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霍邱县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分析
关于霍邱县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分析
摘要
农村环境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是典型的公共财产,其特点表现为产权规定不明晰、外部性及资源配置的市场失灵,这些特性导致农村环境资源的过渡使用,从而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根据上述理论以及通过对霍邱县农村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阐明了农村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防治农村环境污染的对策及措施。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治理农村面源污染以及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霍邱县;外部性;产权;帕累托最优;庇古手段;科斯手段
一、理论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的增长势头是令人瞩目的,但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环境的日趋恶化。特别是农村环境。环境是一种稀缺资源,由于和环境相关的经济活动存在很强的外部性和产权不完善,而导致了市场的失灵。其市场失灵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
(一)是农村环境资源的外部性
关于外部性的定义,在这里我们引用萨缪尔森的说法,外部性就是当生产和消费中一个人使他人遭受到额外的成本和收益,而强加给他人身上的成本或收益没有经过当事人以货币的形式进行补偿时,外在性或溢出效应就发生了。根据外部性的影响效果,外部性可以分为负外部性和正外部性。
第一是农业环境污染与负外部性。所谓负外部性简单点说就是指私人成本偏离社会成本。其中私人成本就是指生产或消费一件物品,生产者或消费者自己所必须承担的费用。在没有外部效应时,私人成本就等于社会成本。当存在外部性时,私人成本就偏离社会成本。
第二是农业环境保护与正外部性。在存在正外部性的情况下,每个人采取每项行动的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如果这个人采取该行动所遭受的私人成本大于私人收益而小于社会收益时,则这人显然不会采取行动的,经管从社会的角度看该项行动是有利的。
(二)是农村环境资源的产权不完善
如果在法律上我们都有使用某种环境资源的权力时,但是我去使用会影响你使用的效 1
果,我们称这种资源为共同财产,它的特点就是非排他性和竞争性,于是我们就都会有动机在其他人从该项资产获得利益前尽可能地汲取它所能带来的好处,理性的必然结果导致“公地悲哀”。
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两种传统经济手段
1、庇古手段
庇古在其1920年出版的《福利经济学》一书中指出,在经济活动中,如果某厂商给其他厂商或整个社会造成不需付出代价的损失,那就是外部不经济。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依靠市场是不能解决这种损害的,即所谓市场失灵。其必须通过政府的直接干预手段解决外部性问题。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外部性场合通过政府行为使外部成本内部化,使生产稳定在社会最优水平。在边际私人净产值与边际社会净产值相背离的情况下,依靠自由竞争是不可能达到社会福利最大。于是就应由政府采取适当的经济政策,消除这种背离。政府则应该给予经济主体补贴和奖励,提高你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相等,以满足社会边际收益和社会边际成本相等而实现帕累托最优。
2、科斯手段
科斯手段则侧重于运用产权理论利用市场机制解决环境资源生产与消费中外部性问题。科斯认为,环境外部性问题说到底还是市场产权界定不清,只要明确界定和保护产权,并允许通过市场进行自愿交易,则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易活动就可以有效地解决环境的外部不经济性问题,即环境问题可以通过产权的明确界限定而将外部成本内部化。
在面对农村环境保护既存在“市场失灵”也存在“政府失灵”的情况下,保护农村环境应该采用多样化手段。特别要发展社会公众的量力。为解决环境问题,就需要把社会力量置于基础性地位,在既依靠市场机制也依靠政府干预的前提下,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根据上述理论,下面我们来分析霍邱县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相关问题。
二、霍邱县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分析
霍邱县地处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淮河中游南岸,全县土地面积3 493 km2,耕地12万hm2,辖32个乡镇,682个行政村,3 652个村民组,人口1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1.4万人。
(一)霍邱县农村环境现状
从调查情况来看,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农业生产及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量增大,工业污染逐步增加,农村环境状况日益变化,农村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农村环境状况令人担扰。
1、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
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地区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和农业废弃物任意排放的问题未引起根本重视,“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是农村环境保护薄弱的真实写照;“清水
城中转,污水城外流”则反映了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的现象日益形成,也反映城乡环境保护不平衡。在农村,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等废弃物大部分没有得到处理,随意堆放在道路两旁、田边地头、水塘沟渠或直接排放到河渠等水体中,使“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跺、畜禽乱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一些农村环境的普遍现象。
2、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低
由于城乡发展二元结构的存在,农村用水的保障优先性低于城市和工业用水,主要表现为:供水保证率低、水质不达标。据初步统计,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尚不到10%,仅有少数村庄有供水设施,而且用水器具质量和供水效率低,处理设施简陋;约有30%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饮用苦咸水等,饮水不安全导致个别农村地区出现疾病,农村现有的浅水井和沟塘的环境卫生问题也较为突出。
(二)霍邱县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
1、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的局限和经济体制条件的制约,基层政府提供环保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的能力非常薄弱,加之缺乏有效的公共服务投融资机制和政策,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处于空白状态,许多农村地区成为污染治理的盲目区和死角。
2、对农村环保的宣传教育不够
由于受人力、资金条件限制,环保宣传教育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一些干部、群众的环境意识不高,环境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不强,对生产、生活污染的环境危害认识不足,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缺乏必要的环境知识作指导,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总之,霍邱县农村环境的现状,与改善农民健康状况、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与激发农村活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农村新环境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急需下更大的气力、做出更大的努力来改变这种状况。
(三)霍邱县农村环境保护建议
1、开展村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
生活垃圾要实现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理、集中处置,提倡资源化利用或纳入镇级以上处置系统集中处理。在经济发达地区,可采用“村收集—镇集中—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在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地区可采取堆肥或简易填埋;有条件地区应进行无害化处理,或纳入乡镇集中处理系统;组织当地农民群众对历史积存垃圾进行专项清理。
2、保障农村饮用水环境安全
强化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针对目前霍邱县农村饮用水环境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对农村饮用水源,特别是农村人口聚居区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建设并完善水源地环
境保护工程建筑物,防止水源受到污染。做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规划,合理布置取水点位置,选择远离污染源、水量充沛、水质良好的水源,在村民集中聚居区,逐步建设集中供水系统。
3、加强农村环保政策法规和知识宣传
各级财政及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环保知识宣传册等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生态环境保护科普宣传,动员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行动,引导农民群众形成良好的环境卫生和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生活、生产、消费习惯,弘扬生态文明、发展生态文化,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协调、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章铮.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2012.8.[2] 杨平.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创业月刊,2010(1):14-15,19.[3] 王佳慧,杨立男,董玉宽.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探讨[J].商场现代
化,2009(33):87-88.[4] 崔宇明,常云昆.环境经济外部性的内部化路径比较分析.开发与研究 2007,3:40-41.[5] 张宏军.环境外部性的计量矫正及其治理兼论庇古手段与科斯手段的偏颇.改革与战略,2007,8: 3.[6] 科斯,诺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0.[7] 袁庆明.新制度经济学.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67-70.[8] 汪霞,蒋远胜.改善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12):65-67.[9] 吕迎春.环境友好型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02-104.
第二篇: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分析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分析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农村环境问题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的严峻程度仍在继续恶化,农村环境污染现象成多样化、立体化的现象。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基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百姓的切身利益,但目前我国农村环境的治理及保护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关键词环境污染环境问题农村环境引言
我国农村地区占国土面积的55%,农合村人口占全国人口近一半,农村环境的好坏,不仅影响着经济发展,而且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在环境不断恶化,人们深切的感受到环境污染带来的种种危害时,环境保护工作也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农村环境污染趋势有所缓解,但总体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多年所积累的环境仍待解决。我国农村目前的环境问题
2.1 土壤污染严重
就目前来说,我国提高土地产出水平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工业化肥,加之农药的超量使用,农业技术落后,大量地膜碎片的掩埋,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导致了土壤的污染和空气的污染,明显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
2.2 生产、生活污水随意排放
由于中国几千年来世世代代随意性的生活方式,农民环保意识的薄弱,法制宣传的不到位,我国农村的生活污水一直没有合理的排放。尤其是以家庭作坊为代表的小企业,既没有环保意识也没有废水处理的设施建设,一般将废水直接排放到周边的土壤和河流中,对周围环境造成直接的威胁。
2.3 垃圾废弃物乱堆乱放
城市化疾速发展,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去往往容易被忽视,尤其是生活垃圾、生活废水处理的设施,致使农民只能随意堆放垃圾废弃物。更让人担心的是,由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镇垃圾开始向农村蔓延,特别是城乡结合地区,城市垃圾的违法堆放现象更为严重。
2.4 桔梗焚烧无法得到全面扼制
桔梗焚烧的危害已经尽人皆知,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出台了各种惩罚措施,提供各种新型秸秆利用方式,如秸秆还田、转化沼气等,试图改变秸秆利用方式。但在很多地区,秸秆还田的各项费用支出仍然由农民自己支付,处理秸秆的工作量大大超出农民的预期,这也大大降低了农民处理秸秆的积极性,仍然以焚烧的方式处理秸秆。
2.5 生态破坏严重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近三十年,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对田间野生动物的大量捕杀,导致农村生态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大幅受损。很多生物已经消失或者濒临消失,小地区生态系统濒临崩溃。
2.6 畜禽养殖污染严重
农村畜禽养殖发展迅速,在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其污染危害也十分严重,由于大部分养殖企业以家庭为主,规模小、投资少,治理设施基本没有,不仅带来地表水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大气的恶臭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畜禽粪便中所含病毒原体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被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污染了的水体,能够引起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以及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疾病。
2.7环境治理相关人才缺乏
农村人才引进是一个无法忽视但依旧很难解决的问题,环境治理方面的人才亦是如此。究其原因,可以得出三点原因:一是全国范围环境治理的专业人才稀缺、炙手可热,农村吸引力处于弱势。第二,农村缺乏相关机构,即使人才引进也难有合适的平台。第三,农村经济技术薄弱,较于城市在人才的竞争中,很难取得优势。
2.8 农业事故层出不穷
近些年,牛奶事件、橘子事件、毒大米事件等接连被媒体曝光,粮食与食品安全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人民健康意识越来越强的时期,农业事故还会继续出现。原因分析
3.1 经济发展优先原则的制约
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发展处于优先地位,我国已经走上了发达国家所经历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忽视了对环境应有的保护,而且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下,大部分地区仍然采取的是粗放型发展模式,经济效益低,排污量大,致使环境不断恶化。
3.2 政策及投入重视程度不足
农业环境监测与防治工作呈现停滞与萎缩趋势,各项制度和标准执行不力, 与农业环境相关的监测、调查和研究等数据缺乏更新, 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政策的制定与决策, 影响了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投入与实践。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的经济激励和政策激励机制缺乏研究和应用, 尚未形成适合农村特点的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同时, 农村环境污染调查不足,相关数据定期公报制度不完善, 影响到农村环境政策问题的准确界定, 不利于提高政府和公众的认识和关注度。
3.3 环保意识淡薄
与环境治理措施的实施相比,农村环保意识的转变更为艰难。对生活方式的坚守、对世代以来生活习俗的坚守,使得打乱他们以往生活方式的生态理念很难被农民接受并推广。在很多情况下,即使农民知道不利于环境,但是在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很少有人发自真心的去维护。改善农村环境的措施
4.1 农村环境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首先, 农村环境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我国实行的是环保部门对环境问题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各有关部门直接管理的体制,在实践中容易造成“大家管理, 大家都不管”, 相互拖拉推诿, 影响工作的展开。其次, 农村环境管理手段有待更新。在市场经济新形式下, 运用行政手段的同时, 要重视运用经济政策, 加强 管理。
4.2 加强环境监管力度,加大执法力度
要加大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保试点示范和环保监管能力,加大建设的资金投入,大力制止或关闭污染严重的工厂,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乡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增加,污染便不减。因此,农村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 需要政府大幅度增加投入。同时要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和评估机制, 保证政府资金充分发挥作用。
4.3 提升公民环保意识
农村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与乡镇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必须发动他们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我国农村居民点整体素质偏低,由于受城市化影响较小,致使以前养成的类似垃圾处理方式之类的习惯还没有改变,直接影响到环境的保护。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来世民众积极投身于环境保护的事业中来。结语
农村经济发展中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是决定我国能否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关系着经济发展、居民身心健康和社会的长治久安。目前,我国农村环境和生态处于极其严峻的形式。政府单纯靠政策命令的形式以难以满足环境治理复杂化的要求。政府环境治理部门应不断调整环境治理的模式和相关政策,除了加大治理和基础设施投入的力度,还应健全环境治理的法制体系,加强对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的宣传力度,多管齐下保护与治理农村环境。
参考文献:
[1] 杨修, 章力建.农业立体污染防治的生态学思考[J].生态学报, 2005,(4).[2] 高怀友, 陈勇.中国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现状[J].中国环境管理, 1999,(3).[3] 章力建,朱立志.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科院,2006
[4] 乐小芳.我国农村生活方式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分析[J].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4,(4).[5] 赵志勇.浅谈我国环境存在的问题和保护的几点措施[J].公共管理,2010.[6] 徐丽媛.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环境权的保护[J].农业考古,2006.[7] 吉钠娜.乡镇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治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9).[8] 苏平.乡域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的治理研究[J].2009.
第三篇: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浅析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论文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浅析
陈海霞
U200816641
公共事业管理0801班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整个社会环境问题的产生,农村的污染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来源有哪些?农村中应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有哪些不足?我们又该怎么做才能改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来源建议
一、引言
从高中开始便离家到县城读书,上大学便到了另外一个省份。每次回家都很开心,但不知哪次回家突然发现家周围很脏,难道因为我城里待久了?事实上,早在几年前我们家门口的池塘因为一户人家养猪导致污染严重,无法为农民提供生活用水支持,直到近年才有所改善。同时,现在回家我发现路边的纸屑垃圾会“满地飞”,我们家背后的山林边也推了很多垃圾。我相信,这仅仅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一小部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我们原本纯净的乡村环境也遭到了破坏。本文通过资料的查阅,简要阐述农村环境污染的来源,并根据农村缺乏应对环境污染机制提出解决的方法和建议。
二、农村环境污染来源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带来的污染
① 化肥、农药造成的污染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农药与化肥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之一。我国农药年产约170万吨,平均18亿亩农田每亩需要近两斤。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1
短短几十年,我国耕地肥力出现了明显下降,全国土壤有机质平均不到1%。而
与此同时,我国化肥用量及其增长速度也令人吃惊。60年间每公顷化肥施用量
增长100倍,20年间农药年施用总量增加100万吨。目前我国化肥的平均施用
量是发达国家化肥安全施用上限的2倍,但平均利用率仅40%左右。
② 地膜污染
由于大棚农业的普及,地膜污染也在加剧中。对“白色污染”问题,人们往
往较关注城市中一次性塑料餐盒及购物袋等的使用与回收。据新浪新闻,目前我国每年约有50万吨农膜残留于土壤中,残膜率达40%。农膜在农业生产中的大
量使用而并不考虑其降解问题,令我国生态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加速了耕地的“死亡”。大量残留在土壤里的农膜,在15-20厘米土层形成不易透水、透气的难耕作层。而最关键的是它没办法降解。有人研究其寿命后得出结论:大概要
7代人、140多年还降解不掉。在降解农膜的过程中,会有致癌物二恶英排放到
空气中。比如有些勤快的农民将农膜从田里拣出来后就地焚烧,看似干净了,实
际上低温燃烧排放的剧毒二恶英进入了农民身体和大气中,成为难以除掉的恶性
污染物。
2、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污染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畜禽养殖已经成为我国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
源。在一些地区,畜禽养殖业污染已超过居民生活、农业、乡镇工业对环境的影响,是造成许多重要水源地、江、河、湖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1999年全国畜禽粪便产生量约为19亿吨,而当年全国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为7.8
亿吨,畜禽粪便产生量是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2.4倍。其中规模养殖产生的粪便相当于工业固体废弃物的27%;山东、广东、湖南等地区规模化畜禽养殖
物的粪便产生量已相当于本地区工业固体废物的40%。全国畜禽粪便的COD总
量达7118万吨,远远超过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COD排放量之总和。由于绝大多
数养殖场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直接超标排入农业环境,畜禽污染造成了水体富营养
化,水质恶化,致使土壤板结和盐渍化。养殖业的不合理布局也严重破坏了农村
和城镇居民的生活环境。
3、城市垃圾对农村的污染
由于缺少无害化处理设施,大量垃圾只能填埋处理。一些城市已很难找到处
置垃圾的地方,建设新的填埋场所难度增加,大量的城市垃圾只能运往郊区农村
直接堆置或简单填埋,成为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一个新来源。
4、农村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的污染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垃圾逐渐增多。作为农村垃圾主要来源的生活垃
圾(含大量的塑料袋和其他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经过千家万户的日积月累,已成为破坏农村环境的头号“杀手”。不少地方的垃圾被输送到田间地头,堆积
于农民的房前屋后,有些有害物质还被填埋在用于灌溉的大小河道中。农民自己
制造的垃圾,使大片大片的良田不断被蚕食。一堆又一堆的垃圾不但威胁着环境,给农业生产留下了后遗症,而且时刻在威胁着农民自己的身体健康。对那些卫生
防疫滞后的农村,有害垃圾造成的恶性循环,给农村的地方疾病的防治工作带来
了严峻的挑战,使农民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
5、秸秆造成的污染
我国每年产生各类农作物秸秆约6.5亿吨,其中40%未被有效利用,秸秆随
处堆放或是就地焚烧,严重污染了环境。2005年5月中下旬,成都和合肥地区的农民焚烧秸秆甚至影响了航班起降,并出现“烟雾锁城”的现象。
6、工业污染
随着“农村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工业向农村转移,乡镇工业造成的环
境污染逐年增加。根据2000年全国环境统计公报显示,我国乡镇工业废水排放
量达41.1亿吨,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254.3万吨,废气排放量463.3万吨,工
业废弃物产生量15008.8万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2143.4万吨。目前,乡镇
工业化学需氧量、粉尘和固体废物排放量占全国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比重均接
近或超过50%。同时,城市“三废”向农村转移的问题也相当突出,“三废”污
染农田面积占到耕地面积的3.3%农田污染事故也是有发生。近几年的调查显示,我国因工业固体废物堆存而别占用金额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达1313万公顷以上,53313万公顷以上的耕地遭受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由于环境污染,导致每年粮
食减产100亿千克以上,直接损失达125亿元。
三、农村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
虽然上述来源是导致农村环境污染与破坏的物质载体,但是农村环境污染问
题日益突出和如此严重与农村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环境脱不了关系。
在农村里长期以来,农村生产技术落后,信息资源匮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农民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譬如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滥用化肥和农药;卫生条件差,垃圾随处扔;前茬秸杆影响后茬,就一
烧了之;等等。这种淡薄和落后的环保意识在农民身上根深蒂固,造成制造污染的主体十分庞大,因而污染现象十分普遍,难以根治。
其次,环保意识淡薄是导致污染产生的根本原因。部分地方领导没有树立正
确的政绩观,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政绩,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没有把环境和生态优
先考虑,没有将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在处理环境与经济关系时,片面强调眼前和局部利益,以致在决策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一时的经济增长,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同时,相当部分企业环保法制观念不强,在利
益驱动下,在防治污染上消极对待,有的甚至闲置污染处理设施搞偷排。最主要,农村环保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群众环境保护的意识薄弱,许多群众往往会对涉
及自身利益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或投诉,而对自身破坏或影响环境的行为缺
乏自我约束。
另外,与城市不同,农村环保力量薄弱。有很多农村地区,根本无所谓环保
力量一说。在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环保派出机构建设已在实施中,但也出现覆盖
范围小和规范化建设差距较大的问题。同时在工作实效上,乡镇政府内建立综合性的执法机构,虽然承担一定的环保工作职能,也做了一定的工作,但由于人员
兼职多,精力难以集中,而且人员属于乡镇编制,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对乡
镇的依赖性较大,影响环境监管作用的发挥。
环保投入严重不足,仍是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环保投入不足,导致环保基
础设施建设落后,环保队伍自身建设难以跟上形势需要,环保机构设置滞后,缺
乏有效的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由于工作经费紧张,一些基层环保局没有财政
拨款,环境监测、监理设备老化,环保执法手段和装备落后。环保投入不足已严
重制约农村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环保事业的发展,许多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和亟待
解决的重大环保工程得不到落实,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农村城市化
进程。
最后,无论是农村城镇化建设还是农村经济的发展,都缺乏科学系统的环保
规划,没有充分地考虑到环境因素。城镇发展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些小作
坊和乡镇企业“遍地开花”,造成严重的农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另外,许多
地方的生态环境保护虽然有规划目标,但是一旦考虑经济发展,那些破坏环境的项目出现在经济规划中,就全然不受环保规划的影响;或一旦注意到资金、人力、物力的实际流向时,就会注重经济增长计划,而非环保计划。
四、改善和保护农村环境的对策
1、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目前,农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宣传力度不够,群众生态环
境保护意识不强,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特别是重视广泛开展提高农村
生态环境保护摆位的认识是尤为重要的。
2、加强法制建设,依法管理、治理农村生态环境
中国农村经济近年来有了较大发展,但总水平仍较低的,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仍是当前工作的中心。但同时面对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趋势,各级政府不仅
要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还应该结合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当地的法规、办法,如结合当地乡镇企业发展与污染物排放的实际情况制定加强
和完善控制乡镇企业环境污染的法律法规、根据当地农村生活污染和化肥、农药、农膜污染程度制定相应治理办法等,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切实发挥环
保法规在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3、制定有关农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相关政策,运用立法手段降低农民的损失、减少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综合运用政府、法律和市场手段落实生态文明的重要路
径,是指对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或产品进行收费,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或产品
进行补偿或奖励,对因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保护而受到损害的人群补偿,以激励
市场主体自觉保护环境,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建立健全中国的农村生态环
境补偿机制,通过对损害资源环境、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收费,对保护资源环境、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补偿,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农民的损失、减少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而达到保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4、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科研
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科研,推广成本低且科学有效的污染防治技本着落实
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节约型、和谐型社会的指导思想,鼓励大
专院校,科研院所及各类研究、开发机构参与村镇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运用科技力量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如节水农业技术、污染防治配套技术、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技术、农业环境监测技术等,大力宣传和普及植树种草、水土保持、科学种养、农副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污染防治技术等方面技术,同时,加强监测力量,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使科研工作能够真正为生产实际服务。
五、结语
总之,农村环境恶化对农村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它不仅给村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直接的损害,而且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要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已经成为其制约瓶颈,如要打破此发展僵局,农村的环境治理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宁波环保网:能力建设——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环保机构队伍建设的思考.[2]新浪博客:张时语.恶化的农村环境..[3]章力建,朱立志.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6).[4]全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调查技术报告.
第四篇:浅谈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浅谈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摘要:在目前,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问题,本文着眼于全国的农村,在大量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分析了产生农村环境问题的原因及提出解决对策。本文旨在提高人们对农村环境问题的关注,落实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字:农村环境污染;原因;对策;特点
1、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的生态环境破坏同趋严重,农村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已经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建设和农民生产生活质量的提高。据《中国改革》2014年第4期的《中国环境形势有多严峻》报道:“农业和农村污染总量超过城市和工业。一般人想不到的是,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数量比城市和工业点源污染更加庞大,但至今包括农业生产(含畜牧业、渔业养殖)、农村生活(含1578个不设市的县、3.39万个乡镇和65万个村)、乡村小工业、小作坊排放的“三废”污染物均没有纳入国家统计范围。”解决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时,应该注意两个特点:
一是强调按“以人为本”要求做好重点工作。借鉴韩国等经验,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目标涉及的问题统筹解决。例如将道路硬化、照明路灯、给排水、绿化、娱乐小区配套、标准厕所、集约化养殖场、自来水、液化气等工程配套施行。重点应该放在“改水、改厕、改路”三改和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系统建设、农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上。这些工作事关农村聚居点的人居环境,必须优先解决。
二是强调按必要性与可能性相结合的要求做好重点地区的工作。在解决以上问题时,要强调在“十一五”期间优先解决发达地区特有重点问题。这是因为发达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污染问题更突出,并与城镇建设、卫生等问题交织,解决污染问题是当务之急;与其环境问题解决压力大并存的是其财力充足、民意统一,即其可能的治理能力较强。
2、农村环境污染原因分析
2.1农村环境立法缺位
在法律规范上,除了少数政府规章外,现行法律几乎没有对农村污染防治提出要求,对政府在农村污染防治中的组织和管理责任,也无任何规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在法律层面.卜几乎是缺位的。政府对农村环境质量缺乏监测手段、管理制度、评价制度和考核制度,没有农村环境监测指标和公示制度,大家对农村环境资源家底摸不清,对农村环境污染及其危害缺乏真实的了解,自然不能引起全社会足够的重视。
2.2政府投资和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城乡分治战略使城市和农村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长期以来,中国污染防治的资金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
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中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由于资金的缺乏,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设施供给严重不足,导致农村聚集点的生活垃圾
和乡镇企业的排放物无法得到及时的治理。
2.3农村居民环保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使农村生产技术落后,信息资源匮乏,农民也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还部处在较低的水平,环境道德意识较弱。因此,随意投放垃圾成为习惯。造成农村垃圾污染日益突出。现在,仍然有许多农村聚居点和乡镇企业的垃圾和污染物随处堆放和排出,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特点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危害群众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我国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污染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3.1污染来源及类型多,分布散乱
我国农村污染源按产生来源大致可分为生活污染源、种植业污染源、养殖业污染源和工业污染源。其中,生活污染源主要为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种植业污染源主要为农药、化肥及农膜污染,在一些污灌区还有污灌所造成的污染;工业污染源主要为农村地
区的乡镇企业排放的“三废”。另外,还有异地污染源,即靠近农村的城市污染、城市周边各类企业或工业开发区污染、道路污染及污染物高空远程传输等。按排放规律分,又可分为点源和面源。其中,点源主要为工业污染源,包括乡镇企业和附近城市中的工业产生的“三废”排放;面源主要为农业面源,即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和农膜施用造成的污染;规模化养殖产生的污染;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排放造成的污染;城市生活垃圾转移到农村造成的污染;秸秆焚烧造成的面源污染。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地区大多未进行土地利用方面的规划,区域的生活居住用地、农业生产用地及工业用地分布存在杂、散、乱的现象。杂导致存在环境污染隐患:散不利于污染物的集中治理;乱不利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2污染负荷大
我国农村既是一个环境污染物产生地,又是一个环境污染物承受者。根据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我国化肥年使用量4637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即使用量达40t/km2,远远超过西方发达国家为生态安全设定的22.5t/km2,平均每667m2用药0.72kg的上限。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农村生活垃圾没有进行安全填埋处置,垃圾随意丢弃的情况十分普遍,每年约有1.2亿吨农村生活垃圾产生,有2500万吨农村生活污水不作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我国畜禽粪便产生量约为19亿吨(1999年),是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2.4倍,畜禽粪便化学耗氧量的排放量已达7118万吨。靠近城市或企业的农村还被动接纳大量来自城市和企业各种污染物。截止2004年底,我国600多座城市中仅有三分之一污水处理厂在正常运行,每天至少有1000多万吨城市污水流向农村。据相关统计,2004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482.4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21.1亿吨: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61.3亿吨。
3.3面源污染严重
农村面源污染是指农村地区在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未经合理处置的污染物对水体、土壤和空气及农产品造成的污染。与点源污染相比,面源污染范围更广,不确定性更大,成分、过程更复杂,更难以控制。面源污染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居民生活废物,主要有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二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主要有不合理使用
而流失的农药、化肥,残留在农田中的农用薄膜和处置不当的畜禽粪便、恶臭气体及不科学的水产养殖等产生的水体污染物等。由于农业生产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的确是,面源污染严重是农村地区的通病。目前,我国东部已有许多地区面源污染占污染负荷比例超过工业污染。我国农药年使用量约130万吨,仅仅约1/3被作物吸收利用,其余大部分进入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全国9.3万平方公里的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污染,进而直接威胁到人群健康,同时对鱼类、两栖类、水禽、兽类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胁。2002年对我国16个省会城市的蔬菜批发市场监测表明,蔬菜中农药总检出率为20铲_60%,总超标率达到20%--45%,远远超过发达国家的相应检出率。另外,还有地膜污染。随着二十几年来大棚农业的普及发展,我国的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已位居世界首位。2003年全国地膜用量超过60万吨,在发达地区尤甚。据浙江省环保局的调查,被调查区地膜平均残留量为3.78吨/平方公里,造成减产损失达到产值的1/5左右。随着中西部农业现代化的进展,这类污染也在中西部粮食主产区普遍出现。
3.4污染后果严重农村地区的污染负荷重,相应的污染后果也非常严重
不但损失生产资料、增加成本,还由于破坏环境造成环境治理增加。我国每年因不合理施肥,使得1000多万t的氮流失到农田之外,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亿元。全国每年就因重金属污染而致使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另外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200多亿元。根据相关资料,造成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和农田的氮、磷流失,总磷和总氮的贡献率在1/3左右。富营养化造成水域水质恶化,大量鱼类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并还间接危害到人体健康.据农业部对我国6个省26个基地县的农产品抽样调查,粮食中农药检出率为60.1%,残留超标率高达11.12%。这些损失还没有包括因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碱化等造成的损失,更没有考虑到因农产品受污染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5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
农村地区农民环保意识普遍不强,农村环境管理混乱、职能不清,再加上当地招商引资过程中的不当操作,导致落后产能、高污染、高能耗、高危害、高风险产业转移到农村。由于农村地区对环境管理的忽视,放松对企业的环保措施和环境管理要求,对企业的布局和卫生防护距离内的居民缺乏规划和相应的措施;另一方面,企业为了节约投资,环保措施不到位,导致污染物超标排放,最终危及到周边农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从而引发群体性事件。例如:2009年陕西风翔县长青镇东岭集团冶炼公司儿童血铅超标根据环保部机关信访办统计,从2008年至今,有50%的来信和70%的来访反映的都是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问题包括饮用水井、灌溉水源污染,噪声、粉尘、恶臭扰民,养殖物、种植物因污染受损,健康受损等。
3.6环保欠账严重
农村地区在长期的粗放式发展及城市污染对其的影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累积已经非常严重。早在前几年,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潘岳就说过,中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农村环保设施几乎为零。一说环境治理,往往只想到城市,而严重忽视农村地区。其实农村的环境污染已经不是农民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城市垃圾大举“入侵”农村,环境污染对农民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特别是对农民健康的损害,已成为农民一大负担。
4、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1)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安全的宣传教育应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大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相关内容编成小品、快板、顺口溜等群众喜闻乐
见的文艺形式,通过举办文艺演出、“三下乡”等活动,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使其自觉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2)健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应出台有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考核办法,将生态环境保护纳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以落实好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任务。坚持城乡公平原则,建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基金,同时积极吸纳社会资金用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3)全面开展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明确整治的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治规划和方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②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垃圾处理系统,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③集中整治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场,坚决落实养殖业禁养区的要求;将养殖与改善农民燃料结构相结合,大力实施改厨、改圈,建设沼气池,实现“一池三改”,使用沼气燃料。
(4)积极推广生态农业其主要内容如下:①以绿色生产为重点,以沼气为纽带,使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推行“猪一沼一果”等立体生态种养模式;②加强农药、化肥控制,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技术,鼓励和引导农民施用有机肥;③扩大生态农业建设规模,加强生态农业示范区、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应用综合示范区建设;④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提倡使用可降解地膜,鼓励开发农膜再生加工技术。
(5)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法制建设和科技支持力度认真贯彻实施有关法律法规,将生态环境建设和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如引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将清洁生产和废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苏杨.中国农村环境污染调查[N].新华网甘肃频道号.2014.[2]张雪绸.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保护对策[J].农村经济.2004.
[3]徐玉宏.我国农膜污染现状和防治对策[J].环境科学动态。2003.
[4]苏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J].乡镇经济。2005.
[6]汪庆平.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形势对策[J].云南农业科技.2003.
[5]陈静.透视环境保护的“死角”——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探析[J].舅函论丘·2008年第1 I期f下)
[6]李尚勇.中国环境形势有多严峻[J].中国改革.2014年第4期
[7]李长健,邵江婷.基于农民权益保护的倾斜性权利配置研究——以利益和利益 机制为视角叨[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8]李长健,孙婧.基于利益诉求机制完善的农民权益保护研究阴[J].安徽农业科学。2008,(11).
[9]李长健.论农民权益的经济法保护——以利益与利益机制为视角叨[J].中国法.2005,(03).
[10]李巧云,朱朝明.借鉴韩国经验 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J].科技和产业.2007年02期
[11]李挚萍.论可持续发展战略与金融法律制度的融合阴[J].东南学术.2004,(2).
[12]刘瑁.我国开发环境责任保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叨[J].生态经济.2006,(5).
[13]刘燕,刘珊.我国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中政府环境责任分析叨[J].时代金融.2013.(05).
[14]吕春雨.企业环境风险管理与风险转移手段阴.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J].2011,(2).
[15]丘煌,张忠潮.论环境正义与农民环境权叨[J].广东农业科学.2009,(11).
[16]董海燕,侯纯标.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Q5(20):96.
[17]侯娟.我国农村环境责任保险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
第五篇:读后感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读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有感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其成绩喜人,与此同时却有人们不曾预料到的后果,农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本文介绍了我国农村严重的环境污染现状,污染类型,分析了原因,并提供了一些解决办法。
长期以来,由于工业化程度低、人口密度较小、环境容量较为富余,我国农村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地区的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污染问题并不突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的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大面积的土地质量下降,耕地面积锐减,河流被污染,土地荒漠化、盐碱化、次生盐碱化,水土流失、森林草地面积急剧减少等问题愈发严重。我国人均耕地约为 0.1hm2,仅为世界人均占有耕地的 1/3。我国人均占有林地约 0.12hm2,为世界人均占有林地的 1/9。我国人均占有天然草场 0.3hm2,还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1/2。把农、林、牧用地加起来,我国人均占有 0.5hm2,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1/4 左右。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更少,仅为 11000 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 900 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目前,全国有超过一半的城市缺水,而水污染又使缺水形势更为严峻。据有关部门监测,多数城市地下水都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而引起这一严重现状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受到生活习惯的影响,长期以来农村家庭对生活垃圾的污染意识比较薄弱,并且大多数农村都没有设置专门的垃圾回收和处理站,农村垃圾处理陷入真空状态,以至于目前很多地区农村家庭由于长时间的积累,出现屋前屋后垃圾成堆现象。
2、城市化带来的压力。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工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逐渐向农村蔓延,给农村资源环境造成沉重的负担。另外城镇的建设、人口的聚集将打破原有的农村生态系统平衡,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新的挑战。
3、工业经济发展加重农村环境污染。大多数城市将污染非常严重的工业企业往城郊和农村转移,农村经济自身的发展两者都加重了农村环境的污染。
4、盲目建设带来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农村发展经济一般没有详细的规划,行为充满了盲目性,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自然资源,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给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负担和损失。
5、农村保护环境的意识比较薄弱,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但并未引起居民的保护意识,化肥和农药的用量仍然很大,垃圾也到处乱置,结果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6、农村计划生育政策实行的力度不大,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对自然环境的需求量大大增长,这对本来污染就很严重的农村生态环境又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7、有关环保部门监督不力,对那些严重污染农村环境及资源浪费严重的乡村企业没有有关的惩治措施。环境污染类型:
(一)水环境污染 1.水资源的掠夺性使用,导致区域性的水资源耗竭。农业灌溉需求的过分增长,已造成灌水资源枯竭的局面。
水污染。我国许多地表水系、湖泊河网,在城镇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及农业污染的围攻下,受到严重污染,加剧了农业水资源危机。污水灌溉。由于水污染与水资源短缺造成农业用水危机,许多地区利用污水对农田灌溉对农田土壤、地下水和农产品带来污染威胁。(二)土壤环境污染
土壤退化。由于土地施肥的不合理,过量使用化肥而忽视有机肥对土地的作用,造成土壤物理性质恶化,肥力下降,土壤板结,肥效降低。反过来又促使化肥施用量的增加,使农产品的成本增加,并造成对环境和农业的污染。区域土地沙漠化。由于北方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和人口增长,为生存和发展而盲目开荒和过度放牧,严重超过了区域环境的承受力,自然植被严重退化,人工植被建立与恢复缓慢,生态系统不稳定。
农用薄膜对土地的危害污染。近年来,地膜广泛推广应用,成为影响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废地膜不易分解,造成农田土地污染。
(三)陆地生态系统污染在人口、粮食、环境破坏的多重压力下,我国陆地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急剧缩小,许多地区自然植被在人为和自然灾害的破坏中已经不存在。区域生态系统农、林、草、水结构比例严重失调,环境超载,自然生态功能脆弱。面对社会经济的速度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冲击,环境退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抗灾害力及对生物生存和适用性皆处于不确定的前景。
(四)农残物的危害污染化肥、农药及其他农用化学品的施用失控,使我国农业生产的化学环境呈逐年恶化趋势,水、土、农产品及生物体内残留日增。(五)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由于对环境的不友好的利用和开发,如:过度砍伐森林导致河流中上游积水区的荒坡地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洪水泛滥,旱涝自然灾害频繁,还有湿地开垦,围湖造田,使河流的洪水调蓄能力下降,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六)农村环境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排放、生活垃圾污染和乡镇企业污染对农村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
概括起来对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包括农村垃圾、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及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的处理,化肥的减量合理使用,农药和有机物的控制等等方面。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改变农业生产模式,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以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实行的都是粗放型经济模式,这种模式不但效率低,而且对生态 环境的破坏相当严重,尤其是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态系统的正常进行,如果要治理农村的环境污染,就必须改变这种生产模式,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管理,这样既可以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也可以获得较高的生态效益,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也保护了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二)完善法律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尚未有专门针对农村环境问题的立法。现有的环境立法也难以用来解决日益严重的农村环境问题。因此,我国有必要尽快制定出台一系列针对农村环境问题的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手段惩处那些严重危害环境的行为,遏制环境进一步恶化,并加大环境监督力度,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
(三)依靠科技进步保护环境,解决已有的环境问题。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治理污染,例如使用生物膜法处理工艺处理生活污水,以及完善某些化工厂的生产流程以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很多农村企业排出的污染物本来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因为生产工艺不完善而被排出成为污染物,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仅可以减少所谓的废弃物排放,也可以增加企业的收入。
(四)政府要加大时农村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的投入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各级政府应确保环保部门的行政开支有稳定的来源,另一方面,政府必须做出排污费不能用做环保部门管理经费的严格规定。否则,农村环保管理工作是不可能做好的。
(五)控制农村人口数量,提高农村人口质量,要在农村大力推行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通过对人口的控制,减少总需求量的增长,从而达到减轻自然生态环境压力的目的。
(六)走城镇化发展之路,建立垃圾清运及集中处理系统对于农村居民生活垃圾的处理,应当转变过去的“谁污染谁治理”的思想观念,建立起专门的垃圾清运处理系统。在农村推行类似与城镇垃圾清理的制度,即为“谁治理谁收费”。比如,可由地方政府筹建专门的农村垃圾清运集中处理系统,由农民交纳少数的清理费用。
(七)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使农村环保意识深入人心,目前我国农民的环境意识水平还比较低,许多人认识不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积极主动参与环境保护,保护农村环境需要广大农民提高环境意识,积极参与。因此,要充分利用宣传和教育阵地,运用电视、报纸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大力宣传乡村环境保护的知识、方针、政策和法规。不仅要强化农村基层干部的环境意识,还要对广大农民进行宣传,同时加强对大中小学生的环境教育,使环境保护深人人心。
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制约农业持续发展,威胁农民生命财产安全,扰乱农村社区稳定,加剧农村社会各种矛盾,从而严重妨碍与制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实现。因此,要多方面积极寻求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的综合对策,以促进农业持续发展,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农村稳定,建设风光秀丽、宁静和谐、兴旺发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