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设
摘要: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指出发展家庭农场的重要性,家庭农场相较于传统经营模式更有优势,其中包括效率与经济。本文首先讲述了对家庭农场的认识,从内涵和发展家庭农场的机遇进行论述。同时介绍了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和挑战,分析“互联网+”的模式下家庭农场的发展所带来的机遇,提出了几点完善家庭农场的建议,并从金融扶持角度做了述评和研究展望,为家庭农场今后的研究指出方向。
关键词:家庭农场;适度规模;大数据
1家庭农场的内涵与机遇
1.1家庭农场的内涵与快速发展原因
在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官方文件已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扶持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经营主体。家庭农场,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所谓家庭农场,就是适应现有生产力水平与市场要求进行专业化生产,进而形成适度规模经营的农业种养的农户企业”(房慧玲,1997)。“发展家庭农场是我国农业生产中专业化和经营化发展方向的转变,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岳正华,2013)。“家庭农场应是指经营的规模比较大、农户家庭的劳动力能够充分就业的组织形式”(杜志雄,2014)。“现在,家庭农场的主要成员是仍然在农村居住的农民”(党国英,2013)。
这些定义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总结起来我国家庭农场有以下三个特点:农户是最主要的,为家庭农场的形成提供了主体;适度经营是家庭农场经营的主要方式;家庭农场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以实现最大价值为主要目标。
近年来,我国更加重视家庭农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家庭农场相较于传统经营模式更有优势,其中包括效率和经济。传统的经营模式,不仅规模较小,而且青壮年劳动者多数外出打工,务农则由妇女或者老年劳动者完成,很多家庭已经不再重视耕种的收入,兼业现象较多。而家庭农场对传统的农业升级改造后,不仅青壮年参加了农业劳动,有组织的生产模式使农场的生产更有效率,而且集约化的生产模式、科技水平、收入水平也高于传统农业。
二是家庭农场的发展速度快,符合我国农业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化农业的转型,符合党的十九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农村经济工作重点。一是随着家庭农场的逐渐发展,会吸引大批会生产、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投入到家庭农场中。而传统农业普通农户且文化程度不高,基础设施水平、科技水平、劳动生产率都不高;二是我国城镇化进程正在加快,劳动力的外出务工为土地的流转提供了便利,生产规模的扩大往往会伴随科学技术的引进和设备的提高,农业技术的加强会使效率和经济发展更快,从而形成新的循环经济。
1.2家庭农场的机遇
家庭农场不仅促进了农业向更接近现代化生产的方向发展,例如集约化与规模化,而且还为农民减少了风险。
中央对家庭农场的实施高度重视,从2013年发布的文件中即可看出。传统农业的生产者担心个人生产投入成本高、风险大,但是转为家庭农场后,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生产使得农业的效率和经济同时增长。中央的积极引导,体现我国对家庭农场的重视、信心和决心,同时中央对家庭农场实行了政策支持,扶持力度明显提高,这都为传统农场转向家庭农场提供了物质基础。
各级政府的扶持政策也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了保证。各级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对家庭农场的注册、扶持、发展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以促进家庭农场的发展。例如,优先家庭农场的农业开放、优先为家庭农场提供优质粮食建设、优先为家庭农场提供补贴、优先为家庭农场农场主提供技能培训、优先为家庭农场提供贷款等。政策下达后,越来越多的农户申请注册家庭农场。各级政府的支持,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保障。
利润最大化的趋势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家庭农场由于实行集约化和规模化,利润会高于傳统农业很多。另外,由于城镇化的推进,外出务工的人员也逐年增加,农民工的“离农”意愿相对强烈,土地承包权退出的意愿也更强烈,这加快了土地流转。土地流转的增加,也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2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2.1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
尽管“家庭农场”这个概念2008年才被国家提出,但在黑龙江、吉林、浙江、安徽、湖北等省份的部分地区早已经开始了类似的经营方式。据统计,我国33个农村试点已经有了6670多个家庭农场。近年来,我国的家庭农场出现了新的特征。
一是各个地区的家庭农场经营品种在逐渐增加,经营规模也有很大不同。我国的地域差异尤为明显,气候也不同。所以各地区的经营差距较大是可以理解的,东南部的沿海城市经营规模可能不到一公顷,而黑龙江的经营规模可达到几十到几百公顷。家庭农场的经营范围也从粮食到蔬菜瓜果,应有尽有。
二是家庭农场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南北部发展不均匀。我国计划经济发展速度快,使各个地区在政府的政策扶持下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底子不同,发展速度也随之不同。
三是市场的竞争逐渐增强。由于家庭农场的发展速度较快,适度规模经营下,秉承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快了土地转让的速度。有些家庭农场更是互相联合、互惠互利,共同抵抗外部的竞争,从而使竞争力更大。
2.2家庭农场面临的挑战
2.2.1资金缺乏这是限制家庭农场发展的主要原因,几乎所有的家庭农场都存在资金周转问题。一是我国对于农业的投入一直不多,而家庭农场的数量相对较多,所以国家的政策不能保证所有家庭农场资金的运用;二是农民借款难,由于农民不能提供一定的物质抵,则金融机构就不对其放款,导致了家庭农场的资金链断裂;三是地租、人工费的不断上涨,化肥、农药的投资逐年增加,也造成了资金缺乏。
2.2.2土地所有权模糊,家庭农场的承包落实不到位目前,多数农民对土地所有权认识不明确,部分农民认为土地归属国家,部分农民认为土地归属集体所有,这导致承包出现问题,限制了家庭农场的发展。
2.2.3农业社会服务滞后限制家庭农场的发展家庭农场要坚持多元化,服务的质量应当提升。从事专业农业服务的机构,应当构建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服务相结合、综合服务和专项服务相协调的系统。目前,我国的农业服务水平较低、服务滞后,不能满足家庭农场的需求。
2.3“互联网+”下的家庭农场
2.3.1用互联网构建信息交流平台很多家庭不愿进行土地流转,担心流转出的土地不能收回来。还有很多人不明白土地流转是到期可收回的,所以需要一个平台让农民了解。解决土地流转问题,才能使家庭农场可以顺利发展。网络平台的重要作用远不止于普及信息。交易平台可以使流转土地的双方知道买方和卖方的需求,为交易提供渠道,买卖双方可以在平台上找到对方,并且在网络上完成支付。一般待流转土地一方多为在外打工的人员,而流转双方的交流通过网络更为合适,在平台上也可以实现签约、付款等步骤,无论双方距离多远,都可以完成交易,后期的维护工作也可以通过网络联系。最重要的是,互联网可以通过监控自动找到流转土地的双方,在合同即将到期时,提醒双方继续签约,保持交易的连续性,从而提高家庭农场的效率。
2.3.2用互联网构建融资平台互联网可以通过筛选评价,为家庭农场的资金需求者找到合适的投资者。另外,互联网企业有很多公司可以发放贷款,为资金需求者提供了便利,且相比于银行更方便。一是审核较宽松,银行的监管系统较严格,放款额度低,审核时间慢。而互联网企业之间竞争较大,系统完善,工作速度较银行更快;二是互联网企业识别客户信息的能力较强,可以较快识别出需要贷款的农户,主动营销;三是互联网企业的产品多样,几乎可以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且运营成本较低,运营机制更灵活。互联网系统可以对客户进行识别,为农户评估风险,且其监管和银行一样严格,对农户进行扶持更高效。
2.3.3用互联网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目前,我国的农户文化程度较低,年轻的一代很多都是义务教育完成后就回家务农,而较年长的一代文化程度可能更低。家庭农场的专业性比其他形式的农场更高,需要技术和理论的支持。家庭农场需要从设计产品时就严谨,防止出现大的纰漏而影响收益。从设计产品之后的生产到营销都需要很精细的计划,这些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学习。目前,我国的家庭农场制度刚起步,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相关专业的人才还不多。家庭农场的组织者也可在互联网中寻找管理和运营的人才,虽然他们对家庭农场并不熟悉,但随着深入的学习,加上国家培养,会有很大的进步,最终胜任家庭农场的工作。
2.3.4完善互联网的硬件条件家庭农场使用网络,需要当地有使用网络的条件。很多农村地区仍然存在没有网络或者信号差的问题,这使得互联网应用有一定的难度。没有网络的地区,企业或者投资者会因为并不了解农户而减少投资。所以,各地政府要采取政策,将网络普及,为招商引资做准备。
2.3.5用互联网的其他行业与家庭农场结合通过分析中央的文件可以发现,家庭农场将成为未来农业中的重要一环,互联网对于家庭农场的发展尤为重要。家庭农场需要互联网的功能为其服务,例如,大数据分析,分析一个项目就可能对家庭农场的建设起到巨大作用。互联网企业,对于家庭农场来说是值得注意的。互联网不仅对投资有促进作用,而且对工业、农业、手工业也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自从互联网的介入,旅游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网上订机票,预定酒店,甚至互联网企业的工作人员可以为客户制定旅游攻略。如果将互联网引入家庭农场,它依然会发挥巨大的作用。例如,农闲时可以将家庭农场与旅游业结合起来,为附近城市的居民提供3日左右的乡下游,参观农场、篝火晚会等,不仅使家庭农场在闲时发挥自身的益处,而且也为家庭农场带来机遇。家庭农场的旅游网上点击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增加一当投资项目等,这更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3解决对策
3.1确定土地权问题
家庭农场可以保护农民的权益,继续维持农业为主要生产集合的形式。这不仅对农业完成现代化的转变有重要意义,还促进了城镇化的形成,而且我国的粮食生产问题也得到了合理解决。我国采取了家庭联产承包制度,解决农村人口过多问题。农民土地承包权的产生,保证了农民的利益,维护了其生存的权利。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土地权分为三种:所有权、承包权以及经营权。而村集体拥有土地的永久所有权,而经济的组织者享有土地的承包权,农民也享有土地的承包权,另外,需要讓农民知道,他们可以享受土地承包的继承权,也可以将土地租给其他人耕种,可以将土地转让给他人,也可以将其作为抵押物。而农民享有的经营权,会随着拥有者的变更而变更。一般来说,土地的出资金归出租方所有,国家下拨的各项补贴归经营者所有。村级的管理者要发挥好自己的作用,不仅要帮助管理土地的租赁等,还要做好咨询服务工作,指导农民做好土地经营工作,流转土地的咨询也做好相应准备。
3.2为家庭农场培养人才
家庭农场的效率较高,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很有帮助。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家庭农场经营的最终目的。我国的传统经营方式是以留守的老年或妇女为主要劳动力,而青壮年多数都外出打工,相反,家庭农场通过对传统家庭的经营基础进行升级,近来的种粮大户体现出文化程度、基础设施、科技水平、劳动生产率较高的特征,具有示范作用。
第二篇:宁夏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论文
摘 要:近年来,养殖专业大户向家庭农场升级转型,家庭农场得到了长足发展,促进了“小农农业”向现代“农场农业”转变。基于此,通过对宁夏家庭农场现状的分析,总结出其发展特点,提出其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进一步发展家庭农场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家庭农场; 发展现状; 对策建议; 宁夏
近年来,各级农牧部门紧紧围绕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这一主线,积极引导专业大户向家庭农场升级转型,使家庭农场得到了长足发展,促进了“小农农业”向现代“农场农业”的转变。宁夏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据统计,截止2014年底,宁夏回族自治区已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达到959家,另有未注册或备案的“准家庭农场”2 294家。家庭农场已涵盖13个特色优势产业和一些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其中种植农场455家,家庭牧场298家,家庭渔场30家,农林牧渔混合农场或休闲农场50家,家庭园林场及其他农场126家。959家家庭农场共经营土地3.07万hm2,场均规模达到31.98 hm2。家庭牧场牛羊饲养量最多达到12.6万个“绵羊单位”,最小的也在3 000.0个“绵羊单位”以上;一般的家庭农场年纯收入在20万元左右,好的家庭农场年纯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大多数家庭农场都购置了大中型农业机械,修建了晒场、粮仓、机库、电子地秤或者是标准化圈舍、草料棚、青贮池、冷鲜库和沼气站等基础设施,实现了耕、种、收、脱、运与储全程机械化,综合农机化率达到85%以上;家庭牧场则实现了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养殖,显示出较强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他们积极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的种养模式,发展标准化现代农业,并注意打造品牌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多数家庭农场都十分注重经营管理,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从调查情况看,宁夏回族自治区家庭农场呈现出生产门类多产业分布广、起点规模大经济效益显、基础设施好生产能力优、科技含量高品牌意识强、经营管理趋向企业化以及农业劳动和农民身份职业化等特点。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家庭农场虽然在短时间内显示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2.1 认识不到位,发展不平衡 从调研情况看,个别县对家庭农场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的认识还不到位,没有把家庭农场纳入县域经济发展范畴予以规划引导和政策推动,家庭农场还处在自发状态。而且不重视法人地位的确定,经营者缺乏长远规划。
2.2 政策支持缺失,经营者难以上档升级 宁夏虽然出台了《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加快发展的意见》,并在关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中明确了家庭农场扶持内容,但扶持力度十分有限。随着农业投入品价格和土地流转费用的不断上涨,家庭农场的比较效益将被稀释,家庭农场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竞争压力,没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家庭农场将难以做大做强。
2.3 产权制度改革滞后,阻碍了家庭农场融资经营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家庭农场最大的资产期权,却不能公开市场交易,也不能作为抵押物进行抵押贷款,这就阻碍了家庭农场的融资渠道,贷款难依然是制约家庭农场做大做强的突出问题。
2.4 部分家庭农场经营规模过大、低效运营 部分家庭农场土地经营规模过大,超出了农场经营者的经营管理能力,使一些技术和管理措施跟不上,影响了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
2.5 缺乏“职业经理人”和“职业农民” 目前,大部分家庭农场都是由专业大户转型而来的,其经营者的农业科技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十分有限,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日趋发展和农业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培育家庭农场的同时急需培养家庭农场“职业经理人”和“职业农民”,赋予家庭农场经营者以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管理技能。发展家庭农场的对策及建议
3.1 提高认识 各级政府尤其是农业行政部门要提升对发展家庭农场在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及新农村建设等方面重要意义的认识,同时要加强宣传,要在社会和各阶层对发展家庭农场形成一致共识,进而形成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合力。
3.2 加大支持力度 一是完善和出台扶持家庭农场做大做强的政策措施,二是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家庭农场的扶持力度,三是支持鼓励家庭农场真正运用好的银行融资、农业保险金融信贷政策,助推其良性发展。真正把家庭农场发展成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并驾齐驱的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三驾马车”。
3.3 调整农业补贴政策 一是针对家庭农场建议出台专门的种粮补贴政策,如新增粮食补贴政策等;二是调整国家良种补贴、粮食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按户籍补贴为实际经营耕地面积补贴,确保各项补贴名符其实,充分调动家庭农场的生产积极性,保证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安全。
3.4 出台家庭农场管理办法 鉴于目前大部分家庭农场愿意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取得经营资格和法人地位的现实需求
第三篇:宁乡县家庭农场建设问题及对策
2013年暑假社会调查报告
--宁乡县家庭农场建设问题及对策
学校: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学部:生命科学学部 专业:园林 年级:2012级 班级:2班 学号:201241904226 姓名:陈俊
摘要:
所谓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劳动力为生产者的经营农场,是与商业农场相对而言的。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作为主要劳动力,征地期限较长,农业机械装备要达到一定水平。中国的家庭农场是在土地联产承包的基础上衍生的新兴农业经营模式。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主要是考虑家庭农场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可以形成固定的、稳定的一个职业,从事这一职业的农民被称为注册农民。
家庭农场既坚持了家庭经营的基础地位,又克服了传统农户小规模经营的不足,是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
关键字:
家庭农场 问题 对策
导语:
上世纪末以来,随着农村温饱问题的全面解决和农业相对效益的整体下滑,农村家庭对种养业的热情锐减,农用地粗放经营甚至抛荒、双改单(双季稻田改种单季稻)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专业大户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应运而生,进而演化成今日家庭农场之雏型。
一、关于家庭农场的理解
中央一号文件就家庭农场作了明确的阐述,即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根据上述定义,结合当前实际,个人认为,家庭农场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首先,一个家庭需在较长时期内流转一定规模的相对固定的土地。就目前大部分地区土地承包经营情况来看,单家独户面积小,尤其是中国南方,普遍不过几亩上十亩,不流转土地,农业生产难成规模、难成气候、难出成效。土地进行流转,一方面如果不相对固定,今年作东家田,明年种西家地,整个农场的发展就难以规划、难以定位,难以找到匹配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如果没有一个较长的时段,今年几
十、上百亩,明年又只有几亩、上十亩,将会导致部分资源设施闲置,农场难以稳固,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自然也难产生良好效应。
其次,需要家庭劳动力的主要(或全部)精力从事种养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鉴于当前农业生产力水平仍然较低,导致单个劳动力生产经营面积受到制约,在本地,一个全劳动力一年大约可种水稻20亩,种蔬菜、水果3~5亩,一个家庭两三个劳动力,大概可经营50亩水稻、10亩蔬菜与水果,能产生的效益也就每年三五万元,效益不高,农民积极性难以调动。真正要释放农民对种养业的热情,促使其长期安心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与管理,收益得成倍增长,这就势必要雇佣相当数量的劳动力。目前本地已成雏型的家庭农场,其雇工数量大都超过了家庭主要劳动力。如果家庭农场规定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就容易束缚农场的规模,进而影响农场的发展。因此,在劳动力使用上,应该给予规定的是家庭劳动力的主要(或全部)精力直接从事农业产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
再次,要拥有相关的农业机械和基本设施。家庭农场作为独立的经营实体,作为相当规模的生产经营单位,从土地耕整、到田间管理、到产后收获,都应当具有独立的运作体系,有一定的机械设备作为生产保障。否则,农忙时期雇不到耕整、收获机械,容易延误农时,影响农场生产效益,进而影响整个农场的稳定与运作。
最后,农业收入应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作为职业农民,作为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家庭农场,农业无疑是其家庭经济的主要支柱。
综上所述,家庭农场的概念可理解为:一个家庭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流转适当规模的相对固定的土地,由其家庭劳动力投入主要(或全部)精力,使用自身所拥有的相关设施和农业机械,从事农业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经营,其创造的农业经济收入为整个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这样的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可称为家庭农场。
二、宁乡县家庭农场建设现状 目前,宁乡县的家庭农场正处于种养大户蜕变阶段,却尚未完全突破种养大户格局,为家庭农场之雏形。据调查统计,到2012年底,宁乡县共有种植业家庭农场793户,总面积60620亩。养殖业家庭农场2269户。其中,种粮农场617户,面积42280亩,户平68.5亩;水果农场164户,面积14520亩,户平88.5亩;蔬菜农场12户,面积3820亩,户平318.3亩。上述各类型农场中,以水果农场最为成熟,几乎所有水果农场都是以一个家庭为单位,从乡、村、组承包其荒芜的林场、茶场和空坪隙地开发建设而成,承租期一般在20~30年,劳动力大多为家庭成员,不过雇工比较多,年收入在15万元左右。其次为蔬菜农场,除超大型现代农场的3300亩基地外,其它11家基本上可称得上单家独户的家庭农场,不过家庭成员的主要精力大都放在生产的组织、管理和产品销售上,且其雇工都大大超过了家庭农场自身所拥有的劳动力数量,这类农场年收入大都在10万元以上。此外,种粮农场虽然都是一家一户经营,但其用地在耕种时间和数量上都难以稳固,且年收入不高,一般3~5万元。
三、宁乡县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流转困难
一方面,田地是农民生活的最后保障。虽然目前部分农民外出打工导致田土经营相当粗放,有的甚至抛荒或双改单,但由于在外打工既有时间上的不确定性,又有收入上的不稳定性,因此随时有退工的可能。一旦打工中断,他们最后就只有回到自己的承包田上做文章。加之尚有其下代择业难以预测,所以一般务工农民都不会把自己的承包田长时间出租外包,而短期出租又不利于家庭农场的发展。另一方面,水田流转成本高,在当地,一般乡村交通较为便利的地方,水田流转价约需稻谷400斤/亩、折合500多元/亩;而城郊附近水田流转价更是高达1000元/亩。利用流转土地发展家庭农场,成本高、收益小,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家庭农场的发展信心。目前,部分种植业大户采取的策略为拾捡零碎水田耕种,但这样难以向家庭农场提升。
(二)基础设施薄弱
长期以来,由于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水库、山塘、沟渠淤塞严重,大多数农场及种植业大户的流转地排灌不畅,靠天吃饭的状况依然未有改善,致使有的农场长时间效益低下。
(三)农业灾害难控 农业是露天开放性的产业,受天气与环境的影响较大。当雨水不顺、环境不佳、疫病流行时,产生的农业灾害就大,对家庭农场的损害难以掌控。
(四)市场风险较大
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存在市场变幻无常、行情捉摸不定、价格时涨时跌、经营年赚年亏等问题。2012年下半年以来,粮食价格持续下跌,种粮农场一再受挫。2013年年初以来,禽流感警报不断,肉食类产品市场销售受阻,生猪、家禽销售不旺,大户与农场形势普遍严峻。
(五)业主素质偏低
目前,从事农场经营管理的人员虽然能吃苦耐劳、独当一面,但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农业新技术推广兴趣不浓,对农产品市场信息反应不快,尤其对现代经营管理缺乏深入了解,难以很好地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相对接。
四、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
(一)严格注册认定
既然家庭农场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足可见家庭农场在以后“三农”工作中的重要性。因此,对于家庭农场应考虑确立其法定地位,按照严格的操作程序予以注册认定:首先由家庭农场自愿申报,包括出具家庭农场土地流转证明、家庭农场基本情况、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规划等;其次由农业、林业、畜牧等专业部门组织进行鉴定、审核,对符合家庭农场标准的,出具批示证明;最后由工商部门依法依规办理相关注册登记手续,并发放相关证件和牌照。如此经过严格注册登记认定的家庭农场,方纳入国家相关优惠政策享受范围。
(二)强化政策扶持
各级政府要从家庭农场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大财力投入,重点扶持家庭农场区域的水利、电力、交通、通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家庭农场生产条件,增强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同时,在信贷税收等方面,要降低放贷门槛,优化税收政策,协调银农对接,减轻发展包袱。此外,在家庭农场产品销售上,凡涉及产品包装、登记、上市等限制政策的,均予以松绑,不但准许其自由上市,而且还要从多方面给予宣传与推介。在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还可协调其与部门、学校、机关乃至超市相对接,全力破解其产品销售难题。
(三)加强项目支持 各级农业、林业、畜牧、农机、科技等涉农部门,应多设立与家庭农场相关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机械示范与推广项目,以加大对家庭农场的项目倾斜。对于有关农业产业研发的微小项目,可直接组织家庭农场投标实施,实现科研与家庭农场的无缝对接。对涉及家庭农场承包地灌排的小型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应优先家庭农场承包、承建。
(四)完善农业保险
由于家庭农场是一个家庭的全部或主要收入来源,所以经不起灾害的侵袭和市场的折腾。各级政府应针对家庭农场这一实际,一方面,出台更多、更优惠的单项产业灾害性保险政策(当前仅有粮食、油菜、生猪),为家庭农场的产业发展提供安全有效保障;另一方面,由政府统一制定家庭农场的年投产整体保险措施(包括针对市场风险的保险等),以避免家庭农场“辛辛苦苦好几年、一灾回到温饱前”,切实确保家庭农场大灾无大损,小灾不受损。
(五)加快职业培训
要加快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积极普及农业、畜牧、农机、林业以及网络信息技术教育,大力提高家庭农场成员的文化素质、技术素质和道德素养,着力增强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现代经营理念的种养业能手和家庭农场主。
(六)健全信息体系
一方面,由政府组建上下联通的农产品信息机构,定期采集信息资源,认真组织信息分析,及时提供宏观指导,从而有效地把家庭农场同大市场联结起来,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家庭农场生产的盲目性。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市场中介机构发展,全面构建多渠道、多层次而又反应快捷的市场信息体系,及时地搜集和提供市场信息,为家庭农场建设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
(七)推进土地流转
要建立县、乡、村土地流转机构,畅通土地流转渠道,全面指导和服务好土地流转,为家庭农场建设和发展清除障碍、创造条件。一是对土地流转给予核定登记,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农民主动出让土地使用权。凡需进行土地流转的,无论流入方还是出让方,均先到乡村登记备案,由乡村统一调集土地、协调价格,再组织双方办理流转手续。二是对土地流转进行颁证认定,对土地出让方颁发土地出让证,对土地流入方颁发土地转入证。以后,双方可凭证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三是制定土地出让优惠政策。对出让土地方,政府从种粮补贴等惠农政策上予以继续认定。对于务工农民被迫返乡的,政府要敦促土地流入方优先用工(或先在流转协议中予以注明)。同时,政府也可在加快城镇化建设上想办法、加力度,为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寻找出路。尤其是对出让土地的返乡农民,要免费组织技能培训,优先推荐企业使用。
(八)全面跟踪监管
家庭农场是新事物,既需要政策引导、多方扶持,又必须严格标准、严加管理。一是要加强动态管理,对家庭农场要开展一年一次的核查,五年进行一次评估,对于蒙混跟进或弄虚作假套取项目支持的,坚决予以及时摘牌和取缔。二是要杜绝资源浪费。对家庭农场中出现稻田抛荒双改单现象(对于确有水利问题影响双季耕整的,可先书面报告当地农业主管部门,征得主管部门认可,并由主管部门联络水务等相关单位协调解决),以及稻田栽树、稻田挖鱼池等破坏基本农田行为的,坚决撤消和取缔其家庭农场牌证;对生产过程中采用陈旧技术而不热心新技术推广以致影响增产提质的,应给予黄牌警告;连续两年被黄牌警告的,其家庭农场牌证必须予以撤消和取缔。三是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对家庭农场的农产品质量要进行跟踪检测,对农药残留超标的,轻者可限期培训、责令整改,而屡教不改的予以摘牌和取缔;对农药残留严重超标的,立即摘牌和取缔。被摘牌取缔的家庭农场,其家庭成员五年内不得申报注册成立家庭农场。
结束语:
当然,发展家庭农场,是三农工作的一个新尝试,需群策群力、多种措施并举。我们相信,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日益重视,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推进,家庭农场的发展一定会呈现出蓬勃生机,并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
第四篇:家庭农场发展情况
平川区家庭农场发展情况
我区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家庭农场。
一、平川区家庭农场现状
截至6月,全区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家庭农场37家,经营产业覆盖粮油、蔬菜、畜禽养殖、水产、苗木等产业。家庭农场逐步成为我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全区
亩至
亩家庭农场家,占
%:
亩到亩家庭农场
家,占
%:
亩至
家庭农场
家,占
%:
以上家庭农场家,占
%
2019年,评定“市级示范家庭农场”
家。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引导,稳买推进土地有序流转。
我区坚持以市场导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推进士地流转工作,健全区乡村级士地流转服务平台等,积极引导地向家庭农场的有序流转。(二)规范管理,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
完善家庭农运营制度,健财务制度,建立全面的农业生产记录,规范家庭农场运营机制。(三)强化服务,提升家庭农场综合实力。
加强培训提升家庭农场经营者素质,提高经营能力。三、存在困难
(一)农业生产高成本、高风险,效益低。
一方面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涨,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成本逐年增加。(二)家庭农场流转土地存在不确定因素。
一些农户对土地流转存在心存顾虑,导致一些农场流转来的土地不集中,有的租期短、变数大,农场主不敢投入,增加了生产和管理成本,制约了农场扩大经营规模。(三)家庭农场融资难。
家庭场在经营初期一次性投入比较集中,资金需求较大,多数农场实力不强,加上固定资产不多,融资难,难以扩大生产,影响了农场的正常生产秩序和农场主的生产积极性。(四)家庭农场设施薄弱。
多数家庭农场的道路、水利、供电等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基础设施修建费用较大,农场主因陋就简,基础设施薄弱,限制了家庭农场的发展。(五)受人才制约较大。
家庭农场经营者多为种养殖大户型而来,文化素质偏低对农场的管理较粗,产品市场营销意识不强,产品没有向精深有效延伸。四、意见建议
(一)加快土地适度流转规模。
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的前提下,通过发展上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出租、转包、互换等多种形式,推进承包上地向家庭农场规范流转,引导有资金、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入才流转土地,逐步建立士地向规模、向“能人”集中的激励机制。(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围绕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困难,在农业补贴、资金奖补、项目建设等方面加强扶持,提高其自身实力和发展活力。(三)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形成以农业企业为龙头、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组带、家庭农场为基础的产业联合体,构建完善的新型衣业经营体系,实现三大主体融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保障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四)加强专业知识培训与技术指导,提升家庭农场生产平。
根据家庭农场类型,通过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家庭场主培训班,提高家庭农场经营者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逐步培育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现代农业。第五篇:家庭农场建设标准
通州区家庭农场建设标准
家庭农场,是指以农民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利用家庭承包土地和流转土地,从事农业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根据我区实际,家庭农场的具体建设标准如下:
1、家庭农场经营业主须有本区农村户籍;
2、以家庭经营为主导,长期雇工人数不超过家庭劳动力,且家庭农场净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80%以上;
3、经营规模要达到标准且相对稳定,有土地流转手续,流转年限5年以上。家庭农场按粮食种植、蔬菜园艺种植、养殖、种养结合、全托管服务和其他类等 6种不同类型,经营规模标准分别为:(1)粮食种植类:粮食种植面积 100 亩以上;(2)蔬菜园艺种植类:露天生产面积 50 亩以上,设施栽培面积30 亩以上;(3)养殖类:生猪年出栏 500 头以上,肉禽年出栏 2 万羽以上,蛋禽存栏 5000 羽以上,山羊年出栏 500 只以上,奶牛存栏50 头以上,水产养殖面积 50 亩以上;(4)种养结合类: 主要产业规模达到上述标准下限的 70%以上;(5)全托管服务类:服务土地面积 200 亩以上;(6)其他类: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要产业,农产品销售及农业服务等年收入 5 万元以上。
4、“三有”即有必要的农业机械装备、有反映家庭农场收支
情况的财务记录、有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
5、家庭农场经营者应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能,具有一定的农业科技水平,对其他农户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有示范带动作用。
6、家庭农场要在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登记,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市场经营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