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产品生产标准化论文
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论文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营养、绿色”的农产品是人们消费需求的必然选择。农业标准化是生产“安全、营养、绿色”农产品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基础出地位的需要和实现农业与国际结轨的必然选择。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人们更是把关注重心更多的放在了安全无公害的蔬菜之上,加之党的十六大将“健全农产品安全体系,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写进了报告,所以提高农业标准化的发展水平,促进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已成为提高一个国家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本文重点阐述了我国农业标准化的发展、当今无公害蔬菜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前景。关键词:农业标准化;无公害蔬菜发展;现状;问题与前景。
前言:
农业标准化是指在统一、简化、协调及优选的原则指导下,对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部活动,组织制定或修订标准,促进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和经验的迅速推广,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农产品的流通,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指导生产,引导消费,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以达到提高农业竞争力的目的。
农业标准化是实现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技术基础,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显著标志,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选择。实践表明,众多农产品中,无公害蔬菜在我国的农产品行业大展头角,同时,为了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适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入WTO的需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要求和全国“菜篮子”工作会议精神,农业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
实施农业标准化以及无公害蔬菜的发展对于加速先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步伐,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我们在推广农业蔬菜标准化的过程中尚存在许多障碍因素,需要我们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最终促使蔬菜生产的标准化、区域化、优质化、市场化的实现。因此对影响农业无公害蔬菜标准化推广的障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我国农业生产标准化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标准研究应用工作起步较晚,但是1999 年农业部和财政部启动“农业行业标准制订专项计划”以来,我国农业行业标准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制定了一大批国内市场和国际贸易急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生产和加工技术规范、检测方法标准等。在一系列政策的强力驱动下,近年来我国农业标准化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时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另一方面我国的农产品标准还未完善,而国外农业企业拥有先进的经营管理体制,执行严格的产品标准,如美国的先锋公司、荷兰的牛内姆公司、以色列的海泽拉公司等,这
些公司利用雄厚的资源优势、先进的行销理念和严格的农业产品标准,快速进入中国市场,并使其种子进口占有率逐年提高。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农业亟待建立自己的标准,并树立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的新观念,采用工业化管理和生产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提出了如下发展对策:首先,围绕农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实施与监督等关键环节,从管理、技术与生产实践等层面人手,加速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化建设。其次,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监测能力建设,突出产地环境监控、投入品质量监管、生产技术规范等,并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再次,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重点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验方法标准及投入品技术标准等标准。
2我国无公害蔬菜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我国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方兴未艾,已成燎原之势,昭阳区虽然起步较晚,但已开始行动,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从食品业发展趋势看,无污染、无公害的食品将成为国际食品贸易的主流。种种迹象已经说明,开发无公害蔬菜已经成为国内外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的无公害蔬菜市场,目前还处在开发期,蕴含着无限生机与活力,发展无公害蔬菜是扩大市场份额和实现出口创汇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实现内外贸一体化的重要方式。我国目前蔬菜供给相对过剩,给消费者提供了可挑选的空间,这就为无公害蔬菜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此外,消费者消费水平和保健意识的提高也使优质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具有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而农业科技进步和大量新型高效低残留农药、生物肥料、生物农药以及抗病虫害蔬菜品种的不断出现,则为无公害蔬菜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力。
并且现在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形成了安全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的建设项目热潮,这也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得到了很好的推广。例如牡丹江市A级绿色食品优质甜菜的生产,从他的品种选择、整地技术、到播种技术以及期间的施肥技术,防治病虫害都遵循相应的国际标准,选择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生产基地,最后取得了很高的收益。也拉动了牡丹江市甜菜等蔬菜种植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收益,也获得了显著地生态效益。可以说,无公害蔬菜将成为我国蔬菜消费的主流产品。
农业标准化是无公害蔬菜走向市场的关键和保证。WTO框架下,我国农产品面临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竞争,产品如果没有过硬的质量,叫得响的品牌,就很难在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而农业标准化就是农产品走进市场身份证和通行证。没有标准的农产品和不符合标准的农产品,都是无法真正进入市场流通的。
农业标准化是无公害蔬菜品牌化的基础。品牌化建设是变质量优势为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而一个品牌要得到消费者的忠诚,就必须先对消费者忠诚,这就需要保持无公害蔬菜的安全、卫生、营养质量,对消费者负责。因此就需要无公害蔬菜生产企业将品牌维护工作落实到每个工作环节和操作人员上去,也就是说要实行从田头到餐桌全程标准化管理。
综上所述,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迫在眉睫。如何通过管理途径,设计出适合我国农业发展及农产品质量提高的产业组织制度,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但由于我国长期的短缺经济影响,在农产品生产上只重视数量,不重视质量,农产品标准欠缺,现有的标准也多以数量扩张为主。我国为农业大国,如何针对自己的特色产品制定出相应的系列标准是当前我国面临的迫切任务。并且也只有实行农产品标准化管理才能真正的与国际接轨,让我们的无公害蔬菜得以更好地发展。
目前,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必须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才能适应这种竞争,必须尽快建立农业的标准体系、推广实施体系、检验监测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等,通过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努力健全质量标准支撑体系,最终促使蔬菜生产的标准化、区域化、优质化、市场化的实现。
当今世界的市场竞争,不仅是产品的竞争、技术的竞争,也不仅是专利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更是标准的竞争。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谁就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 贾绍辉,于洪龙.关于促进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9(8):274,276.[3] 魏国强.河南省农业标准化发展概况与对策[J].种业导刊,2007(10):9-10.[6]卢俊妍.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思考[ J ].农产品加工, 2009,(3): 184-185.[8]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与HACCP [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苏彩和.广西发展农业标准化的模式选择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1 [4].刘晓利.吉林省农业标准化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
第二篇: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及可追溯性体系
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及可追溯性体系
-------西瓜标准化生产-------
凡华农业---徐斌
什么是农业标准化生产?
就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实施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标准化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主要包括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及农产品评价认证体系的建设。农业标准体系是基础,它是与我们的生产管理的过程管理息息相关,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生产技术规程、作业指导书等。
下面我以西瓜为例跟大家交流、分享,不到之处请大家指正!西瓜生产技术规程要领:
一、环境要求:首先是选地块,种植西瓜最好是选择地势高亢,方便灌排水的地块,然后是要求地质疏松、土层深厚,腐殖质丰富的土壤。
二、品种选择:一般选择抗病性好、优质高产、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且经济效益好的品种,如:早春红玉、8424等。
三、种植季节:早春大棚栽培一般在3月10号前后定植,5月底左右就可以上市,这个时候销售价格处于高位,比较效益好。
四、播种育苗:“苗好一半收”,种苗的优劣事关一个季节的收益。所以育苗是一个关键的环节,而这一过程比较繁杂,需要我们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包括育苗的方式(营养钵、撒播、工厂化等)、营养土的配制、催芽、播种、苗期温光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炼苗等。
五、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点,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量、质量、上市时间、销售价格,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作为我们专业从事种植西瓜的人来说,也是我们种植水平的体现。
1、整地:开沟、分厢,一般开沟包括中沟、边沟、围沟三沟,保证灌排自如,不能积水;地膜覆盖,早春建议用黑膜,吸热提升土壤温度;除草防虫(除草剂、杀菌杀虫);基肥配制。
2、定植移栽:行距、株距,标准大棚一般中对中4米开两厢,株距45-50公分;打孔、浇定植水。
3、温湿度管理:这个环节比较关键,温湿度管理好坏关系到病虫害的发生。最适合西瓜生长的温度环境,在缓苗期白天25--28度,晚上不低于20度;开花结果期白天20--30度,晚上不低于15度。湿度一般控制在75-80%。
4、水肥管理:这个环节也很重要,它关系到果型、产量、口感。一般来说,种植的早期温度低、蒸发量小,要控制浇水,后期可更具长势适度追肥灌水,由必要的可加壮苗灵600倍液喷施。
5、整枝:这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根据不同品种的结瓜习性进行,关系到产量、效益。一般大棚栽培的厚皮西瓜多用单蔓或双蔓整枝。单蔓整枝是在主蔓4-5片真叶时摘心,在基部留一健壮子蔓,其余的子蔓摘掉;薄皮西瓜一般留2-4个侧蔓,长出孙蔓后在孙蔓上留瓜,一般每株留4-6个瓜。
6、人工授粉:由于早春温度低、昆虫、蜜蜂少,棚内一般都要进行人工授粉,这个环节要注意温度,一般来说温度达到20度左右将当天新开的雄花取下,将雄蕊往雌花柱头上轻轻涂抹即可。
7、病虫害防治:病虫害管理是西瓜种植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我们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兼施的原则。在施用药物的时候一定要诊断病因,对症下药。西瓜比较常见的病害主要是霜霉病、病毒病、白粉病;虫害主要有白粉虱、蚜虫、潜叶蝇、地老虎、蝼蛄等。
现在市场上药品品种多而杂,有的是化学名、有的是商品名,具体用什么药,每个人的习惯不一样,但我们要注意两点:一是要使用正规厂家(DP、LSP);二是不能使用高毒高残农药,只能在绿色食品规定的范围内施用。施用时还要注意几点:一是浓度配比要适当;二是施用时间要适宜,一般来说采收前一周内不允许使用任何农药。
8、田间管理记录: 田间管理记录是一项贵在坚持的事情,它不难,但要坚持却是一般人很难做到,它需要我们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要做好这一工作,首先要设计一整套管理表格,这些表格要覆盖我们整个生产管理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和关键控制点。就是通常所说的“生产日志”,所谓日志就是每天都要记录,做什么记录什么,包括天气、施肥、施药及施药原因、整枝、浇水、授粉、采收等待。把这些细节做好做实了,也就形成了我们后面要讲到的可追溯性体系的基础内容。
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可追溯性体系(附公司这方面的做法材料)
第三篇:泸溪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农业标准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对促进先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和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工业强县,产业富民,环境创优,民生改善”号召,本人结合单位标准化管理职能,以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开展为契机,以切实服务群众为目的,紧紧围绕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突出创新经营模式,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的总体要求和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着力打造“六大基地”、叫响“六个品牌”的具体思路。多次带领局里分管领导及相关股室人员下乡,进村,入户,就如何促进我县农业标准化建设和农业增长方式转变这一主题,对全县农业标准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详细专题调研,提出如下报告。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泸溪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湘西州南端,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全县辖15个乡镇,240个村(居)委会,总面积156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有24.74万亩,人均0.83亩。其中水田19.57万亩,旱地5.17万亩,总人口29.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数的80%,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近年来,按照中央、省、州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工作目标,采取
一、落实优农惠农政策。把中央和各级给予农民的实惠和好处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切实发挥惠农政策资金的导向作用,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二、优化土地资源配臵。通过施行奖励扶持政策,推开土地流转工作,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椪柑产业土地流转的实施意见》,鼓励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职工积极参与产业建设。
三、通过精品园建设,柑橘品改、低改工程、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巩固和发展特色产业。
四、优化产业布局。结合地域、环境优势,分别突出抓好潭溪为核心,辐射洗溪、白羊溪、梁家潭、八什坪等地的万亩椪柑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椪柑标准园建设1.7万亩,品改3000亩;突出抓好以浦市为核心,辐射达岚、合水等地的万头铁骨猪养殖基地建设,着力保护和开发浦市铁骨猪资源,新培植养殖户100户,实现年内饲养量3万头,力争建设1个资源场和3个人工受精站;突出抓好以兴隆场为核心,辐射小章、永兴场等地的万亩玻璃椒生产基地建设,创建无公害、标准化、高产稳产示范片5万亩;突出抓好以合水为核心,辐射达岚、石榴坪等地的万亩油茶开发基地建设,实施油茶低改6000亩,新开5000亩,打造油茶高产示范园1500亩;突出抓好以解放岩为核心,辐射兴隆场、小章等地的万亩生姜种植基地建设,创建高产种植示范片5000亩;突出以浦市、兴隆场为核心,辐射合水、永兴场等地的万亩烤烟生产基地建设,创办高标准示范区11个,确保烟叶标准化生产技术入户率达100%.五、优化科技服务手段,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结合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各种农业项目建设,在全县相继实施了测土配方,高产创建、“种三产四“、”放心农资“、”阳光工程“等多项技术、教育项目,推动了我县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五项措施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加强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建设工作。
地方党委、政府重视,各项特色产业建设进展喜人。目前,全县共实现椪柑开发面积30万亩,椪柑项目覆盖121个村,其中挂果面积达18万亩,总产量达18万吨,受益人口19.3万人;以玻璃椒为主要品种的辣椒种植面积达5.185万亩,预计产值达1.5亿元,受益人口2万人;生姜种植面积 5160余亩,预计产值达1.5亿元;烤烟种植1.9万亩产值3500万元;完成油茶新造1.1万亩、低改3万亩;浦市铁骨猪年饲养量达2万头,出栏1.2万头。
标准体系初步建立。2005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关于创建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领导小组,先后制定下发了《泸溪县无公害椪柑生产示范基地方案》、《无公害基地禁用农药》等规范性文件,由县质监局牵头、县农业局、蔬菜办、供销联社、各专业农业合作社等单位配合在充分借鉴国内先进技术、征求当地种植户的基础上组织起草了椪柑、玻璃椒、生姜生产技术规程。目前标准草案已经形成,即将作为县级地方标准发布。示范基地初具雏形。认真开展农业标准化试验示范,2007年以峒河两岸和白羊溪为主的椪柑标准化示范区、2010年以兴隆场为主的玻璃椒标准化示范区先后通过了国家标准化委员会验收。目前,我县在潭溪镇投资400万元启动实施的万亩椪柑科技生态示范园一期工程建设正在顺利进行。
龙头企业正在壮大。目前,全县已建成各类涉农龙头企业10余家。其中富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喜农辣椒加工厂、红山公司、辛女食品有限公司等已初步发展为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始起步。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一些专业合作组织开始出现,一批农民经纪人队伍开始形成和壮大,这些组织和个人活跃于基地、农户和市场之间,不仅提高农民走向县场的组织化程度,更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问题与不足
(一)农业标准化生产意识没有普遍形成。我县农业标准化工作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是认识不够到位。部分农民、合作社对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作用概念模糊,认识和理解不透,主动积极的参与意识和观念不强,“重生产轻管理,重产量轻质量”的现象较为普遍,实施标准化生产还未能成为企业和农民的自觉行为。
(二)标准体系不完善,落实不到位。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缺乏有效的组织和配套措施。现有农产品标准水平不高;标准的全面实施不到位,缺乏实施监督保障;油茶、铁骨猪、洗溪豆腐等个别农业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尚未制定,不利于培育高标准、规模化经营的拳头产品,影响农业产业整体优势的发挥。其次是现有标准层次还较低与国际标准接轨不够。
(三)生产方式落后成习惯,标准化生产推进难度大。我县农业生产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型生产,大部分农户综合素质较低,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加上种植培管技术获取渠道不畅通,传统培管仍然占据主流。并且,个别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淡薄,在生产过程中为追求高产而大量施用化学肥料和高毒农药。生产方式落后,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的现状直接造成农产品品质、品相不一,消极顺应市场需求,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影响了效益的提升,使劳作收益与种植户积极性之间产生恶性循环,甚至出现大量撂荒现象,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进程。
(四)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现有的农业龙头企业量少、规模小、生产能力不强、开发产品品种科技含量低,不能出精品,市场竞争力还不强。没有跨地区、跨行业、有叫得响品牌的大型龙头深加工企业,难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缓解农产品销售的时间压力从而减少市场风险。这在客观上影响和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壮大。
(五)营销体系薄弱。我县经营农产品的企业较少,“公司+农户”、农业合作社的龙头带动作用不强,效果不明显,产业链条短,没有形成连片与规模效应。大多以坐等客户上门的被动销售为主,或者是小规模的订单与外地农产品经营商家合作,难以达到连接市场和农户的纽带作用,致使农产品市场局限,进入终端消费市场的份额不高,经济效益不显著。其主要原因如下:一是营销方式单一,部分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化的经营活动仅仅限于种植、加工生产领域,尚未延伸到流通领域,甚至有些专业合作社徒有虚名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由于营销主体发育不足,营销能力不强,致使农产品销售打不开良好局面;二是市场体系建设尚不够完善。我县农产品大多是通过产地——中间商——批发市场——集贸市场——零售商这条传统链条到达消费者,环节多、成本高,农产品进入超市和终端消费门槛和成本高,管理难度较大,速度缓慢。三是自身产品竞争优势不大、科技含量低、品牌效应不高、高质量产品少,绿色、无公害、有机等高端产品没有形成,竞争优势不明显。四是营销服务能力不足,营销队伍相对薄弱,缺乏丰富的现代营销管理知识和经验,适应新的形势能力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一)健全完善标准体系。成立农业地方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领导小组,由农业、质监、科技、科协等职能部门参加,明确职能,分工负责,规范农业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程序,起草标准制定、修订计划,完成标准文本的起草、审定和推广应用工作。要在现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出从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到产品品质、加工包装等环节的一系列标准,使我县特色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每一种特色农产品都纳入标准化管理的轨道,从而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标准体系。在农业地方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上向纵深方向发展,提高标准质量,要立足长远,坚持高起点制定标准。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其能否适应我县农业生产技术发展和加工的需要,还要参考国内外先进农产品标准和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结合我县实际,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的技术要求,增加食品质量安全、节水、生态、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等方面的相关内容,形成系列高标准农业标准体系,以增强我县农产品的竞争力,为推进我县农业标准化建设确立依据,为特色农产品走向国内、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二)切实抓好高标准示范园区建设。采取政府推动、市场引导、技术支撑等手段,以农业示范园区核心示范区为引领,加快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步伐。大力引进科研人才、科研单位落户我县农业示范园区,着力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的经营管理模式,使全县农产品的标准化水平建立在生产成本降低、机械化水平提高、生态技术应用高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在现有的标准化示范园区基础上,充分发挥示范园区的试验示范、生态循环、节水、质量控制、技术培训、成果展示等功能定位。在示范园区,应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甚至是有机产品的标准要求组织生产,加强监测管理,建立生产技术档案,使示范园内的每一个产品都达到无公害产品或绿色食品的标准,把示范园真正建成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样板园。同时,大量培养各级农业技术人员,并让这些人时时影响身边的人、帮助身边的人、带动身边的人,切实在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等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
(三)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发挥龙头引领作用。通过龙头企业,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走向市场,有效克服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一是要把发展龙头企业与培育区域主导产业结合起来。二是企业必须确定立足农业产业谋求发展的经营思路,杜绝依赖政策支持搞花架子思想。使龙头企业向大(带动面大)、高(技术含量高)、长(产业链条长)的层次发展。努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切实实现引领作用。三是要以工业化的理念谋求发展,运用工业生产的方法管理农业企业,以市场引导生产,以流通带动生产,掌握市场动向,抢占市场先机。四是按照谁有能力当龙头就扶持谁的原则,实行定点培植、重点引进、侧重帮扶等措施,尽快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培育一大批特色龙头企业。
(四)召开农业标准化工作交流、成果展示会和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为加速推进我县的农业标准化生产工作,一是建议从做得好的的示范单位中,选择几个好的典型,组织进行现场观摩、成果展示活动,一是用鲜活的事实宣传、教育、感染其他种植地区、种植户。二是通过现场观摩会这一良好平台使各区域内的各种植户在一种良好的环境和气氛中交流、相互传递好的生产经验。同时,通过示范基地现场模拟演示,并制作发放简明的生产手册,让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达到宣传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目的;三是有针对性地选择全国范围内农业标准化生产工作开展成效好、经验丰富的地方,适时组织各相关农业专业合作社、示范户、示范区代表、相关农业标准化工作人员走出去参观、交流、取经,增强坚持农业标准化生产的信心,同时也将可借鉴的好的模式、好的经验、好的管理理念带回来,进一步加快我县农业产业标准化生产进程。
(五)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必须对农业生产方式进行变革,推动传统小农生产向集约式社会化大生产转变。有序实现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由分散发展向连片规模发展转变,由农户分散经营向无公害品牌化经营转变,实现土地资源生产要素、生产方式和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为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打好基础。加大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资金总量投入,建立专门的农业标准化推广基金,把农业标准研制和实施、标准基础性研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标准信息平台建设、标准化宣传培训、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等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给予必要保证。同时,要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农业标准化经费投入机制。
(六)加强执法监管,提升监测能力,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可信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体系建设,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成立农业执法检查大队,组建县级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中心,添臵配套检验监测仪器设备,配备专业技术人员,配合质监、工商等部门,在全县范围内经常性开展产地土壤监测、农业投入品监督检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等,确保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并逐步建立优质无公害农产品专营市场,树立产品品牌。推行诚信销售,实施按质分片区挂牌销售制,用看得见的差距,刺激、调动广大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也用实际行动赢得市场信任,满足当今用户消费需求,增强用户消费信心,进一步提高市场知名度。
(七)完善组织体系和机制建设。通过有意识地组建农业合作组织、中介组织、专业市场,将产业发展的诸环节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现阶段千家万户的分散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市场之间的有效对接,确保产业按照一体化的方向顺利发展。积极组建各类专业化中介经纪人队伍,鼓励更多的有经营才能的人参与到产业化营销体系中去,实现产品的转化增值,并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八)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农产品品牌是农产品的质量、品质、价值的象征,也是产品在县场竞争中的无形资产。我们要立足优势创建泸溪椪柑、兴隆场玻璃椒、解放岩生姜、浦市铁骨猪、洗溪豆腐、合水茶油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把加强农业标准化、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同我县特色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围绕农业产品形成品牌、形成规模、产量提高、质量提升、创建品牌,不断提高我县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能力方面做文章。推进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努力实现特色农业产业化战略目标。
第四篇: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溯源管理系统简介
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溯源管理系统简介
**安全农产品溯源标识信息管理体系建设将紧紧围绕“着力构建现代农业发展平台”的总体思路,遵循“以实现溯源为核心,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以农产品认证为基础,以检测检验为保障”的工作原则,推行公司运作、市场引导、品牌带动的运作模式,按照“生产过程有记录、记录信息可查询、流通去向可跟踪、主体责任可追究、问题产品能召回、质量安全有保障”的目标要求,应用二维码、RFID等信息技术采集传输农产品生产的各个节点信息,实现农产品全产业链质量管控,探索安全农产品溯源的途径,着力打造**农产品品牌。
溯源系统划分如下步骤:
农用物资:对农资采购的审核。经过审核通过的农用物资才能进入农产品的生产。
种植管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溯源系统自动化监控平台》对农事大棚作物的操作进行自动化监控,通过预警信息来提醒操作员应该对农作物进行相关农事操作。操作者无需实地进行操作,只需在自动化控制平台点击农事操作按钮,即可实现在田间地头的农事操作。比如大棚作物需要浇水,只需点击水管开启功能按钮,即可实现对作物的浇水操作。
农事管理:将农事管理分为产前信息、产中信息、产后信息。产中信息,记录了农产品的全部生产过程,其工作流程包括:整地→播
种定植→喷药→施肥→除草→浇水→采收→土地清茬。产后信息记录了产品从采收之后进行加工、包装、到最后的销售。
质量检验:对于采收之后的农产品,由检测中心进行质量鉴定。病虫害防治:可对农作物每个部位进行智能化的诊断,在溯源系统的病虫害诊断界面,选择诊断部分,比如叶片,然后点击查询按钮,可查询出所有的关于此农产品叶片的病虫害图片,用户可根据这些图片和自己的农作物病虫害进行对比,找出此作物的病情,做到对症下药。用户管理:对用户包括监管部门用户、技术员用户、教授专家用户、检验员、合作社用户统一管理。
此外,该系统特别适合于发挥政府部门在农产品质量溯源过程中的监管,安装和使用成本也不高,是一套有效、便利、先进的农产品质量溯源管理系统。
第五篇:农产品物流标准化研究
农产品物流标准化研究
班级:09物流管理一班 学号:2009160031 姓名:李会
摘要:文章阐述了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我国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工作已刻不容缓。分析、探讨了农产品物流标准化的特点与内容,并对农产品物流技术标准化、服务标准化及企业标准化等工作进行了思考。
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包括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并在行业内推广实施。
物流标准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是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途径,是构筑全球物流的大通关必要前提条件,在国际上物流标准化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关注焦点。迄今为止,国际标准化组织已批准发布了二百多项与物流设施、运作模式与管理、物流条码标识、数据信息交换相关的标准,我国有关部门在此基础上也相继出台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系列标准。这些标准是现代物流企业发展进程中必须遵循的准则,否则将导致物流系统的离散性,信息孤立,最终无法实现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和用户满意的要求。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物流业在农业生产和经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生产和经营的效率和效益,将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而物流标准化作为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更是发展农产品物流的重中之重。在2004 年由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中就将物流标准化列为发展现代物流的四项基础性工作的首位,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农产品物流标准化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率,能加快农产品流通速度,保证农产品物流质量,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促进农产品流通领域中的产品信息的交换和共享,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对农产品流通有着重要影响。
一、农产品物流标准化的现状
标准化是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的技术基础,“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就必须制定出相应的服务规范,以对物流服务质量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从而对物流市场形成制度约束,使物流市场规范发展。标准化是规范秩序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现代物流一般是由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而成的大系统。物流标准是指以物质流通及其相关事项(主要包括物质的分类、采收、名词术语、包装、贸易、储存、运输和消费)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为对象而制定的标准。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就是为了规范农产品物流秩序,对相关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遵守的准则,形成全国以及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并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实施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对加快农产品流通速度,保证物流质量,减少物流环节,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实施农产品物流标准化也是我国农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保证。无疑,标准化是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的技术基础,不可或缺。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工作尚未起步。据统计,我国已颁布的农业相关标准有3476项,其中涉及物流标准仅3l项,占1.27%,与社会需要相差甚远,严重影响了农产品流通,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加强我国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工作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
二、农产品物流标准化的特点与内容
(一)农产品物流标准化的特点
物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面广。要建立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化,就必须从各个局部系统中寻找一个共同的基点,这个基点应贯穿物流全过程,成为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化核心,各个局部系统的标准化均以该基点为准绳。农产品与工业产品最显著的区别就是种类繁多,相同品种的个体差异较大,使其标准的制定有很大的难度。农产品物流标准化的特点是覆盖面广,可操作性强,修订周期短。同时,物流的国际性比较突出,所以国际性也是农产品物流标准化的一个显著特点。
(二)农产品物流标准化的内容
农业物流贯穿于农业生产和经济活动的始终,是农业经济运行的实物运行状态。农业物流标准化是工业物流活动与农业物流活动相结合的标准化过程。
1、农产品产业链分析
农产品物流标准化贯穿于整个农业生产、流通过程。农产品产业链能比较清晰地反映标准化需要做的工作。农产农产品产业链包括农产品从种苗培育到大田管理、农畜产品加工、保鲜、流通直至市场销售等所有环节。农产品产业链主线上的各个环节都与许多其他相关产业关联着,而农业科技、农业信息和标准化等基本要素又影响着农产品产业链的始终,形成了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线的网状分布。这种形式的产业链所追求的是系统内部多种形式的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和利益互补,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农产品物流标准化的内容(1)农产品物流系统配合性、统一性标准 编码标准:
编码标准是对物流对象进行编码,并按物流过程的要求,转化为条码。这是农产品物流系统实现衔接、配合的最基础标准,也是应用信息技术对农产品物流进行管理、组织和控制的基础技术标准。其他基础标准:
包括农产品物流术语标准,计量单位标准,标志、图示和识别标准,基础模数尺寸标准,农产品物流单据、票据标准等。(2)分系统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服务标准
信息标准:包括编码与标识标准、数据采集标准、数据库结构标准、信息交换标准和信息系统及相关标准。
设施与技术装备标准:包括基础设施标准、运输工具标准、储运设备标准、装卸设备标准和包装容器标准。
作业流程标准:包括运输作业标准、包装作业标准、装卸设备标准和包装容器标准。
管理标准:包括规划与设计类标准、评估类标准和统计类标准。
服务际准:包括服务设计规范、服务分类标准、服务质量规范和从事物流管理企业资质认证标准。(3)农产品物流技术标准化
在农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忽视标准化是影响正常生产和流通的主要因素之一,开展农产品物流技术标准化是确保农产品正常生产和流通的关键。农产品物流技术标准化就是通过制定和实施农产品物流技术标准,规范农产品采收、包装、贮藏、运输以及物流信息全过程。农产品物流技术标准化是建立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基础和依据。农产品物流技术标准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产品采收与分等、分级标准化;农产品的包装、运输与储存标准化;农产品的信息技术标准化。(4)农产品物流服务标准化
我国服务贸易领域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由于服务贸易领域的进一步开放,服务贸易领域标准化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提出服务贸易标准化是近期标准化工作重点。农产品物流服务标准化是农产品升值的关键。农产品物流服务标准化就是对农产品物流企业全过程服务制定规范并予以实施,其中主要对市场开发、设计和服务3个环节开展标准化。农产品物流服务标准主要包括农产品物流服务设计规范、农产品物流服务分类标准、农产品物流服务质量规范和从事农产品物流管理企业资质认证标准等。(5)农产品物流企业标准化 农产品物流企业标准化就是从企业角度研究与之相关的物流活动。企业物流属于具体的、微观的物流活动。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便要求有相应的供应物流活动;其生产的各工艺流程之间,也需要原材料、半成品的物流过程;对部分可重复利用的余料实行回收制度等也是物流活动的内容。事实上,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就是系列化的物流活动。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企业数量还不多,但也有几千家,而这些企业的物流标准化工作却相当薄弱。根据农业物流标准化实施的对象不同,农产品物流企业标准化分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物流标准化、农业种植企业物流标准化和第三方物流企业标准化。农产品加工企业物流标准化主要内容是供应物流标准化、生产物流标准化和销售物流标准化。
三、我国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对策
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人们对农产品物流标准化还缺乏一定的认识,部分企业对此也不尽理解,因此,开展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一)要加强对农产品物流过程的研究。
(二)是要抓紧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使我国农产品物流科学、规范,快速发展,促进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为我国农产品出口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三)政府应予以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服务作用,营造激励标准化的环境,鼓励其实施标准化。例如,政府加大专利管理力度,对知识产权加大保护力度,激励龙头企业等标准化拉动主体积极开展研发和标准化的投入。对龙头企业等标准化拉动主体提供补贴或减免税收等政策。政府应当积极引导龙头企业等标准化拉动主体与科研机构和社团组织的合作,积极开展标准化制定和实施的研究工作,为物流标准化服务。标准化是技术转移的一种形式,因此,让龙头企业等拉动主体参与新标准化项目尤其重要,特别是对于拥有事实标准的公司予以一定的激励,使它们有动力将自己的技术参数融合进官方标准,来促进其技术知识的扩散。
(四)对于农产品物流标准化中的农民主体,由于农民的特殊情况,政府不应当采取规制,而应予以政策和资金支持。正如我国近年出台的一系列农产品流通的扶持政策,采取了各种优惠财税措施,政府同样要提供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提供各种优惠等措施。
(五)对于农产品批发市场来说,政府就应当实施规制和支持并行的政策。政府须为批发市场设定一个最低标准化标准,而让其披露自身标准化,然后让其自己选择标准化程度,即可明了其标准化程度和能力,从而对其进行规制。对于批发市场资金支持同样重要。由于批发市场是我国农产品流通最主要的方式,所以对于批发市场的规制和支持是重中之重,也是个难题,所以政府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此类主体上。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农业标准化[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农业标准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3]柴树峰,段志坚,张丽杰.对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的建议[J:1.标准科学,2010,432(5)[4]张广良.我国物流标准化存在的问题与措施研究[J].中国开『场,2007. [5]舒辉.影响物流标准化发展的四大问题[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 [6]李松庆.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思路探讨[J].中国流通经济.2003,16(7). [7]陈阿兴,王亮.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状况的实证分析[j].科技咨询导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