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省农业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
四川省农业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4 主要创新及不足四川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2.1 农业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2.2 农业信息化的特征
2.3 农业信息化的必要性四川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证分析
3.1 四川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3.2 四川省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3 四川省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四川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借鉴
4.1 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建设及其启示
4.2 发展中国家农业信息化建设及其启示
4.3 国内农业信息化建设及其启示四川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研究
5.1 四川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目标
5.2 四川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5.3 四川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重点
5.4 四川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加快四川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6.1 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6.2 转变观念,积极引导非政府组织介入农业信息服务
6.3 “点”“线”“面”结合,促进农业信息化全面发展
6.4 加强信息整合,优化配置,增加有效信息的供给
6.5 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刺激农业信息化需求
6.6 加快农业信息化项目建设进度,打通农业信息化通路
第二篇:关于肥西县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
暑期社会实践小论文
关于肥西县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
某某某
(XX学院 X专业X级)
摘要:本文是关于当前肥西县农村信息化建设,以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加以探究,对如何解决规范化建设问题提出了几点相关意见。
关键词:农村 信息化 建设
近年来,我县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指示精神,结合我县“全省争一流、全国争百强”发展战略,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信息化发展步伐,以信息化带动全县工业和农业快速发展,促进肥西县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肥西县信息化建设状况汇报如下:
一、肥西县信息化现状
肥西县共有14个乡镇、98个县直单位,2个管委会,295个行政村,居委会29个,社区10个,总计334个基层自治组织,总人口88.9万人。
(一)基础网络建设现状
我县县直各单位都配备了信息员,有的单位还设置了信息中心,人机比例近2/3。Adsl宽带上网覆盖全县,县主要单位和部分小区实现光纤宽带上网。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市电子政务内网节点已建成使用,文件信息传输速度大大加快,办公效率大大提高,省电子政务内网节点也建成开通。以安徽农网电子政务平台为基础的全县办公自动化系统已开通,全县电话普及率98%,电视普及率100%,有线广播普及率97%,形成信息全方位、立体式传播网络。
(二)电子政务建设状况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建设,2005年从乡镇抽调一名同志到县政府办公室主要负责信息化建设的日常工作,组建“肥西县信息中心”机构,隶属于肥西县政府办公室。负责全县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指导,建设和维护中国肥西网站,并开始筹建中国肥西网站,打造肥西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县长陈晓波对中国肥西网站建设提出了“肥西特色、全省一流”的建设目标,2005年12月6日中国肥西网站顺利开通,截止目前网站浏览人次已达288万,成为宣传推介肥西的重要窗口,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县长信箱为民办事200多件。通过努力,我县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得到了省市的高度重视和肯定,05年2月份的全省网站评比中名列前矛,省电子政务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和省经济信息中心给予了“栏目设置合理、页面精美、内容丰富”的高度评价,06年3月全省县级网站评比进入前五位。接待了芜湖县、金寨县信息中心的考察,同兄弟县进行了友好交流。以中国肥西网站为门户网站,14个乡镇中有8个已设立宣传网站,部门单位有35家设立网站,村级单位中三岗村率先建成安徽三岗网站,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协调高效发展。省市电子政务内网节点和安徽农网电子政务平台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县政府在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的同时,多渠道筹措资金,先后投入20余万元,建成了视频会议室和中心机房,购置了路由器、交换机、台式电脑、笔记本、数码像机,机柜等设备,县政府基本达到每人一台电脑。
(三)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情况
以信息员队伍为基础,进一步加强了电子政务资源数据库建设的信息内容的采集,配置专用电脑及硬盘对信息进行存储与加工,加大政务公开力度,通过肥西门户网站和单位网站对政务信息进行发布,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找准定位,高起点做好发展规划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定位十分重要,肥西信息化的建设应从网络信息服务抓起,遵循高起点、讲规范、勤服务的原则开展网络信息服务的各项工作,从而确保信息化建设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层面上,即把信息技术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围绕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肥西的这一现实情况,我们确定了“突破界限、展示肥西,传送信息、架设桥梁,激发热情、带动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着力提高信息的搜集、传递、接受水平,着手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肥西县信息产业建设规划方案》。其规划目标:一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的步伐;二是建立网络信息服务业,带动产业的发展 ;三是适应时代要求,建设电子政务,提高办公效率;四是集约经营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五是建立窗口工程,走出肥西,走向世界。
三、着眼带动,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作用
(一)信息化带动了农业产业化。
在省农网中心的指导下,各乡镇成立农网信息站,通过全方位、高覆盖的农业信息平台-安徽农网以及中国肥西网站农业经济频道,提供价格行情、高新技术、供求信息等服务,推广了一批农业新技术,引进了一批农业新项目,发展了一批绿色特色新产业,培育了一批创业新农民,有效地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
(二)信息化带动了工业化发展。信息技术利用遍及我县工业领域。一是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二是运用信息技术培育新的工业“增长点”。通过国际互联网信息平台,在实施工业化的过程中我县着力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指导企业加快实现制造业传统产品设计、生产控制的信息化、数字化,使用这些技术成倍提高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二是指导企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开展企业宣传和营销活动,加快推行电子商务。三是指导企业管理信息化,引入信息化技术,加快建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绝大多数企业摆脱了传统的手工绘图设计、手工制造模具与样品的落后方式,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和内部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据对这些示范企业调查统计,30%的企业已建立了内部局域网,94 %的企业全部或部分应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有40 %的企业部分实现了电子商务系统,通过导入计算机辅助设计、集成制造,提高劳动率30%—50%,缩短生产周期20%—40%,减少资金使用量11%—30%,通过电子商务实现近亿元的交易额。;
四、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几年来,在各行业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县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沿海县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信息化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信息化建设人员不足。由于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工作任务量十分巨大,目前大部分单位只配备一名兼职信息员负责信息的采集、传递、储存、利用、发布和系统维护,远远满足不了工作的实际需要,成为我县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瓶颈制约。县信息中心担负着对全县信息化发展的规划指导,政府网站的安全维护和建设、省市县电子政务平台的运行等多项职责,仅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
建议:应尽快完善县信息中心的工作机制和人员配置,抽调能吃苦、工作经验丰富、政治观念强、有一定的电脑和文字水平的人员充实到信息化队伍中去。
2、县电子政务平台是安徽农网的政务平台,不能和市电子政务平台形成一个统一系统。
建议:请市信息中心对市电子政务平台系统进行单位扩展,延伸到我县各单位,使我县电子政务平台成为市电子政务平台的一个子系统,根据我县实际,我县电子政务平台目前可在外网运行,及节约资金又十分方便易用。
3、公务员的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各部门信息技术力量严重缺乏,一些常见的和简单的软硬件故障不能解决。
建议:应加大对公务员信息化的培训工作。
4、各部门参与电子政务建设力度较低。
建议:根据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公务员信息化意识的培养,重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加大电子政务建设宣传的力度,使各部门明确电子政务是一项在新时期实现高效、廉洁、公正、透明、便捷、全面的政府办公和管理机制,是一项树立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和服务型的政府新形象工程,是政府适应当今信息时代,实现政府职能重大转变的一项举措,明确电子政务建设的必要性,从而重视和参与建设工作。
第三篇: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枣阳市农业局)
农村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收集、开发、利用农业信息资源,围绕农民生产经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广泛应用的信息技术。包括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农村市场流通信息化、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化、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以及农民生活消费信息化等方面,其对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农户获取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促进科技进步,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
1、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目前,我市农业信息化发展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亟需将信息化转化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
2、农业信息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有力手段
我市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阶段,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有效促进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建设的紧密结合,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手段的转变,全面提升农业生产和综合管理水平。
3、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农业应对国际市场的必然选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化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因此,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强化对农业生产经营的全程信息指导服务,组织引导农民了解市场信息,掌握科技发展趋向和
市场动态,提高信息农业的竞争能力,是应对与世界接轨带来的挑战的迫切需要和有效手段。
二、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信息化标准体系和统一的规划管理
我市在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但在政策的宏观指导和整体发展规划管理方面还相对滞后,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性指导及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仍然很低。科技、农业、水利、气象及企事业单位因受体制的影响,各自都设有独立的信息网络系统和网络模块构架,相互之间很难实现有效的协调和资源共享,造成了低重复性建设,既浪费了资源,又影响了统一整体布局。二是从网站建设规模情况来看,在全国百强农业网站中,政府网站35家,行业网站32 家,二者占67%,是农业网站的主导力量,并且多数集中在城市,而最贴近农村、最了解农民的基层网站,特别是乡村一级网站所占比例还不到 4%,使农业最新科技成果、市场动态及相关信息无法尽快在农村广大基层传播。三是在乡镇基层基本上没有明确的信息化发展规划,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指标。多数乡镇政府基本没有设立独立的信息机构和稳定的专职人员,往往靠单位领导安排人员兼管或临时负责。
2、信息服务针对性不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待完善 由于缺乏市场机制的引导和调节,导致农业信息产品供求的错位。一是不能准确掌握农民的信息需求,信息服务的针对性不强,农民在生产经营活动 中遇到的困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和帮助。二是基层农村信息采集标准化程度低,指标体系不健全,缺乏科技及市场原创信 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采集方法不够科学,对信息采集渠道缺乏合理的整合和规范。
3、农民文化素质和信息意识淡薄,制约信息化发展
一方面,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影响了信息化的发展。据调查,我市经济较发达地区 40 岁以下农村务农或打工的农民具初中学历的达到 60%,具有高中学历的不到 20%,具有大中专学历的寥寥无几;而在经济不太发达地区,学历层次更低。加之对农民缺乏获取信息和 甄别信息能力的 培训,使农民失去了应用网络的兴趣。另一方面,由于受环境和生产条件的影响,农民信息意识淡薄,缺乏对信息的敏感和应用能力,致使信息服务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
4、农业生产模式的影响和信息网络人才缺乏
一是受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影响,生产规模小,市场化率低,效益不高,难以形成正常的信息需求,限制了农业信息化发展。二是由于对农村信息人才重视不够,缺乏稳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加上农村信息人员工作条件落后,培训机制不完善,导致农业信息人才缺乏和信息人才队伍不稳定,也是影响农村信息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加快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1、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 政府作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领导者和推动者,应尽快制订相关优惠政策,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财政支持与政策保障力度,将农村信息化建设资 金列入地方财政预算。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及社会组织参与对农业信息技术推广应用领域的投入,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确保农业信息化建设顺利持续发展。同时,接合农业信息化建设及农村特点,研究制订农业信息系统建设的软硬件技术标准、数据标准、信息采集和加工标准,逐步建立起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
2、加强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升服务水平
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应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应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生产、息服务能力为重点。一是注重研究不同主体的信息需求。随息服务能力为重点。一是注重研究不同主体的信息需求。随不同主体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对信息内容进行分析提炼、扩不同主体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对信息内容进行分析提炼、扩强信息资源采集与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和基础,要在现有基础上深度挖掘信息资源,强化情报信息研究,优化信息采集手段。进一步拓宽采集渠道,科学布点、合理扩点、丰富信息来源,把信息采集的触角延伸到农民生产生活、农业经营管理、农村建设发展等各个领域。三是加快农村基层信息平台和农业数据库建设。根据农业科研、生产和营销需求,重点建设和完善农业基础数据库。加快开发农村经济分析、预测预警、农业专家智能咨询系统及操作简便快捷的信息检索和信息发布系统。
3、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增强农民信息意识
在建立农业信息化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农民信息 技术培训机制,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着重培养农民的现代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和信息意识,从根本上实现由传统农民向信息农民的转型。同时,要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教育,抓好典型示范。通过实际范例让农民感受到信息化的好处,让农民认识到网络与他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不断激发农民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需求。并通过网络信息和市场引导,增强农民的信息意识,整体提高农民分
析信息、判断信息、使用信息和反馈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不仅能享受农业信息所带来的利益,还要成为农业信息的提供者。
4、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信息人才队伍建设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和扩大农户对信息的需求。因此,只有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不断扩大农民对信息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信息化发展,提高农业信息人才队伍素质,切实加强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以政府为主导,由科研院所、农村基层科技推广组织和大学生村官为主体的信息服务 队伍。同时要重点在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种养大户、农业示范园区中发展信息推广人员,使他们不仅成为信息的使用者、受益者,而且成为信息服务 的传播者。
综上所述,农业信息建设应尽快实现以下目标 :一是抓工程,促使进村入户的农村信息网络服务覆盖面有根本提高。二是抓标准,促使农业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服务标准的统一规范程度有根本提高。三是抓资源,促使面向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信息资源整 合和开发利用成效有根本提高。四是抓应用,促使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对建设 现代农业的贡献率有根本提高。五是抓队伍,促使农业信息人员管理和服务水平有根本提高。力争用 3-5 年的时间建设一批先进适用、高效规范、贴近农民生产、生活的农村科技、市场、文化服务网络平台、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点和农村基层高素质信息员队伍。
第四篇: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逐步形成,农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新阶段对农业信息化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信息为农业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提供服务。对此,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实施了“农网信息入乡”工程、农村信息“村村通”工程,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政策,并成立了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发挥农业信息咨询、科技培训、招商引资、产品展示等功能,成为新阶段为农服务的重要窗口。
一、基本情况一是领导高度重视。为切实加强对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区成立了由分管区长为组长的农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在农委,确定专人负责农业信息化工作。二是加大硬件投入。自____年省委、省政府号召实施“农网信息入乡工程”以来,我区逐年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几年来,区乡两级累计投入___多万元,由原来的电话线拨号上网,发展到现在宽带上网。目前,区委大楼各单位和各乡镇都可以用光纤上网,大大提高信息量和信息传送速度。____年初,我区在全省率先实施数字光纤村村通工程,截至上半年,连接全区各乡镇的广电数字光纤体系基本建成,该系统可以实现计算机宽带联网、可视电话会议功能,还可以传输___套数字电视和__套模拟电视信号。目前,该光纤网络在__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已实现畅通,村级试点在**镇**自然村和***自然村已实现户户通光纤。三是积极维护更新**区农业信息网。自**区农业信息网在某省农业信息网服务器上开通以来,区农委指定专人,负责维护和更新网站,并培训农口各局办人员操作网站管理后台,及时发布各类农业信息、技术服务信息以及农产品供求信息等,使**区农业信息网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据统计,农业信息网改版以来,**区农业信息网共发布新闻、各种技术材料、图片等____余条,其中不少有价值的信息被**农业信息网和中国农业信息网采用;在全国“一站通”发布供求信息___多次,为农民和全区的种养大户提供快速可靠的市场信息服务。四是积极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网。目前,全区_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都已上网,利用网络获取市场及相关农产品信息,其中**面粉有限公司和**肉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已经正式运行。
二、存在问题一是对农业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够到位。据调查,乡镇基层部分人认为,所谓的信息化就是电脑打字、计算机上网、在互联网浏览信息,没有认识到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多样性,形成了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单一化的片面认识,不利于信息的有效传递;对网络功能,也普遍只停留在利用网络进行收发信息,还没有达到利用网络信息改善经营和开拓市场的程度;有些人对网络的作用和效果有怀疑,认为网络作用不大,效果不明显。绝大多数农户还没意识到网络信息化的作用,认为有无网络信息都一个样,甚至连互联网是什么都不知道。二是业务人员技术水平制约着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专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与其他信息行业有着明显的不同,它需要的是既懂农业又要会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懂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我区区、乡两级农业部门懂计算机的技术人员也有一些,但既懂农业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却很少,适应不了新时期农业信息化工作的发展需要。因此,业务人员技术素质的低下阻碍了农业信息化建设。三是总体投入不足,信息化基础工作水平偏低。虽然我区各乡镇都有了光纤,也都能联网上网,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投入严重不足,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薄弱。在当前普遍重视信息化建设的氛围里,我区不少地方虽然重视信息化建设,但在投入上更注重的是硬件投入,缺乏对人员培训、软硬件设备更新,技术升级等后续投入,这些都直接影响农业信息化服务日常运作,最终导致信息化工作水平偏低。
第五篇:农业信息化建设大事记
农业信息化建设大事记
2004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提出,“鼓励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和流通方式。改造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经纪人代理、农产品拍卖、网上交易等方式,增强交易功能。”
2005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提出,“搞好‘沃土工程’建设,增加投入,加大土壤肥力调查和监测工作力度,尽快建立全国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和预警系统,为农民科学种田提供指导和服务。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发展保护性耕作。”
2006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重点抓好‘金农’工程和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2007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提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要用信息技术装备农业,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动农业信息数据收集整理规范化、标准化;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深入实施‘金农’工程,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信息网络互联中心;加快建设一批标准统一、实用性强的公用农业数据库;加强农村一体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启动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积极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的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农业生产中积极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2008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提出,“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按照求实效、重服务、广覆盖、多模式的要求,整合资源,共建平台,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推进‘金农’、‘三电合一’、农村信息化示范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等工程建设,积极探索信息服务进村入户的途径和办法。在全国推广资费优惠的农业公益性服务电话。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为农民和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
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不断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化,推进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发展,重点开发信息采集、精准作业和管理信息、农村远程数字化和可视化、气象预测预报和灾害预警等技术,要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完善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要推进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积极发挥信息化为农服务作用。”
2010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和相关生物产业,保障粮食和主要农产品安全,实现农产品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推进农业信息化、数字化、精准化,构建我国生态高值农业和生物产业体系,建成农业高值转化的产业体系,形成生态系统持续良性循环、景观优美、功能多样、城乡一体的新型农业。要发展先进育种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产量和抗逆性,研发推广节约资源、减少面源污染、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提高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发展和提升软件产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加强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地理、人口、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构建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进物联网研发应用。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确保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