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谈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目前,丰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总数达到212个,社(会)员数达4、87万人,带动农户10万多户,年购销农产品37万吨,年经营销售额4、6亿元,社(会)员人均年增收600元。丰县致远牛蒡协会带动了全县牛蒡产业的发展;孙楼镇芦笋协会促进了周边地区芦笋产业扩张;小琳洋葱协会、大沙河果品营销协会、绿养羊协会等等,不仅为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树立了样板,而且,组织农民联手调结构、扩规模、闯市场、跑订单、签合同,充分彰显了合作的优势,为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笔者通过长期的农村工作实践,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随着农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分散的农户越来越难以适应国内、国际大市场的竞争。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利益为纽带,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把单个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变盲目生产为有计划的按订单或合同生产,变无序竞争为有序竞争,变弱势个体为强势群体,可以有效地解决政府工作部门“包”不了、集体经济组织“统”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的许多事情,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主体地位。农民有了自己的组织,也就有了为他们说话的集体,农民可以通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团结起来应对外部的侵害,保护自身的利益。既能加强逐民(包括政府)在国际国内农产品贸易谈判中的地位,又能作为一个组织,一种手段更好的利用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政策。
二、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上连市场、下接农户,信息比较灵通,通过提供信息、技术、加工、营销等方面的服务,及时指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变“我能生产什么就向市场推销什么”,为“市场需要什么我就生产经营什么”,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很难做到直接指挥各家种什么、养什么,但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将从事同一类农产品的农户组成利益共同体参与市场竞争,并通过对相关市场信息全面、系统的搜集和整理,通过“一户带十户、十户带一村、一村带一片”的传播效应,指导和引导农民种什么、养什么、加工什么、减少盲目性,把农民承担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使高科技含量,发展“优、新、特”品种,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洋葱种植,先是同外商签订定单,然后把种子、肥料赊销给农户,并同农户签订保护价回合同,然后无偿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发放各种信息资料,在洋葱收购时扣除种子和肥料款,消除了农民种植的后顾之忧,带动了全县洋葱产业的发燕尾服,使全县洋葱种植面积由2000年的3.8万亩发燕尾服到当前的15万亩,形成了区域化规模优势。
三、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农业生产分散、规模化程度低、农民进入市场的成本高,是农业综合效益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在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探索中,“公司+农户”是一种比较早的模式,但两者之间却缺乏一种利益分配和约束机制,当出现利益冲突时,公司控制不了农户,农户也指望不上公司保护其利益,提高了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农民在市场中的“谈判”地位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企业(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平等的谈判竞争主体地位,增加了组织成员的收入,促进了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双赢“,从而有效促进了当地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四、促进了农业标准化生产
当前,农产品品质问题成为限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生产必需向无害化方向发展,要实现农业安全生产的目标,就必必须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我国现行农业生产主要要家庭的、分散的形式,难以实现生产技术、生产品种、农业投入品和产品包装等的统一。而要实现种植(养殖)品种、生产技术、市场销售的标准化和统一化,单靠技术推广单位或行政手段难度很大,农民被动应会,而由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来落实,使之成为组织成员自己的的事,充分发挥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则相对要更灵活、更容易。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一家一户的农民组织起来,进行统一品种、统一配药施肥、统一加工、统一包装销售,从而有利于逐步形成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产业带,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五、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以服务内容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对服务的专业化、系列化要求越来越高,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正好适应了这种要求,把服务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通过与龙头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政府部门的合作,把一些新品种和新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加快了农业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从而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一支新生力量。如丰县绿缘养羊合作社以推广种草养羊为切入点,推行了统一配种、统一饲养标准、统一防疫、统一商标、统一销售、统一利润返还的“六统一”经营管理模式,开展了品种改良、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活羊及加工产品销售等服务,近年来向社员提供市场、技术、产销信息2600多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3.8万份,改良本地山羊36万只,生产波尔羊杂交后代100余万只,外销各类肉羊120万只,带动8000多农户走上了养羊致富之路。
六、增加了农民收入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服务成员和维护成员利益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对内产前为会员提供种子、利苗,产中提供技术指导,产后提供产品销售等服务,对外作为一个经济组织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使会员得到更多的经营收益。一是通过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挖掘了农业内部增收的潜力;二是通过参与农产品加工、营销等经营活动,延长了农业产业链,使会(社)员分享到更多的农产品加工增值利润;三是通过规模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统一销售农产品,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交易费用,增加了成员收入;四是按照WTO规划,政府对农业、农民的扶持,可以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来实现,减
少财政运作成本,提高了农民的收益。从近几年的调查统计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与一般农户比较,人均纯收入通常要高出10%-40%。
第二篇:发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发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2007-09-10 16:09:20|分类:|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通电、通讯(程控电话)、通路(公路)、通有线电视到道路硬化、税费取消、合作医保等,使农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最值得一提的是,顺应农村发展形势的以专业协会、行业组织等形式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而且充当了配置利用农村资源(如劳动力、土地、荒坡地等)的生力军,并在新农村建设中发
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供领导和有识之士参考。
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历史背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五条规定:村民委员会应当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它经济,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促进农村生产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村民委员会应当尊重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维护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承包经营户、联户或者合伙的合法的财产权和其它合法的权利和利益。这里的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指的是村经济合作社。再根据《浙江省经济合作社组织条例》第四条规定:设立村经济合作社,应当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取得法人资格,经济合作社社长为法定代表人。这样,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应是村经济合作社,其
法定代表人应是村经济合作社社长,而不是村党支部书记,也不是村委会主任。
从浙江浦江县农村的调查情况看,全县409个行政村中,有80%以上的行政村设有村经济合作社,社长有专职的,也有党支部书记兼的,也有村委会主任兼的(有的乡镇以党委或政府名义下文公布),但至今没有一个村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过村经济合作社。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全县409个行政村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都不健全,其法定代表人资格都未确立。由此引出的问题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村党支部唱主角呢?还是村委会唱主角?或是村经济合作社唱主角?调查发现,大致有两种类型:一是以村党支部书记为核心,领导村级工作。这样的村,支部书记能力较强,威信也高,集体经济的主导权也掌握在支部书记手中;二是以村委会主任为核心,领导除党务以外的村级工作,这样的村,支部往往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支部书记或年纪大、或能力低,经济权掌握在村委会主任手中;而没有一个村的村级集体经济是由专职的村经济合作社社长领导掌权的。一句话,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这个问题上,村党支部、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三者关系及其职责在实际工作中含糊不清。正因为这样,自农村改革相当长时间来,农村经济的发展处于一种既开放又自由,既无组织领导又无组织监管的状况。如发展高山蔬菜、服装加工﹑
茶叶加工、水晶加工等。
在农业由第一次飞跃(建立并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向第二次飞跃(顺应社会化、市场化、效益化的发展需要,实现土地规模经营)转向的过程中,在农民的市场意识越来越浓的背景下,农民们不靠村支部、村委会而自发组织并成立了专业协会、行业组织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申请注册组织机构、吸收同行的农民会员、统一质量标准、注册商标,并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服务模式,使行内农民充分受益。于是这种形式的组织迅速向邻村邻乡扩展,成为新农村建设中新型的农村组织形式。如浦江县壶江源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由最初的一个村发展到现在的四个乡镇三十余个村,涉及社员上千户。该组织有自己的商标、加工厂房、管理营销网络,从规划种植、管理、采收、销售等,形成一体化的服务模
式,已真正成为引领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组织)。还有葡萄协会、蜜梨协会、花卉苗木协会、水晶行业协会等。
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前景。
浦江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源自上世纪末,从它迅速发展的情况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有其发展的美
好前景。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以浦江县壶江源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例说明:
第一,运用了企业化管理的模式,给其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潜力。在山区农村青壮年劳力逐年外出经商打工的情况下,如何经营好耕地,改变传统的耕作模式,提高经济效益,成为留守农村农民的最大问题。浦江县杭坪镇寺坪村几户农民率先利用山区气候的有利因素,反季节种植高山蔬菜,结果当市场蔬菜进入供不应求的季节时,这些高山蔬菜就卖了好价钱。于是由几户发展成几十户,最终全村都种上了高山蔬菜。大量的高山蔬菜由各家各户经营入市,也出现了因品种、管理差异而导致质量、价格的差异,出现了因价格低卖菜难、菜贱伤农的问题,而且各家各户拉菜进城,运输成本又大。时任村支部书记的葛就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几经谋合,成立了壶江源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质量、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合作社成立之初,一些农户不愿入社,当看到合作社运营规范、遵守信用、收益明显后,都纷纷要求入社。不到四年时间,该合作社就扩大到相邻的四个乡镇、三十余个村庄,入社会员达到一千余人。近两年,该社还投资300余万元实现了土地整理、安装了高山蔬菜滴灌系统,保证了早涝保收;建立了高山蔬菜干、鲜加工生产线。这样,当市场价格低时,就加工成干菜,如土豆干片、四季豆干、葫芦干片、萝卜干片等;当市场价格高时,就组织鲜菜上市,从而保证了菜农的利益。目前,该社组织生产的高山蔬菜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十几个品种,一年四季种菜不断,产品运销上海、杭州、金华、义乌等城市,成为带领山区农民致富的农业龙头企业。
第二,解决了留守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门路,并使其增收,赢得了他们的无限支持和赞誉。山区农民靠山吃山,加上传统的耕作模式,只能维持他们的温饱,如遇天气、自然灾害等原因,连温饱都维持不了。因此农村改革后,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青壮年农民纷纷外出“淘金”,留守的农民要通过耕种过上小康生活更难,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专业合作社成立后,通过合作社有组织、有规模的组织农民种植、生产和管理,使农民卸掉了卖农产品难的包袱,使留守山区的农民充分实现了就业,使农民实现了保收增收的梦想,有些村庄在蔬菜采收季节还出现劳动力紧张的状况。如该社下属的大畈乡海红村,因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200余亩山垅田山弯田因无人耕种几近荒芜,该社组织人员承租了这些耕地,每亩年租金就达200元,再雇用该村一些留守的劳动力为其耕作、管理、采收,每人每天30元,采收季节,大卡车开到该村运蔬菜,使该村农民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实惠。据初步结算,前后一比,该村农民人均收入净增加200元
左右,导致邻近的几个村纷纷响应,要求入会。
第三,承担了乡村两级的部分职责,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如前所述,专业合作社在组织农民发展生产的过程中,从规划管理到组织销售等,已承担了乡、村两级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部分责任,已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主体角色,而政府只能是服务,不能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角色,从而走上了市场参与唱主角,政府提供服务的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健康道路。不仅如此,专业合作社还承担了政府在村庄整治、土地整理、合作医疗保险、培训农村劳动力、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因为由合作社出面做工作,农民的利益与合作社是连在一起的,就比政府出面做工作省心多了。特别是专业合作社在其由点到面的发展过程中,自身不断积累了经验和做法,而且这些经验和做法在企业化管理的运作下,正不断被越来越多的社员接受和拥护,尽管合作社的生产是专业的,但由点到面,由此及彼,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正在不断扩大和延伸。
三、新农村建设中,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如果说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经济基础的话,那么其上层建筑就是村党支部、村委会,就是乡镇党委政府,甚至是县级行政主管部门;如果说县、乡、村三级组织应承担农村经济发展暨新农村建设的责任的话,那么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为跨村、跨乡镇的组织后,对乡、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就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具体工作及实践中,发生和面临的几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思考,特别是山区农村。
一是乡村两级组织的设置面临变革。在协调处理乡村组织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关系中,有的村两委、乡镇政府认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干涉了我村我乡的内政。自己无能无力发展农村经济使农民增收增效不说,跨村跨乡镇的农民经济组织将其发展的触角延伸到本乡、本村又加以干涉,特别表现在规模经营或承租土地、改变本村本乡传统的耕作模式等方面。而山区农村的党员干部大多外出经商务工,使村党支部、村委会等组织形同虚设,作为乡镇党委政府又无力改变这一现状。因此,把支部建在村上、划村而治的形
式在山区农村已明显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二是实行企业化管理和以人为本应成为农村工作的新理念。在农村,首先,一个好的支部书记就是一个好的带头人,同样一个好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法人代表,就是这个组织所辖区域的带头人;其次,这个组织应是诚信、维护该组织成员的权益、以绩效考核为先的组织;第三,有一套长效管理并形成良性循环的工作机制。总之,将发展农村经济引领农民奔小康这条主线作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实行企业化管理的生命线,将复杂的农村工作置于以人为本的理念之下,应成为新的形势下农村工作的首选,而泛政治化的、传统说教式的﹑计划命令式的工作方法已不适应人与人之间的工作。
三是如何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应引起地方党委的高度重视。从调查情况看,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会员中,有一批党员,他们的组织关系在村支部,但工作、利益都在合作经济组织中,由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内没有建立党支部,因此无法开展组织生活,党员中致富能人也难以通过组织的形式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和示范性,一些积极要求进步的会员也因所在村支部工作陷于瘫痪状态而无法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因此,在农村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笔者认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如限于村内的,可由村党组织管理;跨村但限于本乡镇范围内的,由乡镇党委管理;跨乡镇的,可由县级行政主管部门的党组织管理,以“党支部+专业合作组织”的模式把党组织的优势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发挥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农村经济、致富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推动作用。
第三篇:发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精)
发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2007-09-10 16:09:20| 分类:论文|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通电、通讯(程控电话、通路(公路、通有线电视到道路硬化、税费取消、合作医保等,使农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最值得一提的是,顺应农村发展形势的以专业协会、行业组织等形式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而且充当了配置利用农村资源(如劳动力、土地、荒坡地等的生力军,并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供领导和有识之士参考。
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历史背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五条规定:村民委员会应当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它经济,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促进农村生产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村民委员会应当尊重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维护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承包经营户、联户或者合伙的合法的财产权和其它合法的权利和利益。这里的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指的是村经济合作社。再根据《浙江省经济合作社组织条例》第四条规定:设立村经济合作社,应当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取得法人资格,经济合作社社长为法定代表人。这样,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应是村经济合作社,其法定代表人应是村经济合作社社长,而不是村党支部书记,也不是村委会主任。
从浙江浦江县农村的调查情况看,全县409个行政村中,有80%以上的行政村设有村经济合作社,社长有专职的,也有党支部书记兼的,也有村委会主任兼的(有的乡镇以党委或政府名义下文公布,但至今没有一个村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过村经济合作社。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全县409个行政村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都不健全,其法定代表人资格都未确立。由此引出的问题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村党支
部唱主角呢?还是村委会唱主角?或是村经济合作社唱主角?调查发现,大致有两种类型:一是以村党支部书记为核心,领导村级工作。这样的村,支部书记能力较强,威信也高,集体经济的主导权也掌握在支部书记手中;二是以村委会主任为核心,领导除党务以外的村级工作,这样的村,支部往往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支部书记或年纪大、或能力低,经济权掌握在村委会主任手中;而没有一个村的村级集体经济是由专职的村经济合作社社长领导掌权的。一句话,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这个问题上,村党支部、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三者关系及其职责在实际工作中含糊不清。正因为这样,自农村改革相当长时间来,农村经济的发展处于一种既开放又自由,既无组织领导又无组织监管的状况。如发展高山蔬菜、服装加工﹑
茶叶加工、水晶加工等。
在农业由第一次飞跃(建立并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向第二次飞跃(顺应社会化、市场化、效益化的发展需要,实现土地规模经营转向的过程中,在农民的市场意识越来越浓的背景下,农民们不靠村支部、村委会而自发组织并成立了专业协会、行业组织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申请注册组织机构、吸收同行的农民会员、统一质量标准、注册商标,并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服务模式,使行内农民充分受益。于是这种形式的组织迅速向邻村邻乡扩展,成为新农村建设中新型的农村组织形式。如浦江县壶江源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由最初的一个村发展到现在的四个乡镇三十余个村,涉及社员上千户。该组织有自己的商标、加工厂房、管理营销网络,从规划种植、管理、采收、销售等,形成一体化的服务模
式,已真正成为引领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组织。还有葡萄协会、蜜梨协会、花卉苗木协会、水晶行业协会等。
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前景。
浦江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源自上世纪末,从它迅速发展的情况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有其发展的美好前景。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以浦江县壶江源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例说明: 第一,运用了企业化管理的模式,给其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潜力。在山区农村青壮年劳力逐年外出经商打工的情况下,如何经营好耕地,改变传统的耕作模式,提高经济效益,成为留守农村农民的最大问题。浦江县杭坪镇寺坪村几户农民率先利用山区气候的有利因素,反季节种植高山蔬菜,结果当市场蔬菜进入供不应求的季节时,这些高山蔬菜就卖了好价钱。于是由几户发展成几十户,最终全村都种上了高山蔬菜。大量的高山蔬菜由各家各户经营入市,也出现了因品种、管理差异而导致质量、价格的差异,出现了因价格低卖菜难、菜贱伤农的问题,而且各家各户拉菜进城,运输成本又大。时任村支部书记的葛就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几经谋合,成立了壶江源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质量、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合作社成立之初,一些农户不愿入社,当看到合作社运营规范、遵守信用、收益明显后,都纷纷要求入社。不到四年时间,该合作社就扩大到相邻的四个乡镇、三十余个村庄,入社会员达到一千余人。近两年,该社还投资300余万元实现了土地整理、安装了高山蔬菜滴灌系统,保证了早涝保收;建立了高山蔬菜干、鲜加工生产线。这样,当市场价格低时,就加工成干菜,如土豆干片、四季豆干、葫芦干片、萝卜干片等;当市场价格高时,就组织鲜菜上市,从而保证了菜农的利益。目前,该社组织生产的高山蔬菜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十几个品种,一年四季种菜不断,产品运销上海、杭州、金华、义乌等城市,成为带领山区农民致富的农业龙头企业。
第二,解决了留守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门路,并使其增收,赢得了他们的无限支持和赞誉。山区农民靠山吃山,加上传统的耕作模式,只能维持他们的温饱,如遇天气、自然灾害等原因,连温饱都维持不了。因此农村改革后,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青壮年农民纷纷外出“淘金”,留守的农民要通过耕种过上小康生活更难,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专业合作社成立后,通过合作社有组织、有规模的组织农民种植、生产和管理,使农民卸掉了卖农产品难的包袱,使留守山区的农民充分实现了就业,使农民实现了
保收增收的梦想,有些村庄在蔬菜采收季节还出现劳动力紧张的状况。如该社下属的大畈乡海红村,因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200余亩山垅田山弯田因无人耕种几近荒芜,该社组织人员承租了这些耕地,每亩年租金就达200元,再雇用该村一些留守的劳动力为其耕作、管理、采收,每人每天30元,采收季节,大卡车开到该村运蔬菜,使该村农民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实惠。据初步结算,前后一比,该村农民人均收入净增加200元
左右,导致邻近的几个村纷纷响应,要求入会。
第三,承担了乡村两级的部分职责,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如前所述,专业合作社在组织农民发展生产的过程中,从规划管理到组织销售等,已承担了乡、村两级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部分责任,已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主体角色,而政府只能是服务,不能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角色,从而走上了市场参与唱主角,政府提供服务的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健康道路。不仅如此,专业合作社还承担了政府在村庄整治、土地整理、合作医疗保险、培训农村劳动力、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因为由合作社出面做工作,农民的利益与合作社是连在一起的,就比政府出面做工作省心多了。特别是专业合作社在其由点到面的发展过程中,自身不断积累了经验和做法,而且这些经验和做法在企业化管理的运作下,正不断被越来越多的社员接受和拥护,尽管合作社的生产是专业的,但由点到面,由此及彼,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 的作用正在不断扩大和延伸。
三、新农村建设中,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如果说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经济基础的话,那么其上层建筑就是村党支部、村委会,就是乡镇党委政府,甚至是县级行政主管部门;如果说县、乡、村三级组织应承担农村经济发展暨新农村建设的责任的
话,那么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为跨村、跨乡镇的组织后,对乡、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就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具体工作及实践中,发生和面临的几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思考,特别是山区农村。
一是乡村两级组织的设置面临变革。在协调处理乡村组织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关系中,有的村两委、乡镇政府认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干涉了我村我乡的内政。自己无能无力发展农村经济使农民增收增效不说,跨村跨乡镇的农民经济组织将其发展的触角延伸到本乡、本村又加以干涉,特别表现在规模经营或承租土地、改变本村本乡传统的耕作模式等方面。而山区农村的党员干部大多外出经商务工,使村党支部、村委会等组织形同虚设,作为乡镇党委政府又无力改变这一现状。因此,把支部建在村上、划村而治的形
式在山区农村已明显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二是实行企业化管理和以人为本应成为农村工作的新理念。在农村,首先,一个好的支部书记就是一个好的带头人,同样一个好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法人代表,就是这个组织所辖区域的带头人;其次,这个组织应是诚信、维护该组织成员的权益、以绩效考核为先的组织;第三,有一套长效管理并形成良性循环的工作机制。总之,将发展农村经济引领农民奔小康这条主线作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实行企业化管理的生命线,将复杂的农村工作置于以人为本的理念之下,应成为新的形势下农村工作的首选,而泛政治化的、传统说教式的﹑计划命令式的工作方法已不适应人与人之间的工作。
三是如何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应引起地方党委的高度重视。从调查情况看,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会员中,有一批党员,他们的组织关系在村支部,但工作、利益都在合作经济组织中,由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内没有建立党支部,因此无法开展组织生活,党员中致富能人也难以通过组织的形式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和示范性,一些积极要求进步的会员也因所在村支部工作陷于瘫痪状态而无法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因此,在农村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笔者认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如限于村内的,可由村党组织管理;跨村但限于本乡镇范围内的,由乡镇党委管理;跨乡镇的,可由县级行政主管部门的党组织管理,以“党支部+专业合作组织”的模式把党组织的优势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发挥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农村经济、致富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推动作用。
第四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化
文章标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化
今年以来,我委在石家庄市委农工委的正确指导下,立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效形式,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情况
按照石市建设北方特色农业区规划和“一特三化”发展县域经济指导思想,立足传统优势和区域特色,围绕“三种、两养、一绿”六大特色产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截止目前,共建成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4家,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专业市场2个,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9个。各类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8个,注册登记的有32个,共辐射全市12个乡镇(街道)120个村的3.2万农户。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年经营服务收入达1500多万元。西瓜种植协会被评为石家庄市十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之一。今年4月份,省委农工办领导来我市指导工作,对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1、创新组织形式,增强农户联动能力。农业的出路在调整,农民的出路在组织。为此,我们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问题,要求各级各部门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提高认识,明确职责,促进发展。一是抓政策,扶持发展。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措施,并严禁各级部门不得借管理和其它名义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乱摊派、乱收费、乱集资。市里每年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作和开展各项服务,并在税赋上给予优惠,在项目上给予扶持。二是抓典型,带动发展。我们有选择地扶持发展了龙头企业带动型、技术能人牵头型、专业服务组织牵头型、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型等4种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如:我市西瓜种植协会由西瓜大王冯秋须任会长,拥有会员1500多个,协会以产前物资供应、产中技术指导、产后市场销售等向会员提供全程、优质、低偿服务。并通过注册“新沙蜜”西瓜商标,印发宣传画吸引大批客商来新乐,从而形成了“协会找客商联系订单、瓜农按订单组织生产、销售后由协会统一结算”的客商 协会 瓜农的利益联结机制,解决了“一家一户不能销、外来客商不好购”的矛盾。今年以来,该协会共为瓜农提供种子、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等计3500多吨,培训技术骨干200多人,举办西瓜技术培训班35次,销售优质西瓜10万多吨,经营额近160万元,获利120多万元。又如2002年5月,由市畜牧局牵头,成立了养猪协会,协会对会员实行“五统一分”服务,即:统一品种、统一防疫、统一饲养标准、统一销售、统一检疫;分户饲养,独立合算,受到广大会员的欢迎,但由于资金短缺,造成协会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为此,我们积极协调资金10万元,支持养猪协会开展业务经营,该协会抓住春节前肉源紧缺这一有利时机,与北京、太原、大同、天津等大中城市客商签订合同,统一组织会员销售,有效的解决了会员销售的难题,提高了效益。截止目前,养猪协会会员已发展到1700多个,猪存栏8万头,统一销售6万多头,销售额达3600万元,实现利税540多万元。在该协会带动下,全市养猪业发展迅速,今年上半年,全市猪出栏达35万头。三是抓机制,规范发展。为确保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我们针对农民素质较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作不规范的实际,我们按照“建章立制高起点,执行起来慢步走”的思路,制定了《新乐市农民专业协会示范章程》,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宗旨、组织形式等具体内容,并制定了相配套的规章制度,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有章可循。
2、培育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为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今年以来,我们按照“高位起步、多元投入、扶优扶强、制度创新”的思路,进一步加大了龙头企业建设力度。一是高枝嫁接,育龙头。即借助大城市、大公司、大商家的名牌、技术、资金、人才及市场优势,通过合作培育龙头企业。市食品公司破产后,被个人购买,由于资金技术等,企业一直不能正常生产,该企业通过与省农业厅合作,建立了河北省食用菌中心新乐基地,该基地拥有固定资产3900万元,千吨高、低温菌种储存库两座,制种车间9个,该企业今年又投资400万元,新上了食用菌出口加工车间,为带动食用菌产业发展,该企业采取“公司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以优惠价为菇农提供种子,免费技术指导,签订回收合同,对食用菌实行保护价收购,共签订合同近万份,涉及唐山、邢台、沧州、邯郸和石家庄各县市9000多农户,回收各类食用菌1800多
第五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总结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总结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带领农民进入市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现代化农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现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四家,现就我乡农民合作社发展情况总结如下:
××××党委、政府对我乡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和发展非常重视,具体做好了以下工作:一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通过多渠道形式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澄清农民在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社会影响。二是突出重点,做好了×××专业合作社的规范运行试点工作,帮助、指导×××专业合作社制订了章程,加强了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实行了社务公开和财务公开。三是构建良好的服务平台,为我乡各专业合作社提供科技服务,组织指导他们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采收、加工、分级、贮藏、运输和制定生产技术规程,支持我乡各专业合作社组织申报无公害基地、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引导他们树立品牌意识,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四是加强人才扶持,为我乡各合作社提供科技咨询,集中组织他们进行了财务培训。五是提供市场信息服务,为我乡各专业合作社提供政策咨询,搜集市场供求信息、科技信息,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我乡各专业合作社在乡党委、政府的精心呵护下正健康茁壮成长,但是由于我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起步晚、规模小,对农户的带动力不强,合作水平不高,以及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等问题,存在有的合作社制度管理不规范,经营效益低下等问题,然而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我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