布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明确了中长期保障粮食安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

目前,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粮食法》列为五年立法规划一类项目,国家发改委和粮食局目前正在积极开展相关工作。长期研究粮食安全问题的中国社科院专家李国祥认为,《粮食法》的出台,意味着中国对粮食的管理将从国务院的行政法规上升到全国人大法律的高度,中国粮食安全将更有保障。

粮食战争:市场、权力和世界食物体系的隐形战争(一场中国和中国的老百姓输不起的战争)

现在的粮食危机,更是一场富国通过不合理的“国际规则”,向穷国转嫁经济危机的财富掠夺。它不是流血的战争,但结果可能比流血更残酷。

新华社农产品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显示,9月2日,我国零售市场籼米、粳米、特一粉、标一粉每斤价格分别为2.05元、2.39元、2.00元、1.71元,与8月2日相比,每斤分别上涨0.03元、0.04元、0.02元、0.02元。

而此前,由于俄罗斯8月5日宣布停止小麦出口,芝加哥期货交易所9月交割的软红冬小麦期货涨停,上涨8.3%,触及23个月以来最高位,比6月份低点上涨近80%。次日,欧洲小麦价格也上涨12%。受此拉动,国际玉米、大米等粮食品种价格随后均迎来了一轮明显上涨行情。;

2.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农业增长要由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力投入向依靠科技和资本投入转变;

农业生产由主要依赖自然生产向发展可控的设施生产转变;

农业经营由分散的家庭经营向专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

农业发展由注重农业的一产向促进农业的一产、二产、三产协调发展转变。;

农业功能由以农产品生产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重转变。

3.严格保护耕地 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早在1997年,就提出要实行全世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2003年10月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此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中央和国务院连续多次召开会议,三令五申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4.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主要就是用于农业生产方面的科学技术以及专门针对农村生活方面和一些简单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包括种植,养殖,化肥农药的用法,各种生产资料的鉴别,高效农业生产模式等几方面。

未来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为农产品增产特别是粮食安全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为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全面的技术服务;为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5.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集食物保障、原料供给、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市场服务等产业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是多层次、复合型的产业体系。

一是农产品产业体系。包括粮食、棉花、油料、畜牧、水产、蔬菜、水果等各个产业,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

二是多功能产业体系。包括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物能源等密切相关的循环农业、特色产业、生物能源产业、乡村旅游业和农村二、三产业等,以充分发挥农业多种功能,增进经济社会效益。

三是现代农业支撑产业体系。包括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加工、市场流通、信息咨询等为农服务的相关产业,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6.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顺应农业发展趋势,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指导,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举措,对规范农业示范区发展,示范和引领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1)为推进区域现代农业发展,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树立新样板。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一批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新型现代农业样板区,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形成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力量,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优势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重要作用。

(2)为示范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开辟新途径。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实行产学研结合,提升和强化农业示范区引进、集成、运用、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功能,建设一批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成果的密集应用区和辐射源,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农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和组织管理创新,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3)为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增收致富能力打造新基地。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挥其设施装备先进,人才资源丰富,组织管理高效的优势,构建起农业专家、农技人员和农民有机联系、沟通直接的新型信息传播网络,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打造一批实训基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提高周边农民文化素质、科技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提升区域农业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4)为探索建立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促进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搭建新平台。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科研推广机构等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联合与合作,探索适合不同条件的农业生产投入、经营管理和利益分配的新型体制机制,解决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形成农户与市场更加有效的对接机制,推动建立符合区域实际和产业特点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

(5)为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农业增效开辟新渠道。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发挥农业食物保障、原料供给、解决就业等传统功能基础上,拓展生态保护、休闲农业、文化传承等新型功能,培育农业的新兴产业,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开辟新渠道。同时,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科普教育基地和农业文明传承载体,在全社会形成热爱农业、关心农业、重视农业的良好氛围。

7.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ANPSP)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田中的泥沙、营养盐、农药及其它污染物,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壤中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进入水体而形成的面源污染。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农田施肥、农药、畜禽及水产养殖和农村居民。

引起水体污染的排放源,分布在广大的面积上,与点源污染相比,它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不稳定性和复杂性,受外界气候、水文条件的影响很大。

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化肥、农药、地膜的使用,对粮食的增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部分地区,由于不合理使用,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农业面源污染。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在为人民群众提供大量畜禽和水产品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下一步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大力推进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防治养殖污染。第二,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控制农村废弃物的污染。第三,提高化肥农药的利用率,防治流失污染。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水利为重点。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公路、沼气建设,继续改造农村危房,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2.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在成都温江区万春镇春江路社区,绿地环绕的小区中间居然有一块种满了茄子、玉米、莴笋等蔬菜的实体化社区农场,非常抢人眼球。在小区进门处,一座两层的社区文化健身娱乐中心也非常招人注意。走进去可以看到该中心有练操房、儿童游乐室、可看电影的多功能厅、还有图书阅览室、网吧,但凡人们能想到的公众娱乐方式,在这里都能找到相应的落脚点。

(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

针对农民工就业难的实际情况,今后要把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增强就业稳定性放在突出位置,采取多渠道措施,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

一是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农村劳动力培训意愿,大力开展多种门类、多种形式的培训,增强农民工外出适应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11亿元,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300万人。

二是完善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加强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输出地要为准备外出就业的农民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和准确、及时的务工信息;输入地要完善用工信息发布机制,所有职业介绍机构向农民工免费开放。

三是引导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积极发展小城镇、县域经济,大力发展农村“水电路气房”;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和标准农田建设,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第三产业,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农民工就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四是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解决自己的问题,还增加新的就业机会,是今后农村新的增长点。要在财政、税收、信贷、土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发展规模种养业,创办工商企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种植业,在中国通常指粮、棉、油、糖、麻、丝、烟、茶、果、药、杂等作物的生产。

养殖业主要包括牛、马、驴、骡、骆驼、猪、羊、鸡、鸭、鹅、兔、蜂等家畜家禽饲养业和鹿、貂、水獭、麝等野生经济动物驯养业

2010年,内蒙古太旗按照“增粮、稳菜、扩薯、优畜”的思路优化种养结构。

山西省灵丘县赵北乡寺沟生态园的1.5万亩山场里,栽种有油松、侧柏、刺槐、仁用杏、马铃薯、莜麦、胡麻、中药材等。

陕西渭滨创造出了“寨子岭无核葡萄”、“八鱼大个樱桃”、“燃灯寺无公害蔬菜”、“赵家庄红富仙桃”、“大散关休闲农家乐”、“晁峪秦西花椒”等六大地域品牌产品

3.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

(1)建设农产品批发交易有形市场。

(2)建设农产品信息交流无形市场。

(3)培育各类农产品市场主体。

(4)举办农产品营销推介活动。

(5)加快农产品营销创新。积极探索“超市+专业合作社+基地”、“批发市场+专业合作社+基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等营销方式,优化流通环节,扩大“订单农业”规模。

(6)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落实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严格把好质量安全关口。

(1)增加农民种粮补贴。

(2)大幅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

(3)大幅增加农业机械购置补贴。

(4)对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继续实行保险补贴。

(5)对能繁母猪和奶牛实际保险补贴。

(6)增加农民户用沼气补贴。

(7)对退耕还林工程补助。

(8)对长防林、兴林灭螺林工程补助。

5.发展农村非农产业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就一定要走非农产业发展的道路。从较大范围、长期并一般意义上看,农村只有第二产业的比重大于第一产业的比重,第三产业的比重大于第二产业的比重,即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三、二、一”目标模式,农村才算进入了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

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农村劳动力培训意愿,大力开展多种门类、多种形式的培训,增强农民工外出适应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第三产业,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农民工就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四)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1.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2.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3.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邓小平在1990年3月谈到农业问题时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又是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

4.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06 年 10 月 31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 通过),本法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

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

5.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为农业生产提供社会化服务的成套的组织机构和方法制度的总称。它是运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使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农业生产单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克服自身规模较小的弊端,获得大规模生产效益的一种社会化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

6.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

我们不得不承认,长期以来,农村的人才、资源、土地等持续向城市流入,要素交换是不平等的。只有平等交换,才有农村的持续发展。

完善城乡平等是人、收入、地位、生活条件、公共基础设施、生活资源等的平等。

7.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举办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座谈会”于2010年5月10日在大连国际金融会议中心举行。

伊川农村商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康凤立对深化农信社改革提出了如下建议:建立存款保险机制,建立贷款保障机制,建议有关部门全面撤销歧视性政策,为农村信用社、农合行、农商行营造公平、宽松的经营环境,建议通过财税扶持政策等引导和激励农村金融机构加强“三农”服务,建议央行货币政策对农村商业银行与农信社同样标准倾斜。

8.推进集体林权和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

目前,全国已完成确权到户的集体林地面积19.5亿亩。占全国集体林地总面积(27.7亿亩)的66.8%。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如期实现中央提出的到 2011年年底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任务。

根据一沟一系一坡的自然界限并结合森林经营区划,按每户5—10公顷的规模,由林业职工家庭承包经营,将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和处置权全部交给职工,50年不变,可以继承和转让。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体改司司长孔泾源近日表示,林权制度改革是解决国有林区主要矛盾和问题的突破口。

孔泾源认为,国有林区的资源性矛盾,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林业企业和职工缺乏内在激励机制和有效约束机制,从而造成森林资源培育效率的低下。

9.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

全国23.3%的草原实施了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全年落实草原承包面积1000万亩,累计落实承包草原面积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74.3%。随着草原家庭承包经营制的落实和完善,农牧民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保护建设草原、发展生态畜牧业的积极性明显高涨。

调查摸底的重点是牧民的承包草场、承包面积、承包合同和承包经营权证的“四到户”情况。各旗市区农牧业及相关经营管理部门要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的规定,加强对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稳定牧区基本经营制度 规范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通知》 呼政办发[2010]58号)

思考题

1.“三农”问题指的是什么?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方针是什么?

3.“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是什么?

4.“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是什么?

第五篇:改革创新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改革创新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一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文件紧紧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突出强调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政策、新举措,必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增产、农民富裕、农村繁荣注入新的活力。

粮食生产“十连增”,农民收入“十连快”。刚刚过去的2013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全国粮食总产迈上1.2万亿斤新台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民生有新的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站在新起点,我们一定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期,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增多。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尖锐;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更加紧迫;让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跟上经济社会结构变化步伐成为当务之急。问题倒逼改革。“三农”发展的诸多难题,依靠改革才能破解;农民群众的新期盼,依靠改革才能实现。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要始终把改革作为根本动力。新一轮农村改革,针对的病根是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瞄准的目标是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把握的要义是城乡统筹联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一号文件”提出的改革措施既立足当前,也着眼长远,重在为“三农”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当前的农村改革,要啃的都是“硬骨头”,要打的都是“攻坚战”。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要鼓励探索创新,坚守底线,试点先行,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各地农村情况千差万别,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允许采取差异性、过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一号文件”吹响全面深化农村改革集合号,我们要奋发进取,锐意创新,力争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新

突破,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取得新成就,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取得新进展,迎接“三农”发展新的春天。

下载关于加快推进湖南农业现代化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快推进湖南农业现代化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加快如皋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快如皋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几点思考 陈惠娟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是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学习好、领会好......

    第四章推进农业现代化(定稿)

    第四章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区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

    深入实施“三化”统筹战略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深入实施“三化”统筹战略“三化”是指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以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为基础,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技术来武装农业,用现代经营管理方......

    推进都市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榆次农业现代化步伐

    推进都市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榆次农业现代化步伐 区科技局局长张瑞江 推进都市农业示范区建设是我区“五区”建设的关键所在,也是加快榆次农业现代化步伐的迫切要求。如何建设......

    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

    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 建设现代农业强市 ——从农村环境出发 撰稿人:蔡智 单位:治河渡镇乡镇府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两级分化较为严重,在这样的前提下,国家政......

    发展壮大农技协推进农业现代化

    发展壮大农技协推进农业现代化——襄州区农技协工作情况汇报襄州地处鄂西北部、汉水中游,位居襄阳城区东北部。前身为襄阳县,始建于西汉初年,以县治位于襄水之阳而得名,2001年12......

    用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冈本003http:///c6j编辑 用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郭作玉 北京大学法学学士,中共中央党校经济管理研究生毕业,现任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研究员。先后在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

    加快推进湖南特色的新型城市化

    加快推进湖南特色的新型城市化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党的十七大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并把它列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六条具体道路之一。省第九次党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