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农村建好党组织观点探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如何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农村党组织建设必须围绕建设新农村这一核心主题,紧盯建设新
农村的五大目标,突出重点难点,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基层组织工作思路、方法。主要体现在:增强群众观点,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在农村工作中坚持群众观点,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的基本准则,坚持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要在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农民致富上多想办法,多找门路,让农民多得到实惠。
增强政策观念,提高政策水平。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应认真学习和全面理解党在农村的政策,执行中不打折扣、不走样;应该正确地向农民群众宣传解释各项政策,使之成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应该结合实际贯彻落实政策,防止绝对化;应该模范性地执行政策,要求农民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好。
坚持实事求是,培养求真务实作风。要教育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始终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倡导求实精神,倡导讲实话、办实事,不浮夸。要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和农民一起研究本地的资源状况和优势所在,寻找符合当地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要带着感情到农民中去,真诚了解农民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愿望,有什么意见和要求,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要和农民交朋友,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把握思想脉搏,及时发现苗头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为农村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增强法制观念,改进工作方法。要组织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学习法律知识,特别是与农业、农村有关的法律法规,使他们懂得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矛盾,应当更多更好地依靠法律手段。要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大力提倡运用法律手段调解民事纠纷,化解社会矛盾,消除不安定因素,积极推进村民自治。
坚持以发展村街经济为中心,增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意识。要通过教育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知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带领农民发展经济,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要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树立市场观念,了解市场变化,善于用政策和市场信息引导农民进行生产经营。要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做好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的事,为农民增收致富创造条件。
第二篇:村官演讲稿建好新农村
板桥镇“大学生村官治村论坛”演讲稿
板桥镇青山村委会周绍伟
尊敬的各位领导、在座的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青山村委会的大学生村官,名叫周绍伟,现任村委会副主任。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认真领会二十字方针建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碧空万里江如练,雏雁初飞天;家园前景谱新篇,涉世做村官。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是响应党的号召,也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关键一步;一方面,农村浓缩了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方方面面,为我们年轻人的成长提供了宝贵的舞台;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用学到的知识和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说实在话,我个人对大学生村官的认识有一个过程,也走过弯路。当初,认识不到“大学生村官”的重要性,觉得“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就是接接电话,对来访的群众做做登记等一些简单的事情。2009年1月,我被选聘为大学生村官,通过聆听有关领导讲话,与村里群众密切接触,对“大学生村官”这一岗位有了全新认识。当看到群众一双双热切盼望致富的眼睛时;当听到领导一声声语重心长、充满期盼的嘱托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我是一名大学生村官,是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期盼,是党和国家农村发展的希望所在,深深地感到肩上责任重大。
我所任职的青山村委会,现有农户900户,乡村人口3248人,全村国土面积3.47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025.1亩,耕地面积2391 1
亩,人均耕地面积0.73亩。人口较多,耕地较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符合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村官,我们要认真领会这二十字方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下面,我就结合青山实际,对如何做到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要求作汇报:
一、“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青山村委会生产观念陈旧,生产结构单一,生产力水平低下,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提高生产力水平。
1、通过开办培训班,聘请教师对农业种植技术进行传授,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知识。如:开办烟农培训班,对农民进行烤烟的育苗、移栽、管理、烘烤及分级扎把的培训。做到科学化种植,科学化管理,科学化生产。
2、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二、“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
青山村人民生活水平低下,人均年收入不到3000元。要达到生
活宽裕的目标,首先要通过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应该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招商引资工作下抓手。我村委会周家村、青山村等几个小组属于小坝区,土地比较肥沃,适合种植蔬菜、花卉等农产品,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适合的、能够带动本地经济发展的项目;而像三家村1、2组,大部分耕地都是山地,为了长远利益的考虑,要努力争取核桃树种植的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解决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通过核桃树的种植,不但可以保护环境,以后还能成为农民的绿色银行。以此来增加农民收入,达到生活宽裕的目标。
三、“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
1、建立农村书屋。许多群众想看书,可觉得买一本书看完后就丢到一边,不划算。通过建立农村书屋,不但可以为群众提供方便,充实群众文化生活,还可以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和素质。
2、利用广播、标语、黑板报或是成立村文化队,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科学文化做宣传。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农村形势和政策教育,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四、“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
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最主要的是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
在村容村貌整治中,要突出搞好六改二化四清。六改:改路、改水、改厕、改浴、改厨、改栏;二化:庭院绿化、房屋美化;四清: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清不合时宜的标语。
主要的做法是:
1.制定村容村貌整治奖励办法。对在村容村貌整治中行动积极、效果明显、主体作用发挥好的农户给予奖励。
2.建立村容村貌整治周制度。在春种、夏收、秋收后和春节前,利用农闲时节,集中一个星期的时间,组织群众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引导群众在农忙和节庆期间注意保护和管理村容村貌,不乱倒垃圾,不占道堆放农作物,保持晒场整洁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开展文明卫生家庭“比比看”活动。每个月在全村范围内组织开展一次农户家庭卫生检查评比活动,评比文明卫生家庭,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检查评比结果在全村张榜公布。
4、建立工作责任考核制度。把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纳入村干部工作责任考核内容,每季度对村干部包片的村容村貌整治情况进行检查,年终考核评比,与奖惩挂钩。
5、加强对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村“两委”要高度重视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把手亲自抓,明确一名班子成员具体抓,做到定期专门研究,经常督促检查,确保取得实效。
通过以上措施来改善农民生存状态,达到村容整洁的要求。
五、“管理民主”——健全村民自治制度
1、必须切实维护好农民的民主权利。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坚持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2、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活动。
3、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妥善处理农村社会各种矛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黄赌毒”,创造农村安全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通过以上措施,达到管理民主,健全村民自治制度的要求。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村官,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村官”的责任和对“三农”工作的执著和热爱,站高一点,看远一些,想深一层,踏实一步,用汗水和青春谱写一曲新时期大学生村官的奋斗之歌!
让我们大学生村官团结一心,携起手来,听从责任的召唤,共创奇迹;邀爱同行,让梦想与青春一起飞翔!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为我们的付出而更加灿烂、美好!
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各位!
第三篇:建好农村公路促进新农村建设
建好农村公路 促进新农村建设
潘 静
〔内容摘要〕 建设农村公路对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关 键 词〕 农村 交通 建设
〔作者介绍〕 六盘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核心在于发展农村生产力,而农村公路是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的运输通道。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是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十五”时期是六盘水市农村公路建设的黄金时期,五年累计投资2.8亿元,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580公里。特别是自2003年实施通乡油路和通村公路工程以来,六盘水市紧紧抓住上级给予资金扶持的大好机遇:争取到国家和省级补助资金近15000万元,自筹资金10000万元;三年完成通乡油路11条306公里,完成投资1.4亿元,新沟通油路乡镇18个;完成通村公路2603.3公里,完成直接投资1.1亿元,新沟通303个行政村。到2005年底,全市有68个乡镇通油路,通乡油路率达70%,1309个行政村通公路,通村公路率达74.6%。
虽然六盘水市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交通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抗灾能力弱,公路建设与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之间仍有较大距离。二是原有公路建设标准低、病害多、路况差、使用周期短。由于受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的影响,山区公路病害多,原有许多农村公路是靠以工代赈和交通扶贫等少量资金投入,以民工建勤的方式修建的,公路基础起点低,桥涵和防护工程严重不足,不少公路遭受滑坡、水毁、坡面坍塌、翻浆等侵害比较严重。加之养护资金不足,病害得不到彻底根治,对车辆正常通行造成较大影响。三是随着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的加快,公路养护费用严重不足,管理体制的弊端也日显突出,严重制约农村公路的持续健康发展。“重建轻养”较严重,现行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长效机制需进一步探索完善。四是建设资金短缺。尽管国家和省给予了很大支持,市、县两级政府也非常重视,加大了对公路建设的投入,但由于六盘水市的公路整体水平低,公路建设投资巨大,干线公路和区域路网公路建设投资所占比重较大,能够用于农村建设和改造的资金显得不足。五是便利、快捷、舒适、安全的农村客运体系还未形成,“路、运、站”一体化工作亟待加强。
农村公路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是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新时期的一项艰巨任务。当前,六盘水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必须抢抓机遇,统筹规划,全面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此,笔者认为“十一五”时期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科学规划,量力而行。“十一五”期间,虽然国债资金继续淡出,但中央国债仍将在农村公路建设上有较大增量的投入,其中投资1000亿元实施通乡油路工程,投资400—500亿元实施通村公路。六盘水市结合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五年规划,建设通乡油路25条765公里,至“十一五”末期达1500公里,力争2008年实现乡乡通油路;新改建通村公路2500公里,“十一五”末村公路里程达6000公里,力争2008年实现村村通公路,有条件的村通油路。
二、扎实开展前期工作,确保工程取得实效。前期工作的深度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村公路建设的成效。与重点公路项目相比,农村公路的等级低,技术含量并不高,要求相对简单,但涵盖范围广,建设条件、建设标准和规模千差万别,因此,加强前期工作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县级交通部门要根据已制定的《六盘水市“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扎实开展前期工作,对项目的路线方案、技术标准和造价等充分论证,确保前期工作的深度和质量。
三、加强组织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为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管理,贵州省发改委和交通厅于今年3月出台了《贵州省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和项目管理的各项程序。相关部门要根据《办法》规定,总结几年来农村公路建设中的经验教训,根据今后五年的农村公路建设的新特点,改进和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新办法,以使农村公路建设各项程序制度化和规范化。在整个项目建设中,要严格执行项目管理“五制”、“三控制”,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建设质量。严格资金管理,公示资金使用,保证国家补助资金真正用到农村公路上,防止截留、挤占和挪用。
四、多方筹资,确保建设资金配套到位。“十一五”期间,尽管国家投资和补助大大增加了,但还是不能满足需求。“十一五”期间,我市实施通乡油路和通村公路工程,除国家补助外,市、县财政各需投入建设资金10150万元。资金筹措是农村公路建设的关键,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多方、多形式筹集建设资金。一是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努力争取上级补助资金;二是要利用好政银合作贷款解决市县两级配套资金不足的问题;三是充分利用县乡运煤公路维改费,专项用于县、乡、村运煤公路的改造和养护补助;四是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社会筹资、企业赞助、个人捐款等方式,拓展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渠道。
五、加强养护管理工作。“三分建,七分养”是长期的公路工作中积累的基本经验,对农村公路来讲,养护工作尤为重要。国务院办公厅于2005年9月出台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国办发〔2005〕49号),市、县两级政府结合实际尽快制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理顺农村公路管理体制,落实养护责任,健全养护机制,明确养护资金来源渠道,使乡村公路的修建、养护管理工作常规化,更好地维护路产路权,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同时加强路政管理,治理超限超载,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迈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此外,按照“路、站、运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继续组织好农村客运网络化实施工作,简化审批手续,加快农村客运站点建设,推广经济实用车型,合理安排线路,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让农民群众乘上方便车、放心车。
“十一五”期是农村公路建设的新时期,中央明确要求把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一项重大任务,提出要把“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油路和水泥路”、“把增加农民就业的路子送到家门口,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路子修到家门口,把推进城镇化进程的路子通到家门口”作为农村公路建设的目标。六盘水市由于农村公路建设起步比较晚,农村公路状况还比较差,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交通要先行,农村公路发展了,可以改善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生活宽裕”;可以加快农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激发农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促进“乡风文明”;可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改善村容村貌,促进“村容整洁”;可以提高农民自身素质,从而向新型农民的时代过渡,提高参政的意识,促进“管理民主”。
第四篇:江西省新农村建设参观点简介
江西省新农村建设参观点简介
赣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整体推进“五新一好”,农村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也因此被列为全国“公共服务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试点县、国家“构建保障科学发展土地管理新机制”试点县和全省村镇联动整治试点县。全县按照“三清六改四普及一绿二拆一分离”要求扎实推进村庄整治,启动整治省市县三级共建点603个,县乡自建点累计达364个。今年,该县启动96个三级共建点、21个县乡自建点的村庄整治。几年来,该县拆除空心房300余万平方米,道路硬化近3000公里,近5万农户直接受惠。
江口镇旱塘新村:整村推进气象新
旱塘,因“晴三天干旱,雨三天成塘”而得名。
然而,现在走进集全省生态新村、南方土地综合治理示范区于一身的旱塘村,只见依山傍水,绿树环绕,可谓“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一派迷人的田园风光。8个建设点首尾相连形成一个数公里的大循环,农产品种植基地、香樟园、义竹苑、感恩亭等园林化特色明显,让人恍若置身于旅游景点,流连忘返……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已令其气象一新。
旱塘结合逾四成耕地是易涝低产地的实际,规划发展了水面养殖120亩,甜叶菊200亩,达到治水、清淤、洁净和造地目的;加大荒山荒坡治理力度,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规划加工橙、油茶基地4000亩;树立惜地如金的理念,引导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发展小菜园、小果园、小苗圃等100余个;修通堵塞多年的水沟,解决了近500亩稻田的灌溉问题;依托加工橙、倒菜等产业基地,组建了旱塘新农民股份制农场。
江口镇樟木新村:深山移民天地宽
樟木新村是江口镇2008年新农村建设与深山移民、产业扶贫和圩镇整治相结合的整村推进建设点,主要由地处深山区“不通路、不通电、不通电话”的原樟木村整村搬迁新建而成。
“小康楼、水泥路、做好蜡芯,生活不用愁”是樟木新村的真实写照。作为一个移民新村,樟木新村紧紧依托其传统蜡芯产业,组建蜡芯产业协会,成立协会党支部,着力培育蜡芯专业市场,做大蜡芯产业,该村共有218户居民,其中蜡芯加工户151户。同时,该村实行由协会牵头对因整体搬迁而闲置出来的耕地、山地和宅基地实行集中流转,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农民收入。
在管理服务上,该村实行村落管理社区化,经整合成立了社区活动中心,完善了社区服务功能。不仅如此,该村还通过开展“八进农家”(道德进农家、法制进农家、网络进农家、十大体系进农家、科教进农家、文体进农家、计划生育进农家、保障进农家)倡导健康向上、文明诚信的新思想新理念。
瑞金市百花园村
百花园建设点地处城郊,全村总户数46户,人口231人。城郊寸土寸金,实施拆旧建新难度不小。他们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原则,探索出了一条“六统一分”的做法,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所谓“六统一分”,即依托政府统一规划、统一设计,依托理事会统一拆旧、统一土地平整、统一用地调配、统一建设进度,分户施工兴建。去年至今,仅一年左右时间,该村先后拆除空心房7864平方米,拆除猪牛栏1469平方米,平整土地25000平方米,并以两户联建的形式,兴建起46套小康楼,一套村民活动中心,一个休闲广场,村庄硬化、绿化也基本完成。风格鲜明的百花园新村迅速崛起。
九江市庐山区
庐山区通过实施三项带动措施,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中心镇带动。该区以“提升建设品位、完善辐射功能、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优化了城镇发展布局。以庐山环山公路为弦线,依托三叠泉景区打造旅游服务小城镇,依托工业园区打造生态工业小城镇,依托花卉苗木基地打造特色农业小城镇,依托赛得利集团打造化纤工业小城镇,依托九威大道和庐山旅游打造旅游商贸小城镇,依托长江打造沿江工业小城镇,加快海会、姑塘、威家、莲花、赛阳五个中心城镇建设,形成“五星捧月”的环庐山城镇布局。姑塘镇摘取了“全国小城镇科技示范镇”和“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两项桂冠。2010年在10个村启动了示范村庄建设,2011年又在14个村进行了新农村整治试点。该区环绕庐山打造“自然生态型”村庄,滨江临湖打造“田园风光型”村庄,靠近城区打造“现代都市型”村庄,目前,这些示范村庄的主导产业培植、改厕率、到户路硬化率、建文化活动室、有线电视入户率、电话普及率等基本实现百分之百,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一般村庄农民的20%以上。去年,全区乡镇街道平均财政收入突破100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平均收入14.5万元,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
第五篇:发挥农民建设新农村主体作用观点探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和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新农村建设任务时强调指出,要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应如何理解这一论断和要求呢?
首先,这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重大综合性措施,要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美好蓝图和农村全面小康宏伟目标的如期实现,就必须按照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切实尊重和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其次,这是发挥好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积极性的必然要求。经过29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民的思想观念和就业方式、经营活动和生活方式等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随着城乡交流的不断扩大,农民的视野不断扩展、民主法制意识、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对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农村发展、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愿望更加迫切,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充满了期待。只有顺应农民的愿望和期待,进一步放宽有关政策,安排有关事项特别是涉及村里有关建设项目时,多与农民群众商量;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制度,把诸如计划生育政策落实、救灾救济款物发放、宅基地使用、村干部报酬等村务及时向村民公开,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同时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根据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不断丰富和拓展村务公开的内容,确保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真正把农民群众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才能把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为推动新农村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再次,这是确保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必然要求。广大农民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是推动生产力发展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较快发展,靠的就是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大胆探索。现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仍然要靠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大胆探索。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首创精神,鼓励他们围绕发展农村经济继续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并及时总结他们创造的新鲜经验。要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群众自主创业的潜能,营造鼓励农民干事业、帮助农民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为农民群众施展才华、创业致富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和帮助。要大力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资投向农业和农村,促进农村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只有把亿万农民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持续稳步地向前推进。
当然,强调尊重和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并不是推卸或减轻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责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将比以前更多地承担起建设责任。中央强调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强调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就是这个本意。各级政府尤其是县乡两级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变管理为服务,在通过各种形式吸引和引导广大农民自觉自愿地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同时,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支农资金并带动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向农村,从多方面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还要在全社会发动群众,鼓励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志愿者以多种方式联系乡村和农户,对乡村进行结对帮扶支援,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