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省禹州市2013-2014学年期末考试九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答案
九年级历史
第一部分 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5ACBAA6-10CADDD11-15CDBBA16-20CACCA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30分)
21.(1)本问可以从以下角度回答:英国毛纺织业的发展使养羊有利可图;英国国内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1分)
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1分)
《权利法案》。(1分)
(2)美国北方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南方盛行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两种经济制度尖锐对立,导致南北战争。(1分)
废除黑人奴隶制,规定叛乱各州黑奴应看作是自由人,可以参加联邦军队。(1分)
(3)农奴有人身自由,地主不得买卖农奴;农奴有占有动产和不动产、从事工商业活动等权利;农奴解放时,可从地主那里赎买一块份地。(写出其中一项即可给分,1分)农奴制的废除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1分)
22.(1)哈格里夫斯。(1分)
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答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可,1分)
引发了棉纺织生产领域和其他生产部门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的开端。(1分)
(2)瓦特。(1分)
人们利用蒸汽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分)
(3)图二所示机器(蒸汽机)给图三所示机器(火车或火车机车)提供动力。(1分)
(4)①工业革命主要在英国进行。(或答“机器的发明者大多是英国人”)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大都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或机械师(技师)。③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④机器的大量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或答“技术与生产相结合,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2分)
23.(1)分别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3分,答对一个给1分,顺序不能错)
(2)佛教:前六世纪,古印度,乔达摩·悉达多。(1分)
基督教:公元一世纪,巴勒斯坦,耶稣。(1分)
伊斯兰教: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穆罕默德。(1分)
24.(1)大化改新(1分)。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1分)
(2)西方(欧洲)国家(1分)。在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在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答一点即可)(1分)
(3)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1分);明治维新使日本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1分)
(4)戊戌变法。(1分)
(5)要坚持对外开放,走出国门,选择西方文明为我所用;对西方文明不能生搬硬套,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第二篇:九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九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王琪
一.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试卷共分为单项选择题、判断题、材料解析题三大项,分值为5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试卷题型是依据中考模式设计的,试卷内容包括九年级上册全部内容及下册1-4课,试卷内容涉及每一课的知识点,同时又做到了重点突出。在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察,又关注到了学生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从总体上看试卷难易度一般,能反映出学生当前的知识与能力状况。
二.学生成绩分析
本次考试历史成绩,人均分为37.4分,及格率为81.9%,优秀率为37.6%,从总体上看,学生的成绩普遍较低,不及格的人数较多,成绩达优秀的学生较少;班级之间成绩差距不大,在人均分上有2.7分差距,及格率上有11%的差距,但优秀率上有很大的差距,同样学生之间的差距也较大,最高分为49分,而最低分仅为4分。
三.各题得失分情况统计 1.选择题得失分情况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5小题,25分,从答题情况看,第4、20小题失分最多,错题率达47%,其次是第10小题,错题率为36%,再次第15、21、22小题,错题率均在30%以上。
2.判断题得失分情况:26题得分率为51.7%,29题得分率为45.6%。
3.材料题得失分情况:31题得分率为71.7%,32题得分率为45.6%,33题得分率为69.2%。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对书本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本次试卷中有许多题目都是书上的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可是由于他们对书本不熟悉结果没能找到答案。
2.对知识的分析、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如第18题重在考查综合比较运用能力。
3.学生对学习历史兴趣不浓,认为历史不重要,不如语数外,所以花在历史学科上的时间较少,考试成绩自然不会理想.4.部分学生审题不清,大体思路混乱,答题时乱选乱答现象时有发生。
5.书写潦草,错别字现象严重,答题不采用或很少采用教材语言。
五.整改措施:
针对目前存在的现状,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认真准备好每一节课,坚决做到有效备课,重点突出。
2、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做到有效教学。
3、利用课余时间加大课后辅导的力度,通过转化临界生的方法来提高班级的及格率和优秀率。
4、针对试题的灵活性越来越强,在教学中教会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三篇:九年级历史期末考试分析与反思
九年级历史期末考试分析与反思
试卷分析:本次考试试卷题型分三大类:选择题、图表和问答题。本套试题总体评价很好,但对于试卷的作答出现了如下几点问题:
一: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度不够,自信心不足,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如一些问答题都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答不准确,其中很多优生都是吃亏在这一题上,书上现成的知识点,考前刚领着两个过了一遍,结果仍是这样。甚至连经济危机的特点,有个别的优生竟不知道从书上抄,却自己总结。当询问他们为什么放着现成的答案不用时,学生们竟说:他们认为不会那么简单。
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一些重要知识点也掌握了,但不会运用。三:教师过于相信学生,整理资料力度欠缺,对一些知识点在自认为讲透的情况下没让学生及时整理归纳。
历史期末试题的启示和体会
1、注重教材资源:试题中材料、题目情景可能来自课外,但答题、知识要点均在书本上,所以要注重教材。
2、重点知识强调基础:主要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训练培养学生专题意识,把握热点、焦点。
3、培养认识历史问题能力:要体现新课标精神,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要有浓烈的时代气息:要具有基础性、灵活性、把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和价值目标融为一体,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与时代同步。
整改措施:
第一:端正学生思想,帮学生树立自信,让他们认识到考试时试题的不确定性,不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当然,如遇到难题,更应冷静分析,沉着应对。
第二: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每周的早读保证任务布置到位,力求高效; 第三:注重结合会考题型和最新试题加强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做题的训练力度,并尽可能给学生改出分数,随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同时结合试题传授学生做题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注重战略战术,既要相信学生的实力,也要给学生整理补充必要的参考资料。第五:要始终瞄准优生不放弃,既要坚定他们必胜的信心,也要借此机会给他们施加一
定的压力,让他们端正思想,重视历史课的学习。
第六:严格课堂纪律,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我的学生会把历史学好复习好的,希望他们也一定能取得辉煌的成绩。
第四篇:九年级历史最新重点专题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日本专题(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进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但明治维新后不久,19世纪末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
——摘编自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二 1956——1978年,日本经济年拉长率达11.6%,增长速度相当于美国的2.7倍,联邦德国的2.3倍。随着经济高速增长,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198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日本的“第一个老师”是谁?“19世纪末,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指的是哪一次战争?“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又是指的哪一次战争?(3分)
(2)对于材料一中提到的两场战争的结果,你最深的感触是什么?(1分)
(3)材料二中提到的日本“198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从日本发展经济的经济中有哪些值得我国借鉴?(2分)
◆2.日本——亚洲的例外(11分)
从地理环境看,日本可以说是“上帝的弃儿”,陆地面积狭小,自然资源匮乏,地质灾害频发。但从人文经济的角度来看,早在十九世纪60年代末,它就学习西方,实施变革,“脱亚入欧”成为了亚洲的例外。后来成为第一个承办奥运会的亚洲国家,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简直就是“上帝的宠儿”。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1)十九世纪60年代末日本学习西方实施变革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中,日本在社会生活方面是如何“脱亚入欧”学习西方的?(4分)
(2)二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得益于那个国家的帮助和扶植?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原因?(5分)
(3)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引起了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面对这一现实,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审慎对待中日关系?(2分)战争、和平与世界格局专题(非选择题)
◆3.(13分)战争与和平是相伴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对孪生姐妹,战争中孕育着和平,和平中又潜伏着战争。今天就让我们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个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观察下列图片
(图一:巴黎和会)
(图二:慕尼黑会议)
(图三:雅尔塔会议)
材料二:冷战后,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摘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1)图一是哪次战争后召开的国际会议?这次战争后形成的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什么?
(2)图二所示慕尼黑会议反映出英德之间是盟友还是敌对关系?那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又是什么关系呢?
(3)图三所示会议发生在哪次战争中?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战后主导国际关系新格局的是哪两个国家?
(4)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中,中、美、俄、日以及欧盟五大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A.利益一致、追求双赢
B.相互竞争、相互制约 C.取长补短、共同繁荣
D.平等互利、力量均衡
(5)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北约空袭利比亚等事件充分说明,威胁当今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因素除了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外,还存在哪种主要因素?
(6)通过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学习,你认为它对我们有什么警示?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战”部分参战国死亡人数
中国军民 苏联军民 英国官兵 美国官兵 德国官兵 日本官兵 2100多万 2700多万 37.5万 40.5万 1360万 274.7万
材料二:从美国的利益出发,布什政府对一些国际条约拒签的拒签、毁约的毁约、修改的修改;„„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对南联盟进行军事打击。请回答:⑴依据材料一,请你分别写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和标志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历史事件。
⑵依据材料二,你认为当今世界威胁人类进步和安全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⑶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面临的重大任务,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什么?
⑷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你认为中国应做出哪些努力?
◆5.探究实践。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这本书再现了人类迄今为止展开的最大规模的交战,还有战场之外的斗智斗勇,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外交舞台上的明争暗斗,以及一场场局部战争的来龙去脉。在这100年里,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卷入了这两次 2 世界大战,战火波及了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损失无法估算。这是法国贝当将军关于凡尔登战役的回忆:“德军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堑壕和遮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1945年8月在日本广岛、长崎升起的两朵“蘑菇云”顷刻之间使两座城市化为乌有„„而今,局部战争频发,流血冲突屡见,民族纠纷、大国干涉、宗教仇视已至恐怖活动很快就成为我们整个人类头上的利剑。我相信这一个个瞬间一定会敲击出每一位读者心灵的共鸣。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不会发生。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主要针对的是哪个国家?
(3)“把体面的和平从德国带回了唐宁街”,“为了和平我们牺牲了捷克”“我建议你们安然睡觉去吧”这是英国首相参加了一次重要会议后所发表的言论,请问这次会议他们推行了什么政策? 这个政策产生了什么严重后果?
(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哪些重大军事行动体现了《联合国家宣言》的精神?试举一例。(1分)
(5)当战争的硝烟逐渐散去的时候,当世界沉浸在喜悦与悲伤、希望与绝望、激情与冷漠之中时,一个巨大的历史命题重新摆在人类面前:怎么样才能避免这一切重演呢?请谈谈你的看法。(1分)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年,欧洲陷入一场灾难„„陷入一场令人备受折磨的致命战争。战争消耗掉欧洲大量的财富,夺去数以万计的欧洲年轻人的生命,并且最终大大削弱甚至破坏了欧洲遍及世界的势力和影响。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1941年6年,德军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斯大林号召: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
——《世界历史》九下(人教版)材料三:1942年1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结成联盟„„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世界历史》九下(人教版)
⑴材料一中“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体现这场“战争”残酷性的战役是什么?写出材料二为“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所进行的战役一例。(3分)
⑵材料三中的“联盟”指什么?它在“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⑶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战争的看法。(1分)
7.(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罗斯福曾说:“假如没有中国„„日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并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小罗斯福《罗斯福见闻秘录》
3(1)图一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形成的两个国际组织示意图。该组织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图二为1942年12月中、美、苏、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宣言》的场景。这一文件的签署标志着哪一国际组织的建立?它的建立有什么意义?
(3)依据材料,评价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4分)
◆8.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与演变(13 分)
进入现代以来,世界日益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各国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世界政治格局不断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即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夕召开的雅尔塔会议,初步构建了战后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崩溃,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是通过哪两次会议构建的?两次会议对中国问题的处理,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3 分)
(2)说出雅尔塔会议后加速法西斯势力灭亡的一项军事行动。(2 分)
(3)说出“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具体表现。据此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全球扩张战略的重点在哪个地区?(5分)
(4)“一超多强”中的“一超”指哪个国家?“多强”指哪些国家或国家联盟?(3分)
9.(本题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斯大林说:“在一战后,战胜国,主要是英、法和美国建立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材料二: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材料三:俄罗斯前总统普京说:“华约和苏联解体后,北约实际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1)材料一中的“和平制度”是指什么?(1分)为确立“和平制度”,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哪两次国际会议?(2分)
(2)材料二中的两个“战争”分别是什么?(2分)
(3)“华约和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什么发展趋势?(1分)
(4)当今世界,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此伏彼起,给国际安全带来很多不安定因素,你认为中国该如何应对?(2分)
10.世界格局是指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经历了多次大变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2分)
(2)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怎样的世界“新秩序”?其中哪些条约直接损害了中国利益?中国人民为此进行了怎样的抗争?结果如何?(6分)
(3)二战后,出现哪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3分)
(4)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献出什么特点?你认为中国应怎样才能在当今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5分)
答案
1.(1)中国(1分);甲午中日战争(1分)(或1890—1895年中日战争);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战争(1分);(2)落后就要挨打(1分)或坚持改革开放(言之有理即可给分);(3)①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②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③推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④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2分)(任答两点或言之有理即可给分)2.(11分)(1)明治维新;(2分)仿效欧美,设立新式学堂,普及初等教育。政府提倡“文明开化”,学习欧美的资本主义文明。盖洋楼,吃西餐,穿西服,改变传统的日本发型等;(2分)(2)美国;(2分)原因:①战后日本进行了民主改革; ②政府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 ③引进最新科技成就; ④重视教育和科技的发展;(3分)(3)看法:略(2分)3.(13分)
(1)第一次世界大战(1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分)。(2)盟友;(1分)敌对(1分)。(3)第二次世界大战(1分)。美国和苏联(2分,答对一个国家给1分)。(4)B(2分)(5)霸权主义(2分)
(6)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包括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环境破坏等);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等。(任答出一点给2分,采意给分)
4.⑴斯大林格勒战役(2分)诺曼底登陆(2分)⑵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2分)⑶和平与发展(2分)⑷①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②大力发展我国经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③积极发挥联合国和其它国际组织的作用。(答对一点计2分,两点计4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酌情计分。)
5.(1)同意:萨拉热窝事件是恐怖袭击事件,这一突发事件给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成为德国和奥匈帝国发动战争“千载难逢的机会”,这一事件的严重危害性已被历史所证明。没有这种恐怖暗杀事件,大战就可能推迟甚至避免。(1分)帝国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的规律在“二战’后的半个多世纪中仍然存在,但“二战”后同样存在,但“北约”和“华约”的对峙并没有引发世界大战。相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并未形成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而只有德意日轴心国集团,却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分)不同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改变了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过分世界;(1分)在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矛盾斗争中,欧洲列强之间形成了三对基本矛盾。这三对矛盾的发展导致了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形成。这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和对抗,加剧了战争危机,引发了世界大战,即使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也会发生世界大战。(1分)
10(2)德国。(1分)(3)绥靖政策;(1分)英、法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是30年代反法西斯斗争受到挫折的原因之一,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1分)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也损害了自身的利益,以致于在大战中损失惨重。(1分)
(4)英美盟军诺曼底登陆;苏联对日作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美国对中国的抗日援助;易北河畔会师;攻克柏林战役。(答对1个即可,共1分)
(5)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增强本国综合国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言之有理即可,共1分)
6.⑴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
⑵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在“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不断壮大,改变了力量的对比,成为战胜法西斯国家的有力保证。⑶
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我们应珍爱和平,远离战争;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
挑战;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7.(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使国际关系日趋紧张,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4分)
(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保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4分)
(3)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4分)
8.(l)巴黎和会或凡尔赛会议(l 分)华盛顿会议(1 分)启示:弱国无外交(1 分)(2)攻克柏林;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苏联对日作战等(任答一个2 分)(3)政治上表现:杜鲁门主义(1 分)
经济上表现:马歇尔计划或欧洲复兴计划(1 分)军事上表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1 分)扩张重点:欧洲(2 分)(4)“一超”:美国(1 分)“多强”: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任答两个2 分)9.(1)凡尔赛一一华盛顿体系(1分)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各1分,共2分)
(2)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冷战。(各1分,共2分)
(3)多极化(1分)
(4)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台国力;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联合国和其他国际事务;发展与世界各国友好关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0.(1)三国协约,三国同盟(协约国,同盟国)(2分)。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分)。《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2分)。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1分)。中国政府拒绝在对德合约上签字(1分)。
(3)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北约、华约)(2分)。两极格局(1分)。
(4)政治多极化(1分)。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加强国际音的团结,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4分,
第五篇:河南省舞钢市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思想品德试卷
一、请你选择(共20分)
单项选择(4小题,每题2分,共8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11月30日在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发表的《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虽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但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实现我们的承诺。为实现这一承诺,我们青少年要()A.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依法防治雾霾天气
B.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C.倡导环保低碳出行,宣传绿色环保理念
D.加快公共交通建设,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2.中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30多年来,大约少生了4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由改革开放初期的22%下降到2010年的19%.但是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失独问题、抚养问题、养老问题也愈加突出。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下列关于‚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认识正确的是()A.表明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已经过时 B.将有效解决我国严峻的人口问题
C.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D.人口老龄化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
3.2015年11月25日,李克强总理携中东欧16国领导人体验中国高铁引得一片喝彩。近年来,中国高铁出海速度不断加快,正成为中国制造新名片。回望过去,从‚衬衫换飞机‛到‚高铁换大米‛,‚中国制造‛正向‚中国创造‛高速前进。这说明()
A.创新是我国现阶段一切工作的中心 B.创新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C.创新已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D.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
4.下图反映了我国目前正在推进的某项改革。这样做,有利于()
①完善分配制度 ②实现同步富裕 ③促进社会和谐 ④实行对外开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多项选择(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至少有两项符合题意,请将所选项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少选者:若有两个正确选项,只选一项者得1.5分;若有三个正确选项,每选一项得1分;若有四个正确选项,选三项者得2分,选一、二项者均得1分)
5.据统计,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已对30多个个国家进行了国事访问,足迹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并出席了博鳌亚洲论坛、上海合作组织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G20峰会、亚信会议、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等国际组织的活动。从国事活动到亲民交流,从顶层设计到具体项目,从精彩的理念宣示到细腻感人的娓娓讲述。谈友谊、话文明、论合作、谋发展⋯⋯习近平发表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
A.诠释了东方大国的非凡气度和文化自信
B.有利于对外展示中国形象提升国际地位 C.能够让世界从新的视角观察和认识中国 D.有助于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
6.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放到突出位置来抓。针对‚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铺张‛、‚楼堂馆所的豪华‛等现象,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并持续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坚决整治。这是因为()
A..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生产力水平很高 B.实现全面小康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C.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会损害中国共产党的形象 D.我国的资源形势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7.近年来,网上购物以其价格合理、选择多样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2015年11月12日阿里巴巴公布了‚双十一‛全天的交易数据:天猫双十一全天成交金额为912.17亿元,其中在移动端交易额占比68%,232个国家参与进来,物流订单量4.67亿。网店的迅速崛起说明了()
A.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B.非公有制经济对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C.非公有制经济在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D.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8.面对升学和考试压力,端正心态,增强自身实力,是我们走向成功的重要途径。小明同学为了掌握主干知识,将一些易混易错点总结在一起,以便及时复习,夯实基本功。你认为他所列的知识点有误的是()
A.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B.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C.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二、请你辨析(10分)
9.《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同时又强调:‚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规范初次分配,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对此,引发人们热烈讨论。
三、请你进行观察与思考(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10.1924年国共两党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1937年,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促成了全国人民空前的大团结,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2015年11月7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加坡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实现了跨越66年时空的历史性握手。‚两岸领导人的手第一次握在一起,握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未来两岸的发展。‛
请你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跨越66年时空的历史性握手‛向世人昭示了什么?(至少两方面,4分)
(2)我们中学生能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做些什么?(三方面即可,6分)
11.近年来,‚见义勇为最美人物‛‚最美乡村医生‛‚最美乡村教师‛‚最美孝心少年‛‚最美职工‛‚最美基层法官‛‚最美志愿者‛等最美人物不断涌现,在祖国大地次第开花;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催人奋进,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传遍神州大地。‚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一个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为我们点燃了一盏盏熠熠闪光的道德明灯。他们(她们)的事迹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使人们受到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
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最美人物为我们点亮了哪些道德明灯?(两点即可,2分)(2)最美人物不断涌现的事实说明了什么?(至少两个方面,2分)(3)最美人物在祖国大地次第开花有何重要意义?(至少两个方面,4分)
(4)你打算怎样以实际行动做一名最美中学生?(两个方面即可,2分)
四、请你参加活动与探索(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12.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这就要创新学校法治教育课程设置,创新法治教育方式和模式,完善学校治理、优化校园生活,让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法治精神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从一开始就植根于每个孩子的头脑深处。
据悉,你校准备举行一次以‚法治教育进课堂‛为主题的学习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感悟法治】积极推进法治教育进课堂会产生哪些积极影响?(至少两个方面,4分)
(2)【建言献策】请你为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提几点合理建议。(三个方面即可,6分)
13.材料一:目前,我国市场上商品供应充足、品种丰富。人们的消费选择越来越多样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人们的日子好了,也更会消费了,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自助旅游、考驾照、去健身房健身、自费到国外留学等新的消费方式,教育培训、旅游等新的消费热点不断出现。
材料二:消费者协会人士报道:‚一些青年人在消费时,片面追求‘高档’,不顾自身经济承受能力,盲目‘提前消费’,使自己和家庭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影响了幸福感。所以,在看到青年消费的积极作用的同时,社会也应注意引导青年‘科学消费’、‘理性消费’看到上述材料后,某校九(2)班学生准备举办一期以‚消费面面观‛为主题的黑板报,请你参与进来,共同完成黑板报所涉及的几个问题。(1)与过去相比,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其原因有哪些?(至少两方面,4分)
(2)中学生怎样才能做到‚科学消费‛、‚理性消费‛?(至少三方面,6分)
参考答案:
▲ 单项选择(4 小题,每题 2 分,共 8 分)1.C 2.C 3.D 4.C
▲ 多项选择(4 小题,每题3 分,共 12 分)5.ABCD 6.BCD 7.ABC 8.AC
9、① 收入差距太大背离了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的原则,易引发社会矛盾,危害社会稳定,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缩小贫富差距的意义)(2分)
②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体现公平正义,防止收入差距悬殊。(2分)
③ 我国的国家性质、基本国情和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2分)④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2分)
⑤国家要采取各种措施努力缩小城乡地区间的收入差距,健全分配制度,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分)
本题是一道辨析类题目。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对题目中的观点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具体分析。该题中女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男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由教材知识可知,收入差距太大背离了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的原则,易引发社会矛盾,危害社会稳定,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体现公平正义,防止收入差距悬殊。但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基本国情和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所以收入差距需改善是对的,但是不能平均分配;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国家要采取各种措施努力缩小城乡地区间的收入差距,健全分配制度,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所以健全了收入分配制度,共同富裕的目标才能实现。
10、(1)两岸中国人有能力有智慧解决自己的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期盼);血浓于水,两岸人民心连心,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隔断两岸人民一家亲的血肉关系;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中国政府有诚意、有信心、有能力解决台湾问题;两岸携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热情和力量等。(2)我们中学生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坚持 ‚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台独;坚决拥护并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对台方针政策和原则立场;树立远大理想,热爱祖国,勤奋学习,努力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本领;积极参与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合作活动;坚决同破坏两岸统一的各种行为做斗争等。
(1)本题考查实现祖国统一的必要性,是教材的重点知识。根据教材:两岸中国人有能力有智慧解决自己的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期盼);血浓于水,两岸人民心连心,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隔断两岸人民一家亲的血肉关系;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中国政府有诚意、有信心、有能力解决台湾问题;两岸携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热情和力量等。(2)本题考查如何维护祖国统一,属于综合考查题。从以下角度回答:我们中学生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坚持 ‚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台独;坚决拥护并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对台方针政策和原则立场;树立远大理想,热爱祖国,勤奋学习,努力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本领;积极参与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合作活动;坚决同破坏两岸统一的各种行为做斗争等。
(1)勇担责任、无私奉献、吃苦耐劳、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大公无私、舍己救人、孝敬父母、爱岗敬业、忠诚爱国等。(每点1分,共2分)(2)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人们的社会责任意识不断提高;人们的亲社会行为不断增强;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等。(两点即可,共2分)(3)最美人物在祖国大地次第开花有利于引导他人服务社会;有利于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氛围;有利于传播社会正能量;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等。(每个方面2分,最多4分)[来源:学|科|网](4)履行受教育义务,认真刻苦学习;讲究文明礼貌,规范言行举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注重内在修养;关心同学,热爱班级等。(每个方面1分,最多2分)(1)本题考查最美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从最美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勇担责任、无私奉献、吃苦耐劳、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大公无私、舍己救人、孝敬父母、爱岗敬业、忠诚爱国等。学生从这些方面回答即可。(2)最美人物不断涌现的事实说明了什么,可以从精神文明建设、责任意识、道德素质等角度回答。如: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人们的社会责任意识不断提高;人们的亲社会行为不断增强;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等。回答出两个方面即可。(3)最美人物在祖国大地次第开花有何意义就是回答这些品质的积极作用,学生可以从社会责任、传统美德、民族精神、全面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等方面回答,不能少于两个方面即可。(4)本题考查对青少年的要求。是一道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中学生可以从履行受教育义务,认真刻苦学习;讲究文明礼貌,规范言行举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注重内在修养;关心同学,热爱班级等角度做一名最美中学生。
12、正确答案
(1)有利于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利于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有利于扩大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知识面,规范自身行为;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学生远离不良诱惑,避免盲目从众;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学生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有利于培养更多法律人才等。
(2)国家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一切国家机关都要依法行使职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公民个人要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等等。
(1)本题考查法治教育进课堂会的积极影响,属于能力提高题。结合教材知识:有利于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利于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有利于扩大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知识面,规范自身行为;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学生远离不良诱惑,避免盲目从众;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学生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有利于培养更多法律人才等。
(2)本题属于建议类题,考查学生对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理解。可以从国家、政府部门、学校、个人的角度组织答案。正确答案(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等等。(两方面即可,共4分)
(2)在消费时应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在消费前先作出预算,把钱花在关键地方;避免非理性消费,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购买物有所值、经济实用的物品;不与周围的人进行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绿色消费,注意环保;适度消费,提倡节约;注重自己的精神需求,在消费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等。(一点2分,共6分)试题解析
(1)本题考查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原因。是一道综合性问题,考查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回到本题可以从经济建设、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改革开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等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2)本题考查如何做到‚科学消费‛、‚理性消费‛的问题。回答本题需根据教材知识和自身实际回答。要做到‚科学消费‛、‚理性消费‛,在消费时应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在消费前先作出预算,把钱花在关键地方;避免非理性消费,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购买物有所值、经济实用的物品;不与周围的人进行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绿色消费,注意环保;适度消费,提倡节约;注重自己的精神需求,在消费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等。