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都市温江区农家乐调查报告
温江区农家乐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向多元化发展。由于城市人追求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娱身心放松、愉悦精神的休闲方式,所以农家乐这一种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应运而生。温江作为一个田园式的生态旅游城市,农家乐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所以农家乐也成为了温江人民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农家乐的发展也对促进农村旅游、调整产业结构、建设区域经济、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调查目的通过对温江一些农家乐的随机抽样调查,了解农家的经营状况,特别是对农家乐的家禽的品种、来源以及销售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分析家禽市场的价值链。
三、调查对象
温江地区农家乐经营者及普通市民
四、调查地点及时间
地点:四川农业大学附近的农家乐
时间:2013年5月25日
五、调查结果
六、数据分析
七、调查结果分析
1、经营品种:大多数的农家乐的经营品种比较齐全,包括了鸡、鸭、鱼、兔等主要家禽产品。
2、品种来源:自家饲养为辅,市场购买和农户家购买为主。
3、价值链:
4、销售量
农家乐的消费主要集中在节假日,且以家庭或单位集体消费为主,平时的销
售量都比较小。由于现在温江的农家乐数量过多,除了本店的特色菜和招牌菜销售量较好以外,其他菜品的销量都一般。
5、经济效益
总收益=总收入—总成本(人工工资、原料成本、加工费用等),从上面的图
表中可以看出,鸡鸭鱼兔等的售价都要比进价要高出几倍。在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农家乐,客源量大,其经济效益可观。然而对于一些规模比较小的农家乐来说,扣除了人工费、原料成本、房租等费用,其经济效益不是很好。
6、影响农家乐经济效益的因素
根据我们的调查了解到,影响农家乐经济效益的额因素主要有:(1)原材料的成本(2)配料、配菜的成本(3)客源的多少(4)劳动成本,即工人的工资
(5)房租(6)时间,即淡旺季之分的影响(7)地理位置(8)菜色及味道(9)服务态度等
八、解决对策:
(1)、科学规划。应对当地的资源、环境、文化、市场进行分析和评价,设计适合游客需要的农家乐产品并完善农家基础设施。
(2)、增强文化内涵。乡村文化是农家乐的灵魂,要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展示乡村文化的魅力。
(3)、创立品牌。品牌是一种形象,是一种巨大的无形资产。要依托当地农业资源,培育出农家品牌。
(4)、搞好培训。农家乐的主体是农民,须加强其业务经营培训,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
(5)、加强经营管理。一要制定农家乐旅游的地方行业标准;二要凭照经营;三要制定质量评定标准。
(6)、加强设施建设。加强交通道路建设;改善用水、排水、用电、通讯、上网等条件;改善厨房、住房、庭院及厕所卫生条件。
(7)、加强市场促销。一是进行网上促销;二是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促销;三是编制农家乐宣传手册促销;四是制作宣传标语牌促销;五是举办农家乐主题会推销;
六是借助名人效益开展促销。
九、联想与想象
创新应当是企业家的主要特征,企业家不是投机商,也不是只知道赚钱、存钱的守财奴,而应该是一个大胆创新敢于冒险,善于开拓的创造型人才。
————熊彼特
现在一切美好的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不管是个人还是组织,一旦墨
守成规、思想僵化,就无出路。这是我在此次调研中最大的感触。
第二篇:成都市温江区司法局
成都市温江区司法局
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建议稿)
根据中共成都市委办公厅、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温江区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成委办„2010‟37 号)和中共成都市温江区委温江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温委发„2010‟31号)精神,设立成都市温江区司法局(简称区司法局),为区政府工作部门。
一、职责调整
(一)取消的职责:
1、取消已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2、取消指导监督社会法律服务机构审批工作的职责。
3、取消组织指导公证员考试工作的职责。
(二)增加或加强的职责:
1、增加指导管理社区矫正工作的职责。
2、加强监督管理法律援助工作的职责。
二、主要职责
根据以上职责调整,区司法局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区关于司法行政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制定司法行政工作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制定全区法制宣传教育、普及法律常识和依法治理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各镇街和各行业的法制宣传和依法治理工作。负责区依法治区(创建全国法治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
(三)指导和监督管理律师、公证、法律顾问、社会法律咨询工作。负责指导企业法律顾问工作。
(四)指导、管理、监督全区法律援助工作。
(五)负责基层司法所建设工作;指导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基层法律服务、帮教安置工作。
(六)指导和监督全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负责全区司法行政系统的警务管理和警务督察工作。
(七)承办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温江区司法局设4个内设机构和政治处:
(一)办公室
编制全区司法行政工作中长期规划、工作要点并监督实施;组织司法行政调研工作;负责编辑司法行政工作年鉴;负责局机关重大政务活动的组织实施和检查落实;负责综合性文件和报告的起草、审核、承担政务信息、目标管理、文秘、文书档案、文电收发运转等管理工作和保密、信访、接待工作;负责司法行政执法工作和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和行政执法过错、行政处罚错案责任追究;负责行政刑事赔偿有 关工作。负责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等工作;负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管理全区司法行政系统的物资装备工作。
(二)法制宣传科(挂成都市温江区依法治区(创建全国法治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牌子)
承担区依法治区(创建全国法治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的有关具体工作,负责依法治区(创建全国法治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依法治区”战略方针和具体目标任务的组织实施及监督检查;负责全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实施在全体公民中开展普及法律常识工作;负责制定全区普法教育、法制宣传、法制培训和依法治理规划,组织、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各镇街、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负责法制宣传报道工作。
(三)基层安帮工作科(增挂社区矫正工作科牌子,挂温江区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牌子、温江区安置帮 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牌子)
指导基层司法所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指导司法所、司法助理员工作及有关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指导基层法律服务所和指导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开展民间纠纷的调处;负责温江区人民调解、刑释解教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 室日常工作;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的安置帮教政策,拟定工作规划,区安置帮教工作,引导基层创办过渡性安置基地;指导检查和督促各镇街、村(居)安置帮教工作及社区矫正工作,引导基层多渠道的安置,多形式的帮教工作;调查分析重新犯罪情况,研究预防重新犯罪对策。
(四)公证律师工作科
贯彻实施有关公证、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指导、监督公证、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检查监督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的执业情况,管理和整治法律服务市场秩序;按授权协助审查律师、基层法律服务机构的成立、律师、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及执业律师的年检、注册初审等工作。对公证员、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进行职业道德、执业纪律教育和业务培训;负责查处律师、基层法律服务机构的违纪法案件及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违反执业纪律的行为,提出处理意见,受理当事人对律师、基层法律服务机构的投诉。指导律师做好有重大影响和涉及社会稳定案件的代理工作。
(五)政治处(增挂纪检监察室、警务科牌子)负责司法行政机关及直属单位的人事管理、队伍建设、机构编制、离退休人员管理、宣传等工作;承担司法行政机关党的建设、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负责局机关干部职 工考核工作;负责干部职工培训及立功创模,表彰奖励工作;协助市、区有关部门搞好机构编制、干警录聘、人员调入和警务工作;负责全局的人事劳资工作;负责全局工青妇工作、纪检监察工作和离退休干部工作。
四、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温江区司法局配备机关行政编制29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2名,政治处主任1名(副局实职),正科级领导职数5名(政治处设置副主任1名,正科级)。
机关工勤人员编制3名。
五、其他事项
(一)基层司法所
柳城、公平、涌泉、天府4个街道办事处和万春、永宁、寿安、和盛、永盛、金马6个镇设立基层司法所,级别为正科级,为区司法局派出机构。
1、主要职责:协助基层政府开展依法治理工作和行政执法检查、监督工作;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参与重大疑难民间纠纷调解工作;指导管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代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处理民间纠纷;组织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工作;组织开展对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的过渡性安置和帮教工作并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2、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镇(街)司法所核定司法专项编制3名,其中各镇(街)司法所设所长1名(正科级),司法所所长由区司法局任命。
(二)局属事业单位
1、成都市温江区公证处由区司法局内设机构调整为下属事业单位。
(1)主要职责:负责制订公证工作规划,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开展公证法律服务。
(2)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核定事业编制8名,其中主任1名(正科级),副主任1名(副科级)。
(3)经费渠道:财政全额拨款。
2、成都市温江区法律援助中心(挂“148”指挥中心办公室的牌子)
(1)主要职责:负责制订法律援助工作规划,协调法律援助工作;负责法律援助案件的审定,监督检查法律援助事项的办理进展情况和质量,指派律师和法律服务人员承担人民法院指定刑事案件辩护和受理公民的涉及民事、经济和行政案件的代理申请事项的法律援助案件。
(2)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核定事业编制4名,其中主任1名(正科级)。
(3)经费渠道:财政全额拨款。
六、附则
本规定由中共成都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其调整由中共成都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按规定程序办理。
第三篇:成都市温江区工商联
成都市温江区工商联(总商会)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
工商联工作的意见》的工作方案
9月16日,中共中央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中发[2010]16号,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党中央着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而作出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我国政治经济生活尤其是统一战线的一件大事,在工商联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为认真学习、贯彻和落实好《意见》精神,按照《关于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精神的通知》(全联通【2010】66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组织发动,深入学习宣传
1、深入学习。一是在学习层面上。着力抓好四个层面的学习,即:推动区委及时将《意见》的学习列入中心组学习日程并组织学习;工商联机关领导班子带头学好文件,以自身的学习带动机关的学习;全区工商联干部的学习;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基层商会、行业协会的学习。二是在学习内容上。在认真学习《意见》的基础上,深入学习中央有关领导同志重要讲话、人民日报有关评论员文章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学习问答》一书,我区编印的学习手册。要通过学习,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增强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三是在学习形式上。自学与集中 1
学习相结合。在工商联工作会、机关学习会、会长扩大会、执委会、年终工作会上传达学习《意见》精神,同时,召开座谈会、理论学习会等。举办专题培训班,邀请有关专家深入、深刻解读《意见》。
2、广泛宣传。广泛深入宣传《意见》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和《意见》的基本精神,宣传非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宣传工商联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经验做法,宣传学习贯彻《意见》的好经验好做法。一是新闻媒体宣传。在《中华工商时报》、《四川日报》、《成都日报》、《今日温江》、成都电视台、温江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宣传。二是网络宣传。充分利用新华网、中国企业新闻网、温江民营经济网站进行宣传。三是杂志简报宣传。在商会会刊《魅力温江》开设学习专栏,编发《温江统一战线》、《民营经济快报》,发挥商会QQ群宣传窗口的作用。通过做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大范围的宣传工作,为贯彻落实好《意见》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狠抓落实,创新工作举措
组织力量深入企业、深入基层调研,全面掌握工商联工作和自身建设情况。对照《意见》和全联通【2010】66号通知中“工商联贯彻落实方面”的25条要求,认真查找和梳理影响工商联发挥作用的突出问题,提出贯彻落实《意见》和加强改进工商联工作的意见建议。在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过程中,密切联系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工商联工作实际,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在引导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基层商会和行业协会发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工商联自身建设等方面,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努力把解决问题的有效做法变成长效机制,把抓落实的过程变成工作创新的过程,推动工商联工作创出新特色、取得新突破。
三、作好汇报,制定实施意见
向区委、区政府相关领导作好汇报,争取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按照《意见》,落实全联通【2010】66号通知中“推动地方党委贯彻落实方面”和“推动地方政府贯彻落实方面”的21条要求。重点推动区委、区政府将学习贯彻《意见》列入常委会议题和政府常务会议;抓紧制定《中共成都市温江区委、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及时召开工商联工作会议,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
四、科学部署,分步骤实施
根据我区实际,将学习贯彻《意见》工作分为学习宣传、调研分析、制定意见、总结提高四步开展,每一步骤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做到科学部署、周密安排、分布实施。其中,学习宣传、调研分析和落实各项工作举措将作为长期的工作安排。
1、学习宣传(10月-11月)。10月,向全区工商联系统和非公有制企业发出通知,召开机关学习会、各基层商会和行业协会学习会。11月,编印下发学习手册;召开会长扩大会、座谈会、理论学习会等,举办专题培训班,邀请有关专家解读《意见》;将11月作为宣传月,集中通过主要新闻媒体和工商联系统媒体、杂志、简报,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宣传。
2、调研分析(11月)。调研企业、基层商会、行业协会,全面掌握工商联工作情况,查找、梳理、分析突出问题,提出加强改进
工商联工作的意见建议。
3、制定意见(12月)。草拟《中共成都市温江区委、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征求相关部门、非公有制企业、基层商会、行业协会意见,报区委常委会讨论通过后在全区下发。在制定意见中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突出工商联工作的重点和特色,注重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的机制建设。
4、总结提升(2011年1月-)。1月,全面总结我区学习贯彻《意见》的经验做法、特色亮点、主要成效,上报市工商联。召开全区工商联工作会,学习贯彻《意见》精神,总结近年工商联工作,安排部署2011年工作,推进《意见》内容和各项要求的落实。2月-12月,对照我区贯彻意见内容,创新工作举措、加强工作力度,逐条逐项检查落实。
五、加强领导,确保工作落实
区工商联把学习宣传和深入贯彻《意见》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摆上工商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以区政协副主席、区工商联(总商会)会长周仕强为组长,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工商联(总商会)党组书记高晓春为常务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立组织、宣传、督查工作组,并明确具体职责和目标任务,对学习贯彻《意见》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对学习贯彻的各项工作进行细化、量化,分解落实到具体人头,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
第四篇:成都市温江区第二中学校
成都市温江区第二中学校
三年发展规划(2009—2012)
一、学校概况
成都市温江二中始建于1956年,是一所具有50多年办学历史的成都市示范性高中,地处“国际花园城市”——温江区柳城镇柳台大道旁,东临清澈的杨柳河,西傍西南财经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教育学院等五所高等院校。
学校占地面积150亩,校舍建筑面积达52270平方米,绿化面积48%,达可绿化面积的95%以上。2004年2月被评为成都市“绿化工作先进单位”。现有教学班级79个,在校学生 4300余人,教师近300人。
二、现状分析
(一)有利条件
1、学校有着50多年的办学历史,多年来一直是完全中学,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培养出了不少知名教师,多数教师的专业知识过硬,教师队伍凝聚力强,这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学校293名在岗教职工中有党员120名,占在岗教职工41%,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储备了骨干力量。
3、学校现代化教育设施齐备,校园环境优美。
(二)不利因素
1、师资结构不太合理,年轻教师比例过大,高层次优秀教师偏少。
由于近几年学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引进的教师多是大学毕业生,导致一方面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紧缺,另一方面缺乏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比例过大,这给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我校目前在职教职工293人,其中专任教师257人。专任教师中50岁以上14人,35-49岁83人,35岁以下160人;高级职称54人(聘任41人),中级职称114人(聘任106人),初级职称89人;教龄10以下的年轻教师占到62.3%,高级职称只占21%,初级职称达到34.6%;在职教师中,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3人次,市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15人次,区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113人次,获得较高层次优秀的教师比例偏低。
2、生源状况太差,严重制约学校发展。
我校处在城乡结合地带,学生构成比较复杂——有城镇学生、农村学生、拆迁农民入城子女,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外地经商者的子女,更有为数不少的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子女……学生家庭背景、家庭教育差异大,使学校教育难度很大。
我校所招收的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绝大部分是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这些“三类”生源的学生大多存在“一窄”、“四差”、“三强”的特点:“一窄”是知识面狭窄;“四差”是指学习成绩差,与学习有关的能力差,学习习惯差,自信心差;“三强”是渴求他人的关注与获得自我表现的愿望强,自卑感强,自尊心也很强。
3、校园周边环境复杂,给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
学校地处温江城西,大学城旁,周围店铺林立,商贩成群,流动人口多,人员复杂,存在一些不安定因素,对学生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增加了学校的管理难度。
4、学校硬件设施还不完善,还缺少图书馆,艺体、科技创新活动等方面的功能室。
三、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和《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指南,切实落实“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办学思想,全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积极营造“负重前行,永争一流”的校园氛围,构建教师潜心向教,学生一心向学的和谐校园;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强化学校内部管理,狠抓干部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校风优良、质量一流、办学理念先进、环境优美、设施设备完善、管理精细、师资优良、特色鲜明、社会形象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高完中。
四、具体目标及实施计划
(一)办学规模
1、学生:根据现有规模和学校发展趋势预测,确定高中各年级16个班左右,初中各年级8个班左右,共约75个班级,3800个学生的办学规模。
2、教师:在编教职工300人左右,其中专任教师260人左右。
(二)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
1、总体目标: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备齐全,设施先进。
2、具体目标:
(1)2009年为教师配齐教学办公用的笔记本电脑,全校各班配齐多媒体教学设备。(2)修建一幢艺体楼,完善各功能室设施设备,使教学的硬件得到充分保障。(3)进一步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增强校园文化氛围,彰显育人功能。
(三)实行科学民主管理,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1、总体思路:
坚持以“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用正确的教育价值观的眼光审视学校,用家庭化、人文化的策略强化管理,着力构建校长全面负责、党组织保证监督、教代会民主管理的现代学校管理体制,形成制度健全,职责分明,管理精细,执行有力,服务高效的管理风格。
2、具体目标: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严格规范管理行为和教育教学行为。
(2)实行内部管理制度、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使教师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3)强化管理创新,努力形成鲜明的管理特色。
3、主要措施:
(1)强化目标意识,注重过程管理,培养竞争精神同,凝聚学校人心。正确面对现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树立“校荣我荣,校辱我耻”的观念。明确学校发展目标,大力宣传学校发展目标和前景,用信念统一思想,用目标凝聚人心,用发展振奋精神。广泛深入开展对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学习讨论,鼓励教师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
(2)坚持依法治校,实行精细管理。认真执行国家方针政策,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发挥党组织保证监督作用,全面实施校务公开制度和教代会民主管理民主制度。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和教职工代表大会,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依据章程健全完善学校规章制度,编印成册,发放到人,严格按制度执行,做到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规范人,以制度激励人,进一步强化“依法治校”的意识。
(3)改革分配制度,体现“优分”原则。全面深化学校内部改革,真正把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考核奖惩制、绩效工资制、量化目标考评制等落到实处。大力营造“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积极构建“多劳多酬,优劳优酬”的分配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鼓励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师冒尖,争当领头羊,为学校的发展再立新功。
(4)健全管理机构,理顺管理职能。依据学校的特点,理顺处室职能,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合理安排人员,切实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效率。
(5)强化对外宣传意识,整体展示学校良好社会形象,提高学校声誉,吸引优质生源。完善学校资产管理,使学校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6)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信息化、网络化。
(四)实施优化队伍策略,保证管理和教学质量
1、干部队伍建设:
(1)总体思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着力培养一支思想过硬、理念新颖、团结务实、廉洁自律、业务精良、工作踏实、锐意改革、管理创新、结构合理、服务高效的干部队伍。
(2)具体目标:
第一,优化领导班子,建设一个团结廉洁、勤政高效、务实创新、深受广大教职工信赖的战斗群体。
第二,理顺管理职能,完善管理机构,实行中层干部竟聘上岗,构建一支思想过硬、结构合理、管理科学、乐于奉献的管理队伍。
(3)主要措施:
第一,注重领导班子建设。一是在局党委的领导下充实人员,调整结构。二是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学习制度,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坚持例会制度,及时研究学校重大事项,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领导班子的团结协作精神。
第二,加强对在岗干部的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在岗的中层干部进行政治理论、思想作风、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努力提高服从意识和服务意识,确保政令畅通,服务到位。
第三,强化青年干部的培养。一是给位子,实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制,创造条件,将一线教师中思想品质过硬,业务素质较好,协调能力较强,有奉献精神的青年教师放到岗位上来,让青年干部在岗位锻炼中迅速成长。二是重培训,在要求青年干部加强自学的同时,学校党组织有计划的组织青年干部学习相关管理业务及教育政策、法规,并有计划的让他们外出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修养和管理水平。三是压担子,让新干部边学习,边实践,深入教育、教学的第一线,给任务,给要求,给权利,让干部在第一线培养工作能力,积累管理经验。
2、教师队伍建设
(1)总体目标:打造一支师德修养好、敬业精神强、业务能力精、学历层次高、教学效果佳,有一定数量知名教师的师资队伍。
(2)具体目标:
第一,确定学校编制,全员竞聘上岗,实行人员分流。
第二,学历达标率达98%,研究生学历(含研究生课程培训)达20%以上,中高级职称达70%以上,专任教师课改和计算机培训率达100%,适龄教师100%的取得信息技术合格证书和普通话等级证书。
第三,培养一定数量的市级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的优秀骨干教师。(3)主要措施:
第一,协助人事局、教育局核定学校编制,实现岗位聘任制,全员竞聘上岗,裁减冗员,合理分流,提高效率。改革分配体制,分配政策向班主任和一线教师倾斜,做到“多劳多酬,优劳优酬”。
第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组织干部、教师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领会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质量观和价值观。严格执行师德建设“八不准”要求,坚决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从事有偿家教,私自在外代课等严重违背师德规范的现象。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党风带动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塑造良好的师德风范。发挥工会组织作用,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真正做到以身垂范,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丰富学识、人格魅力和敬业精神去影响学生,弘扬讲奉献、比干劲、比实绩的优良风气,使教师“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日趋清晰,爱岗敬业的意识不断增强,服务学生、家长的能力不断提高,切实提升温江二中教师的社会声誉。
第三,制定师资培训规划并切实加以实施。
①鼓励进修学习:引导 25岁-45岁的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逐步使全校教师学历达标为100%,获得研究生学历(含研究生课程班)的教师达20%以上。
②开展校本培训:在创造条件让老师外出参加培训的同时,通过讲座报告、外出听课、参观考察等形式,强化校本培训,着力提升全体教师的教育学、教学论、心理学等理论素养;通过开设教师论坛,开展成功教育课堂教学竞赛,举办成功教育教学研讨会,进行教学能手评选等形式,积极搭建舞台,为教师专业的成长创造条件,培养出一定数量的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等中青年骨干教师。注重现代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力争使适龄教师100%的取得信息技术合格证书,熟练地借助校园网、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③优化职称结构: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人数达到专任教师总数70%以上。
④加大教研力度:努力营造教育教学科研氛围,切实树立“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促发展”的观念,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实现科研工作常规化、常规工作创新化。积极探索开发校本课程,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五是着力培养青年教师,通过结对拜师、开展教学基本功竞赛、举办系列讲座等行之有效的形式,迅速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⑤加入“成都七中教育集团”,接受成都七中的对口帮扶,与成都七中在管理理念、教育教学、教研活动、教师交流活动等方面共享资源。与成都七中实验校结对互助,促进我校青年教师的发展。
⑥办好温江二中教育集团,促进兄弟学校共同发展。
(五)落实教学常规,强化教学科研
1、总体思路:以“课堂教学”为关键点,以“高、初三出口”为检验点,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优化教学定位,实行“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策略,教学上实行“找突破、创特色、抓入口、缩小差距”的工作思路,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实施差异教学,积极探索对不同学生培养的有效模式,突破点主要是以文科为
主,特色主要选在“艺体”,提高教学效益;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构建质量监控机制。注重兴趣激发,强化习惯培养,突出基础训练,加强方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具体目标:
(1)高中上重点本科及本科的人数和比例有所上升。
(2)初中被重点中学录取的人数和比例有明显上升,三年巩固率达到99%以上,各科成绩指标位居全区前茅。
(3)着重抓好艺体特色的发展,抓好几个艺体队伍,培养一批高考艺体学生,努力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3、主要措施:
(1)优化管理网络。实施“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和“德育处—年级组—各班级”共同负责的教学质量双线交互管理网络。以教研组为核心,积极发挥教研组在学科教学研究上的优势,加强教学研究和考试研究,使教研组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性组织,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以年级组为中心,充分发挥年级组在管理上的优势,突出常规管理,强化教学组织和课堂管理的监控,为切实提高教学效益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突出过程管理。坚持行政领导蹲点指导制度,做到每个行政领导分工一线,负责一线,深入一线,督察一线,优化教学运行秩序。开展“推门听课”和“跟踪听课”活动,动态把握课堂教学情况,对发现的共性问题,分析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及时整改。实行目标责任制,目标层层分解,并将目标达成与分配挂钩。建立质量监控机制,改革考核和评价制度,构建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考核机制,全面实行教考分离制度和阶段质量目标检测制度,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教学补救。优化提优补差工作,提高提优补差实效。建立“师生结对帮扶”制度,对“学困生”和“瘸腿”学生进行帮扶。
(3)调整教学定位。针对学生行为习惯较差,知识基础薄弱的实际,切实调整教学定位,确立“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定位;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全面实施分层次教学,做到目标分层,作业分档,考核分度,让学生在分层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制定学生学习规范,在书写、听课、作业等方面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并强化检查落实。重视方法指导,定期举办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指导讲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强化常规管理。严格执行《温江二中教师课堂教学常规》,严格检查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试等教学常规检查,定期公布检查结果并与年终考核挂钩。
(5)加强教学科研。健全激励机制,营造科研氛围,力争做到“人人重科研,个个有课题”,牢固树立科研为教学服务的思想,重点强化“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和“如何有效实施分层教学”的研究,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力支撑。在全校继续应用《成功教育在农村普通中学的应用与发展研究》的成果,实施“成功教育”,加大对《改进、创新实验仪器,促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课题成果提炼推广的力度,积极开展《培养中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
(六)研究育人策略,强化德育工作
1、总体思路:强化全方位德育思想,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落,突出基础道德教育,形成“志趣高雅,风清气正”的校风,把学生培养成“讲孝道、重人格”,有创新意识的新时期合格的中学生,并切实影响家长,共同打造学校“孝亲”文化。
2、具体目标:
(1)以“三风”建设为突破口,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线,强化德育管理,形成德育合力,加强针对性、时效性,巩固德育的核心地位,初步形成良好的德育工作网络和机制,力争短期内使学生的行为习惯有明显进步。
(2)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努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格品位,初步形成文明和谐的校园风气。
3、主要措施:
(1)加强德育领导。建立健全学校各级德育工作小组,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实行分层责任制,完善考核体系,初步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切实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进一步落实全方位德育思想,加强德育在学科中的渗透,形成以政、史、地为主,其它学科为辅德学科德育体系,在思路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和突破。
(2)突出文明礼仪教育,提升学生的基础道德修养。以“温江二中学生文明礼仪规范,温江二中学生一日常规”为教育重点,开展文明标兵、文明使者、文明班级的评选活动等形式,从不同层面树立学生行为规范典型,让学生从身边学起,从身边做起,分层递进,初步内化为学生行动。
(3)根据各年级不同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进行分层思想品德教育。一年级重点突出“争做合格中学生”教育,通过举办新生进行军事训练等形式,抓好学前教育,帮助新生迈好进入学校第一步。二年级重点加强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奠定好发展的基础。三年级重点开展“争当优秀毕业生”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正确应对人生的第一次选择。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注重过程,点面结合,形式多样地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学校每月确定一个重点,各班根据学生特点,以“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为宗旨逐层开展,鼓励教育活动创新,争取形成德育特色。
(4)强化后进生转化教育,构建后进生教育档案。实行后进生“德育导师制度”、“谈话戒勉制度”,加强与后进生的沟通;发挥党团员教师的骨干作用,实行“结对帮教制度”,对后进生有效地帮教,并签订协议定期检查评比;密切与社区、家庭的合作,巩固“家长学校”等特色,重视发挥德育基地的作用,多管齐下,形成合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较明显的进步。
(5)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书香校园,逐渐形成“孝亲”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大力倡导“积极进取、勇创一流”的校园氛围,努力构建团结、协作、和谐的人际关系。大力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活动,提升人文素养。绿化美化校园环境,使学校一草一木皆文化。巩固腰鼓队、舞蹈队、篮球队、田径队、足球队、举重队、跆拳道等一批文体特色项目,形成一批在市、区有影响力的文体人才队伍;积极组织与共建单位和社区交流,拓展学生展示的舞台,扩大学校声誉影响。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爱好特长,发现并发展特长生,突出艺体的办学特色。
(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具有现代特点的心理指导室,培养一批专兼职心理指导教师,进行心理教育的科学研究,使学校心理教育成为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
(7)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加强班主任队伍培训,帮助优秀班主任总结工作经验并予以交流推广。完善评比、考核、激励机制,加大班主任津贴投入,在评优、晋职等方面向班主任倾斜,形成“争当班主任,当好班主任”的良好氛围,打造一支乐于奉献、团结协作的德育工作队伍。
(七)实施“走特色之路,让学生发展”的办学策略
(一)总体思路:以“网班”为载体,打造学校“低入高出,高入优出”的教学新特色;找突破,打造文科优势;以人为本,大胆实践,创“艺体特色”。
(二)具体目标和措施:
1、以“网班”为载体,打造学校“低入高出,高入优出”的教学新特色。
作为三类生源的学校,“精品”学生是不多的,需要进一步的挖掘、打造和培养。2005年,学校提出了“牵手名校,借力扬帆,提升质量,全面发展”的学校发展思路,学校的发展重心由“规模扩张”调整为“质量发展”,与成都七中东方闻道网校正式开展合作,创办了第一个成都七中实验班(简称“网班”)。网班成立以来,已有4届6个班250多名同学在我校参加成都七中直播课程学习(两届网班已经毕业)。经过两校优秀教师的共同培育,我校网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首届2008级理科一班,全班43人,入口成绩上国重线的七人,直升生五人,参加2008年高考,本科一次上线33人,重点本科上线11人,本科上线率高达77%,位居本地区同类班级和七中网校同类班级前茅。2009级网班,35人参加高考,上本科线25人,本科上线率高达73 %,大部分学生成绩得到大幅度提高。
实践证明,我们能创造“低入高出,高入优出”的奇迹,少数“精品”学生在我校也能得到最好的发展。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投入,不仅要办好高中“网班”,还将在初中开设“网班”,带动学校整体质量的提升。
2、找突破,打造文科优势。
鉴于我校生源较差的实际情况,要实现学校发展的突破,我们努力抓好文科,力争形成温江教育“文科在二中”的格局。我们十分清楚,文科班的建立先要解决三个问题:一个是家长和学生的观念,文科不是“瘟”科;另一个是教师的观念,要把真正的优生送进文科班;三个是建成在温江有知名度的文科师资。我校文科师资优秀,文科有一定优势,在2008级和2009级的市诊断考试中,我校的政、史、地学科的有效分达标人数都超过了温中。2009级高考,应届生总上线125人,其中文化上线87人中文科32人,艺体双上线38人中文科34人,文科总上线达66人,已略高于理科。
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文科师资水平,加大宣传力度,让适合读文科的学生能得到更大的发展。
3、以人为本,大胆实践,创“艺体特色”。
虽然我校的大部分学生文化成绩相对较差,但是,温江是教育相对较发达的地区,这些学生在小学初中教育中大多都受过较良好的音、体、美等特长教育,而这些特长教育在高中阶段,存在着一定程度上断层的状况。随着素质教育在高中的全面推行,学校对学生的考核就不仅仅是单一的文化成绩,而是综合了的众多因素。文化成绩是三类的学生,如果走特长教育这条路,他就可能是二类生源,甚至是一类生源。
基于这种认识,我校结合校情(大部分学生文化知识相对薄弱,艺体特长有明显的优势),加上近几年高考的升学压力的不断增加和大学就业压力的矛盾问题,为给学生一个更为宽广的平台和发展的空间,我们决定走艺体特色之路。
第一,初步设想,分三步实施。
作为一个只有三类生源的普通高完中,我们的“艺体特色”之路又将如何走呢?我们初步设想,分以下三步实施。
第一步:做强一批“艺体”品牌。“艺体”特长可做的项目是很多的,但学校师资和设备是有限的。因此,首先结合“艺体”大专院校的招生考试,做强一批“艺体”品牌,把这些“品牌”做成学校特色。
第二步:整合资源,形成核心竞争力。将“艺体”品牌进一步打造提升,使之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强项。用核心竞争力,社会影响,来整体推进学校管理体制的变革。
第三步:成为“艺体特色”学校,成为区域内不可替代的“唯一”。当“艺体特色”使学校成为特色学校时,学校将发展成为区域内不可替代的“唯一”。
第二,大胆实践,迈出坚实第一步。
为给学生一个更为宽广的平台和发展的空间,我校着手探索艺体特色教育,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艺体设备设施建设
为了使艺体特色教育发展的有声有色,我校加大了对艺体设备设施的建设。
已有设备:全校80个教学班,班班有多媒体;教师人人配有电脑;专业音乐教室两间;钢琴房两间;视唱练耳室一间;形体舞蹈室一间;播音主持教室一间;美术教室7间;400米塑胶操场;排球场4个;篮球场5个;羽毛球场2个;乒乓球桌 27张。
筹建中:学校正在筹办(面积5833平方米)的艺体楼一幢。(2)艺体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敬业爱岗、业务精良的艺体教师队伍是发展艺体特色教育的关键。为此,学校加大艺术、体育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具有很高的业务水平,在全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业教师队伍。几年来,我校先后招聘美术、音乐、体育教师20余名,形成了30多人的艺体教师队伍。通过教师培训、外出学习、积极参加市区教研活动以及各种比赛等方式尽快使专业教师业务水平达到较高层次,形成名师影响力,吸引考生。另外,每年从校外聘请跆拳道、足球、舞蹈等优秀专业教师到我校培训教师、辅导学生,对学校的名师培养和学生培养起了积极作用。
(3)筹建艺体班
高2010级和2011级在学校行政和下年级领导的支持努力下,进行了艺体重点班的筹备和组建工作。
①意向调查
高2010级和2011级在上期开学初就做了全年级的学生问卷调查,对学生艺体发展方向做了较为全面的摸底,基本获知每个年级美术方向150余人,播音主持方向30余人,编导、音乐、表演等方向20余人,体育方向10余人。
②召开“三会一指导”
为让学生对艺体高考有全面的了解,学校在2008年11月,请学校高2008届通过艺体途径考入四川师范大学的段文文、陈丹等为学生做了经验介绍和一些问题的答疑,指导学生了解高考艺体的专业和录取的情况。
为引导学生选择和明确艺体高考,年级分别召开了班主任会议、意向学生会议和家长会议。班主任会议主要利用班主任在班级范围内做好宣传和初选,选拔有意向的且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填报艺体;学生会议主要在于对学生宣传艺体的高考走向和就业;家长会议在于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③班额和班主任、科任老师的安排
为考虑学生的意愿和年级的发展,高一年级办一个美术班,高二年级决定美术方向文理各开一个班,班额为40人左右,播音主持、编导、音乐、表演等开设一个文科班。班主任配臵为认真负责、有实干精神的原班主任,科任老师配臵为有奉献精神、教学能力较强的学科老师。
(4)调整艺体班课程设臵 ①文化教育方式
随着全省对艺体考生的重视和培养,高考竞争将体现为文化的竞争。为此,艺体重点班的文化教育体现为文考重点班的模式——抓基础、重落实、促能力、补弱科,同时加强优生的强化、差生的辅导。适当调整艺体班的课程设臵,加强专业课培训。
②艺体专业培训及安排
美术方向:利用学校美术老师师资力量,加强专业的培训。星期一、二、三、五下午第三、四节课专业辅导和培训;星期六下午两节培训;星期天上午9:00—11:30专业培训。
播音主持、编导等方向:学校提供专业基础培训,依托校外专业培训机构或个人加强专业辅导。星期一、二、三、五下午第三、四节课进行专业基础培训;星期
六、星期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专业培训;
体育方向:学校提供专业基础培训,联合校外专业培训机构或个人加强专业辅导。星期一、二、三、五下午第四节课进行专业培训;星期
六、星期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专业培训。
(5)营造学校艺体氛围
①开展校内活动,发现艺体特长生,同时打造艺体软环境。
艺术活动方面:成立学校合唱队(编制人数60人,每周星期一、三、五下午5:00—6:30训练,一学年训练两首成品歌曲)。
成立学校舞蹈队(编制人数30人,每周二、四下午5:00—6:30训练,一学年编排一个成品舞蹈参加各项演出)。
成立书法和绘画小组(公开招收,吸收条件好的同学参加,每星期一、五下午5:00—6:30训练,每期评优秀作品两次并在全校展出,把优秀作品推到省、市、区参评)。
组织各类歌咏比赛(元旦节、青年节、国庆节)。
体育活动方面:结合我校特点,我校教师组织各类球队(初中田径队、初中篮球队、初中足球队、高中男子篮球队、高中女子田径队);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和比赛(举办体育艺术节、冬季田径运动会、夏季篮球运动会、参加市级健美操比赛等)。
②整体规划,改造校内景观,打造艺体硬环境。(6)开展校校联合活动,拓宽培训路子,提高培训质量
与天马艺体培训学校合作成立了跆拳道队,并在其它艺体项目中合作培训,与体育局(体校)合作成立了举重队,成立学校足球俱乐部、田径俱乐部。
(7)引入新的评价机制,调动师生积极性。
第一类:参加各级比赛的奖励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艺体教育工作的开展,调动广大艺体教师的积极性,使艺体教育逐渐成为我校的特色教育,对在参加区级或区级以上正规组织的艺体比赛中获奖的教师或指导教师进行奖励。
对教师以个体或集体参赛和教师指导学生个体或团体参赛的奖励(以等级颁奖的),拟定以下四个奖励级别(侧重音乐、美术方面):
获区级奖励:一等奖500元、二等奖300元、三等奖100元 获市级奖励:一等奖800元、二等奖500元、三等奖300元 获省部级奖励:一等奖1200元、二等奖1000元、三等奖500元 获国家级奖励:一等奖4000元、二等奖2000元、三等奖1000元
对教师以个体或集体参赛和教师指导学生个体或团体参赛的奖励(以等级颁奖的),拟定以下四个奖励级别(侧重体育方面):
区级比赛:第一名300元,第二名200元,第三名100元
市级比赛:第一名2000元,第二名1000元,第三名800元,第四名600元,第五名400元,第六名300元
省部级比赛:第一名4000元,第二名2000元,第三名1000元,第四名800元,第五名600元,第六名400元
获国家级奖励:第一名8000元,第二名6000元,第三名4000元,第四名3000元,第五名2000元,第六名1000元
第二类:艺、体生高考出口奖
在学校高三出口质量奖励中设臵了艺、体生高考出口专项奖。
①考生在学校参加专业培训,艺体专业和文化双上本科线且被高校录取,每生奖励1500元,其中专业占35%,文化课及班主任管理占65%,任课教师不再享受年级其他奖项。
②若考生未在学校参加专业培训,考生自请教师培训,高考时艺体专业和文化双上本科线且被高校录取,年级不设专业奖励。
③若考生在校参加专业培训,高考时专业上本科线,但文化未上线,按每生100元奖励给学校安排的专业课教师。
(8)实施新的分配办法,提高艺体老师待遇。我校艺体培训课的分配标准,等同于高考学科的最高标准。
我校艺体特色教育已初具规模初见成效:
(1)筹建立艺术体育特长班。高2010级和2011级在学校行政和下年级领导的支持努力下,进行了艺体重点班的筹备和组建工作。通过意向调查,宣传动员,学生自愿报名和年级选拔,高2011级办了一个美术班,高2010级美术方向文理各开一个班,播音主持、编导、音乐、表演等开设一个文科班,高2009级开办了一个艺体班。
(2)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体育〃艺术节”。体育艺术节,有效地激发了我校全体师生追求美好生活和艺术真谛的满腔热情,为每一个热爱体育追求健康的二中人提供展示青春活力与激情的舞台,为每一个热爱艺术的二中人提供一个观察美、欣赏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广阔天地。2008年的体育艺术节上,全校师生均参加了运动会,有2310名学生参加9个项目的比赛,取得了优秀的竞赛成绩;共收到我校师生书法、绘画、摄影、手工艺品等艺术作品600多件,展出精品
100余件,有280人参加文艺表演。在温江区2008年“明宇杯”足球比赛的开幕式上,我校体育艺术节开幕式上的《啦啦操》节目的精彩表演,获得与会的四川省体育局局长朱玲、温江区区长田蓉、区教育局局长胡德福等领导的好评。
(3)艺体教育成果显著。我校在艺体方面的硕果累累,多名同学参加各级各类艺术体育比赛获奖,一批同学考入艺体院校或高等院校艺体专业,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2009年高考艺体类联招,艺体生参加专业考试达到专科线以上120人,占艺体生总数的77.92%,其中67人达到本科线;本科双上线40人,占专业上本科线考生的59.70%;专科双上线116人,占业上专科线考生的96.60%,占所有参加专业考试考生的75.32%。
艺体教育的辉煌成绩为我校高考锦上添花,为我校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做出了巨大贡献。事实证明,我们所选择的走艺体之路有着广阔的前景,我们将进一步发现具有艺术、体育潜质的学生,并努力培养,使其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
(八)强化服务意识,搞好后勤保障
1、总体目标:完善后勤社会化管理机制,牢固树立“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的思想,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技能,保证服务质量,构建管理规范、服务高效、保障有力的后勤管理机制。
2、具体目标和措施:
(1)落实岗位职责。实行竞聘上岗,实施岗位职任制,目标到岗,责任到人,克服人浮于事的现象。增强服务意识,引导后勤人员树立师生利益、家长利益至上的服务观,把师生、家长的合理需求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想师生之所想,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坚决克服脸难看、事难办的拖沓作风。
(2)严格资产管理。实施经费预算制度,严格实行计划经费限额包干使用。统管财务收入,严格执行收费制度,杜绝乱收费现象。规范采购制度,进行设施设备采购归口管理,严格执行请购、审批、验收、入库、报销程序。理顺资产管理职能,严格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资产账册,定期盘点检修;严格执行物品领用审批、登记、归还程序。
(3)优化环境管理。强化校园安全工作,及时排查、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强化卫生监管,确保校园整洁。根据整体规划,美化绿化校园。
二OO九年八月
第五篇:成都市温江区区域土地市场研究报告
三、土地篇
3.1 成都市土地市场概况
3.1.1 相关政策解读
成都市国有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施行“持证准入”
公告主要内容:
1. 凡参加成都市自2010年8月1日后发布公告的国有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竞买的申请人,必须持相应面积的《建设用地指标证书》或建设用地指标保证金收款凭证方可报名参与竞买(简称“持证准入”)。
2.竞买人可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直接获取建设用地指标,也可在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购买相应面积的建设用地指标,或向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缴纳建设用地指标保证金,取得建设用地指标保证金收款凭证。
对于 “地票”的实行,就购房者而言,从现有的市场情况来看,有限的地票供应,还不会对后市产生较为明显而直接的影响。但是一定程度上,“地票”的实行,会对于提高开发商拿地的准入门槛,从而提高了开发商的整体水平;同时,“地票”入市,增加了开发商的拿地渠道,丰富了土地的供应结构,多渠道的土地供应,增加了开发商的选择面。从长远来看,“地票”的实行,每亩15万的价格可以解决政府所面临的征地成本问题,从而减少政府的风险。
成都市国有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实行“持证准用”
公告主要内容: 1.从2011 年 4月15日起,成都市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高新区、青白江区、龙泉驿区、温江区、新都区、郫县、双流县的国有经营性建设用地(不含工业用地)使用权首次出让,竞得人须持有相应面积的建设用地指标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彭州市、都江堰市、崇州市、邛崃市、大邑县、金堂县、新津县、蒲江县的国有经营性建设用地(不含工业用地)使用权首次出让,竞得人在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时,须按照市政府确定的建设用地指标当年最低保护价标准,缴纳竞买宗地相应面积的建设用地指标价款。成都市范围内城镇改造整理出的国有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非首次供应),竞得人不需持有建设用地指标,也不缴纳建设用地指标价款。
2.建设用地指标可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获取,也可在成都市土地矿权交易中心、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购买;指标价款在成都市土地矿权交易中心、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缴纳。
成都土地拍卖实行“限地价、竞公租房面积”
成都在5月9日的4宗拍卖土地实行“限地价、竞公租房面积”政策:当竞买报价达到土地上限价后继续竞价时,转为在此价格基础上对公租房配建面积竞建,竞建面积最大的为竞得人。
成都土地拍卖实行预申请
6月10,成都市国土局网站公布消息,对拟出让的几宗土地以预公告的形势公布。旨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情况,科学合理安排供地规模和进度,促进土地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对于土地出让预申请,政府可以根据开发商的最低报价,合理制定挂牌起始价和拍卖底价,让价格在开发商能够接受的合理价位。吉信行认为,这一举措对于目前冷淡的市场表现,土地流拍频现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的促进土地成交,减少流拍对于开发商和购房者心理预期的影响。但随着政策调控的不断深入,对楼市想好没有信心,所以,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此政策也很难有大的效用。
3.1.2 成都市土地市场现状
土地供应和成交情况
2011上半年土地推出量超过29999亩,成交15067亩
数据来源:成都市国土局
成都市土地供应近三年呈现震荡上升的趋势,2011年上半年推出土地451块,共计2142.52万平方米,推出面积较2010年下半年和2010年上半年分别上升102.03%和135.24%。此外,2009年下半年土地推出量也较高,推出地块280宗,合计1407.68万平方米,从前两年的情况看,均呈现出下半年推出量大于上半年的特点。
2011上半年成都土地成交200宗,成交面积1004.54万平方米,较2010年下半年增长37.22%,较2010年上半年增长24.76%;成交金额189.29亿元,较2010年下半年减少36.76%,较2010年上半年减少1.41%。可见,受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的影响,企业拿地更显谨慎,2011年上半年成交土地价格水平出现大幅下降。
2011上半年成都土地成交集中在1月爆发,此后持续冷清
数据来源:成都市国土局
从分月土地成交情况来看,2011年上半年土地成交集中在1月爆发,共成交95宗土地,2月有23宗土地成交,其中住宅用地5宗,之后便进入冷清状况,3、4月连续两月无住宅用地成交,直至5月住宅土地成交才出现。1月成交的土地中,有25宗是住宅用地,9宗为商业/办公用地,56宗工业用地,其中住宅建设用地面积为155.58万平方米,商服用地面积50.64万平方米,工业建设用地面积为147.18万平方米,住宅用地成交金额共计58.26亿元,占到总金额的83.13%。
土地分用途供应情况
2011上半年工业用地供应量首次超过商品房用地量
数据来源:成都市国土局
从近三年分用途土地推出量看,2009年上半年大成都范围内的商品房用地推出量与工业用地较为接近,2009下半年和2010年全年商品房用地的推出量都一直大于工业用地,并分别呈现震荡上升的态势,而2011年上半年,工业用地推出量达到1132.67万平米的历时高位,该值已超过2010年全年工业用地的推出量,且高于同期商品房用地推出量。
商品房用地成交量平稳下降,工业用地成交量震荡上升
数据来源:成都市国土局 从土地成交分用途来看,商品房用地和工业用地走势基本相反,商品房用地平稳减少,工业用地震荡上升。2011年上半年成都商品房用地成交366.90万平方米,成交金额165.51亿元,成交面积较2010年下半年减少9.48%,较2010年上半年下降18.24%。成交面积的减少,一方面是由于城市化进程发展,可供开发的商品房用地越发稀缺,另一方面受调控影响企业拿地积极性减少,加之保障房供地及2010年的土地储备正在进行开发等原因都对2011年土地市场的成交产生明显影响。
2011上半年成都工业用地成交量达到历史高峰,成交126宗,成交面积620.82万平方米,成交金额13.40亿元高,成交面积较2010年下半年大幅增长90.55%,较2010年上半年增长了75.29%。
2011年上半年商品房用地比重回落,工业用地成交超半壁江山
数据来源:成都市国土局
从成都土地成交用途比重来看,除2009年上半年和2011年上半年外,其余时间段商品房用地成交量一直略大于工业用地成交量,2009年下半年商品房成交比例最大时为66.94%,但此后该比重逐渐回落,下降到2011年上半年的37.15%,总的看来,工业用地成交量已在2011年上半年超越了商品房用地,面积占比高达62.85%。
土地成交价格情况
土地价格总体震荡上升,但2011上半年成交均价明显下滑
从2011上半年土地总体成交价走势来看,2011上半年受工业用地成交比重上升以及商品房用地价格下降影响,总体成交价仅为1884元/平方米,仅高于2009年上半年,较2010年下半年下降53.92%、较2009年下半年下降了20.98%,较2009年上半年下降50.54%。
工业用地成交价走势相对平稳,始终保持在200元/平方米左右,2011年上半年成交均价为216元/平方米,较2010年下半年增长了5.72%。可见,工业用地价值缺乏被认识,其土地价格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2011年上半年商品房用地成交均价为5184元/平方米,较2010年下半年下降31.54%、较2010年上半年增长20.45%,2011年上半年土地价格大幅下降,开发商拿地逐渐回归理性。
楼面地价作为房屋成本重要构成之一,其涨幅直接影响到了未来房价水平。2011年上半年成都住宅楼面地价为1573元/平方米,较2010年下半年减少34.92%,较2010年上半年增长20.87%。2010年下半年住宅楼面地价达到2417元/平方米,为近3年以来的最高峰,且增长幅度也较大。2010年下半年自然人竞得的锦江区华兴街以北、纯阳观街以东地块成交楼面地价11000元/平方米,乾林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北京银港竞得的锦江区大慈寺片区、东大街9号地块成交楼面地价9661元/平方米,共计超过10宗地块楼面地价高于5000元/平方米,直接拉高总体楼面地价。
成交土地平均溢价率情况
2011上半年成都成交土地溢价率达2009年下半年以来的最低值
通过2009年-2011年上半年溢价率的变化,可以明显看出,2009年受2008年地震影响,土地市场较为冷清,商业办公用地甚至出现溢价率为负的情况,同期住宅用地平均溢价率也仅为6.31%,此后,2009年-2010年住宅用地的平均溢价率几乎保持在30%以上水平,商业/办公用地溢价率则不稳定,除2009年上半年较高外,其余时间段均低于10%。2011年上半年,受行业调控以及成都市土地持票准入、准用等政策的影响,土地平均溢价率再次跌入2009年下半年以来的低谷。住宅平均溢价率为11.91%,随着政策影响的深入,保障房建设用地的大量供应,以及企业对拿地的态度越发谨慎,预计下半年土地溢价率仍将保持较低的水平。
成都商品房用地成交面积情况
近年商品房用地规划建筑面积较大,为未来市场提供较大的供给量
商品房用地规划建筑面积直接反映了后期商品房供应体量,从半商品房用地规划建筑面积来看,2011年上半年成交商品住宅用地规划建筑面积为934.91万平方米,较2010年下半年减少了10.23%,较2010年上半年减少了30.93%,商品房用地规划建筑面积呈现持续下降趋势。若假设从拿地到开始销售的周期为一年的话,2009年规划建筑面积为2034.90万平方米,2010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为2289万平方米;2010年规划建筑面积为2395.08万平方米,这部分将在2011年转化成可供销售的商品房面积。
2011年上半年成都商品房成交规划总建面区域分布
高新、新都、双流位居商品房成交(规划建筑用地)前三
从2011年上半年商品房分区域规划建筑面积比较来看,高新区、新都区和双流位列前三位,规划建筑面积分别为337.35万平方米、224.80万平方米和168.29万平方米。这三个区域预计将是未来供应的热点区域,随后依次是温江区、锦江区和,规划建筑面积均超过80万平方米,2011上半年金牛区无新增住宅用地成交。
2011上半年成都商品房分区域楼面地价
中心城区成交楼面地价大幅领先郊区,武侯楼面地价最高,为3660元/平米
从2011上半年成都市主城区各区成交楼面地价看,除上半年无成交的金牛区外,其余五个中心城区分列前5位,依次是武侯区3660元/平米、青羊区2882元/平米、锦江区2863元/平米、成华区2537元/平米、高新区2368元/平米。近郊区县楼面地价均小于1000元/平米,由高到低依次是郫县、新都、温江、双流和龙泉。其中龙泉上半年仅一宗位于龙泉驿区洛带镇岐山村的商业用地成交,成交楼面单价仅为186元/平米。
3.2 区域土地市场情况——温江区土地市场情况 3.2.1 温江区土地市场现状
通过前一部分对成都土地市场的现状分析,了解到温江区的土地成交总建面在全市排名第四,成交楼面均价在第二圈层郊县区中位列第三,整体均价在836元/㎡。作为成都的近郊,如此的楼面均价给未来的温江楼市是否会带来发展的机遇,下文将通过对温江土地市场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来判断未来温江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
2009年-2011年土地供应和成交情况
——2009年到2011年上半年,温江区总共供应土地3566.71亩,成交土地3566.71亩
2009年由于受2008年地震的影响,土地供应量和成交量都明显减少,全年仅供应549亩,成交247亩。在2010年土地供求情况向好,尤其是2010年下半年温江区政府大量推地,总量超过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的总供应量之和,供应量的增加同时也致使土地成交量的大幅增加。2010年年末的大量供应一定程度上催升了2011年上半年的土地成交量,但由于2010年年底的大量供应,使得2011年上半年的土地供应发生锐减,环比去年年底下降96.3%,前5个月出现了土地0供应的情况。
2009年-2011年温江区土地分用途供应情况 ——工业用地供应量明显较大
数据来源:成都市国土局
与成都市的整体情况类似,温江区的供应用地供应量从2009年开始在震荡中上升,分别在2009年和2010年出现工业用地供应量超过商住用地的情况分别占全年总供应量的82.7%和55.8%。2011年上半年的土地供应在2010年下半年出现较大的工业用地和商住用地供应量之后,发生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整半年仅有4宗,共计92亩商住用地供应。
2009年-2011年温江区土地分用途成交量情况
——近两年,温江区土地成交以工业用地为主,2011年上半年开始扭转工业用地为主的态势
数据来源:成都市国土局
2009年-2011年,温江区的成交土地以工业用地为主,2010年的工业用地成交量达到了1935亩。由于2010年下半年政府大量推地,2011年上半年的土地成交量相当于2010年全年的总和。
2009年-2011年温江区分用地性质土地成交价格走势对比
土地成交均价从2009年到2011年上半年稳步上升,均价由2009年得673元/㎡,上升到了2011年的760元/㎡。住宅用地均价波动较大,最高于2009年下半年突破1000元/㎡,达到1229元/㎡,受2010年土地大量供应的影响,楼面地价同比2009年下降30%。2011年成交价格变动较为平稳,同比涨幅为13%。商业用地均价震荡明显,变化呈现波浪型态势。
2009年-2011年温江区分用地性质成交土地溢价率走势对比
溢价率的大小与当期供应土地的量和整体市场的宏观表现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温江区特别是光华大道沿线政府规划缺少商业布局导致了区域商业的严重缺乏,商业氛围极差。所以区域
2009年-2011年成交商品房用地规划总建面情况
单位:万㎡
2009年-2011年上半年,温江区成交住宅用地规划总建面为294万㎡,同期商服用地规划总建面为31万㎡。预示着未来该区域还将会有大量的商品住宅供应,加上之前该区域本已存在的大量的住宅体量,该区域的住宅供应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出现过剩的情况。所以31万㎡的商业体量增加量还不足以满足该区域未来住户的大体量商业需求。预计未来商服用地的供应将会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