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
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
及其对策
对于中国众多中小民营企业来说,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从宏观方面说,信息化有利于民营企业融入全球经济,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跨越式发展;有利于加快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微观方面说,民营企业实现信息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高效有序的管理;有利于节约生产材料,降低库存和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缩短企业的服务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及时掌握客户需求,实现按订单生产;有利于加速资金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资金的快速重复有效利用;有利于加速信息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共享和利用。
一、民营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近年来,中国民营企业的信息化意识有了相当大的提高,许多民营企业已经应用局域网,有些行业应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企业已经超过30%,但局域网的应用主要停留在信息共享层面上,生产控制方面的应用很少;电子商务的应用也主要在于网上查询、网上发布信息,而在供应链集成、网上支付、分销渠道等方面的应用还不普遍。资料表明,目前真正实现信息化较高级应用的民营企业在中国民营企业中所占的比例还不足5%。也就是说,国内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特征是只有5%左右实施了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和SCM(供应链管理)方案,进入了信息化的高级阶段,而绝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仅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办公自动化及劳动人事管理阶段,其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障碍表现在:
1.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存在观念误区。中国相当大比例的民营中小企业都是以订单(销售)为生存基础的,有单子才能活命,没单子就倒闭,平均寿命也就三至五年。在生产规模未达到一定层次基础上,信息化手段往往无法显示出其在大量烦琐的生产过程中准确高效的优势。企业的拥有者、管理者认为客户、渠道才是企业生存的源泉,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即便是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民营中小企业,他们对信息化的认识方面仍然比较狭窄,认为信息化就是购置几台计算机硬件,运用一些基本的应用软件,用电脑打字、玩游戏、聊天、看新闻;认为网络联通后就等于实现了信息化。把信息化简单理解为“上网”,或者偶尔浏览一下网页也就完成了信息化的进程。
2.民营企业信息化存在资金短缺问题。首先,民营企业收款难,资金拖欠问题严重,自有资金周转较慢,有限的资金大多用在扩大生产、建设中。面对生存的压力、资金的短缺,让他们拿出精力和金钱来完成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其难度可想而知。其次,企业融资困难,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企业融资的交易成本高。银行内部缺少向民营企业贷款的激励机制,在提供贷款方面缺少积极性。而企业外部也缺乏风险投资、上市融资等筹集资金的渠道。因此,大多数民营企业大多将信息化放在第二步考虑。
3.民营企业信息化人才缺乏。中国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常常缺乏高水平的系统管理与网络管理人才,企业也常常面临人才外流问题的困扰。这主要是因为缺乏高效的人才引进、培养和保持机制。民营企业很难找到一批IT业的高级人才,专职的IT人员薪水又较高,且往往需要更大的空间学习、交流、应用,而民营企业由于对人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完善,绩效评估不合理,因此本身提供的环境往往留不住这些人才。据统计,民营中小企业员工的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信息化素质较国有企业、外企低。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每百名员工中,信息技术人员还不到一人。
4.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方面存在问题。民营中小企业由于所处的行业及历史背景各不相同,其运作模式虽有雷同,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需求是互异的,就需要“量身定制”,以工具化、成组的设计来实现不同的需求。但目前国内的一些IT方案提供商只是把自己的产品的优势和功能摆在企业面前,单纯地去推荐自己的产品,以产品卖出为目的,他们看重的只是自身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及同行业之间的竞争,而不是实实在在从企业利益的角度出发,真正帮助企业改进生产管理上的缺陷,使自己的产品能与企业的生产特点相符合起到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这也给企业信息化埋下了失败的伏笔。
5.民营企业信息化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完善。一方面,政府对民营企业信息化的支持和保障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缺乏完善的针对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与规范;缺乏鼓励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等;另一方面,整个针对企业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也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支付手段和配送体系滞后;缺乏为企业信息化服务的中介结构和高质量的咨询机构等。外部环境的制约使民营企业认为现在还不是投入信息化的最佳时机,限制了民营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二、解决民营企业信息化问题的相关对策
1.做好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整体规划。民营企业在规划信息系统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实用,避免追求华而不实。二是要可靠,一旦实现了信息化,那么企业的生产、管理都不可能再倒退到原有的模式上去。如果信息化系统不可靠,时不时的老出问题,那么对企业来说,将是无法承受的。三是易升级扩展,企业要发展,技术也在更新,对信息系统的要求是在变化的,因此在规划时,一定要做到既满足眼前的需要,又能兼顾将来的升级发展。最好是采用模块化的结构,各模块既可以独立运行,发挥一定的效益,又可以相互搭接,组成一个完整的企业信息化系统。四是要安全,必须确保信息的安全。信息安全是指在信息的生产、传输、处理、存储过程中,不被丢失、破坏、盗用和非法修改等。
2.按照信息化的要求对企业流程进行调整与重组。民营企业的业务流程隐蔽在企业的各个部门之中,企业自身难以了解各个流程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通过信息模型来分析和重组企业业务流程,从而发现流程中的瓶颈,进而优化之。对于由于流程引起的权利再分配问题,要在实施过程中加以妥善解决。对于企业业务流程的动态变化,系统设计时应尽量考虑采用模式与软件系统相分离的方式来实现。IT厂商能够根据企业自身需要开发出量体裁衣的内部企业应用软件,让企业决策者能够真正了解到信息化的作用,要拿出货真价实的解决方案让民营企业决策者们看到实际效果,才会引起他们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视。
3.民营企业信息化要量力而行,分阶段实施。民营企业由于在人才、资金、技术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企业在规划确定后,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实施。如果条件具备的企业,当然可以一次到位,但很多民营中小企业可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分阶段、一步步地落实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先选择一些占用资金少、技术含量不是特别高的模块实施。比如,可以先实现互联网的接入,在互联网上发布本企业的主页,宣传企业的形象,介绍自己的产品,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同时可通过互联网及时了解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关的外部信息,这对民营企业是很重要的。这在目前来说,都花费不了多少资金,技术上也不复杂,如果自己没有主页的制作和维护人才,也可以暂时委托别人来完成。采用成熟一个条件,就落实一步的方法,不断地创造条件,循序渐进,在不太长的时期内,实现规划确定的信息化建设目标。
4.加强民营企业信息化队伍建设。对民营企业而言,吸引人才、稳定人才,防止和抵御人才流失越来越成为企业信息化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首先,企业应广开门路,招贤纳士。如加强与高校结盟,为学生设立专项奖学金,吸引人才。其次,对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对有特殊贡献的关键人才,采用智力入股
或技术入股以增强持股的技术人才对企业的凝聚力,稳定人才。还要逐步在职工技术晋级、干部考核时将使用计算机与网络的基本技能放到考评内容中去。再次,加强对广大员工的IT技能培训。提倡个人自学为主,同时企业内部也进行一些简单实用、面向广大工人的计算机与网络培训,将广大员工的IT技能培训当做重要项目来建设。最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养学习型组织,激发起群众性的学习热情,大大刺激群众尤其是青年人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培养企业自己的信息化建设梯队。
5.完善民营企业信息化的良好外部环境。首先,应加强政策导向,健全信息化法律法规。政府应尽快颁布与完善相关的信息化法规和政策,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统一目标、相关技术标准与信息规范,不断增强政府政策的引导与扶持力度,使民营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要积极投入资金,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基础设施是民营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前提,目前中国网络基础设施很不完善,网络传输速度慢、费用高,资源垄断和体制性障碍弊端逐渐显现。政府应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引入竞争机制,消除垄断,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最后,应建立完善民营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机构。政府应不断强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管理咨询和人员培训,同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相关服务,将政策、法律、金融、战略咨询等都纳入信息服务体系的范围之内,为现代民营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信息资源保障。
第二篇: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其对策
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其对策
中共泰州市委党校叶帆
摘要:信息化建设无论是从宏观上还是微观上,对民营企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当前,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在信息化意识、规划、资金、人才、外部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加快推进民营企业的信息化,需要做好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整体规划;按照信息化的要求对企业流程进行调整与重组;量力而行,分阶段实施;以企业为中心提供产品和服务;加强民营企业信息化队伍建设;完善民营企业信息化的良好外部环境。关键词:民营企业、信息化、规划、资金、人才、外部环境
对于我国众多中小民营企业来说,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从宏观方面说,信息化有利于民营企业融入全球经济,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跨越式发展;有利于加快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微观方面说,民营企业实现信息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高效有序的管理;有利于节约生产材料,降低库存和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缩短企业的服务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及时掌握客户需求,实现按订单生产;有利于加速资金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资金的快速重复有效利用;有利于加速信息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共享和利用。
一、民营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的信息化意识有了相当大的提高,许多民营企业已经应用局域网,有些行业应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企业已经超过30%,但局域网的应用主要停留在信息共享层面上,生产控制方面的应用很少;电子商务的应用也主要在于网上查询、网上发布信息,而在供应链集成、网上支付、分销渠道等方面的应用还不普遍。资料表明,目前真正实现信息化较高级应用的民营企业在我国民营企业中所占的比例还不足5%。也就是说,国内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特征是只有5%左右实施了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和SCM(供应链管理)方案,进入了信息化的高级阶段,而绝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仅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办公自动化及劳动人事管理阶段,其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障碍表现在:
1、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存在观念误区
我国相当大比例的民营中小企业都是以订单(销售)为生存基础的,有单子才能活命,没单子就倒闭,平均寿命也就3-5年。在生产规模未达到一定层次基础上,信息化手段往往无法显示出其在大量繁琐的生产过程中准确高效的优势。企业的拥有者、管理者认为客户、渠道才是企业生存的源泉,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即便是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民营中小企业,他们对信息化的认识方面仍然比较狭窄,认为信息化就是购置几台计算机硬件,运用一些基本的应用软件,用电脑打字、玩游戏、聊天、看新闻;认为网络联通后就等于实现了信息化。把信息化简单理解为“上网”,或者偶尔浏览一下网页也就完成了信息化的进程。
2、民营企业信息化存在资金短缺问题
首先,民营企业收款难,资金拖欠问题严重,自有资金周转较慢,有限的资金大多用在扩大生产、建设中。面对生存的压力、资金的短缺,让他们拿出精力和金钱来完成企业的信作者简介:叶帆(1975—),男,江苏泰兴人,中共泰州市委党校教研二处副处长,讲师。从事经济学教研工作,研究方向为企业经济、网络经济。
[1]
息化建设其难度可想而知。其次,企业融资困难,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企业融资的交易成本高。银行内部缺少向民营企业贷款的激励机制,在提供贷款方面缺少积极性。而企业外部也缺乏风险投资、上市融资等筹集资金的渠道。因此,大多数民营企业大多将信息化放在第二步考虑。
3、民营企业信息化人才缺乏
我国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常常缺乏高水平的系统管理与网络管理人才,企业也常常面临人才外流问题的困扰。这主要是因为缺乏高效的人才引进、培养和保持机制。民营企业很难找到一批IT业的高级人才,专职的IT人员薪水又较高,且往往需要更大的空间学习、交流、应用,而民营企业由于对人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完善,绩效评估不合理,因此本身提供的环境往往留不住这些人才。据统计,民营中小企业员工的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信息化素质较国有企业、外企低。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每百名员工中,信息技术人员还不到1人。
4、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方面存在问题
民营中小企业由于所处的行业及历史背景各不相同,其运作模式虽有雷同,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需求是互异的,就需要“量身定制”,以工具化、成组的设计来实现不同的需求。但目前国内的一些IT方案提供商只是把自己的产品的优势和功能摆在企业面前,单纯地去推荐自己的产品,以产品卖出为目的,他们看重的只是自身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及同行业之间的竞争,而不是实实在在从企业利益的角度出发,真正帮助企业改进生产管理上的缺陷,使自己的产品能与企业的生产特点相符合,起到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这也给企业信息化埋下了失败的伏笔。
5、民营企业信息化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完善
一方面,政府对民营企业信息化的支持和保障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缺乏完善的针对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与规范;缺乏鼓励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等;另一方面,整个针对企业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也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支付手段和配送体系滞后;缺乏为企业信息化服务的中介结构和高质量的咨询机构等。外部环境的制约使民营企业认为现在还不是投入信息化的最佳时机,限制了民营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二、解决民营企业信息化问题的相关对策
1、做好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整体规划
民营企业在规划信息系统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实用,避免追求华而不实。二是要可靠,一旦实现了信息化,那么企业的生产、管理都不可能再倒退到原有的模式上去。如果信息化系统不可靠,时不时的老出问题,那么对企业来说,将是无法承受的。三是易升级扩展,企业要发展,技术也在更新,对信息系统的要求是在变化的,因此在规划时,一定要做到既满足眼前的需要,又能兼顾将来的升级发展。最好是采用模块化的结构,各模块既可以独立运行,发挥一定的效益,又可以相互搭接,组成一个完整的企业信息化系统。四是要安全,必须确保信息的安全。信息安全是指在信息的生产、传输、处理、存储过程中,不被丢失、破坏、盗用和非法修改等。
2、按照信息化的要求对企业流程进行调整与重组
民营企业的业务流程隐蔽在企业的各个部门之中,企业自身难以了解各个流程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通过信息模型来分析和重组企业业务流程,从而发现流程中的瓶颈,进而优化
之。对于由于流程引起的权利再分配问题,要在实施过程中加以妥善解决。对于企业业务流程的动态变化,系统设计时应尽量考虑采用模式与软件系统相分离的方式来实现。IT厂商能够根据企业自身需要开发出量体裁衣的内部企业应用软件,让企业决策者能够真正了解到信息化的作用,要拿出货真价实的解决方案让民营企业决策者们看到实际效果,才会引起他们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视。
3、民营企业信息化要量力而行,分阶段实施
民营企业由于在人才、资金、技术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企业在规划确定后,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实施。如果条件具备的企业,当然可以一次到位,但很多民营中小企业可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分阶段、一步步地落实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先选择一些占用资金少、技术含量不是特别高的模块实施。比如,可以先实现互联网的接入,在互联网上发布本企业的主页,宣传企业的形象,介绍自己的产品,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同时可通过互联网及时了解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关的外部信息,这对民营企业是很重要的。这在目前来说,都花费不了多少资金,技术上也不复杂,如果自己没有主页的制作和维护人才,也可以暂时委托别人来完成。采用成熟一个条件,就落实一步的方法,不断地创造条件,循序渐进,在不太长的时期内,实现规划确定的信息化建设目标。
4、加强民营企业信息化队伍建设
对民营企业而言,吸引人才、稳定人才,防止和抵御人才流失越来越成为企业信息化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首先,企业应广开门路,招贤纳士。如加强与高校结盟,为学生设立专项奖学金,吸引人才。其次,对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对有特殊贡献的关键人才,采用智力入股或技术入股以增强持股的技术人才对企业的凝聚力,稳定人才。还要逐步在职工技术晋级、干部考核时将使用计算机与网络的基本技能放到考评内容中去。再次,加强对广大员工的IT技能培训。提倡个人自学为主,同时企业内部也进行一些简单实用、面向广大工人的计算机与网络培训,将广大员工的IT技能培训当作重要项目来建设。最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养学习型组织,激发起群众性的学习热情,大大刺激群众尤其是青年人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培养企业自己的信息化建设梯队。
5、完善民营企业信息化的良好外部环境
首先,应加强政策导向,健全信息化法律法规。政府应尽快颁布与完善相关的信息化法规和政策,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统一目标、相关技术标准与信息规范,不断增强政府政策的引导与扶持力度,使民营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要积极投入资金,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基础设施是民营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前提,目前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很不完善,网络传输速度慢、费用高,资源垄断和体制性障碍弊端逐渐显现。政府应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引入竞争机制,消除垄断,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最后,应建立完善民营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机构。政府应不断强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管理咨询和人员培训,同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相关服务,将政策、法律、金融、战略咨询等都纳入信息服务体系的范围之内,为现代民营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信息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郑超.中小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经营与管理,2010(5).
[2]林文声.关于民营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探讨[J].科技和产业,2009(12). [2]
第三篇:西部民营企业人才建设问题
西部民营企业人才建设问题
西部由于许多条件不如东部地区,难以留住人才,西部民营企业更是没有国有企业在用人方面的吸引力。人才应成为西部地区发展民营企业的基础,没有一定的高层次人才以及一定的人才队伍规模,西部地区民营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为此,应采取重大措施,稳定西部地区现有人才,并积极引进东部地区的人才。根据目前西部地区的现实状况,西部地区民营企业应走培养引进两条路。要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人事管理制度和劳动者社会保障制度,给予民营企业职工在住房、医疗、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方面与国有企业职工相同的政策;给予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评定、各种奖励评定方面同国有企业相同的政策。同时可以通过对高层次人才实施补贴、对高级技术职务引入竞争、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进行奖励、创造优惠条件和环境吸引高校毕业生等措施来达到稳住现有人才,吸引外来人才的目的。
第四篇:浅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
浅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和利用企业内部或外部的,企业可能得到和利用的,并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各种信息,以便及时把握机会,做出决策,增进运行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水平和经济效益的过程。当前企业的竞争力主要表现为管理信息化水平低,必然导致企业竞争力低下,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信息化是推动中小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最具活力的力量,具有迫切地成长需要,企业信息化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推动中小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以下共性问题:
1.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技术的理解、信息化实施的方法,以及信息化能够为企业带来的价值认识还很肤浅。另外,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对于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往往无从把握,存在畏惧和排斥心理。
2.管理模式转型难度大。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积累了过多的“人治” 色彩,管理制度、考核体系、业务流程大多是老板说了算,难以立即形成科学的体系。而信息化的基础是管理的规范化,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要实现从“人治” 到“法治” 的转型难度较大。
3.信息化基础非常薄弱。很多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缺乏意识,没有专门的IT 部门甚至没有专门人员负责。即使有信息化的应用,也是部门各自为政,运行于不同平台,无法很好地集成,造成重复录入、数据不同步、数据无法共享等问题。
4.信息化建设缺乏规划。很多中小企业对信息化需求不很明确,往往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搞信息化,该怎么上,如何实施等,有些企业就算是做了规划,也只是一些IT 技术的罗列,难以真正结合企业实际。
5.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大多数中小企业还处于解决生存问题的阶段,因此对于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同时,对信息化也难以有持续性的投资。
6.缺乏信息化专业人才。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人员,大多是纯粹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往往停留在修电脑、检查网络等初级阶段,对于管理知识和企业的业务流程了解不多,难以胜任信息化的规划与实施的重任。虽然中小企业量大面广,但是对于信息化厂商而言,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属于“碎银子”,因此,信息化厂商对于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也并不真正重视,往往只是希望卖一些标准化的软件产品给企业。同时,面向中小企业开展信息化服务的专业机构也还不多。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主要包括:
1)中小企业信息化区域发展不平衡
2)中小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
3)厂商对用户需求缺乏了解
4)企业本身的问题
5)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府政策的扶持
四、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铺垫工作
三、企业信息化具体部署时的关键问题和对策
四、企业自身应采取的措施
第五篇:民营企业人力资源问题
企业内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上的问题:
一、由于企业位置相对偏远,员工的活动范围和空间相对封闭,员工在企业工作时间长之后存在思维固化、懒惰的情况,尤其在我们这种劳动密集型企业。如果企业在没有建立良好的竞争、淘汰机制(包括有效的薪酬机制和招聘渠道)必然导致员工普遍缺乏危机意识,再加上培训活动等相关措施跟不上,久而久之员工对于企业的一些新的管理举措、新的观念便会缺乏理解,导致很多合理的企业管理制度难以高效推行。
第二、执行难。基于以上原因形成的管理人员懒惰、执行力差,责任心降低,这种情况在民营企业中的管理人员,特别是职能部门(办公室、技术、财务)员工身上最容易发生。职能部门员工在事务工作不饱和的情况下,剩余时间往往被网络、娱乐所吞噬,责任心、目标感、执行力随之下降。办事效率低下、部门推诿扯皮现象随之发生,企业执行效率大打折扣。
第三、招人难。现在企业都存在招人难的情况。要么是因为生产环境差,一线工人难找;要么是因为企业待遇差(薪酬、工作环境)职能部门员工难找。如果企业再没有建立有效的招聘渠道,最常出现的情况就是老板怕员工噶伙辞职,从而“哄着”员工干活。
第四、育人难。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特别是生产一线工人年龄偏大,一般在50岁左右,学历较低。这种情况下工作内容的重复、单一和生活追求形成矛盾,如果一线工人前期没有严格的入职培训和中期的跟踪管理,一旦形成散漫的工作作风必然消耗管理人员相当大的管理精力,造成中层管理人员的碌碌无为。
第五、留人难。企业的人才梯队相对比较薄弱,特别是重要岗位,如研发、认证、标书等岗位,原来岗位上的人员在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后就离开公司,但没有合适的或相应的人员把工作顶起了,造成了企业人才的流失和浪费。这令人非常痛心和惋惜。所以合理的薪酬激励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是维持企业人才发展,形成公平、透明竞争环境的必经之路。
当初企业领导(老板)是依托一定的核心资源成立企业,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老板所掌握的管理知识开始捉襟见肘,不足以应对内部管理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
针对以上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种种困局,解决企业现有的管理难题,我认为应该按照以上思路开展工作:
一、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搭建
任何一个组织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都要依托于企业目标的确定,只有企业目标确定了,我们才能在短期或者长期目标的指导下组织人力资源的规划工作,说白了就是去解决:搭建什么样的部门,用什么样的人,用多少人,怎么招人(规划、岗位调查研究,招聘工作),怎么培训人(培训体系),怎么留人,怎么管理人(薪酬、绩效管理体系)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这其中薪酬体系、绩效考核体系以及车间管理是规范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首先要通过岗位调查研究与岗位价值评价,为企业构建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和薪酬体系提供依据,在绩效管理和车间管理(5S管理、质量管理体系、流程等内容)上确定好依据后则需要将重点放在这些理念、方法的宣导和贯彻上,应该说新的理念的实施是一场自上而下的企业变革,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最高层首先要坚决贯彻和执行,这样才能为绩效管理和车间管理的有效推行提供保障。
二、多渠道招聘、解决用工难题
开发、维护若干稳定、可靠的人力资源输送渠道是任何一个企业人力资源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之一,做好人才招聘工作在民营企业尤为重要。因为民营企业在人才吸引上本身就存在硬件上的先天不足,所以首先要做好吃、住、行这几个方面的工作,在此基础上通过劳务输出、熟人或老员工介绍等方式,建立稳定的用工来源,保证一线员工的充足供应,一线员工的充足供应是企业稳定生产的前提。
三、分层次激励、选拔,解决留人难题
对于财务、标书室、研发等职能部门的人员选拔、激励要把握两个原则,一个是顶用、二是够用,顶用即对于企业核心的业务比方说生产、研发工艺方面要舍得用薪酬(通过科学的岗位价值评价体系体现核心人才的价值或建立薪酬特区的方式)或提供较好的生活环境等因素留人;够用即对于财务、行政人事等职能部门员工把握够用的原则,依据企业实际情况,在招聘时可以将考察的重点放在这些人员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等素质方面,而把能力要求放在其次考察。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保证核心人才的留用又能保证职能部门员工的招聘准确性和合理的流动性。
四、分阶段培训、教育,解决员工执行力问题
最后是员工的培训、教育工作,应该说民营企业,员工培训、教育是企业效益和内部管理提升的不二法门,因为他能治本,所以也是花费精力最多、见效最慢的工作,首先是后勤人员的职业化培训,然后是核心岗位的技能培训,一线工人的操作安全培训。民营企业的培训最好是和员工娱乐相结合,让员工在相对轻松环境中掌握培训内容,这样可能培训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