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众兴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今后未来时期的工作打算
2011年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计划
1、加强培植龙头企业,在招引深加工企业上求突破
农业龙头企业是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最主要的拉动力,是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重要抓手。对于促进我镇农业产业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年计划招引农业入园项目4个。建成农产品深加工企业3家,逐步解决我镇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通过对农产品的深加工等,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增强农业抗拒市场风险的能力。
2、加强基地建设,在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上求突破
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是因地制宜、因村施政,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壮大特色产业的重要举措。把水产养殖、蔬菜种植、食用菌种植、畜禽养殖、优质稻米等作为“一村一品”的主攻项目,形成特色专业村30个以上。主要分布区域:①建设桃源万亩螃蟹养殖;②建设杨集界湖姚圩3000亩鱼种繁育基地。③建设五堆、联合、界湖、魏湾、东和平、东风、运南、姚圩、夹河、小圩等十大蔬菜生产基地20000亩。④建设以鸿丰果蔬为龙头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⑤建设丰禾、绿源万亩优质稻米生产基地。⑥建设陶卜片肉鸡养殖生产基地。
3、加强品牌建设,在提高农产品质量上求突破
建立政策扶持机制,重点突破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完成2个绿色食品认证,创建2个以上省级农产品知名品牌。通过对农产品品牌建设,促进我镇农业产业化升级。
4、加强市场建设,在农超对接上求突破
扶植一批农民经纪人在大中城市推销我镇农产品,力争全镇有15个农产品实现农超对接。
5、加强“三新”建设,在提高市场竞争力上求突破
以基地为依托,进一步加强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推广力度,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的市场竟争力,提高企业、大户的经济效益,增强发展的后劲。
第二篇:怀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怀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作为农业大市,怀化如何立足本地实际,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在产业化发展道路上又面临着怎样的困境与挑战,对于中西部山区特别是后发展山区具有十分典型的意义。
一、怀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怀化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推进山区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节点,加强规划引导,夯实基层基础,强化扶持服务,在全市范围内初步形成了粮棉油、竹木林纸、医药、果蔬茶、畜禽水产养殖等五大优势产业。2009年,全市共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4.69亿元、增加值86.62亿元,均比上年增长8.1%。三次产业占GDP比重由“十一五”初期的19.6:32.1:48.3优化为15.5:40.1:44.4,农业对GDP的贡献率为8.9%,高于全省水平4.2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94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8家),较2005年翻了近一倍;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和销售产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5年间分别提高9.8和10.5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基地面积502万亩,发放劳动报酬达4.6亿元,人均工资10227元,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户60多万户。
(一)优势产业带逐步形成,农业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我们根据自身自然资源条件、各地产业基础以及发展潜力,将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摆在农业产业化突出位置,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目前,全市粮油、果蔬茶、畜禽、竹木、中药材等五大农业产业带初具雏形,鸡蛋枣、湘蕾金银花、木洞杨梅、紫秋葡萄等一批特色产业也初具规模。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广度不断扩大,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91万多人,实现劳务收入60余亿元。
(二)产业基地不断扩大,产业集聚效益日益显现。作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创业基地和示范基地,市工业园无疑是怀化产业集聚的领跑者。目前入园企业中,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到80%以上,园内初步形成了森工、食品、服装三大主体产业,开园以来已累计实现引资227.1亿元,2009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5亿元,2010年财政总收入更有望突破2.5亿元。与此同时,立足山区特色资源,全市逐步建立起优质稻、水果、茶叶、竹木、中药材、畜禽水产等十大农产品基地,农业生产经营效益不断提高。其中:建设优质超级稻基地达100万亩、名优茶5万亩、优质原料35万亩、工业原料林200万亩、油茶100万亩、烟叶10万亩、中药材50万亩,建有50万头生猪标准化养殖基地和10万头优质肉牛生产基地。2009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83亿元,同比增长20%。
(三)农产品加工业企业日益壮大,龙头企业成产业化生力军。农产品加工业企业数量和规模日益壮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94家,总产值137.4亿元,自2005年开始,年平均增长43.9%;企业个数和总产值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32.1%和28.3%。其中:规模以上中药饮片加工、饮料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总产值更是分别以100.3%、67.9%、60.9%的增速成为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的亮点。通过扶优扶强,全市龙头企业的规模和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7家。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以汇源果汁为龙头的水果加工、以泰格林纸为龙头的竹木加工、以正清制药集团为龙头的中草药加工、以金珠米业为龙头的粮食加工、以贤胜油业为龙头的植物油精炼加工、以大康牧业为龙头的畜禽水产品加工、以怀化正大为龙头的饲料加工、以碣滩茶业为龙头的茶叶加工等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不断延伸,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日益提升。2009年,全市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2.7亿元。龙头企业积极为农户提供技术、信息、资金等服务,成为带农惠农的中坚力量,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
(四)产业组织化程度得到提升,品牌化建设不断推进。目前,怀化市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1294个,参会农户约28万户,“龙头企业+农户”、“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成为农业产业化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主要形式,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了部分市场风险。农业品牌建设稳步推进。全市获得“三品”认证的基地达到84.3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达到59.7万亩,绿色食品生产基地24.6万亩。获得有机食品认证5个,绿色食品认证13个,麻阳柑橘、芷江活鸭、新晃黄牛肉3个产品已获得原产地证明商标。全市已有湖南正清制药、正清风痛宁、鱼腥草注射液等10家企业及产品获得湖南省著名商标称号,湘怀金珠、华氏等家企业及产品获得湖南省著名商标,创怀化市名牌产品34个。
(五)认识不断深化,农业产业化建设合力形成。自1999年7月制订《关于怀化市实施农业十大农业工程的意见》和《怀化山区农业产业化实验方案》,全市拉开农业产业化发展帷幕以来,经过10余年的努力,市县各级各部门充分认识到农业产业化对全市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将农业产业化作为富民强市的有效举措合力推进。2009年5月,怀化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制定和完善鼓励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围绕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密集出台的《关于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规范土地流转加快现代农业的意见》、《关于加强合作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理顺土地流转秩序、加大农业产业化贷款发放力度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二、怀化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过来的一段时期内,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通过冷静比对和细致剖析不难看到,我们的农产品加工率和加工水平仍远低于全省水平,更难望全国水平项背;我们的农民收入与全省、全国的差距仍在不断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日益拉大;农产品价格的上升没有同步拉升农民收入,市场通胀预期却在加大。
全市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一直徘徊在20%左右不前,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与“十五”末相比:2009怀化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由676元上升到2005元;城乡收入差别由3.4倍扩大为3.8倍,高于全国(3.3倍)、全省(3.1倍)水平。2009年,扣除价格因素,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仅8.5%,低于全省水平0.8个百分点,居全省末位;全市农业生产价格指数为102.2%、高于全省水平(90.6%),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4.0%、远高于全省水平(99.6%)。
对照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农村社会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的要求,怀化农业产业化在进一步发展的道路上存在的诸多瓶颈与隐患值得我们进行深思。
(一)龙头力量偏小,核心竞争力弱。到2009年止,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仅1家,年销售收入1亿—10亿元的企业37家,总合仅占全市规模以农产品加工企业数的19.3%;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仅1家,省级龙头企业17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数仅占全省份额的5.7%。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成影响农业产业化发展重要因素,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企业幅射带动能力不强。具体表现为加工转化份额小、深加工率低,以靖州为例:有“江南第一梅”美誉的靖州杨梅,栽培面积近2.7万亩,年产量为0.6万吨,但90%产品以原生态形式营销。当地从事杨梅深加工的规模以上企业仅金穗农业1家,与稍具规模的木洞山杨梅酒厂和红日杨梅酒厂3家年加工能力合计不足总产量的10%;作为全国三大茯苓主产区的靖州,鲜茯苓年产量过1万吨,但仅有不到4成经过切片等初级加工,产品附加值不抵深加工后的1/10。当地只有补天药业1家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茯芩深加工,而年加工量尚不足鲜茯苓年产量的2%,在带动当地茯芩产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上还大有可为。二是企业品牌影响力小。目前,全市国家级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均为空白。品牌营销的粗放式模式导致农产品企业特别是肉禽、柑橘等食品类企业品牌“山头”林立,良莠不齐,营销定位趋同。囿于狭小的区域市场,龙头企业只能就价格、品类、渠道等单个营销环节与本地同类中小企业同室操戈,在有限的同类消费群体间展开无序的业内竞争,内耗了品牌资源,束缚了企业成长空间;三是基地建设相对滞后。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嘉信公司和老蔡食品作为夜郎牛业品牌支撑企业,每年近半数肉牛、商品猪需从贵州、重庆等外省市购入;占全市粮食加工产值3成的金珠米业、五溪米业等龙头企业,原材料的供应也不能实现完全自给。组织化程度低、土地流转不充分,质量安全体系不健全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因。土地流转数据显示,2009年全市累计流转农村土地380多万亩,其中耕地仅52万亩,仅占耕地总面积的13.0%,不能充分满足农业规模化经营需要;四是产品科技含量低。全市龙头企业仅有正清集团、湖南补天药业、五溪米业5家建有专业研发中心,且规模偏小。近5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转化应用先进科技成果仅73项。
(二)农业投入不足,产业融资困难。目前,金融特别是银行贷款门槛较高流程复杂业务单一,财政投入较大程度依赖国家和省级转移支付,农民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能力十分有限的格局已严重掣肘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多层次、多样化发展的需要。2009年,怀化市农业投入三大主体,依份额由大至小依次是金融贷款、财政投入、农户投入,占比为63:26:11。作为农业产业化融资主渠道的金融机构,受城乡二元化结构等因素制约,资金供给量与品种、期限不能满足怀化市产业化融资需求。如:农发行对农产品加工类企业的业务范围基本局限在粮油购销和粮油深加工企业;农村商业银行倾向提供小额信贷,无法满足农业产业化生产特别是农产品基地季节性强、流动资金需要大、周转期间长的融资需求。继一季度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5月10日国家再次上调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释放出明显的收缩信号。信贷收缩将进一步加大怀化市企业的贷款和融资难度。2009年,全市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仅占全社会固定资产6.2%,低于全省4.4个百分点。全市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较去年下降明显,降幅达15.1%。一般预算支出中,农业综合开发仅占0.1%。农民人均第一产业生产费用支出813.3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03.3元;人均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仅50.5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283.0元。
(三)比较优势欠缺,赶超压力巨大。2009年,怀化国民经济总量559.48亿元,增长13.7%,增幅居全省第7位。人均GDP12041元,增速13.2%,居全省第7位。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83.2亿元,仅占全省份额的3.3%,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薄弱于全省大部分市州。此外,怀化屡次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失之交臂,在新一轮“经济赛跑”中,作为中西部山区,怀化既不在湖南承接产业转移规划区域之内,又不在“3+5”城市群之列,毫无政策上优势,赶超发展压力进一步加剧。
(四)基础建设滞后,区位效应难以凸显。作为湘鄂渝黔桂五省(市、区)周边约1500万人、9万平方公里范围的中心地带,怀化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二传手”,有着发展农业产业化农产品物流业的优越区位基础,但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建设滞后却成为产业发展的突出掣肘,阻碍了“培育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发展大商贸”战略目标的推进。突出表现两个方面,一是农村交通投入方面:2009年,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8.2亿元,仅占全市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的13.1%。全市农机化普查资料显示,在全市仅有的1.6万千米机耕道中,有19.6%需维修,另有0.6万千米适应机耕道仍在待建状态。2009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为262.5万千瓦,仅占全省份额的6.0%;二是规划设计方面:部分地方未能充分考量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进行路网规划,不少乡村公路仅是因陋就简在天然毛路基础上改建而成,部分道路未能与已有的国道、省道、县道等主干道统筹规划、协调建设,少数乡村依然遗留有“断头路”。
(五)组织作用不强,民企利益难以平衡。城乡二元化格局下对社会资源占有和分配的不均衡,使民企二者之间在产业化经营中处于不对等地位。当前,由于集体经济力量薄弱等原因,部分本应承担村民自治功能村委会仅仅扮演了政府上传下达的话筒角色,缺乏带动农户发展的自主需求和动力,而农业专业合作社及协会类组织偏重专业技术、覆盖面窄、管理和运行欠规范的现状,决定了其无法统筹经济和社会目标,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农民相对弱势的地位。农民未能结成真正代表其利益与企业平等对话的主体,使农企二者之间在面临农产品供求关系不平衡或征地拆迁等重大利益之争时,矛盾尖锐突出。如何平衡农企利益,使二者携手共赢往往成为两难之题。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建议及对策
立足怀化农业产业化的现实基础,笔者认为应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为主要抓手,以鼓励扶植农产品加工为发力点,辅以四大平台建设,同时不断开拓产业发展新领域,才能在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取得实效。
(一)抓好三个方面,舞好产业龙头。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力量,要按照提升壮大一批、培育发展一批、招商引进一批的原则从政策、基地、品牌建设三方面发力,全面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1、强化政策引导效应。以加速提升加工转化率、精深加工率为目标,在落实好现有扶持政策政策的基础上,从更加注重产业链的延伸带动效应与科技、物流的增值效应出发,制定更加完善细致的产业发展规划和优惠政策,引导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扩大加工规模,提升产品附加值。一是将对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的税收、土地等扶持政策范围从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初加工向农产品物流业及精深加工方向延伸;二是区分省、市不同级别及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1-10亿元等不同规模,对龙头企业税收、补贴方面的优惠由高至低实行差别计征;三是从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中拿出专项经费鼓励企业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四是按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度,采用农产品精深加工及保鲜等技改扩建项目贷款贴息等手段引导企业新上扩建、技改项目,购置使用环保节能先进设备;五是实行订单保护价收购农副产品补贴政策,鼓励企业以订单保护价收购加工本地农产品,提高农产品加工原料本地化份额。
2、大力推进基地建设。按照“规模化、优质化、标准化”的要求,从项目伊始就从当地资源承载能力出发效规划、引导企业自建原材料基地,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促进土地流转,解决好基地建设与产业加工能力不相适应、龙头企业扩大产能与基地不配套的问题。一是统筹做好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规划,划定战略性资源保护“红线”区;二是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有效供给率;三是在条件适宜地区大力推进粮油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发挥以点带面示范效应;在尚不具备条件的地区积极推广适合丘陵山区使用的农业机械,努力提高农机总动力;四是通过土地平整等多种手段加快土地流转,为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夯实基础。
3、积极培育地域品牌。在加大产权和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加强农产品商标注册等常规工作基础上,整合拳头资源,主推团体品牌。将市外、省外消费市场作为品牌定位主要目标,尝试在营销终端对优势产业拳头品牌如食品产业区域性品牌“新晃牛”、“麻阳鹅”、“芷江鸭”等进行整合,保留区域性品牌作为副品牌,集中精力和资源打造出怀化食品团体品牌,通过农博会等平台统一宣传推介,提升龙头企业整体竞争力。
(二)构筑四大平台,创建优良发展环境
1、构筑物流平台,化区位优势为产业优势。将农产品物流业作为促进农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的着力点,充分发挥怀化承中启西区位作用,加大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培育农产品物流龙头企业,加强现代农产品物流的信息体系建设,使怀化成为向东部、中部地区输出农产品及承接产业转移、资金和技术输入的对接口。以湖南西部农产品现代物流中心建设为重点,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实施进程,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市场体系,增强对周边地区农副产品和工业品的集散辐射能力。整合培育农产品物流企业龙头企业,抢先占领区域性农产品物流市场份额。整合农产品物流相关信息资源,由农业、商务、金融等部门共同参与,构建农产品供求、交易及价格等一体化信息平台。
2、构筑交通平台,化运能为产业效能。在构筑以铁路为龙头,在公路为主体,航空、水运为两翼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时,将统筹城乡交通摆在重要位置,特别注意抓好“粮油、竹木、果蔬茶、畜牧、中药材”五大产业带沿线交通网络布局,优先改造、建设优势产业区域的交通环境,拉长“短板”,助推连片集中发展产业集群的形成,打通市场—企业—基地—农户、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间的淤节点,以更加便捷高效充足的承载能力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质,为农民增收提速。
3、构筑组织平台,促进农企双赢。积极培育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协会等中介组织,壮大组织规模、扩大覆盖面,规范运行与管理。与此同时,探索扶持、培育全体农民参加、农民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新型农会组织。以维护农民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为准则,引导农民自下而上以公推民选方式在乡镇级以上构建具有公信力的农会系统,担负一定的社会性、经济性、教育性功能,作为农民利益团体代表,为农户、基地、企业之间构建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既保护好企业的发展积极性,又维护好农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农企双赢。
4、构建融资平台,促进资企联手。一是健全融资配套措施。建立企业经济及社会信用评定体系,积极搭建银企洽谈平台,推荐信誉等级好的企业进入金融机构贷款项目库。以税收等政策为扶植手段建立政策性担保机构,提高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化项目放贷的积极性。继续推行市、县两级财政补贴、农户自缴、保险赔付的三三制农业保险模式,调整农业保险产品结构,扩大承保范围,进一步降低农业风险,吸引更多的资本投向农业产业。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按照同级财政增长比例逐年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的投入,同时细化措施,保障各级财政支农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及科技三项经费等多数以上份额向带动能力强、关联度高、规模和产出能力大、成长性好、社会效益明显的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聚集。三是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建立企业上市专业协调机构,加强对拟上市企业的政策性、程序性问题的跟踪指导和服务;支持企业培育和引进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按照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和管理机制,加快内部股改上市步伐。在主板市场方向:设置绿色通道,推动目前具备上市实力的企业,如湖南正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加快启动上市程序;对上市条件尚不成熟的龙头企业进行认真摸排家评估,选择一批成长性好、具备上市潜力的龙头企业,以资本运营为纽带,通过并购、重组整合资源,组建大型企业集团筹备上市。在创业板方向:积极建立创业板上市后备企业名录库,挖掘一批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的企业,如农副产品精加工、农业高新产业类龙头企业入库,给予土地、财政、税收方面的扶植,引导上市融资。
(三)开拓两项领域,挖掘经济新增长点。一要积极开拓农产品出口市场。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市市以上农产品龙头企业出口额同比下降态势33.8%,(其中省级龙头企业会同贤胜油业下降66.0%)。要抓住诸如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多种农产品实行零关税的机遇,建立健全国际营销网络,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促进农产品出口。二要着力扶植休闲观光特色农业产业。怀化自然景观优美,少数民族风俗独特,有着“五溪农耕文化”底蕴,农业休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全市休闲农业如雨后春笋,发展出各具代表的多种类型,农业实体已达249家,(其中投资规模100万以上的48家),全年接待游客584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27%、20%;全年经营总收入2.4亿元,上交税金790万元。经省休闲农业星级农庄评审委员会授牌的星级农庄达14家,其中五星级5家,休闲观光农业已初具产业化发展雏形,但行业内组织松散、标准参差不
一、产品服务单一趋同成为阻碍产业壮大的主要问题。应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注重共性集聚和个性发展,推进产业形成地方特色。同时应积极制订农业休闲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比照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土地、税收、信贷方面给予农业休闲产业龙头企业更多优惠和扶植,并积极加以推介,使之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新的增长点,开辟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
第三篇:浅析海东镇农业产业化发展
浅析海东镇农业产业化发展
海东镇人民政府吴远信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国经济社会如雨后春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行各业都取得了较快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尤其是农村发展发生了更本性变化。党对农村各项慧民政策使广大农民从生产结构,消费结构,发展模式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得到了质的转变。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已是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中也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发展不平衡,发展模式粗放和发展举措不力等,仍是当前和今后推进农村发展的重要问题。最近省委提出了“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进跨越”的发展思路,抓住了我省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我省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我们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农业产业化提供了方向标。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对我镇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产业化进程进行了思考,为此,我谈几点建议和看法。
一、当前我镇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模式理念根深蒂固,广大农民群众接收新事物,转变新概念,创新新举措和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意识不强。群众的生产模式、生产理念、传统市场经济意识、效益经营意识,长远发展意识差等问题。如:我镇的“村企业”处于几乎空白的状况,集体经济相当薄弱等,严重滞慢了发展速度。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落后,交通,信息,发展环境仍然不适合发展需求,仍是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这些问题的存在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加以解决。
二、关于我镇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的几点建议和看法。
(一)以实施“三大战略”为举措,推进农村产业化进程。
1.是实施“转变”战略。加大工作力度,转变农村发展方式,打破传统的经营方式,用现在农业的理念和现代市场经济理念推进农业和农村快速发展。二是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我镇优势,发展贡米,葡萄等绿色、特色经济。充分利用环境优好和无污染的优势、实施绿色种植业发展战略,建成有一定规模的绿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和深加工基地,使经济发展模式从粗放型向密集型转变。三是转变工作机制,完善工作制度,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干事能力。提升群众发展理念,在党员干部中营造想干事、干成事的工作氛围。按照省委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有思想、有作为、有所为的帆布队伍。在广大群众中,开展多种形式的素质提升活动如:组织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等,让广大农民群众从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效率上有一个显著的变化,从更本上推进农村产业化发展进程。
2.实施“拓展发展”战略。要拓宽现有的发展渠道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一要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加快和保障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建立安全可靠的劳动输出机制体
制。关心农民工的生活,提高农民工的素质,保障农民工的利益,使得每个外出农民工,务工有能力,利益有保障,发展有依靠的就业环境。二是要拓宽农产品开发渠道,实施农产品的进一步加工转化,提高农产品综合效益。三是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进一步开发农产品市场信息和服务体系的建设,从而使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的效益最大化,农产品流通快捷化。形成贸、工、农一体化生产格局。
3.是实施“上一层”战略。全面提升农村自主创新和支撑保障能力。一要提升农村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农村和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开发高新技术农产品,使得农产品向工业化的产品效益途径转化。降低生产成本,缩小劳动强度,提高产品效益。二是要提升农业安全保障能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在大力开发特色农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的安全稳定。三要提升落实政策法规对农村发展支持和保护能力,严格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保证农民的根本利益,严格依法行政,确保农村各项工作,在法律的监督下实施落实,不断增强农民依法维护自身利益,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以实施“三手抓”为手段推进农村产业的进程。
1.是要抓农村产业化发展示范作用。就是动员农村广大党员干部以及思想觉悟高的人士现行一步,发挥农村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农民自我发展和自觉发展。在科学规划,稳步推进的前提下,使农村的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
2.是要抓农村产业化效益触动策略。就是要把握生产方
向,掌握市场信息,疏通流通渠道,让群众能够看见最现实、最直接的经济效益。使农民从观念、能力、实力得到一个快速的转变,如:实施“村村通网络”工程让广大农民群众及时掌握新的生产动态信息。
3.是要抓农村产业化联合互动策略。就是要结合本地的实际状况,根据产业特点建设新型的经济联合体,由私自经营模式向集约型经营模式转变,小农经济向规模化经济发展。从而增强他们发展市场竞争力和生产流通实力。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经营模式,推进农村产业化的进程。
推进农村产业化进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镇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尊重农民意愿,扎实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实施农村产业化发展战略。为省委提出的“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进跨越”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找准位置,抓住重心,创新举措,稳步推进。
第四篇:浅析河南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预测(范文模版)
浅析河南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预测
摘要
河南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人口大省,通过实现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能够更好的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助于更还的解决三农问题。当前虽然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较大发展,但还存在着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少、农民素质不高、农户与企业之间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等问题,为了促进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须从以下方面入手: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企业与农民之间要建立起真正公平、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培养新型农民,造就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人才队伍;构建多元化的农业投资体系,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投入。本文根据河南农业的实际情况,探讨河南农业发展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其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措施,同时展望河南农业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农业发展现状措施前景
发展现代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农民持续增收的基本途径。河南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要认清农业发展的现状,科学界定现代农业的功能,合理规划现代农业的发展战略,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当前,我省农业发展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新阶段,站到了粮食‘十连丰’、农民收入‘十连增’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日益增多。因此为了更好的解决好,发展好我省农业,促进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根本改善,为我省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必须对农业的发展现状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
一、我省农业发展的现状
(一)、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率低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其明显的特征是:农业资源相对不足,人多地少,耕 1
地总体质量低,土地集约利用不够,水土流失现象严重,耕地生产潜力挖掘不足。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对耕地数量的管理和对耕地质量的建设,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确保有限的耕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但是由于滥伐、盗伐、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等现象在短期内难以根除,风沙危害的程度仍呈上升趋势。耕地资源已成为河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和“资源安全”的潜在隐患,如不加以保护,很可能会危及河南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和目标的实现。
(二)、农业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河南省农村的卫生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农业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河南农业厅土肥站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河南省每年施用的300多万吨化肥中,只有1/3被农作物吸收,1/3进入了大气,1/3沉留在土壤中。由于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农药和除草剂等长期不合理的使用或过度使用也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虽然取得过高产,但代价是巨大的,地下水遭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在农业生产中农膜使用量增加,回收率过低,大量农膜留于土壤中,给农村带来了白色污染,畜禽养殖粪便排放,一些乱扔的垃圾,如:废电池、难降解的塑料制品等废弃物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不但给当代,也给子孙后代带来了危害。特别是一些乡镇企业,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技术含量低,生产过程中直接把“三废”排放到农田,成为农业生态环境的最大危害。
(三)、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不高
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广大农民,而河南省农村人口平均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对保护当地农业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发展循环经济的责任感和认同感不强,没有强烈的要求,内在动力不足,在生产过程中废弃物未经处理随意排放,浪费了可利用的资源,污染了环境。
(四)、缺乏相应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农业循环经济在技术开发和推广上应用不够。农业生产者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力量不足、资金缺乏、融资渠道不畅、投资效率不高,制约了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加之一些地方领导干部的环境意识和循环经济的观念薄弱,环境保护往往让位于经济发展,片面地强调发展的速度而忽视发展的质量,致使农村生态环境
质量下降,农业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投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不能落到实处。
二、解决我省农业发展问题的措施
(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与大力提倡农业绿色环保经济相统一。
在目前这种状况下,靠大规模增加资源投入来满足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是不现实的,根本的出路是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运用高新技术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并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发展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循环经济。同时,要大力提倡清洁生产,科学施肥施药,减少农药用量,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及低毒低残留农药,建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积极引导农户搞适度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治污、统一管理,发展生态型畜牧业,实现“畜禽养殖——肥料生产——沼气池——田园种植”的循环农业生态模式,变废为宝,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通过政府引导与投资,加快太阳能、风能和农村水电等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既节约能源、变废为宝,又改善了生态环境。
(二)、是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
按照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深化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体制改革,鼓励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技人员积极投身农业产业化经营第一线;建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示范网络;加强农产品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健全政府主导的宏观调控机制和加快农业循环经济市场体系建设相结合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来形成有利于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政府应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来调节市场的运行,在充分发挥政府这只“有形的手”调控作用的同时,更要加快循环农业市场体系建设,协条好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之间的关系,循环农业产品应紧跟市场步伐,保持农业市场的供需平衡,使其依照市场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四)、是努力打造农业产业化集群。
以市场为基础,以乡村农民企业家、城市科技实业家、外资、港台资本家和
国有企业等为驱动主体,以农业科技园和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依托,立足当地资源优势,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开发链延伸模式、以园区与市场带动的“谷”模式、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产业综合体发展的“航母”模式以及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等,重点围绕“特色、优势、潜力”,大力发展区域特色强、竞争优势强、科技含量稿、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强的农业产业化集群,不断创建新的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地域品牌。
三、我省农业发展前景
2013 年11月26日,在充分调研和多次座谈的基础上,经过多方努力,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会成立大会在郑州召开,标志着双方创新推动的惠农融资机制已步入实质操作阶段。再加上国家开发银行河南分行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提出积极推进河南省“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全力破解现代农业发展难题,大力支持河南省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为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打开了新天地。未来我省将通过培育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承担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等财政支农建设项目,支持农民合作社流转农村土地;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引导农村土地承包权的有序流转;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现代种养业。着力培育“一个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施“三大工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出完善“五大体系”提升农业公共服务水平的全新要求,相信不久的将来我省将迎来农业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文小才;;河南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黄任燕;河南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4年07期
[3]刘志丹;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探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2年
[4]何越;;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南阳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调研分析[J];农业考古;2011年03期
第五篇:浅析双井镇农业产业化发展
浅析双井镇农业产业化发展
舒采平
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力纷纷外出务工经商,农村劳动力极为缺乏,土地荒芜严重。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模式也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制约瓶颈。积极探索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产业经营、效益经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崭新课题。近日,我利用空闲时间对全镇的农业产业化情况进行了一个专题调查分析。
一、基本现状
双井镇位于溆浦县东北部,距县城20公里。总面积69.5平方公里,四周分别与低庄、木溪乡、观音阁镇、岩家垅乡毗邻,总人口39490人,耕地面积30900亩,其中水田23800亩,旱土7100亩。镇内交通便利,省道S308线和沪昆铁路穿境而过,村村通了水泥路。辖区资源丰富,拥有生猪、蛋鸡、油桃、脆蜜桃、枣果、柑桔、甘蔗、花生等特色资源。属典型的平原丘陵镇,中部平坦,三面环山,平地土层较厚,土壤肥沃,适应种植。通过近年来一些农业产业化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农业效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1、土地资源适宜
我镇属于典型的平原丘陵地区,中部平坦,土地肥沃,全镇23800亩水田,大部分都坐落在平原地区,片片相连,便于通过开展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经营,机械化耕作。
2、规模种养已成发展趋势
由于大部分青年壮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基本上是老弱病残,通过上门做工作,基本上愿意将自家土地实行土地流转。目前,全镇共流转土地达8000多亩,已拥有多名种植大户和养殖能人。花口村李广流转土地达1200余亩,成为全县的种植大户,彩花村的谢阳国也流转土随宜600余亩,目前还在扩大规模。
3、一村一品已初步形成当前,要想农业增高效益,提高家庭收入,就必须走品牌效应的捷径,形成特色产业。通过近几年来的政府引导和社会筛选,全镇目前已基本上形成了几个特色产业:灯塔、花口、堰塘的甘蔗生产加工基地;宝塔、红坡的现代观光旅游农业基地;水口、桂花、岩元的矮密枣种植基地;神塘、塘湾的油茶种植基地;太坪、伍家湾的葛根种植基地;十甲湾、水集的超级稻种植基地;大塘、新塘的养殖基地等。一村一品的形成,大大缩减了农民的种植成本,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投入,间接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帮助。
4、农业生产加工逐步一体化
提高农业成品的价值是提高农民收入的一种重要方法,对农产品进行初加工和二次加工就是注入成本提高经济价值。目前,全镇已开始往农业生产加工一体化发展趋势靠近,花口村的种粮大户李广办起了自己的绿之然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对自己生产的大米再进行二次
深加工,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宝塔的花果山农业观光基地也进一步的挖掘出农业的二次效益。
5、合作经济不断发展
一个人富不算富,带动全村的百姓共同富裕那才算真正的富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带动方式,现在,我镇已成立多个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彩花村的谢阳国成立了国盛农业专业合作社,带领全村群众实行规模化种植。另外,结合各村的品种,在辖区的神塘、塘湾、伍家湾、十甲湾等村还分别成立了油茶专业合作社、超级稻制种专业合作社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来看,我镇虽然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整体看来,全镇在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
1、部分群众观念陈旧,流转渠道受阻
随着“打工潮”的冲击,推行农村土地流转已时不我待,刻不容缓。但是,一部分群众受土地的束缚,观念难以更新。除了举家外出和劳力极为缺乏的农户愿意将责任田租赁出去以外,其他农户都割舍不了土地这块命根子,虽然镇村两级干部登门上户做了大量的宣传引导工作,但是效果不明显。
2、部分种植户思想老化,没有充分利用机械化耕作的意识
在全镇范围内种植规模达50亩以上的大户有10来户,但是真正实现全部机械化耕作的仅只有2家,其他的都还是依靠原始人力实
现,这种规模种植方式劳动量大,收入偏低,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的长久发展。
3、资金投入不足,产业启动效益慢
当前,农村的水利基础设施严重老化,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差。不能保证正常的排灌。田野中“烂泥田”很多,机耕道的覆盖率也低,不便于机械化操作。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投入又大,一些大户望洋兴叹。
4、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意识淡薄
农业生产的模式非常单一,农产品的加工比较粗放。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不高,产品不优。转租价偏低,不能形成集中连片的经营。如种粮大户李广虽然探索出了生产、加工、营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从中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由于生产方式过于单一,加工产品过于粗放,农产品效益提质的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如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立体农业、高效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式,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相关建设及对策
针对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和不足,个人觉得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注意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1、更新观念,畅通渠道
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营造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浓厚氛围,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对比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传统个人经营的收效,要让农民感觉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举两得的可靠途径,即解放了生产
力,让在外年轻人安心务工经商,又保住了家里的土地没有荒芜,从而解决了家庭的后顾之忧。
2、解放思想,跟随潮流
要坚持走规模化的、机械化的耕作道路,以高产和高效为目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收益,增加农民收入。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基本原则,切实抓好结构优化调整,把农业结构调优,规模做大,推动农业产业化不断深入发展。
3、破解难题,扶植资金
建议上级领导和部门要对农业生产大户给予政策优惠和资金扶植。进一步加大倾力扶植力度,投入相应的项目资金,修建机耕道,改善水利基础设施。从源头上为农民解决难题,鼓励倡导农民实行农业产业化发展。
4、提升科技,深化管理
要想真正实现农业产业化,必须要引导大户在提高科技含量、实现农业增效上做文章,要组织种粮大户外出考察学习,引进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要引导种粮大户捕捉市场信息,开发市场前景广阔的产品,要鼓励种粮大户实行多种经营,做大做强农业生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