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家庭农场存在的经营问题及相关对策(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2 19:12: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发展家庭农场存在的经营问题及相关对策(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发展家庭农场存在的经营问题及相关对策(共)》。

第一篇:我国发展家庭农场存在的经营问题及相关对策(共)

摘要:2013年“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各大报纸对“家庭农场”进行了热情的报道,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极具诱惑的未来。不可否认“家庭农场”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必将蓬勃发展,但是我们必须认清现阶段“家庭农场”发展存在的困境。本文将从家庭农场经营角度分析其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我国发展家庭农场存在的经营问题及相关对策

一、家庭农场的涵义

据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负责人解释: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于家庭农场,国内学者还有其他的定义,如:家庭农场是指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组织单位,从事适度规模的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实行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和科学管理的新型经济组织。

从家庭农场的定义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家庭农场还处于“摸石头过河”的状态。农业部相关负责人的介绍中并未明确家庭农场处于什么样的法律地位,就目前部分地区的实践来说,有地区是按个体工商户进行注册,还有地区给了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多种选项。对于“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的说法,个人觉得还是有欠缺的。目前我国家庭农场中大多存在着雇佣他人的状况,且以国外经验来说家庭成员满足不了家庭农场最终发展的需要,最终亦出现职业经理人型式的家庭农场。

二、家庭农场经营存在的问题

从经营角度来说,家庭农场最终在农业经营得以推广的关键要素,是家庭农场的经营方式能否比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在市场化大环境中,取得更高的经营效益。“经济人”将理性的决定是否更换经营方式,而市场化的规律决定着家庭农场最终能否在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浪潮中能否更好的发展。因而,这部分章节将从经营角度出发,寻找出当前家庭农场经营存在的问题。

1、家庭农场主体地位不明确

相关报道中提出了“三位一体”的说法,家庭农场能否能真正做到集“法律主体、市场主体、经营主体”为一体。农业部相关负责人只提及了经营主体,而法律主体、市场主体却未涉及。

在法制社会中,家庭农场的经营者迫切要求社会给于法律地位,从而通过法律来围护自身的权利,并且能够安心从事家庭农场经营活动。目前存在着这样的情况:许多家庭农场的经营者坦承担心流转而来的土地会在合同到期之前要回。他们认为如果家庭农场有了法律主体地位,就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2013年1号文件中提及的农民合社目前已经出台了专门的法律。家庭农场的法律地位对于其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如针对农产品质量问题高发情况建立的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就要求农业经营主体具有法人主体地位。当然家庭农场今后进行规模扩张时向银行进行融资亦需要明确的法律主体地位。当然,家庭农场的市场主体地位的明确也为其与其他市场主体进行交易等市场活动,并与其他市场主体进

行竞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家庭农场经营缺乏统一规划

家庭农场发展需要专业化,对于特定地区发展什么样型的家庭农场需要一个总体的布署。以加拿大为例,其家庭农场主要分为饲畜业农场、谷物农场、农牧业混合农场和特种作物农场4大类,并在全国10省中形成了区位优势。我国农业分布广阔,同样需要针对当地的气候等自然条件进行家庭农场类型的布局,当然也需要结合特定地区的社会需求进行局布调整。如特大城市周围进行果蔬生产基地的布局,在生产基地布局中的家庭农场应服从整体的规划。当然对于同一生产基地中,各类别的果蔬品种的安排更需要统一的规划。如果盲目的跟风就会打破市场供求均衡,进而导致家庭农场的亏损,进一步损害该行业的良性发展。当然,对于其他类型的家庭农场亦是如此,大量上马的同类型的家庭农场将会导致不良后果。

3、家庭农场的经营需要政策的扶持

从2013年1号文件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家庭农场的支持。目前国家并未出台具体政策支持措施,就我国目前农业基础设施现状和农业本身高风险、高投资和低回报特点,家庭农场很难迅速壮大。部分地区出台了地方性的政策,如武汉出台了一个家庭农场奖励四万元,这些地区性政策不能带动全局的发展。

家庭农场的提出,有着一定的社会背景,为一定社会问题提出了解决之道。城镇化之后,农村土地出现了富余,就为家庭农场规模化提供了天然的便利。家庭农场也为农民工返乡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家庭农场的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的现代化。因而,国家更应大力扶持家庭农场的发展。但是家庭农场的主体,农业家庭并不富裕,家庭农场大量的资金投入对其是巨大的负担,国家应给予其提供贷款资金并进行优惠的照顾。对于农业生产物资应提供适度补贴。

4、家庭农场资金来源需要改善

家庭农场前期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这对于农民来说是无形中的障碍。目前,家庭农场资金的投入来源于家庭农场开办者人生财富的积累和亲友的借款。这对于家庭农场前期的发展较为不利,除沿海发达地区家庭农场发展资金通过这些渠道能够凑足外,其他地区相对紧迫。且家庭农场的运营亦需相当数量的资金,规模扩张、农机购置亦需大量资金的支持。因而需要资金的大力支持。国家可以通过相关政策进行倾斜照顾,如银行为家庭农场提供部分运营资金,提供优惠利率,创新贷款模式等。针对于看好家庭农场的投资者,可以出台相应的投资指引等。

5、家庭农场经营风险管理有待提高

家庭农场其本质是提供农产品的组织,而农产品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其产品的利润相对较低。而且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幅度比较大,对于家庭农场生存有着巨大的考验。养殖类、禽类产品的风险更高,以今年H7N9爆发为例,全国禽类养殖业陷入停滞,更是爆出鸭幼苗以5分钱价格喂蛇的消息。国家应对农产品进行保护价格收购、对农产品保险进行保贴等等,以降低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风险。家庭农产也可以通过与收购方的订货合同提前确定价格,也可以通过前期市场调查确定当期生产的品种、数量等进行农产品价格风险的规避。

6、家庭农场经营急需人才

家庭农场作为一个组织,其管理者除了需要农产品生产技能,更加需要有一定的管理技能,需要有进行产品生产决策能力,需要与其他市场主体进行谈判技能,需要市场开拓的技

能。当然,如果家庭农场主仅仅是为了进行生产就另当别论,比如现行“家庭农场+龙头企业”或“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但是家庭农场生产环节的利润相对较低,就如同“中国制造”随着行业的发展生存环境将会越发艰难。

家庭农场未来依赖于附加值发展壮大,而附加值的增加需要技术的改良。技术的应用更需专业的人才,或者对于科技应用能力较强的人。家庭农场的发展也依赖于农场主的高素质。目前农业及农业从业人员在我国社会地位相对较低,许多年轻人,特别是知识文化程度较高的人不愿意从业农业生产。这就需要社会逐渐改变这一看法,也需要许多的有志之士投入家庭农场的发展中,用专业化、现代化的农业改变人们的看法。

7、家庭农场经营缺乏配套措施

最早一批家庭农场的产生是因为农场主的出色的生产技术,通过土地流转进而形成规模化生产。许多愿意从事家庭农场的人,主要的信心便是自已的生产技术。或许他们对于销售和生产决策并不在行,他们也许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规模化家庭农场的投资。在这个生产分工极为明细的时代,信息平台的作用就显得十分的重要。通过资源整合和配对,将会促进家庭农场的发展。当然家庭农场形成较大规模时,分工更为细化,有时某项分工由专门的公司进行统一的提供更为经济有效。这时便出现了配套产业,美国大中型农场管理人员只有一两人,完全就是因为某些生产活动由机械化代替了,并且该项作业由其他个人或组织承担。

三、家庭农场经营问题的相关对策

上一章节提出了一系列的家庭农场经营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政府层面、产业层面、企业层面。政府层面具体又包括了许多方面,如扶持政策、技术支持、农产品保护等。通过上述问题的研究,结合其他学者的观点、想法,作者就上述三个层面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1、政府层面

首先,中国政府对于经济有着强势的影响,一个行业发展从无到有到壮大,政府起着关键的作用,因而家庭农场的茁壮成长离不开政府的强力支持。其次,家庭农场从属于农业,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任何国家政府强力支持农业的发展。农业是社会其他行业良好发展的基础,农业相对脆弱性也需要政府的支持。政府对于家庭农业的支持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赋予家庭农场法律地位、市场地位,使得家庭农场“三位一体”。家庭农场法律地位,是其后继发展的基石。在当今社会发展中,与外界的接触都需要一个法律身份。从企业角度来说,企业的生产经营涉及采购和交易需要客观主体与其他社会主体进行平等对接,这就需要家庭农场能够有这样一个同等的身份进行合同的签署等。家庭农场的法律身份也有助于行业的发展,组织发展由自然人到有限公司的重要跨越,个人觉得是有限责任。家庭农场的有限责任会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或许现在并不明显,但当家庭农场发展到一定程定时,有限责任将会使整个行业有良好的淘汰机制,也有利于其也投资主体进入行业投资。

第二,进行统一规划。家庭农场的良性发展,需要国家和相关部门的统筹布局。单个家庭农场没有足够的资源进行市场调查和资源整合。国家相关部门应对于不同地区发展什么类型的家庭农场进行宏观的指导,对于相关农业技术进行研发和推广。当然技术研发和推广亦可由相关企业来完成,如通过“家庭农场+龙头企业”。但是企来的营利目的,使其对于基础技术研发投入不够,对于产生经济外部效应的技术投资力度和推广力度不大。目前我国正在实施城镇化战略,对于由此带来农民手中多余土地的流转进行统筹规划,并通过相关措施,使得流转土地能够统一成片,便于家庭农场的租用。国家对于农产品价格应实施统一的地域价格保护措施,进立信息平台,对农产品价格进行预估使得家庭农场主有作好合理的安排。国家对于农用物资进行统一的监管和产品价格的指导,使得家庭农场主对生产成本有较好的把握,并有利可图。

第三,制定家庭农场的扶持政策。首先,对家庭农场的注册、登记等采取简便措施。对家庭农场的税收等提供长期扶持的优惠政策。其次,可以对于家庭农场集中地区进行相关的道路设施、水利设施等在内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再次,拓宽家庭农场融资渠道,并对家庭农场的贷款提供优惠利率或者无息贷款,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对家庭农场进行注资。最后,对农产品进行风险控制,如对于相关农禽类产品提供保险产品的贴补,控制农产品价格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等。积极改变人们对于农业的偏见,促进人才向农业转移,为家庭农场提供专业人才,如南京农业大学开设专业专门培养人才。

2、家庭农场行业层面

以国外家庭农场发展历程来看,家庭农场可以通过成立相关的行业自律组织形式加强行业的谈判力能力,为成员提供行业动态信息,从面促进行业的发展。

第一,我国目前已经有农民合作社,这是一种家庭农场抱团的形式,也为家庭农场行业日后行业组织建立的雏形。但目前农民合作社有强有弱,这种强弱体现在它的谈判能力和市场组织开发能力,以及对于家庭农场景响能力。而且农民合作社有时因利益问题产生内部的矛盾,不利于整体能力的实现。可以通过相关政府部门的帮助建立相对团结、互助的行业联合组织。当然最终可以形成由县到市到省到全国的层次结构。家庭农场也可以按不同的生产类型成立专门的行业联合会等。

第二,家庭农场可以成立一些专业的服务性公司。如为农场提供收割、播种等专业性的公司,通过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提高经济效应。当然,这适用于成片相同作物的地区,如黑龙江地区小麦产区。

第三,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对产业链利润的分享。如建立“家庭农场+合作社+合作社参股龙头企业”模式,通过对龙头企业的参股实现分享农产品加工、运输等环节的利润。当然也可以通过“家庭农场+合作社+超市”模式实现共赢。当然有足够资金后,可以由家庭农场自我进行深加工,进面享受高额利润。

第四,通过特色化经营和控制同业数量,弱化同业竞争。这只对于现阶段局部地区家庭农场发展有效。等家庭农场成熟后,按自然条件进行合理化分部各类型家庭农场后,同地无家庭农场间竞争会同质化,那时国家通过控制产能来实现行业的发展。目前家庭农场大量兴建时,应避免同质化,进面导致无序竞争,最终导致行业的衰败。差异化战略对现阶段家庭农业的发展较为有利。

第五,发展非农业项目。这与特色化经营有点类似,通过兼营项目实现农业产品的高利润,创造企业的价值,实现企业良性发展。

3、家庭农场层面

第一,强化家庭农场主自身素质。一个良好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强力的领导人。家庭农场主应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审时度势的进行经营战略的调整。如现阶段,种植什么品种的蔬菜,生产的数量是多少,并为家庭农场远蓝景进行规划。

第二,引入技术人才。家庭农场目的是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这对生产者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些农产品的生产技术,需要通过设备进行操控;对农产品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解决处理需要专业的知识。

第三,实现市场化运营。在市场经济时化,企业提供市场急需的产品往往能得到丰厚的回报。市场提供的信息决定家庭农场生产经营,市场反馈的信息能使家庭农场通过改进更加符合市场要求。市场化运营,也促使家庭农场生产和管理效率的提高,更好的把握市场的脉博,使企业抓住亮点并通过行动进一步转化为利润。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与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分析赵维清 边志瑾 农业经济2012/7

[2] 对完善家庭农场经营机制的思考 胡光明 中国农垦

[3] 美国的家庭农场制度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创新 李尚红经济纵横2006 年第5 期

[4]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与对策黎东升,曾令香, 查金祥福建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3): 5-8, 2000

[5] 网站

第二篇:我国家庭农场发展及其规模探讨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及其规模探讨— — —基于资源禀赋视角

□ 苏 昕 王可山 张淑敏

内容提要: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在这一基本资源禀赋下,我国农业发展呈现出人均耕地面积少、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等特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实现农业现代化要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道路,发展适度规模的现代家庭农场切实可行。它以适度规模、劳动力充分就业、商业化和现代化经营为基本特点,有利于促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农民收入。根据我国国情推算,到 2030 年我国劳均耕作面积将达到 0.67 公顷,而家庭农场平均规模将达到 26.7 公顷。此外,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以及最终收益不同,我国各地家庭农场规模也有较大差异。

关键词:资源禀赋;家庭农场;适度规模;劳动就业;现代经营

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是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我国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改革,其功绩有目共睹。根据我国国情和农业生产特点,家庭承包经营要长期稳定不变。然而,由于我国人多地少,在这一基本资源禀赋下,农户普遍经营规模较小且地块分散,由此造成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率较低。当前,我国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发展,既要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又要实现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2013 年中央 1 号文件明确指出,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首次提出家庭农场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家庭农场发展的历史背景、解析家庭农场的内涵、探索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问题便成为众所关注的新课题。家庭承包经营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这种小规模分散经营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不适应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暴露出来。必须进一步创新农业经营体制,逐步达到适度经营规模,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以适应现在农业发展的要求。家庭农场作为农业家庭经营制度的完善与创新,是农业家庭经营的生产关系与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保持动态适应与协调的必然产物(朱学新,2006)。家庭农场经营是我国未来农业经营制度创新的方向,要积极培育并发展家庭农场,通过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实现规模集约化经营,提高农场的经营效率(汤文华等,2013)。刘树枝(1986)对经营规模为 80 亩、45 亩、10 亩三种经营规模的效益做了分析,认为随着土地大量向种田能手集中,适度规模效益逐渐显现,中等经营规模效益比较好。黄新建等(2013)认为至 2012 年我国耕种30 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已经达到 887 万家;以江西水稻种植为例分析认为家庭农场的土地适度规模为 70 ~150 亩。目前,我国形成的 5 种典型家庭农场模式中,浙江宁波模式的单户家庭农场面积一般在 50 亩以上,上海松江模式在 100 ~ 150 亩,湖北武汉模式在 15 ~500 亩,吉林延边模式在 1275 亩,安徽郎溪模式在50 亩以上(何勇等,2013)。可见由于各地区资源禀赋、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等不同,家庭农场规模也有较大差异。

一、家庭经营的基本经营制度为家庭农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农业自身特点决定了农业生产适合家庭经营农业生产过程是人们利用自然界的各种资源和养分对有生命的动植物进行产品生产的过程。一方面,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它们有自身的生长规律,具有严格的季节性和地域性,人们只能按照自然时间依次进行作业,因此劳作时间有间歇性,即有时农忙有时农闲。另一方面,农业的最终产品是动植物本身,其质量与数量更多依赖于人们的劳动质量。因此,只有采取家庭经营的 方式,才能实现劳动力的季节性调节;也只有采取家庭经营的方式,农业劳动的最终成果与家庭成员的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劳动者才能自觉地劳作。(二)世界农业发展的经验证实了家庭经营是农业的基本经营制度纵观世界农业发展的经验,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家庭经营都是农业生产经营的最佳组织形式。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上,原始社会以家

庭或部落为单位进行采集和狩猎以及进行简单的农业生产;奴隶社会以奴隶主家庭为单位组织奴隶进行农业生产;封建社会更是经历了几千年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时期;资本主义社会以家庭为基本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格局仍未改变;社会主义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家庭承包经营的成功经验也充分证明家庭经营为主体是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在发达国家,英国自有自营农场比例在 19 世纪后随着谷物法的废除不断增加,由 1914 年的11.3% 增加到 1983 年的 74.4%;美国,在其农业演变的半个多世纪里,虽然农场数目减少了,但大多数商品化农场都是家庭经营的;德国,经过私有化土地改革,至 1995 年成立了 3 万个不同形式的农场,其中约有 90% 是家庭农场或合伙农场;日本,普遍采取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目前的专业农户仍然主要依靠家庭劳动力进行耕作。这些都证明家庭农场是农业基本经营单位。由此可见,坚持家庭经营为主体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历史的必然,是实践的总结,是人类做出的适合农业发展的选择。

(三)家庭农场是农业家庭经营制度的完善与创新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家庭承包经营的成功经验为家庭农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家庭经营极大地 解放了生产力,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农业高效发展的根本性动力。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小规模分散经营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不适应性,逐渐在市场竞争力的强弱、生产技术的先进性、经营规模的适度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等方面显现出来。家庭农场是农户向集体承包较多土地或通过农户之间土地流转后实行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经营形式,可以更加适应现在农业发展的要求,提高市场效率和农业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组织化程度,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家庭农场保留了家庭经营的内核,稳定了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提高了农业经营的市场效率和组织化水平,适合我国基本国情。

二、资源禀赋视角下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一)家庭土地生产经营规模过小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2012 年底我国人口 13.56 亿人,占世界人口比率为 19.13%。我国耕地面积为 10864 万公顷,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87%。我国人均耕地(0.09 公顷)只有世界平均水平(0.21 公顷)的 1/3;户均经营的土地面积在0.5 公顷以下,而世界中等收入以上国家平均每个生产单位的面积是 76.5 公顷。而且,我国城市化水平还较低,50% 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庞大的农业劳动力数量和有限的土地资讨源的矛盾导致了我国劳均占有耕地资源面积更少。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2010 年我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负担耕地 0.39 公顷,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3/

7、印度的 2/

3、巴西的 1/

10、意大利的 1/

18、英国的1/

34、法国的1/

41、澳大利亚的1/255、加拿大的 1/300、美国的 1/390。

(二)农业机械化水平低

在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下,我国农户小型经营、地块分割细碎,难以进行机械化作业。据 201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我国每千名农业劳动力拥有的拖拉机数量仅 3.4 台,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是印度的 1/

4、日本的 1/334、美国的 1/476、法国的 1/522。我国平均每台拖拉机负担的耕地面积为 117.25 公顷,而世界平均水平为 50.0 公顷,英、法、意、日分别为 11.31、14.60、4.74、2.17公顷,我国与发达国家相差少则 7 ~ 8 倍,多则 50多倍。

(三)农业生产效率低

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严重制约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按实物量计算(见表 1),2010 年我国劳均谷物产量 976.43 公斤,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50%,巴西、日本的 1/

4、意大利的 1/20、英国的 1/

48、法国的 1/60、加拿大的1/120、美国的 1/380。我国劳均肉类产量 147.49公斤,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 77%、巴西的 1/

8、日本的 1/

9、意大利的 1/30、法国的 1/

35、英国的 1/50、加拿大的 1/80、美国的 1/260。

三、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微观经营组织的重要形式

(一)我国发展现代家庭农场的必要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小规模生产方式的缺点逐步显现出来。当前,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既要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又要实现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近年来,全国土地流转加速,规模经营开始覆盖农业生产以及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各个环节,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规模经营主体逐步发展起来(楼栋等,2013)。而且,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农业人口持续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当前,全国约有 1.7亿外出务工者,其中至少 1 亿人已经在本县域以外的城镇实质性定居,他们有流转土地并获得相应收益的强烈愿望(楼栋等,2013)。未来20 年左右,农 业就业人口将降到全社会就业人口的 15% 以下,农民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张趋势成为必然,融入了市场、技术、资金等现代农业要素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 — —家庭农场将持续得到发展。

(二)家庭农场的内涵

“家庭农场” 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国特色的现代家庭农场具有以下内涵:

1.土地适度集中。家庭农场是通过经营权流转(转让)方式在集体所有制下把小面积家庭承包 地集中到一起,可有效解决农村家庭经营低小散、成本高、风险大等问题。2.劳动力充分就业。现代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为基本劳动力来源,虽然也存在短期季节性雇 工,但农业劳动人口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3.商品化经营。现代家庭农场面向市场进行

生产组织,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是自我积累、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是农业微观组织体系的核心。成熟的家庭农场是相对高收入的,其收入应与城镇居民大体相当。

4.现代化经营。家庭农场不再是依靠劳动力的劳作来获得收入,而是一种更有效率、具有现代企业性质的农业经营组织,靠技术、管理、设备来提高产出,同时也要依靠一定积蓄和融资能力来增加

农场的建设。

(三)家庭农场的优势

家庭农场通过适当扩大土地的经营规模、发挥生产潜力,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平均生产成本、实现规模效益,进而大幅度提高粮食商品率、增加农民收入。据农业部调查显示,现阶段种粮户的经营规模达到百亩以上时,土地利用率会提高10%以上,经济效益会提高 25% 以上。另外,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还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科技推广,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四)家庭农场在我国的已有实践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已有不少地区开展了家庭农场的探索。截至 2012 年底,全国 33 个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地区已有家庭农场 6670 多个。吉林、上海、山西、浙江、湖北、江苏、江西等地家庭农场发展较快,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比一般农户家庭经营高得多。以上海松江为例,家庭农场的粮食经营规模为每户 2 ~ 3 个劳动 力、每户 7 ~10 公顷种植面积,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科技的推广应用,加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粮食生产面积增、产量增、效益增的现象,户均净收益 6.7 万元。实践证明,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使其成为引领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在许多地方已经实现增产、增效、增收的效果,并成为现代农业微观经营组织的重要形式之一。

四、我国家庭农场发展规模探讨

(一)家庭农场发展规模的影响因素

家庭农场是一种土地的适度规模化经营,即对经营面积有一定要求。那么究竟多大规模是“适度” ? 国内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却并没有明确的定论,但普遍认为依据各个地方的生产力水平而定,即适度规模的定位应该是因地制宜的。笔者认为现代家庭农场的规模应以它的经济收入不低于或者高于从事其他产业或其他岗位的经济收入为先决条件,具体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资源禀赋。即一个地区的人口、地理、自然条件,具体来说,人口和耕地面积的多寡、自然条件的优劣、地理位置的差异都制约着家庭农场的土地经营规模。资源禀赋是影响家庭农场发展规模的最主要因素。

2.经营项目。不同的经营项目耗工不同,规模也不同。如以种谷物为主的农场与以种植牧草为主的农场规模显然不同。

3.社会经济环境。家庭农场的规模确定要与其生产经营的能力及其条件、环境包括农业机械化水平、耕作的管理水平、劳动者经营能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市场化完善程度以及资金条件等相联系。

(二)发达国家家庭农场的规模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农业经营方式是家庭经营,即家庭农场。以发达国家为例,欧美国家以家庭农场为主要经营方式的比例为法国 88%、美国 86%、德国 77%、英国 69%。农场规模大小不等,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大型家庭农场,平均经营规模在 250 公顷以上;二是以法国为代表的中型家庭农场,平均经营规模在 40 公顷以上;三是以日本为代表的小型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在 2 公顷以下。各国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差异 如此之大与各个国家的资源禀赋即劳均耕地面积的多寡直接相关,美国、法国、日本三国劳均承担耕地资源面积分别为 56.51、28.98 和 2.64 公顷。

(三)我国现有家庭农场的规模

我国地域广阔,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较大。以种植业为例,在资源禀赋方面,根据综合农业区划,九大农业区劳均种植面积最大的是东北区为劳均种植面积 0.89 公顷,最小的是华南区为劳均种植面积 0.22 公顷。相应的,各地区家庭农场的规模也有较大差异,以现有的种植家庭农场为例,我国九大农业区的平均规模如表 1 所示。可以看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家庭农场平均规模最大,可达 200 公顷,而最小的是华南区,仅为 2 公 顷,前者是后者的 100 倍。这与各区的资源禀赋、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以及最终获得的收益密切相关。

(四)未来我国家庭农场的平均适度规模

仅从资源禀赋的角度探讨家庭农场适度规模问题,要考察人口的变动和耕地资源的变动。从人口增长态势看,根据不同机构和学者的不同假设,对我国人口峰值时间的预测大都在 2030 年左右。运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研制的中国人口

预测软件 CPPS 对我国人口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以 2010 年作为起点,2011—2030 年现行人口生育政策保持稳定,假设总和生育率为 1.8,2011—2028 年我国人口呈快速增长趋势,2028 年达到峰值,为 14.37 亿人,之后人口呈现缓慢减少趋势。

表 1 我国各农业区家庭农场劳均种植面积和平均规模

农业分区 劳均种植面积(公顷)种植业家庭农场平均规模(公顷)家庭农场案例区

东北区 0.89 85 吉林延边

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 0.88 200 内蒙古牙克石

黄淮海 0.33 10 北京顺义山东青岛

黄土高原区 0.47 3.3 山西河曲

长江中下游区 0.32 8.4 安徽金安区

5.2 浙江建德

3.5 江苏苏州上海松江

华南区 0.22 2 广东清远

西南区 0.23 11 四川阿坝州

甘新区 0.48 60 新疆石河子

青藏区 0.44 — —

依据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来看,未来 20 多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亦将持续推进,从而为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创造条件。综合国内外有关我国未来城市化水平的预测,在 2010—2030 年的 20 年间城镇化以年均增长1.1%的速度推进,推算到2030 年时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 70% 以上。由于人口统计的原因,我国的城镇化率不是真实的城镇人口与总人口的比重,而是包含了农村非农劳动力在内的城镇人口与总人口的比重,即我国的城镇化率比实际值偏高。因此,直接采用城镇化率对未来农业劳动人口进行预测将低估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的转移

速度。这里采用劳动力迁移修正系数(农村人口总数与农村经济活动人口总数的比值)进行修正,农业劳动力计算公式如下:L n +1 = L n(1 - Δuθ n),L n +1 为第 n +1 年的农业劳动人口,L n 为第 n 年的农业劳动人口,Δu 为第 n 年的城镇化增率,即第 n+1 年的城镇化率减去第 n 年的城镇化率,θ n 为第n 年的劳动力迁移修正系数。以 2010 年为起点,预测我国城镇化率和农业劳动力数量见图 1。可以看出,2030 年农业劳动力将降至 1.9 亿以下,并且趋于稳定。

图 1 2011—2030 年我国农业劳动力预测

耕地资源方面,以国务院划定的必须确保的耕地红线 18 亿亩作为依据。根据我国各农业区情况,则 2030 年时,劳均耕作面积将达到 0.67 公顷。此时,若以一家 4 个劳动力计,我国户均耕作面积— 2 1 —的平均规模则为 2.67 公顷。

根据国内外经验,一个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大概是户均经营规模的 10 倍左右,按照这个经验,2030 年我国家庭农场平均经营规模将达到 26.7公顷。在中等技术条件下,这一规模应能确保充分就业,并且能使农民获得与城镇居民大体相当的收入。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从资源禀赋的角度探讨了我国家庭农场发展及其适度规模问题,分析了坚持家庭经营为主的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下,家庭农场对农业家庭经营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并测度了未来家庭农场的平均经营规模。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第一,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禀赋约束下的家庭经营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土地生产经营规模过小、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效率低等问题有待通过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以解决。第二,农业、农村和城镇化的发展,使家庭农场成为引领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国外的实践和我国部分地区的探索说明家庭农场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三,我国地域广阔,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较大,本文综合考虑劳均 种植面积、人口的变动、耕地资源的变动和城镇化率等因素,测算未来我国家庭农场平均经营规模为26.7 公顷,这一规模基本符合我国的实际,并能确保充分就业,使农民获得与城镇居民大体相当的收入。本文提出如下建议:(1)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家庭经营为基础,探索构建有益于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鼓励、支持各地从实际出 发,依据自然经济条件、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户技术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以及农业机械化

水平等因素,稳步推进家庭农场的发展。(2)要积极引导承包土地向家庭农场流转。要健全土地流转信息交流机制、建立土地流转政策咨询机制、完善土地流转价格评估机制,一方面保障土地流转的规范、有序、高效,另一方面监控流转后土地的使用、利用效果。

(3)要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业劳动力资源禀赋密切相关,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是影响家庭农场应用先进的机械设备、信息技术和生产手段、通过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要鼓励扶持农民通过专业技术培训、参与专业协会组织等不同形式,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组织化程

度,提升农业主体的经营管理能力。

参 考 文 献

1.罗 艳,王 青.基与小农户制现状探索家庭农场制及其规模.湖北农业科学,2012(6):1281 ~128

42.李雅莉.农业家庭农场优势的相关理论探讨.农业经济,2011(7):14 ~1

53.董亚珍,鲍海军.家庭农场将成为中国农业微观组织的重要形式.社会科学战线,2009(10):95 ~98

4.曾福生.中国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及其创新的探讨.农业经济问题,2011(10):4 ~10

5.倪坤晓,沈月琴.浙江省慈溪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浙江农业科学,2012(11):1583 ~1586

6.魏 巍,李万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提升路径.农业经济问题,2012(10):29 ~35

7.朱博文.美法日家庭农场发展的经验与启示.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5(5):87 ~9

18.朱学新.家庭农场是苏南农业集约化经营的现实选择.农业经济问题,2006(12):39-4

29.王嘉康.浅谈家庭农场的发展.上海农村经济,2011(6):37 ~40

10.赵维清,边志瑾.浙江省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与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分析.农业经济,2012(7):37 ~39

11.赵维清.浙江省慈溪、瑞安、建德三市家庭农场发展状况分析.生态经济,2010(2):171 ~182

12.蒋南平,李 博.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途径:基于人— — —地关系的现代小农经济模式.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3):90 ~99

13.杨利民,于 闽.我国未来人口发展对耕地的需求分析.经济地理,2013,33(2):168 ~171

14.刘树枝.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 — —十个家庭农场土地规模经营的调查.农业技术经济,1986(10):20 ~22

15.汤文华,段艳丰,梁志民.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 —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视角.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3(2):186 ~190

16.朱学新.家庭农场是苏南农业集约化经营的现实选择.农业经济问题,2006(12):39 ~42

第三篇:浅谈我国宠物经营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论文

浅谈我国宠物经营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鸟、鱼、龟、狗、猫等各类家庭动物已进入千家万户。我国宠物经济也在日趋成长,但宠物经营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我国宠物经济的发展任然存在很大的问题。本文主要根据我国宠物经营与发展的现状提出一些宠物经济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做出了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宠物经营、宠物经营现状、宠物经济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前言:在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居民的物质及文化生活在中国经济的增长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丰富,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不再以追求温饱为主要目标,对于情感及精神生活的追求被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饲养宠物成为民众日益紧张的生活之余首选的情感寄托及精神放松的方式,与此同时,中国的宠物行业开始起步且业界空间及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宠物行业对于中国的产业来讲,仍然是新鲜事物,行业内部对于商业模式及价值分析体系的总结仍处在积累当中。正文:

宠物行业是一个以推崇服务引导消费为基本利益点的行业,加上行业正处于发展初期,业内企业规模不大,进入门槛低,“鱼龙混杂”,大多企业追求短期利益,造成业内经营气氛浮躁,绝大多数企业无暇沉淀、积累并完善自身模式,根基不牢。可以这样讲,宠物行业作为边缘行业,在中国尚未形成完整的行业价值体系。

近年来,我国宠物经济在全国各地都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条宠物经济的产业链,但我国宠物市场仍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和挖掘,宠物经济仍然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首先,国内宏观经济形式的平稳发展为中国宠物行业继续向前发展奠定了基本的发展基调;其次,在2010年政府“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基本方针指导下,特别是国内经济也同时处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恢复过程中,政府对消费增长的促进力度大大增加,且保持消费持续活力也是接下来政府将要大力开展的工作。而宠物行业能够大量促进消费、保持消费活力、增加就业,尤其是解决低收入人群的就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作用不可小视。因此,我认为,中国宠物行业将迎来一轮发展的机遇爆发期,如何能抓住并利用好这个机遇期,是行业内企业,必须引起重视并深度思考的战略性问题以迎接宠物行业即将到来的全面爆发年。

我国宠物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我国宠物经济正处于初期阶段,属于新兴产业,很多宠物交易都是零散经营,不容易监管,街头随意摆放的流动狗摊更是难以管理。这样鱼龙混杂的交易不仅不利于宠物健康,也造成了国内宠物市场的声誉下降。其次,从我国宠物行业管理和服务来看缺乏标准规范,市场无序竞争、繁育不科学,水平低下,法制观念淡薄,宠物的数量大,精品少,管理不规范,严重地制约了宠物业的健康发展。还有,国内宠物用品企业缺乏竞争力,国内宠物用品企业技术落后,经营管理不规范,销售渠道不畅,市场上的宠物医院和宠物用品店、大超市被国外的品牌占领,像宝路、法国皇家、爱慕思等,我国自己的品牌很少。再有,当前社会,严重缺乏宠物行业的专业人才,不仅如此,部分宠物医院等医疗设备简陋,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有可能出现误诊现象等,而且,宠物保健服务行业也缺少相关的教育培训。最后,相关法制、法规的不完善制约了宠物行业发展,目前,国内还没有一部比较系统的关于宠物饲养,宠物交易,宠物检疫、免疫处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导致很多地区无法可依,有法不依的现象在宠物饲养中屡见不鲜。致使我国宠物行业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

我国宠物发展的对策:1,应该先制定和完善符合我国宠物产业快速发展的法律法规,政府应该做好协调工作,使各相关部门明白自己在宠物市场管理中的职责与权限,投资建设一定规模并具备能力进行宠物交易的市场,加强市场的管理工作,并严格对进出市场的宠物都要由兽医对其进行临床观察、检疫,市场还应随时接查已进入市场出售的宠物的健康状况。2,加强对宠物行业专业人员的培养并严格审查宠物医疗机构和其人员的行医资格,相关行政部门应该加强审查力度,严厉打击宠物医疗中的暴利行为,并加大对宠物药品的研发力度。3,现在国内市场上比较知名的宠物主食品牌,基本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而国内厂家生产的宠物粮食品牌知名度则不高,,因此,摆在中国宠物商面前的问题更多的是如何使品牌在众多竞争者当中脱颖而出,受到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如何面对更多来自海外的竞争压力,涉足更广阔的国际市场。4,制定宠物饲养人行为规范,宠物的行为直接受到饲养人的行为制约,宠物饲养人的行为规范已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社会环境,规范宠物饲养人的行为规范是整顿环境卫生、处理好邻里关系、保障人身安全、避免宠物对人伤害的保证,所以,可以通过普法宣传,教会市民如何科学饲养宠物,鼓励社区组织、居民自己参与管理。

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的宠物经济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而快速发展的同时必然伴随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出现,解决并提高宠物经营的发展成为了宠物产业的当前任务,因此,宠物行业需要市场和政府,以及每个宠物饲养者的三重联合调控,这样才能健康、快速、高效地发展宠物经济。

参考文献:

1.乜瑛.杭州宠物服务业市场调研报告及深度分析 [J].市场研究,2006(3):3.[2] 单东.宠物产业:一个很有前景的产业[J].特区经济,2003(6):42-43.[3] 廖青兰.产业链条参差不齐,宠物经济跃跃欲试 [EB/OL].[2007-05-26].http://www.xiexiebang.com/xb/ShowArticle.asp?ArticleID=2049

[5] 李丹.宠物产业扫描[J].中国科技财富,2005(7):71.[6] 苏艳娜,孙鹤.国际宠物食品市场与中国宠物食品产业发展展望 [J].世界农业,2004(2):29.[7] 辰言.宠物经济:未来最赚钱的行业之一[J].沪港经济,2006(4):17.[8] 丁琳.外资食品大佬抢滩中国宠物食品市场 [J].中国乡镇企业技术市场,2003(2):12.[9] 张维维,王忠才.平阳宠物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策[J].经济论坛,2007(4):34.[10]秦少青,田荣福,潘云峰.我国宠物产业存在的问题 [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第四篇:我国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加强对策

网带输送机

关键词:网络贸易特性影响对策性建议

内容摘要:在此背景下,研究网络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在分析网络贸易发展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正反面影响,进而提出我国网络贸

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发展我国网络贸易的对策性建议。

◆ 中图分类号:F724文献标识码:A

网络贸易(Internet Trade),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商贸活动。网络贸易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指通过互联网所进行的贸易活动,或者是指以Internet为载体,利用数字化进行的在线交易。在网络贸易中,贸易活动的各方通过不同的网络服务平台,发布贸易信息、进行贸易洽谈、签订贸易合同、支付货款等。众所周知,网络贸易的发展,依赖于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据法新社2011年1月报道,联合国电信机构负责人哈马德•图埃1月发表声明称,截至2011年,全球互联网使用人数已突破20亿人。在我国,截至201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了733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较2009年提高了5.4个百分点。同时,有94.8%的中小企业配置了电脑,无电脑的中小企业仅占5.2%,92.7%的中小企业接入互联网,42.1%的中小企业利用互联网进行营销和推广工作,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推广的比例达到了19.3%。由此可知,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企业与客户沟通、为客户服务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研究网络贸易具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

网络贸易的特性

(一)贸易虚拟化

网络贸易开拓了新的有别于传统贸易的贸易空间,即媒体空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贸易活动将从以实体市场的贸易转向以虚拟市场的贸易为主,比如虚拟商品市场、虚拟金融市场等虚拟经济场所和经济主体。网络贸易的虚拟化,缩减了贸易的时间成本、搜索成本、交易成本等,这提高了贸易发展的效率。不过,应该注意的是,这种虚拟化的网络贸易,并不代表没有贸易活动,因为在这种依赖网络的虚拟市场上,贸易活动正在通过网络

平台进行贸易交易的实现和达成。

(二)贸易全球化

网络具有传统市场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即它可以缩短人们的空间距离,使得贸易可以摆脱其地域约束,同时为资源的全球流动提供了更加可靠有利的市场。这有助于形成全球范围内的国际贸易大市场,使得国际范围内的资源流动更加充分,提高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为实现经济全球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基础。

网络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由于网络贸易的自身特性,我国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网络贸易一方面使得我国经济在交易时缩短了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又给我国经济带来一定的压力。具体来说,网

络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双面影响。

(一)网络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正面影响

1.网络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我国贸易的快速发展。网络贸易为更多的外国企业和消费者进一步了解我国提供了条件,使其对我国企业更加熟悉,进而为其购买我国产品奠定了基础,同时,可以享受我国更多、更有效的服务,并加强了我国与外国拓展投资、贸易和金融服务等活动。此外,可以加强我国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进行贸易往来,从而使国内企业更好

地利用国际市场,为塑造我国企业和产品的国际品牌提供了条件,进而为我国国际贸易的发(转载自论文之家http://,请保留此标记。)展创造了很好的契机。

2.网络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地区贸易的发展。对于一些经济条件差的地区,由于受到地理条件的约束,交通发展相对滞后,贸易发展缓慢,使得这些地区的特色商品无法进入大城市商品市场进行销售,进而使得该地区的经济更加落后,地区贸易发展不畅。网络贸易的兴起,为这些地区的贸易发展提供了便利,只要这些地区的计算机网络得到了发展,那就有利于这些地区的商品在网络平台上得以展示给消费者,进而为其消费提供了保障。因此,网络贸易的发展,为消费者了解交通不便地区商品的特色提供了平台,为这些商品的区域贸易

发展构建了销售渠道,进而促进了区域贸易的快速发展。

3.网络贸易的发展加强了信息的共享。一方面,网络贸易的发展为信息产业拓宽了渠道,信息产业是传递有用信息给需要的人,较之传统的信息产业渠道,网络渠道更加方便、快捷,成本更低,这使得信息产业的渠道更加多元化,更加可以满足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网络贸易的发展,在促进信息产业发展的同时,使得企业借助于网络平台,可以把商品信息以更快、更有效的方式传递给消费者,大大促进了产品的推广力度,为产品营销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这为企业形成了潜在的利润市场。同时,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在网上进

行交易的消费者逐日增多,这使得企业以更低的成本获取更大的效益。

(二)网络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

1.贸易数据难以统计。网络贸易借助于网络平台进行贸易交易,对于依靠海关进行统计贸易的经济体来说,网络贸易使得贸易数据比传统贸易更加难以统计,它发生的瞬间性更强,因此导致统计口径等会出现偏差。与此同时,在与他国进行贸易时,存在时空上的差距,这更使得贸易双方的贸易数据在时间上存在误差,因此对于统计一国与他国的贸易情况,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2.宏观调控难度加大。网络贸易的全球化,使各国的法律制度很难对贸易交易进行统一的规范,此外,借助于网络,信息的流动较之以前更加方便,以及信息流动导致了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加剧了国际资本的流动,进而促进了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融资,资本在充分流动的时候,也加剧了要素的全球性流动,这种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流动使得政府的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3.贸易的共享性导致市场的不正当竞争。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任何企业更加容易获得一切与贸易合作有关的信息、资源、技术等。在全球市场上,各跨国公司在网络贸易中的起点差距不大,即各方的实力在贸易中有可能是均等的,那么跨国公司在面临广阔的市场时,就会面对更多的竞争者,这些竞争者为了争夺全球市场,势必会加剧公司之间的竞争。与此同时,当跨国公司在从事网络贸易时,面临许多商机和信息,这有可能会在竞争对手前暴露自己的经济实力,而在网络贸易中,经济主体不需要接近对方,只需要通过网络就可以获得对方的商业机密,加之网络的安全性有所欠缺,使得公司的重要信息等系统有可能被他

人破坏和窃取,这会加大公司经营的风险。

我国网络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

网络基础建设不完善,成为了我国网络贸易发展的“瓶颈”。网络基础设施必须要有大量的资金、科技、人员等方面的投入,才能够使其满足网络贸易发展的需求,而我国恰恰在这些方面的投入有所欠缺,使得网络贸易的发展比较滞后。目前,我国各大商业银行所使用的网络平台不统一,不利于各银行间跨行业的互相沟通、信息共享,同时也不利于与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机构等的调控政策的实施,最终不利于网络信息共享,出现资源浪费以及

市场配置效率低下。

目前,我国没有通用的各行信用卡标准,因此网上支付具有局限性,如建行的只能在建行上使用,不能进行跨行交易,且交易的安全性无法保证。因此,我国没有建成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全国范围内的统一的银行体系网络也不完善,这些都制约了网络贸易的快速

发展。

(二)网络贸易相关法律欠缺

Internet是一个跨国界的网络,因此依赖于它的网络贸易活动也必然具有同样的特点。因此,若是各个国家仅仅按照自己的贸易交易方式来运作网络贸易,其结果是根本不会发生跨国界的网络贸易。在这种背景下,建立一个全球性的交易规范和标准是有必要的,这

不仅保证了网络贸易的顺利实施,而且还为网络贸易发展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规则。网络贸易的全球化,使得如何将全球各国的法律制度进行统一的规范,以便制止和打击网络犯罪,进而促进网络贸易的发展演变为网络贸易发展面临的急需解决的必要性问题。众所周知,因特网缺乏贸易各方的相互协作,以及管理信息跨地区和跨国界的传输,导致一旦发生网络贸易纠纷,难以进行法律公证和仲裁,因此就很难做到保证贸易受害方的权益。所以,在网络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必须要构建一个成熟的、统一的、全球性的法律体

制对网络贸易进行监督和规范,同时做到发生纠纷时对其进行法律的仲裁。

(三)网络贸易的诚信缺失

与传统贸易不同的是,网络贸易对贸易双方的诚信要求更高。以个人在网上消费来举例,如果消费者在网上寻找产品信息,然后再进行离线购买,这种情况下构建通畅快速的购物网络并非难事。但是,如果消费者不仅在网上寻找产品信息,还通过网络支付,这就对卖方的诚信要求比较高。例如,团购网的兴起,使得网上消费成为人们的最爱,可是在这期间,有不少消费者因商家诚信缺失而蒙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更让消费者对网上交易难以取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网络交易快速发展,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对于全球范围的网络贸易来说,买卖双方的诚信就更加重要,一旦一方受害,此金额要比个人消费者来说大得多,再者,全球性的网络贸易,其追踪和控诉非常难,所以一旦贸易一方遭到另一方欺骗,那后果是很可怕的。因此,如何在(转载自论文之家http://,请保留此标记。)网络贸易发展迅速的当代,建立成熟可靠的消费体系和相互信任的市场运作方式是

摆在面前的一大难题。

加强我国网络贸易发展的对策性建议

(一)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我国现行的“免、抵、退”税政策、“间接出口视同内销”的增值税政策,在解决网络贸易方面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因此必须要尽快实施与之相适应的税贸协作政策。此外,要加强银行和贸易主体间的协作。这样可以降低贸易交易中的汇率风险,降低卖方货款的回收风险。同时,要给予财政优惠。在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的背景下,企业的利润稀薄,加之网络贸易风险大,因此为了鼓励和支持网络贸易的发展,必须给予进行网络贸易的企业以财

政优惠,避免其出现大幅度的亏损。

(二)完善网络贸易的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的网络基础设施相比其他国家有所滞后,这不仅阻碍了我国网络贸易的发展,更不利于信息的共享。网络贸易要想得到迅速发展,必须首先大力发展国际互联网服务,以便实质性地提高网络的普及率和应用水平,以便消费者真正获得更精彩、更准确、更全面的信息,进而得到比传统销售渠道更加经济实惠的商品和服务。这就要求我国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大资金、人力投入,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保障;二

是给予政策优惠,提供融资优惠服务,为企业完善国际互联网提供融资渠道;三是尽量做到

设施齐全,这样可以提高网络贸易的效率,也可以提高网络贸易的安全性。

(三)完善网络贸易相关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完善网络贸易的相关法律,以解决在网上进行贸易时所发生的贸易纠纷。此外,我国还必须要完善与网络贸易相关的电子支付制度等,以有效地规范网络贸易,并使其顺利进行。最重要的是,在与他国进行网络贸易时,一定要密切关注网络贸易的进展情况,牵扯外国公司的网络贸易比较复杂,加之缺乏全球性统一的有关网络贸易的法律,所以要做好随时颁布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条例。此外,在知识产权问题上,我国虽然有了知识产权保护法,但是该法律针对网络贸易的比较少,所以必须通过对该法的修订,使之对与网络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很好的管理。同时,我国的有关法律,应

该与国际上对网络贸易的法律接轨,这可以使我国的法律体系更加规范和完善

第五篇:宁乡县家庭农场建设问题及对策

2013年暑假社会调查报告

--宁乡县家庭农场建设问题及对策

学校: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学部:生命科学学部 专业:园林 年级:2012级 班级:2班 学号:201241904226 姓名:陈俊

摘要:

所谓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劳动力为生产者的经营农场,是与商业农场相对而言的。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作为主要劳动力,征地期限较长,农业机械装备要达到一定水平。中国的家庭农场是在土地联产承包的基础上衍生的新兴农业经营模式。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主要是考虑家庭农场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可以形成固定的、稳定的一个职业,从事这一职业的农民被称为注册农民。

家庭农场既坚持了家庭经营的基础地位,又克服了传统农户小规模经营的不足,是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

关键字:

家庭农场 问题 对策

导语:

上世纪末以来,随着农村温饱问题的全面解决和农业相对效益的整体下滑,农村家庭对种养业的热情锐减,农用地粗放经营甚至抛荒、双改单(双季稻田改种单季稻)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专业大户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应运而生,进而演化成今日家庭农场之雏型。

一、关于家庭农场的理解

中央一号文件就家庭农场作了明确的阐述,即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根据上述定义,结合当前实际,个人认为,家庭农场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首先,一个家庭需在较长时期内流转一定规模的相对固定的土地。就目前大部分地区土地承包经营情况来看,单家独户面积小,尤其是中国南方,普遍不过几亩上十亩,不流转土地,农业生产难成规模、难成气候、难出成效。土地进行流转,一方面如果不相对固定,今年作东家田,明年种西家地,整个农场的发展就难以规划、难以定位,难以找到匹配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如果没有一个较长的时段,今年几

十、上百亩,明年又只有几亩、上十亩,将会导致部分资源设施闲置,农场难以稳固,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自然也难产生良好效应。

其次,需要家庭劳动力的主要(或全部)精力从事种养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鉴于当前农业生产力水平仍然较低,导致单个劳动力生产经营面积受到制约,在本地,一个全劳动力一年大约可种水稻20亩,种蔬菜、水果3~5亩,一个家庭两三个劳动力,大概可经营50亩水稻、10亩蔬菜与水果,能产生的效益也就每年三五万元,效益不高,农民积极性难以调动。真正要释放农民对种养业的热情,促使其长期安心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与管理,收益得成倍增长,这就势必要雇佣相当数量的劳动力。目前本地已成雏型的家庭农场,其雇工数量大都超过了家庭主要劳动力。如果家庭农场规定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就容易束缚农场的规模,进而影响农场的发展。因此,在劳动力使用上,应该给予规定的是家庭劳动力的主要(或全部)精力直接从事农业产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

再次,要拥有相关的农业机械和基本设施。家庭农场作为独立的经营实体,作为相当规模的生产经营单位,从土地耕整、到田间管理、到产后收获,都应当具有独立的运作体系,有一定的机械设备作为生产保障。否则,农忙时期雇不到耕整、收获机械,容易延误农时,影响农场生产效益,进而影响整个农场的稳定与运作。

最后,农业收入应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作为职业农民,作为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家庭农场,农业无疑是其家庭经济的主要支柱。

综上所述,家庭农场的概念可理解为:一个家庭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流转适当规模的相对固定的土地,由其家庭劳动力投入主要(或全部)精力,使用自身所拥有的相关设施和农业机械,从事农业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经营,其创造的农业经济收入为整个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这样的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可称为家庭农场。

二、宁乡县家庭农场建设现状 目前,宁乡县的家庭农场正处于种养大户蜕变阶段,却尚未完全突破种养大户格局,为家庭农场之雏形。据调查统计,到2012年底,宁乡县共有种植业家庭农场793户,总面积60620亩。养殖业家庭农场2269户。其中,种粮农场617户,面积42280亩,户平68.5亩;水果农场164户,面积14520亩,户平88.5亩;蔬菜农场12户,面积3820亩,户平318.3亩。上述各类型农场中,以水果农场最为成熟,几乎所有水果农场都是以一个家庭为单位,从乡、村、组承包其荒芜的林场、茶场和空坪隙地开发建设而成,承租期一般在20~30年,劳动力大多为家庭成员,不过雇工比较多,年收入在15万元左右。其次为蔬菜农场,除超大型现代农场的3300亩基地外,其它11家基本上可称得上单家独户的家庭农场,不过家庭成员的主要精力大都放在生产的组织、管理和产品销售上,且其雇工都大大超过了家庭农场自身所拥有的劳动力数量,这类农场年收入大都在10万元以上。此外,种粮农场虽然都是一家一户经营,但其用地在耕种时间和数量上都难以稳固,且年收入不高,一般3~5万元。

三、宁乡县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流转困难

一方面,田地是农民生活的最后保障。虽然目前部分农民外出打工导致田土经营相当粗放,有的甚至抛荒或双改单,但由于在外打工既有时间上的不确定性,又有收入上的不稳定性,因此随时有退工的可能。一旦打工中断,他们最后就只有回到自己的承包田上做文章。加之尚有其下代择业难以预测,所以一般务工农民都不会把自己的承包田长时间出租外包,而短期出租又不利于家庭农场的发展。另一方面,水田流转成本高,在当地,一般乡村交通较为便利的地方,水田流转价约需稻谷400斤/亩、折合500多元/亩;而城郊附近水田流转价更是高达1000元/亩。利用流转土地发展家庭农场,成本高、收益小,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家庭农场的发展信心。目前,部分种植业大户采取的策略为拾捡零碎水田耕种,但这样难以向家庭农场提升。

(二)基础设施薄弱

长期以来,由于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水库、山塘、沟渠淤塞严重,大多数农场及种植业大户的流转地排灌不畅,靠天吃饭的状况依然未有改善,致使有的农场长时间效益低下。

(三)农业灾害难控 农业是露天开放性的产业,受天气与环境的影响较大。当雨水不顺、环境不佳、疫病流行时,产生的农业灾害就大,对家庭农场的损害难以掌控。

(四)市场风险较大

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存在市场变幻无常、行情捉摸不定、价格时涨时跌、经营年赚年亏等问题。2012年下半年以来,粮食价格持续下跌,种粮农场一再受挫。2013年年初以来,禽流感警报不断,肉食类产品市场销售受阻,生猪、家禽销售不旺,大户与农场形势普遍严峻。

(五)业主素质偏低

目前,从事农场经营管理的人员虽然能吃苦耐劳、独当一面,但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农业新技术推广兴趣不浓,对农产品市场信息反应不快,尤其对现代经营管理缺乏深入了解,难以很好地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相对接。

四、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

(一)严格注册认定

既然家庭农场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足可见家庭农场在以后“三农”工作中的重要性。因此,对于家庭农场应考虑确立其法定地位,按照严格的操作程序予以注册认定:首先由家庭农场自愿申报,包括出具家庭农场土地流转证明、家庭农场基本情况、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规划等;其次由农业、林业、畜牧等专业部门组织进行鉴定、审核,对符合家庭农场标准的,出具批示证明;最后由工商部门依法依规办理相关注册登记手续,并发放相关证件和牌照。如此经过严格注册登记认定的家庭农场,方纳入国家相关优惠政策享受范围。

(二)强化政策扶持

各级政府要从家庭农场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大财力投入,重点扶持家庭农场区域的水利、电力、交通、通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家庭农场生产条件,增强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同时,在信贷税收等方面,要降低放贷门槛,优化税收政策,协调银农对接,减轻发展包袱。此外,在家庭农场产品销售上,凡涉及产品包装、登记、上市等限制政策的,均予以松绑,不但准许其自由上市,而且还要从多方面给予宣传与推介。在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还可协调其与部门、学校、机关乃至超市相对接,全力破解其产品销售难题。

(三)加强项目支持 各级农业、林业、畜牧、农机、科技等涉农部门,应多设立与家庭农场相关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机械示范与推广项目,以加大对家庭农场的项目倾斜。对于有关农业产业研发的微小项目,可直接组织家庭农场投标实施,实现科研与家庭农场的无缝对接。对涉及家庭农场承包地灌排的小型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应优先家庭农场承包、承建。

(四)完善农业保险

由于家庭农场是一个家庭的全部或主要收入来源,所以经不起灾害的侵袭和市场的折腾。各级政府应针对家庭农场这一实际,一方面,出台更多、更优惠的单项产业灾害性保险政策(当前仅有粮食、油菜、生猪),为家庭农场的产业发展提供安全有效保障;另一方面,由政府统一制定家庭农场的年投产整体保险措施(包括针对市场风险的保险等),以避免家庭农场“辛辛苦苦好几年、一灾回到温饱前”,切实确保家庭农场大灾无大损,小灾不受损。

(五)加快职业培训

要加快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积极普及农业、畜牧、农机、林业以及网络信息技术教育,大力提高家庭农场成员的文化素质、技术素质和道德素养,着力增强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现代经营理念的种养业能手和家庭农场主。

(六)健全信息体系

一方面,由政府组建上下联通的农产品信息机构,定期采集信息资源,认真组织信息分析,及时提供宏观指导,从而有效地把家庭农场同大市场联结起来,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家庭农场生产的盲目性。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市场中介机构发展,全面构建多渠道、多层次而又反应快捷的市场信息体系,及时地搜集和提供市场信息,为家庭农场建设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

(七)推进土地流转

要建立县、乡、村土地流转机构,畅通土地流转渠道,全面指导和服务好土地流转,为家庭农场建设和发展清除障碍、创造条件。一是对土地流转给予核定登记,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农民主动出让土地使用权。凡需进行土地流转的,无论流入方还是出让方,均先到乡村登记备案,由乡村统一调集土地、协调价格,再组织双方办理流转手续。二是对土地流转进行颁证认定,对土地出让方颁发土地出让证,对土地流入方颁发土地转入证。以后,双方可凭证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三是制定土地出让优惠政策。对出让土地方,政府从种粮补贴等惠农政策上予以继续认定。对于务工农民被迫返乡的,政府要敦促土地流入方优先用工(或先在流转协议中予以注明)。同时,政府也可在加快城镇化建设上想办法、加力度,为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寻找出路。尤其是对出让土地的返乡农民,要免费组织技能培训,优先推荐企业使用。

(八)全面跟踪监管

家庭农场是新事物,既需要政策引导、多方扶持,又必须严格标准、严加管理。一是要加强动态管理,对家庭农场要开展一年一次的核查,五年进行一次评估,对于蒙混跟进或弄虚作假套取项目支持的,坚决予以及时摘牌和取缔。二是要杜绝资源浪费。对家庭农场中出现稻田抛荒双改单现象(对于确有水利问题影响双季耕整的,可先书面报告当地农业主管部门,征得主管部门认可,并由主管部门联络水务等相关单位协调解决),以及稻田栽树、稻田挖鱼池等破坏基本农田行为的,坚决撤消和取缔其家庭农场牌证;对生产过程中采用陈旧技术而不热心新技术推广以致影响增产提质的,应给予黄牌警告;连续两年被黄牌警告的,其家庭农场牌证必须予以撤消和取缔。三是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对家庭农场的农产品质量要进行跟踪检测,对农药残留超标的,轻者可限期培训、责令整改,而屡教不改的予以摘牌和取缔;对农药残留严重超标的,立即摘牌和取缔。被摘牌取缔的家庭农场,其家庭成员五年内不得申报注册成立家庭农场。

结束语:

当然,发展家庭农场,是三农工作的一个新尝试,需群策群力、多种措施并举。我们相信,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日益重视,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推进,家庭农场的发展一定会呈现出蓬勃生机,并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

下载我国发展家庭农场存在的经营问题及相关对策(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发展家庭农场存在的经营问题及相关对策(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07 经济学 3 班 张婷婷 3207004233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继 20 世纪 80 年代沿海发展战略、 年代末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 90 目前新的区域发展......

    家庭农场发展情况

    平川区家庭农场发展情况我区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一、平川区家庭农场现状截至6月,全区在工商部门注册登......

    家庭农场经营情况报告

    镇安县新盛家庭农场经营情况报告 县农业局: 我家庭在回龙镇党委、政府、红丰村村委会的支持下,从2002年养牛开始经营,近年来根据政策引导逐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改变经营方式,多元......

    怎么投资经营家庭农场?

    怎么投资经营家庭农场? 投资家庭农场的机遇与风险 在中国投资家庭农场一定要把各种或明或暗的风险因素考虑周到。主要风险:一是对市场定位跑偏,没有搞清楚主流消费者群体及消费......

    市发展家庭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我市家庭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基本情况据调查,目前我市共有家庭服务机构272户,从业人员747人。其中:农民工68人,下岗职工451人,灵活就业人员113人,专业院校毕业生75人,其他人员40......

    浅谈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张 力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4期 [摘 要]近两年“物流热”在中国蓬勃兴起,但总体上看,中国的物......

    我国网络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加强对策

    我国网络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加强对策网络贸易的特性(一)贸易虚拟化 网络贸易开拓了新的有别于传统贸易的贸易空间,即媒体空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贸易活动将从以实......

    我国流通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流通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现状经过建国以来六十多年的建设,物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快速成长,我国流通业呈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主体和业态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