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驻村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精选)
致力于建立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驻村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我们驻村工作队员来说,既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不仅要求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富裕,还要求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稳定,家
庭邻里和谐,民风民俗积极向上,村容村貌整洁美观等等,这既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驻村工作是一项阶段性的工作,怎样把驻村这一阶段性的工作同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怎样通过开展驻村工作建立一个保证和促进农村长期发展的有效机制,真正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驻村之后,我们把省委确定的驻村工作任务与小康社会建设的要求相结合,与所驻村的实际相结合,致力于在所驻村建立长期发展机制的实践,同时就如何更好地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大力调整农业结构,营造全面奔小康的经济增长机制
增加农民收入是党中央和中央领导以及省委、省政府一直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关键。驻村以后,经过调查、走访、分析,我们认为,造成贫困村贫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和直接的是农业结构单一,土地效益偏低,资源优势没有很好地发挥。我们人事厅所驻的=个贫困村,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相对较好,但农业结构比较单一,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农业,加工业几乎为零,养殖业形不成规模,种植业基本上是清一色的夏收小麦、秋收玉米,即使增产也不能增收,“辛苦一整年,落个肚子圆”,成了当地农村的一个真实写照。要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增收,调整农业结构是当务之急,也是最有效的途径。我们紧紧围绕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作了一些努力,收到了明显效果。在种植业方面,无偿为所驻村农民引进了产量高、含油量高的“开豆=号”优良品种,每亩可以增收===元左右。麦播时,我们又联系引进=万斤优质小麦品种“豫麦==号”,并以每斤补贴=.=元的价格供应给所驻村农民种植。该品种优质、高产、强筋,价格高于传统小麦,可明显提高土地效益和农民收入。在养殖业方面,我们积极协调当地信用社为所驻村发放小额贷款===多万元,多方联系筛选项目,帮助农民发展养殖业和加工业。塔东村从====年=月开始,=户农民联手养鸭,仅半年时间已发展到==个养鸭专业户,出栏数万只,较早的养殖户已赚钱====多元。赚钱后的农民,有的购买了摩托车、电视机,有的着手翻修住房,更多的是把赚来的钱继续投入到养殖业上,滚动发展,不断扩大养殖规模,不少养殖户春节也舍不得休息,又接养了小鸭苗。石桥杨村已发展牛羊养殖户近==家。在加工业方面,西张村在工作队的扶持下成立了木材加工业联合会,开展规模经营,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塔东村、店后李村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分别建成了棉花加工厂,带动了附近农村棉花种植,提高了农民收入。通过农业结构调整,不少农户赚到了钱,增加了收入,尝到了甜头,同时也安置了农村的部分富余劳动力。养鸭专业户全家老少整天都在鸭场忙碌,原在城里打工的人也回来了,因为养鸭比打工还挣钱。几个养鸭户深有感触地说:“从开始养鸭,就没时间打牌下棋闲聊天了。”木材、棉花加工厂同样吸纳了一批劳动力收购木材、棉花。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使我们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人口多、劳动力过剩,广大农村尤为突出,已成为社会问题。而城市容纳劳动力毕竟有限,农村资源丰富,地域广阔,发展空间大,我们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同时,通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让一部分富余劳动力留在农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农业劳动向非农业劳动转移,既解决了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又实现了农民增收,还可以加快农村的城镇化建设进程,确实是一个应该引起高度关注的问题。要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坚持因地制宜。各地农村自然资源、环境、气候、水利设施、传统习惯等各有不同,因此,调整农业结构一定要从当地实际出发,选准适合当地实际的发展项目,发挥区域优势,着力培育区域特点的主导产业,以市场为导向,用市场拉动结构调整,切忌行政命令,一哄而起,违背农民意愿一刀切。要充分尊重科学,尊重农民的意愿,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工则工。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应把注意力集中在“服务”二字上,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市场、规划、协调等方面搞好服务、引导、扶持,不能越俎代庖,直接包办,更不能搞强制措施。
(二)要搞好示范带动。贫困地区的农民非常重实际、重实惠、重眼前利益,对农业发展新技术、新品种的接受有一个过程,加上市场的变化、风险的不测,大多数农民往往持观望、等待和从众的心态。因此,调整农业结构一定要注重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择效益好、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对有积极性的农民,要扶持
第二篇:驻村的工作实践和思考
解放思想、发展经济,赶超跨越、改变落后
——驻村的工作实践和思考
驻贫困村第一书记、玉林市第十二中学科研处主任吴甲全
[内容提要]
黎洪村是自治区级贫困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特点。所以解放思想,调整产业结构,是改变该村现状需要:以点带面实现规模化养殖,发展山羊、黄牛的养殖;充分发挥耕地的潜力,发展稻田套养淡水鱼产业;引进陆川温氏集团的公司+农户的养鸡模式,发展养鸡业。初步做好了规模化养殖的前期工作。已发动陆桶村、黎冲村的谢庆忠、谢福琪等四户发展山羊养殖,其中谢庆忠谢福琪已经开始引进种羊试养。
[关键词] 贫困村 解放思想 产业结构调整
2012年3月底按照玉林市委组织部的安排,我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到陆川县乌石镇黎洪村开展驻村工作。工作中,根据“学用政策抓落实、强化执行促跨越”和弘扬、践行广西精神的要求,我严格按照玉林市委、陆川县党委、乌石镇党委的要求,吃、住在村,在工作条件比较艰苦的情况下,能认真履行自己工作的职责,迅速的融入村两委领导班子,团结村两委的全体成员,深入农户,积极开展工作,力争带领村民转变思想,实现贫困村的赶超跨越。
一、入乡驻村,摸底调查。驻村工作的第二天,我就开始了调查之旅,黎洪村一共17个自然村,花了3周多的时间全部走访完毕,这次的走访,是在村党委的黄金崇支书的全程引领下进行的,这次的走访通过看、问、座谈等方式,了解了我将要在这工作两年时间的黎洪村的一些基本情况,黎洪村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用当地人的说法是“地处两省三县之间”两省是指广东、广西,三县是指陆川、化州、北流,黎洪村到陆川县城距离40多千米,到北流城区约70千米,到化州城区约80千米,距离乌石镇20多千米。17个自然村主要零散分布在7千米长的黎山村路(黎洪村—北流山坪村)两侧,这条村道还没硬化,下雨天车是无法通行的,交通落后,信息比较闭塞。全村人口4200多人,主要讲客家话、土白话,以覃、黄两大姓氏为主,外出务工1300人左右,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工种不好,工资收入微薄。留在家里的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老、弱、病、残”,五保户56户,低保户424户,属于贫困的人口2100多人。人们在形容一个地方土地资源山地多耕地少的的时候,常说“八山一水一分田”,而黎洪村更甚,全村耕地不到1000亩,人均耕地不到每人2分地,人均耕地之低远远超出我的想象,而且很分散,山地确实很多,放眼瞭望,都是重重叠叠的山丘,黎洪村有山地19000多亩(他们是用山底面的面积来估算的,如果按山地坡面计算可达60000多亩),可是坡度很大开发利用难度大。
二、转变思想,做好贫困村产业结构调整。长期以来,黎洪村形成了以种植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单一特点,山沟、山间小盆地水稻种植业为主,水稻种植因人均耕地少,能满足自家的消费就已经很不错了,山上主要种植速生林桉树,多数是外来人承包种植,少量为村民自己种植,经济效益很低,而且因大规模种植速生桉树,树种单一,破坏了当地原有的生态系统,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原来丰富山泉水的流量在不断减少,一些地势较高的原有水田因无山泉水灌溉而荒芜。养殖业主要是家庭散养鸡、鸭,规模化养殖很少。针对黎洪村现有的资源条件,要改变其贫穷的局面一是改变落后的交通运输,硬化黎山公路,二是以点带面实现规模化养殖,为此在黄金崇支部书记的引领下,走访了黎洪村养猪、养牛大户,了解他们的发展思路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村里的决策做一些借鉴。在此基础上召开了两次村两委会议,共同探讨黎洪村脱贫思路,会上我提出了三条思路,一是为了立足本村山地多的优势,发展山羊的养殖,养殖成本低,市场还没饱和,发展前景好;二是黄牛的养殖;三是充分发挥耕地的潜力,发展稻田套养淡水鱼,主要以套养泥鳅方向为主。得到两委全体成员的认可,另外大家还形成了另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引进陆川温氏集团的公司+农户的养鸡模式,发展养鸡业。为此我和山东、湖南、安徽等一些大型的养殖基地进行引种情况进行交流,详细的了解具体事宜。也走访了陆川县扶贫办、陆川县畜牧水产局,了解地方性的扶贫政策,同时组织村两委全体干部到良田镇参观陆川温氏鸡养殖户,了解合作事宜。6月份,按照既定的工作思路,要从根本上改变黎洪村贫困、落后的局面,只有立足在本村的资源优势,发展养殖业,而黎洪村的最突出优势就是荒山多,很适合发展草食动物的养殖,特别是养羊和养牛,具有养殖成本的,目前市场前景好,而全面推开,家家户户养殖是很难做到的,加上很多农户缺乏养殖的经验、养殖的技术,只能是以点带面,通过发展一些带头人养殖来带动,前期的工作发动了陆桶村、黎冲村的谢庆忠、谢福琪等四户有意愿发展山羊养殖的农户,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主要是做好引种前羊圈的建造以及建造羊圈中的土地纠纷,其中谢庆忠谢福琪已经开始引进种羊试养,其他农户还在资金的筹备过程中。
三、沟通协调,保障基础设施建设。黎洪小学至高寨村道路过去为泥路,为了方便村民的生活,经广西日报社黄记者的牵引引进资金五万元进行硬化,工程量为长200米,宽3.5米,在建设的过程中涉及到多户村民的土地纠纷问题,为了使工程能按原计划顺利进行,我和村委的干部积极主动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和协调工作,现在铺设工作已经顺利完成。洪马村口原有桥梁因年久失修,桥梁中部塌陷已成危桥,严重影响村民的出行及人身安全,在陆川公路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六月份动工重建,路面宽7.5米,跨度10米,因施工期处在汛期,工程建设必须开沟因泄水,开沟泄水要通过村民的耕地,为了让工程能顺利进行,我和村治保主任苏庆光主动找到相关村民做好思想工作和完工后善后工作,现在桥梁建设工作仍在顺利进行中。此外,还做好高寨村、木菜村三面光灌溉水渠建设的申报工作
四、排纷解难促和谐,化解矛盾保稳定。驻村工作半年来,通过走访和群众反应方式,及时了解和调解各种纠纷,防止事态进一步的发展、恶化。半年来和黄金崇支书、苏俊光治保主任一起先后调解了:木菜自然村黄亚成、黄天保之间的因进出通道和农田水利设施的纠纷,洪马自然村因山林出租引出的山林地纠纷、坟山纠纷,木桶村覃光旭等多户人之间的房屋用地与出行通道的纠纷,陆吉苏庆全与苏华荣之间的房屋用地纠纷,木菜自然村黄家忠,陆桶自然村谢福佳,黎冲自然村因基地、山岭的纠纷,木菜村的黄俊杰家庭纠纷,及时化解村民的矛盾,到目前为止无一人上访,维持了农村稳定发展的局面。
五、着手教育,做好黎洪小学的扩建工作。黎洪小学总校目前有学生240多人,教室为黄泥和沙切墙建起的两层教学楼,雨季洪水经常渗漏到教室,严重影响到正常的课堂教学,校园面积狭小,学生缺乏运动场所,教师住房简陋,为了改善办学条件,能给学生提供运动场所,建设教师周转房,尽可能留住年轻的教师,必须扩大校园面积,而学校能扩大的方向都是水田,在人均耕地不到两份地的黎洪村,租用水田确实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经过多次的、反复飞做工作,现在终于有了效果,涉及黄金汉等6户农户能从大局出支持学校发展,现在已到合同签订、资金筹集的阶段。
在驻黎洪村工作的这段时间中,我在做好每一件工作的同时,也对工作进行了梳理总结,感觉到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才能真正实现贫困村的赶超跨越,改变落后的面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以“解放思想,赶超跨越”活动的精神为指导,踏踏实实地做好贫困村的各项工作,力争在派驻工作期间,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第三篇:驻村工作体会与思考
驻村工作体会与思考
XX年3月,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和***推荐,我被安排到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担任工作队员,同年5月任**镇党委副书记(挂职),主抓**村新农村建设工作。近一年来,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荣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和“指导、协调、配合”的工作要求,积极发挥支村两委作用,恪尽职守,履行职责,在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常怀感恩之心、时存敬畏之念和恒立进取之志,才能真正服务好新农村建设,才能实现自我的进步和升华。
一是常怀感恩之心。今年是我市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的第二批示范村建设的第二年,也是出成绩之年,在这样一个时候我被安排到**村服务,这是各级领导对我的鼓励和信任。因此,我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怀着一颗感恩之心,牢固树立深入基层、主动服务的决心,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以不负各级领导和村上的关心和期待。其一,认真学习、宣传中央1号文件。今年已经是中央连续第七个1号文件聚焦“三农”工作,且突出了农民增收和城乡统筹,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作为一名农村工作的门外汉,我把学习1号文件当作首要任务,并将宣传中央1号文件精神作为今年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举措。在市农办的指导下,将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与当地群众密切相关的一些重要惠农举措,概要成若干条具体措施,形成《中央一号文件宣传提纲》,发到各家各户,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其二,充分了解我市农村工作实际。3月16日,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明确XX年继续实施“百村示范工程”,继续实行“领导办点,后盾单位、企业帮扶,干部下村,社会共建”的办点模式和“五大工程”、“五改一整治”的建设模式,为驻村工作队员开展工作提供了准确有效的指导。为此,我在下村前认真学习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讲话以及市农办的工作报告,并搜集了我市农村工作的相关资料,一并随身携带备查,及时理解消化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其三,全面掌握村情。到村的当天下午,我便与支村两委人员座谈,对村上进行了初步了解。同时,通过翻阅村里的资料文件,从面上掌握了村上的一些基本情况。从到村第二天起,我陆续深入全村8个村民小组,走访了村民小组组长和部分村民,广泛听取村民对村上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记录和分类,为村上制定全年工作计划做了充分准备,并以此为重要基础筹备好联点领导的现场办公会,获得了领导的肯定。
二是时存敬畏之念。作为一名从学校到机关的“三门干部”,对基层工作缺乏认识和了解,而先前的驻村干部经验丰富并且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深感责任重大,始终揣着一缕对农村工作、对农民群众的敬畏之念,将农村民生时刻牢记心头,尽自己所能,做了一些努力和尝试。其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村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276户村民散居在约2.5平方公里的山地,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有限。我和支村两委干部从村里实际出发,在认真听取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继续完成4千米道路硬化、加快**学校提质、建设村民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目标,得到了联点领导的认可。截止到11月,4千米道路硬化工程已经全部完成,率先基本实现了“户户通”;更新了**学校150套标准课桌椅,并增添了讲台、电脑、办公桌椅等设备,大大改善了教育教学条件;村民服务中心选址工作已经完成,一旦设计规划获批就可动工。其二,主动服务民生。群众疾苦始终是工作队员必须并首要关注的重点之一,我和支村两委干部一致将“五保”集中供养工作、建设“五保之家”列入今年计划,并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支持。到目前,“五保之家”已经竣工,春节前有望入住。在此基础上,我还在“六一”儿童节组织**区地税局到**学校慰问,为学校赠送了一批课外读物和工具书,并为当时115位同学每人赠送了一套文具;向市妇联争取“春蕾计划”2个指标名额,村上2名贫困女生获得该关爱计划资助;开展重阳节慰问,从个人紧张的工作经费中为村上9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慰问金200元/人。其三,着眼村上长远发展。近几年,**村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良好发展,怎样在此基础上更上一个台阶是必然面对的问题。鉴于此,我和支村两委提出从编制一个综合性发展规划、加强党组织建设入手,以实现增强龙冲村发展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之目的。根据联点领导的指示,由市规划局负责的村上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完成,与市农办组织专门人员编制的《**村产业发展规划(XX-XX年)》一道经专家评审后已送市领导审定。考虑到村上党员老龄化现象严重的现状,我多次向支委提议加强村后备干部培养,积极发展年青党员,被支委采纳。经民主推荐,已初步明确了2名拟发展党员人选(分别为返乡农民工规模养殖户和退伍军人),并参加了镇上的积极分子培训班。
三是恒立进取之志。工作队员普遍反映,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工作既好搞又不好搞,好搞是因为有领导联点,心里有底;不好搞是起点高,难出成绩。然而,包括我这个新人在内的所有工作队员都没有畏缩,全身心投入到这些有意义的工作中去,因为大家心中始终有一股进取之志未泯。其一,注重提高自身形象。不懂就问,不懂就学,这是我近一年来的重要感受,而且受益匪浅。除了利用空余时间阅读一些“三农”工作的书、报知识外,我虚心向村民请教,向镇里的前辈请教,向其他驻村工作队员请教,以及向本单位及其他单位有关的领导、同事请教,不断积累农村工作经验,增强判断是非、处理问题的能力。驻村期间,我认真遵守市新农办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纪律,没有参与赌博、请吃、请喝、请玩、请钓等任何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的活动,没有在所驻村报销任何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在支村两委及各村民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其二,反复协调汇报。驻村工作任务完成得好不好,以后的后续支持跟不跟得上,除了联点领导的重视外,还必须依靠各后盾、支持单位的大力支持。我充分扮好“协调员”角色,克服往返交通不便的困难,单独或陪同支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多次、主动到相关单位汇报村上工作,时刻谨记并做到,就是每次汇报都不仅限于是为完成今年的工作任务,同时还在为以后的村级发展争取理解和支持,延续帮扶感情。其三,积极做好信息报送。自己做了什么,做得怎样,是否禁得起检验,这是每个工作队员担心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为及时反映驻村工作进展,以期从中发现差距,让上级领导全面掌握情况科学决策,我结合**村发展实际,积极主动向市“百千工程办”、市新农办报送各类信息10余篇,被采用7篇次。其中,《办实事凝民心
强服务建新村——“百千工程”新农村示范村**村建设纪实》被市“百千工程办”《简报》第26期单篇刊发,有力推介了各级领导、各相关部门对龙冲村的支持成果以及驻村工作队、支村两委的工作效果。
第四篇:驻村工作实践与对策
驻村工作实践与对策由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的环节,基层不稳定因素不断出现,派驻驻村工作围绕“三查两建一发展”的工作主题,帮助农村解决突出问题,是当前有利的时机。驻村工作能否取得明显的成效,关键如何充分发挥驻村干部的优势。
一、农村工作的现状从驻村工作体会到,要做好现在的农村工作是难了,难就难在我们如何更加巩固和提高改革开放以来的丰硕成果,如何更加保护和调动好农民的积极性,如何更加维护和稳定好当今的农村社会;难就难在目前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入,农村土地征用、村镇建设,特别是一些些积累性、群体性矛盾,不稳定因素急剧膨胀。这也不得不使我们深刻反思,在经济越发展的形势下,为什么农村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社会不稳定因素会不断出现;难就难在农民增产不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如果基层矛盾特别是村一级矛盾得不到及时化解,社会稳定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严重制约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严重影响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基层特别是村一级,各项工作难开展、公益事业难建设、农村社会难稳定等。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而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最基层的村一级抓起,通过有效的工作方法去化解。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从驻村实践工作中体会到,现在农村工作难做,由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的环节。一是村两会干部报酬待遇偏低。虽然近年来,村委会干部报酬待遇有所提高,但与他们的工作量和辛苦程度相比仍偏低。而且,由于近年来集体经济发展缓慢,集体积累增长不快,集体经济收入有限,存在入不敷出的现象,所以村两委干部只能领取财政补助300元最低工资,其他报酬很难提高,给村两委干部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二是由于个别村干部的工作方式方法不当,使干群关系发展不很融洽,群众对村干部失去了信任。三是有些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没有多少差别,在他们身上看不出一名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党性观念、宗旨意识淡薄,不及时参加党组织活动,不愿做党组织安排的工作;还有在帮助农民增收上缺点子、缺引导,因而导致部分群众对村干部失去信任。四是农村群众由于受到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导致大部人在经济相对增长的社会环境下,增产不增收,甚至出现负增长情况;同时,部分农民相对缺少一定的致富方法、致富门路,因而增收相对缓慢,大多是靠外出打工和水田增加收入,致富的步伐缓慢。
三、驻村工作的对策针对当前农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充分发挥驻村干部的优势,促进村两委会协调发展。
(一)发挥驻村干部的行业优势,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驻村工作队是一支“特种部队”,队员中既有从事机关工作,又有从事金融业的内行;有的协调能力强,有的政策理论水平高。我们要坚持“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原则,巧借这些优势,为富民强村取真经、谋发展。工作组要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农民发挥资源、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区域和行业优势,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实现农业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鼓励农民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必要时,通过信用部门给予资金进行扶持,激活其供血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发挥驻村干部的政治过硬优势,推进基层组织建设。这期下基层驻农村干部是组织的后备干部,具有较高思想觉悟和过硬的政治素质。我们必须利用这一优势,加强和完善村两委班子的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度、支部委员会议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学习培训制度及村务财务公开制度等,使两委会工作得以逐步规范,进一步约束和监管好党内外干部,始终使两委会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村干部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大为改善,增强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提高村两委班子的号召力,使各项工作都进展顺利,并达显著成效。
(三)发挥驻村干部的科学文化优势,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驻村干部要通过组织和宣传,把先进的科学文化带给村民,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文体活动,让村民群众在轻松和娱乐中受到了教育,增强村民的文明意识、主人翁意识,调动他们自觉参与村中各项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发挥驻村干部的求真务实优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驻村干部入村后,干的第一件事是入户调查,问的第一句话是农民的收入,最关心的事是村里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发挥驻村干部的求真务实优势,多方协调,争取各级和驻点有关单位的支持和帮助,投入资金,协助村两委解决群众反映最多的热点、难点问题,办好事实事,帮助困难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树立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增强群众发展信心,使驻村工作更加顺利开展。
(五)发挥驻村干部的公道正派优势,促进基层干部作风转变。基层干部作风的转变与驻村干部自身建设十分重要,有句话叫“打铁需要自身硬”。驻村干部官职不大,责任重大,肩负着崇高而光荣的特殊使命。但在纷繁复杂的农村社会和农村工作面前,特别是解决“三农”问题、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就驻村干部自身而言,还缺乏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手段,需要从实际出发,学文化、学技术、学法律等,以适应农村工作实际的需要,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能力,从而减少农村矛盾纠纷,稳定农村社会。同时,作为一名驻村干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党委政府的形象,其自身形象的好坏,不但会影响自己的工作,更会影响党委政府的整体形象。因此,要当好一名领导信任、群众拥护的驻村干部,树好自身形象,促进基层干部作风转变。
驻村工作实践与对策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五篇:福建省选派党员驻村任职工作运行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福建省选派党员驻村任职工作运行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2010年03月30日来源:福建农办信息网【字号:大 中 小】
建立一套管理科学、运作规范、高效有序、充满活力的工作运行机制,是福建省选派党员驻村任职工作持续取得成效的关键。经过五年的探索与实践,福建省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按照“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互动联动、一体运作”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总体要求,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正在机制创新上走向成熟,主要体现在:形成并完善了责任明确的领导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级责任,形成并完善了以“党委领导、单位挂钩、部门互动、上下联动”为主要内涵的责任明确的领导机制。一是党委领导。省委高度重视驻村工作,纳入省委工作布局,统一部署,专门成立了省委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协调小组,切实加强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和完善省、市、县(区)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制度。要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党委(党组)把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各县(市、区)委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各乡(镇)党委书记履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二是单位挂钩。省委要求,各挂钩选派单位的一把手要负总责,指定一名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并挂靠一个处室,确定一名干部作为驻点村的联络员。同时,实行“捆绑”考评,把选派工作成效作为考核挂钩联系驻点村的领导干部和选派单位主要负责人政绩的重要内容。对于驻点村没有明显变化的,干部驻村任职工作不断档,挂钩联系的领导和部门不脱钩。三是部门互动。驻村工作由省委组织部和省委农办共同牵头,省级农口、发改、财政、民政、交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金融等部门作为成员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密切配合,一体运作,加强对驻村工作的协调、指导、督促和检查,并在资金安排、项目审批和立项、信贷等方面向农村基层倾斜。四是上下联动。省委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驻村日常工作。受派干部的市、县相应成立了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协调机构。各级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协调机构密切配合上一级做好驻村工作,搞好服务。同时。省里往各设市区派出一名正处级的驻村干部担任领队,并出任农办副主任,其主要任务是协助管理、沟通协调、业务指导、监督检查。相应地设区市在县里设领队,县里在乡里设领队,形成三级联动、下级配合上级的工作格局。
形成并完善了选人用人的管理机制。严格选派标准,强化干部管理,形成并完善了以“严格选派、双重管理、考评规范、奖惩分明”为主要内涵的选人用人的管理机制。一是严格选派。驻村干部的选派工作贯彻民主、公开、择优的原则,实行个人报名与组织推荐相结合。明确要求,驻村干部主要从省、市、县(区)党政群机关、中央驻闽单位、企事业单位和高等院校中选派。各级各部门各有关单位指定专人专门负责这项工作,把优秀年轻党员干部选派上来,不得把本部门、本单位的选派任务转交给下属单位。二是双重管理。驻村党员干部的管理,实行任职所在县(市、区)委组织部和选派单位双重管理,以任职所在县(市、区)委组织部管理为主。省委组织部、省委农办负责做好省直单位和中央驻闽单位党员干部的选派以及相关管理工作。设区市委组织部负责对选派党员干部管理工作的指导,加强对市直单位选派的党员干部管理。各县(市、区)委组织部、乡(镇)党委具体负责加强对驻村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严格考勤和请假制度。三是考评规范。要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帮助驻村党员干部制定和任期工作目标,并对其进行考核和任期考核,建立健全驻村党员干部任职档案。考核由县(市、区)委组织部、选派单位联合进行,与当地干部的考核一同安排,参加当地的评先评优。驻村任职结束前,由县(市、区)安排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统一安
排任期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四是奖惩分明。省委明确指出,对于经组织确定作为选派驻村任职的党员干部,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组织决定的,不得提拨使用,并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对于考核不称职的驻村干部要按照程序及时调整,由原选派单位重新选派;对于考核优秀的驻村干部,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提拨使用,特别优秀的可破格提拨使用。
形成并完善了驻村干部的激励机制。发挥导向作用,激发工作热情,形成并完善了以“政策激励、目标激励、典型激励、情感激励”为主要内涵驻村干部的激励机制。一是政策激励。省委对驻村干部的政治、经济和工作待遇提出了“四个保留”、“四个明确”和“四不影响”的规定:“四个保留”即保留驻村干部的待遇、编制、职务和职数;“四个明确”即明确驻村干部的生活补助、路费报销、办公经费和人身保险的标准;“四不影响”即不影响驻村干部的正常职务提升、调资、职称评定、本单位评优指标,有力地促进驻村干部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二是目标激励。省委对驻村干部提出了明确的职责和任务:拓宽渠道,推动驻点村经济发展明显加快;聚集合力,促进生产生活设施明显改善;统筹协调,推动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明显进步;营造氛围;促进和谐建设明显推进;创新举措,促进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明显加强。“五个明显”工作目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效地调动了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典型激励。注重培育、挖掘和宣传在驻村中工作涌现出的各类典型,密切与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省、市、县三级新闻媒体的沟通与交流,积极争取中央新闻媒体和省委省政府《八闽快讯》、《今日要讯》、《海峡通讯》主要刊物的关注与重视,充分发挥了典型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推动了驻村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四是情感激励。加强与驻村干部的感情沟通和联系,尊重和体贴驻村干部,激发驻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坚持和完善了省、市、县(区)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制度。省委要求,省、市、县(区)领导要经常深入驻点村,挂钩选派单位一把手每年至少一次深入到驻点村指导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切实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形成并完善了扶贫开发的投入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管好用好资金,形成并完善了以“资金扶持、封闭运作、严格审批、监督审计”为主要内涵的扶贫开发的投入机制。一是资金扶持。主要包括省级捆绑资金、挂钩帮扶资金、政策配套资金、社会支持资金。省里每年从15家省直单位捆绑4000万元,用于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挂钩选派单位把驻点村作为本部门、本单位工作的延伸,在资金、项目等方面全力支持驻点村。驻村干部用好用活强农惠农政策,争取省市县有关部门的项目扶持。通过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取得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帮助驻点村发展。二是封闭运作。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规定,加强资金和项目管理,实行资金封闭运作。省级帮扶捆绑资金从省财政扶贫专户直接下达到有关县(市、区)财政扶贫专户,直接录入财政扶贫资金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扶贫资金专款专用。三是严格审批。项目资金安排由重点村及其乡镇党委、政府与省直挂钩单位共同协商,提出建设项目,报县(市、区)委农办(扶贫机构)审核后,由县(市、区)委农办(扶贫机构)统一汇总上报省委农办,由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审批下达资金安排计划。四是监督审计。做好帮扶项目跟踪落实,开展项目执行与资金使用情况调研,督促执行资金使用公示制度,督促资金及时到位,督促资金不被挤占挪用。加强省级捆绑资金使用情况审计和驻村干部离任审计,促进帮扶资金落到实处。
形成并完善了项目带动的发展机制。选好发展项目,全面建设农村,形成并完善了以“推动生产、增加收入、强化基础、改善民生”为主要内涵的项目带动的发展机制。一是推动生产。掌握、运用和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强农惠农政策,实施“一村一特色”工程,开展村企对接,组织农业专家服务驻点村,推广“五新”技术,组建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推动龙头企业、经济大户与农民的合作,加强驻点村“六大员”的教育、管理、培训和使用,大力培养经济能人和农村实用人才,注意发挥返乡农民工懂技术善管理的作用,发展现代农业,促
进农业生产。二是增加收入。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重点是帮助驻点村做强做大特色产业、优势产业,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切实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科技文化培训和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推广和运用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科技致富和就业创业能力。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不断拓展农民就业创业的增收空间。三是强化基础。实施“五通”项目,着力解决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通讯难、收视难等问题,加强现有基础设施管护,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完善防汛抗旱和水利水毁设施,优先解决好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切实改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努力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四是改善民生。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实施“造福工程”、“一池三改”工程和农民体育健康工程,组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建好农家书屋,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建立村级卫生所,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形成并完善了基层组织的激活机制。夯实组织基础,增强基层活力,形成并完善了以“建设班子,带好队伍,健全制度,巩固阵地”为主要内涵的基层组织的激活机制。一是建设班子。注重班子选好、配好、带好、管好,注意发现和培养有强烈的发展之心、发展之策、发展之力和能带动科学发展、带领群众致富的后备干部,着力把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一好双强”优秀人选拔到班子中来,选好配强班子,优化班子结构,发扬党内民主,加强民主管理,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努力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二是带好队伍。认真实施“三向培养”工程,注重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不断壮大党员队伍。抓好理论学习、技术培训、学历教育等多层次的培训,努力提高党员素质。通过开展“党员创大户”、“双带双创”、“党员科技示范户”等活动,构建作为平台,积极发挥党员作用。三是健全制度。坚持和完善组织制度、“三会一课”、“创先争优”、民主生活会、党员目标管理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党支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制度、民主管理制度、户代表议事制度等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程序,促进农村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四是巩固阵地。加强驻点村村部建设,通过修缮老村部、改造旧学校和兴建新村部等办法,基本实现村村有址办公、有人办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村部管理,完善服务功能,发挥阵地作用,真正把村部建设成为集议事办事、党员教育、学习培训、医疗卫生、计生服务、文化娱乐等为一体的农民活动场所。
领导机制,为驻村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管理机制,为驻村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了可靠的人才支撑;激励机制,为驻村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投入机制,为驻村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了有力的财力支持;发展机制,为驻村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力量;激活机制,为驻村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了厚重的内部潜能,这六个方面的机制,相辅相成,不可或缺,构成了较为完善的驻村工作的运行机制,有力地保证和推动了驻村工作健康顺利、富有成效的开展,有力地加强和促进了驻点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可以说,抓住了农村工作机制创新,就抓住了当前农村工作的“牛鼻子”。
马国林(作者系福建省农办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