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期简报种获乡2012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突显的几个亮点范文

时间:2019-05-12 19:06: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38期简报种获乡2012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突显的几个亮点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38期简报种获乡2012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突显的几个亮点范文》。

第一篇:第38期简报种获乡2012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突显的几个亮点范文

种获简讯

第38期

种获乡党政办公室签发人:彭秀东

2012年种获乡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突显的几个亮点

“农民不富,中国不富”。而农民从事生产生活的主体是农业生产活动,让农民富起来的关键就在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否成功有效核心在于提高农民的思想意识,转变传统的耕作模式,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种植最适于当地土质及市场的作物,扩大农村农业产业的经济利益最大化。种获乡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185”工程示范点的带头作用下,利用“红十字互助资金”及今年烤烟提价等各项惠民措施的有利条件,种获乡2012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主要突显在几个方面:

农村农业生产主体的悄然转变。在“国发2号文件”精神的鼓舞下,结合近年各种利民措施的相继出台,今年种获乡部分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年人开始回乡种地,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相互合作,成立协会,连片包租土地,结合市场,运用科技,或是种烟、或是种辣椒、中草药、果树、种草养殖等,他们以年轻、智慧、专业、勤劳

展现着新一代农村主人的风貌,悄然的进行着农村农业产业新革命。土地集中流转成趋势。种获乡的老一代农民主要以50、60后出生的人为主,从分产到户至现在的几十年间,他们将宝贵的青春年华和辛勤的汗水洒在了自家承包的土地上,使大部分家庭都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到了现在的逐步奔小康的阶段,然而,岁月不饶人,大部分老一代农民如今都已到了花甲之年,无力再很好的耕作土地,为了提高效率,现在大部分农耕已经用上了机械化,以前每家各处一块地较为分散的情况大大的增加了劳动量和劳动成本,同时造成不能连片种植、集中管理也阻碍了新时期农业的发展,在这几种因素的影响下,为顺应发展需要,今年种获乡的一部分土地在乡政府的协调下开始了集中流转,形成了初步的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种植。

政府科学规划,牺牲现在服务未来。在新一代农民积极性高,连片发展农业产业的背景下,为解决好发展农业产业中最重要的交通及灌溉环节,种获乡党委政府今年调整工作方向,积极争取各种资金及挤出能挤的办公费用来修机耕道和防洪沟,同时配合上级的项目,做足百姓工作使唐房至马洛孔沿线,都铺设了灌溉设备,同时,利用“红十字互助资金”、“185工程示范点”、“5321帮扶”等项目,做好“拉、帮、带”的角色,除了巩固好原有的像“沙子关红十字产业示范点、大学远程教育基地”等之外,还重点帮扶了一批青年创业者,使他们在不断的发展中带动更多农村青年人加入到农业产业中来,为种获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打下坚实的基础。

(编辑人:陈明华)

第二篇:55期简报种获乡“多举措”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

种获简讯

第54期

种获乡党政办公室签发人:彭秀东

种获乡“四举措”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

种获乡高度重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确保本乡土地增值,农户增收,种获乡党政干部多次召开专题会,研究讨论,集思广益,以全新的思路和理念破解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难题,化解农户改种调整疑虑,采取以下四项举措,积极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带。

一是大力宣传,积极营造氛围。组织全乡党员及干部到个村组宣讲惠农强农政策,通过召开动员会、张贴布标,发放宣传册等方式,积极鼓励和落实烤烟、核桃、苹果等主产业的增质增量种植工作,有力推进“185”工程示范点的建设。

二是因地制宜,大力推广特色经济作物发展。根据乡域特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突出针对性,可行性进行整体规划,其中生联村以烤烟和核桃种植为主,种获村以辣椒、板蓝根、蔬菜和苹果为主,长江村以养殖绿壳蛋鸡、烤烟种植为主。

三是加强跟踪、强化服务。为确保农业产业调整工作顺利进行,针对示范点及项目,优化服务队伍配置,通过组织播放农业技术宣传片、现场讲解示范、公开联系方式等形式消除服务盲区,同时,积极帮助群众联系种苗,收集市场信息,完善服务链条,为群众创业增收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及党员作用。在推进产业化调整进程中,以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乡村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在各村组成功创建10个党员示范点,通过示范引导和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

在多项措施的有力推动下,通过全乡党员及干部的共同努力,使全乡农户将传统种植改种为经济作物的面积达600余亩,在今年已经完成烤烟种植3200亩、核桃种植3100亩、苹果种植700亩的基础上,又新增烤烟125亩,辣椒260亩,豇豆100亩,甜玉米80亩,板蓝根20亩。

(撰稿人:陈明华)

第三篇:XX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根据广协办发〔2006〕12号文件的通知要求,结合我乡农业结构调整和布局的实际,下面,我就底圩乡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布局情况作如下简要汇报。“十五”期间,我乡的农业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乡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乡广大人民群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十六届三、四、五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始终围绕“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工作大局,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为已任,加强领导,增加投入,依靠科技,强化推广,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调整优化结构,稳定粮食基础,扩大经作比重,紧紧围绕“十五”计划既定的目标任务,切实组织开展各项工作,做到目标不动摇、工作不放松、精力不转移、措施有保证、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全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一、基本情况

**乡位于**省东南部,**交界处。地处东经104°34',北纬25°17′。总面积397平方公里,距广南县城76公里,属高寒山区、半山区、坝区地理类型区域。最高海拔1915米,最低海拔698米,平均海拔1224米;年平均气温17.9℃,年平均降雨量为1400毫米,全年气候温和,温差小,月差较大,霜期短,平均相对湿度80-90%,干湿分明,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总耕地面积18299亩,其中:田11427亩,地6872亩;人均耕地面积0.59亩。

全乡辖**8个村委会,124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瑶、彝、回六种民族,共6595户30880人。其中:农业户6578户,农业人口30483人,有17431个劳动力;少数民族人口28421人,占总人口的92%。

2005年末,全乡生产总值5267万元,工农业生产总值5006万元,粮食总产量919.9万公斤,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0万元。财政总收入17.11万元,农民人均有粮300.2公斤,人均纯收入1032元。

二、“十五”期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布局情况

(一)粮食生产连续五年登上新台阶

2005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6590亩,占计划5990亩的112.2%,比“九五”末增35.1%,年平均增6.7%,其中粮食作物完成37930亩,占计划的101.4%,比“九五”末增84.8%。其中:小春作物栽种13320亩,占计划的72.8%;大春作物栽种53270亩,占计划的128.1%。2005年全乡粮食总产达919.1万公斤,占计划的116.9%,比“九五”末增31.6%;2005年人均收入1032元,比“九五”末增58%,基本实现自求平衡。

(二)重点科技措施落实较好

一是水稻良种推广逐步实现调优。2005年全乡完成水稻良种推广10114亩,占计划的101.1%,比上年减8%,比“九五”末实绩11236亩减1122亩,减9.9%。2005年平均单产515.7公斤,比上年增2.2%,比“九五”末增6.2%。

二是玉米杂交化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全乡2005年完成杂交化工程4026亩,比“九五”末增82.3%。2005年平均单产为410.6公斤,比上年增1.7%,比“九五”末增6.7%。

三是水稻旱育稀植示范效果明显。2005年全乡完成旱育秧360亩,稀植大田完成6120亩,比“九五”末分别增5.7%和2.7%。2005年平均单产为560.4公斤,比“九五”末增1.01%。

四是多样性优化种植示范面积逐年扩大。2005年全乡完成水稻多样性混栽2610亩,比开始实施2002年的实绩1060亩,增1550亩,增101.5%,年平均递增25.3%。

(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一是经济作物面积逐年扩大。2005年粮经比例由“九五”末的76.2:23.8调到71.2:28.8。2005年全乡播种经济作物15340亩,比“九五”末增11.01%。2005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占全年总抪面积的23%,与“九五”末相比提高了2.1个百分占。其中:辣子完成1420亩,总产7.78万公斤,比“九五”末增7.2%;生姜完成2042亩,总产141.56万公斤,比“九五”末增6.5%;甘蔗完成6020亩,总产3378.5万公斤,比“九五”末增369%;完成油菜3680亩,总产26.45万公斤,比“九五”末增18.6%。

二是冬季农业开发取得较好成绩。2005年实施冬农开发4185亩,比“九五”末增27.7%。

三是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十五”期间全乡共引进水稻新品种16个、杂交玉米品种14个,为我乡品种结构调优、调强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不断做强做大特色产业

1、茶叶产业是我乡的主要支柱产业,是群众脱贫致富的关键。底圩乡广大人民群众因地制宜,结合土壤、气候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加大以茶叶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坚持“自愿、自主”的原则,大力发展茶叶产业,以村小组为单位,把全村的荒山、荒坡及部分坡耕地纳入统一规划建设,在全乡124个村小组实施高产茶叶台地建设。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全乡现有茶叶面积52000亩,其中规范化种植的有21000亩,有“底圩白毫茶”、“云抗10号”、“云抗14号”、“胡云6号”、“福鼎大毫”、“福安大白茶”6个品种,年产干茶160万公斤,产值5000多万元。底圩从事茶叶加工、收购、销售一条龙的茶农,每年从社会上筹资近400万元,并从广西、广东、浙江、昆明等地引进外资近500万余元到我乡经营茶叶,给我乡的茶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现在全乡拥有茶叶初制加工厂300余个,覆盖全乡124个村小组,如今茶叶加工已全部实现机械化,茶叶质量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产品远销往全国10余个省市。

茶叶产业产值占全乡国内生产总值的50%,是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实现底圩乡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通过种植茶叶,底圩农民的收入不断增长,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部分群众靠种植茶叶摆脱了贫困,逐步走上了富裕之路。甚至有的群众盖上了砖楼房,购买了电视机和两轮摩托车,有的群众还集资修路、架电、拉水、建校,积极发展公益事业。比如:叮当村委会的鱼塘村,54户农户种植茶叶3000亩,每年茶叶收入135万元,高收入的农户年收入达6万元,低收入的农户每年最少也上万元。有50户盖起了砖楼房,有53户购买了电视机,有42户装了程控电话,有46户购买了两轮摩托车。群众先后集资28万元,修通进村公路5公里,拉通3.5公里的自来水和程控电话线路,架通3公里的照明输电线路,建设120平方米的学校一个,村内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八角产业是底圩的传统产业,全乡有8个村委会适宜栽种八角。到2005年,全乡有八角面积22610亩,产量达2176百公斤。在八角价格一度低的形势下,底圩乡的人民群众对八角这一传统产业还是充满信心。

3、甘蔗产业是底圩的又一新兴产业,主要是分布在底圩、普盆、普龙三个村委会。到2005年末,全乡共有甘蔗面积6020亩,产量达337850百公斤。特别是普盆、普龙两个基本点村委会的群众,靠甘蔗产业的收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到较大改善。

三、主要经验、做法和特点

(一)主要经验和做法

“十五”期间,乡党委、政府把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为工作主线,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握发展机遇,突出工作重点,加快产业开发,实现全面发展。在开展工作当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

第一、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开发资源

乡党委、政府根据我乡的气候和土质条件,以村委会为单位,规划产业发展的重点,确立了以支柱产业茶叶为龙头产业的茶叶、八角、甘蔗和畜牧四大支柱产业,即:普盆、普龙两个村委会重点发展甘蔗、竹子和热区水果,其余的底圩、叮当、同剪、石尧、坝庄、者嘎六个村委会重点发展茶叶和八角。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与各村委会签订目标责任书,把乡直各单位和机关干部职工分片包干到各财源建设点,实行任务与工资挂钩,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各项产业迅速发展壮大,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逐年增加,乡党委、政府也逐步摸索出一条发展经济的路子。

第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乡党委、政府不断提高认识,认真落实县委、县人民政府的优惠政策,将茶叶作为主要产业来安排,引进凯鑫公司参与开发,由政府无偿划拨土地给该公司,该公司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建成2000亩高标准茶园,建成年加工干茶200吨的初制所。2006年,基地内的移民人均茶叶收入达1300元,户收入高的近万元,低的也有3—4千元,移民区群众人心安定,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公司生产的“源升”牌系列产品销往昆明、上海等地,效益较好。公司除了加工基地的鲜茶外,还收购周边村寨的鲜叶进行加工,并在底圩、普龙等地建了6个分厂。龙头企业的作用开始发挥,为底圩茶叶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还引进文山个体老板到央连开发区投资100万元,建设热区水果开发基地1010亩;投资30万元在石尧岔河开发林下草果基地3000亩。

第三、实施科技兴乡战略,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关键。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实施科技兴乡战略,加大对教育投入和科技培训力度。结合我乡的产业开发,组织群众到石山农场和我乡鱼塘村等科技示范点参观茶叶种植,到珠琳去参观稻田养鱼,并请来了县茶技站的专家和技术员到乡上讲课,把技术培训到田间地头。五年来,共培训各类技术人才12000人次。基本实现了每户1至2人掌握1至2门农村实用技术的目标。

第四,落实优惠政策,搞好市场流通服务

要坚持“放心放胆放手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方针,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法律、政策公平的环境,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拓宽非公有制经济的融资渠道,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引导和管理。乡党委、政府每年都要组织乡村干部到广西横县等地考察茶叶市场,认真帮助群众找市场,找销路,充分利用党委、政府的通讯、传真等设备,帮助茶农和私企老板传递信息。

(二)**茶叶产业能够发展现在的规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品种独特。底圩白毫茶种是全国产量最少的一个稀有品种,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只有广西林云和底圩种植。它具有价格高、销路好的优势。

二是品质优良。低纬度、高海拔、土壤肥、日照足、云雾多、湿度大、茶树萌芽早、采摘期长,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培育了品质优良的底圩茶,它以“味醇、味香、味甜、色美”而独具风格,品质以“造型精美、白毫显露、汤色碧绿如玉、清香飘逸、馥郁甘美、叶纯鲜爽”而独领风骚,目前在全国市场上,作为配料茶销售。农药、化肥残留低,2002年经浙江、云南等茶叶研究所检测达到出口欧盟的标准,是较好的生态茶叶生产基地。

三是全民参与。底圩茶叶产业的发展,一开始就把任务下达到村、到户,我们的口号是:家住底圩的干部职工带头每年每家至少要有5亩以上的标准茶叶,每年每户至少要开挖1亩以上的标准茶叶台地,通过大力号召,现在发展成为家家户户种茶叶,村村寨寨办加工厂,人人上山采茶的繁忙景象。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茶叶发展。一是交通落后,目前进出底圩只有一条县乡公路,路面等级低,路况差,晴通雨阻,常常影响正常通行,给货物运输带来不便;二是缺乏集中的茶叶、八角专营市场,制约了茶叶、八角等贸易的发展;三是电力、通讯和市政等配套设施落后,使不少茶叶加工厂靠柴油发电机发电,加大制茶成本。茶商难以掌握市场波动状况,外地来购茶的老板难以落脚。落后的基础设施状况对招商引资造成很不利的影响,使底圩茶叶与众多发展良机失之交臂。

(二)农业科技培训力度适应不了当前农业发展的需要,群众整体素质低,观念落后,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速度慢,农业科技推广难度大。

(三)农业规模小,种植管理粗放,缺少龙头带动,投入产出效益低,农产品不能自给,基本上靠外来的多。

(四)农业投入不足,国家扶植少,农技推广发展不平衡,农业结构调整困难大。

五、“十一五”期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

(一)充分利用底圩自然资源丰富的这一大优势,做强优势产业。“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茶叶产业,进行规范化种植和管理,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业科技水平。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带动产业建设和开发。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做好底圩优质茶叶和八角两个特色产业的开发,突出打基础、找市场、调结构三个特点,努力培育茶叶、八角、甘蔗、畜牧等支柱产业,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乡战略、特色经济战略和集镇化战略。

(二)以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为根本出发点。我乡要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就要全面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加快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甘蔗、茶叶、八角基地规范化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发展稻田养鱼和科技示范种植和养植。

(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按照县委、政府提出的“南药、北茶”的产业布局,本着“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围绕我乡的支柱产业,集中力量,突出重点,逐步建立经济林果、畜牧业、无公害优质蔬菜基地。底圩片区,重点发展无公害蔬菜、农副产品加工、新建茶叶、八角和畜牧交易市场;同剪、坝庄片区,重点发展茶叶、八角和畜牧;普龙、普盆片区重点发展茶叶、甘蔗、水果、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叮当、者戛和石尧片区重点发展茶叶、八角、畜牧、农副产品加工。

(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使底圩产业平衡发展。积极争取国家扶持,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片区开发等项目,着力解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环节。优化产业布局,发展优势产品。特别是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积极鼓励发展商贸、餐饮、运输、信息咨询以及文化和其它公共事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我乡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以二、三产业来拉动底圩农业的发展,使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我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

第四篇:第三铺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汇报

第三铺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汇报

(2009年7月15日)

第三铺乡共辖19村112个村民小组3566户16953人,总面积1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8189.8亩,人均5.8亩。地势北高南低,山梁起伏,深沟大涧,境内平均海拨1920米,年降水量420毫米,且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无霜期130天左右,年均气温5—6摄氏度,苦水河流经其境。土壤以黄绵土,黑垆土为主,适宜种植冬小麦、洋芋、豆类、胡麻、玉米以及小杂粮等农作物。

一、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提升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水平。全乡按照“压夏扩秋、压粮扩经”的思路,重点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技术,继续扩大马铃薯、小杂粮种植面积和优质牧草留床面积。全乡农作物种植面积85490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7690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7800亩,粮经比10:1;夏粮播种面积16191亩(其中小麦12500亩、洋麦1901亩、豆类1790亩),秋粮播种面积69299亩(其中玉米25100亩、马铃薯35600亩、其他8599亩),夏秋比1:4。由于受地势北高南低的影响,全乡农作物种植具有“南玉米、北洋芋”的明显特点。近两年来,在县乡农业结构调整思路的指引下,小区域出现“川台地种玉米、浅山区种洋芋、深山区种牧草”的农作物分布特点。

一是大力推广全膜玉米种植技术。按照“因地制宜,示范带动”的思路“一年示范带动、两年全面铺开、三年巩固提高”的总体部署,在全乡大力推广全膜玉米种植技术,抢抓农时,实行秋覆膜和顶凌覆膜相结合,抓点带面,点面结合,户户种植,不断扩大种植

面积。全乡按照2.5万亩的种植目标任务,户均覆膜种植3亩以上,并在通高公路沿线的万岔、小岔、三铺、石庄、金川、马坪和马李公路沿线的郭山、郭坪等村形成万亩示范片带,户均覆膜种植5亩以上。一是加大投入,人机结合。乡村干部和县直单位帮扶队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组织群众组成互助作业组进行覆膜,投入起垄机32台、畜力覆膜机16台、机械覆膜机2台。二是调动群众积极性,奖励与扶持相结合。乡上制定奖励政策,对已覆膜面积3亩以上且春季扩大覆膜面积的农户,乡上无偿配套地膜,对种植面积10亩以上的农户分层次予以奖励;对种植大户、缺劳力户进行免费机械支持,县直帮扶单位出资购买化肥、农药予以支持。三是强化服务,技术与信息相结合。乡农技站在街道设立了农技服务部,从县种子管理部门引进良种5类20吨,根据地域海拨高度,指导购买,确保了群众购买好种子和选准种子。散发病虫害防治资料3000份,指导群众加强田间管理,有效防治了幼苗虫害现象。全乡覆膜种植面积25100亩,完成任务面积的101%,其中秋覆膜10800亩,春覆膜14300亩,当前全乡旱情较为严重,但全膜玉米长势较好。

二是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全乡种植洋芋面积3.6万亩,其中以去年梯田点为核心落实示范片带面积3500亩,从定西、渭源等地引进新大坪、陇薯3号等洋芋良种102吨,群众乡内兑换160吨,使全乡良种种植覆盖率达70%以上。引导和支持农民进行机械化种植,解决了种植大户和缺劳力户种植难的问题。

三是扩大小杂粮种植面积。按照压夏扩秋、压粮扩经的农业结构调整思路,在人均耕地面积较大的侯坡、阴坡、蒲湾、西坪、姚

岔、城湾、马坪等村大面积种植荞麦、粟谷等优质高产小杂粮,在提高产量的基础上,增加销售渠道,逐步形成区域优质特色产业。

二、发挥优势资源,实施草畜转化增加农业效益

通过近年来郭山、万岔、侯坡、芦滩等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辐射带动全乡群众转变了养殖观念,从以前的“养牛为耕田”逐步向发展养殖产业转变,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王河、侯坡等村涌现出了以育肥贩运为主的养殖大户。全乡现有养牛户1100户,占总户数的三分之一,牛存栏1340头,3头及以上养殖大户52户,养殖最多的达10头,其中70%以上的养殖户有能繁母牛。养殖品种以秦川牛、南阳黄牛及土种牛为主,近年来引进了鲁西黄牛、安格斯等优良品种。饲草以麦杆、紫花苜蓿和草高梁为主,饲料以自产小杂粮为主,大多数农户仍是传统的简易养殖方式。

一是合理利用玉米桔杆资源,引导群众走草畜转化科技养殖之路。按照“一年示范带动、二年扩群打基础、三年巩固上规模”思路,今年确定在养殖基础较好的王河、万岔、侯坡3村示范实施,乡上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并实行科级领导包点、驻村干部包组责任制,制定了实施方案和资金筹措办法,每村确定发展养殖户60户,其中3头及以上养殖大户10户,户均能繁母牛1头以上。全部新建标准化圈舍和青贮氨化池,整合沼气项目资源,同步实施,一次到位。至目前王河、万岔、侯坡3个示范村已发展养殖户126户,投入资金42.8万元(其中贷款20万元,群众自筹22.8万元),引牛42头,新建圈舍84座,购置铡草机和饲料粉碎机65台。

二是充分利用耕地资源,引导群众种草养畜。结合人均耕地面

积大,自然条件差,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基本乡情,引导群众种植紫花苜蓿、草高梁等优质牧草8000亩,使牧草留床面积达13000多亩,特别是西坪村由于部分农户外迁,闲置耕地面积较大,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建成1000亩紫花苜蓿和红豆草种植基地,将25度以上山坡地全部种草。通过引导群众种草养畜,解放农村劳动力,让青壮年劳力发展劳务产业和第三产业;同时让有限的经济收入增收亩均投入,增加亩产效益。

三、鼓励兴办企业,延长产业发展链条

为了解决当地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乡上积极引导在外掌握相关技术和有经济实力的务工人员回乡创办企业。王河村上王河社村民王建在王河村创办了马铃薯淀粉加工厂,占地面积750平方米,投入资金30万元,年加工马铃薯650多吨,年创收入10万元以上,让当地群众的马铃薯在本乡内能卖到较好的价格,彻底解决了当地马铃薯销售难的问题,调动了群众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

王河村村民王尚学通过多年的养殖,掌握了养牛技术,积累了资金,2008年投入资金20万元在王河村建成了鑫全养殖厂,建标准化圈舍480平方米,实行自繁、育肥、贩运相结合的经营方式,牛存栏24头,年创收入5万元以上,明显的养殖效益,带动了全村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我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乡情出发,突出特色优势产业,扩大全膜玉米、马铃薯、小杂粮和优质牧草种植面积,不断探索增加农业效益新途径,实施草畜转化、粮畜转化,延长产业发展链条,鼓励在当地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使全乡产业结构调整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人均耕地面积大,亩均投

入不足,亩产效益低,投入产出比低,制约着农业整体效益的提高。二是农业基础建设滞后,川台地只占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并且大部分梯田是近几年新修的,肥力不力,增产效果不明显。三是群众观念转变慢,大部分群众仍以“小打小闹”为主,没有规模化种植或养殖意识,影响了示范点建设和形成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四是筹资渠道有限,农业投入资金仍以群众自筹为主,限制了个别农户的种植和养殖规模。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从种、养、加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高农业结构调整水平。一是示范引导,在群众观念新,经济基础好的村组建设示范点,通过对比算帐,引导群众转变观念。二是整合项目,将良种补贴、草畜转化、沼气池建设等项目同步安排,同步实施,使项目效益发挥最大化。三是强化服务,通过引导组建产业协会,推动种植业、养殖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积极协调农技、畜牧、金融等部门,解决群众无技术、筹资难等问题。四是兴办企业,创造投资环境,在当地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解决农产品出不去的问题,形成“种植带养殖,养殖促种殖,鼓励加工业”的发展模式,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第五篇:XX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几点思考

XX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XX乡始终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放在农业农村工作首位常抓不懈,在不断地探索,努力寻求适合XX乡发展的产业。在稳定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情况下,积极进行高山冷凉西红柿、烤烟、新品种辣椒等等区域特色优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以退耕还林草为契机,大力发展牛羊养殖,努力发展畜牧业。特别是今年种植的辣椒新品种——黔椒4号,虽受旱灾的影响,但还是有很大的经济收益,初步寻找到一条适合XX发展农业产业调整的路子。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是对乡情和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XX乡自然条件差,农业基础脆弱,劳动者素质不高,农业的科技水平、粮食保障水平、加工转化水平和规模化经营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结构调整。但是,XX也有一定的资源优势,气候独特,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水相对较多,经过多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退耕还林草,农业发展的基础逐步夯实,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这些都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但群众思想观念有了依然落后,产业致富的意识不强,外出打工人员过多等也制约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二)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是满足市场对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需求的前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产业化、产业市场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农产品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如果XX农业仍停留在水稻种植的阶段,农业生存空间就越来越小。所以,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实现农产品向特色商品的转化的目标,必须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子,1

突出农产品的地域特点,以优势特色农产品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占领农产品市场。

(三)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结构调整最终目的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只有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林、牧、副全面发展,充分利用独特的立地条件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在优势和特色上做文章,在提质和增效上下功夫,不断挖掘农业潜力,才能保证新一轮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实效,农民增收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此外,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还可以优化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合理安排农村劳动力资源,从而拓宽农民的劳动收入渠道。

(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能吸引更多的农民留在本地发展,可以有效地解决留守儿童、老人、妇女等无人照顾的问题,促进农村和谐,加快农村发展。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把握的层次和重点

(一)把握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调整农业生产布局,优化品种结构,合理划分产业带,这是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第二个层次调整种植业结构。从粮经饲三元结构出发,突出发展具有优势地域特色种植业,使粮经饲比例逐步达到4:3:3 的比例。第三个层次是以发展畜牧业为重点,突破牛,发展猪,稳定羊,使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逐步达到50%以上,实现种植业和畜牧业的主辅换位。第四个层次是以农副产品加工、转化、流通为重点,突出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带动产业升级,使农民从事二、三产业的收入占到总收入的40%左右。

(二)突出重点产业。一是大面积发展黔椒4号的种植。通过今年黔椒4号的种植情况来看,虽然受到旱情的影响,辣椒植株长得不高,产量降低,亩产还达到3000多斤,每株还是能结80个辣椒,可以分青椒、红椒、干椒上市,今年鲜椒买到3块钱一斤,干椒20块一斤,效益是很好的。为预防下雨天不能晒干,今

年创造性地在各村建设了十多个辣椒烤房,可以把辣椒烤干,种植的条件比较成熟。今后可以在全乡范围内大面积发展辣椒种植,促进农民增收。二是发展西红柿种植。从2007年起,XX乡就发展西红柿种植,技术比较成熟,但西红柿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可由引导农民根据市场变化合理安排种植规模。今年采芹村种的西红柿收益可观,批发价达至少每斤6角,拿到县城的市场价更是达到1元到1.5元每斤。三是继续种植烤烟。今年烤烟主要是在XX村和XX村登步自然寨两个地方种植,相比水稻来说,烤烟的效益要大得多。但烤烟受指标的影响较大,如每年都有种植指标,发展烤烟也是一个不错的产业。

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保障措施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事关XX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强领导,密切配合,落实责任,切实把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一)宣传发动。调整农业结构,首先要调整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通过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从传统的种养模式中解脱出来,主动参与全县农业结构调整。要注重发挥典型示范引导作用,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巡回宣讲,搞好示范推广。特别是通过效益分析、算帐对比,用农业结构调整增收致富的事实教育群众,消除群众的疑虑,引导群众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

(二)典型带动。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典型引导是一种有效的驱动手段。要继续发展示范村和示范户,集中一定人力、物力、财力,采取市场经济手段,重点扶持、培育有产业规模、有科技含量、有示范价值的一批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园区,带动全乡农业结构调整。要培养出若干个种养大户,树立成产业致富的典型,现身说法,带动全乡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

(三)服务推动。结合“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和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科技下乡,科技到村,科技入户,科技进牛棚,科技到田间。要发挥万村千乡网站作用,及时向农民发布农产品购销信息。要发挥各中介服务组织及农民经纪人的作用,加强同大城市及相关农业市场的联系,为农民架通连接市场的桥梁。

(四)政策促动。积极争取国家和区、市各项支农资金,按照“部门协作、整合项目、集中使用、渠道不乱、统筹规划、合理分工”的原则,着力从组织资源、政策资源、资金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方面进行优化组合,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把支农资金向种养大户倾斜,实行项目资金捆绑使用,以点带面,全面铺开。

下载第38期简报种获乡2012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突显的几个亮点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38期简报种获乡2012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突显的几个亮点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冷水溪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

    冷水溪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生产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首要任务。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乡始终把质量和效益放在农业发展的首......

    关于XX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

    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关于XX甸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XX乡副乡长罗XX)一、XX乡基本情况(基本情况略)XX乡纯属于农业乡镇。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关于XX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

    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关于XX甸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XX乡副乡长罗XX)一、XX乡基本情况(基本情况略)XX乡纯属于农业乡镇。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关于XX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

    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关于XX甸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XX乡副乡长 罗XX)一、XX乡基本情况(基本情况略)XX乡纯属于农业乡镇。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

    嵩湖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情况总结

    嵩湖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情况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指进行农业内部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渔业各产业之间用地比例的调整,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发展市场需求旺盛......

    老君井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念好山字经、打好水果牌、唱好旅游戏——老君井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 四川雄州小舟 一座座青山泛着绿意,一片片樱桃园硕果挂满了枝头;一株株枇杷树杆壮枝繁,上面套满果袋;一簇......

    嵩湖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情况总结

    嵩湖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情况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指进行农业内部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渔业各产业之间用地比例的调整,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发展市场需求旺盛的......

    赛涧回族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汇报[推荐]

    赛涧回族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汇报一、概况 赛涧回族乡成立于1998年5月,属姜唐湖行蓄洪区。位于颍上县城东南25公里处,北靠颍河,东、南两面紧临淮河,南部是姜唐湖行蓄洪区,全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