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如何在现代农业中发挥作用调研提纲(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2 19:16: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如何在现代农业中发挥作用调研提纲(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如何在现代农业中发挥作用调研提纲(范文模版)》。

第一篇: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如何在现代农业中发挥作用调研提纲(范文模版)

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如何在现代农业中发挥作用调研提纲

一、我市当前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1、基本情况

农技推广机构种类,其中县级设有哪些机构,乡镇设立哪些服务机构。农技推广机构数量,其中县级个数,乡级个数。

核定农技推广人员编制数,其中县级实有在岗人员人数,乡镇级实有在岗人员人数。

农技人员年龄结构,其中县级35岁以下人数及占比,36岁至49岁人数及占比,50岁以上的人数及占比。乡镇级35岁以下人数及占比,36岁至49岁人数及占比,50岁以上的人数及占比。

农技人员技术构成,其中县级正高级职称人数,副高职称人数,中级职称人数,初级职称人数。乡镇级正高级职称人数,副高职称人数,中级职称人数,初级职称人数。

技术人员学历构成,其中县级大学及以上人数,大专人数,中专人数,高中及以下人数。乡镇级大学及以上人数,大专人数,中专人数,高中及以下人数。

2、管理现状

综合性机构(即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站),不再下设专业站,农技、农经、畜牧、林技等进行综合统一管理,分线工作)个数。其中县级个数,乡镇级个数。

综合部门管理(即在乡镇设农办,下设农技、农经、农机等专业站,实行二级管理)个数。其中县级个数,乡镇级个数。

区域站和综合性机构相结合的(即按区域分专业设立推广机构)个数。其中县级个数,乡镇级个数。

3、农业科技发展现状

“三位一体”建设以来组织实施国家、省、市农业科研、转化、创新和星火等项目项数,其中成果获得省、市科技奖个数,累计争取国家、省、县科技

项目经费数量。

“三位一体”建设以来组建农业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研发中心数量,其中已认定为省级农业科技企业数量、市级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县级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数量。

二、各地在全面完成“三位一体”建设中解决的主要问题、出台的扶持政策

1、成立责任农技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全面部署责任农技推广制度,明确责任农技员名单、联系农户名单、工作职责、保障机制、考核奖惩办法等内容,实行信息定期报送制度情况。

2、已聘粮油、蔬菜、水果、茶叶、蚕桑、食用菌、中药材、畜禽养殖、兽医、植保、植检、土肥、种子、农机、农村能源等专业农业技术首席专家人数。

3、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全面实施水稻产量提升工程。十一五以来组织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竞赛、千村示范活动和水稻强化栽培竞赛,扩大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应用的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政府投入专项资金数量。

4、开展农技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十一五以来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知识更新培训、不定期举办农业技术研讨班和报告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给广大农技人员和种植户传授技艺等班数、参加人数、邀请专家人数,投入培训专项经费数量。

5、编撰出版农业技术书籍数量和投入经费数量。

6、出台优惠政策情况。

7、农业科技信息平台建设情况,提供服务情况。

8、农技人员联基地联户制度、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壮大,培育民营科技机构等情况。

三、当前还继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技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不合理

农技人员年龄老化状况,专业结构不协调,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情况。

2、管理体制,职能职责模糊

条条管理与技术推广的矛盾,农技人员业务工作时间得不到保证情况。

3、推广经费不足,保障机制不完善

投入设施建设、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的经费数量。

4、缺乏科学的农业科技成果评价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农技人员外部评价与内部考核制度情况,县级对乡镇考核中涉及农业科技推广的项目内容。

四、进一步加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基层农业公共服

务中心建设、更好地发挥其服务功能的举措和建议

金华市区乡镇农技、农机、畜牧兽医、农经等农技人员基本情况调查表

第二篇:关于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提纲汇报

##市关于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建议

##市劳动就业管理局

2013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就业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局坚持贯彻落实十八大就业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全市经济中心工作,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主线,以开展“十百千亮点工程”、“一网五点建设”、“基层平台建设”和“千名干部下镇村、助推城乡一体化”活动为着力点,稳步推进常规工作,努力突破重点工作,创新开展特色工作,为推进平安幸福##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全面了解我市群众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的情况及工作开展情况,我局于近日组织相关人员队伍,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为契机,在全市范围内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座谈等模式就就业相关情况开展调研。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市按照“基本、平等、普遍、均衡”的要求,建立健全多层次、全覆盖、配置公平、发展均衡、城乡共享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努力缩小城乡之间、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㈠“一网五点”工程成效明显。以“整合资源、归口管理、信息共享”为总体要求,全面推进就业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完善农村劳动力资源、工业园区企业用工、失业动态、高校毕业生未就业实名监测以及人力资源供求信息监测五项监测业务应用系统,得到了宜春市就业局多次肯定,《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和《中国劳动保障报》宣传了我市“一网五点”工程和高校毕业生见习工作。

㈡基层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加大基层平台建设经费投入,实现基层劳动保障平台有地方办事、有人办事、有经费办事、好事办实、实事办好。进一步优化了基层人保工作队伍,聘用了45名基层劳动保障所专职工作人员,规范保障所工作流程、工作制度。

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医药保健品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有力推进。一是整合张家山无公害蔬菜基地资源,成立了##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并积极协调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鼓励大学生入基地创业,今年安排12万元就业专项资金补贴基地创业大学生水电费、房租和见习补贴;二是发挥产业优势,规划建设医药保健品科技示范基地。

二、影响和制约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因素和原因分析 尽管樟树市在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当前,全市公共服务体系主要还存在以下不可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㈠企业招工难、留人难现象依然存在。在调查走访过程中发现,大多数企业普遍反映招工难、留人难。

1、技术工种招工难、留工难。80%的企业反映技术工种“招人难、留人更难”,相对而言一线普工流失率不高。如江西起重机械总厂负责人介绍,在招聘会现场难以招聘到技术工人,加上利润空间狭小,不能完全满足待遇提高的要求,导致企业技术骨干流失严重。

2、季节性招工难、留工难。一是春节、农忙等时节企业员工流动性大;二是企业岁末年初由于调整产业规模,生产线增加,用工需求大;三是部分企业季节性用工。如江西康怡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旺淡季季节性明显的企业,由于订单原因,员工淡季收入降低,员工流失严重。

3、市郊等交通不便的企业招工难、留工难。市郊企业,由于交通不便,相关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企业招工;劳动者由于上下班交通、住宿不便等问题,放弃到市郊企业就业。如在盐化基地、城北工业园,离市区较远,公交不能定点定时,尤其是偏远地方的员工回家不方便,导致员工放弃就业。

㈡基层平台建设依然薄弱。我局为提高乡镇、街道劳保所的办事效率,积极为各劳保所配备按照专职人员不少于2人,但是在调查中依然发现部分问题。一是管理体制不尽顺畅。基层事务的庞杂和平台机构的附属性,人社局缺乏对基层平台工作统筹调配的权限,基层平台工作人员专职不专责、工作效率低的现象较为普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工作人员工作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加之个别乡镇对劳动保障工作重视不够,对劳动保障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能及时帮助协调处理和解决,致使工作难开展、任务难完成、制度难落实。二是工作力量严重不足。基层平台承担着就业创业、劳动社保等方方面面的工作,直接与千家万户、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打交道,特别是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启动以后,工作任务更加繁重。三是经费水平和人员稳定性较低。工作人员待遇主要依靠公益性岗位补贴予以支付,同时缺乏晋升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平台工作人员的稳定性。

㈢全民创业氛围不够浓厚。创业氛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发达程度,据我市调查中发现,我市创业氛围还不够浓厚。一是全民创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程度低。二是小额贷款担保资金总量不足,基地基础设施与广大创业者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

三、樟树市关于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建议

㈠招工难、就业难方面:一是发挥“一网五点”作用,摸清全市劳动力资源和企业用工缺工的详细情况,对全市人力资源进行动态管理。二是举办全市大型企业人才招聘会、每月定期招聘会、企业专场招聘会,开展“柜台招聘”、“乡镇专场招聘”等就业援助活动,把招聘触角延伸到基层,同时,积极通过充分挖掘企业用工岗位,与市内留有劳动力充分对接,引导市内现有劳动力到我市企业就业。三是组织市内现有劳动力到缺工企业车间现场观看,促进企业和劳动者的有效对接。四是鼓励企业自主招聘。通过在各村组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开展“点对点”招聘。此外,企业内确立“老带新”模式,对老员工介绍新员工入职奖励等。

㈡基层平台建设方面:一是提升人社局缺乏对基层平台工作统筹调配的权限。由于基层平台的双重管理现状,职责不分、权限不明,成为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工作发展的瓶颈。建议借鉴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国土资源所等其他垂直管理单位的成功经验,恢复镇(街道)、社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站),将其纳入各级人社部门垂直管理,并将社区工作人员实行专职配备,使基层平台真正做到专人专责。二是积极开展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强化人员培训,采取在职培训、上派锻炼、轮岗培训等灵活多样、因需施教的培训方法,提升基层队伍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强化基层劳动保障所队伍建设;三是保障基层劳动保障所办公经费,适当提高基层平台工作人员待遇,建立人员工资与社平工资联动调整机制,参照当地同等人员情况,提供各项福利。

㈢全民创业氛围方面。一是坚持分类指导,鼓励支持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复原专业军人和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实现自主创业,鼓励支持城乡居民发展家庭作坊式的小规模生产加工,带动千家万户自主创业。二是提高创业园区和孵化基地的建设水平,发挥各级全民创业担保机构主渠道作用,健全贷款担保基金正常增长机制。三是健全培训体系,高标准建设技能培训基地,实施创业者人才提升计划等措施,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导、行业配合的职业培训新格局,从而提升创业氛围。

第三篇:关于全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爱文库】核心用户上传

关于全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促进我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再上新水平、开创新局面,根据市政协工作安排,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组成调研组,在主席、分管主席的带领下,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形式,就全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经验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文化主管部门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积极作为,我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各级领导对基层文化建设更加重视。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2017〕21号)下发后,市委、市政府立即召开全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作了专题部署,先后把“加强基层文化服务和建设”、“文化惠民项目进镇村社区”等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滨海文化名城的实施意见》、《关于在全市开展“文化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日照市“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日照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等重要文件,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构建“15-20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等工作摆在文化建设的突出位置,重点推进。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年为我市的“文化建设年”,将深化实施“千百重点文化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纳入全市绩效考核内容。

(二)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成果丰硕。一是加快构建“15-20分钟公共文化圈”与实施“千百重点文化工程”顺利对接。加快构建“15-20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是省委、市委提出的一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要求。我市结合实际,创新措施,与自2010年起实施的“千百重点文化工程”(提升1000个

朝阳【wlsh0908】整理

村居文化大院,培育1000名文艺骨干,推出500场广场文艺演出,演出500场地方小戏,打造100个有较高水平的庄户剧团、社区文艺表演队)顺利对接,大大加快了构建“15-20分钟公共文化圈”的进度。目前,全市共培训文艺骨干5000余人次,举办文艺演出4000余场,完善提升基层文化设施1500余处,招募文化义工400余人,发展庄户剧团300余个;“15-20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覆盖率达到35%。二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已完成投资300余万元,市及各区县都建成了“共享工程”支中心,超过95%的镇村建成了“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了先进文化发展成果。三是农家书屋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自2008年以来,市财政累计投入250万元,国家和省奖励686万元,开展了图书捐赠、系列“爱心书屋”捐建活动。目前,全市已建成农家书屋1190家,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四是公益电影放映常态化。自2007年开始实施该工程以来,市、区县财政落实配套资金,文化部门具体组织实施,解决了群众看电影难的问题。特别是2010年以来,全市公开招募电影放映人员,全面推行数字放映,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实现了每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五是广播电视由“村村通”迈向“户户通”。广电覆盖率、电视无线发射覆盖率均达到100%,有线电视村村通率达到99.9%,其中20户以上的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率达到100%,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

(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逐步完善。按照国家、省2010年底前所有乡镇建成综合文化站的要求,到2009年底,全市54 个乡镇均建成一定规模的综合文化站,提前一年完成了建设任务。目前,部分乡镇正在对文化站进行改建提升,社区、村居文化阵地建设也在积极推进。全市已建成91个城市社区文化中心和273个农村社区文化中心,有340多个村居正在新建文化大院,170多个村居正在完善文化大院,预计到今年年底将有90%的村居建成文化大院,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正逐步完善。

(四)基层公共文艺表演团队日趋活跃。近年来,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及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面向基层积极开展培训、辅导活动,举办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业务培训班、社区文艺辅

导培训班,每年培训各类骨干人员1000余人次。市文广新局推出了“阳光”系列培训、“走进社区、贴近百姓”百场公益培训等服务项目,新增了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农民工以及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个性化服务。莒县拨付2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庄户剧团开展“送戏进村”,按演出场次给予补贴,每年演出100余场次。东港区30多位吕剧爱好者自发组建了阳光吕剧团,没用政府投入一分钱,排演了《李二嫂改嫁》、《姊妹易嫁》、《龙凤面》等剧目,还承担了大量的公益演出任务,深受社会各界好评。目前,全市已有400余支庄户剧团、文艺表演队伍活跃在广大农村、社区,成为繁荣基层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

(五)基层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亮点频现。一是精品大剧连夺大奖。新编历史吕剧《毋忘在莒》赴省、晋京演出,荣获中国戏剧文学奖全国优秀剧目调演全部奖项、山东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奖等多项大奖,目前已在市内公演50余场,经过完善提升的《毋忘在莒》4月举行了首演,并将在旅游旺季对外公演。大型旅游歌舞《日出先照》,融日照历史文化、滨海文化、民俗风情和现代发展元素于一体,填补了日照无大型旅游歌舞演出的空白,荣获2011全市机关工作创新奖、山东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奖,目前已演出70余场。《秧歌》、《黄河子孙》等一批优秀音乐作品连获国家、文化部和省级大奖。音乐《舞动蔚蓝》和舞蹈《街区黑客》在全省大赛中脱颖而出,将代表我省参加全国的比赛。二是节赛活动丰富多彩。每年的春节、元宵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以及重要纪念日,我市都组织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系列文化活动,“港城之夏”广场文艺展演、合唱艺术节、舞台艺术大赛、“欢乐乡村”等已经成为我市有广泛影响的文化活动品牌。各区县也都立足实际,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三是展演巡演好戏连台。近年来,我市坚持每年“培育百个庄户剧团”、“巡演千场地方小戏”。莒县开展送戏下乡,已演出1000余场。东港区阳光吕剧团、岚山区碑廓镇老年艺术团、五莲县茂腔剧团每年都演出50余场次。今年我市又推出了沿海

文化线旅游旺季文艺展演、“梦想大舞台”文艺下基层、“走进社区、贴近百姓”百场公益培训等公益文化活动。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各级对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认识仍有偏差。近年来,各级对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仍然不同程度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文化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有的满足于扶持基本成型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项目,却不愿投资偏远落后乡村群众亟需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有的片面认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仅仅是文化部门的事,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热情不高等等。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的力度和深度。

二是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基层公共文化活动需要资金支持,但由于其公益性质,资金成为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在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尚未形成之际,政府有限的资金不能满足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从资金投放比例上看,即使经济条件较好的区县、乡镇和社区,对文化工作的投入也非常有限,远远达不到实际需求。

三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发展不够均衡。从设施建设空间分布上看,基础好的区县,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上级规定标准;有的区县至今没有“两馆”(文化馆、图书馆),或者设施不达标;大部分乡镇(街道)的文化设施集中在驻地,建筑面积远未达标。城区多数居委会缺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基层文化设施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没有较好的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功能。

四是制约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体制性矛盾仍然存在。市群众艺术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的人员编制基本上还是县级市的编制数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文化改革发展的要求。乡镇机构改革后,各乡镇虽然都有文化站编制,配备了站长或工作人员,但这些人员大多身兼数职,平时大部分时间被抽调到其他岗位从事专业之外的工作,真正用在文化工作上的精力很少,专人不专职现

象较为普遍。基层文化工作队伍普遍业务技能不够高,缺乏应有的专业水平和管理经验,村、社区文化专业人才更为缺乏。

三、几点建议

(一)强化文化建设绩效考核机制,狠抓工作落实。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把文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亲自抓,明确提出“抓文化就是抓民生”,将文化建设作为一个独立的目标体系,纳入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坐标中,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以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共同提高来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建议市里适当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区县绩效考核中的权重。

(二)加大落实财政补助政策力度,确保经费投入。“文化惠民项目进镇村社区”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012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市和区县财政要确保补助经费足额拨付到位。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在现有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补助的基础上,设立镇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专项经费,分别列入市、区县、乡镇的财政预算。

(三)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提升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和村居文化大院的设施条件,在规划布局上,要充分考虑其便民性和均衡性。建议学习济宁、德州两市的经验,建立日照市网络图书馆,覆盖全市,成为市民身边的24小时图书馆。进一步完善资源共享工程,充分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社区教育等现有平台,发挥其在文化惠民中的作用。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管理,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

(四)整合人力资源,加强队伍建设。新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成后,必须配备相应管理服务人员才能保证设施服务作用充分发挥。建议人事编制部门按照艺术馆、文化馆、图书馆等评估定级标准,为公益性文化单位配备必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岗位。通过人员整合、招募文化义工等措施,实现乡镇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村居文化大院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及时到位。研究制定新措施,调动专业人才创作积极性,激发创作热情,既要多出精品,又要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加强民间、民俗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传承,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五)健全文化投融资体系,鼓励社会办文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政府主导的同时离不开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要充分调动广大民间文艺人才的积极性,大力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引导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激发全民关注文化,参与文化传承和文化创造的热情;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尤其是广大民营企业投资、捐助公益文化设施,加强对民办文化机构和团体的支持力度,打破体制界限,对民办文化机构在资金扶持、队伍培训、行业评估等各方面予以政策上的倾斜,努力形成多元互补、广泛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格局。各级政府可采取以奖代补等模式,按照其规模、开展文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给予适当的奖励补助。

第四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大学生调研报告

题目: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调研区域彭水县岩东乡屵山村

姓名めめめ

系别文化产业管理学院

专业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

指导教师めめめ

时间2012年8月2号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生处、院团委制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作者:めめめ

指导教师:めめめ

党的十六大明确了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特别提出“要加强政府对文化公益事业的力度,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先进文化理论研究服务体系、文艺精品创作服务体系、文化知识传授服务体系、文化传播服务体系、文化娱乐服务体系、文化传承服务体系、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等七个方面。先进文化理论研究服务体系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和引导性意义。

一、调查目的作为学习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专业的我,虽然即将是大二的学生了,但是我国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情况还不是很了解。因为我们学习此专业才一年的时间,而且还未正式步入社会,所以社会上的很多事情还不是很了解或许有些陌生。

为了了解我家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在暑假期间我对我的家乡彭水县岩东乡屵山村以抽样调查和亲身观察的方式展开了调查。

二、调查背景及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的经济水平逐渐提高了。人们的物质需求逐渐得到满足,开始追求精神文化上需求以陶冶情操丰富生活。

为了进一步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之所以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由此,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

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三、我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十一五”以来,各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不断加大,设施体系也逐步完善,公共文化产品日益丰富,服务方式和手段不断创新,呈现出蓬勃发展、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良好势头。

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受区域经济发展和服务范围的影响。彭水县岩东乡屵山村因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且离县城又比较远,导致整个乡的经济发展速度较满,大多数居民还生活在贫困线上,生活十分简单。因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建设情况也比较落后。下面是我从调查中整理出来的基本情况:

(一)文化娱乐活动情况

在调查中发现,由于本村居民的普遍文化程度都不是很高,多数都是小学和初中文凭。在加上离县城较远,受区域经济和服务范围的影响,大多数村民们对重庆市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内容都还是不很了解。可见而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了。

虽然我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不是甚好,但是村民们在收看新闻时,会经常看到新闻报到其他地区文化设施的建设情况和一些文化活动的举办。即使自己的家乡没有那么好,也对国家对文化设施的建设、文化活动的举办和文化资源、遗产的保护都非常的满意,对于文艺演出、公园广场文化活动、健身活动也非常感兴趣。

本村没有什么文化娱乐设施,在乡里面有一些简单的文化娱乐设施。县里面偶尔会派电影放映队送电影下乡,让村民们在晚上聚集到一起观看电影。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村里文化设施的建设不到位和缺少文化活动的举办,因此村民们很少甚至没有机会参与“唱读讲传”(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等文化活动。

(二)百姓之心声

近年来随着重庆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很多地方常常举办各种丰富的文化活动以及文化设施的建设,让人们享受到了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虽然村里少有举办文化活动,但是可以从其他地方参观到和从媒体看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各地区的发展状况也不是很均衡,部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也有待提高,让文化活动在未来的明天变得更加美好。

在物质生活逐渐得到满足的今天,村民们也逐渐的关注精神文化生活,希望村里多举办一些文化活动,利用闲余时间来丰富精神文化。认为本地区在公共文化的建设方面,应多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举办文化活动节目、加强文化设施和团队的建设、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建立农家书屋、多发展有本地特色的文化产品和组织送文化进社区等等。

同时村民们也希望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方面,应发挥多方面的作用。诸如政府的支持、居委会的带领作用、居民群众、民间组织和引进企业投资等社会力量。这样更能促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本村的又好、又快、平稳的发展健壮起来。

四、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共文化服务及设施明显滞后。

村里没有农家书屋,农家书屋都没有就不谈藏书了。缺乏广大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不能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没有文化站、文化中心等文化娱乐场所,更没有组织文化活动的文化工作人员。因此缺少文化活动的举办,文化服务产品的缺乏导致精神文化生活得不到满足,不能有效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二)宣传不到位

从调查情况中了解到,还有很多村民对于重庆推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相关内容都还不是很了解,有些甚至是完全不知道。这样会导致相关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和举办,也不利于村民们享受到文化活动中的乐趣和好处。

(三)受经济条件的限制

岩东乡屵山村地处山区交通的不便且距县城较远,经济条件较差,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不利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四)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的缺乏

村里没有文化站、文化中心、农家书屋等,也没有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这岂不是犹如一个厂子里没有领导人和技术人员吗?导致缺少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文化活动的举办,村里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自然就落后于其他地方了。由于村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这又导致了民间文化艺术人才和文化爱好传播者的缺乏。

五、关于我对本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几条建议

(一)加大对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村里几乎没有什么文化设施可言,只有加大对文化设施的建设,才能够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载体。实施“乡村阅读”工程,建设“农家书屋”,这有利于村民们及时总结先进的种植和养殖经验,促进村民们经验的交流和成果分享。同时村民们还可以利用农闲时间到农家书屋阅览书籍,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加村民们的财富收入,村里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也应该对村里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利用资源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产品。

(二)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宣传力度

村里多数人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相关内容都还不是很了解,甚至是不了解。这是不利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村里有效开展和举办的,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只有让百姓了解其相关内容,对其有意义的,才会引起百姓的观注度,才会积极的参与到其中来。

(三)加大经济的投入

村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文化活动的举办经费不足,应加大经济的投入,如果是没有资本做基础是难以办成事的。在发展本地公共文化时应坚持

“政府领导,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路子。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设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扶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并建立监督机构。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也应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服务实体,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形成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

(四)引进人才队伍

由于村里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的缺乏,应引进专业的人才队伍,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村里任职,带领着村里公共文化服务和经济的发展。

(五)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

建立相应的文化工作考核制度,加强对文化工作的考核,是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以又好又快平稳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建立考核制度时,文化建设考核应与经济发展的任务目标挂钩,这样促使村里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工作协调发展,并且根据考核绩效给予工作人员适当的奖励,这样促使工作人员对工作更有信心和干劲。

六、总结

在此次的调查中,深有感触。了解到家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如此的落后,也深深地体会到各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不平衡。虽然我对家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找出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愚见,但是由于知识有限,对于某些的认识还有些不足。不过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带领着村民们使家乡的文化活动搞的红红火火,并且早日脱贫致富。

第五篇:关于我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兰州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

报告

李阳建筑学一班20102229

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各级文化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了全面推进,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我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有公共图书馆3个,文化馆(群众艺术馆)3个,博物馆3个;53个乡镇全部建有文化站,2200多个村建有文化大院;莒县、五莲县分别于1996年、1998年被命名为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县,莒县招贤镇等3个乡镇(街道)2005年被首批命名为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乡镇,东港区中盛社区等5个社区2005年被命名为省级文化先进社区。此外,自1997年以来,我市还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先后命名表彰了3批22个社会文化先进乡镇。

1.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全面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根据国家、省的部署,我市自今年以来全面推进共享工程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调研中了解到,目前,莒县、五莲县已经建成了县级支中心,东港区、岚山区、日照开发区支中心正在建设中;全市80%以上的村建成了基层服务点。乡镇、农村的做法是,同党员远程教育基层点相结合,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终端设备接受合播放共享工程文化信息,实现了二者的共建共享,群众足不出村就可以随时点播收看精彩的文化类节目。如,东港区日照街道小莲村投资170万元建成了文化广场、戏台,添置了多媒体投影机,每晚7点至9点定时播放“共享工程”内容;岚山区岚山头街道王家庄充分发挥服务点的功能,向农民群众播放科普知识和文化类节目;莒县招贤镇董家坡村投资40余万元,建设了占地5000㎡的文化广场,并在广场安置了大屏幕背投电视,接通了共享工程节目信号,每天晚上向村民开放;五莲县许孟镇院西村共享工程与党员教育、文化科技信息服务、瓜菜销售“四位一体”,成为助推新农村建设的服务平台;日照开发区车家村服务点配有20多台微机,有专门的管理员,每天对村民开放。共享工程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乡镇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强。①乡镇文化站。目前,全市53个乡镇全部有文化站,编制总数为67人,实有100人,其中专职工作人员39人。各文化站都设有站长,有的还设有副站长。所有文化站中,在乡镇政府办公场所内的有32个,与其他单位共建共享的有17个,另有4个没有设施;设施面积100—300㎡的有10个,超过300㎡的有7个;“五室”、一场、一院、一校(即:图书室、报刊阅览室、文艺排演室或歌舞厅、游艺活动室、展览室;现代化娱乐场或文化广场;影剧院;农业文化业校)齐全的有12个,只建有“五室”的有7个;乡镇图书室藏书最多的达到5万册,最少的仅有200册,有9个乡镇文化站暂无图书室。②农村文化大院。目前,全市有2200多个村建有文化大院,占全部农村总数的74%,大多数文化大院建有图书室。如,东港区日照街道后楼村建设了包括图书阅览室在内的文体活动中心;岚山区安东卫街道建设了功能完善的图书室、文艺活动室、棋牌室等文体设施,每天对群众开放;莒县招贤镇董家坡村、浮来山镇十里堡村等投资2万多元,在文化广场安置了大型背投彩电,并与共享工程相联接;五莲县洪凝镇大尧居村建设了功能齐全的文体广场,并投资近10万元建成了电子阅览室,村图书室藏书达到了10000册;

开发区奎山街道后两河村新建成包括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等在内的4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大院,面积近6000㎡的文化广场正在建设中,村老年文艺队也即将组建。③农村业余文艺表演团体。目前,全市有近200支农村业余文艺表演团体,活跃在广大农村、社区,成为繁荣基层文化的重要力量。其中,莒县夏庄镇周姑剧团被省文化厅授予“山东省十佳庄户剧团”称号,莒县峤山镇周姑剧团、安庄镇周姑剧团和五莲县许孟镇许孟村艺术团等被省文化厅授予“山东省优秀庄户剧团”称号。除镇、村自发组织的活动外,市文化局每年都要开展“科普文化进农家”、“情系热土”、“欢乐乡村”等各类文化下乡活动近百场次。

3.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积极开展。调研中了解到,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各区县、各乡镇都有电影放映队,对传播先进文化、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电影业的逐渐萎缩,到目前乡镇电影放映队已经所剩无几。东港区原有的10支放映队伍已经全部解散,现在主要依靠电影公司给予提供放映服务;岚山区、莒县、五莲县、日照开发区现在能坚持放映的共计也仅有15支队伍、29名放映员、18台放映机。在财政无任何投入的情况下,他们努力开拓市场,通过“影企联姻”的方式,由企业出资组织放映,老百姓免费享受电影服务。这样,既解决了资金问题,提供了电影服务,又宣传了企业,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2006年全市共放映农村2030场次,2007年前三季度已放映1900场次。

4.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初步展开。由于国家、省关于农家书屋建设的政策刚刚出台,目前,我市农家书屋建设工作也只是处在起步阶段。调研中了解到,近年来,各地在原有图书室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措施,充实藏书,已建成具有农家书屋雏形的各类图书室、阅览室等共计200余个,总投资为334.56万元。其中,有电子阅览室的共有44个,占21%。最近,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新闻出版局)等15部门根据中办发〔2007〕21号文件精神,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乡村阅读”工程,建设“农家书屋”的意见》,对全市“农家书屋”建设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2007年我市以莒县为试点,在全市建设50个示范“农家书屋”,以后每年递增建设100个,到2010年全市3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农家书屋”和农民自助读书组织,力争到2015年“农家书屋”基本覆盖全市行政村。

二、当前我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层对文化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调研中了解到,当前,文化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在基层普遍存在。乡镇政府没有把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人员工资除外)纳入财政预算,甚至有些经济欠发达乡镇对文化建设基本无投入,致使文化工作举步维艰。其原因,一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尽管基层党委、政府在认识上对文化建设很重视,但因为财力薄弱,无力投入;二是由于基层领导同志重经济工作轻文化建设观念的影响,尽管财政状况较好,但不愿投入;三是由于缺乏考核评价机制,基层文化建设目标责任难以落实到位,对县及乡镇文化建设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制约措施。尽管我市已经开展了社会文化先进乡镇的命名工作,但这项工作没有与对基层党委、政府的绩效考核相挂钩。有的乡镇在入选市级“社会文化先进乡镇”后,忽视了对社会文化的继续投入和建设,致使出现倒退现象。

2.区县、乡镇、农村三级文化阵地设施建设滞后。从区县来看,莒县、五莲县两个省级社会文化先进县的“两馆”尽管达到了二级馆的要求,但这些设施由于建设时间早,规模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东港区目前没有独立的文化馆和图书馆设施;岚山区目前文化馆、图书馆还是空白。从乡镇来看,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开展科技讲座、扫盲教育、法制宣传、文艺辅导、文艺汇演、游戏娱乐以及农民学习文化、学习科学的课堂,也是推广科学技术、带领农民致富的重要阵地,对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的情况是,尽管每个乡镇都设立了文化站,但大多在乡镇政府办公场所内,远离居民区,既缺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所必需的设施和场所,又不方便人民群众进行文化消费,普遍存在着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即使那些有独立场所的文化站,其设施、设备以及投入等也

与综合文化站的要求相差很远。面对这种现实,各乡镇文化站和基层文化工作者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克服重重困难,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开展工作,在共享工程建设、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群众文化活动、农村群文辅导、参与市里大型文化活动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较好的推动了农村文化工作的发展。但由于文化设施的制约,他们所开展的工作也还是非常有限的。从农村来看,大多数村文化大院也由于缺少设施和内容而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以村图书室为例,目前,有不少村除了按规定征订的党报党刊外,其他藏书极少;即使藏书较多的图书室,适合农民群众阅读的科技、文化、农业、卫生、法律等方面的书籍也寥寥无几,利用率很低。

3.基层文化工作队伍薄弱,工作不专一。一方面,从目前来看,全市53个乡镇都设有文化站编制,配备了站长,有的还有副站长。但这些人员大多身兼数职,平时大部分时间被抽调到其他岗位从事经济、管理等工作,真正用在文化工作上的精力很少,文化工作无规划、无目标。另一方面,对文化站长选人用人上缺乏针对性,造成基层文化工作队伍整体学历较低,业务技能较差;再加上由于基层文化工作条件简陋、设施严重不足、设备陈旧落后、运行经费短缺,有些同志从事文化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基层文化工作、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4.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缺乏扶持。调研发现,基层政府对农村电影放映工作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资金扶持,农村电影放映经费严重不足。当前的放映主要是通过影企联姻的方式进行,而企业之所以提供赞助费用,根本目的在于宣传企业自身;企业与电影放映单位的协议也是临时性的,一旦协议结束,放映单位没有了资金来源,就会停止放映。因而,这些电影放映活动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益放映。另一方面,各电影放映队伍由于资金严重不足,没有能力更新和添置设备,只能使用现有的老式胶片放映机,导致了成本过高。五莲县是农村电影放映工作搞得比较好的县,通过“影企联姻”,每放映一场电影企业赞助100元,去掉人员工资、运输、片租等费用,仅剩十几元;所放的片子大多是库存片或者是租金便宜的老片,如果租赁新片、大片的话,则成本将大大提高,引进成本低、质量优的数字电影已经势在必行。虽然省、市对农村电影放映补助资金政策已经出台,但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这些资金目前还没有用于农村电影放映补贴,区县配套资金也还没有到位,对这项资金的使用监管措施还有待加强。

三、关于我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7〕21号)明确提出:“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以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为全面推进我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特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日照市“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力争建成1个国家级社会文化先进县、新增1个省级社会文化先进县,全市有60%的乡镇成为市级社会文化先进乡镇;实现乡乡有文化站、村村有文化大院的目标。根据这个规划和中办发〔2007〕21号文件要求,我市急需出台一个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规划。建议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发改、财政、建设、教育、民政、文化、体育、广电等部门协作,各区县政府配合,对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科学规划,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从改善基层文化设施入手,有计划、有步骤的推动全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区县已有“两馆”和“共享工程”支中心的要抓紧建设,没有“两馆”和“共享工程”支中心的要抓紧建设。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在各乡镇都有一些闲置房屋,它们主要是一些垂直部门设在乡镇的站、所取消后腾出来的,如果将这些房

屋进行适当改造、装修,将其建设成综合文化站,既节约了资金,减轻了乡镇负担,又解决了乡镇文化站设施不足的问题。对于那些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可以根据情况新建文化站。力争到2008年建成15个规范化乡镇综合文化站、150个村居文化大院,2009年建成30个规范化乡镇综合文化站、300个村居文化大院,到2010年基本实现每个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每个村有文化大院的目标,覆盖全市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2.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每年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积极探索建立以乡镇为主、市县适当补助的政府投入保障体制,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扶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别是乡镇综合文化站等文化设施的建设,由市文化局负责监督资金利用情况;县级财政根据市里的补助,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其他资金由乡镇财政资金解决。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支持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经济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服务实体,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形成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

3.强化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考核。加强对区县、乡镇文化建设工作考核,是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在继续加强对市级社会文化先进乡镇进行动态管理的基础上,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各项任务列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与经济发展的任务目标一起考核,促使区县和乡镇政府把文化建设同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协调发展。考核内容应该包括领导重视、经费投入、基础设施、业务工作等,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4.大力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是全面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五大重点工程之一。中办发〔2007〕21号文件明确提出:“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农民受惠的原则,推进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服务改革……到2010年,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1场电影。”省、市对农村电影放映的资金补助政策已经出台,每放映1场农村公益电影政府补助200元,其中省财政补贴60%,市、县财政分别补贴20%。为保证这笔资金专款专用,省财政厅、省文化厅于11月9日在济南召开了全省农村电影放映工作会议,对农村电影放映工作进行了部署,出台了《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设立了农村电影专项资金。从我市情况看,按照一台设备一年提供300个村的放映服务来计算,2008年要实现全市农村70%的覆盖率的目标,至少需要84台放映设备;而到2010年要实现100%的覆盖的话,则至少需要120台放映设备。按照“养事不养人”的原则,我市可以对补助资金的利用以市场运作方式拟定具体招标方案,对社会公开招标,特别是要引进现代化的数字电影放映服务。要引导和支持民营电影放映企业发展,鼓励电影放映企业和个人在完成政府购买的放映服务的前提下,努力开拓市场、搞活经营。这样,既保证了农村电影放映补助资金专款专用,又推动了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顺利进行,实现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目标,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看电影难的问题。

今后,市文化局(新闻出版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努力推动全市文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建设覆盖全市城乡、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特此报告。

下载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如何在现代农业中发挥作用调研提纲(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如何在现代农业中发挥作用调研提纲(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